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4-10 09:50:45| 人氣2,219| 回應54 | 上一篇 | 下一篇

CP值與小確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啥是「CP值」、「小確幸」?似懂非懂,廣告卻泛濫!
  「性價比」的台式英文、「小幸福」的日式漢文啦!
  真是大不幸,正確的中文不用,老愛「哈美」「哈日」,哈出笑話了吧!人家老美的正確英文C/P是指Cost-Performance或Price-Performance,簡寫成C/P時的「/」符號並不具有除號意義,僅僅作為縮寫之用。台式英文卻將C/P值誤解為Capacity/Price,即Capacity÷Price(量能÷價格)。真要用除法,就用老共常用的「性價比」=性能÷價格或「效費比」=效能÷費用(可譯成Performance÷Cost)。
  怎麼了!只許星式/港式/非式等洋濱涇英文1,不准台式英文?
  也對!語文嘛,約定俗成,了解就好。尤其廣告用語挺無聊2的,但卻吸引人,很能打發資本主義牢籠人之無聊。
  我還存在主義異鄉人將真實的存在化作無謂之閒聊呢!
  你還真說中了,在這「台灣之光」迅速隕落的年代,不來點異國情調之休閒,不來點平價奢華之美食,如何逃避大不幸之現實?就怕………
  現實?超現實吧!台灣客觀的幸福指數3明明是四小龍之首,理盲濫情的呆歹灣人主觀上卻覺四小龍之尾。
  爛精英,我理你的頭,你的小頭幸福嗎?
  二位別吵,除北歐等少數,多數開發地區多覺得自己不幸別人較幸,這很合「吃裡扒外」(也算是CP式誤用)的人性,連紅旗九防空導彈4小米手機5的「性價比」「效費比」高於愛國三導和蘋果手機,大陸的網民也噴糞是廉價的山寨貨6
  你們以為大陸的網民都是鄉民屌絲憤青糞青噴子7,只會哈台8?米粉可哈中了!贈首「台灣之光」隕落詩。
  相關資料
1. 詳參【圖博館】:《英語帝國》 
2. 詳參【圖博館】:啥是無 
3. 詳參【圖博館】:《快庶民  
5. 詳參【圖博館】:中國手機  
6. 詳參【圖博館】:中國
7. 詳參【圖博館】:海龜與烏龜  
8. 詳參【圖博館】:真有
  相關新聞
王文華/「小確幸」是誰發起的? 
朱立倫批中央:加薪都加不了 至少多放幾天假(詳參【圖博館】:政治瘋狗浪與朱立倫  放假政治學
江揆提放假3版本 朱:好方案
勞工小確幸! 可望適用多放6天假
台灣人,窮得只剩下小確幸
小確幸會害死台灣
日本人:放下「小確幸」,才能看見大奇蹟

  「台灣之光」的隕落
「產業之光」宏碁與宏達電兩大台灣品牌迅速隕落
「運動之光」王建民曾雅妮兩大運動明星迅速隕落
  「經濟奇蹟」的隕落
李陳政權廿年的經濟鎖國造成GDP和工資停滯。
馬政府2008年開放後又面臨兩次全球經濟危機。
  「民主奇蹟」的隕落
李陳政權廿年來由上而下的台獨意識形態之民粹
馬政府的油電年金健保改革又遭由下而上的民粹
  「美食王國」的隕落
從塑化劑、毒澱粉、劣質米到黑心油等黑心食品
對比出威權中共比民粹台灣連處理食安都有效率
  xxxxxxxxxxx的隕落

    平價與奢華:全都要19/24

平價就是平價
奢華就是奢華
那來平價奢華

當然有
M型社會
中產雖下流
但要高質低價
平價與奢華商品
小資雖然是月光族
但是也要窮得有品味

就為那點品味
比平價貴一倍
比奢華多買些
平價奢華值嗎

當然值了
平價奢華咖啡
平價奢華服飾
平價奢華手機
平價奢華xx
小資文青很愛

旣然如此
就別叫窮
要馬加薪

當然也要
幸福經濟邪了嗎
旣要窮得有品味
又要窮得有人養

    美食與健康:全都要20/24

誰說美食與健康不能兼得了
台灣連夜市美食也名聞天下
肝炎 洗腎和不孕也很有名

濕人又在鹹詩了
台灣夜市免洗碗筷
不再流行A型肝炎了
洗腎是地下電台販獨藥
不孕是小資月光族不想生

不能全怪毒藥
台美食重口味
旣要香濃軟Q
又要平價奢華
業者就添加:
塑化劑和毒油
傷腎殺精不孕
毒澱粉和香精
傷肝傷身不爽

沒辦法
呆歹灣人
呆到不知天然食物
缺乏高脂肪高甜糖高鹹味
歹到要美食又平價
吃到高脂肝高血糖高血壓

全都要的後果是
美食吃到不健康
不健康吃倒健保

    粉絲vs偶像:紅眼島16/20

我是台灣的綠蘋果粉絲
不了中國米粉眼紅啥
洋精品 平價奢華
不就在賣品牌
不然同樣規格
蘋果手機憑啥
比小米貴二倍
比白牌貴三倍

眼紅花大錢買氣受
中國蘋果差別待遇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還包裝成選賢與能

我是在詩科技
你嘶政治幹嘛

科技不是始終來自人性嗎
台灣粉絲明明是黑心食品
用大陸土豆而非綠豆做成

中國米粉難道就用米做成
還不是模仿台灣黑心米粉
米粉米酒都是用玉米做成

天下人類含美(國)人一般黑
民主蘋果不用整箱吃完
咬一口便知是爛蘋果
咬一口的蘋果手機
也是賺黑心高價
白牌手機之芯
更是台灣製

台長: 阿楨
人氣(2,219) | 回應(5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社會 |
此分類下一篇:黃色小鴨vs白切雞
此分類上一篇:雙基恐慌症

顯示全部54則回應

圖博館
台灣女孩看大陸:大陸變化很快回台北不習慣 2016-05-30 1

  “大陸朋友:台灣人是不是井底之蛙啊?我:你才井底之蛙。台灣朋友:大陸人是不是思想封閉啊?我:你才思想封閉。”從台灣輔仁大學畢業,2012年到北京大學念研究生,台北女孩郭雪筠就經常與人進行著這樣的對話。
  “問題不靠譜卻很像,真是兩岸同心。”郭雪筠說,“兩岸交流最奇妙的是,我們都希望和對方交流,卻經常只想听到'自己早知道並且同意'的話。”
  北京王府井,郭雪筠熟練地指導中國青年報記者下地鐵後如何找到一家咖啡廳,然後開始了一場線下關於“台北女孩看大陸”的對話。而之前她在豆瓣網上以“愛台北”為網名寫的大陸生活日誌《台北女孩看大陸》,近日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很多大陸生寫台灣很少台灣生寫大陸
大四上學期,郭雪筠選修了一門課——《兩岸關係》。年過半百的老師是那個時代赴大陸讀博士的少數“怪人”之一,現在看到有這麼多學生坐在台下渴望了解大陸,老人家感動得“老淚縱橫”。
  從此,從天涯社區到豆瓣網,郭雪筠“打入內部”了解大陸;2011年本科畢業後,她冒出一個念頭:世界這麼大,說不定去北京也不錯?然而,著手申請時,作為本系第一個申請大陸學校的學生,學校能給的建議非常有限,還有老師懷疑:“那裡有好的老師嗎?我認識的好老師都是香港的。”
  但無論如何,台北女孩就這樣來了大陸。來了之後,郭雪筠發現,很多大陸交換生到了台灣之後會寫台灣,但很少有台灣學生來大陸後寫大陸。“兩岸年輕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多事情是要一起討論的,兩岸對彼此都是很珍貴的存在。”郭雪筠說。於是,“台北女孩看大陸”的日誌就這樣在郭雪筠的豆瓣個人主頁上開始連載,一寫3年。
  讀研期間,郭雪筠跑了青島、太原、哈爾濱、天津、上海……每一地都給她帶來不同的感受。“台北和高雄都有差異,何況大陸那麼大。”之後再有台灣朋友問大陸怎麼樣,郭雪筠答:“我只能告訴你,北京是怎麼樣,上海是怎麼樣,東北是怎麼樣,不要把台灣跟整個大陸比。”
  有台灣朋友看了郭雪筠的日誌,說她講的都是大陸的好話。“台灣市面上講大陸永遠是地鐵擠啊、人隨地吐痰啊……那你去看台灣新聞就好了,不用看我的書。”郭雪筠說,“大陸交換生寫台灣都是寫好的方面,可其實台灣沒有那麼好,也有人隨地吐檳榔,馬路上機車亂撞。這種事剛來可以講一講,如果半年後還在講這些,我覺得你很煩哎。多看點好的,自己也會進步。”
2016-05-31 08:49:56
圖博館
初中時,中國地理讓郭雪筠背到大哭,因為分不清山西和陝西;2009年,她和父母第一次到大陸旅行,去的不是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而是西部省份貴州。那時貴陽機場的廁所衛生狀況欠佳,這讓旅行團團友們一邊蹲廁所一邊感嘆:“果真這裡是大陸啊!”
  一天吃早飯時,郭雪筠和一個同團的婆婆聊起這些話題。婆婆笑瞇瞇地說:“你們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以前台灣也是這個樣子啊!檳榔渣隨地吐,外國人還以為台灣人身懷絕技,可以隨時吐血。現在不是都沒見過了?大陸也一樣會慢慢進步。”
  2012年剛來北京時,郭雪筠覺得台北更方便,“我家一出門就是3個便利店,北京晚上就只能吃烤串”。可沒過幾年,她發現一部智能手機幾乎包辦了她的日常生活,叫車、外賣、買電影票、交水電費……
  “大陸的變化真的非常快。我跟很多台灣朋友科普微信有多好用,很多人不信。可是用過之後,每個人都迷上了。我爸媽用微信,我的男朋友是美國人,也用微信。”郭雪筠說。
  最近回台北,郭雪筠還有點不適應——看電影居然要現場排隊買票!“有的也能在網上買,但要現場取票,還要6元手續費,所以大部分人還是習慣去現場買。”有一次,她到台北101大廈附近看電影,快30攝氏度的氣溫,排了40分鐘隊,“忍不了”。
  漸漸地,郭雪筠發現自己的台灣朋友們也在看《甄嬛傳》《太子妃升職記》《歡樂頌》;神曲《小蘋果》已經“征服”台灣,夜市裡有,淡水河畔有,台灣東部花蓮的小朋友個個會跳;國小的女生們都在跳TFBOYS的“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我只能說,中華民族的口味……還是很一致的。”郭雪筠說,“大陸軟實力的影響,使以後兩岸年輕人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因為生活的語境越來越像。”
  插播一段:書中台灣男人和大陸男人吵架的不同,哈哈哈哈哈
  大陸的崛起給台灣年輕人更多空間
2012年,郭雪筠是台灣輔仁大學傳播學院第一個申請大陸學校的學生,其他專業申請北京大學的也不多;2013年,多了不少;後來,越來越多。還有很多台灣年輕人跑到大陸工作,上海的輔仁大學校友會就有500多名成員。
2016-05-31 08:52:35
圖博館
有人說,大陸年輕人都在“愛拼才會贏”,台灣年輕人卻只喜歡“小確幸”。郭雪筠覺得,其實兩岸年輕人最大的差異不是有沒有野心、有沒有抱負,而是一個看著自己的家鄉往下掉,一個看著往上升,這會使年輕人的想法截然不同。“台灣年輕人普遍覺得未來沒希望,大陸就算有很多問題,但年輕人對未來總體來說還是蠻自信的。”
  郭雪筠說,22K(台灣為鼓勵企業多給畢業生工作機會,只要聘用應屆畢業生就可每人每月補助22K新台幣,約合人民幣4426元,由此出現企業以此為薪資準則——記者注)的收入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說也不算太低,但問題是,不漲。
  “我的一個閨蜜是美國畢業的碩士,在台北工作,起薪約合人民幣7000(元),兩年,呵呵,7100(元)。我的大陸朋友,可能一開始3000(元),兩年後5000(元),然後七八千(元),以後更高。”郭雪筠說,“有動才會有希望,停,很可怕。比如電子商城,台灣起步比大陸早,可是發展也停滯了。”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些台灣年輕人沒有看到的。”郭雪筠說,“大陸的崛起對台灣來說是很大的機會,給台灣年輕人更大的空間。台灣那麼小,更需要開放,而不是怕外面的人來搶我們的工作。”
  郭雪筠記得,2013年,台灣電影金馬獎50週年,有媒體問李安,金馬獎在華人世界很火,但西方沒幾個知道。李安回答,不超過10年,華語片市場會超過西方市場,到時候我們不用人家認同,人家會來找我們。蔡康永也說過,以前要得到好的資源、好的平台,台灣人得去學英語,但現在會中文是一種優勢。
“寫這些日誌的時候,我還是以一個外來者的角度看大陸,但現在,我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外來者了。”郭雪筠說。
她還愛上了小龍蝦和牛蛙,據說這也是她留在北京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台灣只要誇大陸就被批“親中”
台灣《旺報》28日也刊文介紹2012年赴北大唸書,畢業後仍選擇待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女孩郭雪筠,3年來在豆瓣以“愛台北”為筆名,發表《台北女孩看大陸》系列日記,每每引爆兩岸網友熱議。但近期該日記集結出版,郭雪筠卻一度糾結“要用本名嗎?”如此糾結的原因之一在於“PTT(島內知名論壇)網友和大學同學說我'親中'怎辦啊?”
  據郭雪筠觀察,像自己這樣有大陸生活經驗的“陸歸派”,回台灣往往會面臨一些尷尬,就是不敢說真心話,“台灣的藍綠包袱太重,很容易就被貼上'親中'或'賣台'標籤。”相較之下,她反而感覺大陸人對台灣人的“批評”能給予空間。
2016-05-31 08:53:22
圖博館
“以我的北大同學來說,確實愛談政治,但會願意傾聽,年輕人往往有七、八成能夠理解,彼此認知不同源於成長背景不同。”但每每談及“微信適不適合台灣人”,“兩岸科技誰發展得較快”,“哪裡的城市比較先進”等,只要是“在大陸的台灣人”說到大陸方便、進步,就會被視為“親中”,郭雪筠幾次和友人辯論下來,歸結問題仍在於“意識形態”。
  對此,郭雪筠都認為,無論基於有趣也好,基於友誼建立也罷,都應該“先多問為什麼、多聽”,學會包容不同觀點,也會發現很多特質是中華民族所共通的。她以自己的經驗指出,其實兩岸年輕人很容易交朋友,但有必要先搞清楚“界限”,知道什麼“敏感詞”會讓對方不舒服。
  據郭雪筠觀察,大陸朋友不喜歡一直被講“素質差”、“強國人”。“到哪都有素質差的,但不會是全部!”而台灣內部對大陸的偏見,讓郭雪筠明顯感覺周遭大陸友​​人對台灣沒有好感的比例升高了,她的同事就直言:“看你們台灣老是對大陸吵吵鬧鬧的,不如去韓國呢。”“強國人”一詞和“台巴子”其實是同一概念。
  反觀台灣人則是只要被提到“落後”,就會成為痛腳。郭雪筠也曾一聽到這樣的批評就跳起來辯駁,如今分析這種情緒,真正的內心活動實為:“嗯,我知道你們進步不少,我們原地踏步,但你們大陸人別講出來嘛!你一講出來​​,我就要跟你辯!”這也反映了郭雪筠眼中兩岸最巨大的差別:大陸青年對未來有期待、有希望,有自信只想拼,不會抱怨政府;台灣青年茫然,需要找發洩點。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青年報、台灣旺報報導)
  回應
 “大陸青年對未來有期待、有希望,有自信只想拼,不會抱怨政府。”這句話我真不信,網媒評論、貼吧、微博,出點什麼事,第一個挨罵的就是政府。不過這也挺正常,畢竟我們政府是保姆型政府,可以說無事不包,這就難免全民喜歡玩“大家來找茬”。
2016-05-31 08:55:03
圖博館
這是知乎的一個台灣人的問題 我是台灣人,這幾年,身邊有不少去中國大陸讀書工作發展的朋友,回來後常有跟我抱怨說台灣現狀很糟,比如經濟停滯,民主變形走極端,政府沒有規劃和遠見,藍綠一天到晚惡鬥,人才嚴重流失,台灣產業鏈輸紅色供應鏈,本土互聯網產業發展也慢中國大陸好多,年輕世代喜歡小確幸缺乏狼性,競爭不過中國大陸年輕人等等。老實講我聽到這些後真的有點吃驚又有點失落,這跟老師教的還有媒體寫的不太一樣誒。我朋友講中國大陸根本沒在care台灣,他們的目標對手是美國,oh my god,這野心也太大了吧 ​​。我也知道中國大陸發展很快,但我一直以為台灣相對中國大陸的優勢還是很大的,大陸人追上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台灣好歹曾經也是四小龍。好吧,雖然現在吊車尾了有點尷尬,但也沒那麽差吧。都說旁觀者清,所以想問問中國大陸網友,台灣到底哪裡除了問題?我朋友說得很淺啦,希望中國大陸網友能深入分析一下,謝謝啦!------ 最搞笑的是這個台灣思密達在一個網友的回答下評論說:北京上海有麥當勞,這個我還是知道的,所以那個司機說的不能代表所有台灣人。不過整個台灣大概有300多家麥當勞,光台北就有80多家,我想問下北京上海有那麽多嗎?
 好奇查了一下,我們廣州居然超過280家,感覺不是什麼好事啊。
2016-05-31 08:55:23
圖博館
韓媒:“小奢侈”開始在中國流行“小而精”受追捧

  韓國《中央日報》2017.3.30文章,原題:中國掀起輕奢熱潮“小而精”備受追捧 “Light Luxury”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小奢侈”,中文叫“輕奢”。現在全世界享受小奢侈的消費者逐漸增加,而在中國,“小而精”正在流行起來。
  隨著小巧精緻的產品大賣,消費的模式也逐漸跟隨這一趨勢。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家電產品。2016年“光棍節”中國單人家庭用小家電的銷售額同比驟增了25%以上。這得益於隨著單人家庭的增加,購買小巧精緻、奢華的單人家電的人逐漸增加。
  為了適應小型化趨勢的變化,中國企業正相繼推出小型家電。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火鍋專用電鍋”。本來火鍋是幾個人聚在一起吃的,但隨著一人家庭的增加,連火鍋也正出現單人用的趨勢。這也讓不少單人火鍋店也跟著大受歡迎。
  現在,中國中產階層人數已突破1億人,他們就是這類“小而精”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比起價格,他們更重視品質。另一方面,中國迎來了“單身人口2億時代”。他們不吝嗇為自己花錢,隨著單人家庭的數量在2000-2010年期間翻了一番,他們正成為“小而精”消費的主力軍。(易昭康譯)
  相關新聞
英媒:中國將向豪車徵收附加稅打擊炫富和奢侈消費2016-12-02
瑞媒:中國遊客購物遊歐洲成全年銷售奢侈品牌的奧特萊斯2015-12-26
港媒:奢侈品牌向書店餐館拓展高端零售商正放棄中國? 2015-12-05
加媒:溫哥華高房價不怪中國買家僅影響其奢侈部分2015-08-13
港媒:打擊政府消費令中國景區奢侈酒店遭重擊2015-05-07
2017-03-31 12:51:29
圖博館
“小確喪”文化風靡一款沒希望酸奶“上市”了

  據界面新聞2017.4.27報導,如今年輕人對喪文化的喜愛,從電視屏幕中就能窺得一二:前幾年流行的元氣滿滿的日劇主角被淘汰,取而代之的不是廢柴愛吃肉的窮鬼、就是連出門約會都是母親給錢的中年無業遊民。動畫形像馬男波傑克和青蛙佩佩(Pepe the Frog)常出現在年輕人的微信自定義表情中,表達一種“生活好喪但還是要好好過”的情緒。
  最近一個成都的創意團隊“試物所”也針對喪文化推出了一款“沒希望”酸奶,直指本地著名乳業新希望。沒希望酸奶的系列海報和文案:
還為沒希望酸奶設計了社媒推廣二維碼,掃碼可以進入各種沒希望群——買房沒希望、加薪沒希望、脫單沒希望、減肥沒希望等等。
  這些惡搞式的宣傳在公眾號下引起了相當熱烈的反響,和“試物所”公眾號日常只有2000左右的閱讀量相比,這篇《是時候,喝袋“沒希望”酸奶了》的文章閱讀迅速破萬。團隊第二天因此推出了另外兩款產品:不熟酸奶和扎心酸奶。
……
  回應
 一看就是一場營銷,像把貼紙貼在競爭對手的商品上,藉此擴大知名度,別扯什麼情懷,這就是下作,現實中見過一些文青,沒幾個三觀正常的,你精神上喪是你的事,做法上要點臉行嗎?
 這樣的文化糟粕,肯定是台灣傳來的
 這樣的文化是反思,把麵臨的困難直接搬到眼前,不要假惺惺正能量
 玩著玩著自己就信了。
 有些所謂的文青為了追求心中的“風花雪月”已經告別了酸腐的矯情,比如樸道草堂那個當那啥又要立那啥被打臉的。而變成了病態的囈語了,這不是啥新鮮事,就跟古代士大夫以小為美宣揚女人裹小腳一樣。只不過現如今它們沒法給妹子們裹小腳了,就只能搞個貼紙刷刷公眾號。而剝下那層所謂文化的外皮,內在不過是為了商業利益而運營的炒作罷了。對那些“小確喪”的文青們我想問一句:你活著這麼累,為什麼不去死?
http://www.guancha.cn/life/2017_04_28_405797.shtml

高校“懶人經濟”日漸凸顯大學生變懶了嗎?

  據中新網2017.4.28報導,“各公寓如發現訂餐、送餐的同學,將給予該同學寢室斷電3日;如有同學舉報訂餐、送餐情況,一經查實並對商家進行處罰後,給予該同學500元獎勵。”近日,一則落款為大連財經學院後勤集團的通知引發輿論關注。
2017-04-28 11:46:56
圖博館
高校禁止學生叫外賣的做法固然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以外賣、快遞為代表的“懶人經濟”、“宅經濟”在大學校園日漸流行,更有甚者,連買水果、生活用品都要花錢請人送到寢室……現在的大學生變懶了嗎?
…….
  回應
 大學生不是變懶了,而是變得非常非常非常懶了。
 今天讓人送餐,畢業後就到他給人送餐了,難道國家還需要為你的懶埋單?
 外賣這個……還真不是懶的問題,主要是食堂不好吃,去校外也麻煩,外賣不僅經常有優惠,而且基本免配送費。
 難道是我們食堂太好了?我們大學食堂全國各地美食都有,還有夜市燒烤。就這樣,我們當時上四年大學也是吃夠了,基本每學期後兩月都在為吃什麼發愁。但出來後我很少懷念大學生活,但卻經常懷念大學食堂,不論是菜品種類還是味道都比公司強多了,三餐都有,還便宜。
http://www.guancha.cn/life/2017_04_28_405779.shtml

北京將設定共享單車發展上限數量
  
北京2017年5月,主管部門將明確共享單車發展上限數量。北京也將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自行車這種綠色出行方式,共享停車區將統一標準,方便市民停車。預計到2020年,北京將建成3200公里非機動車道,方便市民騎行。

共享單車小區禁停有望破冰社區停車標準仍需細化

  雖然共享單車的“北京規則”並未明文禁止車輛停進社區,但近期,不少社區物業自行張貼“禁停令”,引發業界關注。2017.4.27,市交通委表示,隨著共享單車的投放力度不斷加大,加之單車確實有停放進小區的需求,部分小區針對共享單車禁停的“硬規定”正在逐漸軟化。但仍有專家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停進社區,社區治安與停車秩序是否能一如從前,共享單車是否能按規定停在劃定區域,都是物業、居民和運營商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ofo等六大共享單車宣布接入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騎走

2017.4.27,支付寶宣布將上線“掃一掃騎單車”功能,首批接入ofo、永安行、小藍、Hellobike、funbike、優拜等6家共享單車企業,29日起用戶直接通過支付寶首頁的掃一掃,就可以解鎖這六個品牌的共享單車。
  回應
馬雲又為社會做了一件好事!
我國的互聯網+越來越會玩了
2017-04-28 11:47:57
圖博館
英媒:中國互聯網巨頭曾遭矽谷嫌棄如今卻走向全球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2017.4.20文章,原題:中國互聯網巨頭走向全球 不久的以前,中國的大型互聯網企業經常被美國矽谷的投資人嫌棄,他們認為那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公司,總愛模仿西方的產品。但現在已今非昔比。如今它們已成長為互聯網巨頭,國際野心越來越大。
  中國最大的電商企業是阿里巴巴,其一年的交易量超過億貝和亞馬遜之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誓言要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
  在網絡遊戲和社交媒體領域擁有獨特優勢的騰訊,騰訊市值目前排名全球前十。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希望中國能“主導未來全球技術革命”。
  同為中國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百度在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後稱霸內地搜索引擎市場。
  文章稱,這三家企業都與它們的西方同行有很大不同。首先,西方企業通常喜歡關注少數幾個核心領域,中國互聯網企業則更願意廣泛嘗試,從雲計算到電子支付,它們的足跡隨處可見。嘗試一旦成功,就會產生驚人的結果,比如讓騰訊獲得巨大成功的微信。
  其次,中國互聯網行業受到的監管很少。相比之下,臉書、蘋果和谷歌面臨的審查越來越多。中國互聯網企業可以獲得某種市場主導地位,而這種主導地位在其他市場可能會引起密切注意。
  第三個區別在於,中國互聯網企業之所以能迅速取得大規模成功,原因就在於國家主導的經濟效率非常低。
  文章稱,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巨頭中,騰訊很可能更能讓對手感到不安。騰訊的營收和利潤已經超過阿里巴巴,隨著它在微信中加大廣告力度(如果這麼做不會引起用戶的強烈反感的話),其市值還會增加。騰訊對抗阿里巴巴的主要武器是京東,它持有這家中國第二大電商的股份。
  阿里巴巴走向全球主要依靠螞蟻金服,它投資了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和韓國的網上支付公司。在美國,螞蟻金服與本土公司嘉銀通在速匯金公司的收購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本月17日,螞蟻金服報價12億美元,超過了嘉銀通公司的報價。
  回應
中國互聯網行業受到的監管很少。臉書、蘋果和谷歌面臨的審查越來越多----公知大V噴子們怎麼看?
2017-04-28 11:48:22
圖博館
日媒:糟糕服務也沒關係?中國人對服務細節要求還不高

  《日本經濟新聞》2017.7.14文章,中國人一向對日本的“盛情款待式”服務給予很高評價,卻很少對在中國國內受到的態度較差的服務表達不滿。
  大連公務員董新(音)與同事去一家口碑不錯的餐館吃飯,因菜單多問了幾句,引來服務員不耐煩。但她們對這種態度並沒在意,“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想用餐時讓心情變壞,或許習慣了在這種場合妥協。”
  中國第三產業的比例已占到GDP的五成,從事服務行業的人數佔所有勞動者的四成多。中國政府提出“由製造業大國變為服務業大國”的目標,這使更多企業依靠提高服務質量來增加銷售。
  但作為日本人,我感覺中國整體服務水平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原因之一是消費者的“放縱”。許多中國人覺得,餐館服務員或快遞員等屬於低收入且學歷不高群體,要求其提供高質量服務不太現實。還有一些人認為,與其去要求服務員提高服務質量,還不如“國家和企業帶頭改善(服務質量)”。而且,由於自覺人微言輕,即使遇到態度惡劣的服務,很多人也會忍受並最終放棄要求對方改善服務的想法。
  此外,與日本人花多少錢就應該享受等值服務的觀念不同,中國人不太在意一些服務細節。但如今,在每年1億多中國人出國旅遊享受國外(高質量)服務的情況下,他們對於服務質量的要求將逐漸改變。
  回應
 很多國人就是喜歡去日本讓人家把他們當動物來對待。
 我想,這可能跟日本的等級社會有一定關係,在印度同樣等級森嚴的社會,你有錢也是可買到很高質量的服務,有錢就是爺!但這在中國社會比較難實現,估計跟社會平等、所有勞動者平等有很大關係。
 其實這樣正正證明了中國人的包容性,不會為了一些無謂的糾纏去激發沒有必要的矛盾,但是話也要說回來,現在的服務其實在很多行業都做的不錯,大家為了得到顧客的回頭率都會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日本媒體根本不了解中國,只會以偏概全亂說一通,希望客觀一點報導美麗富強而且富有人情味的中國
 難道讓我們中國消費者為服務人員臉上未帶微笑而去投訴或去爭吵嗎?換位思考一下,拿著微薄的工資,幾乎全天站著服務,你怎好要求她們(服務員)全天對你微笑?
 過度的禮貌,和缺乏基本的禮貌,都讓人不舒服。
 服務體現的是雙方的一種互相尊重.各國的服務質量有好的,也有差的,無法進行比較.
 看來日本人還是不了解咱,咱要是遇到不好的服務,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咱下次就不會再來這裡。所以,服務不好的地方,也會死的快。
2017-07-16 11:10:00
圖博館
不要再鞠躬了!盤點台灣餐廳服務六大惡

鞠躬哈腰、獻殷勤叫「服侍」不叫「服務」,只會養成奧客文化
好的服務該察言觀色、恰如其分,餐桌上客人才是主角,別搶戲
「先生午安!」話還沒講完,服務生冷不防地從你身旁竄出來,鞠了個90度的躬,大聲打招呼,嚇了你和朋友一跳。甫驚魂未定,服務生又忙不迭地塞上菜單、水杯、攤開餐巾,邊叨叨絮絮地繼續說著:.....
  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在號稱在「服務第一名」的台灣,這類景象經常於餐廳上演,特別是大型連鎖餐廳。
  這類「優質」服務看似無微不至、很照顧客人,但不知為何卻常常惹惱客人,且被惹惱的人還不好意思發脾氣,彷彿這樣就辜負了服務人員的悉心,搞得吃完飯一肚子大便。以下為各位盤點常見、會惹惱客人的「台灣餐廳服務六大惡」:  
惡之1:鞠躬哈腰90度-當我暴發戶還田僑仔
橘生淮北為枳,這種全鞠躬服務應是源自日本,但人家是有歷史背景、有整套服務禮儀文化的(楨:?),只把鞠躬這項表面行為搬來台灣,就變得四不像且令人尷尬,好像被當成田僑仔還是暴發戶服侍一樣。
當然不否認,有些客人覺得90度鞠躬很派頭、有面子,但容易把客人養成頤指氣使的奧客。
惡之2:背誦台詞機器人-問問題卻答不出來(楨:日本?)
惡之3:不停打擾滿意嗎-不要打斷餐桌對話
惡之4:生日快樂好尷尬-根本是懲罰壽星吧
唱生日快樂歌,是連鎖餐廳跟美式餐廳最常提供的餐桌服務。
替客人溫馨慶祝生日不是不行,但音量大到壽星被全餐廳行注目禮,很是尷尬,其他桌的客人也被吵得不勝其擾,因為對話都被歌聲掩蓋了,相當惱人。若真的要唱歌,請溫軟細唱,而且唱、一、遍、就、好,不要國台英語都唱一輪,又不是要出精選輯,是要逼死誰?
六大惡背後癥結,沒有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恰如其分
總結這六大惡,背後的問題是服務生未做到察言觀色、行動沒有隨機應變、服務力道也沒有恰如其分,偏離「中庸之道」。
像鞠躬、強迫推銷、不停打擾跟唱生日快樂歌,就是屬於過度服務。
餐廳沒有好好思考,把「服侍」當「服務」,態度卑微低下、過度逢迎,且自以為是地硬塞別人不需要的東西;這不叫「顧客至上」,服務太過太滿,就是不及格,還會養出奧客。
而背誦機器人、菜擠滿桌,則是沒有把客人放在心上的表現,這也是餐飲集團「工業化、制式化服務訓練」最為人詬病的一點。
因為把所有的服務都標準化、有SOP,服務生不需要察言觀色,但遇到指導手冊外的狀況,臨場反應就不佳、服務大扣分。
2017-07-16 11:55:35
圖博館
沒有奧客 ,也沒有過度服務

2015年11月,《遠見雜誌》發表今年度服務業第一線服務人員服務品質大調查,年度主題是探討奧客問題。
隨著消費意識高漲,不少服務業現場員工反應,愈來愈多消費者非常不講道理,有人一有不如意,就在櫃台狂飆,動不動要服務員把經理叫出來。而被訓練客人永遠是對的服務人員,好像只能不斷鞠躬哈腰、賠不是。回家後在網路上寫下「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奧客奧起來,真的不是人」。
  話說筆者最近到法國巴黎出差。有一天晚上七點回到飯店,有事到櫃台詢問。這時一位中年男士排在我前面。他要check in。但櫃台小姐一查,完了,他要住的房間還沒準備好,她說:「對不起,還要一小時才能入住。」
  大家都知道,全球入住飯店的標準時間是下午兩點。這位男士一聽不能入住,當然不高興的說,「不是下午兩點就可以嗎?現在七點了耶。」
  排在他後面的我,此時有點緊張了。心想,這若在台灣,那不是要上新聞了?他會不會大鬧櫃臺啊?這家飯店要啟動危機處理了吧?
  沒想到,我用台灣之心度法國之事,一點都不準。
男士抱怨後,女櫃臺服務員只是聳聳肩,再次抱歉說,「是,我知道,但是沒辦法。」無奈的男士,並沒繼續刁難、甚至大罵,而是把信用卡掏出來,讓她辦手續。
  我此時心中暗暗稱讚,還是台灣的服務業好。不會出這種錯,錯了,一定馬上補償,哪能對錯誤不當一回事?
  讀者應該知道,歐洲人服務速度就是比台灣人慢。好不容易男士的入住手續都辦完後,竟然來了神來一筆。過程中,女服務員沒有跟任何長官或同事討論,但給客人房卡後,她主動說,「因為你訂房未含早餐。我明早送你一份飯店早餐,你願意接受嗎?」
  本來一臉無奈表情的客人,突然嚇了一跳,露出驚喜表情,之後到Lobby等候入住。僅管沒有很高興,但至少,氣消了一大半吧。
  這結局太出乎我意料。這裏有客人,體諒服務人員偶而也會出錯,不會大鬧。也有服務人員,不只會鞠躬道歉說對不起,而是真實想辦法補償客人的損失。這或許是更文明的服務現場吧!

海底撈「過度服務」為了誰?2016-01-14 孫勇

導讀:近期《海底撈「過度服務」誰買單?》一文,在首席品牌官微信上發布後,引起了強烈的關注和探討。餐飲作為服務業,服務是很重要一環,本文將為大家揭示海底撈這種伺候式服務的本質,及其背後動因。
  從1994年開始,用了20多年時間,張勇把海底撈從簡陽覆蓋至全國一百多個城市以及海外,門店數量還在不斷增多。
2017-07-16 11:56:50
圖博館
支撐其一路擴張的重要秘訣,是伺候式服務。2010年,北大教授黃鐵鷹的一部《海底撈你學不會》,更點爆了「海底撈現象」。學界與媒體合力,再加上消費者的口碑傳播,海底撈及其服務被捧上神壇。
  伺候式服務,成為海底撈品牌最亮麗的標籤,其光亮遠遠蓋過所有。這也是海底撈留給消費者的最深印象。
  在海底撈創立20多年後的今天,其延續並強化的變態服務,依然有大量擁躉者。這不難理解,「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進入中國餐飲業後,國人從冷冰冰的「國營臉」感受到春天搬的溫暖,也不過短短二三十年左右時間。更何況海底撈的「伺候式服務」,的確令「上帝們」感受到了在其他地方難以體驗到的被重視。
  「去海底撈就是吃服務!」「貴是貴,但服務好!」……無論承認與否,在消費者最樸實的感知中,服務確實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和最鮮明特徵,也是對海底撈的高預期所在。
  正因如此,沒有了伺候式服務,海底撈這個品牌,或許也就不成為海底撈。品牌的強大個性與慣性,決定了海底撈很難脫離伺候式服務的道路。
  提高翻台率:心理學高手的「聚人」「攆人」之道
當一個餐飲品牌的客流量達到一定規模時,翻台率是其盈利多寡的決定因素。這不難理解,在食材、租金、人力等剛性成本無可壓縮之時,翻台率這一彈性最大的指標,便至關重要。提高翻台率,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聚客,二是攆客人於無形之中。海底撈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來看聚客之道。海底撈吸引大量客流並令顧客自願排隊等候的秘訣,除了強大的品牌效應外,便是人性化的增值服務。從海底撈對這一點的實踐來看,其創始人張勇絕對是研究顧客心理一等一高手。
  心理學關於顧客排隊行為和心理的研究,曾至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 沒被占用的時間比被占用的時間感覺長。通俗的說,沒事做時感覺時間過得慢,有事做時間過得快。 2. 等待服務的時間比接受服務的時間長會令人煩躁。 3. 焦急會使等待時間變得更長。4.一個人的等待比大家一起等待時間長。
  我們來看海底撈是咋破解的。對排隊顧客,瓜子、水果、飲料、點心隨時奉送,美甲、擦鞋等服務更不在話下。從其做法來看,令顧客多「做事」,服務環節提前導入,小零食、水果和點心等舒緩焦急心緒,形成群體性排隊效應,等等,從心理學角度大大降低了顧客排隊的不適。
  通過上述種種增值服務手段,留住顧客,讓其耐心等位,才有了後續翻台的可能。
2017-07-16 11:57:40
圖博館
我們再來看第二點,海底撈如何利用服務縮短顧客用餐時間,巧妙攆人。
  一些業績好、客流量大的餐廳有時會面對這樣的情況:外面等位的人滿為患,裡面吃完的就是不走。怎麼破?攆人肯定不行。
  在大多海底撈餐廳用餐時,每隔15分鐘,就會有服務員更換熱毛巾;如果帶了小孩子,服務員還會幫著餵孩子吃飯,甚至洗手時,都有人負責遞上毛巾。服務員會幫著下菜、快速撤盤子,主動詢問加水加飲品,等等。
  這些從表面來看,是海底撈以誠動人、要做百年老店。其實專業人士從餐廳經營實踐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無形中攆人的妙招。
  比如,優化客戶用餐時間,最重要的舉措就是嚴格控制各服務環節的時間,甚至通過精細化管控壓縮服務環節的耗時。從餐廳內部節省時間,即使遇到顧客不願走的情況,也能把單張台位翻台時間「搶回」一些,實現節約翻台時間的目的。
  所以,海底撈從上菜、傳菜、下菜、撤餐具等環節,嚴格控制員工的服務時間,確保效率為翻台率服務。餵小孩吃飯其實也是為了縮短用餐時間。
  再比如,端茶、倒水等服務技巧不只增加客戶粘性,還能優雅地「攆人」。
  在用餐高峰期,遇到食客用餐完畢,但不買單離席的情況時怎麼辦? 專業人士指出,一是和食客協商,但會有被「差評服務」的風險。二是通過細節服務「騷擾」顧客,實現促其結帳離席的目的。
  在食客暢聊的時候,對其進行續水、適當撤盤(菜品空盤)、詢問是否加菜等服務,有些顧客不喜歡這種「打斷」,可能會選擇「轉場」。
  有數據顯示,海底撈一家火鍋店生意好時,日翻台次數能達到7次之多。這或是海底撈過度服務的本質動機之一。
  菜金提價:服務也能賣高價
來自大眾點評的數據則顯示,海底撈相比兩年前,人均消費大幅提升。儘管火鍋企業消費提高是普遍現象,但海底撈通過不斷提價,消費依然相對高高在上。
  一般而言,對顧客來說,他能接受一種餐飲產品的高價時,無非三種因素。一個是品牌相當牛掰,溢價很多。二是產品本身沒得說,絕對槓槓的。三是服務逆天,顧客為服務買單也覺得值。
  海底撈則把「賣服務」做到了極致。儘管價格高企,但不少顧客依然排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衝著海底撈的服務。「到海底撈吃的就是服務」是不少顧客的心裡話。
2017-07-16 11:58:36
圖博館
顯然,海底撈的伺候式服務,不僅能提高翻台率,還能提高菜金價格,提升毛利率,保證強大的盈利能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海底撈營業收入達22.46億元,凈資產7.25億元,凈利潤2.92億元。2012年,海底撈實現收入人民幣31.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按照2011年13%的凈利潤率計算,海底撈2012年凈利潤高達4億元,相當於同期全聚德的2.7倍。
  挑戰者兵臨城下,臨陣換槍實非易事
在處處生變的時代,「一招鮮,吃天下」的成功經驗,早已被歷史拋棄。海底撈延續了二十年的伺候式服務,未來究竟還有沒有市場?這個必須「有」,而且數量還很龐大。但這種服務未來的市場空間還會有多大?這個還真不好說。
  從市場層面來看。新時代的餐飲市場,尤其是最近兩年,包括火鍋行業在內的餐飲市場變局紛起。低門檻帶來火鍋店數量的井噴爆發,新生代消費群迅速崛起,各種餐飲業態層出不群,注重產品質量、體驗式消費、O2O等各種餐飲新主張登上主流舞台,甚至反其道而行的成功者,也比比皆是。在眾多競爭者和創新大軍攜各自差異化利器來襲時,海底撈的「服務為王」開始顯得單薄。
  縱觀餐飲江湖,一方面,關注產品本身甚於服務的理性消費者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主張並實踐「圍繞產品的服務,而不是圍繞人的『過剩』服務」的餐飲企業越來越多。網際網路時代,偏離事物和產品本質,繞開本業的經營模式,市場空間可能會越來越小。
  對於海底撈的伺候式服務,甚至有業內人士從另一層面指出,擦鞋、美甲、按摩、送皮筋和免費零食等行為,或易培養人貪小便宜的習慣,而且部分服務對象並非真正用餐者,但最終由消費者買單。強迫下菜,則是不尊重顧客的表現。從員工層面,為了盈利,海底撈始終把員工當「機器」看待。家文化?這早已被海底撈張勇公開撕破,稱海底撈從來不是「家文化」。
  壓力重重下,海底撈很焦慮。早在2011年,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就寫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就是海底撈的現狀」的微博。如今,在網際網路+時代,張勇在接受採訪時坦誠更焦慮。
  于海底撈而言,在變局紛起的火鍋江湖如何迎戰,是一個問題。海底撈正在轉型。除了開小店外,最近一個時期,海底撈還在深圳開賣廣式早茶,推出椰子雞鍋;在全國範圍同時邀請知名設計師,設計風格迥異的概念餐廳;成立科技公司、研發手游、設計並輸出餐廳O2O系統;結親IT網際網路行業、投資樂視手機,入股口碑網等。
2017-07-16 11:59:40
圖博館
但無論如何轉型,在外有市場競爭激烈、挑戰者兵臨城下,內有業績指標、新問題新情況壓力的背景下,海底撈要保持發展,維繫其高翻台率、高利潤率,維繫品牌形象,伺候式服務是關鍵支撐點。臨陣換槍,實非最佳選項。延續這種伺候式服務,並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是海底撈唯一的選擇。
  一旦綁在了「伺候式服務」的戰車上,便很難停下來。但這輛戰車,未來會將海底撈帶到哪裡,眼下還很難說。

最令人討厭的服務生類型為何?英調查:緊迫盯人型2014.12.12

侍者有服務熱誠很好,但太超過也會讓顧客討厭,根據英國美食評論家威伯(Barry Verber)調查超過1000名英國人的數據指出,有高達49%的人說最討厭服務過度的侍者,名列讓顧客最討厭的服務生冠軍,像是明明酒杯還是滿的卻硬要加,或是顧客嘴巴食物還沒嚼完,就要把盤子收走之類的。
服務過度不行,但疏於關切客人也會讓客人不開心,據統計有34%的客人不滿服務生怠忽職守,名列第二。其他被抱怨的類型包括感冒、穿著不整潔與有體味等等。
除了侍者外,受訪者也被問及最討厭客人的類型,結果分別為講電話(28%)、高聲談笑(17%)與喝醉酒(17%)。

過度服務(Over Service; Over-Treatment; Over-serving)

  所謂過度服務,是指一些客戶在接受一些產品或服務後,但產品或服務的某些特色或功能根本用不上,但這些特色或功能卻增加了他們的購買成本。

別過度取悅顧客 2010年8月號(領導力再升級) |

想真正贏得顧客的忠心支持,請忘了取悅顧客的招數,老老實實解決顧客的問題吧。換句話說,客服人員應專注在便利客戶上,讓他們少花些力氣來解決問題。畢竟,顧客真正想要的,是企業為他們的問題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法。我們的研究,處理以下三個問題:
■客戶服務對客戶忠誠度有多重要?
■哪些客服行動可增進客戶忠誠度,哪些不能?
■企業可在不增加客服成本的情況下,增進顧客忠誠度嗎?
  我們的研究有兩項關鍵發現,對所有企業的客服策略都有參考價值。首先,取悅顧客無法建立顧客忠誠度;節省顧客的力氣,讓他們輕鬆解決問題,對建立忠誠度才大有幫助。第二,根據這一洞見審慎採取行動,有助於改善客戶服務、降低客服成本,減少流失顧客。
.....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1475.html
2017-07-16 12:01:01
圖博館
不要再說年輕人只想小確幸2017-10-02遠見【文/楊瑪利】

本期《遠見》有兩個大調查。一個是封面故事,調查台灣所有金融業者與金融科技相關新創公司,對於台灣FinTech(金融技術:數位支付...)目前發展速度、創新程度與國際化進行評比,回收率高近四成。結果發現,三大構面都不及格。
  「創新應用程度」,台灣業者只打49.75分;其次是「發展速度」49.71分,最低則是「國際化能力」的43.56分。台灣在這波全球FinTech爭霸戰中,眼看著新加坡(中國?)已成重鎮,但金管會等政府法規仍限制重重。
  第二份調查是由台灣遠見研究調查、中國第二大媒體集團SMG旗下的《第一財經》、新加坡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聯合早報》及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分別針對四地18~35歲的年輕人調查。
  結果發現,台灣年輕人對台灣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最悲觀,僅8.6%持樂觀態度,約莫只有上海(50.8%)的1/6。
  四地年輕人對時下最常遭遇到的12道難題,台灣青年對其中六大選項的恐懼強度皆是四地之冠,包括「房價過高」「無法學以致用」「薪資過低」「資金不足」「國際視野不足」「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顯示台灣囝仔感受到的壓力,統統位居華人圈之冠。
  台灣正在喪失「人才」紅利
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的台灣,不僅已經喪失了人口紅利,還進一步喪失了「人才」紅利」。
  2016年全球人才短缺報告,台灣排名世界招聘難度指數第二高,達73%。僅次日本。
  台灣海外就業人口,十年來已倍增,從2005年的34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72.4萬人,其中58%到大陸。儘管兩岸關係緊張、現任執政黨努力跟對岸保持距離,但大陸還是台灣人民海外工作的最愛。
  目前,出走海外的台灣人還有年齡下降趨勢。優秀高中生寧願放棄台灣頂尖大學,紛紛就讀香港與大陸的大學,近來各大專院校大學生暑假流行到大陸實習,也是為了卡位,希望盡快在大陸找到未來舞台。
  在四地青年調查中有一個有趣發現,台灣年輕人是四地最任勞任怨的,選擇未來要過忙碌充實生活的,四地最高,達40.7%。想過著休閒隨性生活的是華人圈之末,只有22.7%。另一題問到「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或「找到喜愛的工作」,哪個重要?四地中只有台灣人將工作擺第一(23.9%),其次才是家庭(20.6%)。
  本期另一專題〈台客再闖新大陸〉,並報導記錄片《闖蕩》中的台灣青年。令人難過,為何台灣已經沒有做大事做大夢的空間,年輕人只好一批批離鄉背井到大陸吃苦當吃補?
2017-10-03 10:02:25
圖博館
台灣產業不斷失去競爭力遭批沉浸在自我優越感裡

  海外網2017.11.12電,一名在大陸工作15年的台灣中年男子在某論壇發文稱,過去十年,台灣有許多產業變得完全沒有競爭力,關鍵原因是許多台灣民眾還沉浸在自我優越感裡面。
  該台灣男子在文章中表示,台灣民眾眼中的大陸並不是真實的大陸。很多台灣民眾看到的大陸都是台商眼中或新聞報導的模樣,並非是真實接觸大陸。他還舉例稱,絕大部分台灣民眾都是聽台幹描述他們的生活經驗,而這些人來大陸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工廠上班,加上生活圈也大多是台灣民眾,對外接觸有限。
  該男子還稱,許多台灣民眾的驕傲是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過去十年來,台灣許多產業變得完全沒有競爭力,包括影視電影、電商、遊戲等,關鍵原因就是台灣許多人還沉浸在自我優越感裡面。
  該男子還稱,之所以於去年返台,是因為想陪自己的小孩。返台後,他聽到多數台灣民眾的心態是“錢夠用就好”、“反正還過得去”、“再撐一下”,反正整個社會都是這樣,沉浸在一個消極的氛圍裡。他還重申這篇文章並非刻意貶低什麼,只是單純希望喚醒更多人正面看待問題並解決問題。
  對於該男子此番言論,許多台灣網友紛紛留言稱“台灣近年來一直停滯不前,實在令人憂心”、“台灣到處充斥著小確幸”、“一些台灣民眾坐井觀天,都快沒救了” 、“台灣會這樣也是自己種下的”。
  據海外網早前報導,台生受訪時也曾對兩岸作過比較。2014年赴北京大學作交換生的台生張緯麒表示,報紙雜誌以及身邊一些親友學長學姐聲稱,大陸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社會,但當你認識很多大陸人時,會覺得自己像井底之蛙。兩岸間有很多誤解,不是開放久或不久的問題,而是台灣現在普遍格局不大。台灣年輕人應多到外面看看,“不是關起門來,就可以過一輩子的”。
  2011年,一位台灣教授在台灣電視談話節目中拋出高論“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引起大陸網友熱烈討論。對此,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幽燕表示,如今大陸的崛起全世界有目共睹,台灣距離這麼近反而這麼不了解,有點令人驚訝。“這說明大陸和台灣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回應
 台灣人民沒有錯,大陸同胞依然吃不起茶葉蛋微笑
 呼叫局座,呼叫局座,我們假裝吃不起茶葉蛋組已經快崩潰了,請求支援,請求支援
 我就覺得信息不對稱這樣挺好,有利於早日統一
2017-11-13 10:35:55
圖博館
大陸變大再大,小康還存在問題,貧富差距大。台灣人家比我們強確是不爭的事實。起先台灣起薪22k(約5000),可大陸什麼時候22k呢
 大學出來拿5000的你做不到嗎
 我一直沒搞明白,現在網絡媒體這麼厲害,為什麼他們對大陸還是一無所知?難道他們都住阿里山的山洞裡,不食人間煙火?
 當已經過了巔峰期的時候,一般都是選擇性忽視。大清如此,台灣亦如此。

大陸崛起,台灣何必緊張2017-11-12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近日表示,大陸多省GDP超越台灣,讓他“緊張”。大陸日益強大,島內人等心情各異,有緊張,有恐懼,有歡喜。台灣應以何種心態面對大陸崛起?值得深思。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7年前,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錢淹腳目”,風光無限,而彼時“窮親戚”大陸的經濟總量,只有台灣的兩倍多。今天,台灣已變成四小龍“吊車尾”,實際薪資與20年前相比不升反降,而大陸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大陸GDP約為台灣的23倍。
  巨大的落差,讓島內很多人心中五味雜陳。今天,台灣GDP居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之後,在大陸各省中只能排名第六。島內觀察者憂心,三五年內,台灣GDP會落到福建之後,排名跌出前十。
  “緊張”可以有多重含義。郝龍斌所說的“緊張”,更多的應是對台灣發展停滯的擔憂,時不我待的焦慮,“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惆悵。這種“緊張”包含自我鞭策之意,有其積極面向。
  但島內還有一種純負面的“緊張”,更接近於恐懼張皇。“台獨”勢力至今賊心不死,是因為抱定兩個幻想,一是“美國會幫我”,二是“中國崩潰論”。現在大陸不但不崩潰反而日新月異宏圖大展,當然令他們芒刺在背。
其實,面對大陸崛起,島內除“台獨”死硬派之外的絕大多數人不應緊張,而應慶幸期待。一個和平崛起的大陸,首先是台灣的機遇和福音。同文同種的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就在身邊,還有“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的善意,是何等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惜乎前20多年,台灣因政治原因,未能充分把握兩岸機遇,一再蹉跎歲月,坐失良機,才致今天被新加坡、韓國甩在身後。李登輝“戒急用忍”,陳水扁“積極管理”,馬英九執政後期受制於民進黨。如今蔡英文當局更是一心遠大陸、親美日,押寶“新南向”,自誤誤人。
  心態和視角不同,路徑和結局也將大不同。若台灣能看清是非恩怨,順應歷史大勢,和大陸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就可以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2017-11-13 10:36:48
圖博館
美記者:中國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見

  美國石英財經網2017.11.11文章,原題:中國之行打破筆者對發展中國家的偏見 不久前,筆者到中國進行兩週的採訪報導時,原本抱著某些先入為主的成見。筆者小時候在印度,成年後幾乎都待在英國,自認為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生活非常清楚。從數據上來看,筆者也以為中國肯定更像印度。2016年中國的人均GDP為1.5萬美元——更接近於印度(約6600美元)而非英國(約4.2萬美元)。筆者原以為,中國的火車和地鐵會比印度的更現代化,但同樣都是亂糟糟的。客戶服務會更禮貌,但同樣也很煩人。換言之,在大大小小各方面,筆者想中國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樣兒。
  然而,筆者錯了。在中國兩個星期的經歷,讓筆者感覺跟以往去過的任何一個富饒國家沒什麼區別。筆者大大低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現代化的地鐵、高鐵甚至飛快的短途上海磁懸浮列車均能使用移動網絡。在這裡哪怕迷路,也是因為路牌沒翻譯,而非像印度,連路牌都沒有。餐廳、商場和火車站的工作人員有時看起來工作忙碌,但無一例外地彬彬有禮且辦事效率極高。
  筆者對中國的錯誤看法可能部分歸因於自己的無知。麥肯錫上海辦事處主管喬納森·沃策爾認為,剩下的可能在於學者和智庫帶有偏見的觀點助長了錯誤看法。他寫道:“我30年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經歷顯示,過去西方對中國片面的看法與現實早已相去甚遠。”
2017-11-13 10:38:33
圖博館
在中國的時光讓筆者想起一位印度朋友的話。當時,筆者問這位朋友為什麼要移居英國。他說:“這裡一切都是按規矩來。”同為印度人,又在英國生活過近十年,筆者十分理解他。在英國,巴士和地鐵會準時運行,司機遵守道路規則,警察不會先索賄才登記公民的報案。日常生活沒有在印度那樣累人。在筆者看來,中國大城市的生活與在英國的並無二致。若說有何不同的話,就是中國的基礎設施更好。
  經濟學家把中國列為發展中國家,是為了表明它仍在經濟自由化過程中。但是,連專家們都承認定義中國很難。德國的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副總裁比約恩·康拉德說:“從東部沿海亮眼的城市看,這是一個發達國家,而從西部貧困地區看,這又是個發展中國家。看星巴克的數量或識字率,這是個發達國家;看人均醫生的人數或農業人口比例,這又是個發展中國家。”西方有關中國的說法往往負面居多。這可能造成許多人對那裡的日常生活的錯誤看法。在筆者看來,這些矛盾之處更說明了西方人實地探訪中國的必要。現如今,許多人強調走出自己的信息泡沫,認識到我們所習慣的文化的優勢和局限性。訂一趟去東方的航班是良好的第一步。作者阿克夏特·拉迪,喬恆譯)
  相關新聞
澳大利亞導演: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偏見報導是危險的
2017-11-13 10:39:09
圖博館
萎縮之謎:當台北薪資輸給北京2017-12-04聯合報社論

儘管台灣薪資低迷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但最近當人們聽到台北市的平均薪資已經輸給北京的消息,仍會心頭一驚:居然已到這種地步!對此,一直在用政治力窒息台灣經濟的政客們,不斷宣示「拚經濟」其實更愛好惡鬥的民進黨,真的覺得這就是自己要送給「天然獨」世代的未來嗎?
  根據中國大陸人力資源供應商「智聯招聘」的一項統計,北京第三季平均薪酬排名居大陸城市之冠,為九千九百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四萬六千元。此一數字,已超過台北市四萬三千五百元的平均薪資。而大陸排名第二的上海,則以四萬三千元緊追在後,或許第四季就能超越。
  這項薪資變化,正是兩岸之間廿年來「龜兔賽跑」的大縮影。廿年前,台灣深信自己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絕對深具「優越性」,從不認為有被趕上、甚或超越的可能。也因此,許多人蔑視中共的政治體制,看不起大陸製造的產品,嘲笑陸客的公民素質,柯文哲甚至說出「大陸人上廁所會關門再來談統一」的狂言。當人們越是沉浸在「台灣好」的迷湯裡,我們就越容易關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裡,也就越看不清楚現實世界的變化,也就迷失了對自己相對處境的認知。
  於是,廿年一覺夢醒,烏龜已遠遠跑到兔子前面去了。事實上,兩岸形勢的逆轉不是一夕發生的,廿年來迭有軌跡可循,但台灣政治人物卻裝作若無其事。二○○七年,廣東省的GDP首度超越台灣,當時的民進黨政府不以為意;次年,江蘇和山東兩省的GDP也超越了台灣,然後浙江、河南也後來居上。更令人驚愕的是,去年台灣的GDP退縮到僅及廣東的四二%,十年的變化,只能以一句「不進則退」形容。
  如果覺得這些衰退的故事太感傷,那麼,不妨回頭看看我們的光榮年代。一九九○年,台灣的GDP是一七○○億美元,大陸的GDP是三八七八億美元,台灣的經濟量體約達大陸全國的四成四。而當時的廣東,GDP不過一八八億美元,約僅台灣的十分之一。那個年代,台灣因為外銷暢旺,享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連年突破紀錄,何其風光。
  但曾幾何時,那些締造台灣從無到有的輝煌歲月,卻被新世代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歷史,甚至被扭曲成「罪惡的繁榮」。尤其,在民進黨的惡意誣衊下,台灣過去的安定和繁榮,卻變成了威權統治、黨國不分的歷史罪孽,以致今天不斷要以「轉型正義」為名加以追討清算。
2017-12-05 11:00:19
圖博館
但回頭檢視民進黨從在野到兩度執政,除了「愛台灣」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究竟留下什麼幫助台灣成長壯大的功績?除了阻滯及削弱台灣的發展,又幫台灣開闢了什麼新的出路?
  台北的平均薪資輸給北京,發生在蔡英文總統全力推動「新南向」之際,不能不說是一記當頭棒喝。從國家發展的策略看,分散發展市場和區域以避免風險過度集中,當然是正確的考量。但是,所謂分散發展或多管齊下,並不是要封閉自己經濟仰賴供輸的大動脈,轉靠繞道手術創建的人工血管來輸送血液。何況,蔡英文的新南向,更是繞道手術尚未完成,即急急去切斷兩岸的主動脈。而且,除了在當地撒錢,根本不見足以扎根的耕耘可言,這真是愚不可及!
  當然,蔡政府還有最後一個阿Q的機會。民進黨可以辯稱,台北市平均薪資並不是台灣最高的縣市,新竹市的五萬四、新竹縣的四萬九,都還超過北京的平均薪資;所以,我們仍然保有「台灣之光」的冠冕。問題是,在一例一休吵得翻天覆地、在新世代反「功德院」風起雲湧之際,那些話要說給誰聽?
  一邊擋著兩岸和平交流之門,一邊捂著眼睛拒看世界,一邊又對內高喊拚經濟,這樣的民進黨能幫台灣找到出路嗎?
  回應
這就是台灣選民要的 自作自受 且要樂在其中
你願意用多少錢賣掉手中的選票。
2017-12-05 11:01:16
圖博館
工程師、醫生、作家轉賣小吃,台灣窮到只剩下“小吃業”?2018-02-02 觀察者網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佈民調,高達六成民眾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拼經濟表現不滿意,其中兩成七的人更是“強烈不滿意”
台經濟增長主要只靠內需撐場,不少人紛紛轉戰這塊市場。
對此,台灣財經作家狄驤在《商業周刊》撰文感嘆,近來聽到見到太多朋友,包括工程師、醫師等轉戰餐飲小吃業,“難道台灣真窮到只剩下'小吃業'?其他行業都要滅絕了嗎?”
  根據台財政部門先前統計,住宿餐飲業2016年開業比重達10.9%,連續5年超過1成,但歇業比重高達7.3%,在8大主要行業類別中首稱冠。
  狄驤說,台灣勞工低薪、過勞問題嚴重,加上外資又不來投資,逼得許多人才放棄半導體學術研發等夢想,“小吃現在就像是台灣經濟垂死的最後一口氣,當這一口氣嚥下後,台灣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全文如下:......
  回應
 台灣教育改革20年,除了培養出一代天然獨之外,最大的收穫就是遍地大學生,碩士博士一大把,這些高學歷的所謂人才,絕大部分是沒人要的台灣文學專業,傳媒專業,律師專業,政治專業,哲學專業...這些人目光短淺外加自傲自大,既找不到出路,又不願自降身價,所以台灣的現狀是花高價請外勞來採茶,自己的人都想乾一些乾淨體面的工作,在所有服務業中,乾淨體面的工作只有西餐,咖啡,雞翅這些工作了,大家一擁而上,錢不重要,小確幸就好。
 記得大腸花之時,一大批台灣黨工到大陸論壇來各種解釋,是反黑箱,不是反中,當時連韓娛貼吧都有台灣發各種貼辯解。台灣人小聰明有,大的戰略思考上不行,根本不明白服貿對於台灣的深遠意義。台灣像朱雲漢那樣眼界的學者少,而且也改變不了台灣人,提升不了台灣人。
2018-02-07 11:51:21
jsoujsou
低薪解讀世代落差大 人生勝利組?青銀:有美滿家庭2018-03-18 聯合報

前言:世代衝突、世代剝奪…「世代」似成為理解台灣關鍵詞之一。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致力搭起理解之橋,將陸續推出「世代共好」三部曲:「共容」、「共榮」、「共融」,探討世代的理解包容、職場傳承共榮,讓台灣成為各世代安適的共融之地。
  台灣近年來的世代歧異不斷被討論,但是否真有對立?或只是想像的迷思?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針對世代議題進行民調,發現台灣世代間的價值觀仍有很大部分趨同,例如「存錢買房」各世代一致同意,對於「小確幸」多數認同是活下去的動力;尤其是,不論青世代或銀世代,絕大多數都認為應對另一個世代負有責任。
  不過,調查也發現,世代間對看,確實存有許多既定印象,例如八成的銀世代認為青世代是草莓族、抗壓性低、不能吃苦;但反過來,超過七成的年輕人認為低薪是因為企業老闆不良及大環境不好。
  這項調查主要分為生活、工作、世代對看等幾項大分類。調查發現,其實對於生活滿意度,青世代並不如想像中的「憤怒」(六成五滿意),反而是銀世代滿意度最低(五成七)。對於經濟滿意度全都低於六成,又以青世代最不滿意(四成五),反映悶經濟中難覓良枝的苦悶。
  有趣的是,台灣社會經常討論的「小確幸」,青世代(六成九)、銀世代(六成)都認同「小確幸讓人有動力活下去」,反映了台灣普遍接受小確幸的無奈。青世代對於房價被上一代炒高的同意度最高(八成二),銀世代有六成四如此認為。
  各世代保有不少共同價值,都同意「努力不懈」是成功最需要的條件(五成八、六成三),「愛拚才會贏」還是多數人的信念。
  「存錢買房」也是共同的人生目標,各世代都有近八成的人贊同。各世代都超過九成將「擁有美滿家庭」列為人生成功條件。但對於結婚生子,銀世代超過七成五的比率則明顯高於青世代的五成五。
2018-03-18 11:21:10
jsoujsou
至於世代間的責任,銀世代有近八成同意對青世代有責任,並以經驗傳承和協助成長為主;提供資金、交棒讓位、留下遺產都低於三成,但超過六成都同意「不要成為下一代的負擔」。青世代也有九成同意對上個世代有責任,以尊重理解最高(八成)、奉養安老(七成六)居次,協助理解新事物(六成八)、不啃老(六成二)也都有相當高的認知。點這看更多內容
https://vision.udn.com/vision/cate/11885

“說走就走”?調查顯示近七成白領時刻準備跳槽

  中新經2018.3.17電(趙佳然)又到一年三四月,正是春招火熱時。日前,智聯招聘公佈了《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指出2018年跳槽意願調研顯示,近七成白領在為跳槽行動,較去年的八成有所下降,但依然維持高位。另外,報告還針對白領事業信心、跳槽意願以及跳槽心理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導致白領們決定離開的原因,最常見的還是薪酬水平,有55.8%的白領表示對目前的薪酬不滿意。此外,企業發展前景不明、晉升受限和福利待遇三個因素也構成白領跳槽的主因,分別有42.9%、38.6%和36.6%的受訪者選擇了這些因素。
  相比之下,工作生活失衡(工作太忙)、對工作的興趣以及人際關係(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等因素對於跳槽的影響,遠不如薪酬待遇、晉升和企業發展前景重要。可以看出,這屆求職者普遍比較“現實”。
2018-03-18 11:21:52
jsoujsou
台青小確幸中青焦慮感?

(怪哉!兩岸青年明明是中強台弱分明,台青怎小確幸而中青則焦慮感?
莫非年青時當憤青的韓寒忘了自己曾貶中(之言罄竹難書)褒台(如「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公知大V噴子),人到中年當起公知大V不再憂國憂民反而販賣雞湯了?
別以人廢言,台灣在校教學生快樂學習,出校又要幸福經濟,故台青充滿小確幸。而中青則「教育/醫保/房產等三座大山壓力山大」故公知大V易販賣焦慮感。
另參【圖博館】:CP值與小確幸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鳥巢世代)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81283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作者:大V韓寒,你可以衣食無憂但千萬別教年輕人不焦慮2018-04-08

這兩天,一篇題為《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引起爭議。
  大V韓寒批評該文:標題除了不夠嚴謹外,還在販賣焦慮,甚至是製造恐慌。
  而被韓寒懟了之後,文章作者“王耳朵”昨晚又發了篇文章“回懟”。全文如下...
2018-04-15 07:53:45
jsoujsou
台灣世代衝突

(聯合報未免太鄉愿了,既然台灣已世代衝突/剝奪,還奢望啥世代共容/共榮/共融?

這得怪父母本身,只要學美國父母,不要當直升機父母,從中學就逼小孩打工自立/不給遣產,就沒媽寶/公主/啃老了。

你也太哈美了,如今美青也和其它民主國家一樣陷於福利病了(大概只剩萬惡共匪不准人民墮落),還打工上學呢?反正政府會負擔學貸和各種社福。

誠如【新圖博館】《實然觀》所言:由上析判可知並無所謂應然的「普世價值政治制度」,果真有、也要從實然來看,前述〈序〉自然科學的經濟性原則曾言:經濟性似難解,因一般以為宇宙物質豐富不匱乏,但了宇宙構成大多為暗物質、即使明暗加起來、在無界的宇宙中、其密度也很低。看似豐富的陽光空氣水之自然生態、在文明濫用下、已成匱乏,同理,看似富裕的已開發經濟、一樣存在發展之陷阱,故陷阱不只存在中等收入,任何階段不廉能勤儉的話,都會是陷阱(故「廉能」與否是「良劣政」之關鍵,而勤儉則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各盡所能各花所需、既不苦學過勞也不過度消費、老幫子養孫/子助老養老),只可惜,匱乏生態下演化出來的、盡可能地食色、以利傳宗接代之生物本能(貪得無厭、好逸惡勞),成了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自由經濟下、政客奸商利用之人性弱點。故「國際」透明組織所謂的貪腐指數要包括因選舉執政的惡鬥無能所付出的成本,如此來看,歐美日台等之貪腐指數可能不下於中共。
另參【圖博館】: 啥是直升機父母 CP值與小確幸 台青小確幸中青焦慮感?)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81143

低薪解讀世代落差大 人生勝利組?青銀:有美滿家庭2018-03-18 聯合報

前言:世代衝突、世代剝奪…「世代」似成為理解台灣關鍵詞之一。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致力搭起理解之橋,將陸續推出「世代共好」三部曲:「共容」、「共榮」、「共融」,探討世代的理解包容、職場傳承共榮,讓台灣成為各世代安適的共融之地。
....
2018-04-15 07:58:12
jsoujsou
崔傳剛:消費降級,唬人的偽命題 2018-08-29 環球時報

  最近有個在互聯網上被炒得特別火的話題,叫作“消費降級”,其意思大概就是以前敢花的錢現在不敢花了,以前捨得買的現在不捨得買了,買同樣功用的東西開始比對價格了。
  不少人還真能找出幾個所謂“消費降級”的證據,而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榨菜、二鍋頭和速食麵這三大“樸素生活”必需品了。他們會拿出資料來說,涪陵榨菜和康師傅在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增加了八成,而二鍋頭的同期利潤也較去年翻倍,把酒業中的“大佬”茅臺和五糧液甩在了後面。公司業績這麼好,說明消費的人多,而消費的人多,這豈不是實打實地說明大家都開始消費降級了嗎?
  要反駁消費降級說,我們同樣可以先從三大“樸素生活”必需品入手。比如,翻看涪陵榨菜的財報我們就可以得知,這家公司的強勁業績其實主要來自於從去年開始的普遍提價。一包榨菜本身沒有幾塊錢,如果公司能夠在增進品質的同時提價10%-20%,不但普通的消費者能夠承受,公司也可以從中獲益。吃榨菜的確看起來不夠高檔,但如果消費者能夠承受更高的價格,同時獲得了更好的產品品質,你說這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
  如果說三大消費品只是從微觀層面證明消費沒有降級,那麼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的增長速度則是從宏觀層面打了消費降級的臉。今年的資料雖然有所放緩,但整體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消費不僅沒有降級,反而還在升級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中國人消費結構正在變化——實物消費占比逐漸下降,而服務消費卻在大幅上升。在過去的幾年,我們的確認為吃山珍海味、穿名牌等實物消費是自我滿足的第一要務。但最近幾年,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變得更為理性,並把更多支出用於娛樂、教育與旅遊等服務型消費,而這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共識。
  無論實物還是服務,我們都可以證明消費降級是不成立的。但消費降級這個詞能在短時間內如此走紅,甚至引發大眾焦慮,也有現實原因。這幾年房價持續上漲,顯然增加了不少家庭的負債。投資領域的一些資產泡沫輪番破滅,進一步惡化了部分家庭的財產狀況。財產少了,負債相對就增加了,而此時如果又來點什麼房租上漲、人民幣貶值之類的消息,普通人難免會增添負面情緒,就會尋找一個吐槽和發洩的管道紓解情緒,“消費降級”也就這樣成了民眾調侃和自我解嘲的一個“哏”。
2018-08-29 10:22:34
jsoujsou
中國的消費仍在強勁增長,炒作“消費降級”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嘩眾取寵、販賣焦慮。不過,這種名不副實的情緒倒是給我們提了一個醒,讓我們更加關注消費本身。消費者的敏銳感知不但能反映經濟變化,消費者的行為也常常因為對未來的預期變化而變化。比如,如果大家突然覺得未來的收入增長可能要放緩,或自身的債務比重有增加的趨勢等,那麼人們就可能減少消費,甚至進入消費觀望狀態,而這反過來又會影響經濟生產。因此,儘管消費降級在當下是個偽命題,但對於相關部門來說,追蹤消費者情緒,注意預期的引導,並且在適當時機採取刺激消費的舉措,都是務須關注的大事。
  回應
 窮人更窮,富人更富而已,老百姓為了一套房省吃儉用,有錢人屯好幾套房到處旅遊,所以說資料都沒毛病。
 資料不支援論點。以旅遊為例,去國外增長了,去國內同樣增長了。沒人認為去個廣西貴州就是富豪權貴吧?星巴克下降不能證明人窮了,也許是智商提高了。沒有豪華酒店和普通中檔餐廳和大排檔消費資料。畢竟去吃個砂鍋牛肉就被扣上權貴帽子太喜感了。
 怪我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鮑魚又吃不起,只能吃吃榨菜,速食麵過日子
 鮑魚吃不起?一般小號的批發一塊錢一個唉。
 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古井貢、瀘州老窖,半年利潤增長率都在四成,而且是連續三年大幅度增長。康師傅、統一業績大幅增長有市場原因也其內因,去超市看看就知道了,各種新型升級的速食麵確實比原來那種便宜的速食麵好吃不少。順鑫農業,主營牛欄山二鍋頭和房地產,諸位喝過牛欄山嗎?其最暢銷的十六元多的那種二鍋頭,入口舒服柔和且醇香,但這種酒是加了香精勾兌的(商標上有注明),由於挺好喝(口感像高檔酒),在南方一些地方已經暢銷了三四年了。所以,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實在和詐騙沒啥區別!
  相關新聞
一顆棗8元錢,一個農民竟將“好想你”紅棗做成市值百億的上市公司!2018-08-14 農民做生意,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這個農民卻很不一般,他將一顆棗賣到了8元錢!而且還開出了紅棗專賣店!在全國有2000多家專賣店,僅僅在電商平臺上的銷售額就輕鬆過億!而且還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棗業第一股”,市值最高時超過110億!棗片、棗粉、棗幹、蜜餞系列、雞心棗、金絲棗、無核紅棗、棗饃饃、棗酒……小發現創造大效益,一顆普普通通的紅棗,竟被石聚彬演繹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十三大系列、二百七十多個品種。
2018-08-29 10:23:41
jsoujsou
星巴克月餅貴鬆鬆! 李來希籲抵制:連我也吃不起 2018-08-28 聯合新聞網

星巴克最貴的「月光寶盒」月餅數量4個,去年已漲了100元,今年更是漲了500元,售價2280元,如此高檔的價位,讓李來希忍不住抱怨表示,「是什麼樣的山珍海味讓月餅可以賣得那麼貴?是什麼樣的貴人吃得起這麼讓人高攀不起的糕餅?」李來希說,內餡再怎麼變化,不就是蛋黃、蓮蓉、核桃等幾樣,「只因為加上一個莫名其妙的品牌,月餅就變好吃了?」
李來希質疑星巴克是外來種,什麼時候開始賣起中國的月餅?難道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所以外來種的月餅比較高貴?他酸說不是青年勞動低薪嗎?為什麼都是年輕人在消費?李來希說自己的所得不算低,但連他也吃不起,呼籲民眾「縮衣節食運動優先要抵制的對象,就是這種用所謂的品牌就想撈錢的外來種!」
對於李來希的發文,網友評價兩極,挺他的人認為「我不喜歡吃星巴客月餅,不中不西,不好吃」、「就算不漲價,我們基層軍公教也是從未享用過,更不要說現在退員收入減少」、「外商發大財,退休老人等棺材」、「年輕人不懂事,當冤大頭還不知,吃得沾沾自喜,人家在數鈔票,數到手抽筋」、「生活節儉是善良美德,節儉並不是小氣,可以吃的簡單吃的健康吃的省錢,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辛苦努力賺來的薪資」。
不認同他看法的網友則表示,「沒競爭力的想法」、「星巴克已經不是外商」、「用『外來』兩個字故意引戰,陷阱」、「直接抵制月餅不是更好」、「以為自己很有號召力嗎」、「搞什麼經濟民族主義啊」、「怎麼?低薪就不能買貴的月餅?」
  回應
 白癡才會買他們的月餅,一看就知道星巴克的毛利至少80%,我又不是盤子,花這個錢做甚麼?
 品牌本來就值錢,李來希不知道?這種想法的人多,難怪台灣的品牌很難做的起來。
 哈--一個月餅500多塊----看來台灣年輕人真有錢----一方面領22K---一方面吃辛巴克一個500多塊的月餅---表示自己有錢
2018-08-29 10:24:33
阿楨
倫敦中央聖馬丁發涉嫌種族歧視的學生作品,遭校友聯名抗議 2019-11-15 觀察者網

11月14日,有網友爆料,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時尚與紡織品預科課程在其Instagram帳號上發佈了一個涉嫌種族歧視的學生作品,畫面中不僅寫有“中國製造0價值”的標語,還有疑似清朝長辮的元素,及清末黃龍旗中的紅珠圖案和藍紅配色。
消息一出,引發中國時尚界的強烈反對,中央聖馬丁的中國校友設計師@XUZHI_CHEN 立即組織該校校友聯合向學校遞交公開信以示抗議。
當地時間11月14日深夜,參與簽署公開信的一名校友告訴觀察者網,該校相關負責人回信表示,將於當地時間15日早上發佈致歉聲明寫道,他們注意到有兩條橫幅造成了冒犯,對此感到抱歉,但覺得“種族歧視”的說法是在“斷章取義”(be taken out of context),是被簡化的圖像所誤導。
  回應
要學會上街遊行,打橫幅,吹大喇叭,塑造自己不怕鬧事的形象,這樣才能在西方那個種族之爐獲得尊敬。
這設計者你有本事搞一件“穆斯林應該吃豬肉”的作品出來啊。
我有時覺得西方人挺缺心眼的,腦子不太好使!1、西方國家不停地利用社交平臺、媒體、娛樂節目中調侃和污蔑中國產品品質不好。中國產品不僅品質好,性價比也高,西方國家試圖打壓中國產品的價格提升空間反而讓中國的中低端產品迅速佔領全世界,到處都是made in china!西方國家的商人有時也會幹拿中國的產品換個標籤充當自己本國的產品高價出售的勾當,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嘛!2、西方國家總是造謠說中國人權狀況不好,是個獨裁國家,還不忘不斷地給自己臉上貼金,美化自己,所以全世界的難民都往西方跑,哪怕跋山涉水幾千里路都要過去 3、西方國家狂妄自大,傲慢無禮,對非西方國家指指點點,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教師爺,不尊重其他種族、其他文明、其他制度,還容忍和默許媒體人、政客在公開場合發表“種族歧視言論”而不會受到懲罰,以“言論自由”之名不加以追究,這些都激起了越來越多的非西方國家人民和政府的反感,反而促成了非西方國家越來越團結,合作越來越緊密,西方國家最終將越來越被邊緣化!西方國家必將為自己的傲慢和愚蠢付出代價!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1_15_525293.shtml
2019-11-16 07:34:14
阿楨
台灣美食王國根本過譽?老外痛批一亂象:居然吃得下去 2021/03/06

台灣被稱作「美食王國」,大街小巷都遍布著各式各樣的道地小吃,這也是吸引不少外國觀光客前來的原因之一。只不過日前有一名網友和台灣人的外國配偶聊天,才得知原來對方認為台灣的用餐環境不衛生,讓他感到相當驚訝。
  那名外國配偶透露,台灣人相當好客,很喜歡帶他到各地知名的美食店用餐,但卻有很多店家的衛生環境堪憂,外觀看起來十分破舊,招牌都斑駁髒亂。除了桌面油膩,椅子拉動時也感覺黏黏的,甚至連放筷子的桶子以及醬料罐都非常黏膩。
  不少人都很贊同這名外國配偶的看法,「是很好吃沒錯拉,但感覺桌子都擦不乾淨,一股油味,再好吃評價也會打折扣」、「事實啊,環境不舒服,沒吃就沒啥胃口了」、「真的,碰過連筷子都是黏的,噴酒精擦都去不掉黏膩感…」、「桌面湯水菜渣,地板黏膩堆用過的衛生紙,廁所煉獄」。
  但也有網友點出這種現象背後的關鍵,「台灣人大部分吃粗飽的,很少吃氣氛」、「把衛生當標準算錢的話,台灣並沒比日韓便宜多少」、「人工去清潔要花錢,台灣人太貪CP值」。
  回應
喜歡搞大內宣,人民也相信,現在老外揭穿了真相
一定是中共同路人啦,入鄉隨俗,不敢吃是不會去花大錢吃敢吃的啊
2021-03-07 08:01:51
阿楨
鮭魚走了!世代文化差異 年輕人追求小確幸 2021-03-25 聯合報

「鮭魚之亂」改名風潮,引發各界熱烈議論,國民黨中常委高思博在臉書直播中認為,長輩不應只是拘泥於苛責,有必要更深層省思世代差異所產生的文化、倫常或經濟環節面向。
為了吃免費壽司,全台改名超過3百人,遍及11個縣市,且都市化越普遍的地區,人數越多,如台南市有30人變「鮭魚」,名列六都的第5名。
他表示,除了能吃免費大餐外,更能成為朋友圈的焦點核心,讓不少人群起效尤。社會文化改變,正式姓名跟網路暱稱的重要性與使用頻率在年輕世代,可能已經翻轉過來。因此,對年輕人而言,改名根本不是問題,這種世代文化差異已經形成,且漸行漸遠。
年輕世代面臨低薪、高房價,初入職場或外出求學的生活,明顯比以前艱苦。難得有免費及呼朋引伴享用大餐的機會,改個名也無所謂,「顯露年輕人活在當下,追求小確幸的人生觀點」,所以各界無須太快譴責。重要的是,從「鮭魚事件」傳遞出來的世代差異與世代正義等問題,政府能否提出解決方案,讓社會轉變為世代和諧。

一窩蜂的「套利」文化,是商機還是危機? 2021-03-24 商業周刊

在我們嘲笑這個瘋狂行徑的同時,也應思考更深層的社會意義,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一窩蜂去搶免費鮭魚餐?當然起因在於推出這個活動的業者,沒想到每個人都有三次更改名字的機會,站在年輕人立場,自然理直氣壯的去操作這個遊戲規則。
1.不論是在股票市場進出的機構法人、每日搶短線的個人投資者以及搶免費鮭魚的年輕人,其實都是在套利,這樣容易陷入短期炒作危機,沒有人在做長期布局。
2.作台灣人追求高CP值、愛貪小便宜的原因和商業文化有關,台灣產業長期以代工思維為主,整個社會呈現一種「俗擱大碗」的文化意識,失去對精緻文化品味的追求。
全世界政府為了紓困,透過寬鬆貨幣政策,瘋狂灑錢,造成全球股市大幅上揚。美國參議院剛通過1.9兆美元紓困法案,每個人發放1,400美元失業補助救濟,不少年輕人竟然想把錢拿去投資股票!
鮭魚事件反應的不只是年輕人的問題,它代表了整個台灣價值觀的錯亂!
  相關新聞
另類台灣之光?「鮭魚之亂」登上9國外媒!外國網友:今年至今最棒的新聞,改名的人在「吃自己」。
2021-03-25 10:52:31
阿楨
衣食住行 國貨全面“包抄” 2021-06-28 北京青年報

新秀國貨迎合Z世代需求
新國貨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目前已進入到“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階段,消費者的本土文化意識集體復蘇,國貨消費加速崛起中。
第一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國內品牌以模仿國外產品為主,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來開拓市場,典型品牌有海爾、格力、中華等;第二個階段從21世紀初到2014年,國貨品牌逐漸成熟,開始追求時尚和潮流,但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典型品牌例如聯想、康佳、回力等;第三個階段從2014年開始至今,新秀品牌更能迎合Z世代的需求,兼具高性價比、創新性、個性化的特點,典型品牌例如泡泡瑪特、花西子、完美日記等。
電商平臺開啟助力
國產電子產品“死忠粉”最多
2021-06-29 06:41:39
阿楨
在大陸長居的臺灣人,為何招人煩? 2021-08-13 周青衣

最近小S事件沸沸揚揚,這幾年各路線民看到臺灣都挺煩膩。
2012年時在雙井聽到熟悉的臺灣口音,難免回頭多看一眼,然後對彼此稍微頷首,在對方的眼神中看到“原來你也在這裡”的惺惺相惜。如今在三裡屯兒聽烈釆的臺灣咚,或是多看眼或是眉頭一挑,然後冷笑著告訴身邊的大陸朋友“看看看,又一個臺灣的,人才外流喔”。
在北京待了超過一年的臺灣人,能夠與初來乍到的臺灣小鮮肉們形成明顯對比,臺灣社會的小確幸(或是海島型的閉鎖)將年輕人們培養得有如小鹿斑比,用好聽點來說是單純,用難聽點的說法是單蠢,總歸而言就是一個字形容——萌。
但是通常,這樣天真的小鹿斑比會在一年內迅速成長,他會逐漸明白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每個人來自五湖四海、彼此擦肩而過,“我從臺灣來”這句話就跟珍珠奶茶一樣,不代表什麼特別意義。就算碰到老鄉,點頭示意即可,不必沖去加微信。
長居大陸的臺灣老鳥們,往往比長居歐美日的臺灣人還認清國際現實,不會被臺灣政治人物的“我們都是民主同盟”這種白癡謊言欺騙。
長居大陸的老鳥們,往往很明白這片土地的好好壞壞,卻總是又怕會被臺灣朋友唾棄,於是回臺灣,幹言萬語只剩一句“臺灣東西真好吃啊,真想念”。
簡而言之,在大陸長居的臺灣人,有時會讓臺灣親友與大陸鄉親共同厭煩,有時我們反省自身,會覺得自己真挺討人厭的。
我挺煩一種人:常出差到大陸的半吊子臺灣菁英。這類人西裝筆挺、抱著筆電,年齡普遍從四十歲到六十歲不等,靈活運用微信,去大陸的理由常常是“去大陸的工廠看看或“我們有商品在大陸賣”。
這類人講起“對岸”,一類是認為臺灣死定了類是會著重在“其實大陸在某某層面還差臺灣很遠,你看我們工廠的工人,薪水才三千!”
2021-08-20 09:31:06
阿楨
有趣的是,十年前這些人寫大陸,角度是“大陸經濟崛起,臺灣軟實力勝出”;如今這類人的角度往往變成“大陸軟硬實力崛起,臺灣該怎麼做。”
多虧了這些敢說的臺灣中年菁英們,讓我從中看到臺灣社會對大陸的糾葛態度。
大陸已經不再是台商們的天下了,中年臺灣人開始離開,被臺灣媒體稱為“太陽花世代”的青年開始西進。
有時候一票臺灣人聚會,也會嘴碎:在美國、澳洲,日傑的臺灣青年都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擔憂政治不正確,在大陸的臺灣青年,一下可能被罵台獨,一下又被臺灣鄉親喊親中賣台。

90年代我第一次出國被震撼到了,但女兒第一次出國後說,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 2021-08-19

我第一次出國出差,那還是九十年代,西方的高速公路,新幹線,機場,給我的感覺是震撼滴。幾年前,我女兒第一次出國遊玩,回來後我問女兒:怎樣啊?女兒從鼻子裡哼了一聲:一出機場,到處是破破爛爛的,老外身上一股子臭烘烘的氣味,女兒臉上一副鄙視的神態。唉,沒辦法,這就是二代人的差距啊。

我是德國留學生,西方喜歡從個人/反政府角度報導,用宏觀講中國故事會失敗 2021-08-19
  回應
1 現階段中國不管變什麼方法都無濟於事,如果歐美民眾知道了中國做的事,那政客的末日就到了。2 外國民眾也不想聽。3 外人接觸最多的互聯網是反華大本營,尤其中文版塊多由臺灣人操縱,謠言多是那裡出來的。
我在國外待了十多年,接觸過各個國家的人後,我很少去用爭論改變他們的想法。得每個國家和民族的行事,有他自己背後錯綜複雜的原因,爭辯什麼的並不能改變根源。
2021-08-20 09:33:02
阿楨
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負債?日媒:顯然是誇大其詞

日本JB Press網站2022-01-03文章,原題:出人意料的穩健? 中國年輕人的財務狀況 不久前,有一篇標題聳動的日文報導——《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背負巨額債務》。作者聲稱“中國銀行下屬金融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1.75億90後年輕人中,86.6%的人有各種分期付款或逾期未償還的債務”。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2020年12月,中國家庭儲蓄額為93萬億元人民幣,2021年6月增加至100萬億元人民幣。在中國,一項突出的資料是儲蓄率,即儲蓄占收入的比例。根據宏觀經濟資料庫CEIC統計,2010年中國的儲蓄率是51%,2020年降至45%。但與日本20%到30%以及美國5%的儲蓄率相比,中國的儲蓄率可以說是壓倒性的高。
中國年輕一代也更願意存錢。根據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國35歲以下年輕群體將月收入的25%用於儲蓄。這一數字較2020年的20%有所增加,也是2018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最高值。中國年輕一代儲蓄率的提升受多個原因影響。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76%的年輕一代表示計畫增加應急儲備。另一方面,年輕一代為退休準備的儲蓄目標更高,為155萬元,高於35歲以上人群139萬元的目標。
中國年輕一代為了養老而穩步增加儲蓄的同時,也確實有一些資料表明年輕人的負債在增加。從2010年開始,“月光族”就成了對背負高額債務年輕人的描述。“月光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移動支付的普及。由於通過移動支付借貸比傳統的銀行借貸更容易,再加上網購日趨便利,很多人早早背上債務。
但是,渲染中國1.75億90後中有86.6%的人背負債務顯然是誇大其詞。“86.6%”這個數字來自調查公司尼爾森在2019年發佈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儘管確實有86.6%的人背負債務,但42.1%的人在一個月內還清了債務。換句話說,他們只是使用了金融科技服務作為支付手段。
中國年輕人正在積極利用新的支付方式,但與前述報導的論調不同,中國年輕人對於長期債務的態度出人意料的謹慎。(作者加藤勇樹,曾茂譯)
2022-01-05 08:35:20
阿楨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2022-03-23 09:04:43
阿楨
3片肥牛的日式蓋飯,割不動中國人了 - IC實驗室出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5eRLvQaz6Q
  回應
 文化陌生感絕對不是主因..薩家厲害的是,可以在同一家店點多種披薩、義大利麵、燉飯、甜食甚至酒...,份量沒那麼多,價格控制的剛好,人多一點,每個人點不一樣的,就可以吃到很多口味、類型不同的食物,食物也保持一定水準。每次結帳都會很驚訝自己用300台幣以內的價格吃這麼多種類的東西。說白了日式速食店一頓飯包的東西太多價格又貴,可取代的食物多。消費者又不是傻子,給那些東西就想割韭菜?
 在台灣薩利亞不賣套餐,只需要點自己想吃的即可,加點錢飲料無限暢飲,省一點的話只喝冰水免費,我認為是很大的優點,也可以省錢,文化陌生感對我倒不是主要原因~~
 大學歲月薩莉亞我們去了N次, 主要是學校旁邊就有家, 也吃過2000/桌的 粵菜。 80/人的必勝客。 薩莉亞人均30-50 便宜好吃。不過最好吃肯定是粵菜大牌檔。
 其實拉麵在日本也不算太便宜,但也不算貴。現代很多新式拉麵人均都在1000日元,想吃便宜的得去那種傳統老式拉麵店(不過就算是老店在東京及附近也難找到一碗800元以下的了)那種店鋪裝修現代,擺盤比較清新的新式拉麵一碗普通什麼都沒有的1000日元左右,多個雞蛋,多幾片就要1200,1300,1400,1500了。東京都最新每小時工資下限是1072日元,去吃一碗料比較豐富的拉麵就是你打工一個小時的工資。這個價格對日本人來說還好,但是對於打工的留學生來說會有些小貴。
 吉野家在台灣也收掉不少分店 在日本主打快速 便宜 但是那價格在台灣太貴了 同樣的錢能選擇更能吃飽的餐點
 是的,台灣太貴。以官網最新價參考,台灣號稱超特盛的份量比日本的特盛份量還少,按匯率換算還貴了70多元台幣,而且台灣所得還比較低。
 所以我都去sukiya 在日本留學過實在沒辦法接受吉野家在台灣的售價 完全把台灣人當盤子
2022-12-28 07:38: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