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1 06:00:00| 人氣2,3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莫里哀:世界百大作家3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莫里哀

File:Moliere.jpg


莫里哀(Moliere),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藝名。莫里哀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在歐洲戲劇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經歷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藝名。莫里哀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他在歐洲戲劇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貴族教育,但不久就宣佈放棄世襲權力,從事戲劇事業。他創立“光耀劇團”,慘澹經營,曾因負債而被指控入獄。後來,他不顧當時蔑視演戲的社會風氣和家庭的反對,毅然離家出走,在外飄流了十多年。由於他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編寫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響的喜劇。最後,莫里哀作為劇團的領導人重返巴黎,此後,他一直在巴黎進行創作演出。
  時代背景
莫里哀生活在資產階級勃興、封建統治日趨衰亡的文藝復興時期。他同情勞動人民,筆鋒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貴族,坑蒙拐騙的僧侶,無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學的“才子”,還有靠剝削起家而力圖“風雅”的資產者,利慾薰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貸者……他從各個側面勾畫出了剝削階級的醜惡形象。但他還沒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隊伍,因此他筆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諷者的僕人、佃戶、工匠,這些人總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對方當場現形,讓剝削者在觀眾的笑聲中受到批判。
  代表作
1659年,莫里哀創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諷刺了資產者的附庸風雅,抨擊了貴族社會所謂“典雅”生活的腐朽無聊,因而觸怒了貴族勢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並未被嚇倒,連續編演了《丈夫學堂》和《太太學堂》。《太太學堂》因宣揚新思想,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牢籠而被指責為“淫穢”、“詆毀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奮起還擊,寫了《〈太太學堂〉的批評》和《凡爾賽宮即興》兩出論戰性短劇。1664年,莫里哀寫成傑作《偽君子》,1668年,他又創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嗇鬼》。[1]
  收場
莫里哀是位喜劇大師,但是他的死卻是一場悲劇。為了維持劇團開支,他不得不帶病參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沒病找病》最後一幕以後,莫里哀咯血倒下,當晚就逝世了,終年51歲。由於教會的阻撓,他的葬禮冷冷清清。[1]
  影響
莫里哀給後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劇,我國曾翻譯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部。莫里哀不僅是位傑出的劇作家、出色的導演,還是一位造詣極高的演員,他以整個生命推動了戲劇的前進,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是法國古典主義(Le Classicisme)文學,以及歐洲文藝復興(La Renaissance)運動的傑出代表。[1]
  生平
1622年1月15日 生於巴黎一個具有“王室侍從”身份的宮廷室內陳設商家庭。
1643年 放棄世襲權利,與貝雅爾兄妹等朋友組成“盛名劇團”在巴黎演出。
1644年 取藝名為莫里哀。
1645-1658年 帶領劇團在法國外省各地巡迴演出
1659年起,由於劇碼受到國王路易十四的賞識,劇團開始長期在巴黎演出,此後的時期也是他創作的高潮期。 但由於長期勞累,莫里哀患上了嚴重的肺病。
1662年 與比他小20歲的妻子結婚。
1673年2月17日 他在身體非常不適的情況下,帶病堅持表演自編劇碼《無病呻吟》。他在舞臺上的種種虛弱表現被觀眾認為是切合劇碼內容非常真實的表演,因而贏得了熱烈的喝彩。演出完畢後幾個小時後,莫里哀與世長辭。
  死亡
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國巴黎劇院上演一部喜劇《無病呻吟》,擔任主角的是作者本人─莫里哀。開演前,他妻子懇切地勸他說:“你病得這樣重,就不要登場了吧!”他回答說:“這有什麼辦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那五十個可憐的兄弟又如何生活呢?”他忍著病痛參加了演出。劇場裡座無虛席。莫里哀登場了,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劇中人“心病者”是一個掛著醫生招牌的江湖騙子,沒病裝病,而扮演的人卻真正有病,經常痛苦地皺眉咳嗽,觀眾還以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熱烈地鼓掌喝彩。由於咳嗽掙破了喉管,當掌聲尚未平息時,他的生命已結束在舞臺上了。
  莫里哀死的時候,葬禮很簡單,只有兩個教士參加,沒有任何觀眾,而且是在日落黃昏之後,悄悄的進行。但是,不管怎樣,一個伶人終於獲得葬於聖地!次日,全巴黎都知道了這件事——一個伶人,沒有宣佈放棄他的職業,沒有經過赦免他演戲、寫戲的罪過居然在宗教認可的聖地上安葬了——這是他為藝術爭得的榮譽。
  軼事
傳說莫里哀每寫成一個劇本,喜歡先念給他的女僕聽。女僕聽後總是說好。莫里哀最初認為女僕文化水準低,不過是討主人喜歡而已。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個寫失敗了的劇本念給她聽,女僕立刻瞪大眼睛說:“這不是先生寫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來女僕已經熟知了他作品的風格。
  娶妻難,照應妻子更難
曾經有一個國王問莫里哀,為什麼他14歲就開始統轄國家,而到18歲還不允許他結婚呢?莫里哀幽默地回答道:“尊敬的陛下,娶妻難,照應妻子更難。照應自己的妻子,要比治理一個國家困難得多。”
  幼年
莫里哀,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1622年出生,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家。父親是掛毯商和宮廷室陳設商。
他父親曾花錢購買了“國王侍從”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繼承父業,或者做律師。1635年,父親把他送進貴族子弟學校克萊蒙中學讀書,1638年,又把“國王侍從”的身份過到他名下。1639年,莫里哀中學畢業後,父親還為他買到一張奧爾良大學法學碩士的文憑。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愛戲劇,而不喜歡經商。
  成長
1643年他21歲時,走出家庭同貝雅爾兄妹等十來個青年組織了“光耀劇團”在巴黎演戲。演出失敗,劇團負了債,莫里哀為此而被拘押起來,後來由他父親作保獲釋。1645年劇團解散,但莫里哀並不因此而灰心,他又與貝雅爾兄妹一起參加另一劇團,離開巴黎,在法國西南一帶一直流浪了12年。
在這期間,他生活在民間,得以熟悉法國社會,瞭解人民生活,也學習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鬧劇和以演技著稱的義大利“即興喜劇”,鍛煉成一個出色的戲劇活動家。
  1652年以後,莫里哀成為劇團的負責人,並開始創作劇本。1655年,在里昂上演了他的詩體喜劇《冒失鬼》。1656年,在貝濟耶上演他的詩體喜劇《愛情的埋怨》。
  他的劇作受到觀眾的歡迎,劇團的聲譽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聞巴黎。1658年10月24日,莫里哀劇團應召來巴黎,在盧浮宮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賞識。路易十四下令把盧浮宮劇場撥給他的劇團。從此以後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上演,這是他在巴黎創作的第一個劇本,矛頭指向貴族。劇本通過兩個貴族青年向一對資產者出身而喜歡模仿巴黎貴族習氣的外省女子求婚時的笑話,嘲笑貴族沙龍文體,也諷刺資產階級矯揉造作,附庸風雅的醜態。戲只演了一場就被迫停演。經過疏通,該戲才得重演。 
  1661年,羅浮宮改建門廊,莫里哀失去了劇場,國王又把王宮劇場撥給莫里哀劇團。後來,他的喜劇全都在這裡演出。
  1661年上演的《丈夫學堂》和1662年上演的《夫人學堂》,是莫里哀運用古典主義創作規則所寫的兩部喜劇。《夫人學堂》的演出標誌著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誕生。《丈夫學堂》則提出了女子教育問題。劇中兩兄弟分別收養兩個孤女,一個嚴加管教,一舉一動都不放鬆,一個任其自然發展,結果是前者教育失敗。劇本反對封建禮教,擁護順乎天性的教育。女孩子阿妮斯在修道院住了13年,17歲才出院,成了個什麼都不懂的白癡。夫權思想的體現者阿諾夫就希望這樣的女子做他的妻室。但封建桎梏經不起真正愛情的衝擊。阿妮斯與青年賀拉斯相愛,設法逃出了阿諾夫的家庭。
  《夫人學堂》演出以後,在社會上頓時引起一陣軒然大波。教會和封建衛道者竭力攻擊這個劇本,還散佈了許多流言蜚語。莫里哀便寫了《的批判》一劇來進行反駁。敵對的劇團又搬出攻擊莫里哀的戲來發動攻勢。莫里哀也不示弱,又寫了《凡爾賽即興》一劇來奉答。
  從1664年開始,莫里哀的喜劇創作進入了全盛時期,也是他反封建反教會鬥爭最激烈的時期。除了最著名的《偽君子》(又譯作《達爾杜弗》)外,《唐•璜》、《恨世者》、《慳吝人》和《喬治•唐丹》等,都是這時期的名劇。
  《唐•璜》(也譯為《石宴》)借一個西班牙的傳說人物,揭露法國貴族的罪惡。主角唐•璜表面上文雅、瀟灑,還有“自由思想”,實際上無惡不作,正如他的僕人所說,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大的惡棍”。他代表了當時社會上那些大貴族,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權,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唐•璜》一劇的人物性格複雜,情節發生的地點多次轉換,而且並不遵守“三一律”,是莫里哀劇作中獨具一格的作品。
  《恨世者》(又譯《憤世嫉俗》)是一部五幕詩體喜劇的傑作,它以整個貴族社會作為諷刺對象,揭露貴族階層的腐朽、墮落以及貴族社會內部自私虛偽、勾心鬥角的情景。
  男主人公阿爾賽斯特看不慣這一切,卻愛上了專好誹謗別人的風騷寡婦色裡曼娜。他以為遇到了知己,可以成雙配對。但當他要求色裡曼娜拋棄這個自私自利、庸俗無聊的社會時,對方卻捨不得她所誹謗的社會,兩人只好分手。
  五幕散文喜劇《慳吝人》(又譯《吝嗇鬼》)被看作與《偽君子》齊名的傑作。它的主要情節是從古羅馬喜劇家普勞圖斯的《一壇黃金》脫胎而來的。主人公阿巴貢是高利貸商人,他貪婪吝嗇,愛錢如命,與他的兒女形成了尖銳的矛盾。為了省下嫁妝,他要女兒嫁給年已半百的老頭,他又要兒子娶一個寡婦,他自己則要不花錢娶年輕美貌的姑娘,兒子克雷央特的情人瑪利婭娜,為此而鬧到父子反目。克雷央特的男僕臘麥呂史出了妙計,把阿巴貢埋在花園裡的一萬金幣偷來,再對他進行要脅。阿巴貢發現錢幣丟失後,氣急敗壞地追贓,追到了管家瓦賴爾身上,發現他就是自己女兒愛麗絲的情人。克雷央特對阿巴貢說,只要同意他的親事,便將一萬金幣歸還。正在這時,昂賽末前來簽訂婚約,發現瓦賴爾和瑪利婭娜原是他早先失散的一對兒女,為了成全他們的婚事,昂賽末表示願意承擔全部結婚費用,這才使守財奴阿巴貢同意兩對青年的婚姻。
  1669年以後,莫里哀的創作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思想內容上繼續發揮前一時期的主題,在藝術上則著力運用民間鬧劇的藝術傳統。
  《布索那克先生》和《醉心貴族的小市民》(是兩出舞蹈喜劇,也是兩出嘲笑資產階級虛榮心的喜劇)。它們曾由義大利人呂利譜曲,首先在宮中上演。布索那克先生是從外省來到巴黎的土財主,同一個小姐結婚,但實際上小姐早已另有新歡。一群流氓包圍了土財主,跟著他,捉弄他,開他的玩笑。他反把捉弄禍害他的人當作大恩人,在落荒逃走時還依依不捨地與之告別。
  《醉心貴族的小市民》寫巴黎富商茹爾丹一心想當貴人,被別人玩弄卻還自以為樂,當不成本國貴人就當一個土耳其的假貴人。劇中一個人物自豪地聲稱:“一個又有錢又長得體面的正人君子比一個骯髒而窮酸的貴族可強得多”。
莫里哀去世後,路易十四曾問布瓦洛,在他在位期間,是誰在文學上給了他最大的光榮。布瓦羅回答:“陛下,是莫里哀。”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戲劇事業。法蘭西學士院成立後,古典主義文藝理論家布阿洛被選為院士,他曾勸莫里哀放棄演丑角的行當,這樣便有可能當上院士,獲得當時文人的最高榮譽,但被莫里哀謝絕了。莫里哀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贏得了他在法國和歐洲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莫里哀去世之後,法蘭西學士院在大廳裡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著這樣的題詞:
他的榮譽什麼也不缺少,我們的光榮卻缺少了他。
  創作風格
莫里哀的喜劇在種類和樣式上都比較多樣化。他的喜劇含有鬧劇成分,在風趣、粗獷之中表現出嚴肅的態度。他主張作品要自然、合理,強調以社會效果進行評價。他的作品開古典主義喜劇之先河,極大影響了喜劇乃至整個戲劇界的發展。在法國,他代表著“法蘭西精神”。其作品已譯成幾乎所有的重要語言,是世界各國舞臺上經常演出的劇碼。
  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Les Precieuses ridicules,1659年)
《太太學堂》(l'Ecole des femmes,1662年)
《偽君子》又名《達爾蒂夫》(Le Tartuffe,1664年)
《堂璜》(1665年)
《憤世嫉俗》(Le Misanthrope,1666年)
《吝嗇鬼》又名《慳吝人》(L'Avare,1668年)
《浦爾叟雅克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669年)
《貴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1670年)
《無病呻吟》(Le M[1]alade imaginaire,1673年)
  莫里哀戲劇
在法國,為了紀念偉大的戲劇創作家莫里哀,自1996年起,文化部規定:將每年4月作為莫里哀戲劇月,全國各地上演莫里哀的名作。2011年,是該活動創立15周年,在法國里昂該戲劇周舉辦的尤其盛大,主要的演出作品包括《無病呻吟》、《偽君子》、等莫里哀最出名的幾出作品。有很多場次是免費的。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5935/5081412.htm?fromId=25935&from=rdtself

莫里哀與法蘭西戲劇院‧喜劇溯源2011/11/15表演藝術第227期 
阮若缺‧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程法文組教授

  寓教於樂、精寫人性的「喜劇之王」——莫里哀
莫里哀是個全方位的戲劇中人,集演員、導演和劇作家於一身。他的劇作是法國戲劇中演出次數最多者,不僅在法國永垂不朽,甚至在歐洲及世界各地歷久彌新。何以這位戲劇天才具備這麼大的魅力?最重要的是他深諳人性、了解人類心理,這點放諸四海皆準,並超越時空,他的最終目的是寓教於樂(plaire et instruire)。
  莫里哀經典劇作的特色
莫里哀的喜劇,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道德及個性喜劇、情節劇、筆戰劇、芭蕾喜劇、鬧劇。當時被認為最正統的古典形式,是以韻文寫作的五幕戲劇,應依照「三一律」的法則要求,也就是說「單一情節、單一場景、事件在一天廿四小時內發生」。內容則著重人物心理與個性的描繪,需充滿戲劇性和感人場面。在莫里哀的戲劇中,最合乎古典劇規格的莫過於《偽君子》Le Tartuffe、《厭世者》Le Misanthrope、《女子學校》l'Ecole des femmes等。情節劇包括《昂菲提翁》Amphitryon、《斯卡班的詭計》Les Fourberies de Scapin等,鬧劇則有《不由自主的醫生》、《霸布頁的妒忌》La Jalousie du barbouille等。
  而載歌載舞的芭蕾喜劇,則是為迎合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喜好,與音樂家呂利(Jean-Baptiste Lully)合作,編寫完成,有時國王興起,還會粉墨登場;其代表作有《貴人迷》、《逼婚》Le Mariage force、《奇想病夫》Le Malade imaginaire(編按)等。莫里哀的喜劇種類繁多,且多采多姿,他鞠躬盡瘁,演到生命最後一刻,今年十一月初來台演出的《奇想病夫》就是這位戲劇巨擘嘔心瀝血,告別人世的集大成傑作。
  莫里哀的喜劇寫作技法
在角色上:莫里哀喜劇中的人物並非獨創,而是多採義大利和法蘭西滑稽劇中傳統的戲劇人物:愚蠢自私的老人、多嘴迂腐的醫生、粗魯狡猾的僕人、口無遮攔的丫鬟、還有天真無知的年輕男女。《奇想病夫》中幾乎是集合了莫里哀劇作中各類的角色:主人翁阿爾公(Argan)是個既自私又怕死的老人,為了自身健康,非要女兒嫁給醫生;布恭(Purgon)醫生、福樂杭特(Fleurant)藥劑師還有迪亞法留斯(Diafoirus)父子則像吸血鬼般,攀附著財主阿爾公不放;老女僕端乃特(Toinette)既狡黠又粗魯,也是個常出現的角色;而愛情至上的純真年輕人,在本劇中安潔莉克(Angelique),名字即為天使,這就不言而喻了;妹妹路易松(Louison)則是個天真的甘草人物,為本劇增添不少可愛的笑點。
  此外,從反派角色多瑪.迪亞法留斯(Thomas Diafoirus)身上,我們看出他像隻鸚鵡,愣頭愣腦地複誦他父親交代的陳腔濫調;見了相親對象安潔莉克,卻將她誤認為未來的岳母!發現女方推託,則堅持大男人己見……這些都是涉世未深的無知表現,既可笑又可厭。
  在情節方面:莫里哀則以「眾人皆醒『翁』獨醉」的手法,凸顯主人翁的愚蠢與執迷不悟。再加上意外事件、迷惑、欺瞞、喬裝等橋段,使整齣戲更顯熱鬧。如《奇想病夫》裡的女僕端乃特,女扮男裝,冒充醫師,她搬出曾聽過的所有醫學名詞,這顯然與她身分不符,僕奴捉弄主人這一幕,令觀眾捧腹;而阿爾公竟信以為真,鉅細靡遺地告知病情,端乃特則一律說是得了肺病!莫里哀拿嚴肅的話題開玩笑,兩個劇中人一搭一唱的,令人哭笑不得。還有小女兒路易松被父親阿爾公用鞭子逼得要招出實情,她只好裝死;結果阿爾公信以為真,大哭起來,反而惹得全場大笑。兩代之間對立場面,亦為莫里哀喜劇中常出現的狀況,他們的緊張關係往往是增加戲劇張力的好方法。
  在動作上:莫里哀的劇中安排許多惹笑的動作,如打耳光、踢屁股、拿棍棒追打、喬裝蒙騙、丑角惡作劇,其動作滑稽突兀,喜劇效果十足,這些都是義大利即興喜劇中極常見的戲劇手法。於《奇想病夫》第二幕,第八場中,阿爾公想從小女兒路易松口中套話,得知大女兒安潔莉克房裡是否藏了個男人,路易松裝傻,顧左右而言他,阿爾公氣得作勢要打她,小女孩一急,連忙裝死,做父親的則呼天搶地,還罵棍棒該死。
  在文字上:他更是盡其能事製造誤會,以重複的字句製造笑果,甚至玩弄文字遊戲,大展其戲謔及諷刺之能事。在《奇想病夫》中,迪亞法留斯(Diafoirus)名字是希臘文字首與拉丁文字根併起來的,意思就是「腹瀉」;布恭(Purgon)令人聯想到purger(清腸)這個字;福樂杭特(Fleurant)則讓人想到flairer(嗅)這個字,難怪端乃特在第一幕第二場就曾開玩笑道:「是該讓福杭特(嗅嗅)先生把鼻子湊上去聞聞。」莫里哀甚至在命名時開起糞便玩笑,他決定要好好修理那些迂腐的庸醫。
  莫里哀的現代性
莫里哀的戲劇在十八世紀時是歐洲宮廷最常演出的劇碼,這當然應歸功於法語為當時外交界、政治界共通語言,但莫里哀打破了非得採亞歷山大詩體的古典格律,令戲劇(尤其是喜劇)注入一股活力。
  不少人亦很容易將莫里哀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除了兩人都是多產佳作的劇作家,最主要的都具有自由的精神。尤其十九世紀下半葉,歐洲經歷了英國的工業革命及法國大革命洗禮,社會是「布爾喬亞化」,中產階級抬頭,莫里哀不畏權貴,敢於挑戰主權和宗教的勇氣,以及不忘譏諷律師及醫師等社經地位較高且掌握權勢者的特質,自可大快小老百姓之心,因此極受歡迎。
  到了廿世紀,文學理論益發堅實,他的劇作更以象徵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精神分析或存在主義、現代主義甚至後現代主義的方式呈現之,更豐富了它們的多元性。蘇俄的布加考夫(Mikhail Boulgakov)就稱莫里哀為「法國戲劇之王」;美國的「北美十七世紀法國文學研究學會」期刊物中論文篇數最多者,即是莫里哀的作品;蘇格蘭學界亦每兩年舉辦以莫里哀為主題的研討會,這要歸功於十七世紀戲劇專家艾默里那(Jean Emelina)教授的推動;在日本,青山學院大學Nobuko Akiyama教授,亦於二○○三年完成直接法譯日的莫里哀全套劇作。
   影響深遠  法語也稱「莫里哀之語」
他的《偽君子》、《厭世者》、《唐璜》被視為經典,而《奇想病夫》這齣告別劇作更在義大利、俄羅斯、瑞典等地定期上演,歷久不衰。成立於一六八○年法蘭西戲劇院的別名為「莫里哀之家」,公認全世界最美麗語言的法語又稱作「莫里哀之語」,他的影響無遠弗屆,可見一斑,恐怕不是當時十七世紀那些遭諷刺的皇宮貴族始料所及的吧。
  編按:此劇一譯《無病呻吟》,本次法蘭西戲劇院訪台演出則譯為《誰真的愛我?》,本文中則尊重作者原譯呈現。
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523&type=3

【圖博館】:《路易十四情婦》

  蘇菲瑪索1997年主演的Marquise《瑪奇絲》與路易十四何干?怎譯成《路易十四的情人》?
  片商的噱頭,習慣就好了。片中Marquise是劇探René的老婆,劇長Molière和詩人Racine的情人(René為了Marquise的藉肉體爭取表演機會,甘心戴綠帽)。
  外行人看熱鬧(愛情多角關係和奢華的皇室、舞臺)啦!如了解路易十四時代的政藝關係,便了導演試圖藉電影表達類似前評《制作路易十四》之意旨:路易十四靠包養拉辛與莫里哀來包裝王權。
  不只吧!從導演的褒莫里哀之喜劇、貶拉辛之悲劇,也可看出一般法國人(異於古希臘和英國莎翁)之戲劇觀。
  奇怪!網上怎找不到較忠於路易十四史實之「正戲」?
  看「正戲」不如讀前評《路易十四時代》吧?
  古今中外、不論「野史」或「新史學」,一般人都較悅添情加色的「歪戲」勝於「正戲」,以法國影視史劇為例,前評《瑪歌皇后》《三劍客》《鐵面人》即是。

《路易十四的情人》
導演:Véra Belmont
演員:
蘇菲瑪索 Sophie Marceau  .....Marquise
貝納紀歐多 Bernard Giraudeau  .....Molière
蘭伯特威爾遜 Lambert Wilson  .....Racine
帕特裏克坦西 Patrick Timsit  .....Gros-René
蒂埃裏萊爾米特 Thierry Lhermitte  .....Louis XIV 
  劇情介紹
17世紀,路易十四年代,小鎮上的少女瑪奇絲的一次豔舞,打動了著名劇作家莫裏哀和他的劇團,他們把熱愛戲劇的瑪奇絲帶到巴黎。
  瑪奇絲一心想融入劇團,但首場演出她怯場了,人們不再讓她登臺。爲贏得再次演出的機會,她不惜付出身體和心靈。
  她與詩人拉辛結識並相戀,周旋在拉辛與莫裏哀劇團之間。最終,她主演了拉辛的悲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還獲得了國王路易十四的青睞。
瑪奇絲抱病演出,在臺上昏倒,跟她學過藝的侍女代她出場,卻博得了滿堂喝彩。瑪奇絲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爲她與拉辛曾經約定,絕不讓第二個人來演這個角色。
  於是,她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並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舞臺生涯。
在《路易十四的情婦》裏,蘇菲?瑪索舍棄了慣常的優雅文弱,以野性的風格刻畫了一個醉心于戲劇的歌舞女郎形象。她舉手投足的吉蔔賽氣質,無時無刻不放射出年輕的活力。
  她一出場,便在一片色迷迷的目光中旁若無人地跳舞,她的身體像林間小鹿般輕盈,她的袖子像行雲流水般翻轉,她撩起衣裙時,一雙交錯的玉腿帶著無盡的誘惑。忽然天降大雨,她揚起雙臂任雨水打濕全身,她旋轉著舞步,甩起長發,讓水珠飛濺。此刻張揚的是她不羈的青春、無雙的美貌、性感的身段。
  當她功成名就,俏然站在舞臺上時,那些王公顯貴情不自禁起立鼓掌。她坐在馬車上,周圍人潮洶湧夾道歡呼,一束束鮮花向她抛來——整個巴黎爲之傾倒。在她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之間,誰還能想起當年那個賣弄風情的女孩呢?然而,人生沈浮在轉瞬之間,當繁華落盡、寵幸不再時,這個放浪形骸的女子只有聲淚俱下,痛苦掙紮。帷幕終將落下,她無法逃過這人生的絕唱。 
http://baike.baidu.com/view/285833.htm

  《路易十四的情婦》影片裏最經典的莫過于蘇菲出場時的歌舞片斷:集市上原木搭成的舞臺前,女孩從旁邊的樓梯飛奔而下,隨意地將裙角別在腰間一系,跑到舞臺中央,停住,忽然,眯起眼睛一笑,音樂響起,開始跳舞,隨意的動作,充分展示著她優美的肢體語言,擡腿、轉圈,沒有什麽美麗的技巧,卻是一種蓬蓬勃勃的生機——忽然大雨傾盆而下,她大笑著仰頭向天,雨水從她滑潤的皮膚裏流到破舊的緊身胸衣中,光潔的胸部散發出晶瑩的光澤。
  她眼睛裏的迷離跟心底的不安定氣質,對于自我價值被承認的強烈渴望和不願失去。這樣的渴望實質演變成了一種貪欲,到最後確信承諾破滅的刹那,她選擇了死。
  服下有毒的巧克力之後,她登上舞臺,訴說:“悲劇演員總在第一幕出場,在第五幕死,中間那幾幕在做什麽,有誰會知道?悲劇演員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她演角色,我演出我自己。”最後,在拉辛懷中死去。 
  看點:
  不要被片名所迷惑,這部直譯爲《瑪奇絲》的影片,其實沒路易十四多少事,這位戴著貴族假發的皇帝陛下充其量不過是戀幕蘇菲在片中所扮演的瑪奇絲而已。
  不了解法國曆史的人可能看起這部片子來有點索然乏味,但是“每個國王都需要一個佞臣來討好他,每個作家都需要一個繆思給他靈感,而每一部法國電影似乎都需要一個既性感又具有挑逗性的女人貫穿全場”,這一次,是蘇菲瑪索。她在片中的光輝叫人覺得這部影片是爲她而做。
  整部影片也許結構零亂,但是瘋狂喜愛蘇菲瑪索的人不要錯過它。在這出戲裏,蘇菲堪稱絕代風華。
http://eladies.sina.com.cn/2002-07-26/56747.html

莫里哀情史 [1978] 

導演: Ariane Mnouchkine 
編劇: Ariane Mnouchkine 
演員: 菲力浦.歌貝爾 Marie-Francoise Audollent 
Jonathan Sutton   Frederic Ladonne   Julien Maurel 
  劇情簡介
著名劇作家莫里哀,富有的織品商人的兒子,母親很早就已去世,接受良好教育的他,並不像其他人一樣壓抑又虛偽,反而喜歡當時的街頭文化,也喜歡四處旅行的馬戲團,年輕時的他加入一個幻象劇團,但這劇團很快就解散了,好不容易找到金主之後才又重新開始表演,他們走遍全法國巡迴演出,就這樣轉眼過了13年。 
莫里哀以即興喜劇的方式表演,滿足台下挑剔的觀眾。並與劇團團長的寡婦女兒結婚,卻也在不久之後愛上妻子上段婚姻所生下的女兒,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 
劇團在多年後終於回到巴黎,精湛的演出獲得國王路易14的青睞,也讓莫里哀和團員們擁有無盡財富。然而這位劇作家雖然寫出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劇作,卻抵擋不了宗教人士的撻閥...,一生爭議不斷的一代大師─莫里哀。
  短評
油畫感很強的史詩性教科書電影,距離感又有點新浪潮味道。可是真你妹地太長了啊啊啊,導演真是個慢性子,看得讓我比莫里哀的老子還為他捉急
文修課上看的,的確不錯
太無聊了

莫里哀情史 Molière (2007)


導演: 勞倫•泰拉德
編劇: 勞倫•泰拉德 / 哥瑞勞瑞•溫格納瑞恩
主演: 羅曼•杜裡斯 法布萊斯•魯奇尼 蘿拉•莫瑞特 埃德瓦•貝耶 露迪芬•莎妮
  劇情簡介
  劇情介紹:莫里哀——法國著名劇作家,以寫喜劇為主,是十七世紀中葉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年輕的莫里哀與朋友合作,共同經營了一家劇院,開始了自己熱愛的戲劇生涯。1644年,劇院倒閉並且負債累累,年輕的莫里哀無法償還如此巨大的債務,家裡由於一開始就不喜歡他從事戲劇這樣“下賤”的行業而不支持他。這樣,他進了監獄。一年後,22歲的他從監獄中被釋放了,卻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十三年後,即1968年,35歲的莫里哀重返巴黎,期間他去了很多的地方演戲,寫了很多劇本,在他熱愛的事業上,已經取得了成功。世人很難想像在這十三年中,這個偉大的法國劇作家的生活是怎樣的。有的史學家卻稱,在這十三個月中,有人曾發現了他的蹤影。 
  影片的主要的故事集中在莫里哀在這十三年中與喬丹恩先生的關係。喬丹恩是一個十分富裕的中產階級,他非常喜歡戲劇表演。在他癡迷於莫里哀的戲劇中的人物表演時,莫里哀也深深的被喬丹恩先生的妻子——愛米爾所打動…… 
  幕後製作:關於電影 
  關於莫里哀出獄到回到巴黎的這段時間的生活,是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的。雖然有人說在此期間曾發現過莫里哀的蹤跡,但是,畢竟沒有成文的資料可以證明他的真實性。所以,導演採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目的並非是還原歷史的真實——當然,我們都不知道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在這個偉大的藝術家身上,那不為外人所知的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這部影片提議回答這個問題, 當浸入藝術的年輕作者用他開闊的視野和精神冒險的勇氣向觀眾們展開了這個神秘又浪漫的故事…… 
  關於導演 
  勞倫•泰拉德Laurent Tirard是著名的導演和編劇。《謊言與背叛》作為他的處女作,使他成為知名導演。其實,在拍電影之前,他已經拍過了許多優秀的電視作品,如:《母愛永恆》 My Darling Caroline(2002電視)、《浪漫之旅》Ton tour viendra (2002電視)等。在《莎翁情史》大獲成功之後,這部《莫里哀情史》加入勞倫•泰拉德Laurent Tirard的浪漫主義情懷仍然很值得期待。 
  關於編劇 
  哥瑞勞瑞•溫格納瑞恩 Grégoire Vigneron大概是演而優則編的一個好的典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他是一個出色的演員。代表作品有:Therapie russe(1997)、Max au bloc(1998)、《我們的快樂生活》Nos vies heureuses(1999)、Attrape reves L(2000)等。之後,除了做演員外,也擔任起了影片的編劇,如:Mensonges et trahisons et plus si affinities(2004)。本片便是在他和導演的合作下共同完成的,而且也參與了本片的表演。 
  關於演員 
  年輕的羅曼•杜利曾獲得愷撒獎最佳男演員提名。在本片中,由他所飾演的莫里哀溫柔多情,將他本身所具有的浪漫氣質發揮到了極致,與愛米爾在餐桌上對視的這場戲中,他的表演似乎可以讓每個女孩心動不已。 
  法布萊斯•魯奇尼 Fabrice Luchini是一位出色的喜劇演員。其實,莫里哀作為古典主義喜劇之父,並不限於表面的滑稽、可笑的對話和情節,而是對社會陋習和諷刺,具有深刻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而法布萊斯•魯奇尼的表演似乎與真實的莫里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飾演迷戀戲劇表演的中產階級喬丹恩,相信也會帶給觀眾們不少歡笑。 
  花絮:•《莫里哀情史》是勞倫•泰拉德Laurent Tirard的第二部電影作品,在此之前,他是一位成功的電視片導演。作為本片導演的同時,他也是編劇之一。 
  •編劇哥瑞勞瑞•溫格納瑞恩 Grégoire Vigneron也曾在本片中飾演了一個角色。 
  •莫里哀的喜劇笑料,他的喜劇比同是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高乃怡(Pierre Corneille)及拉辛(Jean Racine)的悲劇更具永久性和普通性。 

不正說也不戲說的莫里哀 2008-05-30 

   下午的《莫里哀情史》讓我覺得這是部挺平庸的電影。 
   由於專業的緣故我沒有理由不對莫里哀理解得那麼透徹……可是電影就是電影,不管電影裡的主角是誰,如果它不能讓觀眾把自己像代數一樣代入電影,跟電影的主角一起經歷喜怒哀樂,那這電影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看電影的過程中,保衛叔叔再三提及他對這電影不知所云,而我憑藉著讀過中文的優勢理解了電影裡的這個“莫里哀”。 
   那除了情感的因素,我們看電影還能看些什麼呢? 
   演員的表演?造型?服裝?音樂?色彩?構圖?還是……嗯? 
   這電影的形式是很靚麗的,比如演員的造型、服裝跟色彩什麼的都很華麗養眼……這些東西都能讓我懷疑這是部青春偶像劇了,雖然極有可能這本來就是一部以形式取勝的偶像片。 
   但這些對我來說還是次要的。我關心的問題簡單得令人汗顏,它就是:我看懂這部電影了嗎? 
   從電影中我瞭解到原來嚴肅的悲劇才是莫里哀的志向,我體會到懷才不遇的他在遇到知音……也就是他的那個貴婦人情人後是多麼的欣喜若狂,我體會到這段不尋常有有趣的經歷給他以後的創作帶來的什麼樣的影響…… 
   雖然保衛叔叔中途退了幾次場,可這些情節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我看懂了,可我依然站在保衛叔叔的一邊對這電影表示出深深的不滿。 
   這電影的敘述太過平淡跟沉悶了。 
   在平淡與沉悶進行時留下的大片空間裡又沒有更深的值得思考的內容。它的表現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連續劇《戲說乾隆》—— 
   “莫里哀情史”這個名字或者換成“戲說莫里哀”更恰當一些。 
   但是,我總認為電影中的“戲說”成分也是不徹底的。“戲說”的另一種說法就是“亂來”,“亂來”也就意味著無論劇本的創作還是導演的分鏡頭都可以呈現出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可是這麼看來,這電影又傳統得令人髮指。 
   對這個不正說又不戲說的莫里哀,我還能說些什麼呢? 
   我是那麼喜歡電影,我是那麼地希望每一部電影都能擁有吸引我的地方……於是,我試圖找出許多理由為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消化掉的這電影辯護,結果卻只能失望地贈與它“平庸”二字……哎,對電影,我可能太過“博愛了”。 
   這不過是部電影而已,不必太過介懷。 
   是的,不過是部電影,而我也不過是個普通的觀眾……所以,我更傾向於:看了一部電影后,要是你覺得它好看,就多看幾遍;要是覺得它不好看,以後不再看就是了。 
   《莫里哀的情史》這電影以後我是不會再看了,大把好看的或者過癮的電影等著我們,不是嗎? 
   好,那以後就不再看它了。因為它不好看。
  回應
  可是電影就是電影,不管電影裡的主角是誰,如果它不能讓觀眾把自己像代數一樣代入電影,跟電影的主角一起經歷喜怒哀樂,那這電影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這句話錯的太離譜了。能代入的電影也許是好看的片子,但多半不是真正的牛片。喚醒感性是容易的,逼你保持理性才是牛片能做到的事情。 
  我猜測你的學電影,所以對這不電影這樣苛刻的評價,也許是因為我是讀戲劇的,這部電影擊中了我的軟肋,我是在戲劇史課上看的,班裡的80%同學看哭了,因為聯繫到我們自己,太多共鳴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93732/

台長: 阿楨
人氣(2,3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作家 |
此分類下一篇:華茲華斯:世界百大作家33
此分類上一篇:卡夫卡:世界百大作家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