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4 05:00:00| 人氣2,797|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梁思成:名建築師70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梁思成

File:Liang Sicheng.jpg



梁思成紀念館
王國維紀念碑(1929年)
梁啟超墓(1929年)
人民英雄紀念碑(1952年)
林徽因墓(1955年)
File:Jianzhen memorial hall.jpg
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1963年)
四川大學行政樓
哈爾濱工程大學教學樓
File:Liang Si Cheng quanji.jpg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 《清式營造則例》《營造算例》《建設設計參考圖集》 
File:Liang Sicheng Collected Work V7.jpg
《梁思成全集》第七卷 營造法式注釋 
File:Qing Gongbu gongcheng zuofa zeli.jpg
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圖解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廣東新會人,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在《建築五宗師》書中與呂彥直、劉敦楨、童寯、楊廷寶合稱「建築五宗師」。
  成長求學時期
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是清朝著名的改革家,為躲避慈禧太后掌權的清政府迫害而出國,所以梁思成出生於日本東京,1912年辛亥革命後,隨父母從日本回國,曾在北京崇德國小及匯文中學就學。1915年入北平清華學校(1928年之後的清華大學),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高等科。1924年和林徽音一起赴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建築系學習,1927年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又去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史,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未畢業)。
  1928年與林徽音在渥太華結婚後赴歐洲考察各地建築,回國後在瀋陽東北大學(張學良時任校長)任教,在那裡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同時成立了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造了東北大學主樓,並測量考察了清昭陵的建築,當時就試圖保護瀋陽鐘鼓樓,但不被當地政府採納,終於被拆毀。1930年和張銳參與天津市規劃,以《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獲獎。[1]
  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侵略東北後,梁思成於1931年回到北平,進入中國營造學社工作,梁思成入營造學社後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在1932年主持故宮文淵閣的修復工程。
  梁思成原計劃即時著手研究宋代《營造法式》,不料「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書一樣,無法看得懂」[2]。為了深入研究古代,他首先從比較近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著手,拜北京老木匠和彩畫匠為師,配合研究北平大量清代建築,搞懂《清工部工程作法則例》,在1932年著成《清式營造則例》手稿(1934年出版)。
  同時期梁思成和中國營造學社同人,還收集和整理清代匠作則例中建築師傅歷代相傳的《營律大木做法》、《大木分法》、《小木分法》等手抄本,1932年出版梁思成編訂的《營造算例》,在《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上分三次刊印[3]。為了著手研究《營造法式》,必須收集宋代建築的資料。1937年時有關宋代建築的資料,有如鳳毛麟角,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人,決定到中國各地找尋中國古代建築的實例。在交通不便、兵荒馬亂時代,他冒很大風險和妻子林徽因等一起,在十幾年間,踏遍中國十五省,二百多個縣,測繪和拍攝二千多件從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來的古建築遺物,包括天津薊縣遼代建築獨樂寺觀音閣,寶坻遼代建築廣濟寺,河北正定遼代建築隆興寺,山西遼代應縣木塔,大同遼代寺廟群華嚴寺、善化寺等,河北趙州隋朝建造的安濟橋,山西五台山7月7日發現當時所知中國尚存的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物佛光寺。他將這些重大的考察的結果,寫成文章在國外發表,引起國際上對這些文物的重視,並為他日後注釋《營造法式》,和編寫《中國建築史》,準備良好的基礎。
  1936年梁思成與史坦因(Clarence Stein,美國建築學家和城市規劃專家)有所交流。
  七七事變後,日本人邀請他組建「中日友好協會」,他和全家撤退到後方,先後在昆明和四川宜賓李庄定居,在此期間培養了許多建築師,並繪製了重點保護文物地圖,提供美國援華飛行員,在轟炸敵後時注意避開這些地點。在後方期間仍然考察了四川彭山漢朝崖墓。在盟軍對日本國土進行總攻擊時,梁思成透過美駐重慶辦事處聯絡官布朗森上校,陳述了保護京都、奈良古建築的重要性,並提交了一份關於奈良古建築的圖紙,以及這樣一段見解:「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但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如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一旦炸毀,是無法補救的。」美軍接受了梁的建議,並請其助手在軍用地圖上標繪出區塊,進而保護日本古都免於原子彈轟炸。奈良被宣佈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三十周年紀念日時,《朝日新聞》特刊一文——奉為《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文匯報》2006.6.28李光羽文)[4]。關於梁思成保護京都免於盟軍空襲說法目前尚存爭議,日本《朝日新聞》記者古谷浩一經過調查後表示,雖然「很難斷定京都奈良免於轟炸就是因為梁思成的建議」,但他的建議對中日之間意義重大。
  另據戰爭史研究第五期報導,當時美國曼哈頓工程負責人格羅夫斯上校(Leslie Groves)將由戰略航空兵參謀長諾斯塔德准將(Lauris Norstad)擬定的即將被原子彈轟炸的日本城市的最終名單(小倉,京都,廣島,新瀉)提交給馬歇爾將軍時,遭到了陸軍部長史汀生的反對,史汀生在做菲律賓總督期間多次到過京都,對這座優雅美麗的城市感情很深。史汀生稱,京都對日本人民有巨大的感情價值和宗教意義,由此將對戰後重建日本帶來很大困難,格羅夫斯則堅持京都是最有價值的目標,因為別的日本城市大多已遭空襲破壞,大量人口和設備遷往京都,京都已是日本戰時最重要的兵工生產中心,是擁有100萬人口的巨大工業城市。史汀生找了杜魯門總統,勸說他劃掉京都的名字,同時將其保留在禁止轟炸的城市名單上。[5]。
  1945年日本投降後,回北平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創辦營建(建築城市規劃)學系,畢生志力教育工作。1949年在《文匯報》發表「清華大學營建學系學制及學程計劃草案」。
  1946年10月—1947年應邀作為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6],並獲普林斯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被指名作為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設計諮詢委員會的中華民國代表,在此期間和世界知名的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等人一起共事。和史坦因交流城市規劃,將這些列為他日後研究課題。平津戰役中,繪製北平古物保護的地圖區塊,避免受到炮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思成兼任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主持了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築設計。1950年和陳占祥發表《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議》(梁陳方案)[7]。他堅決主張保護北京古建築和城牆,建議在西郊建新北京,保護舊北京城,不在舊城建高層建築,他的遠見不能為那時代的人理解,這些建議沒有被採納。之後他多次上書,挽救了北海的團城和北京城牆(城牆在他去世後仍然被拆毀)。如果他的所有建議都被採納,北京古城會成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都和建築博物館,北京城的發展也可以避免現在的極度集中與擁擠。他所考察發現的許多古建築,現在都成為當地引為自豪的文化古跡。
  他設計的唯一唐代風格的建築作品是揚州大明寺的鑒真和尚紀念堂,在他身後建成。
  梁思成於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6]。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作為「復古」的典型而被批判並抄家,其所收藏的全部圖書資料都被沒收。抄家者在其家中發現屬於其早已去世的四弟梁思忠的中正式軍刀上刻有「中正贈」(中正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的名諱),這也成了他的一大罪狀。1972年,梁思成在貧病中去世。中共在文革後宣佈對梁思成恢復名譽。
  梁思成從1930年開始著手研究《營造法式》,前後二十餘年,在1963年完成《營造法式注釋》初稿[8]。但因爆發文化大革命,出版被擱置,直到1980年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遺稿才初次由清華大學營造法式研究小組整理出版[9]。
  他在抗戰期間的四川宜賓李庄以英文寫成《圖像中國建築史》[10],但唯一的一份原稿,失蹤了三十多年,後經美國友人費慰梅(Wilma Fairbank 費正清夫人)多方追尋,終於在新加坡原封不動失而復得,於1984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後,獲美國出版聯合會專業學和術書籍金獎;中文本於1992年獲中國出版協會獎。
  家庭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林徽因,第二任妻子林洙,其兒為梁從誡,女兒為梁再冰。
  建築設計作品
王國維紀念碑(1929年)
梁啟超墓(1929年)
吉林省立大學禮堂和圖書館(1930年)
北京仁立地毯公司鋪面改建(1932年)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和女生宿舍(1934-1935年)
人民英雄紀念碑(1952年)
任弼時墓(1952年)
林徽因墓(1955年)
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1963年)
四川大學行政樓
哈爾濱工程大學教學樓
  著作
《世界史綱》(英)威爾斯著作 梁思成等譯 1932 商務印書館
《中國雕塑史》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85
梁思成著 《中國建築史》百花文藝出版社 ISBN 7530641689
《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圖解》 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 7-302-13229-1
《清式營造則例》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81
《營造算例》 梁思成編
《營造法式注釋》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81
《建設設計參考圖集》 梁思成主編
梁思成著 《中國建築藝術二十講》 ISBN 7801063848
《梁思成全集》第一卷至第十卷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
Liang Ssu Ch'eng: Chinese Architecture, A Pictorial History, Edited by Wilma Fairbank ISBN 048643999S 梁思成 2001《圖像中國建築史》。香港:三聯書店(費慰梅編/梁從誡譯。繁體漢語英語版)
梁思成,張銳 1930《城市設計實用手冊—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9月,天津:北洋美術印刷所。(繁體).
梁思成 1945 「市鎮的體系秩序」 重慶:《大公報》8月。(繁體).
梁思成 1949 「清華大學營建學系學制及學程計劃草案」《文匯報》7月10-12日。(繁體).
梁思成,陳占祥 1950《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議》2月,北京(梁陳方案,繁體).
梁思成 1950. 「關於北京城牆存廢問題的討論」《新建設》第二卷第六期,5月。(繁體).
梁思成,林徽因 1951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 《新觀察》第二卷第七期,4月。(繁體).
梁思成,林徽因 1951 「序」《城市計劃大綱》清華大學營建學系譯。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0月(《雅典憲章》單行本,繁體).
林徽因,梁思成 1952 「譯者的體會」《蘇聯衛國戰爭被毀地區之重建》5月,上海:龍門聯合書局(繁體).
梁思成 1952《人民首都的市政建設》北京:科普出版社,12月。(單行本,繁體).
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 1954 「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 《建築學報》第二期12月。
  注釋
1張秀芹、洪再生. 梁思成、張銳 《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1930 年)》研究.
2梁思成 《營造法式注釋序》《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第10頁
3梁思成 《營造算例•初版序》《梁思成全集》第六卷第123頁
4世界歷史掌故發現 張壯年、張穎震 究竟出版 2005 第162頁
5戰爭史研究 閻京生主編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五期 2004年 第25-26頁
 6.0 6.1 林洙 《中國營造學社史略》 第48頁
7《城記》王軍 2003 三聯書店
8 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序 1963年8月 《梁思成全集》卷7,16頁
9《營造法式注釋前言》清華大學建築系營造法式研究小組 1980 《梁思成全集》卷7,3頁
10  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tructural System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Types,Ssu-Ch'eng, Liang; edited by Wilma Fairbank MIT Press, 1984。 ISBN 0262121034
  參考書目
(美)費慰梅 著. 《梁思成與林徽因—一對探索中國建築史的伴侶》. 曲瑩璞 關超 等譯.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ISBN 7-5059-2674-8.
Fairbank, Wilma. 1994. 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林洙 著.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 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 7-302-08676-1.
郭黛姮,高亦蘭,夏路. 《一代宗師梁思成》.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6.
林洙. 《建築師梁思成》.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6.
王軍. 《城記》. 三聯書店. 2003.
黃振翔 (Wong, Sidney ). "Lin Huiyin(林徽因)and Liang Sicheng(梁思成) as Architectural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24-27)"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3 (No.1). P75–93. 2008.
楊永生. 《建築五宗師》.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5. ISBN 7530642294.
  參見
梁思成紀念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6%80%9D%E6%88%90


台長: 阿楨
人氣(2,797) | 回應(9)|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名建築師 |
此分類下一篇:張開濟:名建築師71
此分類上一篇:隈研吾:名建築師69

阿楨
選最醜建築?

  中國的網上屌絲憤青糞青1,近年來年年選最醜中國建築來噴糞,噴久了還真以為自己是香花、別人都是臭屎,不料被糞青噴成「褲衩樓」的央視新大樓、獲世界高層建築學會評為「2013年度高層建築獎」、而且還公佈獲獎理由,這下糞青們遲疑自己的選美標準了?
  網上的鄉民屌絲憤青噴子糞青、那有啥美醜標準?即使你再怎麼分析央視新大樓是庫哈斯2的後現代建築,而後現代建築的持色就醜!他們也不會屌你。
  濕哲太反美學了吧,醜的東西還叫藝術?
  現代主義的建築、比如其鼻祖包浩斯現代主義建築3,就極具理性功能之美,但現代都市充斥這種火柴盒式的都市叢林之後、就變醜了,於是後現代建築就走上另一極端、極盡變形之醜,彼得•艾森曼的解構主義建築4甚更設計出難以興建並嚇怕用家。
  物極必反,見多了後現代之怪建築、其怪必敗,各國建築師又有重返古典之作、比如中國的張永和5、當然不是完全仿古也非前輩梁思成6等的現代式而是後現代式的復古,甚至後現代式的返樸歸真之作、而旦有反映出中國道家自然的王澍7與日本精密細緻的隈研吾8之別。
  藝術的美醜是辯証的,你比如古代不易磨出/燒出精美的玉器/瓷器、所以古人崇尚人造的美玉/美瓷、相對地玩石則強調自然的醜「皺瘦漏透」9,今人則欣賞粗醜的陶瓷、精美的石雕。
  可惜糞青們反馬列毛的唯物辯証法,反到忘了中國老子的名言:美之為美斯惡矣!惡之為惡斯美矣!又不知國外的各式選醜、比如好萊塢電影10的金酸梅獎或搞笑諾貝爾獎11,多屬搞笑12之作,糞青們卻較真在惡評、真缺乏幽默感13!
  相關資料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007526
2014-02-23 09:12:59
圖博館
江西:大學花10億打造豪華校區紅牆黃瓦酷似古代皇宮

據北京青年報207.3.17報導,微博名為“SHI張進呢”的網友15日在微博上爆料稱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靖安校區的建築十分雄偉,裝潢和古代皇宮類似,引起網友爭議。
  相關新聞對此,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學校把校區建設成仿古模式,主要是想通過展示中國傳統文化,把校區打造成為一個亮點來供學生藝術寫生和培訓。
  北青報記者從網上貼出的部分靖安校區照片中看到,靖安校區建設在一片群山之中,周圍還有一大片水域。從外部看,校區內的建築均為紅牆黃瓦,學校內的路燈長椅也都充滿古風色彩,景色十分優美,遠看和故宮高度相似。網友們在該帖下留言,稱學校很漂亮,在靖安校區上課就會像古代大臣進宮去上早朝。還有網友表示之前去過學校附近,學校周圍的空氣環境很不錯。但是也有網友提出質疑,稱學校聚焦的應是學術鑽研而不是建築攀比。
  該學院的學生小張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的環境和設施都很好。小張表示,目前只有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會去靖安校區寫生,為了保護校區內建築,學校領導也告訴過學生們不要在校區內亂摸亂畫。
對此,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目前已經為靖安校區投資了數億,現在校區內設施已經基本完善,預計今年5月份就會全部投入供學生使用。該工作人員表示,學校把校區建設成仿古模式,主要是想通過展示中國傳統文化,把校區打造成為一個亮點來供學生藝術寫生和培訓。靖安校區內的所有建築均為仿古風格,有漢、唐、宋、元、明、清、民國等建築群。校區坐落於有“禪宗聖地”之稱的靖安縣寶峰鎮境內,總投資10億元,分三期建設,建成後可一次性滿足5000餘名學生學習、生活的需求。
  教育專家郭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建築是一個學校的硬件,硬件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環境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美化了學校的環境,使學生感受到古樸的氛圍,那麼是無可厚非的。同時,郭老師表示,學校需要內外兼修,如果學校在建設外部環境的同時也注重內部環境的建設,那麼學校建築外表優雅一些也沒有關係。但是,郭老師也提出,目前我國國家的整體水平還沒有達到西方國家的水平,所以在可以節儉的地方應適當節儉。
  回應
 我覺得挺好的,一些磚家為什麼總要找存在感?
 醜死了,說真的,還是西方的建築設計美,這種明清的建築醜
 比起你還算漂亮
2017-03-17 12:35:13
圖博館
這裡有人說醜,有人說看上去不錯,也有人說節儉,也有人說特色,但是沒有一個人考慮一下適用性嗎?
 只不過外裝修而已,內部還是西式樓房。跟仿古步行街差不多
 相比之下,現代鋼筋水泥、直眉棱角建築太遜,民族古典建築樣式更人性化。
 只是有表無內,屋裡怎麼設計的?展示一下,現代大學教育、生活如何在古典建築樣式內部展開……樣式、審美民族化很好,但這個建築設計,顯然色彩太單一!漢代、唐代、宋代,宮殿樣式建築色彩搭配,各有一套。這個建築群,完全按清代皇宮(紫禁城)山寨,如:唐代皇宮四壁,現在日式傳統建築白色為主、橫向推拉門,多竹木而非磚石結構且屋簷低、翹角展幅大(陽剛)……宋代皇宮綠瓦,尤其南宋,飛簷翹角更高(陰柔)……明代紫禁城宮牆粉色(淡雅),滿清入關後,由於文化素質低,如窮人喜大魚大肉、土豪帶大金戒指,將宮牆塗成現在“血盆大口”。
 扯的什麼淡。清朝的建築風格全盤繼承的明朝,學建築史的都知道明清不分家。
 說實,這種高仿建築毫無必要性。有這錢,為何不獨立設計,將中華建築文化融入進新的設計中去。而不是這種似是而非的樣子貨。
 家具有新中式,將原本的中式家具中融入現代簡式文化,看起來厚重中更具靈氣。建築也是同理。
 蓋個七扭八拐的西式醜樓就沒人噴?好好的民族建築還接受不了了?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3_17_399139.shtml
2017-03-17 12:35:44
圖博館
北京的建築為什麼總有個大屋頂2017-07-04 姚白莞

​ 梁思成如何從「大屋頂」仿古建築的激烈反對者,一躍成為其最大的擁躉?
  走在北京老城區的街頭,即便沒有踏足深宮大宅或胡同小院,也不難感受到古都的氣息正撲面而來——許多重要的近現代建築,無論高矮胖瘦,都頂著個中式「大屋頂」。比如:.....
數千年的中國建築史,都被北京的鋼筋混凝土樓房頂在了頭上。這並非古老城市的普遍現象,在同為東亞古都的日本京都,新式建築就很少會戴上仿古帽子,大屋頂屬於真正的古建築。
  在國內,北京的「大屋頂」建築也頗受詬病,如知名建築學家童嶲說:「……以宮殿的瓦頂,罩一座幾層鋼骨水泥鐵窗的牆壁,無異穿西裝戴紅頂花翔,後垂髮辮,其不倫不類,殊可發噱。」毛澤東的惡評更為乾脆:「大屋頂有什麼好,道士的帽子和龜殼子」。
  北京這些近現代建築為何要頂著個「大屋頂」?它們又是如何被滿大街蓋起來的?
  最初給西式樓房加上中式「大屋頂」的,並非中國人,而是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友好傳教士。
民國初年的天主教教宗首任駐華專使剛桓毅,對此有直白表示:「建築術對我們傳教的人不只是美術問題,而實是吾人傳教的一種方法。」
在他看來,和傳教士穿長袍馬褂留辮子一樣,西式建築在外觀上盡量的本土化,能減少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社會的阻力。
中式傳統的木結構建築所獨有的大屋頂,不但區別於其他建築體系,也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很自然被來華的外國建築師所採用。
20 世紀以來大量教堂以及具有教會背景的學校、醫院,都紛紛採用了西式建築的結構、立面中式大屋頂的建築形式。
  這一時期,還只有西方傳教士走本土化路線、盡量接地氣,中國本土精英並不太看得上自家貨色。
1895 年甲午戰爭戰敗之後,清廷上下積極提倡洋化。清末所有的衙署都建成了西洋風格,民間在1900年後建的商業鋪面也都熱衷西洋裝飾。
中式傳統民居更是被貶得一無是處。1905 年《漢口日報》一篇文章將中西住房做了一番對比稱:「(中國民居)入其室則黑暗世界;而西人洋樓高矗,窗闥洞開,足以收納空氣……比之華民住屋,真有天堂地獄之分。」
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中式民居雖然永墮「地獄」,但殿堂式建築的「大屋頂」不久就時來運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人在戰火連天的歐洲面前重拾自信,社會精英們脫下西服,換回了長衫馬褂(參見大象公會往期文章《怎樣才能穿得像個人物》)。
2017-07-09 11:20:34
圖博館
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很快刮到了建築領域。
1930 年前後,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在建築上大力推崇「中國固有之形式」,給西式建築增加中式大屋頂的重任,也就交到了中國建築師手裡。
直到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主持修造了中山陵等一大批政府機關和公共事業建築,大多都採用了西式建築結構加「大屋頂」的形式。
  不過,雖然「大屋頂」有官方加持,在南京等地聲勢浩大且波及北京,但在當時建築界,就已不乏質疑之聲。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認為,「大屋頂」建築在理論和設計建造方面都存在明顯的缺陷,「均注重外形的摹仿,而不顧中外結構之異同處,所採用的四角翹起的中國式屋頂,勉強生硬的加在一座洋樓上,其上下結構劃然不同旨趣」。
在梁思成看來,中國古代建築的優點在於其樑架式結構,與現代建築的框架結構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並且「每個部分莫不是內部結構坦率的表現」,合乎現代建築設計原則。生硬採用鋼筋混凝土去模仿木構架建築的具體形態,破壞了中式建築的真趣味,是最不聰明的借鑒手法。
  同時,梁思成還指出,給近現代西式建築強行加大屋頂在經濟並不划算,「糜費侈大」,不適應當時中國貧弱的基本國情。
  直到1949 年後,梁思成等人的在「大屋頂」問題上仍然態度頑固。1950 年1 月,梁還在營建學研究會上強調:「(大屋頂建築)不倫不類,猶如一個穿西裝的洋人,頭戴紅縷帽,胸前掛一塊縉子,腳上穿一雙朝靴,自己以為是一個中國人!」
  不過,隨著蘇聯專家的到來,梁思成們很快投降了。
在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下,蘇聯專家們理所當然地把持了中國建築界的話語權,他們傳達給中方的信息相當明確:採用民族形式才是社會主義建築,堅決與資產階級的現代主義建築劃清界限。
  蘇聯專家們的意見,代表了蘇聯最高領袖的意見。早在1935 年,在斯大林親自指導下,蘇聯公佈了《改建莫斯科市總計劃的決議》,指出要以「民族形式」表達「社會主義的內容」。
隨後設立的蘇聯建築科學院,更明確表示要對「資產階級的」現代主義建築流派進行「殲滅性打擊」。
2017-07-09 11:22:25
圖博館
這種環境下鍛煉出來的蘇聯援華專家,當然執著於「民族形式」。如蘇聯專家維拉索夫就表示,他「看見上海就憤怒」,因為上海遍地西洋式建築,缺乏民族風格,「很不進步」。另一位在清華大學指導建築教學的專家阿謝普可夫,則要求學生「要像愛女朋友那樣愛民族形式」。
  至於中國建築的民族風格是什麼樣的,蘇聯專家們也早已成竹在胸。1949 年9 月,蘇聯市政專家組組長阿布拉莫夫第一次見到中方人員時,就專門囑咐北京建築要搞成西直門那樣的「民族形式」,怕中方人員不懂,還在紙上勾畫了一個箭樓的輪廓。
  中共對蘇聯專家的意見深表認同,《人民日報》對建築學界提出要求,在首都建設的建築設計上「必須批判和克服資本主義的設計思想,學習社會主義的設計思想,特別是向蘇聯專家學習」。
從1951 年開始,以梁思成為首的北京建築學界開展了多次自我批判,「痛悔過去誤信了割​​斷歷史的建築理論」,將一貫認可的「國際主義」建築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都視為反動的、代表資產階級的、世界主義的體現。
  即便如此,北京建築界還是對到底應該如何發揚民族風格表示了疑慮:「創造我們的新建築。這是一個極難的問題。老實說,我們全國的營建工作者恐怕沒有一個人知道怎樣去做。」
然而建設偉大首都任務緊迫,大多數建築師沒有時間思考,還是照搬民國時期積累的成法,在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之上疊加斗拱和和「大屋頂」。
  隨著首都建設的推進,「大屋頂」鋪天蓋地推廣開來。據統計,北京1952 年的「大屋頂」建築面積為51000 多平方米,1953 年增加到169000 多平方米,1954 年達到220000 平方米,並且逐漸從公共建築向民用建築、工業建築中蔓延。
  隨著工程量的增加,大屋頂建築高成本的缺點逐漸暴露。由於施工複雜,建造和維護成本普遍較高,僅1951 年開工的13000 平方米建築的建設成本就比普通平頂建築高了18%,每年的維修費用超過1000 元。高昂的成本逐漸引起了高層的不滿。
2017-07-09 11:23:30
圖博館
▍1952 年建成的「四部一會」大樓,幾個大屋頂共花費30 多萬元
▍1952 年建成的地安門機關宿舍大樓,頂部6 個亭子的工料造價達54.6 萬元
▍1953 年建成的北京西郊專家招待所,大屋頂採用了價值五六倍於普通瓦屋面的琉璃瓦
更不湊巧的是,1953 年3 月,革命導師斯大林同志去世,靠領袖個人審美偏好續命的「民族風格」建築岌岌可危。
  果然,1954 年,繼任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全蘇建築工作者大會上嚴厲批評了建築設計中的「民族風格」和浪費問題,徹底否定了斯大林時代的建築審美。
中共在意識形態上選擇了跟進蘇聯。1955 年2 月,建築工程部召開設計及施工工作會議,以批判建築設計中「資產階級形式主義和復古主義思想」的名義,集中清算了「大屋頂」建築風格,一大批專家、領導事後都作了檢討。
▍《人民日報》刊發的建築界專家、領導的檢討書
作為北京建築界的頭號權威、「大屋頂」建築曾經的反對者和如今的積極響應者,梁思成再次作出自我批評,沉痛表示「我所提出的創作理論……使得建築界中刮起了一陣烏煙瘴氣的形式主義、復古主義的歪風,浪費了大量工人農民以血汗積累起來的建設資金」。
▍1950 年代中期部分公開發表的批判梁思成建築思想的文章
梁思成接連被批,並不全是受時局所累。他從「大屋頂」的反對者變成最堅定的支持者,政治壓力只是因素之一。
  退而求其次,再退而求其次
早在1950 年2 月,參與首都規劃工作的梁思成,曾與另一位城市規劃師陳占祥共同提出過一個關於北京的的系統規劃方案。該方案借鑒當時世界較為先進的規劃理念,提議整體保護北京舊城中心的文物環境,另在北京西郊月壇和公主墳之間建設首都中央行政區。
在梁陳二人看來,幾百年曆史積澱形成的北京舊城無比優美,容不得千奇百怪體量巨大的新建築來損害舊城的整體風貌。
但在當時的形勢下,這一提議難以得到採納,首都行政中心還是按照蘇聯專家的建議,放置在了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的舊城核心地區。
2017-07-09 11:24:33
圖博館
在新建築不可避免將要擠進舊城的情況下,梁思成等人退而求其次,提出限制建築的高度,層數最好控制在兩三層以內,總高不要超過故宮太和殿的高度,以維持舊北京整體的天際輪廓線景觀。
梁思成的新建議也沒有被接受,1952年建成的王府井金魚胡同和平賓館,層數達到了八層。
兩次受挫後,梁思成再次退而求其次:新建築為免不倫不類,要與周邊古建築環境和諧關聯,因此須加蓋中式「大屋頂」。此後。直到1955 年大屋頂被批判為止,梁身為首都規劃委員會副主任,要求新建築的送審單位都加蓋大屋頂。
▍梁思成1955 年在頤和園養病時所作水彩寫生,他曾坦言:「50 年代初所蓋的『大屋頂』建築,很少能達到我所想像的『美』的標準。
  「梁思成路線」被打倒後,北京的建築風格問題並未得出答案:不加裝飾的現代風格是「資本主義」,加「大屋頂」又是「封建復古主義」,到底該蓋什麼樣的房子?答案在1958 年揭曉。
  為慶祝國慶十週年,展現建國偉大成就,北京決定建設一批慶典建築,即「十大建築」。高層明確指示,重大建築仍要採用「民族形式」,因此大屋頂建築仍佔很大的比例,如民族文化宮、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火車站等。其他建築也或多或少帶有傳統裝飾元素。
▍民族文化宮
▍全國農業展覽館
▍北京火車站
不過,「大屋頂」雖然是出自蘇聯專家的強硬要求和梁思成的「退而求其次」,在理論和設計建造方面也都不乏缺陷,但或許正因與老北京風貌較為貼合,長期以來也得到了北京市民的認可。
2017-07-09 11:25:29
圖博館
如文革結束後的1988 年,經市民投票產生的「北京80 年代十大建築」中,大屋頂式的北京圖書館新館得到了173046 張選票,高居榜首。
1994 年,北京市舉辦了「我喜愛的具有民族風格的新建築」評選活動,經北京市民投票,產生的50 棟當選建築中,「大屋頂」形式的民族文化宮仍獲得第一名,另外42棟建築也明顯採用或借鑒了傳統建築的屋頂造型。
直到九十年代,「大屋頂」建築仍有大量營建。
▍屋頂頂了五座亭子的北京西站,1996 年投入運營
▍雙安商場,1994 年開門營業
如今,想要在建築上表現「民族形式」,手法早已趨於多元,並且設計者常不限於建築專業人員。如2007 年,北京某張姓教授在26 層公寓樓頂造了座假山。
  回應
 古建築的大屋頂,緣於桁架結構,礎密根淺重壓才穩,牆倒屋不塌,立體造型威嚴大方。高屋頂維持涼爽,小平屋才聚氣暖和。由於大屋頂難於開窗採光,有點大而無當。其實西方古建築與教堂,鐘樓城堡,立巴照面,門面裝飾還不是極盡靡費。隨著建材現代化,挑閣,建棱,斗拱,也可水泥鋼筋成型拼接。上屋頂也可鋼化玻璃造型採光,或者用老虎窗。解放後一味崇蘇自卑,知識分子一心投靠,急於脫胎換骨。否定自我。累及中國古建築。現在一味現仿,假名托古,不倫不類。實在沒出息。北京大觀巨建,樓頂搞四合院,一是違建,二是特權。令人鄙視
 倒是沒建中式屋頂的建築,有了更好聽的名字:國家大劇院=長安街上的:巨蛋。中央電視台=大褲衩
2017-07-09 11:26: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