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信的《台灣之子》陳水扁、如「台灣之父」李登輝、都已成「台灣之恥」了,胡怎還好意思當名嘴《尋找下一個台灣之子》?
有啥辦法?在「愛台」迷思下,即便舊《台灣之子》如何無恥,還是想找《新台灣之子》!更何況名嘴又可「治國」「殺人」!
胡忠信 維基百科
胡忠信(1953年12月19日 (59歲)),生於台灣台南,台灣作家、媒體人、政論家。先後任台灣《自由時報》顧問兼主筆、年代電視台總編輯、中天電視台執行董事及總經理,新加坡《聯合早報》特約專欄作家。現長期參加台灣各個電視台的政論節目評論時政,不時引用歷史名言與典故為其評論的特色。網友拿有漫畫「海賊王」中常撒謊的角色「騙人布」,kuso他是騙人胡、白賊王。[1]
簡介
胡忠信從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後,赴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班攻讀西洋政治史。[2]他旅居美國15年,於1995年11月返回台灣。旅美期間,胡忠信曾任專欄作家、報社總編輯、電視公司總經理。回台後,胡忠信擔任與當時的總統李登輝關係密切的《自由時報》主筆。
1998年末,爭取台北市長連任甫敗選的陳水扁邀集多位有力媒體人士午餐,胡忠信亦為座上賓之一。會中陳水扁將數日後與李登輝總統見面一事諮詢在場人士建議,胡忠信暗示了舊約聖經摩西與約書亞的典故。餐會後,胡忠信撰寫了一篇〈從摩西到約書亞〉的文章,將李登輝比喻作摩西,並刻意選在李陳會見的1998年12月24日刊出。李登輝公開推薦此篇文章給陳水扁,彷彿暗示陳水扁為約書亞,然而當時李登輝為國民黨主席,陳水扁卻為最大的反對黨民進黨的政治明星,所以究意誰是李登輝的約書亞長期引發輿論的廣泛討論,直到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才真相大白。不過據胡忠信數年後的自述,當時刊文的目的只是想鼓勵失意中的陳水扁振作,未來仍大有可為而已,其後的發展乃屬意料之外。
鑑於約書亞論的成功,隔年(1999年)年初,陳水扁邀請胡忠信擔任他的自傳書《台灣之子》的代筆之一,後胡忠信多次表達希望進入扁政府決策團隊但未遭重視,憤而轉為名嘴批評扁政府及時政。儘管未成為陳水扁的正式幕僚,但胡忠信所撰寫的文章、與陳水扁會面時所提出的意見等往往為陳水扁所採用,例如「終結黑金,政黨輪替」等競選口號與策略,加強了民間反對國民黨黑金與長期執政的呼聲。
2000年陳水扁勝選總統,民主進步黨首次執政後不久,八掌溪事件發生,胡忠信嚴詞批評民進黨政府。雖然陳水扁曾透過幕僚試圖溝通,但皆被胡忠信回絕,於是雙方幾不往來。胡忠信身為政論家,對民進黨與陳水扁多有批評,以至因他的許多批判言行而被陳水扁提出告訴。[3]
2012年名嘴胡忠信上節目爆料,指前行政院祕書長林益世索賄案,有黨政高層「X先生」及一名主任檢察官將曝光,若他交出手中文件,威力將如同長崎原子彈爆炸,但胡遲遲提不出證據,前天還改口說「X先生」可能是複數或制度,爆料四天拿不出證據,被藍營人士譏「長崎原爆變長崎蛋糕」,也被影射的高雄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王啟明提告。
胡忠信的言行,讓同業也是資深名嘴的黃光芹很難認同,她直指胡的爆料內容是根據《壹週刊》,刻意不把人名說出來是規避法律責任。但這些日子他卻說法矛盾,身為評論員卻成了新聞事件的主角,非常的不恰當。她語重心腸的對胡忠信說,「希望好好休息一陣子」。 名嘴劉益宏則不滿的說,胡忠信是偽君子在胡說八道,希望他能退出新聞圈,否則會跟他沒完沒了。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也說的很白,她強調,「今天我們講胡忠信像個詐騙犯一樣,像一個強暴,台灣媒體界的一個強暴犯一樣,跟你揭發的那個人沒有關係,是你這個人有問題。」 面對同業的責難,胡忠信冷冷回應,同業有必要互相毀滅嗎?他強調自己最後沒拿出所謂的「X檔案」,是因為消息來源不見了。同時他還辯解,當初是立委陳亭妃先點名「X先生」是吳敦義,自己從來沒說是誰。[4]
著作
《台灣之子》
《權力的傲慢─陳水扁的總統之路》
參考資料
^ 胡「愛吹牛」 靠扁竄紅. 台灣蘋果日報. 2012年7月15日 [2012年7月19日] (正體中文).
^ 胡忠信的博客
^ 胡忠信半年前揭在美洗錢 陳幸妤今天才提告 中國評論 2006-04-14
^ 名嘴變成喇叭嘴 同業怒斥胡忠信:偽君子胡說八道 2012-7-15
與扁漸行漸遠 胡忠信出書道內幕
【大紀元2001-2月22日訊】臺北報導,「臺灣之子」作者胡忠信在新書「權力的傲慢─陳水扁的總統之路」中,披露總統大選期間,他為陳總統組成策略小組,卻遭到陳總統身邊幕僚的排擠,小組成員許悔之也是臺灣之子的共同作者,陳總統當選後卻只安排許悔之到總統府當臨時雇員。 聯合晚報報導,本書由商智文化出版,下周上市。在書中,胡忠信指出,他與陳水扁總統開始疏離,主因于兩件事。一件是總統大選結束後,胡介紹某一具情治背景的國策顧問給陳水扁,陳也予以續聘。這位國策顧問寫了一份建議書,提出設立20人的總統幕僚群。胡將此建議書加以改寫,委請專人直接送到陳水扁住宅,隨後就赴美休假了。10多天後胡回臺,這位國策顧問找他,問他為何建議書被媒體刊登出來?
胡忠信直覺,是總統府有人要阻擋幕僚群的成立,于是他對陳水扁的信心開始動搖了。後來內閣改組時,所有情治首長中唯獨海巡署長姚高橋被撤換,陳水扁事前曾拜托他去問姚高橋,是否介入彩券風波中有關陳水扁簽名真偽事件,令他對陳水扁的用人氣度產生質疑。
另一件事,就是5月28日副總統呂秀蓮提出「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談話,當晚胡忠信執筆在自由時報發表社論支持。29日晚胡忠信與陳總統見面,陳水扁氣衝衝走進會客室,質問他為何撰文支持呂秀蓮。胡回答,這是彭明敏、黃昭堂提出來的理論,當然可以討論,何況由報社提出比較強烈的觀點,可以增加對中國當局的籌碼。
胡忠信說,沒想到陳水扁火氣更大,開始數落呂秀蓮的不是,並與他爭辯起來,其情緒的失控,令他非常意外,以後胡就停止替陳水扁撰稿了。
胡忠信在書中指出,臺灣之子能成為暢銷書,許悔之的文筆要居首功,許悔之為臺灣之子中加入環保觀點,現在新政府高倡的「綠色矽島」,是許悔之的一位詩人朋友林志隆,從矽谷的發展得到靈感,幫許悔之發明了這個名詞。
許悔之為陳總統找來文化界的朋友,在臺灣之子中包括女性思維、風險決策、族群問題、教育政策的部分,都是出自他們的構想。
胡忠信表示,由于他與許悔之投入陳總統的選戰,好像是在民進黨、競選總部之外,另外成立一個核心系統,自然引起陳總統親信排擠,他們經常對許悔之冷言冷語,由于他曾建議陳總統不要再讓蘇志誠這種人在總統府出現,陳總統便不設辦公室主任,結果引來核心幕僚更大的敵意。
胡忠信說,陳總統當選後,他寫信推薦許悔之到總統府任職,但沒有得到陳總統回應,後來發現陳總統老早就請親信通知許悔之到府裏上班,但是這些親信幕僚故意拖延,過了20多天才通知。
胡忠信表示,總統就職當日,陳的親信告訴許悔之只能在府裏當臨時雇員,薪水不足處會以陳總統的特支費補齊,許悔之是個詩人,神經敏感纖細,受此再三屈辱,總統就職當天就打電話說不幹了,事後陳總統也未出面挽回,讓他開始務實地觀察陳總統擁有權力後的各種作為。
胡忠信的新書中也透露,策略小組另一位成員孫慶余因為反對陳總統支持兩國論,與陳總統鬧翻。他本人則是因為撰文支持副總統呂秀蓮提出「臺灣地位未定論」,在89年5月29日當面遭到陳總統屈辱一頓,在兩個月後又因為在媒體上發表談話,批評政府對八掌溪事件的處理,讓陳總統十分生氣後,與陳總統便漸行漸遠。
臺北報導,「臺灣之子」作者胡忠信在即將出版的新書中,對于他與陳水扁總統之間的關系做了許多描述,總統府高層幕僚上午表示,對于任何坊間出版關于陳總統的書,總統府都不方便評論,因為其中的真實性有多少,全憑作者個人解讀。再說自從陳水扁當選後,關于陳總統的新書多得不勝枚舉,太多人都希望和陳總統扯上一點關系,因此總統府一視同仁,不予評論。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22/n50016.htm
胡忠信:陳水扁只是我的工具和杠杆
推薦他,是臺灣政論名嘴的 “開山祖師”,借助電視節目縱論臺灣時政的是是非非。
他,曾經是陳水扁的重要謀士,憑借自身的媒體人優勢爲陳水扁策劃出一場漂亮的選戰。
事後,堅持知識分子獨立性格的他,卻走上與陳水扁對抗的道路,成爲陳水扁家庭最尖銳的批判者。
他——— 本期《對話臺灣名嘴》的主人公胡忠信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談及他與陳水扁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爲什麽幫陳水扁助選?爲推動政黨輪替與他聯合
記:1995年,您從美國回到臺灣,當時您規劃中的理想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從事媒體工作,還是直接參與政治?
胡:除了讀書,我原來在美國主要是從事媒體工作。1996年,時值臺灣第一次直選“總統”,這對臺灣很重要。因此,我于1995年11月回到臺灣並暫時呆在 《自由時報》,目的主要是考察這次“總統”直選。
《自由時報》發行人後來就邀請我擔任主筆和顧問,寫社論和專欄。一直到2000年5月,我在《自由時報》寫了近五年的社論。
那五年,《自由時報》與李登輝等國民黨執政者關系非常好。國民黨有什麽政策會與我溝通,李登輝是我專欄的忠實讀者;國民黨的軍情警系統與我關系都很好。這就使我這一“主筆”的身份很特殊,直到現在,我與臺灣政壇臺面上的人物關系都很熟。
記:您與陳水扁是如何相識,進而加入他2000年“總統”競選團隊的,並爲他寫自傳《臺灣之子》?
胡:其實,我從來都沒有所謂“加入”他的團隊。
1998年12月,陳水扁在臺北市長選舉中敗給馬英九,情緒低落。那年12月23日,我在專欄上寫了一篇名爲 《從摩西到約書亞》的文章,李登輝看後覺得非常好,就交給陳水扁,叫他有空可以找找我。陳水扁于1999年1月找到我說,他要寫一本書,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問我有沒有興趣替他寫。對于我來說,有機會了解一個政治人物當然是件好事,于是我沒有拒絕。
陳水扁向我說的第二件事就是邀我加入他的團隊,但我拒絕了。因爲我在報社有重要的工作要做,不可能兼顧兩頭;另外,我發現美國知識分子基本上是不涉入政治,而是站在制高點看問題,因此,我也從來沒想過從政。我對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我就是一個知識分子、文化人和媒體人——知識分子是我的本質,文化人是我的興趣,媒體人是我的工作。
後來,我就開始幫陳水扁寫書,《臺灣之子》這本書的名字也是我定的。當時,國民黨的連戰與宋楚瑜分裂了,而且長期受所謂“外來政權”統治,臺灣人有一種強烈的 “本土人”“當家做主”的願望。《臺灣之子》出來後,滿足了臺灣人對“本土”的訴求,而民進黨的執政也是不可避免的。
記:因爲您看到這種情勢,所以您當初支持陳水扁?
胡:這不是支持陳水扁。到2000年,國民黨在臺灣執政55年了,已經是弊端叢生了,非要政黨輪替不可。而我的責任就是推動政黨輪替,既然陳水扁來找我,那我爲什麽不跟他合作呢?
作爲媒體人,我深知 “設定議題”對于現代選戰的重要性。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就是靠這種新型戰法獲得勝選的。因此,我當時就爲陳水扁設定了“終結黑金、政黨輪替”的議題,成爲他2000年“大選”的“訴求”。
爲什麽與陳水扁決裂?我不是權力的奴仆和寵臣
記:您如何評價自己在臺灣首次政黨輪替中的作用?
胡:2000年,臺灣整個社會形勢都是要國民黨下臺的,我只是在這次政黨輪替過程中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知識分子總是在革命時期起到先鋒隊的作用,而我剛好是在媒體,在臺灣政黨輪替的曆史風潮中起了“煽風點火”的作用。
記:您是什麽時候與陳水扁決裂的?有什麽特別事件嗎?
胡:坦白地說,陳水扁只是我的工具和杠杆而已。作爲知識分子,我沒有政治權力,但我可以與陳水扁聯盟,實現臺灣政黨輪替。
陳水扁執政後,我還是我,他還是他,我並沒有進入 “政府”體制,不存在與陳水扁決裂的問題。只是陳水扁當政後,我們的角色互相有個轉變,過去大家都是讓國民黨下臺,而現在他成爲“總統”的角色,而我仍做知識分子和媒體人,知識分子的責任就是站在掌權者的對立面說出真話。
我的性格是非常強烈的,陳水扁做得不好,我當然會批評他,他也當然會不高興,這種沖突是必然的。我不是陳水扁權力的奴仆,也不是他權力的寵臣,爲什麽要故意寫文章去吹捧他?我不需要做這樣的角色!我要對得起我知識分子的良心,我有我的自尊,我有我的認同,我有我的使命。
記:網絡上有人說,您與陳水扁決裂是因爲他當上“總統”後漠視了您的功勞。
胡:(呵呵)沒有這樣一回事。謠言是世界上最快的旅行者,不是嗎?網絡傳言這麽多,我需要一一回應嗎?我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
記:那您如何定位自己現在與陳水扁的關系呢?
胡:他是“政府”領導者,我是媒體人,我有我的責任,我這七年不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情嗎?
關于揭弊風險和條件:如果害怕就別做這一行
記:前兩年,島內的揭弊運動搞得轟轟烈烈,您自己也是“全民告發小組”發起人。但今年您的“戰友”因揭弊紛紛落馬,您擔心過自己的安全問題嗎?
胡:如果害怕就不要做這一行業,既然敢做就不害怕。不過,做這一行業一定要謹言慎行。邱毅被判入獄一年零兩個月,因爲被民進黨抓住一個案子,陳水扁就是想通過抓他坐牢來封他的嘴。張友驊也有十幾個官司,而我最多時有七個案子,都是陳水扁或他的家人告我。
記:您的案子進展如何呢?
胡:趙玉柱、陳幸妤告我的官司都還在法院的審理中,其它撤的撤,和解的和解。做這一行代價確實很大。如果完全考慮個人安全問題,那就別做這行了。
記:家人會支持您嗎?
胡:我的父母妻子從來不會反對我揭弊,要知道,這是個良心道德事業呀,也是我的職業,不是嗎?
記:您說,做這行要謹言慎行。但在“只有藍綠,不論是非”的臺灣社會,恐怕再謹慎也會遭到打擊。
胡:我並不認爲臺灣只有藍綠,不分是非。藍綠跟我有什麽關系呢?我揭弊爭的就是是非、善惡、對錯、公正與否。到現在,我還是無黨無派。我做的事業是良心事業,我的老板就是上帝。
記:除了理想和良心,您認爲做揭弊的人需要什麽樣的條件?
胡:做揭弊這行,個人經濟一定要獨立。在臺灣,我是“名嘴”的開山祖師——— 2000年,從《自由時報》出來後,我開始在電視上做政治評論節目,在臺灣,我是第一人。2005年,我辭掉了所有媒體的職務,而做一個專業的媒體人,這樣我做事就更不需要看別人臉色了。
這七年來,民進黨對我的利誘和恐嚇說不完。利誘我拒絕了;恐嚇的話,按你們大陸說法“我又不是廈大(指嚇大)畢業的”。揭弊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胡適當年寫文章要往租界跑,我大不了往國外跑。
關于2008“大選 ”: 五五波,很難預測
記:您認爲臺灣2008年有發生第二次政黨輪替的必要和可能嗎?
胡:政黨輪替是一個“民主國家”的常態,但要不要輪替,什麽時候輪替是人民的判斷。
我不知道2008年會不會發生第二次政黨輪替,這次選情基本是五五波,很難預測。我要說的是,曆史本來給陳水扁最好的執政機會,可以好好做,但由于他把個人的進退放在“國家”、人民利益之上,而錯失了這個機會,整個社會都離他而去。
但是,國民黨這七年事實上也沒做好反對黨。如果國民黨回來執政,它的劣習還存在,我個人並不對國民黨寄予太大厚望。2008年,就是讓人民在一堆爛蘋果裏挑出比較不爛的一個來。
最終到底誰勝出,就要看人民“集體意識”如何決定誰執政。我不是鐵嘴,目前無法下判斷。
關于“入聯公投” 陳水扁有制造兩岸緊張的打算
記:陳水扁近來強硬推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您認爲陳水扁目的是什麽?
胡: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往“法理臺獨”的方向打擦邊球,營造對陳水扁有利的兩岸緊張氣氛;第二個就是凝聚民進黨支持者的選票,避免流失,因爲如果大陸出手,民進黨就可以說自己受到打壓,騙取選票。所以,這“入聯公投”對民進黨來說是穩賺不賠啦。
記:他真的會付諸行動嗎?
胡:會啦!會做的!不過,如果美國施加的壓力夠大,陳水扁就可能會用模糊、曖昧的語言表述,而不是以“臺灣”名義,以示妥協。
記:陳的“急獨”策略會不會對謝長廷未來兩岸政策産生影響呢?
胡:這各有利弊。如果謝長廷被這種策略拖著跑,必然會影響中間選票的走向,美國的態度也有可能會變化。這也正是陳水扁對謝長廷的綁架,利用“獨派”勢力向謝長廷下指導棋,這跟1999年李登輝用“兩國論”牽制連戰一樣。如果謝長廷跟陳水扁鬧得很緊張,民進黨就有可能像國民黨當初一樣出現分裂。這是值得觀察的。
記:有言論說,2008年,陳水扁可能會制造臺海危機?
胡:有此可能。如果民進黨選情告急,陳水扁營造臺海危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以便轉移焦點。我從軍情系統也已獲得這樣的消息,說陳水扁有這個方向的思考。
人物名片 胡忠信
臺灣臺南縣人,1953年生,臺灣大學曆史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班深造。旅美15年期間曾任報社總編輯、電視公司總經理。
1995年11月由美返臺,擔任過《自由時報》顧問兼主筆、年代電視臺總編輯、中天電視臺執行董事及總經理。擔任新加坡《聯合早報》特約專欄作家,並爲海內外華文報刊撰述社論及專欄。
著有《期待臺灣文藝複興》、《領導與管理》等書;是陳水扁自傳《臺灣之子》的主要執筆人。
http://hxdbtw.blog.taihainet.com/archives/2007/26463.html
扁傳記<臺灣之子>作者胡忠信批扁"臺灣第一罪人"
人民網2008年9月8日電 胡忠信曾是陳水扁傳記《臺灣之子》的作者,兩人初次見面恰巧是陳水扁臺北市長連任失敗最低潮的時刻;2000年“總統大選”,胡忠信以謀士身份協助陳水扁登上位,然而8年之後,扁家洗錢醜聞纏身,胡忠信以“四百年臺灣曆史第一罪人”作爲對陳水扁的評價,短短8年,陳水扁從“臺灣之子”淪落到“臺灣罪人”,胡忠信的感觸應該很深。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道,洗錢弊案越演越烈,胡忠信認爲要定陳水扁的罪還言之過早,不過這位讓人失望透頂的陳水扁已是甕中之鼈。胡忠信說,3年前他就舉報過扁家有海外秘密賬戶,並且涉嫌洗錢,他是世界上首位公開舉報這件洗錢弊案的人。
據了解,2005年10月,胡忠信指控陳幸妤當年9月至美開設銀行賬戶洗錢,面對這個爆炸性的指控,陳水扁不但公開否認,更讓女兒陳幸妤以控告胡誹謗罪作爲反擊;胡忠信分析,如果扁家不提告,就表示他們心虛,假使扁家間接承認有這回事,綠營基本上就垮了。結果,在一審和二審中,胡忠信都被判無罪;因爲這是一起“普通百姓”與第一家庭的司法對陣,這起官司也引發島內的巨大震撼。
據悉,判決書中,法院以“言論自由”判胡無罪,胡忠信表示,言論自由是建立在“有所本”的基礎之上,他指稱陳幸妤在美國開戶的事,是定居在紐約的一位臺商爆料的,而這位臺商曾經親自陪陳幸妤去開立賬戶。
胡忠信指出,這起弊案之所以會爆發,就是因爲扁家對于瑞士銀行的認知停留在四零年代,還以爲瑞士銀行是“安全洗錢”的大本營;其實在“911”事件之後,美國要求瑞士政府,銀行如果發現來源不明的錢,務必要調查清楚,這也是爲什麽扁家在瑞士的賬戶被調查並且曝光的主因,因爲陳致中夫妻在瑞士存款時,對資金來源的說法完全不同。
胡忠信說,陳水扁在“無所本”胡亂編造謊言的狀況下,現在人格與政治生命都已經雙重破産,就像“機要費”的“甲君”是個憑空捏造的人物,所以被檢方識破;現在陳水扁將所有責任推到吳淑珍身上,到底會有誰還相信?
胡忠信說,陳水扁八年以來讓所有臺灣人陷入瘋狂,從藍綠對立、族群分裂、貪腐金權甚至挑動兩岸緊張關系,扁無所不用其極,這樣的人除了用“四百年臺灣曆史第一罪人”評價他,實在找不出更好的形容詞了。
http://tw.people.com.cn/GB/14812/14875/7861909.html
楊瑪利、楊艾俐等著《新臺灣之子》(天下雜誌,2004)
少子、老齡化、族群問題、貧富階級、教養失能
新臺灣呈現哪些面貌?新臺灣之子是希望還是問題?
第一篇 新臺灣面貌
新個體族群崛起 一個人的人生 楊永妙
一個人一個家,臺灣單身戶快速成長;即使有家,來自全球、兩岸的超經濟競爭、不安的移民風潮、高離婚率、不婚等,也讓臺灣人的家處於高度動盪的狀態。很多CEO,即使有家,也猶如一個人忙碌地生活著……。一個人的人生,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浪潮……。
南向工作風吹起 萬人遷徙南科園區 林孟儀
40歲退休的夢想,需要努力也需要機運,他努力過了。遠離比薪水、比股票、比升遷的北部科技圈,二年前,他選擇退一步。
老中青失衡 養不起的未來? 楊瑪利
臺灣人口結構迅速改變,年輕世代逐漸減少的事實,會對個人、家庭、社會發生哪些影響?企業界應如何彈性改變,以因應未來社會並從中尋找新的商機?在國家公共政策的擬定上,政府如何因應調整?
臺商撕裂的痛楚 百萬臺商之子 楊艾俐
臺商不斷地協助大陸產業升級,但他們在臺灣的家卻面臨撕裂的痛楚,對臺灣五、六十萬個臺商家庭和眾多的臺商之子來說,猶如單親家庭卻沒有支援團體的他們,只能被迫隔海擁抱不夠完整的愛!
大陸移民-新外省人?新臺灣人? 宋秉忠
每天一睜開眼,可以看到十五萬四千多名大陸同胞在身邊走來走去。「連鎖性移民」併發症,將對臺灣造成什麼影響?一場新外省人轉變成新臺灣人的歷史劇,在民國三十八年後,再次上演。
臺灣變貌 新移民潮 編輯部
今天的臺灣,每八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母親是外籍新娘或大陸新娘。這些新臺灣之子或新臺灣之女,將說著帶有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腔的國語或臺語,帶來更多不同的母語和異國文化。他們和他們的母親正受著什麼樣的臺灣待遇?
他們又會為臺灣社會帶來什麼衝擊?新臺灣之子 楊艾俐
他們大部份出生在較貧瘠的農村,膚色略深、眼睛大而黑。他們的母親來自異鄉。他們的健康、學習、認同……是一連串的問題,這群臺灣新未來主人翁,面對怎麼樣的未來?
東南亞配偶─外籍新娘 錯嫁臺灣郎? 楊艾俐
語言不通加上文化迥異,嫁到臺灣鄉下的東南亞新娘,幸福嗎?飄洋過海到臺灣,她們找到自己的夢土,還是正經歷著不為人知的煎熬?外籍新娘嫁入陌生的臺灣,要適應新的婚姻、語言、文化、社會等問題。
第二篇 新臺灣之子
ABC的貧富落差? 陳良榕
宜蘭的小明從小學五年級才開始學英語,當小明轉到隔壁的臺北縣,發現同學都學了三年,他還不會ABC,怎麼辦?很難想像,整個臺灣、所有學校,在跑一場起跑時間不同、速度不同的比賽……
藍天下的缺憾 楊瑪利、楊艾俐
二、三十年前的臺灣儘管不富裕,但多數家庭健全,更注視小孩教育,農村出博士十分普遍。現在社會富裕了,卻有愈來愈多的家庭失去教養功能。愈來愈多小孩陷入學習的邊緣。他們面臨什麼學習困境?他們正在怎麼長大?
天使的徬徨 楊瑪利
為什麼富裕的臺灣,營養午餐竟成為許多中小學生,一天中最重要、甚至是僅有的一餐?有的是貧窮,有的感覺被遺棄,有的是文化刺激太少,愈來愈多下一代在徬徨中長大。
閱讀,改變的力量 周慧菁
臺灣貧富之間,不僅所得差距拉大,子女受教育機會的差距也逐漸擴大。如何打破這種因社經、城鄉差距帶來的知識與教育落差,把每個孩子都拉上來?
偏遠小孩也有春天 周慧菁
生活把念慈局限在臺東海端鄉一個偏遠的部落,閱讀卻帶她進入一個無限寬廣的世界
大陸臺商子女教育─兩岸的「臍帶戰爭」 宋秉忠
大陸當局說:不容臺灣領導人切斷兩岸文化臍帶;臺灣當局說:不能讓我們的子弟變成小共產黨。在兩岸的「臍帶戰爭」中,誰來關心大陸臺商的子女教育,誰給他們教育的「奶水」?
擁抱遠方的愛 楊艾俐
不管透過高科技或低科技,許多兩地分離的臺商家庭,靠什麼方法維繫家人的情感?
序:十年,一個新臺灣──楊瑪利
做為一本探討廣義財經現象的時事雜誌,《天下雜誌》創辦二十多年來,除了持續關注國家總體經濟、產業、管理以及個別企業的發展外,對於影響臺灣財經發展的各種社會、教育、環境、政治等議題,也一直是報導的重心。因為,經濟、產業或管理等面向的發展,深深受到一個社會其他領域的影響。
人口的質變與量變,兩性婚姻關係的變異,家庭組成結構的改變趨勢等,都是每一個生活在臺灣的人民,所最切身感受的命題。也將對臺灣未來社會、政治、產業、經濟發展,產生最深遠的影響。
過去多年來,《天下雜誌》對這方面的報導著墨非常多。本書正是收錄了正發生在臺灣的幾個不容忽視的人口、家庭趨勢的報導,提供讀者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觀察臺灣的變遷。
臺灣老化速度已經世界第一、出生率也創世界最低
一九九五年初,《天下雜誌》在臺灣媒體界,率先大篇幅報導臺灣正走向一個老、中、青失衡的人口老化問題。那時候,臺灣總人口的平均年齡約只有二九歲,社會流行的口號是:「愛拚才會贏」,充滿年輕的生猛活力。
然而,不到十年間,臺灣總人口的平均年齡已約三十四歲,逐漸往中年邁進。
臺灣甚至已經成為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的國家,超越原居世界第一位的日本。兩年多前,經建會人力規劃處的人口推估,日本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比重從一○%提升到二○%,預估將花二十四年。但臺灣預計將只花二十二年,於二○一一年,老人將佔一○%,二○三三年達二○%。
但現在臺灣老化速度,比兩年前的預估又更快了一些。因為臺灣的出生率近幾年來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被大陸邊緣化的氣氛下,屢創新低。適逢生育年齡的年輕一代,愈來愈不願承受生兒育女的負擔,平均每位育齡婦女出生率,下降到約一.三個小孩,比東京、巴黎等世界都市都低。
外籍新娘愈來愈多、每七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是新臺灣之子
近十年伴隨人口老化問題,還有另一股快速發展的人口趨勢,就是外籍新娘之子正以驚人速度增加中。目前每七點多個新生嬰兒中,就有一個是外籍新娘的小孩。
來自大陸、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的年輕女子,一個個嫁到臺灣來,成為新臺灣之子的母親。他們之中多數不會說國語,看不懂ㄅㄆㄇ,更看不懂臺灣的書本,處於先天文化或經濟的弱勢。當小孩子進入小學就讀後,不少下一代碰到學習障礙,已經成為社會關心的焦點。因為為數愈來愈多的新臺灣之子的未來,代表的無異就是臺灣的未來。
每三對就有一對離婚、單身家戶成長最快
臺灣人的離婚率,也像老化與外籍新娘之子一樣,快速增加中。
二十年來,臺灣的離婚率成長七倍,近五年來更是成長快速,目前是每三對結婚,就有一對離婚。
離婚多,晚婚、不婚也增加,使單身家庭愈來愈多。過去十年來,臺灣單身家戶數比例,從一三˙四%提升到二一˙六%。這是所有家庭類型中成長最快的。很多臺灣人,不管是出於自願,還是迫於無奈,注定要過「一個人的人生」。
過去的婚姻與家庭,提供許多人安身立命的城堡。現在,這個城堡隨時都有瓦解的危機。不少家庭成員間早已各忙各的,甚至有些父母親,因為工作關係,一年可能跟成長中的小孩見不到幾次面,家庭成員之間分離撕裂的痛,也正考驗著許多人。
兩極化的臺灣、貧窮,單親,隔代教養小孩增加
另一個同樣是衝擊臺灣未來發展的,則是在高離婚率,高失業率的時空環境下,而產生的愈來愈多貧窮、單親、隔代教養的下一代。這使得不少人從教育機會取得上,就陷入邊緣化的危機。
若是有機會到臺灣比較偏遠的各縣市鄉鎮中小學去,會發現處於學習弱勢的小孩子,比想像還要多。
花蓮市外十五分鐘車程的嘉裏國小,像是臺灣許多偏遠小學的縮影,二百三十多個學生中,五十二個學生的父母是離異的。該校單親、隔代教養與外籍新娘的小孩,加起來約佔全校學生的四分之一。新竹縣尖石鄉嘉興國小,也像另一個縮影。全校九九人中,單親與隔代教養家庭,至少佔三成。
許多小孩子因為家境貧窮,繳不起營養午餐費。三菜一湯的營養午餐,又是不少家境貧窮小孩,目前成長過程中,每天最好、甚至是唯一的一餐。
當不少中產階級或富人家的小孩,從幼稚園開始學英語、暑假出國參加夏令營時,許多臺灣的小孩,卻在面對另一種生命難題。
若說,十年,就讓臺灣產生一種截然不同的面貌,一點也不為過。
因為老化、少子、家庭規模縮小、離婚、單親、隔代教養、貧富差距等兩級化變遷,幾乎都是在近十年,像搭雲霄飛車般,無情地快速發展,至今也毫無轉圜的跡象。這些問題,一個個都是臺灣社會的難題,也是關係未來臺灣的潛在決定因子。
這本書收錄了過去《天下雜誌》叫好又叫座的好文章。除了理性分析問題,也報導了許多感人的真實個案。不只點出問題,也企圖為個人、企業、社會、國家提出解決方案的建言。
透過這本書,讀者可以一口氣把臺灣變貌一次看個夠,做為個人決策的最佳參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