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4 06:56:25| 人氣878| 回應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懂得SHOW就對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式行銷不只讓全球社政經軍文化等各領域都廣告化,如今更向下沈淪為表演秀。

 

 

《懂得SHOW就對了》(培生出版社,2004)

 

向「傳統企業經營」說再見!

今日要想成功,你需要表演事業!

  今日的顧客比過去來得獨立,傳統廣告的效果愈來愈差,該如何創造有價值的品牌行銷,才能贏得顧客心呢?

  《懂得SHOW,就對了:NO.1品牌的表演行銷術》There’s No Business That’s Not Show Business一書,告訴我們如何運用「表演事業」的技巧衝出重圍,個別吸引顧客,區隔自己的產品或品牌--同時創造出真正的長期價值。 本書提供:

創造能讓顧客參與、驚訝、發暈的體驗

將「表演事業」的行銷與可衡量的企業目標結合

為消費者、B2B甚或內部行銷需求準備的突破性技巧

行動行銷、街頭傳道主義、顧客活動、劇院,還有更多…

從阿托伊喉糖到甲骨文,從福斯汽車到維多利亞的秘密:體驗行銷的全新個案研究

  《懂得SHOW,就對了!》告訴我們,聰明的公司如何運用創意、幽默以及戲劇向外延伸觸角,以全新體驗吸引顧客參與;它也提供了贏家個案的研究以及一些「表演事業」的技巧,你可以運用這些技巧讓顧客心蕩神馳、發表新產品、建立品牌、創造口碑,並打造雙贏的顧客關係。這些新一代行銷方式適用於任何產業、任何消費者,最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們一些工具,連結了「表演事業」與品牌、核心策略目標以及可衡量的結果,讓你的品牌大放異采。

  你的公司也可以加入表演事業—想贏得顧客青睞,你就非這樣不可!

  作者簡介

  伯恩.史密特(Bernd H. Schmitt)是一位全球顧客體驗、品牌以及創新的權威。他是哥倫比亞商學院的教授暨全球品牌領導中心執行長,也是顧客體驗顧問業者The EX集團執行長。他在20個國家授課、提供諮詢,在CNN、CNNfn、BBC、彭博以及CNBC等電視臺的節目中出現。著有《顧客體驗管理》以及全球暢銷書《體驗行銷》等作品。

  大衛.羅傑斯(David L. Rogers)在 The EX 集團負責表演事業的辦理,在那他與顧客一起合作,發展出能吸引顧客前來、區隔出產品與品牌,以及能創造長期價值的體驗。羅傑斯是帶著他20年舞臺演出、創作與製作經驗加入表演事業的。

  凱倫.佛羅索斯(Karen Vrotsos)是自由溝通專家。她為書籍、線上課程以及表演事業活動提供諮詢與研究。她曾為專業人士開設過商業寫作以及公關語言等課程。

 

行銷>百度百科  

 

廣義上講,行銷是指大規模的推銷。行銷是臺灣常用的說法,其意思類似營銷,兩者都綜合行銷企劃(決策)與銷售執行,即想與做的結合。 銷售和行銷(營銷)的分界 看了「行銷是什麽?」(Kotler,商周出版)的第一章和導言部份(導言前那段訪問也滿有料的)。我寫下有關銷售和行銷的分界。銷售和行銷的分界是要很清楚的,尤其是在現今銷售的超競爭商戰中。導言一開始就開宗明義的說:「今日,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在商品短缺,而在顧客短缺…」。 「銷售是從你制造出一個産品出來後才開始,而行銷則是在一個産品制造出來之前就開始了…行銷決定了如何推出企業所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到市場上,如何爲産品和服務定價,如何經銷産品和服務,如何促銷産品和服務。然後,行銷還要監控成效,並且隨著時間不斷改善所提供的産品和服務。行銷也決定是否終止一項産品或服務,以及何時終止。」 Kotler對行銷的下的定義是「行銷管理是一門選擇目標市場,並且透過創造、溝通、傳送優越的顧客價值,以獲取、維系、增加顧客的藝術和科學」 另外在專訪中也談到有關銷售員和行銷人員的區隔:「行銷人員的工作是找出機會,開發行銷計劃,規劃行銷的溝通,讓業務員更容易銷售。因此,行銷人員必須了解經濟趨勢,了解客戶及競爭對手,而且也得具備分析及創新的技巧。業務員得具有無懈可擊的人際技巧…他們對自己的産品及勞務得暸如指掌。他們必須善用時間,善于分配時間到現有及潛在客戶上。」 行銷在現今對於企業是十分重要的。市場上的産品同質性愈來愈高,每位銷售員所傳達的産品訊息並無不同。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提倡「個人行銷」、「個人魅力公關」等給銷售員的看的理論。不過,在很多公司內能被擡上超級銷售員之類的頭銜的銷售員,除了公司的行銷部門要能在市場上強力宣傳産品外,有時也是公司爲了「內部行銷」所創造出來的榜樣手段,以激發其他銷售員。 資訊時代的商戰宛如資訊時代的戰爭一般,衛星通訊和各項精密的資訊構成了"超限戰"的前端戰爭,所有戰爭的前哨戰並不是在地面部隊(換成商場上就是銷售員)到達後才開打的,戰爭都是在收集大量情報、擬定戰爭計劃、規劃戰場等等策略規劃完畢後,才會浮出擡面進行戰爭。商戰也是這樣,沒有先收集市場情報,規劃市場行銷策略,就進行産品的設計、産品的制造生産、然後開始銷售,派銷售員去送死嗎?猶記一位市場老經驗的經銷商(作我們這一行有十多年的前輩)和我說過這一段話:如果你們公司詳細規劃過市場,用公司功能最好的産品,賣市場最低的價格,你覺得"一定"賣得起來嗎?答案還是不一定。更何況我們公司的上層還搞不清楚行銷和銷售之間的差別呢!

http://baike.baidu.com/view/823286.html?tp=0_11

 

表演perform>百度百科

 

  1、戲劇、舞蹈、雜技等演出;把情節或技藝表現出來。2、做示範性的動作。

  表演,著作權法術語,指演奏樂曲、上演劇本、朗誦詩詞等直接或者借助技術設備以聲音、表情、動作公開再現作品。

http://baike.baidu.com/view/958755.html?tp=0_11

 

表演藝術>百度百科  

 

表演藝術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表情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代表性的門類通常是音樂和舞蹈。有時將雜技、相聲、魔術等也劃入表演藝術。

  1.音樂。

  音樂是以聲音爲物質媒介,以時間爲存在方式並且訴諸聽覺的藝術。音樂不像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那樣,能夠直接提供空間性並且在時間中凝固不變,它在時間中展開並完成,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和流動性。同時,聲音對應于主體的聽覺器官,人們對音樂的把握主要是靠聽覺來完成的。所以,音樂又稱聽覺藝術。

  音樂以聲音爲物質媒介,聲音的非造型、非語義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是一種抽象的非描寫的藝術。音樂不能夠描繪、造型、敘事和寫景,不能夠提供空間的視覺形象,也不能說明思想與概念,生活中大量的視覺形象也難以用聲音再現。但是,音樂卻擅長表現人的情感、情緒的狀態及運動過程。因此音樂主情而不主形,是情感的藝術。受表現媒介的制約,音樂表現的情感往往是微妙、複雜而寬泛的,甚至只是某種抽象的情緒本身。音樂形象是欣賞者心靈建構的高度自由的表象,帶有極大的抽象性、不確定性。

  構成音樂組織的聲音,不是自然界中雜亂無章的噪音,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加工概括的有組織的樂音,是人類的直接創造物。包括節奏、旋律、和聲、調式、調性、複調、曲式等,統稱爲“音樂語言”。音樂家就是利用它們,創造無限豐富而又有感染力的情景氛圍,傳達某種情感的。

  2.舞蹈。

  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它通過有節奏、有組織和經過美化的流動性動作來表情達意。舞蹈表情、舞蹈動作、舞蹈構圖是舞蹈藝術的三要素。舞蹈表情運用舞蹈手段表現出人的各種情感,是構成舞蹈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觀衆進行欣賞,獲得共鳴的橋梁。舞蹈表情不僅指舞蹈者的面部表情,還包括了由人體各部分的協調一致、以及有節奏的動作、姿態和造型所傳達的情感。舞蹈動作,是舞蹈藝術最基本的表現手段,是經過藝術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富于鮮明節奏感和韻律感的人體動作,它來源于對人的各種生活或情感動作以及大自然各種運動形態的模擬,但又是對現實生活動作及大自然運動形態的提煉、凝聚與升華。在長期運用中,逐漸脫離了與生活的聯系而具有獨立的形式美價值。程式化和虛擬化是舞蹈動作的基本規定。程式化是舞蹈發展到較爲成熟階段的産物,是遵循形式美法則而在實踐中完成的。如中國古典舞中的“串翻身”、“點步翻身”,芭蕾舞中的“空轉”和各種腳尖動作,均有嚴格的規範與程式。程式化豐富和提高了舞蹈動作的表現手段,使舞蹈動作顯得規範整齊,活潑自然,並較爲穩定地傳達一定的情感意蘊,也有助于舞蹈風格的形成與穩定。虛擬化是以藝術的假定爲前提的,它使舞蹈動作克服了再現性的成分而成爲表現性動作。如《飛奪瀘定橋》中仰攀鐵索前進的動作,《洗衣歌》中藏族姑娘洗衣的動作,都是按虛擬原則設計的。舞蹈構圖是舞蹈表演在一定空間與時間內,對色、形、線等各個方面關系的合理布局,包括舞蹈隊形的變化形成的圖案和靜態造型形成的畫面。構圖是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對表現主題、創造意境、渲染氣氛和形象塑造均具有重要意義。上述三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以人物內在情緒和心靈貫穿起來,構成有機的藝術整體,從而實現“舞以宣情”的目的。

  舞蹈以高度虛擬化和程式化的動作來表達情感,舞蹈情感不是直露的、寫實性的,而是含蓄的、寫意性的。具有某種朦朧、寬泛的色彩,這使舞蹈藝術境界具有某種空靈感與不確定性,有利于人們在觀賞舞蹈時拓展想象的空間,獲得較大的審美愉悅。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741.html?tp=0_11

 

另參本館:《脫口亂秀》

 

  從你的標題可看出你很媚俗,臺灣現今一般庸俗之見是「政治人物和媒體尤其談話性節目是臺灣的亂源。」

  我又不需要俗眾支持,我諂媚他們幹嘛,相反我還認為他們自己活該,旣然厭惡那些政客和節目,幹嘛還要選看。只要拒絕爛的、挑選佳的,自然就有高品質的政治人物和節目了。

  你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和要求資本主義消費文化下的民主和媒體有高品質一樣,都是不可能的,反正買賣相互怪對方,彼此惡性循環。

  不能這樣各打一大板,要堅守「輕批凡夫,重批精英」的原則,不然就主犯從嫌不分了。

  我看你是媚共,認為中共控制下的談話性節目品質比臺灣好,不然你怎會藉評匪書《脫口秀》(于、宋合著,中央編譯,2004),而改個書名《脫口亂秀》來罵臺?

  這能怪我嗎,我也想找以臺灣經驗寫成的《脫口秀》專著,但只見一些雜文,論文嘛又不夠全面,那天有空幅,再評評。

  說到兩岸的談話性節目品質,和其它沒差,若論政治開放、言論自由、和靈活多變,大陸是比不上臺灣,但要比內含,抱歉,臺灣沒得比。連網路都一樣,不然你比比大陸新浪網與臺灣Pchome的部落格,別說精英如王小莉、余秋雨等名人有落戶新浪網「博客」,就連一般博客之內含也勝過臺灣的部落。

  (近日看到Pchome邀請王文華落戶部落格,但其文若不冠上王文華實沒文味。)

  還有你點「軍事」版面看看,一個新浪網的「軍事」版之內容可能都勝過臺灣許多軍事網站之總和。

  那是中共窮兵黷武,飢渴外電軍情,不過也因而常見假消息,加拿大漢和軍報的平可夫不是指出中國網站會冒名漢和發佈假軍情,我認為這可能是中共的網軍幹的。

  你也太小看網軍了,這種假軍情連駭客都懶得幹,何況是要求平時隱匿、用兵戰時的網軍,更可能的是熱心過頭的軍事迷有意無意之謠伝,這種網路謠言不只發生在軍事上,臺灣的談話性節目隨便便能脫口成章。

  你是說臺灣的談話性節目大多可歸類為「垃圾脫口秀」了?

  不然你認為呢?就和臺灣的垃圾網站一樣,搞得本館展題的相關網站只能很無奈地連到匪站。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5965

 

另參本館: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伶牙利齒 邪者叫獸名嘴  局長?名嘴? 名嘴治國?  名嘴內鬥  網軍與美人計

 

脫口秀>百度百科

 

  “脫口秀”是從英語詞組Talk Show(口才展示)中音意同譯的精彩典範,“脫口秀”是形容人的口才很好,說出的話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談吐不俗,博得衆人的喝彩。

  在西方“脫口秀”是一個視頻節目的欄目,也是一種主持風格。我國的相聲藝術就被西方國家認爲是“脫口秀”。

  指一種觀衆聚集在一起討論主持人提出的話題的廣播或電視節目。一般脫口秀都有一列嘉賓席,通常由有學問的或者對那檔節目的特定問題有特殊經驗的人組成。

  從各大都市的地方電臺到國家聯合廣播脫口秀例如"拉什?林堡秀"(Rush Limbaugh show),各種政治脫口秀在(美國)整個國家非常常見。

  脫口秀在電視上的播出源于電視時代早期。深夜脫口秀節目包括"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和"大衛深夜秀"(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港譯大衛牙擦騷)等已經播出了幾十年, 以名人嘉賓和幽默小品爲其主要特征. 電視新聞先驅愛德華?摩洛(Edward R. Murrow)曾于1950年代晚期主持了"小世界"(Small World), 從那時起政治脫口秀主導了星期天早晨的電視節目.

  每日聯合播出的脫口秀包括從家庭導向的"奧普拉?溫芙芮"(Oprah Winfrey)和"羅茜?歐丹尼秀"(Rosie O'Donnell shows)到"垃圾電視"如"傑瑞?斯普英哥秀"( Jerry Springer Show)等衆多節目.

  電視網熱衷于脫口秀是因爲其總體來說制作費用低廉。然而,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持人的個性,也正是這一點甚至使主持人成爲價值不菲的商品。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htm

台長: 阿楨
人氣(878) | 回應(1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工關贏家》
此分類上一篇:《紫牛學管理》

阿楨
全民大新聞「封關」 搞笑告別尾牙秀 2013-01-26

中天新聞》模仿節目超級常青樹「全民大新聞」,25日晚間播出之後,正式向電視機前的觀眾告別,替長達2578集的節目畫下句點。這個告別秀,由山寨版經典角色擔綱演出,像是唐從聖版的大師李敖,白雲版的高雄市長陳菊,邰智源飾演的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郭子乾模仿的股市名嘴張國志,都登場向觀眾致意。
  回應
好震驚! 根本不知道節目要收攤! 這個節目, 陪伴我走過 十 年低潮期, 雖然晚一天才能看得到, 現在心中萬般不捨, 以後會更悶了!

臺灣綜藝節目迎寒冬 《全民大新聞》等節目停播

中新網2013-01-25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臺灣綜藝節目風光不再,叱吒10年,改名3次的《全民大新聞》將在今(25)日播出最後一集後停播,《超級偶像》、《麻辣天後宮》也傳出喊卡,過去這些節目收視率屢創新高,也曾奪下金鍾獎,耀眼成績如今失靈,讓人不勝唏噓。
《全民大新聞》曆經3次改版,不只成功帶起模仿風潮,還捧紅如郭子幹、ㄚ子、許傑輝、邰智源等不少藝人。利菁主持《超級偶像》創下事業巔峰,一舉奪得金鍾獎主持人獎,成爲鑲金女主持人,由她單打獨鬥的第一代《麻辣天後宮》也是話題之作,無奈3個節目如今收視率陷低潮,全面臨停播命運。
臺灣綜藝節目如同走入寒冬,扣掉致命因素制作費短少之外,大陸、韓國等地戲劇強勢攻臺,電視臺只要購買海外版權,就能不斷回放再回放,加上談話節目崛起、 觀衆收視習慣改變,造成綜藝節目收視率直落,低迷不振。據悉《全民大新聞》將四度改版,有望在農曆年後以全新面貌和觀衆見面。
2013-03-16 11:23:13
版主回應
政論節目少些又何妨【聯合晚報社論 2013.03.15

電視裡,只見有人張牙舞爪,故作神秘,用誇張的語調和曖昧的言詞描摹案情。說是演員吧,實在演技不佳;若稱「新聞工作者」,不免有辱這個行業的性質。這是近數日若干政論節目討論八里雙屍命案的場景。
  八里雙屍命案仍在偵查中,檢方對三嫌疑人二度提出聲押,卻二度被法院駁回,這意味著,檢警掌握的證據尚不足以明確顯示案件實情,更談不上還原案發情況、指認兇手了。偵查如此,卻阻止不了電視新聞、政論節目,以各種誇張手法猜測案情,主持人使出渾身解數意圖吸引觀眾。去年藝人Makiyo和日籍友人痛毆運將事件,政論節目出現過這種「新聞演藝化」現象,曾引起輿論撻伐,但此風顯然死灰復燃,且變本加厲了。
  近乎瘋狂地炒作社會新聞,成為這幾年電視政論節目的新方向,關鍵之一在於社會對政治議題興趣愈來愈低。曾紅極一時、帶領風潮的政論節目,愈來愈不受青睞,為了拚收視率,不得不轉型找出路。李濤、李艷秋夫妻檔主持人,雙雙退出政論節目,是再明顯不過的徵兆。
  政論節目走下坡,民眾需要新的節目、新的內容來填補原本政治議論所占據的生活空間。這本來是電視經營者的大好時刻,應趕緊推陳出新,創造不同的節目形式,為觀眾開創新的眼界和議題思索方向。不幸地,到目前為止,未出現這方面的突破,反而看到電視節目選擇用縫縫補補的方式應對環境變化,保留著簡單省事的政論談話模樣,一方面對政治議題作出「藍者愈藍,綠者愈綠」的簡單化處理,不辨是非,摒棄專業摒棄良心,故意激化社會對立。另方面,加重討論聳動的社會案件,只見主持人煽情表演,來賓信口開河。這樣的變化,比不變還糟。將人命關天的刑案當作八卦來討論,操弄輿論公審,也讓社會失去對正義的嚴肅看待。
  李濤、李艷秋退出政論節目,有媒體猜測是否「另有隱情」。老實說,不但很多人認為名嘴乃社會亂源,政論節目亦無益國民身心健康,失去了幫助民眾理解政治、關懷國家前途的功能。節目轉型此其時矣!
  回應
  台灣要依賴這些政論節目申遺的千萬少不得
  政論節目少些又何妨, 聯合報社論、黑白集少些又何妨。
  政論節目如果只剩下50,53,54CH 台灣將更低智商 台灣將更理盲 拭目以待 !
  錯了,不是少一些,是全部關掉。。。這樣才對國家健康。
  其實政論節目沒人看----就是因為台灣觀眾已經看膩了.
  最令人發笑的是那些名嘴好像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什麼都要插一腳,連專業問題也振振有詞,隔行如隔山對他們是不適用
  李氏夫婦是台灣亂源,得了便宜還常賣乖
  李濤夫妻最大貢獻就是利用節目將史上最大貪污洗錢犯給追出來,功不可沒這點是無庸置疑的,監督政府也不分藍綠,對就支持錯就照罵,這是其它政論節目該反省學習的,最不齒的是打著節目不分藍綠不噴口水理性討論,卻只會討論要放扁,對政府無所不罵,價值觀只剩只要是自己人貪污也要死挺與鬥垮對手的政治鬥爭,實非國人之福只會是國家災難
  當每家電視台都在播八里命案的時候_某年代電視台_全年無休的輪番砲轟政治人物_好像在把觀眾洗腦_比賣葯的廣告更賣力_
  因為有惡意政客的大量說謊殘害台灣,才會有這麼大量的節目需求,現在民進黨還沒死光,那就也代表節目還會繼續存在,只是現有形態不是很符合了,大家大約都知道很多民進黨的謊,缺的是更有膽量,把人跟事的流程全盤攝托出,只有這樣才會真吸引人.
  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名耳”,怎麼會有”名嘴“?雞生蛋,蛋生雞,就是這般模樣,我有時候有點反”民主“,就像這種“政論節目”事情,造成臺灣人民思想邏輯的偏差,是非黑白的倒置,和族群的對立,等等後果,是當初認為經由“社會民主討論”可以使”民主“更彰顯,更落實的初衷,是完全背道而馳,這樣非但磨耗掉臺灣在蔣總統時期奠定的基礎,最為難以挽回的是”台灣人“的“自尊心”,台灣人民曾有太多的機會和條件成為中國14億人民承先啟後,做個頂天立地中國人的榜樣,就是這些“假民主‘,”亞民主“人民,糟蹋了先人一切經營臺灣的心血,今天回顧,感慨萬千!
2013-03-16 11:23:31
阿楨
許聖梅當10年名嘴 今才知反省 2012-12-27 中時(楨:連反省也做秀!)

 之前徐乃麟(乃哥)在攝影棚休息室批評名嘴為社會亂象,被在隔壁的許聖梅聽到,與徐起了爭執。日前許在微博放上與徐的合照,「我要特別謝謝乃哥對我的指教,讓我了解到原來也是有很多人是很討厭名嘴的。謝謝那些批評我的人,沒有你們的指教,成就不了今天的我」。
 許聖梅說,過去綜藝節目會找名嘴上,現在藝人與名嘴壁壘分明。「名嘴很容易變成全民公敵」,即使沒接觸過,對方也刻意與她保持距離,讓她感受到很多藝人痛恨名嘴,她檢討後認為名嘴以高道德標準檢視別人,相對也被人拿放大鏡看,所以她現在收斂許多。
 何謂「成就不了今天的我」,她說不是今天很偉大的意思,是知道得罪不少人,雖然就事論事,但難免惹人嫌。現在懂得掌控分寸,避免將話說得太滿,知道10分也只說7分。不過她在當記者時就上節目說八卦,至今已近10年,如今才了解分寸,似乎反省得太慢了。

許聖梅_百度百科

許聖梅許聖梅,女,臺灣資深新聞記者,近來頻頻出現在通告節目中。
2007年,許聖梅曾通過整形,使自己的罩杯從A到C,足足大了三級。許聖梅稱,從小有兩個夢想,第一個就是當記者,所以畢業之後就當了記者;另一個夢想,就是從小希望自己是大奶妹。所以才去整形。而且,許聖梅認爲,女人愛美隆乳整型不需要掩飾,只是得成熟思考自己要什麽。
  倪震周慧敏結婚消息公布後,許聖梅受邀上綜藝節目《王牌大間諜》,以“倪震、周慧敏婚姻有變數?!”爲題目,和邀請資深作詞人梁鴻斌、資深記者麥若愚圍繞“倪震是否酒後失態?”、“周慧敏爲何不離不棄”等話題談論各自觀點。   
http://baike.baidu.com/view/3551791.htm
  相關新聞
46歲許聖梅全裸露雙溝捧人工奶意淫柯震東
許聖梅出賣初夜下跪口交
許聖梅名嘴收入No.1 被爆料狐臭上身!
許聖梅有看李宗瑞的不雅照強調沒散布 藍心湄轟:臭嘴
許聖梅 新3色&腥羶色
許聖梅被資深名嘴批:最沒資格當名嘴爆人緣差
2013-04-04 12:23:26
版主回應
當藝人被自己的假戲吞沒【聯合報 葉君遠 2013.04.04

當于美人去警局報案被偷拍到的一刻,形同穿上戲服,開始演出媒體和爆料者共同編撰的家庭倫理八卦劇。
回顧高凌風和金友莊、陳子強和傅天穎,以及稍早的邵昕和婷婷,不僅扒糞媒體幾近瘋狂,談話節目更是元凶。
這幾對都經歷過同一套模式的歹戲。台灣綜藝節目不景氣,藝人為了賺通告費,除順應製作單位腳本把家務事翻出來給觀眾看,不夠麻辣沒收視率還不行,最後往往在真實生活中反噬自己。
金友莊離婚之前,常在節目中數落高凌風的不是;婷婷和邵昕離婚前,有一次錄影,她竟拿出家裡帳單,指控對方不曾付過一毛家用。陳子強和傅天穎都上過這類節目,甚至配合製作單位,在攝影棚內演出鬧翻摔門戲碼。
激情一場,幫節目賺到收視率,然後呢?當婚姻真的出狀況,這些畫面又被新聞台拿來不斷重播,記者和主播更添油加料說雙方關係多糟。原本有可能挽回的感情,在這些公審摧折下,有幾對能度過難關?
  回應
于美人得不到同情也是自己活該﹐把家事隱私拿來炒作﹐自毀人倫不尊重家庭其他成員﹐自揭瘡疤炒熱節目﹐還以招開記者會自爆家丑﹐是利用媒體﹖還是被媒體利用﹖哭訴照哭訴﹐節目照嘻哈﹐觀眾能怎看﹖我只知老爹一看到于美人新聞氣的馬上轉台…

劉寶傑聊于美人家變 觀眾倒胃口 2013-04-04 中國時報

 于美人婚姻糾紛連日成為各談話節目主題,其中東森《關鍵時刻》連續3天大聊藝人家務事,讓死忠的男性觀眾上臉書抗議,甚至發起拒看。
 《TVBS哈新聞》連續兩天「哈」于美人家變,影劇名嘴許聖梅、呂文婉、粘嫦鈺婚姻都不順遂,呂、粘並已離婚,卻以專家之姿討論人家的婚姻生活,節目標題「公婆表態離婚才能圓滿」,那已是前天的新聞,何況James的父親鄭重否認,再次顯示談話節目照報紙念新聞,不經查證。
 《關鍵》3天主題是「于美人聲淚俱下我不孝背後」、「美人假面恩愛下的玫瑰戰爭」、「80歲老先生的顫抖」,也都是看當天報紙訂主題,事實上,昨天下午James父親已態度緩和,希望夫妻倆好好溝通,長輩不再發言。節目內容炒冷飯,跟不上新聞進度,其中來賓還新聞看得不夠仔細,胡亂引申。
 《關鍵》觀眾抗議,「寶傑,我們要增廣見聞,不要八卦新聞」、「探討媽媽嘴還情有可原,屬公領域,但用名嘴跟媒體來探討家務事,就有失新聞專業跟自律了」、「這些來賓令人倒胃口,于美人家務事講得活靈活現,好像他們都在場,還是幾個大男人,你們不臉紅嗎」,並質疑劉寶傑前年被拍到和女主播在捷運約會的事怎不拿出來談一談?東森昨說:「我們會關心應該關注的議題,謝謝指教。」
  更新聞
苦苓呼籲「三不」 悔當年離婚講太多
狄鶯同情美人:親友該閉嘴
  回應
于姐,別[媾]了。

于美人盼破冰 丈夫:他們想毀我【聯合報2013.04.04

于美人與老公James(王維倫)的婚姻瀕臨破碎,卻都是身邊人不斷爆料,錢、家庭問題都是導火線,James刻意關機,于美人無法聯絡上老公
至於James父母買房找他當保人,卻被于美人拒絕,她則說:「他要盡孝道,我怎會不肯?但當時他失業,沒工作,怎去當銀行保人?說這話太傷人。」
于美人婚姻裂痕有諸多原因,James曾誤解她拿錢資助小狼狗,才說事業是睡出來的,于美人解釋:「多年前一位好搭檔助我進廣播電台,後來他向我開口救急,當時錢都歸James管,只好向合作廠商借了15萬給對方,幾年後他上白冰冰節目,把我義助他的事當好事感激說出來,James因此誤會我跟他的關係。」
  回應
  可以借人家15萬,不能讓老公幫父母當房貸保證人?這也太見外了吧!難道一個外人比老公的父母還可靠?唉!基本上我勸妳們離了吧!歹戲拖棚!
  妳于醜人的爛節目上次害死一個可憐的家暴受害者婦人,現在報應來了,我們都在等著看還會有啥大報應上你身?
  不懂得檢討自己,只會怪東怪西靠北靠目,真不愧是和症紅夷搭檔,肛門叛亂黨的貨色
  她很聰明,設計好一套將來離婚時對她有利的劇本。余仗著媒體界挺她的人多就是道理的盲點,訴諸媒體,卻忘了現在人早已不是以前的頭腦單純。余的手法反而讓媒體界以外的人去支持她的丈夫。
  每天利用媒體,公器私用的上演一天一哭的"肥""躁"劇,煩不煩呀?
  名符其實,人美也就算了,可是人不美,心也不美.....
  公器私用,台灣怎麼會有新聞挖挖哇這種節目播出?
  根據于大媽言行反覆的紀錄,她講的話,我都不信!更別說于代言的東西(今天蘋果列出:正新鋁門窗、楓康洗碗精、桂格燕麥片、曼秀雷敦全系列、廣珍燕窩及東妮寢具),我一個都不會買!
2013-04-04 12:30:54
阿楨
龍應台:大陸應先引入台灣視頻【中央社2013.04.29

龍應台今天在立法院答覆媒體詢問相關議題時表示,央視跟鳳凰衛視的國際新聞確實做得不錯,但是否讓央視、鳳凰來台灣落地,文化部要放在整體台灣影視發展的布局來看,「比如說大陸也允許我們的電視頻道到那邊落地,那當然可以談,如果那邊不允許我們落地,很遺憾,連談的基礎都沒有」。
記者也問到央視的新聞似乎有特定方向取捨;龍應台表示,這一點其實不是最重要,因為一個開放社會,從來就不會害怕一個不開放社會的思想進入,應該是倒過來。
龍應台說,尤其台灣經歷60多年思想上的陶冶,公民素養飽滿是整個世界都公認,所以思想跟意識型態的東西,台灣人的自信很高,這點不擔心。
龍應台也反問對岸,若可以談視頻相互引入,「那你開放我們多少到你那邊去呢?」
  回應
  請問文化部長,美國 CNN, Bloomberg, 德國DW-TV, 法國TV5, 英國BBC 都在這落了地,都談過了嗎?
  江丙坤擔憂的是台灣人的素質會日漸低落,所以希望引進大陸優質的國際新聞來擴展台灣人狹窄的視野,然而素質已經低落不堪的台灣人根本不在乎,其中包括那位最蠢的文化部長。
  電視頻道和視頻是兩碼子事,大陸各網站現已充斥各種台灣視頻。
  我每次到北京都被他們 平面媒體 震驚!
  想看央視節在台灣有許多管道,例如衛星或網路,只是真的覺得大陸有許多節目很有教育意味,台灣在媒體製作方面已遠遠被對岸抛在後面了,我們又何必自綁手腳呢?更何況台灣民眾向來沒什麼國際觀,所以會有此反應我們就不覺得奇怪了。我們有線電視上可以看到許多國外節目,如CNN或BBC,但我不知美國或英國是不是有讓我們節有落地權呢?
  「兩岸要對等才有得談」 從今以後兩岸不會再有對等的機會了。。。。。腦筋清醒點吧!人家超級電腦、人造衛星、匿蹤戰機、航空母艦、太空人都出來了。。。不要跟我講那台航空母艦沒什麼用,啊,人家都不會改進、進步哦!人家軍事力是要跟美國抗衡,台灣先有能力把日本在釣魚台的船打回去再說吧!!
  政府官員要活在人間呀,別在天上高來高去,在大陸誰不知道怎麼收看台灣電視,不需要開放,想看的都看得到,有些事不用明說,默許就好了,水到自然渠成,文化自然交流,良幣自然驅逐劣幣
  據我所知 央視在美國是可以看到的..另外如處處講對等,那雙方農產品是否對等開放, 雙方企業准入制度是否對等呢
2013-05-15 11:33:08
版主回應
看電視而小天下【聯合報╱黑白集2013.05.15

李安批評台灣電視新聞太瑣碎,只談雞毛蒜皮的事;他還拜託:多放點國際大事好不好。李安回台幾天就受不了,他一定很好奇台灣觀眾的好耐性。
不需李安點破,大家也知道台灣電視有問題。尤其電視新聞,三餐供應的幾乎全是流行八卦、特色小吃、消費投訴、鄰里糾紛;別說國際大事,就連國家大事也越來越少。各種報導,重點都放在「吸睛」及提供「說嘴」材料,幫助觀眾「免於思考」。
如果電視新聞反映的是當地的世界觀,台灣就是一個很大的島,儼然位在世界的中心,那裡的人講究自尊心、喜歡美食與消費、對衝突充滿興趣;但這個島距離其他國家何其遙遠,對別人的事漠不關心。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台灣電視看久了,會讓人有身在泰山的錯覺,以為天下就這麼大,盡在自己指掌中。
李安不一定認識江丙坤,但他們關心的問題是一樣的。先前江丙坤提到可以引進央視和鳳凰衛視國際新聞,結果引來一陣砲轟;江丙坤的解方未必正確,但他指出台灣電視新聞視野太窄的問題,卻是再真實不過。外界一陣叫罵後,江丙坤滿頭包,問題不了了之,觀眾則只能繼續忍受看不到世界的電視新聞。熱愛爭論卻無意尋求答案,是電視和台灣的共通現象。
那天李安也談到台灣年輕人的善良純真,卻擔心他們「生存意志軟弱了一點」;這和台灣電視的膚淺其實是一脈相貫的問題。在漫天的「愛台灣」氛圍中,年輕人被訓練成「向內看」及「自我感覺良好」的一代,再加上電視新聞的催眠,他們的世界觀如何不脫離現實?
  回應
  台灣現在電視主播或記者的水準都與鳳凰(很多人才來自台灣),央視都不是一個檔次的,大概待遇太差,訓練不足吧。口語差(一句話總是四個字,四個字的唸,捲舌音就別苛求了),因為不做功課,採訪時問的一些問題更是令人瞠目結舌;例如一群人追著扁媽問:阿扁昨天跌倒耶,有沒有很擔心?有沒有想讓阿扁回家過母親節?!%#
  媒體亂象NCC難道不知道嗎?為什麼裝聾作啞,毫無作為?誰說國家民主化之後,就一定要商業化低俗化?我認為應該編列預算,買頻道轉播CNN,NHK,半島電視,BBC,央視包括招攬人才,即時翻譯.
  曾幾何時,中共的傳聲筒,樣板的央視,比起現在台灣的新聞台,要有看頭的多.
  講得太好了 ,給這個作者100分,台灣之所以變成井底之蛙,跟我們的
新聞角度真的大有關悉, 每天就用名牌,景點小吃,行車衝突等餵飽大家 ,把這些當世界大事,更扯的是有些新聞還綜藝化哩, 難怪台灣人越來越 眼光如豆自以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心哩.
  差勁沒有關係,落後沒有關係,重點是要知道自己差勁、落後,才會改善。台灣的問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差勁,不知道自己落後,可憐。
  報紙也是一樣(中時、聯合、自由都有類似問題),別說你不知道。
  體諒電視新聞嘛......現在電視固定收視群都剩婆婆媽媽嘞.......
  老先生因性無能而雞姦小女生,宅男們你們也是這樣嗎
  可不可以不要看到裝幼齒的"大朋友",宅男們你們性無能嗎
  自慰的台灣媒體!
  除了新闻的内容之外,播报人的举止态度,也左右了新闻播报的品质。台式新闻播报,多年以来已经走上了综艺化,播报人的举止态度极尽轻佻,用语如:吸睛、轰扒、把妹、纠团、疯xx、哈x、超xx、做了一个xx动作、、、。这种播报方式,也只适合小猫叫小狗跳时的新闻了!
  這些“媒體”事實上是娛樂業。是以提供觀眾有興趣的內容為營運模式。所以不該對他們有太高的期待。台灣民眾之苦悶,也靠他們舒緩。以前我們打麻將,現在他們看緋聞八卦。不必大驚小怪,以不同的價值觀評論。
  五十步笑百步,平面媒體也該自我檢討"蘋果化"的問題,新聞追著數字週刊跑,標題用字越來越粗鄙,尤其社會和影劇新聞,哦現在沒有影劇新聞只有娛樂新聞只有緋聞八卦!國際新聞也是些奇人異事充斥!還在彼此報紙玩找碴遊戲!哀!
  在愛台灣的催眠下,在收視率的考量下,在經營成本與著作經費的考量下,我們的電視節目視野越來越狹窄,整天圍繞的就是政治的惡鬥節目、美食節目、購物節目,八卦節目、重播節目---,電視台一直壓低節目製作成本,不願投資金錢購買國際新聞或製作水準較高的影片,因此我們就只能當井底之蛙,以管窺天,整天關在自己家裡,活在自我催眠的世界。
  早說了,這些年來台灣就是喜歡關起門來自爽

(楨:我更早批、台灣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黴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2013-05-15 11:33:32
阿楨
唱而劣則演

  館長敢批評張懸是位「唱而劣則演」的歌手?
  有何不敢?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只依理性專業事實而戲(謔評)論。在民粹1大氛圍下,台灣的流行音樂和電影有二種劣幣,相互驅逐良幣!
  一是李陳時由上而下的本土民粹。就在蔡依林等流行音樂天后天王、重金到大陸參加晚會/比賽,和金馬獎2項多被港星中等華人電影奪去(以《郊遊》獲得最佳導演的蔡明亮不只不被民粹欣賞還被罵侮辱本土3)之同時。台灣大紅大賣的卻是本土牛肉場出身的豬哥亮4父女低俗之音樂和電影《大尾鱸鰻》 (你批它低俗,民粹反罵你精英,根本不就音樂和電影的優劣標準而就事論事)。台灣人的品味低到只要合本土味,豬哥只要在片中飆粗話,豬女只要在台上飆性感搖頭(胸/臀/腿)丸電音舞、嗶嗶嗶(屄屄屄)叫幾聲、晚會收視率便全台第一。
  即使較佳的「公視人生劇展」「艋舺」「文青電影/歌曲」,相對於黃春明/侯孝賢/羅大佑等鄉土文學/電影/歌曲之真實反映反思台灣鄉土,仍似被批脫離台灣現實虛偽的:「李行健康寫實」「社會寫實」「瓊瑤浪漫電影/校園名歌」,虛偽的新的健康寫實/社會寫實/浪漫電影/校園名歌而已。
  一是馬時由下而上的抗議民粹,造成本文的主題「唱而劣則演」「導而劣則演」,先說馮柯等電影編導/文化廢物流氓如何因「導而劣則演」,沒能力當優勢演員、而是藉抗議反核四5和反《夢想家》6等為舞台在作秀7。同理,張懸也是位藉抗議社會議題「唱而劣則演」的歌手。
  張懸難道只能靠成名曲「寶貝」文青歌一直當文青歌手嗎?那可不!張懸在接受Yahoo!奇摩新聞「Y!oung報」專訪時說:沒有實踐,文青只是個貶抑詞,文青和女人的胸部大小一樣都不該被標籤化。
  誰說只能像陳綺貞等一再重複文青女歌手之自我囈言,同樣是在學經歷背景、詞曲創作、演唱音色音質和風格主題等上、有類似個人特色的女創作歌手,至少也要像許哲珮宛如精靈眼睛不斷擴大加深看世界的方式 (白安只有《麥田捕手專輯》還不能判斷其獨特的喉音與真假音之技巧,能否擴大加深,但應得最佳新人)。
……………
  要當抗議歌手,至少要有羅大佑之才與情、尤其是抗拒當抗議歌手之勇氣。張懸沒羅大佑之才與情,又趕反核等之時髦,難怪只能寫出沒創意抗議歌曲!
  沒創意又如何?能靠亮國旗/藏藏旗出名就好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925777
2014-02-11 09:23:33
圖博館
林淩:必須保衛谷阿莫們 2019-02-07 復旦大學講師林淩

這些年以來,做短視頻影評的自媒體從業者多不勝數,他們從最早的“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開始,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影評風格和講述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和粉絲。其中比較有特色,也是做得比較成功的有“谷阿莫”(B站粉絲數196.4萬)、“閱後即瞎”(114.1萬)、Lexburner(276.1萬)、“劉嗶電影”(63.5萬)、“電影最TOP”(75.2萬)、“奧雷”(28萬)、“蔡老闆家的長工”(30.4萬)、“俗哥看電影”(47.4萬)、“劉老師說電影”(36.2萬)等,這裡還不包括更早期的影評人,即往往不複述電影,而是更純粹或者說更學院派一點的影評,比如“龍斌大話電影”(16.7萬),或者是更龐大產品下的一個分支,比如“暴走看啥片兒”(暴走漫畫這一帳號的粉絲數為337萬)。
  已有研究者將這些短視頻影評稱為“速食電影”[2],它們風格迥異,粉絲眾多。比如谷阿莫對一部電影的解構往往是最徹底的,電影內的人物一律稱為“男主角”、“女主角”、“大魔王”等,將劇情簡化為最直白的梗概,在這方面頗有一點文學批評理論中“原型批評”的意思,他並不在意講述的是好電影與爛電影,唯一的區別可能在於對劇情不自洽或不符合邏輯的地方會展開更無情的嘲諷,觀眾的快感也主要來自于谷阿莫本人的吐槽。
  隨著競爭的激烈,這些影評人也開始細分垂直領域,有一些會專注做恐怖片,另一些專注於做美劇或者日劇,還有專門評價動畫作品的。就這些產品在全平臺廣泛的受歡迎程度而言,他們作為一個整體的興起可以說已經構成一個文化事件,甚至還延伸成為法律事件,谷阿莫就被三家影視公司、平臺訴侵犯著作權。
  實際上,對這些“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不滿幾乎從一開始就出現在互聯網上了。一般而言,如下的意見比較常見。首先,“速食電影”是以一種錯誤的態度對待電影,它迎合了快節奏生活方式下的速食閱讀文化,而電影是藝術品,是無法以這種方式複述的,恰恰在這種複述中,電影最精華的部分被捨棄了,而已經被劇透的觀眾也無法耐心體會電影了。
2019-02-08 09:08:31
圖博館
其次,是這些短視頻代替了人們的獨立思考,影評不再是幫助人們打開進入電影複雜性的切口,而是一系列抽象的讚美或者貶低,使人們先入為主地形成偏見,並利用從眾心理推波助瀾。
  再有就是指責視頻中的影評不夠專業,當然,這反而主要指向了更希望體現自身專業性的一些影評人,比較常見的,一種是針對文案的不專業或者事實性錯誤,比如說在評選“十大XX電影”卻遺漏了重要的影片;另一種則是針對電影製作的技法分析,認為在鏡頭語言、視聽、結構、佈局、燈光等方面,這些影評往往專業水準很糟糕,容易誤導受眾。
  此外,還有一些常見的批評也很值得重視,比如由於過分重視短視頻的點擊量而導致的低俗和千篇一律,或者出於商業目的無法對影片做公允的評價,以及是否侵犯版權等等。
  這一類產品持續性的熱度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3月22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特急檔《關於進一步規範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針對當下部分網路視聽節目非法抓取、剪拼改編的行為,以及各類節目接受冠名、贊助等方面進一步規範管理。
  如果說早期“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大熱還容易理解,為什麼這個形式及其衍生非但沒令人膩味,至今還越來越受歡迎?製成視頻的時長也越來越久(除了單個視頻時間更長,還有一集美劇一個視頻講解的模式)?為什麼線民願意甚至改變自己的閱讀習慣來追捧“速食電影”?
  其實,通過諸多改寫而形成全新的作品、或者至少是建構新的意義這種做法,一點都不罕見。
我舉一個例子,就是奧威爾的《1984》與《動物莊園》在文化冷戰中的全球傳播。當時,美英兩國都曾“有條不紊同時也辛辛苦苦地在‘第三世界’建構權威……兩國政府為此都將奧威爾的作品進行了改變和重寫以符合當地的文化環境。”[8]在19世紀40、50年代,除了短時間內就出版了各國語言的翻譯,《1984》和《動物莊園》還被改寫成連環畫及連環畫的各個翻譯版本,改寫成日本流行的紙芝居,長篇動畫故事片等等,此後還有歌曲、電影、音樂劇、歌劇甚至搖滾歌劇。而再創作實際上內含著對原著詮釋權爭奪的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體現為中情局干預的1955年版的長篇動畫。
2019-02-08 09:13:24
圖博館
從再造文本與讀者(影片與觀眾)關係的角度出發,“速食電影”天然具有的潛能恐怕要遠遠大於中央情報局的努力,並且特別需要重視一點,即相比之下它的成本是極低的。“速食電影”可以完全不顧使用素材的原初故事和敘事邏輯,或僅僅依賴於局部的、個別的角度來重新講述一個或多個電影,從而在這種高度自由的重塑中改變素材的原意甚至改變既往的價值評價體系。
  從我們的調查問卷也能看出,絕大多數用戶並不會在意這種改變,反而相當受用,這種受歡迎程度的解釋可能是多方面的,每一方面都指向“速食電影”本身的幾個獨特而互相關聯的潛質。
  首先,是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同時降低了自媒體從業者和用戶的門檻,對於使用者而言,短視頻甚至常常是在各平臺無意間看到的,是在一種純粹的娛樂休閒狀態下接觸到的新的作品,比起歷史上任何一種傳播形式,今天的互聯網短視頻傳播無疑是最具個性化的,是純粹私人領域的視聽,理論上,在這個範圍內,沒有任何單向的權力可以干預用戶的自主選擇權,也沒有任何形式曾經達成過使用者接受資訊時這樣高度的自由。
  由於製作門檻低,以製作者自身的評判、品味和旨趣為中心來改寫原片變得十分容易,而進一步說,“速食電影”本身就可以被視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而不是評論(這裡可以再舉一個例子,不少速食電影的up主都一口東北話,加上特別重視文案的節奏與押韻,使得受眾的關注點和笑點可以完全不在電影上),加上自媒體自身的特性,即對於點擊量和粉絲最大化的追求逼迫著“速食電影”的再創作會盡一切可能貼近受眾的閱讀與視聽習慣,“速食電影”的海量生產讓用戶仿佛擁有了近乎絕對的自主選擇權,而用戶在觀看時又似乎絕對地自由,是以自己的喜好和習慣為一切準則。
  恰恰因為這種“分心”,因為毫無權力運作痕跡存在的幻覺,因為完全拋棄了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不要說與前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相比,即使與稍早一些的互聯網產品——各類更依賴文字閱讀的影評,在博客、豆瓣或者微信公眾號上——相比),因為這種純粹的娛樂和被動性,用戶反而對“速食電影”這種作品的創作接受度更高,而且這種接受往往是潛移默化的。
  以上所述還僅涉及到“速食電影”的內容生產方面,須知“速食電影”也創造著另一種奇觀,即不同年代、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電影的同時呈現。原本不可能在同一評價體系中出現的電影、電視劇、動畫或書籍在同一個空間內被等量齊觀,享有了同等尺度的價值評判。
2019-02-08 09:15:19
圖博館
有研究者就指出:這種圍觀的“吃瓜群眾”態度讓觀者樂於處在看熱鬧的愉快中。大家都喜歡看熱鬧,都爭相看熱鬧,“吐槽”的氣氛瞬間高漲。而話語者的虛擬位置是與觀者為伍,親近的語言表達立即拉近了解說人與觀者之間的距離。
  因此,“草根”的“吐槽”方式更具號召力。從而形成一種狂歡的狀態,製作者和受眾都能大量使用低俗的詞語,敏感的語言,甚至談論性的語言。“草根”語言被網路環境側面賦權,他們在虛擬環境中與官方更加平等,對不滿的宣洩、“吐槽”讓觀者更激動地參與到群體狂歡中。[11]
  內容的生產與再生產,平臺的生產與再生產,以及讀者的生產與再生產共同構成了新的文化權力空間的生產與再生產,從而可能改變舊有的權力格局,而這一切是以一種近乎“無中生有”的方式出現的,瞭解這一點,對政府的文化治理與互聯網治理行為意義重大。
…..
  當然,我們目前提到的都是潛力,既然稱之為潛力,也就意味著尚未實現。實際上,一方面絕大多數的“速食電影”都還沒有挑戰經典或者打破經典評價的自覺和意願,另一方面,短視頻製作的受歡迎程度更多指向了商業目的和結果,而不被理解為權力的維度。
  不過在歷史上,創造一個新的文化權力空間並非沒有先例,比如美國冷戰時期在歐洲(直接或間接)設立的各種電臺,這些電臺的節目絕非單純的政治宣傳,而是充滿了實用性和娛樂性,以及針對性地設立了不同的語言版本,其目標是使許多歐洲人的收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其實,早在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引言部分,就提到了文化的“軍隊”和“地盤”。毛澤東說,“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而且,“這支文化軍隊就在中國形成,幫助了中國革命,使中國的封建文化和適應帝國主義侵略的買辦文化的地盤逐漸縮小,其力量逐漸削弱。”[12]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下,延安正是一個新的文化空間,一個新的文化地盤的開拓,顯然,這裡的空間不純是物理意義上的。
2019-02-08 09:19:21
圖博館
因此,這裡也會有讀者的生產與再生產問題,即確立了文藝為團結最廣大人民群眾,並首先為工農兵服務;也會有平臺的再生產問題,即在根本上是厘清黨的文藝工作在一般文藝工作中的位置,在實踐上是“我們的文學專門家應該注意群眾的壁報……戲劇專門家應該注意軍隊和農村中的小劇團……”;也會有內容的生產與再生產問題,即文藝工作者和群眾“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以及如何正確認識“普及與提高”。正是在創造並牢牢把握住了這個文化“地盤”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才順利掌握了文化領導權,奪取了革命的勝利。
  不過,上世紀80年代以降,情況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有學者就明確指出,意識形態權力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權力的短板,“當打開國門之時,西方在‘冷戰’時期建構起來的以自由主義民主為核心的‘冷戰社會科學’,撲面而來,中國學者毫無招架之力……”[13]
……
“速食電影”只是互聯網時代文化反覆運算的一個案例,以此延伸來看,實際上,各類自媒體,知乎大V或者主播,或多或少都具有著構建新的權力空間,以及創造新的文化權力的潛能。這無疑與互聯網高速發展所引發的技術與人口的變化關係重大,人口指的是我國線民規模已達7.72億[15],這個數位意味著網路使用門檻基本消失,有更多原先不太可能在公共空間活躍的人群加入到了互聯網線上線下的公共服務中。
…..
這裡固然可能泥沙俱下,但對於國家權力的建設而言,每一次對待類似的新事物,當然也就有著不同的應對選擇路徑,是以高昂的成本勉力維持舊有的權力空間格局,還是緊跟基礎設施的快速變化主動參與新的權力空間佈局;如果參與,是以一種官僚制的“令行禁止”的邏輯去參與,還是以別的方式滲透和掌控,就不僅成為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還是一個涵蓋了部門利益衝突的實踐,需要博弈,平衡和決斷,既要保護好電影行業的利益,也不能熄滅有潛力創造新的文化權力的優質網路創作的繁榮景象。
2019-02-08 09:21:45
圖博館
當然,也許仍有許多人會以智慧財產權為由,質疑“速食電影”的興起,這可能是谷阿莫所遭遇到的最大的麻煩,這也是《通知》中最嚴厲的一條規定:“對節目版權方、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影視製作機構投訴的此類節目,要立即做下線處理。”這一條規定純從版權出發,甚至繞開了價值觀是否正確。
  不過,在谷阿莫被訴侵權一案中,人們發現,迄今為止相關的法律判決恐怕仍然處於模糊地帶,即便在美國,如何認定戲仿作品也並不那麼絕對。[16]於是我們就面臨一個類似於批判法學的問題,即法律的制定如何認定對智慧財產權的侵權行為,是依據私有產權的原則進行抽象的法理推定,還是從權力的增長以及辨析實際的權力關係出發?
  從歷史中看,對財產或智慧財產權的規定似乎從來就是變動的。回想一下羅伯特•格里爾大法官在駁回哈裡特•比徹•斯托對《湯姆叔叔的小屋》未經授權的德文版提出的訴訟時所說的:完成一部好的翻譯作品,往往比創作新作需要更多的學識、才華與判斷。將對作者思想觀點的翻譯,稱為對其書籍的複製,這是對“複製”一詞的濫用。[17]今天來看,說翻譯不算侵權無疑很奇怪,但想一想當時的美國並談不上是什麼文化輸出的大國,也許從國家文化權力的生成來看待“速食電影”,我們才會對法律的制定以及是否認定它們侵權,獲得一些不同的觀察視角。
  參考文獻
…….
  回應
反正只要是被大眾接受的傳媒和資訊形式,趕緊做就對了。過去瞧不起動畫片、瞧不起花邊小報、瞧不起小媒體小電臺、瞧不起自媒體社交群,結果全被別人給佔領了。說句沖點的話,在鋪天蓋地的新興傳媒和自媒體面前,新聞聯播和傳統媒體那點宣傳力就跟渣一樣。00後10後的認知方式、喜歡的東西和過去又很不一樣,不能再把話語權交給別人,有些東西禁是禁不了的,我們不做別人做了。
文化陣地,我們不佔領,敵人就佔領
沒錯,毛主席還說過“槍桿子筆桿子都要一把抓”可惜有關部門思想太僵化,沒能走到群眾中去
https://www.guancha.cn/LinLing/2019_02_07_489458_5.shtml
2019-02-08 09:25:51
阿楨
文化4.0政策時代 2019-03-05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社會學系副教授)

  文化4.0來勢洶洶。對創作型態、藝文傳播、經營模式、到人才培育等文化發展各個層面,它都帶來劇烈的衝擊。
  文化4.0的形成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倡議者施瓦布(Klaus Schwab)的界定,大約在一七六○年到一八四○年期間,鐵路的興建與蒸汽機的發明引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九世紀晚期到廿世紀初期,由電力與生產線所帶動的大眾生產促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一九六○年代的半導體與大型主機、七○與八○年代的個人電腦,以及九○年代的網路,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造成當時人類生活世界根本結構上的改變。來到廿一世紀的今日,施瓦布指出,物理、數位元與生物三大科技領域的大融合(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激發出再度顛覆世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參考施瓦布的時間架構,我們可以從很多層面來勾勒文化1.0到4.0的演變。例如,文化的大眾傳播載體從印刷品(1.0)、電視機收音機(2.0)、電腦(3.0)、演變到智慧型手機(4.0),而這些載體是影響人們享用文化的關鍵因素。在文化4.0時代,人們一支手機在手,就可以擁有豐富的藝文內容產品,同時得到更即時以及更多互動的體驗。
  展演方式的虛擬數位元化,是文化1.0到4.0的一大特色。例如:博物館的設立,在文化1.0時期會選擇放在傳統神殿式的雄偉建築,例如倫敦大英博物館;在文化2.0時期仰賴建築師創造新奇的展覽空間,例如古根漢美術館;在文化3.0時期則是致力於閒置空間的活化再利用,例如倫敦泰德美術館;不同於前面三個時期仍以實體空間做為藝術品展出與參觀的主要場域,進入到文化4.0,如何運用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XR)空間,為人們帶來更沉浸式的藝文享受,將變得越來越為重要,代表性案例是谷歌文化機構(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所設立的藝術與文化網站。
  全面審視文化4.0,是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它將大大改變主事者對文化基本法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的看法。缺乏文化4.0的視角,是現今台灣文化政策的一大隱憂。
2019-03-06 06:28: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