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溝口健二(溝口健二:名導演45)只擅長日本聊齋《雨月物語》,不料也拍過歌舞伎電影《愛怨峽》《殘菊物語》。
「溝口健二的電影題材很廣,偵探、通俗、諷刺、喜劇、以至軍國主義和無産階級傾向的電影他都拍過,不過讓他立足于世界電影大師之林的資本卻是對日本藝道以及傳統日本女性悲劇題材的作品」。這些以後世界電影大導演系列時再一併評。
《愛怨峽》Straits of Love and Hate(1937)
溝口健二1937年作品。改編自川口松太郎小說原作,同時深受托爾斯泰《複活》的影響。信州旅館的女傭阿文(山路踏子飾演)與大少爺謙吉私好,二人相約私奔東京,但是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優裕生活的少爺吃不了苦頭,與追來的父親不辭而別返回了信州,阿文的生活頓時陷入了困窘,她還懷上了謙吉的孩子。爲了撫養孩子成人,阿文做起了公寓的服務員,並結識了同是淪落人的賣唱人芳太郎,二人組成相聲組合,一起爲生計和希望而奔波賣藝。溝口健二溫情之作,女傭和薄情少爺的故事和後來的《殘菊物語》頗爲類似,但是片中阿文一角卻顯得更堅強些。
http://baike.baidu.com/view/360781.html?tp=0_10
《殘菊物語》(1939)
導演:溝口健二
主角:花柳章太郎/森赫子/梅村蓉子
改編自作家村松友視的祖父村松梢風的原作,在西元1939年(昭和14年)在松竹加茂(京都攝影所)製作的143分鐘黑白電影,導演為溝口健二。與導演小津安二郎、黑澤明齊名,導演溝口健二被尊為日本電影的三大巨匠之一。
主要演員都是新進的演員,這齣戲是由真人真事改編。以明治初期的歌舞伎界為舞臺,當時歌舞伎界的第一把交椅,第五代尾上菊五郎的養子,受到許多人矚目的第二代尾上菊之助的悲戀。
第五代尾上菊五郎的養子,第二代尾上菊之助以繼承第六代菊五郎為目標,在大家的呵護下長大。但是他卻違反了養父的願望。雖然身為歌舞伎,他的能力並不成熟,可是因為身為繼承人的關係,週遭沒有人能夠給他建言。唯一能夠對他提出建議的是保母阿德這位女性。被阿德打從內心的談話打動心思,菊之助跟阿德兩人私奔。想當然爾,菊之助被主流的歌舞伎界放逐,他加入了一個劇團。並且在嚴格的學習之下,菊之助逐漸成長…。這樣的菊之助,之後卻英年早逝。悲慘的戀情加上真人真事改編,這齣戲賺人熱淚。主演菊之助的是新派歌舞伎的花柳章太郎,他其實是演出女形的演員。這齣戲特別挑選他擔任男角,更能夠表現出超越電影,詮釋菊之助的真實人生。
「溝口健二回顧展」雜談
前言
自認對溝口健二的電影沒有深入的了解,故東拉西扯,說一些瑣碎雜事。今次回顧展做九套電影,不算多,其實也不算少,有影友認為展出太少電影,不夠全面,但我覺得也不能要求太高了,尤其是現在政府資源越來越少的年頭,以及近年「藝術電影」的展出國家及種類越來越狹窄,能做九套溝口電影回顧展,已是影迷的福氣。當然,其實我期待能夠看到【愛怨峽】及【圍著歌磨的五個女人】,尤其是前者,好像美國及歐洲主要地方沒有出過影帶及影碟,且聽聞水準不俗。現在未能親眼目睹,期望落了空,有點遺憾。
【夜之女】及【我的愛在燃燒】
是次回顧展,我只看了其中兩套 (因其中七套已看過,及沒有多餘時間),分別是【夜之女】及【我的愛在燃燒】;之前期望不大 (因我只為了看田中絹代),看後果然不出所料。【夜之女】只能說是合格的作品,其實影片的氣氛很多時候也靠一班「二打六」的女演員來「撐場」,其餘時間,老實說,頗納悶,尾段的宗教救贖信息,以頗生硬的方式道出,與【山椒大夫】一比,便顯分出高下;【我的愛在燃燒】更不令人滿意,田中絹代明顯不適合演此角色,演來不夠「硬淨」,是我看過她的最差演出,當然,導演指導也有責任。
【浪華】【祇園】Vs【殘菊】【西鶴】
【浪華悲歌】及【祇園姊妹】前幾年看過,一向也認為過譽,故事不是說不完整,但內容則不夠深入成熟,有趣味,但距「傑作」之名太遠。看來小津安二郎那個名句,影響太深,令到很多人未有深思熟慮便一面倒大讚【祗園姊妹】。相較之下,我覺得【殘菊物語】及【西鶴一代女】,在寫女性命題上,更為深入及完整,後者一早已被日本國內及國際上視為不朽經典,而【殘菊】則近幾年才在國際上越來越多評論為她「翻案」,評價尤在【雨月物語】之上,視為溝口作品之首。但,很遺憾的,筆者自認對這兩片了解未深,無論【殘菊】那個「暗夜行路」的「卷軸鏡頭」帶出的氣氛,抑或【西鶴】全片瀰漫「超重」的宗教意境等等,暫時也未能領略其「精髓」。或許,多點學習後,再來定論。
動人的【雨月】【山椒】及【近松】
反之,溝口後期的三套古典傑作【雨月物語】、【山椒大夫】及【近松物語】則最「冧我」。相對【殘菊】而言,她們的戲劇性更為濃厚 (但我反對這是我愛的原因),所以對於普通觀眾,更易「入口」。
【雨月物語】整體不俗,但我還略嫌前半段故事推展得太急,但尾段田中絹代「回家」煮飯的一場戲,真的令人無限動容;【近松物語】少了點溝口一向執著的宗教精神,而寫一對受命運擺佈的男女的遭遇,影片內,其中一個長鏡頭,不斷捕捉著長谷川一夫在森林內追回香川京子一幕,的確委婉動人,不需其他場景道具設計,已洋溢著淒美的氣氛,陶醉萬分。
但筆者「最最最愛」,還是【山椒大夫】,這真的一套令人看後有無限感動的影片。筆者向來很「冷血」,很少電影令我「眼濕」,但【山椒大夫】則是例外。我很同意一般評論對【山椒】作出讚賞的地方,例如純熟的影機運動、宗教的救贖氣氛、抑或宣傳單張的「主題的莊嚴,超越一切性別、社會及階級的衝突」。
但,最令筆者欣賞的,是影片能以一個極緩慢的節奏,去展現時間的流逝,進而去探求人的意志如何掙紮,如何堅強,沒有這些東西,香川京子中段自殺 (尤其那段畫外音) 及尾段母子重逢的場面,便不會如此動人,而只成為煸情的技倆,而且,毫無疑問,這兩段場面真的經典,歷久不衰,溝口健二在【山椒大夫】內,真是大師風範,技藝超凡。而我未能趕及12月18日那場在大銀幕上看,是為今年觀影的最大憾事 (聽友人說當日在場內很多觀眾掉淚,真的令我很安慰)。
http://arsuearsue.blogspot.com/2005/02/blog-post_26.html
(楨:台灣坊間充斥百元有找的世界電影大導演系列 51: 溝口健二 2 (3DVD)內含愛怨峽 / 浪華悲歌 / 殘菊物語 / 夜間女人 / 名刀美女丸 / 雪夫人繪圖 / 歌女五美圖 / 武藏野夫人)
溝口健二>百度百科
溝口健二(Kenji Mizoguchi,1898.3.16—1956.8.24)日本電影導演。1898年3月16日生于東京,1956年8月25日卒于京都。1920年溝口健二進入日活公司向島片廠做助導,從此進入了電影界。
1923年就推出了處女作《愛情複蘇日》,他導演的第5部影片《敗軍的歌曲悲慘》引起了人們關注。不過早期的藝術創作並不穩定,《霧港》(1923)模仿美國作家E.奧尼爾的劇作,被認爲是《安娜•克裏斯蒂》的翻版。
到1934年他一共拍攝了五十部無聲電影,可惜現今存世的只有三部拷貝。從1930年日活的第一部有聲片《故鄉》開始到他1956年卒于京都,溝口健二一共完成有聲片38部。
溝口健二的電影題材很廣,偵探、通俗、諷刺、喜劇、以至軍國主義和無産階級傾向的電影他都拍過,不過讓他立足于世界電影大師之林的資本卻是對日本藝道以及傳統日本女性悲劇題材的作品。1936年溝口健二拍攝了兩部奠定日本電影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浪華悲歌》(Osaka Elegy)和《只園姊妹》(Sisters of the Gion)。1937年又拍攝了《愛峽怨》、《殘菊物語》。這些影片大都以女性被奴役和被犧牲的悲劇命運爲題材,同時在拍攝技法上也形成了“一個場面、一個鏡頭”的長鏡頭表現手法。二戰期間溝口健二比較重要的作品主要有古裝劇《元祿忠臣藏.前後篇》(The 47 Ronin,1942),這是一部形式莊嚴、制作華美的複仇劇,影片的史詩氣勢之後在他鼎盛時期的作品時已自成一派。
1952年他推出了名噪一時的《西鶴一代女》(Life of Oharu,1952),以畫卷和史詩的形式在銀幕上呈現出了日本的曆史世界,結果獲得第十七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1953年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Tales Of Ugetsu)再次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榜首的銀獅獎(該年沒有金獅獎)。這部影片也被認爲是日本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影片以兩對夫婦在戰亂年代的遭遇來折射女性在亂世中被傷害和摧殘的悲慘命運,故事大綱脫自極具妖異、神秘、幽豔氣息的上田秋成的作品,全片鏡頭運用和特技效果十分出色,使影片充滿神秘、朦朧和淒美的氣氛,再加上演員生動的演出,溝口“女性電影大師”的名號一時傳播開去。
1954年溝口健二再次名震威尼斯,他的《山椒大夫》(Sansho the Bailiff,1954)又一次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同年的另一部作品《近松物語》(Chikamatsu Monogatari,1954)也頗受好評。他影片中如詩如畫和悲壯纏綿的古典情調極爲動人,而他拍攝中的長鏡頭表現手法也尤其受到法國影評人和新一代導演的推崇。之後溝口健二還有根據中國古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改編的《楊貴妃》(1955),以及《新平家物語》(Shin Heike Monogatari,1955),他的最後一部影片是取材自芝木好子作品的《紅線地帶》Street of Shame ,1956),溝口健二于同年8月24日因白血病卒于京都。 爲表彰他對日本電影事業的貢獻,日本政府曾授予他紫綬獎章,逝世後,又追贈四等瑞寶章。
【作品年表】
1922年拍攝第一部影片《愛情複蘇之日》,《813》(根據莫裏斯?勒勃朗的《亞森?羅賓》改編)。
1923年:《魯賓莫諾》(偵探片),《銅錢王》(偵探片)。
1924年:《丹東》,《無人知道的遺址》(偵探片),《山岡之歌》,《霧之港》(根據E. 奧尼爾原作改編),《血與靈》。
1925年:《街頭小景》。
1926年:《紙人傷春》,《不給錢不打仗》。
1927年:《戴孝的新娘麗莉》(根據高爾茲華綏原作改編)。
1928年:《一個小學女教員的愛情》。
1929年:《東京進行曲》。從1923至1929年間攝制的影片中,許多都取材自明治時代的著名小說。
1929年:《都市交響樂》。
1930年:《故鄉》(第一部有聲片)。
1932年:《愛情複蘇之日》,《可是他們還在繼續幹》。
1933年:《當今的氏族神》,《瀑布飛瀉》,《祗園的節日》。
1934年:《神風連隊》。
1935年:《羊脂球》(根據莫泊桑原作改編),《虞美人草》。
1936年:《祗園姊妹》,《浪華悲歌》(編劇:溝口健二與吉川,主要演員:山田五十鈴)。
1937年:《愛與怨的峽谷》。
1938年:《殘菊物語》。
1940年:《大阪的女人》(《浪花女》)。
1941年:《一個演員的生涯》,《元祿忠臣譜》(前集)。
1942年:《元祿忠臣譜》(後集)。
1943年:《第三代團十郎》(分三集)。
1947年:《女人的勝利》,《女演員須磨子的戀愛》。
1948年:《夜間女人》。
1950年:《雪夫人的命運》(木暮實千代主演)。
1951年:《武藏野夫人》(森田中主演)。
1951年:《西鶴一代女》(《春子的一生》,京町子主演)。
1952年:《雨月物語》(攝影:宮川,主演:京町子)。
1953年:《祗園姊妹》(重拍片)。
1954年:《近松物語》,《山椒大夫》。
1955年:《楊貴妃》(與香港合作攝制,彩色片,攝影:杉山,主要演員:京町子,森,山村)。
1955年:《瀆神的英雄》(《新平家物語》)。
1956年:《紅線地帶》。共攝制了100部左右影片。
http://baike.baidu.com/view/31414.html?tp=0_1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