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搜到李碧華《煙花三月》(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時,誤以為擅長寫影視佳劇(前評《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的李碧華,怎會淪落為香港TVB寫類似前評《四大才子》等風流片(港劇連《鄭板橋》 《蘇東坡》 《詩仙李白》 《杜甫》等才子也風流化)之《煙花三月》?
李碧華的《煙花三月》可是:描述一位曾在日軍侵華期間(1931-1945)被騙去湖北鄂城當慰安婦的中國婦女袁竹林,一心尋找三十多年前因冤案被下放東北邊境勞改營而分離的老伴廖奎的故事。
別太嚴肅,娛樂片嘛,不添情加色(如前評《李後主與趙匡胤》),如何吸引一般人了解詩詞名家?
《煙花三月》http://www.funshion.com/vplay/m-40496
《煙花三月》05/18試片記者會
中視八點檔「煙花三月」清代第一才子納蘭容若傳奇一生‧五月十九日浪漫登場。港劇小天王陳浩民周旋於女星張鳳書、高圓圓、郝蕾、張娜間盡展才情。金鐘影帝張晨光、亞太影後歸亞蕾、大陸國寶級男星杜雨露超強卡司連袂推薦
(本報訊)金鐘影帝張晨光日前專程從大陸飛回臺灣,為中視新戲「煙花三月」首播壯大聲勢,這也是他離中視近十年首度回娘家。中視舞龍舞獅、鋪紅地毯,以高規格大陣仗儀式,歡迎他回娘家。連同該劇男女主角陳浩民、張鳳書也沾「光」,風光的與「光哥」攜手走紅地毯。
「煙花三月」19日起在中視頻道晚間八點浪漫登場,該劇首次將清代第一才子納蘭容若極富戲劇色彩的傳奇一生愛情故事搬上螢光幕。這是近年兩岸三地陣容整齊的大集合,有港劇小天王陳浩民、臺灣收視第一女星張鳳書,大陸青春女星郝蕾、高圓圓擔綱主演,還有金鐘影帝張晨光、亞太影後歸亞蕾及大陸國寶級男星杜雨露等實力派演員加盟;大陸小生呂行、與新秀小旦張娜在該劇中也有出色演出,共譜一段溫婉淒美的情感戀曲。
「煙花三月」描述清康熙年間,內務府總管納蘭明珠(杜雨露飾)之子納蘭容若(陳浩民飾)與順治帝陪陵妃子孔四貞(郝蕾飾) 的愛情故事,兩人因鰲拜和孝莊皇太後的阻撓,無緣結為夫妻,其中還介入了與江南才女沈宛(高圓圓飾)、官映心(張鳳書飾)及邊關守將孫延齡(張晨光飾)等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
「煙」劇是大陸頗負盛名的青年編劇家于正的作品,也是他同名小說「煙花三月—清代第一詞人納蘭容若的愛與死」所改編;另位編劇陳濤則是大陸樂壇著名的作詞家,他的作品「霸王別姬」、「暗香」都是廣為傳唱的經典之作,「煙花三月」是他第一部電視劇作。古典和現代的結合使「煙花三月」這部清裝大戲更具文人氣息。
納蘭容若被譽為清代詞家三絕之一,以《納蘭詞》著稱於世。三百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對納蘭詞的熱情依舊不減,他的傳奇多次被文學作品以及戲曲作品所詮釋。扮演納蘭容若的是紅遍兩岸三地的香港一線小生陳浩民,他本來覺得「煙花三月」中的表演應可駕輕就熟,但隨著劇情深入,陳浩民也大呼難演,遠遠出乎預料。
曾經在香港版「天龍八部」中扮演段譽的陳浩民,此次飾演男主角納蘭容若。雖然已經演過眾多的古裝戲,但是這次飾演的角色還是讓他非常為難。他說:「納蘭容若的名字很難念,杜雨露老師演我父親納蘭明珠。戲中我被郝蕾、高圓圓、張鳳書、張娜四個美女包圍」,談及感受,陳浩民一臉興奮,「我的中文底子不怎麼樣,很多古文的詩詞歌賦都看不懂,英文版還差不多。影迷給我寄了好多本古書,讓我參考,惡補了一下,心裏才有點底。劇本上所有的詩詞我都要臨時背誦,因為從來沒學過,好在導演不要求同步錄音,否則可慘了。拍這部戲很幸福,因為和這麼多好演員合作,又和這麼多漂亮姑娘合演就更幸福。納蘭容若這個角色跟生活中的我很像,你們別誤會,我是一個多情但不濫情、風流但不下流的人。」
劇中杜雨露、歸亞蕾等均以演出大戲著稱,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大腕」演員。首次與扮演康熙的大陸小生呂行,以及扮演容若之妻盧雨蟬的張娜等新生代新秀演員合作,演出以愛情為主的古裝大戲,相信會給觀眾帶來一股清新的感受。
本土劇收視常勝女星—張鳳書,此次特別抽空登「陸」參演,「煙花三月」是她非常喜愛的劇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科班出身的張鳳書表示:「我和高圓圓、郝蕾、張娜分別飾演該劇主人物清朝著名詞人納蘭容若(陳浩民飾)身邊的四個紅粉知己,我演敢愛敢恨個性的官映心,讓我演來相當過癮。」一向謙虛的張鳳書原以為大陸劇組沒有人認識她,「沒想到陳浩民一見到我竟以非常不標準的國語和大家說:「你們知道這是張鳳書嗎?她的戲在臺灣可是票房保證!」讓張鳳書受寵若驚,對陳浩民的第一印象也就好極了!
而金鐘、金馬加上亞太三料影後歸亞蕾在劇中扮演的是孝莊皇太後,此前斯琴高娃、潘虹、寧靜都曾在不同的影視劇中演出過孝莊,就連歸亞蕾本人也在臺灣版的「康熙大帝」中扮演過相同的角色。但她表示並不擔心「重複」的問題,「不同的劇展現的是孝莊不同階段的故事,性格、情節也會有多多少少有差別,就當作是不同的角色來演就可以了。」
曾在多部影視作品中演出「太後」的角色,本以為歸亞蕾可以駕輕就熟,沒想到她卻表示:「表演永遠需要新的東西,一個演員是不可能故步自封的。」歸亞蕾透露,她現在戲越接越少,在精不在多,能帶領年輕演員陳浩民、呂行切磋演技並與資深「大腕」級演員杜雨露等一塊兒票戲,也是一大樂事。
中視出身的金鐘影帝張晨光久別歸來,如今時移境遷,感觸特多。他說好像是「少小離家老大回」一樣。在「煙花三月」劇中他飾演叱吒風雲的廣西大將軍孫延齡,卻對愛情不惜一切也束手無策,一怒為紅顏,但求美人一笑,為了心愛的女人郝蕾,妒火中燒決心叛變,最後雖然反正,但仍戰死沙場,非常悲壯。
張晨光稱自己從來沒有演過這樣癡情的角色:「孫延齡是個為愛情放棄一切的人物,最後甚至為愛不惜一死,我需要用最深情的眼神去凝視郝蕾。這算是一個鐵漢柔情的戲,也應該算我比較成功的一部戲。」因此張晨光鄭重向觀眾推薦「煙花三月」這齣詠嘆人生悲歡離合,充滿情感的絕妙好戲。
http://www.ctv.com.tw/event/2005/mar/
《煙花三月》重塑清朝第一詞人
爲《煙花三月》構築框架的是眼下中國最年輕有爲的編劇之一于正。《煙花三月》在臺灣播出時,在收視上打敗了當時最紅的閩南語劇《意難忘》,成就了臺灣中文電視劇收視率史上的一個傳奇。于正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末,不到20歲時就簽約香港TVB做編劇,被TVB譽爲“小才子”。近年回內地發展後,于正先後創作了《荊軻傳奇》、《煙花三月》、《我愛河東獅》等影視劇,均由知名導演指導,他也成爲唯一一位跟香港三大導演李惠民、賴水清、梁凱程全都合作過的編劇。
于正表示,自己是個喜歡挑戰的人,尤其是喜歡挑戰改變演員角色形象。好友陳浩民一直以來留給觀衆的形象就是只能扮演搞笑角色,這次于正特別邀請他出演《煙花三月》中的男主角———清朝第一詞人納蘭容若,完全改變了陳浩民以往所塑造的角色類型。此外,在《煙花三月》中扮演女主角之一“孔四貞”的郝蕾,衆多觀衆均覺得她不合適古裝,投資方原本找她演另一個女主角“依娃”,但于正爲了突破其塑造角色的形象,堅持讓她出演“孔四貞”,這算是郝蕾第一次演楚楚可憐的角色,于正認爲她的表演範圍應該是很廣泛的。新加坡演員林湘萍一直給人搞笑和溫柔的感覺,這次演個大反派也非常成功。
與以往的作品相比,這次于正的《煙花三月》對納蘭容若的描寫有所不同,于正說:“這次我選擇的角度不同,我用一個人的心態去感悟他,把他寫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且把時代背景拉深,將除鼇拜、定三藩、遠征雅克薩等曆史背景融于其間,還寫了他與父親明珠間的父子情,與雨嬋間的夫妻情等。一般小說都謂容若鄙視父親貪污,但我總覺得這裏面除了道不同不相爲謀之外還有點什麽,比如血濃于水的聯系。另外我還加了一個曆史上實有其人的漢族公主孔四貞作爲容若的初戀。一般的史學家都相信容若在娶妻之前有一段刻骨的初戀,更有小說家說這個初戀是容若的表妹,後來進宮做了康熙的妃子,但是查遍史料都沒有其人。康熙妃子中與納蘭家有關的只有容若的姑姑齊妃納蘭氏,那麽究竟是哪位姑娘讓身爲宰相公子的容若魂不守舍而又求之不得呢?我能想到的只有孔四貞,我有理由相信在同一時空、同一環境,她跟容若相愛,于是我就大膽將二者糅合了。現在看來糅得還不錯,有點《亂世佳人》的味道。”
對于演員的表現,于正也非常滿意,他說:“陳浩民是我向投資方推薦的,我們合作過,我對他的演技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演容若當然是不二人選。郝蕾我以前在上戲見過,還在佟大爲的推薦下拿過她的照片。我在看《少年天子》的時候就覺得她演技好,特地向投資人推薦,還親自跑過去買了《少年天子》的碟,我相信以她的演技應該能彌補一切。歸亞蕾老師就更不用說了,高圓圓演沈宛應該算恰如其分吧。”
陳浩民:風流但不下流
納蘭容若作爲詩文藝術的奇才,以《納蘭詞》著稱于世,被譽爲清代詞家三絕之一,是清代文壇的一個奇迹。幾百年後的今天,他的傳奇多次被文學作品以及戲曲作品所演繹。這次扮演納蘭容若,對于出演了衆多古裝戲的陳浩民來說,本來覺得《煙花三月》中的表演應該是駕輕就熟的,但隨著劇情的深入,陳浩民也大呼難演,遠遠出乎預料。
以主演港版《天龍八部》中的段譽而一炮走紅的香港演員陳浩民在熒屏上多是演一些搞笑的角色,這次在《煙花三月》中,他搖身一變,成爲穩重深情的詞人。從寧死也要帶十年未見天日的孔四貞離開地宮,到與鼇拜鬥智鬥勇,詞人納蘭容若顯得勇敢而深情。對于這個角色,陳浩民付出很多,不僅剃了個大光頭,還讀了很多關于納蘭容若的書籍,一度成爲痛苦的“書蟲”。不過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將這個憂傷的角色詮釋得非常到位,一直期待借該劇轉型的他笑稱自己沒有白爲納蘭容若剃光頭。
陳浩民雖然主演過不少古裝戲,但這次的角色還是讓他非常爲難,“最讓人頭疼的是納蘭的善詩工詞,劇本上所有的詩詞我都要臨時背誦,因爲從來沒學過,好在導演不要求同期錄音,否則可慘了!我的文化不高,很多中文的詩詞歌賦都看不懂,好在影迷給我寄了好幾本書,讓我惡補了一下,心裏才有點底。”爲了演納蘭容若,陳浩民做了不少功課,也去拜訪過這位詞人之墓,他說納蘭容若從小到大身體都不好,瘦瘦的,但卻是一位武官,令他十分不解。
戲中陳浩民被郝蕾、高圓圓、張鳳書、林湘萍4個美女包圍,談及感受,陳浩民一臉興奮,顯然很爽:“拍這個戲很幸福,因爲和這麽多好演員合作,當然和這麽多漂亮姑娘合作就更幸福了。納蘭容若這個角色跟生活中的我很像,你們別誤會,我是一個多情但不濫情,風流但不下流的人。”
演完這部戲後,陳浩民在闡述自己愛情觀點時表示,他是事業型的男人,目前只考慮好好唱歌和演戲,五年內不會結婚。他說,他喜歡具有幽默感的女生,這樣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快樂,就像吳君如那種。
張晨光:早就向往內地
張晨光在《煙花三月》中扮演一個鎮守廣西的大將軍,這個角色和他以往在瓊瑤劇中的小生形象反差很大。他說這次接戲就是爲了轉變一下觀衆對自己的看法。
出演大將軍讓張晨光第一次在拍戲時留起了胡子,完全不似以前熒屏上的柔情似水,而是“鐵面”出擊。張晨光表示:“自己的年紀已經不是小生了,到哪個年紀就應該到哪個位置。以前大家都覺得我只能演小生,這次也是想打破慣有模式,拍點有新意的東西。這個將軍和許多人印象中的大將軍完全不同,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那種,他外表很威猛,內心卻爲一個美人傾倒不已,卻又得不到真愛,所以很痛苦,也有掙紮的一面。”
張晨光這次參加電視劇《煙花三月》的拍攝,主要是客串,“雖然戲分不多,但卻是我真正意義上進軍內地的第一部戲,應該算是個好的開始”。不過比起在《一剪梅》、《情義無價》中的“老搭檔”寇世勳,張晨光進軍內地的速度好像有點慢了,對此張晨光說:“其實我早就想來內地了,內地近幾年影視發展速度很快,拍攝的技術和數量都有很大的變化。十多年前內地的劇目相對比較貧乏,因此臺灣的電視劇還有機會讓內地觀衆看到。但近幾年內地的電視劇拍攝得多了,連自己拍的劇都不見得能播,更不要說是臺灣電視劇了,所以我覺得臺灣的電視劇市場早已飽和。幾年前我就想來內地發展,但是孩子太小,不太放心,要不我早就來內地發展了。”
歸亞蕾:再演孝莊太後
《煙花三月》開拍之即,主創人員就曾表示,這是一部具有莎士比亞式悲劇情節的作品,劇作對人物性格挖掘比較深,因此對演員的演技要求也很高。拍攝方根據劇情需要,在演員的選擇上比較偏重演技,所以就有了歸亞蕾這樣的實力派演員。
來自臺灣的資深演員歸亞蕾表示,在北京拍戲,演員班底、置景、化妝等實力都很強,此次劇中與年輕演員搭戲,深感他們的好學與努力,亦爲他們的活力所感染。
歸亞蕾在劇中扮演的孝莊皇太後已經是第四版了,此前寧靜、斯琴高娃和潘虹都曾在不同的影視劇中出演過相同的角色,而歸亞蕾本人對于孝莊這個人物形象也不陌生,她告訴記者,在臺灣版的《康熙大帝》中,她就飾演過這個角色:“雖然孝莊多次被搬上熒屏,但不同的戲展現的都是她不同階段的故事,在《康熙大帝》中,講的是孝莊和給順治陪陵的妃子孔四貞的故事,而在這部戲中,則是重在祖孫情,突出她的慈愛之心,保護、幫助康熙成爲一代明君。”
當被問到與其他演員的優劣比較時,歸亞蕾說:“我知道有很多優秀的演員都演過孝莊,我想我有自己的特點,應該比《大明宮詞》有突破。其實我最想學習的是趙麗蓉,可惜她去世了,但我看過她演的評劇。”
http://ent.sina.com.cn/x/2006-03-01/09471001281.html
電視劇《煙花三月》劇情介紹
清朝康熙年間,內務府總管納蘭明珠之子納蘭容若在皇陵拓碑時遇到了順治帝陪陵的妃子孔四貞。
一個是濁世公子,一個是活死人,然而容若火熱的情感,很快征服四貞,四貞獨特的魅力也俘虜了容若,兩人深深地相愛了。
當朝權臣鼇拜爲拉攏明珠,主動做媒,將外甥女盧雨蟬許配給容若,盧雨蟬
純真無邪,正是容若良配,而容若有了四貞後,心裏再容不下別的女子。康熙與四貞自幼相識,感情很好,爲了四貞的幸福,康熙竭力幫助她和容若,但容若和四貞的事最終被鼇拜之了。
鼇拜早已察覺康熙企圖擺脫他的控制,便索性借容若與四貞來往,掀起滔天大案。
四貞私出皇陵,容若與先帝妃子有染,條條罪名要置二人于死地。
康熙、容若、拉旺等與鼇拜等人展開的一場殊死搏鬥。孝莊在暗中支持他們,最後鼇拜被禁錮在順治陵宮之中,永久地順治懺悔。
鼇拜既除,康熙親政,容若和四貞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然而,時值廣西將領不服朝廷管制,四處作亂,孝莊將四貞收爲義女,許配給了廣西大將孫延齡。
康熙得知一切後,幫容若和四貞死奔、可是最後還是扭不過命運的安排,在權利和情感的選擇中,康熙選擇了前者,四貞遠嫁廣西。
雨蟬一如既往地愛著容若,容若默默地接受了這個已成事實的妻子。隨著時間的流逝,雨蟬癡情讓容若從感情地創傷中慢慢解脫出來。雨蟬懷孕,容若沈浸在做父親的喜悅中,就在此時,發生了三藩之亂。
孫延齡在廣西率領著定南王的舊部成了舉足輕重的一支力量,他們倒向那一邊,都會影響大清國的命運。康熙讓容若去完成說服孫延齡的任務。
容若牽挂四貞,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了桂林。四貞幫助容若說服延齡,但兩人曾經的戀情卻被延齡所知,一直深深愛著四貞的延齡爐火中燒,再加上苗女依娃的挑釁,四貞和容若處于危險的邊緣。
就在最危機的關頭,容若以一顆赤誠之心,慷慨悲歌,打動了延齡,延齡幡然悔悟,決心反正,不幸消息被吳軍得知,發動奇襲,孫軍浴血苦戰,容若與延齡並肩戰鬥,危急之中,延齡爲救容若而死。
三藩之亂平息,延齡反叛的事已成鐵證,四貞做爲延齡之妻,也被下獄論死。
容若不顧一切展開營救四貞的行動,他向康熙說明了事件真相,可是康熙卻拿出所有大臣的聯名上奏擺在容若面前,四貞已不得不死,康熙惟有長歎。
四貞吞了毒藥,躺在容若懷中死去。雨蟬即將臨産,容若強忍悲痛,迎接著小生命的到來,沒想到雨蟬難産,容若又眼睜睜地看著雨蟬在自己懷中死去……
幾年過去了,曆經情殤的容若每天沈浸在哀思之中,認爲自己此生情緣已了。康熙不願意看著容若在憂郁中消沈下去,他自己也因爲朝政赤字而煩惱,于是和索拉旺設計,帶容若到江南散心。
容若到江南後,去拜訪江南名士沈一師,沒想到沈一師卻因爲文字獄而入了監獄在沈家的藏書閣裏,容若得到沈一師之女沈宛的一本詩集,容若從那把詞集中窺探到一個女孩子優美絕倫的內心世界,並對她情感産生共鳴。
而康熙邂逅了色藝俱全的青樓女子紫煙,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個行爲神秘的女子。
康熙的出遊讓朝中大臣明珠和索額圖各懷心思,明珠曾和揚州首富官運恒相勾結,得到了許多不義之財,明珠擔心此事被康熙發現。 而一向明珠是死對頭的索額圖卻想借康熙到揚州之際,查出明珠的罪證,他派和康熙同去的兒子索拉旺打入官家。
在官家,索拉旺愛上了官家大小姐官映心。而官映心卻對容若一見鍾情。
索拉旺查到明珠和官運恒勾結的事實,但爲了官映心,他隱瞞了一切。
康熙爲紫煙做了需要事情,卻始終得不到紫煙的心。而容若卻得知了紫煙就是自己一直苦苦尋找的沈宛,沈宛早已隊容若情有獨鍾…… 容若將沈宛帶回京城,求父親明珠幫沈宛。而蒙在鼓裏的康熙還在苦苦追求他的紫煙……沈宛。
康熙又驚又氣,拒絕了容若的請求。
沈宛在容若家無意中發現了父親的孤本,恍然明白父親實爲明珠所害。
明珠知道事情敗露後,欲殺沈宛滅口,沈宛卻爲康熙所救,沈宛請求康熙救父親一命,康熙答應。
康熙放了沈一師。沈宛感激康熙,來到康熙的行宮,容若得知,徘徊于康熙下塌的行宮之外,痛苦難耐,以吹笛聊解苦悶。正在康熙寢室中的沈宛聞笛而泣。康熙見狀,不忍看她傷心,讓她自去,並發誓要獲得沈宛的芳心。
官運恒聽從明珠建議,把他和明珠在江南的部分財産以江南十大收複的名義借給了康熙以解朝廷赤字,同時,官運恒加緊了明珠的聯姻,容若得知,誓不答應。
索拉旺想念宮映心,去官家提親,得知映心早于許配給了容若,索拉旺從此對容若耿耿于懷。
沈一師知道了沈宛和容若的戀情,悲怒難當,他要沈宛答應永不和納蘭家的人來往,並以死相逼,沈宛含淚答應。
這時,容若的好友顧貞觀被查處與一秘密反清詩社有來往,爲救顧貞觀,容若又求救于康熙,不料康熙卻讓容若答應父親,馬上與映心結婚。爲救顧貞觀,容若只得答應。
容若成婚之日,沈宛傷心欲絕。
此時還有另一個十分痛苦的人,那人便是索拉旺。他得不到映心,更加痛恨容若,醉意中他發誓要讓容若一生得不開心、不得安寧…… 索拉旺把明珠和官運恒相勾結的真相告訴康熙,康熙卻順水推舟,沒收了他們的財産,並對明珠敲山震虎,給他一個警告。
映心與容若結婚後,卻只做了名義上的夫妻,她不甘心,下決心要除去沈宛。她利用索拉旺,答應索拉旺:只要你幫我除去沈宛,我就把身子給你。索拉旺大喜。
康熙因得不到沈宛而十分痛苦,這才意識到自己在愛情上並不如容若,但是他不服氣,他還在等著沈宛回心轉意。
因爲沈宛之事,容若與父親發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容若憤然離家,在北京一個小四合院裏租了一間民房住下。貧困的生活使他病倒了。沈宛這時正陪著康熙遊玩,當她得知容若的現狀,知道他那一切都是爲了自己,于是她依然離開了康熙,奔到那個小院裏去陪伴容若,爲他做飯、洗衣、收拾房間,並爲他吟詩。容若的病很快便好了起來,二人在這個小院裏度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索拉旺派人綁架沈宛,被容若發現,容若救沈宛時受重傷,容若生死未蔔,沈宛日夜守護,在沈宛的祈禱,容若生死線上掙紮了過來。
映心得知索拉旺非但沒有害了沈宛,卻致使容若受重傷,憤怒之中要殺索拉旺,二人在爭奪刀子之時,刀子捅進了映心的肚子裏。索拉旺抱著映心的屍體悲痛欲絕……
康熙親臨容若的小院來看望他們,他知道自己在愛情上徹底敗給了容若。
索拉旺爲康熙獻計派容若去帶兵打仗。容若接旨,坦然地接受了帶兵打仗的任務。
容若與沈宛告別,都知道這一回可能真的是生離死別了,二人相擁,直至天亮。容若郁郁而去,沈宛在容若走後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從此,她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容若在打仗的途中,覺得身體不適,原來是慢性毒藥發作,引起舊病複發。一直跟隨著他的索拉旺向容若懺悔了一切,不料容若卻苦笑著說,索拉旺所做的一切他早已經都知道了!索拉旺面對容若,無地自容,一個人瘋瘋癲癲走向一個寺廟。做了清心寡欲的出家人。
一個淒風苦雨的夜裏,容若念著沈宛的詞離開了人世。沈宛等待回來的只是一口棺材,沈宛含淚向康熙請求,她生不能做容若的妻子,希望能與容若的屍體舉行一個正式的婚禮,正式結合成爲夫妻,康熙應允。
是夜,紅蠟燭點滿了洞房。新娘子打扮的沈宛輕輕地躺在新郎官打扮的容若的屍體旁邊,摟著他,摟著他,呼喚著他的名字,與他相約——來世的煙花三月他們相聚,一起去看桃花……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06-02/21/content_4207172.htm
煙花三月——淺探納蘭性德>張宸●臺中二中二年二十二班
壹●前言
中國的文化淵遠流長,由最早工作時的「嘿唷」,逐漸發展成五花八門的韻文,其中長短句,也就是宋詞,於唐代興起,但未能與當時的近體詩相互抗衡,直至宋代,才在文壇上一枝獨秀。雖然詞在宋代達到顛峰,但文學的發展,就像時間的巨輪,一旦啟動,就不會停止,因此直至清代,仍誕生了一位極為傑出的文學家,這位著名的詞人就是被譽為「清初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王國維論及納蘭性德時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註一)王國維先生對他的這段評價,足以顯示他精湛的文學造詣,以及在歷史扉頁上的不朽地位,本文即針對納蘭性德的數篇言情詞作,提出些許看法。
貳●正文
一、生平
納蘭性德(1655-1685)清滿州正黃旗人。本名承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之子。(註二),然而混沌充滿塵囂的紅塵,似乎不配擁有如此美好的靈魂,這樣玉樹臨風的才子,就像夜晚盛開的曇花,在剎那間綻放,釋放出無與倫比的香氣,僅僅停留三十一年便離開了人世。其詞淒清婉麗,蘊藉自然。小令崇尚李煜,為有清一代之冠;長調至情融合,壯麗紛披。著有《通志堂集》,詞集《側帽詞》,後更名《飲水詞》。(註三)
二、詞作
01.酬贈心靈知己
A.顧貞觀
顧貞觀(1637-1714),江南無錫人,字華峰,號梁汾,有《彈指詞》,是性德生平第一知己。(註四)〈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也。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沈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這闋詞中,容若說自己原不過是一介狂生,因緣際會而生於名門市家,又出乎意料地與梁汾相識,遂成莫逆之交。文人以詩文會友,詞人所寫完全自胸臆流出,他和梁汾相約來生仍要續此緣分,這種澎湃不加雕飾的情感,就是他致使眾人目光停駐的吸引力所在。
B.姜宸英
姜宸英(1628-1699),浙江慈谿人,字西溟,善詩及古文辭,著有《湛園集》、《葦間詩集》。性德在康熙十二年會試中試後初識姜宸英。(註五)〈瀟湘雨˙送西溟歸慈溪〉長安一夜雨,便添了、幾分秋色。奈此際蕭條,無端又聽,渭城風笛。咫尺層城留不住,久相忘、到此偏相憶。依依白露丹楓,漸行漸遠,天涯南北。 淒寂。黔婁當日事,總名士如何消得。只皂帽蹇驢,西風殘照,倦遊蹤跡。廿載江南猶落拓,嘆一人、知己終難覓。君須愛酒能詩,鑒湖無恙,一蓑一笠。由詞的上下闋,不難發現詞人對好友難分難捨的惜別之情,自古以來,在政壇上難以一展長才的文人有如過江之鯽,那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更是不斷啃蝕內心,容若藉詞的下半闕,安慰西溟不妨就飲酒作詩,到鑒湖垂釣,盡情享受閒適,兩人的交情自然而言的也在文字中流露出來。
02.相思綿綿無絕期〈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姚鵬圖萬松山房本《飲水詩詞集》跋雲:「紅樓夢中之寶玉,相傳即為納蘭承德……,黛玉不知何許人,蓋與納蘭為表兄妹,曾定婚約,而選入宮,納蘭念之,曾因宮中唪經,納蘭偽為喇嘛僧,入宮相見」(註六)但性德與其表妹之事並無確切的證據,亦有論者懷疑性德假扮喇嘛的可能性。(註七)姑且不論事實真相究竟為何,只管欣賞這闋語短情深之詞。清晨,滿階覆蓋著略帶濕氣的落花,容若與初戀情人不期而遇,整個世界彷彿停止運轉,廣漠的天地間也彷彿只剩他們兩人;淑女頻送秋波,詞人卻無法捉摸深似海底針的女人心思,容若的心湖已被激起陣陣漣漪,從此再難恢復平靜。〈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自惜尋春來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見卿!
天然絕代,不信相思渾不解。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韓憑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韓憑為宋大夫,娶妻何氏,是一絕色美女。康王下韓憑於獄,奪其妻。容若用「韓憑」之典,分明指所愛為康熙所奪(雖然康熙未必知情),入了宮禁。(註八)詞人無力對抗天子,只得滿腹辛酸看著深愛的女子投入他人的懷抱,但容若在最後仍深情訴說濃濃愛意,即便今生今世再無緣分長相廝守,也定會像韓憑那樣執著,直到天荒地老。這樣義無反顧的情感,恐怕連冰冷無情的槃石,也會為之動容泣血吧!
03.斷絃之磐性德夫人盧氏,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盧興祖之女,由北京出土的皇清納臘室盧氏墓誌銘中得知,盧氏十八歲與性德成婚,二十一歲即因病去世。(註九)文人通常都是至情至性之人,納蘭性德滿腔的情感,也都在妻子與世長辭後,如滔滔江水一傾而出。〈南鄉子˙為亡婦題照〉淚咽更無聲,止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前夜雨鈴。這是性德題在亡妻盧氏畫像上的詞,作於盧氏去世後不久。(註十)這闋詞充滿痛徹心扉的悲哀,容若想痛哭一場,徹底釋放自己的傷悲,卻欲哭無聲,這是內心最深沈的悲切。最後他甚至寫道:如今你已夢醒,卻獨留我一人於浩瀚天地,在夢境中繼續浮沈。對容若而言,這是個沈重的打擊,更是一種永無止息的思念。〈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詞人在《沁園春˙瞬息浮生》詞序中說,曾夢見亡妻盧氏淡妝素服,執手嗚咽,臨別時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由得向郎圓。”這首詞應是如此的對答。(註十一)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容若在寂寥的月夜,形單影隻,思念成狂,如果妻子像皎潔明月永遠相伴,那他也願意無懼刺骨的風寒,為妻子釋放所有的熱情,由此詞人對亡妻的款款深情可見一斑。詞的下半闋,人有悲歡離合,而燕子不懂這把辛酸情,仍舊踏著簾勾呢喃;祭墳後歸家的路上,看見雙飛的蝴蝶,就像是詩人與愛妻靈魂的昇華。
參●結論
納蘭性德傳奇的一生,帶著浪漫多情的色彩,他雖出身名門,嚮往的卻是自由自在的布衣生活,因而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文友,彼此成為杵臼之交。至於容若的感情世界是淒美的,許多女子都曾踏進他的舞臺,容若多情但並不濫情,他的每段感情都深深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雖然這女子只是無意闖入容若生命的過客,但真正的愛情,是不需要暮暮朝朝緊緊相黏,只求剎那間心的契合。納蘭容若任真自得,以自然之眼觀萬物,以自然之舌訴衷情,他清新不矯揉造作的文字,無疑為清代的長短句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儘管容若的一生有如白駒過隙,他仍然在中國文學的舞臺上,作了最精湛、引人入勝的演出,「清初第一詞人」的稱號,容若絕對是受之無愧。
肆●引註資料
註一、「納蘭性德」。中國大百科智慧藏。民國 96 年。取自:〈http://library.mit.edu.tw:8080/Content.asp?ID=64377&Query=1〉
註二、莊澤義。《中學生文學精讀˙納蘭性德》。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民國89 年。頁 I
註三、同註二
註四、卓清芳《納蘭性德文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民88年。頁 51
註五、卓清芳《納蘭性德文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民88年。頁 49
註六、卓清芳《納蘭性德文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民88年。頁 118
註七、同註六
註八、樸月。「一往情深深幾許(下)」。民國 95 年 10 月 8 號。月華清。民國 96年。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teresea-mingyi/article?mid=650&prev=651&next=51&l=f&fid=9〉
註九、卓清芳。《納蘭性德文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 88 年。頁 12
註十、莊澤義。《中學生文學精讀˙納蘭性德》。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民國89 年。頁 137
註十一、莊澤義。《中學生文學精讀˙納蘭性德》。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民國 89 年。頁 144
納蘭性德>百度百科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中國清初詞人,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
生平
納蘭性德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母愛新覺羅氏,父親納蘭明珠曆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第二次參加考試,中進士。康熙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爲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死後葬于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
納蘭性德十九歲時娶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盧興祖之女爲妻,夫妻十分恩愛。可惜好景不長,才過了三年多的時間,盧氏就因難産而去世。納蘭性德爲她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詞。又過了三年多,他續娶官氏爲繼室。兩人感情也不錯。納蘭性德在扈駕至遼東、五臺山、江南一帶巡視及赴梭龍偵察的行役途中所寫的一些思家的作品,顯然是爲官時所作的。納蘭性德的子女人數、名字,由于記載年代和史料來源有別,虛實難辯,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來無法弄清,據現有材料,研究者大致認同納蘭共有三子,長子富格,次子富爾敦,三子富森,女數人,其孫名瞻岱。
納蘭性德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夏承燾《詞人納蘭容若手簡前言》稱:“他是滿族中一位最早篤好漢文學而卓有成績的文人。”納蘭能詩善賦,尤工詞,雖長于鍾鳴鼎食之家,且“密邇天子左右,人以爲貴近臣無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錄),然其詞境淒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與梁藥亭書》中曾寫道:“仆少知操觚,即愛《花間》致語”。從他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花間集》的風味。
二十四歲時,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爲《側帽詞》,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委托顧貞觀在吳中刊成 《飲水詞》。惜此兩本詞集今皆不見傳本。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爲《納蘭詞》(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結鐵綱齊本和光緒六年許增榆園本)。納蘭性德去世後,他的師友徐幹學、顧貞觀、嚴繩孫、秦松齡等人爲其編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賦一卷,詩、詞、文、《淥水亭雜識》各四卷,雜文一卷,附錄二卷。其中包含曆史、地理、天文、曆法、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此外,他還編刊過《大易集義粹言》、《詞韻正略》、《今詞初集》、《通志堂經解》等書。
詳細介紹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爲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爲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爲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爲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裏,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爲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爲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幹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准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幹學爲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爲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曆史、地理、天文、曆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爲二等,再升爲一等。作爲皇帝身邊的禦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曆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爲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爲《側帽集》,後更名爲 《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爲《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爲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爲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悅俗之人,多爲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彜尊、陳維嵩、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爲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絝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爲後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爲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産後受寒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沈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淒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後又續娶關氏,並有側室顔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禦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她在與納蘭性德相處一年之後,納蘭性德就去世了,這段短暫的愛情又以悲劇告終。納蘭性德作爲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後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爲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衆,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鍾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歎,然後便一病不起,七日後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嵩、浙西派掌門朱彜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並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爲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曆,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爲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後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爲“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詞作先後結集爲《側帽》、《飲水》,後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納蘭容若之詞
納蘭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納蘭容若這名字風光旖旎,教人驚豔:胸納幽蘭,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濁世才子翩翩風貌,曆曆眼前。 納蘭容若誕于清順治十一年,正黃旗人,其祖于清初從龍入關,戰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首輔之臣。容若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法,擅丹青,又精騎射,十七爲諸生,十八舉鄉試,二十二歲殿試賜進士出身,後晉一等侍衛,常伴康熙出巡邊塞,三十一歲時因寒疾而歿。 納蘭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詞上。他的詞清新婉麗,獨具真情銳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後産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在他身後,納蘭被譽爲“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家詞話和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王國維贊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爲證: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寫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而納蘭容若的詞,或寫愛情或寫友情,根本沒有哪一首批評上層建築,也沒有哪一首關心勞苦大衆,就連他那些描寫邊塞風光的詞,也因籠罩著思鄉懷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當代每個選本在評論納蘭詞時都要說些“內容單薄狹窄”、“思想境界不高”之類的話;在當代人編的書裏,納蘭與納蘭詞成了文學史的花邊,成了可有可無的一抹閑筆。
納蘭性德作品集
蔔算子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 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薩蠻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欹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余觴,臨風淚數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淒清照鬢絲。
又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幹,夕陽無限山。
又 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 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
又 晶簾一片傷心白,雲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又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鈎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幹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爲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又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
又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迹十年心。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琅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爲伊書。
鬢雲松令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青衫濕
悼亡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癡數春星。
沁園春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複能記。但臨別有雲:“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並吹戲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 塵滿疏簾素帶飄,真成暗度可憐宵。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奩見翠翹。 惟有恨,轉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淒風打畫橋。
南鄉子
爲亡婦題照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
金縷曲
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抛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清淚盡,紙灰起。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爲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蝶戀花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歸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清平樂
淒淒切切,慘淡黃花節。夢裏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塵生燕子空樓,抛殘弦索床頭。一樣曉風殘月,而今觸緒添愁。
又 風鬟雨鬢,偏是來無准。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如夢令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又 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沈沈,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
又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采桑子
彤霞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又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又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別後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
采桑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爲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又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莫說離情,但值良宵總淚零。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
又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裏寒花隔玉簫。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又 涼生露氣湘弦潤,暗滴花梢。簾影誰搖,燕蹴風絲上柳條。 舞鵾鏡匣開頻掩,檀粉慵調。朝淚如潮,昨夜香衾覺夢遙。
又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簫。
又 白衣裳憑朱闌立,涼月趖西。點鬢霜微,歲晏知君歸不歸? 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准擬相看似舊時。
采桑子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又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淒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犁花月又西。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爲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落花時
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箋書直恁無憑據,休說相思。勸伊好向紅窗醉,須莫及,落花時。
河傳
春淺,紅怨。掩雙環,微雨花間畫閑。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 斜倚畫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浣溪沙
記綰長條欲別難。盈盈自此隔銀灣。便無風雪也摧殘。 青雀幾時裁錦字,玉蟲連夜剪春幡。不禁辛苦況相關。
又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沈思往事立殘陽。 把酒莫驚春睡重,讀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又 蓮漏三聲燭半條,杏花微雨濕輕綃,那將紅豆寄無聊? 春色已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離魂入夜倩誰招?
又 風髻抛殘秋草生。高梧濕月冷無聲。當時七夕記深盟。 信得羽衣傳鈿合,悔教羅襪葬傾城。人間空唱雨淋鈴。
又 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鈎。倚欄無緒不能愁。 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攤破浣溪沙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相見歡
落花如夢淒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減字木蘭花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
又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爲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爲誰添病也,更爲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願難酬。珠簾四卷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又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余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淒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裏,瞥遇回廊。
鷓鴣天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頭。欲將離恨尋郎說,待得郎歸恨卻休。 雲澹澹,水悠悠,一聲橫笛鎖空樓。何時共泛春溪月,斷岸垂楊一葉舟。
生查子
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 爇盡水沈煙,露滴鴛鴦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
又 惆悵彩雲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盡厭厭雨。
荷葉杯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 莫道芳時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爲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憶江南
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後,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鍾聲,薄福薦傾城。
玉連環影
何處幾葉蕭蕭雨。濕盡簷花,花底人無語。掩屏山,玉爐寒。誰見兩眉愁聚倚闌幹。 (按:此調譜律不載,或亦自度曲)
浣溪沙
消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景倍淒涼。 銀蒜押簾人寂寂,玉釵敲燭信茫茫。黃花開也近重陽。
浣溪沙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南鄉子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天仙子
月落城烏啼未了,起來翻爲無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紅闌繞,此情待共誰人曉?
蝶戀花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顔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謁金門
風絲嫋,水浸碧天清曉。一鏡濕雲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夢裏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金人捧露盤
淨業寺觀蓮,有懷蓀友 藕風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簾鈎。田田翠蓋,趁斜陽魚浪香浮。此時畫閣垂楊岸,睡起梳頭。 舊遊蹤,招提路,重到處,滿離憂。想芙蓉湖上悠悠。紅衣狼藉,臥看桃葉送蘭舟。午風吹斷江南夢,夢裏菱謳。
夢江南
新來好,唱得虎頭詞。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標格早梅知。
清平樂 憶梁汾
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繞砌蛩螿人不語,有夢轉愁無據。 亂山千疊橫江,憶君遊倦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淒涼.
金縷曲 慰西溟
何事添淒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終古幾人稱屈。須知道、福因才折。獨臥藜床看北鬥,背高城、玉笛吹成血。聽譙鼓,二更徹。 丈夫未肯因人熱,且乘閑、五湖料理,扁舟一葉。淚似秋霖揮不盡,灑向野田黃蝶。須不羨、承明班列。馬迹車塵忙未了,任西風、吹冷長安月。又蕭寺,花如雪。
又 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 誰複留君住?歎人生、幾翻離合,便成遲暮。最憶西窗同翦燭,卻話家山夜雨。不道只、暫時相聚。袞袞長江蕭蕭木,送遙天、白雁哀鳴去。黃葉下,秋如許。 曰歸因甚添愁緒。料強似、冷煙寒月,棲遲梵宇。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有解憶、長安兒女。裘敝入門空太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身世恨,共誰語。
點絳唇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蕭寺憐君,別緒應蕭索。西風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
百字令
宿漢兒村 無情野火,趁西風燒遍、天涯芳草。榆塞重來冰雪裏,冷入鬢絲吹老。牧馬長嘶,征笳亂動,並入愁懷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損多少。 便是腦滿腸肥,尚難消受,此荒煙落照。何況文園憔悴後,非複酒壚風調。回樂峰寒,受降城遠,夢向家山繞。茫茫百感,憑高唯有清嘯。
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顔。黃花時節碧雲天。 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征戰幾人還。
浣溪沙
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爲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浣溪沙
已慣天涯莫浪愁,寒雲衰草漸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樓。 伴我蕭蕭惟代馬,笑人寂寂有牽牛。勞人只合一生休。
浣溪沙
萬裏陰山萬裏沙,誰將綠鬢鬥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戍,畫圖親展玉鴉叉。生憐瘦減一分花。
浣溪沙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遊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相見歡
微雲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 紅蠟淚,青綾被,水沈濃,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南歌子
古戍 古戍饑烏集,荒城野雉飛。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 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東風回首盡成非,不道興亡命也,豈人爲。
浪淘沙 望海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鼈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好事近
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 休尋折戟話當年,只灑悲秋淚。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
采桑子 九日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爲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南樓令 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驚蓬掠鬢稠。是重陽、何處堪愁。記得當年惆悵事,正風雨,下南樓。 斷夢幾能留,香魂一哭休。怪涼蟬、空滿衾裯。霜落烏啼渾不睡,偏想出,舊風流。
點絳唇 黃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來積雪平于棧。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 對此茫茫,不覺成長歎。何時旦,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
蝶戀花 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塚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如夢令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菩薩蠻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菩薩蠻
爲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歸雨。深巷賣櫻桃,雨余紅更嬌。 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 (下闕第二句納蘭手迹作“忍共”。)
菩薩蠻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又 榛荊滿眼山城路,征鴻不爲愁人住。何處是長安,濕雲吹雨寒。 絲絲心欲碎,應是悲秋淚。淚向客中多,歸時又奈何。
又 黃雲紫塞三千裏,女牆西畔啼烏起。落日萬山寒,蕭蕭獵馬還。 笳聲聽不得,入夜空城黑。秋夢不歸家,殘燈落碎花。
清平樂
煙輕雨小,望裏青難了。一縷斷虹垂樹杪,又是亂山殘照。 憑高目斷征途,暮雲千裏平蕪。日夜河流東下,錦書應托雙魚。
清平樂
發漢兒村題壁 參橫月落,客緒從誰托。望裏家山雲漠漠,似有紅樓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絕塞風煙。輸與五陵公子,此時夢繞花前。
清平樂
彈琴峽題壁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雲中,人隨雁落西風。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于中好
誰道陰山行路難。風毛雨血萬人歡。松梢露點沾鷹絏,蘆葉溪深沒馬鞍。 依樹歇,映林看。黃羊高宴簇金盤。蕭蕭一夕霜風緊,卻擁貂裘怨早寒。
于中好
別緒如絲睡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 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呵手封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
于中好
雁貼寒雲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 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掃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別離。
生查子
短焰剔殘花,夜久邊聲寂。倦舞卻聞雞,暗覺青綾濕。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滿庭芳
堠雪翻鴉,河冰躍馬,驚風吹度龍堆。陰磷夜泣,此景總堪悲。待向中宵起舞,無人處、那有村雞。只應是,金笳暗拍,一樣淚沾衣。 須知今古事,棋枰勝負,翻覆如斯。歎紛紛蠻觸,回首成非。剩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幾時回。
踏莎行
倚柳題箋,當花側帽,賞心應比驅馳好。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綠影成絲早。 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小樓明月鎮長閑,人生何事緇塵老。
浣溪沙
十裏湖光載酒遊,青簾低映白蘋洲。西風聽徹采菱謳。 沙岸有時雙袖擁,畫船何處一竿收。歸來無語晚妝樓。
漁父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爲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點絳唇
詠風蘭 別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淩波欲去,且爲東風住。 忒煞蕭疏,怎耐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眼兒媚 詠梅
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牆。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淒涼。可憐遙夜,冷煙和月,疏影橫窗。
臨江仙 孤雁
霜冷離鴻驚失伴,有人同病相憐。擬憑尺素寄愁邊,愁多書屢易,雙淚落燈前。 莫對月明思往事,也知消減年年。無端嘹唳一聲傳,西風吹只影,剛是早秋天。
蔔算子 新柳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臨江仙 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采桑子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裏西風瀚海沙。
減字木蘭花 新月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准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望江南 詠弦月
初八月,半鏡上青霄。斜倚畫闌嬌不語,暗移梅影過紅橋,裙帶北風飄。
浣溪沙 姜女廟
海色殘陽影斷霓,寒濤日夜女郎祠。翠鈿塵網上蛛絲。 澄海樓高空極目,望夫石在且留題。六王如夢祖龍非。
又 紅橋懷古,和王阮亭韻 無恙年年汴水流。一聲水調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 曾是長堤牽錦纜,綠楊清瘦至今愁。玉鈎斜路近迷樓。
于中好 詠史
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閑氣屬閨房。生憎久閉金鋪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淒涼。誰教生得滿身香。只今西海年年月,猶爲蕭家照斷腸。
采桑子 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夜已三更。一闋悲歌淚暗零。 須知秋葉春花促,點鬢星星。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
點降唇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關情,盡日掩雲屏。已惜輕翎退粉,更嫌弱絮爲萍。 東風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盡一簾紅雨,爲誰親系花鈴?
天仙子
淥水亭秋夜 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觸損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難睡,西南月落城烏起。
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
浣溪沙
伏雨朝寒悉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鬥輕盈。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虞美人
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爲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風流子 秋郊射獵
平原草枯矣,重陽後,黃葉樹騷騷。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曾逢拾翠,忽聽吹簫。今來是、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雲高。 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自與東君作別,剗地無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陽影裏,倚馬揮毫。
清平樂
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
琵琶仙 中秋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爲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裏、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菩薩蠻
曉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春已十分宜,東風無是非。 蜀魂羞顧影,玉照斜紅冷。誰唱《後庭花》,新年憶舊家。
于中好
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家玉笛韻偏幽。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 驚節序,歎沈浮,穠華如夢水東流。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
于中好
小構園林寂不嘩,疏籬曲徑仿山家。晝長吟罷風流子,忽聽楸枰響碧紗。 添竹石,伴煙霞。擬憑尊酒慰年華。休嗟髀裏今生肉,努力春來自種花。
水調歌頭 題西山秋爽圖
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沈。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遊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絕頂茅庵裏,老衲正孤吟。 雲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歲兩屐,誰識臥遊心。准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但向畫圖尋。
明月棹孤舟 海澱
一片亭亭空凝佇。趁西風霓裳偏舞。白鳥驚飛,菰蒲葉亂,斷續浣紗人語。 丹碧駁殘秋夜雨。風吹去采菱越女。轆轤聲斷,昏鴉欲起,多少博山情緒。
昭君怨
暮雨絲絲吹濕,倦柳愁荷風急。瘦骨不禁秋,總成愁。 別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譙鼓已三更,夢須成。
赤棗子
風淅淅,雨織織。難怪春愁細細添。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臨江仙
絲雨如塵雲著水,嫣香碎拾吳宮。百花冷暖避東風,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 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可能留蝶抱花叢,不成雙夢影,翻笑杏梁空。
酒泉子
謝欲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幹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金縷曲
贈梁汾 ——納蘭性德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生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沈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諾重,君須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B3%E5%85%B0%E6%80%A7%E5%BE%B7
尤小剛2006年41集電視劇《納蘭與康熙》
納蘭與康熙是中國大陸導演尤小剛的清朝秘史四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曲,此劇圍繞著年少時的康熙的功績、好友及情人的鬥爭。此劇集兩岸三地、老中青三代的演員、如:夏雨、鍾漢良、胡靜、蔡琳等。2006年12月25日至2007年2月17日(共41集)在香港亞洲電視本港臺首次播映。
主要演員
夏雨 飾 愛新覺羅玄燁
蔡琳 飾 赫舍裏
鍾漢良 飾 納蘭性德
胡靜 飾 青格兒
鄔倩倩 飾 孝莊太皇太後
石小群 飾 納喇惠兒(惠妃納喇氏)
杜雨露 飾 鼇拜
李菲兒 飾 端敏
是安 飾 曹寅
威力 飾 福全
劉燦 飾 班布爾善
俞煒鋒 飾 索額圖
狄劍青 飾 安親王
薄貫君 飾 明珠
王旭峰 飾 蘇克薩哈
清史電視劇
講述清朝初年的幾位皇帝及太子年少時鮮爲人知的事迹。
《孝莊秘史》(愛新覺羅福臨,劇情主要講述愛新覺羅多爾袞與孝莊皇後)
《皇太子秘史》(愛新覺羅胤礽,康熙次子)
《一代君王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納蘭與康熙》(愛新覺羅玄燁)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4%8D%E8%98%AD%E8%88%87%E5%BA%B7%E7%86%99&variant=zh-cn
李碧華著《煙花三月》(台北:臉譜,2001。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古早有一個傳說,因緣是天注定,月下老人會用一條紅絲線將該相遇的兩人緊緊繫在一起,如何如何都無法脫逃。
這本書說的是一段淒涼的愛情,月下老人繫了又放開的繩,一場悲情的人生。故事,發生在三月。一個慰安婦、一個勞改犯,離散了38年,終於再見。
十八歲時被迫當了慰安婦,之後她的人生錯亂一片。戰爭結束,她幸運的活了下來(或許該說是不幸?),為了生活,只能依靠男人,然而,她的過去是一場揮之不去的惡夢緊緊跟隨著她,從這個男人到那個男人,再痛苦也只好忍耐,為了有一口飯吃,直到遇見廖奎——老天沒讓他們過過多少好日子,廖奎遭勞改,兩人離婚,從此天涯一方,各自懸念。
她只有2個小小的心願,一個是聽日本政府為慰安婦說一聲道歉,一個是打聽她心中牽念不忘的男人是生是死。
一個七老八十不識字的老婦人,只能空想,什麼也做不成,直到她為了被強迫做慰安婦一事向日本政府控訴,認識了香港的作家李碧華,事情開始有了轉變……
描述一位曾在日軍侵華期間(1931-1945)被騙去湖北鄂城當慰安婦的中國婦女袁竹林,一心尋找三十多年前因冤案被下放東北邊境勞改營而分離的老伴廖奎的故事。李碧華在書中記錄了全部過程:從李碧華被袁竹林感動、願意幫她完成尋人的心願,到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與管道,幫現居武漢的袁婆婆找到已遷移至山東省的廖奎。找到廖奎時他已經雙腿殘疾,李碧華最後也陪伴袁婆婆走這趟間隔廣漠時空的尋人路途。
小說家放棄了瑰麗的文字,追蹤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書中最珍貴的是作者與主角互動及情感介入,其意義超越單一的曆史事實,袁竹林的故事其實是日軍侵華其間二十萬中國慰安婦的縮影。每一場戰爭,都有女性被當成代罪羔羊,這是人類的恥辱。
以最近頗具話題性的「報導文學」體寫成,書中李碧華除了詳實記錄尋人過程外,也雜揉了相當程度的文學技巧。
『煙花三月』>蘇溫光
是好友Casey借我的一本書,作者李碧華是香港名作家,曾寫過「霸王別姬」,「胭脂扣」等叫座電影的劇本。本書係一篇記實報導文學,報導對象苦命女性袁竹林婆婆一生悲慘的命運。她出生於抗戰時期,在動亂的時代,民不聊生,人命如草芥,每日都生活在餓死的邊緣,為生活所逼,經常在換男人,以換取免於餓死的最起碼的生活條件。後來日本侵略,武漢淪陷,在日兵燒殺姦搶的日子下,生活更加困難,飢餓加上恐懼,可謂朝不保夕。其後更因被騙而受迫成為「慰安婦」,每日被逼接客十到二十人之多,還動不動就被毒打、受淩虐,甚至被虐殺,慘若人間地獄。日本投降後,共產黨解放中國,在經過一連串的三反、五反等政治運動中,袁竹林不僅未因過去的悲慘經歷而受到昭雪,受到補償,反因慰安婦的這一段歷史,而被歧視,被欺負,甚至被劃為政治上的黑五類,又陷入另一座萬劫不復的深淵中。
在她悲慘的日子以及許多男人中,卻夾帶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國民黨警察廖奎對她一見鍾情,不以她過去卑賤的經歷為意,而處處保護她照顧她,最後並與她結婚,共同扶養養女小毛,日子雖然仍然困頓苦難,但也享受了一段家庭之樂。其後廖奎因上訪舉發領導幹部的腐敗,而受到排斥及打壓,不但降了他的工資,且把他流放到北大荒,成了勞改犯,從此天各一方,倆人因此睽違三十八年之久,天涯隔阻,相思無盡。
本書記述作家李碧華,如何尋找慰安婦袁竹林出面控告日本政府應承認、道歉並賠償在戰爭期間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到後來在茫茫人海中,幫袁竹林搜尋緲無音訊的廖奎,果然在千辛萬苦中,終於促成了倆人的再相見,使這一雙苦難的男女,在風燭殘年,男殘女病,日薄西山的情況下,終得一償夙願,了卻一段相思之苦,過程為曲折感人。書中同時也襯出大動亂時期,日軍的殘暴,以及共產黨解放後人民所受的極不人道的待遇,真為苦難的中國人,同聲一哭!我個人更加警惕到,中國是自古以來苦難不斷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目前的富強並不保證以後永遠的和平康安,興亡沈浮,治亂興替,史有明訓,藉藉可考。因此,臺灣的命運要操之於何人之手?臺灣應何去何從?真值得我們一再深思了!
http://tw.myblog.yahoo.com/a568993/article?mid=454&prev=457&next=451&l=f&fid=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