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3 08:14:06| 人氣4,402| 回應63 | 上一篇 | 下一篇

DRAM(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減產效應 DDR2重回1美元大關>中時09.01.08王宗彤

 近期熱門股雙D族群進入修正整理,友達平盤附近作收,面板族群漲勢中斷,DRAM類股重挫,衝擊電子股人氣;不過,因為DRAM廠的減產效應DDR2 1Gb eTT重回1美元大關,但股價表現,反倒是沒有提紓困案的華亞科、南科和華邦電昨日紅盤作收。
 DRAM與Flash減產效應持續發酵,昨日現貨價同步大漲。DDR2 1GbeTT均價大漲11.73%,並重登1美元大關之上,達1.03美元。
 根據集邦科技調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部分,DDR2 1Gb eTT均價昨日大漲11.73%,已彈升至1.03美元,是去年11月11日跌破1美元大關後,首度重回1美元之上。DDR2 1Gb品牌顆粒現貨均價也同時上漲6.68%,達0.83美元。
 業者表示,DRAM與Flash現貨價強勁反彈,主要是減產效應發酵所帶動,有助於減緩營運壓力。法人預期,隨著現貨價強彈,1月上旬Flash合約價也同步出現大漲走勢,DRAM廠也紛紛醞釀調漲合約價,估計漲幅將約6%至7%。
 昨日華邦電(2344)先公布去(2008)年12月營收為10.83億元,較上個月營收9.96億元,約增加8.71%。累計去年整年營收為218.28億元,較前年減少32%。

力晶救急 開口要100億【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1.10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昨(9)日表示,當下DRAM廠要談整併並不容易,政府應先給予業者短期借貸紓困。他估計,只要給力晶100億元,就能挺過這次難關,預期第二季就可有現金流入,屆時力晶對於政府給的金援「一毛錢都不會欠」。
馬英九總統昨天到訪竹科與廠商交流,黃崇仁與茂德董事長陳民良都到場。黃崇仁在會中向馬英九提出建言時指出,政府宣布要救DRAM產業後,全球DRAM價格馬上反彈一倍,台灣DRAM產業競爭力的癥結點不是在技術,政府應先讓業者挺過寒冬,再來談整併。
相較於黃崇仁大聲呼籲政府,陳民良則相當低調,僅在台下默默聆聽,會後媒體發問,也都以「不予置評」回應。
黃崇仁直言,目前最重要的是資金與信心,政府宣布要全力救DRAM後,三星擔心台灣DRAM廠與國外業者整合成功,立即大舉漲價,促使價格反彈近一倍,回到1美元以上。
黃崇仁說,目前DRAM價格彈回至1美元以上,已與力晶的現金成本接近,預期先前的減產效應仍會繼續帶動價格回漲,並在第二季彈升至1.2至1.5美元,屆時力晶界能達到現金流入轉盈。
他說,若政府能給予力晶100億元,力晶「雖然短期仍是過苦日子,但苦日子不代表活不下去」,只要第二季價格回來,力晶很快就會把錢還給政府,「一毛錢都不會欠」。
黃崇仁指出,力晶仍抱持產業長期需要整併的看法,但在各廠短期財務狀況回復健全前,談整併仍嫌太早。且政府強調,國外廠商要釋放技術給台灣,也有其困難之處,畢竟國外廠現在的產能和成本都輸台灣,不可能全部放手,這方面若大家無法取得共識,短期內談大整合真的很難。

DRAM業 面臨囚犯困境【經濟日報記者陳盈羽09.01.10

摩根士丹利台股研究部主管王嘉樞指出,台灣的DRAM廠目前正面臨「囚犯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也就是說,到底應該將各廠的私人利益至上,還是整體產業的利益放前面。他預估,政府光是拯救茂德,就要花掉納稅人400億元,等於是發放消費券總金額的一半,並不符合大眾利益。
王嘉樞認為,要政府花全民的錢拯救DRAM,必須符合三大原則,包括花錢的對象是整個產業,而非單一公司,避免危害到道德原則;加強我國的DRAM產業競爭力;符合大眾的公平正義期待,政府若對單一公司資助超過10億元,必須通過立法院決議。
而目前各DRAM廠已經將援助計畫送到立法院,王嘉樞認為,DRAM廠此時正面臨囚犯的困境,也就是說,將自己的利益先擺在整體產業或其他競爭者之前。因此他預期立法院不會通過提案。王嘉樞進一步說明,光是茂德一家的資金缺口,可能就要政府花400億元,這個金額等於是政府發給全民每人3,600元消費券總額的一半,但消費券受惠者超過1,000萬人,相較下茂德總員工數僅6,700人。
若政府不挹注資金給DRAM廠,可能發生的狀況是最弱的一家公司倒閉後,資金體質第二弱的DRAM公司,將被迫賣掉其最有成本競爭力的事業體來換取現金。以台塑集團雄厚的資金背景來看,若DRAM產業整併,將會是最大的贏家。

創新低 DRAM廠去年營收減3成>中時09.01.11王宗彤

 DRAM價格下滑及減產效應,去年12月營收除華邦電(2344)逆勢增溫外,國內四家DRAM廠去年12月營收持續創波段新低,其中南科(2408)營收較上月減少2%,其餘廠商單月減幅逾二成。而去年一整年除華亞科,其餘DRAM廠營收年減逾三成。
 華邦電去年12月營收為10.83億元,因行動記憶體(Mobile RAM)產品需求持續加溫,較11月約增加8.71%。不過,元月因工作天數銳減,公司對營收看法保守。

 Q4一哥華亞科 全年力晶稱霸

 不過,其他四家DRAM廠商上月營收均跌破20億元,茂德(5387)甚至不到10億元,且單月營收減幅逾四成,比率最高。從單季營收來看,由於力晶(5346)率先於去年9月開始減少投片,第四季力晶營收季減率超過六成最多,華亞科(3474) 因11月才開始減產,華亞科第四季營收82億躍升為一哥,但全年仍以力晶 (5346) 營收逾500億元最多。
 南亞科97年12月自結營收為14.31億元,較11月減少2%。去年第四季營收為61.33億元,較第三季的115.04億元下滑46.68%。97年1至12月營收為363.12億元,較前一年衰退31%。
 華亞科去年12月營收為19.72億,較11月下滑36%,華亞表示,主要是由於DRAM平均銷售價格(ASP)持續下跌,並受到減產效應以致晶圓出貨量減少影響。華亞科去年第四季營收為82.52億元,較第三季的97.85億元下滑15.66%。97年1至12月營收為375.39億元,較前一年衰退18.15%。

 茂德南亞科 Q4營收腰斬

 力晶自結97年12月營收為13.11億元,較11月下滑21.51%。力晶去年第四季營收為55.83億元,較第三季營收149.69億元大幅下滑62.7%。去年營收為528.33億元,較前年減少31.83%。
 茂德去年12月營收為7.83億元,比11月營收13.69億元減少約42.86%,較2007年同期大減71.02%。茂德去年第四季營收為41.56億元,較第三季的93.48億元衰退55.54%。去年全年營收為306.57億元,較前年減少35.59%。

茂德整併遇阻 百億債告急【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09.01.13

茂德與日商爾必達(Elpida)聯名提出的整合計畫書昨(12)日遭經濟部要求補件後再議,由於茂德2月14日有110億元的公司債將要到期,如今整併進度出現延宕,茂德欲藉政府紓困或爾必達解決資金缺口的希望暫時落空,營運壓力大增。
DRAM業界認為,整併遙遙無期,茂德若沒有政府金援,必須要有「很高的智慧」才能解決百億元公司債問題,否則只能與債權人討論展延或協商以折價方式贖回,最終更可能面臨破產、關廠、股票下櫃的命運。
茂德發言人、副總經理曾邦助昨天強調,茂德已申請紓困,不方便作任何評論,公司財務人員正盡全力籌措資金中。茂德昨天下跌0.05元、收2.1元,成交量4.1萬餘張。
經濟部昨日表示,茂德和爾必達提出的產業整合構想方案,雖然規畫內容有新的想法與作法,但內容係以瑞晶為平台,瑞晶代表人卻未共同連署提出,是否有共識需要再釐清。

修訂後提更新版

經濟部昨天也緊急邀集茂德、瑞晶及力晶開會,討論整合構想方案應修訂事項,並建議修訂後儘速提出更新版本。
不過,經濟部昨天並未鬆口協助解決茂德即將到期的110億元公司債;相關官員表示,茂德若能努力補送可行的計畫書,大家可以再幫忙想辦法。
官員強調,要爭取政府注資的廠商,自己必須更努力,不能無作為卻等著別人救,唯有如此,才能說服國發基金和國人接受對其紓困;有關茂德公司債所需百億元資金部分,茂德自己亦須多加努力。
DRAM業界則認為,茂德與爾必達案遭到要求補件,勢必無法在立法院本會期內排入議程,並在2月公司債到期前取得政府金援。

力晶放棄併茂德

隨茂德資金壓力增加,也讓本土同業對合併茂德案改採觀望態度。力晶發言人譚仲民表示,茂德本身債務問題仍無法解決,力晶已放棄整併茂德。力晶並無多餘資金可以協助茂德,若目前整併茂德,只會讓力晶包袱變得更大。
譚仲民並表示,力晶最近的一筆債務,是6月到期的約1.5億美元海外可轉債,力晶目前已準備好贖回債務的金額,不會讓這筆海外可轉債成公司包袱。
譚仲民指出,DRAM環境目前仍相當艱困,至於力晶與爾必達先前共同提出的整合計畫案,力晶會繼續與爾必達溝通,再行補件。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茂德上周向財經部會提150億元增貸金額需求,因往來銀行未與會,當天會議無結論,本周將再擇期討論。往來銀行已同意茂德舊貸款展延半年,但對增貸金額持保留態度。

茂德就這麼倒下… 問題更大【經濟日報記者周志恆09.01.13

茂德整併案再度遭逢變數,即將到期的公司債該如何償還,不僅全球DRAM業關注,也牽動電子與金融業的下一步動態。
茂德是國內第三大DRAM廠,月產10萬片12吋晶圓,全球市占率約3%,一旦無法償還到期公司債的錢,恐將走上關廠命運,成為這波不景氣中首家被迫退出市場的DRAM廠,相較政府先前信誓旦旦一定會拯救DRAM業,無疑重重甩了政府一記耳光。
一旦茂德退出市場,雖有助改善DRAM供需失衡狀態、激勵價格反彈,但茂德若無法清償債務,更可能衍生出一連串骨牌效應,尤其是即將到期的公司債,主要發行對象在海外,足以讓不少國際債權人受到影響,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在國內同業都清楚表示「自顧不暇、無法伸出援手」的態度,加上國際大型私募基金也對DRAM業興趣缺缺下,茂德一旦失守最後防線,將造成6,000多名員工失業。茂德倒下,其實不僅是單純關廠而已,更將會製造國際與台灣一連串的問題。

海力士:DRAM明年可能缺貨【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1.14

全球第二大記憶體晶片廠海力士(Hynix)金鐘甲(Kim Jong-Kap)昨(13)日指出,DRAM整體市況去年第四季就已觸底,明年市場更可能出現供給缺口。
金鐘甲也是繼龍頭廠韓國三星醞釀漲價5%到10%後,今年以來第一位宣布記憶體市況已經觸底的業者,使DRAM市況再露曙光,海力士股價昨天受此激勵上漲逾2%,並帶動三星股價走揚;台灣DRAM廠則受茂德與爾必達(Elpida)聯名提出整合案遭要求補件影響,茂德開盤就跳空跌停鎖死拖累,普遍走跌,僅華亞科收紅。
DRAM業者認為,海力士發表看好景氣的看法,主要與全球DRAM廠大幅減產,有效降低原本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有關。
今年以來DRAM與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價格陸續向上彈升,根據集邦報價,DRAM主流規格現貨價已順利站回1美元之上。
依外電報導,金鐘甲是在一場記者會上指出,記憶體市況已於去年第四季到達底部,雖然市況全面反彈時機仍需視全球經濟復甦情況而定,但因近期大多數業者都已減產並大幅下修資本支出,最快明年市場就會出現短缺情況。
如同三星今年對資本支出採取保守態度,海力士今年也對資本支出相當節制,預期今年預算將由去年的2.6兆韓元降至1兆韓元以內。金鐘甲指出,海力士今年首要任務為增加資金流動性;海力士今年將出售美國奧勒岡8吋晶圓廠,並正與潛在買主協商中。

DRAM業者:總要活到那一天吧【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1.14

全球第二大記憶體晶片廠海力士(Hynix)喊出,DRAM市況去年第四季落底,明年記憶體市場可能供給不足。大廠看多景氣,固然令其他業者溫暖在心頭,只是不少業者擔憂,自家公司是否能活到市場回春的那一天。
業者首先需要建立相信自己能挺過寒冬的「信心」,這方面將可能刺激市場買盤進場補貨意願,帶動價格上漲。只是業者積極減產、削減資本支出,營造扭轉劣勢的環境之餘,當下各廠營運艱困,仍處於淨現金流出,大家目前最盼望的,是能有政府金援等外在資金的「及時雨」。
換句話說,台灣DRAM產業競爭力的癥結點不是在技術,政府應先讓業者挺過寒冬,若能有適時金援,將能拉業者一把。
尤其DRAM市場景氣波動難以預測,景氣差時,業者一天賠1億元,景氣好時,一天能賺1億元。但業者一定要記得,一切的金援都只是「救急而非救窮」,若能順利走出這次危機,這筆錢一定要趕快清償,而不是又拿來盲目擴產,造成下一次的危機

DRAM價格 反彈在望【經濟日報記者周志恆09.01.14

全球DRAM廠去年9月陸續宣布減產後,全球DRAM產出已減少逾二成,激勵現貨價強彈75%,由於減產效應持續擴大,元月上旬合約價開始止跌,市場預期,下旬合約價出現反彈機會極大。
DRAM主流規格DDRⅡ1GB現貨行情在去年11月中跌破1美元後,價格一路下滑,最低曾到每顆0.59美元,後因減產效應與實施有限度出貨,12月中開始反彈,上周再度站上1美元顆粒單價,上漲至1.01美元。

茂德紓困案生變 協調銀行「以債入股」【經濟日報09.01.15

經濟部昨(14)日邀請財政部、經建會、金管會和茂德主要債權銀行召開紓困會議,達成「政府不注資、銀行不增貸」的處理原則。據了解,政府將採「債權銀行以債入股」的方式,來解決茂德財務問題,並不排除由銀行先「代墊」資金讓茂德償債。
茂德11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將2月14日到期,昨日下午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如何解決茂德資金缺口的問題。
茂德最大債權銀行為台灣銀行,其他還包括合庫等多家銀行業者。據了解,由於茂德的情況已經非常危急,經濟部近日已密集召開會議。台銀董事長張秀蓮昨天對此表示,「還不清楚此事,會儘快瞭解狀況」。
昨天會議最後採取「銀行以債入股」建議,主要是參考幾年前韓國銀行業入股海力士(Hynix),解決海力士資金問題的經驗,後來海力士也脫胎換骨,成為全球第二大DRAM廠。不過,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海力士最近又向韓國政府紓困,韓國政府同樣請銀行業大力金援。
截至截稿前,本報無法與茂德取得聯繫,無法得知茂德對此事的看法。不過,日前經濟部要求茂德針對與爾必達(Elpida)聯名提出的整合計畫補件再議,茂德高層便透露,已積極針對即將到期的110億元公司債籌措資金,但不便透露募資管道。
相關人士表示,雖然銀行團已經決定展延合庫500億元貸款,但現在銀行團不論展延或降息,都無法解決茂德的問題,茂德必須要有新資金注入,才能解決2月14日可轉債的問題。
茂德在2月14日將有110億元公司債到期,但茂德無力還債,希望銀行增貸或政府注資。可是,昨天紓困會議上,銀行明確表明不可能再增貸、政府也不願意注資,讓茂德情況危急。
會議中也討論其他籌資方法,包括;茂德重新發債、自行增資或找其他資金挹注,但討論後都被認為可行性不高。不過,經濟部仍然不放棄茂德,經過討論後,才想出銀行入股茂德的方案。
銀行主管對此則指出,如此一來,銀行團將成為茂德的股東,承擔最大風險;此外,如果要銀行再拿資金挹注茂德,各銀行必須召開董事會同意,也要對銀行股東負責,不是政府要求銀行救,銀行就可以入股。

紓困DRAM 不如買國際大廠【經濟日報記者黃昭勇09.01.15

力晶、茂德等DRAM業者為了爭取政府紓困,不斷提出解決方案。但看在許多國際投資銀行家眼中,與其注資給國內DRAM業者,不如政府直接啟動類似主權基金的投資機制,到國際市場收購具備技術研發能力的美國美光或是日本爾必達。
過去一年多來,DRAM產品與類股報價慘跌,投資銀行家計算,目前美光總市值約24億美元、相當新台幣800億元;爾必達市值668億日圓、相當新台幣250億元。
這兩家國際級的DRAM大廠股權結構相當分散,美光最大單一股東持股不到10%、爾必達最大股東持股也僅約15%。
也就是說,假如台灣現在有主權基金,可啟動國際併購或投資機制,只要花大約新台幣80億元,就可以主導美光決策;或者是不到40億元,就可以成為爾必達的董事。
既然美國、日本或台灣都不樂見韓國三星因為這一場DRAM風暴,成為全球寡占的DRAM供應商,由美光或爾必達釋出善意,讓台灣透過政府主權基金取得董事地位,延長台灣DRAM業者取得技術開發的年限,總比直接把錢交給台灣DRAM業者更有創意。
當政府解決技術開發問題後,再來讓國內業者提出最具競爭力的發展與生產模式,從而決定是否給予紓困,也比直接拿資金挹注特定業者公平。
更何況,韓國三星電子獲得的貸款利率約5%、6%,台灣DRAM業者享受到的卻是2%、3%的低利率,更不用提其他政策優惠。
政府紓困擺明是要救急,但救急之餘,也要朝提升競爭力的方向規劃,救急動作才有意義。否則,幾百億元的資金灑出去,只能換來業者暫時的存活,不僅耗費國家資源,也平白錯失產能升級的契機。

分析》茂德恐成犧牲打【經濟日報記者周志恆09.01.15

金管會高層鬆口,透露政府對茂德採「不增加銀行貸款,也不注入新資金」的態度,希望透過銀行入股方式解決問題。DRAM業者對此頗不以為然,表示此舉形同「變相要大家擺爛,反正有狀況會有銀行出來擔」。
也有人認為,銀行團「為什麼,又憑什麼要出面收拾這個爛攤子」?政府丟出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給銀行團與茂德,其實最後就是希望透過市場機制做出決定,甚至可能讓茂德成為「犧牲打」,藉此讓茂德退出市場,進一步演變成讓市場供給縮減、帶動產業回春的「棄車保帥」之道。
全世界DRAM廠都有資金壓力,茂德2月14日將到期110億元公司債,資金需求最為急迫,在本土同業都自顧不暇,陸續釋出「不可能金援茂德」的態度。
政府把球丟給銀行,但銀行也得要花時間開董事會與股東會才能做出決議,但離茂德債務到期只剩一個月,中間又有農曆年假期,茂德當下的問題不僅是錢,更面臨時間急迫的壓力,處境將更危急。
由於政府當初允諾出手金援DRAM廠的前提,是必須要符合產業整合與技術扎根台灣的前提,這次鬆口不給茂德新資金來源,也等於是宣告爾必達等國外廠商與台廠提出的整合案統統被打回票,DRAM業這波的整合潮可能因而觸礁。
這次國外廠商積極拜訪國內官員,希望能夠透過整合台灣DRAM廠的方式,取得台灣官方資金,但已有不少電子業者認為國外業者這次來台,提出的整合案只是「虛晃一招」,只是要向台灣政府要錢,根本不是為了台灣DRAM前途著想,在這樣的出發點下,政府更不可能拿出資金。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便曾公開坦言,政府希望外商把技術全部給台灣,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畢竟外商唯一的優勢便是技術,台灣的優勢則是製造成本。

合約價將止跌反彈 DRAM股樂>中時09.01.15王宗彤

 DRAM股昨日反映DRAM合約價格即將止跌反彈,股價從低檔又聯袂反攻,由於市場預計1月下旬合約價可望正式反彈,激勵以合約市場為主的南科(2408)、華亞科(3474)盤中攻上漲停板,力晶(5346)、茂德(5387)也同樣翻紅上漲。
 根據集邦科技統計,去年9月至今年1月間的最新投片量,全球減產已逾22%,其中以台灣減產幅度最高達55%,而自12月起市場已出現價格反彈的訊號,反彈至今逾75%,集邦科技認為,合約價也自1月上旬止跌回穩,待PC OEM需求歸隊,反彈之路指日可待。
 隨著DRAM顆粒價格自2007年開始滑落至今,DRAM顆粒價格已面臨將近連續7季的虧損,全球DRAM廠在2007年及2008年合計虧損約100億美元,其中台系廠約占42億美元,集邦科技分析其主要的原因,當時DRAM廠普遍對市場的記憶體需求呈現過度樂觀的看法,在2006年間大舉興建12吋DRAM廠,產能於2007年開始陸續開出,造成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急速下跌至今。
 不過,近日在合約市場方面,1月上旬的合約價終於呈現持平的走勢,DDR2 667Mhz 1GB與 2GB平均價格落在8與16美元,終止了自去年7月以來價格下滑近64%的跌勢,由市場面來觀察,隨著中國新年將近,歐美市場必有補貨的需求,加上DRAM原廠方面有意將顆粒價格拉至1美元之上,將會控制整體市場的出貨數量,更增添1月下旬的合約價反彈契機。

DRAM整合全退件 經部:不保證「絕不讓茂德倒」>中時09.01.17黃馨儀

 國內DRAM大廠力晶、茂德的產業整合企畫書,日前皆已被經濟部退件,昨天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強調,不論哪一家DRAM廠倒閉,都會牽動後續的社會問題。
 站在經部立場,當然不希望有廠商倒閉,但也不敢拍胸脯保證「絕不讓茂德倒」。政府一定會在春節前與各廠商溝通,希望將國內DRAM廠整合只剩一至兩集團,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影響,國內DRAM廠紛紛遭受嚴重波及,日前力晶、茂德大廠已向經濟部遞交產業整合企畫書,但卻因內容尚未完整且有未盡事宜,皆已被經濟部退件,希望該廠能重擬後再送件。
 華亞科技與母公司南亞科及美商美光,昨日也傳出不排除在農曆年前送交產業整合計畫書給經部。
 陳昭義表示,由於力晶與茂德彼此間仍無完整協定,所以被經部打回票,雖然目前尚未接到其他DRAM廠的整合計畫書。
 政府也不敢保證「絕不讓茂德倒」,但仍希望國內DRAM廠都不要面臨倒閉惡運,否則,將會牽涉到許多家庭、員工的生計與社會問題。
 經部將會在春節前盡力與DRAM廠協商、溝通,希望在國內業者先行整合的原則下,達到將國內DRAM廠整合成一至兩集團的目標,進而讓技術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
 陳昭義說,過去國內DRAM產業已投資八千五百億元,無論未來要搶救任何一家或是重新開始,即使耗費一、兩千億也未必有用。
 屆時若要動用到國發基金,也一定要經過立院審核才能通過,經部一定會待整合企畫書完整後,才會向立院提出有說服力的報告。

茂德賣機器 籌得8億【經濟日報記者周志恆09.01.20

茂德為籌錢償債,昨(19)日再次出售機器設備給封測廠力成,此次交易金額約7.98億元;惟據了解,由於茂德積欠力成不少代工款項,實際能拿回現金恐相當有限。
若加計茂德上周出售中科12吋廠90奈米設備給台積電,約可帶來約5.8億元現金,加計先前處分測試機台給力成、南茂分別達成11億及4億元的交易協定,以及昨天與力成這筆7.98億元的交易,茂德近期藉處分機台設備合計已變現28.78億元。
據了解,茂德2月14日有高達110億元的公司債到期,近期雖大舉出售機器設備套現,但到目前為止約僅籌得債款五分之一的資金,短期資金調度仍有很大缺口。茂德昨天也跳空跌停,下跌0.11元、收1.52元,成交量3.7萬餘張。
DRAM業者表示,國內外半導體廠產能利用率多降至五成以下,產能嚴重閒置,此時願意接手茂德機器設備、讓產能閒置擴大的廠家不多,加上現金為王,茂德機台設備就算賤賣的再便宜,恐怕接手者也屈指可數。
業界指出,力成願意接手茂德機台,主要是甫與日本Tera Probe在新竹湖口合資成立測試廠晶兆成科技,接手茂德的便宜機台,還可順勢取得茂德訂單,可說一舉兩得,是這筆買賣的最大贏家。
晶兆成已於去年底運轉,提供晶圓測試服務,產品項目包含DRAM、快閃記憶體(Flash)及邏輯半導體產品,預計首季營業額即可達7.5億元。
業界表示,力成接手茂德的12吋測試機台後,可望交予晶兆成使用,未來茂德12吋廠測試代工業務亦可望交由晶兆成負責。

力晶600億聯貸 傳展延半年【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1.20

力晶600億元銀行聯貸紓困展延案,外傳已獲銀行團同意展延半年,可望在本周宣布;法人認為,此舉將有助力晶調度,資金壓力大減,並可藉此「以時間換取空間」,若市況回溫,就有機會扳回劣勢。
力晶聯貸案主辦行庫指出,力晶這次紓困,向銀行團提出兩項條件,一是調降貸款利率加碼的部分,二是展延本金繳款期限。第一項要求已被銀行團打回票,至於第二項要求,農曆年後可望通過,但銀行團也同時對力晶提出三點要求。
包括力晶必須增加擔保品;銀行團要聘請自己的會計師,監管力晶的現金流量;力晶大老闆黃崇仁要當公司保人。
力晶與銀行團正針對這些條件協商中,行庫指出,由於利率調降銀行已經說不,力晶倒也沒有再提,另一項貸款展延,應該沒有問題。至於銀行團對力晶提出的條件,要黃崇仁作保的部分,黃崇仁並沒有拒絕的意思,不過,銀行團也承認,這麼要求,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只是希望黃崇仁有和力晶共度危機的決心。
力晶昨(19)日因外資圈認為其資金調度有嚴重壓力,成為市場出脫標的,股價重挫跌停,收3.08元。法人指出,政府暫時無意對DRAM廠注入新資金,力晶暫時也沒有尋求政府資金挹注的規劃,但銀行聯貸若能獲得展延,將可避免短期大筆資金流出,資金壓力大減。
隨力晶銀行聯貸可望獲得展延,市場焦點也轉向目前尚未有任何動作的台塑集團旗下南科與華亞科,但兩家公司仍不願透露任何細節。
南科、華亞科今日將舉行法說會,在美國美光(Micron)進駐華亞科董事會下,昨天股價同步大漲表態,華亞科更一度收復票面10元價位,終場收9.9元,上揚0.3元。
全球DRAM廠股價昨天普遍勁揚,韓國海力士(Hynix)大漲一成以上,但茂德、力晶卻逆勢重挫跌停。
法人認為,一旦力晶還款時間獲得延長,將更有機會「以時間換取空間」,相較其他同業有即將到期的大筆債務,力晶將握有時間優勢,有機會隨減產帶動市況回溫,扳回劣勢。
對銀行團可望在本周答應展延聯貸,力晶昨天並未正面回應,僅強調之前提出的短期資金紓困案,都依政府程序處理中。至於短期將到期的公司債等,公司也已備妥資金,可如期清償。
力晶透露,目前銀行聯貸約有600億元,貸款展延確實會對公司資金調度有正面幫助。力晶內部曾估算,過去每月銀行貸款本利等支出約數十億元,若銀行貸款展延,本金部分將可延後償還,現金支出將可大幅減少

南亞科緩建第二座12吋廠【工商時報09-01-20涂志豪

 受到DRAM價格大跌及景氣低迷衝擊,南亞科第二座12吋廠Fab 3B已決定緩建,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總經理連日昌等昨(19)日與台北縣縣長周錫瑋在內的縣府官員會談。周錫瑋強調,將全力協助南亞科度過難關;吳嘉昭則表示,只要景氣好轉就會加速興建,而且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21日將針對DRAM紓困等議題,與馬英九總統見面並交換看法。
 南亞科原擬投資1,000億元興建第二座12吋廠Fab 3B,但去年11月獲得台北政府核准建照後,因DRAM市況急轉直下,出現嚴重虧損,加上技術合作夥伴又由德國奇夢達(Qimonda)轉換為美國美光科技(Micron),至今遲未領取建照動工。
 由於南亞科即將超過3個月的領取建照期限,台北縣長周錫瑋昨率縣府交通局、財政局、經濟發展局等首長前往南亞科視察,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總經理連日昌、副總經理李培瑛等高層出面接待並進行簡報。
 南亞科2006年興建第一座12吋廠Fab 3A,投資金額達620億元,目前月產能約達3萬片,但因近兩年來DRAM市況不佳,南亞科營收由2007年的751億元,至去年下滑至363億元。
 連日昌表示,因為價格下跌及不景氣等市況影響,決定緩建12吋廠Fab 3B,未來將視景氣再決定是否動工,另外吳嘉昭則表示,為了凸顯DRAM產業困境,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21日將針對DRAM紓困等議題,與馬英九總統見面並交換看法。
 另外,南亞科及華亞科將於今(20)日舉行法說會,因去年第四季DRAM價格跌勢擴大,合約均價約達1.12美元,現貨均價僅0.88美元,遠低於目前70奈米製程約1.3至1.4美元的製造成本,所以法人預期兩家DRAM廠的虧損情況將擴大,其中南亞科單季虧損恐達70億至80億元,華亞科也將虧損逾50億元。

王文淵 提DRAM生存之道【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09.01.21

總統馬英九今(21)日將邀見台塑企業行政中心總裁王文淵,就當前經濟情勢交換意見。據了解,面對外界關切的DRAM產業紓困方案,台塑集團將就台灣DRAM產業生存發展之道,向總統提出建言。
台塑集團旗下華亞科及南科,目前並未申請紓困。至於外傳政府要台塑集團出面整合DRAM產業,台塑相關主管僅表示:「DRAM業自身財務壓力都很緊」;政府部門也否認要由台塑集團出面整合。
不過據透露,政府內部確已就如何紓困DRAM業密集協商中,目前已有初步方案。
台塑集團昨天則對研議「台灣DRAM產業生存發展之道」的建言方案,顯得相當低調,僅表示因涉及合作夥伴美光,目前不宜對外說明。
不過,台塑集團相關主管也坦言,不管轉換製程或進行下世代研發,華亞科、南科仍有資金需求壓力。據了解,南科、華亞科提出的「台灣DRAM產業生存發展之道」構想,是將與國際大廠美光聯手,必要時也可加入爾必達,成立研發團隊,共同建立下世代DRAM研發平台。
南科與美光目前已聯手建立研發平台,美光營運長之前來台拜會經濟部長尹啟銘時,也表達願意在台灣設立DRAM技術研發中心,深耕台灣DRAM研發技術,一旦研發平台順利建構完成,未來也可以爭取爾必達加入,共同研發下世代的DRAM技術,使台灣不僅擁有DRAM技術自主性,更可以改善目前DRAM技術與整併困難的問題。

四大DRAM廠 去年賠掉一座12吋廠【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1.21

台塑集團旗下DRAM廠南科昨(20)日公布去年底每股淨值僅剩6.1元,若本季虧損超過52億元,每股淨值將跌破5元,股票交易方式將變更為全額交割、甚至需要減資來拉升淨值,成為台塑「十寶」中,第一家面臨打落全額交割與減資窘況的廠商。
相較之下,同屬台塑集團的華亞科,去年底每股淨值仍有約16元,無相關壓力;力晶、茂德尚未公布去年財報,但兩家公司去年第三季末每股淨值各在8.97與7.86元,且股本都是南科的1.5倍以上,虧損造成每股淨值稀釋的壓力,也比南科小。
台灣DRAM廠去年第四季營運與第一季展望法說會,由南科與華亞科昨天打頭陣。受DRAM價格不振影響,兩家公司去年第四季單季虧損分別創下歷來次高與新高,全年合計共虧損逾532億元,每股淨損各達7.54元與5.41元,等於台塑集團去年每天在DRAM業賠掉的金額就高達近1.5億元,相當於一天賠掉一戶帝寶豪宅。
統計力晶、茂德去年前三季合計虧損已達約545億元,加上南科與華亞科去年虧損數,台灣四大DRAM廠帳面已虧掉超過千億元,法人預期,若再加上力晶與茂德去年第四季的虧損,台灣四大廠去年虧損總額將達約1,300億元,超過一座12吋晶圓廠的投資額。
對於可能面臨每股淨值跌破5元、變成全額交割的窘況,南科發言人白培霖昨天表示,台塑集團確實相當重視這個問題,也正思考因應之道。
他坦言,若本季價格維持上季水準,確實「會有很大壓力」,但DRAM價格隨時在波動,只要價格能在本季強勁反彈,就能避免這個問題。但一切仍有變數,現在談減資等後續動作,都嫌太早。
白培霖指出,南科今年資本支出將採取保守態度,預期與去年的120億元相當,主要用來自有12吋廠製程從奇夢達(Qimonda)的溝槽式(Trench)轉為美光(Micron)的堆疊式(Stack),預計初期先導入美光68奈米製程,下半年再轉進50奈米。
白培霖估計,公司若將所有產能轉換為美光68奈米製程技術,須投入100億元,若全數轉換為50奈米製程,則須投入200億至300億元。至於華亞科,則將於下半年導入美光技術。

DRAM伸援手 經部金援最多2千億【工商時報09-01-22侯雅燕

 經濟部估算,國內DRAM廠若能有共識整合成1至2家,政府才會投入資金救援,至少1,000億元,至多2,000億元,讓台、日、美形成共同陣線,共抗韓國。
 經濟部官員表示,從整體產業競爭力角度,國內DRAM產業最好是整合為1至2家,至多2家,才能具備與韓國DRAM廠商相抗衡的實力。經濟部今將向政院提出報告。
 最好是能整合成台日一個系統,即爾必達;台美一個系統,即美光的技術,然後台、美、日整合成一家,才能與韓國三星等廠對抗。
 根據經濟部評估,韓國海力士很有可能與三星整合,屆時在全球產能將達一半,國內業者如何與韓國競爭,這是國內政府所重視的。
 經濟部官員強調說,整合過程涉及個別企業的利益調整,所以一定要業者自己先談,並且獲得共識後,政府才能進行協助。經濟部會持續與業者溝通,但若業者僅考慮到自身的利益,政府無法投入資金拯救。
 經濟部目前估算,若國內DRAM廠能有共識進行整合,政府預計最少要拿出1,000億元拯救DRAM產業,而至多則需2,000億元。
 由於DRAM廠茂德國外公司債即將於今年2月14日到期,若無法償還,茂德營運將出現重大危機?對此,經濟部也相當頭痛,但以目前情勢來看,要在這之前完成整併困難度高。
 至於外傳債權銀行要求信保基金須百分百保證,銀行才可能繼續融資給茂德,經濟部官員回應說,並未聽聞,不過要信保基金百分百保證是不可能的事情。

救DRAM搞神秘 經濟部賣啥藥【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09.01.22

上周起,經濟部與經建會緊鑼密鼓開會研商如何拯救DRAM產業,周二晚間經濟部長尹啟銘偕同小組召集人經濟部次長施顏祥漏夜開會,準備今天向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的資料,在茂德2月14日海外公司債3.3億美元到期的生死交關日前,行政院必須端出第一道救DRAM的藥方。

下月14日須端出第一帖藥

四個多月來,有關DRAM的紓困整合方案,一直是經濟部最高機密,施顏祥曾經說:「攸關上市公司的事情必須謹慎。」經濟部唯一對外說得最清楚、也從未改變的是紓困原則:一、必須技術扎根台灣;二、提升DRAM產業競爭力。
審視經濟部兩項紓困原則,其中技術扎根,就是聯美(美商美光)抗韓或是聯日(日商爾必達)抗韓的選擇。多年來,台灣DRAM產業雖然是政府引以為傲的兩兆雙星產業,但DRAM技術仰仗國外母廠授權,規模太小,一直都是受制於人的狀況,十家DRAM廠合併,都打不過南韓一家三星。
因此,經濟部最理想的規劃方案,就是國內業者整合成一家,最多二家,由南科、華亞科結合美光技術整併茂德是一個選項,但迄今經濟部都等不到南科遞件的動作。
官員說,南科的情況是國內DRAM廠中最好的,不急著出手的理由可以想像,但已經遞件的力晶與爾必達整合茂德的規劃,卻又達不到政府的政策目標。
在茂德2月14日海外公司債到期日前,力晶或是爾必達提出的整合方案中,都必須把茂德考慮進去,弔詭的是,力晶第一次提出以瑞晶為平台整併茂德計畫書,遭到工業局退回要求修正,而隨後力晶的技術母廠爾必達卻與茂德聯合提出整併書。
工業局在1月12日與力晶、瑞晶(代表爾必達)以及茂德會談時,報告書上,力晶董事長黃崇仁不願意簽字,經濟部官員說,整併計畫書不僅沒有辦法達到政府希望技術扎根台灣與提升競爭力的要求,連提出計畫書的公司內部都沒有共識,「這叫政府怎麼能夠同意呢?」

左等右等南亞科遲不遞件

連馬總統都說要救DRAM產業,相關官員說,有一些銀行反映,面臨嚴重財務危機的茂德,仗著有政府相挺,並沒有主動跟銀行協商的動作,一直到後來情況不太對,才開始自立自強,比較積極。
對於要銀行以債入股茂德,關鍵還是在銀行的態度,不過茂德「債多不愁」,政府擔心茂德如果無法在2月14日以前籌得足夠資金,兩手一攤倒閉,銀行也剩下「半條命」,這些都是經濟部在研擬各種可能方案時,不得不顧慮的後果。

政府出錢一定要拿到技術

DRAM產業在銀行融資借貸高達4,200億元,DRAM又是政府政策支持的重點產業,不論金融面或是產業面,政府都願意放手一搏,開創先例以國發基金注資方式對DRAM產業紓困,但如果無法在此時藉機引進美光或是爾必達的技術,花大錢把DRAM產業救起來也沒有意義。
一位參與的經濟部官員感慨,這是個上百億元的大錢,沒有足夠理由說服大家,沒有把握過立法院這一關,很難端出方案,但要在國內外廠家利益間取得平衡,對政府而言,在整個紓困過程角色只能被動,官員直言: 「政府不能強迫企業跟誰整併。」

經部官員:國內DRAM五合一 沒有意義【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09.01.21

一定要與美日整併 才能抗韓

搶救國內DRAM產業,國內DRAM廠商要進行「五合一」整併?經濟部高級官員透露:如果只是國內五家廠商進行「五合一」,沒有意義;政府的立場認為,國內五家DRAM廠商一定要與日本、美國DRAM技術產廠整併,才能與韓國DRAM競爭,活了下來。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下午見總統馬英九,可能利用機會就當前經濟情勢與國內DRAM整併能,向總統報告並表達台塑集團的看法與態度。

DRAM技術仍在美日廠商手裡

經濟部一位高級官員上午表示「不知此事」。不過,他就經濟部過去這段時間一直在協調解決DRAM產業經營困境問題透露表示,DRAM如果只是國內廠商進行「五合一」(即南科、華亞、美光、茂德與力晶),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DRAM技術仍在美國與日本廠商手裡,國內DRAM廠商仍必須支付技術權利金,致使競爭力很難與韓國DRAM競爭。

若不辦減資 整併恐有難度

但他也坦承說,近來DRAM廠商尋求政府紓困過程,其中茂德有2月14日財務關卡,這是滿頭痛的問題,以目前情勢看來,如果不辦理「減資」,恐怕「整併」有難度。
該高級官員指出,如果只是「五合一」,並不能救國內DRAM 產業;要救國內DRAM產業,一定要與掌握DRAM技術的日本與美國廠商進行「整併」,偶使能在日本、美國的技術基礎下,在台灣發展後續技術,並利用台灣生產成本的降低能力,才能與韓國DRAM廠商在國際市場一搏。
官員說,與日本、美國DRAM技術廠商「整併」,有相當的難度。
他表明政府官方的看法與立場表示,政府希望國內DRAM廠商與日本與美國DRAM技術廠商「整併」(整併並不是非合併不可),最好是「整併」成1個;如果無法,至少也要做到「整併」成2個。
【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下午在總統府接見台塑企業行政中心總裁王文淵,外界解讀兩人可能談到台灣DRAM業的生存發展,並傳出政府有意要台塑主導DRAM業的整合;不過官員指出,沒有聽說下午雙方要要討論DRAM的問題。
據了解,總統府接到的訊息,王文淵請見馬總統,應是就王永慶喪葬期間總統的幫忙,表示感謝,也有意對台塑六輕五期一事引發外界對馬總統的誤解,和後續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協助解決爭議,向總統致謝。
馬英九曾在去年12月初表示,政府與DRAM產業領袖保持密切聯繫,企業已有自救計畫,但政府會隨時準備協助;官員表示,馬總統很關心DRAM產業,對台灣DRAM業的發展,行政院長劉兆玄及副總統蕭萬長都在積極規劃,馬總統會聽各界提出的建言,但具體政策由行政院擬定,總統應該不會介入個案。

中華信評:茂德可轉債 恐衝擊金融業【工商時報09-01-23陳碧芬

 茂德科技將於2月14日到期的新台幣112.59億元公司債,中華信評企業暨基金評等部資深協理許智清昨(22)日表示,假若茂德無法如期還款,該公司債部位將發生違約,可能會出現2種效應,其一是後續的產業整合速度加快,因公司端談判條件弱化;其二是衝擊到債權銀行的短期債信,把倒帳問題擴大牽連到金融業。
 在中華信評昨天出爐的特別報告中,明確指出,信用體質持續遭到削弱的台灣DRAM業者,目前迫切需要財務援助,惟即使是在最樂觀情況下,無論是來自政府或外資管道,這些財務援助也不可能立即改善業者的信用體質。
 尤其,中華信評不看好由政府伸手支援,「儘管是出自好意」,許智清說,例如防止部份本地DRAM業者立即倒閉,仍無法在未來2-3年內,明顯改變台灣DRAM產業的競爭力。
 目前外部對DRAM廠進行合併極力施壓,中華信評在報告中指出,對國際或台灣的DRAM廠,若合併財務體質較弱的台灣業者,會立即產生龐大財務負擔,恐怕不是合併後享有的規模優勢,或可能來自政府財務支援所能彌補的。
 其中最大的負向因素之一,是本地DRAM業者過去五季中持續發生的巨額虧損,已使業者的高財務槓桿壓力更加沉重。

茂德可轉債到期政院不介入【工商時報09-01-23呂雪彗

 DRAM究竟要如何救?據了解,行政院的原則是「不介入處理個案債務」。對於茂德火燒睫毛,即將在2月14日到期的3.3億美元海外可轉債,政院認為應由茂德努力與債權銀行團協商,政府不能替個別企業扛責任。
 據了解,劉揆昨天召集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政委朱雲鵬、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財長李述德、金管會主委陳沖等財經高層,聽取經濟部長尹啟銘對DRAM專案小組目前處理現況報告。
 財金高層說,就DRAM整體產業而言,DRAM向銀行融資餘額很高,絕不能倒。劉揆希望經濟部與經建會能積極促成業者合併。
 對於茂德即將到期的可轉債,劉揆在會談表示,他很難指揮公股或民營行庫該怎麼做,政院最大處理原則就是「不介入個案處理」,以免搞到每個個案都要處理。
 經濟部昨日提出企業自行整併提案,包括日晶、瑞晶(代表日商爾必達)合併案,茂德以力晶與瑞晶為整併平台,以及包括南科、華亞科與美光,與茂德、力晶台灣DRAM廠的「五合一」大整合方向。
 但尹啟銘強調,最理想方案尚未出爐,五合一構想是最極端方案,「但不一定最理想」。他說,最理想應是能掌握關鍵技術,兼顧成本競爭力,考量未來技術的開發投資。但未來是否美系整併成一家,日系整併成另一家,尹啟銘保留彈性空間。美光已提出4、5種選擇整併方向,但未正式提出。

奇夢達破產 台灣DRAM挫咧等【工商時報09-01-24陳穎柔

 虧損連連的記憶體(DRAM)廠奇夢達,周五向德國法院聲請破產,奇夢達母公司英飛凌本季將額外提列數億歐元的準備金。至於台灣方面,包括華亞科與華邦電,合計可能因此出現約新台幣40億元的呆帳。
 但因奇夢達發生問題,將縮短解決供給過剩問題的時間,因此業內認為,此事件對整個產業來說將是短空長多。
 德國薩克森邦、葡萄牙某開發銀行和英飛凌去年12月決定給予奇夢達3.25億歐元紓困貸款。薩克森邦是奇夢達最大生產基地,該公司在葡萄牙也有廠房。不過,此一紓困方案不足以拯救奇夢達的財務困境,熟悉內情人士周四向路透社透露,奇夢達還需要3億歐元金援。
 奇夢達執行長羅建華表示,依據德國法律,聲請破產可使該公司重整程序加速,並讓該公司重建穩固根基。羅建華將重整奇夢達主要事業,他表示,該公司預期在臨時性破產管理人的支援下繼續營運。
 英飛凌已說過,若奇夢達破產,英飛凌將背負特定債務,比如返還政府補貼的大約2.8億歐元。
 奇夢達在去年12月1日預警,倘若該公司尋求財務援助的協商沒有結果,而產業環境繼續惡化,該公司將在今年第一季面臨流動性短缺。
 外資推算,奇夢達台系代工華亞科與華邦電將因此在帳上出現30多億元與5- 9億元的呆帳,連帶讓華亞科與南亞科去年第四季虧損擴大,而華邦電方面雖可藉由尚未支付的授權費與設備轉讓方式讓呆帳金額降到最低,但卻面臨得重新找技術夥伴的命運。
 華亞科原為奇夢達與南亞科持股各半的DRAM專業代工廠,旗下設有2座月產能共計12萬片的12吋廠,另外華亞科所採用的溝槽式製程也是源自奇夢達的技轉。
 外資圈估算,奇夢達至今恐還積欠華亞科超過30億元的未付帳款,華亞科很可能會在去年第四季財報中一併提列,此舉將讓華亞科單季的虧損金額大增。
 至於華邦電方面,華邦電12吋廠標準型DRAM單月產出僅1萬6千片,雖然全給奇夢達,但因數量甚少,因此積欠華邦電的未付帳款金額並不高,華邦電內部估算,總金額不及10億元,而華邦電計畫以尚未繳給奇夢達的技轉費來相抵,也會以債權人身分要求奇夢達提供設備等資產來抵債,不打算提列呆帳損失。

奇夢達聲請破產 DRAM產業短空長多【工商時報09-01-24涂志豪

 曾經是台灣DRAM廠重要合作夥伴的德國DRAM大廠奇夢達(Qimonda),因為本身資金缺口過大,短期內又找不到足夠資金挹注,昨日已向德國慕尼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成為這波DRAM大空頭循環中,第一家宣佈倒閉的業者。
 奇夢達倒閉隱含了三個重要意義。第一,當年西門子先投入DRAM事業,後將半導體(含DRAM)切割出來成立英飛凌,之後又因不堪虧損而再切割成立奇夢達,現在奇夢達又被迫退出DRAM市場。這代表德國近20年來在DRAM市場高達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化為烏有。
 第二,奇夢達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溝槽式(trench)DRAM技術的擁有者,在近五年的DRAM技術製程競賽中,因為微縮速度遠落後敵對的堆疊式(stacked)製程,過高的單位成本,導致奇夢達在這波不景氣中最先敗下陣來,溝槽式DRAM技術正式走入歷史。
 第三,翻開過去的DRAM發展史,每8至10年一次的大空頭循環中,最後一定是有大型DRAM業者退出,空頭循環才正式結束,並開始醞釀大多頭行情的到來。如1980年代的美國業者如德儀、IBM等退出,到1990年代日本業者東芝、日立、NEC等退出,2000年代則是德國奇夢達最先被迫退出。這也代表DRAM景氣空頭已走到尾聲。
 雖然奇夢達在申請破產保護的同時,仍希望透過重整計劃,重新回到DRAM市場,但由過去經驗來看,退出的業者已經沒有回頭的本錢。所以,市場上一下子少了10萬片的月產能,對目前仍燒錢不止的DRAM業者,已經盼到了寒冬將近的第一隻春燕,若之後再有其它業者退出,配合目前各業者的減產動作,DRAM景氣可望在今年中旬就反轉向上,當然,復甦的強度仍得視大環境需求而定。
 奇夢達倒閉後,接下來全球市場目光將集中在台灣DRAM紓困案。茂德因無法獲得政府挹注資金,2月14日到期的111億元公司債確定還不出來,接下來召開的債權人會議會有什麼結論,目前不得而知,但若債權人決定要求茂德還錢而清算茂德資產,則茂德也將步上奇夢達申請破產保護的後路。所以台灣政府要不要營救茂德,反而成為左右DRAM景氣回升與否的關鍵。

力晶茂德南科 大利多【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1.24

德國DRAM大廠奇夢達(Qimonda )宣布破產,將使全球市場供給瞬間大減10%,對力晶、茂德、南科等台灣DRAM廠將是大利多,但華亞科、華邦電仍與奇夢達有帳務或技術往來,難逃倒帳或技術斷炊衝擊,尚未支付華亞科的貨款約有30億元。
DRAM業者分析,奇夢達占全球DRAM市場約10%市占率,相當於龍頭韓國三星的一半,如果「半個三星產能停工」,將使得市場供給大減,有助帶動價格揚升,未來幾天的DRAM報價值得留意。
集邦科技預期,奇夢達破產後造成的市場供給縮減,將有助1Gb DDRII價格,由目前的0.95美元附近上漲至1.2至1.5美元。
不過,目前台灣DRAM廠中,華亞科與華邦電仍與奇夢達有帳務或技術往來,華邦電發言人溫萬壽昨天不諱言指出,奇夢達營運危機,將對華邦電標準型記憶體營運造成衝擊。此外,奇夢達先前仍有帳款未付,也需要解決。
華邦電目前12吋廠每月約3.2萬片產能,約一半為奇夢達代工標準型記憶體。溫萬壽表示,未來將不出貨給奇夢達,改採自行在現貨市場銷售。
華邦電初步估計,為奇夢達代工部分,每月約占公司營收約25%。

茂德50億增貸 有條件過關【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09.02.03

茂德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2月14日即將到期,為解燃眉之急,九大行庫趕在1月24日小年夜會商,原則同意有條件增貸50億元給茂德,條件包括茂德須找聯貸保證人,及提供機器設備作擔保,並由經部出具正面的產業報告。
茂德的財務「紅色警戒」暫時化解,不過,確切的擔保、貸款利率等細節雙方還未談攏,因時間緊迫,雙方最慢將在本周五敲定內容。

條件1 須找聯貸保證人

九大行庫,包括台銀、合庫、土銀、台企銀、兆豐銀、一銀、彰銀、華銀及輸銀,50億元增貸金額原則上將依原債權比率分配。
茂德14日到期的ECB資金缺口達110億元,不過,茂德向債權銀行團表示,會協調部分投資人繼續持有ECB,加上之前處分資產,手上還有部分資金可拿來償還,剩下的資金缺口約四、五十億元,需要再向銀行增貸。
與會行庫認為「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下,有條件同意新增一筆貸款給茂德,解決ECB到期的燃眉之急。不過銀行團和茂德對擔保品的內容和貸款條件,仍未達成共識,這幾天將繼續協商。
主要條件有兩點,第一,茂德須提供機器設備抵押擔保,並找銀行團認可的聯貸保證人,第二則是經濟部須提出DRAM未來性及對國家經濟重要性的正面報告。

條件2 經部提產業報告

行庫主管表示,第二點經濟部已表達支持,第一點則由台銀接洽中。
這次協商主要是由最大債權行台銀出面,與會者除九大行庫董事長或總經理外,經濟部當天也派人出席,但台銀昨(2)日僅表示還在協商,不願透露協商內容。
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張秀蓮昨天在財政部新春團拜時表示,要先看茂德自己努力,提出可行方案,加上經濟部輔導,各種配套措施都齊全,銀行不排除會支持增貸資金。
部分行庫聯貸部門則表示,已接到指示,要準備貸放一筆新資金給茂德,但還不知道條件,確切貸放金額也還沒定案。
目前茂德向銀行團授信餘額有500多億元,其中台銀最多約百億元,其次是合庫90多億元、兆豐銀的70多億元。這次新增貸款的行庫,主要是台銀等九家公股行庫,與原先的債權銀行團略有不同。之前茂德已向銀行團申請貸款展延並獲准,這次則是新增貸款額度。
【記者周志恆/台北報導】茂德副總經理兼發言人曾邦助昨(2)日對於銀行團提供50億元的資金融通一事,不願鬆口證實,僅表示尚未接到正式通知,公司財務人員仍盡最大努力籌錢。
不過,受此消息激勵,茂德昨日股價由跌停板急拉至漲停板,終場以1.61元作收,上漲0.1元,成交量14.6萬餘張。
茂德2月14日將有約110億元的公司債開放贖回,由於當初所訂的價格每股10元,但目前茂德股價僅剩下1.88元,持債者申請轉換等於現虧八成以上,加上DRAM景氣看淡,持債者多數會要求公司贖回。
不過,茂德這認到期的海外可轉債,期限是五年,主要的債權人很多是國外的基金公司,有消息指出,茂德已獲得部分債權人同意,先暫時不贖回,金額數十億元,可降低茂德籌錢的壓力。

茂德獲金援》政府,快把握整併時機【經濟日報╱記者周志恆09.02.03

茂德將獲得公營行庫金援,110元可轉債到期資金壓力獲得紓解,加上德國大廠奇夢達(Qimonda)破產效應引爆DRAM價格大漲,台灣業者可望脫離DRAM冰河期,在基本面露曙光,又有外部資金挹注下,也讓茂德與同業間的整併案更耐人尋味。
在產業發生諸多變化前,茂德是美國美光(Micron)及日本爾必達(Elpida)兩大DRAM聯盟亟欲拉攏的對象。但前提都是要茂德先解決財務狀況,如今茂德最急迫的資金壓力告解,加上價格上漲後,營運狀況可望隨之改善,儼然已經為茂德「出嫁」,營造好環境。
為徹底解決記憶體長期供過於求,及提升台灣記憶體產業的競爭力,此時確實是產業整併的最好時機,也取得國際大廠技術所需成本最便宜的一次,政府應該把握良機,加速整併國內DRAM業,不管是「聯日抗韓」或是「聯美抗韓」,政府都應好好把握這次機會。
政府不應看到短暫價格反彈而取消紓困,反而更要積極作為,趁行情有機會反轉前,迅速提供業者需要的援助,讓台廠能較他國業者儘早恢復體力,也唯有如此,台灣DRAM業者的競爭力才能再提升。

現貨飆 DRAM廠不再吃虧【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03

德國DRAM大廠奇夢達(Qimonda)宣布破產引爆DRAM價格大漲,標準型主流規格現貨價昨(2)日暴漲25%,均價站上1.2美元,創去年第四季以來新高,力晶等本土DRAM廠可望轉為現金淨流入並擺脫大幅虧損夢魘。
投信法人指出,奇夢達生產線包括標準型及非標準型DRAM,在標準型DRAM價格領漲後,未來應用在消費性產品的非標準型DRAM價格是否也會上揚,值得關注;尤其是大陸本月起推廣到全國的「家電下鄉」計畫,大幅帶動非標準型DRAM需求,也有助鈺創、晶豪科等業者營運向上。根據集邦科技(DRAMeXchange)昨天晚盤最新報價,主流規格有效測試顆粒報價上漲25%,均價由農曆年前的1美元之下大漲至1.2美元,品牌顆粒漲幅更達26%以上;SDRAM等非標準型DRAM也大漲超過一成。
受惠報價上揚,以及美光等國際DRAM股在台股農曆年封關期間大漲,DRAM族群昨天成為台股牛年新春開紅盤的人氣指標,本土四大DRAM廠力晶、南科、茂德、華亞科,以及下游模組廠威剛、創見等都以漲停收市;華邦電尾盤也由黑翻紅,收當日最高價3.15元,漲幅超過半根漲停板。

尹啟銘:DRAM整併 政府主導【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 2009.02.04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3)日表示,政府2月底前會提出DRAM產業整併架構,由政府主導整併,邀請有意願企業加入,沒有意願者就讓其自行發展,但整併後保證不會成為國營事業。
至於是否整併成為一個公司,尹啟銘以事涉敏感為由,不願透露。對於是否會動用國發基金,尹啟銘也指出,尚未談論此事。
尹啟銘說,整併DRAM產業必須動用納稅人的錢,政府會非常珍惜、 小心,最近會提出一個整併架構,由政府主導,和企業界協商,邀請有意願參與整併的企業加入。
尹啟銘強調,台灣有多家DRAM業者,背景與技術來源多不相同,整併要考慮很多因素,並不容易。
尹啟銘昨天是到新聞局召開政策說明會,對記者詢問DRAM產業整併進度時,作出上述表示。
尹啟銘說,DRAM和晶圓代工是半導體產業的兩大支柱,政府會給予必要支持,包括有條件的短期紓困,及中長期的整併。
尹啟銘說,短期紓困包含票據到期展延及貸款展延,目前已經在協助茂德、力晶等。中長期整併則希望能夠創造產業競爭力,掌握關鍵技術與下一世代研發技術。
尹啟銘說,經濟部已和台灣DRAM產業有關的日本爾必達及美國美光接觸過幾次,他們也有一些想法,願意和政府合作,持相當樂觀態度。
對於茂德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2月14日即將到期,九大行庫原則同意有條件增貸50億元給茂德,尹啟銘透露,聯貸銀行有要求公司需提供貸款保證及機器設備擔保,目前已有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封測公司提供貸款保證,及一家公司提供機器設備擔保。
外界揣測,願意提供貸款保證的公司應是金士頓(Kingston)。
尹啟銘說,DRAM業者未來到期的可轉換公司債(ECB)將比照茂德方式處理,由企業想辦法因應。
對於政府是否不會讓任何一家DRAM業者倒閉,尹啟銘僅表示,有些企業本身體質不佳,政府即使要救,也救不起來。
此外,德國DRAM大廠奇夢達宣布破產對台灣DRAM產業會有何影響,尹啟銘說,是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將由市場決定,如果從過去DRAM產能過剩,供給大於需求,導致價格不斷下滑來看,奇夢達停止生產後,對市場有幫助是好的消息

政府主導整併》茂德力晶南科 觀望【經濟日報╱記者周志恆09.02.04

政府有意出面主導DRAM廠整併案,並將公開邀請業者參與,茂德、力晶、南科、華亞科等DRAM業者對此多半抱持觀望態度。
至於被各大DRAM集團鎖定為主要整併對象的茂德,董事長陳民良昨(3)日表示,由於不了解政府提出的主導方案內容,因此無法評論。
陳民良強調,如果政府提出的主導方案能兼顧茂德長遠發展並提升台灣DRAM業技術競爭力,茂德會配合相關措施,但一切要待政府方案確定後,才能決定。
對外傳這次茂德獲得銀行團50億元增貸,連帶保證人是全球記憶體模組龍頭金士頓(Kingston)及其相關企業,但茂德也不願證實。
台塑集團旗下南科、華亞科對政府將出面主導整併一事,也以「目前尚不清楚詳細內容」為由,保守應對。華亞科總經理高啟全透露,以台塑集團企業文化來看,原則上會儘量配合政府腳步,但因不清楚內容,因此暫時無法回答。
據了解,南科、華亞科近期將聯名提出整合計畫,高啟全強調,華亞科內部確實有自己的一套規劃,一旦送件後,會依法公告。力晶發言人譚仲民表示,力晶並不了解政府規劃的內容與條件,無法在第一時間回答是否加入。他說,政府尚未針對此事與力晶接觸,力晶會儘速了解後,再做決定。

DRAM滿江紅 預估上漲空間2成>中時09-02-04劉宗志

 在德國DRAM廠奇夢達宣布破產下,市場預期供給減少,激勵現貨價格大漲,帶動DRAM相關族群連續第二日大漲。昨天包括威剛(3260)、力晶(5346)、茂德(5387)、勁永(6145)、至上(8112)等個股皆是漲停一價到底,表現強勢。
 奇夢達占全球約一成的DRAM產出,在宣布破產後,供需變化上有利於後續DRAM價格走勢,以致於該消息出現後,主流規格1Gb DDR2單日大漲超過二成。業界預估DRAM價格可望回到廠商現金成本之上,也就是還有約二成的上漲空間,將有利於業者轉為淨現金流入,紓解營運壓力。
 昨天DRAM族群連續第二天強勢表現,海外可轉換公司債本月14日到期的茂德,在前天尾盤從跌停到漲停的神奇表現後,昨天直接跳空漲停一價到底,二天的高低價差已達二成。此外,華亞科(3474)、力晶、威剛、品安(8088)、商丞(8277)等多檔同樣攻上漲停作收。
 茂德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即將到期,外傳茂德已與部分債權人協商完成,且九大行庫原則同意有條件增貸50億元予茂德,藉以補足茂德資金缺口。前天在行庫高層喊話下,茂德尾盤從近跌停位置一口氣急拉至漲停作收,其他DRAM股則因奇夢達破產效應,連續第二日大漲。
 法人指出,就目前DRAM報價及紓困等消息面而言,有利於短線DRAM族群持續反彈走勢,不過就算報價回到廠商現金成本之上,也僅是停止淨現金流出,雖可紓解營運壓力,但今年廠商營運虧損仍難以避免。此外,相關廠商波段反彈幅度已不小,因此在投資操作上仍應避免過度追高。

爾必達力晶整併案 恐破局【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05

政府有出面主導DRAM整併,但輪廓迄今不明,傳出原本規劃與力晶集團共同提出計畫案的日商爾必達(Elpida),有意自行向日本政府申請,動用專為援助非金融公司而成立的公共基金,力晶與爾必達共同提案可能破局。
對於爾必達有意自行先向日本政府申請金援,力晶發言人譚仲民昨(4)日表示,「確有耳聞」,但爾必達在日本尋求資金援助,如同力晶集團在台灣與銀行團協商貸款展延一樣,都是為了各自公司發展而努力,外界不必放大解讀。
爾必達提出申請的對象,則是日本政府用於援助非金融公司而設立的公共基金。這是日本內閣府在日前批准的「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置法」修正法案中一項措施,希望協助獲利衰退的非金融公司,穩定國內經濟。日本政府盼在國會本會期順利通過,預期春季開始接受非金融公司的申請。
外電指出,爾必達可能是日本這個措施推行後,第一家申請的公司。當地媒體揣測爾必達應會發行特別股給日本政策投資銀行以換取政府數百億日元資金。
譚仲民表示,目前力晶與爾必達在台灣聯名提出整併案確實沒有進一步動作,兩家公司對於尋找金援,也暫時採「各做各的」的方式。對於政府有意出面主導,力晶由於不了解實際內容,無法回答是否會邀請爾必達共同加入。
譚仲民指出,爾必達與力晶是不同的獨立公司,由於爾必達是力晶的技術母廠,只要爾必達能有更好的生存條件,力晶當然也會受惠。

經部一統DRAM大夢 恐破局【工商時報09-02-05李純君

日本市場昨(4)日傳出記憶體大廠爾必達將依據該國的產業再生法改正案,向日本政府申請數百億日元的金援。換言之,爾必達已不需向台灣政府尋求紓困,經濟部所謂的技術深耕、產業統合大夢,恐將宣告破局。
DRAM族群昨日也因爾必達可望獲紓困,加上茂德(5387)可轉債紓困出現雜音,財務陰霾再度壓抑DRAM族群股價表現。力晶(5346)、茂德4日成交各達14、13萬張的大量,股價持續震盪,南亞科(2408)、華亞科(3474)、華邦電(2344)股價震幅亦加大。近3日外資賣超力晶36,915張、茂德11,595張、南亞科1,162張;買超華亞科14,614張、華邦電2,240張。
日本政府為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決定推出企業再生法修正案,由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等機構對日本企業注資,一旦企業因破產而發生相關損失時,由日本政府承擔部份損失,以藉此加強企業信用,穩定經濟,該案也已獲日本國會通過,計畫自今年春天起啟用。
外電也傳出,爾必達資金吃緊,因此可望是第一家申請該融資補助的企業,屆時爾必達將以發行特別股的方式進行增資,向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取得數百億日元的融資。爾必達發言人KumikoHiguchi雖未正面回應相關問題,但也透露,爾必達將「正面」考慮任何接受公共資金挹注機會。
為避免台系DRAM業者倒閉,台灣政府去年第四季釋出願意對DRAM廠「紓困」的訊息,並要與台灣記憶體業者有結盟關係的爾必達跟美光,跟台系廠力晶與瑞晶、南亞科與華亞科,共同提出產業整合計畫書。
當時台灣經濟部所打的算盤是,提供爾必達或是美光紓困的同時,也取得兩家公司的部分股權,另外更要取得對方的技術,達到「技術深耕」的目的。
如今爾必達在日本政府幫助下,已不需向台灣政府求援,力晶與爾必達陣營存續無疑,至於美光與台塑旗下的南亞科與華亞科部分,不單美光不願意將技術拱手獻給台灣政府,南亞科與華亞科也沒有急迫的現金需求。

茂德兩條路 想得救先自救【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09.02.05

銀行團增貸金援茂德案,在茂德無法提出符合銀行要求的擔保條件下,至今仍無進展,茂德2月14日有110億元可轉債資金需求缺口,能否有解,似乎只剩兩條路,而且關鍵都在茂德自己。
據了解,原本對增貸持保留態度的債權銀行,農曆年前,在某政府高層示意下,突然召開會議並達共識,銀行團同意有條件增貸50億元。
對於銀行最在意的十足擔保條件,原本茂德表達金士頓可提供50億元保證,沒想到金士頓最後只願出具15億元保證,這個狀況仍無法符合銀行開出的條件,到昨天為止,茂德仍無法回覆台銀如何解決。
若金士頓不願提供太高金額保證,茂德能否再協調債權人,努力降低資金缺口,減少增貸額度,也是茂德要努力的。若增貸案走不通,金管會釋出的可轉債重新設定條件措施,對茂德來說,也是辦法。

新聞眼》DRAM業 何妨漂亮退場【經濟日報╱記者黃昭勇09.02.06

教育「券」要不要發?DRAM廠該怎麼救?馬政府團隊為了打開一連串的經濟死結,又再度出現前言不對後語的自相矛盾。
全球金融海嘯下,要處理一個接一個的經濟難題,的確很容易出現「朝令錯,夕改又何妨」的現象,但若新政府的思維始終是進一步、退兩步,只會令人民無所適從。
尤其,政府很「負責任」的想把責任一肩扛起,打算主導DRAM產業整合,也計畫讓教育「券」成為提升產業升級的利器。但什麼都想親力親為的結果,很容易變成拖垮國力。畢竟政府的財力有限,民力卻是無窮盡。
這幾天有個很有意思的新聞事件,許多民眾拿數位相機拍街頭的烏賊車,檢舉這些汙染空氣的車輛,再領取環保獎金。
政府給予適度獎勵,人民自然就會找到最有效率的方法。
拯救台灣的雙D產業,政策上似乎可以更彈性。目前官員的思維,始終環繞在要不要給現金?貸款要不要展延?要不要直接投資等。這些思考,都是從「活」的角度去想;但或許,政策考量也可以從「死」的方向看一看。
簡單說,就是讓瀕臨破產的廠商可以漂亮的退場。以台灣的DRAM廠來說,最具備退場「資格」的茂德,8吋廠已經處理得差不多了,先後跟奇夢達、海力士技術合作,挖洞的深溝式與蓋房子的堆疊式生產技術都有經驗。
將來,不論是力晶陣營或是台塑集團體系,在整併上都擁有技術可以快速融合的優勢。
政府應思考的,可能不是如何救單一廠商,而是讓願承擔生存考驗的業者,有更多的誘因與幫助。

1.3兆韓元 海力士虧損倍增【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09.02.06

全球第二大電腦記憶晶片廠南韓海力士半導體公司(Hynix)5日表示,受全球衰退導致晶片價格大跌的影響,該公司上季虧損擴大,且是連續第五季虧損。分析師預測,海力士今年可能無法轉虧為盈。
海力士在去年10月至12月的第四季虧損暴增至1.33兆韓元(9.61億美元),比前年同期虧損的4,620億韓元高出一倍多。包括海外關係企業在內的營收則大降18%,至1.51兆韓元。
彭博資訊訪調的分析師先前預估,海力士的淨損將會達1.4兆韓元,營收為1.44兆韓元。
海力士發言人朴勝愛(音譯)表示,該公司自2003年開始每季公布財報以來,以上季的淨損為歷來最嚴重。野村證券與摩根大通銀行都預測,海力士今年仍難重拾獲利。海力士股價5日下挫1.8%,收9,350韓元,同日南韓Kopsi指數下挫1.46%。
海力士的債權人1月宣布,想在9月底前出售手中36%股權,但面對海力士今年仍難獲利,想找買家並非易事。分析師李勝佑說:「沒有人會想買賠錢的公司,今年要賣掉海力士會很困難。」
但他說,最近晶片價格回升,業界也可能出現整合,海力士「第一季財報也許優於預期」。
海力士同時生產NAND快閃記憶體與動態隨存取記憶體(DRAM),但受全球景氣急凍導致需求遽降以及晶片市場供過於求的影響,這兩種晶片的價格上季分別比第三季下滑18%和43%。
海力士說,韓元去年大貶以及「美元計價的未償債務居高不下」,也是淨損增加的因素。
朴勝愛指出,該公司2008年底的債務總額達53億美元。
包括海外業務在內,海力士全年淨損達4.38兆韓元,遠遜於前一年的獲利3,640億韓元。銷售則下滑21%至6.82兆韓元。
去年12月剛從市場及股東銀行獲得6億美元資金挹注的海力士說,今年將專注於財務穩定。
該公司計劃削減資本支出至最多1兆韓元,低於2008年的2.6兆韓元及2007年的4.8兆韓元,並藉出售關廠設備等非核心資產,以籌資1兆韓元

爾必達救急 缺5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 2009.02.07

日本最大電腦晶片製造商爾必達公司(Elpida)說,還需要多達450億日圓(4.93億美元)資金,才能度過讓主要生產商紛紛陷入虧損的需求寒冬。
爾必達社長本幸雄6日說:「我們正設法籌措約400億至450億日圓資金。」爾必達歡迎日本政府基金或台灣政府投資。
爾必達旗下的瑞晶電子設在台灣,是與力晶半導體的合資事業。
日本內閣府本月通過一項法案,將援救陷入困境的非金融業者,目前法案在國會審議中。
全球經濟衰退抑制消費者支出,電腦與手機等電子產品用的晶片需求隨之萎縮,導致爾必達至12月底止已連五季虧損,急需融資。

日本九大電機大廠 共將虧兩兆日圓【聯合報╱記者陳世昌2009.02.07

這一波的不景氣,嚴重衝擊到日本賴以為生的電機產業。日本九大電機大廠,預計08年度的總虧損將達兩兆日圓(約7400億台幣),這個數字超越了2001年時,當資訊產業泡沫崩潰所創的一兆九千萬日圓虧損記錄。
九家公司中,日立和松下等七家預計將虧損,僅有三菱電機預計將保持盈餘,但盈餘額僅有100億日圓(2007年度為1579億日元)。三洋電機盈虧持平,日立虧損7000億日圓,在九大中成績最差。
半導體價格的下跌尤其顯著,記憶體的價格比07年度下跌約7成,造成日立、東芝、NEC、富士通等公司的半導體相關業績大幅惡化。

DRAM業整整併 有了好兆頭【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07

DRAM業整併案仍處於一片混沌,財務體質相對較佳的華邦電探出頭,表態願意被整併的意願。一旦獲得大廠回應,不僅為整併案開啟好兆頭,也為華邦電未來發展增添屏障。
根據DRAM業者估算,每個新世代記憶體技術需投入至少數百億元的研發經費,且技術愈先進,投入的經費也愈高,對於華邦電等規模較小的業者來說,是一筆龐大的負擔。如果能夠藉由整併納入主要聯盟,在「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前提下,也讓未來發展更有保障。
以華邦電目前的狀況來看,無力自主研發技術,只能用產能交換與大廠合作,雖然明知投入標準型記憶體風險很大,為了發展自家非標準型產品技術,有必要尋求一線記憶體大廠技術支援。
在已有業者大力呼應整併下,只要先有一個個案成功,就能作為日後其他業者的參考,政府的主導方案應儘速釐出輪廓,才能促成各廠聯姻。

爾必達執行長盼台日聯盟成為DRAM全球第一 【中央社 2009.02.08

日本「朝日新聞」電子版今天報導,日本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大廠爾必達執行長坂本幸雄前天表示,他殷盼與台灣的3家同業形成台日聯盟,以躍居全球第一。
坂本6日在公布爾必達2008年4月至12月業績的記者會上,針對日本政府所提出的企業紓困新方案說,「這是企業增資的一個很大的選項」。對於與台灣的3家同業合併,形成「台日聯盟」一事,他也表達強烈的意願。
日本政府本月3日決定針對企業紓困的新方案表示,爾必達正考慮申請約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83億元)的紓困金。
坂本表示,他還不清楚紓困方案的詳細內容,目前無法評論。他認為,如果向銀行借錢,公司財務可能出問題,所以政府對企業紓困有其必要。
從爾必達2008年4月至12月的業績看來,顯示本業的營業損益出現979億日圓(約新台幣359億元)的虧損(上一年同期有9億日圓的盈餘),淨損益出現1179億日圓的虧損(上一年同期有56億日圓的盈餘)。
有關爾必達與台灣方面有生產合作的公司計劃增資一事,他說:「希望能集資400億至450億日圓。」
他表示,與台灣的3家公司(力晶、瑞晶與茂德)若能整合,將成為全球第一,公司正在考慮的合作方案是,台灣的3家公司先行整合,然後由爾必達在技術層面上加以指導,進行合作,這部份也有待台灣的政府進行資金紓困。他說:「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從台日雙方獲得奧援。」

DRAM產業整併 政府考慮入股【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09.02.09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產業的整併架構最快本周出爐,據了解,整併作業除了由政府主導外,政府也考慮入股,且不排除成為最大股東,但持股不會過半。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日證實,經濟部日前曾爭取國發基金入股DRAM產業,不過,陳添枝說,經濟部尚未提出具體投資金額,俟經濟部提出具體投資多少金額後,經建會會進一步評估。
經濟部長尹啟銘日前表示,DRAM產業整併後,保證不會成為國營事業;經濟部官員昨日進一步解釋說,所謂不會成為國營事業就是指政府持股、投資比重不會超過50%。
雖然不會成為國營事業,但政府是否會成為最大股東,可以左右公司經營決策,也就是廣義的公營事業,專案小組召集人、次長施顏祥昨(8)日指出,希望政府不要成為最大股東。
不過,未來發展如何,施顏祥強調,將視和DRAM業者洽談結果而定。行政院高層官員則說,政府如何入股,入股多少將俟經濟部進一步訂出方案。
政府入股可能動用那些資金?施顏祥說,包括國發基金、公股行庫的資金都在考慮之列,不排除各種可能。
尹啟銘日前表示,2月底前會提出DRAM產業整併架構,並由政府主導整併,邀請有意願的企業加入,沒有意願的企業則讓其自行發展,但整併後保證不會成為國營事業。
政府高層官員昨日透露,DRAM產業整併架構已有相當共識,並具可行性,待經濟部進一步擬定腹案後,即可底定,本周可望出爐。
官員說,過去由業者自行提出的整併方案,由於僅少數一、二家業者同意,因此做不下去,政府也很難介入,但「新的架構」業者應該可以接受。
不過,施顏祥的態度則較保守,施顏祥說,整併DRAM業者很複雜,每一家都是民營公司,有股東、董事會,不同背景,執行過程中須不斷修正,須在最佳的環境中,做出最佳決定。

日、台連舉白旗 韓半導體廠商會笑到最後?【朝鮮日報 09/02/09 成浩哲

一直低迷不振的全球半導體產業正表現出回生的跡象。日本、德國、台灣的半導體廠商無法承受天文數字般的虧損依次「舉起白旗投降」。隨之,被稱為「懦夫賽局」(Chicken Game)的半導體企業生死競爭正處於最後階段。
隨著技術創新的日新月異,半導體產量劇增,這導致半導體產品供大於求和價格暴跌。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全球半導體廠商分為勝負兩者。這種生存競爭被稱之為「鬥雞遊戲」,緣於雙方的車相互正面衝撞決以勝負的美國年輕人的遊戲。
在此次生存競爭中,世界第三位和第五位的存儲半導體廠商日本的爾必達和德國的奇夢達首先體力衰竭。據日本會計年度第三季度(10-12月)業績發表,爾必達銷售額達618億日元,淨虧損達723億日元,虧損超過銷售。爾必達總經理阪本幸雄說:「為生存還需要400億至450億日元,歡迎政府注資或台灣政府投資等任何形式的資金投入。」
上月德國的奇夢達向德國墨尼黑法院提出了破產申請,並決定關閉該公司在美國的生產工廠。之前,奇夢達雖然爭取到了德國政府的3.25億歐元的資金支持,但最終未能憑一己之力起死回生。德國政府明確地表示:「總公司德國英飛淩應該自行解決。」南亞、力晶、茂德等台灣廠商的業績虧損也超過100%,沒有政府支持已很難生存。這些企業正考慮與美國或日本的公司合併。
相反,三星電子和海力士最近相繼開發出40奈米(1奈米為10億分之一米)工程技術,擴大了與海外競爭企業的差距。這意味著,要在生存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所謂40奈米僅為從發絲的2500至3000分之一,與海外廠商的主流技術60奈米相比,40納半導體的生產效率高出1倍以上。三星電子和海力士計畫自今年第三季度起以40奈米工程批量生產DRAM。
隨著世界半導體業界出現重新洗牌的徵兆,本月DRAM固定交易價在7個月裏首次上漲。主打產品DRAM 1G DRAM已從1月份的0.81美元上漲至0.88美元,漲幅為8.64%.固定交易價是向戴爾、惠普等大買家供貨的價格。
但也有意見認為,現在樂觀為時尚早。最近,台灣政府表示,會向台灣廠商提供700億美元扶持資金。此外,其他國家最後支持國家基礎產業——半導體產業的可能性高。

有意併購奇夢達? 華潤上華不願證實【中央社09.02.09

德國媒體報導,中國的半導體公司華潤上華科技,顯然有意併購向法院聲請無力清償保護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大廠奇夢達,不過華潤上華的發言人不願證實這項消息。
一位知情人士今天告訴德國「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說,華潤上華科技(CSMCTechnologies Corporation)與奇夢達(Qimonda)洽談併購已經有好幾個月之久,破產後的奇夢達沒有負債,併購後又不需接手美國的工廠,對有意投資的廠商來說當然划算。
報導指出,1997年成立的華潤上華,在江蘇無錫擁有6吋晶圓廠,股權大部分屬於國有,接手奇夢達資金不是問題。
然而,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官方希望國有企業留在國內投資以振興經濟,華潤上華得到官方批准投資海外並不容易。
儘管如此,這位人士指出,華潤上華仍有可能買下奇夢達高度先進的設備。
不過,華潤上華的發言人,不願向經濟週刊證實這項消息。
受DRAM價格滑落的衝擊,奇夢達1月23日向法院聲請無力清償保護,由在慕尼黑執業的律師傑斐(Michael Jaffe)出任破產管理人,後續發展受到業界關注。
奇夢達的破產管理人傑斐今天透過發言人告訴中央社說,傑斐手下的團隊正在亞洲與「多位潛在的投資者」洽談,接下來幾天還會見很多人,現在談細節還言之過早。

台塑版DRAM整併》化零為整 跳脫代工角色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11

考量台塑集團的保守經營文化,「對於沒有把握的事,絕不出手」,這次整併案在業界「千呼萬喚始出來」,透露整併成功完成的機會大增。
日本爾必達(Elpida)先前分次協同力晶與茂德提案,但都遭到政府要求補件再議,政府主動出招撮合民間企業,已透露政府協助台灣DRAM業度過這次景氣寒冬,具有相當強的企圖心。
台塑集團經營能力與雄厚的資金優勢有目共睹,若全球DRAM業藉由這次南科、華亞科提案而有進一步整合結果,意味台灣在全球DRAM業已跳脫過往處於代工的地位,逐步取得主導全球產業的關鍵位置,具有對抗南韓三星、海力士(Hynix)等廠的實力。
DRAM是重要PC零組件,對新接棒的台塑集團高層來說,如何將原本獨立運作的單一公司化零為整,磨合不同的企業文化,不僅攸關企業經營,更牽動全球電子業神經

茂德110億公司債 來不及救了【聯合報╱記者朱婉寧09.02.11

茂德一百十億元的公司債將於本周六到期,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昨天首度指出,政府目前介入搶救已經來不及了,茂德還是應持續與銀行團協商,才是最快的解決之道。
不過,陳昭義表示,政府仍將研擬DRAM產業整體整併計畫,本月底提出。
面對政府在貸款到期前才說「來不及救」,茂德主管昨天說,公司仍在盡最大努力籌錢中。
茂德最危急的一筆一百十億的公司債剩四天就到期,陳昭義昨天坦承,政府介入已來不及。政府的立場,產業整併必須考量很多層面,尤其在肥貓條款公布後,超過十億元的企業紓困案都必須去立院報告,在計畫不周全的狀況下,不可能短時間通過。
陳昭義說,現在最快的還是茂德與銀行團持續協商,才能救燃眉之急。政府雖然無法直接金援,但在業者找銀行團協商期間,一直有提供意見、出具保證文件等。
值得注意的是,法人圈近日連續買超茂德,同時加碼其他DRAM類股。昨天多檔DRAM個股,收盤甚至攻上漲停板。
市場法人指出,在馬英九團隊力拚經濟之際,政府應不會放手見到茂德發生倒閉危機,最終可能會由國發基金或是台灣銀行等公股行庫,先協助DRAM廠度過難關,再談後續產業整合。

聯美日抗韓 傳國發基金將入股爾必達【聯合報╱記者朱婉寧09.02.12

經濟部昨天證實,台塑集團上周已提交由南科、華亞科與美國美光提交的DRAM廠整併計畫;目前已有兩大DRAM整併計畫送達經濟部。外傳韓商海力士(Hynix)近期曾洽詢合作的可能性,但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表示,目前重點依然是聯美、日抗韓國,沒有考慮海力士。
力晶、茂德整合的另一整併案主角之一、日商爾必達社長←本幸雄昨天再度造訪經濟部,←本幸雄會後對外表示,國發基金會出資購入爾必達百分之卅的股份;但經濟部官員不願證實這項說法。
DRAM產業到底要怎麼整併?尹啟銘說,國發基金最多僅七百億元可用在DRAM產業整併,「以小搏大」是此次整併的重點,不可能只關注在爾必達及力晶這一組廠商,也不可能將所有DRAM廠併成一家。經濟部正積極洽談國內企業,爭取民間資金參與。
經濟部官員說,DRAM整併政策,本月底應該會有具體方向出爐。
茂德高達一百十億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即將於本周六到期,尹啟銘強調,茂德向政府請求紓困,經濟部已協助解決;ECB的債務以及向銀行增貸五十億元,茂德必須自己努力。
昨天「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商爾必達已與力晶、瑞晶及茂德談妥整併,國發基金預備會出資約一千億日圓(約合三百多億元台幣)注入爾必達。但經濟部官員說,目前根本沒談到這些細節。

國發基金 注資DRAM業 三階段評估【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09.02.12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國發基金考慮注資1,000億日圓給爾必達(Elpida)陣營。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昨(11)日拜會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尋求國發基金支持。陳添枝也是國發基金主委,他會後表示,還待評估。
台塑集團向經濟部提出DRAM整併計畫,爾必達也加緊腳步,陳添枝說,是否注資DRAM產業,須待經濟部完成評估後,再由行政院長劉兆玄定奪。
國發基金執行秘書蕭國輝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DRAM業者遞件,也還不知道業者的整併架構,所以無法去評論,「要等收到他們的案子之後才能評估」。
蕭國輝說,國發基金要不要注資DRAM產業,要經過三道程序,首先要由跨部會小組去審查是否進入實質評估,如果要進入實質評估,再去找技術審查團隊與財務鑑價審查團隊,評估結果會提給投資評估委員會做參考,然後再送到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議討論,最後再報行政院同意。
經建會官員說,國發基金目前可動用的1,000億元額度中,有300億元需保留給中小企業,實際能動用的僅有700億元,以DRAM產業來說,從70奈米升級至50奈米就需要上千億元的資金,因此單靠國發基金無法整併所有的業者。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去年底通過國發基金新增1,000億元時,曾做成主決議,為避免國發基金救DRAM產業變成無底洞,要求政府必須「以整併為投資前提」,達到「汰弱留強」的效果。

DRAM整併 不考慮海力士【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12

行政院官員昨(11)日表示,韓商海力士(Hynix)近期也曾洽詢合作的可能性。但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規劃中的DRAM產業整合架構仍以日本(爾必達)與美國(美光)廠商為主,並沒有考慮南韓的海力士。

入股爾必達30%?經部:一切未定

由於國發基金目前只有700億元子彈,且有可能無法一次到位,在DRAM產業高資金需求下,經濟部正積極洽談國內企業,爭取民間資金參與,目前已有不少公司表達興趣。
對於外傳日本DRAM大廠爾必達(Elpida)聲稱政府同意入股爾必達30%股份,經濟部次長施顏祥說:「政府沒有offer,哪來的數字?」一切都沒有定案,外界都是選自己有利的角度各自發揮。
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昨日接連拜會經濟部長尹啟銘與經建會兼國發基金主委陳添枝,尹啟銘會後表示,他向本社長說明政府整合DRAM產業的規劃方向,本當場表達有興趣參與,但對於可能的整併方向,雙方並無達成任何共識。
外傳爾必達已重新規劃與茂德的整併案,並邀請力晶及雙方合資設立的瑞晶加入,進行台、日兩地DRAM廠「四合一」,力晶發言人譚仲民表示:「沒聽說。」
他強調,力晶對於整併案的立場從未改變,在茂德尚未解決財務問題前,力晶絕不會出手整併茂德。而據他所瞭解,爾必達方面也有這項共識,研判傳言應該是空穴來風。
經濟部已在為規劃中的DRAM產業整合架構找資金,尹啟銘說,經濟部目前徵詢國內業界意見,了解是否有興趣投資整合後的DRAM產業。經濟部官員說,徵詢對象包括半導體等各個產業,不少業者表達有興趣投資整合後的DRAM公司。

債券到期前半年須回報償債計畫

【記者陳芝艷、李淑慧/台北報導】在茂德事件影響下,為了避免地雷債連環爆,金管會緊急戒備,請證交所、櫃買中心發函給所有今年有債券到期的上市櫃公司,尤其財務較差者,在債券到期前半年,就必須回報償債計畫。
證交所、櫃買中心已經列出財務指標,上市櫃公司若在現金流量差、營收大幅下滑、負債比高者,都列為警示標的,派專人緊盯這些公司準備還債的情況,要求公司隨時回報。
據櫃買中心資料,今年到期的公司債共1,100億元、金融債共1,20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共800億元。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債、金融債的發行機構多半都是大型上市櫃公司或銀行,債信較高,償債能力應該沒問題。可轉債發行機構都是中小型公司,較令人憂心。
據了解,被證交所、櫃買中心列入警示標的者,超過十家公司。茂德是其中之一,其餘電子業、傳統業均有。

新聞眼》左擁美光 右抱爾必達… 【聯合報╱記者林淑媛 2009.02.12

台塑集團旗下南科、華亞科與美國美光提交DRAM整併計畫,另一由力晶、茂德與日本爾必達提出的整併案也正密集洽談中,台灣官方醞釀的「台、美、日」勢力串連計畫,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考量全球主要DRAM廠企業文化與技術都有差異之處,要全數整合成單一公司勢必有難度,台灣若能「左擁美光、右抱爾必達」,不僅讓整併案更具有彈性,也可適度避開「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
台灣DRAM產業大舉擴產膨脹後,終於面臨大虧損困境。分析師說,台系廠商未來一兩年內,恐無力再投資下一世代的新技術,建議政府要藉機促成產業整合,避免廠商只顧生產,沒有技術,彼此多殺多,徹底解決問題。
長期追蹤DRAM產業的研究機構集邦科技表示,台灣雖是全球最大的DRAM生產基地,產量占全球三成,又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但以往台系廠商都是以技術授權的方式代工,技術來源都不同,取得成本很高,廠商間彼此也沒有合作,台廠雖大,卻難以成為世界級公司。
早年韓系的三星電子與海力士,也是自母廠取得技術;但現在兩家公司都在韓國政府扶植下,有自家的專利與研發能力。台灣政府也不妨趁此時化危機為轉機,讓產業有新的生路。
就台塑集團結合美光勢力方面來看,可藉此擴大DRAM廠勢力規模,成為與龍頭韓國三星對抗的實質產能屏障;而國發基金有意入股爾必達,可望藉此取得爾必達公司主導位置,藉此達到「技術紮根台灣」的目的。
換句話說,台灣DRAM廠聯合美國與日本兩大勢力的雛形已逐漸成形,藉由「量(產能)」與「質(技術)」雙軌布局,整併案的格局也同步放大,也可望醞釀更大的能量,協助業者度過這波景氣冰河期。

尹氏幽默 茂德8萬張奔漲停【工商時報09-02-14彭暄貽

 茂德(5387) 11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今日到期,銀行團50億元增貸案是否過關還無著落,但昨日股市盤中,經濟部長尹啟銘一句「情人節是滿好的時光」,不僅讓茂德在短短9分鐘內,股價從1.41元爆量急拉至1.58元漲停,也遽增約8萬張的量能,讓茂德終場爆出18.5萬張大量,市值大舉推升12.34億元,堪稱茂德案最有力的喊盤高手。
 茂德昨日早盤因銀行團對融資案仍未鬆口,股價遭空頭打壓,9點開盤第一筆就跳空跌停1.38元;27秒後,第二筆成交隨即以1.39元將跌停打開;其後一路展現跌停震盪走勢。
 期間,力晶、南亞科、華亞科及已被考慮進入DRAM整合案中的華邦電,則因無論茂德退場或政府整併大計都有利該產業供需生態,均見買盤支撐,股價聯袂攀揚,形成強烈冷熱對比。
 不過,11點左右,經濟部部長尹啟銘因媒體詢問茂德融資案看法,一句「情人節是滿好的時光」,及茂德質押給銀行的廠房機器設備還價值70億元至80億元,銀行沒理由不借錢的說法,激勵茂德行情頓時由黑翻紅。
 11點04分,茂德股價隨投資買盤大單急敲,從1.41元幾乎以90度方式急拉,在11點13分就攻至1.58元漲停板,成交量能一舉由10.8萬張放大至13.6萬張,並在11點17分股價一路漲停鎖死,成交張數隨之升溫達16.58萬張;終場漲停收盤之際,成交量更交出18.55萬張的近期新高大量。
 市場人士認為尹啟銘一席話,就讓茂德股價翻身,9分鐘內,就讓茂德市值從102.77億元,一舉激增達115.17億元,市值爆增12.34億元,堪稱是茂德的最大推手。 至於214海外可轉債到期,能否如期過關,茂德指出,尚未接獲銀行通知。目前一方面委託代理銀行與海外可轉債債權人協商;另方面,財務人員持續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分析師認為,茂德目前每月實際投片量可能低於2萬片,全球產能貢獻僅1%。無論茂德最後紓困案是否過關,對於實際產業供需狀況影響輕微。

新聞分析 請尹部長慎言【工商時報09-02-14侯雅燕】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日一句「情人節是滿好的時光」,在股海掀起了波濤,僅剩下一口氣的茂德,股價卻奇蹟式漲停,尹部長雖無影響行情的意圖,但他的談話,的確有影響行情的事實。
 茂德可轉債在情人節到期,能否安然度過,說法在台北股市裡一變再變。3個月來,投資人買茂德股票,從1元買到2.5元,再從2.5元賣到1.5元,一下子押寶政府必將施予援手,一下子又相信政府不救單一公司。
 身為經濟部長,如果不知道「安然度過情人節」,對茂德股價會有什麼影響,那是「太單純」了,如果知道其影響性,脫口而出的尹式幽默,確實有欠謹慎。
 同樣的失言,尹啟銘不是第一次,去年在總統大選後,他說過「台股上看20,000點」,等到台股腰斬的時候,他又說「上看20,000點是玩笑話」,以經長身分預測大盤原本就不恰當,事後說笑話一句,更讓投資人啼笑皆非,這種事能隨便說笑話嗎?
 今年初重新組閣聲浪四起,尹啟銘是被點名下臺官員之一,但行政院長劉兆玄還特地護航說,外界「不習慣尹啟銘講話的方式」,尹啟銘做事認真負責。
 若尹啟銘是一介平民,「尹式幽默」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不過,既然是經濟部長,一言一行動見觀瞻,更需要「慎言」,否則茂德得救便罷,若救不得,黑色星期五漲停買進的投資人,算起這筆帳來,尹部長豈不因小失大。

瑞晶競爭力 挑戰三星【經濟日報╱記者周志恆09.02.16

由力晶與日本爾必達(Elpida)合資成立的瑞晶,目前可說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DRAM廠。瑞晶目前生產製程已全數轉入爾必達的65奈米微縮製程,每顆生產現金平均成本不到1美元,以目前DRAM市場行情,瑞晶應該已出現獲利。
瑞晶於前年由爾必達、力晶各持股50%合資成立,今年初,因集團策略運應用,力晶讓出2%的股權給爾必達,目前爾必達持有瑞晶約52%,瑞晶這個混血新品種結合爾必達基礎製程,及力晶快速拉高良率的優勢,目前可說是全球生產成本最低的DRAM,成為「台灣之光」。
瑞晶計劃未來將建四座月產8萬片的12吋廠,目前有一廠全產能運轉,二廠的廠房結構亦已完成,待景氣確立反轉,可立即遷入設備量產。
瑞晶去年以爾必達70奈米製程切入DRAM生產,儘管記憶體價格崩跌,但據了解,瑞晶全年虧損仍控制在2億美元以內,與國內四家DRAM平均每家虧損300億元相較,瑞晶的優勢可見一斑。
今年初,瑞晶大舉由70奈米跨入65奈米,65奈米製程每片晶圓可產出1,160顆的DRAM顆粒,瑞晶目前良率高達九成,競爭力遠較韓國三星的50奈米還來的強。
據了解,瑞晶切入65奈米後,以8萬片產能計算,平均每月可大量產出6,700萬顆的DRAM,平均每顆的現金成本不到1美元,總成本將控制在1.5美元以內,近期DRAM現貨行情一度漲升至1至1.2美元,瑞晶應該有機轉為現金流入。
瑞晶號稱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DRAM,因此力晶與爾必達向政府所提出的DRAM整併計劃,就是以瑞晶為中心,希望以瑞晶為「點」,合併或投資其他台灣DRAM業者,重整台灣DRAM產業生態結構,強化與韓國業者對抗的實力。據了解,力晶規劃以瑞晶做為平台,邀請政府入股,希望以瑞晶為「點」,將其他台灣DRAM業者納入。透過瑞晶,主要考量瑞晶尚未上市、櫃,當下股東僅有爾必達與力晶兩家母公司與員工,若有任何重大公司決策,不必像上市櫃公司一樣,還要透過舉行股東會等形式流程,才能拍板。
瑞晶目前是台灣最新的DRAM廠,有超過2,000名員工,月產能為8萬片,正進行65奈米製程轉換,是當下最先進的技術,被力晶與爾必達視為兩家公司最重要的共同生產據點。未來一旦瑞晶獲得台灣政府資源挹注,競爭力將超越韓國三星,成真正台灣之光。

尹啟銘:促成DRAM整併 信心日增【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09.02.17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16)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政府正在研擬一個平台,且已廣泛地與國際大廠交換意見,經過徵詢各大廠意見的結果,經濟部對促成DRAM整併的信心「與日俱增」;這些大廠對經濟部的構想很欣賞,美光與爾必達都希望與台灣合作發展技術。
尹啟銘這番話顯示,政府對DRAM整併案不但有既定的構想,也對過程發揮了一定的影響力。他並表示,政府將會與大陸積極協商開放陸資來台,初期將以正面表列方式循序漸進,中草藥等兩岸搭橋專案項目,是我方希望對岸投資的基本產業。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DRAM整併案目前進度為何?
答:政府正研擬一個平台,並且與國際大廠積極交換意見。我們對促成整併的信心與日俱增,他們對我們的構想很欣賞,美光與爾必達都希望與台灣合作發展技術。
雖然說國際上企業整併多半是失敗的例子,DRAM業跨國整合也是歷來頭一遭,但政府對於創造這次的整併成功,抱持很大希望。

問:國發基金有意入股爾必達嗎?
答:美光與爾必達在海外的股東很多,的確有股東願意釋出手上的股權,問題是價格的高低。
單一個案 不會介入
另外也可以透過增資的方式改善公司財務結構,癥結點在增資比重多高,這兩種方式我們都討論過。至於交叉持股部分,因為日本法令有些限制,同樣要經過不斷的協商。

問:政府會介入「救」茂德嗎?
答:我個人比較不傾向用「救」這個字眼,現在政府希望針對DRAM進行整併或再造,政府的立場很堅定,就是整併案一定會推行,但不會針對單一個案介入,更不希望因為對於單一公司的發言,造成股價波動,徒增困擾。
針對單一企業給予金援,有其風險。例如美國紓困GM等汽車大廠,給了一筆錢之後,現在他們又要向政府要錢。對政府來說,無法在短時間內瞭解單一公司有多少財務黑洞要補,給了一筆錢之後,可能後面還得花更多的錢,政府在顧及一切規劃具有「可行性」與否之餘,還要評估有多少銀彈才行。
畢竟每一家DRAM廠都是民營企業,股東成員眾多,任何決定都要經過一定程序才能付諸實行,程序也相當冗長,不若外界想的那麼簡單。
站在政府的立場來說,從當年「次微米計畫」到今天,DRAM一直是重點扶植產業。政府希望透過整併,掌握關鍵技術。目前政府所能做的,是針對產業提出產業再造的大架構,排除再造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企業主也需要扛起社會責任,畢竟政府所投入的資源,都是全台灣人民的結晶。
開放陸資 首重互補

問:陸資來台的協商進展如何?
答:協商的用意,主要在確認我們能開放多少項目來台投資,也希望大陸能敲定開放多少,否則我們單方面開放陸資來台的項目,如果對方一個都不來,是沒有意義的。
陸資來台開放項目以互補性以及不傷害國內產業為原則,農業的部分會開放得比較少;至於經濟部主管的製造業與服務業,希望以兩岸搭橋專案的項目,如中草藥等為主要來源。
我希望「腳步雖小,但走得快」,而不是一下子「跨了很大一步之後,速度變得很慢」。

問:工商業界呼籲兩岸簽訂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經濟部準備好了嗎?
答:東協加一(大陸)即將在明年實施零關稅,不僅對石化原料廠商衝擊很大,對面板以及機器零組件等產業衝擊也很大,經濟部了解企業界有非常急迫需要,經濟部內部也完成分析,我們希望在WTO架構下簽訂類似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協議。
現在大陸方面表示有意願與我國簽署CECA,經濟部已經做好準備。兩岸大三通後,目前都只是以交通上的大三通架構,透過FTA或CECA等兩岸經濟合作,才能補上產業的架構,這也是未業者未來振興出口、開創新局的關鍵。

茂德增貸30億 有條件過關【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 2009.02.17

茂德增貸案昨(16)日終於敲定,八家公股銀行達成共識增貸30億元,期間一年,利率約3%,並訂但書,30億元若無法支應茂德ECB贖回的資金需求,銀行就不撥款;在擔保品方面,不願捲入的金士頓已撤銷5,000萬美元的保證。
茂德發言人曾邦助昨晚表示,茂德接下來將繼續委由花旗環球證券,在銀行同意增貸的條件下,與債權人協商還債事宜。過了這關後,公司將持續透過各種管道籌措營運資金,讓茂德繼續生產運轉。據了解,在公股銀行達成共識前,已有近97%的債權人要求贖回。
曾邦助表示,在獲知銀行團同意增貸30億元後,已與董事長陳民良交換過意見,相關細節將在今(17)日內部會議討論,曾邦助不願回應30億元是否足夠還債。
由於預期增貸案將過關,茂德昨日股價爆量漲停,終場上漲0.11元、收1.69元,成交量達15.5萬餘張。
增貸案主辦行台銀董事長張秀蓮說,銀行團達成增貸30億元共識,只是通過第一關,接著本周五前八家銀行董事會必須全部通過增貸案,下周一ECB贖回付款時,花旗環球證券方面必須確定30億元足以支應贖回的資金需求,不會有任何違約案,銀行團才會撥款,以免前功盡棄。
根據銀行團昨天達成的增貸案條件,包括額度30億元,會先撥到紐約分行帳戶,茂德則提供帳面價值150億元的機器設備,及董事長陳民良做連帶保證人。
至於金士頓原本有意提供的5,000萬美元保證,昨天已撤銷。
八家公股銀行除提供30億元增貸額度外,也同意不會將手中4,000萬美元的茂德ECB贖回,至於其他國內銀行持有的約9,000 萬美元ECB,銀行團則無權決定。
八家公股銀行包括台銀、土銀、合庫、台企銀、兆豐銀、一銀、彰銀及華銀,貸款額度則依各銀行原債權額度比例分配,如台銀有7億元等。
業界揣測,茂德已將能出售的機器設備都處分的差不多,中科12吋廠的設備也抵押給銀行團增貸這次30億元的資金,未來茂德可能藉由處分LED廠光鋐、RFID資茂等多項轉投資事業,以籌措營運資金。

增貸茂德》回歸專業 該給掌聲【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09.02.17

銀行就茂德增貸召開多次會議後,拖到最後一天晚間才敲定額度,歹戲拖棚的過程,似乎凸顯這次政府真的沒有下指導棋,讓各家公股銀行本於專業決定是否貸款。
在政府有關DRAM整體產業發展方案尚未出爐前,就出現茂德ECB(海外可轉債)難關的個案問題,讓政府要不要救茂德,答案始終反反覆覆。
一開始在總統府、行政院高層說DRAM一定要救的情況下,外界把茂德跟DRAM產業連結在一起,包括政府相關部會也一樣,數度開會研商如何解決茂德110億元的ECB償債難關。
但行政院確立「救產業、不救個案」原則後,政府也慢慢放手由公股銀行自行評估,包括行政院及財政部都不參與、不介入茂德增貸案。
政府不強勢主導,由銀行憑專業作判斷;而各 銀行經營策略不同,難免有不同的主張,使得增貸案談判過程增添許多變數,可說完全是市場機制在主導。
銀行若不增貸資金給茂德,茂德在銀行的560億元貸款可能變成逾放;但銀行增貸了,後續若茂德無法解決經營問題,銀行風險可能變更大。
銀行到底要不要冒著讓560億元變逾放的風險,不增貸資金給茂德;還是要冒著債權損失金額擴大的風險,再丟錢給茂德。這一次,是公股銀行經營者專業評估的問題,不再是政治問題。
經過冗長討論,茂德增貸案終於底定。不論結果為何,從回歸專業角度來看,政府這次不對茂德增資案下指導棋,本身已是值得肯定的案例。

冷眼集》過了這關 整併才是大難關【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09.02.16

茂德向銀行團的增貸案,儘管銀行團百般拖延外加不願意,但在政府有意主導「經濟市場氛圍」下,一般預料,過關的機率高。只不過,茂德歷經這次事件,債信大打折扣,且過了這一關,今年營運的資金在哪,還是大問題,現在從短痛變長痛。
茂德這次公司債的問題,表面上是個別公司的事情,但其實從政府要救不救的猶豫不決,看得出來,若不幫忙解決,茂德倒、銀行慘、股市崩、失業問題升高、經濟衰退壓力增等連鎖效應,最後全民怪的是政府,而非茂德,政府的傷透腦筋不是沒有原因。

業者債務 政府可能有心無力

現在政府打的如意算盤是,先向銀行施壓,讓茂德的公司債問題可以過關,接著下來,將國內DRAM產業整併,只要茂德有其他公司願意併或接手,政府就功德圓滿。不過這樣的簡單邏輯,用在這些投資金額龐大的DRAM廠上,似乎並不簡單,茂德被別人併,問題看似有解,其他像力晶的債務呢?光是就錢的層面來說,政府可能就有心無力。

技術來源不同 整併絕非易事

就目前的情勢來看,銀行團再貸款給茂德的機率頗高,但勢必對於貸款金額及利率,訂出較一般更嚴苛的標準,茂德即使最後順利渡過這關,也是相當辛苦,並不是過了這一關,就可海闊天空。
以正常DRAM廠的運作,估計茂德今年營運所需的資金還要300億元,以茂德目前的處境,光是下料,供應商就要全以現金交易,對手中苦無現金的茂德而言,連正常生產運作的難度都很高。加上人事及設備攤提折舊等費用,只要DRAM價格一天不回到現金價之上,現在無論是誰把錢投進去,都只有燒的份,銀行、政府都心知肚明。
政府現在對外都強調要救DRAM而非救茂德,用意也是要打預防針,萬一茂德還是撐不下去,政府至少在DRAM整併中扮演關鍵角色,仍不致犯下決策失誤,但現今國內的DRAM公司,都是股本數百億的大企業,技術來源也不同,整併之路雖正確,但也絕非易事。

要整合 先喬好美日業者再說

政府現在有意將整併案導向成立一個新平台、成立一家新公司,有別於之前的傳統思維,由財力、技術較雄厚的公司來主導整併,此舉的好處是,可以讓還有實力的公司納入,將直接幾合一的問題簡單化。但在執行上,目前國內DRAM業的技術來源以美、日、韓為主,政府傾向聯合美、日,來力抗韓國DRAM業。
就目前來看,美、日的技術與台灣業者結盟的問題不大,但要談整合,美國的美光、日本的爾必達卻誰也不想吃虧,都想在與台灣的合作上,取得全球市占率的領先,看來政府即使要成立一家新公司,還得面臨先喬好美日業者的難題。誠如茂德的問題一樣,這關過了,下一關進入整併階段,政府還是要面對,能否關關難過,關關過,還很難說。


救DRAM產業 需技術扎根才有意義【聯合報╱記者許玉君09.02.17

近一年,占據全球媒體最大版面和篇幅的新聞類別,就是經濟新聞了。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經濟衰退…,金融海嘯跟你有什麼關係?又造成什麼經濟衝擊?本專欄以書信體的親近讀者方式,深入淺出告訴你一些最近全球經濟的現象與問題,讓你看懂經濟學。

親愛的讀者:

我們陸續漫談了一些總體經濟概念,這回試著將這些概念落實在個別產業,了解經濟學理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體現。
今天要談的主題,是從年前紅到年後的DRAM產業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各業者大張旗鼓地要求政府積極介入紓困。
在一般情況,放手讓自由市場運作,是達到所有人「效益極大化」的最佳方式;但當遊戲主角從單一業者變成了個別國家,事情頓時就變得複雜。

救得了一時 救不了一世

國際貿易理論有所謂的「策略性貿易及產業政策」,也就是說,在某些特殊情況,政府應該介入市場干預,扭轉自由貿易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中一種,就是當某產業具有產量越大,長期平均成本越低的規模經濟特性,例如汽車、飛機、DRAM及液晶面板等,政府如果以補助研發或優惠貸款支持業者,把他國競爭者擠出市場,本國業者就可進一步擴充規模、降低成本,最終獨占市場。
大家看到德國政府承諾給奇夢達3.25億歐元(約合142億元新台幣)紓困貸款,(雖然最後奇夢達還是宣布倒閉),韓國政府及銀行團貸給海力士5,000億韓元(約合120億元新台幣),美國政府也很有可能對美光施以援手,都是基於這樣的理由。
那台灣政府呢?持平而論,政府若想介入個別產業,先決條件是該產業具有長期性的全球競爭力,這樣的紓困才有意義,才不至於圖利個別公司;否則,政府救得了一時,仍救不了一世。
從這個邏輯推演,經濟部對於DRAM產業紓困需做到「技術扎根」的要求,有其道理、也必須堅持。
姑且不論「政府救DRAM」這齣大戲會如何發展下去,整起事件對我們最大的啟示是:任何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絕對是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從近幾次經濟循環實證上發現,20世紀後半期以來,由於全球化趨勢無遠弗屆,過去五到八年一次景氣循環周期,明顯縮短為約三年就一次循環;以往緩起緩落的慣性,也轉變為暴起暴落。
從去年上半年,國際油價還一度飆漲到每桶147美元的天價,輸入性通膨威脅風雨欲來;如今,世界各國通貨緊縮壓力陸續浮現,經濟衰退的陰霾更是如影隨形,這期間不過短短半年!
有一句老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因此,大家不必對當前的壞景氣過於悲觀。

茂德:無力100%償還ECB【工商時報09-02-18李淑惠

 茂德(5387)昨(17)日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董事長暨總經理陳民良親自到場說明,即使茂德才喜獲銀行團30億元增貸金額,但是茂德現金部位僅剩2億元,又處於現金流出狀態,ECB持有人申請賣回的金額高達3.26億美元,因此茂德不諱言指出,「距離100%支付還有很大距離」,即使過了最後償還日(24日),仍會盡全力協商。
 茂德昨日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陳民良、發言人副總經理曾邦助、財務副總彭卓蘭出席,儘管茂德已經獲得銀行團增貸30億元,但是茂德副總經理曾邦助指出,目前ECB申請贖回總金額為3.26億美元(合新台幣約112億元),約占流通在外公司債之97.4%,按原發行條件,公司應贖回之付款金額為3.26億元,贖回付款日為本月17日,最後償還日是24日。
 雖有部分持債人願展延,但茂德財務副總彭卓蘭表示,茂德現金部位約剩2億元,營運週轉金需8億至10億元,處於現金淨流出狀態,彭卓蘭感謝銀行團增貸30億元,但也坦言,距離100%支付ECB贖回潮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已委託台灣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與ECB持有人或其代表協商,希望妥善解決此次ECB贖回潮。
 彭卓蘭估計,目前茂德負債金額約825億元,資產約1,200億元,設備價值約150億元,其中50億元尚未抵押。而為了降低現金流出,茂德將產能全數轉往高於現金成本的DDR1,降低低於現金成本的DDR2比重,月投片量約3萬片。
 由於還是無法100%償還ECB,茂德仍持續處分機台,以補足資金缺口,但是彭卓蘭表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結果。而除了短期處理資產、降低DDR2比重降低現金流出速度的的動作之外,陳民良認為,中長期希望DRAM技術在台扎根,將茂德過去10幾年累積的能力,貢獻DRAM產業。

傾向成立新公司 不承擔債務【工商時報09-02-18侯雅燕

 經濟部將於2月底前提出DRAM產業整併架構,據了解,經濟部僅會公布籌組新公司的方案,以及公司入股模式,但確定不會承擔現有公司的債務。同時,經濟部現正積極尋找經營團隊,已有鎖定的人選。
 針對外傳爾必達與瑞晶將合組新公司,資本額規模為1000億元,國發基金將注資800億元。經濟部直接以「為笑話一樁」為回答,至目前為止,經濟部仍與國內外業者談論整併架構,沒有提到政府出資事宜。
 經濟部規劃中的架構有多種方案,據了解,政府仍傾向成立新公司,並且希望透過整合業者去購買爾必達或美光的技術,但是新公司不會承擔現有公司的債務。
 至於加入模式是透過購買股權或技術、設備及產能等,經濟部也將可望一併公布。等確定方案後,才會邀集業者加入,等整合底定,經濟部才會提出由政府出資的比例。
 據指出,目前爾必達態度由先前的消極轉為積極,向經濟部表達非常樂意配合國內政府提出的整合架構。雖然台日整合是目前最快速達成整合的方案,但有熟悉內情的人分析說,美光不僅只有DRAM技術,還握有NAND Flash技術,技術層次超越爾必達,若台日整合成形,但技術因不及美光,恐無法讓技術紮根台灣,最多只是讓國內DRAM產業壽命多活5年而已。


救企業與救產業【聯合晚報社論09.02.18

幾經波折,銀行團同意了DRAM大廠茂德30億的增貸案,暫時解決了迫在眼前的最大一筆債務。但這項措施並不為外界看好,專家直言「正常的銀行不會這麼做」,很多人也心裡有數,這筆資金的挹注暫時救急,其實並沒有解決問題,只是把攤牌的時間再延後而已。
經濟部一再強調,政府救產業,不管公司個案問題。但茂德此一個案顯示,政府至今畫不出來「救產業」與「救企業」的那一條分界線。茂德自己承認,無力百分之百償還即將到期的一百多億公司債。如果無法與債權人達成協商,可能很快被打入全額交割股。這企圖起死回生的路上障礙重重,只要有一關過不了,就只有申請破產一途了。
看得出來,銀行團「忍痛」借出30億,只是嗎啡針,不是救命藥哪!到了本月下旬,銀行團很可能還是得要再開會,討論要不要繼續救茂德,屆時是不是歹戲重演一次?到現在為止,從馬總統喊話救DRAM,到經濟部長說兩句模稜兩可、引人「遐想」的謎語,從中還有股市作手炒個兩天,銀行團配合演出「挺企業」,問題就這樣拖下去了,到底誰是贏家?
銀行團的困局可以理解,此時若做為壓垮茂德的最後一根稻草,罪名實在太沈重,如果再被扣上打壓DRAM產業的指控,就更嚴重了。更何況,如果真的不救,先前提供給茂德的信貸形同全部都要提列呆帳了。在聯貸銀行團大部分都是公營行庫的狀況下,提列呆帳,就意味著這些錢要納稅人買單了。
茂德是個案,但也是台灣DRAM產業的「一葉知秋」,負債情況更嚴重的所在多有。不要說是這次銀行團增貸三十億已躊躇再三了,就算再撒下百億、千億的紓困金,也不見得能全盤解決問題。只要DRAM的景氣一天不回溫,負債壓力持續增加,銀行團再往這個無底洞撒錢,只怕到時候不僅DRAM救不了,連金融業、金融股價都要被拖累躺平了!
政府信誓旦旦「救產業」,但整體戰略沒布置好,光在「救企業」的個案階段就已捉襟見肘,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好好想想施振榮的話,快快由政府出面在技術與製造進行整合,難以存活的就「光榮犧牲」吧!

DRAM整併 爾必達主導【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25

美光(Micron)與爾必達(Elpida)爭奪台灣DRAM整併案主導權,可望由爾必達出線。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今(25)日抵台,將與副總統蕭萬長等官員見面,就細節部分進行最後協商。
DRAM整合案將會成立新公司,新公司不排除採「控股公司」模式,由政府負擔部分資金,爾必達、瑞晶以及力晶將率先成為整併案成員。
由於國發基金只有700億元額度,經濟部規劃各公司的負債不帶入新公司,而是依循茂德的模式,由各公司自行解決,政府只著重在技術的研發,以免資源浪費在紓困問題上,加入新公司的DRAM業者,是否以資產換股或是現金交易,仍需進一步協商。
爾必達勝出,意味台塑結合美光爭奪整併主導權受阻,不過,政府對於台塑集團加入整併行列也不放棄,可能邀請台塑入股新公司,將整併格局放大,避免台廠聯手「抗韓」的力道分散。不過,根據彭博的報導,南科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如果政府採用爾必達的製程,南亞不會考慮投資這家控股公司。
業界分析,爾必達勝出的主因是「技術扎根台灣」,此外,「爾必達-力晶聯盟」擁有業界最龐大的12 吋晶圓產能,後段封測協力廠力成、日月鴻也頗有來頭;力成是全球最大記憶體封測廠,日月鴻則是力晶與日月光合資設立的公司,形成的「虛擬垂直整合供應鏈」,也是考量重點。
坂本幸雄今天抵台,明日拜會蕭萬長等人,就整併計畫進行最後討論。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表示,原訂本週公布的DRAM整併架構,確定延至下周公布。
市場盛傳新公司召集人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擔任,因聯電與爾必達也有合作關係,且聯電集團曾跨足記憶體應用領域,聯電還是茂德大股東。不過,聯電集團曾傳出與某大記憶體集團不合,使政府挑選召集人過程,充滿變數。

DRAM召集人 操守第一【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25

DRAM整併邁入倒數階段,架構也已經底定,未來新公司的召集人,將是維繫未來台灣DRAM業的重要關鍵。
就政府的態度來看,整併後成立的新公司以抵抗龍頭三星為目標。三星在全球DRAM市占率高達25%,想與其抗衡,除了技術研發外,龐大的產能管理能力,更是關鍵。
同時,新公司堪稱未來DRAM業界的「明日之星」,不僅集結跨國勢力,掌握多項關鍵技術專利,主事者還得具備過人的能力。尤其在DRAM日後度過這波「冰河期」後,新公司掌握龐大資源,賺進大把鈔票,領導者的操守更不容忽視。
就目前浮出檯面的四大人選來看,曾繁城與宣明智早已是響叮噹的人物,兩人分別在台積電與聯電成長期扮演要角,技術與管理能力不在話下。
胡定吾則是早年擔任工研院副院長、工研院電子所第一任所長、前交大電子工程系系主任,過去也曾擔任旺宏董事長,資歷在四大人選中堪稱最深;史欽泰出身工研院,曾任工研院電子所所長,後出任清大科管學院院長,雖業界資歷較薄弱,但能免去業界人情壓力,中立行事。
無奈好事多磨,經濟部將延至下周揭曉人選,四強誰能出線,摒息以待。

大整併!DRAM界沙皇呼之欲出【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09.02.24


宣明智 意願高呼聲高

政府整併DRAM業的架構將在近期內公布,目前傾向以成立新公司的模式進行,並推派一位CEO人選,來擔任整併召集人的工作,外傳在經濟部徵詢幾位大老級人選後,以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的意願最高,出線機率較高。
由於國內這樣的產業整併模式前所未見,未來到底這位CEO將由誰來扮演「DRAM業界的沙皇」,眾所矚目。依照政府規劃的整併平台,這位CEO的人選須是國內半導體業界大老,且目前並未在任何一家DRAM公司任職,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及前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先後婉拒後,現有檯面上最被業界看好的人選包括現任國發基金委員的史欽泰、聯電集團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以及前旺宏電子董事長胡定華。
儘管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人選還未決定,不過,外傳經濟部已決定由宣明智來出任。

宣明智擴張版圖經驗豐富

曾是聯電集團副董事長的宣明智,在半導體業界的輩份雖不如史欽泰重量級,但宣的老闆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早年在工研院裡開創國內的晶圓代工產業,輩份與史欽泰不相上下,當年聯電開始擴張事業版圖時,包括宣明智、劉英達、蔡明介都是曹興誠的得力助手。
宣這次被業界點名可能是整併召集人的人選,主要是看好他長年在半導體業的實戰經營資歷,除了對晶圓代工產業的嫻熟外,近年隨著聯電集團的策略,也扶植許多IC設計公司成功,對於新公司的養成經驗豐富,同樣獲得業界的肯定,加上他對DRAM產業並不陌生,被視為熱門人選。

胡定華帶出很多企業老闆

胡定華在台灣高科技業的資歷同樣是大老級,早年曾任前工研院副院長、工研院電子所第一任所長、前交大電子工程系系主任,過去也曾擔任旺宏電子董事長,在國內高科技界裡,現在很多老闆都曾是他帶出來的,這次在經濟部徵選人選的過程中,也是被業界點名的大老級人物。
胡過去雖長期在企業界服務,但對於政府的產業政策向來都很關注,包括對於政府的兩岸產業政策,以及國內高科技該如何走向精緻化,還有把產業資源集中等理念,都是他一直以來,致力追求的目標,他在卸任旺宏董事長後,還是在科技業繼續開創新事業,同樣也符合政府徵詢DRAM業整併召集人資歷與條件,並被視為黑馬。

曾繁城有「張忠謀」品牌

現任台積電副董事長的曾繁城,在半導體業界的輩份與史欽泰相當,當年也從工研院發跡,後來跟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成為張的得力大將,曾於民國85至87年間,曾經擔任世界先進的董事長,開創台灣DRAM產業邁向自有技術開發之路,對DRAM產業特性同樣不陌生。
曾是台積電除張忠謀外的第一任本國籍總經理,長年跟隨張忠謀下來,在專業經理人的特質上,已有「張忠謀」品牌,此次召集人人選,儘管張忠謀婉拒出任,但業界也有點名曾繁城的聲音,他是工程師背景出身,專長在技術領域,一般認為,若曾出線,有利協調出新公司的專業經理人。

史欽泰半導體業大老級人物

早在國內半導體業20年前還在工研院裡育成時,當時史欽泰就是工研院電子所的所長,公認是國內半導體業中的大老級人物,後來史進入清大教書,擔任清大科管學院的院長,往學界發展,現在也是國發基金的委員之一,不論是資歷、輩份,在國內半導體業裡,都是德高望重級的人物。
由於政府擬成立的新公司、新平台,未來將由國發基金出資,且要從產業界中找出合適的整併召集人,近期業界點名史欽泰的比率升高,使得出線機會大增,頗被看好,不過,史已長期往學界發展,現在又出任公職,是否願意接任國內史上頭一遭的產業大整併任務,本周就會揭曉。

排負?力晶、茂德加入添變數【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09.02.24

政府即將在本周宣布DRAM整併架構,可望成立一家新的DRAM公司-台灣記憶體 (TMC),將有意願參與的現有DRAM廠整併,不過,據了解,由於新公司的資金有限,且採全新平台,對於負債過高的公司,恐暫排除在外,這是否意謂原本有意加入整併的力晶、茂德等不能參與,值得觀察。
按照目前政府的規劃,將從國發基金提撥700億元供新公司運作,而基本原則會是不論採哪一陣營的技術,先期只引入沒有負債問題的DRAM公司加入,新公司才有成功的機會,這使得力晶、茂德負債過高的問題浮上檯面,能否一起參與整併,還在未定之數。
茂德目前還有ECB的財務問題未解決,預計要到3月下旬,才能確定與債權人的協商成功與否,而該公司長期負債還有逾600億元,在手中現金已捉襟見肘下,財務壓力可能影響任何一陣營整併的意願。對此,茂德表示,只要是對公司發展長遠的最大利益,會儘量配合政府的政策,其他猜測不予置評。
力晶雖然半年內沒有負債到期的壓力,但目前的負債在DRAM廠中最高,未來同樣可能面臨新公司在整併過程中,會先考量其財務狀況的公司。不過,由於力晶還有與爾必達合資的公司瑞晶,以及12吋晶圓廠,是否會因為政府新公司的加入原則,而先行調整營運策略,都是隨政府提出產業整併架構後,可能的變化。

攻防!爾必達、美光拚搏到底【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09.02.24

為了爭取加入政府未來成立的DRAM新公司,近期國內兩大DRAM技術陣營爾必達與美光,本周都趕在最後期限,積極與政府溝通,爾必達社長本幸雄今年以來密切拜會經濟部,平均每周來一次台灣,動作最積極;而美光陣營的台塑集團下南科、華亞科,自上周開始也態度大轉變,全力爭取。兩大陣營的攻防,不到政府宣布那一刻,都沒放棄。
依照政府目前規劃,DRAM整併將採成立新公司的模式,然後引入一家外商技術,至於未來是否與另一家合作,也是政府目前評估的長遠發展策略之一。
據了解,目前政府對於爾必達所提的整併方案興趣較高,主要是因為爾必達在這波政府整併計畫中,配合度最高,所提出的配套,也較符合政府未來技術深耕的大方向,加上爾必達與國內的龍頭廠力晶,目前合資的瑞晶,還是一家未上市公司,沒有上市櫃公司面臨整併的執行難度,因此,一般預料,以爾必達、瑞晶為平台的方式,「先」成功勝出的機率較高。
另一方面,爾必達今年以來受到日圓升值衝擊,策略就是把生產基地放在海外,其中又以台灣為其首選,所以在這次台灣政府的大整併中,爾必達從一開始的態度就最積極,甚至比台灣業者還積極,除了希望透過整併可以取得市占率,與南韓一決高下外,爾必達也希望儘快能脫離這波的營運谷底。
爾必達社長本幸雄今年積極來台,不放過任何一次與政府協商的機會,外傳這次政府成立新公司,可能就是採用爾必達的技術及平台,出線呼聲最高。
在美光陣營方面,儘管在去年底時,南科、華亞科的動作不積極,但在過完農曆年後,政府與台塑集團高層談過後,美光陣營隨即送件,態度也轉趨積極,不過,由於美光之前台塑集團談技術授權的條件,把關甚嚴來看,要在極短時間內,與政府達成共識的難度較高。不過,南科表示,至今還未放棄與政府的溝通,不認為在這次的攻防會敗下陣來。為這次兩軍交戰的最後結果,再添想像。
事實上,就政府的立場,較傾向拉攏美日聯合抗韓,即使新公司一開始未能納入兩家大陣營的技術並存,但未來政府還是希望可以聯合另一陣營,因此,一般預料,政府的DRAM新公司成立後,整併的動作仍不會停下來。


茂德增貸30億何時到手?最後撥款期3/21【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09.02.24


茂德110億元ECB贖回申請今 (24)日截止,但因茂德的資金缺口仍約20億元,至今還在與所有債權人進行最後的收購協議。銀行團上午指出,只要3月21日最後收購截止日前,沒有茂德ECB債權人提出違約告訴,且茂德能和至少79%債權人達成折價收購,銀行團將依承諾撥貸30億元聯貸金額,但一旦有人提告、或未能與79%以上的債權人達成收購協議,銀行將終止貸款協議、「茂德案就真的玩完了」。
銀行團上午指出,雖然今天是茂德ECB最後贖回申請的作業截止日,但因茂德委託花旗財顧公司和債權人協商收購的最後期限為3月21日下午2時,因此,只要在此之前沒有人向茂德提告違約、且有超過79%的債權人接受公開收購條件,銀行團都還來得及撥款、茂德危機還有機會解除。
銀行指出,目前茂德提供給債權人的公開收購價格,如果在3月2日「提前參加時間」前,有超過82%債權人同意接受收購,將可以2.6折的價格買回、超過86%債權人同意,將可以2.65折的價格買回,但若只有79%同意,買回價將只有2折。但前提必須是3月21日最後收購期限日前,沒有任何一個債權人向茂德提出違約告訴,這些贖回條件才可成立。換言之,茂德案雖在今天截止申請,但只要沒有債權人提告,整個償付期可延至3月21日,也將是銀行撥款截止日。
據了解,茂德目前擬以台銀等銀行團增貸的30億元,買回在外流通的3.36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12.7億元的海外ECB,對每1000美元的公司債本金,公開收購的基本價金為100美元,3月2日前提早參加者可享有至少100美元的溢價,再視「應賣成功率」達到82%或86%,享有2.6折和2.65折的不同收購價格。

美光 喊出無償技轉【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28

日本爾必達(Elpida)、美國美光(Micron)爭奪台灣DRAM整併主導權白熱化。隨市場傳出爾必達出線機會較大後,美光在台最高主管、執行副總勒松言(Michael Sadler)昨(27)日表示,美光將開出「最優惠的條件」,無償技轉超過2,500項專利,並增加投資額,一定要爭取到整併主導權。
他透露,新公司應該是個控股公司,美光並將邀集其他資金進來,估計資本額會超過20億美元。同時,所有DRAM同業均可加入,各股東依資產及技術決定股權,美光也有意願投入新資金,並以最先進的50奈米技術導入量產,最快一年內開始運作。

提供2,500項專利

勒松言是代表美光與台灣政府接觸的重要高層。他透露,美光已修正先前提出的整併計畫,台灣政府對美光修正版的計畫感到「非常滿意」。
相較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常常來台、穿梭在政府高層間,這是美光爭取台灣DRAM整併主導權以來,首次有整併案主管打破沈默,對外公開說明美光與台塑集團旗下南科、華亞科計畫案的整合架構。他強調,美光願無償提旗下所有技術專利,作為整併架構主軸。
由於台灣政府對整併案強調「技術扎根」,美光此時祭出「技術扎根」王牌,增添爭奪下周官方即將公布的整併架構及主導權優勢,兩大DRAM陣營到底誰能出線?又有變數。
勒松言指出,美光將合南科、華亞科,並邀集願意參與新公司的DRAM同業創立新公司。包括競爭對手爾必達,台灣茂德、華邦電等,都接觸過。

將會增加投資額

他說,美光原來是把新公司定位在製造,由美光及南科提供技術支援;後來美光決定釋出超過2,500項技術專利給新公司,讓新公司擁有自主技術,落實台灣政府「技術紮根」的希望,修正後的計畫,也讓台灣政府相當滿意。
他強調,美光目前擁有超過1.7萬個技術專利,都是自主研發;相較爾必達只有1,500個專利,且很多都是母公司日立授予,美光在技術能力上明顯勝過爾必達一籌。單是這次給新公司的超過2,500個專利,就遠比爾必達擁有的專利還多。
此外,美光還有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的專利技術,為往後台灣DRAM技術發展將更添屏障,未來台灣廠家也有可能藉此聯合美光現階段在NAND晶片的夥伴英特爾一起打拚。

DRAM整併 高潮來了【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2.28

爾必達與美光在台灣爭奪DRAM整併案主導權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美光昨(27)天打破沈默已久的態度,將焦點匯集在「技術扎根」,並提出具體作法,釐清過去市場諸多疑慮,也把這場「跨國DRAM整併案」帶入最後高潮。
美光與爾必達在全球DRAM業排名分居三、四,是僅次於韓國三星、海力士(Hynix)之後大廠。但根據民間市調機構評選,去年國際前五大重要半導體技術中,美光囊括50奈米DRAM與34奈米NAND Flash兩項,爾必達卻沒有技術入選。
若站在永續發展的考量上,台灣聯合國外DRAM廠「抗韓」的態勢已不能避免,美光這次聚焦在其技術優勢,其在台最高主管、執行副總Michael Sadler也透露會有美方技術人員長駐台灣,給予技術無償給新公司使用之餘的另一項「技術扎根」保障,美光在市場盛傳爾必達應已勝出中力求反敗為勝、奮力一搏意圖極為明顯。

爾必達四合一?經濟部長否認【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09.02.28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27)日表示,他未聽聞日本爾必達(Elpida)將合併國內的茂德、力晶及瑞晶,並成立新公司;但確定下周會公布DRAM整併架構與召集人,召集人將具備半導體實務經驗。
尹啟銘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經濟部下周會公開說明DRAM整併的召集人、執行架構等,召集人人選已經有譜,但不願透露。

美光爾必達不對盤 不利DRAM整併【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09.03.04

政府宣布DRAM整併架構在即,美光執行副總勒松言(Michael Sadler)昨(3)日表示,爾必達已表達無意加入美光提出的整合架構,雙方更沒有一起研發3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共識。據瞭解,美光與爾必達「鬧意見」,恐讓兩大勢力成為「雙頭馬車」,不利後續整併案推動。
勒松言強調,即使爾必達拒絕參與美光的計畫,美光仍會積極爭取整併主導權,並實現無償釋出旗下超過2,500項技術專利的承諾,同時也會有美方技術人員在台長駐,落實「技術扎根台灣」的目標。
對於美光的說法,爾必達合作夥伴力晶昨天不願回應,強調一切都等政府公布整併架構再說。
勒松言指出,美光在先進製程上擁有技術優勢,例如在78奈米製程上便導入耗電量更低、效率更好的銅製程應用,由於銅製程與傳統鋁製程轉換勢必得花費較高的資本支出,加上需採更先進浸潤式曝光機,讓同業誤認美光採用的是「比較花錢的技術」,實則不然。
勒松言說,一旦爾必達進入50奈米製程生產,同樣得面臨淘汰鋁製程進入銅製程的高額機台支出問題,但美光已在78奈米世代便完成投資,且可用至50奈米世代無虞。華亞科與南科8月起就會開始導入美光50奈米製程技術,每單位晶圓產出高達1,500顆以上DRAM晶片顆粒,具成本優勢。
勒松言透露,美光在完成整併案規劃後,就多次與爾必達接觸,希望能一起投入,但爾必達的回應是「沒興趣」。

DRAM殺戮戰場 沒有第二【聯合報╱張顏暉/半導體研究人員09.03.06

經濟學家克魯曼在評論如何解救美國經濟危機時,認為政府作為寧可過當,不可不足。因為作為不足,無法挽救經濟頹勢,撒下去的錢等於白白浪費掉。台灣政府在考慮如何解決台灣DRAM業的困境時,要有同樣的認知才好。
從目前政府公佈的先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再來與美光或爾必達商談,而後擇一合作的作法來看,政府的作為明顯不足。放進去的幾百億元大概可以讓台灣DRAM業茍延殘喘個三五年,但卻無法真的讓台灣DRAM業成為有競爭力的產業。
IC製造業是一個殺戮戰場,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一名吃香喝辣,第二名只能勉強生存。現在記憶體產業南韓三星位居第一,因此如果台灣DRAM業的整合是整合出一個可以跟三星抗衡的集團,那也許還有機會跟三星一拚,互爭龍頭。如果整合成兩個集團,那賺不到錢的第二名、第三名在五年之後建廠成本一千五百億的十八吋開始出現時,大概沒有錢也不會找得到錢建廠,也就只好隨風而逝了。
面對台灣DRAM業的困境,政府必須有先思考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決心與魄力,願意強迫所有DRAM業整合成一家公司,如果沒有,那就讓業者自生自滅吧。紓不紓困結果是一樣的,政府資源有限,不要做沒有意義的事。
只有當政府有能耐將所有DRAM業整合成一家公司後,在誰不與台灣合作誰就沒有產能,也就被宣告出局的情況下,台灣才能在與國外技術母廠談判時立於戰略的制高點。至於技術的取得,政府亦須有足夠的決心要能取得技術母廠所有過去與未來專利的使用權,因此最好是能夠購併美光或爾必達。
美光三月五日的市值廿四億美元,以不到千億台幣可以買下美光兩萬個專利,是只有現在才可能撿到的跳樓拍賣價(爾必達更便宜,但專利也少很多)。買下美光後只要能有正確的經營策略,能留下原有研發人員並在此基礎加強本土研發能力,即可建立台灣DRAM業可長可久的技術根基,如此一來世界半導體記憶體業將變成台韓兩雄相爭。台灣半導體業實力雄厚,台韓相爭誰能勝出雖還在未定知天,但可以確定的是有技術有產能的台灣DRAM公司會是極有競爭力的公司。
IC製造業有如梁山泊,沒有三兩三就不要上梁山。若非要上梁山那就一定要有氣魄跟決心。


DRAM整併 宣明智跳火坑【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9.03.06

DRAM整併架構昨天行政院長劉兆玄拍板定案,劉揆力邀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出任整併架構的召集人。經濟部長尹啟銘宣布,將在六個月內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TMC),三個月內與美光、爾必達完成談判,取得關鍵技術,再與國內DRAM產業洽談合作。
尹啟銘強調,整併架構並非對個別產業的拯救計畫,由於國內DRAM產業頭大身小,透過再造工程,將可集上中下游,健康塑身,成為有競爭力的產業。政府對現有六家公司會做最適規劃,也會因應企業需求盡力協助。
尹啟銘說,國發基金將參與投資,扮演種子角色,持股將少於五成,而且越少越好,TMC不是國營事業,新公司的資本額、資金來源、股權組成、人才來源及設立位置,都交由宣明智統籌。劉揆期許此一公司是精兵團隊。
宣明智表示,他有臨危受命的感覺,因此願意跳火坑,打算馬上招募「種子部隊」,希望這家新公司能夠徹底解決台灣DRAM產業過去智慧財產權技術受制於人,競爭力不足的困境。台灣IC產業人才濟濟,但長期未掌握IP,未來將不是選擇哪一個陣營,而是選擇技術源頭,號召技術伙伴,這才是重要的。
宣明智表示,他三個月內將跟爾必達、美光兩家公司研商取得智慧財產權IP及製程等相關關鍵技術,六個月內成立新公司,積極展開研發設計工作,展開自有技術研發。
尹啟銘表示,DRAM整併將在美光、爾必達選擇一個策略夥伴,如果兩家公司開出的條件夠好,不排除讓他們都參與投資。他表示,未來TMC執行長人選,雖然宣明智表明在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將功成身退,但也許董事會希望能挽留宣明智,將尊重董事會。
尹啟銘說,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曾任聯電日本廠負責人,與聯電關係密切,但宣明智出線,不代表最後台灣將與爾必達合作。

冷眼集》豆芽能否變蘭花? 在關鍵技術【聯合報記者許佳佳09.03.06

台灣的DRAM產業,曾經被形容成頭很大但沒有根的「豆芽菜產業」。這次政府伸出援手,能否一次轉型成功,讓豆芽變蘭花,市場有不少疑問。
DRAM當年是藍綠陣營主張扶植的「兩兆雙星」明星產業之一,但多年來仍然只是國際大廠的下游代工。這次爭取與台灣記憶體公司(TMC)合作的廠商,以美系的美光,及日系的爾必達為主。
台灣的DRAM產業因未掌握關鍵技術,始終受到市場行情牽制。景氣好時,業者瘋狂開生產線,市場轉冷,就出現有產能、沒訂單的危機。近年來許多業者不是退出市場,就是爆出財務危機。
去年底台塑集團旗下的華亞科與南科,成為美系美光的最新合作夥伴。日系的爾必達則與力晶集團合資成立瑞晶公司,在中科園區設廠。
日系的爾必達因與台灣業者合作時間久,態度也積極,傳出較有可能出線。美系的美光,技術雖較先進,但之前姿態偏高,與台系廠商仍處磨合期,不過近日也釋出善意,頻頻爭取合作。
台灣發展DRAM產業的時間和韓國三星電子差不多,但二十年過去了,三星在政府栽培下,致力研發,以專利技術委外代工,三星加上海力士,兩家韓系廠的市占率已過半,但台灣還是在為國際大廠代工。
政府有意藉這次的產業重整,讓關鍵技術扎根台灣,但法人圈有不同的聲音,懷疑這只是政府片面、天真的想法。雖然DRAM景氣淒涼,是推動整合的時機,但科技業者多認為,不去培養研究團隊開發核心技術,想購買國外技術撿現成,未來新世代的技術製程如何進階、如何傳承,政府在投入大筆預算前,最好先想清楚。

DRAM整併難題4問宣明智【工商時報09-03-06 /李淑惠】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果然不負眾望,接下經濟部力推的台灣記憶體公司(TMC)召集人職務,雖然在技術來源上,市場兩邊押寶,但是無論是哪個陣營出線,宣明智的四大難題才正要開始!
 第1問資金從何而來?
 首先是資金從何而來?目前DRAM大廠均呈現現金淨流出狀態,無論DRAM廠以股換股、以債作股,還是以設備作股,新公司除了國發基金之外,DRAM廠已經無力加碼投資,DRAM廠的債權銀行更不會再把錢投入這個無底洞,何況經長尹啟銘還表明,希望政府挹注的資金愈少愈好,台灣記憶體公司資金捉襟見肘,是老宣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第2問老債務接不接?
 此外,政府屬意成立控股公司,以控股的方式整併DRAM大廠,然在控股公司成立之後,各大DRAM廠成員的資本,必須轉換成新控股公司的股票,控股公司當然也必須承接這些廠商的既有債務,目前DRAM產業的長、短債合計高達2,000億元以上,新公司必須立即承接龐大債務,眼前力晶在6月17日就有一筆到期可轉債,債務處理是難題之二。
 第3問專利技術怎麼處理?
 在專利技術上,美光雖然喊出將輸出2,500個至3,000個專利,然專利的有效性,以及專利是否為台灣廠商關切的DRAM IP?另方面,爾必達是由日本NEC、三菱、日立等三家公司合併而成,三家公司在專利上交互授權,基於專利保護,在專利輸出時,將會受到掣肘,有多少技術可跨海來台,宣明智如何去蕪存菁,將精華技術爭取到手,是台灣記憶體公司最關鍵的難題。
 第4問利益是否能迴避?
 宣明智在半導體業界屬於大老級,輩份高、孚眾望,此次接下召集人一職,符合各界期待。然而,目前聯電仍是茂德大股東,持股張數達47.1萬張,持股比率為6.47%,在整合過程中能否維持中立角色,避免瓜田李下的利益糾葛,合併過程中處理手法是否透明公開,在在考驗宣明智的智慧。
 台灣DRAM產業整併已經迫在眉睫,在茂德ECB無法100%支付之下,下一關就是力晶的ECB,DRAM整併不僅要準確,更要搶快,台灣DRAM產業能否整合成功,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台灣記憶體公司不僅任重且道遠。

DRAM要有兩大陣營【工商時報09-03-06 李淑惠

 創見(2451)是去年第四季唯一獲利的模組廠,該公司董事長束崇萬(見圖)昨(5)日聽聞宣明智將擔綱台灣記憶體公司的召集人時表示,台灣DRAM產業的整併不該讓爾必達(Elpida)、美光(Micron)的技術來源同時加入,台塑集團本身擁有雄厚財力,結合美光的技術,在台灣形成兩大陣營,互為競爭對手的產業才會有競爭力。
 昨日經濟部公布的DRAM產業整併架構僅確定召集人宣明智,以及政府資金投入不超過50%,台灣記憶體公司是不折不扣的民間公司,其餘細節均沒有敲定。束崇萬表示,以個人的觀點來看,並不贊成新公司同時納入二家公司的技術,九合一的新公司只會有大鍋飯的心態,台塑集團本身有雄厚的財力,結合美光的技術,讓台灣的DRAM產業形成兩大陣營,互有比較,對台灣長期的競爭力而言,才是好的。
 束崇萬認為,台灣的DRAM產業走向整併之路,是對的選擇,長期來說,台灣的生產成本低,過去兩大國際廠商以收取權利金為為主,但是要自己跳下來投資,考量的觀點會改變,爾必達、美光未來應會降低自己生產的比重,改由台灣廠商生產,因此模組廠也會跟著回頭到台灣設廠。
 記憶體產業目前供過於求的比率仍高達15%至20%,長達1年至2年累積的庫存,還需要時間消化,他預估,庫存消化的時間還需要1季。他個人判斷,由於上游顆粒廠商慘賠,廠商也賠怕了,因此價格已經沒有太大下跌空間,只是長時間累積的庫存需要時間消化,記憶體要漲價還要等一段時間,目前記憶體顆粒廠已經會擇價接單,創見也認為顆粒廠如果採取緩漲的做法,下游模組廠接受度應該不會太低,因此今年記憶體產業景氣應該會不錯。

技術結盟 美光比較好【工商時報09-03-06 彭暄貽

 經濟部整併DRAM產業雛型初現,台塑集團終於打破沈默,並釋出強烈善意向政府招手,集團電子事業總督導、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見圖)表示,台塑集團從未考慮被收購或退出DRAM的想法,但仍對政府的整併計畫,表達尊重及配合。他強調,集團技術合作夥伴美光在半導體專利技術排名居全球第二,台塑、美光結盟陣營十分願意,也歡迎政府共同加入、分享研發平台。
 吳嘉昭指出,美光及南亞科已簽署10年研發結盟合約,無論未來是否參加再造方案,都會在雙方同意下進行。
 台灣記體公司(TMC)技術合作陣營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台塑集團昨日派出吳嘉昭、南亞科總經理連日昌、南亞科業務副總白培霖,以及華亞科總經理高啟全等旗下科技事業高層,一字排開,以罕見的大動作陣仗,表達爭取加入政府整併DRAM計畫的決心。
 吳嘉昭指出,南亞科是台灣唯一具技術自主耕耘的廠商,不僅有8年、合計900人的研發經歷、團隊,更是台灣唯一的DRAM品牌廠,無論DELL、APPLE、SONY等客戶評比,均列前茅;尤其,合作伙伴美光在國際機構最新技術評比中,僅次於Intel,名列全球第二。
 根據3月2日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光在半導體專利技術的排名上,逐漸縮小與龍頭大廠英特爾(Intel)的差距,而美光單季通過認證的專利數高達1,257項,與英特爾的1,778 項比較,已經相去不遠。
 吳嘉昭說,政府出手整頓DRAM著眼於技術根留台灣,也期望同步改善產業惡性競爭。他認為,現階段「5合一」方案恐無法改善當前供過於求市況,反倒著墨「技術紮根」的訴求方面,相信TMC召集人宣明智,以其德高望重與豐富經歷、智慧,將會對台灣DRAM產業走向,做出智慧抉擇。
 吳嘉昭表示,南亞科原在美光及爾必達間挑選新結盟對象時,因美光的技術至少領先同業2、3個製程,且相關的FLASH技術佈局甚深,因此出線。
 吳嘉昭強調,南亞科這次與美光簽署的10年研發結盟合約,屬「完全對等」的合作模式;除費用共同分擔,任何一方取得得技術授權金都要平分共享,其他合作規劃也都需採雙方同意原則,因此未來是否參加TMC都要在台塑及美光兩方同意下,才能進行。

美光、爾必達 須來台設研發中心【工商時報09-03-06 侯雅燕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日表示,工業局上周已發函給美光與爾必達,希望對方能在台設立研發中心,並且提供相關專利,兩家業者表達意願相當高。台灣記憶體公司(TMC)將在3個月內決定選擇美光或爾必達,若能在台設立研發中心,將具有加分的作用。
 經濟部雖以國發基金做為籌設TMC的財源,但對於外傳政府將出資700億元入股,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國發基金出資金額多少,必須視經濟部最終送來的計畫書而定,也就是要看那邊需求有多少,國發基金才能決定出資額度。
 尹啟銘私下透露說,已有不少業者表達投資意願,甚至有國外金主,類似私募基金表達將融資給TMC。政府對TMC會握有主導權,未來若掛牌上市後,政府將可釋股回收獲利。由於美光與爾必達均有相當高意願與台灣合作,經濟部已開條件,包括對方是否願意在台設立研發中心,提供核心技術的相關專利,以及優秀研發人才來台。
 尹啟銘說,兩家業者的意願都相當高,不過兩家都納入,經費與時間都不允許,因此原則上,仍以從中挑選1家成為策略聯盟對象為主。但是,除非兩家提出的條件都很好,就不排除同時納入的可能性。
 尹啟銘指出,未來新公司將進行兩種技術研發,一是通用型(一般型技術),與韓國三星競爭,另外則是利基型技術,要超越三星,並且未來將結合國內產業上下游產業鍊的優勢。
 至於第二階段,將整合國內公司,尹啟銘指出,第二階段將由公司召集人宣明智與各公司討論,以何種模式加入TMC,不過尹啟銘說,國內公司要加入新公司之前都必須先進行瘦身,例如公司若有負債需先自行處理。
 另對於宣明智有聯電與爾必達的關係背景,由其擔任召集人,是否意味著未來爾必達出線的機率較高?對此尹啟銘昨日否認說:「沒有這回事!」尹啟銘說,在與宣明智接觸的過程中,了解他是一個沒有私心的人,相信他會在考量美光與爾必達技術優缺點後,做出對國內DRAM產業發展最有利的選擇



台長: 阿楨
人氣(4,402) | 回應(6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TMC(一)
此分類上一篇:DRAM(一)

顯示全部63則回應

圖博館
中國真的無法培養出人才?

據2006年9月30日出版的《聖荷西新聞報》報導,僅在矽谷腹地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和阿拉米達(Alameda)兩個縣,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就有27.2萬人,其中有華人科技人員8萬多人,加上矽谷也有很多印度人,特別是很多矽谷科技公司的高管是印度人。因此,業界戲言美國IC(印度和中國的英文第一個字母)其實是中國人和印度人在做,沒有IC(印度人和中國人),也就沒有今天的矽谷。
  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培養的海量人才相當一部分漂洋過海,為美國IC產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智慧。過去,由於半導體企業實力有限,整個產業鏈也比較弱,無法為優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就業崗位、滿意的薪酬和發展條件,自然導致中國大陸的優秀人才前往美國尋找發展機遇。而因為理想留​​在國內的技術人才由於沒有優質的本土企業提供成長和鍛煉的平台,導致本土人才的培養困難重重——畢竟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鍛煉才能成長。
  另外,雖然客觀條件的限制導致中國大陸本土人才培養困難重重,但這僅僅是增加了人才培養的難度,並非無法培養出人才——在IC設計方面,由於西方的長期技術封鎖,導致中國技術人才只能苦苦在黑暗中摸索,龍芯、申威、飛騰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培養了一大批本土IC設計人才。以龍芯為例,其技術骨幹全部自己培養,而且技術骨幹中不乏85後年輕人。此外,龍芯還培養出一批從龍芯項目中成長起來,只是出於興趣愛好轉向其他科研方向的優秀人才,比如,開發出寒武紀神經網絡芯片的陳雲霽博士和陳天石博士。
  結語
隨著近年來半導體產業鏈向中國轉移和中國政府不惜血本的巨額資金投入,相當一部分具有20年從業經驗的華人工程師開始從海外回流,加上本土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海外巨頭紛紛開始在中國合資建廠,具備供優秀人才成長的產業基礎是水到渠成之事,屆時,即可形成良好的產學研環境,中國本土半導體人才也必將隨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騰飛而茁壯成長。
  以下為觀察者網對湯之上隆全文的獨家翻譯:........
2016-03-26 11:37:21
圖博館
回應

這就是日本式2B文青的目光短淺筆法,看似有一堆“數據”其實全是無用廢物,這樣的磚家在中國也多了去,這種人唯獨搞不清社會發展大趨勢。我懶得寫推論直接寫結果吧:未來10年,中國將在半導體行業尤其芯片集成電路方面會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強勢崛起,現時的很多世界級電子大公司(尤其日本和台灣)將面臨倒閉破產潮。
  貶中國人是日本人的劣根性,脫亞入歐,日本人變高等民族,中國和朝鮮是劣等民族,理應受日本人統治,這就是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理論根據。可結果呢,日本人沒有能夠統治中國和朝鮮,反而被美國統治,成了美國人的一條狗。可日本這樣的邏輯還要玩下去,由他們說去,三五十年以後看,看中國還有什么生產不出來的。
 先不說別的,個人主義、缺乏忠誠感這些在日本人眼裡的劣根性,不就是一些總喜歡感嘆日本人高素質,匠人精神的自由派大v們最喜歡宣揚的嗎?
 一篇2006的文章,有什麼好說的?只要看看中國這些年來IC產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就能判別其對錯與否:IC全產業鏈發展情況如何?產值絕對值、佔國內消耗比、佔全球比例,等等。打嘴仗,無趣。
 現在半導體產業品牌國際知名度,日本早就排不進號了,還不如韓國和台灣
 這就叫做活在過去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6_03_26_355096.shtml
2016-03-26 11:38:17
圖博館
鐵流:4000億能砸出中國存儲產業嗎?科技、金融觀察者2016-03-31

  日前,武漢投資1600億元人民幣建設世界級存儲器基地,聯想到去年紫光竭力收購國際存儲芯片公司和之前合肥投資460億元人民幣建設存儲芯片工廠,以及最近紫光意圖在深圳投資300億美元建廠,國家為發展存儲芯片產業可謂人不惜血本。那麼,在如此力度的政策、資金扶持下,武漢新芯、紫光等中國企業能重演京東方在面板產業的逆襲麼?
  早在2006年,武漢就投資100億元啟動武漢新芯項目,經過10年的磨礪和成長,武漢新芯已經和西安華芯等公司成為中國存儲器領域的龍頭企業。本次投資1600億元人民幣將主攻方向是NAND Flash(NAND Flash閃存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技術,即斷電後仍能保存數據,比如手機上16G/32G/64G的閃存和電腦上的固態硬盤用的就是NAND Flash),首批產品將於2017年上市銷售,預計到2020年形成月產能30萬片的生產規模,到2030年建成每月100萬片的產能。
  在武漢、合肥等5座城市爭奪存儲器基地並以武漢的勝出而謝幕之後,合肥依舊沒有放棄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雄心,在技術上與日本前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合作,主攻方向是DRAM( DRAM是易失性存儲技術,斷電失去數據,電腦上4G/8G內存採用的就是DRAM),在資金上投入460億人民幣,該DRAM工廠預計量產時間為2018年下半年,屆時12英寸晶圓月產能高達10萬片。
  3月24日,紫光制定了規模達3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該存儲廠預計於2018年完工,2019年量產,首批產能為4萬片(規劃3萬片生產NAND Flash,1萬片生產DRAM),預計到2020年形成月產能30萬片的生產規模,到2030年建成每月100萬片的產能。紫光該項決策的執行者就是素有台灣存儲教父之稱的前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
  一直以來,國內存儲芯片市場一直被外資佔據,武漢新芯、西安華芯、中芯國際的存儲芯片不僅市場份額小,而且大多只能在中低端謀生存,而本次國家在存儲領域發力,很顯然是為了解決在存儲芯片方面受制於人的問題。
技術上或多或少依賴海外
  武漢新芯在技術上和三星、鎂光等國際大廠有不小的距離。因此,採取了與美國飛索半導體合作共同研發的方式——在技術上,雖然在過去10年時間裡培養了一批人才,積累了一定技術,但如果要想在技術上迅速縮小和三星、鎂光的差距,或多或少要仰仗飛索半導體。
2016-03-31 11:09:32
圖博館
合肥的存儲工廠在技術上比武漢新芯有著更強的對外依賴——合肥存儲工廠的合作方是兆基科技,雖然註冊地在香港,但實際掌舵人是前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而且研發和設計由日本工程師負責,生產工藝由台灣工程師負責,合肥政府做的僅僅是成立公司和負責工廠的運營……因此,合肥投資460億建設存儲工廠,也被人戲言為“在爾必達被收購後,末代社長坂本幸雄匯集中國大陸資本和日本、中國台灣的工程師向韓國三星、海力士宣戰”。
  雖然紫光並沒有宣布其技術來源,但聯繫去年紫光對鎂光不成功的收購和與海力士的對話,以及試圖借助西數收購閃迪,紫光的技術很有可能也是要仰仗鎂光、閃迪、海力士等海外公司。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質疑,找海外公司合作,真能學到先進技術麼?誠然,從公司的層面,境外公司是不會將先進技術授予中國的,改革開發以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花錢是買不來技術的。但從另一個層面看,技術是和人走的,海外公司對技術研發死守,但技術專家卻是大活人,而且未必是鐵板一塊,只要合作,就會產生交流,就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學到一些技術,甚至將海外公司的技術專家挖走,化為己用。
  在這方面,韓國的招數和手法可謂爐火純青——在早些年,日本工程師每逢週末就被韓國人約去打高爾夫、高消費,期間諮詢問題,並伺機高薪挖人,通過日積月累的信息獲取和人才挖掘,最終拼湊出完整的技術;就在最近,韓國三星之所以能領先台積電研發出14nm芯片生產工藝,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台積電的內部矛盾,挖走了台積電的技術骨幹。
  因此,如果一味的“老老實實”合作,就有可能重蹈汽車產業技術受制於國外公司的覆轍,但如果效法韓國人的成功經驗,則一切皆有可能。
  另外,存儲芯片通用性強,即便採用國外技術,所生產的存儲芯片既可用於X86桌面平台,也可用於ARM手機平台,還可以用於龍芯、申威等自主平台,不會像IC設計領域那樣在與海外公司合作/合資,或購買技術授權後被鎖死的情況。
  雖然存儲芯片具有通用性強的特點,降低了產品市場化風險,但從實踐上看,合肥的fabless模式還是有一定潛在的風險的。
  在半導體行業中,有三種運作模式:
一是從事能獨立完成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的公司,被稱為IDM(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比如Intel、鎂光、三星;二是只從事IC設計,但沒有代工廠,這類公司被稱為Fabless,像AMD、ARM等都屬於Fabless;三是只做代工,不做設計,這類公司被稱為Foundry,最典型的就是台積電。
2016-03-31 11:10:47
圖博館
由於在存儲產業,設計和生產工藝的結合異常緊密,使得IDM廠商會佔有很大優勢——在IDM廠商中,生產工藝的研發和設計是同步走的,哪一方面出現短板,那麼兩者就會協調溝通,把短板補全,把產品做好;在研發出新製程後,即便良率低、成本高,IDM廠商也可以通過內部計劃經濟的模式做好協調,使自己的產品在製程上處於領先地位。但如果是fabless,畢竟代工廠不像IDM那樣是公司內部的,出現瓶頸時候,設計公司有可能會把問題推給代工廠,而代工廠出於商業秘密或技術保密,往往不會對設計公司毫無保留,這必然導致溝通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會非常高。另外,由於新製程剛剛量產​​時大多良品率低、成本高、產能小,造成設計公司不會採用最新的製程,或者拿不到最新製程的產能,必然導致fabless廠商在產品性能上落後於IDM廠商。
  而從實踐上看,像三星、鎂光等存儲芯片大廠都有自己的晶圓製造廠與封測廠,皆為IDM廠商,市場上賣的是最先進的,也是IDM廠商的產品,存儲芯片的主要市場份額也在IDM廠商手中。而只有次先進的產品,以及追求性價比的產品,或者是工業領域一些對性能要求不高,但對可靠性、溫度等參數要求很高的領域,才會有fabless廠商的立足之地。
  總之,在存儲行業,合肥的DRAM工廠若想以fabless模式和海外巨頭對​​拼,先天上就處於劣勢。另外,如果設計部門位於日本,工藝研發部門位於中國台灣,而且全部假手中國台灣和日本工程師完成,若真是這種“兩頭在外”的情況,合肥“引進海外技術,提升本土技術水平”的設想能夠變為現實的難度將會非常高。
  能建成存儲帝國麼
無論是DRAM,還是NAND Flash都具有通用性強、資金需求量大、技術革新快、技術門檻相對不高(相對於CPU、GPU、DSP、FPGA而言)的特點,這些特點使DRAM和NAND Flash成為在現階段就可以依靠“燒錢”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而在存儲行業立足,恰恰離不開龐大的規模——依靠產能壓低成本,從這個角度上看,與面板行業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相似性。
  在國家意志的推動下,中國存儲企業大多是不差錢的主,完全可以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砸出工藝,暴出產能。而國家近年來對存儲產業不計成本的投入,其本質上是在加速技術擴散的過程,定向的讓技術向中國擴散,使先進技術、管理方法和技術人才進入中國大陸,同時讓中國的本土技術人才在相應的崗位得到鍛煉,形成強大的存儲產業和高素質的人才,最終實現與國外巨頭分庭抗禮的格局。
2016-03-31 11:14:02
圖博館
由於在存儲產業,設計和生產工藝的結合異常緊密,使得IDM廠商會佔有很大優勢——在IDM廠商中,生產工藝的研發和設計是同步走的,哪一方面出現短板,那麼兩者就會協調溝通,把短板補全,把產品做好;在研發出新製程後,即便良率低、成本高,IDM廠商也可以通過內部計劃經濟的模式做好協調,使自己的產品在製程上處於領先地位。但如果是fabless,畢竟代工廠不像IDM那樣是公司內部的,出現瓶頸時候,設計公司有可能會把問題推給代工廠,而代工廠出於商業秘密或技術保密,往往不會對設計公司毫無保留,這必然導致溝通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會非常高。另外,由於新製程剛剛量產​​時大多良品率低、成本高、產能小,造成設計公司不會採用最新的製程,或者拿不到最新製程的產能,必然導致fabless廠商在產品性能上落後於IDM廠商。
  而從實踐上看,像三星、鎂光等存儲芯片大廠都有自己的晶圓製造廠與封測廠,皆為IDM廠商,市場上賣的是最先進的,也是IDM廠商的產品,存儲芯片的主要市場份額也在IDM廠商手中。而只有次先進的產品,以及追求性價比的產品,或者是工業領域一些對性能要求不高,但對可靠性、溫度等參數要求很高的領域,才會有fabless廠商的立足之地。
  總之,在存儲行業,合肥的DRAM工廠若想以fabless模式和海外巨頭對​​拼,先天上就處於劣勢。另外,如果設計部門位於日本,工藝研發部門位於中國台灣,而且全部假手中國台灣和日本工程師完成,若真是這種“兩頭在外”的情況,合肥“引進海外技術,提升本土技術水平”的設想能夠變為現實的難度將會非常高。
  能建成存儲帝國麼
無論是DRAM,還是NAND Flash都具有通用性強、資金需求量大、技術革新快、技術門檻相對不高(相對於CPU、GPU、DSP、FPGA而言)的特點,這些特點使DRAM和NAND Flash成為在現階段就可以依靠“燒錢”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而在存儲行業立足,恰恰離不開龐大的規模——依靠產能壓低成本,從這個角度上看,與面板行業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相似性。
  在國家意志的推動下,中國存儲企業大多是不差錢的主,完全可以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砸出工藝,暴出產能。而國家近年來對存儲產業不計成本的投入,其本質上是在加速技術擴散的過程,定向的讓技術向中國擴散,使先進技術、管理方法和技術人才進入中國大陸,同時讓中國的本土技術人才在相應的崗位得到鍛煉,形成強大的存儲產業和高素質的人才,最終實現與國外巨頭分庭抗禮的格局。
2016-03-31 11:14:57
圖博館
打壓中企,韓國dram內存生產企業先後增加產量壓低價格

還在為居高不下的內存價格而困擾麼?別急,內存可能很快就要降價了。《朝鮮日報》2017.11.4報導稱,最常見的dram內存生產商三星和SK海力士決定擴大dram的產能,壓低價格。當然了,這不是因為他們看到廣大人民群眾買不起內存大發善心,而是為了將該領域的後來者們擠出去,特別是那些來自中國的後來者。
  韓國半導體行業專家認為,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做此決策,是為了鞏固自身的市場主導權,同時將後來者擠出這一領域。韓國現代汽車投資證券中心負責人盧根昌稱,自21世紀初到現在,有20多家企業在dram生產領域進行過多輪“懦夫遊戲”,最終僅剩三星、海力士、鎂光三大家。他們將為防止後來者進入這一領域進行激烈競爭。
  2006-2016年佔全球dram產量1%以上的生產商變遷:2006年前5分別是三星(韓國)、sk海力士(韓國)、奇夢達(德國)、鎂光(美國)、爾必達(日本);2010年前4名分別是:三星、sk海力士、爾必達、鎂光;2016年前4分別是:三星、sk海力士、鎂光、南亞(台灣地區)
  ......
而在那些被三星視為隱患的企業中,最讓三星擔心的就是中國企業。《朝鮮日報》報導稱,業內都將韓國dram廠商的這輪“懦夫遊戲”視為打壓中國半導體行業崛起的手段。因為包括清華紫光、福建晉華在內的中國企業已經進軍了dram領域。不過,由於中企目前的生產效率還比不上韓企,因此一旦dram價格下跌,那麼中企就會陷入虧損。
  回應
 漲價吸血續命之後再降價搶市場?中國人記仇謝謝
 反壟斷調查!需要國家的力量了!
 中國國家意志面前,反抗都是徒勞。國家會支撐本國企業度過艱難生存期。參考京東方等面板企業的崛起。沒有自己的技術只能任由別人宰割。還記得前些日子看到京東方老總說的話。我們高端投產後,華為等國內企業即使不買我們的產品,也能在跟三星等企業談判時候獲得一些議價權。半導體將來必然隨著2025中國製造,逐漸崛起。
 消息說國產芯片大廠明年投產,說明已經突破技術障礙了,韓企提前降價,就是要讓市場飽和,到時候市場上囤積的貨都夠用一年半年的,新企業沒有足夠的空間成長。但是韓企的對手不是一個企業,而是一個國家,呵呵
2017-11-05 12:41:33
圖博館
國內大舉投資發改委約談三星內存價格會降麼2017-12-27 觀察者網

自三星Note7手機接連發生自燃之後,存儲芯片的價格開始莫名其妙瘋漲,即便是飽受國人詬病的房價上漲,其漲幅也無法和內存條、固態硬盤等商品價格的上漲幅度相提並論。在接到手機廠商的投訴之後,有關部門開始關注存儲芯片異常漲​​價的問題,近期有媒體報導:“發改委已經就此問題約談三星”。
  雖然不確定發改委是否會對三星開出巨額罰單,但隨著紫光的一系列舉措,存儲芯片降價只是時間問題。
  自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DRAM和NAND Flash的價格就開始不斷上漲,隨即引起內存條和固態硬盤等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原本能夠買到128G MLC顆粒固態硬盤的價格,現在連128G TLC顆粒的固態硬盤都未必能買到。而內存條的價格更是嚇人,一年內的價格增幅一度達到300%。
  上游元器件的上漲使中國國內的手機、PC整機廠深受其害,手機廠商在存儲芯片上漲後紛紛提價,以性價比著稱的小米就將自己的某款紅米手機提價了100元。一些手機廠商為了保持高性價比,只能在一些地方縮水。比如某大廠還在其主打的高性價比手機上,採用MT6737這樣一款性能非常有限的手機芯片,手機屏幕也從上一代的1080P換成了720P;運營商大廳櫃檯上的一些手機標籤上寫著“八核”、“2+16G/3G+32G”、“720P”、“全網通”等內容,然而所謂的八核芯片並非高通驍龍625、驍龍630等主流產品,而是使用MT6753這樣一款數年前上市的手機芯片。
  在中國手機、PC整機廠和全國消費者不得不為存儲芯片大漲價買單的同時,三星通過存儲芯片暴漲攫取了高額利潤。
  根據三星財報,2017年前三季度利潤為338.1億美元,同比增長92.3%。其中,在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還依靠存儲芯片暴漲的境遇,實現三星半導體部門收入超越Intel,終結了Intel壟斷20多年的霸主地位。在第三季度,三星的淨利潤達127.6億美元,同比增長179.47%。
  利潤大增進一步推高了三星的股價,在今年11月,三星股價達到近十年來的頂峰,相比2016年6月,三星的股價已經上漲了90%。考慮到三星在Note7自燃事件之後,終端業務低迷不振,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上遭遇雪崩式潰敗,三星半導體部門已經成為三星利潤的新引擎。
2017-12-27 12:40:05
圖博館
過去,三星、海力士、爾必達、鎂光等公司曾經有過聯合操縱價格黑歷史——幾家公司聯手使DRAM價格在半年裡漲價超過300%,為此,三星還被美國司法部處以了2.4億美元的罰款。
  從去年年底開始RAM和NAND Flash價格的不正常瘋漲很容易讓人懷疑,三星、海力士等公司是否在故技重施。特別是在三星、海力士表示明年首季度還要調漲DRAM售價的情況下,發改委主動約談三星顯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垂直整合打通產業鏈
近年來,國內企業大力投資存儲芯片。武漢、合肥和南京等地的存儲工廠投資都超過1000億人民幣,而且還從中國台灣請來了有“存儲教父”之稱的高啟全來推進長江存儲的研發工作。不久前,紫光收購上海宏茂54%的股份,台灣南茂保留46%的股份,並形成紫光與南茂共同經營上海宏茂的格局。隨後,紫光又與光寶科技成立合資公司,總資本額1億美元,其中紫光佔比55%,光寶45%。
  紫光之所以與光寶科技成立合資公司,目的極有可能是想要打通產業鏈,以垂直整合的方式直接與三星、海力士競爭——收購上海宏茂54%的股份有可能是為了打通封裝和測試環節,與光寶合資很有可能是為了光寶的固態硬盤品牌和銷售渠道。
  目前,長江存儲的32層3D NAND芯片已經順利通過電學特性等各項指標測試,達到預期要求,並有望在2018年下半年實現量產。不過,即便將來紫光實現了32層3D NAND芯片量產,也可能會遭遇國外大廠價格戰,加上紫光在技術上會和三星有一定差距,最終導致固態硬盤的生產廠商肯定會選擇三星、西數/閃迪、海力士、東芝等這些技術更加先進和成熟的大廠存儲芯片。
  在大廠不願意採購的情況下,紫光的存儲芯片只能賣給小廠。不過,由於小廠自身技術水平有限,有可能使搭載紫光存儲芯片的固態硬盤成為新一代“掉盤王”,進而被打上“山寨專用”的標籤,影響到紫光存儲芯片的聲譽。
2017-12-27 12:41:12
圖博館
在這種情況下,紫光就很有必要扶持一家自己的固態硬盤廠商。和光寶的合資,目的就在於此。光寶麾下浦科特、建興都是不錯的固態硬盤品牌,不僅有一定市場佔有率,口碑也還行,比所謂“三金一云”要強很多。
  在與光寶合資之後,紫光就可以藉助光寶的品牌和渠道,把自己的存儲芯片賣出去。在2019年,市場也許會出現使用紫光存儲芯片的建興固態硬盤,或者是紫光直接在自己經營的新品牌固態硬盤上使用自家存儲芯片。
  必須說明的是,在存儲芯片上,擁有更先進的製造工藝並非完全都是優點。畢竟現在無論是NAND flash還是DRAM都是基於電容或者說電荷存儲原理的器件,隨著製造工藝的不斷進步,構成器件電容的絕緣層越來越薄了,存儲的電荷也越來越少,電容保持電荷的能力就很不夠穩定,對電荷讀取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正是因此,某網友在某電商購買浦科特M6S+之後,該電商錯發了已經停產的浦科特M6S。雖然這位網友在留言中對錯發老款M6S非常不滿,但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賺到了”、“我和你換”等等,原因就在於新款的M6S+的存儲芯片採用了更新的製造工藝,因而不少網友認為老款的M6S比新款M6S+要好。
  換言之,就是使用更先進的製造工藝,雖然有不少優點,但也會帶來不足。從這個角度講,雖然紫光的存儲芯片可能在製造工藝上落後於三星,但也並不是全部都是劣勢。
  到2018年年底,隨著紫光的存儲芯片量產,市場上的內存條和固態硬盤價格說不定會有所回落,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這是最大的利好。
  回應
三星儲存做起來也是集舉國之力,中國玩這一套熟門熟路
2017-12-27 12:42:53
圖博館
儲存芯片價格增幅驟降嚇壞部分投資人

  新浪科技2018.1.15消息,在經過為期一年半的價格暴漲之後,2017第四季下跌5%,三星股價暴跌7.5%,海力士也下跌6.2%。之後三星電子發布了一份並不樂觀的2017年業績預期,這兩件事情讓那些押注芯片行業的投資人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一些投資人曾經認為芯片行業的紅火至少還將持續一年半的時間。一些分析人士預期今年存儲芯片的市場增幅只能達到30%,較去年下降一半以上。
  目前存儲芯片行業的總規模達到了1220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中期,市場上的儲存芯片企業數量曾一度達到20家左右。但是經過數年的發展與整合,目前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存貨下來,這也使得存儲芯片的供應更有紀律性。
  芯片行業是一個波動浮動較大的行業,由於在2017年獲得了爆炸式的增長,芯片製造商們將大量資金用在在投資上,從而繼續擴大產能。據野村證券預計,2018年NAND內存芯片的供應數量將會提升了43%,上漲幅度將超過去年的34%,而供應數量的增加,有可能使得該類芯片的價格下跌大約10%左右。
  存儲芯片的新增產能將會主要來自西部數據、東芝以及鎂光科技這三家公司,原因是這三家公司都在努力赶超存儲芯片市場的領頭羊三星電子。目前三星擁有全球範圍內閃存芯片市場上大約40%的份額。
  來自客戶的壓力
  全球內存芯片訂單中,智能手機佔三分之一,一直以來,都有很多手機廠商試圖向芯片廠商施壓,希望他們能夠降低芯片的售價。
  2017年三星的存儲芯片芯片業務總營收中,有超過50%來自中國市場。
2018-01-16 09:49:40
圖博館
國產x86 CPU和Intel、AMD還有多少差距2018-01-16觀察者網

不久前,Intel、AMD、ARM的CPU被國外媒體爆出全部存在漏洞。而“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國計算機產業的心病,電腦中的CPU絕大多數都是Intel或AMD的,國產CPU的使用量可以用微不足道來形容。
  日前,上海兆芯發布了其最新一代的x86 CPU。
  上海兆芯走的是類似於高鐵技術引進再創新的路子。最初的技術來源是台灣威盛電子,而威盛是在收購了美國Cyrix,進而獲得了與x86CPU相關的知識產權,以及一批技術人員。
  兆芯官方消息,“KX-5000是國內首款支持DDR4,且支持雙通道DDR4內存的國產通用CPU,其里程碑意義格外的顯著”。
  那麼,相對於ZX-A,KX-5000的性能到底提升了多少呢?
  ZX-A是兆芯的第一款CPU,擁有2個核心,主頻1.6G,採用台積電40nm製造工藝。
  ZX-B是兆芯的第二款CPU,使用了境內的40nm工藝。
  ZX-C和ZX-C+是將ZX-A的雙核修改為四核與八核,以及還針對從VIA引進的內核存在資源冗餘和不均衡的問題做了重新設計。此外,兆芯還重新設計FSB接口和訪存控制單元,並採用了台積電28nm製造工藝,降低了功耗,減少了量產成本,將CPU的主頻從ZX-A的1.6G,提升到ZX-C的2G。  
http://www.guancha.cn/kegongliliang/2018_01_16_443276.shtml
2018-01-16 09:50:21
圖博館
台灣3大王牌殞落?日媒爆慘輸陸韓3大敗因 2019-02-03 中時電子報

曾幾何時,國人引以為傲的台灣科技品牌,如今紛紛跌落神壇,到底台灣品牌遇到何種難題?日媒報導,台灣企業在市場激烈的競爭過程中面臨3大困境,包括代工產業的成功與消費市場產生利益衝突、內需市場太小,以及資本雄厚的陸韓企業崛起等。
華碩、宏碁與宏達電(HTC)等台灣的品牌,早期都是從代工起家,之後轉做品牌,但這些年下來,台灣科技品牌卻陷入發展的困局。日經新聞分析報導,華碩和HTC的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占不到1%,幾乎沒有存在感,即使在主場台灣,2家公司市占也不到15%,不僅被三星、美國打敗,甚至遭OPPO、華為和小米的18%市占超車。
HTC截至2018第3季,已連續14個季度虧損且不斷裁員,華碩的手機業務去年第4季暴虧62億元,宏碁的個人電腦業務同樣在夾縫中生存,目前全球市占也僅約6%。其實,台灣過去在科技產業起步較早,甚至在國際間與三星、LG等南韓大廠並駕齊驅,但後來在打造自主品牌上,逐漸與對手出現明顯差距。
報導引述亞洲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佐藤幸人看法,認為台灣科技品牌沒落有幾個敗因,首先台灣在代工產業的成功,與客戶在消費市場產生利益衝突,導致自有品牌未能發展起來;其次,台灣人口較少,無法撐起具有規模的內需市場。
反觀,南韓三星、LG品牌都是財團扶植,加上政府在背後撐腰,因此能與勁敵蘋果一拚高下,而台廠主推低價、具設計性產品,贏不過資本雄厚的南韓企業,又在2010年大陸品牌廠崛起後陷入困境。
儘管台灣在代工領域已經達到世界級的規模,如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和智慧手機組裝一哥鴻海,但仍寄望發展品牌走出另一條活路,因此鴻海在2016年收購日本夏普,努力發展自有品牌,而專家也呼籲台灣企業應在大陸勞動成本上漲與美中貿易戰之際,尋找新的成長模式。
  回應
自立品牌?談何容易呀!基本人口不足當然是主要原因,但業者不重視自己手機相對應軟體,才是主因。軟體系統更新太慢,或根本沒有更新。相對應小米的成功,快速反應功能問題
韓國對三星等大財團的支援, 已經到官商勾結的地步了。 台灣的民心是仇富和反財團的, 臺灣政府很難做出同樣的支持
成在代工,敗也在代工!代工利潤雖薄、但風險也低,品牌商投資大風險高!代工做久了、就不再有冒險做品牌的企圖心!
2019-02-03 09:20:01
圖博館
日本半導體為何不敵中美韓 日媒反省4大理由

  移動互聯網時代,全球半導體行業競爭激烈,美韓兩國佔據主導,中國作為“後生”,奮起直追。2018-11-29,《經濟學人》甚至將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提升到“晶片大戰”的地位,稱“中美在角逐世界主導權”。
  而另一方面,曾在半導體行業有所作為的日本,近年來似乎存在感全無。1990年日本企業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份額達到49%;到了2018年,世界前10大半導體企業中,已看不到日本企業的身影。
  2019-02-22,《日本經濟新聞》資深編輯西條都夫發表社論,總結了日本半導體產業落敗的4個原因:“組織和戰略的不恰當”、“經營者能力不足”、“強烈的閉門主義”以及“偏重技術、輕視行銷”。
  首先,“組織和戰略的不恰當”。
  如今日本國內排名靠前的半導體企業,最初大部分都是綜合電子企業中的一個部門,“最初作為一種業務孵化機制充分發揮了功能”。但隨著半導體業務擴大,在其需要作出迅速且果斷的決斷時,這種機制一下子變為枷鎖。
  其次,“經營者能力不足”。
  日本爾必達記憶體前社長阪本幸雄認為,半導體這種“逐鹿全球市場”的行業,需要企業一把手親自將“觸角”伸向全世界,如有必要就飛赴當地展開直接談判。這需要相應的人脈和能力,但“令人遺憾的是,日本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第三點,日本企業具有“強烈的閉門主義”。
  美國高通等自身沒有工廠的“無廠企業(指fabless)”以智慧財產權為基礎,擴大智慧財產權的手段是收購初創企業。 “但日本企業由於畏難情緒等影響,拒絕收購,拘泥于自主技術。
  最後是“偏重技術、輕視行銷”的弊端。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資料顯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半導體世界市場規模僅為約500億美元,而2018年則增長至接近10倍的4779億美元。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表示,“如果資料是21世紀的石油,那麼半導體就相當於內燃機”,半導體可以定位為數位社會的核心技術。不僅是民生,半導體在國防上也有很強的戰略性。
2019-02-23 09:49:38
阿楨
半導體受寒 晶圓廠投資大減 2019-03-14 經濟日報

受記憶體報價大跌、美中貿易戰導致下游拉貨保守影響,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2019-03-13下修今年全球晶圓廠資本支出預估值至529億美元,年減14%,終止連三年成長。SEMI年初原估年衰9%,不到二個月再提出更悲觀的報告,凸顯全球半導體景氣下修幅度超乎預期。晶圓廠資本支出,主要來自於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大型晶片製造商投入的設備支出金額,隨著整體晶圓廠投資步調放緩甚至轉趨衰退,意味整個產業鏈景氣同步向下,從上游的高通、聯發科等IC設計商,到台積電等晶圓製造商,及日月光等封測廠,將受影響。
  相關新聞
 5G、AI…半導體業新動能:半導體產業2019年雖遇逆風,但SEMI強調5G和AI將是產業下一波成長動能,2020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可望回升至670億美元,再寫新猷,年增27%。

中國半導體設備需求高 哪些中國設備廠能搶商機 2019-03-11 钜亨網

根據SEMI預估,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到620億美金,年增28.6%,預估未來七年年複合成長率在8%~10%之間。從2017年開始,亞洲開始大積極投入晶圓廠建設,如中國有30家、韓國30家、台灣則約20家左右,是全球半導體設備需求的主要來源地。此外,在中國政府的獎勵之下,中國半導體設備需求占全球比重逐步提升,已從2013年15%提升到2018年27%。
  半導體設備供給
從供給面來看,半導體設備供應端有兩大特色,第一規模成長穩定;第二則是市場集中度高。目前半導體設備主要供應商由Applied Materials(美)、Lam Research(美)、ASML(荷蘭)、東京電子、KLA(美)等國際大廠占據。若從2018年營收來比較,Applied Materials 市占27.5%、Lam Research市占 17.7%、ASML市占17.5%、東京電子市占16.9%、KLA市占6.4%。至於中國的北方華創及長川科技市占分別只有0.8%與0.05%。
  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占低(目前小於3%),主要因為中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時間晚,晶圓製造在全球比重低,如中芯國際僅僅占全球晶圓製造不到5%比重。不過,未來三年新建晶圓廠中有30%在中國,加上中階半導體設備替代率高,這給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帶來發展機會。
2019-03-14 09:46:14
阿楨
IC大老換人:中國半導體年增106%,今年Q3首度超越南韓! 2018/12/07 钜亨網

SEMI指出,2018年第3季在南韓半導體設備出貨量為34.5億美元年減31%,與此同時中國成為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買家,39.8億年增106%。2017年同期,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僅為19.3億只占南韓的40%。中國目前正在北京、天津、西安、上海等 16 個地區,打造25個FAB建設項目。 報告預測,2018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118億,2019年173億,確保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美荷日傳統強國,仍然主導著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 ,而中國的優勢集中在晶片下游。隨著中國不斷投資設備,必須密切關注投資與技術改進和人才培養,才能真正趕上強國。

華映裁員2500人 將售2條4.5代線只留6代線

台面板廠中華映管2019-03-11宣佈將裁員2500人,只保留6代線,專注中小尺寸面板最具經濟效益的產線,另外2條4.5代線,未來將全數出售,也不排除出租。華映認為,中國大陸面板產能供過於求,主要來自於高世代面板產線,產品以屬於大尺寸的電視面板為主,6代線的主力是中小尺寸面板,影響相對較小。
  相關新聞
 中國面板製造商齊力扳倒LGD三星柔性屏市占率90%、驅動晶片70%的壟斷局面:中國內10條柔性屏AMOLED產線、8家晶片商齊發力
 中國再開新產能 2019年面板持續供過於求:中國最大面板廠京東方10.5代廠2018年3月量產,2019又要建6代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廠,全球大中小尺寸面板供過於求,競爭激烈。
 5G、AI…半導體業新動能:半導體產業2019年雖遇逆風,但SEMI強調5G和AI將是產業下一波成長動能,2020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可望回升至670億美元,再寫新猷,年增27%。
2019-03-14 09:50:45
阿楨
大陸加緊衝刺半導體業 2019/10/27 劉佩真

中旬美中雙方貿易談判在10月中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美中貿易戰從3月迄今,已歷經且戰且談、以戰逼和、實質協商等過程,加上根本性的結構問題使美中兩大強權難以於短期間內達成完全的共識,因而現階段美中貿易談判雖獲得暫時舒緩,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依舊沒有根本改變,因此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意志力只會愈來愈強,不會隨著美中貿易談判的變化有任何改變。
  從中國官方政策面來看,10月上旬工信部宣佈積極部署新材料及新一代產品技術的研發,藉此推動工業半導體材料、晶片、器件及IGBT模組產業的發展。同時工信部也將啟動2期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進一步推動國內外半導體資源整合與重組;2期大基金不同於1期著重於集成電路設計及製造環節,會重點部署半導體設備、材料、應用端,規畫以扶持行業龍頭、發展園區聚集資金、補助中國產業鏈等方式來進行,此皆宣示中國將持續以政策支持半導體業的發展。
  從中國半導體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科技紅利之有效研發投入,才是建立獨立自主核心技術體系的有效手段,即持續高效率的研發投入是科技企業成長的真正內在動力。中國半導體業者除在封測方面投入先進封裝技術產能的擴充,特別是Bumping、WLCSP等,為即將到來的5G通訊和物聯網發展商機提前佈局,以及晶圓代工方面力求2019年底前進行14奈米FinFET量產計畫,同時12奈米製程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19-10-28 07:59:21
阿楨
記憶體製造方面也看到中國業者展現初期成效,除長江存儲於9月量產64層NAND Flash、2021年計畫量產DRAM之外,合肥長鑫存儲則是於2019年底量產19奈米DDR4及LP DDR4 DRAM;另外集成電路設計方面除陸企持續在CPU、GPU、FPGA、類比IC、EDA等積極尋求突破外,AI晶片似乎也成為美中5G爭霸的下一個戰場。
  9月平頭哥亮相的首款人工智慧推理晶片「含光800」,且不論其真正效能是否能與國際業者匹敵,但中國業者欲建構一套全面端到雲的晶片生態系統企圖心不言可喻。
  中國半導體自主可控的硬體基石,本土突破正在加速,但仍不否認包括晶圓代工、記憶體製造進程仍是落後於全球領先梯隊,而關鍵核心晶片的專利、技術更非輕言可突破國際大廠所築起的高門檻。
  幸好中國擁有龐大的落地應用,況且下游物聯網、汽車電子、5G終端等領域對於半導體產品的需求將直接推動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技術與產業升級,加上電子零組件環節實力雄厚,因而上游半導體核心突破將是中長期大勢所趨。
2019-10-28 08:04:02
阿楨
中國64層NAND量產後,三星赴陝再投563億建最大快閃記憶體基地 2019-12-11 觀察者網

三星電子西安快閃記憶體晶片(NAND)專案二期第二階段80億美元投資10日正式啟動。每月13萬片,新增產值300億元,解決上千人就業,並帶動一批配套電子資訊企業落戶,使西安成為全球水準最高、規模最大的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基地。
三星西安快閃記憶體晶片專案一期投資108億美元,建成存儲晶片專案和封裝測試項目。二期專案總投資150億美元,主要製造快閃記憶體晶片。其中,第一階段投資約70億美元,明年3月竣工投產;第二階段投資80億美元,2021年下半年竣工。
2018年,三星占全球NAND市場份額的35%,其與美光和SK海力士等廠商幾乎壟斷市場供應。
今年9月2日,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宣佈,已開始量全球首款產基於Xtacking架構的64層256 Gb T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性能逼近國際大廠的96層3D NAND,紫光或跳過96層NAND,直接研發128層NAND,2020年底,長江存儲產能有望提升至月產6萬片晶圓的規模。
  回應
小編,老是消費一家說了幾年始終拿不出產品上市的長江存儲有意思嗎?!
三星對長江存儲的信心比你還大。

二線晶圓廠的角逐 2019-11-23 觀察者網

隨著工藝節點的推進,因為技術難度的增加,投入成本的大幅增加,先進制程現已經成為三星和台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廠商,僅台積電一家就佔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三星今年也是發生了大躍升。聯電、格芯和中芯國際成為了二線的晶圓代工廠。
相對于先進制程的競爭,在二線的競爭更加慘烈,不但有看得見的“敵人”,還要提防潛在的“敵人”後來者居上。不同點是中芯國際作為中國晶圓廠的擔當,他們有一顆成為一線晶圓廠的心。
  聯電工藝策略大轉型
聯電近兩年已經不再追逐12納米以下先進制程,主攻以車用5G、IoT為主。10月1日,聯電取得日本12吋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所有股權,也使得聯電10月營收達145.87億元,月增34.7%,較去年同期增15.98%,並創下歷史最高營收記錄。順利並購後讓聯電在12納米以上制程的全球市占率有望突破10%。
2019-12-12 09:24:21
阿楨
除此之外,聯電已獲得三星LSI的28納米5G智慧手機影像訊號處理器(ISP)大單,明年開始進入量產,加上三星手機OLED面板採用的28納米或40納米OLED面板驅動IC訂單到位,第一季產能利用率可望達到滿載水準。
  格芯差異化競爭
曾經在晶圓代工界排名第二的格芯,坐擁全球11座晶圓廠。但格芯近年的IC之路是艱難的,連賣4座大廠。在2018年8月,格芯宣佈放棄擱置7納米FinFET項目,放棄追趕最尖端的先進工藝演進步伐,轉而將發展重點放在差異化產品解決方案的市場之上。今年8月,格芯採用12nmFinFET工藝,成功流片了基於ARM架構的高性能3D封裝晶片。
  中芯連年擴產
中芯這幾年發展勢頭正旺,從8英寸到12英寸,從180nm到280nm的產能都十分緊張,明年8英寸月產能將擴產2.5萬片,12英寸擴充3萬片,其中,北京以12吋線為主,上海和深圳各有一座8吋廠,天津是8吋廠的主陣地,有一個老廠和一個新廠,老廠的月產能約為58K,新廠則有望成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8吋晶圓產線。
  追逐先進制程的赤子心
除了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在積極的追逐10nm、7nm、5nm甚至更先進的進程,聯電和格芯又放緩了腳步,中芯這些年在工藝的突破頻頻告捷,國產晶片崛起可期。
從中芯Q3財報中得出,在工藝上,收入占比分別是150/180nm (35.8%)、55/65nm (29.3%)、40/45nm (18.5%)、110/130nm (6.6%)、250/350nm (4.2%)、28nm (4.3%)、90nm (1.3%),占大頭的依然是成熟的150/180nm、55/65nm工藝,最先進的28nm工藝占比只有4.3%,不過相比上季度的2.8%已經開始增長。
除此之外,中芯的FinFET技術研發不斷向前推進:第一代FinFET(14nm)已成功量產,四季度將貢獻有意義的營收;第二代FinFET(改進型的12nm工藝)研發穩步推進,客戶導入進展順利。
前段時間“EUV禁運”的事件引得業界廣泛關注,但ASML與中芯已經雙雙否認。但從這個留言我們除了看到EUV光刻機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到國人對本土晶圓廠的先進工藝的關注。如果7nm工藝研製成功,作為國產晶片製造的領頭羊,這對國內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將領先於聯電、格芯,縮小與三星和台積電的差距。
按照中芯所說的進展,中芯與國際最先進水準也就一兩代的差距。目前,中芯已經成功掌握 FinFET技術,只要掌握了EUV技術,就可以與台積電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為7nm以下都是運用的EUV技術,中芯將在未來5年之內有望成為中國內地下一個台積電。
2019-12-12 09:26:34
阿楨
阪本幸雄出任紫光副總裁,開啟對三星復仇之旅 2020-01-03 觀察者網

日前,日本半導體巨頭爾必達原社長,72歲高齡的阪本幸雄出任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日本分公司CEO。
  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存儲晶片產業曾經十分輝煌,日本東芝、NEC、三菱等企業的存儲晶片在市場上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打得美國企業節節敗退。不過,這種輝煌是建立在美國的縱容之下的。
  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美迎來蜜月期,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必然會對日本收緊枷鎖,避免自己圈養的“惡犬”反噬主人。
  日本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也不再甘心唯美國馬首是瞻,開始在經濟上頻頻挑戰美國。
  既然日本越來越“不聽話”,美國隨即轉變了對日政策。1985年,美國半導體協會以日本企業出口價格過低為由,向美國商務部提出了反傾銷訴訟。經過一系列博弈之後,雙方簽訂了《美日半導體協議》,引入了價格監督制度。加上廣場協議簽署後,美元相對日元貶值,這套組合拳直接降低了日本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在直接打壓的同時,美國還扶持韓國。韓企非常具有侵略性,三星等在商業策略上還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反週期”投資,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三星反而大規模投資增加產能,當市場回暖之際三星就可以佔據先機。這套“反週期”投資比拼的就是財力,三星的營收占到韓國GDP的20%,三星就是用這套打法把爾必達、東芝、英飛淩等歐洲和日本廠商折磨的遍體鱗傷。
  可以說,日本存儲晶片產業的失敗並非技不如人,而是大環境所致,在美國的打壓和三星、SK海力士等公司的一整套組合拳下敗北。
……..
  回應
從阪本訪談來看,復仇的對象是日本政府。阪本多次提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爾必達面臨資金困境,而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對日本這顆DRAM記憶體的獨苗,一分錢也不借,讓爾必達陷入巨大困境,最終在2012年壽終正寢。
2020-01-04 07:23:53
阿楨
將數據存到DNA裡!全世界的資訊只有1公斤重

  如此大量的資訊如何存儲?最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通過改變環境電壓,引導“基因魔剪” CRISPR-Cas系統,將“hello world”翻譯成堿基語言,錄入大腸桿菌的DNA中。在繁衍80代以後,資料仍無損。相關研究發表在2021-01-11的《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有人提出,或許可以將電腦0和1的二進位數字字語言轉換成DNA的A、T、C、G四種堿基語言,從而將資料資訊存儲在DNA上。讀取時只要反向進行DNA測序即可。
  相比矽,DNA的存儲密度非常大,全世界的資料資訊都可以儲存在1公斤重、只占粉筆盒大小空間的一堆DNA中。
  其次,一般物理存放裝置使用壽命往往不到10年,DNA 100年以上;零下18℃以下,甚至可保存上萬年、數十萬年。
  第三,DNA存儲過程耗能極少,耗能量只相當於閃盤的億分之一。
  不過,人工合成DNA資料存儲技術要實現商業化應用,還有一些重大問題要解決。
  一是成本過高,目前人工合成存儲1百萬位元組資料的DNA,需要3500美元,解碼還需1000美元。二是無論存儲還是讀取過程都需要專業設備,個人使用極不方便。三是DNA保存需要低溫環境。
  活細菌蘊藏著新可能
  既然人工合成DNA有缺陷,那能不能借用活細菌的DNA呢?
  2017年,丘奇團隊就開創性地利用“基因魔剪” CRISPR–Cas 技術,將編碼資訊的DNA片段送入細菌體內。CRISPR–Cas 系統可以對任何DNA序列進行精准修改,如將堿基A替換成堿基G,或者刪除、插入、替換一段特異的DNA序列,就像我們使用 Word 軟體編輯文字一樣。
2021-01-27 08:06:06
阿楨
不能坐視台灣經濟荷蘭病惡化 2021/02/20 中時社論

2020年台灣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下,經濟表現亮麗,GDP成長率達2.98%,主計總處20日上修今年成長率至4.64%,主要原因是出口中國暢旺。去年出口成長率達4.9%,台灣經濟表現優於亞洲主要競爭對手,但亮麗表象下卻潛藏危機:鋼鐵-14.6%、鋼鐵製品-9.7%、有機化學-19.8%、礦物燃料等-51.7%、人造纖維等-24.8%、針織品-18.4%、無機化學品等-15.4%、紙和紙製品-9.7%(上述產業出口都在10億美元以上);加工之紡織物-21.4%、人造纖維棉-23.0%、精油、化妝品或盥洗品-20.0%、澱粉酵素等-11.9%、雜項物品-16.6%、各種織物-21.6%、圖書、印刷品和設計圖樣等-10.7%、針織衣著及附屬品-20.9%、皮革製品及手提袋等-17.3%、鞋類-17.1%、樂器及零附件-23.1%、木及木製品-13.1%、鐘錶及零件-10.9%(1億-10億美元)。這些傳統產業出口衰退的程度簡直令人怵目驚心,已經不是去年全球經濟負成長3.5%。
  相關新聞
應對科技戰 習近平強調科技自立
拜登視訊G7揭示「美國回來了」:準備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不過,歐對美「說走就走,說回來就回來」的做法已有反感。
拚經濟優先 G7峰會迴避大陸問題

今年經濟大好? 調查:民眾感受有落差 2021-02-21 聯合報

主計總處大幅上修2021經濟成長率預估至4.4%,創七年來新高,也高於金融機構預期。據國泰金昨公布最新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民眾預期值為3%。
科技業目前占台灣出口比重近六成、占GDP約三成,去年某些大環境特定因素推升科技業表現,如遠距工作的需求,因貿易戰而來的科技產品急單,及企業在解封後重建庫存的「預防性」訂單,上述情境在今年重演的可能性偏低,考驗著科技業如何維持成長動能,必須持續留意對今年台灣經濟的影響。
另外,日前央行理事憂心,台灣因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出口暢旺,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使新台幣強勢升值,恐不利其他產業發展,恐出現「荷蘭病」(天然氣出口巨幅擴增使荷蘭幣大升,導致傳產喪失國際競爭力,加速去工業化)。
2021-02-21 08:33:46
阿楨
日媒:事實證明 輕視中國的技術實力是個致命錯誤

  《日本經濟新聞》2021-04-03《圍堵中國企業只會適得其反》摘編如下:
  中國的產業如今已經站上了技術創新的高地。例如,在金融科技領域,歐美銀行在技術層面已經落後於中國的銀行。在從人工智慧、量子電腦到電動汽車、電子商務的各個領域,中國與歐美相比都毫不遜色,甚至在有些方面更勝一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同中國合作嚴加限制。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已對火星開始探測,還公佈了獨立的空間站建設計畫,這將威脅到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主導地位。
  即便是在一些歐美仍然領先的行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優勢也不再那麼明顯了。
  可以預見的是,受歐美實施制裁影響,中國未來會越發堅定確保技術獨立和優勢地位的信念。
  歐美企業如果因為採取限制措施而喪失在中國獲取收益的機會,規模紅利就可能倒向中國。
  拜登政府試圖打壓中國的技術創新,其他國家可能不得不在歐美和中國之間選邊站隊。

德媒:中美晶片之爭 中國絕非美國想像的無能為力

  德國《商報》2021-04-02“晶片之爭,中國絕非無能為力。”儘管美國正試圖通過限制半導體對華出口讓中國屈服,但這一目的很難達到,因為美國相關產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由於未能獲得中國反壟斷部門的批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和服務供應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宣佈,已停止收購原日立集團旗下的國際電氣公司。美國晶片公司英偉達(Nvidia)以40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的計畫,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國在晶片領域對華“卡脖子”不僅無法讓中國屈服,還會不斷刺激中國打造出自己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雖然這一過程需要時間,但在太陽能、火車以及汽車產業領域,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完全能夠迎頭趕上。
2021-04-06 09:20:14
阿楨
回應
5納米晶片除了高性能手機使用外用途真的不多,電腦CPU,14納米甚至28納米晶片基本上都可以滿足。
我們搞晶片,就像當年搞兩彈一星,必須破釜沉舟!任何產業,僅僅是我們自己龐大的市場就能完全支撐,外人必須要看我們的臉色,


為什麼中國互聯網正在告別矽谷崇拜? 2021-04-04

  一、中國互聯網已經成長出一大批在美國找不到對標的大型公司和創新模式
美團創業之初的概念是從Groupon開始的,但如今的美團早已橫跨外賣、團購、O2O、酒店、共用單車、線上旅遊等多個領域,在美找不到在模式和規模上能和美團對標的公司。同樣,位元組跳動、拼多多、快手、YY、陌陌、在美找不到。
而即便是在模式上可以對標的騰訊、阿里、微博、嗶哩嗶哩、知乎等公司,其實也在中國獨特的競爭格局中走出了很多極具特色的發展路徑。
在模式層面,中國互聯網也探索了多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道路——社區團購、直播帶貨、共用單車、二維碼移動支付、主權數字貨幣,——在美國並沒有成功的先例。
即時送達的模式在中國而不是誕生在美國興起主要由於兩個原因:中國的城市人口密度足夠高,能容納足夠多的需求;中國的勞動力人口足夠便宜,能找到足夠多願意加入眾包的騎手。
  二、中國互聯網的很多創新在反向輸出給美國互聯網
1.蘋果iOS14發佈的“App Clip”,本質上其實是微信小程式在某種意義上的翻版。
2.美國的共用滑板的廣泛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中國共用單車對這一模式的充分探索。
3.Facebook專門借鑒了Tik Tok推出對標產品Lasso,然而在美國本土被Tik Tok徹底碾壓。
4.WhatsApp等美國即時通訊工具也在事實上借鑒了微信。
5.最近大火的Clubhouse技術來自“聲網”,公司的創始人是YY曾經的首席技術官。
.......
中國互聯網也在印度、南美、東南亞、非洲等地被廣泛認可和借鑒——
1.Resellee是東南亞的拼多多;
2.IndiaMART被譽為印度的阿裡巴巴
3.Vskit是非洲版抖音;
4.StoneCo是南美的支付寶;
......
2021-04-06 09:33:27
阿楨
英特爾重返代工重創台積電股價 11:05

英特爾2021/03/24宣布斥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晶圓廠,並設立代工服務部門,衝擊台積電今天股價重挫新台幣18元。除英特爾外,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預期亞利桑那州將成為一個半導體產業聚落。
  相關新聞
英特爾CEO專訪:太多芯片在亞洲製造讓人「不甚滿意」 - BBC

英特爾CPU大單恐落空,台積電後市怎看? 2021-01-25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上週表示,直到 2023年多數產品依然會在自家生產。英特爾近年危機頻傳,不僅錯估市場需求,面臨14奈米產能不足,且10、7 奈米量產時程也相繼延宕。

晶片一路缺估到2023年 2021.02.08 中時摘要

1.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半導體需求成長幅度大於產能增加幅度的結構性問題難以解決,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恐延續到2023年。
2.由需求面來看,產能供不應求導因於去年到今年有三大趨勢同時發生,第一是4G加速轉向5G,5G手機矽含量與4G手機相較增加35%。第二是疫情引爆在家工作風潮,改變了生活習慣,帶動筆電出貨大幅成長。第三是去年第四季車用電子觸底反轉,導致現在車用晶片嚴重缺貨。

晶片缺貨引發各國對半導體生產積極投資,恐將導致未來市場崩跌 2021-03-28

為了擺脫東亞掌握全球80%晶片產能,各國政府開始用各項大規模補助計畫,美歐日本準備斥資數百億美元,中國2019年成立2019億美元的半導體投資基金,可能引發生產過剩造成市場崩盤的問題。
2021-04-07 07:39:15
阿楨
連續畫餅失敗後,富士康將在美投資縮水80%以上 2021-04-21 觀察者網

赴威斯康辛州建百億液晶面板廠、誓言創造1.3萬就業崗位......富士康在特朗普執政時期不斷給美國畫餅,試圖換來當地數十億美元的天價減稅優惠。然而3年多時間過去,美國最高層已發生政黨輪替,郭台銘這項早已陷入窘境的投資計畫也隨即宣佈大幅縮水八成以上。
  回應
當年就說了:一、美國基建不行、政策不行,這將導致連廠房都建起來;二、同時美國工人結構也不適合,富士康是需要大量工程、技工和普工的公司,而美國教育卻已沒這一塊;三、美國的供應鏈不行,IT製造需要大量的零配件,甚至是大量快速特製零件,在製造業空心化的美國,難!
這個項目就是美國重建工業體系的縮影,吹的時候震天響,真正實施一地雞毛,不是我烏鴉嘴,台積電那個項目也會是這樣。
2021-04-22 07:30:45
阿楨
陸哪些高科技超越美?美國防官員語驚四座 2019/10/31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防部創新實驗小組主任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星期二在一場有關管控對大陸技術轉讓研討會上說,中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已經在領先了。
他舉例說,在高超音速領域,美國扮演追趕的角色;在人工智慧領域與人臉識別方面,大陸已經領先;在量子科技方面,大陸在2016年發射了第一個自製的量子通訊衛星「墨子」;而在5G,看華為動作就知道;基因工程方面,美中沒有資料共用,但美國們使用大陸的基因測序設備,他們因此擁有更多美國人口的基因測序資料;在太空領域,大陸去年發射的衛星比美國更多。
布朗警告說,除了高超音速之外,其他幾個都是軍民兩用的領域。想像一下,如果中國大陸上述幾個關鍵領域制訂標準,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布朗不久前接受《華爾街日報》的訪問時列出一份大陸高科技領先美國的具體清單,其中包括5G、 移動通訊、加密貨幣、電子商務、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人臉識別、基因資料、高鐵、高超音速、無人機、移動通訊設備製造、量子通訊、太陽能、釷反應堆以及風能。他說,這還不是全部的名單。
布朗說,未來美中競爭的根本就是科技的競爭。中國2015年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上述幾個領域都在這個計畫內。
布朗認為,美國第一,加強監管以限制大陸獲得美國的技術,此外也要把美國的大陸理工科留學生設法留在美國。他指出,大陸學科技的學生數量是美國的10倍,美國大學裡25%的理工科學生來自大陸。第二,美國應該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擴大科技教育。
去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對新興技術採取新的管控措施,但是到目前為止,政府內部尚未對管控範圍達成共識。
  相關新聞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陸30馬赫風洞JF-22飆車 高超音速競賽領先西方數十年
7家陸超級電腦遭美封殺,拜登出殺手鐧原因曝光,能否卡死中國騰飛夢
  回應
美國在2015年禁止英特爾向中國的“天河二號”超級電腦出口晶片。中國當局之後投放更多資源,令研究繼續推進,2016年用中國自行設計的晶片,組建當時是全球最高效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
  相關新聞
華為2021-06-03發布國產手機操作系統鴻蒙2.0 正式取代安卓
林毅夫2021-05-27在中國企業未來發展論壇會上表示,光刻機龍頭ASML總裁稱擔心,若不把光刻機賣給中國,3年後中國就會自己掌握這個技術。屆時,ASML恐要退出世界光刻機市場。
2021-06-07 06:53:17
阿楨
2016美對中經濟戰(貿易戰中小勝、科技戰小敗),美先禁台韓售中高階芯片、再逼台積電到美設廠並交出商業機密,試圖重奪半導體霸權。而中從19「863」計畫就未大力重視半導體、直至芯片進口額超過原油、2014才訂出2025芯片自主70%之計畫、但至2021才17%,習近平乃仿「戰機引擎國家隊」(三年解決了軍方「心臟病」故可造出大量三四代戰機、在日台防空識別區「自由航行」讓日台軍機疲於奔命),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芯片的自主生產能力,至於占10%的高階芯片則另謀彎道超車、譬如以石墨希取代矽。 阿里和浙江國資2021/11/17以500億人民幣接手重組紫光。紫光重組2021-12-12北京智路接手,阿里為何出局?(回應:北京智路有國資背景。)

欲做大陸國產CPU第一股 海光信息申請登陸科創板 2022/01/12 旺報

海光本次IPO,5.06億股,擬募資91.48億人民幣,研發新一代處理器。海光CPU一號、二號已商業化,驗證三號,研發四號。
  相關新聞
國產龍芯CPU歷史性跨越,打破ARM和英特爾壟斷,
國產CPU的6大品牌,3大路線對比:2018年中興、2019年華為事件之後,國產晶片火爆了起來。至2020年10月份,已有27萬晶片企業。

中科海光7nm Hygon x86 處理器2020年底上市

雖然超微AMD已表明不會將Zen 2或以後的微架構授權給中科海光,但海光已成立超過500人的研發團隊將現有Hygon x86處理器14nm製程移植至7nm,放棄GlobalFoundries改由TSMC或Samsung代工。 中國計劃2020年換掉30%非國產電腦,2021年再換掉50%、2022年換掉最後20%,此外,以本土作業系統取代 Microsoft Windows。

2021年第一季超微桌上型CPU市佔50.8%,超越英特爾的49.2%。不過,英特爾筆記仍佔83.2%。一旦超微完善其7奈米,2022年5奈米的Zen 4架構之後,這與英特爾不可能在2023年之前推出相當製程的產品是一大打擊。

2021年Q3筆電市場排名,聯想連續4個季度奪下冠軍,出貨量1530萬台,年增5%,市佔23%;惠普緊1430萬台,年減5%,市佔21%;戴爾1220萬台,年增50%,市佔18%。
2022-01-13 09:13:36
阿楨
中國半導體產量加速趕超 2022-01-21 環球時報

“2021年半導體產量猛增33%,將使得中國在2024年的半導體產量或趕上韓國。”《朝鮮日報》19日的報導發出這樣感慨。2021年的中國半導體產能可能已經超越歐日,並在兩年之內趕超全球第二大韓國。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預測,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將從2020年的9%增長到2024年的17.4%,僅次於美韓。
2021年中國半導體積體電路(IC)產量達3594億片,比上年增長33.3%,是上一年16.2%的兩倍多,目標是2025年自給率提高到 70%。2021年,中國宣佈28個額外的工廠建設專案,投資額高達260億美元。
德國《經濟週刊》20日稱,面對美國的制裁,中國在晶片產業上大踩油門。五年前,中國銷售130億美元,占全球3.8%。2020年猛增30.8%至398億美元,全球9%,緊隨歐日之後。
2021年全球晶片銷售總規模為5838億美元,同比增長25.1%。2022年預計增長8.8%,達到6010億美元。全球半導體製造商在2021年建造19座新的晶圓廠,並在2022年再建造10座,有15座是晶圓代工廠,月產能從3萬至22萬片晶圓不等。

ASML艾司摩爾CEO:中國獨立開發頂尖光刻機至少需要10年 2022/01/21 中時

ASML全球市佔率超過60%以上,3大設備出貨地分別是南韓(39%)、台灣(36%)、中國(17%)。
  相關新聞
華為佈局光刻機技術 解決晶片卡脖子還有多遠?
林毅夫:光刻機禁售陸 ASML憂3年後將被陸反超並退出市場
  回應
中時這則報導並不完整,原來的報導中,那位CEO加了個但書,認為中國正在傾舉國之力推進晶片製造技術,所以不要把中國造不出光刻機說得太絕對,不要小看了中國人。
土共發展出來現在的光刻機需要10年,問題是10年後科技不會停滯不前早就不知道發展到哪去了。土共永遠在後面追趕!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光刻機是臺灣造的,原來自己也沒有核心技術,永遠是個搞代工的
目前矽片技術2025年左右就會到達極限了, 所以中國已經開始研發下一代晶片科技(碳納米管晶片)。這種技術不需要光刻機等現代科技。中國現在只是處於半導體臨時過渡期而已, 以中國當今的大量人才和資金, 十四五計畫後(2025年), 中國在半導體技術上超過美歐的機率是很大的。
不需要!張忠謀董說大陸五年趕上臺灣!德國之聲說大陸去年增二十八座晶片廠,占比超過台灣了!
2022-01-22 07:58:44
阿楨
地緣政治風險升 台積電首度招募政治學博士 2022-02-16聯合報

台積電過往徵才以理工科系人才為主,但近期卻在社群網站LinkedIn開出「商業情報分析」中高階職缺,工作內容為美中台關係研究、政治經濟學、市場趨勢報告,引發外界關注,目前已有逾百人報名。此外,台積電也開出一些暑假實習缺,向全世界誠徵政治系學生,除薪水外也會附來回機票,要吸引優質人才加入。
全球這波半導體技術保衛戰,迫使台積電必須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就連在國內的設廠地點都有「政治味」。台積電相繼宣布在美國、日本、大陸布局,背後考量除了客戶所需,設廠時機、地點、製程也與國際區域平衡連動;在台灣同樣面臨諸多政治盤算及角力,例如前往高雄和台中等地投資設廠,任何發言都要小心翼翼,也反映台積電面對內外政治干擾愈來愈明顯。
業者指出,從美中貿易衝突爆發之際,半導體就成為全球戰略產業,主因是部分半導體晶片具備軍事用途,中國大陸又投入大量資源鼓勵發展,引起美國高度關注。美方面展開一連串供應鏈調查,一面又通過晶片補助法案,吸引包括台積電、英特爾及三星擴大在美國投資。
在美國開出第一槍後,台積電由於技術領先全球,因而成為各國爭取合作首選,加上新冠疫情又衍生出半導體晶片缺貨潮,歐盟、日本甚至中國大陸等群起效尤,爭相發展半導體。台積電一再向全球喊出是「大家的晶圓代工廠」,想藉此化解地緣政治緊張升高的對立態勢,但事態發展順應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說:「台積電將成兵家必爭之地」。
  回應
說實話,一旦五納米甚至七納米不再被臺積三星壟斷,就是臺積一路跌倒的開始

護國神山狂吸人才 「荷蘭病」浮現 2022-02-16 聯合報

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人才荒,過去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被大陸挖角,半導體產業過度向晶圓代工傾斜,也吸走多數人才。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示警,台灣半導體產業人才紛紛投入晶圓代工業,已有所謂「荷蘭病」徵兆。
「荷蘭病」是「經濟學人」開創的名詞,用來描述荷蘭在一九六○年代過度仰賴能源產業發生的問題。那時,荷蘭在外海發現天然氣田,這個意外之財雖為荷蘭帶來大量出口收入,累積大量外匯,讓荷蘭盾大量升值,天然氣產業迅速發展也增加勞動力需求,使勞動成本提高。結果導致荷蘭其他產業出口競爭力下降,加速去工業化的現象,一度只有天然氣產業獨活。
2022-02-16 09:36:49
阿楨
北京清大積體電路學院通過石墨烯控制二硫化鉬(MoS2)開關,實現世界最小柵長0.34奈米電晶體,發表於2022/03/15《自然》期刊。
2022-03-16 08:27:58
阿楨
韓國DRAM晶片出口大減,全球需求降溫 2022-09-16

韓國8月DRAM存儲晶片出口同比下降24.7%,絕大多數電腦系統的DRAM晶片用於主系統記憶體。它的矽工藝經過顯著地定制,因此無法與CPU主機一起集成製造。韓國通過過去數十年的官商努力,建立了該領域的強大競爭優勢。
然而,在過去的幾個月內,隨著PC出貨萎縮,記憶體等元件價格持續下跌,DRAM價格創1年9個月以來新低。其中,8月為2美元左右,環比下跌3%,已連續4個月下跌。
分析指出,消費者一方面面臨通脹帶來的生活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面臨央行加息帶來的借貸成本抬高,正愈發選擇暫緩購買新的電子產品。
其實,DRAM晶片出口量大幅下滑,部分反應的是去年晶片價受“晶片荒”所帶來的大幅增長,現在也可以說是一定程度上的常規回落。
  回應
知道為什麼韓國記憶體價格跌出口也跌嗎?中國自己能做記憶體條了,長鑫顆粒,價格便宜量又足
還有,中國能做固態了,致鈦硬碟,現在組裝機市場,就是記憶體條和固態超便宜
長鑫和長江存儲應該把價格在降低50%,打3年價格戰徹底摧毀韓國記憶體條企業。當年三星就是趁著金融危機把記憶體價格降低還擴大生產線 直接把奇夢達搞破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尤其是IT市場。一旦中國不買了。或者說由於美國的限制不賣了。那麼這個市場迅速萎縮。所以美國的晶片法案很有意思,如果沒有中國參與整個流程,就算美國可以做出高級的晶片,也沒有市場。

電子產品降價才是常態? 2022-09-16

號稱硬體利潤不超過5%,一個售價39999的大師電視現在跳水到1萬多還在賣。他把價格打下來了?小米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方案整合商,一手借花獻佛玩的好。中國需要華為,也需要小米。
2022-09-17 08:22:05
阿楨
人才回歸!著名科學家顏寧宣佈 自美回陸任職

2022-11-01,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知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佈,即將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全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學院由市政府設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

拜登報應來了?美國驚爆人才危機:大陸科學家掀回流潮 2022-10-21

中美關係漸趨對立,根據美國幾個著名大學調查,2021年至少1400名駐美華人科學家離開所任職的美國大學,轉投中國大學效力。表明美國政府的「中國行動計劃」政策阻礙了華裔科學家的研究和學術活動,引發了「寒蟬效應」。另一方面,中國赴美留學的人數也持續下滑,赴美中國留學生人數,2015年占比超過4成,去年僅剩2成5,美中對抗勢必延續,加速兩國的學術脫鉤。
  回應
美國沒讀過李斯的諫逐客書!自己斷送來自華人的人才
  相關新聞
寒冬來了...亞馬遜等19家美國科技巨頭裁員4.4萬名「科技人」失業 2022-11-04
2022-11-06 09:17:43
阿楨
美日開發無EUV光刻機技術 ASML將更依賴中國市場 2022/11/08 中時 盧伯華

美國對中國晶片技術限制,這對中國而言可能為受限的晶片技術開闢了2條通道:一是加速研發無光刻機製造技術,二是新技術出現後,中國有更大的機會在這幾年內獲得先進製程光刻機。
美國禁令限制荷蘭艾斯摩爾(ASML)極紫外光(EUV)售給中國,同時也想勸服ASML不要再出售深紫外光(DUV)給中國,但ASML並未同意,今年又出口了23台290億美元,超過台韓的250億美元。中國上海微電子28nm光刻機穩定性不足,雖然用DUV還製造出7nm產品,但良率太低,無法商品化(楨:? 中芯不用EUV也能出貨7nm超過一年)。
美國美光已開始量產無需EUV的1β(1-beta)製造工藝,主要是ASML的EUV太貴,第1代1.2億美元,第2代4億美元。日本鎧俠也開發出無光刻機的NIL,已能應用於5nm製程生產。估計其他幾家記憶晶片製造廠如韓國三星、SK海力士也會跟進,中國的記憶晶片廠也有類似的突破性進展,芯盟科技已推出基於HITOC 技術的3D 4F² DRAM無光刻機工藝。
但未來經濟衰退的預期已經讓各大晶片製造商大幅削減資本支出,因5nm產能過剩台積電已關閉4台EUV光刻機,其他如Intel或三星也開始收縮產能,看來ASML只能寄望中國,而且時間緊迫,因為中國很可能幾年內會就趕上ASML目前的技術。至於如何繞過美國禁令,讓中國的需求來解決危局,ASML得傷不少腦筋。
  相關新聞
中芯國際確實突破7nm 跨代速度甚至快過台積電
美晶片法案成效存疑 或反而加快中國半導體業國產化
艾斯摩爾持續擴充中國團隊 今年計劃招聘 200 餘新員工
2022-11-08 09:42:11
阿楨
如何評價北大路風教授“中國晶片產業發展需要‘新舉國體制’”的觀點? 2023-01-17 觀察者網時評
回應
當我們的敵人已經在用國家力量壓制我們發展的時候,我們還在討論是否應該採用市場機制和敵人競爭是很蠢
半導體問題之所以難辦,主要在於全世界的ICT產業都是習慣了西方搭建的那個平臺,中國企業只要你還想在這個市場上賺到錢,你就不由自主地被人家限制。很多自主產業鏈弄出來的產品根本沒機會商用,不用自然就沒有機會提高了。這個的確需要國家來出面解決頂層設計問題,單個企業是沒有辦法對付這種大形勢的。
  相關新聞
 科技供應鏈分成美中兩大陣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12-06出席台積電美國新廠典禮時說全球化已死! 歐洲20國用中國5G,德用華為5G近六成:因為性價比高好用會上癮,華為專利收入連續兩年超過支付。華為突破美國圍堵EUV光刻新技術專利能生產7奈米晶片。中國面板全球第一,值得嗎?(回應:這1000億最終補貼給了中國人民,且帶動一個巨大產業,如沒補貼要多花多少採購成本?像晶片一樣面板禁運如何應對?) 中突破美禁運,小晶片(晶粒)4nm封裝開始量產。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已居世界第一。阿里雲斬獲四項第一,美科技巨頭備受壓力。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廠2023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比2019年1.9%更糟。2023年全球晶片業又爆掉!兩大記憶體廠三星和海力存天數高達20周。 2022年5月韓對中出口半導體晶片134億美元進口149億美元。 全球記憶體掀10年最大自救潮:鎧俠(Kioxia)2022年10月起減產3成,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跟進。 美2022年10月升級長江存儲禁令。 Micron美光 2022年12月推出2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但長江存儲已量產。中國晶片2022進口(4580.2億個同比減13.2%/23107.8億元同比漲3%)出口(2303.8億個同比減10.8%/8511.5億元同比升8.1%)世界第一。
2023-01-25 08:35:06
阿楨
春節後百業忙開工 直擊大陸首條量子晶片生產線 2023-01-31 中天直播
  回應
傳統光刻機太貴了,量子晶片及碳晶片將主導未來的世界,矽晶片將走入真空管、電晶體的時代,所以台積電的矽晶體將在近兩年會被量子晶體所取代。
到商用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晶片事業一定會彎道超車,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無可限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Pbtxzlzo
  相關新聞
中國首條量子3納米悟空晶片生產線亮相,首台量子晶片光刻機問世
中國”悟空”出世!晶片不久的將來可能換道,美國要制裁條毛嗎?
取代荷蘭!華為公佈超導量子晶片專利!徹底擺脫美國卡脖子!
美國《晶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 端傳媒
法國回聲報:美國的晶片法案重創中國- RFI
分析:中共對美晶片法案跳腳但無還手之力 - 大紀元
美“晶片法案”損人害己終將反噬自身 - 新華網
王棟、孫冰岩:美國「晶片法案」損人不利己 - 思考香港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遇冷業界憂10年來最大衰退- 香港文匯報

量子晶片生產線、量子計算與量子電腦 2023/01/31 波新聞

安徽合肥首條自主化量子晶片生產線,曾經被國外「卡脖子」的一些設備(光刻機)已自主化 。目前萬億次的經典電腦,大約需要15萬年,而使用量子電腦則只需要1秒。而後摩爾時代,這一技術有望説明傳統晶片性能極限突圍。據BCG測算,3-5年內,量子技術價值有望達50-100億美元;15-30年, 4500- 8500億。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超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學家孟祥飛:中已突破了新一代的百億億次,算力總規模超過每秒1.5萬億億次,並已建十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中突破美禁運,小晶片(晶粒)4nm封裝開始量產。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已居世界第一。阿里雲斬獲四項第一,美科技巨頭備受壓力。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廠2023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比2019年1.9%更糟。2023年全球晶片業又爆掉!兩大記憶體廠三星和海力存天數高達20周。 2022年5月韓對中出口半導體晶片134億美元進口149億美元。 全球記憶體掀10年最大自救潮:鎧俠(Kioxia)2022年10月起減產3成,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跟進。 美2022年10月升級長江存儲禁令。 Micron美光 2022年12月推出2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但長江存儲已量產。中國晶片2022進口(4580.2億個同比減13.2%/23107.8億元同比漲3%)出口(2303.8億個同比減10.8%/8511.5億元同比升8.1%)世界第一。
2023-02-03 07:34:17
阿楨
美國大選鳴槍 晶片戰術上膛 抗議台搶美生意 川普喊收保護費 2024/07/18 工商時報

在13日遭遇槍擊之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於6月25日受訪時表示,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業務,若是在今年總統大選勝出,台灣應該向美國支付保護費,美國多年來為台灣提供保護,台灣並未為美國做任何事。
  相關新聞
科技股重傷!那指暴跌逾400點 輝達下殺6%、台積電狠摔7%

川普嗆收台灣保護費!最新2萬人投票網炸鍋:民進黨負責 2024/07/18 中時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媒體訪問認為台灣應該多付更多錢,換取美國的保護,他還稱台灣搶走晶片生意。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雙方之間過去友好關係,努力維持往好的方向走,雙方之間對於台海印太地區共同的責任,我們願意付出更多的責任,這是保障我們的安全。一份2萬人的最新網路民調顯示,有85%的民眾認為「川普講真話,美台關係要花錢買」,許多網友更是紛紛炸鍋留言表示「這是民進黨政府的責任,自己負責」、「100分的商人心態,勒索台灣=無底洞」,引發討論。
資深媒體人范琪斐表示,「我覺得他(川普)真的會做的,就是賣武器吧!」
  回應
同范女士這個塔綠班御用美國走狗過去不是都說美爹很挺民進黨的嗎?現在被美爹丟包,照樣硬拗到底,現在要死忠仔出來從軍抗中保台了??快看看1450敢不敢出征這垃圾!
2024-07-19 01:28:02
阿楨
英特爾的崩塌,說明了美國製造業的困境,波音多了個伴 陳經

1.2024-08-22,英特爾單日下跌26%,創了1982年來的跌幅紀錄。英特爾的晶片還是PC機最常用的,季報居然虧損了,要裁員1.5萬人!怎麼回事?
2. 擊垮英特爾的,就是美國製造業的大毛病:成本過高,人素質低下。英特爾員工13萬人,年營收約540億美元。英偉達才2萬人,年營收要衝擊千億美元了。
3. 區別在於,美國晶片公司一般擅長設計,但英特爾相反,幹的是晶片工廠製造業,必須有相當的知識水準才能幹活,人工成本不會低。
4. 同樣賣CPU的AMD,市值已經是英特爾2倍多,只有26000員工。它就聰明地用Fabless模式,只設計不生產。英特爾是自己設計加生產的IDM模式。AMD年營收220多億美元,但是人少多了,利潤就還行。給台積電代工費沒問題。
5. 英特爾新CEO就想辦法,把晶片製造部門拆分出去變成代工廠,剩下的就是fabless部門。
6. 美國製造業壞典型,原來是波音,現再加英特爾。都找了不少印度人,但是印度高管和員工幹製造業不太行,東亞人厲害。
7. 晶片製造業,需要很多耐心細心又能學習的人,長時間加班維持很複雜的產線正常運營,還夜班,上班時手機上交。美國白人肯定不願意幹,但是又得幹,就找些低學歷的人來,逐漸就不行了。CPU生產的晶圓,良率不行成本立刻高上去了,代工部門虧損不奇怪。
  回應
美國包括西方製造業大企業衰敗的通因是, 1、管理層金融化。2、一切為了股市表現。包括提高產品毛利率,砍掉不掙錢的部門,減少研發經費,製造外包,服務外包(印度call center)。最後核心競爭力所剩無幾。3、政治正確橫行。往公司要害部門塞lgbt,塞印度拉美非洲裔,印度人很能幹的。但是好大喜功,口頭比實際能幹。4、本土人才匱乏。全靠其他人種來讀理工科,外國的留學生總有一大半是要走的。留下的又有幾個是和美國人一條心的?
2024-08-04 16:02:46
阿楨
適得其反?美對陸出口管制 相關美企市值蒸發「1300億美元」 2024/08/05 中時

據觀察者網報導,紐約聯儲日前發布《地緣政治風險與脫鈎:來自美國出口管制的證據》報告指出,從2010年到2022年,受到安全局BIS管制被禁止向電信、運輸、電子設備領域外國企業出口特定商品和服務的美國供應商數量不斷增加。
這些原本旨在「保護」美國企業的出口管制措施,反而對美國企業造成了負面影響,包括供應鏈中斷、運營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力下降等,據估算,令相關企業損失市值高達1300億美元。由於無法迅速找到替代客戶,相關美國企業收入平均下降8.6%,息稅前利潤平均下滑25%,僱員總數下降了7.1%。
中國企業卻通過尋找新供應商、加強自身研發等,不僅幫助中國企業降低了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也增強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拜登政府預計將於8月修訂「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調低決定外國產品受到美國管制的美國成分含量下限,彌補漏洞。不過,拜登政府的處境很尷尬:一方面,美國半導體公司持反對態度,認為當前對華貿易政策適得其反,損害了美企自身利益;同時,此時距11月美國大選僅剩幾個月,美國盟友們認為不必改變政策。這恰恰表明,美國聯合盟友組建「對華晶片統一戰線」的努力失敗了。
  相關新聞
川普or賀錦麗當選?CNBC:台灣都壓力山大
台股狂跌1800點 新台幣因3關鍵強升逾1.5角 2024/08/05 工商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引爆殺機,加上資金大量流出科技股,美股及美元同步重挫下,連累亞股5日也出現恐慌性殺盤,不過,隨避險情緒升溫,日圓續揚帶動,加上反應美元下跌,主要亞幣集體走揚,新台幣兌美元32.665元,勁揚1.52角,股匯表現不同調。
台股崩跌1807點 失守2萬跌點與跌幅皆創歷年新高
經長喊全球股災「大家要準備」 證交所信心喊話:國內基本面穩定 (回應:塔綠班垃圾政府)
英特爾2024-08-02下跌26%,創了1982年來的跌幅紀錄,說明了美國製造業的困境
全球股災日韓股市熔斷台指期跌停台積電跌9.75%
郭正亮:內行早知道台積電變日積電 !未來會越來越嚴峻 美國知道台灣能榨的價值不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QhYj9vPvA
5日全球股市慘跌 道瓊洩逾千點 科技股首當其衝 AI霸主輝達重挫逾14% 台積電ADR挫逾4%
2024-08-06 07:10: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