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6 07:28:39| 人氣6,514| 回應2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波希戰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前評《木馬屠城記》所評:
好萊塢電影擅長以寓教於樂方式(戰爭史詩+愛情故事)洗腦式宣傳西方史觀。詳參【圖博館】:《當代好塢》《影視史學》

難怪後貼諸文,連本臺《臺灣共犯體》之下評都不知:
《希波戰爭史》的作者希羅多德雖以希臘人的觀點來解釋這場戰爭,但他一開始便道出了衝突的起源不是希臘所宣伝的海倫被劫,而是歐洲的希臘人先入侵亞洲的波斯。
雅典對外貿易和擴張殖民,尤其幫助小亞西亞希臘人反叛波斯帝國,終於導致波希戰爭。
希臘以其地利、質優的海陸軍、良好的戰技和戰略等,以寡擊敗強大的波斯(此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並不乏見,詳參後評《奇襲》,只是我族中心主義者、好將之神化為某族某人之英雄奇蹟)。

新舊《波希戰史》電影,尤其《斯巴達三百壯士》更以最新的影音特效來褒希(追求民主自由)貶波(野蠻專制),而忘了斯巴達是不民主不自由的軍事專制政權。

難怪伊朗會抗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hJ5d0dPb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12FNcTwh4

史上真實的“三百壯士”:7000人對50萬波斯大軍?

異鄉的過客啊,請帶話給斯巴達人,說我們忠實地履行了諾言,長眠在此地。——希羅多德《曆史》 這是希臘人爲紀念與波斯之間的溫泉關戰役(公元前480年),矗立在希臘德摩比勤隘口(俗稱溫泉關)的獅子形紀念碑上的銘文。2400多年來,英勇犧牲的斯巴達勇士博得了無數人的敬仰。今年3月上旬,根據漫畫家弗蘭克?米勒同名作品改編的電影《三百壯士》在美國上映,溫泉關戰役的史詩性場面得以再現,3天的票房收入高達7000萬美元。就在北美觀衆對該片大加追捧之際,古波斯人的後裔伊朗人卻舉國抗議,將該片列爲禁片。伊朗總統內賈德也指責該片醜化古波斯文明。一部好萊塢大片讓一國元首爲之動怒,這裏面有什麽秘密呢?還是讓我們回到古戰場去看個真切吧。
  1.7000人對陣百萬兵
電影《三百壯士》表現的溫泉關戰役,發生在第二次希波戰爭時期的公元前480年。當時,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46個屬國的大軍,水陸並進,迅速占領希臘北部,8月中旬南進至溫泉關,與斯巴達人統帥的希臘聯軍(由30多個希臘城邦組成)對峙。
溫泉關是個隘口,地勢極其險要,狹窄得只能通過一輛戰車,一旦希臘軍隊失守,波斯軍隊將長驅南下。雙方力量的對比極其懸殊,根據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波斯軍隊有500萬人,不過根據合理估計應爲50萬人左右。而希臘聯軍只有7000人,因爲這一年恰逢古希臘的奧運會,所以希臘人只派出了這麽少的軍隊來迎戰。其中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帶領了300人前來,斯巴達人的尚武傳統與常年不懈的訓練,使得這300人個個都是以一當百的剽悍勇士。
  戰役打響後,波斯人發揮數量優勢,首先派重裝步兵輪番沖擊,李奧尼達則充分利用溫泉關有利地勢和兵器優勢,命令希臘方陣居高臨下,用長槍刺向手持短兵器的敵軍,使波斯兵傷亡慘重。訓練有素的希臘人,有時故意示弱,丟下長槍撤退,等敵軍追上來時,轉身再用長劍發動反沖鋒,這種“回馬槍”戰術屢屢得手,波斯人一直無法突破關隘。波斯王薛西斯于是派出自己最精銳的“不死隊”,這支12000人的皇家衛隊號稱波斯的王牌預備隊,一天下來還是攻不破希臘人的防線,史載薛西斯爲此狂躁不安,3次從座位上站起來。
  正當薛西斯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叫埃彼阿爾鐵斯的希臘人爲取得重賞,告訴波斯人說當地有一條小路直通溫泉關背後。在這個希臘叛徒帶領下,波斯軍隊連夜翻山越嶺,打敗了負責保衛這一區域的佛西斯城邦士兵,黎明時分迂回到希臘人防線背後。
面對險情,希臘聯軍鬥志盡失,大部分城邦的軍隊撤退了(還有個說法是李奧尼達爲保存實力讓他們離開的),但300個斯巴達士兵沒有離開。因爲按照斯巴達傳統,士兵永遠不能放棄陣地!自願留下與他們並肩作戰的還有700名塞斯比亞城邦士兵。
  決戰的時刻來臨了,腹背受敵的希臘壯士背水一戰,給波斯軍隊以重大殺傷,薛西斯國王的兩個兄弟阿布羅科美斯和敘佩蘭鐵司在混戰中被殺。斯巴達王李奧尼達死後,壯士們殺退了敵人的4次進攻,才奪回他的遺體。殘余的斯巴達人越來越少,逐漸被壓縮到一個小山丘上,最後全部被雨點般的標槍箭矢淹沒。波斯人在戰後打掃戰場時,發現波斯軍隊死亡達2萬人左右,斯巴達人的屍體卻只有298具。原來,有兩個斯巴達人沒參加戰鬥。一個是因爲有眼病,一個是當時奉命外出。這兩人回國後受到人們的極度鄙視,于是其中一人自殺,另一人則在後來的戰鬥中戰死,一雪前恥。
  斯巴達人雖敗猶榮,他們的無畏精神震撼了敵軍,更鼓舞了希臘各城邦的士氣。人們在三百壯士陣亡的地方,立了一塊碑,碑上的銘文共有三句,一句是這樣的:四千名伯羅奔尼撒人曾在這裏對三百萬敵軍奮戰。這是爲全軍所刻的銘文。對于斯巴達人則立下了本文開頭的銘文。而第三句銘文則是給占蔔者的:這裏長眠著英勇戰死的美吉司提亞斯,他是被渡過司佩爾凱歐斯河的美地亞人(波斯軍隊中的一個民族)殺死的。這位占蔔者預言斯巴達人將出師不利,但仍跟隨軍隊出戰,最後被殺。
  2.斯巴達人的兩大法寶
電影《三百壯士》著力刻畫的戰役的慘烈,對戰爭場面細節的描寫比較貼近史實。斯巴達戰士留給後人的曆史遺産不只是他們視死如歸的勇敢精神,還有他們在軍隊建設與作戰方面的成就,這些對後世影響都非常大。透過這段戰爭史我們會發現,斯巴達軍隊有兩大制勝法寶,首先是他們的戰鬥隊形,使自身的作戰效能遠遠超過波斯軍隊,這從《三百壯士》作戰場面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嚴整的方陣隊形,與波斯人的混亂隊形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步調一致、軍紀嚴明,利于保障隊形的要害部位——兩側。
  曆史上的每個斯巴達步兵方陣一排約有8個士兵,戰鬥時前排的士兵將大圓盾舉起,形成一道銅牆鐵壁,中後排的士兵將長槍插空前刺,攻防效果兼備。敵人沖鋒到方陣前時,後方的長槍可發揮長度優勢先發攻擊,前方盾牌組成的防禦牆提供了很好的保護;而當斯巴達人沖鋒時,密密麻麻的長槍加上戰士行進的沖擊力,靈活地交替攻擊,威力驚人。希臘方陣後來被亞曆山大大帝采用並改良,在他的征伐大業中被發揮到極致。
  斯巴達軍隊的第二個法寶是完善的軍事教育和訓練制度,這一點在《三百壯士》影片的開頭有所體現。
  斯巴達法律規定,新生嬰兒須經長老檢查,認爲健壯的才准許養育,羸弱者則被棄于山谷的棄嬰場。法律也不允許父親照自己的意願來培養孩子,當孩子們長到7歲的時候,國家就把他們接收並編入連隊,接受統一的鍛煉。
他們同吃同睡,接受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終年必須赤腳走路,衣食簡樸如苦行僧。青年男子到20歲時,便正式成爲軍人,受正規軍事訓練,參加軍事活動。每人從20至60歲,都必須每日出操,參加軍事訓練。在雅典各邦中,斯巴達陸軍的凶猛強悍,是希臘其他邦軍隊無法相比的。
  反觀波斯軍隊:戰略戰術落後呆板;士兵多從被征服民族中強征入伍,士氣低落;人數衆多但勞師遠征,補給困難。以上種種,終于招致失敗。
  3.伊朗告上聯合國
爲刻畫三百壯士的悲劇英雄形象,影片繼承了漫畫原作所特有的詭異與暴力風格,在拍攝技術、後期制作等方面別具匠心,人頭落地、血花飛濺的慢鏡頭與大場面尤其震撼。影片賣座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伊朗認爲,影片爲褒揚斯巴達壯士,用對比手法貶抑了波斯人:將薛西斯刻畫得舉止乖張,性別不明,扮相妖魔化;表現波斯王寢宮中奢靡荒淫場面的那段戲,是好萊塢典型的誇張手法;近乎全裸的舞女對希臘叛徒進行色誘的鏡頭更讓伊朗人無法接受,他們認爲電影有意貶低波斯文化,所以伊朗民衆認爲它是美國文化侵略的工具。
  3月16日晚,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提交抗議書,要求總幹事對電影侮辱伊朗民族一事予以關注。抗議書指出“心理戰正在開始,維護和平的戰壕也應開始修建”。
  3月23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在電視臺上發表演講,激烈指責美國“試圖通過電影篡改曆史,損害了伊朗形象”。伊朗駐法國和烏克蘭等國的大使館,也對當地影院放映該片提出抗議。
  4.波斯的成就令人尊敬
對西方人而言,“波斯”一詞首先會讓他們想起遙遠而強盛的古波斯帝國,以及希臘與波斯的戰爭。
  19世紀,自由主義學說的鼻祖穆勒曾說:“以往歐洲史上所有的戰役都不重要,惟一重要的就是馬拉松戰役(第一次希波戰爭的決定性戰役——編者注),因爲如果波斯人得勝,以後的整個西方文明就沒了。”
  這句話包含了西方人對古希臘文明的自豪感,因爲古希臘文明的遺産被古羅馬人繼承下來,並成爲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當然,也隱約透出一絲對異域文化的恐懼。
  時至今日,認爲波斯帝國浮華、奢侈和極端的專制的觀點還不時出現在西方的報端。但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士認識到,與其他偉大的文明一樣,波斯曾經取得過的成就仍然令人尊敬,如經波斯傳入中國的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曾對中國唐代的社會生活産生過廣泛的影響;波斯詩歌的韻律具有令人陶醉的語言效果和催眠力;波斯地毯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世界市場上大受歡迎。斯塔夫裏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被許多西方高等院校定爲教科書,該書也對波斯人贊譽有加。
也有一些西方人把伊朗人的憤怒,歸結爲今天的伊朗人懷念昔日帝國的輝煌,想維護自己民族自尊的過度反應。可是,在美國與伊朗因核問題矛盾升級的當下,《三百壯士》的確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當然,伊朗人的憤怒反應,也無意中替影片做了廣告,刺激各國的觀衆湧進電影院,一看究竟。
  回應:
總算看懂300斯巴達壯士了:原來是歌頌恐怖分子,諷刺美國霸權主義的.許多人被裏面FREEDOM這個美國式口號給蒙蔽了

《斯巴達三百勇士》與美國人的文化優劣觀

 2007年3月,好萊塢華納公司史詩巨作《斯巴達三百勇士》以累計超過7000萬美元的收入雄踞北美票房榜首。這部電影用古典色彩、壯觀場面和精湛特技將兩千多年前發生在希臘要塞溫泉關的慘烈悲歌演繹得酣暢淋漓、如泣如訴。然而,正當美國觀眾為“勇士們”歡呼之時,伊朗人卻提出了強烈抗議,認為該片是對古老波斯文明的粗暴踐踏,是對現代伊朗民族的侮辱與挑釁。美國人到底觸動了伊朗人哪根神經,為何一部電影會引發外交糾紛?
  勇士喋血溫泉關
《斯巴達三百勇士》導演扎克·斯奈德將鏡頭瞄準希臘—波斯戰爭中規模雖小卻萬古流芳的溫泉關戰役,以新穎的角度塑造了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的威武勇猛形象,同時也毫無掩飾地宣泄出美國人把歐洲古代典范奉為絕對標準的偏執心理。
希波戰爭發生在公元前499年到公元前449年,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在西方人看來,這場戰爭是歐洲文明同亞洲文明較量的生死攸關之役,是指引西方民族通向發達強盛的裏程碑。希波戰爭本是一場波斯帝國對希臘諸城邦的侵略戰爭,直到公元前478年,希臘聯軍才轉守為攻逐漸將入侵者趕回亞洲,譜寫了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篇章。
  在長期對峙中,幾次關鍵戰役改變了希波雙方的命運。溫泉關戰役就是其中之一。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的大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面對危機,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不顧路途遙遠,毅然率領重裝步兵及時趕往溫泉關,試圖阻截在數量上百倍于己的敵人。希臘中部隘口溫泉關夾在高山和大海之間,是從塞撒利通往諸城邦的惟一通道,最窄處只有15米左右,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波斯軍隊受阻于此且損失慘重。李奧尼達和他的部下奮力堅守三天三夜,不但遏制了波斯軍隊囂張的進攻氣焰,還為後方進行應戰準備贏得了寶貴時間。然而,波斯軍隊在希臘敗類埃菲亞特的指引下,順著小路繞到溫泉關背後進行兩面夾擊。李奧尼達率領剩下的三百勇士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直至全部壯烈犧牲。
  美國人通過影片對凝縮在溫泉關戰役中的勇敢、堅毅與無私的斯巴達品質津津樂道、大加讚揚,畫面處處流露出對西方文化傳統的無比自豪。從更深層次分析,影片的成功著實有賴于美國觀眾對斯巴達精神的共鳴。不過,偏執掩蓋了藏在光榮背後的瑕疵,美國人不願意承認斯巴達人自幼培養的高超武藝、過人膽識和尚武精神更多是出于鎮壓奴隸起義和欺侮鄰近城邦的需要,是霸權主義的畸形產物。
  波斯帝國真面目
《斯巴達三百勇士》若是單方面粉飾古代英雄舍生取義、赴湯蹈火的行動,或許不會引發太多爭議,但通過對波斯帝國進行醜化歪曲來反襯西方優秀傳統的手法的確有失偏頗。或許有人會辯解,導演為了增強視覺效果而讓波斯大軍猙獰可怖、鬼怪橫行,而火爆的影院上座率證明了美國觀眾對這般造型設計的認同與接受。
  其實,波斯帝國的真面目並不像這部電影描述得那般邪惡恐怖。相反,由于受疆域內多種成熟文化的浸潤,她的文化已經相當發達,創建了不朽的成就。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鼎盛時期曾經憑著強大的武力吞並了腓尼基、猶太、亞述、巴比倫和埃及等古老文明,從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囊括了從尼羅河到印度河平原的遼闊土地,是人類歷史上跨越亞非兩洲的一個龐大帝國。波斯人繼承了兩河流域先民創造的卓越成果,同時補充著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膚色文明的新鮮養分,楔形字母、成文法律、農耕技術和金屬工藝都在統一王權的庇護下得到發展,續寫出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如今,考古學家已讓眾多奇跡重見天日,殘損破舊的石柱排成整齊隊列高聳在臺基上,斑駁的身軀更加凸現出萬劫不復的滄桑;質樸粗獷的浮雕構件靜謐地鑲嵌在墻壁上,倣佛在向人們傳遞著波斯戰士的尚武精神;長有五條腿的碩大雕塑——“翼牛”守衛著通往皇宮的城門,使到訪的遊客莫不深切感受到波斯帝國的王者風范。
  波斯帝國英雄輩出,涌現了一批在世界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傑出人物。居魯士是波斯帝國最強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創始人,關于他的傳奇故事很多,最生動的一個當數希羅多德筆下的波斯版“趙氏孤兒”。居魯士推翻外祖父的統治登基後南徵北戰,迅速擴展疆土,他從巴比倫牢獄中解放了被擄的猶太人,因而被後來的基督教尊為聖賢。大流士是居魯士之孫,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使波斯帝國臻于極盛。薛西斯憑著父親大流士奠定的牢固基礎揮鞭指向希臘城邦,試圖成就史無前例的霸業,充分顯現出非凡的魄力和自信。而《斯巴達三百勇士》卻把薛西斯刻畫成一個面頰穿刺、荒淫無度、兇殘暴虐的醜陋怪物,無疑是對這位統帥的有意侮辱,也是對波斯傑出歷史人物的否定。
  《斯巴達三百勇士》將波斯戰士的相貌與服飾裝扮得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甚至別有用心地虛構出青面獠牙、嗜血成性的巨人和劊子手,給人以波斯大軍是烏合之眾、群魔亂舞的認識。事實上這支隊伍確是一支拼湊出來的“雜牌軍”,那些埃及戰車、印度大象和斯基泰弓箭手頻頻閃現在帝國陣營中,發揮出各自的特長。貌似強大的波斯入侵者並沒有凝聚力,被迫參戰的亞非各族士兵既缺乏統一目標,又不情願為奴役自己的薛西斯賣命,這就是少數希臘勇士得以打垮波斯“翼牛”的外在條件。盡管波斯國王的精銳之師“不死隊”在希波戰爭中屢建奇功,但他們終歸無法挽救帝國潰敗的最終命運。
  風雲激蕩伊朗高原
《斯巴達三百勇士》雖然諷刺的是業已消亡千載的波斯帝國,卻激怒了當今正活躍在中東政治舞臺上的伊朗人,總統內賈德的文化顧問發表聲明表示抗議,引起軒然大波。
  從醫學角度來講,我們恐怕很難再從一個現代伊朗人身上提取到與古代波斯人完全吻合的DNA。從公元7世紀中葉起,伊朗高原開始步入風雲激蕩的千年歲月,多種外族走馬燈似地闖進來,混雜了雅利安的純粹血統。公元651年,阿拉伯人佔領波斯全境,使之成為阿拉伯帝國的行省。數百年後,塞爾柱突厥人和花剌子模人由中亞興起,將伊朗據為己有。公元13世紀,蒙古西徵軍殺死花剌子模國王,把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迎到以伊朗高原為中心的伊兒汗國大帳中。徵服者們都喜歡把本族人民遷到這片水草豐美的土地上,造成了復雜的血緣大融合,化解了波斯帝國的衰朽遺骨。
  除了遺傳基因外,古今伊朗人的思維意識也大相徑庭。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伊朗高原經歷了從瑣羅亞斯德教(中國又稱“祆教”)和摩尼教向伊斯蘭教的過渡,文化類型也隨之發生了脫胎換骨般的變革。瑣羅亞斯德教與摩尼教彼此競爭、互相爭寵,最終都被阿拉伯帝國強行移植過來的伊斯蘭教擊敗。
  盡管社會變遷、民族融合與信仰轉變使現代伊朗人大大有別于古代波斯人,但波斯文明是伊朗文明的重要源頭和組成部分,雅利安民族是現代伊朗人引以為驕傲的祖先之一,在伊朗人民心中留下了難以割舍的情感烙印。我們通過對“波斯”和“伊朗”名稱來源的考證也可以得出這種結論,因為兩者之間的關係極為親密。“波斯”一詞可追溯到遠古,大約公元前20世紀,波斯帝國創立者的祖先雅利安人從中亞草原遷徙到扎格羅斯山,由于這片區域曾被閃米特民族稱作“帕拉舍”(Parahshe,意為駿馬的土地),所以來這裏定居的雅利安部落便從中得名為“波斯人”(Persian)。“伊朗”(Iran)這個詞匯出現得也很早,我們仔細揣摩會發現它的發音比較接近“雅利安”。公元前3世紀,安息王朝(帕提亞)復興了波斯,一位統治者將國號命名為“伊朗斯哈爾”,意為“雅利安人的土地”,並自封為“伊朗的眾王之王”。可見“波斯”與“伊朗”是標注同一片土地和同一群人的符號,完全能夠交疊使用,不同之處是前者在歷史上被使用得最普遍,沿用時間也比較長。直到1935年,巴列維國王才將國名定為“伊朗”,從此放棄了“波斯”這個叫法。
  所以,《斯巴達三百勇士》侮辱古老波斯文明必然激起桀驁不馴的現代伊朗人的怒火。銀幕上被高度醜化的帝國衛隊、將軍和薛西斯一世,恰是美國人對東方民族所持敵意與偏見生成的黑暗投影,由此招惹是非當然不足為怪。(薄海昆)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4/24/content_6019727.htm

另參本館: 美以伊朗

這不是斯巴達>維基百科

《這不是斯巴達》(Meet the Spartans)是2008年惡搞電影《300壯士》,由傑森?佛雷和艾倫?賽茲(Aaron Seltzer)聯合執導。性質相似于《驚聲尖笑》、《史詩大帝國》和《正宗約會電影》等嘲諷類型電影,帶起一連串惡搞電影的風潮。故事以《300壯士》爲主線劇情,加上諷刺惡搞衆多電影、電視秀和名人時事。內容帶有許多性暗示的粗俗用語和一些暴力畫面,因此北美地區評級爲PG-13。 電影于2008年1月25日上映,臺灣原訂預計4月18日上映,目前退出檔期,播映日期未定。
  情節
故事開頭,迪裏奧(Dilio)講述著斯巴達的傳統文化,斯巴達的長老會在嬰兒出生後,檢查有無任何缺陷,來決定成爲斯巴達人的標准。長老站在懸崖抱著一位嬰兒,長相貌似怪物史萊克的嬰兒往長老嘔吐後,立即被丟下山谷。接著下一位嬰兒,迪裏奧斯繼續述說著,假若是越南嬰兒,布拉德?皮特與安吉麗娜?朱莉就會來領養他。最後,名爲列奧尼達(Leonidas)的嬰兒誕生,剛出生就有著六塊肌、二頭肌和濃密的胡須。孩童時期,他接受身爲斯巴達人民要通往國王之路,所必經的嚴苛訓練考驗,從與祖母激烈對戰到龐德式的拷問。最終試練,列奧尼達(尚?麥奎爾飾)被逐出到荒野,必須在氣候惡劣的寒冬下生存,挑戰並殺死巨大的快樂腳企鵝。
  戰勝邪惡的快樂腳,回到斯巴達登上國王之位,此刻列奧尼達對瑪果(Margo,卡門?伊萊克特拉飾)一見鍾情而立即求婚,瑪果也以貞操帶的密碼鎖號碼作爲回複答應。時間流逝,故事緊接著發展,列奧尼達正鍛鏈著他兒子,Captain(凱文?索柏飾)趕來通知波斯密使抵達斯巴達的消息,波斯王薛西斯(Xerxes)即將占領斯巴達,列奧尼達以“斯巴達式”問候(女人擊掌,男人舌吻)熱烈地迎接波斯密使。由于波斯密使的輕蔑無禮,憤怒的列奧尼達將波斯密使和護衛隊,還有小甜甜布蘭妮(妮可?帕克飾)到辛紮雅?馬拉卡(Sanjaya Malakar)和美國偶像評審群等人,全都踢進“死穴(The Pit of Death)”。列奧尼達走到圓柱旁,按下“廢物處理裝置(Garbage Disposal)”的開關,將踢進洞裏的人沖走。
  列奧尼達決定迎戰波斯人,要先得拜訪神諭,並且,要提供各式各樣護膚化妝水來賄賂醜陋的祭司們,而後列奧尼達提出“好色”的策略來擊退數目上勝于斯巴達的波斯軍隊。女神諭(醜女貝蒂)喃喃些字語,“Save the cheerleader,save the world”(超異能英雄臺詞)或“Douchebag says what”,列奧尼達回應“what”(意指列奧尼達對號入座說自己是Douchebag)。接著神諭預言著,若是出戰波斯列奧尼達則必死無疑。那天夜晚,列奧尼達苦惱的睡不著覺(被嘲諷某部位太小和發現瑪果一卡車出軌名單),在出征前他決定和瑪果做愛做的事,就是列奧尼達舉著瑪果做舉重練習(bench press,諧音雙關指bitch press)。列奧尼達來到外頭會面他的戰士集合他的部隊,總共有13名(而非300)出征這場溫泉關戰役,這支軍隊內包含有Captain與他的兒子索尼奧(Sonio)和稍微不符斯巴達人標准的大塊呆迪裏奧。13名戰士腳步輕快地跳躍,手拉著手跟隨著列奧尼達來到溫泉關,此時,帶著寵物狗且畸形駝背的派瑞絲?希爾頓(妮可?帕克飾)出現要求加入軍隊,但過于醜惡而被拒絕。一方面瑪果擔心列奧尼達戰敗,她的皇後位子將會不保,于是起身去勸說衆議會出兵。列奧尼達和他的戰士馬上面對薛西斯的使者和不死軍團,兩方人馬展開一場激烈的鬥舞大賽,隨後斯巴達戰士們將波斯軍團全推落懸崖。波斯王薛西斯(肯?大衛提恩飾)獨自前往會面列奧尼達,展開一場“交易大贏家(Deal or No Deal)”企圖賄賂收買他,就算戰士們積極贊同,斯巴達王強烈拒絕這場交易。斯巴達壯士們即將面臨波斯王的第二波攻勢,“Yo Momma”繞舌對戰,這場戰鬥中獲得勝利,但迪裏奧喪失了他的雙眼。
  斯巴達出征溫泉關戰役獲勝看似勢在必得,但派瑞絲?希爾頓卻暗地報密夾擊斯巴達的近路給波斯王,波斯王承諾會幫他的駝背切除和答應他的各種要求。在衆議會上,皇後瑪果要說服議員們出征支援斯巴達,內奸Traitoro出來挑撥離間,憤怒的瑪果變身爲黑蜘蛛和Traitoro沙人開打。波斯王派出CGI軍團,還有惡靈戰警、洛基等人,來迎戰剩下的12名壯士,然而仍是不敵斯巴達壯士。薛西斯找到變形金剛的“火種源”,搭上敞篷車將自己合體變身爲密卡登,播放著名的YouTube影片“Leave Britney Alone”來證實自己的神力。最後“薛西斯登(Xerxestron)”如列奧尼達的諾言倒下,不過卻不幸倒在他們身上。眼盲的迪裏奧提早離開這場最後戰役,回到斯巴達通報列奧尼達的訊息,一年後,迪裏奧帶領著100位真實的斯巴達壯士和數千萬個CGI模擬戰士去迎戰波斯帝國,不過瞎眼的戰士帶錯路,把斯巴達戰士們帶到Malibu,最後撞飛剛從戒療所出來的林賽?羅寒。
  電影最後影片中所有的演員在美國偶像的舞臺,接連著唱葛洛莉?雅蓋娜(Gloria Gaynor)的“I Will Survive”和播放被刪減的片段。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0%99%E4%B8%8D%E6%98%AF%E6%96%AF%E5%B7%B4%E9%81%94

《這不是斯巴達/300撞士》好娘的壯士!2008/05/01

《這不是斯巴達》可以說是《史詩大帝國》〔Epic Movie〕的續集,但兩者完全沒有關係。
《這不是斯巴達》完全就是惡搞《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最好是在看完
《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不久就看《這不是斯巴達》,因為它完全是遵照相同的故事線在走,也把一些重要的場景拿出來玩弄,所以越熟原著,也就越看得出笑點。
另外,《這不是斯巴達》也需要對其他電影的了解,不過盡是些賣座大片,電影看沒很多的人可能都有看過,不用太擔心,比如《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的刑求、《蜘蛛人3》〔Spider-man 3〕的黑色蜘蛛人、《玩具總動員》〔Toy Story〕巴斯光年的名言 To Infinity and Beyond、《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 cube、《芭樂特》〔Borat〕的角色、《快樂腳》〔Happy Feet〕的企鵝跳舞、《洛基:勇者無懼》〔Rocky Balboa〕的洛基、《惡靈戰警》〔Ghost Rider〕的騎士、…等等。
還不只如此,有一點台灣影迷可能會有一點點障礙的,就是對美國流行的一些節目及事件也要有認識,比如台灣大家都知道星光大道是什麼,但看到美國的《American Idols》是否會認識?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影響力是否知道?Ain't It Cool News 這個知名的電影新聞網站是否看過?Youtube 是什麼(這個應該還不至於不知道啦)?《America's Next Top Model》是否看過?是否知道凱文索柏〔Kevin Sorbo〕演過《Hercules》(這是火行者永遠的最愛)?
知道的越多,笑得越多,但並不表示你會越喜歡《這不是斯巴達》。
因為,《這不是斯巴達》真的很爛~~~
《這不是斯巴達》因為是純惡搞,所以不用去想什麼劇情了,只是片段片段的銜接而已,特效、佈景也是 low 到不行,說是廉價的惡搞絕對不為過,可是笑一定會笑,沒辦法的。
之前《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有一些被拿出來討論的東西,比如說壯士們的友情啦,《這不是斯巴達》就有刻意把這些…爭議點玩得非常…盛大,《這不是斯巴達》中的壯士們…這個…腹肌有做「線條強化」(什麼意思?看就知道),然後出兵時…手牽手邊唱邊跳很像郊遊,看到這邊真的是差點沒有砸螢幕的抓狂~~超娘的啦!(呼叫格友小新,你看這片可能會瘋掉喔!XD)
不過如果對美國現代的文化不是很了解,特別是那些流行的電視節目,那麼看到很多不認得的場面,會覺得有一點不耐煩,為什麼打著打著突然要出現一堆評審?抓不到笑點時,取而代之的就是很殘酷的莫名其妙。
是很有趣的電影啦,也很限制級(黃色笑點不少),衛道人士不宜,不懂KUSO者不宜,沒看過原版《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者不宜,就算你覺得自己很宜,可能也會從頭笑到尾,但你還是會承認《這不是斯巴達》是部爛片,還是會到IMDB上投下1分的評價。
反正不要把《這不是斯巴達》當電影來看就是了,就當作是消遣娛樂一下,看看別人怎麼玩名片,片長也不過一小時多一點,並不建議花錢去戲院看,租回家OK,但最好還是先複習一下《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才不會浪費。
  觀影最低需求
□ 看過300壯士且還記得大致情節
□ 知道且喜歡KUSO
□ 看過許多其他電影大片
□ 最好對美國節目也有認識
□ 不在意劇情和水準,只想笑一笑
http://blog.nownews.com/firewalker/textview.php?file=0000139149

惡搞電影 另參本館:《侏羅雞公園》《驚聲尖笑》

馬拉松:爲了紀念人類意志的勝利(楨:西方史觀之勝利吧!)

導 讀
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軍隊的入侵。傳令兵菲迪皮德斯從馬拉松長途奔跑,到了雅典城報告勝利和戰爭結束的消息後,因體力衰竭倒地而亡。這是一個勝利、和平來臨之刻的悲劇。也許正因爲這個原因,意志的傳奇始終伴隨著馬拉松運動。
馬拉松可能是奧運會惟一一個用地名命名的比賽項目。它源自一場戰爭的結束。
  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軍隊的入侵。傳令兵菲迪皮德斯從馬拉松長途奔跑,到了雅典城報告勝利和戰爭結束的消息後,因體力衰竭倒地而亡。這是一個勝利、和平來臨之刻的悲劇。也許正因爲這個原因,意志的傳奇始終伴隨著馬拉松運動。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前,法國曆史學家布萊爾赴希臘考察,聽說了馬拉松戰役的故事,他寫信給他的同胞、國際奧委會秘書長顧拜旦,建議在奧運會田徑賽中專門增設一項馬拉松比賽。經國際奧委會討論,第一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全程40公裏,正是當年傳令兵菲迪皮德斯跑過的路線。
  第一屆奧運會的東道主希臘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無以複加,人們爲能夠奪得這個冠軍的希臘運動員許下各種諾言:一位飯店老板願意提供終生免費食宿;一位裁縫表示免費奉送一生的服裝;一位企業家更是令人看到古典風範,他許諾把自己的愛女許配給獲得馬拉松冠軍的希臘人。
  1896年4月14日下午2點,橄欖枝庇護的馬拉松平原上,奧運會的第一次馬拉松比賽開始了。當希臘人斯皮裏東?路易斯第一個沖入運動場時,全場歡聲雷動。希臘王儲康斯坦丁情不自禁地陪隨路易斯跑向終點。飯店經理來了,裁縫來了,企業家和他的女兒也來了
  路易斯懇切謝絕了各種好意,仍就回到偏僻的家鄉,和妻兒一起過著清貧的生活,這就像一個童話。而確鑿的事實是,馬拉松長跑是希臘人在這屆奧運會上獲得的惟一一塊田徑項目金牌,共有10萬人觀看了這次比賽,整個雅典幾乎傾巢而出。馬拉松運動從此不凡。
  1908年倫敦奧運會時,爲方便英國王室人員觀看,馬拉松賽特意將起點設在溫莎宮的陽臺下。
  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內,起點到終點的距離是26英裏385碼,折合爲42.195公裏。42.195公裏,這也是今天馬拉松比賽的標准距離。在這場比賽中,發生了馬拉松賽場上著名的皮埃特利事件。
  意大利選手皮埃特利是第一個到達終點體育場的,但已精疲力盡地多次摔倒在地,在多名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搖搖晃晃地過了終點。
  賽後,皮埃特利的金牌因借助外力被取消,美國選手海斯奪冠。但皮埃特利同樣受到尊重,英國王後亞力山德拉爲他頒發了特制的金杯。
  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21歲的葡萄牙選手拉紮多,在馬拉松比賽中中暑,第二天不治身亡。實際上,當時組委會爲防止意外,作了許多預防工作,並首次在比賽沿途設立飲水站,但依然發生了這樣不幸的事件。盡管發生了這樣的事件,馬拉松依然吸引著許多挑戰極限的奔跑者。
  1924年奧運會再次來到巴黎。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與巴黎世博會同時舉辦,結果是輕奧運重世博。奧運會似乎成爲世博會的捧場附屬活動。爲了挽回24年前的不良影響,法國政府和巴黎人民在1924年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中,表現的熱情周到。在馬拉松比賽中,沿途設立了飲水站,但各個飲水站同時也提供品牌不同,味道各異的法國葡萄酒。這樣的安排令馬拉松運動員們大爲欣喜,他們在比賽途中流連于各個飲水站,一次又一次停下來盡情享用來自法蘭西的美酒。好在沒有記載哪個運動員因爲飲酒過多而退出比賽,這屆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因此而愜意、浪漫,法蘭西美酒一路飄香。
  光穿梭60年,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馬拉松正式比賽中,首次出現了女性靚麗的身影。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爲這項比賽不適宜女子參加。1928年女子800米終點多名運動員因體力透支而癱倒在地,這令奧委會決定取消女子長跑。本屆奧運會上,東道主選手瓊?比諾特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奪冠,女子不適宜跑馬拉松的看法成爲笑談。至此,奧運會的馬拉松運動不僅規則完善,曆久彌新。由女性補上半邊天之後更爲光芒四射,吸引著更多參與者投入其中。
http://insun.com.cn/Html/movie/Humanity/903106_3.html

另參本館: 《奧林匹克的誕生》

波希戰爭>百度百科

波希戰爭是古代波斯帝國爲了擴張版圖而入侵希臘的戰爭,戰爭以希臘獲勝,波斯戰敗而告結束。
  波斯擴張
公元前5世紀初,波斯帝國消滅了呂底亞,並乘機進攻位于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其首個目標爲依阿尼亞地區的各個希臘城邦,依阿尼亞地區的經濟甚爲發達,其政治亦爲較先進的民主制。波斯國王便向依阿尼亞地區各希臘城邦提出要其改民主制爲君主制的不合理要求,以找借口向其宣戰。依阿尼亞諸城邦無法接受,于是便以米利都爲首,進行抵抗波斯的運動。米利都因爲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達求援,但斯巴達卻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維厄兩城邦出兵援救。兩城邦雖然派出大批士兵及軍艦援救,但在堅持數年後,仍然不敵波斯大軍,在公元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依阿尼亞地區。
  第一次入侵
  [出兵希臘]
波斯王爲了懲罰雅典和埃維厄,因此決定出兵希臘。他首先運用外交攻勢,離間希臘諸城邦的關系。然後在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出動陸海軍共25000人,進攻雅典和埃維厄兩國。埃維厄很快便被波斯軍隊攻陷,並且被血洗及徹底掠奪,所有市民均被貶爲奴隸。
  [馬拉松戰役]
雅典面對波斯大軍壓境,曾求助于斯巴達,但斯巴達卻拒絕了,雅典無奈之下只有孤軍作戰。雅典派米提阿德斯組編一萬重裝步兵,前赴波斯軍的著陸地點——馬拉松平原與之決戰,而雅典則由海軍負責防守。波斯軍隊爲雅典軍隊的兩倍,米提阿德斯因而將全軍布陣至與波斯軍隊一樣長度的簡單平行戰鬥序列,並將精銳安插在兩翼。交戰初期,雅典軍中路被波斯軍步步進逼,只得向後退卻,而波斯軍中路則因而突出了。雅典軍兩側精銳立即合圍中路波斯軍,結果波斯陸軍被圍殲,被完全擊敗。而由海路偷襲雅典的波斯海軍,亦不能打敗雅典海軍。波斯軍只得撤退。在馬拉松大戰獲勝後,一位名叫斐力庇第斯的士兵跑回雅典報捷,但他因爲極速跑了36.2公裏,所以在報捷後便倒地身亡,而這亦是馬拉松長跑的來源。雅典軍于馬拉松戰役只有192人陣亡,而波斯軍則損失了6400人,但這對于龐大的波斯帝國來說並不是重大的打擊,因此波斯帝國在此戰後仍時刻尋找機會進攻希臘,結果在十年後,第二次波希戰爭爆發。
  第二次入侵
  [波斯再攻]
公元前480年,接任的波斯王澤克西斯一世親率陸軍30萬及戰艦1000艘再度進兵希臘。雅典面對波斯大軍再度壓境,全城立即進入備戰狀態,以地米斯托克利爲主帥,阿裏斯德岱斯爲副將迎戰。這次波斯號稱百萬大軍壓境,使得全希臘各城邦均有著生死存亡已系于一線的感覺,因此結盟起來,共抗波斯,即使斯巴達亦參與了對抗波斯的行動。
  [溫泉關戰役]
斯巴達王李奧尼達以其本國精兵300人及伯羅奔尼撒半島其它城邦的7000人負責防守希臘的第一道防線——溫泉關。李奧尼達及其士兵與百萬波斯陸軍拼命廝殺,使得波斯軍隊在頭兩天不得寸進,並且死傷慘重。但在第三天,一個希臘的叛徒引導波斯軍隊抄小路進攻李奧尼達的後方,李奧尼達無法抵禦,只得下令讓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軍隊先撤,並以其自己的三百精兵死守溫泉關,在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後,斯巴達全軍覆滅,但其英勇的事迹卻留傳後後世,爲後人所景仰。
  [空城計]
斯巴達王及其士兵的犧牲爲雅典軍主帥特米斯托克利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波斯軍雖然在其後迅速占領了希臘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在攻至雅典時,卻發現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結果波斯軍只得焚城以泄憤。
  [薩拉米灣海戰]
公元前480年9月,雅典300多艘戰艦在薩拉米灣集結,並派人假裝逃兵,向波斯王謊報雅典艦隊內訌,應即時出兵,結果成功引誘波斯王下令全軍600多艘巨型戰艦駛進海灣。然而薩拉米灣甚爲狹窄,波斯的巨型戰艦不能自由行駛,而雅典的戰艦只小巧迅速,並以船頭的撞角來撞擊波斯艦只的側面,波斯艦隊結果亂成一團,最後被雅典海軍大敗,波斯軍隊只得撤退。
  [戰爭結束]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將統率50000大軍再度進攻希臘,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計,移師海面。而斯巴達則統率伯羅奔尼撒半島聯軍共三萬與波斯陸軍于普拉提亞進行決戰,並擊斃了波斯大將,結果波斯軍大敗,只得再次撤回東方。該年,以雅典爲首的希臘海軍反攻波斯,攻進小亞細亞,使小亞細亞諸希臘城邦脫離波斯的統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戰爭以雙方簽訂卡裏阿斯和約而告結束,波斯帝國從此承認小亞細亞之希臘城邦的獨立地位,並且將其軍隊撤出愛琴海與黑海地區。
  影響
◆西方曆史中心
希臘在波希戰爭裏取勝,使得西方世界的曆史中心由兩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區推移,希臘文明得以保存並發揚光大,成爲日後西方文明的基礎。
◆希臘
而且希臘戰勝亦確保了希臘諸城邦的獨立及安全,使得希臘繼續稱霸東地中海數百年。
◆波斯
波斯在這場戰爭裏戰敗,使其對外擴張的氣焰受挫,並逐漸走向衰落,最後被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所滅。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013.html?tp=0_00

希羅多德 >百度百科

 在古羅馬時代,希羅多德就被譽爲“曆史之父”。所著《曆史》一書,共9卷。1~5卷第28章,敘述西亞、北非及希臘諸地區之曆史、地理及民族習俗、風土人情。第5卷第29章起,主要敘述波斯人和希臘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數十年間的戰爭。書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臘化時代的學者之手。該書也是一部文學作品,書中衆多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生動,亦作《希臘波斯戰爭史》。   
  希羅多德在歐洲史壇最先對史料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批判態度,而不是盲目相信一切傳聞。他創造了敘述曆史的新方法,把記載史實和加以闡釋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曆史事件,希羅多德並沒有首尾一貫地解釋發生的原因,時而訴諸神的意志和命運,時而認爲取決于個別人物的才能,也有時借助于對曆史或地理情況的分析。希羅多德雖然推崇雅典民主,但充分肯定古代亞非人民的文化成就。
公元前四百多年,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灣岸邊高地上,一座新的墳墓面向著大海。經過的人,都會在墳前默默地站立致敬。墓前的石碑上刻著這樣的銘文:“這座墳墓裏埋葬著呂克瑟司的兒子希羅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奧尼亞方言寫作的曆史學家之中最優秀者,他是在多裏亞人的國度裏長大的,可是爲了逃避無法忍受的流言蜚語,他使圖裏奧伊變成了自己的故鄉。” 這位客死異鄉的人,是偉大的古希臘曆史學家。他因《曆史》一書得到了人們無比的崇敬。
  生平
從古羅馬時代開始,希羅多德就被尊稱爲“曆史之父”,這個名稱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大約在公元前484年,希羅多德誕生在小亞細亞西南海濱的一座古老的城市。那是古希臘人早年向海外開拓時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希羅多德的父親是一個擁有豪富的奴隸主,他的叔父是本地一位著名詩人。希羅多德從小學習勤奮,酷愛史詩。當時,他們城邦的統治者是一個通過陰謀篡奪了政權的家夥。成年後的希羅多德隨叔父等人積極參與推翻篡位者的鬥爭。鬥爭遭到鎮壓,他的叔父被殺,他被放逐。後來,篡位統治者被推翻,他一度返回故鄉。不久,又再度被迫出走,從此再沒有回去過。
  大約從30歲開始,希羅多德開始了一次範圍廣泛的旅遊,向北走到黑海北岸,向南到達埃及最南端,向東至兩河流域下遊一帶,向西抵達意大利半島和西西裏島維持生活,他還長途行商販賣物品。每到一地,希羅多德就到曆史古迹名勝處瀏覽憑吊,考察地理環境,了解風土人情,他還喜愛聽當地人講述民間傳說和曆史故事,他把這一切都記下來,並一直隨身帶著。
  公元前445年前後,希羅多德來到了希臘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雅典。當時的雅典,經曆了希(臘)波(斯)戰爭,政治經濟都獲得了高度發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學術文化更是稱雄于希臘世界。希羅多德感到異常興奮,他積極參加各種集會和政治文化活動,並很快同政治家伯裏克利、悲劇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一次他寫的詩還得了獎。贏得了大家的贊譽。希羅多德崇拜雅典的民主政治,對于不久前結束的以雅典爲首的希臘城邦,在希臘波斯戰爭中打敗奴隸制大國波斯的侵略,十分欽佩,他不停地向有關的人打聽戰爭的各方面情況,收集了很多的曆史資料。
  公元前443年春季,雅典人在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灣沿岸,建立了圖裏翁城邦,希羅多德跟隨雅典移民到了那裏,成了這個城邦的公民。他開始將主要精力用來寫作《曆史》。可惜的是《曆史》並沒有最終完稿,希羅多德于公元前425年離開了人間。
  著作
希羅多德的《曆史》在希臘史學史上是第一部堪稱爲曆史的著作。全書按內容基本上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敘述了黑海北岸的色雷斯人、希臘城邦及波斯帝國的曆史、地理、民族和風俗習慣等,並記述了希波戰爭爆發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記述希波戰爭的經過和結果,從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舉行反對波斯的起義,一直到公元前478前希臘人占領塞斯托斯城爲止。後來又有人把全書分成九卷,還根據當時的慣例,用古希臘神話中掌管文學和藝術的九位繆斯女神的名字,給各卷命名,所以這部書有時又被稱作《繆斯書》。《曆史》內容豐富,非常生動地敘述了西亞、北非以及希臘等地區的地理環境、民族分布、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曆史往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名勝古迹等,爲我們展示了古代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生活圖景,宛如古代社會一部小型“百科全書。”希羅多德從史詩、官府檔案文獻、石刻碑銘和當時多種著作中,獲取了很多資料,更多的是利用他親身遊曆和實地調查采訪所獲得的大量資料。《曆史》是西方史學上的第一座豐碑,爲西方曆史編纂學“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希羅多德對曆史事件和社會現象的記敘分析有可取之處。關于希波戰爭,他譴責波斯遠征希臘,說波斯“不應當再貪求任何其他土地,不應當再奴役那些絲毫沒有招惹它的人們。”認爲波斯之所以失敗,是因爲它的軍隊成份太複雜,外加外線作戰的困難。雅典之所以獲勝,是因爲它實行民主政治,每個人都“盡心竭力”爲自由而戰。希羅多德推崇希臘,稱頌雅典,向往奴隸主民主政治,但並沒有對波斯一概否定。他反對的只不過是波斯人入侵希臘的不義之舉,反對它的君主制度。因此有時他甚至把波斯描繪成英雄的國度,並對它的文化作了選擇和歌頌。
  《曆史》中首次提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曆史》記載,約公元前522年,波斯國內集中商議選擇政治形式時,有三派分別主張采用民主政治,貴族政治和君主政治,三種意見,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在激烈的急診中,一個名歐塔涅斯的波斯人說:“人民的統治的優點首先就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名聲,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羅多德比較重視古代東方的文明和它對希臘的影響。《曆史》中記載埃及的太陽曆比希臘的曆法准確;希臘字母是從腓尼基人那裏學來的;希臘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倫人發明的,等等。
  《曆史》的文學價值也很高,它常常被認爲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希羅多德采用了一種在東方文學中常見的結構形式,即在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環環相扣,變化無窮,具有迷人的魅力。他還很善于刻畫人物,他筆下的國王、大臣、政治家、學者、士兵等等,大多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如第一卷,描繪希臘政治家梭倫和呂底亞王克洛斯相見的對話,鼠目寸光的呂底亞王和聰穎賢達的梭倫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得惟妙惟肖。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希羅多德的《曆史》,許多地方還帶有天命論和宿命論色彩,並且其中也夾雜了許多不足爲據的神話傳說和無稽之談,但是,他首創了曆史著作的體裁,並爲後世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其中有些已被近代考古學、人類學和曆史學的研究或成果所證實。
希羅多德無愧于“曆史之父”的光榮稱號。
  著作介紹
這部著作最初發表于公元前430年前後,原先並不分卷。後來亞力山大城的校注家們把它分成9卷,每卷都有一個明顯的主題,並且分別以希臘神話中的9位繆司(即分管各門藝術的女神)的名字作爲各卷的標題。
  從內容上看,這部著作可以分爲兩大部分:從第1卷到第5卷的第27節爲前半部,泛論波斯帝國的擴張過程、以及小亞細亞、埃及、敘利亞、利比亞、西徐亞等地的情況;其中第1卷敘述了小亞細亞和波斯國王居魯士在該地區的武力擴張情況,第2卷記載了埃及的情況,第3卷描述了波斯帝國內部的宮廷政變和大流士的即位過程,第4卷記述了西徐亞的曆史,第5卷的前27節敘述了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人反抗波斯人統治的鬥爭。
  從第5卷的第28節起爲後半部,專門敘述希波戰爭的經過;其中第5卷的下半部分寫了從愛奧尼亞人的反抗鬥爭到波斯人與整個希臘人的沖突;第6卷描寫了大流士率領波斯帝國軍隊入侵希臘、以及雅典人在馬拉松戰役中的勝利;第7卷敘述了薛西斯率領波斯軍隊再次入侵希臘以及溫泉關(塞摩彼萊)戰役的經過;第8卷描寫了雅典海軍在薩拉密海戰中的勝利;第9卷則以希臘人在布拉達亞戰役和密卡爾戰役中的勝利而結束全書。
  在前半部中,希羅多德還保留著某些愛奧尼亞紀事家的特征,所記載的有關古代東方各國的見聞中,有些來自道聽途說,不一定可靠。但在後半部描寫希波戰爭的過程時,希羅多德表現出了嚴格的求真精神。從這種現象可以看出,這部著作的前半部和後半部的體例及寫作風格是不同的,說明它決不是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一氣呵成的。
  究竟是先完成前半部,還是先完成後半部?對這個問題,史學界曆來多有爭論。大多數學者認爲,希羅多德的寫作活動延續了數十年之久:原先他只是同其他紀事家一樣,撰寫了若幹片斷的有關古代東方各國的紀事;後來他來到雅典,受到雅典文化氣氛的影響,才立志要把希波戰爭的經過記載下來;當他成功地描述了希波戰爭的事迹之後,又把自己以前的舊作加以整理、與有關希波戰爭的敘述彙編在一起、經過加工通順、再加上導言,于是就完成了這部不朽的傳世之作。這部著作前後體例的轉換及其成書過程,正是希羅多德從一個普通的紀事家發展成爲一個真正的曆史學家的具體寫照。
  ※ 由于所處時代的局限性,希羅多德在書中也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自我矛盾。譬如:在估量史料和處理史料時,他充分表現出了“求真存疑”的批判精神;在分析曆史原因時,他堅持人本主義立場;但是在曆史觀上,他仍然保留了相當多的宿命論的痕迹。他相信人世間的一切確實都由一個超自然的主宰力量操縱著,相信神的啓示及其發出的各種預兆,相信奇迹、預言、幻象、夢兆、占蔔等等。他在書中提到朕兆的地方多達35處。
  有時爲了神的榮光,爲了宣揚自己的倫理道德觀,希羅多德竟然不顧曆史的真實性原則。譬如:他在第1卷的第29~33節中,有聲有色地描述了呂底亞國王克洛蘇斯與梭倫就“幸福觀”進行對話的情景;實際上這段描寫是不符合事實的虛構,因爲梭倫赴小亞細亞遊曆之事,發生在克洛蘇斯當政前的三、四十年,這二人是不可能對話的。
  然而瑕不掩瑜,《希波戰爭史》是西方曆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曆史著作,是世界曆史文庫中的瑰寶,希羅多德也無愧于西塞羅贈予他的“史學之父”的美名。
  ▲ 希羅多德研究曆史、撰寫史著,目的在于訓世教誨,即用曆史事實來進行道德規範教育。他認爲:國家的興盛和人事的成敗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他的這種重視曆史的垂訓作用的觀點和做法,對後來西方史學的發展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希羅多德在《希波戰爭史》的一開頭,就明確地說明了他研究曆史的目的:“在這裏發表出來的,乃是哈利卡納蘇斯人希羅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爲了保存人類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使之不致因爲年代久遠而湮沒不彰;是爲了使希臘人和異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其應有的光彩,特別是爲了要把他們之間發生的戰爭的原因記載下來,以永垂後世。”
  希羅多德撰寫《希波戰爭史》,不僅是爲了記述希波戰爭本身的過程,而且也是爲了尋找戰爭中發生的曆史事件的原因;而尋找曆史事件的原因的目的,又是爲了對人們進行教育。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贊美,是他這種觀點的具體體現;民主政治優于專制統治,這是他想對世人進行教育的中心內容。在他看來,希波戰爭實際上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與波斯的獨裁政治之間的戰爭;雅典之所以擊敗波斯帝國,主要就是因爲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則是一個專制國家。
通過敘事的手段來表達曆史事件、特別是戰爭和政治動蕩的社會原因,這是希羅多德爲西方史學樹立的一個榜樣,後來成了一個長期被堅持的傳統。值得注意的是,希羅多德的曆史觀中雖然有宿命論的成分、相信命運和神意等超自然力量的作用,但是他在分析曆史事件的原因時,仍然立足于人類本身的活動和動機。尤其可貴的是,他在最後一節中著重指出:一個民族的勇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
  ▲希羅多德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始終表現出了執著的求真精神和嚴格的批判態度。他認爲曆史就是對過去的研究,其中包括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證言”(或曰證據),即對事實的忠實陳述,不是史詩或戲劇中的神話傳說;二是對事實真相的探究。他從各個方面廣泛地搜集各種文字的和口頭的資料,包括祭司、旅行家、事件目擊者等留下的各種記載和描述,也包括各種官方的和私人的文獻,把一切他認爲有價值的事情都當作曆史寫作的素材。盡管他在某些地方失于輕信,但是他仍不愧爲那個時代少有的、具有批判精神的人。他曾在著作中寫道:“我的責任是報道人們所說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這些全是真實的。我的這項聲明適用于我的全部著作。”
  他在處理史實的過程中,往往把有關同一事件的不同說法或者記錄進行核對,互相參證,並明確地告訴讀者:哪些是毋庸置疑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哪些是有爭議的、需要暫時存疑的。有時爲了證明自己的記述的可信性,他就讓曆史人物自己說話,並在後面加上自己的簡要評注。他的這種誠信不欺的治學態度,正是他那種求真精神的直接反映。
  ▲希羅多德撰寫的《希波戰爭史》取材廣泛、規模宏大、史料充實、內容豐富,是一部“通史”之作。希羅多德寫作的主題是希波戰爭,但是他並沒有將此書寫成戰爭史或軍事史。他以極其廣闊視野,不僅敘述了希臘的狀況,而且把他當時所知道的整個“世界”的曆史狀況都納入了自己的寫作範圍。在他的著作中,埃及、巴比倫、敘利亞、波斯、西徐亞的曆史和文化都占有相當多的篇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對各個民族的曆史文化都一視同仁:他不僅盛贊希臘文化的輝煌,而且明確指出這些古代東方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長處、對所謂的“蠻族”文化應當給予充分的尊重,不應該互相抱有偏見或者相互歧視。 希羅多德還認爲,希波戰爭實際上是希臘文化和古代東方文化之間的沖突,不了解這兩種文化的特征,就無法深刻理解這場文化沖突的真正因果所在。因此,他在著作中不僅記述了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內容,而且敘述了各國各地區的地理形勢、經濟生活、民情風俗、宗教信仰等等,幾乎無所不包。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希羅多德的《希波戰爭史》實際上是一部把文化史和描述性社會學結合在一起的“百科全書”,它不僅是西方史學的奠基之作,而且也是西方曆史上第一部文化史著作。
  ▲通過《希波戰爭史》我們可以看出:希羅多德在搜集史料和考證史料方面是一位嚴肅認真、態度嚴謹的學者,而在敘事抒情方面又表現出詩人的風範,兼有學者和詩人兩者之長。他用愛奧尼亞方言、采取散文的形式進行寫作,詞彙豐富、文筆華美;敘事簡明扼要,文章曉暢可頌且有韻致;同時他還巧妙地運用了對比和故事插敘的描寫手法,堪稱語文大匠。特別是他對溫泉關戰役和薩拉密戰役的描寫,真是氣勢恢宏、有聲有色,是古典曆史名篇中的上乘佳作。因此,《希波戰爭史》一書不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還開創了西方曆史寫作中的敘述體體裁,成爲西方曆史著作的正宗。
http://baike.baidu.com/view/36908.html?tp=1_01

殺客同萌 Sucker Punch  2011

導演: 查克史奈德 
演員: 愛蜜莉布朗寧 艾比柯妮許 吉娜馬隆 凡妮莎哈金斯
  劇情簡介
繼陽剛的《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後,查克史奈德這次選擇了女武打英雄的題材,拍攝成本八千五百萬美元,片中有不少驚險的特效和華麗場景,包括東方的武打動作和紅磨坊式的歌舞場面及充滿未來感的大都會。
一個名為「洋娃娃」(愛蜜莉布朗寧)的女孩,其神智清楚但仍被迫關在精神病院中,惡毒的繼父想盡各種方式要在五天之內把她逼瘋。「洋娃娃」並沒有因此失去生存的鬥志,反而下定決心要追尋自我及自由。她透過幻想一個美好世界的景象,並且進行逃亡的計畫。
於是,「洋娃娃」找來了四個女孩跟她一起進行逃亡計畫。她們每個人各擁有一項獨門武器,用來對抗奇想世界中的各式各樣的敵人──有毒蛇、二戰軍人、日本武士以及未來世界的機器人;不僅要打敗敵人,還要偷齊五樣物件才能順利的逃出。
劇組幕前幕後集結不少亞裔血統的影星和工作人員。除了有女演員凡妮莎哈金斯與鍾潔咪演出外,還有知名的華裔攝影師方賴瑞(Larry Fong),與查克史奈德合作多次的華裔剪輯師許偉樑(William Hoy)等。

另參本館:《飛越杜鵑窩》

觀後感:殺客同萌

我寫這篇時有些心痛。我承認我是Zack Snyder的粉絲,在新世代導演中,我對Snyder的愛僅次於Nolan,從活人生吃到貓頭鷹守護神我每一部都看了超過兩遍以上,我甚至特地請國外的親戚寄了一片Watchmen Ultimate Cut給我。他絕對不是一個完美的導演,許多影評痛恨他並不是(專業影評網站Playlist就非常厭惡他)單純找票房導演的碴什麼的,以高度風格化的導演來說,Snyder既不像昆丁塔倫提諾有惡狠狠將學院派技藝拿來翻炒的能力,也不像達倫亞諾夫斯基或拉斯馮提爾一樣可以拍出使人惡寒到心底的變態心理劇,他有的是一份獨一無二的創造性視覺稟賦,請記住「獨一無二」四個字,因為這四個字決定了Snyder為什麼不同於麥可貝之流,比起後者的大而無當,Snyder對於自身風格之掌握讓我感受到這個導演是多麼鍾情於實現自我祈願─雖然他的祈願不一定能將電影帶往好的方向─講誇張點好了,輕拋劍外,千山我獨行的姿態。
  昔我往矣.......今我來思,想起誰了沒?總之,就是那種很「酷」的人。
  這樣的姿態非常容易勾起有相同興趣之人的認同,尤其,他對流行文化自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怪異見解,他超愛慢動作,連吳宇森都沒濫用自己賴以成名的寶貝到Snyder的地步(好吧,或許有,你看那邊那群鴿子),他愛流行音樂,並非是市場上的口水音樂,而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名曲,他的視覺構圖精緻華美,有許多讓人無法喘息的巧思。你可以罵他空洞、將視覺與劇情本末倒置,但你不能不承認他真的是個非常有格調的導演。
  如此從一而終也註定了Snyder的缺陷與極限。在看過Sucker Punch以前我也不想用「極限」兩個字,因為在我看來這對任何導演而言都是極大的污辱,然而在看完SuckerPunch以後,我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人在貫徹自我前還得先將自己擺放在適當的位置。事實上早在拍出300時缺點就已悄悄浮現,他能完美實踐改編作品重現大螢幕的氛圍與構圖,他能賦予改編作品獨一無二的風格,而且他完全有一個導演該有的基本能力,許多Snyder的同業自MV導演轉戰螢幕後只會拍武打戲而文戲粗糙,他卻有一個文化創作者該有的品味,但在編劇這一塊Snyder始終顯得欲振乏力,在幫300編劇時中他完全沒更動任何劇情,到了Watchmen時他除了要求編劇「更忠實、尊重於原作」以外並沒有插手,而貓頭鷹守護神,
  Snyder雖然將故事說好了,但他卻無法遏止編劇的失誤導致了本應獲得更多美譽的電影淪為看過即忘的娛樂片。
  而如今到了Sucker Punch,當Snyder終於有一個完全做自己的機會,他卻自曝其短,很明顯的,他的風格不適合套到編劇上頭來,更糟糕的是,他缺乏不讓想像力暴走的自制力。
  事實上,看完Sucker Punch後,種種念頭在我腦袋裡旋阿旋的,我試著從中找出一個準確的,明晰的概念,但卻節節敗退,是在一段文湖線捷運上寧謐的小睡中使我省悟到Sucker Punch為什麼會成為一部失敗作:太龐雜,太混亂,太不知所云。
  我詳加說明一下我的意思好了。Sucker Punch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當它的形式讓人感覺像是一部B Movie時,偶爾的靈光一現卻會讓電影死灰復燃而使人正經的看待它,然而不久後的一個轉折卻又會讓你希望放空腦袋純粹將之視為一部史密斯先生之類的B級爽片,電影在兩個極端間搖搖擺擺不知其所終,這就是Sucker Punch。於是,觀眾不能像看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一樣,因為對於麥可貝的文戲毫無期待而專注於大而無當的特效,也不能像參加全面啟動中諾蘭的智力遊戲,專心一致的燒腦。它的本意是希望什麼都是,但最它的本意是希望什麼都是,但最後它什麼都不是。
  當你詳加檢視,Sucker Punch的劇情並不無腦,然而,它卻像是一個妄想成仙的人的腦袋過度運作後的吊詭結果,到最後不僅自己身陷玄虛幻境,連帶將旁觀者帶入五里霧中。我想Snyder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說些什麼,他有意創造出現實與虛幻間的迷離情境,諾蘭的全面啟動是俄羅斯娃娃般層層疊疊的夢境結構,Snyder則試圖透過畫面剪接與圖像暗示、雙關意涵台詞甚至是時間軸刻意錯置來誘導觀眾的理解方向,一草一木都能產生聯想,但在前二十分鐘踉踉蹌蹌卻充滿期待的兜圈子後,他卻完全毀了自己方才的努力。
  聽起來很矛盾,實質上是種諷刺,因為正是Snyder對於自己創造的奇想世界無可自拔的迷戀將Sucker Punch帶入無可挽回的境地。而即便這是Snyder的影像炫技之大成,我卻缺乏一探究竟的心情,我本以為跳Tone不成問題,但事實上:問題可大了。跳舞即為戰鬥並不是個很蠢的點子,但當Snyder將之濫用且誤用時,就成了過關打王式的愚蠢。諷刺之中的諷刺,Sucker Punch就技術面而言真的沒什麼好挑剔之處,慢動作與各種炫到「破表」的運鏡硬生生將Snyder以往電影的動作場景比了下去(不代表比較好,但肯定更華麗),如果我能帶著看B級片的心情來看Sucker Punch,肯定比喀藥還High。配樂也是將現實場景與Snyder的暴走想像力完全切斷的幫兇,除了一開始哀傷而迷炫的Sweet Dream外,其餘的既成音樂選用除了讓戰鬥顯得更炫以外並沒什麼幫助,甚至完全可以視為獨立的MV來觀賞。
  寫到這裡我不經想起Snyder曾經在訪談中提起的「Brazil」。巴西是泰瑞吉倫傳世之作中為人稱道的一部,同樣充滿奇想,同樣不合邏輯,同樣想闡述現實的殘酷與心靈幻境的美好如此哀傷的主題,但Sucker Punch僅僅有Brazil的皮骨而沒有靈肉,因為Sucker Punch的靈肉仍然是Snyder的「風格」而不是Snyder想講的「故事」。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創作者的悲哀,他對於貫徹自我的毫不收斂竟然成了自戕,將Sucker Punch硬是大卸八塊成難以拼湊的碎片,試圖尋找深度者繞了大半圈什麼都沒找到,僅剩空泛的口號,想體會動作爽度的人只能「間接」的爽,因為在你自瀆到一半時,嚴肅與哀傷的氛圍又會突然繚繞四周使你敗興。
  Sucker Punch不是一部好片,卻也不是一部爛片─但這正是它最悲哀的地方,它根本什麼都不是。Zack Snyder,我真的非常,非常的喜歡你,但你真的還不
3F
我想版主可能對Zack期望過高,我自己是覺得就美術風格跟音樂還是有水準之上,對劇情好或不好 我早就麻木了,影展片先不提,這一年半年來,院線片有哪幾部看了讓人覺得劇情很棒呢,尤其是標榜聲光效果的電影.他可能沒有比守護者或300帶來給我更多震撼,也沒有比全面啟動來的面面俱到,不過如果要拍的比這些都好才算正常,那也太苛刻了.我倒滿想知道女性朋友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比其之前的美漫系列的大男人主義,這部是不是有點不同
10F
這部片把日本的御宅文化,御宅美學發揮到極致,難怪對於喜不喜歡動漫文化的觀眾來說,對於這部電影的喜愛程度有很大的差異!
11F
御宅文化?其實真正的日本人拍的武打片反而不好看了,還是好萊塢厲害啊
13F
我每次看完電影後,都會來開眼看看大家的想法. 開眼裡的留言者大多很隨性,很直白(髒話一堆),且不太深入研究...所以我都只是來湊湊熱鬧.結果大大你完全說出了我心中混亂,矛盾的思緒呀!!我在回家的路上,陷入一片混亂.到底是好看還是難看?明明場面精采為何看了卻顯沉悶,那些隱喻,那些意象,似有似無.現實與幻想互相交錯,像是絕妙的安排,又像是刻意彆扭又做作的搪塞....真的就是太龐雜了!現實與幻想的節奏無法順暢的連結起來.該爽的時候爽不起來,該嚴肅的時候則難以平靜...唉,你說得太好了!給你一個讚
14F
這片超正點的啊,有美女,有動漫,有高級特效,有劇情,不是那種看了變形金剛打打殺殺了兩小時就忘記的片子啊.版主真的也很愛這位導演吧,愛之深責之切,但有時是這樣...用太多學理或比較太多經驗法則,反而失去純粹看電影的樂趣,不過只是看電影
16F
我看完影片(首輪末期的時候)還是很喜歡殺客同萌.根本不用想太多啊.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惡評.實際去看.我覺得真的很好看啊?
17F
在你的內心激起漣漪.這不證明已經產生共鳴了嗎?你有這樣的感受(其實我覺得看過的人多少應該都有)不就是被電影感動?
18F
版大分析精確,此片又想達到動作刺激,又想兼顧比較深層心理,結果落得兩邊不是人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85642

真實童話-殺客同萌〈Sucker Punch〉

【殺客同萌】無疑是我今年初最為期待的電影,撇開導演Zack Snyder本人的才華洋溢,光是天馬行空的創意劇情就值得我的高度期待。女英雄的電影一向難拍,要不像【特攻聯盟】那樣看似描繪男孩的成長,實則是女強人的蛻變,不然就像【生死格鬥】、【霹靂嬌娃】那樣看似闡論女英雄,但實則仍將納入男性沙文的思考範疇。Zack Snyder的期待度則絕對可以排得上我最為看好的好萊塢新生代導演前三名的寶座,每年拍攝大片的導演多如過江之鯽,無論是【全民超人】的Peter Berg、【騎士出任務】的James Mangold都以大明星大成本為號召,肩負著片商的重大期待,但結果卻仍是不一。
  【殺客同萌】的出現有幾個重要的指標性元素,這是Zack Snyder的完全原創作品,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創意劇本,同時Zack Snyder的影像極致風格化也讓影迷們早在半年多前就在期待,我們到底可以看到什麼?而早在我看完電影之後,心裡不免冒出了兩種想法的交集,一種想法是Zack Snyder絕對可以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天才導演之一,但前提是他必須要有足夠的成熟概念,可以凌駕他那想像奔馳的影像美感。另一種則是對Zack Snyder的些微失望正在蔓延,因為稍加經營,這絕對可以是一部探討心理學的上等傑作,只可惜劇情視效相比之下,他終究選擇了視效的那一方。
  但這仍無礙於Zack Snyder的未來發展,我們都知道【活人生吃】、【300壯士】及【守護者】有多麼地好,其中可能稍有微詞的便是【守護者】,Alan Moore極富深度的哲理作品,仍無法在商業及藝術上獲得完美的改編,但仍無損於【守護者】的跨世代視效成就,光是開幕介紹演員段落就足以讓電影邁入經典之林。而到了【殺客同萌】,這部原創作品裡面我窺見的是Zack Snyder充沛且可怕的創造力,雖然相比另一名天才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劇情及深度上難以比較,但在視覺及創意的成就上,Zack Snyder也應該擁有其重要地位。
  好了,讓我們來聊聊【殺客同萌】。
  這確實是一篇探討心靈成就的典型佳作,預告不就開宗明義地說了"Reality Is a prison.",現實是監牢而心靈卻能無限飛翔,因而洋娃娃肩負著親人的死亡,極具悲劇性地被繼父矇騙到了精神病院,在那裏她看到了舞台上的小甜荳,也看到布女郎、火箭女及黑琥珀等三人在牌桌上玩牌,準備好了,但應當毫無準備,因為我們都隨著女主角邁入超乎想像的幻奇空間,此後的大部分劇情都是想像出來的第二層幻境。洋娃娃與其他四人密策逃亡,原因是五天後浪子將要來將其開苞奪其處子之身,但換算其真實場面,我們不難發現那是醫生的侵犯,醫生奪取的將會是她的心智,在第二層的幻境裡面,心智的重要性與處子之身同樣重要。
  另一對照,洋娃娃開始所幻想的便是將自己的心境,將另外四位精神病院所認識的人物投射進她的幻想裡面。我總覺得最重要的台詞莫過於火箭女那一句"We are already dead.",活著的人卻形同死亡軀殼,逃亡則必當成為了重要之事,布女郎及黑琥珀相比之下呈現的是兩種脆弱,布女郎因而恐懼說出所有事實,黑琥珀則意涵著一種魅惑(勾引市長)卻又對自己毫無自信,以洋娃娃為主體投射出去,最重要的人其實是小甜荳,如同洋娃娃所說的,這不是我的故事,這是妳的故事就能夠完整表達整部電影的意念。
  為何是小甜荳?要說洋娃娃最為傷心之事為何,莫過於無法保護自己的妹妹,因此在廚房那段火箭女與小甜荳的生死訣別,是洋娃娃內心裡面永遠的痛,她無法保護自己的妹妹,甚至連保護自己都做不到,因此小甜荳則成為了她心目中的寄託,只有讓她獲得自由,才是讓自己自由。
  If you don't stand for something, you'll fall for anything.
  相比之下,電影超乎想像的四場幻戰,則就當作是Zack Snyder送給大家的視覺震撼吧,開戰的鬼武者戰役融合著力與美,一刀一槍的組合讓洋娃娃成為了當代最精采的女英雄典範,逃出日本廳堂大門之後補上日本武士一槍,瀟灑地離去那幕實在美得出奇,二戰場面讓五人結合團體戰,空戰與陸地戰結合,讓動作性展現得又飽滿又美麗,我其中最愛凡妮莎哈金斯呈現力與美的武打,不愧是有舞蹈底子的她打起來就是漂亮。神話場景裡面我最在意的則是用刀刺死龍母的那幕,是否象徵著在現實生活中她也即將被醫生用手術道具刺入腦部。最終的科幻場景則不多說,是電影慢動作用得最多的一段,雖然確實美麗但力道不足以與前幾段相互抗衡。
  要說是這四段的共同點,我所產生的想法最主要的是其中一點,洋娃娃從未在幻境裡面親手殺人。鬼武者、神話、科幻場景這三段不算,二戰場景還先說明對方都是蒸汽士兵,就連最後面的德軍軍官也未殺害,這是她內心始終保持的一種純真,抑或是還有其他指稱,則應該擁有其討論空間。
  但看到這裡,其實我反而對電影的基調開始有些失望,劇情不像是一種推進,而是刻意要加入這四段特效而想盡辦法要有所編排,但Zack Snyder仍不足的說故事能力沒有讓這段逃亡過程說明得清楚明白(也或許是PG-13的分級制度使然?)。【殺客同萌】像是一盤炒得豐盛的菜餚,但卻是諸多珍饈一同作為雜燴,分開來看或許傑出,但結合起來卻總讓人覺得嵌合度不夠精準。
  但最後的結局,卻讓我心頭一驚,Zack Snyder原來還是很厲害的。
  原本只能出場在第三層幻想裡面的智者,卻出現在第二層的幻境,當小甜荳順利逃亡之後,智者以公車司機的姿態出現為小甜荳解圍,強調小甜荳是很乖的女生,並要小甜荳在這段漫長的路途上好好休息。對照起現實生活,卻會發現洋娃娃已經施行手術完畢,整個人已經毫無心智,但卻被醫生、藍佬及病院院長等人認為其神色詭異,臉色竟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安詳感。
  怎麼了?
  「她這一路上都很乖/我會一直很乖。」
  「看到媽媽的時候記得跟她說,我很愛她/我多麼地想要再次見到媽媽,並且我想跟我的妹妹再說一次話。」
  「你永遠無法得到我/我的心智思想已經完全自由,你即使能佔有也只是空殼。」
  洋娃娃終於順利逃亡了,但她的逃亡卻是心靈的奔逃。心理面最重要的那一塊終於能夠永遠地好好睡上一覺,不需要為親人的死亡而愧疚,也不需要為現實生活中的悲苦而憂傷,如同電影裡面的最後一段話,誰能夠決定妳的舞步、誰能夠讓妳生存讓妳瘋狂,只有妳自己,妳的心智將會是最大的武器。Zack Snyder確實地告訴觀眾,過去被認為娛樂性較重的我,其實也是認真於深度的營造,這點從他最為鍾愛的漫畫《守護者》就不難發現,但說到最後,仍然可惜的是他對電影深度的掌握仍不足,但假以時日的確有機會能夠樹立其經典地位,我永遠地期待著那一天。
  P.S.殺客同萌裡面最棒的部分除了視效,音樂曲目的選用也皆屬上等。包括Sweet Dream等精彩曲目的迷幻演繹,光是原聲帶就是一次心靈的上乘享受。
  回應
  你的文字和對電影的闡述會讓人一直回響電影裡的每一個細節,我同意導演和編劇的原創性非常足夠但是不夠純熟,我覺得它表達上比較沒有中要害,需要反覆思考去咀嚼比較有意思!重點是看了你解剖裡面的細節會讓人很想再度把思緒整理一遍,重點是我覺得導演時在是很有突破性,突破沙文主義的感覺!讚啦!
  我其實是喜歡這部電影的,在於這部電影很cult,而且基本上用少女去主演整部電影,又很直接地表達其意淫觀念。本來就是歐美社會較難接受的,但我覺得除了這個層次以外,電影在精神學、心理學都是可以慢慢探究的,雖然電影評價票房都不好,但我其實很希望幾年後可以翻盤,至少別讓【殺客同萌】繼續再落此罵名 .我當然覺得【殺客同萌】整體架構上不算完整,但是勇於挑戰,還是值得鼓勵的。
  我也是Zack Snyder迷,但這一部Sucker Punch沒上電影院看,跟一樓回文的一樣,被預告片給騙了,預告片給我的感覺是Zack欲打造"女版"的300壯士,就像拍續集電影一樣了無心意,加上上一部"貓頭鷹守護者"實在令人失望,所以連劇情簡介都沒看就否決了這一片,剛開始的轉變有點唐突,從精神病院到戲院,一直看到後面才看懂戲院也是幻想的情節,(囧)老實說這一部片在"動作"的場景比一般動作片電影弱了很多,幾個女性要角很明顯的發現不俐落的動作和毫無勁道的揮刀,Zack沒用拍攝角度或是配音去補足,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缺失
  我剛看完時有點不懂..看到你的文章後全懂了. 但是那些確實是導演想全市的東西還是你的感想? 無論如何.真是服了你... 看完後確實是有點失望..因為被廣告片的誤導下.本來是用著當駭客任務的心態來看的.. 屌
  babydoll 假扮被催眠(女醫生研究催眠療法) 去吸引視線, 就如她是在舞台表演, 其實內裡是為逃亡戰鬥, 正如在化妝間一幕, 鏡裡鏡外都是真實(跳舞室的鏡影也像真的一般), 醫院因此申請很多funding,但blue 害怕他和外表像神父的後父的事被披露,繼而親手毀了他的搖錢樹 智者代表babydoll的理智,自由, 由babydoll傳給sweetpea去延續
  一開場就覺得是shutter island, 之後就變成inception, 打鬥由古代到二戰的蒸汽人到最後飛船上的 i-robot, 令我覺得主角對抗過去傷痛到奔向未來的戰鬥, 頗失望的是打鬥場景到場景間欠連貫性以至有些混亂, 整體結構跟inception一樣, 都是音樂入夢, 描述第一層的時間較短, 第三層較長etc, 但第三層跟第二層 連繫稍有欠缺, 重於描寫主角心理但跟瘋人院的實況沒關連, 最後她自己走出去給人打時, 我以為故事完了(也對這電影頗失望), 但原來她回到了現實, 故事變得完整 心智不會被奪走, 跌倒後只要有心, 你已經有齊所需的武器, 而最後babydoll笑了, 她已經活在她心靈的港口, 正如shutter island的結尾, "die as a beast or live as a man"
  殺客同萌〈Sucker Punch〉其實就是一個悲劇 穿插著緊張刺激的動畫 不禁覺得有些突兀 但若不是因為這些動作畫面 我想這樣沉重的題材 應該很難讓人看完吧... 目瞪口呆看完的人留
http://blog.chinatimes.com/kevincs/archive/2011/03/27/633658.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6,514) | 回應(2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伯羅奔尼撒戰爭》
此分類上一篇:《木馬屠城記》

阿楨
《300壯士:帝國崛起》帝國崛起時的腥風血雨,擴張主義中的悲劇英雄

「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從300壯士至帝國崛起,希臘諸城邦之於個人權力與自由意志的實踐,對照當今新帝國/集團主義擴張的霸氣與瘋狂,揭示了公民們的核心理念與憐憫自省,將決定全體的尊嚴與能量。
  《300壯士:帝國崛起》片頭起始即為300壯士逆襲之末:運用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的鐵青腦袋、黑色大鴉啄食腐爛屍塊的眼珠,象徵戰爭的嚴肅與悲愴,並諭示家國無以避免的衰亡。以亞里斯多德論述古希臘悲劇的專著《詩學》中的定義,古希臘悲劇「描寫嚴肅的事件,是對一定長度動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觀者的憐憫和恐懼,導致人們情感上的淨化。悲劇中的主人公總遭致出乎意外的不幸,從而成悲劇,爾後的發展,成了人類和命運的衝突」。
  「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從300壯士至帝國崛起,希臘諸城邦之於個人權力與自由意志的實踐,對照當今新帝國/集團主義擴張的霸氣與瘋狂,揭示了公民們的核心理念與憐憫自省,將決定全體的尊嚴與能量。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38/34385272/

《300壯士:帝國崛起》戰士回歸,波斯女武神迎戰!

前言300壯士又回來了!你會想說,上一集不都全部死光了,難道是,波斯BOY!我使用魔法卡復活蘇生,讓斯巴達重頭來個Round2,還是這次是團報觀落音在地府來個瘋狂無雙嗎?諾,你錯了,第二集可以說是前傳也可以說是後傳,它的時間軸非常特別,有絕大多數劇情與三百壯士第一集同時進行,更補足了事件始與末,讓這個系列更加飽滿深厚。重點是,這次特效加強還做了3D,讓你除了肌肉看飽飽外,視覺享受更加升級!
  劇情
馬拉松戰役中,帝米斯托克力好威好威,彷彿戰神再世,綠水紫水加速術催下去,將波斯大軍打得節節敗退。他更使出視力7.0的神準鷹眼,拉起大弓,把肌肉繃緊緊,一箭咻咻地射死大流士。就這麼地,一戰成名,被拱為希臘英雄。But,大流士之子薛西斯目睹了這一切,誓言血債血還!隨後派出了千軍萬馬遠征雅典。究竟這次又有多少男人會露著胸肌死在荒郊野外呢?就讓我們看下去唄!
2014-06-15 13:44:25
版主回應
  爽度百分百 不得不說,《300壯士:帝國崛起》看得超級爽快!首先,導演在武打格鬥了創造一種新格局,以多重視角(仰角、俯角、正視、測視、底往上)快速轉換、旋轉,讓觀眾能夠看到不同面相地戰鬥感。或是利用常速慢速這樣地速度變換調整,在快速刺激與慢速美感中取得了一種獨特節奏。此外,更用血漿噴濺、暴雨水珠、海水浪花來點綴畫面,不但讓畫面如詩如畫,更讓全片充滿了娛樂爽度。
  關於血腥與情慾
還有呢,本片這次可是限制級來著,因此更加血腥重鹹!
  先說血腥,這次你想得到的刀劍殺人法滿滿滿,像是斷頭顱、刺喉、斬天庭蓋、砍手砍腳都有!搭配慢速鏡頭,你將看到血漿慢動作噴濺散發,整個美極了!(當然,有人可能會覺得太超過) 此外劇中更出現烏鴉叼眼球、馬蹄壓碎人腦、親吻死人頭的驚悚畫面,讓視覺更加震撼。假如喜歡這種血腥又矮噁的,你一定樂呆惹~
  關於情慾戲部分,
全片只有兩人露乳。一個是前面沒名字的民女,被軍隊強押,3D的那兩粒就晃呀晃。另外一場就是船上粗暴的一對一性愛,雖然雙方都沒脫光光就幹起來(有一個人後來還是光了),但這場戲讓我個人超驚艷!因為不如以常,有著女方自己動,就像變成女人幹男人那般地特異!在3D IMAX的大銀幕上,看得讓鄙人好害羞。除了這兩段,還有一段是暗示某蘿莉變成性奴被蹂躪,但沒有演出來,有興趣的觀眾可以自己腦補。
  與第一集有關聯處 然後可能眾人最好奇,沒看第一集有差嗎?說實在,本片與第一集是同時間發生,所以影響不大。以下說明與《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的關聯性:
  上集歌果皇后曾在議會上說馬拉松戰役大流士死亡,使得薛西斯進攻,這部份第二集補齊了;第一集那位背叛斯巴達的駝子有再出現,幫波斯大軍傳遞口信;薛西斯後段劇情右臉嘴裂被縫合,因為他上集最後被斯巴達的最後一擊射矛劃傷;斯巴達的歌果皇后與單眼士兵本集有出現;第一集中段,雷奧尼達曾命單眼士兵去講述他們故事來遊說議會,因此才會導致第二集最後的五邦合作。
  然後呢,第一集最後出現一萬大軍大戰波斯。因此時間順序應該是:第二集前段>第一集=第二集中後段>第二集結局>第一集結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複習一下。
  關於缺點
然後好話說盡了,該說說本片缺點了:
首先本集一開始旁白非常多,聽得非常腦人,一部電影應該用畫面說故事,而不是再用口語補述這麼多。雖然本片特效很精湛,但是某些壯闊橋段遠景卻十分模糊,可能怕觀眾看出破綻。本片的3D有點過於假掰,很多場對話有莫名飄來飄去的塵埃、火花,這非常沒必要,也讓人脫戲。
  然後,第二集最大的缺點莫過於劇情空洞。絲毫沒有第一集的艱苦克難或是低潮,雖然依然是少數對抗多數,卻不像300位壯士那樣來得壯烈犧牲。像第一集,雷奧尼達在議會受盡委屈,歌果皇后為了丈夫讓人玷污換取發言權這種角色刻劃的橋段,在第二集完全不見,就只有一直打一直打,頂多穿插一個兒子要上場的八股劇情。真要話的話,反派波斯的劇情精彩多了。
  以下是劇情討論以及性愛場面分析,慎讀
  雖然《300壯士:帝國崛起》不是女性復仇電影,但它卻有這樣的角色,雅特米希亞。她過往曾遭到希臘士兵輪姦、殺害親屬,因此絕心報復,是血親復仇與名譽復仇的混合體。以身體論述來說,女性因為沒有陰莖,男性有一種閹割焦慮,因此壓迫女性,進而讓女人成為社會階序的次等者、被控制者、沉默者,無法去超越男性。但雅特米西亞此角,卻反其道,決心超越男性。
  光是在戰場殺敵不說,就拿那場性愛場面舉例來說吧。在某種父權思想中,女性是被插入者,被掌控者。但在這情慾中,雅特米西亞卻主導了一切。開始,她誘惑男方,親吻挑逗,讓對方被激起慾望而對她瘋狂抽插。但她卻抵抗起這種抽插,自己動起蠻腰,以陰道撞擊陰莖,女人幹男人,企圖反轉弱勢立場。
  當然男方帝米斯托克力無法接受這種男性尊嚴被踐踏的性愛姿勢,立馬把女人壓過來,抬起臀部,要以背後式插入,塑造一種林北最厲害的假象。彷彿是女權父權爭奪,雅特米西亞不甘受掌握,隨後立即反轉過來,爬上身軀,要以一種女上男下的體位,取得一種居高凝視的掌握權。
  這個段落非常有趣,很少看到電影中的男女性愛,女方如此強勢,積極爭取主導權,彷彿是一種銀幕中女權的攀漲。可惜,無奈的是,因為她身為波斯反派,在邪不勝正的道德政治下,雅特米希亞必定受敗。
  民主二元 其餘部份呢,你可以看見電影中,極度醜化波斯,像是他們在船上剝削虐待奴隸、君主為私慾進攻他國、不把別人命當命看。反倒希臘是個「民主」國家,為妻兒為人民為國家,整個好棒棒,這種故意劃份二元對立,是否就像是一些現實中國家與國家的政治角力呢?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38/34385263/
2014-06-15 13:49:10
圖博館
文揚:僅僅從“西方中心論”出發,我們可能讀的是假歷史 2017-03-21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在大國崛起之時,電視劇《大秦帝國•崛起》在許多人眼中有了別樣的意義。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文揚連續發表兩篇文章,重新審視大秦帝國與當今的輿論場。因讀者討論熱烈,作者寫就第三篇,作為回應。如何看待大秦帝國與中西文明、中西史觀,這是個重大課題,作者擊了第一波鼓,望讀者們繼續討論。本月25日,觀察者網、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將共同主辦首期“觀天下講壇”,本文作者文揚將對話《大秦帝國》小說作者孫皓暉,敬請期待。】
  前兩篇文章,《他們不罵<大秦帝國>,卻大罵大秦帝國》和《2000年後繼續罵大秦是一種什麼樣的“政治正確”》,都提到西方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對中國學人歷史觀的影響。
  影響之深令人吃驚。“君主專制”這個詞,很多中國人順手從孟德斯鳩和黑格爾等人那裡拿過來,直接扣到了中華歷史各個大一統朝代的頭上,當作頭號罪名,亂批一氣。其實大都沒搞明白這個詞所指何為,也不知其來龍去脈。
  有個基本的事實:思想也是一個市場,也有產品暢銷度和市場佔有率的考慮,當一種觀點像一個產品一樣被普遍接受,並且這種普遍接受一定有利於某些人時,那麼,這背後就一定存在著一個系統性的廣告操作和營銷。
  “西方中心論”當然是大大有利於西方的,維護西方利益的學者不可能不致力於推動這一觀念的普及。所以,心中秉持“西方中心論”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排除這個可能性:自己實際上是受到了一個長期的、深入的、系統性的廣告操作和營銷的影響,是被某些人當成了思想觀念“市場佔有率”指標的對象。
  有充分的事實證明:近幾百年來,西方的帝國主義學者們通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經由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和學術,努力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深深植入這樣的思維定式:除了西方,所有東方的和南方的國家,無論是大一統帝國時代,還是分立割據四分五裂時期,都是落後、野蠻、黑暗、邪惡的;只有西方的政體,無論是古希臘民主、古羅馬共和,還是近現代自由民主,才代表著先進、文明、光輝、正義,才是唯一可以正面評價的,才是值得美化和歌頌的。
2017-03-21 21:33:45
圖博館
被植入此種思維定式的中國人大有人在。一條從古希臘羅馬直到今日美利堅綿延兩千多年的“西方文明”歷史長河在他們心目中熠熠生輝,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都是黑暗和停滯,尤其是中國的部分,兩千多年都“處在世界歷史的局外”,與西方文明的光明之河相比,猶如一潭死水,不值一提。
  可嘆的是,他們從來未曾想過這個黑白分明的歷史圖景有可能是個贗品,至少是出於某種政治目的而被動了手腳。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己心中那個光輝的西方是通過自己努力學習和“獨立思考”樹立起來的,於是對於所有挑戰和詰問都嗤之以鼻。
  然而,無論他們願意不願意,事實終將揭示出:他們心目中的黑和白正好搞反了,那條光明之河根本不存在,反倒是長期被貶低為黑暗野蠻、永遠停滯的東方文明,有更長的輝煌歷史和更多的燦爛文化。
  “古典時代”的真相
一位19世紀的學者說過一句話:“把歷史弄錯,是成為一個民族的必要條件”。此話道出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的一個真理。中世紀末的歐洲還有400多個自主政體,到了19世紀末,變成了25個民族國家,這就意味著,每一個赫赫有名的民族——法蘭西、西班牙、德意志、意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丹麥……,其實原本並不存在,無不是其統治階級為了創造“民族國家”人為捏造而成的。
  而“西方”這個大概念,當然也是無中生有。隨著幾個歐美國家崛起為世界霸權,上升為世界各民族的主宰者,一項“把歷史弄錯”的系統工程也悄然展開。於是,一條閃閃發光的“世界歷史主線”被精心編造出來,被寫成教科書流向全世界的學生課堂。這是一個關於“西方”的前世今生的“官修版”世界史,人們對其耳熟能詳——古希臘-古羅馬(“古典時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大航海-新教革命-工業革命-自由民主-西方。
  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自我中心”和“線性歷史”是歷史學家最容易發生的兩大“錯覺”。但反過來說,如果就是故意要把歷史弄錯,那麼這兩大“錯覺”,也恰恰就是最容易使用的兩大工具。
  不妨想像一下,假如有這樣一部另類的“東方歷史”:“文明之光”出現在大約公元前14世紀遼東和朝鮮半島的“東胡”部落,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列為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2017-03-21 21:34:50
圖博館
公元前12世紀至前2世紀發展為燦爛的“箕子朝鮮文明”;經過短暫的“衛滿朝鮮”之後在公元前109年被來自西方的“蠻族”漢人所滅,進入了黑暗的“漢四郡”時代;而後發生了“偉大的高句麗復興”,疆域遍及整個東北亞,歷時350餘年,但在公元668年再次被來自西方的“蠻族”唐人所滅;經過200多年的“後三國”之後,又迎來了“第二次偉大的高句麗復興”,“東方凱撒”王建統一“後三國”建立了輝煌的高麗王朝;1388年“東方拿破崙”李成桂政變,結束了500多年的高麗王朝,建立了“偉大的李氏朝鮮”……
  其中不見了夏商周,不見了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不見了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所有發生在中原九州的王朝興衰和文明發展都被淡化成了可有可無的背景,既沒有貫穿的主線,也沒有光輝的事蹟,只有時興時衰的“西方蠻族”活動……
  不妨再聯想一下:當今世界流行的“西方中心論”的“官修版”世界史,就一定比這一版“朝鮮中心論”歷史更真實嗎?
  要不要質疑:“古典時代”的希臘、耶路撒冷和羅馬,真的如“官修版”世界史中描述的那麼光輝燦爛嗎?有沒有可能這幾處文明相對於古代世界真正的文明中心,實際上是處於很邊緣的地位,差不多就是東胡和箕子朝鮮相對於中原文明夏商周秦漢的地位呢?君不見,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歷史著作揭示出:1. 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並不在地中海,而在亞洲的心臟地區——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2. 文明的傳播方向並不是從西向東、向南,而是從東向西、從南向北;3. 所謂的“古希臘文明”並不是來自北方的歐洲大陸,而是古代亞洲文明向西、非洲文明向北傳播的結果。
  要不要質疑:“西方”作為一個共同體,真的有古代世界的起源和“中世紀”的共同經歷嗎?有沒有可能它的形成完全是近代之後的事,只是在大航海和發現新大陸之後,才產生了一種命運與共、惺惺相惜,也才產生了編造共同歷史的需要?君不見,關於西方之身世最為自誇的說法——“那個無可比擬的共同體的三次深呼吸”(蘭克Leopold Von Ranke),其實反而暴露了編造的馬腳,因為所謂第一次“深呼吸”蠻族入侵和第二次“深呼吸”十字軍東征,作為歷史材料都太過牽強,捉襟見肘,這些零星曆史事件與同時期在亞洲大陸發生的那些壯麗史詩相比,小得不成比例,根本不可能產生長達千年以上的歷史影響。
2017-03-21 21:35:22
圖博館
要不要質疑:赫梯、亞述、米地亞、巴比倫、迦太基、阿契美尼德、波斯、安息、大夏、孔雀王朝……所有這些“非西方”的東方帝國,真的不如西方的“古典時期”燦爛輝煌嗎?有沒有可能這些文明無論是在政治秩序上、經濟發展上、科技成就上、文化和藝術的繁榮上,不僅絲毫不遜色於甚至還大大超過希臘、羅馬和耶路撒冷,只是在近代被西方帝國主義史學家根據政治的需要、按照政治正確原則,處理成了“世界史”的背景和邊緣,一種次生的、被影響的文明,甚至是野蠻的象徵、邪惡的代表?
  君不見,美國康奈爾大學政治學教授、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研究員馬丁•貝爾納(Martin Bernal),在他的Black Athena: The Afroasiatic Roots of Classical Civilization一書中已經揭露了部分真相。他通過大量考證發現,希臘與其說是歐洲的希臘,不如說是黎凡特的希臘,是埃及和西閃米特文明影響的結果。而今天人們所讀到的古希臘歷史,不過是在1785至1985這兩百年時間裡一個可以被稱為“編造古希臘”Fabrication of Ancient Greece的集體創作的結晶。他在書中寫道:“大多數人都會吃驚地發現,人們從小到大深信不疑的'雅利安模型'(即古希臘文明源自於其北部的雅利安文化),只是在19世紀上半葉才剛剛構建出來的。這個新的模型否認了埃及人向希臘殖民這個事實,也質疑腓尼基殖民者的存在。我將這個模型稱之為'純粹化的雅利安模型',它在1890年代和1920-1930年代兩次反猶主義高潮之間大行其道……”。
  出於反猶的需要,西方帝國主義學者可以將“古典時代”編造成一個“純粹化的雅利安模型”,不僅排除掉了埃及,排除掉了小亞細亞,也排除掉了腓尼基以及後來的以色列。一口咬定希臘文明就只有一個方向上的來源,就是北方的雅利安。
  但西方是基督教世界,堅信“上帝在我們一邊”,所以耶路撒冷又不能丟給“非西方”,必須是西方歷史起源的一部分。西方可以反對猶太人,說他們不是上帝的選民,甚至相信《新約》中關於第二神殿的毀滅是上帝對猶太人的死亡審判、耶穌不是被羅馬皇帝彼拉多殺死而是被猶太人殺死的各種說法,但是決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也不能沒有亞伯拉罕和摩西等大先知們,因為在《舊約》記載中這些人都與耶和華訂了契約。
  做到這一點也不難。耶路撒冷作為基督教聖城的光輝,以及周圍所有古代王國和城市的黑暗,這個黑白分明的圖景,在《舊約》故事中早已描繪好了。
2017-03-21 21:36:39
圖博館
《舊約》故事中承認,古代東地中海世界中最早的大都會,如古巴比倫的吾珥、烏魯克、尼尼微等,早已繁榮昌盛,人文薈萃。據記載,“尼尼微是極大的城”,需要行走三日才能繞城一周,其時的耶路撒冷不過是個小村鎮。
但是,自從亞伯拉罕(其時名為亞伯蘭)離開吾珥城之後,一個顛倒的歷史也隨之開始。
  亞伯拉罕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共同的“吾父”、“大族長”、“第一先知”,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自認為是“亞伯拉罕教”的教徒。  但是,幾千年來經書無數、信眾無數、神學大師無數,卻沒人能解釋亞伯蘭為什麼要離開吾珥——古代世界的紐約,前往迦南——古代世界的撒哈拉。
創世紀15:7中寫道:耶和華又對他說:“我是耶和華,曾領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為要將這地賜你為業。”
  因為神將亞伯蘭領出了吾珥,賜地迦南,那麼吾珥城和巴比倫也就瞬間成了被神所遺棄的地方,無論曾經多麼輝煌。
由於亞伯蘭一家人離開吾珥城之後的遷徙,走的是一條遠離文明中心、前往不毛之地的路線,這就意味著一段反文明歷史的開啟。在《舊約》故事中,伴隨這條背離文明的遷徙路線,沿途的那些偉大王國和美麗城市,統統受到了神的詛咒,甚至遭到滅頂之災。
  在埃及,因為法老欣賞亞伯蘭妻子撒萊的美貌,耶和華就“降大災與法老和他的全家。”(創世紀12:17)
  在迦南,因為所多瑪、蛾摩拉兩座城市擋住了亞伯蘭的營地帳棚,耶和華就“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創世紀19:24)
在巴比倫,因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拆毀了耶路撒冷的神殿,擄走了城中百姓,耶和華就說:“我必興起攻擊他們,將巴比倫的名號和所餘剩的人,連子帶孫一並剪除。”“我必使巴比倫為箭豬所得,又變為水池。我要用滅亡的掃帚掃淨他。”(以賽亞書14:23)
  在亞述,因為“設謀攻擊耶和華”,耶和華就指著尼尼微說:“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後。我必從你神的廟中,除滅雕刻的偶像和鑄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歸於墳墓。”最終,“尼尼微現在空虛荒涼,人心消化,雙膝相碰,腰都疼痛,臉都變色。”(那鴻書1:14,2: 10)
  順便說一句,尼尼微近年來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摩蘇爾。
2017-03-21 21:37:17
圖博館
實際上,除了《舊約》中這些虛構故事,沒有任何真實的理由,證明埃及、迦南、巴比倫和亞述等王國和城市都是“邪惡”和“不義”的,都應該遭到毀滅。這些當時已經十分發達的古代文明,無端遭到污名化、妖魔化,唯一的原因,只是因為它們大大優越於猶太文明——城市比耶路撒冷大得多,財富比以色列多得多,工藝美術比猶太人強得多。猶太人在這些城市之間的荒野中游盪,居無定所,不知所終,就只有靠編寫“聖書”、偽造歷史來發洩憤恨,換取精神勝利。
  是時候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心中那個“西方中心論”了
彼得•弗蘭科潘Peter Frankopan是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級研究員,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他在最近的新著《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完成了一件大事:將“兩千年來始終主宰人類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從地中海還原到了亞洲心臟地區。
  作者在前言中寫道:“課堂上,那些沒有學到的地區似乎都消失了,或被耀眼的歐洲崛起的故事淹沒了。……事實上,東西方之間的橋樑正是文明的交叉點。這些國家絕非處在全球事務的邊緣,而是國際交往的正中心,並且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在並不遙遠的過去,歐洲人把亞洲分成三大區域——近東、中東和遠東。然而在我成長過程中聽到或讀到的有關當今時代的問題,好像都發生在第二個區域:中東。……我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們一直告訴我地中海如何如何重要,稱地中海是人類文明的搖籃,而事實上地中海很明顯就不是人類文明的誕生地。”
作者提供了一個非西方的全新視角,從這個視角看世界、看歷史,一切都與“西方中心論”版的歷史不一樣。
  舉例來說。由於波斯帝國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數百年宿敵,所以,這個東方帝國在“西方中心論”史書中一直都被嚴重地污名化和妖魔化。但事實上,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在滅掉米底王國之後開創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也稱第一波斯帝國,曾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歷經220年。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亞細亞、歐洲的巴爾幹半島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亞、努比亞和阿比西尼亞,總面積約為600萬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約為1800萬。
2017-03-21 21:38:12
圖博館
與流行的關於希臘光明、先進而波斯黑暗、落後的刻板印象恰恰相反,其時的波斯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光,受到包括希臘人在內的周邊各民族的崇拜。波斯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使人們在一周之內即可到達1600英里以外的地方,連希羅多德也將之視為奇蹟:雨雪、高溫和黑暗都不能減緩消息傳播的速度。(希羅多德《歷史》)
  在政治文明方面,在歷史上稱為“大流士改革”的時期,大流士劃分了行省、軍區,統一了鑄幣,開通了運河……。在貝希斯敦山上的石碑,用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三種文字記錄了這一時期帝國治理的事蹟和原則,碑銘要求確保帝國安全,公正地善待子民,因為正義是帝國的基石。
而在文化多元和寬容方面,正是波斯國王居魯士二世讓陷入“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獲得了自由,被各族人民稱為“彌賽亞”。
  希臘達不到這種文明成就,因為在一個城邦林立、各自為政、相互征戰、連最起碼的統一都沒有實現的地區,談不上高度文明的發展。波斯帝國從大流士一世時起,就有四個首都:蘇撒、愛克巴坦那、巴比倫和帕賽玻里斯,蘇撒的宮殿用埃及的烏木和白銀、黎巴嫩的雪松、巴克特利亞的黃金、粟特的青金石和硃砂、花剌子模的綠寶石以及印度的象牙修建裝飾而成,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流駐於每個都城。對於小小的希臘來說,這根本無法想像。
劇作家歐里庇得斯在《酒神的伴侶》一篇中寫道:“我從神奇富饒的東方來到希臘……那裡有著沐浴在陽光之下的波斯平原,有著由城牆保護的巴克特里亞城鎮,有著設計精美、可以俯瞰海岸的塔樓。”
  除了波斯,在亞洲這個“帝國的搖籃”中還有很多遠比羅馬帝國更偉大的帝國。突厥帝國的早期歷史到底是怎樣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過程是怎樣的?第一個實現了全球化的蒙古帝國是如何實行統治的?最後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個大陸的奧斯曼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衰落的?還有,自秦漢以來兩千年不斷崛起和再生的中華帝國,又是一個怎樣的奇蹟?
  西方只是在近代才建立起“全球化”的帝國,而兩千多年來最主要的“全球化帝國”實際上都是亞洲的帝國。一旦我們去除掉自己心目中那個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論”史觀,就很容易接受這樣一個歷史事實:正是這些亞洲帝國,包括東亞的中華帝國,才構成了世界歷史的中心和主要的發展路徑。
  換位到這樣一個世界史觀的立場上,我們還會藉西方的理論來批判中國的大秦帝國嗎?
2017-03-21 21:38:49
圖博館
本篇是為中華歷史上的大秦帝國辯護、回應針對《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批評聲音的第三篇文章。沒有正面討論大秦帝國,而是反思了我們自己心目中那個“西方中心論”的來源。探求到這一步之後,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柳暗花明了,也就不必多說了,這一組系列文章也就此宣告結束。
  當然,無論怎樣,很多人還會一如既往地言必稱西方,一如既往地嚴厲批判大秦帝國,批判中華歷史、中華文化以及中國的一切。這顯然超出了正常討論的範圍,恕不再作答。
  最後,要對近三週來參與本輪討論的所有觀網網友表示感激,正是你們的精彩評論和誠懇批評,提供了推進討論的主要動力。在此深表謝意!
  回應
世界文明不是永遠不變的,不要總是活在大唐夢境中。
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的,不過我一直都相信,歐洲雖然強但潛力遠不如中國。
http://www.guancha.cn/WenYang/2017_03_21_399718_3.shtml
2017-03-21 21:39:11
圖博館
彭波:中美之間修昔底德陷阱是個謊言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2017-05-16

  5月14-15日,“一帶一路”高端峰會在北京舉行,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日本、韓國等均派代表團參加。此前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之後約定的中美經貿“百日計劃”成果也一一公佈。這些行動說明一個問題:世界老大美國,與新崛起的中國之間,並非不能共同發展,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不能運用於中美兩國關係。
  事實上,“修昔底德陷阱”是當代人編造出來,並不符合歷史演變的真實情況。
近幾年, "修昔底德陷阱"成了一個流行的詞語。尤其常常用於指代中美關係,炒作中國對美國的挑戰。
  面對西方國家的炒作,2014年1月22日,《世界郵報》創刊號刊登了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訪。針對中國迅速崛起後,必將與美國這樣的舊霸權國家發生衝突的擔憂,習近平在專訪中說,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祇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修昔底德陷阱”的特定內涵
據說,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古代希臘曾經爆發過一次涉及整個希臘世界的大戰——伯羅奔尼撒大戰,當時希臘世界的雅典與斯巴達兩強爭霸。
從公元前431年到前404年,雙方進行了長達27年的戰爭,最終以斯巴達的勝利和雅典的慘敗而告終。對於這次大戰的原因,當時擔任過雅典海軍統帥並親自參與指揮的史學家修昔底德曾經這樣總結,“……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對於修昔底德這句話,當代的國際關係學家進行了引申,指代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兩者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並進而提出在當前的國際社會當中,美國是現在的領袖,而中國也在快速崛起,兩者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無論東方西方,政治家們都非常重視歷史經驗教訓。因此,這一說法提出來之後,對於中美之間可能會發生如當年雅典和斯巴達兩國之間那種激烈的擔憂就成為了牽動人心的問題,也成為中美兩大國領袖不得不認真對待的問題。
2017-05-17 19:44:38
圖博館
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存在
但是仔細考察當時的歷史背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過程及結果,再分析修昔底德的原話,可以認為並不存在上述引申含義,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存在,用雅典與斯巴達的關係來比擬中美關係也是完全不成立的。
  (一)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新興國家挑戰傳統強國
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什麼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大國引發的衝突,而是兩個同樣古老的強國之間的戰爭。
一般認為,雅典城邦於公元前8世紀就已經建立,並成為古代希臘的核心城邦之一。
從公元前594~前593年梭倫(Solon)改革開始,中間經過前509~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Cleisthenes)改革,雅典逐步向奴隸主民主制度過渡。最後經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公元前429)的改革,達到當時民主制度的頂峰。
在這個過程當中,雅典逐漸強大。並於公元前6世紀到4世紀長達將近200年的希波戰爭當中,多次領導希臘城邦抵抗外來侵略,在擊敗波斯帝國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就是雅典的傑作。更加著名的斯巴達三百勇士固然了不起,但是在軍事上其實是失敗的。最後領導戰爭取得勝利的,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擊潰了波斯海軍,才在根本上扭轉了戰局。
  斯巴達更不是新崛起的大國。斯巴達城邦於公元前10世紀就已經建立,公元前8世紀左右就征服了周邊地區,成為南部希臘地區的霸主。而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於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因此,在爆發直接衝突的時候,這兩個城邦都是古老的國家,長期是希臘並立的雙雄,沒有哪個是新崛起的。只不過斯巴達陸軍更強,而雅典海軍更強。至少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之前,雅典的國力是長期強於斯巴達。
  (二)衝突並非不可避免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前,雅典與斯巴達共存了將近4個世紀,兩者之間沒有發生衝突。而且,在雅典真正崛起的時候,在綜合國力實現對斯巴達的赶超,並且把斯巴達越拉越後的時候,兩國之間也並沒有發生直接的衝突。
  一如修昔底德所說:“在這些年中,雅典人使他們的帝國日益強大,因而也大大地增加了他們自己國家的權勢。斯巴達人雖然知道雅典勢力的擴大,但是很少,或者根本沒有製止它;在大部分的時間內,他們仍然保持冷靜的態度,因為在傳統上,他們如果不是被迫而作戰的時候,他們總是遲遲而作戰的;”
2017-05-17 19:45:38
圖博館
只是到了後來,如修昔底德所述:“最後,雅典的勢力達到頂點,人人都能夠清楚地看見了;同時,雅典人開始侵略斯巴達的盟國了。在這時候,斯巴達人感覺到這種形勢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所以決定發動現在這次戰爭……”
  因此,雅典與斯巴達之間曾經長期共存,兩國直接的衝突並非不能避免。只要雅典不是把斯巴達逼到無路可走,雙方的直接衝突原本是不會爆發的。
  事實上,即使在戰爭爆發之後,兩國之間依然存在和平解決矛盾的機會。
公元前421年,長期戰爭之後,雙方都筋疲力盡,雅典與斯巴達簽訂了《尼西阿斯合約》。根據該合約,雙方恢復了戰前的疆界,實現了和平。但是僅過一年,雅典內部的民主派領袖得勢,再次挑起了雙方的衝突。最終在羊河之戰當中,強大的雅典海軍全部覆滅。自恃強大,一再挑戰對手、挑起戰爭的雅典不得不最後投降。
一帶一路峰會中美關係中國一帶一路美國
  (三)雅典斯巴達的關係與中美關係不具可比性
歷史上,雅典土地貧瘠,無以為生,是一個以工商業為主的國家,貿易利益遍及地中海世界。而斯巴達則是一個農業國家,利益局限於伯羅奔尼撒半島之上,少有海外利益。兩者之間在經濟上雖然沒有競爭,不存在任何利益衝突,但也沒有任何合作。
現代的中美兩國則不然,兩國之間存在全方位的經濟合作與互相融合。在貿易上,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在金融方面,中國長期是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持有國。因此,當代中美兩國在經濟上存在重要的衝突,但是在更根本上是合作的關係。
另外,當前世界上,美中是屬一屬二的大國。而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時候,雅典與斯巴達在當時的世界上只能算是比較小的國家,周圍比他們強大的國家還非常多。雅典與斯巴達的強大,只是在希臘世界而已。
所以,雅典與斯巴達的衝突,僅僅在局部地區有意義,對其他地區的衝擊較小。而中美之間假如發生衝突,影響是世界性的。因此,中美兩國之間,必將更加慎重,受到的製約也將更多。
  (四)歷史教訓說明“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
據說:人們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11例。在這些例子當中,一戰常被用於證明“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
2017-05-17 19:46:36
圖博館
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
但是這個例證並不成立。因為當時首先挑戰英國的並不是德國,而是美國。在當時的世界上,美國的經濟實力才是世界第一,而且早在1890年前後就超過了英國,而且是全面超越,然而兩國之間卻並沒有發生衝突。
而德國不但超越英國在美國之後,而且對英國造成的壓力也遠不能與美國相比。
外交學家們多對歷史一知半解。除德國的例子之外,其他例子如英國挑戰荷蘭等等,仔細考察歷史,也多不成立。
  “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
如前所述,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完全不顧歷史事實的說法。事實上,“修昔底德陷阱”的確不是修昔底德本人提出的,而是當代的美國人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
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國防部長特別顧問,與美國政府關係緊密。他為了給美國壓制中國的發展尋找理由,特意杜撰了一個“修昔底德陷阱”。
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如修昔底德自己所說,並非新興強國挑戰原有強國,而是兩個現有強國之間的衝突。而且前提是雅典不斷侵略斯巴達的盟國,逼迫斯巴達不得不反擊。
必須說明的是:修昔底德本人是雅典人,還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擔任過雅典的最高官職將軍,親自指揮過雅典的海軍。他對戰爭的了解及解釋應該是最為客觀和真實的。
也正是格雷厄姆•艾利森用德國挑戰英國歷史案例來證明“修昔底德陷阱”,但是如前文分析,這個例證同樣不成立。
大致可以這樣判斷: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無非是給美國壓制中國的戰略製造理由而已。這是美國一貫的國際戰略,也是當年大英帝國“打擊最強對手”戰略的延續。而美國向來是將自己標榜為大英帝國的繼承者的,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大英帝國的國際平衡戰略。
2017-05-17 19:47:27
圖博館
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
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的國際關係背景,與當代中美關係不具有可比性。用“修昔底德陷阱”並用來比擬中美關係並進行炒作,是政治家和外交家不懂歷史的一種表現。當然,也是某些人別有用心的表現,本身又是美國大國戰略的一部分。
對此,中國政府具有清醒的認識。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時再次提到:“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
令人高興的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美國的國際戰略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偏向於意識形態轉為更加務實。假如中美兩國在交往中均首先強調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則兩國之間難以找到共識。
  但是如果雙方均立足於經濟利益,考慮到兩國在經濟上的融合程度,則爆發直接衝突的概率相當小。雙方的爭執,無非是在共同做大蛋糕時候,誰分得多一點,誰分得少一點而已。
當下,“一帶一路”高端峰會的召開,中美取得全面經濟對話框架下的早期收穫,在雙方各自讓步的基礎上達成了十項共識,及美國、日本、韓國都派出代表團參加中國的“一帶一路”峰會,均說明中美兩國已經暫時達成和解,雙方爆發直接衝突的可能性顯著下降。
  不僅如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稱,除了此次的十項初步協議,未來中美兩國還會出台更多協議,“有500項,甚至超過500項內容可能會被討論。”在中美雙方進行越來越深入的談判,達成越來越多協議的過程中,中美之間經濟融合的程度將會越來越高,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低。
參考文獻:
1、《正確認識“修昔底德陷阱”》,《人民日報》,2016年4月17日。
2、錢乘旦:《“修昔底德陷阱”的歷史真相是什麼?》,《北京日報》,2016年9月5日。
3、[希臘]修昔底德著,謝德風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年。
2017-05-17 19:48:11
圖博館
回應
簡單地逐條逐點反駁作者:1、(一)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雅典與斯巴達不是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無法用來論證新興大國不挑戰傳統強國。以西方文明與中華文明為例,馬其頓崛起滅亡波斯,羅馬崛起滅迦太基,大金崛起滅遼宋,大元崛起滅金宋,不勝枚舉。說明在不同文明中,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都是共性與常態。2、(二)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並非不可避免”,已經說明了作者也承認衝突是大概率事件,不衝突是小概率事件。3、(三)雅典斯巴達的關係與中美關係不可比。a,一戰前英國與德國也相互經濟交融,皇室還是親戚。b.古代交通不發達,對於雅典與斯巴達來說,希臘世界對他們來說就幾乎是整個世界,兩國間的戰爭對他們來說就是世界大戰,但他們仍然決定戰爭。4.(四)歷史教訓說明“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英美全球霸權的和平轉交是國際關係中的特殊現象,有太多的偶然性。中美之間的關係,相比英美,更像英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蘇同盟尚且兵戎相見、牢不可破的聯盟尚且不攻自破,中美亦敵亦友,現在就自信滿滿認為“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最終肯定會希望破滅;只有時刻警惕“修昔底德陷阱”,才能使得雙方在處理中美關係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合作的大船才能不翻。
 逐條反駁一下你的觀點:1. 就算在冷兵器的古代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是常見現象,到了熱核武器時代,誰還敢輕言戰爭?馬其頓遼金元這些短命文明不說,就算羅馬與迦太基,與今日中美這樣偉大的超級文明有可比性?2. 衝突必然有,關鍵是可否控制,失控的衝突是大家都全力避免的小概率事件。3. 雅典與斯巴達,英國與德國能夠爆發全面戰爭,是因為他們相信勝利者終將得到整個世界,俄國與美國,中國與美國不會爆發大戰,是因為沒人相信勝利者還能得到一個完整的世界,更可能得到的是地獄。4. 日本人說中國像一戰前的德國,用心何其毒也?你一個中國人,也拿英德來說事兒,你是哪頭的?作者批駁修昔底德陷阱,就是為了破解人家給我們挖的坑,你卻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談修昔底德陷阱,不是正好掉坑里嗎?
http://www.guancha.cn/pengbo/2017_05_16_408595.shtml
2017-05-17 19:49:55
圖博館
苗柔柔:希臘的獨立人格、自由意志?不過就十分之一人口罷了
法國“中國與盧瓦爾協會”秘書長2017-07-09 觀察者網

最近,筆者的朋友圈裡頻繁轉發某位著名學者的一篇奇文,題目是《獨立人格、自由意志是何其重要!》
文中主要稱頌了古希臘人的社會和精神,主導思想是:“這就是海的兒子希臘人。航海讓他們體會到自由,殖民讓他們懂得了獨立。那麼,經商的意義又是什麼?學會平等。”
  看完全篇,作為稍微研究過古希臘歷史的人,筆者忍不住就某些論點探討一下:
1. 文中說:“民主政治,還是寡頭政治,或者貴族政治,都各自為政、自行其是。沒有人能夠凌駕於這些城邦之上,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希臘,是沒有'週天子'的。”
古希臘為什麼沒有“週天子”?因為希臘破碎的地形和古代有限的人力物力根本無法造就一個大一統的格局。
看看希臘地形圖就知道,這是一個與中國幾乎完全不同的地理環境,面積不大,山脈縱橫,占到幾乎三分之二的面積;而地形破碎,把有限的平地分割成一個個相互難以溝通的小區域。
筆者曾訪到訪過希臘,雅典、邁錫尼、德爾斐、奧林匹亞等等,主要的文化遺跡都去了。每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基本都是這座山到那座山,再轉入一座山,路程需要三四個小時。這還是坐著旅遊大巴車沿公路走,很難想像在古希臘人們依靠雙腳需要多少時間。
分散的小平地無論是面積還是出產,都只能作為實力有限的城邦文明的基礎,艱難的路程又增大了攻擊的難度,所以希臘在古代一直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不像中國那樣早早建立起了政令統一的商周秦漢朝代,因為在本土從未能誕生一個實力強到足以征服其它一切城邦的超級強權。而各邦獨自為戰的境況也使得古希臘內部征戰不斷,耗盡力氣,最後被一個外來的強大敵手征服。
所以,沒有“週天子”,是自然條件和生產力水平的共同結果,不是什麼“沒有人能夠凌駕於這些城邦之上”,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實際上,雖然古希臘未能誕生一個一統天下的政權,但各個城邦之間的霸主之爭從未斷絕,尤其以雅典、斯巴達的先後上位為最。公元前五世紀,雅典操控提洛同盟,對入盟各邦勒索盟金,殘酷鎮壓退出者,盟金份額和使用完全由雅典決定,各盟邦在軍事、外交以及政治經濟制度方面都得聽從雅典的旨意,凌駕於各邦之上的“雅典帝國”已經成形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斯巴達擊敗雅典,權傾一時;公元前371-370年,底比斯又擊敗斯巴達,執掌霸權。
2017-07-11 11:52:54
圖博館
歷史證明,古希臘儘管從未出現過“週天子”,但是強權之爭也從沒停止過,城邦之間就算不是為了凌駕於他人之上,也是為了爭奪更多的利益和資源。“自由、平等、自行其是”的理想國祇能存在於某些人的幻想中。
  2. 文中稱“航海讓他們體會到自由”,“經商的意義又是什麼?學會平等。”
為什麼要航海,因為希臘本土糧食不夠多,北邊陸地同樣沒有多餘的糧食,只有航海向南,到盛產糧食的埃及去貿易,不然就餓死了。
希臘的山基本是石質山脈,土壤不多,很難生長種類繁多的植被,要么是灌木,要么是人工種植的橄欖樹和橘子樹,基本沒有盛產糧食蔬菜的大片平原;儘管地靠地中海,但春夏植物生長期炎熱乾燥,缺水嚴重,所以希臘一直糧食不能自給。“據統計,公元前5世紀最好的年份糧食總產量不過45萬麥鬥,而當時雅典總人口約為33萬人,年需糧食約為198萬麥鬥,糧食產量不及需求量的1/ 4,3/4的糧食需要從海外進口。”(顧鑾齋:《論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形成》),所以注定它必須從外部得到幫助來解決自己的糧食問題。
和中國古代的自給自足、海外貿易僅僅是錦上添花完全不同,生活所迫是希臘航海和貿易發達的最基本動力,如果沒有海外貿易,希臘就會死亡。而且平靜的地中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早於它的埃及一直是希臘的文明啟發者和糧食等物產的供給者,古希臘從埃及、黑海等地大量進口糧食;而小亞細亞則是另一個文明引導者和重要貿易夥伴,實際上希臘學者也認為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戰爭其實反映了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城邦和特洛伊爭奪黑海貿易權的衝突。
在航海活動中,貿易僅僅是一部分。古希臘的農產並不發達,除了有限的葡萄酒、橄欖油和畜牧產品,其實它沒有足夠的交換品用於獲得糧食。如果某個個人或種群沒有足夠的力量來交換取得它急需的利益怎麼辦?答案沒有別的:搶劫,或搶劫而導致的戰爭。
古希臘城邦供給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就是一直傳承到十八世紀、並為歐美文明國家奉為英雄的行為:海盜劫掠。
從航海和貿易衍生出來的熱門行業就是海盜,破產或犯罪的人最熱衷於做這種無本買賣,它所帶來的高額利潤又抹去了商業民族心頭的那一點點道德罪惡感,在古希臘的觀念裡,海盜也是一門很受人尊敬的行業。從這點上來說,號稱文明的古希臘和被歐洲視為野蠻的蒙古其實是一丘之貉。
2017-07-11 11:54:09
圖博館
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記述,“在早期時代,不論是居住在沿海還是島嶼上的人們,不論他們是希臘人還是非希臘人,由於海上交往更加普遍,他們都在最強有力的人物的領導下熱衷於從事海上劫掠。他們做海盜的的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貪婪的慾望,…… 實際上,他們是以此來謀得大部分的生活資料的。那時候,這種行為完全不被認為是可恥的,反而是值得誇耀的。
《荷馬史詩》中大英雄阿喀琉斯曾說:“航海途中,我攻陷了12座都城,到達陸地後,我又劫掠了大約1座城市。我掠奪了大量的戰利品,全都運回來交給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門農。”
另一位大英雄奧德修斯也不甘人後,得意洋洋地誇耀:“離開特洛伊之後,海風把我推到了基科涅斯人的伊斯馬羅斯城堡,我搗毀了它,並殺了眾多的市民,得到他們的妻子和數不清的財富。”
而涅斯托爾在招待外出尋父的忒勒馬科時問他:“你們是為了生意出航還是任意遠遊像海盜那樣? ”問得順理成章,回答得亦心平氣和。
  所以這位學者先生認為“航海讓他們體會到自由”倒是完全沒有錯,因為大海沒有國界,沒有法律,也沒有執法者。拳頭大刀刃快的擁有幾乎無限的自由,在廣袤的海面上縱橫追逐,所有的弱者都是他們的獵物,在悲呼和血腥裡他們可以享受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威。
所謂的“平等是商業活動的前提”,首要條件是買賣雙方的實力平等,他們的商業活動才能平等,除非有第三方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希臘需要維持和埃及的長期貿易關係,這時候雙方的商業行為才能平等。伊斯馬羅斯城堡肯定很希望和奧德修斯達成平等的貿易關係,可惜後者覺得換一種方式對他更有利,而且前者的反對無效。
  3. 文中稱“殖民讓他們懂得了獨立”
研究一下各色文件,古希臘殖民者的動機無非是:
1) 城邦內部政治鬥爭激烈,鬥爭中失敗的集團在本城邦難以立足便紛紛外遷。像南意大利的列基烏姆邦便是由卡爾西斯的政治流亡者所建。
2) 當時工商業比較發達。工商業奴隸主十分活躍,他們為了尋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隸的來源而另闢新路,到外地建立商業據點。他們的商業據點逐漸形成城邦。
3) 社會貧富分化嚴重,在貧富分化過程中人債失地的農民,為了謀生,只得紛紛外流。
4) “過剩人口對生產力的壓力”。在狹小的城邦範圍內,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滿足不了更多人口的需要,“唯一的出路就是強迫移民”。如公元前七世紀後期,提洛島大旱,七年無雨,居民被迫抽籤從兩兄弟中選出一人,到利亞的庫列涅去殖民。
2017-07-11 11:55:57
圖博館
除了第二項,工商業者要賺錢,其它三項都是出於政治或經濟原因迫不得已外出。
  殖民的定義就是一個大國通過向海外大批移民,通過政治軍事等手段獲得不發達地區的佔有權。殖民國的移民在殖民地大多比當地居民享有更優越優越的權力。殖民者到達目的地後,立即趕走或奴役土著居民,分配土地,推行奴隸制生產方式,建立起新的城邦。原殖民地本來有自己的文化、經濟和政體,被殖民者侵占之後,被迫割讓自己的利益,成就殖民者的“獨立”。
就像希臘人的祖先之一多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入侵希臘後,毀滅了本土的邁錫尼文明,用暴力佔有土地,一部分居民被趕走,另一部分連同土地一起成為移民征服者的財產。希臘本土的城邦建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殖民與被殖民的過程,征服者的後代們不過是繼承了這一傳統而已。而深受希臘文明影響的歐洲、繼而是美洲則把這一傳統發揚光大。
“殖民讓他們懂得了獨立”,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把自己定位在殖民者的角色上的,被殖民者的苦難不在他的理解範圍之內。
  4.文中說“獨立自由,比榮華富貴更重要。”“經濟獨立的結果,是人格的獨立;人格獨立的結果,則是意志的自由。”
古希臘的體制是奴隸制的城邦文明,奴隸才是人口的大部分。其來源分為兩種:
劫掠來的奴隸:包括把殖民地人口變為奴隸、戰俘、拐騙人口等。
債務奴隸:貴族們通過土地兼併和高利貸迫使貧苦的農民、手工業者破產,成為奴隸,以人生自由和勞動償還債務。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充分揭露當時貴族統治的黑暗,他在《雅典政制》中指出:“貧民本身以及他們的妻子兒女事實上都成為富人的奴隸,他們被稱為保護民和六一漢(因為他們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納租,而全國土地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如果他們交不起地租,那麼他們自身和他們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債務人的人身為擔保,這樣的習慣一直流行到梭倫的時候才改變。”
梭倫改革取消了本土的債務奴隸,但反而導致劫掠外邦奴隸的擴大化。以最發達的雅典為例,總人口40萬人中,奴隸20萬,公民16.8萬,外邦僑民3.2萬。以那時人均壽命28歲計算,真正享有公民權的本邦成年男性,大約只有10%。
使用奴隸極為普遍,希臘人不認為奴隸有完全的人格,“奴隸是主人的財產”的觀念深入人心,不可動搖。幾乎所有文化名人,無論他是哲學家、藝術家、詩人或學者,全都使用奴隸。城邦雖然在公民內部實行民主,對奴隸仍是非常嚴酷的,而奴隸的反抗也日益激烈。
2017-07-11 11:57:16
圖博館
雅典和斯巴達的奴隸都發生過大規模的逃亡,公元前494—468年的阿哥斯奴隸起義,公元前412年雅典2萬名手工業奴隸大逃亡,而公元前464—453年的斯巴達希洛特人起義則是古希臘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起義。
不知這位學者先生在頌揚古希臘人的獨立精神時有沒有想到佔人口一半以上的奴隸們?不過,既然希臘的經濟學家色諾芬在其著作《經濟論》中是把奴隸放到財產中討論的,亞里士多德也說過:奴隸是“一宗有生命的財產”,那麼可以理解學者先生不把他們列入“人格獨立”的範疇中,完全是得到了古希臘人的真傳。
  看到奇文開頭的一句:“我們應該學習的希臘人”,筆者忍不住想,如果有那麼一位英雄豪傑,大受學者先生的鼓舞,決定學習希臘人,付諸行動一把,先來半路打劫一下先生家庭的貨物,再來殖民一下先生全家,所有人口充作奴隸,大半財產歸自己所有,充分享受和發揮“獨立、自由、平等”的真諦,不知先生是否還會大唱讚歌?
  老實說,現在中國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作為歷史上曾經苦難深重的國家和階層的後代,反而無比積極地為當初的壓榨者塗抹上金燦燦的聖光。如果祖上就是做海盜、殖民者和剝削者的,倒不奇怪。但祖上是受害人的,子孫的這種行為實在很難讓人理解,難道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以為人家是道德高尚的貴族嗎?錯了,人家只是比較精通如何藏好殺過人的刀子,擦淨身上的血跡,收斂起猙獰的面容,用搶劫來的財富置辦鮮亮的衣服,培養良好的儀態,編寫光輝的歷史,然後一邊高呼“自由、人權”的口號,一邊鄙視地斜你一眼:“呸,野蠻人!”
  回應
 原來是易中天,中國歷史販賣完了,就賣希臘歷史,搞點自由獨立的招牌做賣點,做的一手好生意!!
 易中天,他的這篇文章沒有任何可以關聯到的理據,一個有正常思維和知識的人,都會看出他文章中亂七八槽的攀附,但沒能力寫出看得過去的反駁文章來。
 本文作者苗柔柔比我們普通人強的地方是能諸條質疑易中天文章的謬論並有理有據地反駁,令人心中信服:就該這樣駁斥!
 易中天已經墮落到不要臉的地步。他所謂“做學問”不是從歷史事實中推出結論,而是先按照西方的價值觀拿出結論,然後拼湊所謂事實。即提前編好筐,然後往裡面裝東西。
2017-07-11 11:58:04
阿楨
寒竹: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後世命運為何迥異?復旦大學研究員2023-10-27

在中國,漢王朝之後,華夏民族常常自稱漢人,漢語則成了中文的別稱。漢亡只是政權的滅亡,而大一統的中國卻歷久彌新,到今仍是一超大規模的世界大國。羅馬帝國雖對西方文明影響巨大,但滅亡後再也沒有能夠復興。歐洲從此進入小國林立,雖有人想重建羅馬帝國,但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夢想。
這個問題之所以難以講清楚,主因是用一些西方概念如帝國、民族國家、單一制、中央集權等,很難準確地詮釋中國歷史。另有一些概念是中國所獨有的,比如郡縣制、大一統,難在西方找到對應的概念。
漢羅確有相似之處,可從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制度、軍事規模、文化等比較,但在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政治共同體。漢朝是一個有著高度民族認同的國家,羅馬帝國則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由本土城邦和多個民族共同構成的征服體系。
羅馬是一個實行奴隸制的城邦國家,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和不斷的對外擴張和征服,最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橫跨歐亞非的征服體系。並不是一個有著民族認同感、共同語言和文字、明確疆界的國家。使用拉丁文的493.7萬羅馬人不超過帝國境內總人口的10%。居民分四類:羅馬公民、拉丁公民、異邦自由人和奴隸。羅馬公民的地位最高,拉丁公民最初在亞平寧半島,後擴大到行省。這樣的征服體系很難整合為一個有著高度認同感的政治共同體。
從夏朝算起,到了漢朝,五千萬華夏民族已成為主體民族,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用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華夏民族的血緣主義淡薄,雖也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主要還是文化認同,韓愈講“孔子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北狄、南蠻、西戎和東夷的大部分都通過接受先進的華夏文化而逐漸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2023-10-28 09:12: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