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果然窮兵黷武,不然怎會將軍武圖書視為科普呢:
陳志良主編《高科技與現代武器》《高科技與現代戰爭》(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
是嗎?中國二、三千年前的孔子不是早說過「不教而戰謂之棄」,孫子更強調知兵之重要!
《高科技與現代武器》和《高科技與現代戰爭》寫的確實比一般軍武圖書生動,尤其如下目錄所呈現,它在介紹一種高科技武器時,會簡述該武器由低科技到高科技的發展過程,並舉例該武器的實戰經歷。
《高科技與現代武器》目錄
第一篇 短兵搏殺的時代
源遠流長的冷兵器
面目全新的熱火器
第二篇 現代兵器縱覽
空中兵器,笑傲長天
海軍般艇,犁水四方
鐵甲雄風,逞威沙場
槍械世家,令人生畏
現代火炮,名揚三軍
威震環宇的雷火煞神--核武器
刺破青天的利劍--導彈武器
殺人見血--生化武器
空間兵器與星球大戰
第三篇 未來戰神之劍
21世紀的戰場新殺手
為免重覆,本文貼戰鬥機器人。更多機器人圖文,另參本館: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3879461/20080226072114
機器人戰爭時代即將到來 2006年10月07日 坦克裝甲車輛
許多國家的軍隊和警察部隊早就開始使用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人的機動能力、智能化程度不高,主要是用于排除危險爆炸物等。盡管排爆機器人可以在確保人員安全的條件下,近距離接觸危險物品,但是,這種機器人仍然需要人員進行遙控。隨著新一代機器人的出現,機器人的應用將更廣泛,初器戰士可能成爲未來戰場上的“主宰”,因爲新一代機器人具有機動速度更快、部署更加靈敏,以及可以廣泛遂行諸如偵察、監視、攻擊和後勤保障等各種作戰任務。真正意義上的軍用機器人,其高智能化水平使其完全具備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和打擊敵人的能力。
美國未來戰鬥系統中的機器人系統
美國陸軍正在雄心勃勃投入數十億美元研制其“未來戰鬥系統”。這一系統包括有人地面車輛、無人機以及大、中、小型的各類無人地面車輛。2003年9月,聯合防務公司地面系統分部被“未來戰鬥系統”總承包商——波音公司和國際科學應用公司選中,承擔無人地面戰鬥車輛第一階段的工程研制,以設計和發展武裝機器人。此項工程也是“未來戰鬥系統”機器人研制的最大的工程。“未來戰鬥系統”的機器人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偵察型機器人(簡稱ARV—RSTA,也可簡稱爲ARV—R),可用于執行諸如偵察、監視、目標獲取等任務。另一類則是攻擊型機器人(簡稱爲ARV—A),采用遙控方式,以其車載的直瞄或間瞄火力,直接爲乘車或下車作戰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研制合同還包括第二階段的項目內容,即與“未來戰鬥系統”整合以及進行技術演示等。第二階段研制將利用位于加利弗尼亞州桑塔克萊拉的工廠設施進行。
偵察型機器人,將使用6×6通用裝甲車底盤。該底盤由1臺四沖程六缸2l 7馬力的 柴油 發動機提供動力,並由蓄電池提供輔助動力。該車0~48千米加速時間爲10秒,最大速度9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該車將安裝1個小型常規旋轉炮塔。戰鬥全重不超過8.5噸。該車將使用鈦合金和陶瓷裝甲。偵察機器人主要用于在有人戰鬥車輛(如偵察、監視戰鬥車輛)前方代替有人車輛遂行作戰任務。下車作戰人員亦可控制無人戰鬥車輛的行動。陸軍宣稱,在遙控條件下,偵察型機器人可在城市作戰和其他戰鬥環境下遂行偵察、撒布傳感器、指示打擊目標,以及使用特種彈藥對建築物的工事、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城市設施實施打擊,或承擔無線電轉信以及裝備戰損評估等任務。該機器人將安裝1個高5米的伸縮桅杆,其頂端裝有電視、紅外、激光傳感器、多用途Ka波段雷達及核生化傳感器,通過炮塔頂部的發射裝置可布撒無人值守的地面傳感器。該車還將配備由通用動力公司研制的“高級乘員用”機關炮一一XM307 25毫米武器系統,並攜帶150—200發彈藥。
攻擊機器人的主要作戰任務包括在遙控條件下提供偵察,布撒傳感器、挂示打擊目標,以及使用特種彈藥對建築物的工事、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城市設施實施打擊,標示和繞過建築物內、工事內以及地下通道內的危險物,評估裝備戰損情況,實施無線電通信,以直瞄火力或反坦克武器直接支援乘車或下車的步兵進行作戰行動,占領關鍵目標等。該車將安裝MK44型30毫米機關炮,以及1個四聯裝超視距通用導彈發射系統。
導彈發射裝置可降入炮塔內從而得到防護。聯合防務公司將于2010年提交原理樣車,用于預計在2012~2014年裝備的第一支旅級規模的“未來戰鬥系統”的配套裝備。一個典型的“未來戰鬥系統”旅,大體需要45輛此類無人戰鬥平臺。
2005年3月,美國聯合防務公司贏得了美國陸軍坦克自動化研究、發展和工程中心的一份價值3 090萬美元的無人戰鬥車輛的研發合同。該合同要求公司以作戰需求爲牽引,立足可能的技術發展,整合無人作戰平臺概念技術。無人作戰平臺演示車被視爲未來戰鬥系統無人作戰平臺系統的發展以及標志性成果的必要步驟。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發展一種多功能的效用/保障和裝備保障無人地面車輛平臺(Mule,俗稱“機器騾”),戰鬥全重2.5噸,可用于直接支援步兵分隊的戰鬥行動。正在進行中的該項研制計劃,預計可能得到2億美元的追加撥款。正在研制中的“機器騾”有三種不同類型:運輸型“機器騾”,可運送裝備和物資等,直接支援2個下車戰鬥的步兵班的戰鬥行動,同時,它也可擔負後送傷員任務;攻擊型“機器騾”,將裝備小口徑武器以及四聯裝導彈,直接支援下車步兵的戰鬥行動;破障型“機器騾”,則主要用于探測和排除地雷,准確標示地雷場範圍等。
“機器騾”將采用先進的6 X 6輪式裝甲車底盤。該底盤的行走系統采用獨立懸挂系統和電驅動系締.該車討乖盲牆高1.5米,越壕寬1.5米,爬坡度21.8度,涉水深1.25米,車底距地高0.5米。
未來戰鬥系統中最小的“機器人”,爲人員可攜帶的小型無人地面作戰平臺,主要用于城市的各類地下通道、排水管道以及洞穴中,遂行偵察、監視和目標定位等任務。小型無人作戰平臺設計重量小于13.6千克,並可負載1個重量在2.72千克以內的、即插即用的(偵察、監視)模塊。美軍設想,此種便攜式小型無人作戰平臺應具有可連續工作6小時以上的能力,操作人員可有效遙控該平臺在距地面1 000米的高度、深入地道200米以內的距離上遂行各種任務。
爲加快研制步伐,去年初小型無人作戰平臺的研發費用已由3.73億美元增加到5.14億美元。在研的小型無人作戰平臺,較之已裝備美軍的,集探測、巡邏和排爆功能于一體的“帕克博特”(PACKBOT)系列小型無人作戰平臺更小、更輕便靈活,並有效克服了該機器人在 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使用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美國“角鬥士”機器人研制計劃
2005年2月,聯合防務公司的合作夥伴——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國家機器人工程研究協會,獲得了一項價值2.64億美元的、爲美國海軍陸戰隊研制戰術無人作戰車輛的合同。按計劃,6輛“角鬥士”機器人將于2007年7月前研制出來並用于評估。1輛原理樣車已于2004年研制出來並正在進行試驗。最終,海軍陸戰隊將定購200輛“角鬥士”機器機動路線,引導車輛迅速到達指定目標。“普裏默斯”在自動駕駛狀態下,越野機動速度達30千米/小時,最大速度達50千米/小時。該車也可由士兵(乘員)駕駛。
以色列的安全車輛研發計劃
以色列航空制造公司的拉哈維(Lahav)工程部,正在研制一種用途十分廣泛的名爲“守護者”(Guardium)的軍、民兩用全自動安全系統。在控制中心的控制下,該車可連續地對機場、港口、軍事基地、重要管線以及其他有全時安全監視需求的設施執行巡邏任務。這種機器人已經開始在以軍中服役,以國防部及政府官員稱該裝置將部署在加沙地帶。
首輛“守護者”全自動安全巡邏車,選用了已經裝備以國防軍和邊防警察部隊的4 X 4“雄貓”輕型全地形車的底盤。該底盤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最大速度可達8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達500千米,最大有效載荷達500千克(含防護敏感部位的裝甲板)。“守護者”全自動安全巡邏車可安裝各類傳感器,如電視、熱像儀、高靈敏度的麥克風、喇叭和無線電臺等;可配置各類輕型武器系統,如機槍、榴彈發射器,能使用各類致命或非致命彈藥。控制中心可以根據需要控制數輛“守護者”,並對入侵者做出相應的反應,直到快速反應部隊到達。
以色列飛機制造公司正在試圖尋求與美國的公司進行合資,將“守護者”機器人推向美國市場。以色列飛機制造公司堅信,美國將爲該型機器人提供一個前景十分廣闊的市場。
埃爾比特系統公司還研發了一種基于“湯恩卡”(Tomcar)底盤的“機器人”系統,並命名“阿維德”(Avidor,即“自主行走型沙漠和公路兩用車輛”英文的縮寫)一2004。該車參加了在2004年3月舉辦的的“塔巴”(Darpa)無人駕駛車輛“極限挑戰”拉力賽。在比賽中,“阿維德”一2004安裝了地面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空中成像系統,該系統可與實時差分定位系統(DGPS)和慣性導航系統(INS)配合使用。該車的增強功能還包括能自動完成各種行駛操作動作,如換檔、轉向、加速和制動等的步進電機和伺服系統。此外,該車還裝有電視、激光雷達和超聲探測器等裝備,可及時獲取障礙物情況和識別道路。
英國的排爆機器人研制情況
英國30多年前就研制了一種叫做“獨輪手推車”(Wheelbarrow)的排爆機器人,所以英國在排爆機器人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促進了機器人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已有更多的新型排爆機器人裝備英軍,並被用于波黑和科索沃戰爭。該公司目前正致力于提高機器人的自主導航能力,以提高無人作戰平臺導航的准確性,以及在生疏和複雜地形上快速機動的能力。
基于對無人作戰平臺具有廣闊應用前景以及其地位和作用愈顯重要的認識,奎蒂克公司(QinetiQ)于2004年11月斥資1.63億美元,兼並了美國以排爆機器人研發見長的福斯特一米勒公司。目前,兩家公司正在福斯特一米勒公司的“鷹爪”系列無人作戰平臺基礎上合作研發用于武器觀測、偵察和目標捕獲的“劍”(Swords)式特種機器人系統。
履帶式“鷹爪”無人作戰平臺,最初設計用途爲排除複雜/簡易爆炸物,其重量不超過45千克,以便于人員攜行,其遙控距離達1000米,自第1輛“鷹爪”機器人裝備美軍並于2000年在波斯尼亞使用以來,該型機器人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遂行了20 000多次任務。
“鷹爪”的偵察型系列機器人,由于未安裝機械臂與武器,全重也不超過27千克,因此更加輕便靈活。該型機器人可安裝各類如晝/夜觀察傳感器以及監聽裝置等。“鷹爪”機器人可安裝M2407.26毫米機槍、M249 5.56毫米機槍或“巴雷特”12.7毫米狙擊步槍等輕武器系統。2003年~U2004年,已有4輛“鷹爪”無人作戰平臺原理樣車用于評估。2005年初,18輛該型無人作戰平臺海運至伊拉克。在2004年,1輛配置有探測化學、毒氣、溫度和輻射裝置的樣車,移交給陸軍武器裝備研究、發展和工程中心,用于試驗和評估。
目前,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有研制新一代機器人的計劃和項目,隨著這些項目的實施,新一代機器人將陸續走上戰場,機器人戰爭時代已經不太遙遠。 彭彬 文章來源:《坦克裝甲車輛》雜志2006年第5期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10-07/0951402807.html
美軍中將解析未來陸軍藍圖:打造機器人作戰旅
美國陸軍中將斯比克近日在美國《陸軍》雜志撰文表示,美國陸軍面臨沖突不斷的戰略環境,敵人通過發起非對稱攻擊,顯示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爲保持長期優勢,美國陸軍必須不斷發展現代化。他認爲,美國陸軍現代化有四個要點。
文章說,美軍作戰部隊應擁有最好的裝備,確保成功執行各種任務。但是,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的情況看,形勢並不容樂觀——美國打響全球反恐戰爭之後,陸軍現代化進程過于緩慢,難以有效滿足戰場需求,與此同時,"我們的對手通過發起非對稱攻擊,顯示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
雖然911以後美國陸軍先後在戰場上投入了94種新系統,並且未來10年內還計劃繼續投入64種以上作戰系統,但是陸軍仍然面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的尷尬局面。
文章認爲,加速現代化進程對改變上述結果有重要影響,爲此,美軍應盡快給現有部隊配備最好的新裝備。
"我們必須把冷戰時期的作戰方法和作戰體系抛諸腦後,不斷提高部隊現代化水平,讓我們的戰士與對手相比擁有絕對優勢。"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凱西將軍說。
當前美國陸軍正在改進的內容包括:單兵系統化方案、輪式戰車、航空平臺、愛國者導彈體系以及現有通訊網絡。
此外,美軍還在升級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布雷德利裝甲車,計劃2011之前配備部隊。
不過美軍認爲,隨著反裝甲武器殺傷力的不斷增強,一味增加裝甲防護能力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于是,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另一個領域——
運用未來作戰系統研究中的新技術
爲加速美國陸軍由重型向輕型、快速部隊轉型的步伐,美國陸軍提出研制轉型所需的關鍵裝備--"陸軍未來作戰系統"(FCS),並計劃于2010年開始部署。
根據設計,未來作戰系統可以將軍人和一個移動無線網絡聯結起來,以幫助他們在戰場上做出決定,同時未來運輸部隊中有人和無人駕駛的地面與航空運輸工具兼而有之,目前單純的地面車隊將被取代。
研究産生的部分成果,目前已運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如非直接瞄准發射系統、 無人地面傳感器、 智能彈藥系統、微型空中飛行器、以及各種各樣的機器人。
文章認爲,繼續試驗和改進該系統是美國陸軍現代化的重要內涵,將對陸軍發展産生深遠影響,使其具備"非對稱優勢"。
但這一設想的可操作性也遭到了外界質疑。美國政府問責局最近一項研究表明,盡管項目已經進行了一半,經費預算也已耗費近半,但是項目組對項目的理解還遠未達到應有水平。
打造未來作戰旅
文章說,美軍現代化的另一個要點是,基于未來作戰系統,打造包括大量機器人戰士的全新旅級作戰單元。
創意很簡單:未來戰場上,一個機器人士兵發現目標,然後向指揮所彙報,之後由另外一個機器人士兵(或導彈)摧毀目標。
網絡是這一系統的核心。斯比克認爲,基于強大的網絡系統,上述場景就好比用手機拍照然後附上文字發給好友一樣簡單。
方案實現後,不僅士兵本人的戰場意識會實現質的飛躍,後勤、指揮、協作等一系列戰場行爲的效率都將大大提高。
按照規劃,美國陸軍將于2015年前部署第一支未來作戰旅,2030年前完成15個未來作戰旅的全部建設工作。
陸軍現代化的最大挑戰
五角大樓決策們的設計藍圖雖然美好,但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
文章說,陸軍現代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喪失美國政府或國會的支持。一旦如此,耗資巨大的現代化方案勢必陷入停頓或者夭折。
除此之外,如何平衡當前作戰需求和未來作戰需要之間的關系,也是美國陸軍必須考慮的問題,因爲當前戰爭的巨大開支,很容易影響對未來部隊的支持力度,而長遠看來後者更爲重要。(朱鴻亮)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3-19/0954490814.html
美國曾舉行35天演習檢驗智能戰機器人部隊戰力
“未來的美軍將擁有一支成建制的智能戰機器人部隊,這已經不再是‘要不要組建’的問題,而是‘什麽時候問世’的問題。”日前,美軍聯合部隊司令部機器人項目部主任、智能戰“教父”戈登?約翰遜自信地宣布,根據2007年11月剛剛出爐的《“機器戰士”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場作戰評估報告》,10年內,智能戰機器人部隊將全面走上戰場。
恐怖的“阿爾法計劃”
“它們(‘機器戰士’)不會感到饑餓,不會忘記自己的命令,即使身邊的同伴倒下,它們也毫不在意。它們絕對會比人類同行幹得更出色!”約翰遜在介紹他的智能戰計劃時,對“機器戰士”的作戰能力信心十足。“美軍未來的‘機器戰士’可謂千姿百態,可能會像人、蜂鳥、坦克、蟑螂、龍蝦……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它們還可能是‘聰明的塵埃’。”
2007年11月,兩份評估“機器戰士”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表現的報告,擺到了約翰遜的辦公桌上。看著戰地指揮官們對“機器戰士”的那些溢美之詞,約翰遜想起了自己最初投身智能戰研究的艱難往事。
“1993年,美軍士兵在索馬裏摩加迪沙遭武裝民兵伏擊,戰死後被剝光衣服拖著遊街的情景,令我震驚不已。那一刻,我突然有了讓智能機器人代替美國人去打仗的設想,因爲只有這樣,才不會發生類似的悲劇。”
但是,當約翰遜帶著他的智能戰設想,到五角大樓進行遊說時,換來的卻是冷遇和嘲諷——“《星球大戰》看多了吧?!”
“研發智能戰機器人部隊,的確需要投入巨額經費,可一旦研發成功並組建完畢,其後每年的開支,只相當于維持現有部隊所需資金的10%!此外,‘機器戰士’不需要晉升軍銜、漲工資,也不必操心它們的軍裝和夥食,更無需解決它們的家屬問題,還不必爲它們支付退役金和保險,就連陣亡補償金也省了……對國防部來說,用‘機器戰士’替代人打仗,是花錢少、風險低、效率高的最理想選擇。”面對種種嘲諷,約翰遜並沒有卻步,而是拿出了很多頗具說服力的“證據”。很快,一些負責預算的官員被他說動了。
對美國人來說,戰爭傷亡一直是最敏感的問題之一。約翰遜抓住這一點,力勸五角大樓的決策者們:“只要進行地面戰,傷亡就不可避免。就算戰時美軍平均每天死1人,可一旦作戰時間超過一年,白宮和五角大樓就得承受巨大的政治壓力。”一位聽過約翰遜演講的美國國防部高官,事後曾佩服地說:“伊拉克戰爭證實,即便擁有最精良的軍事裝備,美軍平均每天也得失去兩名官兵。這給布什政府造成的壓力迄今未能解除。”
在約翰遜的一再遊說下,2002年年初,美國國防部同意由他牽頭進行一項研究——“無人戰爭效應:讓人類避開戰爭怪圈”。這就是著名的“阿爾法計劃”。
接到委任狀後,約翰遜立即招兵買馬,將全美機器人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統統招至麾下。在此後不到3年的時間裏,由他牽頭的“阿爾法計劃”小組,就確定了美國智能戰機器人項目的發展方向:最快在10年內,也就是到2015年,一支成建制的美軍智能戰機器人部隊將正式服役;它們將能在陸地、空中、太空、海上和水下執行幾乎所有的軍事任務,更能完全替代人類在極冷、極熱或生化、核污染環境下執行任務。“我們之所以稱它們爲‘戰士’,是因爲它們只需極少人的指揮便可自主執行任務。在智能戰中,機器人執行戰術任務,而人類只負責戰略任務。”
根據約翰遜的設想,“阿爾法計劃”的最終目標是:讓“機器戰士”代替美軍士兵上戰場,實現零傷亡的“無人戰爭”;最起碼也要將危險任務交給“機器戰士”來完成,以保證美軍士兵的生命安全和精神狀態。
“機器戰士”伊拉克練兵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原本極爲樂觀的美國高層突然發現,伊拉克成了吞噬美國士兵生命的“黑洞”。正如約翰遜預測的那樣,白宮和五角大樓面臨的政治壓力越來越大。于是,“智能戰”幾個字開始在華盛頓決策者們的大腦中不斷閃現,約翰遜的地位隨之扶搖直上,由原來的“阿爾法計劃”小組組長,一躍成爲五角大樓機器人項目部主任。
與此同時,撥款也開始源源不斷地向約翰遜“湧”來——僅“阿爾法計劃”中的“未來作戰系統”一項,就得到了國防部127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于是,一個個“機器戰士”站到了他的面前,並隨即被送往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從2003年起,陸續有至少10種智能戰機器人被分別派往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目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的美軍“機器戰士”,已增至5000多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1-10/1124480598.html
美軍現有5000機器人在伊拉克阿富汗作戰(圖)
中新網華盛頓10月10日電 24年前,在美軍入侵格林納達的行動中,美軍的陣地指揮官在第一聲槍響後倒下。第82空降師的一名連長在偵察敵軍動向時成爲美軍第一名陣亡者。最新一期的《華盛頓觀察》周刊載文稱,時間過去了20年,在伊拉克戰爭中,最先陣亡的不再是美軍軍官,而是“沖”在第一線的機器人。爲減少傷亡,機器人將爲美軍當先鋒。
文章說,從天上密布的無人駕駛飛機,到地面大大小小的各種遙控機器人,無人作戰系統在伊拉克戰爭中開始嶄露頭角。“背包”機器人能在巷戰環境中捕捉、分辨反美武裝狙擊手的細微動靜;“嗅彈”機器人能靈敏地嗅出僞裝起來的爆炸物;代號爲“劍”的武裝機器人可以擔當機槍手,在發現和定位敵軍車輛和人員後以強大的火力消滅敵人。根據陸軍無人作戰系統負責人約翰•伯克上校的說法,2004年美軍有163個地面機器人,伊拉克戰爭使得投入戰場的地面機器人增長到5000個。它們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 “服役”。
在伊拉克戰場上發揮作用的機器人只是美軍“機器人戰爭”計劃的一小部分,更爲完整的計劃被稱爲“未來作戰系統”( Future Combat Systems , FCS)。這個系統于2003年5月開始研制,計劃在2015年成建制地裝備部隊。該系統,計劃由18個子系統組成,可將每一名士兵與戰場上各種陸、空作戰平臺及傳感器連接在一起。根據該系統的 開發商--美國 波音公司的模擬錄像,在作戰行動中,由地面機器人充當先鋒,當隱藏著的敵人攻擊它時,無人駕駛偵察機發現敵軍位置,通知巡航中的戰鬥機,然而,戰鬥機發射導彈,命中目標。這一切行動都通過網絡由戰場上的美軍操控。據波音公司估算,該系統將使戰鬥時間縮短一半,使美軍士兵傷亡率降低60%~80%。
爲了驗證“未來作戰系統”的可行性,在本寧堡陸軍基地,美國陸軍第29步兵團正在進行一項試驗。這項試驗被稱爲“空中遠程攻擊力量演練”,分爲ABCD四個階段,用來檢驗美軍士兵是否適用于“未來作戰系統”。目前,A、B階段已經完成。它們分別檢驗了美軍以班和排爲單位操作陸空無人系統進行巷戰的能力。正在進行的C階段演練中加入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一體系統”(C4ISR),並將演練單位上升爲旅級戰鬥群,模擬演練的對手是混雜在平民之中的武裝份子和敵軍特種部隊。據陸軍單兵作戰實驗室的退役上校愛德恩•戴維斯的說法,C階段的演練主要是評估作戰系統的技術可行性和有效性。然後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改進,達到D階段的要求,也就是最終形成機器人戰隊的演練。美國陸軍步兵中心的司令沃爾特少將直接說出了這項試驗的重要性,“這項演練可以將單個的士兵,未來作戰系統和陸軍的未來連接在一起。”
本寧堡基地的演練也在爲這一項目的經費在參議院最終通過提供佐證。在2008年的軍費開支中,陸軍研發費用25%將用于未來作戰系統的研制和試驗,而這套系統的最終研發費用將達到3,000億美元。只有在大筆美元撥款的支持下,機器人戰爭才可能實現,而對于降低傷亡率的貢獻恐怕要到戰場上才能得出結論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10-11/1319467312.html
美軍緊急研制機器人對抗反美狙擊手(組圖)
據美國《防務周刊》網站11月27日報道,美國IROBOT公司已研制出新型反狙擊機器人,它能夠察覺躲在暗處敵人的一舉一動。爲了應對伊拉克反美武裝的襲擊,美國軍方已同IROBOT公司進行了接洽,計劃購買該型機器人,大規模裝備駐伊美軍。伊拉克戰場上狙擊與反狙擊的激烈搏殺,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從2005年2月份以來,一個叫做“朱巴”的反美武裝狙擊手,引起了美軍士兵的極大恐慌。沒有人知道他的相貌、國籍乃至真實姓名,但他神准的槍法令美軍膽寒。據稱,“朱巴”通常潛伏在暗處,等待著美軍士兵下車,或者在塔樓上出現,瞄准防彈衣的縫隙處從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射擊。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倒在這個神秘槍手槍下的美軍士兵就達數十人之多。反美武裝甚至制作了一部《朱巴歸來》的紀錄片分發給伊拉克民衆,並把他當作民族英雄。
目前,駐伊美軍的單兵裝備可以用“武裝到牙齒”來形容,高級防彈頭盔、時刻不離身的防彈衣等,讓他們在同伊拉克政府軍交戰時幾乎“刀槍不入”,美軍在伊拉克大規模軍事行動中很小的傷亡數目便證明了這點。但受過專門訓練的反美武裝狙擊手可管不了這些,他們專瞅美軍士兵的防彈衣縫隙——脊骨下部、肋骨部位,或者胸部以上射擊,幾乎槍槍致命。
在2005年11月之前陣亡的2000多名美軍官兵中,只有26人死于狙殺。但從今年6月到9月,僅駐巴格達美軍遭狙擊手襲擊的事件就猛增到23起,10月份更增加到36起。情況的突變讓軍方高層急得團團轉。怎麽辦?必須找到那些“可惡的狙擊手”。
部分反恐專家提議,讓反狙擊機器人去對付狙擊手。美國軍方立即授意IROBOT公司,讓其根據伊拉克戰場特點研制出反狙擊機器人。該公司立即著手研究,在11月份研制成功了新型的“Packbot”反狙擊機器人。可以說,該型機器人是爲駐伊美軍量身打造的。
反狙擊機器人能准確“通風報信”
“Packbot”反狙擊機器人體型小巧,長0.87米,寬0.51米,高0.18米,重18公斤。“Packbot”意指“背包機器人”,美國軍方已准備將其納入美軍新型單兵標准裝備“模塊化輕型攜行裝備(MOLLE)”中。
即將裝入美軍背包中的“Packbot”機器人十分結實,即使從1.8米的高度摔在硬質混凝土上,也會毫發無傷。
要當“ 反恐精英”,新型機器人身手十分了得。它的最大時速可達14公裏,每次充電後行駛距離能超過13公裏,同時涉水深度可達3米。該型機器人十分機警,能捕捉到躲在暗處的殺手們的一舉一動。它的底盤裝有全球定位系統(GPS)、電子指南針和溫度探測儀,設計成方形的“頭部”可以伸出能識別“黑槍”的攝像機。它還能通過聲波定位儀、激光掃描儀、微波雷達等多種裝置准確捕捉敵方狙擊手的方位,並向隨行的士兵“通風報信”。
正式作戰時,美軍士兵可得感謝“Packbot”機器人結實的“體格”了。在激烈異常的巷戰中,士兵只需將隨身攜帶的機器人從窗戶扔進去,房子裏是否有狙擊手就“一目了然”了。如果發現了那些已經守候多時的刺客,士兵可以立即呼叫空中支援將房子夷爲平地。
這種反狙擊機器人安裝有很多鰭狀物,即使你把它扔個四腳朝天也沒關系,它照樣可以翻身。另外,這種鰭狀物還可以幫助它翻越各種障礙。
早在今年8月,IROBOT公司就開發出了“Packbot”炸彈處理型機器人,並將其出售給美國軍方。這些機器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表現優秀,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
現在,該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反狙擊機器人,美軍希望借助它們來對付在伊拉克神出鬼沒、令人難以防範的狙擊手。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12-10/0927418410.html
美軍訂購首批100臺嗅彈機器人對付路邊炸彈(圖)
新華網華盛頓3月30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軍方打算在戰場上使用一款能靈敏嗅出爆炸物的新型“嗅彈”機器人,以提高路邊炸彈探測效率,減少士兵傷亡。
據此間媒體30日報道,目前美軍在伊拉克的人員傷亡中超過70%是由路邊炸彈爆炸造成的。爲提高士兵安全系數,美軍向馬薩諸塞州“我機器人”(iRobot)公司訂制了這款名爲“菲多”的“嗅彈”機器人,每臺價格16.5萬美元。
報道說,“嗅彈”時,機器人的控制器上會顯示危險系數以及被測目標的數碼圖像。它有2米長的操作臂,可進入車輛內部以及底盤處探測炸彈。目前,這家公司正在加緊生産第一筆訂單的100臺“嗅彈”機器人,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可交付使用。
美軍近年來在戰爭中越來越多地使用高科技機器人。據悉,目前美國在 伊拉克和阿富汗部署了近5000臺機器人,而2004年時僅有約150臺。這些機器人主要被用來在洞穴及建築物內搜尋武裝人員、探測地雷和汽車炸彈等。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7-03-31/1152437698.html
美軍不惜血本造裝甲車和機器人對付路邊炸彈
路邊炸彈已演變成爲駐伊拉克美軍的“頭號敵人”。爲了對付路邊炸彈,美軍使出渾身解數。最近,美陸軍方面對外宣布,將訂購多達1.77萬輛新型裝甲車輛,來爲巡邏在前線的美軍士兵提供保護。
據美軍《星條旗報》報道,美陸軍將采購1.77萬輛“防地雷反伏擊車”,這種車將一對一替換美軍當前使用的“悍馬”車。預計到2009年7月,所有車輛將部署到位。
“防地雷反伏擊車”最大的特點就是底盤顯著提高,車體采用V型設計,並使用了重裝甲防護,因而在對付路邊炸彈方面比“ 悍馬”車的性能更好。此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采購了3700輛,實戰證明的確非常有效。據海軍陸戰隊的人員透露,這種戰車在碰上路邊炸彈後,能夠對乘員提供保護,即使車輛被毀,人員也可能只是受傷而不致斃命。
然而有軍事分析家認爲,這種車輛過于昂貴,每輛造價約百萬美元,而且十分笨重,不太適合在城市的小巷中活動,除了能夠防禦路邊炸彈外,對于美軍的其他行動並沒有什麽用處。
被路邊炸彈搞得狼狽不堪的美軍,在尋找對付它的招數方面確實花了血本。據美國《海軍時報》今年年初透露,美國防部已經成立了一個“打擊簡易爆炸裝置辦公室”的秘密機構,主要統管美軍在對付路邊炸彈方面的工作,每年的經費約30億美元。美軍對付路邊炸彈的手段也五花八門。
遙控機器人排爆 目前,美軍正式列裝的小型探測和排爆機器人主要有6種,部署數量近2000臺套,累計探測和排除簡易爆炸裝置和未爆彈上萬枚,有效地減少了部隊傷亡。最近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新研制出一款掃雷機器人。它被設計成竹節蟲的模樣,長達1.5米,擁有許多長腿,內置探雷裝置。“竹節蟲”在前進時,一旦發現地雷,就用一只長腿引爆地雷。地雷爆炸後,可能將“竹節蟲”掀翻,或將長腿的一部分炸斷。但“竹節蟲”能自動調整自己的姿態,利用剩余的長腿前進,繼續排雷。日前,美陸軍對這款機器人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竹節蟲”即使只剩下一條腿,也能掙紮著前進排雷。
電磁幹擾 據悉,美軍正積極爲各種地面車輛加裝專用的電子幹擾系統,這些電子幹擾系統能夠在一定範圍內幹擾和屏蔽遙控起爆信號。目前,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已采購和列裝了上萬套“魔術師”系列無線電幹擾系統和“反簡易爆炸物裝置”。甚至美海軍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也被用來對付路邊炸彈。
美軍在升級對付路邊炸彈手段的同時,反美武裝也在不斷改進自己的手法。
占領初期,美軍發現,藏在垃圾桶或牲畜體內,以及埋在路邊的炸彈,制作技術很原始,于是很快就“破譯”了這些技術。由于 伊拉克多是沙漠,植被很少,美軍就砍倒道路兩側的樹木,讓反美武裝找不到安置炸彈的地方。後來反美武裝開始把炸彈埋在公路的瀝青層下面,“路邊炸彈”成了“路下炸彈”,讓美軍防不勝防。而且炸彈的裝置也越來越先進,有的炸彈甚至含有能穿透美軍乘坐的布雷德利戰車的鋼針。襲擊方法也有了改進,反美武裝將雷管與反坦克地雷綁在一起,制作的炸彈重達500磅,足以炸毀裝甲車。有美軍人員曾無奈地指出,“抵抗分子開發新式路邊炸彈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排除的速度。” (特約記者 杜克 )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7-13/0905454157.html
韓國計劃斥資3240萬美元研發作戰機器人
[美國《防務新聞》2005年9月21日報道] 韓國9月21日宣布目前正在研發高級尖端作戰機器人,用以彌補戰場上人類士兵的不足之處。
報道稱,韓國國防部和信息部和交通部已經通過了這項價值3240萬美元的聯合項目,預計在2011年研發完成。
目前,韓國某科學部長會議展示了三款機器人的暫定設計方案,其外形看起來像一只無翼的"斯芬克斯"(神話中有翅膀的獅身女怪)。它們安裝有6或8只輪子或腿,能在崎嶇的路面行走或奔跑。由于配備武器及感應器,它們還能執行戰鬥任務或排雷這樣的危險任務。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10-07/1117323916.html
韓國軍隊將迎來機器人武器時代(附圖)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本月10日,在韓國大田廣域市儒城區國防科學研究所(ADD)運動場出現了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出現的“機器人武器”。機器人武器的名字是XAV(Experimental Autonomous Vehicle)。XAV與國防科學研究所和陸軍計劃在2010~2015年以後部署的機器人武器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而且是極小部分。
韓國軍隊計劃以後在軍級、師級部隊部署無人乘坐且可以在天空中清楚地看到敵軍陣的無人偵察機(UAV)。這種無人偵察機在100公裏以外的高空也可以准確地捕捉敵軍細小的動作。實際上,1999年軍級部隊已經部署使用了韓國自産無人偵察機“松鶻鷹”,而韓國國防部表示,明年開始開發比這架無人偵察機性能更優秀的中高度無人偵察機。
地面上,“犬馬型機器人”將在敵陣中沖鋒陷陣。韓國國防部和信息通訊部決定投入334億韓元,到2011年爲止開發出這種機器人。犬馬型機器人通過車輪或者六支腿越過凹凸的地方和階梯、斜面等各種障礙。在野外和危險地形,可以通過犬馬型機器人配備的無線網絡進行監視偵察、探索危險品等行動。該機器人可以幫助老弱病殘、運送物資等,還可以作爲民用機器人。
報道稱,韓國軍隊想開創機器人武器時代的雄心更加遠大。目前,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正在構想的機器人是裝甲車形狀的“多用途監視偵察機器人”和“近距離監視偵察機器人”。預計這些機器人武器在容易出現死傷的巷戰中會發揮更大的威力。
繼這2種偵察機器人後,緊接著將出現“輕戰鬥機器人”。輕戰鬥機器人會在得到近距離監視偵察機器人提供的情報後出動。該種機器人配備有 火箭炮和機關槍等武器。更令人驚訝的是輕戰鬥機器人體內跳出來的“便攜型監視偵察機器人”。
該類型機器人可以攀爬建築物的階梯,因此可以快速移動到敵軍眼前,能夠一眼得知敵軍的位置和武裝程度。甚至可以將手榴彈大小的“投擲型監視機器人”抛到韓軍預測的敵軍位置,機器人落地後周圍的情報會傳輸到韓軍士兵手腕上的手表型計算機中。
韓國産機器人武器不只限于地面裝備。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不僅正在開發無人飛機,而且正在推進2020年後開發隱形無人戰鬥機(UCAV)的工作。隱形無人戰鬥機是可以進行轟炸和空中作戰的無人飛機,目前美國正在試驗X-45、X-49等機型。此外,可以在水下實施襲擊敵軍潛艇和排除水雷等任務的無人潛艇(UUV)也將得到開發。
目前美國在國防機器人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今年初,美國在 伊拉克戰爭中首次將配有火箭炮和自動步槍等武器的名爲“戰劍(SWORDS)”的戰鬥機器人投入到了實戰當中。此前,機器人武器主要用在監視偵察、探測及排除爆炸物等方面。美國投入17萬億韓元以上,正雄心勃勃地推進美陸軍未來戰鬥系統(FCS)的開發項目,據了解,該系統一半以上的裝備是機器人武器。
專家指出,機器人武器的優點是,可以在人類可能受到傷害的危險地區進行作戰,並且和價格達100億韓元的最新戰車等昂貴的有人高價裝備相比成本較低。
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無人自動化研究實驗室組長樸龍雲博士表示:“在開發多種國産機器人武器的過程中,預計到2018年爲止,僅技術開發工作就需要8000億~9000億韓元。屆時將成爲全球三大機器人技術強國之一。”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12-01/0936334704.html
韓國軍用機器人成群結隊 裁軍後戰鬥力不降反升
據聯合通訊社報道,韓國國防部長官尹光雄近日表示:“研究表明,如果韓半島確立了和平機制,韓軍可以裁減到30萬人,如果形成更安全的和平環境,還可以再作調整。”此前,韓國國防部已計劃裁軍18萬人。至于裁軍導致兵力減少對戰鬥力的影響,韓國防部稱,韓國軍隊已計劃花費十幾萬億韓元,打造配備有武器的機器人軍隊,替士兵上戰場。屆時,韓軍的戰鬥力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被加強爲2~4倍。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稱,近日在韓國大田廣域市儒城區國防科學研究所的運動場出現了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出現的機器人武器。它能自行繞開障礙物,並裝備有5.56毫米機關槍。
報道稱,目前韓國國防部和信息通訊部正在爲陸軍研制名爲“犬馬”的機器人。“犬馬” 機器人可通過車輪或者6只腿越過凹凸的地方和階梯、斜面等各種障礙,能在敵陣中沖鋒陷陣。在野外和危險地形,通過“犬馬”機器人配備的無線網絡可進行監視偵察、探索危險品等行動。預計在2011年研制出這種機器人。
與此同時,韓國防部還有更大的雄心壯志。目前,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正計劃研制“輕戰鬥機器人”。“輕戰鬥機器人”配備有火箭炮和機關槍等武器。更令人驚訝的是“輕戰鬥機器人”體內跳出來的“便攜式監視偵察機器人”。
該機器人可以攀爬建築物的階梯,因此可以快速移動到敵軍眼前,能夠一眼得知敵軍的位置和武裝程度,甚至可以將手榴彈大小的“投擲型監視機器人”抛到韓軍預測的敵軍位置。“投擲型監視機器人”落地後,可將獲取的周圍情報傳輸到韓軍士兵手腕上的手表型計算機中。
韓國防部的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稱,到2011年時韓軍方將部署大約250部戰鬥機器人,守衛在韓朝邊境線上。
而且,韓國防部的機器人武器不只限于地面裝備。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還正在開發無人偵察飛機和隱形無人戰鬥機(UCAV)。隱形無人戰鬥機是可以進行轟炸和空中作戰的無人飛機。目前美國正在試驗X-45、X-49等機型。
韓國防部官員稱,韓國軍隊計劃今後幾年在軍級、師級部隊部署無人乘坐且可以在天空中清楚地看到敵軍陣營的無人偵察機(UAV)。這種無人偵察機在100公裏以外的高空就可以准確地捕捉敵軍細小的動作。實際上,1999年韓軍軍級部隊已經部署了韓國自行研制的“松鶻鷹”無人偵察機。
此外,韓軍還正在加緊開發可以在水下實施襲擊敵軍潛艇和排除水雷等任務的無人潛艇(UUV)。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官員稱,韓國將與美國合作,通過引進技術研制韓國的無人潛艇和無人巡邏艇,因爲目前美國在這一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對于打造機器人武器,韓軍事專家指出,機器人武器不僅可在人類受到傷害的危險地區進行作戰,減少人員的傷亡,還可大大減輕目前韓軍兵員短缺的壓力。(仲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6-03-29/1701360547.html
圖文:中科院頂級智能機器人巡展在重慶開幕
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頂級智能機器人全國巡展首展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開幕。巡展集中展示了中科院幾十年來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人機交互等方面的研發成果。圖爲幾位參觀者在與智能語音機器人對話。(據新華社)
http://mil.news.sina.com.cn/2006-01-23/0637346247.html
山東科技大學研制成功全新動物機器人
本報訊(記者 趙鳳華 通訊員 信永華) 去年12月31日,在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一只小白鼠在電腦發出的指令控制下,以近乎100%的正確率做出左轉、右轉、前進、原地轉圈等指定動作。這是由該校蘇學成教授擔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動物機器人”在做現場演示。這種將電子裝置與活體動物神經系統合二爲一的“動物機器人”剛剛通過了專家鑒定。
中科院院士張嗣瀛等鑒定專家在聽取了課題組的技術報告、手術與腦切片檢驗報告、實驗報告、查新報告,以及實驗室觀察和測試多只實驗鼠在電信號編碼控制下的行爲後,一致認爲,該成果在同類項目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專家表示,“動物機器人”用電信號刺激神經系統來控制動物的行爲這一全新意義的創新成果,在自動化、電子學科與神經學形成的交叉學科領域做出了積極和重要的貢獻。
“動物機器人”研究最大的特點,就是靠自動化工作者和生理學工作者通力合作,在實驗鼠的腦子裏植入微電極,用它們將計算機産生的具有一定規律的電信號,施加到鼠腦裏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經核團。然後,在這些電信號的控制下,神經核團就能控制實驗鼠的運動。爲此,課題組還自行研制了多通道無線遙控器,將電信號編碼分別經3對微電極有序地施加到相應的神經核團。
蘇學成教授說,這一成果獲得成功的意義,不僅在于人通過電信號控制了動物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隨著這類研究的成熟,人工電信號將會“逼真”到與腦內和體內的實際電信號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地步。到那個時候,這種系統可實現標准化、通用化和産業化,並且可以根據需要用于人類或各種動物,對神經科學、醫藥科學、殘疾人康複都有巨大理論和實用價值。
http://mil.news.sina.com.cn/2006-01-18/1103345265.html
圖文:中國軍方人員關注反恐防爆機器人
正在北京舉行的“科技創新重大成就展”上,廣州衛富機器人有限公司展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反恐防爆機器人”,受到中國軍警部門參觀者的關注。該機器人自重二百公斤,三段履帶可通過小于四十度斜坡和樓梯,並可裝備爆炸物銷毀器、連發散彈槍、催淚彈等武器。作者:鄒憲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6-01-13/1932344162.html
中國推出新型監視機器人與移動偵察機器人(圖)
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無人戰車與無人飛機將是未來戰場上一支新的生力軍。這支特別的力量既能使有生力量面臨的風險降到最小,又能通過豐富的信息交互使作戰手段多樣化,大大增強作戰能力和戰場指揮的應變能力。
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JFCOM)目前正在“阿爾法計劃”下探索機器人作戰的可行性。計劃初步設想到2005年,戰場上的自主機器人將是一種標准:到2025年,自主機器人將是一種網絡化和一體化的高度智能綜合體而不需要人的直接參與。與此同時,已經正式列入美國國防財政預算的陸軍“未來作戰系統”(FCS)也把非有生作戰力量作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一規劃中。戰術機器人的作用得到了突出和強化。它們既包括無人機、遙控武裝偵察車等“機器人間諜”,也包括能夠運載後勤物資的“機器騾馬”,更有能夠執行戰鬥任務的“機器人士兵”。FCS的機器人概念還包括全天候自動傳感系統、目標定位系統等。
各國軍隊都在大力開發各種無人平臺,那麽我國這方面的情況又如何呢?帶著這個問題,本刊記者來到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采訪了北京馳意無人數字感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楊宏斌。
國際合作,奮起直追
馳意無人數字感知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國際化合資企業,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京華北光學儀器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系統總體部、德國RoboWatch公司等多家單位共同出資組建。
從楊宏斌總經理的介紹中我們得知,根據産品特性和使用領域,目前我國將地面無人平臺中的硬件分爲無人車和機器人兩大類。在軍事、防務方面重點以無人車爲主體形式出現,在工業及特種功能高度集成方面重點以機器人爲主體。其中無人車又分遙控式、半自主式和全自主式三個大類。根據其在作戰中的用途,主要分爲指揮平臺、偵察平臺、突擊平臺、保障平臺、特種平臺,目前使用較多的領域有偵察戰場情報信息、核生化區域探測、無人戰鬥和特種多功能工程(如排雷、運輸、通信網絡中繼等)。
由于我國技術基礎薄弱、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在某些重要的基礎學科,如特種傳感、視覺導航等理論與技術方面與國外某些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目前全球無人智能車輛平臺的前三甲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德國RoboWatch公司。洛馬公司長于平臺結構體的設計,埃爾比特公司長于控制系統的設計,德國公司則長于導航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RoboWatch公司最負盛名的便是地面無人車系統的自主導航技術。近幾年有關無人平臺的防務展中,該公司都是被盛邀參加的對象。他們將人工智能、GPS+INS、運動學、激光測距、雷達探測、超聲探測、控制等技術進行綜合應用研究,在國際上首先實現了GPS信號不可用情況下的無人平臺自主導航。
中國兵器集團通過與其合作,在無人車輛的系統設計、産品集成、技術開發、基礎工藝平臺建設等方面都會獲得快速提高,並能帶動國內相關領域和産品的研發深度和研發速度,目前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
在我們對公司有了總體了解後,楊總帶我們來到生産車間。走訪一下馳意公司正在生産的“五兄弟”。楊總還順便告訴我們,雖然這“五兄弟”都已經有訂貨,馬上就將開始生産,但暫時還是外國用戶購買的,因此只有外國名字,也許《兵器知識》的熱心讀者們能夠爲它們起個朗朗上口的中文名。
MOSRO,不倦的巡邏兵
生産車間裏,最先進入我們視野的是一個瘦高個,長得像柱子的家夥。我們剛一靠近,它就“說話”了:“您好,歡迎來到馳意無人數字感知技術有限公司。”楊總介紹說,它是一款用于室內監控的機器人,名叫MOSRO,可以代替警衛人員在倉庫、機場、停車場,以及重要場館的VIP通道、會議室等地方執勤。爲它的語音庫輸入更多資料後,它還能完成更加複雜的對話。
MOSRO長0.36米,寬0.48米,高1.18米,重25千克,上面安裝有各種傳感器。它能自動感知探測周圍的牆壁、障礙物,從而在室內自由行走,最大行進速度4千米/小時,可爬13°的坡。電池充電時間爲4小時,連續工作時間14-16小時。MOSRO的紅外傳感器能自動探測和跟蹤12米內的人員,雷達傳感器的作用距離爲30米。發現可疑人員後,它還能自動轉身,將頭部的攝像機對准目標。
各種探測數據、視頻圖像能通過多種形式的通信網絡,傳輸給控制站,比如無線通信網卡。楊總在一臺普通的商用筆記本電腦上鍵入一個IP地址,就像把計算機聯入普通局域網那樣,啓動了一臺MOSRO。然後命令它分別用紅外、雷達跟蹤我們這幾個“外來者”,整個過程非常簡單。
MOSRO還可以選裝氣體/溫度傳感器、毒氣檢測裝置等。它能在15%到+40℃的環境下正常工作。這些功能對于軍隊後勤部門來說,還是非常有用的,不僅能減少後勤人員的工作量,還能在一些特殊場合裏完成一些危險性的檢查工作,比如彈藥庫、燃料庫。
ASENDRO,雙胞小兄弟
在MOSRO旁,蹲著兩個像手提箱的機器人。它們的外形幾乎一模一樣,只是“腿腳”區別很大。
前後伸出四個尖角的是模塊式排爆機器人(ASENDRO EOD)。它長約0.6米,寬高0.4米,兩側各有一個提手,包括電池時重45千克。這個方箱子裏主要是電池、驅動系統、通信設備、控制系統。ASENDRO機器人使用直流電動機驅動系統動作,最大行駛速度可達10千米/小時。電源系統使用24V/27A蓄電池。機器人混合操作時電源工作時間可達4小時。由于電池的模塊化設計,更換起來很方便,短短一分鍾就可以完成。
ASENDRO EOD的行走裝置,我們在伊拉克戰場上的美軍機器人裏經常見到,它的爬坡和越障性能優良,最大爬坡度可以達到40°,可越過0.15~0.2米高的障礙物,執行爬樓梯動作。它還使用了先進的控制算法,可以執行精確慢速動作,這在排爆作業中非常重要。
該機器人采用2 400兆赫通信頻率,同時具有433兆赫安全數據無線通信功能,可傳輸視頻和數據。其控制站、操作界面和MOSRO幾乎一樣,也非常簡潔、方便、實用。在野外無線電遙控時,有效半徑可達2千米。它還可選用200米長的光導電纜(光導電纜盤,可拉長至500米),用于複雜環境的探測與災難救援。 ASENDRO EOD的上方將安裝精密的操作臂,標准長度約1.6米,最長可伸長到2.2米。操作臂頂端是立體攝像機和平行爪,用來抓取未爆炸彈等危險物。平行爪開度約10厘米,操作臂的承載能力可達到5千克。
如果說ASENDRO EOD排爆機器人是一個文靜的大哥,那麽ASENDROSCOUT偵察機器人,就是一個風風火火的小弟了。它的基本結構、控制站都與ASENDRO EOD一樣,只是把上方的平行爪、立體攝像機,換成了寬角彩色和熱成像攝像機。它最大光學變焦18倍,可以工作在7~14微米波段,鏡頭視角達50°×35°。這套偵察設備還具備運動識別能力。它的行走裝置還可以快速更換爲四個輪胎,這樣更便于在野外執行任務。
ASENDRO模塊式機器人在行走方式、任務載荷方面能夠隨意進行調整,因此有很強的環境適應性,也大大方便了後勤保障。在反恐、排爆、偵察、救災行動中,它都能大展身手。更換不同的探測裝置、工作模塊、傳感器,它還可以完成地雷探測與排險等任務。甚至還可以安裝滑膛槍等武器裝備,作爲“戰士”參加警戒巡邏。
OFRO,微型坦克車
OFRO移動偵察車長1.12米,寬0.7米,高0.4米,重54千克,載重40千克。橡膠鏈軌式行走裝置,讓它看起來像一輛微型坦克。它也采用電池爲能源,6小時就可以充滿,可以連續工作12小時,速度可以達到7.2千米/小時。抗沖擊的外殼保護它免受雨雪的侵襲,工作溫度在-20℃+60℃。車上安裝有超聲測距傳感器、紅外傳感器、DGPS接收器、GSM/GPRS/UMTS通信模塊等設備,既能自主巡邏,也可以遙控操縱。桅杆頂部裝有能360。旋轉的寬視角熱成像攝像機、CCD攝像機。
OFRO移動偵察車擁有多項功能,只要安裝不同的任務設備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公司生産的OFRO+detect型機器人上配備了性能可靠且通過認證的氣體探測器,能夠探測出目前所有的軍事、工業用有毒氣體,比如硫代氰酸、神經毒氣、芥子氣等,數秒鍾內給出確切的分析結果。
OFRO能夠廣泛用于軍事基地、機場、臨時倉庫、油庫等場所,執行安防監控、化學武器探測等任務。由于它的控制軟件、界面與ASENDRO基本一樣。而且平臺本身也是模塊化的,因此在上面安裝武器、排爆等設備,同樣沒有問題。
CHRYSOR,無人大“莽漢”
隨著上面幾款機器人的演示,我們來到了生産車間的一角。這裏有一輛八輪車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它有一個船形的底盤,中間裝有一臺發動機,駕駛座椅在前部。記者還沒有發問,楊總就告訴我們,這是正在組裝的一輛GHRYSOR無人車,是他們公司最“大”的産品,長2.92米,寬1.64米,高1.92米(巡視探頭頂高),淨重950千克,地面最大載重爲680千克,水上最大載重爲300千克。
全地形車在軍事領域,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爲大型無人車的底盤也非常適合。CHRYSOR的底部車身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抽真空整體制成船形,耐酸堿,耐腐蝕,適用于-40℃+50℃之間。發動機功率31馬力(22.79千瓦),采用鏈條將動力從變速箱傳遞到八個車輪,結構尺寸很小。通過靜液傳動泵和馬達控制變速箱,它能實現差速轉向和原地轉向。CHRYSOR公路最大行駛速度達45千米/小時,水中達4千米/小x時,最大爬坡度大于37°,最大抗側翻角大于40°,可越過0.4米高的垂直障礙、1米寬的壕溝。油箱容積可達48升,在一般路面上可以持續行進工作12小時。
作爲無人車,最關鍵的還是它的腦、耳、眼,否則就無法自主或遙控行駛。CHRYSOR的車身中部有一臺高性能的車載人工智能電腦。負責處理全部數據,最終設計行車路線並調整車速,發出控制執行指令。其運算處理速度相當于幾臺高性能的商用電腦。
“耳朵”是指它先進的無線通信系統。它可使用WLAN無線局域網技術,或者基于GSM、GPRS、CDMA等公用移動通信網的無線通信技術。楊總和兩名工作人員帶了一臺筆記本電腦。控制一輛CHRYSOR來到車間外,開始爲我們演示。筆記本屏幕上,地圖、行駛路線,以及衆多攝像機傳回的圖像都顯示在一起,讓操作員對無人車的狀況一目了然。制定路線,下達指令後。CHRYSOR就開始“自由”行動了。GPS和慣導裝置安裝在車身中部,用來確定車的行進狀態和位置,保證車輛按照預定的路線行駛,防止偏離行駛路線。
但僅僅依靠GPS和慣導設備,還不能應付複雜的外部環境。遍布車身的各種傳感器就是CHRYSOR的“眼睛”。車體頭部扁平的喇叭口內是激光雷達,專門視察前方路況。一旦發現路面障礙物,無人車就會自動繞開。楊總介紹說,剛開始在廠區內試驗時,很多工人常常被這輛比轎車還大、還威風的家夥嚇一跳。但是大家很快發現,這家夥雖然對高坡、臺階如履平地,但其實並非“莽漢”,根本不會撞到人,現在連女工都不躲避它了。車身周圍按照一定角度還安裝了10部攝像頭,能將周圍狀況盡收眼裏。圖像數據傳回筆記本後,能自動拼接爲一幅連貫的全景圖像,顯示在屏幕上。
CHRYSOR在車體前部左側,還保留了一個座椅和簡單的駕駛設備。楊總介紹說,在這種大型無人車上,必要的人工駕駛功能還是必須保留的,不僅能在受損等特殊情況下備用,還能在出發、回收時減少制定路線的工作量。
CHRYSOR後部的貨艙可以安裝各種任務載荷,比如現在車上安裝的就是一套光電偵察系統。它有一個升降支撐臂(最高可升到2.5米),頂部安裝了高清晰攝像機、熱像儀,可360°旋轉,實時提供周圍環境的高清晰圖像。它還能安裝煙霧探測儀、聲響探測儀、震動探測儀、運動物體探測儀等多種偵察儀器。由于地面最大載重可達680千克,因此更換任務模塊後,CHRYSOR還可以作爲營救車、核生化偵察車、自主運輸車、通信中繼車或攻擊武器等使用。甚至可以在貨艙裏搭載幾輛小兄弟,比如前面介紹的ASENDRO,或者OFRO,到達目的地後卸下,組成機器人戰場任務小分隊。
無人裝備,科學發展
楊總介紹完這幾款産品後,又跟我們聊起了他們對無人車的展望。現在世界各國、各軍都在大力發展無人機、無人車裝備,無人的戰場已經不再只是理想。但是在大家紛紛開發各種型號的局面下,如何抓住技術關鍵。如何形成配套成熟的産品,如何開發和占領市場,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雖然和國外相比,我國在某些高技術研究、基礎技術領域還有差距,但在工業化生産、系統集成等方面,又具備一定的優勢。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正是利用這一點,大膽地與國外合作,快速提高了自己的技術水平。從MOSRO到CHRYSOR,四種大小不一的模塊化無人車,既有比較統一的核心控制系統,減少了生産使用難度,又能組合成十幾種型號。它們這一完整的配套系列,能完成從前線戰場偵察、運輸、救援、作戰、掃雷,到後勤保障、基地警戒、反恐排爆,等等各種任務,涵蓋了大多數軍事、准軍事領域。與單一地開發一兩種型號相比,這顯然具備更高的效費比。通過組建合資公司,華北光學儀器有限公司還順利地打開了産品市場,通過出口積累資金和生産經驗,一旦國內市場有需求,就能迅速提供成熟産品,快速提高我國、我軍的無人化裝備水平。
在楊總介紹時,記者注意到車間裏的一塊黑板上寫滿了名字,“偵察兵”、“敢探號”、“睿利”、“睿奇”、“探險神兵”、“奧福”……“這是不是你們給這幾款無人車起的名字?”記者好奇地問。“對,我們的職工正在集思廣益呢。也許你們的讀者朋友願意幫幫我們的忙?”“嗯,是應該起個好聽的中文名字,不然等到我們國內裝備這些聰明的小家夥時。還‘摸索’、‘奧弗洛’地叫,確實別扭。”“不錯,我們這些國防工業者,也和你們的讀者一樣,希望我們的國防日益強大。我們也會爲此加倍努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07/1023515345.html
外軍無人地面車輛發展分析
無人地面車輛(UGV,亦稱機器人)是一種能夠受控或自主完成複雜地形機動、輔助或取代人類完成特定作戰,保障任務的無人駕駛地面機動平臺,是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高度複合發展的産物,是人類傳統作戰行動在陸戰場上的延伸。
發展背景
無人地面車輛在近期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未爆彈藥處理、預警偵察,安全巡邏、戰場救護、簡易爆炸裝置探測、探掃雷、城區輔助作戰和後勤保障等很多戰術作戰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大節省了人力,減少了傷亡。各國從實戰使用中充分認識到,在未來地面作戰中,無人地面車輛將成爲信息化裝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手段、提高戰術精確打擊能力的有力保證,尤其是在戰術預警偵察方面,靈活機動,不怕犧牲的無人地面車輛能夠深入危險地域和偵察盲區實施偵察,將逐漸成爲地面戰場戰術信息獲取和發布的重要裝備。航空航天預警偵察雖然可以在戰略層次爲軍隊制定作戰計劃提供支持,但卻難以滿足地面作戰的戰術需要,而無人地面車輛則可在戰術層次爲地面作戰部隊提供更爲詳盡的戰場信息,成爲提高戰場態勢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未來作戰需求的牽引下和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世界各主要國家目前都在大力開展相關技術攻關,使無人地面車輛呈現出方興未艾的發展勢頭。
發展和應用現狀美國
(1)未來戰鬥系統無人地面車輛
美國陸軍研制的無人地面車輛主要是屬于未來戰鬥系統(FCS)的多功能通用,後勤機器人車輛(MULE,亦譯爲“騾子”)和小型機器人車輛。用于支援地面,空降突擊作戰的“騾子”的主體部分是2.5噸重的通用作戰平臺,平臺上安裝了用于進行徒步作戰的中央控制裝置和用于半自動作戰和隨從作戰的自主導航系統。“騾子”的6×6輪式通用作戰平臺的每一個輪子都裝備有獨立的鉸接式懸挂裝置,使其能跨越障礙物,並能在瓦礫和其他複雜地形中穿行。自主導航系統能夠對平臺周邊環境進行自動探測,對行走路線進行實時計劃,根據複雜地形的特點對車輛進行控制,具備在較少人員直接幹預下完成多種作戰任務的自主作戰能力。“騾子”能夠使用直升機吊運,能夠攜載1900~2400磅(860~1088千克)的任務設備,能夠使用地面遠距離地雷探測系統探測、標記和排除反坦克地雷。
小型機器人車輛將以iRobot公司的由探測裝置、搜索裝置和爆炸器材處理模塊組成的“派克波特”(Packbot)機器人爲基礎進行研制,只是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目前有850部“派克波特”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進行作戰使用,並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2年,美軍爲駐阿富汗部隊裝備了安裝有彩色和微光攝像機的“派克波特”,多次幫助美軍士兵在山區安全地完成了洞穴搜索任務,在阿富汗的群山裏探測“基地”與塔利班殘余分子隱藏起來的武器,包括藏匿在牛羊屍體中的爆炸物。“派克波特”于2003年被部署到伊拉克,用于幫助美軍士兵完成城市作戰和危險地域偵察任務。在2004年11月的費盧傑城市作戰中,改進型“派克波特”成爲城市複雜地形戰場態勢感知的關鍵手段。
美國陸軍于2007年2月在布利斯堡和白沙導彈靶場對FCS成功地進行了包括使用無人地面車輛對一系列建築物進行清理在內的“實驗1.1”試驗演習。由于能夠通過數據鏈路及實況視頻和“阿帕奇”直升機,“悍馬”車和無人機進行信息交換,在和清理部隊的比賽中,“派克波特”大獲全勝。
(2)已裝備使用的其他無人地面車輛
美國福斯特?米列公司研制的“魔爪”(Talon)機器人曾經在波斯尼亞成功地排除過手榴彈,也曾在世貿大樓的廢墟中參與搜救工作。2001年裝備駐阿美軍用于實施戰場偵察任務和致命化學與放射性物質探測任務。目前它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經執行了2萬多次任務。以“魔爪”爲基礎,美英兩國于2004年1 1月開始研制“劍”(SWORDS,“特種武器觀察、偵察、探測系統”的英文縮寫)機器人。2005年3月,美國陸軍首次在伊拉克戰場上部署了18部攜帶有自動火力攻擊武器(一挺M240型762毫米機槍或M249型5.56毫米機槍,“巴雷特”12.7毫米阻擊步槍和其他輕武器)的“劍”機器人,每分鍾能發射1000發子彈。“劍”是第一種參加與敵方作戰的無人地面車輛,標志著無人地面車輛開始向武裝型發展。
2004年5月,駐伊美軍接收到第一批改進型MARCbot型無人地面車輛,用于探測簡易爆炸裝置,還能快速測量可疑目標的重量。2005年8月,美軍快速裝備組爲駐伊、阿美軍采辦了330套MARCbot型無人地面車輛。這種用于探測路邊炸彈的無人地面車輛曾在一周內發現了32個可疑目標,其中26個被證實爲路邊炸彈,使用效果良好。
(5)正在研制的其他無人地面車輛
2006年2月,美國iRobot公司的運輸型R-Gator無人地面車輛試制成功,能夠執行安全巡邏、預警偵察、裝備運輸《可攜帶約634千克負載》等任務。通過人工操縱或遙控,R-Gator還能夠跟隨士兵沿指定道路前進,幫助士兵背背包,扛武器,使士兵能節省體力集中精力于主要戰鬥任務。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研制“碾碎機”無人地面車輛,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研制“鬥士”戰術無人地面車輛和輕型“龍騰”機動式地面傳感器系統。除“騾子”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決定白行投資研制能爲特種部隊提供更強戰場態勢感知能力的“班組任務支援系統”《SMSS》無人地面車輛項目。SMSS可以采用無人或有人兩種操控方式,具備全地形作戰能力,能夠滿足作戰部隊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的作戰需求,爲輕型部隊和早期進入部隊承擔運輸、後勤支援以及傷員後送等任務。
另外,美軍還正在研制一種戰場救傷無人地面車輛,它可以在敵火力覆蓋的區域自主尋找傷員,並能對傷員實施戰場急救。
歐洲
德國智能機器人研究和應用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現裝備以掃雷和爆炸物清除機器人爲主,如“清道夫”2000掃雷車,“犀牛”掃雷車。Rode爆炸物清除機器人、GARANT-3多用途機器人等。德國正在進行“普萊默斯”(PRIMUS,“智能機動式無人駕駛系統項目”的英文縮寫)技術演示項目,目的是爲半自主化的無人地面車輛開發和集成先進技術,使用的試驗平臺是數字化“鼬鼠2”裝甲車。
德國洛波沃契公司已研制成功用于執行預警偵察,爆炸物清除和未爆彈藥處理等任務的“阿山多”(ASENDRO)無人地面車輛和功能類似“騾子”的AUG-V8無人地面車輛。前者用于裝備特種部隊,能夠搬運危險物體,能夠進入擁擠空間,通過變換外殼就能將其任務功能從爆炸物清除轉換到預警偵察,後者用于裝備德國陸軍(現已裝備300輛),能夠攜帶800千克的任務負載,具備預編程半自主作戰能力,能夠探測並跨越障礙物。該公司正在研制的另外兩個無人地面車輛項目是“莫斯羅”(MOSRO)機動安全機器人和“奧佛洛”(OFRO)安全巡邏車,前者爲預編程機器人,作用時間16小時,用于執行預警偵察任務和探測入侵者後者裝備熱威像探測器,可以探測外部運動和識別車輛,作用時間12小時。這兩種車輛都能安裝核生化探測傳感器。洛波沃契公司還計劃研制能夠投擲到建築物內的微型無人地面車輛。另外,德國艾倫?先鋒公司已經爲其“先鋒”Mk2D小型無人地面車輛研制了新型數字系統,並正在考慮研制“自殺式”機器人,即研制一種低成本的,使用後無需回收的機器人。
英國現裝備的機器人車輛主要有“土撥鼠”和“野牛”機器人、“手推車”爆炸物清除車、“獨眼巨人”Mk3輕型通用機器人、“搜索者”排爆機器人等。目前的主要研究項目有“未來工程坦克”(FET)、“小獵犬”戰鬥工程牽引車和“地雷探測、標識和處理計劃”(MINDER)。
法國現裝備的機器人有SAEMC800爆炸物探測機器人、RM35機器人,TSR200機器人,Minirob微型爆炸物清除機器人等。在研項目主要有“自主式快速運動偵察車”(DARDS)和爲了壓制目標而進行目標偵察與捕捉的“賽蘭諾”(Syrano)戰場偵察機器人。“賽蘭諾”是法國陸軍研制的空地一體作戰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用于在城市作戰環境下執行偵察任務。
輕小型便攜式機器人能夠幫助徒步士兵在城市作戰和街區近距離巷戰(CQB)中解決很多問題。瑞士邁克若斯威斯公司研制的“間諜機器人”是一種低矮的便攜式無人地面車輛,它使用靈活,易于執行多種野外任務,能夠在建築物內和車輛底部進行搜索,爲護送隊探測隱藏在其他物體中的障礙物。該公司還正在研制一種更小的“微型間諜機器人”,它由可以拿在士兵手-中或挂在腰帶上的機器人本體、裝在背包中的控制裝置和挂在手臂上的顯示器組成,重約1~2千克,能夠在150米的範圍內進行無線遙控操作。
以色列
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和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目前已分別研制成功“前衛”自主式無人地面車輛和“守護者”無人安全車,這兩家公司已決定成立一個合資公司互相取長補短,共同在無人地面車輛市場上做出更好的成績。合資公司將以“前衛”和“守護者”爲基礎,研制一個名爲“前衛守護者”的由12種車型組成的系列化無人地面車輛。“前衛守護者”爲第三代無人地面車輛,將采用飛機工業公司的導航技術和埃爾比特公司的控制系統,能夠執行一系列任務,如環形防護,護送,預警偵察,進攻作戰(配用遙控武器系統)、後勤支援、通信中繼以及傳統的爆炸物清除和未爆彈藥(UXO)處理等。“前衛守護者”攜載3部電視攝像機,擁有2個數據傳輸通道和1個音頻鏈路,能夠和其他裝備(包括無人機)建立通信聯絡和進行數據傳輸,能夠容易地融入到以網絡爲中心的作戰環境中,將在陸軍數字化網絡中發揮重要作用。該項目的下一個研制重點是增強障礙物規避能力和決策能力,然後是向全自主化發展。
除合作研制“前衛守護者”大型無人地面車輛外,埃爾比特公司還獨立研制了可以用于城市作戰和街區近距離巷戰的多功能情報便攜式機器人《VIPeR》,以期在小型無人地面車輛市場找到立足之地。VIPER能夠加裝的任務組件包括前視紅外裝置,具備晝夜觀測能力的攝像機,爆炸物探測裝置和破拆裝置、帶有望遠攝像機和激光指示器的9毫米“烏齊”(UZI)微型沖鋒槍、榴彈發射器、4英尺(約1.22米)長的機器人手臂等。VIPER能夠爬樓梯,翻越諸如瓦礫之類的障礙物,能夠探測簡易爆炸裝置和僞裝炸彈,對前方的敵人和危險發出警告,使徒步士兵遠離危險。完成作戰鑒定後,以色列國防軍的每個步兵排都將裝備一個VIPER。另外,該公司還研制了“阿韋多?2004”(Avidoor-2004,其中的“Avidor”是“適用于沙漠和公路的自主車輛”的英文縮寫)機器人。它安裝了用于進行自動變速,方向控制、加速和刹車的傳動裝置和伺服裝置,還安裝了電視、激光雷達,超聲裝置和雷達,用于進行障礙物探測和道路識別。
北約研究組
由歐洲機器人公司總裁佛蘭克?斯內德于2006年4月發起成立的無人地面車輛軍事應用北約研究組(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瑞士、比利時、荷蘭,波蘭、瑞典等27個歐美國家)致力于在主要的無人地面車輛之間實現模塊化和互操作,目前正在爲無人地面車輛制訂發展路線圖和標准。北約研究組已經提出研制規格一致、功能各異的無人地面車輛的發展思路,用于執行預警偵察、掃雷、安全巡邏、戰場運輸等任務。北約研究組已爲各種類型的無人地面車輛制訂了技術和性能標准,如爲執行運輸任務的無人地面車輛制訂的基本標准是能夠在所有地形上爲徒步士兵運送補給品、連續作業時間應超過48小時、重量應不超過100千克。對它的高端要求是具備通信能力,自我防禦能力和對所有與它接觸過的車輛的記憶能力。北約研究組認爲所有類型的無人地面車輛都必須具備機動能力、無線通信能力、安全防護能力和多點通信能力。預計北約研究組的第一個演示樣機將是具備核生化檢測、預警偵察和電子對抗功能的無人地面車輛。
另外,北約研究組還要求發展歐洲版的DARPA多功能機器人項目。DARPA要求多種機器人能夠自主地在一起工作,並能夠區分出事件的優先順序。
除上述國家和組織外,其他國家也在開展無人地面車輛的研制,如加拿大的“改進型地雷探測計劃”。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聯合開展的“先進移動機器人”項目、西班牙的“羅德”輪式無人地面車輛以及俄羅斯的“越野車—M3”超輕型移動式機器人等。
發展趨勢
具備“隨從”作戰能力的無人地面車輛將成爲發展重點
“隨從”作戰模式通常要求無人地面車輛先于作戰部隊行動,如要求小型無人地面車輛實現對單兵,班排的隨從,中型無人地面車輛實現對連,營的隨從,重型無人地面車輛實現對旅、師的隨從。美軍現役無人地面車輛在實戰運用中已經逐漸體現出“隨從”特點。在伊拉克“戰後維穩”行動中,美軍多次使用“派克波特”和”魔爪”進行單兵和班排的輔助作戰,它們先于士兵進入危險街道和建築物進行偵察,很好地保持了己方士兵和敵人的距離,彌補了城市作戰中對進攻方的不利因素,降低人員傷亡的同時提高了城市作戰效能,並使“地面非接觸作戰”成爲可能。因此,具備“隨從”作戰能力的無人地面車輛將成爲發展重點。
武裝型和全自主式無人地面車輛在短期內還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研制無人地面車輛的最初目的是幫助士兵進行爆炸物清除。目前,世界各國軍隊和工業界正在擴大無人地面車輛的使用範圍,幫助士兵執行更多的作戰任務,如預警偵察,監視敵情、占領陣地、擾亂敵軍。傷員後送和後勤支援等,而直接替代士兵進行作戰的武裝型無人地面車輛也已初具雛形,如美英兩國聯合研制“劍”機器人已經在伊拉克進行了實戰試用。目前多個國家正在對武裝型無人地面車輛進行努力探索,多數公司認爲,它們研制的無人地面車輛能夠安裝某種武器,如機槍、榴彈發射器或遙控武器站而具備武裝型無人地面車輛的特點。倒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長期目標是在提高SMSS的預警偵察能力的同時,研制武裝型SMSS。但是,北約研究組認爲,由于關鍵技術目前還沒有取得突破,武裝型無人地面車輛在未來20年內仍不會取得實質性進展,而美國陸軍也已經擱置FCS分系統之一——武裝機器人車輛的研制。
長裏程無人地面車輛對形成空地一體無人作戰能力至關重要
目前,各國都非常重視無人地面車輛與無人機協同作戰能力的研究,如美軍陸航及導彈研發工程中心開展的“合作無人地面攻擊機器人及協同作戰計劃”項目研究。該項目包括一輛指揮車、一輛裝備Mk19榴彈機槍的“悍馬”無人地面車輛和一架“大烏鴉”無人機。在2005年的演示中,作業手遙控“悍馬”車沿道路行進,同時無人機進行地域偵察,偵察到目標後將坐標傳送回控制單元。作業手確定坐標後,“悍馬”車上的Mkl9榴彈機槍將會對目標進行瞄准和打擊。“悍馬”車在行進過程中始終會鎖定目標,以確保打擊效果。隨後無人機對打擊效果進行評估。另外,美國的“派克波特“已在試驗中實現了與直升機和無人機的信息交換,以色列的“前衛守護者”也將能夠與無人機進行通信聯絡和數據傳輸。
雖然上述試驗取得了成功,但是目前限制整個無人協同系統的一個瓶頸就是續航裏程不足,難以滿足高強度,長時間作戰需求。不過,隨著混合動力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等動力技術的進步和實用化,未來的長航時無人機和長裏程無人地面車輛將能夠滿足戰場需求,兩種甚至多種無人平臺的協同作戰將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非接觸”作戰模式,從而使軍隊具備跨時代的非接觸空地一體無人作戰能力。
從整體上看,雖然無人地面車輛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由于陸地導航的複雜性,無人地面車輛當前尚未達到無人機的成熟水平。它們的最大不同是,無人機在開闊的空中執行任務,只要有全球定位系統和測高儀即可,而無人地面車輛卻需要在地面“跋山涉水、翻牆穿林、過街入室”,導航難度更大。可以預料,未來的無人地面車輛智能化程度再高,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士兵作戰,只能是最大程度地減輕勞累、減少傷亡。人們可以要求無人地面車輛具備某些特定能力,但不大可能研制出什麽事情都能做的“全能型”無人地面車輛。
http://qkzz.net/article/e9c41190-6058-42c2-b6d2-1ca2bd64ba5d.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