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22 08:41:57| 人氣2,268| 回應39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武裝直升機及其克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同「21世紀高技術主戰兵器克星叢書」其它4本,均有美強中弱之著書背景。
乙曉光的《武裝直升機及其克星》(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4)也對武裝直升機的發展,演變和在戰爭中所具有的作用與威力進行了介紹,分析了其結構特點和在戰術,戰法上具有的優勢與弱點等。

2《隱形飛機及其克星》
本書從隱身技術入手,以通俗、形象化的語言講述了隱形飛機的誕生和發展曆程,介紹了多種類型隱形飛機的技術性能、戰鬥傳奇以及如何對付這種當今世界謫技術主戰兵器的制勝辦法。
3《巡航導彈及其克星》
本書詳細描述了巡航導彈的起源,發展,種類,特性和戰鬥應用,並介紹了其弱點以及對抗它的各類兵器和制勝要素。
4《潛艇及其克星》
本書結合大量圖片,介紹了被稱爲"水下幽靈"的潛艇的産生發展及其特性,並對其弱點,缺陷進行深刻分析,並探討了反潛的招法和對抗雙方的發展趨勢。
5《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本書通過對航空母艦在多次戰爭中的運用,發展及各國巨無霸航母家族的介紹,詳盡分析了航母在戰略地位,技術裝備,技術戰法上的優勢和弱項。


伊反美武裝借四大殺手鐧頻頻擊落美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由于具備良好的低空飛行性能和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被譽爲“低空霸王”。前駐伊美軍司令官曾說:“沒有直升機,美國在伊拉克作戰還得增加100萬士兵。”但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從伊戰開始以來,美軍在伊拉克已經損失54架直升機。今年從1月20日到2月8日,不到3周時間裏,就有6架直升機成爲伊拉克反美武裝的“刀下冤魂”。

    阿帕奇:彈雨中的斷線風箏

    伊拉克戰爭前期階段,美軍武裝直升機機群先後3次和伊拉克正規軍隊發生激戰。如2003年3月24日夜,美軍32架“阿帕奇”准備攻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麥地納”師。由于伊軍事先有所准備,采取熄滅燈火,各類中小口徑的炮火對空亂射的戰術,一架“阿帕奇”受損迫降被俘。後被渲染成是一名伊拉克農民用步槍擊落的,轟動一時。美軍機群花了3小時才逃出重圍,回到基地後,直升機全部挂彩。飛行員達夫尼說,“敵人的子彈從四面八方射來,我的飛機遍體鱗傷。”
    薩達姆倒臺後,美軍在與反美武裝的作戰中對直升機的依賴有增無減。美軍直升機爲避免地面炮火,采取超低空掠房頂快速飛行的戰術,目的是盡量減少地面火力的反應時間,但仍無法避免被擊落墜毀的事故發生。從2003年5月以來,美軍在伊拉克已損失54架直升機,其中多數是被敵火力擊落的,包括CH47“支努幹”雙引擎飛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黑鷹”多用途直升機。有美國媒體哀歎,“伊拉克已經成爲美軍直升機的墳墓”。

  地雷騰空向天哮

    美軍直升機在常規作戰中,對付坦克和地面防禦工事等“正規之敵”可謂輕車熟路。但在對付遊擊戰時卻捉襟見肘,疲于奔命。美軍一架“黑鷹”價值在1000萬美元以上,“阿帕奇”更是高達2200萬美元。相比之下,反美武裝一枚防空導彈僅幾千美元,火箭筒和機槍子彈更幾乎是“零成本”。就伊拉克戰場而言,反美武裝已經找到了高技術直升機的軟肋。一是防護裝甲薄,子彈都能穿透,美軍不可能過多地加厚裝甲來犧牲機動性能;二是速度有限,飛行高度低,一般在3000米以下,而便攜式防空導彈射程可達5000米;三是動力艙、螺旋槳等脆弱部位挨一彈就能致命,成爲地面輕武器的囊中之物。
    反美武裝主要借助四大殺手鐧攻擊美軍直升機,即防空導彈、火箭筒、機槍和反直升機地雷。用“薩姆”、“毒刺”導彈借助紅外制導鎖定直升機發動機噴口,將其飛行高度壓低;在距地面500米用火箭筒、槍榴彈打直升機的螺旋槳;到距離地面200米內用大口徑機槍、自動步槍集火射擊,形成彈幕將直升機罩住。
    最讓美軍擔心的是,俄羅斯發明的反直升機地雷更容易襲擊低空飛行的美軍直升機,這種地雷可以識別美國“阿帕奇”、“黑鷹”的聲響,可在200米以下低空、2000米範圍內自動尋找目標,從地面飛上天空將目標炸毀。這種地雷價格在1000美元以內,如果反美武裝在直升機航線上、基地周圍部署10顆地雷,那麽“空中霸王”被地雷摧毀的概率可達90%。

    “蛙跳戰術”不敵“群狼”

    基于對路邊炸彈和狙擊手的恐懼,美軍靠直升機的“蛙跳戰術”(即直升機漸次前行,爲部隊運送作戰物資)來減少地面交通線的壓力。但反美武裝也隨之把攻擊重點轉向低空走廊,一場對付美軍直升機“蛙跳戰術”的現代“群狼戰術”初露鋒芒。
    “群狼戰術”是二戰期間德國海軍將領鄧尼茲受狼群襲擊獵物的啓發,而提出的潛艇戰法。即一艘潛艇發現敵水面艦船,立即發信號,鄰近水域的其他潛艇收到信號後迅速趕來對目標進行集群攻擊,打完後各自迅速撤離。如今,反美武裝的現代版“狼群戰術”,更簡便也更加行之有效。
    第一步,線人全方位監控。反美武裝利用美軍直升機基地周圍的當地農民做眼線,全天候24小時對美軍直升機基地進行監控。直升機一起飛,那些眼線會立即向反美武裝總部報告直升機的方向。
    第二步,專業“打機隊”隨時待命。反美武裝在美軍直升機飛行沿線部署配備“毒刺”等防空導彈的專業“打機隊”。這些“打機隊”24小時“戰備”,一有消息就會在最短的時間聚集起來,對美軍直升機進行攻擊。同時,還有配備輕武器的“輔打隊”協同作戰。許多農民和小鎮居民加入打直升機的行列。他們平時拿起鋤頭種地,一得到飛機經過的通知,拿起火箭筒和機槍、自動步槍就上陣。
    第三步,打完就走,分散撤退,不讓美軍找到據點。反美武裝在伏擊完美軍直升機後,會立刻融入到“人民群衆”的大潮中。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做法,讓美軍暈頭轉向,無從下手。
    難怪美國高呼要切斷伊朗和伊拉克邊境,斷絕伊反美武裝的武器來源,但這很難做到。美軍直升機在伊拉克的境況,足以使世界各國思考直升機在現代戰爭中的生存和運用的問題。(青年參考 何審洹)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4/09/content_5950792.htm

本月7日,美軍1架CH-46直升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西北被擊落,機上7人死亡。這樣,駐伊拉克美軍在短短半個多月時間裏,先後被擊落5架直升機,成為新年以來美軍最大的空中之痛。

  RPG-7火箭筒

  駐伊拉克的美軍航空兵是從今年1月20日開始“倒楣”的。那天,1架UH-60直升機被擊落,12名士兵死亡。1月下旬,美軍兩架AH-64武裝直升機又被擊落。本月2日,美國陸軍1架直升機在巴格達北部被打下,機上2人死亡。這樣,今年以來駐伊拉克美軍已損失5架直升機,導致19名美國人死亡,其中,14名是軍人。
  美國一位專家在《防務技術》雜誌上分析認為,駐伊拉克美軍直升機一大威脅很可能來自火箭筒的齊射。RPG-7榴彈飛行速度達每秒500米,慢速飛行的直升機很難躲避。1994年10月,美軍出兵索馬利亞,兩架現代化的UH-60直升機在首都摩加迪沙上空被擊落。美軍事後才發現,“兇器”並不是什麼高技術的防空導彈,而是老掉牙的RPG-7火箭筒。
  平時,伊拉克反美武裝主要使用RPG-7火箭筒攻擊美軍車輛。實際上,RPG-7也是美軍直升機的一大剋星。RPG-7隻有7公斤左右重,反美武裝可以很輕鬆地攜帶。它能夠在夜間攻擊美軍直升機,作戰範圍為1100多米,能夠穿透330毫米的地面裝甲,同樣可穿透直升機外殼。

  四大攜帶型防空導彈

  除了RPG-7火箭筒外,反美武裝所持的攜帶型防空導彈,也是美軍武裝直升機的殺手。1月下旬美軍2架AH-64武裝直升機就是遭到導彈襲擊而墜毀的。
  目前,反美武裝主要有四大攜帶型防空導彈:薩姆-7、薩姆-14、薩姆-16和薩姆-18。其中,薩姆-7是最常用的防空兵器,全長1米多,只有15公斤重,性能比較差,主要襲擊防護較弱的美軍直升機,如運輸直升機等。其最大攻擊速度可達1.5馬赫,採用紅外制導,足以追殺美軍慢速飛行的直升機。
  在反美武裝手中,最厲害的三大防空殺手是蘇制薩姆-14、薩姆-16和薩姆-18。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損失的29架作戰飛機中,近一半是被薩姆-14和薩姆-18擊落的,包括AH-64武裝直升機和F-16C戰鬥機等。
  薩姆-14全長1.4米,只有10.3公斤重,只需14秒就可發射,可攻擊4500米範圍內的美機,高爆彈頭可飛出大量彈片毀傷美軍直升機。
  薩姆-18,是比較新的攜帶型防空導彈,可以對付美機先進的紅外干擾,擁有與薩姆-14一樣的2公斤高爆彈頭,足以把美軍直升機炸毀。其飛行速度達每秒570米,可攻擊速度較快的美機。該型導彈可對美機進行全向攻擊,範圍為5200米。據說,薩姆-18攻擊沒有自我防護的美軍戰鬥機,擊毀率達40%左右。薩姆-16是薩姆-14的改進型,可以2馬赫速度追殺美軍直升機,攻擊範圍為5000米,可以追尋美機機身發出的輻射進行襲擊。

更多飛機可能被擊落

  美國《防務技術》雜誌認為,反美武裝很可能使用了新式防空導彈。在5架直升機中,2架AH-64武裝直升機被擊落最為蹊蹺。AH-64是美軍惟一的現代化武裝直升機,加裝了許多防護層。據《防務技術》報道,目擊者說,“AH-64在空中爆炸,變成了一個火球”。
  《防務技術》引用一位專家的話報道說,這不大可能是小型武器幹的,也不大像火箭筒炸的,反美武裝很可能使用了新型防空武器,或許是一種新型防空導彈。
  由於美軍直升機處於最大載重極限,很難通過減少燃油和武器等方式大量增加防護設備。缺乏相應培訓的直升機駕駛員寧可通過“減肥”提高飛行性能,也不大喜歡通過“減肥”大量增加防護設備。因此,在未來歲月裏,駐伊拉克美軍航空兵很可能有更多的直升機被擊落。
http://www.gamez.com.tw/archive/tid-380087.html

世界十大武裝直升機(楨:又是個隨人排名!)

在軍用直升機行列中,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攻擊性武器。它可有效地對各種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使之成爲繼火炮、坦克、飛機和導彈之後又一種重要的常規武器。
武裝直升機是指依靠發動機帶動旋翼産生升力和推進力並能夠作戰的航空兵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武裝直升機憑借自身獨特的性能,在近年來的一些局部戰爭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湧現出一批如前蘇聯“雌鹿”,美國“阿帕奇”等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先進型號。可以預料,在各大國紛紛把目光投向發展新型武裝直升機後,未來人類在“一樹之高”空間的爭奪將更趨激烈。

 美國RAH-66"科曼奇"直升機
 
 1982年,美國陸軍提出LHX(實驗輕型直升機計劃),1991年4月,正式編號爲RAH—66。如果最終加入美軍服役,它將會是美軍直升機之中首架設計專爲全天候武裝偵察的隱形直升機,執行武裝偵察、反坦克和空戰等任務。然而,科曼奇項目多年來屢遭經費超支和研發延期的困擾,冷戰結束後的美軍也面臨著轉型問題,2004年美國陸軍宣布取消科曼奇直升機項目。 

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 
 
 AH-1眼鏡蛇是美國陸軍的專用武裝直升機,目前主要裝備美地面部隊師一級的空中騎兵中隊。AH-1采用流線型窄機身和縱列式座艙布局,飛行速度快,受彈面小,機動能力強;裝備有先進的武器系統;裝甲防護力和生存力較強。 改進後的AH-1具有在夜間、有限的幹擾以及惡劣氣侯條件下發射“陶”式導彈的能力。
 
 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
 
 米—28攻擊直升機,是蘇聯70年代中後期研制的一種新型直升機。機翼槳葉由複合材料制成,並采用氣動性能好的葉型設計以獲得較大的升力;采用兩臺超過1000瓦功率的渦輪軸發動機,具有掠地飛行能力。機載武器爲一門23毫米機炮,可裝載16枚AT—6反坦克導彈,另載4~8枚紅外制導的SA—14改型空對空導彈。

俄羅斯卡-50/52武裝直升機
 
 和世界其它現役武裝直升機相比,卡-50擁有以下世界記錄:世界第一架采用單人座艙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架采用同軸反轉旋翼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架裝備彈射救生座椅的直升機。她的姐妹型卡-52不僅具有與卡-50相同的武器、低空飛行能力、裝甲防護能力,而且具有優良的偵察、指揮與控制等功能,可爲卡-50提供類似于空中預警指揮機的作用

米-24"母鹿"武裝直升機
 
 米裏設計局設計的米-24是前蘇聯開發的第一種武裝直升機,外型獨特,火力強大,擁有重武裝的同時還能載運步兵到前線,迄今沒有任何武裝直升機具備相同的身手。米-24共有7種不同機型,生産量超過2500架,使用國家超過20個,海平面速度超過後來出現的AH-64。在北約軍隊中,米-24被稱爲“雌鹿”。

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
 
 “虎”(TIGER)式武裝直升機由歐洲直升機公司研制,有兩個主要型別:火力支援型和反坦克型。細分爲3個型號,即法國的火力支援型HAP、反坦克型EHAC和德國的反坦克型PAH-2。與阿帕奇相比具有外形尺寸小,廣隱身性好;機動性高,作戰靈活;全光電探測系統不易被察覺;在經濟性高,維護費用少等優點。

意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意大利陸軍航空兵的主戰直升機A129,是一種輕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綽號“貓鼬”,迄今生産總數不過60架,未正式參加過作戰。近年阿古斯塔公司對A129實施升級改型計劃,使A129性能有了顯著改善,在國際軍用直升機市場上倍受矚目,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表示了對新A129的興趣。阿古斯塔公司趁勢將升級後的A129命名爲“貓鼬”國際型。

 南非"石茶隼"武裝直升機
 
 南非CSH-2 Rooivalk“石茶隼”武裝直升機由南非阿特拉斯公司研制,主要任務是在有各種蘇制地空導彈的高威脅環境中進行近距空中支援和反坦克、反火炮以及護航。總體來看,CSH-2“石茶隼”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大多數指標與AH-64、米-28、法德聯合研制的“虎”式戰鬥機等先進武裝直升機相當。目前南非正極力向外推銷CSH-2直升機。 

WZ-10武裝直升機
      
  WZ-10爲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淨重約5,543公斤。其主要任務爲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並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WZ-10未來配合設有頂置瞄具的Z-11輕型直升機取得目標,可完全在接敵隱蔽處發動進攻,故戰場生存能力極強。該機除部份光電瞄准系統可見于WZ-9外,更配有FLIR,因此具有有限複雜天氣和夜間作戰的能力。     
  直升機全約長14.15米(旋葉轉動時),高約3.84米,最寬處(注:包括短機翼)約4.35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後3點式防沖撞起落架;基本繼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槳和飛行傳動系統。主槳由4片全複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爲12米,尾槳爲11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采傳統布局的WZ-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備雷達隱身的氣動結構,而是通過大量采用吸收雷達波長的複合材料和塗裝來縮短被敵人發現的距離,同時也達到減輕飛機重量的目的。     
  動力裝置采兩臺歐洲MTR出品的MTR390渦軸發動機(turboshaft),具體數據不詳。    
  航電設備采國産和法制數字化系統。導航系統爲3軸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Radar+GPS。座艙內前後都有平顯(HUD)和3具多功能低頭數顯(MFD),(外加一些主要飛航儀表的指針式backup)結合HOTAS的模式切換控制系統,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負荷,也使的飛行員得以花更多時間觀察周圍地理,戰術環境而不是眼花撩亂的各式儀表。這正是當代戰場戰術運用的最大特點之一,事態意識也是一代和二代武直技術上的分水嶺!
  WZ-10最大武器外挂約1,5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可挂載包括57,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機炮夾艙,紅箭-8反裝甲導彈等對地武裝,對空自衛有PL-5和TY-90兩種空空導彈。同時,配合「專武10」計劃研發的激光制導半主動反裝甲導彈,「閃電-2」也接近完成。火控系統爲類似法國「星夜」(StarryNight)的數字一體化設計。後座武控官可利用國産頭盔瞄准具,結合機鼻球形FLIR,爲機頭下方的30毫米機炮和外挂武器標定目標。拜美國1553B數據總裝線所賜,WZ-10同樣勝任挂載各類北約制式機載武器,爲將來飛機升級,出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爲專職武裝直升機,WZ-10的戰場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擊能力一樣重要的項目指標。其設計人員充分考量了當代武直運用的實例和其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使WZ-10基本具備了未來高科技戰場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毀起落架和複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電戰系統也功不可沒。專爲武裝直升機研發的「浴火96」由垂尾前後端的一組雷達警告接收器和發動機上方的激光告警接收器與機載有源,無源幹擾器自成一體,有自動保護程式,也可由駕駛員人爲控制。其它電戰裝置還包括安裝在座艙前的IFF敵我識別器。在受到敵無制導武器的攻擊時,其座艙防彈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彈藥的傾徹,座艙下的複合裝甲可抵禦12。7毫米機槍的射擊。前後座艙中間有防火,防彈牆,以防敵人「一石兩鳥」,同時,飛航,武控等主要系統的冗度設計使得當一名駕駛中彈時,另一名駕駛可馬上恢複對戰機的操作。在最壞的情況下,還有類似Ka-50操作方式的零零彈射座椅作爲最後一根救命草。
http://slljack4060.blog.163.com/blog/static/29892223200792410526583/


爲什麽阿帕奇直升機是坦克的克星

因爲這種直升機載有16枚海爾法導彈,這種導彈發射後無需人工操控,命中率達百分之90,如果對付大面積的地面目標,它還可攜帶4個火箭筒,每個發射器有19枚70毫米的火箭彈,二戰中一架阿帕奇曾經摧毀了23輛坦克啊.所以人們稱它爲坦克的克星啊!
http://iknow.baidu.com/question/22335748.html?fr=qrl

武裝直升機不可能取代主戰坦克(圖)

記:目前武裝直升機的發展非常迅速,有專家提議用武裝直升機取代坦克,您對這一觀點有何看法?
  楊:這種說法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而且是荒謬的。武裝直升機大量應用于戰場,給坦克的發展帶來了挑戰、機遇和變革。坦克和直升機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勢,但並不能取代坦克,只能說坦克又增加了一個對手。武裝直升機防護性能不足是其先天缺陷,也是它不能取代坦克的根本原因。再說目前的坦克已不是原來技術水平下的坦克,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坦克的性能和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將來的未來戰鬥系統,是在統一神經下的優化組合,作爲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乘車戰鬥系統(坦克),將會以看得更遠、打得更准、威力更大、功能更完善的新面目出現在戰場上,它甚至將會是武裝直升機的克星。坦克和武裝直升機的功能不同,各有優長和不足,它們會借助新技術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己,而不會相互取代。

  記: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爲衡量現有裝備和未來裝備的一個重要標尺,請問如何提高我國陸軍裝備信息化水平?
  楊:信息化建設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核心,也是陸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的主體。我軍尚處在半機械化階段,在加快機械化進程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向信息化轉型,因此是“複合式”發展,信息化建設具有特殊的意義。隨著我國軍事變革的深入,構建數字化重型機步師已提上日程。其建設的關鍵在于利用裝甲武器平臺進行信息化改造的特點,構建一體化的指揮控制系統、網絡化的火力打擊系統、精確化的綜合保障系統。重點需要關注下面幾點:
  首先要建立集中統一的信息化阻礙了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進程,宏觀論證層次低,頂層設計不清晰,也嚴重制約著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我國陸軍信息化建設應成立統一的由軍委首長挂帥的領導機構來領導這項工作,在統一思想、統一組織、統一計劃、統一規範條件下,讓懂裝備的人進行裝備信息化改造,讓懂部隊的人承擔陸軍數字化部隊建設。
  其次要加強信息化作戰理論研究,增強需求牽引力度。新型武器裝備往往強制性地引起作戰思想、作戰方式的變革,這是不以指揮官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信息化戰爭是大量應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並在指揮控制自動化系統統一指揮控制下,以信息戰、精確打擊作戰、空間戰等爲主要作戰方式的諸軍兵種聯合進行的高度立體化戰爭。在對臺軍事准備方面,由于美國和臺灣在軍事信息層面上形成“情咨共享、偵戰一體”,所以對臺軍事鬥爭中的作戰模式,將是一場特殊的、信息化程度更高的高技術戰爭。人們心目中萬船齊發的場面未必會出現。因此必須加強對臺作戰理論、作戰思想、作戰模式、作戰方法的研究,以提高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的牽引力度。
  第三,加強未來戰場研究,提高裝備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塊化水平。傳統的陸戰場是一個地理空間概念,更多表現爲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或空間。信息化戰場是信息化部隊體系對抗的基本作戰環境。除了以往陸軍戰場空間的地理構成要素外,突出表現爲一種“戰場系統”概念,即一個覆蓋著各種不同信息的網絡化空間,包括情報偵察、信息通信、指揮控制、精確打擊等信息化戰場的基本構成要素。信息化戰場空間大,立體多維,沒有前方後方。一個數字化重型機步師的控制範圍正面和縱深均爲數百千米,面積約爲幾萬至幾十萬平方千米。數字化部隊具有三倍于一般部隊的戰鬥力,它作戰行動頻繁、攻防對抗強度大,減少品種、提高裝備可靠性仍是當務之急。我們必須堅持“一種底盤多種武器、一種負載多種底盤”的原則,進一步提高裝備的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塊化水平。
  第四,加強頂層設計,構建科學的指揮自動化體系。爲確保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持續和穩定發展,必須做好頂層設計。頂層設計的好壞,關系到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的成敗。必須建設好戰略、戰役和戰術三個層級的戰場指揮自動化系統,形成責權明確、層次分明、信息通暢、指揮高效的戰場自動化指揮系統。
  第五,統一技術體制、信息標准,提高信息化建設的規範化水平。信息化裝備技術體制、設計接口要規範適用。在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中,必然涉及大量的信息化設備,如情報系統、數字通信設備、調制解調設備、車際信息系統、移動用戶設備、數據處理分發設備、計算機裝置、定位與識別系統等,這些設備必須統一要求、統一體制、統一接口。這是信息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否則各自爲政、雜亂無章,無法形成互聯互通。戰術數據鏈與指揮系統、武器系統和傳感器等反應系統緊密關聯,能夠大幅度提高系統的態勢感知能力,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能力。因此,按照統一規定的信息格式,抓好戰術網絡數據鏈標准化建設至關重要。
  第六,盡快成立陸軍裝備研究院,把炮、裝、工、陸航的軍隊科研力量集中起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頂層設計,提高宏觀論證水平,使有限的科研力量發揮最大的科研效能,在組織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對于促進陸軍信息化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3-01/0715432969.html

陸戰霸王會淪爲昨日騎兵嗎?2006年08月19日 

  20世紀的戰爭史就是一部坦克稱雄史。厚重的裝甲、強大的火力和靈活的機動速度,使坦克的足迹伴隨著戰火踏遍全球。步入21世紀,高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非接觸”成爲現代戰爭的標志,高精武器有可能解決一切問題。坦克的命運引起了人們的大爭論。有人說,坦克就像古代的騎兵,20世紀末它就走到了盡頭。有人說,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事實表明,最後的勝利還是要靠諸兵種合成部隊在坦克火力支持下實施占領,說高精殺傷武器徹底代替坦克顯然武斷。坦克這種昔日的陸戰之王未來如何,記者近日專訪了總裝裝甲兵某研究所原所長、高級工程師楊作成。

  記者:大陸軍時代,坦克是軍隊的核心,它當時在戰爭中的作用是什麽?
  楊作成:戰場上的需求,使坦克應運而生。坦克集火力、防護力、機動力于一身,曾稱雄于世界戰爭史近百年。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發明、最大的創新成果;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最佳的運用,在後來的局部戰爭中也都有上乘的表現。坦克的使用孕育並發展了機械化作戰理論,推動了機械化戰爭的逐步完善,它是機械化戰爭的開拓者和主力軍。
  在大陸軍時代,坦克是衡量各國陸軍戰鬥力水平的重要標志。在近代戰爭史上,它們作爲各國陸軍最重要的作戰兵器,主要擔負向主攻方向突擊、向敵縱深快速進攻、殲滅敵方有生力量、攻城拔寨、扼守主要地區和戰略目標等任務,始終主宰著曆次戰爭的地面戰場。

  記者:隨著新技術的到來,厚甲重炮的坦克明顯感到了威脅,它真的有可能被淘汰嗎?
  楊作成: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坦克不可能被淘汰。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原因。只要有國家存在,有國家地緣關系存在,坦克就永遠不可能被淘汰。
  二是技術原因。新技術發展了新裝備,同樣也推動了坦克的不斷發展。在反坦克導彈産生之初,就有人提出了坦克“過時論”,但由于反坦克導彈的産生和發展,同樣也推動了坦克技術的發展。目前現代坦克的火力、防護力、機動力水平乃至信息化都是新技術發展的結果。
  三是戰場需要坦克。在最近的黎以沖突中,以色列充分發揮了坦克在地面戰場上的優勢,爭得了戰場的主動權。坦克在中東曆次戰爭中,尤其是在以色列戰爭史上有著輝煌的一頁。總之,我認爲坦克是不會被淘汰的。

  記者:在近幾場戰爭中,海灣戰爭、車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坦克的表現如何?
  楊作成:在這4場戰爭中,阿富汗戰爭沒有使用重型機械化部隊,具有典型意義的是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可以用“信息主導伴透明,裝備代差優者勝”這句話來概括。
  海灣戰爭中的坦克戰是M1坦克與T—54/55、T—62、T—72坦克的較量,是裝備代差的勝利。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自海灣戰爭以來,12年沒有補充和維修過一代坦克,這對于美軍具有信息主導伴透明的M1A2坦克來說,如入無人之地,美軍第3機步師在2003年3月21日進軍160公裏,連續進攻400余公裏,創造了地面進攻作戰史上的奇迹。而且拓寬了坦克在陸戰場上的功能,它除了突擊、進攻之外,在遇到伊軍坦克群時,美軍M1A2坦克不但不進攻反而後退,充分發揮戰場信息網的優勢,把戰場情報在極短的時間內報告給空軍飛行員,爲其指示目標,進行空中精確打擊,從而形成了地空聯合作戰。
  可以說坦克在近期幾場戰爭中,尤其是在伊拉克戰爭中表現是上乘的,但由于美、伊軍事實力的懸殊,M1A2坦克的勝利,沒有實戰的代表性。所以對于現代化的數字化坦克在未來戰場上的運用和表現,仍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記者:隨著機動性能好、攻擊距離遠的武裝直升機大量應用于戰場,有人提出可以跨越陸軍裝甲化階段,大量發展戰鬥直升機,用武裝直升機來代替坦克,您怎麽看這個問題?
  楊作成: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武裝直升機大量應用于戰場,給坦克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變革,但並不能取代坦克。目前的坦克已不是原來的坦克技術水平,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坦克的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將來的未來戰鬥系統,是在統一神經下的優化組合,作爲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坦克,將會以看得遠、打得准、威力更大、功能更完善的面目出現在戰場上,它將是武裝直升機的克星。坦克和武裝直升機的功能不同,各有優長和不足,它們會借助新技術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己,而不會相互取代。

  記者:楊老師,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坦克的優勢是什麽,它的位置在哪裏?
  楊作成:坦克是陸軍機械化的基礎,也是各發達國家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優選武器平臺,坦克的優勢在于能與時俱進,不斷地用新技術武裝自己、改造自己,信息化將是坦克優先發展的主體,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坦克將會成爲戰場上的變形金剛。同時,坦克可爲其他地面武器提供優質的機械化平臺,所以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坦克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所以,我認爲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坦克應在戰略軍事家所指揮的位置上。

  記者:目前,幾乎所有的坦克生産大國都在對坦克實施改造,這些改造主要體現在什麽地方?
  楊作成:爲了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各主要坦克生産大國都在提高武器系統性能、增強戰場生存力、信息化作戰能力及可靠性等方面進行改造。
  提高武器系統性能,增強殺傷力,一直是坦克生産追求的最大目標,但是不斷增大火炮口徑是不現實的,多數國家都在采用新技術發展火炮系統、火控系統和新型彈種,以進一步增大射程、提高精確打擊能力。
  提高戰場生存能力,是各國坦克改進的另一個重要技術領域。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動能穿甲彈和大口徑破甲彈已能穿透1000毫米厚的鋼裝甲,最新式的火箭筒也能穿透600毫米的鋼裝甲。在城市作戰中,對隱蔽在近距離上的武裝人員使用火箭筒和反坦克導彈的偷襲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增強裝甲防護,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已成爲各國陸軍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大難題。
  然後就是提高坦克信息化作戰能力,以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及情報、監視和偵察)爲核心,利用空中和地面傳感器組成網絡信息資源,實時感知戰場態勢,增強戰場透明度,壟斷戰場信息權,在聯合作戰中實施快速、准確有效的指揮控制和精確打擊,是各國陸軍夢寐以求的願望。
  最後還有提高可靠性。所謂可靠性是指産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美軍“高級作戰實驗”結果顯示,一個數字化重型機步師的控制範圍在1萬至數萬平方公裏,面對數倍于自己的敵人,要具備消滅敵人的能力,作戰距離之大、作戰頻率之高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信息化戰場坦克的可靠性要求是很高的。

  記者:近些年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城市戰已成爲一種重要的作戰方式,坦克在城市巷戰中的作用如何,坦克能“進城”嗎?
  楊作成:坦克能“進城”。現代化的坦克集火力、防護力、機動力和信息化于一身,並在信息化的綜合作用下,其功能變化很大,坦克將如虎添翼。而且在信息化戰場條件下的城市巷戰中,攻防兼備,機動靈活的坦克是城市巷戰中優選的武器裝備,它也必將獲得“今日陸戰之王”的美稱。(記者趙飛鵬)
http://news.tom.com/2006-08-19/000N/09893700.html

 

另參本館:

OH-58D與AH-1W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美軍AH-64 臺評共軍的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武直10 武直-9 武直WZ11 卡-50 米-28 Mi-28N vs Ka-50/52  米-24武裝直升機 南非“隼”直升機 義大利A129  "虎"式武裝直升機

未來坦克 中外坦克優劣 坦克發動機  裝甲車主動防護系統  坦克炮射導彈  坦克裝彈機  坦克火控系統  坦克貧鈾裝甲

台軍火箭筒  中國火箭筒  俄軍火箭筒 美軍火箭筒   40mm/L70速射炮系統 西北風飛彈 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  捷羚(羚羊)防空系統 “天兵”防空系統  中共前衛11與18肩射防空飛彈 中國四款近程機動防空導彈系統  俄中道爾-M1(HQ16) 俄中三種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台長: 阿楨
人氣(2,268) | 回應(3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現代軍艦》
此分類上一篇:《直升機原理》

阿楨
中國改進型武直19攻擊直升機亮相 配毫米波雷達

圖爲外媒轉載的改進型武直-19,這架新出現的直升機的旋翼頂端安裝了一部毫米波探測雷達。
  據俄羅斯《紐帶》網2012年2月13日報道,近日在中國網站上首次出現了一張改進型武直-19攻擊直升機的照片。與此前出現的武直-19不同的是,這架新出現的直升機的旋翼頂端安裝了一部毫米波探測雷達。
  目前外界對武直-19的消息還知之甚少。有消息稱,武直-19以中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武直-9爲基礎研制,而後者則是歐洲SA365/AS365的仿制品。
  武直-19爲一種雙座型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消滅敵方的裝甲技術裝備和其他地面有生力量。就技術性能來說,武直-19與中國最新型的武直-10、意大利的T-129和美國AH-64有些相似。
  武直-19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爲4.5噸,最大飛行速度爲245千米/小時,航程可達700千米。目前,中國仍在對武直-19進行飛行測試。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14/0839682264.html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武直-10所用發動機渦軸9的功率應該在1000千瓦上下,基本滿足當前所需,但正是受到功率的限制,爲減重起見(楨:?),武直-10發動機噴氣口並未配備紅外抑制裝置,電子戰系統也沒有配備紅外幹擾機,也沒有配備類似AH-64D“長弓阿帕奇”的頂部毫米波雷達,由此導致作戰性能與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尚有差距。如果發動機功率提升至1200-1500千瓦,武直-10的升級潛力無疑將大大提升。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10915/16766638.html

武直十原型機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出品的PT6C-67B發動機,但西方國家頑固地維持對華武器禁運,PT6C-67B只能民用。發動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武直-10的研發進度。但“塞翁失馬”,國外的發動機禁運,反倒逼迫中國研發單位更加不懈地努力,抛棄幻想,自力更生,有志者事竟成,據相關雜志報道,渦軸-9在2010年完成設計定型,成功實現爲武直-10配套的目標。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3_10824.html#p=6
2012-02-14 10:33:32
版主回應
中國陸航新型武直10與武直19將形成高低搭配 2012-06-14 世界報

資料圖:武直十
  武直-19是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研制的輕型武裝攻擊直升機,其設計源自于武直-9WA。該機采用串列式座艙布局、四葉複合材料旋翼、函道式尾槳、外置4個武器外挂點和前三點式起落架等武裝直升機的典型特色。
  這種新型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消滅敵方的裝甲車輛和其他地面有生力量。從目前公布的照片上看,武直-19的機體較窄,保留了武直-9WA直升機的尾部和主旋翼設計方案。除此之外,爲了降低設計風險,哈飛可能還爲武直-19安裝了與武直-9WA相同的動力裝置。由于采用了隱身設計,窄機身的面積小,雷達反射特征得到了有效控制,被密集防空火炮命中的概率降低;而先進的槳葉設計,也使其噪聲水平獲得很大改善;由于玻璃座艙采用了多面結構,其外觀光學特征明顯降低。
  從氣動外形就可以看出,武直-19已經變成了串聯式雙座的專用攻擊直升機,比武直-9WA擁有更好的機動性。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爲4.5噸,最大飛行速度爲245千米/小時,航程可達700千米。
  但武直-19的缺點依然在于過小的武器載重量,航程、機動性也會受到限制。武直-9WA可以攜帶8枚“紅箭-10A”系列反坦克導彈和“天燕-90”空對空導彈,武直-19的武器挂載應該與其差不多,固定武器仍可能是一門23毫米機關炮。
  目前,之所以大家都對武直-19感到新奇,就在于它在中國武裝直升機中,第一次安裝了類似美國“阿帕奇”那樣的頂置毫米波雷達,如此一來,其機首位置原本略顯擁擠的狀況得到了改觀。由于毫米波頂置雷達裝置的位置提高,使得本機可以藏匿于掩蔽物的後方進行偵測、瞄准與攻擊,也可借此通過數據鏈與其它沒有觀測到目標的己方其他類型的武裝直升機交換目標的位置信息,這可增加該機與其它機型協作攻擊的效率與安全性。但由于武直-19屬于改裝型直升機,並非如同西方國家普遍裝備的那些專門設計機型,因此,在大部分性能上,武直-19都稍遜一籌。正源于此,中國陸軍對于專用的武裝直升機十分渴求,武直-19的成功改裝,也算是一次設計專門武裝直升機的新嘗試,並且已經塗上了中國陸航的編號,這顯示已經開始有一定數量的該機進入服役狀態。
  與武直-10高低搭配
  在中國已經發展了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情況下,武直-19的突然出現多少讓人感到意外。而從技術和裝備角度來講,武直-19的出現卻恰恰是最能平衡中國陸航裝備需求與中國航空工業研發生産能力的方案。由于武直-10原計劃采用的PT6C-76C發動機在由加拿大向中國出口時遭美國阻撓,而國産渦軸-9A發動機性能較差,導致武直-10暫時難以大批量服役,無法滿足陸航日益迫切的需求。因此,技術上完全源自武直-9W而又具有更高戰鬥力的武直-19,自然成爲中國陸航短期內代替武直-10作用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在武直-10服役後,武直-19也可以作爲與武直-10配合使用的偵察機型。另外,武直-19噸位較小,使用成本較低,也可作爲武直-10的有效補充,形成高低搭配。
  盡管武直-19的綜合性能確實無法和武直-10這樣從基礎上就是按照武裝直升機標准設計的機型比較,但是利用武直-9WA的成熟部件確實可以發展出綜合性能不低于AH-1S(眼鏡蛇)的武裝直升機,這種直升機足以在局部戰爭中對抗AH-1S/W和米-35這些武裝直升機,並且能夠使中國陸軍航空兵在短期內獲得更加強大的反裝甲與地面突擊能力。
  同時,分析認爲武直-19與武直-10不會構成競爭關系,以中國的標准來看,後者是高級武裝直升機。武直-19極有可能追求更低的價格,便于大量生産和部署。武直-19極有可能用于逐步取代目前的武直-9G/W,陸續裝備陸軍航空兵並形成作戰能力。
  從以上分析來看,中國陸軍十分注重此前被忽視的低空突擊火力的發展,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連續發展出了三種武裝直升機。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中國陸軍的普通建制單位甚至是單個作戰力量,都具備了隨時可以根據戰事發展呼叫空中火力支援的能力,而這種空中火力支援既可以來自低空的武裝直升機,還可以來空軍對地支援火力。這種空地聯合打擊能力的發展,無疑將大大提高中國陸軍攻堅克難摧城拔寨的力度與速度。
  可以設想,在未來信息化爲主的戰爭中,中國陸軍航空兵將在空地聯合作戰的關鍵時節和重要方向配合其它軍兵種,重點實施定點打擊、伏擊破襲等特種作戰行動。中國陸軍在同時裝備武直-9G/W、武直-19、武直-10三代武裝直升機之後,將會對未來戰局的發展及戰爭的最後勝利起到重要的作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6-14/1500693068.html
2012-06-15 08:05:54
阿楨
陸自製直升機 「與台灣有差距」【聯合報記者賴錦宏2012.07.25

二○○八年起,每逢中共「八一」建軍節前夕,中共都會開放部分部隊如北京軍區裝甲六師、北京衛戍區警衛三師、北京軍區工兵團、三軍儀隊等讓外媒參訪。這次陸航兵第四團是首次公開武裝部隊。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表示,以往開放的部隊大部分負有「迎外」任務,現在擴大到其他部隊,顯示大陸軍隊的開放和自信。
中共國防部昨天邀請媒體參訪駐在北京通州的中共陸軍航空兵第四團。這是中共解放軍最早成立的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部隊,陸航兵正在逐漸加強海防巡邏能力,並且預料會更新裝備直十武裝直升機,受到外界關注。
昨天的飛行表演,並未出現中共最新的直十武裝直升機,只派出直9WZ,作俯衝、躍升和垂直以及螺旋下降等動作,這是解放軍第一種武裝偵察直升機,飛行距離一千公里,作戰半徑四百五十公里。配備有霹靂型空對空飛彈和火箭炮。
中共直9WZ型直升機,內裝和配備等同於我國空中警察隊使用的海豚型直升機。被問到能否和美製眼鏡蛇、阿帕契武裝直升機對抗,航空兵第四團團長張治林坦承直9WZ要差一大截,但隨著大陸自製直升機和裝備水準提升,這種狀況會逐漸改變。
張治林表示,目前大陸航空兵主要任務是戰備訓練、戰備執行,維持安保任務,戰時則要應付空中突擊、戰場搜救、物資投送等。該部隊從執行神舟一號飛船至神舟九號飛船的返回艙搜救任務,並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克服不利因素,穿越「死亡之谷」,成功打通通往災區的空中航線。
儘管外界預期大陸自製的直十直升機即將成熟、逐漸服役,不過中共解放軍在場官員都三緘其口。團長張治林表示,陸航兵要完成全天候作戰任務,主要須控制現代制導武器的死角,也就是三百米以下空域的第五空間。
  回應  
  大陸直升機是自製的,台灣是外購的,這要怎樣比啊,何況,所比的又不是直10,問的記者也不會做點功課....
  若說「中國航天技術不如台灣好」台灣人聽了會非常高興跳到九宵雲外,台灣媒體會大肆宣揚!
  我中共有中華文化的素養,做人要謙卑,總不能學台灣常常說「這是台灣的驕傲」吧!
台灣最高領導人馬氏常常勗勉他的黨羽和部屬「做人要謙卑」,但他們都辦不到,台灣人驕傲慣了,這叫做「習慣成自然,力不從心,說的比唱的好聽」矣!
2012-07-25 10:58:38
版主回應
媒體稱解放軍武直-10主要用于同阿帕奇空戰 2012-10-25青年參考微博

  中國陸軍航空兵對自身的使命有獨到理解,國産武裝直升機的性能雖有明顯進步,其任務重點卻與國外同行有別。
  今年7月,業內較有影響力的美國軍事網站《環球戰略網》曾以“同中國做生意的代價”爲題,報道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及兩家子公司——加拿大普?惠公司和漢勝集團違反美國武器出口管制法,對華出口航空發動機及控制軟件一案,稱此舉令中國武直-10武裝直升機取得突破性進展。爲此,三家企業遭到了美國政府7500萬美元的罰款。
  《環球戰略網》當時指出,美國政府公開懲處敢以身試法的企業,意在“殺一儆百”,收緊對華敏感技術輸出,保持自身超強的軍事優勢。不過,從中國媒體此後幾個月間披露的消息看,華盛頓的動作並未給中方造成多大的實際損失,武直-10直升機在換裝了國産發動機後,繼續在多場實兵演練中出鏡,表明中國陸軍航空兵對它的信任不減。
  參照美軍搞“高低搭配”
  據臺灣《亞太防務》雜志介紹,武直-10的總體布局爲常規縱列雙座式,機頭裝有光電傳感器,下方是一門單管航炮。爲給兩名乘員提供良好的視野,該機的座艙特意設計成“前低後高”的階梯式,武器操作員在前,駕駛員在後。機身兩側設有挂載武器的短翼,共4個外挂點。主旋翼爲5葉單旋翼,尾槳采用4葉設計。起落架爲常見的後三點輪式。
  與其他服役更早的武裝直升機相比,武直-10比較重視隱身性能。其機身下半部外傾,上半部內傾,橫截面呈六邊形,類似的設計此前只出現在美軍已下馬的RAH-66直升機上,可有效降低被雷達發現的概率。另一個特別的細節是,武直-10尾槳上的4個葉片並不是簡單的十字形交叉,而是呈X形,據說能有效排除葉片間的氣流幹擾,並大幅降低噪音。此外,武直-10的發動機裝有紅外抑制設備,可降低排氣溫度,縮減紅外信號。
  至于坊間最關心的動力問題,武直-10目前采用國産渦軸發動機,單臺功率比進口産品小15%左右,仍能滿足基本技戰術需求。作爲對比,與武直-10尺寸類似的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早期的動力也處于同等水平,未見功率不夠用的報道。
  另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報道,中國在部署武直-10的同時,還研制出名爲武直-19的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爲控制成本,該新機直接沿用了直-9通用直升機的後機身、主旋翼、涵道式尾槳、動力傳動系統和電子設備,只有座艙大幅改動。俄媒推測,武直-19可能與武直-10配合作戰,與美軍OH-58D和AH-64的組合類似。如果武直-19和武直-10形成“偵察-打擊一體化”的“低空掃蕩群”,將提高解放軍陸航的直接火力支援水平。
  對地攻擊並非當務之急
  一般而言,武裝直升機的主要任務是以反坦克導彈、火箭彈和航炮進行對地攻擊,武直-10的出現可能改變這種觀念。從近來公開的照片看,該機幾乎未攜帶過反坦克導彈,最多只挂載兩具火箭巢和兩組“天燕”-90空空導彈(每組4枚),這似乎暗示對地攻擊並非武直-10的主業,與敵方直升機交戰並爭奪低空、超低空制空權才是其首要任務。
  《亞太防務》對這種猜想表示贊同,還給出了兩點理由:一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對自身的定位和任務有獨到理解,就假想敵而言,現有的直-9和米-17通用直升機兼職對地攻擊基本夠用,武直-10用于對地攻擊則屬錦上添花,並非迫切需要。
  二是美國在周邊國家和地區不斷擴散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中國急需能進行空戰的同類裝備化解“低空危機”。武直-10采用流線形氣動布局和隱身設計,具備優越的機動性和隱蔽性,配合專用于直升機空戰的“天燕”-90導彈,有能力在未來軍事行動中充當“清道夫”角色,爲其他直升機護航。換言之,只有在消滅對手的武裝直升機後,武直-10才會將主要精力轉向對地攻擊。
  武直-10和武直-19算是中國在武裝直升機領域新一輪發展的代表作,今後,中國還會研制更大、更先進的專用武裝直升機。過去十余年間,中國陸軍成長爲亞洲大陸最精良的作戰力量之一,今後,它有望借助陸軍航空兵的翅膀,逐漸從“機械化”轉向“航空化”。
  相關報道:
  武直-10參加島嶼登陸機降演練 發起對地攻擊
  西方稱中國武直10同歐洲虎式相當 略遜美AH64D
  韓媒稱武直-10機體強度不足挂載有限難挑大梁
  回應
  低空受到地面單兵防空武器的威脅太大了,這種單純的制空權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
  哥們,兩伊戰爭期間直升機擊落固定翼飛機的戰例都有
  見過,早在兩伊戰爭中就出現AH-1和雌鹿的空戰,武裝直升機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消滅對方的武裝直升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0-25/1012704735.html
2012-10-26 09:28:31
阿楨
俄稱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

藍箭-7導彈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7月26日報道,中國對外推銷的“藍箭-7”出口型空面戰術導彈酷似美國AGM-114“地獄火”導彈。據悉,中國“藍箭-7”空面戰術導彈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制而成,重47千克,最大射程7公裏,采用半主動激光制導系統,主要配備飛機和直升機作戰使用,包括俄制米-171多用途直升機和國産直-10攻擊直升機。相比之下,美國AGM-114“地獄火”導彈重48千克,最大射程8公裏,售價約爲7萬美元,而中國“藍箭-7”導彈出口價僅爲美國同類産品的三分之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27/0936696784.html

韓媒:解放軍紅箭10導彈可用于攻擊內河艦船h

武直10專用紅箭10反坦克導彈試射
  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7月26日發表文章,對中國陸軍戰力現階段的發展,以及全新的紅箭-10型導彈在這一過程中所起作用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隨著戰場環境與裝備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中國陸軍已開始橫向發展,即在保有現有技戰術水平的技術上,保證對包含大量新型目標在內的所有戰場威脅保證全面的打擊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山地岩洞、輕裝甲目標與內河小型艦只的打擊,而中國陸軍最新大量裝備的紅箭-10導彈或將起到關鍵作用。“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技術參數目前仍處于保密狀態。有多位專家認爲,該導彈的性能可能類似于美國“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裝備的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他們指出,“紅箭-10”可配備包括紅外、激光和雷達(毫米波段)在內的多種類型的導引頭。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27/0930696783.html
2012-07-28 10:01:30
阿楨
俄媒否認武直10在俄研製:全靠中國人自己解決

  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013年3月12日文章稱,俄羅斯曾參與中國直-10直升機設計工作。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總設計師謝爾蓋•米赫耶夫在2013年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直升機博覽會舉辦期間稱,已經開始在中國空軍服役的武裝直升機直-10的建造是基於一份“卡莫夫”受中國之托而製作的設計圖。
  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裡•卡申認為,此番言論可讓我們重新審視俄羅斯在中國直升機建造中的角色。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直升機製造業的發展主要基於同歐洲生產商的合作。中國生產的主要直升機機型——直-8、直-9和直-11或者是簽有許可證協定的產品,或者是法國直升機的仿製品。
  當直-10的照片首次曝光時,大多數外國觀察家沒有看到該型號直升機有俄羅斯的“痕跡”。作為外國技術的來源最經常提到的是英意合資的Agusta Westland公司。
  然而,據卡莫夫設計局總設計師米赫耶夫所述,設計圖是在1995年根據俄中雙方合同以及中方提出的技術要求製作而成的。“卡莫夫”沒有參加後來的研製工作,所以不能說直-10是在俄羅斯研製而成的。不過米赫耶夫的此番聲明可讓我們重新看待俄羅斯在最近十年中國直升機製造業發展中的作用。
  設計圖只是直升機建造的第一步。俄羅斯科研人員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僅就基本的方法和問題解決的原理能給中國人加以提示。項目的實施和具體技術性問題的解決全靠中國人自己。直-10在尋找最佳解決方案以及克服不足方面走過了漫長而艱難的道路。2003年完成首飛,而開始服役不早於2010年。很長一段時間它沒有合適的中國發動機,所以測試樣品使用的是加拿大普惠公司的進口發動機。
  雖然中國大多數直升機是在俄羅斯購買的(這裡指的是米-17、卡-27、卡-32、米-26),但其直升機製造業仍在同歐洲直升機公司的緊密合作中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目前也正在同俄羅斯商討直升機製造領域新的重要合作專案——聯合制造重型運輸直升機。據估計,它的起飛重量和有效負荷不及俄最重最大的米-26,但是要勝過米-17。還在2008年就已開始的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俄中雙方長時間不能就直升機的技術性能以及各方的參與程度達成一致。但是兩國領導人不止一次強調自己對該專案的興趣。這讓我們相信,該專案必能最終得到實施。
  相關新聞
武直10用發動機完全國產 更先進發動機在研
解放軍軍代表為監造武直10關鍵裝備勞累致病去世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3-13/0919718356.html
2013-03-14 13:39:17
阿楨
AH-64E與武直10

2013-11-4抵台的AH-64E引起兩岸熱評,阿楨館長回應如下:
1.就軍購戰略而言,售台AH-64E不只貴了上千萬美元、且有為美國測試好用與否之性質,此種李陳式呆子凱子軍購,多數磚家竟說為了國家利益不能算貴。若非兩岸緊張,台灣何須當美人看門口還要付保護費、如新竹之遠程預警雷達。如今二蔣外來政權給台的淹腳目之錢、被李陳本土政權敗光了,加上兩岸和緩,美人遲暮,就怕2016會回春!
2.就反登陸戰術而言,據監委調查,AH-64E航電系統不適用台灣的聯合作戰環境,有多項介面無法和國軍現有的介面整合,影響作戰效能,譬如直升機油彈數量,不能採數位鏈結,只能改用人工登錄。另外,國防部要求美方把陸地使用的直升機,增加對海上目標辨識功能,但美方研發不出來,幸好國防部將預算撤回,否則又要當軍購凱子。
3.如此一來, AH-64E即使能躲過共軍多波次的轟炸,在喪失海空優之下,少數殘存AH-64E又能躲過海空攻擊,面對、從外海廿公里便能快速渡海且射擊的兩棲裝甲車、如何反登陸?登陸後共軍裝甲車又有多種探距幾十公里野戰防空導彈協同(十公里內的短程和五十公里以上的中長程不論)、AH-64E探距才8公里的長弓雷達又奈何?所以AH-64在伊拉克的戰績,不能引用在兩岸,沒海空優、AH-64E妄想渡海攻擊對岸、只能當靶機!
4.至於AH-64E與武直10之拼比,AH-64E是重型武直、機動性不如武直10,部分雖有長弓雷達(武直19也有毫米波雷達、武直10加強引擎後應也會加裝,本文草稿2013-11-26,當時還沒清晰圖,2014-1-9才見長弓版武直19),但武直10體積較小、機身兩側又參考了未服役RAH-66匿蹤直升機的匿蹤稜線、且有專用空空導彈,雙方各有優勢,空戰勝負要看戰場的戰術和戰技之運用。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735821
2014-01-10 09:54:45
阿楨
深度:淺析紅旗17野戰防空導彈 對抗台AH64利器2014-4-18 新浪軍事

資料圖:我國紅旗-17機動近程防空系統
  前不久,在央視軍事新聞上面,我國紅旗-17型機動近程防空系統首次公開亮相,有消息說它是在俄羅斯TOR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的基礎上研製的。
  紅旗-17的配備大大提高了我國陸軍野戰防空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與AH-64D這樣先進的武裝直升機作鬥爭的能力,是我國陸軍防空能力的一個飛躍。
  我們知道武裝直升機在越南戰場出現以後,各國也在發展針對它的防禦系統,包括自行高炮、可擕式防空導彈等,盾更加堅固的結果是矛也更鋒利,緊接著出現了AH-64這樣的新一代武裝直升機,它的設計就是是所謂的“長臂”原則,就是機載武器要超過自行高炮及可擕式防空導彈的射程,以便可以在對方防空武器射程範圍外攻擊目標,因此AH-64配備了射程達到8公里的海爾法機載反坦克導彈,它的射程遠超過當時的地面伴隨防空系統,在海灣戰爭中,AH-64發揮重大的作用,顯現第二代武裝直升機面對上一代地面伴隨防空系統巨大的優勢,此後AH-64又進行了升級和提高,配備了毫米波機載雷達,晝夜全天候目標搜索、攻擊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進一步擴展它的優勢。
  矛利則盾固,AH-64出現之後,各國隨之研製針對它的防空系統,其中有代表性就是TOR系統,。TOR系統針對以前伴隨防空系統存在的問題,一個是增加射程,一個是提高反應能力,TOR系統配備的9M331導彈將射程提高到12公里,覆蓋了海爾法的射程,在提高反應能力方面,TOR系統實現了搜索、跟蹤雷達一體化,可以迅速對威脅做出反應,尤其是它的跟蹤制導系統採用了相控陣雷達,提高了系統對機動性能強目標的跟蹤能力,另外TOR系統還實現了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導彈可以全向發射,進一步提高它的反應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4-18/1022774718.html
2014-04-19 23:51:07
圖博館
解放軍99A坦克獨門絕技曝光智能炮射榴霰彈打直升機2016.2.10科羅廖夫

  最新式的99A重型坦克和即將服役的第二代輕型坦克,都將擁有一種高效的新型多用途智能榴霰彈,既能打直升機,也能打敵步兵。
  用坦克炮打直升機,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歷史上卻有過用坦克砲擊落低速飛機和直升機的先例,在二戰時期美國和德國的坦克都用火砲擊落過低空飛機。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的坦克就使用主砲擊落過一架敘利亞的“小羚羊”直升機。打擊貼近地面低速飛行的直升機,並非難事,近幾年敘利亞內戰的戰場上,甚至有反坦克導彈擊落低空直升機的戰例。
  中國軍隊一直高度重視地面部隊打敵直升機的手段,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著手研製地面砲兵打擊武裝直升機的戰術,並在2000年全軍科技練兵演練和新三打三防匯報演習時,為中央軍委領導做過表演。解放軍的這個“發明”,是團屬砲兵營的18門122毫米榴彈砲,在觀測系統的連續火控支持下,間接瞄準,集火射擊,使用空炸引信打擊遠距離的低飛武裝直升機戰法,自稱可有效地攔阻和打擊低空慢速的直升機,但在戰場上的現實使用效果,誰心裡都沒底,這畢竟是一種臨時抱佛腳的應對措施。
  90年代末中國又從俄羅斯引進了125毫米9M119“蘆笛”等數個型號的砲射導彈,並加以國產化,配備在04式步戰車、100毫米輪式突擊砲、105毫米輪式或履帶式突擊車、96A/96A、99/99A等坦克裝甲車輛上,這些炮射導彈都採用激光駕束制導,射程5000米左右,飛行速度350秒,理論上具有打擊武裝直升機的能力,但命中率較低。
  外軍比較重視坦克主砲直接對抗武裝直升機,以色列開發的“拉哈特”( LAHAT)激光制導炮射導彈就能直接在8公里距離上打擊敵武裝直升機。美國也先後開發了從橡樹棍到XM1111的多種炮射導彈,以及配備對空/地雙模式近炸引信的120毫米M830A1多用途高爆彈,但這些都沒有大規模應用。
  我軍還直接使用常規彈藥對抗敵武裝直升機,2014年在俄羅斯舉行的“坦克兩項”世界比賽中,就設有低空直升機靶,距離為900—2200米,要求參賽坦克使用主砲射擊,中國參賽的96A坦克就憑藉優異的火控系統,發發命中。
2016-02-10 23:38:59
圖博館
我軍前裝甲兵學院院長、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中將2013年接受記者採訪時,也透露過,十幾年前我軍裝甲部隊曾做過仿真實驗,通過“裝備作戰仿真實驗室”,進行以99式主戰坦克連與得到“阿帕奇”加強的敵軍海岸堅固防禦陣地的分隊級作戰仿真。在把握住“先敵開火兩分鐘”原則下,在我坦克連可承受損失的範圍內,坦克使用主砲集火射擊在1000米距離上是能夠擊落當面直升機的。但仿真實驗也提出,需要進一步研製新型的空炸彈藥和引信,並為大口徑坦克炮配備炮射導彈。
  中國軍隊曾認真研究如何以坦克炮對抗武裝直升機,從檢索國內論文網的信息來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8年前後,有大量研究先進彈藥和坦克炮對武裝直升機射擊的技術文獻,這說明中國正在以新一代主戰坦克和輕型坦克為背景,研製一種比炮射導彈和近炸榴彈更加高效的新概念多用途彈藥,用來在未來戰場上打擊敵武裝直升機和地面人員車輛等軟目標。
  這種彈藥就是軸向前拋分時爆破榴霰彈。這種新概念彈藥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被透露出來,是在海軍使用的76毫米艦炮軸線場定向分爆式防空榴彈基礎上研製的,專門為坦克炮配備,用於打擊地面軟目標或空中目標,屬於新一代新概念彈藥。
  125毫米坦克炮軸線場定向分爆式防空榴霰彈,內裝3.5公斤預製鎢合金動能殺傷破片,一共450個鎢合金子彈,分6層裝填,每層75枚,單個預製破片質量為8克,直徑為8毫米。分爆式榴霰彈預製破片的拋射過程與常規榴霰彈相同。該彈是定向殺傷彈藥的一種,預製破片向前方拋出,屬於軸向定向殺傷彈藥,優點是彈丸和預製破片的速度高,殺傷面積大和具有分段毀傷作用,配合高精度時間引信或近炸引信,具有很強的防空反導能力,所以也稱為“智能榴霰彈”。
  該彈的工作過程比較類似瑞士阿海德防空彈藥,阿海德防空彈藥屬於集束式預製破片編程引信子母彈,能夠利用彈體攜帶的大量預製破片,形成一個直接指向目標的高密度破片束,以攔截和毀傷空中目標。其可編程電子時間引信,通過火控計算機根據目標速度航向數據算出彈丸的最佳引爆時刻,通過砲口線圈直接裝訂,彈丸根據裝定的時間在目標前方最佳位置炸開彈體,具有極高的打擊效率。
2016-02-10 23:41:59
圖博館
阿海德防空彈藥技術在中國軍隊早已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最新型的PG99式雙管35毫米履帶式自行高炮和單管轉膛35毫米輪式自行高炮,都配發國產智能時間引信預製破片榴彈,其實就是阿海德彈藥。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上面的76毫米速射艦炮,也配髮帶有智能引信的預製破片反導砲彈。
  中國的新式坦克炮射智能榴霰彈也使用電子時間引信,通過坦克上的瞄導合一火控系統測定敵武裝直升機飛行距離和速度等數據,自動裝配智能時間引信。
  智能分爆式榴霰彈的彈體由兩部分組成,上部是鎢合金預製破片,下部是殺傷戰鬥部,兩部分在一次射擊中先後引爆,能夠較好的集合榴霰彈和殺爆戰鬥部的優勢。當彈丸接近目標時,引信適時作用,在拋射藥的作用下,向前拋射出呈前錐形分佈的450個質量為8克的圓柱形鎢合金預製破片,初速可達1000米/秒,能穿透1.5厘米厚的鋁合金裝甲靶板,預製破片經過階梯式加速和擴散,在目標正面形成一個高動能、高密度並有一定縱深的破片彈幕,這是首次對目標進行毀傷,隨後引爆彈體後面的殺傷戰鬥部,可形成1000個轟爆破片,對目標進行再次毀傷,從而實現雙重分段高效毀傷。比較適合打擊空中低速目標,地面人員車輛以及軟目標。這相當於用一發砲彈對目標進行了兩次毀傷。
  無獨有偶,在中國研製此型彈藥的同時,俄羅斯也在發展一種極為相似的砲彈,即新一代125毫米坦克炮的“斯瓦洛格”軸向前拋預製殺傷破片榴彈。“斯瓦洛格”榴彈也使用火控系統自動裝訂時間引信技術,彈丸採用預製破片和殺爆戰鬥部分裝形式,作戰過程與中國的智能分爆式榴霰彈完全相同。
  目前中俄兩國已經無法分清該彈具體是誰參考了誰,不管黑貓白貓,能擊落武裝直升機的就是好貓。
2016-02-10 23:42:57
圖博館
深度:解放軍為什麼不怕台坦克殺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2016.7.28新浪軍事

  阿帕奇打激光制導地獄火採用本機照射方式的話射程是達不到標稱的8km距離的,因為照射器的限制,但可以採用別機照射,本機遠距離發射的模式,這種模式威脅比較大,不過激光照射過程中會觸發激光告警。目標可以採用煙霧干擾大幅降低導彈命中率。另外,激光高重頻干擾對抗系統也比較成熟,激光制導的地獄火效能大不如前。
  但“長弓阿帕奇”配備的毫米波地獄火對坦克的威脅相當大。長弓雷達可以遠距離探測地面目標,並可以在導彈的最大射程上發射導彈,長弓阿帕奇只需要在樹梢高度就可以進行攻擊,地面防空系統很難對其形成威脅。現在坦克也缺乏對毫米波段的告警能力。
  至於說地面對抗長弓阿帕奇,坦克是不靠譜的,無論坦克有沒有炮射導彈。這個只能依靠伴隨的機動防空系統。中國是一個國防體系完備的大國,野戰伴隨機動防空當然是配置齊全,目前已擁有95自行彈砲防空系統、07式35自行高炮、紅旗7、紅旗17等多種探測、制導、打擊武器專門用來防禦來自低空、超低空的敵方威脅,同時武直10和武直19都能使用空空導彈,理論上獵殺“長弓阿帕奇”應該不是難事。所以“長弓阿帕奇”打打低配置體系和缺乏伴隨防空的不對稱對手還是可以,但遇到解放軍這樣擁有完備體系的對手,“長弓阿帕奇”的優勢也就喪失。(作者署名: 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7-28/doc-ifxunyya2590414.shtml
2016-07-29 09:22:05
圖博館
美將測試魔改版阿帕奇速度提升50% 或專門獵殺直10 2018-11-01 新浪軍事  

  近日,波音公司透露,該公司正在測試新型的AH-64E Block 2複合推進,速度和航程提高50%、提高24%的燃油效率更高。該機擁有一個加長的短翼,發動機排氣管也進行了修正,垂直尾翼面積加大,尾部安裝了一個後置的推進螺旋槳。該設計還可能具有新的剛性轉子系統,這符合複合推進直升機設計的特性。
  速度遠低於AH-64E Block的我軍直10如果遇上的話,將在空戰中處於絕對劣勢!這麼大的空戰優劣勢,是即使使用專用空對空導彈都沒有辦法挽回的。
  這個概念很容易讓人想起上世紀70年代夭折的的AH-56,就是採用推進螺旋槳,是當年追求高速直升機的代表!
  與新一代S-97這類全新設計相比,用現役的AH-64改進的風險更低,也更容易獲得陸軍航空兵統一的後勤保障。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陸軍對AH-56進行了評估,這是一種當時最先進的設計,速度快、機動靈活,裝備有自動機關炮、機槍、榴彈發射器、非制導火箭和新型反坦克導彈。但是,由於可靠性較差,不斷的事故、技術問題以及政治陰謀,最終使得這種可能會改變武裝直升機發展方向的設計於1972年夭折。
  AH-56取消後,在1986年服役了採用傳統推進方式的AH-64A。
  但是,美國對當年沒有能夠繼續發展AH-56仍然耿耿於懷,特別是對其先進的複合推進方式異常癡迷。在2000年代中期, UH-60“黑鷹”複合推進改進型Piasecki X-49A。AVX公司還推銷了OH-58D複合推進版本。
  波音還想,為全球1000余架AH-64升級時提供這一改裝方案,對於波音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賺錢的機會。全新的AH-64E Block2只比一般的AH-64E貴20%。AH-64E目前的售價是3360萬美元一架(楨:?),那麼AH-64E Block2可能在4000萬美元左右!(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別往自己臉上貼金!魔改版阿帕奇要対付的是像俄羅斯卡52或米28N,普通版的阿帕奇就可吊打武直10了!
蚊子都能叮死你個混蛋鍵盤專家
看了評論,發現太多鍵盤俠沒有腦子:甭管阿帕奇還是武直十,武直的戰鬥力在雷達和導彈,如果武直十的雷達看得遠、導彈打的遠打的准,那麼阿帕奇在武直十的面前就是個渣!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1/doc-ifxeuwwt0106037.shtml
2018-11-02 10:23:44
圖博館
中國售巴鐵導彈技術擊落印度軍機 印卻只能向俄購買“防空RPG” 2018-11-21 新浪軍事

  作為防空導彈武器和輕武器的交匯點,肩扛式防空導彈一直都是技術含量和製造難度較低的“普及型武器”,以至於多個小國都有能力將其仿製並出口,並逐漸對美俄等大國的直升機部隊和熱點干涉地區機場形成了威脅,大有超越著名的RPG,成為新一代“心腹大患”的架勢。
  但就是這個“防空RPG”,自詡軍工大國的印度在眼下仍需花鉅資從俄引進:近日,印度以58億美元從俄購買數百台9K338“針-S”,要知道印度引進S-400防空導彈也不過52億美元!
  若印度在先前沒有裝備過,也不具備應用和仿製的基礎,那麼這58億的“學費”的確交得值當。但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引進過“箭-2M”,並在八十年代中期又購置了更新型的“針”,並在印巴喀什米爾邊境衝突中取得了實際戰果(雖然是聲稱的)。
  中國在得到箭-2M實物之後沒多久就鼓搗出了類似的“紅纓-5”,繼而將技術轉讓於巴基斯坦,巴自行改造的ANZA在喀什米爾邊境衝突中也擊落了2架印度戰機。
  簡單來說,巴若能自行改進肩扛式防空導彈,技術積澱和工業水準更強的印度不可能做不到這一點,更何況印度在防空導彈和空對空導彈領域各有建樹:“阿斯特拉”中距空對空導彈和“藍天”中程空對空導彈雖然技術指標並不先進,如導引頭等關鍵部件依舊要外國供應(這一點巴也是一樣),但掌握了自主生產即意味著有機會得到資金支持,擺脫進口依賴也就有了希望,更何況肩扛式防空導彈的出口市場一直都很廣闊。但很顯然,印度上上下下無一對肩扛式防空導彈這個不起眼的“小玩意”起過任何興趣,乃至於畫個餅的心情都不曾有。
  但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在印度人花費58億美元跟上現代化肩扛式防空導彈的步伐的同時,其他人在幹什麼?不提已經風靡整個中東的“紅纓”和“前衛”,就連ANZA也已發展到MK3版本,性能直追“針-S”,而MK2更是暢銷熱點地區。若印度仍在肩扛式防空導彈上堅持“造不如買”,那麼在“針-S”過時之後的某一天,今日印度“大出血”的場景仍將再現。(作者署名:利刃/TO)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21/doc-ihnyuqhi5800480.shtml
2018-11-22 10:21:05
圖博館
中國野戰防空在導彈滿天飛的時代 千萬不要忽視高炮 2019-01-16 新浪軍事

  說道地面防空,一直有種說法是以“地”制“空”,十防九“空”。的確,地面裝備的防空作戰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在要地防空做戰中被動的用地面裝備去抗擊敵人的空襲只能是越打越差,而在野戰防空中卻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
  野戰防空的定義是為保障戰役軍團、戰術兵團等在野戰條件下作戰的空中安全而進行的防空,這裡的野戰條件是指在要塞和城市之外進行的作戰行動。通常野戰防空分為三部分,對後方重要指揮節點和集結地域的掩護;對重要行軍路線或行進路線上的重要節點(渡口或者橋樑什麼的)的掩護;還有就是對進攻前沿的掩護。
  根據三種任務不同的特點,結構較為簡單的中/近程防空導彈或者中大口徑高炮可以擔負後方重要指揮節點和集結地域的掩護;機動性較強的近程防空導彈或者中小口徑高炮被用作在重要行軍路線或行進路線上的重要節點的掩護;可以短停或者移動射擊的自行高炮或者防空導彈可以用來對進攻前沿進行掩護。當然當整個作戰行動轉入防禦時,野戰防空裝備亦可以根據射界的大小投入到要地防空中去。
  根據不同作戰特點,對於武器系統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掩護後方重要指揮節點和集結地域的,得有足夠大的射界和足夠的射高,諸如HQ-16之類的中程防空導彈是極好的。有人會說如果光從射界和射高的角度來講,HQ-9之類的遠端防空導彈不是更好麼?遠端防空導彈需要有龐大的預警和指揮體系與之相配合,這些支援設備是陸軍集團軍防空旅鐵定放不下的。因此HQ-16是陸軍可以掌握的最遠的防空導彈,HQ-9之類雖然好但是陸軍用不了。之前曾有陸軍HQ-16在演練中被空軍Su-30吊打的消息暴出,並因此得出地面防空無用的結論。對此本炮霸想說,現代防空作戰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單單依靠陸軍手裡的中程防空導彈只是降低了被敵方空襲團滅的概率。
2019-01-17 07:05:40
圖博館
如果要徹底保己方重要指揮節點和集結地域的空中安全,還需要遠端打擊火力、空軍航空兵、空軍遠端防空導彈和低空防空力量的有力配合才是可以的。另外從對等升級的角度來看,沒有中程防空彈,敵人的飛機可以在近程防空導彈或者中大口徑高炮射程或者射高之外從容的丟制導炸彈或者普通鐵炸彈,如果有了中程防空導彈,恐怕敵軍就得有防區外對地武器或者在先進戰鬥轟炸機的配合下才能對我有效打擊。在戰場上某一空間,某一時刻強敵能掌握的先進戰鬥轟炸機或者防區外對地武器是有限的。可以說我們有了先進中程防空導彈之後,敵人對我陸軍野戰行動發動空襲的難度提高了很多。對於重要行軍路線或者行進路線上的重要節點的掩護除了要求射程和射界之外,反應速度或者機動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我陸軍高性能防空導彈匱乏,HQ-7被用作後方防禦之後,對於重要行軍路線或者行進路線上重要節點的防護只能依賴於雙25或者雙37高炮或者各種便攜防空什麼的。當機動能力較強可以快速機動分段掩護的HQ-7B出現之後,我陸軍才有了執行此類任務趁手的傢伙。很多人問我們有和HQ-7B,為什麼還會有HQ-17呢?從導彈的性能上來說,兩者是基本相當的,但是HQ-17比HQ-7B的機動性更強,必要時可單車作戰,也可實現短停射擊。因此HQ-17除了可以掩護行軍路線之外,還可以對進攻前沿進行掩護。小口徑高炮的射程和射高基本上是沒辦法和防空導彈相比的,有不少人據此認為小口徑高炮過時了。然而在實際的進攻前沿掩護中,面對最多的目標是突然從山脊或者樹林等地物後躍升的武裝直升機。此類目標要求防空系統擁有很好的指向性和反應速度,一般情況下可以移動射擊的自行高炮是最好的。在目前情況下,擁有豪華火控,可晝夜作戰的雙35自行高炮,無論從威力,射界,還是從反應速度上來講其都是最好的。
  不少人糾結雙35對付不了攜帶海爾法導彈的阿帕奇。可是如果反過來想,如果逼得對手的阿帕奇只能用海爾法導彈來打擊我前沿進攻力量,那對手那有限的直升機和彈藥能不能瓦解我方的戰鬥行動就成問題了。另外由於HQ-17或者一線單位攜帶的可擕式近程防空導彈的存在,阿帕奇能不能在最大射程從容的發射海爾法導彈也是個問題。在這裡提醒各位讀者,不要因為某些公眾號語焉不詳的暗示就認為雙35自高過時了,只要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樣式不變,雙35自高依然是目前最好的。
2019-01-17 07:11:22
圖博館
目前,我軍已經形成了由HQ-16中程、HQ-17近程,HY-6可擕式和PGZ-09雙35自高組成的成體系的陸軍野戰防空系統,同時由於新老裝備換代的原因,PGZ-04型4-25自高、雙25牽引/卡車高炮和HQ-7B仍將存在於我軍裝備體系之中。
  PGZ-04雖然對付不了帶著海爾法的阿帕奇,但是對付攜帶一般反坦克導彈或者火箭彈的武裝直升機還是綽綽有餘的,HQ-7B不能短停射擊除了會拖慢行軍速度之外也沒什麼其他槽點。至於雙25牽引或者卡車高炮所在的高原山地部隊,其所面對敵方固定翼飛機自有各種防空導彈招呼,除此之外能飛到他面前的敵方直升機也並沒有多強。
  我軍部隊在軍改之後改為了履帶重、輪式中、高機動輕三種合成旅,所以前邊的野戰防空陣容只裝備履帶式重型合成旅部隊,而中型,輕型合成部隊缺乏與其相配合的野戰防空系統。
  為中型和輕型部隊選擇合用的野戰防空系統,這個難度不比為重型部隊研製野戰防空系統低多少。其難點在於:1、八輪底盤或者高機動輪式車輛的承載能力有限。諸如全套的雙35自行高炮的上裝,斷然8輪底盤是裝不下的。因此就有了用千發轉膛代替雙35,用全光電設備代替跟蹤雷達的輪式35毫米自行高炮。輪式35毫米高炮雖然在射擊指標上與雙35自高保持同步,但是抗干擾和全天候作戰能力受到了影響。2、全輪部隊的作戰特點與傳統的履帶式機械化部隊是有差別的,因此對於野戰防空系統的需求也是不同的。3、與履帶式部隊相比,輪式部隊有反應迅速,造價相對低廉的特點,因此輪式部隊更希望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東西,而絕非奢華性能的堆砌。
  輪式35自行高炮以及以其為基礎的彈炮合一系統早已成型,但至今仍未進入我軍裝備序列的原因也就明白了。在其研製初期,只是從輪式裝備通用化的角度提出需求,並未考慮全輪合成化部隊成立之後帶來的變化。很多人把輪式35自行高炮為基礎的彈炮合一系統看做35高炮的加強,而在本炮霸看來,輪式35彈炮合一只是在尋求一種經濟的多用途防空系統,並非要提高35毫米高炮的作戰能力。因為,在輪式單35的基礎上搞彈炮合一,是要拆掉一個35毫米炮彈的彈箱的,備彈數量的降低意味著其持續作戰能力的下降。雖然25炮彈的彈道性能不如35,但是通過數倍35炮的射速又讓其整體的毀傷概率不至於下降太多。(作者:炮霸707)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6/doc-ihqfskcn7687077.shtml
2019-01-17 07:14:14
阿楨
我國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分辨技術已達國際領先

“我們已經研製出微波光子雷達成像晶片,像砂粒一樣小,比傳統雷達設備小一萬倍。它不僅可用于安全領域,在無人駕駛汽車等也可以大展身手。” 2019-04-27,在2019全國微波光子雷達技術研討會上,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雷達成像與微波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潘時龍告訴記者,我國在微波光子雷達部分技術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成像雷達解析度達1.3釐米,已領先其他國家。
  微波光子技術被美、俄、歐認為是決定“未來戰場優勢”的關鍵技術。微波光子學是利用光子技術完成微波、毫米波、THz波系統中複雜甚至是無法完成的信號產生、處理、傳輸與控制等功能。
  微波光子雷達利用光子技術,能夠有效提升雷達系統的目標解析度、作用距離、回應速度等關鍵性能,有助於實現偵察、干擾、探測、通信的一體化。
  “微波光子雷達頻寬大,可支援多頻段、多信號協同工作,實現高解析度成像、多目標識別和低RCS目標探測。同時,可以顯著提升信噪比和改善因數,大大改善強雜波中微弱信號的檢測能力。可以產生和處理適應各種複雜環境的信號波形,拓展了信號自由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航電子資訊工程學院院長賁德認為其優勢明顯,“比如1千兆到100千兆是微波光子雷達工作的頻段,現有雷達對這個頻段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回應
微波光子雷達,可以在150公里外發現並鎖定隱形飛機。當然我們只是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
應該是150公里以內,然而空對空導彈也就一百公里的攻擊距離,所以說,你探測距離再遠也沒用。
誰告訴你沒用?我在一百公里外探測到你,就可以選擇最合適的攻擊陣位、最合適的攻擊角度,等對方一進入導彈攻擊範圍就立即發射,這樣可以發揮導彈的最大發射距離,不管箭能射多遠,眼睛看的越遠越好。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9_04_28_499611.shtml?s=sygdkx
2019-04-29 08:20:29
阿楨
航空發動機溫度超過2000攝氏度 為何不會被熔化? 2019-10-10 新浪軍事

  現代航空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最高可以達到2000℃以上,渦輪溫度在1500度左右,尾噴口燃氣雖然已經經過了一定冷卻,但是溫度也普遍超過500℃。在如此高溫之下,普通材料早就承受不住,高空發動機之所以不熔化,主要是採用了特殊的高溫耐熱材料以及多種降溫結構設計的綜合運用。
  目前渦輪葉片多採用燒結成單一奧氏體的耐高溫穩定鎳基合金、鐵基合金、鈷基合金。渦輪葉片採用中空結構,讓氣流產生對流、在葉片上形成空氣保護膜,並且葉片表面有有集自潤滑和耐高溫為一體的複合材料熱障塗層,這樣一整套措施下來,可以將靜子葉片溫度下降300到600℃,足以保證金屬合金材料的穩定運轉。
  航空發動機工作溫度每提高100℃,推力就將增加20%以上,隨著渦扇15和渦扇20等高性能發動機的不斷湧現,相信我國高溫合金材料必將在一次次的前進中最終登上世界之巔!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0/doc-iicezuev1292738.shtml

國產新概念武直“超級大白鯊”亮相天津直博會 可用於低空快速偵察

  據出展資訊瞭解,此款直升機是採用了國際上現在流行的翼身融合體設計以及前行槳葉概念設計的一種新構想型高速直升機;翼身融合型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減輕直升機的重量,獨特外形也使得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減少。
  “超級大白鯊”複合式翼身能有效減重量減少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
  由上圖可見“超級大白鯊”採用的是共軸旋翼系統與渦輪噴氣相結合的複合式推進設計,機身表面還設想塗有隱身塗層,複合式推進方法可選擇垂直起飛或選擇短距離滑行快速起飛。
  通過最大起飛重量可以分析出似乎該機型並不能像傳統武裝直升機一樣攜帶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且不太可能裝備有效機身防護及駕駛艙防護,但較輕的重量加上兩具渦輪噴氣發動機為該機型提供了遠超傳統直升機的速度優勢以及爬升效率。加上較為科幻的低矮造型可能更適用於裝備電子偵察吊艙的低空快速偵察任務,而非進行傳統意義上武裝直升機的對地攻擊、近距支援等任務。
  另一方面來講,該機也可能是僅僅出現在直博展上曇花一現的構想展示品,航展中經常有各個公司推出的航空器構想模型,在展覽上進行展示後也再無聲跡。不論如何,廠商們提供的的構想機型也讓觀展的各位眼前一亮,並為中國的航空器技術發展提供更多的想法與創意。
2019-10-11 08:53:41
阿楨
官方:直20所有部件全國產 2019-10-10 環球時報

  在剛結束的國慶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的10噸級直-20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在10日開幕的第五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再次亮相。
  多名國內頂級直升機專家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表示,直-20的研製過程中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包括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做到的先進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振動主動控制、電傳飛控以及新的旋翼低雜訊構型、高性能的旋翼氣動佈局。
  高原飛行是直-20的重要使用方向。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從技術上來講,在高原飛行的直升機的發動機必須具備相當可靠的能力。

我軍直20採用純國產渦軸10發動機:最大功率達2000KW 2019-10-10 新浪軍事

  上世紀70年代,隨著中美關係升溫,中國曾從美國引進一批民用版黑鷹直升機,由於其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的功率強勁,所以在空氣稀薄的西部高海拔環境下的表現遠超當時中國所有直升機。但隨著中美合作期結束,中國最後只獲得了20多架民用版黑鷹,這些直升機迄今依舊活躍在西藏等地,並且在汶川、玉樹、舟曲等地震或泥石流災區的救援活動中有過出色表現。但中國軍工技術人員很清楚,這些黑鷹直升機已經接近使用年限,所以研發一種中國自主的高性能直升機已經迫在眉睫。而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須攻克最兇猛的攔路虎:發動機問題。
  渦軸9這種1991年立項的發動機在2010年該發動機正式成功後,其最大出力不足1000KW,而黑鷹的T700發動機出力則高達1200KW。根據記錄,海拔3千米時米17的發動機出力竟會降低40%,此時該機執行500千米運輸任務時只能運載10人,比平原地帶能運載27人的表現差距甚大。2017年,中國航發動力研究所聯合南方公司、動力控制所等十幾個單位組成聯合研發突擊團隊,最終攻克了渦軸10的研發難關。
  渦軸10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600KW,緊急出力狀態下可達2000KW,這除了設計進步外,還要得益於材料工藝和加工水準的長足進步。還將作為中國軍用直升機的重要平臺,如果武直10逐步完成換裝後,就必然會在速度等方面有極大提升,並促進武直10整體的防禦裝甲、機載設備、武備水準大幅提升,最終達到或趕超美軍阿帕奇的水準。
2019-10-11 08:54:09
阿楨
巴鐵購中國295枚飛弩16導彈 應對印度阿帕奇直升機 2019-10-11 新浪軍事

  2019-10-9,巴基斯坦國防部發佈了2017到2018年度國防年鑒,在眾多的採購專案中,有295枚飛弩16可擕式防空導彈和60枚CM400AKG超音速空對地導彈,聯想到印軍剛接收了首批AH-64EI,顯然飛弩16顯然是為印度的阿帕奇準備。
  飛弩-16是和之前在中東聲名大噪的飛弩-6(自用版叫紅纓-6)都出自航太科技第八研究院,紅旗-6A和16也是該院的成果。不過飛弩-16並不是飛弩-6的改進,因為兩者從彈體外形、結構、發射和制導方式上都有很大區別,反而是與美軍毒刺很一致,尤其是制導方式。
  飛弩-16比飛弩-6加長一些,主要是它沒有繼續使用飛弩-6的分離式尾翼設計。飛弩-6的尾翼平時並不在彈體上,而是在一個套環上,平時儲存在發射筒前部的方形盒子內,當發射後彈體出筒的瞬間,其尾部由於直徑比套環的直徑大,所以會帶出這個安裝尾翼的套環。而飛弩-16和毒刺一樣使用了折疊尾翼的設計,所以彈體後部需要有一截小直徑段來收納折疊後的彈翼,因此它的彈體就更長。而在導引頭的形狀上,飛弩-16改用了卵型頭,沒有再用淩錐頭,制導方式上,飛弩-16也沒有繼續使用飛弩-6的四元紅外圓錐掃描體質,而是用了和毒刺一樣的紅外/紫外雙色玫瑰花瓣線掃描准成像體制,其導引頭掃描路徑是成玫瑰花瓣形狀,能夠對目標進行大致成像,抗干擾能力和區分多目標能力很強。引信方面,飛弩-16採用鐳射近炸引信,確保了起爆成功率,同時起爆距離也更為精確。
  在性能方面,飛弩-16最低射高比飛弩-6低了5米,達到了驚人的10米,而最高射高比飛弩-6增加了200米,達到了4000米,有效射程則是達到了6000米。對於飛機和直升機超過了80%,採用雙發齊射基本上是跑不掉的。另外,對超低空來襲的巡航導彈,它也能有不低於70%的單發攔截成功率,當然前提是有預先空情通報,否則攔截窗口時間太短。
  飛弩16的首個用戶並不是巴,之前孟加拉就已經引進使用了。而巴由於之前已經引進了前衛-1生產線(巴國產化後以MKII名義裝備自己並對外出口),用於對付印度米-35已經綽綽有餘了,由於阿帕奇擁有完整的紅外對抗設備,所以一次性進口這麼多的飛弩-16。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1/doc-iicezuev1453610.shtml
2019-10-12 08:51:32
阿楨
國產直11E武裝直升機首次軍貿出口 載6人配反坦導彈

  2019-10-10,在第五屆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中航技進出口公司與昌河飛機工業公司簽署了2架直-11E型武裝直升機的購銷合同,也是航空工業昌飛的直升機產品首次進入非洲市場。
  直-11E在AC311A基礎上,利用直-11WA研製經驗,通過加裝武器系統,並對機身結構、航電系統進行改進而成的一款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2噸級出口型武裝直升機。2015年9月28日在江西景德鎮首飛。2016年11月1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上首次亮相。
  直-11E進一步優化和改良了氣動佈局,換裝了國產大功率先進發動機,飛行性能、機動性能和操縱品質大幅提升。高度集成化的綜合航電系統,化繁為簡,使駕駛操控更加簡化,維護更加簡便、經濟。
  直-11E採用全數位化設計和製造技術,“高原性”“可靠性”“易維護性”特點更加突出。通過綜合“直升機+機載無人機+偵察攻擊網路設備+地面站”,實現了高任務效能、高生存性、高可負擔性,有利於機隊多構型配置、多工系統定制,系“資訊融合、網路中心戰、空地一體戰”攻擊偵察作戰利器。
  直-11E重2.2噸,機上最多可乘6人,配備機槍、火箭發射器、反坦克導彈等武器裝備,能夠滿足軍事/准軍事用途,可執行對地支援/攻擊、戰場偵察/指揮、反恐、武裝緝毒/緝私等多種任務。
  直-11E可以按用戶的要求進行武器火控系統改裝,可加裝各種艙門六管機槍、艙門榴彈機炮、增裝SAR雷達系統、聲光探測感測器,也可安裝資訊中繼空中網路設備,實現網路化及資訊化作戰。
  直-11E非戰時既可作為6人座的運輸直升機使用,也可作為教練直升機使用。(完)
  回應
到底賣給了?
反正不可能是你及你家!你有資格問嗎?
國產化小羚羊
直-11的參照機是松鼠(AS350)不是小羚羊(SA.340系列)
直11E在城市反恐作戰中,作戰效果遠優於大中型武裝直升機
2019-10-14 08:44:38
阿楨
武直-10淘汰歐俄型號 美軍阿帕奇直升機仍是世界第一 2019-10-20浪軍事

  中國武直-10水準究竟如何,從技術水準來看,美國阿帕奇直升機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第二究竟是誰,國際軍事圈早早將俄羅斯直升機排除在外,原因是雖然功率大,重量大,裝甲厚防護好的優點,但是弱項太明顯,航電系統太差,而且主力導彈技術落後,飛行員從發現目標到開火,一直得不停使用雷射光束照射,直到導彈命中,時間過於漫長,遇到敵人反擊,生存力低下,所以直接淘汰!
  剩下就是歐洲虎式和中國武直-10之爭,噸位差不多,技術水準也差不多,航電和武器也類似,實際上很難分出高下,但是武直-10武器配備比較齊全,一款飛機相容了機炮,火箭彈,空對地導彈,直升機專用空對空導彈,這是歐洲人做不到的。
  虎式為了省錢,特意分成帶機炮和不帶機炮的型號,這就給作戰帶來了巨大不便,某些時候對低價值目標攻擊,也不得不發射昂貴的空對地導彈,這是一種極其浪費的奢侈行為,我們中國不幹這種事情。
  隨著中國航電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攻克了武裝直升機專用毫米波雷達,而且中國毫米波雷達還比美國高2代,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反應更快,跟蹤目標更多,而且可以即時分發給隊友,直-19已經開始大量裝備先進毫米波雷達,給武直-10安裝先進毫米波雷達輕而易舉,如此一來,武直-10輕鬆超越了歐洲虎式直升機
  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何時能夠將阿帕奇斬落馬下,其實這個答案已經有了,直-20裝備2台1600KW的高功率渦軸發動機,還有先進傳動系統,外加5葉高升力螺旋槳,這已經完全具備了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最重要條件,超越阿帕奇,並非難事,完成從5.5噸專用武裝直升機向10噸重型武裝直升機的跨越。
  中國直升機工業近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超越黑鷹已成定局,美國阿帕奇很快也不在話下,在如此重大的成績面前我們不能驕傲,美軍開始用全新技術替代現有一代直升機,美軍考慮將阿帕奇升級換代,新一代武直最大速度將達到400公里每小時甚至500公里每小時!(作者署名:大水)
2019-10-21 08:48:58
阿楨
直20亮相後中國下一代直升機長什麼樣 千萬別學波音 2019-10-21 新浪軍事

  直-20批量生產,未來將會研發更多的改型,如特種作戰型,武裝運輸型,空中加油型,艦載通用性,艦載反潛型等等多種變形,現在大家都有一個問題,直-20之後,中國新一代直升機將是哪一種樣子?
  這個問題在幾年前很難回答,但是最近形勢變得相對明朗,美國黑鷹下一代聯合多用途飛機競標,貝爾V-280對陣波音-西科斯基SB-1,雖然美國陸軍還沒有最終宣佈競標結果,明眼人都知道,這一次波音-西科斯基輸定了。
  SB-1輸在可靠性上,飛機動不動就趴窩,迄今為止已經趴窩延誤4次之久,趴窩的原因千奇百怪,變速箱軸承蠕變,剛性旋翼製造問題,試飛墜機問題等等,雖然兩家競標飛機同時開始,但是競爭對手V-280完全不給他們機會,勇士提前15個月首飛,而且在今年4月份,SB-1首飛的時候,勇士就超過了100個飛行小時,最大速度超過300節(556公里每小時)的空速。
  更讓人絕望的是,貝爾為了給客戶一個良好印象,堅持乘勝追擊,繼續測試無人駕駛模式,將SB-1徹底打入深淵!從技術來說,貝爾的V-22,V-280傾轉旋翼方案是現有高速飛行相容垂直起降飛機中性能最好的,沒有之一,這種設計最大的優點在於,兼顧了直升機 垂直起降,同時保留了固定翼飛機的高速和高載荷能力。
  SB-1方案難道沒有任何可取之處?
  假如競標替代阿帕奇的新一代武裝直升機,SB-1卻比V-280有獨特的優勢:懸停性能更好,高速性能稍差,最近美國替代OH-58D競標中,貝爾立即放棄傾轉旋翼設計,恢復科曼奇的傳統方案。
  SB-1採用共軸雙旋翼加尾部助推發動機,動力方案比較複雜
  美國的兩種高速直升機方案,一種共軸雙旋翼加尾推發動機,一種傾轉旋翼設計,從技術難度來說,後者更難,但是後者有V-22魚鷹30年經驗做基礎,已經非常成熟,而共軸雙旋翼設計,美國還是第一次,所以,遇到了更大的問題。
  中國未來運輸直升機,很大可能採用V-22,V-280傾轉旋翼模式(楨:?),而高速武裝直升機,很可能採用SB-1的主旋翼加尾推模式,SB-1的悲歡離合,充分說明,沒有絕對完美的氣動佈局,設計師只能因地制宜,不斷進取。(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21/doc-iicezzrr3758133.shtml
2019-10-22 09:52:00
春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01:47:09
阿楨
陸版「刺針飛彈」飛弩16 專打阿帕契直升機 2019/10/14 中時電子報

據陸媒《新浪軍事》指出,巴國新公布的2017至2018財年軍購年鑑上有兩項與大陸有關,分別是295枚飛弩-16可擕式防空導彈和60枚CM400AKG超音速空對地導彈。後者曾於巴國空軍的梟龍戰機上掛載展示過,外界早已知悉,但是飛弩-16則是首次被證實出口巴國。
  飛弩-16是和之前在中東地區聲名大噪的飛弩-6(紅纓-6)可擕式防空導彈有關,兩款都出自航太科技集團第8研究院,共軍大量裝備的紅旗-6A和紅旗-16都是該院的成果。飛弩-16並非飛弩-6的改進型,兩者外形、結構、發射和制導方式上都有很大區別,飛弩-16反而是與美軍大量使用、並已售予台灣的刺針(FIM-92 Stinger)幾乎一樣,尤其制導方式兩者完全相同。
  飛弩-16的射高從10米到4000米,有效射程6000米,幾乎所有低空與超低空飛行器都能鎖定,包括戰機、武裝直升機或無人機。對於飛機和直升機的單發攔截率超過了80%,採雙發齊射基本上目標是跑不掉的。對超低空巡航導彈,也能有不低於70%的單發攔截率,當然前提是要有預先空情通報才有足夠時間預備。
  飛弩-16曾出口給孟加拉,巴先前在應對印度使用的俄製米-35時,使用其國產的前衛-1可攜式導彈已足夠,但印軍引進阿帕契後,它擁有完整的紅外對抗設備,而且所配的地獄火(AGM-114 Hellfire)飛彈射程和性能都大大超過米-35的俄制反坦克導彈,因此必須進口性能更強的飛弩-16來對抗,顯然也是認識到了阿帕契直升機的危險性,因此急著大量進口。
  由於可攜式導彈在兩棲部隊登陸時用於對抗灘頭武裝直升機非常有效,台灣目前也進口阿帕契直升機用於灘頭反登陸戰,未來也會面臨可攜式導彈的威脅,共軍近年此類裝備近幾年發展迅速,我方的反登陸作戰中的低空飛行器應及早發展因應對策。
2020-03-05 08:13:16
阿楨
中國試射世界領先的新導彈 武直10打擊範圍將翻倍

  2020年6月22日19時30分,在內蒙古阿拉善某試驗基地,某型機掛載某新型空對地導彈起飛,對目標進行投射,導彈精准命中目標。
  ▲我軍現役三型武裝直升機的主力空對地導彈都是AKD9,尺寸稍大的AKD10主要用於直-10;下圖可見外貿型藍箭-7和藍箭-9(重量僅為26千克)的尺寸對比
  ▲在“裝甲與反裝甲日”上展示的多型外貿空對地導彈,可見氣動佈局與AKD10相似,但明顯放大的藍箭-11和藍箭-21;後者最大射程達25千米,使用複合制導模式
  雖然相比之前武直-9用紅箭-8對付的時代強了很多,但受限於研製時的技術儲備情況,AKD10在尺寸、重量與美制地獄火相當的同時時,射程要明顯短於後者特別是其改進型。
  而為了對抗現代野戰防空系統,美俄的武直都在測試射程更大的空地導彈。美用“長弓阿帕奇”武直試射了以色列射程25公里的“長釘-NLOS”。
  塔斯社去年3月20日報導,米-28NM或卡-52可以掛載8枚程25公里的“產品305”,該型導彈同樣採用複合制導,並在敘利亞的反恐實戰中試用過。
  雖然系統小型化一直是各型機載導彈研製的目標,但新型導彈的尺寸和重量也不可能完全停留在AKD10的標準上。這就難免讓很多人擔心,“直-10的小身板能扛起來新導彈嗎”?我們今年2月曾提到,北部戰區陸軍第80集團軍陸航旅的直-10裝甲強化型,通過使用功率更大的渦軸-9改進型發動機,加裝了帶有彎曲混合管的國產新一代紅外抑制器,降低了信號特徵,全面提升了戰場生存能力。
  ▲雖然已有多個型號的桅頂毫米波雷達在直-19上試用,但在現代陸戰戰場資訊不斷整合的今天,新型導彈的使用並不一定要依託載機本身的“長弓化”才能實現
  武直-10除了升級渦軸-9改進型發動機之外,也採用了類似水準的綜合航電系統和機載匯流排系統,以任務管理為核心,實現了系統的高度綜合化,為使用新型導彈提供了便利。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15/doc-iivhvpwx5498928.shtml
2020-07-16 07:48:51
阿楨
對台一線直升機干擾吊艙 可壓制地面防空 2020-11-20 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軍網發佈了兩張陸航第73集團軍某陸航旅直升機低空突防的照片,照片中一架米-171直升機,在機身兩側掛架上各攜帶了一個新型電子干擾吊艙。
  對於固定翼飛機來說,機載電子干擾吊艙已經是空中作戰的必備設備。中國海空軍固定翼飛機都裝備了大量電子干擾吊艙,其中的K/RKL-700A主要用於ECM(電子對抗作戰)用途,此外還有用於ESM(電子支援作戰)的KZ-900吊艙。
  目前國際上共有近30家廠家研發了約70種機載電子干擾吊艙,但專門為直升機掛載所研發的吊艙幾乎沒有,美國的AN/ALQ-167V,裝備單位並不是美軍直升機,而是英國艦載直升機,用於海王MK5和山貓MK8。
  直升機吊艙發展緩慢的原因,首先是設備的體積和重量。比如美國固定翼飛機的AN/ALQ-184,長度3.84米,重量為290公斤,雖然已是很小,但直升機外掛吊艙的重量上限為200公斤,超過對直升機性能影響就太大了,AN/ALQ-167V只有107公斤。中國陸航此次曝光的電子干擾吊艙,比K/RKL-700A吊艙要小一半,2米左右,重量不會超過200公斤。兩個吊艙400公斤的重量對於一架起飛重量13噸,載重4噸的米-171來說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其次是直升機的戰術使用環境造成的。對於陸航直升機,及時探測到敵方雷達的信號,並且利用地形進行規避,比外掛一個可以進行電子對抗的吊艙更實用。另外,由於直升機特有的旋翼和尾槳會產生非常大的雷達回波,進行雷達隱身設計是無效的。美國當年在取消RAH-66時,就認為與其花這麼多錢搞效果有限的雷達隱身設計,不如把資源用在降低直升機的聲學和光學特徵上。
  因此,直升機防禦系統上的發展重點是紅外和鐳射對抗,而非電子對抗。所以直升機除了設計有內置的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鐳射告警接收機、紅外干擾機以外,外掛型的紅外和鐳射干擾吊艙也很多。
  雖然電子對抗吊艙並不是直升機防禦系統發展的首要目標,但並不代表這種吊艙沒有作用。在平原、沙漠、海上這些沒有地形可以用來隱蔽的地方執行任務,還是需要電子對抗進行支援的。
  在這種地形下,直升機的最大威脅不再是單兵肩射導彈,而是野戰防空系統,比如俄羅斯的通古斯塔。雷達探測距離在30公里,射程10-15公里的小型防空導彈,或是彈炮結合系統,均使用雷達制導。對於戰場上的直升機來說是很大的威脅。
2020-11-21 07:05:01
阿楨
台軍2000枚毒刺導彈對我軍威脅有多大?時代已經變了 2020-12-21 環球時報

  在過去幾十年裡,可擕式防空導彈取得最大戰果的地方就在阿富汗。1979到1989年,蘇聯在阿富汗上至少損失了333架直升機和118架其他飛機。其中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毒刺”打下的。
  但之後,可擕式防空導彈再也沒有取得過如此輝煌的戰果。原因有幾:
  1。現代直升機普遍採用了發動機排氣口紅外抑制裝置,再加上紅外誘餌和紅外告警裝置。
  2。毒刺最大射高3800米,最大射程4800米。但實戰中有效射高3000米左右。
  3。從最近的亞阿的納卡衝突可以看出,無人機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中大型無人機在三四千米之上飛行,可以從容用機載武器對地面目標進行“點名”。而小型的自殺式無人機,紅外輻射小,目標也小,很難被發現,就是被發現了也不好打,打下來也沒關係,成本很低。
  解放臺灣的過程首先是“東風洗地”(楨:? 遠程火箭炮!) ,中國無人機十分強大,大批無人機24小時盤旋“點名”的場景,也許會有個別偷襲成功,但總體上不會給解放軍造成多大麻煩。

美媒CNN:台軍自製潛艇能阻擋解放軍數十年 2020-12-21 環球網

大陸專家表示,該報導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實在過了頭,如果臺灣區區8艘常規潛艇就如此‘了得’,那美國海軍應對解放軍潛艇時,為何還要拼命打造由近70艘核動力潛艇呢?”

殲15網路圖片罕見展示"野獸模式" 疑似掛10枚導彈亮相 2020-12-21 新浪軍事

  估算下來,這架殲-15的外部武器掛載已達4.5噸左右,雖然還未達6.5噸最大載彈量限制(參考蘇-33公開資料),但已頗為驚人。
  蘇-33在105米長的短起點以27噸起飛,內油5.7噸,作戰半徑660公里,滯空時間2.5小時。蘇-33在195米長的長起飛點以32噸起飛,9.3內油,1220公里作戰半徑和近5小時滯空時間。

共軍山東艦穿台海 綠委籲中:不要窮兵黷武 2020-12-20 台視新聞
  回應
買那麼多美國武器就不窮兵黷武了?
綠委不怕!我們的軍頭已經進入衡山指揮所
綠委又來轉移萊豬焦點
航母殺手塔江艦/雄三何在?
快喊美國爹來啊
美國可以穿越,共軍不可以穿越?這是哪國的法?
航母編隊通過臺灣海峽早已實現常態化,臺灣拿來做大內宣恐嚇自己的人民
2020-12-23 06:43:21
阿楨
紅箭10高原強化發射車擊落無人機 2021-03-10

  近日,八一電視的視頻中,出現了輪式底盤的紅箭-10擊落無人機和一種新型車載反坦克導彈試射的鏡頭。
  紅箭-10彈長1.85米,寬0.165米,總重150千克,破甲戰鬥部重43千克,穿深接近2米勻質裝甲,最大射程10公里,飛行高度200--300米。採用光纖圖像傳輸制導,在發射後裝於導彈尾部的光纖線圈不斷放出,能夠將導引頭中安裝的白光/紅外攝像機的畫面使用光纖傳輸給發射車內配備的人機交互終端,雙顯控操縱臺可同時操控以間隔10秒發射的2枚導彈,同時打擊2個不同的目標。導彈在飛行中可同時接受上傳指令,可以發射後不管,也可在導彈發射前不鎖定目標,在發射後再進行目標選擇,射手也可以修正瞄準點和目標資訊,並控制導彈攻擊目標,因此紅箭-10可以打擊的目標種類非常多樣,甚至包括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可以在美國阿帕奇直升機的地獄火導彈8公里射程外攻擊目標。由於紅箭10的正常氣動佈局,X佈置的大弦比彈翼和尾翼,使得導彈既可以直接瞄準進行直線飛行攻擊,也可以採用高抛物線機動彈道攻擊目標。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09/doc-ikkntiak6551364.shtml
2021-03-10 07:20:19
阿楨
美AH64E新導彈射程翻4倍 印軍若裝備對我軍威脅不大 2021-03-21 環球時報

  2021-03-17“阿帕奇”發射以色列“長釘-NLOS”導彈,擊中32公里外靜止靶船,射程是“海爾法”的4倍。
  “長釘”主要的型號有“長釘-SR”(SR表示短程,有效射程從50米到1.5公里),“長釘-MR”(MR中程),“長釘-LR2”(LR遠端, 4公里),“長釘-ER2”(ER超遠,10公里),和“長釘-NLOS”(NLOS非視距直瞄, 25公里)。射程越遠彈體越大,“長釘-NLOS”重達70公斤。
  “長釘-NLOS”與其他“長釘”的光纖鏈路,限8公里內,之後使用無線電制導。該導彈的標準導引頭是可見光和紅外制導,但正在研製半主動鐳射導引頭等新型導引頭。
  長釘-NLOS為了增加射程使用了四片較大的主彈翼,阻力增大速度不高,約200米每秒,遠低於音速。因此8公里以外,是可以被干擾的,而飛行速度慢,也容易被近程防空武器系統擊落。我陸軍的電子戰裝備, 6管速射炮對付長釘-NLOS應也效。
  當然,對付“阿帕奇”的辦法還有很多,比如由攜帶毫米波雷達的武直-19和武直-10編隊;陸軍的遠端火炮和火箭炮,能摧毀阿帕奇的機場;軍戰機和無人機也能夠從上往下對付阿帕奇。
  另外,今年的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我軍企就推出了CM-501GA導彈系統。它實現了美國陸軍提出的“網火”NLOS概念,性能先進。該導彈的外形也和長釘-NLOS差不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3-21/doc-ikkntiam5971094.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反坦克導彈家族添新丁:除了北方工業的紅箭又有航太科技的天雷四號(TL-4)三代反坦克導彈重28.5千克(高×寬×長)178×174×1200毫米,相比二/三代紅箭8/11,,破甲威力超過1000毫米;射程也優於紅箭-8,可根據目標選擇直攻或攻頂,與紅箭-12相當,超過4000米。美標槍重量22.5k並不算輕,有效射程也偏短(直射2500米,灌頂2000米)。
 八一電視2021-03-10視頻,輪式底盤的紅箭-10擊落無人機:紅箭-10採用光纖圖像傳輸制導,穿深2米勻質裝甲,最大射程10公里,可在阿帕奇直升機的地獄火導彈8公里射程外攻擊目標。
 中國陸軍重型旅的防空營,裝備HQ-17、9M331近程防空導彈加上PGZ-09雙35毫米高炮,構成從15-20公里、到3-5公里的防空火力網。
2021-03-22 08:28:38
阿楨
大陸直20直升機也有匿蹤變體 用於滲透作戰 2021/05/31 中時

中國大陸一直有追趕美國軍事科技的企圖,雖然經常被譏為「仿造」、「克隆」、「山寨」,但是就大陸的角度來看,模仿成功經驗就是提升實力的捷徑。直20直升機就是公認的仿造S-70C黑鷹的成果。然而直20還有匿蹤型的規畫,這很可能是來自於神秘的「匿蹤黑鷹」得來的靈感。
「戰區」(The Drive-Warzone)報導,一段大陸新聞影片顯示,中國航空工業(AVIC)正在研製「匿蹤直20」。
說到匿蹤直升機,美國仍是該領域的領頭者,20年前,原本計畫用來取代AH-64阿帕契的RAH-66原型機向外界公開,有許多降低訊跡的設計,包括引擎廢氣的降溫設計,內藏式彈艙,線條單純化機身外型等等,然而由於美國國防預算刪減的原因,RAH-66沒有量產,但是直升機匿蹤化的技術被保留下來。
2011年,美國海豹部隊潛入巴基斯坦暗殺賓拉登,派出的3架直升機當中,有1架發生事故墜毀在庭院,雖然海豹部在撤離之前炸毀了直升機殘骸,但是機尾的部分可能過於堅固而被保留,我們也得於窺見匿蹤黑鷹直升機的一尾,但是線索也僅次而已。之後,許多航空專家、分析師,甚至好萊塢電影人與軍事模型製作公司,都提出匿蹤黑鷹的想像圖,美軍特戰司令部則對外界的猜測「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有些看法認為,巴基斯坦已將匿蹤黑鷹的機尾賣給中國大陸。此外大陸也從各種管道尋求,甚至竊取美國航太技術,這幾年也將這些技術轉化成自製的裝備。
大陸的匿蹤直20能否從概念模型,形成實際的直升機成品?這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不過考慮到北京對低視度飛行器的投資與研發的熱度,似乎必然會出現。
  回應
中國的東西,看看就好
其實他們某些科技已經超越美國,不完全是克隆。比方說航太中美各有優勢。
其實學習別人的成功是省去很多冤路,就連我們也在模仿美國,而美國也在模仿中俄的超乘波。
2021-06-01 07:31:38
阿楨
反坦克直升機越來越厲害,坦克為何不裝防空導彈對付呢? 2021-07-31

海灣戰爭的地面戰鬥中,美軍「阿帕奇」直升機扮演了掩護機械化步兵推進的角色,共發射了5000多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擊毀了伊拉克總損失3800多輛主戰坦克中的13%! 此戰之後,武裝直升機就被成為「坦克殺手」。
  機炮VS防空導彈
羅馬尼亞的T-72M2 Moderna,炮塔兩周增加了2門20mm厄利孔高平兩用機炮,可是弊端很明顯:機炮與坦克主炮同軸,也就是說只能隨坦克炮塔的轉動而對正水準角度,只有垂直角度是可以通過俯仰機構自行調節的。無疑,這樣使用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沒有自動化的系統用於輔助調整射角進行防空;再者,一旦炮塔座圈損壞,那麼它基本上失效。
防空導彈似乎就沒有這個問題,可擕式就完全可以直接安裝在坦克炮塔上。朝鮮在閱兵式上,曾經有「天馬虎」「暴風虎」兩款主戰坦克安裝了雙聯裝「針」式防空導彈。顯然,這技術含量並不高;從外貌上看,它也可以在車內遙控俯仰角、水平角,可以說是完美避開了坦克+高平兩用機炮的弊端。
  坦克為什麼不裝防空導彈
首先,可擕式防空導彈仍然需要人工啟動、解鎖、預熱以及人工鎖定。然而,以現有的條件來看,坦克存在極大的視線死角。其次,合格的裝甲集群在出動時,一般會有配套的野戰防空單位跟隨作戰。
  現階段的主戰坦克是有一定的防禦措施,遙控武器站可以憑藉著相對完善的觀瞄、火控設備在車內遙控射擊;主動防禦系統在探測到直升機發射的反坦克導彈後,會立即發射攔截彈予以攔截。車組成員同樣可以發射煙霧彈形成干擾直升機熱成像探測設備的煙霧團。可以通過炮射導彈來進行一些簡單防空任務的;坦克上也安裝有高射機槍,可以通過車長操縱高射機槍向直升機射擊。
2021-08-01 07:27:55
阿楨
國產LY70防空飛彈亮相珠海航展 可實現一坑四彈 2021-09-10 由 小飛豬的觀察 發表于軍事

LY70是一種中近程野戰防空飛彈,攔截對象包括巡航飛彈、空地飛彈、精確制導炸彈、火箭彈和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等目標。新世紀作戰飛機凌空攻擊已經越來越少見,主要攻擊方式都是在遠距離投放精確制飛彈藥,例如2019年印巴之戰,雙方都使用防區外武器打擊對方目標。
LY70最大特點就是體積小,重量輕。採用6*6發射車,每車有3個發射架,每架有4枚飛彈。相比,LY60單車備彈4枚。現在國產艦空飛彈一單元只能配1枚飛彈,換上LY70可增到4枚,056型輕護也可安裝,配合國產SR2410C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夠有效增強艦艇防空能力。
LY70攔截斜距達到40公里,與英國最新CAMM-ER相當。不但可以攔截JDAM這樣衛星制導炸彈,也能攔截加裝滑翔增程彈翼的JADM。
LY70採用數據鏈+中繼慣導+末段主動雷達制導系統,可以攔截小RCS目標,具備直接命中目標的能力,可以把JDAM「擊爆」。末段主動雷達制導系統還讓飛彈可以自主探測和鎖定目標,能夠抗擊對方大規模飽和攻擊。
LY70分兩種,一種是配備有雷達系統、發射單元的戰車,載彈8枚,另外是發射車,備彈12枚。戰車可以獨立作戰,也能夠指揮發射車攻擊目標。系統標準配置是2輛戰車和4輛發射車,備彈高達48枚。
2021-10-14 13:34:31
阿楨
從珠海航展看近程防空反導系統的改進型發展 2021-10-04 澎湃新聞

  陸盾3000是從艦載1130移植而來,不過,增加三座標有源相控陣雷達,與光電系統集成在一起。
  CS/SA5的8×8輪式裝甲車新底盤的高度更低,有利於行駛的穩定性,內部空間更大。
  陸盾76,除了更換性能更好的裝甲卡車底盤,還增加有源相控陣搜索雷達。
  FK-2000換新型輪式裝甲底盤,並將原兩門單管25毫米高炮換為兩門6管30毫米速射炮,而導彈還保持為12枚。
  首先,高度集成化的防空系統,一旦遭到敵方攻擊,全系統都會失去戰鬥力。在敘利亞上,俄制“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就多次被土軍無人機或者以色列戰鬥機擊毀。而德國SKYNEX分散式雖不具備伴隨防空能力,卻更適合要地防空,生存力更強。所以,我們不僅需要高度集成化的,同時也要加強用於要地防空的分散式陸基近程防空反導系統。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地面近程防空反導體系。
  其次,在納卡戰爭中,亞美尼亞的9K33黃蜂系統被阿塞拜疆的無人機“蜂群”戰術頻頻摧毀,SKYNEX加入了高能鐳射炮和反無人機系統。
  那麼,未來我國陸基近程防空反導系統也應該融合更多類型的防空武器裝備。比如,在8號兵器館內,除了陸盾3000、CS/SA5以及陸盾76,還展出了“天龍”系列防空導彈家族和OW5鐳射武器系統。
  最後, SKYNEX,配備了一部性能先進的X-TAR型三座標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為50公里,既可以探測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等目標,還可以用於榴彈、迫擊炮彈和火箭彈的探測。此外,SKYNEX控制核心是一座高度資訊化、網路化的指揮控制方艙,只是依靠單車或者單一系統作戰,很可能會被敵方空中力量各個擊破。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1-10-04/doc-iktzqtyt9579528.shtml
2021-10-14 13:36:44
阿楨
武直十出口巴基斯坦?不知道解放軍能不能裝備!

巴基斯坦陸軍將於2023年裝備中國武直-10MP型武裝直升機,意味著自2015年開始的巴基斯坦陸航武裝直升機換代計畫,在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多次反復以後,中國武直-10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自從10年前武直-10部隊以後,就一直在不斷升級進化。2018年推出了改進型外貿版直-10ME-01型,增加了航炮擴展彈艙使炮彈增加3倍,還增加了防沙塵進氣道、紅外抑制型上彎排氣管,再加上座艙和發動機艙附加裝甲板,也被解放軍陸航採用成為國內自用版的標準裝備。2021年,進一步改進推出直-10ME-02,進一步升級火控和自衛電子防禦系統,成為了世界中型武直的天花板!其配置已遠超出同噸位的歐洲虎式,甚至超出了比它大不少的美國AH-1Z,至於T-129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直-10ME-02加裝了毫米波桅頂相控陣雷達,源于武直-19的毫米波桅頂雷達,探測距離20公里,比採用機械掃描的美國長弓更遠,解析度和多目標處理能力更高!其次,顛覆了以往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採用了全新的有源,這套堪稱豪華的自衛防禦系統,筆者只在美軍部分執行高風險任務的特種作戰直升機上見過,而且還不像02那樣如此齊全完備!
  一般直升機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分為光電/雷達自衛系統,分別對紅外制導導彈和雷達制導導彈進行防禦。而直-10ME-02的有源系統分為三部分,一是綜合主動鐳射干擾機(DIRCM)系統安裝在短翼兩端上方的流線形夾艙中,整合了鐳射告警和主動鐳射干擾機的功能, 360度旋轉的球形光電轉塔,發射雷射光束“照瞎”導彈的導引頭,使其失效。二是有源主動雷達干擾機(ESM),位於機身下方佈置的四個固態平板天線和相控陣,通過探測、接收敵方的雷達信號,生成相應的假信號,對敵方雷達進行干擾。即便是已經發射的雷達制導導彈,也可干擾使其失去有效鎖定,讓其最終失的。第三是有源導彈逼近告警系統(MAWS),目前無源被動告警的紫外線的光電探頭,作用距離近,受天氣和環境因素影響。而02的有源MAWS統採用四部固態雷達陣面,目前中國相控陣雷達技術“白菜化”,將有9塊相控陣磚板,可謂奢華之極!
2022-11-14 10:16:29
阿楨
目前,解放軍陸航近年來的裝備發展重心,並不在提高某種型號的單機性能上,而是努力強化資訊化、網路化體系作戰能力的建設。直-10投入戰鬥時,會有直-19利用桅頂毫米波雷達進行偵察,結合無人機臨空監控、照射瞄準或中繼,還能得到專用電子干擾直升機的支援和預警指揮直升機的指揮,其作戰效力將遠遠高於一架豪華頂配版武直的單打獨鬥。體系的作用在俄烏戰場上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說解放軍陸航的思路是相當正確的!
  回應
 這可能不是頂配!因為我覺得我們自用的武直十可能跟殲20雙座一樣可以指揮金鵰無人攻擊直昇機在高烈度戰埸上作戰.
 中國現在把目標放在無人機。看俄烏戰。中國的眼光遠大
 爲了面子,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對外人更好。
 顧客多付款買頂配版,就是這麽一回事而已!商業決定。
 買別人的軍火一般都是一步到位買最好的,因為跨國軍火貿易受到太多因素影響,升級起來也不方便。自家用就是實用為主,根據使用需求可以自行改裝升級
 出口的產品給國內的好,例如醬油國內有漆加劑國外沒有,中藥材出口日本等國家是上品國內民眾用的是劣品。中國人民萬歲!
 你出過國沒? 我在沙特超市里全是中國造的, 品質一般, 價格貴的要死 , 都是些在國內我看不上的東西 , 而且都是歐盟標準 .
 紐約也是,一個做超市的廣東朋友來考察一下後講,全部都是大陸三無產品居多。
 安安靜靜呆在井裡就好,不要說話,一說話就丟人
 又再吹牛逼沒實戰
 五大國的氫彈也都沒實戰過.
 別著急,島上那麼多靶車,夠武直十慢慢敲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DTA1g3Vls
2022-11-14 10:27:09
阿楨
沒有飛狼了 美國陸軍決定取消未來戰搜直升機計劃2024/02/09 中時

戰區(The Warzone)報導,2018 年,美國陸軍提出一份報告,指出在OH-58D奇歐瓦戰士(Kiowa Warrior)偵搜直升機退役後,美國陸軍只能用AH-64阿帕契直升機執行戰場搜查與攻擊任務,但是武裝強大的AH-64擔任環境搜查的任務有些浪費資源,所以需要OH-58D的直系接班人,一種飛行速度快,具有一定程度武裝的偵搜直升機,也就是「未來戰搜機」FARA計劃。
兩大直升機研發商-塞考斯基、貝爾直都相當積極投入研發,其中塞考斯基提出雙軸共旋翼直升機「突擊者X」(RAIDER X),採用剛性雙軸加上尾部螺旋槳加速器,座艙布局是併列雙座,其特殊設計方案,頗似80年代的科幻影集「飛狼」。
而貝爾公司則提出Bell 360「不屈者」 (Invictus),採用更傳統的直升機設計,沒有明顯的加速推器設計,其外型類似已取消的RAH-66卡曼契直升機,也受到不少軍事迷的歡迎。
客觀分析,塞考斯基對FARA更為積極,採用更多具有突破性的先進技術,而貝爾的方案明顯較保守,這是因為貝爾公司的V-280傾轉旋翼機,已贏得美國陸軍「未來遠程突擊飛機」(FLRAA)專案,這又稱為「黑鷹直升機接班人」,所以貝爾沒有太多精力再研發下一款高速直升機。
不管是突擊者X或是不屈者,它們都在等待奇異電器的T901渦輪軸發動機,所以目前還未試飛。
就在此時,美國陸軍根據預算文件,發現,FARA已花費了至少 20 億美元,並要求在未來五年再投入 50 億美元才可能看到成果,因此美國陸軍決定停止該專案。
美國陸軍還表示,FLRAA計畫不變,仍然致力採購貝爾 V-280 「不屈者」高速傾轉旋翼機,所以對貝爾公司來說,他們的影響很有限。
美國陸軍的考量,是烏克蘭的戰場經驗。陸軍參謀長蘭迪•喬治上將(Randy George)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在烏克蘭了解到,空中偵察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安裝在各種無人系統和太空中的感測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影響範圍更廣、價格也更便宜。我相信透過現代無人機系統的創新、採購和部署,包括未來戰術無人機系統、發射效應和商用小型無人機系統,可以提供更全面與即時的戰場環境資訊。」
  相關新聞
魚鷹墜毀影響美國國會對傾轉旋翼機的信心 V-280可能失去合約 2023/12/25 中時
2024-02-10 02:26:44
阿楨
揚基一周軍評:“紅旗”再卷巴爾幹,HQ-17AE怎麼打無限制無人機戰?

各類輕量化防區外打擊武器投入戰場,讓武裝直升機的最遠打擊範圍增加到了15-20千米以上,這使“道爾”/紅旗-17的射程顯得有所不足。因此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出現了彈體明顯延長、最大攔截斜距增加到30千米的FM-3000;後來逐漸演化成滿足戰艦垂直發射系統需求、可以“一坑四彈”的FM-3000N型。
紅旗-17AE雷達已優化探測無人機等低慢小目標,但面對無人機時,單車攜彈量不足的問題依舊存在,2022年珠海航展,紅旗-17AE “以蜂群反蜂群”、可與前出的小型無人導彈發射車組網作戰的FK-3000,適合攔截3公里範圍內目標的LW-30鐳射防禦武器系統,出口沙特的“寂靜獵手”等已在實戰中證明了卓越效能。
另外,對於塞爾維亞空防來說,雖然引進了FK-3遠端中高空地空導彈系統,但中低空防禦仍然存在短板:的俄制“鎧甲-S1”到貨了一個營之後,其餘兩營因俄烏戰而無法交付。
如果說紅旗-22/FK-3還並非我軍自用的“頂級裝備”,那麼紅旗-17A/AE則是我軍中型合成旅防空營當之無愧的“貼身匕首”,因此紅旗-17AE出口塞爾維亞,不僅標誌著中塞軍事合作進入新的階段,對於在背後攛掇科索沃地區矛盾衝突的域外勢力也是一種震懾。
  回應
HQ17系統多目標能力很差很差,與鐵穹系統相比,相差不是以道裡計!
鐵穹壓根不是一種具備實戰意義的“防空導彈”,而是一種專門對付巴勒斯坦遊擊隊土制簡易火箭的“防空火箭”。它根本不具備攔截機動目標的能力,攔截彈小速度慢機動能力差,連肩射式導彈都不如。即使面對民用的大疆無人機,鐵穹也是個毫無反擊能力的靶子。紅旗17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野戰伴隨防空導彈系統,吸收了道爾系統的優點,改良導彈並用我們更先進的雷達電子設備補足了短板,實彈演習中,紅旗17不僅擊落飛機和炮彈,還把飛機發射的對地導彈也擊落了,堪比科幻電影。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2024-02-13 02:22:28
阿楨
放棄“虎”式,德選擇改裝版民用直升機 2024-03-29 解放軍報

  2023年12月,德軍曾與歐洲空客直升機公司達成協議,購買62架H145M直升機,2024年接裝首架、2028年前接收全部H145M直升機,以取代現役“虎”式武裝直升機。
  德為什選擇淘汰“虎”式?民用直升機H145M緣何受到青睞?
  各方需求難以調和,“虎”式升級計畫並不順利
  冷戰期間,為對抗華約組織裝甲部隊,西方紛紛列裝武裝直升機進行反制。
  1991年,“虎”式機首架原型機成功試飛。不久後,“虎”式在巴黎航展亮相。作為歐洲第一架全複合材料打造的直升機,“虎”式配備了玻璃座艙和當時先進的航電系統,具有低可探測性、高機動性等優點,一時間得到歐洲多國青睞。
  隨著蘇聯解體,歐洲安全形勢趨於緩和,不少國家軍費開支大幅縮減,一系列武器裝備研發生產速度放緩。“虎”式也未能倖免,不僅採購數量一減再減,服役時間也不斷延後,直到12年後才迎來正式量產。
  法、德頻頻退單,讓“虎”式生產成本驟增,即便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加入計畫分攤成本,1架“虎”式也在3800到4800萬美元,在服役過程中頻頻暴露故障問題。2022年,德媒稱,51架“虎”式能夠出動的數量只有9架,完好率不到20%。在2004年澳“虎”式出現性能不佳、維護運營成本攀升等問題,澳軍不得不採購29架“阿帕奇”替換22架“虎”式。
  2018年,為解決“虎”式出現的問題,法國推出了一系列升級方案,當法國和西班牙簽署了“虎”式升級計畫後,德國卻選擇退出。原因,法、德、西3國試圖對升級項目進行個性化定制,各方需求難以調和; “虎”式項目分工、總體成本和升級時間不斷變化,最終升級成本高達7190萬美元,而單架H145M只需3700萬美元,升級1架舊飛機比買1架新飛機還要貴得多,這明顯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回應
武裝直升機已經失去戰場能力,直升機只能起到快速救護傷患,和運輸兵員的作用。
呵呵,因為德國軍隊實際上早就“躺平”了,打不了仗的。
改裝版民用H145M單架3700萬美元!
2024-04-02 02:07:58
阿楨
15式輕型戰車配備「籠式裝甲」 適應戰場上的新威脅

2024-10-06,在一次聯合作戰演習中,中國陸軍首次展示了配備「籠式裝甲」的升級版15式輕型戰車。此次演習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進行,海拔約5300公尺。展示了中國軍隊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無人機威脅所做的努力,尤其是用於進攻行動的FPV(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
本文是《陸軍識別》網站的一篇專欄文章,翻譯並給大家分享。
在15式輕型坦克身上安裝「籠式裝甲」(也稱為「應對籠」或「反抗籠」),代表了中國對現代戰爭中出現的新興威脅做出的一種回應。在現代戰爭中,無人機已經成為對付裝甲部隊的主要力量,以俄烏戰爭為例,交戰雙方都為此損失了大量坦克。隨著無人機技術成為常見的戰場資產,使用這種方法符合加強裝甲車輛防禦新興威脅的趨勢。
  相關新聞
【傅前哨】中國新輕坦成建制“加棚”,給俄軍上了一課,仍需終極解決方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5YSML9U3OQ&t=20s
  回應
所以主動防禦系統還是又貴又沒用?

以色列坦克車上面加頂棚,模仿印度俄羅斯?中國坦克也要學習嗎? 2023-10-22 0

  以前,配上「戰利品(Trophy)」主動防禦系統的「梅卡瓦」坦克,被譽為世界防護最好的主戰坦克,可是在面對無人機從天而降的攻擊時,「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卻都成了擺設。
  其偵測系統針對的主要是每秒300-500公尺的火箭彈和反戰車飛彈等目標,門限速度會比較高。而對於時速幾十公里或上百公里的無人機類「低慢小」目標,就會當做虛警過濾掉,不能夠有效地反制,所以上了戰場被無人機點名也就在劫難逃了。
  無奈之下,以色列軍隊只好給「梅卡瓦」坦克緊急安裝了金屬柵欄頂棚,也就是此前俄羅斯坦克上被西方國家被嘲笑為「頂蓋籠(Cope Cage)」的頂部格柵裝甲。主要是為了防禦美製「標槍」和英國NLAW等攻頂型反坦克飛彈,但是,上了戰場才發現各部隊反響不一,有說還挺好用的,有說不但不好用還耽誤乘員上下車的,於是,一些俄軍部隊還是沿用著“頂棚”,另一些俄軍部隊乾脆把“頂棚”拆了。但隨著戰爭的延續,各種攻擊無人機、自殺無人機、巡彈開始席捲戰場,掀了不少坦克的天靈蓋,於是,俄軍又把頂部附加格柵裝甲給重新安排上了。
  當然,烏克蘭這邊也是一樣給自己的坦克和裝甲車裝了類似的頂部格柵裝甲。
  近日流傳出來的高原地區印軍加裝頂棚的T-90S主戰坦克,就是用幾張簡單的鐵絲網拼湊而成。
2024-10-22 02:35: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