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21世紀高技術主戰兵器克星叢書」其它4本,均有美強中弱之著書背景。
乙曉光的《武裝直升機及其克星》(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4)也對武裝直升機的發展,演變和在戰爭中所具有的作用與威力進行了介紹,分析了其結構特點和在戰術,戰法上具有的優勢與弱點等。
2《隱形飛機及其克星》
本書從隱身技術入手,以通俗、形象化的語言講述了隱形飛機的誕生和發展曆程,介紹了多種類型隱形飛機的技術性能、戰鬥傳奇以及如何對付這種當今世界謫技術主戰兵器的制勝辦法。
3《巡航導彈及其克星》
本書詳細描述了巡航導彈的起源,發展,種類,特性和戰鬥應用,並介紹了其弱點以及對抗它的各類兵器和制勝要素。
4《潛艇及其克星》
本書結合大量圖片,介紹了被稱爲"水下幽靈"的潛艇的産生發展及其特性,並對其弱點,缺陷進行深刻分析,並探討了反潛的招法和對抗雙方的發展趨勢。
5《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本書通過對航空母艦在多次戰爭中的運用,發展及各國巨無霸航母家族的介紹,詳盡分析了航母在戰略地位,技術裝備,技術戰法上的優勢和弱項。
伊反美武裝借四大殺手鐧頻頻擊落美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由于具備良好的低空飛行性能和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被譽爲“低空霸王”。前駐伊美軍司令官曾說:“沒有直升機,美國在伊拉克作戰還得增加100萬士兵。”但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從伊戰開始以來,美軍在伊拉克已經損失54架直升機。今年從1月20日到2月8日,不到3周時間裏,就有6架直升機成爲伊拉克反美武裝的“刀下冤魂”。
阿帕奇:彈雨中的斷線風箏
伊拉克戰爭前期階段,美軍武裝直升機機群先後3次和伊拉克正規軍隊發生激戰。如2003年3月24日夜,美軍32架“阿帕奇”准備攻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麥地納”師。由于伊軍事先有所准備,采取熄滅燈火,各類中小口徑的炮火對空亂射的戰術,一架“阿帕奇”受損迫降被俘。後被渲染成是一名伊拉克農民用步槍擊落的,轟動一時。美軍機群花了3小時才逃出重圍,回到基地後,直升機全部挂彩。飛行員達夫尼說,“敵人的子彈從四面八方射來,我的飛機遍體鱗傷。”
薩達姆倒臺後,美軍在與反美武裝的作戰中對直升機的依賴有增無減。美軍直升機爲避免地面炮火,采取超低空掠房頂快速飛行的戰術,目的是盡量減少地面火力的反應時間,但仍無法避免被擊落墜毀的事故發生。從2003年5月以來,美軍在伊拉克已損失54架直升機,其中多數是被敵火力擊落的,包括CH47“支努幹”雙引擎飛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黑鷹”多用途直升機。有美國媒體哀歎,“伊拉克已經成爲美軍直升機的墳墓”。
地雷騰空向天哮
美軍直升機在常規作戰中,對付坦克和地面防禦工事等“正規之敵”可謂輕車熟路。但在對付遊擊戰時卻捉襟見肘,疲于奔命。美軍一架“黑鷹”價值在1000萬美元以上,“阿帕奇”更是高達2200萬美元。相比之下,反美武裝一枚防空導彈僅幾千美元,火箭筒和機槍子彈更幾乎是“零成本”。就伊拉克戰場而言,反美武裝已經找到了高技術直升機的軟肋。一是防護裝甲薄,子彈都能穿透,美軍不可能過多地加厚裝甲來犧牲機動性能;二是速度有限,飛行高度低,一般在3000米以下,而便攜式防空導彈射程可達5000米;三是動力艙、螺旋槳等脆弱部位挨一彈就能致命,成爲地面輕武器的囊中之物。
反美武裝主要借助四大殺手鐧攻擊美軍直升機,即防空導彈、火箭筒、機槍和反直升機地雷。用“薩姆”、“毒刺”導彈借助紅外制導鎖定直升機發動機噴口,將其飛行高度壓低;在距地面500米用火箭筒、槍榴彈打直升機的螺旋槳;到距離地面200米內用大口徑機槍、自動步槍集火射擊,形成彈幕將直升機罩住。
最讓美軍擔心的是,俄羅斯發明的反直升機地雷更容易襲擊低空飛行的美軍直升機,這種地雷可以識別美國“阿帕奇”、“黑鷹”的聲響,可在200米以下低空、2000米範圍內自動尋找目標,從地面飛上天空將目標炸毀。這種地雷價格在1000美元以內,如果反美武裝在直升機航線上、基地周圍部署10顆地雷,那麽“空中霸王”被地雷摧毀的概率可達90%。
“蛙跳戰術”不敵“群狼”
基于對路邊炸彈和狙擊手的恐懼,美軍靠直升機的“蛙跳戰術”(即直升機漸次前行,爲部隊運送作戰物資)來減少地面交通線的壓力。但反美武裝也隨之把攻擊重點轉向低空走廊,一場對付美軍直升機“蛙跳戰術”的現代“群狼戰術”初露鋒芒。
“群狼戰術”是二戰期間德國海軍將領鄧尼茲受狼群襲擊獵物的啓發,而提出的潛艇戰法。即一艘潛艇發現敵水面艦船,立即發信號,鄰近水域的其他潛艇收到信號後迅速趕來對目標進行集群攻擊,打完後各自迅速撤離。如今,反美武裝的現代版“狼群戰術”,更簡便也更加行之有效。
第一步,線人全方位監控。反美武裝利用美軍直升機基地周圍的當地農民做眼線,全天候24小時對美軍直升機基地進行監控。直升機一起飛,那些眼線會立即向反美武裝總部報告直升機的方向。
第二步,專業“打機隊”隨時待命。反美武裝在美軍直升機飛行沿線部署配備“毒刺”等防空導彈的專業“打機隊”。這些“打機隊”24小時“戰備”,一有消息就會在最短的時間聚集起來,對美軍直升機進行攻擊。同時,還有配備輕武器的“輔打隊”協同作戰。許多農民和小鎮居民加入打直升機的行列。他們平時拿起鋤頭種地,一得到飛機經過的通知,拿起火箭筒和機槍、自動步槍就上陣。
第三步,打完就走,分散撤退,不讓美軍找到據點。反美武裝在伏擊完美軍直升機後,會立刻融入到“人民群衆”的大潮中。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做法,讓美軍暈頭轉向,無從下手。
難怪美國高呼要切斷伊朗和伊拉克邊境,斷絕伊反美武裝的武器來源,但這很難做到。美軍直升機在伊拉克的境況,足以使世界各國思考直升機在現代戰爭中的生存和運用的問題。(青年參考 何審洹)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4/09/content_5950792.htm
本月7日,美軍1架CH-46直升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西北被擊落,機上7人死亡。這樣,駐伊拉克美軍在短短半個多月時間裏,先後被擊落5架直升機,成為新年以來美軍最大的空中之痛。
RPG-7火箭筒
駐伊拉克的美軍航空兵是從今年1月20日開始“倒楣”的。那天,1架UH-60直升機被擊落,12名士兵死亡。1月下旬,美軍兩架AH-64武裝直升機又被擊落。本月2日,美國陸軍1架直升機在巴格達北部被打下,機上2人死亡。這樣,今年以來駐伊拉克美軍已損失5架直升機,導致19名美國人死亡,其中,14名是軍人。
美國一位專家在《防務技術》雜誌上分析認為,駐伊拉克美軍直升機一大威脅很可能來自火箭筒的齊射。RPG-7榴彈飛行速度達每秒500米,慢速飛行的直升機很難躲避。1994年10月,美軍出兵索馬利亞,兩架現代化的UH-60直升機在首都摩加迪沙上空被擊落。美軍事後才發現,“兇器”並不是什麼高技術的防空導彈,而是老掉牙的RPG-7火箭筒。
平時,伊拉克反美武裝主要使用RPG-7火箭筒攻擊美軍車輛。實際上,RPG-7也是美軍直升機的一大剋星。RPG-7隻有7公斤左右重,反美武裝可以很輕鬆地攜帶。它能夠在夜間攻擊美軍直升機,作戰範圍為1100多米,能夠穿透330毫米的地面裝甲,同樣可穿透直升機外殼。
四大攜帶型防空導彈
除了RPG-7火箭筒外,反美武裝所持的攜帶型防空導彈,也是美軍武裝直升機的殺手。1月下旬美軍2架AH-64武裝直升機就是遭到導彈襲擊而墜毀的。
目前,反美武裝主要有四大攜帶型防空導彈:薩姆-7、薩姆-14、薩姆-16和薩姆-18。其中,薩姆-7是最常用的防空兵器,全長1米多,只有15公斤重,性能比較差,主要襲擊防護較弱的美軍直升機,如運輸直升機等。其最大攻擊速度可達1.5馬赫,採用紅外制導,足以追殺美軍慢速飛行的直升機。
在反美武裝手中,最厲害的三大防空殺手是蘇制薩姆-14、薩姆-16和薩姆-18。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損失的29架作戰飛機中,近一半是被薩姆-14和薩姆-18擊落的,包括AH-64武裝直升機和F-16C戰鬥機等。
薩姆-14全長1.4米,只有10.3公斤重,只需14秒就可發射,可攻擊4500米範圍內的美機,高爆彈頭可飛出大量彈片毀傷美軍直升機。
薩姆-18,是比較新的攜帶型防空導彈,可以對付美機先進的紅外干擾,擁有與薩姆-14一樣的2公斤高爆彈頭,足以把美軍直升機炸毀。其飛行速度達每秒570米,可攻擊速度較快的美機。該型導彈可對美機進行全向攻擊,範圍為5200米。據說,薩姆-18攻擊沒有自我防護的美軍戰鬥機,擊毀率達40%左右。薩姆-16是薩姆-14的改進型,可以2馬赫速度追殺美軍直升機,攻擊範圍為5000米,可以追尋美機機身發出的輻射進行襲擊。
更多飛機可能被擊落
美國《防務技術》雜誌認為,反美武裝很可能使用了新式防空導彈。在5架直升機中,2架AH-64武裝直升機被擊落最為蹊蹺。AH-64是美軍惟一的現代化武裝直升機,加裝了許多防護層。據《防務技術》報道,目擊者說,“AH-64在空中爆炸,變成了一個火球”。
《防務技術》引用一位專家的話報道說,這不大可能是小型武器幹的,也不大像火箭筒炸的,反美武裝很可能使用了新型防空武器,或許是一種新型防空導彈。
由於美軍直升機處於最大載重極限,很難通過減少燃油和武器等方式大量增加防護設備。缺乏相應培訓的直升機駕駛員寧可通過“減肥”提高飛行性能,也不大喜歡通過“減肥”大量增加防護設備。因此,在未來歲月裏,駐伊拉克美軍航空兵很可能有更多的直升機被擊落。
http://www.gamez.com.tw/archive/tid-380087.html
世界十大武裝直升機(楨:又是個隨人排名!)
在軍用直升機行列中,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攻擊性武器。它可有效地對各種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使之成爲繼火炮、坦克、飛機和導彈之後又一種重要的常規武器。
武裝直升機是指依靠發動機帶動旋翼産生升力和推進力並能夠作戰的航空兵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武裝直升機憑借自身獨特的性能,在近年來的一些局部戰爭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湧現出一批如前蘇聯“雌鹿”,美國“阿帕奇”等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先進型號。可以預料,在各大國紛紛把目光投向發展新型武裝直升機後,未來人類在“一樹之高”空間的爭奪將更趨激烈。
美國RAH-66"科曼奇"直升機
1982年,美國陸軍提出LHX(實驗輕型直升機計劃),1991年4月,正式編號爲RAH—66。如果最終加入美軍服役,它將會是美軍直升機之中首架設計專爲全天候武裝偵察的隱形直升機,執行武裝偵察、反坦克和空戰等任務。然而,科曼奇項目多年來屢遭經費超支和研發延期的困擾,冷戰結束後的美軍也面臨著轉型問題,2004年美國陸軍宣布取消科曼奇直升機項目。
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
AH-1眼鏡蛇是美國陸軍的專用武裝直升機,目前主要裝備美地面部隊師一級的空中騎兵中隊。AH-1采用流線型窄機身和縱列式座艙布局,飛行速度快,受彈面小,機動能力強;裝備有先進的武器系統;裝甲防護力和生存力較強。 改進後的AH-1具有在夜間、有限的幹擾以及惡劣氣侯條件下發射“陶”式導彈的能力。
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
米—28攻擊直升機,是蘇聯70年代中後期研制的一種新型直升機。機翼槳葉由複合材料制成,並采用氣動性能好的葉型設計以獲得較大的升力;采用兩臺超過1000瓦功率的渦輪軸發動機,具有掠地飛行能力。機載武器爲一門23毫米機炮,可裝載16枚AT—6反坦克導彈,另載4~8枚紅外制導的SA—14改型空對空導彈。
俄羅斯卡-50/52武裝直升機
和世界其它現役武裝直升機相比,卡-50擁有以下世界記錄:世界第一架采用單人座艙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架采用同軸反轉旋翼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架裝備彈射救生座椅的直升機。她的姐妹型卡-52不僅具有與卡-50相同的武器、低空飛行能力、裝甲防護能力,而且具有優良的偵察、指揮與控制等功能,可爲卡-50提供類似于空中預警指揮機的作用
米-24"母鹿"武裝直升機
米裏設計局設計的米-24是前蘇聯開發的第一種武裝直升機,外型獨特,火力強大,擁有重武裝的同時還能載運步兵到前線,迄今沒有任何武裝直升機具備相同的身手。米-24共有7種不同機型,生産量超過2500架,使用國家超過20個,海平面速度超過後來出現的AH-64。在北約軍隊中,米-24被稱爲“雌鹿”。
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
“虎”(TIGER)式武裝直升機由歐洲直升機公司研制,有兩個主要型別:火力支援型和反坦克型。細分爲3個型號,即法國的火力支援型HAP、反坦克型EHAC和德國的反坦克型PAH-2。與阿帕奇相比具有外形尺寸小,廣隱身性好;機動性高,作戰靈活;全光電探測系統不易被察覺;在經濟性高,維護費用少等優點。
意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意大利陸軍航空兵的主戰直升機A129,是一種輕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綽號“貓鼬”,迄今生産總數不過60架,未正式參加過作戰。近年阿古斯塔公司對A129實施升級改型計劃,使A129性能有了顯著改善,在國際軍用直升機市場上倍受矚目,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表示了對新A129的興趣。阿古斯塔公司趁勢將升級後的A129命名爲“貓鼬”國際型。
南非"石茶隼"武裝直升機
南非CSH-2 Rooivalk“石茶隼”武裝直升機由南非阿特拉斯公司研制,主要任務是在有各種蘇制地空導彈的高威脅環境中進行近距空中支援和反坦克、反火炮以及護航。總體來看,CSH-2“石茶隼”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大多數指標與AH-64、米-28、法德聯合研制的“虎”式戰鬥機等先進武裝直升機相當。目前南非正極力向外推銷CSH-2直升機。
WZ-10武裝直升機
WZ-10爲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淨重約5,543公斤。其主要任務爲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並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WZ-10未來配合設有頂置瞄具的Z-11輕型直升機取得目標,可完全在接敵隱蔽處發動進攻,故戰場生存能力極強。該機除部份光電瞄准系統可見于WZ-9外,更配有FLIR,因此具有有限複雜天氣和夜間作戰的能力。
直升機全約長14.15米(旋葉轉動時),高約3.84米,最寬處(注:包括短機翼)約4.35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後3點式防沖撞起落架;基本繼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槳和飛行傳動系統。主槳由4片全複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爲12米,尾槳爲11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采傳統布局的WZ-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備雷達隱身的氣動結構,而是通過大量采用吸收雷達波長的複合材料和塗裝來縮短被敵人發現的距離,同時也達到減輕飛機重量的目的。
動力裝置采兩臺歐洲MTR出品的MTR390渦軸發動機(turboshaft),具體數據不詳。
航電設備采國産和法制數字化系統。導航系統爲3軸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Radar+GPS。座艙內前後都有平顯(HUD)和3具多功能低頭數顯(MFD),(外加一些主要飛航儀表的指針式backup)結合HOTAS的模式切換控制系統,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負荷,也使的飛行員得以花更多時間觀察周圍地理,戰術環境而不是眼花撩亂的各式儀表。這正是當代戰場戰術運用的最大特點之一,事態意識也是一代和二代武直技術上的分水嶺!
WZ-10最大武器外挂約1,5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可挂載包括57,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機炮夾艙,紅箭-8反裝甲導彈等對地武裝,對空自衛有PL-5和TY-90兩種空空導彈。同時,配合「專武10」計劃研發的激光制導半主動反裝甲導彈,「閃電-2」也接近完成。火控系統爲類似法國「星夜」(StarryNight)的數字一體化設計。後座武控官可利用國産頭盔瞄准具,結合機鼻球形FLIR,爲機頭下方的30毫米機炮和外挂武器標定目標。拜美國1553B數據總裝線所賜,WZ-10同樣勝任挂載各類北約制式機載武器,爲將來飛機升級,出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爲專職武裝直升機,WZ-10的戰場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擊能力一樣重要的項目指標。其設計人員充分考量了當代武直運用的實例和其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使WZ-10基本具備了未來高科技戰場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毀起落架和複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電戰系統也功不可沒。專爲武裝直升機研發的「浴火96」由垂尾前後端的一組雷達警告接收器和發動機上方的激光告警接收器與機載有源,無源幹擾器自成一體,有自動保護程式,也可由駕駛員人爲控制。其它電戰裝置還包括安裝在座艙前的IFF敵我識別器。在受到敵無制導武器的攻擊時,其座艙防彈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彈藥的傾徹,座艙下的複合裝甲可抵禦12。7毫米機槍的射擊。前後座艙中間有防火,防彈牆,以防敵人「一石兩鳥」,同時,飛航,武控等主要系統的冗度設計使得當一名駕駛中彈時,另一名駕駛可馬上恢複對戰機的操作。在最壞的情況下,還有類似Ka-50操作方式的零零彈射座椅作爲最後一根救命草。
http://slljack4060.blog.163.com/blog/static/29892223200792410526583/
爲什麽阿帕奇直升機是坦克的克星
因爲這種直升機載有16枚海爾法導彈,這種導彈發射後無需人工操控,命中率達百分之90,如果對付大面積的地面目標,它還可攜帶4個火箭筒,每個發射器有19枚70毫米的火箭彈,二戰中一架阿帕奇曾經摧毀了23輛坦克啊.所以人們稱它爲坦克的克星啊!
http://iknow.baidu.com/question/22335748.html?fr=qrl
武裝直升機不可能取代主戰坦克(圖)
記:目前武裝直升機的發展非常迅速,有專家提議用武裝直升機取代坦克,您對這一觀點有何看法?
楊:這種說法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而且是荒謬的。武裝直升機大量應用于戰場,給坦克的發展帶來了挑戰、機遇和變革。坦克和直升機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勢,但並不能取代坦克,只能說坦克又增加了一個對手。武裝直升機防護性能不足是其先天缺陷,也是它不能取代坦克的根本原因。再說目前的坦克已不是原來技術水平下的坦克,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坦克的性能和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將來的未來戰鬥系統,是在統一神經下的優化組合,作爲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乘車戰鬥系統(坦克),將會以看得更遠、打得更准、威力更大、功能更完善的新面目出現在戰場上,它甚至將會是武裝直升機的克星。坦克和武裝直升機的功能不同,各有優長和不足,它們會借助新技術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己,而不會相互取代。
記: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爲衡量現有裝備和未來裝備的一個重要標尺,請問如何提高我國陸軍裝備信息化水平?
楊:信息化建設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核心,也是陸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的主體。我軍尚處在半機械化階段,在加快機械化進程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向信息化轉型,因此是“複合式”發展,信息化建設具有特殊的意義。隨著我國軍事變革的深入,構建數字化重型機步師已提上日程。其建設的關鍵在于利用裝甲武器平臺進行信息化改造的特點,構建一體化的指揮控制系統、網絡化的火力打擊系統、精確化的綜合保障系統。重點需要關注下面幾點:
首先要建立集中統一的信息化阻礙了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進程,宏觀論證層次低,頂層設計不清晰,也嚴重制約著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我國陸軍信息化建設應成立統一的由軍委首長挂帥的領導機構來領導這項工作,在統一思想、統一組織、統一計劃、統一規範條件下,讓懂裝備的人進行裝備信息化改造,讓懂部隊的人承擔陸軍數字化部隊建設。
其次要加強信息化作戰理論研究,增強需求牽引力度。新型武器裝備往往強制性地引起作戰思想、作戰方式的變革,這是不以指揮官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信息化戰爭是大量應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並在指揮控制自動化系統統一指揮控制下,以信息戰、精確打擊作戰、空間戰等爲主要作戰方式的諸軍兵種聯合進行的高度立體化戰爭。在對臺軍事准備方面,由于美國和臺灣在軍事信息層面上形成“情咨共享、偵戰一體”,所以對臺軍事鬥爭中的作戰模式,將是一場特殊的、信息化程度更高的高技術戰爭。人們心目中萬船齊發的場面未必會出現。因此必須加強對臺作戰理論、作戰思想、作戰模式、作戰方法的研究,以提高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的牽引力度。
第三,加強未來戰場研究,提高裝備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塊化水平。傳統的陸戰場是一個地理空間概念,更多表現爲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或空間。信息化戰場是信息化部隊體系對抗的基本作戰環境。除了以往陸軍戰場空間的地理構成要素外,突出表現爲一種“戰場系統”概念,即一個覆蓋著各種不同信息的網絡化空間,包括情報偵察、信息通信、指揮控制、精確打擊等信息化戰場的基本構成要素。信息化戰場空間大,立體多維,沒有前方後方。一個數字化重型機步師的控制範圍正面和縱深均爲數百千米,面積約爲幾萬至幾十萬平方千米。數字化部隊具有三倍于一般部隊的戰鬥力,它作戰行動頻繁、攻防對抗強度大,減少品種、提高裝備可靠性仍是當務之急。我們必須堅持“一種底盤多種武器、一種負載多種底盤”的原則,進一步提高裝備的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塊化水平。
第四,加強頂層設計,構建科學的指揮自動化體系。爲確保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持續和穩定發展,必須做好頂層設計。頂層設計的好壞,關系到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的成敗。必須建設好戰略、戰役和戰術三個層級的戰場指揮自動化系統,形成責權明確、層次分明、信息通暢、指揮高效的戰場自動化指揮系統。
第五,統一技術體制、信息標准,提高信息化建設的規範化水平。信息化裝備技術體制、設計接口要規範適用。在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中,必然涉及大量的信息化設備,如情報系統、數字通信設備、調制解調設備、車際信息系統、移動用戶設備、數據處理分發設備、計算機裝置、定位與識別系統等,這些設備必須統一要求、統一體制、統一接口。這是信息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否則各自爲政、雜亂無章,無法形成互聯互通。戰術數據鏈與指揮系統、武器系統和傳感器等反應系統緊密關聯,能夠大幅度提高系統的態勢感知能力,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能力。因此,按照統一規定的信息格式,抓好戰術網絡數據鏈標准化建設至關重要。
第六,盡快成立陸軍裝備研究院,把炮、裝、工、陸航的軍隊科研力量集中起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頂層設計,提高宏觀論證水平,使有限的科研力量發揮最大的科研效能,在組織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對于促進陸軍信息化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3-01/0715432969.html
陸戰霸王會淪爲昨日騎兵嗎?2006年08月19日
20世紀的戰爭史就是一部坦克稱雄史。厚重的裝甲、強大的火力和靈活的機動速度,使坦克的足迹伴隨著戰火踏遍全球。步入21世紀,高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非接觸”成爲現代戰爭的標志,高精武器有可能解決一切問題。坦克的命運引起了人們的大爭論。有人說,坦克就像古代的騎兵,20世紀末它就走到了盡頭。有人說,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事實表明,最後的勝利還是要靠諸兵種合成部隊在坦克火力支持下實施占領,說高精殺傷武器徹底代替坦克顯然武斷。坦克這種昔日的陸戰之王未來如何,記者近日專訪了總裝裝甲兵某研究所原所長、高級工程師楊作成。
記者:大陸軍時代,坦克是軍隊的核心,它當時在戰爭中的作用是什麽?
楊作成:戰場上的需求,使坦克應運而生。坦克集火力、防護力、機動力于一身,曾稱雄于世界戰爭史近百年。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發明、最大的創新成果;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最佳的運用,在後來的局部戰爭中也都有上乘的表現。坦克的使用孕育並發展了機械化作戰理論,推動了機械化戰爭的逐步完善,它是機械化戰爭的開拓者和主力軍。
在大陸軍時代,坦克是衡量各國陸軍戰鬥力水平的重要標志。在近代戰爭史上,它們作爲各國陸軍最重要的作戰兵器,主要擔負向主攻方向突擊、向敵縱深快速進攻、殲滅敵方有生力量、攻城拔寨、扼守主要地區和戰略目標等任務,始終主宰著曆次戰爭的地面戰場。
記者:隨著新技術的到來,厚甲重炮的坦克明顯感到了威脅,它真的有可能被淘汰嗎?
楊作成: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坦克不可能被淘汰。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原因。只要有國家存在,有國家地緣關系存在,坦克就永遠不可能被淘汰。
二是技術原因。新技術發展了新裝備,同樣也推動了坦克的不斷發展。在反坦克導彈産生之初,就有人提出了坦克“過時論”,但由于反坦克導彈的産生和發展,同樣也推動了坦克技術的發展。目前現代坦克的火力、防護力、機動力水平乃至信息化都是新技術發展的結果。
三是戰場需要坦克。在最近的黎以沖突中,以色列充分發揮了坦克在地面戰場上的優勢,爭得了戰場的主動權。坦克在中東曆次戰爭中,尤其是在以色列戰爭史上有著輝煌的一頁。總之,我認爲坦克是不會被淘汰的。
記者:在近幾場戰爭中,海灣戰爭、車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坦克的表現如何?
楊作成:在這4場戰爭中,阿富汗戰爭沒有使用重型機械化部隊,具有典型意義的是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可以用“信息主導伴透明,裝備代差優者勝”這句話來概括。
海灣戰爭中的坦克戰是M1坦克與T—54/55、T—62、T—72坦克的較量,是裝備代差的勝利。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自海灣戰爭以來,12年沒有補充和維修過一代坦克,這對于美軍具有信息主導伴透明的M1A2坦克來說,如入無人之地,美軍第3機步師在2003年3月21日進軍160公裏,連續進攻400余公裏,創造了地面進攻作戰史上的奇迹。而且拓寬了坦克在陸戰場上的功能,它除了突擊、進攻之外,在遇到伊軍坦克群時,美軍M1A2坦克不但不進攻反而後退,充分發揮戰場信息網的優勢,把戰場情報在極短的時間內報告給空軍飛行員,爲其指示目標,進行空中精確打擊,從而形成了地空聯合作戰。
可以說坦克在近期幾場戰爭中,尤其是在伊拉克戰爭中表現是上乘的,但由于美、伊軍事實力的懸殊,M1A2坦克的勝利,沒有實戰的代表性。所以對于現代化的數字化坦克在未來戰場上的運用和表現,仍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記者:隨著機動性能好、攻擊距離遠的武裝直升機大量應用于戰場,有人提出可以跨越陸軍裝甲化階段,大量發展戰鬥直升機,用武裝直升機來代替坦克,您怎麽看這個問題?
楊作成: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武裝直升機大量應用于戰場,給坦克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變革,但並不能取代坦克。目前的坦克已不是原來的坦克技術水平,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坦克的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將來的未來戰鬥系統,是在統一神經下的優化組合,作爲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坦克,將會以看得遠、打得准、威力更大、功能更完善的面目出現在戰場上,它將是武裝直升機的克星。坦克和武裝直升機的功能不同,各有優長和不足,它們會借助新技術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己,而不會相互取代。
記者:楊老師,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坦克的優勢是什麽,它的位置在哪裏?
楊作成:坦克是陸軍機械化的基礎,也是各發達國家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優選武器平臺,坦克的優勢在于能與時俱進,不斷地用新技術武裝自己、改造自己,信息化將是坦克優先發展的主體,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坦克將會成爲戰場上的變形金剛。同時,坦克可爲其他地面武器提供優質的機械化平臺,所以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坦克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所以,我認爲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坦克應在戰略軍事家所指揮的位置上。
記者:目前,幾乎所有的坦克生産大國都在對坦克實施改造,這些改造主要體現在什麽地方?
楊作成:爲了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各主要坦克生産大國都在提高武器系統性能、增強戰場生存力、信息化作戰能力及可靠性等方面進行改造。
提高武器系統性能,增強殺傷力,一直是坦克生産追求的最大目標,但是不斷增大火炮口徑是不現實的,多數國家都在采用新技術發展火炮系統、火控系統和新型彈種,以進一步增大射程、提高精確打擊能力。
提高戰場生存能力,是各國坦克改進的另一個重要技術領域。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動能穿甲彈和大口徑破甲彈已能穿透1000毫米厚的鋼裝甲,最新式的火箭筒也能穿透600毫米的鋼裝甲。在城市作戰中,對隱蔽在近距離上的武裝人員使用火箭筒和反坦克導彈的偷襲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增強裝甲防護,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已成爲各國陸軍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大難題。
然後就是提高坦克信息化作戰能力,以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及情報、監視和偵察)爲核心,利用空中和地面傳感器組成網絡信息資源,實時感知戰場態勢,增強戰場透明度,壟斷戰場信息權,在聯合作戰中實施快速、准確有效的指揮控制和精確打擊,是各國陸軍夢寐以求的願望。
最後還有提高可靠性。所謂可靠性是指産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美軍“高級作戰實驗”結果顯示,一個數字化重型機步師的控制範圍在1萬至數萬平方公裏,面對數倍于自己的敵人,要具備消滅敵人的能力,作戰距離之大、作戰頻率之高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信息化戰場坦克的可靠性要求是很高的。
記者:近些年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城市戰已成爲一種重要的作戰方式,坦克在城市巷戰中的作用如何,坦克能“進城”嗎?
楊作成:坦克能“進城”。現代化的坦克集火力、防護力、機動力和信息化于一身,並在信息化的綜合作用下,其功能變化很大,坦克將如虎添翼。而且在信息化戰場條件下的城市巷戰中,攻防兼備,機動靈活的坦克是城市巷戰中優選的武器裝備,它也必將獲得“今日陸戰之王”的美稱。(記者趙飛鵬)
http://news.tom.com/2006-08-19/000N/09893700.html
另參本館:
OH-58D與AH-1W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美軍AH-64 臺評共軍的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武直10 武直-9 武直WZ11 卡-50 米-28 Mi-28N vs Ka-50/52 米-24武裝直升機 南非“隼”直升機 義大利A129 "虎"式武裝直升機
未來坦克 中外坦克優劣 坦克發動機 裝甲車主動防護系統 坦克炮射導彈 坦克裝彈機 坦克火控系統 坦克貧鈾裝甲
台軍火箭筒 中國火箭筒 俄軍火箭筒 美軍火箭筒 40mm/L70速射炮系統 西北風飛彈 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 捷羚(羚羊)防空系統 “天兵”防空系統 中共前衛11與18肩射防空飛彈 中國四款近程機動防空導彈系統 俄中道爾-M1(HQ16) 俄中三種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