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8 09:44:34| 人氣2,643|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軍售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隨著中國軍售議題日盛,特將貼於<中國軍工><中國軍費>之相關資料收集成<中國軍售>: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391140/2008040306463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353195/20080402062451


中國07年出口18輛坦克 進口984具導彈及發射架

  人民網軍事在線北京2009年1月20日電(記者 楊鐵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上午發表的《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披露說,2007年中國共出口了18輛作戰坦克、44輛裝甲戰鬥車、42門大口徑火炮系統、7架作戰飛機、9具導彈和導彈發射架。
  《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分爲前言、正文和附錄三部分,正文約3萬字,共14章。人民網記者在附錄4查閱到了“2007年中國七大類常規武器進出口情況”。
  情況顯示,2007年中國共向巴基斯坦、坦桑尼亞、肯尼亞、乍得、孟加拉國、盧旺達、孟加拉國、加納、也門和印度尼西亞等10個國家出口了5大類常規武器,包括18輛作戰坦克、44輛裝甲戰鬥車、42門大口徑火炮系統、7架作戰飛機、9具導彈和導彈發射架。
  《常規武器登記冊》是1991年12月第46屆聯大通過的第36號決議案《全面徹底裁軍》的《軍備透明度》的附件,其中列出了作戰坦克、裝甲車、作戰飛機、軍艦、導彈或導彈系統等7種需要登記的武器裝備。1993年起,已經有160個成員國一次或多次向登記冊提供本國武器進出口情況。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21/0848539607.html

美國稱東南亞國家看好中國97步槍正在采購裝備

裝備中國95式步槍外銷型號97式步槍的柬埔寨軍人
裝備中國97式步槍的柬埔寨警察
部分非洲國家警察也已經裝備中國97式步槍
孟加拉軍人肩挎中國81-1式步槍,該槍的孟加拉國産型號被稱爲BD-08式

  美國環球戰略網2009年2月28日稱,世界上一些國家看好中國的新式95式突擊步槍,正通過采購裝備本國部隊。據稱,有人看到緬甸士兵已配備這種中國武器。
  文章介紹說,95式步槍采用BULL-PUP設計形式(即彈夾位于扳機後面),利用中國獨有的5.8x42mm專用彈藥。這種專用彈藥的彈殼比5.56北約標准彈口徑稍大,但彈體稍短。與M-16步槍相似,95式步槍的彈夾容量爲30發。該型步槍能夠單射或連射。中國正用新式的95式步槍取代其81式步槍,後者重量較前者輕10%,很明顯已被部隊認可。
  文章稱,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95式步槍首度亮相。這種步槍有多種類型(小型版95式步槍、自動步槍以及狙擊步槍)。據稱,出口版(97式步槍)利用5.56北約標准彈,緬甸就是裝備的這種步槍。
  文章稱,中國也還向孟加拉國提供資金與技術援助,建造生産改進型中國81式突擊步槍的工廠。這種重達7.5磅的突擊步槍外形與中國56式步槍相似,後者本身則是仿制的蘇聯AK-47突擊步槍。主要區別在于81式步槍後座力較小,這使步槍精度得到提高。孟加拉國版的81式步槍被命名爲BD-08,新工廠年每年能夠生産上萬把這種步槍。最終,孟加拉國將用BD-08步槍取代其目前正在使用的56式步槍,兩者使用的都是7.62/39毫米彈藥。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04/0747544263.html

漢和:中國武器被惡性競爭所害

參加DSA 2008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認爲:中國的各個武器進出口公司如果不協調各自的産業出口政策,將會面臨內部的惡性競爭局面。情況將會與90年代初期的俄羅斯國防武器出口狀況極爲相似。
  平可夫表示北方工業公司和精密儀器進出口公司以前的火箭炮出口是有明確的射程限制的。但是目前已經存在重叠産品部分。例如A100和AR2型火箭炮。自己內部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激烈的惡性競爭。平可夫表示在90年代初期,正是俄羅斯自己的人員聲稱MiG29戰鬥機只是“航展戰鬥機,作戰半徑只能保衛機場圍牆”。
  因此,平可夫認爲中國的軍事工業界需要在各公司的現有出口基礎上,設立“國家武器進出口總公司”,統合協調各種武器進出口政策,避免惡性競爭,同時嚴格把握國際政治環境,對應日趨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對武器出口的限制。
  除此之外,各公司還應該建立發言人制度,確認、提高武器出口的透明度。平可夫表示馬來西亞陸軍已經決定不再繼續考慮進口KS1A中程地對空導彈,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爲出口商缺乏武器出口的透明度。“根本就沒有列入馬來西亞國防五年計劃”和進口考慮清單。陸軍權威的消息來源告訴漢和防務評論,“據說KS1A還使用線路信息傳輸系統,而且對武器性能的說明不夠”。
  平可夫認爲中國各大武器出口公司在重要的國際展覽會上的公關形象還需要極大改進,目前基本接近國際標准的只有北方工業公司,反映出其推銷人員的經驗和對國際政治、軍事、外交環境的認知水平遠遠高于其它公司。有些公司的對外形象相當封閉。
  就陸軍武器的硬件技術而言,平可夫表示中國武器的競爭力正在提高。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9708&tbid=565

中國出口的武器也是“猴”型的

範布爾奧德藍科(歐洲亞洲問題論壇中心主任):中國的武器裝備,我們一貫是從他們外部來了解。我們通過中國對于類似巴基斯坦,津巴布韋。斯裏蘭卡,緬甸,泰國。等,從哪裏我們了解了中國的很多的常規武器性能。但是,這些所謂武器,事實上並非與中國自備武器是完全相同的。
中國采取的這種做法,雖然表面上看是效仿歐美國家的所謂“出口型”但是,實際上還是中國的一種封閉的保密措施。例如:中國對外公開公布的C802C型導彈,他的最大射程120公裏。改進型爲180公裏。彈頭重量爲250公斤。速度爲1-2倍音速。因此,作爲北約軍事刊物上,均已此作爲中國C082導彈的基准技術參數。
但是,來自巴基斯坦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海軍裝備的C802與對外銷售的決然不同,更加不是那些所謂公開數字。他的彈頭最大可以搭載330公斤,射程增加到195公裏。最低彈道爲1 。5 米而不是他對外稱的2米。
中國銷售給伊朗的導彈技術C802系統也是更加小型化他的載彈彈頭部位只有125公斤。彈道2.5米。制導爲單一制導模式。速度爲1.5倍音速。因此伊朗依靠這種技術發展起來的導彈,在用于打擊以色列撒爾5型軍艦時,才能使得對方僥幸逃脫。
但是巴基斯坦方面沒有說出其他主導關鍵部位。中國銷售給泰國的85裝甲車,安裝有按照泰國“意願”的德國KBN型新型電臺。他們把自己的COP90型電臺在出場前拆除了。在對于巴基斯坦出口的殲7F型戰鬥機上,中國拆除了1部新型執行研制的遠程合成孔徑雷達。而是還裝了歐洲布雷斯塔公司的LA302型中型雷達。
中國在出口的武器上,加以這種掩飾,主要目的是爲了用來迷惑與引導我們對于了解中國軍備走向歪曲。這樣我們根本不可能實際了解中國自己軍方裝備的武器。在中國與俄羅斯94年談判引進SU27戰鬥機生産線期間,中國談判方首先聲明要求俄羅斯將,SU27戰鬥機的部分機載雷達,操作系統。等留下空余位置。
最後俄羅斯還是勉強同意。但是,在俄羅斯工程技術人員進入沈飛進行總裝指導時期,中國卻拒絕俄羅斯專家的進入指導。他們認爲中國可以自己安裝這些制導設備。因此,來自俄羅斯的關于殲11的消息,大致停留在他的生産線上的原始數據。至于中國在內部秘密進行改進,俄羅斯方面對此也是沒有辦法完全搞清。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一切制造,研制引進。武器的工作方面上,多時加以隱秘的手段來作出掩飾。這就是中國的所謂“逐步開放的軍事透明度”。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4016&tbid=4314

另參本館:蘇俄建軍原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443128/20071130061418


俄稱中國已經開始與俄爭奪第三世界武器市場

核心提示:據英國《金融時報》最近報道,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報告顯示,至少在過去10年,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之一,而其中90%以上的進口來自俄羅斯。不過,中國去年的武器進口總額下降了60%以上,表明中國的工業生産能力已開始逐漸接近俄羅斯。該研究所的研究員保羅?霍爾頓表示,俄羅斯已經完成了與中國簽署的所有大型武器合同的交付工作,其中一些重要合同被提前終止。專家認爲,這可能標志著中俄兩國間大批量的武器交易已開始走向終結。

軍工企業生存的需要

  俄羅斯軍工綜合體負責俄羅斯的武器研發、生産和出口,不僅對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對整個俄羅斯經濟來說,俄軍工企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俄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目前俄羅斯軍工企業普遍處境艱難,主要原因是國家財政撥款嚴重不足,國家訂貨急劇減少,許多軍工企業完全依靠出售武器來維持生存,而擴大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不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正常發展的需要,因爲俄羅斯對華武器出口約占俄武器出口總額的20%,個別年份這一比例曾達到40%至50%。由此可見,中國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已成爲俄羅斯的戰略夥伴,發展中國的武器市場是在當前形勢下扶持俄軍工綜合體_的有效手段。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能否保住俄羅斯是中國的主要武器出口國的地位,對俄羅斯的高技術産品出口來說有著決定性意義。
  但是,兩個挑戰擺到了俄羅斯的面前,一是中國高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武器研制能力不斷增強,對俄羅斯的依賴今後會逐步下降。中國作爲當今世界的一個主要大國,肯定會致力于研制性能先進的武器,十多年後中國有可能完全擺脫高新武器依靠進口的局面。不僅如此,中國的武器研發除了改善本國軍隊的裝備外,在世界軍火市場也將占據更大的份額。中國已建立起相當有效的管理科技的機制,包括軍事部門的管理,這大大提高了科技的生産能力,尤其是在高技術領域。這種機制既具有西方模式的靈活性和幹練性,又有自己獨特性,有助于把軍事開發成果迅速地利用到民用領域,能集中力量發展關鍵性的領域。中國的軍事科學和生産正在大大加強高技術領域獲得的新知識和新技能的積累,中國模仿外國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只是暫時現象,是“增長中的問題”,是在積累技能,建立科技和工藝基礎,中國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飛躍,才能獨立地發明並生産第五代及後幾代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
另一個挑戰來自俄羅斯的競爭者。俄羅斯現在已經感到美國以及法國、英國、德國、瑞典和以色列等國競爭的壓力。一旦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令取消,中國就有可能從多種渠道獲得武器,在一定條件下改爲從其他國家進口武器。如果法國開始的修改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條件做法獲得成功,法國的“幻影”一2000等武器都會同俄羅斯形成激烈的競爭。如此一來,俄羅斯在這個最有利可圖市場上的份額將大大縮小,這將導致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撥款的減少和衰退,因爲對這個部門來說,國防産品出口是生存的主要手段。

莫斯科的兩難選擇

  盡管俄羅斯政府和它的軍工企業願意維持目前與北京的商業協議,但是不斷成熟的中國國防工業已經能在莫斯科授權的情況下,獨立制造越來越多的先進武器系統,而不用直接從俄羅斯購買已完成的武器平臺。而且,中國已經開始減少購買完整的俄制武器平臺,例如已組裝完畢的戰鬥機和軍艦。
  北京開始更多的進口軍事技術、子系統和其他關鍵的零部件,這樣中國的軍工企業能夠將這些技術、子系統和關鍵零部件直接運用到自己獨立設計的武器系統當中。
  不斷提升的中國國防生産能力使得俄羅斯的官員們面臨一個困難的選擇。直到現在,俄國政府還拒絕出售它最尖端的武器系統給中國,例如遠程戰略轟炸機或彈道導彈,它擔心中國有了這些武器後會打破東亞的力量平衡。這一政策意味著莫斯科出售給中國的武器並不能使中國大陸在與臺灣地區或日本所擁有的更爲先進的軍事技術競爭中保持優勢。然而,中國企業已經很快就能利用自己的技術替代許多昂貴的進口武器項目。
  爲了保持俄制武器在中國防務市場的占有率,莫斯科也許會決定向北京出售更爲先進的武器系統。2005年1月,俄羅斯空軍將領表示,在中俄舉行的“和平使命-2005”雙邊軍事演習中,俄羅斯有意展示了圖一95MS型戰略轟炸機和圖-22M3型“逆火”轟炸機,以吸引中國買家的關注。盡管這兩款戰略轟炸機都屬于老式的作戰平臺,它們卻能針對空中和地面目標發射遠程巡航導彈,包括打擊美國的航空母艦。另—個可能的出口項目是俄羅斯第四代柴電混合動力“拉達”級潛水艇,這一可能的采購也能增強中國對抗美國海軍及其太平洋盟友的軍事實力。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情報,俄羅斯政府已經准備向中國提供SU-33和SU一35兩款先進戰鬥機,後者尚處于研制當中。此外,由于擔心美國將尋求對中俄的核優勢,中俄有可能在核技術和彈道導彈技術方面加強合作。
  俄國的分析家援引過去的例子,當中國工程師仿制了俄國的武器系統後,在個別參數上作了一些細微的修改(比如將某型反導系統的口徑由100毫米改成105毫米),之後就將其用于出口。俄國的軍工企業已經要面對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武器市場上的有力競爭,例如埃及和緬甸。在一些以前主要購買蘇聯武器的發展中國家,俄國的企業已經被迫向售價較低的中國公司出讓了很多市場。如果中國最終有能力自己制造尖端武器系統用于出口(例如經過漫長等待的J一10型多用途戰鬥機),中國就會成爲一個難對付的競爭對手。
  在2006年2月的早些時候進行的一次協商中,由于擔心會增強中國軍工企業的競爭力,莫斯科拒絕向北京授權,在並不算太先進的FC—1型“梟龍”戰鬥機上安裝俄制的引擎,因爲中國計劃向巴基斯坦出口該型飛機。
  俄羅斯決定向中國出售最尖端武器的決定會引發美國的強烈反應。在美國公布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美國國防部認爲“在國際上,美國歡迎俄羅斯作爲一個建設性的夥伴,但是對于其不斷向海外銷售毀傷性武器技術表示關注”。美國的一些官員宣稱,俄羅斯對武器交易的限制遠不如西方國家嚴格,尤其是對一些受到侵犯人權指責的國家。
美國官員擔心俄羅斯對華軍售會加快解放軍的現代化進程並改變臺海軍事平衡,使之向有利于北京一面發展。這一轉變有可能使北京針對臺灣獨立的立場變得更爲強硬,更傾向于對臺北使用軍事手段,並增加中美兩國因爲臺灣問題發生軍事對抗的危險。基于同樣的考慮,布什政府還盡一切努力阻撓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中俄武器交易面臨零和?

  前不久,有美國媒體報道稱,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潛力已經喪失。中國在俄羅斯武器出口中占據的比重迅速下降。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在俄羅斯武器出口中占70%的比重,到2006年時已經下降到了40%。在分析是什麽原因導致中、俄武器貿易逐年降溫的原因時,美國的多家研究機構和媒體表達了各自的觀點。美國媒體聲稱俄制武器質量的低劣以及合同執行上的不守信引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
  美國著名智囊機構的觀點則更具代表性。哈特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韋茨博士在2007年年初撰文分析了中、俄軍事技術合作降溫的深層原因。他的核心觀點是:日益成熟的中國國防工業最終將使中國對俄國目前能提供出口的先進武器系統的需求減少。同時中國強大的仿制和自研能力有可能對俄羅斯的武器出口産生威脅。韋茨在他所撰寫的《中俄武器交易走到十字路口》一文中寫道:目前,中國的國防工業已經能獨立制造越來越多的先進武器系統。中國開始減少從俄羅斯購買完整武器平臺,轉而更多的進口技術、子系統或者關鍵零部件,軍工企業能夠將其直接整合到獨立設計的武器系統中。因此,俄羅斯面臨著一個選擇:接受中國有可能的訂單減少或者向解放軍出售其目前政策所禁止的更先進的武器。而出售更先進的武器系統意味著中國的國防企業有機會接觸到更先進的技術,從而有可能將其運用到他們自行研制的産品中去,再憑借價格優勢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與俄羅斯爭奪訂單。
  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說,中俄之間的武器交易出現了零和博弈的傾向。這種觀點似乎得到了俄羅斯防務專家們的支持。俄事評論家利多夫金認爲,在對華軍售決策時,俄軍方和負責對華武器銷售的決策者對中國吸收俄軍事技術的速度感到擔憂,他們害怕繼續向中國出售更先進的武器系統將會危害到俄羅斯的國際軍火市場份額。軍事文摘第5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7/0819509073.html

中國武器國際市場受歡迎 泰國購上百輛96式坦克

香港《鏡報》月刊 2008年1月號題爲《中國開拓軍火出口市場》的文章稱,中國的軍品出口策略已經改變,開始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一直以來對中國武器的貶低正在被事實所擊破。
  在當今世界,軍事強國一般都是軍售大國。隨著中華全面崛起,中國對外軍貿的市場正在擴大,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把購買先進新裝備的目光投向中國。
  中國的軍工生産經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低潮期,近年又迎來躍升,首要原因是端正了營銷戰略。中國著眼于未來國際上的軍事沖突高技術化、信息化的大趨勢,改變了過去以出口價格和贏利都很低的槍炮爲主的思路,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
  進入新世紀後,中國軍售推出的頭號拳頭産品,就是同巴基斯坦共同開發(雙方合資、由中國獨立研制)的FC-1“梟龍”戰鬥機。該機在成都和巴基斯坦都建立了生産線,從2007年起大批量生産,有十幾個國家發出了訂單,預計會有600架至1000架的産量。此型飛機的設計思路專門面向難以購買高價戰鬥機的國家,操作系統、機身材料盡量簡便和低檔化,空戰性能卻足以同中檔第三代戰機一決雌雄,機上配置還可根據用戶的要求而改變。同美國的F-16最低配置也需4000萬美元、蘇-27需3000萬美元相比較,FC-1的價格根據配置可從8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中國新産的殲-10戰鬥機,空戰性能可與最新型的F-16匹敵,出售給巴基斯坦的報價據稱不過2500萬美元。現在國際航空界大都承認,中國高低兩檔戰機的推出,足以沖破世界軍機市場上美國、西歐和俄羅斯戰機“三分天下”的格局。
  目前中國的民用造船噸位和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二,具有人力、材料費便宜而技術含量亦不算低的競爭優勢,軍用艦艇的外銷正好發揮了這一長處。上世紀90年代,泰國購買了6艘中國制造的護衛艦,使用後聲稱戰鬥性能達到德國同類品的70%,價格卻只有四分之一。近來,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又提出要購買中國的新型護衛艦,單價不過1億多美元,其完成任務的能力與美歐報價兩三億美元的護衛艦相比並不遜色。
  在火炮、坦克等傳統武器方面,中國軍工企業利用長期的積累進行了新技術開發,也以新面貌打開了銷路,特別是對注重地面作戰的中小國家更能滿足需求。2002年中國向科威特出售了一批PLZ45-155自行榴彈炮武器系統,用戶反映很多性能好于美式裝備,在中東石油富國中又引來新的訂單。在國際坦克市場上,不久將會有數萬輛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生産的坦克需要退役的更換期出現。許多發展中國家買不起美國和西歐單價均在500萬美元以上的産品,中國和俄羅斯的單價只有二三百萬美元的坦克將會有一個大商機,泰國剛剛訂購了100多輛中國産的96式坦克就是好的開端。
  在導彈研制方面,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進行“兩彈一星”工程時就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在國産武器中最早能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雖然其出口有諸多國際限制,中國仍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擴大外銷。爲此,中國還以部分轉讓技術的方式同土耳其合作開發B-611近程導彈,並出售了射程180公裏而居世界之最的WS-2火箭炮,就此又引來諸多國家的興趣。
  國際上一些貶低中國武器性能的人總說,這些出口品都是仿造和引進蘇俄技術,因而不如直接購買俄羅斯産品。事實是,中國仿造蘇俄武器後,通過自我開發往往都能提高一個檔次。過去幾十年一直購買蘇制裝備的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國也向中國洽購武器,連獨聯體內的中亞國家也有些意向,正好說明這一點。(楊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15/0820481273.html

國際預測公司稱未來10年中國坦克銷量全球最大

國際預測公司日前公布了對最近10年內全球坦克生産情況的分析報告。
  該報告指出,美國入侵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表明,現代化的坦克在城市戰和反遊擊行動中能夠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預計在2008-2017年間,全球坦克的總産量將達到大約6900輛,總價值高達279億美元。在這筆費用中,美國所占的比重將達到三分之一。而在此期間,全球最大的一項新型坦克生産計劃將是中國的98式坦克生産計劃。
  從總體上講,在新生産的約6900輛坦克中,超現代化和昂貴坦克(如德國的“豹”系列和美國的“艾布拉姆斯”系列)所占的比較將非常小,這類坦克在總産量和采購費用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將分別只有14%和22%多一點。在世界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將是那些結構相對簡單、價格較爲低廉的坦克,這其中主要是巴基斯坦的“阿裏?哈利德”(由烏克蘭和中國的專家協助研制)、中國的98式和俄羅斯的T-90等主戰坦克。
  國際預測公司的專家們指出,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坦克均帶有明顯的蘇式坦克的印記。在今後10年中,這類坦克將占據大約40%的市場份額。較低的價格將是它們獲得青睞的主要原因。
  目前,所有的坦克生産大國都在實施系統的坦克改進計劃,這其中首先要提到的便是美英兩國。爲了應對伊拉克抵抗人員利用火箭彈和地雷發動的襲擊,美國人除了在繼續研制主動防護系統,還在坦克上覆蓋了額外的裝甲模塊,加裝射擊武器(如遙控機槍)和更新通訊系統等。
  至于俄羅斯的坦克制造商,他們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資金匱乏,這使得俄方無法爲坦克大量安裝新一代的作戰系統。
  盡管國際預測公司的研究報告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但其對未來坦克市場發展前景的分析表明,坦克在短期內並不會遭到淘汰,相反,它們仍將是陸軍部隊的主要攻擊手段之一。(北鬥)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27/0853492060.html

美國稱中國向南美推銷直9直升機與防空導彈

  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管克江報道:美國合衆國際社 2008年11月20日刊文稱,除了古巴和委內瑞拉,中國與智利和玻利維亞的軍事聯系也進一步加強,雙方往來日益頻繁。
  文章提到,據國際情報機構推測,中國正計劃售予玻利維亞HY-5A便攜式防空導彈,2007年中國向玻利維亞無償轉讓了42輛汽車,其中包括34輛卡車。
  美媒的文章還提及,2007年5月中國國防部長訪問了阿根廷,雙方簽署了一項備忘錄。中國也向阿根延提供了軍用卡車。
  文章還稱,阿根廷有意獲得中國Z-9系列直升機,雙方還在南極開發和軍官訓練等事宜展開合作。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5/1003531761.html

俄羅斯哭了 中國梟龍又搶走了一單大生意!(2009-03-13)

  據俄《生意人報》報道,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允許RD-93型號發動機隨中國FC-1戰鬥機出口到6個國家。除了巴基斯坦(早已得到允許)外,該型號發動機還可以出口到埃及,尼日利亞、孟加拉、沙特阿拉伯王國和阿爾及利亞。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希望得到再出口到這些國家的權利,看來這些國家已經申請購買 FC-1了。"
阿爾及利亞目前是俄軍事技術出口的第三大客戶,去年與俄羅斯簽訂了大約80 億美元軍火合同,現在阿爾及利亞只從俄羅斯訂購戰鬥機。
  根據俄羅斯與阿爾及利亞簽訂的合同,俄羅斯應該向阿爾及利亞供應28架米格-29SMT和6架米格-29UB。但是,由于戰機出現技術問題,阿爾及利亞提出索賠。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還專門就此問題致函俄總統。盡管俄羅斯方面提出願意替換2架有問題的米格-29UB,但阿方至今未給任何答複。不排除因米格-29UB問題,阿方將興趣轉向FC-1。
  FC -1(在巴基斯坦編號爲JF-17)是中國第一架專爲出口而生産的多功能戰鬥機。從1990年起由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開始研發,巴基斯坦承擔了50%的研發費(7500萬美元)。巴基斯坦已經簽訂了購買總價爲23億美元的150架FC-1合同。向這些國家出口帶有俄制發動機的FC- 1,"不會給俄方出口武器帶來損失",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消息人士說:"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和孟加拉基本上都是從中國購買軍事技術。"埃及,雖然近年來都是從美國購買武器,但是現在穆斯林國家彌漫著反美情緒,開羅不會抵制購買中國武器。沙特阿拉伯國家是巴基斯坦軍事方面的最主要的贊助商,而且其還從巴基斯坦獲得一批巴基斯坦"哈立德"型坦克。
  據海外媒體稱,中國還與津巴布韋簽訂了12架FC-1合同,以及與阿塞拜疆簽訂了24-26架合同。但是這些國家不在允許再出口名單之內。除此以外,希望得到這些殲擊機的國家還有黎巴嫩,緬甸,伊朗和斯裏蘭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996270100c8y2.html?tj=1

巴專家:梟龍可能外銷1500架朝鮮會買200架

據2009年3月1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中國曆史上單筆金額最大的軍售合同7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簽署。依據這份價值10億美元的合同,中巴兩國將合作生産42架“梟龍”戰機,並開展相關合作。而巴基斯坦媒體稱,未來兩國將合作生産250架梟龍,造價達30億美元。這筆交易引來印度媒體的一些抱怨,有人預言梟龍將成爲巴基斯坦空軍的脊梁,但經常批評中國向動蕩地區出口“沖鋒槍和火箭筒”的西方國家這一次幾乎找不到什麽茬。巴基斯坦一名軍事專家認爲,由于物美價廉,梟龍有可能在全球賣出1500架,成爲“第三世界國家的閃亮軍刀”。此前中國出口的最多的戰鬥機型是殲7,共賣出六七百架。但一名瑞典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美俄等長期霸主相比,中國暫時連國際軍機市場的“後起之秀”都算不上,不過梟龍戰機的價格水分比西方戰機小得多,中國算得上是“模範商人”。

巴向中國貸款買梟龍

  巴基斯坦買過美國、法國的多種型號戰機,但一直是西方武器“最失敗的進口者”,西方對向巴出口進攻性武器一直疑慮重重,多次變卦。在巴基斯坦,梟龍戰機有另外一個名字———JF-17“雷電”戰機,據說此名意爲該機型已超越了巴基斯坦目前列裝的美國F-16舊機型。3月7日的消息一出來,巴空軍參謀長坦維爾少將就表示,依據協議,這42架戰機不久後將成爲巴基斯坦空軍主力機型。坦維爾介紹說,梟龍未來將在巴基斯坦量産。他還透露,巴基斯坦將在2010年從中國獲得首架空中預警機,而生産協議的簽署,將使在2015年前幻影和F-7P戰機逐漸退役的巴空軍“後續有機”。巴媒體稱,這一合作將有助于巴基斯坦成爲世界上少數能組裝生産第三代戰機的發展中國家。
  巴聯合通訊社稱,“雷電”戰機是中巴兩個友好國家遠見、友誼與合作的成果,隨著“雷電”進入完全作戰階段,巴空軍將擁有尖端航空電子系統、能執行全天候精確打擊的現代化戰機,“保衛我們的祖國不受任何侵略”。
  印度媒體幾乎與巴基斯坦媒體同時報道了中巴簽署軍售大單的消息。印度報業托拉斯稱,梟龍戰機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爲巴基斯坦空軍的“脊梁”。印度亞洲通訊社稱,這項合作鞏固了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友誼。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國際事務部長陳灌軍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依據中巴此次簽署的42架梟龍戰機銷售及兩國合作生産該型戰機合同,將由中方商業銀行向巴方提供貸款購買戰機,以後巴方再分期還款還息。該公司專業人士堅持認爲,單座單發(動機)的梟龍絕對稱得上是世界上性價比最高的第三代先進戰鬥機,完全由中國設計制造的航電系統已經達到世界第三代戰機的先進水平。飛行員出身的巴基斯坦駐華使館的空軍武官布哈裏說,他最贊賞梟龍的就是其航電系統。
  其性能完全可以和F-16C/D型媲美。美國F-16系列戰機被認爲是世界銷量最高的第三代戰機,但F-16C/D型戰機的價格高達4000萬—5000萬美元;俄制米格29戰機價格也在3000萬美元到4000萬美元之間;目前美國的F-35戰機價格約爲7000萬美元;而最先進的F-22超過2億美元。相比之下,2007年中航工業交付巴方的8架梟龍戰機合同總額不到2億美元,而如今這42架飛機合同總額爲10億美元。據介紹,梟龍價格如此低廉是因爲此次是賣給共同出資研發的巴基斯坦,今後賣給別的國家,價格會有所提高。但即使如此,比起國際上同類型飛機,梟龍至少便宜1/3。
  據陳灌軍介紹,中國航空工業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向國外出口戰鬥機,當時主要的出口機型是“殲-7”,前後一共出口了600多架,主要銷往和中國關系比較好的第三世界國家,像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國、約旦、尼日利亞、納米比亞等國,這些國家和地區到現在爲止依然是中國戰機出口的主要國家。戰機服役二三十年了,當然需要有其換代的後繼機,這樣才能保持住中國戰機出口的市場。因此,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航空工業很自然地開始考慮研發一種必須具有很高性價比的第三代戰機,道理很簡單,既要滿足這些國家的國防需要,又要讓這些國家買得起。
自1992年起,中航技與巴基斯坦空軍達成協議,研發梟龍。當時該機型稱爲“超7”。2003年8月,“超7”首飛成功,中巴雙方正式將其更名爲“梟龍/JF-17”。據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戴旭介紹,作爲中國軍機出口的主力機型,梟龍的特點是體積小,機動性強,這同時以減少載油量、載彈量和無法裝備大功率雷達爲代價,但也因此降低了成本。

“第三世界國家的閃亮軍刀”

  今年3月,巴基斯坦“大戰略”網站軍事分析家侯賽因在其專門論述梟龍性能的分析文章中稱,梟龍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閃亮軍刀”。文章稱,作爲米格21和F-5的替代機型,梟龍顯然擁有巨大市場,規模可能遠大于預期。他個人預測,第三世界國家的空軍將大量訂購,使梟龍最終全球銷量達到1500架。其中巴基斯坦購買250架居首,朝鮮200架次之,買得最少的阿塞拜疆和坦桑尼亞也分別要買6架。
  據陳灌軍介紹,現在,世界上能完整研發、制造第三代軍機的只有美、俄、法、英、瑞典、日本和中國。按照《簡氏防務周刊》的排列,世界上軍備出口的國家排序是美、俄、法、英、中。中國的出口戰機雖然性價比高,但還是很難沖擊軍機貿易的固有國際格局。在軍事裝備市場上,政治因素經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牌的軍機制造大國都有自己傳統的市場勢力範圍,其他國家難以打入。所以中國的軍機出口主要面對的還是有需求的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中有些也向美、俄和一些歐洲國家購買戰機,但從國家安全和經濟力量的角度考慮,它們追求軍備采購渠道的多元化。陳灌軍說,嚴格意義上說,梟龍尚未最終定型,所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還沒有對更多的潛在客戶推銷這型戰機,但已有很多亞非國家的空軍高層對梟龍表示了比較濃厚的興趣。
梟龍問世後,由于使用的是俄制RD-93型發動機,還曾在中俄印之間引發了一場風波。出于對巴基斯坦的戒心,印度一直反對中國向巴出售梟龍戰機,並因此向俄羅斯施壓,要求俄停止向中國出口RD-93型發動機。一些俄羅斯專家由于擔心失去印度的軍火訂單,也跟風宣稱中國無權將俄制發動機裝配的梟龍賣給巴基斯坦。但俄羅斯官方在此問題上一直沒有明確表態。2007年11月,《生意人報》等俄羅斯媒體報道說,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已允許RD-93型發動機隨中國戰機出口到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亞等6國。中航工業相關人士表示,中俄已就這一問題達成共識。

中國是口碑不錯的“模範商人”

  從非洲媒體的報道來看,以梟龍爲代表的中國軍品還是有著很不錯的口碑的。赤道幾內亞《加賽塔報》2月26日題爲“中國武器在非洲”的文章稱,中國武器在非洲有著悠久的曆史。上世紀60年代,大多數中國武器被無償援助到非洲,而如今,紅旗-9地對空導彈等精密武器被頻繁介紹給有財力的非洲客戶。文章提到,梟龍是中國在非洲推介的軍售明星,目前已有津巴布韋、尼日利亞等多國感興趣。中國K-8教練機在非洲也有良好口碑。
  雖然中國作爲國際戰鬥機市場的“新人”近來表現良好,但在一些老牌軍售大國看來,中國似乎還差得很遠。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是國際知名軍事問題研究機構,在那裏工作多年的資深研究員凱爾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國際軍火市場,中國暫時連“後起之秀”都稱不上。有統計說,全球80%的沖突相關方使用過美國的武器裝備。該研究所去年發布的國際軍火市場報告顯示,在2003年至2007年中,美國在世界軍火出口中所占比例高達30%,俄羅斯占25%,此後分別是德、法、英、荷、意大利和瑞典。凱爾認爲,美、俄、德、法、英五國在軍火出口中的排名會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比較穩定。“因爲國際軍火市場已很成熟,中國這樣的後來者很難擠入”。
  凱爾說,國際上公認軍火是最賺錢的商品之一,原因便是利潤高、價格水分大,以美國生産的F-15、F-16系列戰鬥機爲例,其市場銷售價格是成本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相比之下中國梟龍在價格上占據著極大優勢,水分不大,“不能說中國的軍工企業一點利潤也沒有,但與美、俄等國動輒幾倍幾十倍的利潤率比,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模範商人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11/1207545109.html

國外媒體稱中國可能打折外銷殲十沖擊軍售市場

  東方網 2009年6月5日消息: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6月2日刊文稱,殲-10戰機將引領中國成爲世界軍事出口大國。文章稱,近來,中國對外軍售工作做得相當成功,特別是其對非洲國家的銷售。
  文章援引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RS)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武器出口幾乎全部以發展中國家爲目標。主要消費國包括巴基斯坦、埃及、緬甸、伊朗、津巴布韋以及贊比亞。

  軍售優勢不穩定

  文章稱,盡管中國武器目前銷售情況良好,但是其全球軍售市場的優勢並不穩定。首先,中國的多數大宗軍售仍受限于其小規模的顧客群,特別是巴基斯坦。2007年,中國的海外軍售之所以達到最高水平,是因爲其同巴基斯坦達成了幾項大交易,如中巴聯合研制的JF-17噴氣式戰鬥機。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未來幾年內中國的武器出口是否依然能保持這樣高的水平。例如,緬甸曾是中國武器的購買者,但近年來緬甸的購買量已逐漸萎縮。
  而且,中國所出口的武器大部分都是小型武器及輔助設備,如卡車、制服及帳篷,其還缺少能夠向全世界出售的精密武器。中國的軍工企業雖然也研制出了一些讓人印象深刻武器,如C-802反艦巡航導彈(類似于法國"飛魚"反艦導彈)以及K-8噴氣式訓練機/輕型攻擊機,但近來這些武器的出口量卻很少。總體來講,中國所能夠提供的在全球軍售市場具備技術競爭力的武器也很少,而且其消費者仍基本局限于那些發展中國家。此外,中國多數軍售都是以"友好價格"爲基礎而達成的,也就是打折出售。

  未來的大宗訂單

  文章稱,中國要想保持其重要軍備出口國的地位,就必須拿出更具競爭力的産品。其中,中國的新型殲-10噴氣式戰鬥機可能會成爲其未來海外出口的重頭戲。殲-10戰機類似于以色列"獅"(Lavi)式戰機,它的性能大體接近于新加坡空軍列裝的美制F-16C戰機。殲-10戰機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並于3-4年前列裝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20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及蘇聯戰機機比,殲-10戰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盡管該戰機性能或許不如中國從俄羅斯購置的蘇-27或蘇-30戰機。
  有消息稱,中國或許會用殲-10戰機沖擊全球軍售市場。而且,殲-10戰機還可能成爲炙手可熱的商品--中國可能會以折扣價出售殲-10,其售價當然會低于F-16、"鷹獅"以及其他小型戰鬥機的價格。巴基斯坦和伊朗都有可能成爲殲-10的買家。除殲-10外,中國其他適銷武器有C-701短程反艦巡航導彈、FN-6單兵便攜型地對空導彈(已出口蘇丹)以及KS-1A地對空導彈(已出口馬來西亞)。
  盡管如此,大多數中國武器系統的銷量仍然難以預料。例如,殲-10戰機可能是一種性能良好的戰機,但由于其性能與可靠性不能獨立證實,因此多數國家可能都不願意在這方面冒險。其他國家沒必要選擇最廉價的武器系統--其必須武器系統的能力與效力考慮在內,尤其是在軍事産品領域。有鑒于此,許多國家寧願花高價采購更優質的産品。例如,當巴基斯坦決定從法國而不是中國采購新潛艇,而且,在其采購中國戰機的同時,它還從美國采購了F-16戰機。
  而且,即便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情況下,許多潛在的買家也仍然對是否應認真考慮采購中國武器系統的問題猶豫不決,畢竟一旦做采購決定其就必須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時間內依靠這些武器系統。事實上,這些國家更可能會推遲大宗武器采購項目,靜候經濟複蘇--就像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多數亞洲國家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做的那樣。
  不過,中國在彈道導彈系統領域(如東風-11與B-611短程彈道導彈)也占有相當大的優勢。目前,其東風-11導彈已經出口到巴基斯坦,土耳其也采購了B-611導彈。不過,遠程導彈的出售則受到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的限制--中國已同意遵守該制度。

  中國軍售的未來

  在潛在買家希望采購、能夠采購的軍備方面,中國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不過,這並非指北京不會向國際市場推銷其軍備,也不是說其海外軍售領域會一無所獲。當然,對于中國國防公司來說,擴大軍備出口仍然是其主要經營戰略--這也是世界各國軍備産生商的主要經營戰略。
  鑒于全球軍備生産能力過剩、確保工廠生存、維持生産等原因,世界各國軍備生産商都希望獲得武器出口業務。不過,不要認爲中國很快就會作爲一個大型精密武器供應商被美國與西歐排擠或聯合。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5/0912554204.html

俄羅斯稱中國將成世界第七大軍艦出口國(組圖)09年03月11日 東方網

  俄羅斯《武器市場》雜志日前對今後五年內全球軍艦出口市場的形勢進行了展望。據其預測,在2009-2013年期間,全球軍艦出口數量將達到69艘,總價值約225億美元。這期間,俄羅斯、中國和韓國所占的市場份額將有所增加,而德國、英國和荷蘭所占份額將會下降。
  《武器市場》雜志在其報告中指出,在2009-2013年間,俄羅斯將是全球最大的軍艦出口國,其出口量將達到10艘,總價值達62億美元。
  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別是西班牙和德國。其中,前者的軍艦出口數量略少,爲6艘,但總價值卻達22億美元,而後者的出口數量雖然可達到8艘,但總價值要略低一些,約爲20億美元。
  僅隨其後的是法國,出口數量也爲8艘,但總價值略低一些。
  占據全球第五大軍艦出口國地位的將是英國。其總出口量爲5艘,總價值超過13億美元。
  居第六位的是荷蘭,其出口量與英國相同,價值也非常接近。
  憑借著向巴基斯坦出口的8艘F-22P型護衛艦,中國將成爲今後五年內全球第七大軍艦出口國。
  位居第八至第十位的分別是美國、韓國和意大利。其中,美國的軍艦出口量將僅有一艘,價值爲4.75億美元。而韓國和意大利的軍艦出口量將分別爲兩艘和三艘,價值分別爲3.37億美元和3.09億美元。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3-11/0901545086.html

平可夫:中國武器質優價廉在非洲搶奪俄地盤

  據2008年12月26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合衆國際社12月24日發表《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所寫的文章,稱中國制造的武器正大批銷往非洲各國,這日益挑戰俄羅斯在非洲的武器銷售市場。文章認爲,中國提供的武器裝備比俄制和西方武器價格更爲低廉,而且,中國制造的武器裝備和俄制産品比較接近,這讓早已習慣了俄制武器的許多非洲國家更容易接受。
  文章稱,許多中國出售的武器采用了俄羅斯技術,蘇丹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2007年閱兵式上,蘇丹向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的96式主戰坦克和92輪式步兵戰車。92輪式步兵戰車裝有俄制2A72型30毫米機關炮,該項技術是俄羅斯在1996年轉讓給中國的。
  文章稱,中國最初是用K-8教練機打開了非洲軍售市場,此後中國繼續用廉價的戰鬥機來擴大向非洲的出口,作爲俄制産品的替代。此外,中國制造的主戰坦克已經開始逐步取代一些非洲國家裝備的T-54/55坦克。
  文章認爲,過去中國制造的武器以低廉的價格但較差的質量著稱,但如今這種情況正在轉變。自從10年前中國開始獲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技術支持後,中國制造的地面裝備和武器系統同俄羅斯以及西方國家的質量差距已經顯著縮小。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30/0927536903.html

法國國防部長指責中國對非洲武器出口過多(圖)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再次遭到西方的惡意揣測和中傷,這次出來說話的是一向習慣將非洲視爲自己“地盤”的法國。據報道,法國國防部長米謝勒?阿利奧-馬裏近日指責中國爲非洲沖突國家供應了太多軍火,助長了當地的沖突,並稱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用心險惡”。

稱中國武器助長非洲沖突

  據路透社報道,阿利奧-馬裏14日在參議院發表演講時說,中國的資金已經融入了非洲的許多領域,首先集中在石油、金屬以及日用品上。“中國政府對非洲領導人說希望與其建立雙贏的關系,但實際上是用心險惡。中國是想瓜分非洲的礦産資源,並在當地獲取政治影響。”
阿利奧-馬裏同時表示,一個在透明的條件下幫助非洲、鼓勵非洲民主發展的大國介入非洲並不會使法國緊張,“但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就是我們常常在武器禁運國家看到中國軍火”,這些武器導致了非洲沖突升級。此前曾有報道稱,法國派兵協助乍得和中非共和國平息叛亂時,看到有“武裝分子手持中國武器”。

法國應改變眼光看非洲

  對于阿利奧-馬裏的講話,中國雖尚未做出直接反應,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14日回答一個有關非洲問題時,很好地回擊了這一類的無端指責。他說:“爲什麽當今世界有些人、有些國家那麽擔心中國同非洲發展關系?我不知道他們持的是什麽心態和什麽動機。但是我可以告訴這些人的是,時代變了,時代的潮流變了,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中非加強團結與合作;任何挑撥中非關系的言論都不會受到非洲人民的歡迎。”
這些話對于法國也許有特別的警示意義。非洲許多國家是法國的傳統勢力範圍,還是法國衆多戰略物資的供應地。據法國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法國許多重要戰略物資完全靠從非洲進口才能滿足需要。法國100%的鈾、鈷,72%的錳,80%的鋁礬土和52%的鉻都從非洲進口。另外,35%的鐵、25%的鉛、20%的銅和石油、天然氣也來自非洲。有了這樣的相關利益,法國當然不願他人進入非洲,看到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大幅增強,自然心有不快。
中國最不願看到非洲動蕩

  中國對非洲的武器出口到底是什麽狀況,《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偉忠。對法國國防部長指責中國向非洲出售武器的言論,徐偉忠脫口而出:“武器流入非洲,最多的可不是中國,而是西方國家,包括法國在內,這是人所共知的。”
  曾專門做過有關小型、輕型武器在非洲泛濫情況研究的徐偉忠說,據他所知,中國向非洲出售武器,是嚴格按照國際上有關合法軍火買賣的規定,實行武器登記制度,而且數量也並不很多。至于針對一些非洲國家的武器禁運,凡是聯合國通過的,中國都是嚴格執行的。還有像非盟或其他的非洲地區組織達成的武器禁運決定,中國通常也非常支持和認真遵守。
  從政治角度看,非洲的安全和中國的相關度越來越大,就像徐偉忠指出的那樣,很多事實已經證明,非洲一有動蕩,中國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就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所以,中國是絕不願意看到非洲出現混亂和戰禍的,更不會去做助長動蕩的事情。恰恰相反,目前,中國是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以聯合國的名義派遣部隊到非洲維和人數最多的國家。
  徐偉忠說,現實地看,非洲確實存在小型、輕型武器泛濫的問題,很多國家的武器都能看到。而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因素正是西方軍火商受利益驅使,肆意走私、買賣軍火。法國是西方在非洲駐軍最多、對非洲國家直接軍事幹預最多的國家。所以,法國倒是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非洲和平中擔當的角色。多次去過非洲的徐偉忠告訴記者,就他所知,對法國在非洲發揮的作用,很多非洲人是相當不滿意的,他們對法國的抱怨很多。真要爲非洲安全著想,就不該指責別人,而應該共同攜手,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應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 (2006-12-18 第03版)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12-20/0840420831.html

中國運大批軍火至辛巴威 引起南非揣測 【中央社08.04.18

在辛巴威選後動盪不安、穆加比政府可能動用軍警鎮壓國內任何抗議活動之際,一艘載有大批軍火的中國籍貨輪「安宇江號」(譯音),正泊靠在南非德班港外等待清關並將這批軍火運往辛巴威,由於時機敏感,這批準備交付辛巴威國防軍使用的軍火,引起南非媒體諸多揣測。
「郵衛報」今天證實,運載包括三百萬發AK47衝鋒槍子彈、一千五百座迫擊炮、三千枚以上迫擊炮彈的「安宇江號」,是由中國「保利集團」託運,但南非一些運輸後勤公司因這批軍用物資敏感,紛紛打退堂鼓,只有南非國營Armscor所屬的AB後勤運輸公司接下這筆託運合約。
中國運送這批小型武器供辛巴威國防軍使用的消息,是由南非「新聞週刊」編輯威爾茲率先批露,南非通訊社、南非廣播電視公司、各廣播電台、星報、公民報、形象日報等各大媒體,均以顯著的篇幅報導此事,內容對中國形象較為不利。
AB後勤運輸公司一名要求匿名的職員告訴「郵衛報」說,因對方(指中國)代理公司無法處理通關所需程序,因此委託具備安全許可的該公司代運這批軍用物資到辛巴威,但仍要南非政府點頭。
而政府發言人馬錫科十七日在內閣會後的記者會,面對媒體的詢問表示,南非沒有立場介入二國之間的貿易協議,南非很難干涉不讓這批軍火通行。
國防部官員馬錫里拉指出,武器管制委員會已決定批准讓中國軍火運往辛巴威,至於此舉是否違反武器管制委員會不鼓勵武器出口到衝突地區的政策?馬錫里拉回稱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因為聯合國或非洲聯盟並沒有對辛巴威實施武器禁運措施。
在辛巴威大選前夕於三月十五日自中國啟航的「安宇江號」,在四月十日抵達德班外海,因不具備所需的入關文件而無法駛入德班港,Armscor接手後,近日內應可入港並交由AB託運,南非國稅局發言人拉凱對此表示,沒有出海港的鄰國利用德班進口武器彈藥,並沒有特別之處。
一萬五千噸的「安宇江號」,估計載送的輕兵器價值達南非幣一千萬鍰(約台幣四千萬元),「國際輕型武器行動聯絡網」已呼籲南非政府,避免讓這批軍火運到極可能用來暴力攻擊平民的辛巴威政府。

西方國家欲借軍火船事件阻滯中國發展(組圖)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最近,一艘名爲“安嶽江”號的中國遠洋貨輪,悄悄成爲了西方不少媒體關注的重點。中遠公司“安嶽江”號貨輪承運的中國有關公司出售給津巴布韋的一些軍品,完全屬于中津兩國簽署的正常軍品貿易,卻被一些西方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在美國的壓力下,一些非洲國家拒絕“安嶽江”號靠岸。
  這讓人自然而然地想起15年前,那艘名爲“銀河號”的中國貨輪的遭遇。當時美國無端指責“銀河號”貨船向伊朗運送可用來制造化學武器的化學物品,並派遣軍艦和軍用飛機在公海對“銀河號”進行肆意的監視、跟蹤並施以威脅,使“銀河號”被迫在海上漂浮無法卸貨。直到最後中美雙方聯合檢查,“銀河號”才被證明是無辜的。這件事情在當時,恰恰證明了中國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國際責任意識。
  與1993年“銀河號”事件不同的是,上次美國當局采取的方式可以被稱爲無中生有,但這一次,西方卻認爲他們抓住了中國武器擴散的辮子。相同的是,盡管冷戰結束後,中國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爲毫無武器擴散的政策和證據,但是15年來,兩條貨輪的相似命運顯示,自1993年甚至更早時間開始的中國武器擴散的幻象,還在以一種慣性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遊走,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這種武器擴散的幻象,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一種變相表達方式。中國的崛起,從客觀上來說的確會改變單極世界的思維慣性,讓人們更加看到多元化、和平共處的好處。但這種改變必然傷及一些國家的全球利益。因此,在國際社會最大限度地形成對中國的壓力,或促使中國轉向、或阻滯中國發展——有的時候幻象還會成爲現象。
  更令人擔憂的是,“安嶽江”號在中國傳統友好地區非洲的遭遇,實際上反映了西方部分人編造的“擴散幻象”,正在深入不明就裏的國家,轉而成爲對中國發展印象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過去的數十年中,中國通過實際行動,在非洲廣大國家中建立了良好的政治信用;而近年來中國和非洲國家的政治經貿關系發展更加迅捷。這有可能影響到部分西方強國在非洲地區的傳統利益格局。之所以非洲地區數個國家在這種擴散幻象的影響下,對華態度出現了改變,這是西方全球制華的一種新的表達途徑。
  從蘇丹的達爾富爾、到如今的津巴布韋,“中國威脅論”和武器擴散的幻象疊加在一起,給整個中國形象帶來了新的陰影。在尋找不到新的話題的時候,有些國家和個人,自然要重新翻出“銀河號”的幻象,希望用15年不變的慣性來制造新的壓力。可是他們忘了,“中國威脅論”已經是一個被證僞15年的無聊話題了。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29/0811497731.html

歐洲對華武器禁運絕對是福不是禍

·歐洲議會4月會議結束,一致通過決議,將繼續維持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禁運早在20年前已實行,多年後歐洲不斷傳來聲音說禁運與現實情況相違背,希望盡快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其中最熱心取消禁運的是法國,法國急需中國這塊銷售市場,隨後是柏林和羅馬也持同樣觀點。就目前看,歐洲正著手組建自己的安全部隊,因此取消禁運無異于是讓他們白忙一場。
· 堅決反對解除禁運的主要國家是美國和日本,正式取消禁運絕對不符合華盛頓和東京的意願,表面上看是出于對臺灣的擔心,實際上是擔心中國軍力增長。隨聲附和華盛頓的是倫敦,雖然事實上倫敦掌握著武器禁運的決定權,但從掌握的內幕消息看,英國也像法國一樣積極反對這一禁運決定,但英國還是要看美國的態度。爲此,美國曾威脅要限制美歐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而英國這方面的期待比其他歐洲國家加在一起的期望還高。另外,日本也是抓住一切與歐洲國家會晤的機會提出反對解除禁運的強烈要求。
· 正是出于以上幾點主要原因,歐洲議會不得不繼續維持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盡管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遺憾。但對于一個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歐洲對華武器禁運是福不是禍。
· 第一,建國之後,中國快速發展,尤其是軍工業,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四面楚歌、禁運、封閉、艱難的環境下實現的,盡管有前蘇聯的援助,但是更多的還是靠中國人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沒有當年的禁運,中國是不可能有自主創新研發的“大國利劍”,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國地位,這一切都是被東、西方國家逼出來的。印度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東、西方國家一直授予其“最惠國”待遇,讓他們可以買到自己的想要的幾乎一切東西,也正是如此,讓他們磨滅了自主創新的國家意志。
· 第二,歐洲議會繼續維持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有助于加速催生“中國標准、中國創造”的步伐。如今的中國軍工已經逐步獨立于美國和北約、俄羅斯兩大標准、制式、體系之外,建立了自己自主並具有很強兼容性的新體系,有助于在國際市場上確立自身的獨立位置。
· 第三,花錢是買不來“現代化”的!最先進的東西是不可能出賣的,更何況是賣給中國!我們強調科技強軍,就是要用自己的創新科技和研發最先進的武器來武裝我們自己的子弟兵,這種“中國創造”的自家武器,我們會看著自豪,用得順手,維護得明白,而不再是對“洋武器”那樣僅僅是會用,會簡單維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一旦到了戰時豈能留住“洋專家”爲我們賣命。
· 第四,“萬國牌武器”看著花哨,但用起來麻煩不少,其效力也就可想而知。僅僅維護就需要若幹套人馬各自維護,通用性極差,依賴性很強,維護成本極高。中國臺灣地區爲什麽要封存“幻影戰機”,其中的苦衷我們不難理解。
· 第五,未來的世界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第一位的,有了人才,科技才能成爲第一生産力。我們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從過去的組裝、仿制、改裝、升級、研發到如今的自主創新,我們走了一條別國沒有走過的艱難曆程,“中國制造”已經升級成了“中國創造”,這都得益于幾代中國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是中國偉大複興的靈魂。盡管我們在科技創新、人才待遇、科技重獎、科技名譽等,還存在很多體制上的問題亟待解決,有些部門還缺乏拴心留人的政策,但我們也應看到,如今中國一些重視人才的觀念已經在逐步轉變。
· 第六,歐洲議會繼續維持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更加堅定了“中俄戰略合作關系”。對那些動搖甚至誹謗、離間中俄關系的別有用心者,無疑是一場很好很生動的國際主義教育。不要認爲俄羅斯就是爲了賺錢才賣我們東西,不值得宣揚!市場經濟賺錢無罪!國家利益至上無罪!親兄弟還明算賬,何況兩個國家之間。
· 第七,實際上中歐之間盡管存在武器禁運,但是實質上早就開始與相關國家進行了相關的技術合作和技術轉讓等。對于中國而言,並不希望大宗采購全套歐洲武器裝備,這樣不符合中國的軍隊體制。因此,就算解除武器禁運,中國也不會大量采購歐式武器,武器禁運禁令的解除與否實際上政治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
· 綜上所述,這次歐洲議會一致通過繼續維持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決議,並不是什麽新聞,也是我們意料之中的結果。換言之,應該感謝歐洲議會,讓我們有了與之更新更好的合作方式和方法,更有利于中國不斷的創新發展。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8889&tbid=8086

歐洲議會做出新決定繼續對中國武器禁運(圖)

俄《觀點報》2008-4月24日文章,原題:再別武器 歐洲議會4月會議結束,一致通過決議:將繼續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這樣一來,巴黎擴大對中國武器出口的願望落空了。這一決議的輸家是歐洲,贏家是俄羅斯和美國。
  禁運早在20年前已實行,多年後歐洲不斷傳來聲音說禁運與現實情況相違背:中國不是小國,而是歐盟的最重要貿易夥伴,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最熱心取消禁運的是法國,法國急需中國這塊銷售市場,隨後是柏林和羅馬也持同樣觀點。就目前看,歐洲正著手組建自己的安全部隊,因此取消禁運無異于是讓他們白忙一場。
  正式取消禁運絕不符合華盛頓意願,表面上看是出于對臺灣的擔心,實際上是擔心中國軍力增長。隨聲附和華盛頓的是倫敦,雖然事實上倫敦掌握著武器禁運的決定權,但從掌握的內幕消息看,英國也像法國一樣積極反對這一(禁運)決定,但英國還是要看美國的態度。美國曾威脅要限制美歐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而英國這方面的期待比其他歐洲國家加在一起的期望還高。
  由于知道不會在近期出臺禁運法令,歐洲國家開始狡猾地有計劃地向中國分批運送武器,包括巴黎和倫敦,這絕對遵守了歐洲法令:因爲個別種類武器還是允許運往中國的。(環球網 梁旭譯)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26/1043497323.html

歐洲軍火商熱切盼望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圖)

新華網消息 在亞洲航空展上,來自全球各地的軍火廠商展開激烈角逐,以求能贏得該地區客戶,在這場熱戰中,歐洲軍火商具有優勢,他們一方面頻頻向印度示好,另一方面更想獲得中國的青睞,歐洲軍火商仍然熱切盼望歐盟解除自1989年實行的對華軍售禁令。
  據奧地利《新聞報》22日報道,全球最大的軍火展會之一“2006亞洲防務技術展”21日在新加坡開幕。來自43個國家的900多家軍火商使出渾身解數,以最新的軍事技術招徠亞洲客戶。在2004年的新加坡展會上,僅展會期間簽署的軍購合同總額就達到了34.2億美元。2006年,亞洲國家的軍備預算將再創新高,預計軍事裝備進口總額約爲700億美元。
  參加此次展會的各國軍方代表也是帶著長長的購買清單而來。防空系統、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裝甲車、導彈發射裝置、通訊系統,以及電子指揮設備也許會成爲這場展會的熱銷産品。
  軍火商頻頻向印度示好,因爲印度計劃爲空軍購買126架戰鬥機。一直以來,新德裏都是從俄羅斯購買戰鬥機,但是現在,印度人也在考察美國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産的戰鬥機,以及瑞典的“鷹獅”戰鬥機。現代戰鬥機在性能上愈發接近,左右最終決定的往往是政治因素。
  歐洲軍火商具有優勢。尤其在那些911事件後被美國拒絕接觸的國家面前,它們可以表現得像個“中立夥伴”。
  報道說,歐洲軍火商仍然熱切盼望歐盟解除自1989年實行的對華軍售禁令。歐洲希望能從中國的軍事預算這塊 蛋糕中分得一大塊。
  然而華盛頓發出了威脅,歐洲人若將敏感的軍事産品出售給中國,美國將對歐洲予以報複。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屬于世界軍火市場最重要的賣主,它們再次質疑針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巴黎稱軍售禁令已“不合時宜”。英國副首相普雷斯科特主張,歐盟應當解除禁令。
  目前禁令仍然有效。盡管與中國進行武器貿易相當誘人,但美國仍然是歐洲最關鍵的盟友。如果歐盟提供武器給中國,就會面臨遭受美國政治懲罰的風險。
  不過,中國已經找到擴充軍備的途徑。將本國的軍工産業與選擇性的進口産品相結合,無疑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根據軍售禁令,歐洲人不能夠向中國提供戰鬥機、軍艦、導彈和機槍。但是,出售武器的零部件系統不在禁止之列。因此,盡管有軍售禁令,歐洲仍然向中國出口 發動機或雷達設備。但是,美國軍火商完全被排除在中國的生意之外。(完)
http://mil.news.sina.com.cn/2006-02-24/1102353241.html

賴斯將在北約會上遊說歐洲不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鳳凰衛視消息,美國國務卿賴斯18日前往俄羅斯及立陶宛訪問。她在啓程前與比利時外長會面時,再次強調希望歐盟不要解除對華武器禁運。而賴斯本周稍後在立陶宛參加北約外長會議時,也會借機會就此議題向歐洲國家遊說。
  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首相容克上周訪問華盛頓之後表示,歐盟仍然有可能在六月底前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使得美國更加緊對歐洲國家的遊說。賴斯18日出訪前,會見了比利時外長,會談重點仍然是對華武器禁運。
  美國國務院院發言人鮑徹說:“他們談到一些歐盟對華解除武器禁運的問題,我應該把他們其它的議題也記下來,但這些大約就是他們談到的主要議題。”
  賴斯19到20日訪問俄羅斯,爲美國總布什5月9日訪俄做准備。21日賴斯將參加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非正式外長會議。美國國務院表示。某些國家同時是歐盟以及北約的成員國。賴斯也將會利用機會。遊說這些國家不要解除對華武器禁運。
  鮑徹:“對華武器禁運並非北約外長會議的議題,但這是國務卿經常與歐洲國家外長討論的議題,幾乎她會見每個外長都會談起,因此我預期她這次也會在對話中提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4-19/1007282141.html


【俄中軍售】


俄媒體刊文詳解1992-2007年間對華軍售(組圖)

  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08年12月日前刊文,對1992-2007年期間俄對華武器出口情況進行了介紹和分析。文中指出,從總體上看,俄對華武器出口近些年來已呈現出明顯的衰退態勢,而且中俄雙方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合作方式將會出現新的局面。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問題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自前蘇聯解體以來,在中國進口的主要常規武器中,有超過90%都來自于俄羅斯(占同期俄武器出口總量的39%)。然而在2007年,中國進口的俄制武器總量急劇萎縮了63%,降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情況直接導致了俄2007年度的武器出口總額較上一年大幅下降29%。除此之外,中國在過去的一年中再未向俄羅斯訂購任何一種昂貴的武器,例如大型水面艦艇或是最新式的作戰飛機。
  從1992年起,俄羅斯總共向70個國家和其他最終用戶提供過基本類型的常規武器。廣闊的出口市場也使得俄羅斯成爲僅此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占據著國際武器市場19%的份額。在1999-2006年期間,俄對外武器出口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態勢,並一度占據了全球武器市場26%的份額。從總體上說,俄武器出口的猛增主要得益于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大量訂貨。在本世紀初的幾年中,中印兩個亞洲大國向俄羅斯購買了一系列大型常規武器系統,其中包括潛水艇、航空母艦、攻擊性作戰飛機、遠程運輸機、空中加油機、遠程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空對地導彈等。這些武器裝備不但鞏固了中印作爲地區性大國的地位,而且擴展了這兩個國家在境外用兵的潛力。2007年,中國仍是俄制武器裝備的最大進口國,總共進口了26%的俄出口武器(在2006年這一比重爲54%)。而印度所占的份額則略有上升,從2006年時的15%提高到了20%。
  由于大型水面艦艇和現代化作戰飛機的出口會顯著影響某一具體年份的武器出口總額,因此俄每年的對外武器貿易指標都會出現劇烈波動。例如,要分析俄2007年度對華武器出口額較上一年大幅下降的原因,就必須考慮到中國在此期間進口的俄制武器的種類。在2006-2007年間,俄羅斯向中國提供了12架米-17直升機、用于裝備護衛艦和驅逐艦的雷達系統、用于裝備戰鬥機的航空發動機、一系列空對空導彈、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和反艦導彈等。據估計,中國軍隊在2006年總共裝備了17架殲-11戰鬥機(均由蘇-27SK戰鬥機部件成品組裝而成),而在2007年則只組裝了11架。但影響這兩年軍事貿易額的主要因素卻是:中國在2006年獲得了一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兩艘“基洛”級柴電動力常規潛艇;而在2007年,中國則未進口此類價格昂貴的艦艇。
  當然,俄2007年對華武器出口的銳減並不意味著兩國間軍事技術合作將發生巨大變化。倒是有一點需要引起人們的格外重視:在2007年中俄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竟然未舉行過一次會議(其通常每年會舉行兩次),同時,中國在過去的一年中也未與俄方簽訂任何參觀艦艇和作戰飛機的新合同。而導致缺乏大宗訂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中國人希望發展本國的軍事工業;二是對先前與俄方簽署的采購合同遭到延誤表示不滿;三是對近些年來獲得的俄制武器的質量有所不滿。不過,盡管存在著這些問題,北京還是對俄方提出的有關向中國提供蘇-33艦載戰鬥機和蘇-35超機動戰鬥機的建議表示出了興趣。當然,俄羅斯領導層在對是否要繼續向中國提供最現代化的武器方面目前仍存在著分歧。有人擔心,中國可能只會從俄羅斯進口少量的現代化裝備,之後便會開始其擅長的仿制工作。
有消息稱中國J-11B戰機國産化率已達到90%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這裏當然是指蘇-27SK/J-11戰鬥機遭遇的問題。中國曾于1996年宣布將采購大約200套用于組裝蘇-27SK的全套部件(中方組裝的蘇-27SK被稱爲J-11)。然而,到了2004年,北京方面突然宣布,將只會采購可組裝大約100架J-11的部件,其理由是中國企業已能夠自行生産所需的全部配件。2007年,中國展示了首批國産的J-11B--其外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俄制蘇-27SMK。有消息稱,J-11B的國産化率已達到了90%。另有報道稱,J-11B將裝備中國制武器系統和國産的WS-10A航空發動機。種種迹象表明,盡管中方已廢除了有關與俄方聯合研制J-11戰鬥機的協議,但俄官方至今仍未對此進行公開譴責。或許,中方的舉動可以用來解釋,爲什麽俄羅斯會選擇與印度在2007年10月份簽署有關聯合研制和生産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的協議。雖然俄方曾與北京討論過類似的計劃,但去年與印度簽署協議的舉動表明,俄羅斯似乎更願意將某些最現代化的武器系統甚至是技術提供給印度,而非中國。
  與此同時,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主席德米特裏耶夫日前透露,俄中今後將進入新的軍事技術合作階段--聯合研制高技術武器裝備。
  他認爲,今日在北京舉行的俄中第13次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將成爲雙方邁上新的合作階段的一個裏程碑。該階段的一大特點就是聯合研制高新技術、新概念武器和軍事技術。德米特裏耶夫指出,中方對單純進口俄制武器和技術裝備已不再感興趣,因爲“該國現在完全有能力在缺乏我們幫助的情況下獨立生産這類裝備”。他表示,在此次會議上中俄雙方已就一系列問題達成共識,尤其是,中國不但同意將繼續根據俄方的許可生産蘇-27和蘇-30戰鬥機,而且將在所有的“蘇”系産品上俄方進行合作,其中也包括最新式的蘇-35。
  不過,在北京會議期間,中俄雙方仍未簽署任何采購合同。俄軍事工業整體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已表示希望先采購3-5架蘇-33艦載戰鬥機,之後將再購買14架。而俄方則堅持要中方采購更多的數量。除此之外,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中方還表達了采購性能超過S-300PMU2的俄最新式防空導彈系統S-400的意願。至于雙方之前簽署的有關38架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的采購合同是否仍會遭到凍結,據悉,中方希望采購數架配備有D-30發動機的伊爾-76,但D-30發動機的生産工作目前已處于停滯狀態。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方的舉動意味著相關談判已經終止。中國人現在更希望生産自己的軍用運輸機。”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大致判斷出,俄對華武器出口總量下降和中方訂貨減少的趨勢今後仍將保持下去。這一態勢其實在前些年就已有所預示--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和俄領導人從總體上並未采取有效措施以維持俄作爲中國主要進口武器供應國的地位。2007年12月底,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德米特裏耶夫曾宣稱,俄企業目前掌握著總價值達320億美元的武器銷售合同,但對這一數目做出重要貢獻的卻是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委內瑞拉等國。時間將證明,來自這些國家的訂貨是否能夠彌補對華出口萎縮所造成的損失。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6/0743534972.html

中俄2007年軍售清單公布:包括6架A-50U預警機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4月14日出版的美國《防務新聞》周刊報道稱,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06-2007年度,國際常規武器市場交易額下降8%,這是7年來的首次下降。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保羅•霍爾頓說,2007年中國的軍品進口下降了62%,對俄羅斯軍品出口影響較大。
  2007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交付)的軍品包括:6架A-50U預警機、15架伊爾-76M運輸機、24架米-17直升機、100臺RD-33/RD-93發動機和8部頂板防空雷達(這批雷達分別用于051C、052B驅逐艦和054A護衛艦)。
  赫爾辛基防務分析家卡裏•桑德斯卓姆(Kari Sundstrom)表示,俄對華軍售有所下降,並非表明中俄政治和經濟友好關系有所下降。(環球網 張加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18/0950496013.html

俄國防工業陷全面危機 中俄巨額飛機訂單擱置

環球時報•環球網 2008年03月02日消息:據俄羅斯《晨報》報道,俄羅斯國防工業目前正陷入全面危機。俄羅斯國防業無力履行外國訂貨合同,而且合作者還紛紛以質量問題撕毀合同,俄羅斯名譽和市場地位面臨風險。問題其實早在2007年就已發生。第一個表示不滿的是印度。
  2004年,俄羅斯和印度簽署了7.5億合同修建並更新“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航母。本來計劃2011年交貨,但錢支付後航母還是沒完成更新。俄羅斯人宣布2013年將交出航母。印度不僅不滿俄羅斯的延期交貨還不滿俄羅斯産品質量不合格,如2005年俄羅斯將已交付的潛水艇再次召回進行更新。除此以外,俄羅斯還拖延在加裏寧格勒制造三艘“隱身”巡航戰艦和交付給印度制造T-90S坦克相關資料。
  就在一星期前阿爾及利亞宣布退回俄羅斯15架米格-29飛機,飛機不是已使用過就是設備非常老化。俄羅斯方面認爲這種說法毫無根據,交付的飛機全部符合合同規定。但飛機還是被送回,還給阿爾及利亞更加現代和昂貴的飛機型。
  中國也是俄羅斯傳統客戶,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技術。但中國對于俄羅斯也存在不滿。問題主要是田灣核電站的設備。該事件直接導致與中國簽訂的數額高達數十億美元的38架伊爾-76和伊爾-78飛機合同出現擱置,2年後由于價格上漲,俄羅斯人才明白該合同實際上對于自己來說已是虧本買賣。解決問題的出路是尋找新的制造商,替換以前的塔什克伊爾飛機制造廠,由烏利亞諾夫斯克飛機制造廠來生産。
俄羅斯方面的抱怨都是一樣虧損,現在面臨成本上漲,但價格還是當初的價格,也無法與對方重新進行談判。而且爲了應得對手(法國人爭取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市場,美國人爭取印度市場),俄羅斯迫不得已還要自壓身價,根本沒有考慮可能面臨的風險,如通貨膨脹,運費和能源開支,鋼材原料價格上漲,完全忽視了經濟方面的分析。
  去年,伊萬諾夫副總理驕傲的宣布俄羅斯從武器出口賺到70億美元。而這主要是2004年和2006年的合同。官員們認爲出口讓俄羅斯擺脫了90年代危機,開始了大規模的出口生産。
  但這些合同目前還都是紙上空談,實際收入應該看財務帳本。實際成就比情緒激昂的工作報告要少很多,如果合同還在不斷被取消和擱置。俄羅斯憑目前的産品質量和市場信譽將很難再找到客戶。
  現在俄羅斯政府著手解決問題,花費巨資培訓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更新廠子設備。總之,軍火生意,軍事技術在現今世界還是最火的生意,而且國家安全還取決于國防工業收入。
  每次發生合同問題,國家總統都會出面進行交涉,就像這次印度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航母事件,其實印度這次拒絕其他國家的航母是因爲印度戰艦指望著俄羅斯米格艦載機,俄軍工企業老想依賴這種方式解決問題是欠理性和不穩妥的。(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02/1044488076.html

俄羅斯對中國仍有戒心 軍火交易停滯不前

·由于俄羅斯違約、武器品質不好及對中國武器出口限制,導致目前中國與俄羅斯的軍火交易陷入困境。但分析人士認爲,對尖端武器及能源的需求兩大因素,使中國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仍會繼續依賴俄羅斯。
·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軍火的幾個主要買主最近紛紛抱怨俄國武器品質有缺陷,俄羅斯軍工企業經常不履行訂貨合同。其中,由于機載設備有問題,阿爾及利亞最近決定將去年購買的十五架米格29戰鬥機退還給俄羅斯。因無法按期交貨,印度也決定取消從俄羅斯購買潛艇的協定。印度也不滿意俄羅斯改裝的航空母艦推遲交貨期及大幅調漲航母改裝費用。
·  另外,中國從俄羅斯訂購的伊留申76軍用運輸機無法按合同規定如期交貨。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艦載防空導彈等武器裝備也同樣出現品質問題。
·  違約、武器品質不好及對中國武器出口存在限制,導致中俄軍火交易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境。目前除了S-300防空導彈、伊留申76軍用運輸機及戰鬥機發動機訂單外,俄國軍火工業已有很長時間沒有收到中國的大規模武器采購訂單。
·  不過,有媒體認爲,由于許多尖端武器中國還無法自行制造,加上對能源的需求,兩大因素導致中國在未來很長時間將繼續依賴俄羅斯。
·  俄羅斯中國問題專家拉林認爲,俄羅斯同中國的夥伴合作的根基就是雙方共同經濟利益及兩國經濟之間的互補性。俄羅斯是一個能源大國,而中國目前急需能源和原材料。中國需要從俄羅斯獲得尖端武器裝備,而俄國軍工企業需要訂單維持運轉。
·俄羅斯軍備問題專家馬基延科說,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武器主要以海軍和空軍武器爲主,這可以把中國的注意力引向臺灣海峽,給在太平洋地區的美國軍隊帶來麻煩,這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  專家利托夫金認爲,由于對中國存在戒心,因此俄羅斯不會向中國出售陸軍武器。他說,中國與其他的俄羅斯軍火買主不同,其他的軍火買主能從俄羅斯以外的其他國家進口尖端武器。但中國除了俄羅斯之外別無選擇,因此中國只能依賴俄羅斯。
·  俄羅斯專家認爲,雖然中國試圖從俄國獲得陸軍以及其他一些更尖端的武器裝備,但俄羅斯國內很多人反對把這些武器裝備出售給中國,導致雙方軍火交易停滯不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2524d01008mly.html

可喜!中國軍工的進步神速大批減少采購俄武器合同>作者:銀河巨星

  先來看一則消息:10年來俄對華軍售曾達到一年逾20億美元的峰值,2006年則減到近乎爲零,目前也無新的大的整機合同(除了外媒說的100套LA31F發動機)。
·  再來簡單地回顧一下我國武器裝備的曆程:新中國剛剛建立時,由于沒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産品全部依賴進口,武器也是部分從“老大哥”手裏獲得;但在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如冶金、汽車、機械、煤炭、石油、造船、電力、通訊、化學、國防工業後,我們依靠的是自力更生爲主的方針而實現的武器裝備的國産化。
·  但在80年代,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和軍隊要忍耐的大局下,新的武器裝備沒有太大的發展。我們的經濟重心,也主要分布在了沿海;而這個經濟重心是原來在和美國的“蜜月”期所建立的,也就是整個80年代建立的。而這個經濟帶的命運就決定了中國的生死存亡!
·  在90年代,面對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中國突然發現,西方的矛頭完全對准了中國!而我們薄弱的海防、面對第一島鏈的弧形包圍、東海劃界、南海各國向我提出的主權要求,我們的海上力量還不足以保衛自己,只能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有心無力來拖延。加上臺灣問題的日益惡化需要面對的是美日臺相互勾結,已經對我們的安全構成嚴重的挑戰!爲了彌補裝備的差距, 只能是再采取邊引進邊消化吸收的辦法彌補再次拉大的武器差距。而80年代末的那場風暴,面對整個西方的制裁,中國無從獲得西方的武器和防務技術,因而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提供實現軍事裝備的現代化縮小軍事裝備上的差距。
·  這個時期,最大的幾次外購軍備就是來自對俄羅斯的蘇-27系列戰機的分四次引進,總數達到120架以上(含第四批的55架蘇-30和蘇-30MK2)、12艘基洛(第一批4艘,2艘877M、2艘636型。後追加8艘)、還有4艘現代級大型驅逐艦、YL-76和YL-78大型運輸機等。·
  進入21世紀,在經過消化吸收後,不斷有好的消息出現:先是海軍167的出現,我們有了自己的6000噸以上的戰艦,隨後168、169、170、171江南四驅的出現和115、116的服役,更是顯示出與中國新型驅逐艦和護衛艦相比,70年代設計的“現代”級驅逐艦已顯得過時。中國海軍向俄羅斯購買整艘軍艦的曆史已經結束。
·  在空軍方面,隨著殲-10的高調亮相,並傳出新機可以1:4模擬擊落蘇-27時,那麽1990年代,蘇-27SK戰鬥機對于落後的中國空軍來說是“雪中送炭”;但10多年後,該型號面對不斷進步的世界戰鬥機水平已經嚴重過時。同時,中國國産第三代戰鬥機的服役使進口戰鬥機不再必要了。
·  而蘇-27的國産化的殲-11B,更是把蘇系列飛機推上了極至——顯示了俄羅斯方面對出口的蘇-27、蘇-30系列的升級工作明顯力不從心,至少對中國來說是這樣!
·  還有傳說中的“新飛豹3試飛成功 中國已看不上蘇-30MK2”,(附:新飛豹3已經試飛成功!並且已經定型,軍內編號爲DDK-03.之所以被稱爲新飛豹,是因爲它的氣動外形以及其內部系統都是全新的!雖然有原飛豹的身骨墊底,但是爲了適應新型的發動機,因此不得不將機身放大!由于新型發動機的進氣量和單位推力比原發動機增強了近75%,所以新飛豹3不能簡單的沿用和放大原飛豹的機體!(新型發動機比原勞思賴斯發動機直徑大,而且也短!)因此,有關科研人員對原機的氣動外形以及內部機體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其工作量之大之複雜,絕不亞于重新設計一架新飛機!)
·  再看武直-10直升機:《簡氏防務周刊》、《漢和防務評論》、《紐約時報》和美國UPI合衆國際社等國外媒體和機構都熱衷于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裝備了外形酷似“阿帕奇”的攻擊直升機,該直升機被命名爲直-10型攻擊直升機,裝有國産的數字化武器管理系統,可挂載各種北約制式武器,能大幅提升解放軍空中作戰能力。
  陸軍方面,隨著主戰坦克99改的陸續服役,俄軍最新的T-90坦克無論從各項指標上都談不上先進了,和中國最新型坦克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  還有8x8輪式裝甲車據說性能已優于俄最先進的BTR-90。
·  防空方面,改進後的紅旗-9叫紅旗-9A,一躍成爲世界先進的雙用途(反飛機與反導彈、含戰術導彈)的防空導彈系統,而我軍的大型防空艦也把海軍型的HHQ-9A搬上艦,成爲我軍艦隊遠程區域防空的主力彈種。
·  看紅旗-9A的性能:
·  1.最大射程:200千米(超過美軍海軍裝備的標准-2的70千米、標准-3的180千米)
  2.最大射高:40千米
  3.紅旗-9的雷達系統相當先進,發射功率異常強大,其發出的電磁波具有美、俄、歐洲雷達所沒有的燒穿能力。能夠完全壓制機動能力極強的航空平臺的小功率幹擾機;如美制F-16、法國的幻影-2000、的機載小功率幹擾機,甚至和F-22的機載小功率幹擾機幹擾機也可以被有效壓制,綜合電子反制(ECCM)能力極強!
·  紅旗-9的雷達電子設備相當先進可靠,發展潛力很大,相比之下,光是數字化顯示控制臺技術就比S-300領先5-10年。因此,紅旗-9成爲了獨立于美、俄、歐防空系統的另一極!
·  只是中國在大型飛機領域的制造上仍存在很大缺陷,因此當前中俄尚存最大的軍售項目就是伊爾-76和伊爾-78的進口。當然,隨著我國大飛機項目的啓動,這個差距也是很快要拉平或趕超的。
·  所有這一切,都值得國人驕傲,我們沒必要妄自菲薄!
·  總結:我反對片面的“唯武器論”,但我不否認武器的重要性。
·  因爲軍力的優劣不僅僅等同于幾種武器的對比,而是不能片面地強調“唯武器論”,要正確看待武器的問題。
·  從中俄軍售合同的減少看,我們的確是在進步!
·  戰爭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雙方戰爭謀略的運用結果。武器是畫家手裏的一枝筆,善用者才會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什麽樣的武器打什麽樣的仗,對什麽樣的敵人運用什麽樣的戰術,在什麽樣的地形運用什麽樣的戰術,在什麽樣的天候運用什麽樣的戰術,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些都是戰爭的致勝因素,是我們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法寶。
·  回想當年跟蘇美兩強的戰爭,中國之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與當時的黨中央敢打必勝的政治勇氣、政治意志是分不開的。過去幾十年,中國把國防的戰備定位于“打核戰爭、打世界大戰”的基點,因而才有幾十年的和平環境。孫子說:無恃敵不來,恃吾有以待也。武器裝備的准備僅僅是戰爭准備過程中一個環節。關鍵是在你的潛意識裏,你有敢于直面一場殘酷戰爭的勇氣和心理准嗎?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0051&tbid=2905

俄專家稱中國借助俄對華軍售積聚起軍工實力

俄《獨立報》3月27日文章,原題: 中國打擊俄羅斯軍售 24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正式公布了2006-2007年度國際常規武器供應報告。從該文件中,《獨立報》了解到俄依然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大軍火出口國。而2006-2007年度,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武器縮減了62%的,分析認爲,這給俄羅斯以沈重打擊,還有俄專家表示,俄羅斯正失去中印市場,將淪落到只能賣給非洲國家一些軍事技術的地步。

借助俄羅斯對華軍售 中國積聚軍工實力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國際常規武器供應下降了8個百分點。該機構專家馬克?布羅姆利(Mark ?Bromley)認爲縮減只是行市出現小小波動,因爲過去6年武器供應一直呈上升趨勢。
  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6-2007年度中國進口武器縮減62%。SIPRI專家,保羅?霍爾特姆(Paul?Holtom)博士接受《獨立報》采訪時說:“基本常規武器供應條約規定的武器供應在2006年達到近10年來最高水平。2006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大量這方面的武器,包括直升飛機、雷達、飛機發動機和導彈,還有基洛級潛艇。較之06年,中國在07年沒有從俄羅斯得到這一裝備。這段時期,中國依俄生産許可證組裝的飛機數量大幅減少也起到一定作用。”
  霍爾特姆說中國進口減少對俄羅斯是重重一擊擊,因其(俄羅斯)在該階段是中國最大武器供應國。
  對于爲什麽進口會減少,受訪者(霍爾特姆)回答到:“90年代,中國希望軍隊實現現代化。由于歐盟、美國和其它供應商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俄羅斯成爲中國軍事先進武器市場事實上的壟斷者。中國需要很多産品,但工業落後于計劃。”現在,按照霍爾特姆說法,北京和莫斯科試圖就此增加合作。“比如,現在中國國防工業可以說是借助進口俄羅斯的許可證和武器裝備發展起來的,讓中國積聚了生産力。中國對禁售表現得很在意,比如運輸機。”而莫斯科這一方會擔心自己産品被複制。不排除這種可能,中國獲得一定實力後會說我們不是需要200個,而只需要100個,隨後類似産品中國將自己生産。例證:俄聯邦出口過蘇-27K,而中國現在已有了很像的J-11B。專家說中國似乎還希望從俄羅斯引進其它先進武器,但莫斯科方面擔心出售後會損害其安全利益且會侵害其知識産權。
俄羅斯是否會喪失中國市場,專家的回答是:“中國市場在不斷縮減。對一些領域依然有需求,但一些産品中國工業已可以自己生産。還有一個問題,是否會取消對中國禁售。法國不止一次堅持(取消禁售)。這也會從俄羅斯進入中國市場的難易程度上有所反映。霍爾特姆說不排除俄羅斯向中國大規模出口武器的時代已經結束。

俄軍售市場正在失去中印 將只能轉向非洲

  了解了SIPRI報告內容後,俄羅斯國家國防工業出口公司感到很驚訝。他們向來關注該研究機構的意見。俄羅斯從2000出口額的30億美元已增長到2007年的62億美元。
  “俄羅斯工藝技術”國家集團公司負責人謝爾蓋?契莫左夫說:“我們的(工作)任務還可能制訂得更高,但能完成這些出口訂單任務嗎?一些工廠雖只完成任務的一半,但已是很困難的了。原因很明顯:車床老化,技術骨幹流失,缺少相關企業配合,電力不足,這些就是俄羅斯軍事出口不斷減少的現實原因,或者還因此妨礙其繼續發展。
  政治與軍事分析研究所負責人亞曆山大?赫拉姆契欣通過電話接受《獨立報》記者采訪時說:“我不懷疑出口在減少。主要軍售武器在不斷更新變化,而我們還是在賣蘇聯時期的武器。可以說,我們已失去中國,印度也快了。增加的軍事出口全賴于委內瑞拉和伊朗,它們是因爲實在沒有地方能買到武器。最後,我們會淪落到只能賣給非洲國家一些軍事技術。”
  確實,類似預測幾年前就有了,但那時武器和軍事技術出口增長勢頭強勁,買家也不斷增多。
10年前,印度和中國占俄羅斯軍工海外出口的80%。那時專家就擔心俄羅斯出口過分依賴這兩個大買家。現在出現了新買家——委內瑞拉、印尼、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和越南,市場呈現多樣化。

俄出售武器 很多方面落後西方

  俄羅斯出口的軍品在機載電子設備、導航系統、光電組件等方面,仍很落後。因此,俄羅斯飛機、戰艦和坦克不止一次需要裝配來自法國和以色列生産的儀器,這些也逐漸漸構成軍事技術重要部分。
  另一個“警報區”是服務、維修、零件供應和更新領域。現在大部分軍隊的武器需要更新,且還將繼續服役10-20年。這也依賴軍事出口,涉及錢數不會少。現在武器購買都隨附全程維護直到其退役。(作者:安德烈?特列霍夫、維克多?麥斯尼科夫 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28/1048492284.html

中國飛速進步迫使俄雷達與發動機公司放棄中國市場

印度已經成爲米格集團在海外的最大市場,其規模遠遠大過中國。今年對于俄印軍事合作而言是決定性的一年。對于目前處境艱難的米格設計局而言自然也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俄羅斯《航空新聞網》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部長宣布,米格集團將正式參加印度空軍中程多用途戰機(MMRCA)項目的招標。據透露,這是一項幾十億美元的合同。而對于米格集團而言,競爭MMRCA項曰也是目前公司最爲重要的任務。
參與MMRCA項目競爭的米格一35是米格-29系列的最新型號,裝備有先進的祖克一AE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RD-33MK發動機、新型光電探測系統等。其中的祖克一AE雷達具有多動能性能。在接收和發射雷達信號的同時可以作爲通訊系統,可以進行目標識別,電子偵察,電子幹擾等戰鬥任務。新型光電探測系統具有在360度範圍內識別地面和空中目標的能力。而米格一35的最大的亮點就是其使用的RD一33MK推力矢量發動機。RD一33MK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帶有全向噴管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其推力比它的基本型的增加7%。正是由于該發動機出色的性能才賦予了米格-35超強的機動性。此外,俄制戰機還具有美制戰機所不具備的在極端環境下的高可靠性。
除米格一35外,其他一些國家的先進戰機也加入了競爭MMRCA項目的行列。據俄羅斯《真理》報近日報道,美制F一16戰機將最可能成爲米格一35在MMRCA項目上的競爭對手。不過從目前來看,印度方面顯然對米格一35更加青眯。據《漢和》參加2007印度航展的前方記者觀察,印度空軍官員和國防部官員在航展期間到訪米格一35的次數和時間遠遠超過包括F一16住內的其他參展戰機。在談到米格一35的競爭力時,米格設計局總設計師兼副總裁弗拉基米爾巴爾科夫斯基表示,米格一35的最大吸引力在于俄方已經允諾向印度轉移這種戰機的生産許可。
除此之外,從2007年開始,印度還將正式接受總金額接近6億美元的16架米格一29K艦載戰機,同時保留最終購買 46-50架米格一29K的優先權,並從今年開始自行生産120臺用于改良現役米格一29的RD一33 S3發動機。據克裏莫夫設計局的消息來源透露,這項許可生産計劃的經費達到2億5千萬美元。切爾尼謝夫工廠將提供最初的20臺發動機供組裝。由于米格一35和米格一29K都使用RD一33MK發動機,在取得了RD-33 S3的許可生産經驗之後,印度將逐步具備生産RD一33MK和推力矢量噴嘴的能力。

俄羅斯的武器:中印異口同聲“誰用誰倒黴”

老毛子這個現代“病夫”,雖然分家帶來的痛楚還未完全消散;可畢竟“祖業”雄厚。蘇聯幾十年以來積累的雄厚軍事研發和制造實力當今除了老美之外,他稱第三,就沒人敢喊第二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不,就數我國和印度對老毛子的祖業盯得最直了。
可老毛子人雖病心理卻清醒得很(不要把人家想的太蠢,那樣只能顯示自己有多弱智);凡是能買到歐美武器的國家誰還會找他???所以,誰找他,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唯一之舉!所以,老毛子也很是會把握這做獨家生意的優勢,肆意忽悠你沒商量!
1.價格上“套籠子”
老毛子的戰鬥機,價格比米國便宜一大截(三分之二左右)看起來很是誘惑,而買了其戰機的國家,不管實際上用起來怎麽樣,主流報道還是要稱贊一番;畢竟是花了自己銀子買的,何況也是國防實力,說他不好;豈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可吹歸吹,零件壞了還得照買,戰機最重要的是發動機,呵呵,老毛子發動機的壽命大家也都知道了吧,以su27的AL31爲例,兩臺壽命都比不上F15的一臺;所以,大家看看買了歐美戰機的國家空軍訓練強度,再看看我們國家的Su27經常趴在窩裏!沒辦法,平時飛行就把發動機壽命玩完了,到戰時怎麽辦啊?
所以,要是按照歐美戰機的訓練強度,老毛子的飛機壽命期內所花費的費用實際上比歐美戰機還要高得多(換個AL31發動機就要400W美金啊)。戰鬥機畢竟是高科技武器,不要拿AK47來比。
2.關鍵時刻掉鏈子
我國從老毛子買的現代驅逐艦,有次實彈發射日炙導彈。發射按鈕已經按下了,導彈卻在發射桶裏紋絲不動。軍艦上的人都嚇暈了,這要是出事,數億美金的軍艦可就完玩了;最後還是艦上工程師豁出去了拼了老命才解決問題。還好這是訓練的時候,要是戰時,早被人家幹掉了。
印度從老毛子買的SU30,神氣十足地飛上了藍天。可演習中多次“擊落”了自己的同伴,原來是su30機載雷達探測精度和識別目標能力不足,關鍵時刻“敵我不辨”,常常把同夥當成了“敵人”。阿三空軍只好下令:蘇-30的飛行員必須在眼睛能夠看到並且識別出目標的情況下,才能開火。印度空軍有的飛行員就提出疑問:蘇-30戰鬥機的雷達,號稱最大探測距離是240千米,最大跟蹤距離爲185千米,可是機載雷達還不如我們的眼睛,這樣的戰鬥機還能不能作戰?
所以,看看我們經常吹噓老毛子的雷達抗幹擾強,距離遠!可關鍵的功能都不行。檢了芝麻丟了西瓜。
3.交貨慢,臨時漲價
以前看雜志時,看我國從米國進口黑鷹的交貨速度,24架黑鷹一年多就交付完畢(NB啊,那還是80年代)再看看美國交付TWF16和韓國F15K的速度!
反看下老毛子,簡直是蝸牛。慢慢吞吞,反正他收了你的定金他是不急;買個幾十架飛機要拖上4-5年;並且時不時這個要加錢那個要加錢(就是現在很多沒職業道德的ji一樣)
大家看看我國和老毛子買伊爾-76運輸機,我方都忍耐到極點了!交貨日期遙遙無期(這個老毛子也有原因的,我方一次就采購幾十架76大運,人家也有所顧慮啊,何況老米也再暗中搗亂)
4.售後培訓差
看看購買米國飛機的國家,飛行員都可以到米國進行高強度訓練。可老毛子呢,隨意忽悠一下了事。怎麽玩還要靠你自己去琢磨(我軍隊很多就是當金魚樣,養在那裏而已),我家旁邊的大托鋪機場,空18師的SU30偶爾飛個2架到湘潭和衡陽上空轉轉(挂架都是空的),可笑的是這裏還住了好多花重金請來的老毛子工程師(住別墅)。真不知道我們把Su30玩得怎麽樣了!(早年安徽的SU30“看風景”事情還記得吧,兩個團職的飛行員飛SU30低空讓樹枝擦了下就嚇得連忙跳傘了,飛機還滑翔飛行好遠才墜毀。這飛行員玩得轉嗎?)
再看看我們的“道爾”防空系統,都是老毛子80年代的東西了,還要數百美金一小時請毛子工程師來“示範”;真搞不懂打仗時怎麽辦!
下面看看老毛子忽悠阿三:
阿三重金從老毛子進口SU30,剛開始用時發現飛機嚴重震動不穩定,且發動機渦輪葉片出現裂縫!阿三找老毛子給個說法,老毛子曰:這是你們飛行員技術太差,玩不轉飛機。而且地勤人員水平低,保養不好而導致的。
阿三說;那我們用法國的幻影2000從沒出現這情況啊;毛子答曰:那就是你們訓練強度太厲害了吧,再加上東南亞高溫天氣,對飛機影響很大,我們的戰機在正常條件下使用,發動機在擔保壽命期內不會提前報廢,也不會導致飛行中各種故障現象的發生!
阿三狂暈:“那還是放在機庫裏最安全了”
可問題終究還是要解決,老毛子又開始忽悠阿三了。那就是給SU30裝矢量噴口(哈哈,老毛子自己都沒實裝,正好阿三做免費試驗還可以賣錢);阿三高興的要死,這個東西好啊,可360度轉向,比F22的都NB,可買回來一用才知道,俄羅斯方面聲稱,這種安裝推力矢量噴口的蘇-30戰鬥機使用時間可以達到260~500小時,可是飛行員只使用這種戰鬥機飛行了20多個小時,就必須更換推力矢量噴口,哈哈,更可笑的是那個力矢量噴口要人工操縱調整(爆暈)比F22的編程自動調整完全是兩碼事……
看看最近發生的幾場戰爭,俄式武器輸得一塌糊塗。有的人老喜歡用AK47來說話,這是老思想,現代高科技戰爭,靠的不是粗糙實用,而是領先的技術優勢。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9589&tbid=8180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等媒體報道,近日,印度在高科技軍工領域動作不斷:熱炒“登月計劃”、渲染海軍發展和印俄武器合作,而“擡印抑華”的論調則在印度媒體中盛行。據西方軍專家客觀分析,印度雖一心在軍事技術領域趕超中國,但明顯是“不會走路先想跑”。印軍工對外依賴重,而中國重視自主研發能力,這導致了印中軍事技術差距至少在20年以上。

不會“繞地球”就想登月?

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兩年來連續發射成功,顯示了在世界上僅次于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術,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大國印度。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門近日宣稱,准備在5年內實現向月球發射飛船的計劃,以趕在中國的“嫦娥計劃”之前登月,顯示自己在最尖端的航天領域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
印度官方的這番“豪言壯語”連本國國民都不是完全相信,國際太空技術領域的專家更是提出了諸多質疑。對于印度來說,實現繞地球的航天載人飛行尚遙不可及,此時便聲言要去月球未免有些誇張。2006年7月,印度試射了一枚“烈火III”型中程導彈,爲本國的火箭技術水准做了最好的說明。這枚彈頭載運量不足1噸的導彈設計射程爲3500公裏,假想目標是“打到中國腹地”。然而導彈剛飛出幾百公裏,便一頭栽進了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門事後承認,導彈的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要改進並使其發射成功至少還需要1-2年的時間。但據《全球安全》的文章分析,印度在這方面的問題絕非一兩年內能夠解決的。?
中國發射的 “神舟”飛船,火箭載荷量已經達到了8噸,准備向月球發射的飛船的載荷則需要數十噸,遠非印度可比。若將中印的火箭和導彈技術相對比,印度試射未成功的 “烈火III”型中程導彈,只不過相當于中國上世紀70年代前期便已試射成功的“東風-4”的標准。

20年造不出先進戰機?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主角是軍用飛機。中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已經研制出第二代、第三代戰鬥機,近幾年推出的殲-10戰機已被國際公認達到世界先進戰機水平。中國主要銷售到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只花了4年時間便研制成功,並且已經大量投産。?
相比之下,印度上世紀80年代前從未自行研制過戰鬥機,目前在研的LCA戰機項目已經啓動了20年,但至今樣機的試飛仍然不能令人滿意。印度軍方自己都不得不承認,今後該機型即使能夠推出,也是“一亮相即落後”,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恐怕還是要靠外購戰機。?

“國産軍艦”也全靠進口?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長期自稱是戰後亞洲最早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其實買的都是英國的淘汰品,或者是俄羅斯舊艦。其實,印度一些所謂的“國産軍艦”,也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例如核潛艇一直是印度夢寐以求的裝備,但由于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沒有國家爲印度提供技術援助,幾十年來印度只好幹等著毫無辦法。?
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自行研制出了核潛艇,現在已發展到了第三代,近年又自制了萬噸級的驅逐艦,技術上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與印度造船工業的“不爭氣”相比,如今中國已經成爲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國,並有超越前兩者的勢頭。德國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單交到中國人的手上。中國自制6000噸級驅逐艦的發展周期只有印度同類型艦艇的1/2,所需費用也僅爲後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卻絲毫不差

新式坦克不敢上戰場?

在陸軍方面,中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便可自産主戰坦克和火炮,上世紀80年代研制出了在國際軍貿市場十分暢銷的85-III型坦克,近年裝備的99式坦克又被國際軍界視爲世界先進戰車的代表。目前,中印兩國工業技術水准的差距之大,在陸軍軍工生産上體現得最爲明顯。例如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解決了坦克底甲板變形和行駛中的履帶易斷裂的問題。反觀印度,近年吹得神乎其神的“阿瓊”坦克,行駛不超過300公裏履帶就會斷裂,以致于印度陸軍根本不願采購,只是迫于政府的壓力才勉強訂購了百余輛,連軍事演習中都不敢派它上陣,更別說是實戰了,只能讓它充當 “閱兵坦克”,給人看看算了。?
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進口,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發生了規模不大的沖突,但卻要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說明其陸軍軍工保障能力的低下。中國的火炮全靠自主研發,國産的 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了美國的同類産品,被科威特等國作爲首選的采購目標。?
目前印度連步兵輕武器都不能實現國産化,其陸軍裝備的進口步槍有好幾種,子彈有7.7毫米、北約7.62毫米、俄制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種標准,極難管理,其中多數都要靠外購。中國的輕武器早在上世紀60年代便全部實現了國産化,如今還行銷全世界,這20年來美國槍市上最受歡迎的就是中國産的步槍和手槍。

“買”不來軍事現代化?

印度包括軍工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仍然是依附于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系。除核彈因買不到而被迫自主研發外,印度的其他武器裝備計劃始終以外購爲主,自研爲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系,軍工業就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在軍事工業上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信息業主導的後工業化時代的思路是不現實的。

中印差距形成的關鍵

一些印度人解釋本國的軍工落後,認爲自己是民主國家,軍費投入少。其實在90年代以前,中印兩國的國防費長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還多于中國。進入21世紀後,中國因財力增強使國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軍費爲350億美元,才高于印度一半多。從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條件看,印度遠遠好于中國,其獨立後西方和蘇聯都競相向其推銷較先進的武器。中國得到過蘇聯軍援,後來長期受國際封鎖。自1989年以後西方又堅持實行對華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技術水准也要低于印度。在這種形勢下,印度的軍工業發展卻遠遠落後于中國,不能不從指導思想等方面進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獨立以後,包括軍工界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便是沿襲殖民地時代的思維方式,仍然依附于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系。除核彈買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它武器裝備始終以外購爲主,自研爲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印度自行開發的裝備,多數部件也靠進口。如“阿瓊”坦克名爲自研,120毫米炮和發動機要買德國成品,火控系統則購自英國。LCA戰鬥機的發動機購自美國通用公司,電子裝置主要從法國引進。這些印度國內立項的重點項;目投資不小,拖延20多年卻始終不能定型,灰心喪氣之後又回過頭來再搞外購。今年春天,印度軍方又提出一個5年內斥資250億美元外購以更新裝備的計劃,其政界歎息這只能說明自研的失敗。
中國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便強調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50 年代從蘇聯引進的“156項”中有44項軍工企業,保證了主戰裝備每個零件都能國內自産,同時還建立了科技機構實行自研。60年代以後,國外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雖使中國的常規裝備發展出現了滯後,卻也逼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以航空工業爲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國産品生産許可證生産米格-21戰鬥機,並購買了法國的“幻影”等戰機,在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軍裝備水准看似比中國先進。在陸軍裝備方面,印度引進蘇聯的T一72生産線,所産坦克也優于中國的59式,然而其獨立開發能力很低的狀況卻並未改變。?
自90年代後期以來,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蘇一30戰鬥機及生産線,只能照葫蘆畫瓢不走樣地仿制,多數部件還要進口,等于是在本國建立一個組裝線。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蘇一27戰鬥機後,自己不僅能仿制還能改進,産品品質優于俄制原産品,同時又借鑒其技術用于開發國內新戰機。因此,最近十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抛在身後。目前中國空軍戰機的數量、品質均優于印度,而且建築在自我研制的基礎之上。在坦克生産方面,中國自80年代後推出的一系列新坦克性能都超過了印度已老化的T一72,靠獨立開發充分顯示出厚積薄發的威力。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同樣花錢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裝備,例如購買蘇一27戰鬥機及其生産線便用了上百億美元。不過中國始終堅持自研爲主、引進爲輔的方針,引進的裝備除應急之外主要作爲自研新武器的借鑒,因而引進的結果是大大加強了國內自主開發能力,並促成了殲一10這類新戰機問世。在國內經濟建設方面,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強調從基礎工業抓起,在改革開放前便形成了一個雖然落後些卻完整配套的體系,改革開放後又大大提升了這一體系規模和綜合技術水准。在此基礎上,目前中國的軍事裝備除大型運輸機外(近來也已上馬自研),全部可以自保障,在進口一些武器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國,軍貿創彙導致了經濟上的良性迥圈。?
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備出口能力,只能以窮兵黷武方式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購買各國武器,不僅零配件都要受制于人,還嚴重影響了自身經濟發展,印度本國的軍工業又出現了萎縮和科研人員流失,例如其坦克廠便長年處于半歇工狀態。長此以往,中印兩國在軍工水准上的差距還會繼續拉大。?
對照中印兩國的國防工業發展水准,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揚印貶華的論調荒謬,還可引發諸多深層次的啓迪。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系,軍工業就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一個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資訊業主導的後工業化經濟的思路是不現實的。
中國要實現國防現代化,並追趕資訊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強基礎工業建設,並與發展高新技術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強國之道~~~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2&fid=44229&tbid=1939

美專家稱俄羅斯用軍火左右解放軍發展方向 2008年02月29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合衆國際社一位資深新聞分析家近日就中國的國産武器工業和軍事雄心撰文,文章認爲:
  中國武器工業的弱點在未來的日子裏將繼續影響中國的外交和重大戰略,首先,這種弱點使得俄羅斯在中俄聯盟之中占據主導地位。盡管官方從來沒正式提過這個概念,但事實上中俄聯盟早在兩國2001年6月15日創立上海合作組織之時就已成立,該組織的成員中還有中亞地區的四個前蘇聯共和國。
  因此,中國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仍需在兩個方面依賴俄羅斯:第一是從後者獲得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氣,這對于維持高速增長的工業正常運作來說必不可少;第二則是獲取自己還不能制造的尖端武器,尤其是地面戰和用于快速海外軍力投射的武器裝備。以上這兩點都是成爲世界強權所必需的重要條件。
  如果歐盟最終放松對中國的制裁,歐洲的高科技武器很可能迎來如潮水般的訂單。中國可能會象以色列一樣購買德國的“海豚”級潛艇,以使海軍減少對俄制基洛級的依賴。類似的選擇還有法國的“天蠍”級潛艇,但法國可能不會冒著得罪印度這個重要買家的風險把潛艇賣給中國。英國宇航系統公司(BAE)之類的公司也可能獲得大批的中國訂單,但由于它十分依賴與美國政府及軍方的交易,很可能會懼怕與美關系惡化而拒絕中國的要求。
  中國依舊十分渴望獲得俄羅斯制造的主戰坦克和多管火箭炮以及強悍的裝甲運兵車。如果俄羅斯繼續拒絕賣這些先進武器給中國,或者如果中美關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出現戲劇性的升溫,中國陸軍將會缺少可以和鄰國抗衡的強大武力。這種弱點促使中國繼續尋求和俄羅斯的良好關系,同時緩解與印度之間的緊張局勢,在過去的幾年內我們已經看到了這樣的動作。
  但盡管這樣,中國仍然很自信的在南海、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施展自己的海空軍實力維護其利益,積極對石油資源豐富的南沙群島行使主權。
  當然,這是中國保護其起源于中東漫長又脆弱的海上石油運輸線的一個重要行動,但是從中也折射出了中國軍隊當前的實力和弱點。
  中國擁有一支頗有戰鬥力的空軍,主力戰機是大批技術不高但仍很有威力的蘇式戰機。此外中國還在不斷用國産潛艇、俄制基洛級潛艇和載有強大反艦導彈的現代級驅逐艦擴充著其海軍實力。
  軍事工業的結構性弱點決定了中國的主要戰略,但並不影響中國發展其軍事力量。這正好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不會忽略中國在歐亞大陸上的崛起,而會建設性的對此加以利用,把中國實力的拓展引導到不會威脅俄羅斯並能符合俄羅斯自身戰略目標的方向。中國需要軍工産品,而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工業恰恰能滿足這種需求,這一點保證了俄羅斯能順利實施其策略。(環球網 袁宗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9/0853487876.html

美國稱中國武器研制遭瓶頸需引進技術對抗印度 2008年02月27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合衆國際社一位資深新聞分析家近日就中國的國産武器工業和軍事雄心撰文,文章認爲:
  中國希望從俄羅斯購買未果的武器讓我們對當前中國國防工業的轉變有了深一層的理解:
  盡管中國現在已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低技術工業基地,也投入了比美俄還多的人力物力來發展其寄予厚望的航天計劃,但仍然十分依賴從國外進口的陸戰武器系統。直到幾年之前,在俄羅斯每年65億美元的軍火訂單中還有40%是來自中國,但由于中俄之間出現的僵持局面,今天這個數字已急劇縮小。
  俄羅斯希望向中國大量出售其老舊不用的武器,但中國卻希望購買俄國最新銳武器,尤其是陸戰武器。此外中國還希望能夠和俄羅斯達成共生産協議以引進技術自己生産武器。中國方面稱已不再需要不附帶技術轉讓的俄羅斯“低科技”武器,認爲俄羅斯應該對華出售更先進更強大的高科技武器裝備。
  更重要的是中國希望通過聯合生産來獲得尖端的國防技術、發明和複合材料。事實上俄羅斯在面對其他國家時也曾這麽做過,例如去年它就和委內瑞拉簽署了在該國建廠生産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合同,還與印度合作發展超音速巡航導彈,但當對手換成了中國時俄方卻斷然拒絕。中國試圖向俄羅斯購買強大的T-90坦克但遭拒絕,因此直到今天中國武器工業仍然不能自行制造世界水平的主戰坦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俄羅斯剛與印度簽署一項出售347輛T-90坦克的協議,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
  按照俄羅斯專家的說法,解放軍總裝備部希望購買的俄羅斯武器和技術包括:“什米爾”(Shmel)雲爆火箭筒、Nona-SVK和維拉(Vena)120毫米自行迫榴炮、Msta-S152毫米自行火炮、300毫米龍卷風(Smerch)多管火箭炮、BMP-3步兵戰車、BTR80裝甲人員輸送車、米-28“浩劫”和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多種三坐標雷達、海軍的垂直發射施基利(Shtil)-1防空導彈、電子對抗設備(ECM)、艦載卡27/28直升機、生産第四代和第五代飛機發動機的技術以及高級合金鋼等。
  文章認爲中國國産武器工業目前正遭遇“瓶頸期”。換句話說,與令人驚異的經濟和民用工業成就相比中國的軍工産業仍很落後,不能自行生産的武器很多,尤其是陸戰用及對地面作戰實行空中支援用的武器,因此不得不向其他國家購買。
  當然,在有限的一些領域裏中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然不滿足于此。中國人希望引進技術來大量生産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印度相匹敵的強有力尖端武器裝備。要達成這個目標,俄羅斯可以說是個天然的夥伴,但目前爲止俄羅斯似乎還沒有這麽做。
  這種弱點在未來的日子裏將繼續對中國的外交和重大戰略施加影響,同時還會決定中國將如何選擇自己將要面臨的沖突。(環球網 袁宗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7/1630487518.html

解放軍基本中止購俄武器 莫斯科怕失去中國市場


環球時報 環球網訊: 俄羅斯《獨立報》2008年1月29日文章,原題:《軍事出口陷入死胡同》 中國是俄羅斯國防工業産品最大客戶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近來出口到中國的國防技術和産品已接近爲零。據《獨立報》消息人士透露,莫斯科對此十分重視,而且這也成爲國防部長出訪中國的一個重要目的。
  出訪中國的消息是《獨立報》通過消息人士的得到的,但是國防部長謝爾久克夫出訪北京,與曹剛川(部長)會見的具體時間還沒定。“也不排除中國國防部長出訪俄羅斯的可能性”一位匿名消息人士透露,但他拒絕透露具體出訪時間。但是可以預測,不會早于總統選舉結束,也不會晚于新總統就職。
  兩國國防部長推遲見面的主要原因是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出現了停滯。現在莫斯科與北京的大額國防軍工産品出口合同一個也沒有,而之前俄羅斯每年在該領域可以從中國賺走18到20億美元,占俄羅斯所有出口創彙的四成: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蘇-27SK和蘇-30MKK兩種戰鬥機、還賣給沈陽飛機制造廠蘇-27SK飛機的組裝權、供應中國S-300PMU1和Tor M1防空導彈、超過10艘877型柴電潛水艇和裝備了“俱樂部-C”反艦導彈系統的636型柴電潛水艇。彼得堡工廠爲中國海軍建造了“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及956E型“現代II”級驅逐艦,艦上配有3М-80Е“白蛉”(美國稱爲SS-N-22“日曬”) 超音速反艦導彈,與驅逐艦一起出口的還有8架卡-27/卡-28反潛直升機。除此以外,出口清單還包括爲中國海軍提供的S-300PMU艦載型號“要塞” 防空導彈系統,以及爲中國國産殲10戰鬥機制造的AL-31F發動機。這個單子還可以繼續開列,但是近年來兩國合作出現了問題。首先總價值爲15億美元的伊爾-76MD運輸機和四架伊爾-78加油機的合同被終止。推遲的主要原因是俄羅斯缺少生産這些飛機必要的技術人員和設備。
  最關鍵的原因是北京現在不想要莫斯科推銷的作戰武器,而希望自己選擇需要的武器的生産技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給俄羅斯“國家國防出口總公司”開列的大規模作戰裝備單子有:RD-33噴氣式發動機,2S23 120mm自行迫榴炮, 2S19 152mm自行榴彈炮, “旋風”300mm火箭炮,T-90C坦克,BTR-80和BTR-90輪式戰車,米-28H和“黑鯊”卡-50武裝直升機,各種型號的三坐標雷達,艦載防空導彈和無線電偵察設備和反電子戰設備。對于中國軍隊來說還有購買價值的還包括蘇-33多用途艦載戰鬥機,米格-31遠程截擊機,圖-22MЗ遠程轟炸機,大型水面艦艇及核潛艇。
  俄羅斯軍事技術監督局主任米哈伊爾•德米特裏在一次采訪中無意識泄露說,俄羅斯不准備對中國供貨的原因之一是雙方軍事領導人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也可能是(俄方)覺得不應該向中國供貨。有意思的是,俄羅斯從不擔心向印度提供最先進的武器,其中有些武器甚至俄軍都還沒有裝備,比如蘇-30MKI多功能戰鬥機,它的機載雷達是法國和以色列生産的。
當然,這種立場讓中國將軍們很痛心,數次軍事合作會議也被延遲,看來國防部長此次中國行與沒有得到中國訂購合同有很大關系。(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30/0917483576.html

中國武器裝備如只進口不創新將不堪一擊(圖) 2007年04月10日 解放軍


回味曆史的每一個細節,不經意間,你都會從中得到若幹啓示。
  在1982年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使用“飛魚”導彈曾重創英國軍艦。但法國在英國的要求下,將“飛魚”導彈的性能參數全盤告知英國,英軍得以采取針對性措施,從而使得阿根廷空軍後來的作戰效果大大削弱。不僅如此,法國還中止了對阿根廷的導彈供應,使得阿根廷空軍的飛機無彈可投。
  “飛魚”導彈事件給我們的教訓極爲深刻: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武器裝備依靠進口,一味“拿來”,只能受制于人,靠外國技術創新成果支撐的國防注定不堪一擊。
  聯想到我軍 信息化建設,在經驗不多、成果較少的情況下,把外軍已經完善成熟的技術和裝備成果“拿來”爲我所用,在短時間內不失爲一條捷徑。這樣做,不但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能夠縮短戰鬥力生成的周期。
  可是,“拿來主義”不是機械地照搬照套,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所取舍,有所創新。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拿來”,結果會重蹈覆轍。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這個靈魂,要在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的過程中邊引進、邊摸索、邊學習,最終與國情軍情有機融合,以實現真正的跨越。如果在引進的過程中只“借”不“鑒”、抑或只模仿不創新,則很容易受制于人,形成對先發國家的依賴。
  隨著高新裝備的迅猛發展,高端技術“黑匣子”、生産工藝“金剛鑽”等“門檻”越來越高,但凡最先進的軍事高科技,總是被列爲秘中之秘。真正的核心技術幾乎無從引進,即使是“拿來”了,也難以全盤引進先進武器裝備的整體系統。可見,從長遠和戰略角度來看,關乎國家安全、軍隊發展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我軍信息化建設,必須依靠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我們一定要記住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的那句話:“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焦磊峰 陳江兵)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4-10/1011439117.html

俄要向中國56/81式步槍收專利費稱殲-11B侵權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2008-3月21日報道,俄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20日表示,據俄方統計,蘇聯時期曾與包括中國在內的18個國家簽署協議,允許其生産AK-47突擊步槍。到現在協議已經失效,但這些國家還在繼續生産AK-47。由于蘇聯時期根本沒有知識産權和專利使用權一說,但現在有了,所以俄羅斯准備就專利使用費問題,與中國和其他幾個生産AK-47的國家進行談判。

當年“傾情奉獻”

  蘇聯批准多國仿制AK-47牽扯到國際技術貿易問題。國際技術貿易是一種以純技術的使用權爲主要交易的國際間商業行爲。
  自有國家以來,國際軍火貿易一直是調整國際政治關系、推行國家戰略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冷戰期間,蘇聯向第三世界國家廉價輸出大量軍火就是爲爭取它們的支持,獲得在這些國家設立軍事基地的許可,並盡可能籠絡“盟友”,以滿足與美國在全球爭霸的需要。另外,對于華約國家,蘇聯甚至采取了饋贈式的軍火出口政策。
  冷戰結束後,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俄羅斯在通過武器輸出實現政治目的的同時,更注重軍火貿易所帶來的商業利益。
目前,與俄保持較密切軍事技術合作關系的國家有印度、中國、伊朗、東南亞國家、阿聯酋、敘利亞及獨聯體國家等,其中印度對俄裝備購買量最大。軍火貿易成爲拉動俄羅斯外彙收入、提高國內經濟收入、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措施。

其實已過了專利保護期

  AK-47突擊步槍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卡拉什尼科夫因AK系列步槍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使用,而被譽爲“世界槍王”。該槍于1947年定型生産,1949年廣泛裝備蘇聯各軍兵種部隊。它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結實耐用、性能穩定、子彈穿透力大及價格便宜等優點,使AK-47系列步槍成爲許多國家軍隊和恐怖組織使用最廣泛的步槍。俄方曾披露,在全世界的AK-47系列自動步槍中有9成是仿制品。許多國家在蘇聯時期得到了AK-47的生産技術,但目前只有委內瑞拉一個國家向俄羅斯購買了生産許可。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對AK-47進行了仿制或特許生産,其中包括中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埃及、古巴、朝鮮等。受AK-47設計思路的啓發,以色列、芬蘭、中國等國家的步兵輕武器也參考了該槍型的特點。如以色列加利爾突擊步槍、中國的56式沖鋒槍和81式自動步槍等。
專利技術指技術所有人擁有專利權的技術,專利權指發明人對其發明創造所享有的專有權利,這些都應受到法律保護。這也是俄羅斯要向其他國家征收AK-47專利使用費的原因。但專利權具有時間性,超過了法定期限,專利技術所有人便不再享有專利獨占的權利,專利技術就成爲公有的技術。按照世界貿易組織(TRIP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的規定,對專利的保護期限定爲20年。上世紀50年代蘇聯與其他國家關于AK-47的協定已經過期,因而俄方現在要爭取的AK-47專利使用費,很可能不會成功。

竟說中國戰機也“侵權”

  軍火專利權牽扯國家利益,在許多國家之間的軍火貿易中都存在這方面的爭議。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日前載文,說俄羅斯方面認爲中國生産的殲-11B戰機涉嫌侵權俄制Su27SK戰機,俄方正進行調查,必要時將會采取法律行動。俄羅斯軍事工業界人士稱,根據俄中于1995年達成的《Su27SK戰鬥機技術轉移協議》,在中國200架Su27SK的組裝生産過程中,主要的發動機、雷達、航電設備都應該由俄方提供。但中方在接收95套組建後,2004年突然宣布已不需要另外105套殲-11戰機的生産組件。俄方就此懷疑中國殲-11B侵權。其實,2005年,中國已開始試飛殲-11B戰鬥機。據報道,殲-11B戰機的尺寸比以俄Su27SK爲原型的殲-11小,是自行設計的産品。
  衆所周知,仿制是世界許國國家自主研制武器的主要措施之一。據報道,中國現役的81式步槍比AK-47更具可靠性,中國的紅箭-73型反坦克導彈仿自蘇聯的AT-3型導彈,而紅纓-5型地對空導彈仿自蘇聯的SA-7型導彈,這些武器都躋身于世界先進武器行列。如果說這些仿制的武器都侵犯了俄方的專利權,不僅在專利使用保護期限上說不通,更埋沒了中國兵器研發人員不斷努力取得的成果。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26/0812491810.html

中國軍方看不上蘇34戰術轟炸機真實原因

空中作戰力量目前已經成爲現代化戰爭中最靈活和最有威力的常規作戰力量,其根源就是各型先進的對地攻擊機。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現在的作戰思想和裝備建設已經開始向攻勢防禦方向發展,具備滿足縱深攻擊的作戰半徑和全天候精確打擊能力的現代化對地攻擊機,也成爲其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JH-7是中國航空工業提供給國內空中作戰力量的第一種戰鬥轟炸機,而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的裝備也使中國空軍擁有了世界一流的戰術攻擊機。按照對地攻擊作戰的綜合效能來看,俄制蘇-34與蘇-30MKK、JH-7比較,前者比之後兩者有著一定的優勢,從飛機平臺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種能夠滿足作戰需要的戰術對地攻擊機。
對于正在投入巨額資金建立遠程打擊力量的中國來說,蘇-34作爲威力強大的戰術攻擊機在性能上具有很強吸引力,俄羅斯也一度將中國作爲該機重點用戶進行推銷。中國對可執行縱深攻擊任務的戰術攻擊機有很大的需求,並且也具備采購和使用蘇-34的經濟條件。蘇-34與蘇-27/30在結構和動力上所存在大量通用之處,這也使擁有相當數量的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比較容易掌握蘇-34的使用和維護工作。應該說中國在經濟上和基礎條件上都具備裝備蘇-34的條件,而在經濟上備受壓力的俄羅斯政府和蘇霍伊設計局與生産企業也希望通過出口該機來分擔成本。但是,從中國與俄羅斯在戰略思想和裝備體系上所存在的差別分析,完全按照蘇聯軍事技術思想開發的蘇-34並不能很好適應中國實際情況。
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國土防空和准備以軍事手段維護國家的完整和權益。根據現在面對的主要安全問題所進行的軍事准備,中國空中力量的主要集中在沿海方向,對手是以F-15、F-16、F/A-18和"幻影"2000組成的第三代戰鬥機群。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所裝備的高性能戰鬥機在整體戰術性能上並不占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很難同時保證爲JH-7和蘇-34提供足夠規模的護航戰鬥機,飛行性能更好的蘇-30MKK反而更容易突破敵方攔截網。
中國空軍如果依靠蘇-30MKK來擔負縱深打擊任務,該機較好的飛行性能和對配合機種依賴性小的特點,能夠使編隊指揮和不同機種之間的協同更加方便和靈活,在缺乏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比較高的突防效果。攻擊編隊一旦出現因敵方防禦系統過于嚴密而無法突防的情況,蘇-30MKK較好的對空作戰能力和飛行性能也能夠有效保證飛機本身的安全。蘇-30MKK也可以承擔蘇-34類似的對地(海)攻擊任務,同時依靠其對空作戰能力還可以進行空中優勢和防空攔截作戰。對于先進作戰飛機規模相對有限的中國空軍來說,蘇-30MKK在整個作戰裝備體系中的作用要明顯超過單一用途的蘇-34.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正在大規模裝備JH-7戰鬥轟炸機,雖然該機在對地攻擊能力上與蘇-34相比存在相當差距,但是因爲其生産和改進完全可以依靠國內力量進行,在生産和使用成本上比較之後還有很大優勢。因此,JH-7依靠低廉的價格和相對適中的性能,很適合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大規模裝備,而價格昂貴又很難進行國産化的蘇-34在這些方面完全無法與之相比。
蘇-34相對于蘇-30MKK不同的設計特點雖然看起來先進,卻缺乏實際的意義。蘇-34擁有廁所和食品加熱裝置,因此被稱爲"駕駛環境最好的戰術攻擊機",而且巨大的駕駛艙空間也可以保證飛行員休息甚至站立。如此設計確實可以爲飛行員提供非常好的舒適性和持續作戰能力,但是根據美國空軍F-111戰鬥轟炸機在訓練和實戰中所進行的長途飛行來看,這樣一個"豪華"得足以達到戰略轟炸機標准的座艙確實意義不大。現代化作戰飛機基于慣性/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和自動駕駛儀的飛行控制系統,已經有能力在遠程長時間飛行時有效降低飛行員的工作強度,因此常規串列雙座布局的攻擊機完全可以滿足遠程飛行的需要。
中國政府能夠投入軍事裝備發展的經費還比較有限,在軍機上不可能走原蘇聯那種大規模裝備專用機型的辦法。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已經擁有蘇-30MKK和JH-7這兩種遠程戰術攻擊機,無論是從裝備技術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來看,都不存在投入巨額資金去采購和裝備蘇-34的足夠理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996270100dcsq.html?tj=1

中俄軍事合作由技術合作取代武器買賣(組圖)

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已經逐步上升爲美國頭號打壓的目標,中日關系也日益複雜化,對歐盟又無法建立軍事合作關系,在全球範圍內可尋的真正有實力、有資格的戰略合作夥伴,只剩下了俄羅斯。
冷戰結束後,中國同俄羅斯已經沒有了共同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卻因戰略利益趨同反而建立了密切的軍事合作關系。除了軍事貿易作爲重要紐帶,兩國軍隊交流頻繁,並于近年上升到共同演習的層次。不過看到已顯得財大氣粗的中國人擁有與自己比肩的裝備,以及更雄厚的財力,還有昔日“老大哥”心態的一些俄國人頗有酸溜溜的感覺,其國內一些非官方輿論也在炒作“未來潛在威脅”。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和軍工水平的大幅進步,十幾年來中俄軍事合作中那種傳統的成品“買一賣”之路,近來也顯得愈走愈窄。兩國想維持並進一步深化軍事關系,就必須排除雜音幹擾,提升合作層次,走出一條互利的新道路。

武器交易的十字路口

  回首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幾年的軍事裝備發展史,嚴格而論也就是一部吸收、消化蘇聯一俄羅斯的武器技術並加以仿造、改進的曆史。
近幾年中國軍工戰線推出的新成果不斷,武器裝備水平有了一個跨代的飛躍,如載人飛船的發射和今年初反衛星導彈試驗成功,標志著航天技術水平已僅次于美俄居世界第三位。中國新列裝的 殲10戰鬥機性能已不遜于su一27等俄羅斯的王牌戰機,“中華神盾”驅逐艦和“元”級潛艇的接連下水也顯示出造艦水平在接近俄制新品。由于本國已經能夠生産所需的主戰裝備,目前中國對俄軍貿中主要想引進技術,不想再大批量購買成品。俄方卻産生了矛盾心理,一方面想出售軍工技術獲利,一方面又感到中國武器的進步會在國際軍貿中擠了自身的市場。再加上部分俄國人對中國總有戒備心理,許多技術轉讓不順利,造成去年中俄軍貿額出現了下降。國際上一些評論家認爲,中俄武器交易目前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若不以新的途徑解決軍貿額下降和技術合作的難題,雙方戰略夥伴關系勢必會受影響。

   熊貓棕熊還會長期攜手

  今年3月,胡錦濤赴俄羅斯參加“中國文化年”,與普京同臺上場講演時,舞臺背景出現了俄方精心設計的有象征意義的動物圖案——一對可愛的熊貓和棕熊攜手共進。由這兩種標志性動物所寓意的中俄夥伴關系,受到目前世界大勢的左右,還是會趨向更加親密,軍事合作的一些障礙通過雙方顧全大局並努力想辦法,還是能夠得到克服。
  如今中俄之間早已沒有了當年中蘇那種共同信仰和理想維系的關系,合作都是出于各自的國家戰略利益。蘇聯瓦解後俄羅斯地位嚴重削弱,北約東擴和獨聯體內的離心對其一直構成最大威脅,于是又把中國視爲最重要的戰略夥伴,自90年代起的大規模對華軍售也是以此爲前提。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已經逐步上升爲美國頭號打壓的目標,中日關系也El益複雜化,對歐盟又無法建立軍事合作關系,在全球範圍內可尋的真正有實力、有資格的戰略合作夥伴,只剩下了俄羅斯。
  出于這種利益關系的背景,當年在蘇聯以反共禁共爲標榜的葉利欽,在90年代反而成了中國的最好朋友。他在1996年訪華時以空前友好的姿態私下說明,是自己下令對華出售了過去向任何國家都沒有賣過的最新型Su一30型戰鬥機(亦可兼作戰鬥轟炸機)。葉利欽還大力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使中俄及中亞五國有了軍事上的合作關系。從1999年科索沃戰爭起,俄羅斯又一再希望吸引中國加入軍事聯盟,特別是在俄阿西方關系出現緊張背景下屢屢表達出這種願望。近來伊朗在面對美國采取軍事打擊的威脅時,也一再提出想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其實是想托庇于中俄的軍事保護之下。中國出于和平崛起的目標,不想與美國爲首的西方處于公然對立的狀態,對伊朗的要求和俄羅斯的結盟希望都沒有答應,不過加強合作當是應有之義。
  從曆史、文化和戰略地緣的角度看,歐美對俄羅斯的對立將長期難以消除,一個走向複興的俄羅斯同西方利益肯定要發生沖突。蘇聯瓦解後,俄國人縱然放棄了西方視爲洪水猛獸的共産主義信仰,傳統的東正教也被天主教和新教視爲異端、“鄉巴佬”和“野蠻人的宗教”。一向有著尊大心態的俄羅斯人,對強大的蘇聯瓦解也有著嚴重的失落感,不能忍受美國一超獨霸。不過如今的俄羅斯實力,已遠不足以同西方抗衡。以國民生産總值而論,去年俄羅斯靠石油升價才剛剛突破1萬億美元,美國卻有12萬億美元,西歐的總量也在10萬億美元以上。找到國民生産總值在去年已達到2.6萬億美元的中國作爲夥伴,俄羅斯才有對西方叫板的實力。對于俄內部叫嚷“中國威脅”的少數政團和媒體,俄官方和主流輿論還一直不以爲然,看來也不能形成大氣候。
  從90年代後期至今,北約實行的東擴一再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加上前年獨聯體內的“橙色革命”,都惡化了普京政府同西方的關系。今年上半年美國在波蘭和捷克籌建反導彈防禦系統,引起俄羅斯在軍事上的強烈反應,甚至宣布廢除蘇聯末期簽訂的限制常規武器條約。對俄羅斯傳統的武器市場,最近美國也直接出面進行爭奪。去年,印度提出在十年內要爲空軍換裝,需要采購價值60億美元的126架戰鬥機,並表示不再專門屬意于傳統的俄制裝備而是面向世界招標。美國便打破常例,提出願出售F一18戰鬥機給印度,以改變那裏幾十年蘇俄制品的壟斷地位。作爲對印度的警告,俄羅斯對印武器銷售和技術轉讓方面都采取了一點報複措施。這一傳統的最大軍售市場受到沖擊,也會使俄方更重視中國這個最大的軍火主顧。
  從中國下一步發展軍事技術的需求來看,尋求同俄羅斯加強合作也顯得尤爲重要。自2003年以後,法國、德國曾連續兩年努力推動歐盟對華解除軍品禁售規定,中國曾一度對此抱有較大希望,希望能實現軍購渠道多樣化,改變俄羅斯所持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心態。然而自去年以來,隨著德國、法國大選後執政者政治傾向變化,推動歐盟對華軍售解禁的動力又已大減,不僅近期不能指望買西歐武器,高端技術引進的限制也大大增加。究其原因,除了美國繼續保持壓力外,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威脅論”在歐盟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中歐之間不存在現實的安全利益沖突,然而充斥世界各地市場的“中國制造”,也已經使西歐工商界感到有些不快。中國下一步的科技強軍,有力的合作夥伴也只能是俄羅斯,軍貿和能源仍將是中俄兩國加強關系的重要紐帶。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06/0750470589.html

中國想要的技術俄羅斯不給 武器交易已停滯2年

俄新社2008-5月26日文章,原題:俄羅斯武器在中國停滯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北京之行已結束,此次訪問將雙邊經濟文化領域合作水平推到一新高度。其中,與中國能源領域的合作爲莫斯科帶來15億美元收入。但記者更多將注意力放到這樣一個題目:軍事技術合作。近年來,這一領域已陷入停滯狀態。
  與中國就軍事合作議題進行的雙邊會議已停滯2年,俄羅斯國防部長不止一次推遲訪華之行。軍事專家證實,俄羅斯企業至今沒有得到一個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額合同,有的只是一些零件和附件裝備供應,包括爲直升機米-8和米-17提供的零件設備。
  就在不久前,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軍事技術和武器占到全俄羅斯武器出口的40%,每年爲國庫和國防企業帶來大筆的收入。據匿名消息人士透露,近15年俄羅斯出口到中國武器總價值數額巨大。這筆收入大部分來自航空和海軍技術,還有就是反導武器系統。中國擁有大量蘇-27SK,蘇-27UBK,蘇-30MKK和蘇-30MKK2型戰機。不久前,北京還得到組裝蘇-27SK殲擊機的許可證,現正在沈陽生産。俄羅斯專家認爲中方技術人員已可以獨立裝配這些飛機,不再需要俄羅斯方面供應套件。但中國新型JF-17殲擊機使用的仍是俄制RD-93發動機。與飛機一起出口到中國的還有X-35空-地導彈和X-31A、X-31P反艦導彈。
  除此以外,中國還大量購買俄制米-8,米-17和米-171直升機,及其發動機。中國海軍購買了俄羅斯956E和956EM驅逐艦,配備了反艦載導彈3M-80E“白蛉”(美國稱之爲SS-N-22Sunburn日炙),877 EKM、636和636M型潛水艇。中國還向俄羅斯購買了28套S-300PMU1、 S-300PMU2防空導彈和“托爾-M1”(Тоr-М1)短程反導系統。
  上述名單還可開列更多,但近來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出現問題,既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主觀方面的。供應中國伊爾-76MD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總價值15億美元的合同出現了問題。因人力緊缺和設備老化,俄方無力完成此工作。俄羅斯想要恢複以往的高水平制造能力還需時日。
  但更主要的是中國不想要莫斯科推薦的技術,而只是希望得到其武器樣本和生産許可證。俄方認爲,在與中國簽訂知識産權合同之前不應急于出售這些技術。否則就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生産出蘇-27SK的仿制品J-11B,不需得到蘇霍伊公司同意就可以將其出口。
  雖然中俄還面臨其它問題,但不排除梅德韋傑夫和胡錦濤在見面時討論過兩國軍事雙邊合作問題。至于討論結果,近期才會知曉。俄羅斯國防部長同時兼任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最高領導人謝爾久科夫出訪中國,這仍在俄羅斯軍事部門年度工作計劃之中。(作者 尼基德?彼得羅夫 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28/1006502792.html

美稱中俄簽知識産權協議 終止中國仿俄武器計劃08-12-19 東方網

  美國《防務周刊》報道說:俄羅斯與中國已經簽署了一項有關兩國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保護知識産權的協議。這一行爲意味著將阻止中國習慣的從引進俄羅斯武器仿制的計劃。
  據悉,該文件是在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到訪北京期間,于12月11日召開的第13次雙邊貿易合作委員和軍事合作會議後簽署的。這也是首個三年協議。
  一位俄羅斯外交部消息人士說,俄羅斯認爲類似這樣協議商談,已經在中國總理溫家寶5月到訪俄羅斯期間以及中國國務院主席胡錦濤10月到訪俄羅斯期間進行了商談。
  俄羅斯官員指責中國說,中國已經成爲20世紀90最大進口俄羅斯武器系統與飛機的國家,但是中國卻在借用這些來推廣自己設計的“俄羅斯武器系統與飛機”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國仿造俄羅斯SU27式殲擊機。(北約代號:側衛)即中國所謂J-11B式戰鬥機。
  在1995年俄羅斯與中國簽署了一項軍事采購合同。俄羅斯將許可中國自行組裝200架蘇-27CK戰鬥機。中國方面代號爲殲-11。1998年-2004年期間俄羅斯對華提供了一半的組裝部件。但是中國隨後決絕在接受其他剩余部件。不久後中國媒體公開報到了關于中國“研制”的殲-11B所謂新型戰鬥機。同時還有中國當地開發的發動機和雷達系統。
  俄羅斯國防分析家們警告說,中國提供更加便宜的“中國版本”俄羅斯武器系統的做法可能會邊緣化俄羅斯目前的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地位。同時他們還指出,不但中國目前實際購買俄羅斯武器系統越來越少。反而還會要求購買莫斯科出售的更先進的武器系統。但是這是不太可能。
  這一知識産權協議將有助于中國停止繼續抄襲俄羅斯武器系統。同時俄羅斯將會獲得更多的杠杆平衡作用。同時要求中國停止出口其仿造俄羅斯産品到其他國家。這是康斯坦丁?馬基耶卡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成員,在莫斯科智囊團會議上所說的。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9/0858535589.html

專家稱中國剽竊南非軍事技術完全不可信09-01-12環球時報

  對中國實力和能力的不信任似乎已成爲西方一些人的慣性思維。1月8日,西方又傳出了中國“偷取南非武器技術”的怪論。美國合衆國際社刊登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總編平可夫的文章稱,中國最近的幾項軍事研發與南非的軍事技術“有很多相似之處”,令人感覺有“剽竊之嫌”。對他的這一說法,兩位中國專家認爲“完全不可信”。
  平可夫聲稱,南非國防工業集團丹尼爾公司的一名代表告訴他,中國的PL-ASR空對空導彈幾乎就是南非A-Darter空對空導彈的“複制品”。按照這名代表的說法,中國曾于2001年與丹尼爾公司接觸,就進口A-Darter空對空導彈進行磋商。由于丹尼爾公司認爲中國是其在非洲市場武器銷售的主要競爭對手,所以沒有將該技術賣給中國。但中國最新的PL-ASR空對空導彈亮相後,丹尼爾公司吃驚地發現該導彈在“外部結構、尾部發動機甚至彈體直徑方面都與A-Darter導彈非常類似”,該公司“強烈懷疑”中國在獲取了該公司的技術材料後,對其産品進行了“逆向研發”。
  平可夫認爲,丹尼爾公司的說法正好符合中國獲取軍事技術的一貫“模式”:當中國試圖獲得一項新技術時,便會與外國制造商聯系,要求提供這些産品的實質性技術信息,表現出想購買的樣子。一旦獲得這些信息後,中國的工程師們就開始仔細研究這些材料,並模仿相關的概念和設計。………他還舉例說,中國某型號武裝直升機的光/電吊艙就是複制南非的技術。目前,“無人機技術”是中國最渴望從南非獲得的頭號軍事技術。
………………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顧國良說,國際軍火交易對産品的內容、數量、買家和賣家信息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各國也都非常注意防範自己的技術信息被他國獲得。因此稱中國公司得到了外國公司的“實質性技術信息”不合常理。中國近年來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軍事技術,其進步之快令各國驚歎。有些人出來質疑中國的研發能力也不足爲奇。美國衆議院議員考克斯曾于1999年發表《考克斯報告》,捏造中國通過進口“偷竊”美國尖端軍事技術,當時就遭到了許多美國學者的批評,至今還爲人所詬病,被認爲是誣蔑中國的典型例子。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1-12/0938538434.html

美國山寨機F-35戰鬥機醜聞

俄羅斯人說F-35是雅克-141的改進型

美國的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研制F35時,之前叫X-35時並無過多的垂直起落戰鬥機研制經驗,爲了和波音公司X-32競爭可以說全球尋找相關技術。英國由于研制了鷂式戰鬥機,都是冷戰結束,後續機型沒有繼續開發,其設計思想難以滿足超音速飛行需要。後來去俄羅斯與了解到俄羅斯雅克設計局的雅克141有超音速飛行的潛力,重金購買了,其相關圖紙和資料包括飛行試驗數據。(唉俄羅斯也到了賣家底的地步)後來聽說俄羅斯後悔了這個交易,這是後話了。
  F-35樣機可以看到中部風扇進氣風扇之後,X-35進度加快,其原型機基本上就是雅克141的結構,加上F-22外殼。但是明眼人一看,簡直是雅克141的翻版,俄羅斯的力學設計就是紮實,後來X-35漸入佳境一舉打敗了波音的X-32拿到曆史上金額最大的軍火訂單。  
X-35在發展初期,也參考雅克141的中部升力發動機,雖然這種獨立發動設計從原理上看很不錯,但是從成本上看難以承受。主要是獨立升力發動機壽命比較短,轉而設計了一個升力風扇。
雅克141的技術和F35差別非常大,141的尾噴管是靠非對稱面的旋轉來改變噴流方向的,35是直接偏轉噴口的。

另參本館<Yak-3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126084/20071231063008
<F-35-JSF>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126084/20071231063008
<AV-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004098/20071229064549
山寨經濟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821860/20090116073001

俄專家稱中國仿制能力強應停止對華軍售(組圖)09-03-13 環球時報

  俄rosblt新聞網3月12發表文章說,以往俄羅斯賣給中國蘇-27SK後,中國就出現了J-11B。因此,文章說這回俄羅斯應拒絕向中國出售蘇-33。而且,俄方表示中國現在在自主建造艦載蘇-33的仿品。爲此,多年前中國還向烏克蘭購買了T10K(艦載蘇-27)。俄文章說,中國成功研制出蘇-33仿品的幾率很高,因爲中國人5年就造出別人要用10年才能建成的J-11B。
  rosblt新聞網從俄“蘇霍伊和“米格”公司就出售中國蘇-33戰機一事了解到,這兩個公司負責人在2009年印度國防展出時發表過正式表態:中國希望在現有的俄制飛機基礎上建造自己的新機型,但結果總是不如具有多年經驗的俄制新型飛機理想。文章說,俄專家認爲俄羅斯賣給中國的飛機都是“外交價”,但中方還是希望更低價格。同時,俄羅斯今年飛機出口形勢並不理想。據資料顯示,2009-2013年世界殲擊機需求是1600架,總額是850億美元。俄羅斯只能占到7.5%份額(63億美元)。
  俄羅斯戰略技術分析中心的報告顯示,俄羅斯2008 武器出口突破了80億美元,其中50.4%來自航空科技。俄軍方預測,俄2009年“軍事”出口將達到85億美元。而2008年,中國是俄羅斯武器的第二買家,占其總額的20.4%,第一是印度。而在航空科技方面,中國只占到第五位。中國購買俄羅斯武器的74.8%是航空技術,但中國並未進入俄航空技術買家的前五名。
  俄文章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被歐盟封殺,俄羅斯是中國進口武器的不容置疑的盟友。俄羅斯戰略技術分析中心一專家說,近10年來情況急轉直下。俄羅斯不僅不是中國唯一的武器供應國,而且恰恰是中國在這方面成爲俄羅斯的競爭對手。該專家說:“中國這15年來國防軍工方面完成了一個革命性的飛躍。”
  俄文章表示,俄制蘇-33不是爲俄新一代航母所用。俄新一代航母將會配備俄五代戰機。而且,俄官員多次表示不會因經濟危機而對俄國防工業造成任何影響。文章認爲,俄羅斯是該停止供應中國武器了,因爲現在力量對比已不比從前。俄戰略技術分析中心一專家說,俄羅斯現在國防軍工企業的維持和發展沒有中國的錢也可以得到保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3-13/0916545322.html

俄稱中國積極向世界推銷克隆版S-300防空導彈09-03-13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梁小逸報道 中國開始積極向世界推銷俄制S-300防空導彈的仿制品紅旗-9。這種武器樣品在南非防務展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防務展上都有亮相。
  俄“紐帶”網3月11日報道,紅旗-9用于出口時的名字爲FD-2000,其首次出現是在1998年。紅旗-9目前已在中國軍隊服役,目前還沒發現向哪個國家出口。但有消息說,2008年中國曾參加土耳其防空系統的招標活動。
  俄報轉引UPIAsia消息說,紅旗9的發射裝置很像俄制的S-300,攔截飛機目標時的作戰範圍是7-125公裏,性能不如S-300。有消息稱,紅旗9攔截空地導彈時的射程爲7-50公裏,作戰高度爲1-18公裏,攔截飛行高度爲25米的巡航導彈時射程爲7-15公裏,對彈道導彈目標爲7-25公裏,攔截高度爲2-15公裏,可以同時攔截48個目標。
  UPI亞洲在線認爲,中國的紅旗-9在價格方比俄制S-300有出口優勢,但其它技術性能方面的優勢讓人懷疑。但從中國近來積極發展武器出口趨勢看,這些技術缺點會逐漸被改進。俄“軍事等價”網曾發表文章說,中國1993年開始購買俄制各種型號的S-300。

台長: 阿楨
人氣(2,643)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軍售2
此分類上一篇:《全球反恐戰爭》

D’Artagnan
北韓軍售他國,更值得關心
2009-06-11 21:01:46
版主回應
核武/導彈之故
2009-06-12 07:07:45
阿楨
美國想不通的秘密:中國武器爲何越禁止越先進!

五角大樓的安全官員認爲說,北京當局的武器軍事系統自90年代初期以來,一直遭受到包括美國在內各西方自有民主國家限制,因此本應該受到很大的發展制約。這對于穩定均衡整個亞太力量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目前我們卻很難以想想中國武器軍事先進程度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他說:中國方面首先依靠其強大的經濟發展實力,特別對于其他國家(對方有傾向性暗指:法國、俄羅斯與意大利.)。吸引了很多以往堅持的國家。在這方面對華武器禁運的工作處理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理想。所以導致中國軍備先進速度的控制不理想。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分析說,這是主要由于中共方面采取了以經濟合作模式的吸引力,借助了幾次的經濟危機,很多西方盟國迫于這樣本國經濟壓力,不得已可能會放松某些限制。比如法國等。另外他們還可以通過更多的私下商業來源來獲得,同時還依靠強大的經濟能力,收購軍備科技的母公司等。
  對方是話裏有話。不過個人認爲,這裏也有我國人民自己的辛勤汗水。不確定就完全是借助外人之力。所以也有我們自己的。比如我們自己的航天事業,多少也有技術含量。美國這麽說也真的過分了點。
  再則說,我們買俄羅斯武器,人家現在都不願意買,因爲我們一買來就仿造。仿造的山寨比俄羅斯原版還要好。所以呀我們中國人能力還是不能低估的。
  國家武器戰略發展,緊靠買來?拿來那根本不是解決最終方案,最終方案要想不受制于人,你就得自力更生。才能打破制約僵局。才能提高自己,降低他的制約含量,含量越低制約效果與周期就越短。這是成正比的。等那一天他真的要求了。制約也就是狗屁不如了。
  回應
中國軍工的能力就是:中西結合,能利用的就采取各種手段,使之整合。這就是中國武器爲何越禁止越先進的原因。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54745-1-1.html

俄格洛納斯導航衛星工程約2億美元遭挪用 2012-11-11廣州日報

  俄羅斯內務部官員9日說,俄羅斯空間系統公司建設“格洛納斯”全球定位衛星系統期間,65億盧布(約合2億美元)遭挪用,巨額資金“失竊”凸顯俄羅斯空間系統公司管理問題,有關“格洛納斯”全球定位衛星建設資金的調查可能導致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下臺。
2012-11-12 11:22:00
版主回應
俄《獨立軍事評論》2012-12-7中國軍工武器産能超美國

中國領導人日前強調今後將繼續優先發展軍隊和國防工業,爭取盡快實現機械化和信息化,進一步發展傳統作戰武器裝備,使其具備信息網絡中心戰能力。中國軍工業近年來突飛猛進,在個別領域已經超越了美國和俄羅斯,必然能夠確保解放軍擁有相應的戰鬥力。
  俄媒稱,中國是世界上除了美國和俄羅斯之外,第三個既能爲本國軍隊實際生産所有類型武器和軍事裝備,又能出口供應的國家。中國國防工業系統是在20世紀40-50年代在蘇聯大力幫助下建成的,隨後長期維持先前的技術狀態和組織結構,但在後來的經濟改革開放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最初中國國防工業像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聯軍工系統一樣,進行無規則、不系統的軍轉民改革,反而加深了技術落後狀況,特別是在國家領導人改變優先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民營經濟之後,國防工業失去了此前的優惠地位。但是到90年代末情況開始發生變化,1998年中國成立國防科工委,2008年改革爲隸屬工信部的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軍隊成立總裝備部。中國國防工業系統隨後進行重大改革,改變此前每種武器系統的生産商都由行政指定、科研院所與生産脫離的國防工業管理體系,組建11個軍工集團公司,其中核、核建和電子行業各1個,火箭航天(生産和技術)、航空、造船和陸軍裝備領域各2個。所有公司既生産軍用,也生産民用産品。每個集團都有幾個細分行業集團公司,比如中航一集團內部就有2003年專門成立的發動機系統制造集團公司和5個飛機制造集團公司,整合了幾十家,有時甚至是上百家企業、科研院所、實驗室和其他機構。科研和生産合爲一體,內部引進競爭因素,從而提高了産品質量。每個集團公司65-90%的産品是民用産品。當然,還有許多軍工企業沒有並入任何一家集團公司,因此實際上無法准確地說出中國國防工業的真實規模到底有多大,從業人員到底有多少。大概估計,終端産品組裝企業約有300家,軍工企業總共多達數千家,從業人員數百萬人。
  中國軍工企業生産大量民用産品,通常都是科技含量相當高的産品,而且對外出口供應,和平時期能夠保證整個公司贏利,而在受到威脅或者爆發戰爭的時期,可以迅速轉變生産模式,只生産軍用産品,能在幾個月內使軍品生産規模增加3-10倍。
  俄媒稱,現在中國國防工業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技術水平,而且還在繼續借鑒、仿制和合成外國技術。這種合成完全不同科技流派的軍事産品的方法,特別是在合成相當複雜的高科技産品時,要求中國自身必須擁有非常強大的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擁有自主科技流派。可以說,中國軍工業不僅借鑒國外出現的所有先進作戰裝備的設計理念,而且範圍非常廣泛,比如中國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同時研制兩種第5代殲擊機的國家,同時又在借鑒國外防地雷反伏擊車的構想,制造各種裝甲車輛用于反遊擊戰。
  俄媒稱,中國國防工業當然也有一系列問題,首先是發動機、高精武器、各種網絡中心戰系統的生産,但是這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原則性的缺陷,也不會對解放軍的戰鬥實力産生負面影響。因爲中國國産發動機與外國産品的區別只是壽命稍短而已,這個缺陷可以通過增加生産數量來彌補,高科技彈藥的缺乏同樣完全可以用增加常規彈藥數量來彌補。現在越來越明確的一個事實是,西方軍隊過分迷戀昂貴的高精彈藥,在經濟上顯得很不劃算,它們經常不是增強,而是削弱部隊的戰鬥力,畢竟高精彈藥消耗非常快,之後就會無法繼續戰鬥,生産新彈藥用時較長,費用又非常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軍隊在高精彈藥方面的落後,可以說不是缺點,反而是優勢,而且特別適合兩軍對壘的大規模傳統戰爭。
  至于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中國在所有主要級別的産品生産方面高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一些武器方面,比如坦克,中國現在的生産規模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現在中國同時批量生産4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分別是殲轟-7戰鬥轟炸機、殲-16(蘇-30)、殲-11B(蘇-27)和殲-10殲擊機,每年現代化殲擊機和轟炸機的生産總量不低于100架,超過了北約所有國家,包括美國的戰機生産總和。在個別船舶制造領域,中國可能也已經超過美國,能夠最多同時建造6艘052C/D驅逐艦,而美國同時建造數量不超過2艘。中國每月平均裝備一艘056型輕護艦,而且在接裝新産品替代老舊裝備時,基本按照一對一的原則進行。
俄媒稱,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也嚴重低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知爲何仍舊單純地相信中國根本無法大量生産先進武器裝備,而且是性能遠不如俄羅斯産品的仿制品。俄專家與美國消息人士一樣,特別關注中國海軍的發展,完全忽視陸軍的發展。盡管中國在裝甲車輛和火炮系統生産規模方面,多年前就已超過北約28國的産量總和數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08/0919709040.html
2012-12-09 07:57:43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0 14:22: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