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04 07:24:09| 人氣726| 回應2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紀大決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實在想不通,曾揭露水門事件的名記著伍德沃德,怎會寫吹捧老布希們多麼英明地決策了1991年海灣戰爭之書《世紀大決策》(聯經出版,1991)?

這個嘛!我前評《布希的戰爭》已評如下:

伍德沃德的《布希的戰爭》如前評布里辛斯基的《美國的危機與轉機》又是本應時的投機之著:

    如果說,在《戰爭中的布希》(《布希的戰爭》)和《進攻計劃》兩本書中,伍德沃德還是一個冷靜的資深新聞人和旁觀者;那麼在他的新書《否認之國》中,伍德沃德則是出離憤怒的批評家了。
    本就處境不甚妙的布希政府這回真的要焦頭爛額了。美國著名政治調查記者伍德沃德的新作,也是他以布希政府為描述對象的第三部著作——《否認之國》,對布希政府的態度一反前兩部的讚揚——《戰爭中的布希》——和中立——《進攻計劃》——變為赤裸裸的批判。
    用許多評論家的話來說,它是伍德沃德自《總統班底》一書以來最為憤怒的作品。因此,對即將迎來中期大選的布希和共和黨而言,《否認之國》會是一枚殺傷力頗重的政治炸彈。
    還記得《戰爭中的布希》推出時,因為它對布希的讚揚,登上了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網頁,現在《否認之國》則很有可能會出現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網頁上。世事的變幻,真是何其迅速!
    伍德沃德的政治影響力遠遠不同於一般的美國學者或記者。首先,他自水門事件以來在美國新聞界建立起來的獨一無二的地位使得他的聲音有著某種“位高言重”的意味。該書推出後,果不其然,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不但盤踞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寶座數周不下,眾多的媒體和專家學者均加入了對這一話題的探討和爭論。
    其次,他對布希政府從讚揚到批評的立場轉變,從某種意義上說,正代表了布希政府時下逐漸喪失人心的趨勢。之前是新保守派大將的福山的公開倒戈,現在是伍德沃德,布希政府接二連三的失策和堅持不悔改的態度,已經讓很多原本看好他的人失望、傷心。這對一名政治家而言,很可能是致命的。
    伍德沃德深感憤怒的,並不象一般的布希痛恨者那樣,或者針對他濃厚的宗教情懷,或者針對他的黨派傾向,或者針對他的意識形態而發;他是針對布希政府的無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導致的執政能力的缺乏——而發的。
    伍德沃德為寫作《否認之國》一書,採訪了除布希和切尼之外,包括拉姆斯菲爾德在內的大批政府官員。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美國當前所面臨的一系列困境,歸根結底都是出於布希政府的頑固和冷漠:他們無論是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還是對別人的忠告和批評,都一例採取“一概加以否認”的態度,死不悔改,從而導致局勢不斷惡化,最終到達難以收拾的地步。
    比如,在9?11事件上,伍德沃德在《否認之國》一書裏透露,就在2001年7月10日,即9?11發生前兩個月,中央情報局局長特內特曾親自向當時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賴斯報告很可能會有恐怖襲擊發生,但賴斯根本沒當回事。
    再比如,切尼為了證明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竟然具體指示核查官員大衛?凱伊到哪兒去找證據——有一次凱伊被告知要去查的地方竟然是在黎巴嫩境內!最後當凱伊得出伊拉克並沒有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初步結論時,他被告知“不準對任何人講”。不久之後,美國就宣佈對伊拉克開戰了。
    布希政府內部高層之間的重重矛盾,也是伍德沃德在書裏為我們刻畫的另一個重點。此前我們所熟知的是鮑威爾和拉姆斯菲爾德之間的矛盾,卻不知政府高官中幾乎人人之間都有矛盾:特內特痛恨賴斯;賴斯痛恨拉姆斯菲爾德;拉姆斯菲爾德痛恨鮑威爾;切尼則幾乎痛恨所有的人!
    伍德沃德在書裏透露,前白宮辦公廳主任安德魯?卡德曾兩度發起“倒拉”運動。按伍德沃德的說法,其中的一次甚至獲得了布希夫人勞拉的支援。不過該運動最終未能成功。
    這些政府高官之間的矛盾是如此之深,以至於最後到了甚至互不接聽對方電話的地步(據伍德沃德的說法,拉姆斯菲爾德就曾不願接聽賴斯的電話)!各種各樣重要的情報和備忘錄無法按要求送到所要送達的人手裏更是常有之事。
    在伊拉克戰爭上,伍德沃德指責布希在掩蓋戰爭真相,沒有對美國公眾說明伊拉克戰況如何惡化以及惡化到什麼程度等問題。根據伍德沃德的調查,伊拉克武裝分子對聯軍的攻擊已經達到了平均每15分鐘一次的地步,而布希卻竭力想把這個驚人的事實隱瞞不報。
    伍德沃德這樣說:現在(針對我們的襲擊)已經幾乎達到每週800-900次了,即每天超過100次,也就是說,我們的部隊每小時會遭到4次襲擊。而且他認為,有證據表明,2007年伊拉克暴力會更加激烈,但白宮和五角大樓卻仍在公共場合反復強調“情況越來越好”。讓伍德沃德感到憤怒的是,當局知道這些情況,武裝分子也知道——他們知道這種暴力活動多麼有效,而要為這場戰爭買單的美國公眾卻不知道!
    伍德沃德認為,布希政府的這種凡事皆否認、處處皆欺瞞的作風是造成當前美國一系列困境最直接的原因。其實早就有人向布希政府提出諸如駐伊美軍兵力不夠、不應該解散伊拉克軍隊之類的警告,但布希政府就是固執己見,結果造成今日的暴力氾濫。
    再加上布希政府所盲目強調的“愚忠”(這一點在羅恩?薩斯金德的《忠誠的代價》一書中有很形象的描述)及其內部高官嚴重失和等問題,幾乎讓布希政府的運作陷於癱瘓的狀態(dysfunctional),又如何能很好地去應對這個充滿危機、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呢?
    需要進一步挖掘的一個問題是,造成伍德沃德書裏所說的布希政府凡事皆否認作風的原因,是布希的傲慢、不誠實作祟,亦或是他的虔誠、堅定使然?這也是《否認之國》一書引起的爭論焦點之一。仍然有很多人堅信,布希總統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虔誠之人,他始終相信民主是戰勝專制的最好手段,他始終相信武力可以移植民主。
    伍德沃德也表示,布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從伊拉克撤退的,因為他絕對相信美國為伊拉克所選的方向是對的。布希對此的信心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凡是和人談到伊拉克時,他都會說:“我決不會撤退的,就算支援我的只剩下勞拉和巴尼(布希的愛犬)。”
    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評論說:布希並非凡事否認,而是天真到了呆笨、樂觀到了錯覺的地步。知名專欄作家喬治?威爾則認為,布希堅信總統象徵著這個國家的脊梁,因此他作為總統必須表現出堅定的面孔。  
    應該說,伍德沃德這種認為布希政府無能的觀點並不新鮮,他在書裏所講的許多故事,也大多早就有報道。別的不提,《經濟學人》雜誌早在2004年布希對克裏的總統選舉時,便提出了在布希的無能力和克裏的無信念之間如何進行抉擇的難題。
    《經濟學人》在經過了反復思量之後做出的選擇是支援後者,他們的理由是,在一個充滿危機、充滿不確定的時代,相比無信念,無能力所可能帶來的危害會更大。
    因此,伍德沃德的意義或許更在於,在一個特定的時刻(世介面臨的危機日益增大——有人甚至提出一場新的世界大戰正在醞釀的說法——布希卻日失人心),一種特定的聲音(伍德沃德的影響力),有時常常能起到蓋棺論定的作用。
http://www.stnn.cc:82/life_op/200610/t20061016_361440.html


水門案記者伍華德退休 月薪3千元 【聯合報╱林少予08.08.07 
 
揭發水門案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華德正式辦理優惠退休,但他仍在郵報掛名擔任「副主編」,月薪100美元(台幣3075元)。
伍華德在郵報工作37年,因為水門案的關係,他等於是郵報的超級明星與門面,擁有不必跑新聞的特權,他在郵報的唯一工作就是寫書,寫完書後並由郵報獨家節錄刊出。
但在中央情報局情報官普拉姆的秘密身分因政治鬥爭而曝光的「特工門」事件後,間接牽涉其中的伍華德在郵報地位大不如前。他在郵報支薪的情形也反映了他與郵報雇傭關係的變化,由於他花在寫書上的時間太多,他去年年薪美金1萬元,換算他去年一年替郵報寫了4則新聞、共5098字,平均一字稿費不到美金2元。

沙漠風暴-1991年海灣戰爭大事記及影響 
 
  戰爭爆發

  10年前的1月17日淩晨2時40分,停泊在海灣地區的美國軍艦向伊拉克防空陣地、雷達基地發射了百余枚“戰斧”式巡航導彈。以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開始實施“沙漠風暴”行動,海灣戰爭爆發。
  從1991年1月17日到2月24日,以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利用自己的海空優勢和高技術優勢,對伊拉克進行持續38天的空中突擊,使伊拉克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癱瘓,嚴重削弱了伊軍的戰鬥力。伊軍全線潰敗,29個師喪失作戰能力。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多國部隊于28日8時停止戰鬥,海灣戰爭結束。伊軍傷亡約10萬人(其中2萬人死亡),17.5萬人被俘,損失了絕大多數的坦克、裝甲車和飛機。而美軍只有148人陣亡(非戰鬥死亡138人),458人受傷(非戰鬥受傷2978人)。其他國家陣亡192人,受傷318人。
  海灣戰爭是冷戰結束以後規模最大、參戰國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場局部戰爭。參加多國部隊的國家達到了39個,兵力達80余萬人。與多國部隊對壘的伊拉克也動員了120萬兵力,在科威特戰區部署了54萬大軍。多國部隊不僅在空、海軍方面占有絕對優勢,在科威特戰區的地面部隊與伊軍也大體持平,在裝備上則大大優于伊軍,戰爭的勝負早已注定。

  戰爭起因

  提起海灣戰爭,就不得不說到海灣危機。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東歐劇變,兩德統一,美蘇之間結束長期冷戰狀態,保持長達40多年的兩極格局迅速解體,世界戰略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換。舊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國際政治力量的失調,造成了局部地區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區性強國躍躍欲試。伊拉克爲了解決與科威特的邊界糾紛和石油爭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動10萬大軍侵入僅1.78萬平方公裏的彈丸小國科威特,從而引發了海灣危機。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灣存在巨大戰略利益、而且謀求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美國産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海灣地區一直是美國和西方的生命線(美國進口石油的20%、西歐的35%、日本的70%都來自海灣),爲了控制海灣的石油資源,從經濟和軍事上打垮伊拉克,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和勢力均衡,並顯示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重新確立美國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國便打著“維護正義”和“解放科威特”的旗號,迅速出兵。

  貧鈾彈實驗場

  美國核物理學家道格拉斯統計,美英兩國在海灣戰爭中共向伊拉克投下了394萬枚、總計300多噸的貧鈾彈,摧毀了上千輛伊拉克坦克,造成了嚴重的放射性污染。近年來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兒童醫院出生的嬰兒患白血病、癌症和先天性畸形的比例,比海灣戰爭前增加了4.6倍。聯合國方面提供的資料也表明,伊拉克成年人的癌症發病率是戰前的7倍。專門研究海灣戰爭後遺症的伊拉克專家最近說,伊拉克南部地區現在的放射物含量是其他地區的10倍多。

  典型的信息化戰爭

  海灣戰爭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樣式,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産生了強烈的震撼。表現在:
  (1)空中力量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海灣戰爭開創了以空中力量爲主體贏得戰爭的先例,表明戰略空襲和反空襲是未來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有時甚至是惟一的戰爭樣式(如同科索沃戰爭一樣);(2)電子戰成爲未來戰爭的核心,對戰爭進程和結果産生重要影響,因此電磁優勢將成爲現代戰場雙方激烈爭奪的制高點;(3)作戰空域空前擴大,戰場向大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後方;(4)高技術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
  著名軍事專家、國防大學張召忠教授在海灣戰爭爆發十周年前夕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張召忠認爲,海灣戰爭不僅是冷戰時期向冷戰後時期的轉折點,也是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的重大轉折點。
  有人評價海灣戰爭是“信息化的第一場戰爭”,現在看來應當認爲是由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轉變中的最典型的一場戰爭。海灣戰爭保留了機械化戰爭的最先進樣式。連續38天的空襲是以空中力量爲主配合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對敵人的遠程攻擊,是一種非線式作戰,沒有前後方、沒有明顯的戰線劃分,開辟了許多新的戰爭樣式。應該說這是在核威懾下的20世紀最典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

  對美國影響

  海灣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其幹預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長了其獨霸世界的野心。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迅速建立起強大的反伊聯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現出其處理國際事務的“領袖”作用;它把蘇聯撇在一邊,無視許多國家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建議和呼聲,執意發動戰爭,充分暴露其支配、領導全球的野心;它僅以死亡286人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使美國在軍事上重新恢複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多年來一直影響自己的“越南戰爭綜合症”,使其幹預國際事務的信心大增。海灣戰爭後,美國制定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新的地區防務戰略,克林頓上臺後更加快了獨霸全球的步伐。

  打破世界格局

  海灣戰爭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于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說明,它作爲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已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只能聽任事態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講,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蘇聯。海灣戰爭後,蘇聯最終解體,爲兩極格局畫上了句號。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爲冷戰後惟一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改變世界基本力量的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

  海灣戰爭10年大事

  1991年1月17日淩晨以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開始轟炸巴格達,拉開了海灣戰爭的序幕。2月28日上午停火。
  4月7日美國、英國和法國在伊拉克北部設立第一個“禁飛區”。
  1997年3月26日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7年來第一次對伊拉克屬于“總統用地”的場所進行武器核查。
  1999年12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284號決議,成立聯合國對伊拉克武器核查、檢查和觀察委員會,但遭伊拉克拒絕。
  2000年8月10日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韋斯成爲自海灣戰爭以來到訪伊拉克的第一位國家元首。
  2001年1月8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表示,聯合國與伊拉克就武器核查問題展開的新一輪對話最早將于2001年2月才能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
http://news.sohu.com/01/64/news204956401.s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726) | 回應(2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海灣戰爭》
此分類上一篇:《戰爭心理學》

阿楨
俄上將解密俄軍方爲何錯判兩次伊拉克戰爭結果 2012-02-11環球網微博

  ——本文摘自《飈天風暴》(被遺忘的往事:海灣,第一場高科技戰爭系列叢書)一書前言部分 ,劉臨川 肖雲 編著,兵器工業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2008年第六期的俄羅斯《空天防禦》(雙月刊)刊登了俄聯邦軍事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前總參作戰總局局長維克托•巴倫金上將就這一年8月爆發的俄格沖突和俄軍事改革等問題的專著。巴倫金上將對于俄武裝力量在這次沖突中的表現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並駁斥了俄羅斯某些軍事宣傳機構所謂“俄軍已經徹底擺脫車臣戰爭陰影”的說法。針對外界批評俄羅斯軍隊在武器裝備和編制體制方面僵化落後,仍然將重點放在使用有生力量進行大規模地面機械化消耗戰上,巴倫金上將指出,俄羅斯武裝力量尤其是空軍很明顯地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巴倫金上將指出,俄空軍在這次沖突中暴露出主戰裝備陳舊落後(差不多95%的航空武器都達到了最大使用年限),而且信息化程度嚴重不足,缺乏精確制導彈藥和現代化的航空技偵裝備。不但部隊的總體裝備水平仍停留在蘇聯解體時的水平,戰術戰法和部隊編成也依然停留在冷戰時代。第一近衛強擊航空兵師的飛行員們,駕駛著上世紀70年代制造的蘇-25強擊機,在沒有得到任何電子壓制力量的掩護下沖向格魯吉亞軍隊的陣地投擲常規炸彈和火箭彈。這種偉大衛國戰爭時期的落後戰法使俄軍的航空兵部隊損失慘重,這也是俄羅斯軍隊戰後首次遭遇防空系統比小口徑炮和可移動地對空導彈系統強大的敵人。
  從進行信息化戰爭的能力角度來看,俄軍顯然還沒有做好准備,冷戰時代的烙印依舊存在。這無疑也顯示出,部隊主官觀念落後,前線部隊信息化戰爭能力尚顯不足,尚未對制造和大規模使用高精度武器打擊敵人的軍事和經濟設施給予足夠重視。
  巴倫金上將指出,從蘇聯解體至今,俄羅斯的軍事戰略走過了複雜而充滿矛盾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的突出特點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特別是在戰略上均發生了急劇而深刻的變化。同樣,戰略的特點是飛躍與迷惑並存、成功與失利同在。在不懈探索新的和非傳統理論的同時,出現了有關武裝力量建設以及戰爭性質、樣式和實施方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和觀念之間的尖銳鬥爭。
2012-02-12 10:56:29
版主回應
  早在1991年海灣戰爭後,蘇聯武裝力量內部曾經就軍事改革和如何看待信息化戰爭等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遺憾的是,由于蘇聯軍隊領導人和其繼任者——後來的俄羅斯軍隊高層墨守陳規、抱殘守缺,俄軍一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才開始真正反省如何打贏未來戰爭的軍事變革問題。
  巴倫金上將透露說,海灣戰爭結束後,在阿爾巴特軍區(俄羅斯俏皮話:實際指俄羅斯國防部和總參謀部,位于莫斯科阿爾巴特大街)和空軍總司令部之間就曾經就這一問題進行過異常激烈的爭論。衆所周知,伊拉克軍隊長期裝備使用蘇制武器裝備,軍隊建設也與蘇軍類似。蘇聯軍事領導人曾經以爲,盡管美軍將取得最終的勝利,但也將付出重大代價,甚至有可能超過朝鮮戰爭時期。在這其中,唯獨空軍參謀長安德烈•馬柳科夫中將提出截然不同的意見。作爲前任總參謀長尼古拉•奧加爾科夫元帥所倡導“新軍事技術革命”的忠實信徒,馬柳科夫將軍指出,自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國軍隊配備了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其空中力量全面換代升級已接近完成。馬柳科夫據此推斷,美軍在這場戰爭中將會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模式快速贏得勝利,而其損失將被控制在近乎微不足道的水平。除非美國人發了瘋,想一鼓作氣占領伊拉克全境。
  最終,戰爭的結果證明了馬柳科夫將軍的預測是精准的。從1991年1月17日淩晨開打並進行了42天的海灣戰爭中,主要以美軍爲首的多國部隊空中力量在前38天進行的空中進攻戰役中,共出動了10萬架次作戰與支援飛機,發射了288枚“戰斧”型巡航導彈、9300枚激光制導炸彈、5100枚“小牛”空地導彈,摧毀了伊軍的防空系統,消滅了伊拉克海軍,使伊拉克空軍失去了作戰能力,基本摧毀了伊軍的指揮與控制系統,使伊軍雷達迷盲、通信中斷、指揮失靈和武器失控。伊軍參戰的43個師中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324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軍作戰艦艇遭重創或被擊毀。持續猛烈的空襲造成伊軍傷亡嚴重、供應不足、逃兵增多和鬥志衰退、伊拉克軍隊已經因爲喪失士氣而變得不堪一擊。所有這一切嚴重削弱了伊軍的戰鬥力。爲多國部隊在後來的100小時地面作戰中能夠迅速達成戰役目的創造了前提條件。
  一開始,海灣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也的確對蘇軍的首長們造成了相當巨大的沖擊,蘇聯的將軍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爲什麽經曆過8年兩伊戰爭磨練,裝備有大量蘇制現代化武器的伊拉克軍隊會被美國人如刺刀穿透黃油般輕易擊潰。而多國部隊付出的代價,不過是亡378人(其中美軍因作戰身亡的有148人,非作戰身亡的145人。英軍死亡47人,阿拉伯軍隊死亡40人,法軍損失2人)。未等硝煙散盡,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裏•亞佐夫元帥派出一個軍事代表團訪問巴格達,對這場戰爭進行實地調查。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裏……
  維克托•巴倫金上將指出,第一次海灣戰爭可以被視爲現代戰爭模式發展方向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蘇聯武裝力量長期以來所持的看法是:現代戰爭需要依賴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才能取得勝利,必須以陸軍爲主。而通過這次戰爭,證明了長期以來被蘇軍首長們嗤之以鼻的“空中制勝論”已然成爲對戰爭影響明顯的現實因素。許多軍事專家和戰略家紛紛表示憂慮,他們從伊拉克戰敗的現實中看到的是蘇聯軍事學說的失敗,也昭示著蘇制武器裝備和軍事理論的落後。
  但轟轟烈烈追趕世界軍事改革潮流的景象並沒有出現,除了因爲蘇聯的改革已經進入死胡同,帝國處于崩潰的前夕,無法也無力推行軍事變革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武裝力量內部的強力反對。蘇聯軍事代表團從伊拉克實地考察歸來後,得出的結論是:西方誇大了他們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尤其是美國空中力量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威力更是被“神化”了。蘇聯軍事代表團發布的報告提出,伊拉克一共擊落了167架聯軍飛機,而不是西方公布的幾十架。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威力也並不像美國宣揚的那樣大,而且這種導彈非常容易遭到防空火力的攔截。而蘇聯的防空系統要比伊拉克的完善得多,也強大得多。伊軍的失敗完全是因爲其官兵的素質低下,武器裝備的性能落後和指揮員臨戰指揮水平太差。而蘇聯軍隊在所有重要的方面與美軍相比絕不落後。雖然伊軍大量裝備的是蘇制武器,但絕大多數都是專供出口用的簡化型,在性能上與蘇軍自用技術裝備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蘇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足夠的預算,只要國家能夠滿足軍人們的要求,他們有信心應對任何挑戰。
……………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11/1133682034.html

(楨:但美也陷伊戰越戰化!另參本館:伊戰越戰化 《海灣戰爭》《1977年世界國力評估》蘇俄建軍原則《戰爭之道》《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新戰爭論》《美國的軍事革新》)
2012-02-13 09:13:09
阿楨
公視《伊拉克的小孩》控訴美軍【聯合報2012.08.20

公視「紀錄觀點」節目8月21日晚上10點播出紀錄片「伊拉克的小孩」。該片起因來自2004年11月美軍以「抖落和烤熟」(Shake and Bake)為名的軍事行動,轟炸巴格達西部城市法魯加(Fallujah)。當時美軍投下超過100噸炸彈,造成超過3500名市民死亡。8年後伊拉克人仍生活在廢墟中,更嚴重的是幾乎每天都有畸形兒誕生,當地約每5個嬰兒就有一個是畸形兒。
一個父母都來自法魯加的記者Feurat Alani潛入仍由美軍控制的醫院進行調查,訪問當地居民、醫生,也遠赴美國訪問當時執行任務的美國大兵和請教軍事專家,企圖找出造成如此多畸形兒的原因,拍成紀錄片「伊拉克的小孩」。
片中指出,美軍在當時使用一種仍在實驗階段的全新武器,材料正是令人聞之色變的貧化鈾。它能穿透堅厚的戰車,造成密閉空間的瞬間燃燒,不但摧毀力量驚人,爆炸後引發的致命灰塵更是無法清除。法魯加就這麼成為美國新武器的實驗室,炸彈廢片後來還成為法魯加小孩的玩具。至於釉廢料爆炸時,眼見炸彈威力而狂喜尖叫的美國士兵,因曝露在輻射塵下,罹患癌症的比例也相當高。
  相關新聞
伊拉克2012年齋月期間暴力襲擊已致409死975傷
訓練伊拉克警察美國白花2億美元
‎伊拉克2012年7月23日血腥攻擊蓋達羽翼坦承犯案‎
美軍中東裝備回流亞太
‎伊拉克石油產量已超過伊朗 日產2002年來首破300萬桶‎
‎伊拉克產油量增未解民眾水深火熱
敘利亞危機:鄰國立場各不同
‎‎伊拉克表示反對阿盟呼吁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下臺
‎西亞北非亂局加重伊拉克恐怖陰影
伊拉克總理下令接納敘利亞難民
‎在敘伊拉克難民“避難”難
走訪在伊拉克的敘利亞難民:從一個戰場到另一個戰場
‎中國和伊拉克兩家銀行被美列入制裁名單
紐時:伊拉克暗助伊朗躲制裁

另參本館:《海珊與波灣危機》 《海灣戰爭》《世紀大決策》 《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地雷 伊斯蘭革命
2012-08-21 10:15:59
阿楨
深度:淺談美國在伊拉克的失敗及中國對此的反思2014-7-7 觀察者網

  中東向來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佔有特殊地位;美國的中東政策,也會對其戰略佈局和全球權力均衡產生深遠影響。在“9•11事件”後,美國積極干預中東事務。小布希總統時代,美軍在中東以反恐為名號進行軍事干涉,在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幫助建立了新政府;奧巴馬總統時代,美國淡化了直接軍事干預的強硬色彩,更多使用支持當地反對派、推廣西方民主等“巧實力”手腕影響中東局勢。這些措施在反恐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在“阿拉伯之春”等事件中凸顯了美國的政治影響力。
  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中東亂象似乎也指出,美國新世紀兩任總統的中東政策也存在一定問題。這從其伊拉克政策中即可一窺端倪。
  究其原因,小布希時期的軍事干涉和奧巴馬時期定位不明確的政策調整,都造成了伊拉克目前的混亂局面。
  布希時代
  小布希的執政,特別是第一任期的執政,與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思潮密不可分。相比起前任克林頓總統,小布希不僅沒有趕上美國經濟的繁榮時期,而且上臺初期就遭遇“9•11”恐怖襲擊。
  新保守主義的外交觀以“美國例外論”為基礎,該理論認為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世界典範,美國具有向外推廣其制度的歷史責任,因此格外強調通過包括軍事在內的手段干涉國際與他國政治。
  伊拉克戰爭是新保守主義“大中東”戰略佈局的關鍵,也是其外交實踐的一個縮影:借著恐怖襲擊帶來的高支持率,小布希政府先後在阿富汗、伊拉克發動了兩場戰爭美軍對薩達姆政權作戰的初始理由是“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與本•拉登勾結”等,其可信度至今存疑;然而就在充滿爭議的情況下,美國繞開聯合國安理會,與少數盟友單邊發起了伊拉克戰爭,並在當地建立民選的新政府。在“大中東”戰略中,伊拉克將作為美式民主的範本,在中東地區起到示範效應,進而在全區內推廣“民主”,獲得支持。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這場爭議重重的戰爭不僅耗費了高昂的財力和人力,也帶來了不利於美國的地緣政治影響:
  首先,美軍進行戰爭和維持戰後秩序的成本十分昂貴。美國國會報告稱,從2003年到2008年間,美軍在伊拉克已經花費6480億美元,接近越南戰爭的總投入。美軍在伊拉克犧牲了近9000名士兵,而當地人的傷亡更是超過60萬。
2014-07-08 09:29:40
版主回應
必須承認,這次戰爭的人員傷亡與相對軍費(占GDP比率)都小於當年的越南戰爭,而美國也憑藉戰爭獲得了一定收益;然而伊拉克戰爭造成大量的美軍、平民傷亡,連同虐囚醜聞與戰爭理由存疑等因素,對美國的國際聲譽造成了惡劣影響。
  其次,伊朗在伊拉克戰爭中獲益甚豐,攪亂了美國的中東佈局:
  (1)其主要對手伊拉克陷入政治動盪,強人領袖薩達姆倒臺,新政府的重建工作困難重重,而伊朗借機擴大了地區影響力。
  (2)伊拉克有54.5%的穆斯林屬於什葉派,而美國推翻了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舉行民主選舉,這些都有利於什葉派贏得伊拉克;同屬什葉派的伊朗,也借此機會加大了對伊拉克政治的影響力。
  (3)由於海灣地區的緊張局勢抬高了油價,伊朗從油氣出口中賺取了更為豐厚的利潤,也借此改善了該國的經濟發展。
  (4)再者,美國在伊拉克贏得了戰術勝利,卻不得不承受身陷戰爭泥沼、國力相對下降的全球戰略失分。
  奧巴馬時代
  奧巴馬總統上臺後,致力於擺脫布希時期兩場戰爭的負擔,並將戰略重心調整至亞太。他將布希的“反恐戰爭”改為“反恐行動”,有意降低其在美國外交戰略中的重要性,同時堅定地執行從伊拉克、阿富汗撤出美軍的計畫。
  然而面對最近的亂象,奧巴馬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仍然備受質疑。美軍逐漸弱化的軍事存在,可能給伊拉克的極端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總體來看,奧巴馬的伊拉克政策意圖明確,他急於兌現競選時的撤軍許諾,以抽調力量實施其亞太戰略。然而美國政府對中東在其全球戰略中的定位卻失之模糊。即使美國逐漸達到能源自給、不再依靠中東石油,沙特等中東盟友仍然有著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中東穩定也與美國的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為了鎮壓宗教極端勢力和敵對勢力,美國需要維護該地區的穩定,而這與小布希時期開始、奧巴馬加以延續的中東民主化互相矛盾。當“阿拉伯之春”在中東、北非興起,美國為了推廣其價值觀外交、施展巧實力,以及推高油價等經濟考慮,或明或暗地支援該地區各國的反政府活動,美國一些盟友也參與其中。然而當地區暴力衝突愈演愈烈,美國及其盟友也進退維谷,不想干預、卻又不得不被牽涉其中。
  美國外交的問題
  美國最近兩任總統處理伊拉克局勢時的問題,有其內閣班子的決策失誤,也有美國外交的一貫局限性。總體而言,美國國內實行民主政治、國際奉行霸權的政治傾向使得其戰略佈局時常遭遇不可控的挑戰。
  國際方面,美國善於利用制度框架,推進國際合作和長期戰略佈局,然而其短期考慮卻是當國際制度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美國政府往往優先後者。儘管克拉斯納等著名制度主義學者主張,霸主國應服從國際機制、犧牲無視國際法“貪便宜”的短期利益、從穩定的國際體系長期獲利,美國的保守派卻認為,美國完善的國內法優於混亂的國際法,美國的國家利益也因此優於其主導國際秩序的整體利益。如果國際框架與美國的國家利益衝突,那麼該框架就是不合法的。
  這導致美國的長期考慮和短期相衝突。華盛頓的外交決策者精于戰術手腕,然而有時也缺乏大局觀之嫌,一個主要表現就是扶持恐怖分子。與ISIS關係密切的兩大勢力中,“基地”組織來自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受到英美支持的阿富汗義勇軍,“救國陣線”則是受到西方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這種飲鴆止渴式的對外干涉,時常會留下未來外交的隱患。
  此外,美國在雙邊合作中也尋求不平等的合作關係。雖然美國在中東地區擁有眾多盟國,它卻未能避免中東地區愈演愈烈的民族、教派衝突,有時甚至為了推高油價而縱容、加劇該地區衝突。對於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去年11月訪美時提出的武器支援請求,美國方面也未予理會,坐視ISIS於今年1月宣佈“建國”並逐漸做大。
  同時,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也會掣肘其戰略佈局;在人所熟知的國會—政府博弈之外,政府內部的幾股不同聲音也左右著美國外交的走向。
  綜上所述,美國在“9•11”後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價;雖然奧巴馬致力於彌補戰爭的失誤,然而卻不得不面對美國撤軍後的權力真空,其挑起中東民族紛爭的短視外交也使得美國進退兩難。在這十餘年中,美國始終保持著世界員警的獨霸地位,美軍贏得了所有正面交戰的勝利,美國也在中東展現出了強大的政治文化影響力,然而這些都難以掩蓋世界頭號強國的戰略損失。近年來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呼籲施展強硬手腕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如何避免無謂的衝突、避免全盤戰略上的失誤,也是我國政府在對熱點地區施加影響力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作者署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 金燦榮 美國波士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生 金君達)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7-07/1627788968.html
2014-07-08 09:36:09
圖博館
從老布什到特朗普:美國中東政策為何走出了之字形2017.4.18

  特朗普政府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為由,發起攻擊,引起熱議。回顧一下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引起的“海灣戰爭”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對中東的的政策的曲折道路是饒有興味的。
  老布什的先見之明
  1998年老布什在南京大學接受名譽博士的典禮,筆者躬逢其盛。典禮後,布什對南大師生髮表演講,當時是比爾•克林頓執政,一直還延續對伊拉克的製裁,並且經常有各種摩擦。在互動環節有學生問及海灣戰爭時美國為何沒有一舉消滅薩達姆政權。現將問答內容照錄如下:
  問:你現在是不是認為美國當初最好還是保持地面戰爭直到完全佔領伊拉克,像二戰後盟國對日本那樣建立起一個民主政府,而不讓薩達姆在近幾年給美國帶來這麼多麻煩?
  答:不。今天我也不會改變做法。問題牽涉到那場戰爭應該怎樣結束。我們接受了一項任務,是我,美國總統,和聯合國安理會確定的任務,那就是終止侵略(科威特),任務並沒有說要殺死薩達姆•侯賽因,也沒有任何話提到要佔領伊拉克。只說終止侵略。我們曾經試圖通過和平手段達到此目的,通過外交途徑,還有聯合國一項又一項決議。如果他肯和平退出,全世界都會歡呼。但是他沒有。所以我們被迫作戰,我們是在聯合國批准的國際法的框架內進行戰爭,同時也是在一個歷史性的聯盟之內作戰。當然美國在其中承擔重頭。柯林•鮑威爾來見我說:“我們的任務完成了”。與所謂以五萬條運屍袋為代價的預言相反,戰爭結束時雙方犧牲人數都相對較少。我說的是“相對”,因為每一條人命都是寶貴的。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悄悄擴大任務,說“我們的任務不是終止侵略,我們的任務已經改變了,是要殺死薩達姆,是要作為在阿拉伯土地上的佔領國”。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就絕對不會有我和戈爾巴喬夫共同召開的馬德里會議——那決不可能實現了。那你們就會看到聯盟立即四分五裂,美國就會像薩達姆所希望的那樣,成為在阿拉伯土地上的佔領國,而我,作為總司令,要對自願參加戰爭的男女士兵說:“你們去為尋找近代歷史上最安全的暴君而犧牲生命吧”。我能要求誰家的子弟到那裡去做這樣一件根本沒有把握成功的事呢?
2017-04-19 23:08:01
圖博館
我們的確48小時之內就可以到達巴格達。我們已經掌握了製空權,我們有第82空降師。我們有力量,在那裡有五十萬美國軍隊。要進入巴格達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要向那些歷史修正派問的是:“然後呢?然後你怎麼辦?”我們無法保證不陷入一場游擊戰。我們在越南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並不遙遠。我認為那一次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超越所接受的使命。如果有過那樣的念頭,也得先找到剛才那些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的理由。我能理解一些國內外人士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因為薩達姆還坐在那裡對他的人民施暴,但是我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我不願做一個在阿拉伯國家佔領國的總統,然後為盟國所離棄。
  小布什反其道而行之
  美國人當然不會遵守“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幾年之後,小布什政府繼攻打阿富汗之後,又發動伊拉克戰爭,恰好在每一點上都與乃父告誡不可行的理由相對:把殺死薩達姆作為目標,師出無名(原來以核武器為藉口證明是虛假的,又改口為“改變政權”);沒有聯合國授權,而且故意繞過聯合國;不顧盟國的反對,使聯盟四分五裂;造成美國士兵不必要的犧牲;美國成為阿拉伯土地的佔領國;無視越南戰爭的經驗教訓,深陷泥淖而不能自拔。結果不但沒有由此建立起所謂“大中東民主區”,而且更增加了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
  小布什政府的戰略思想的來龍去脈,本人有另文詳述,此處暫不論。總之,在他卸任時,美國戰線已經拉得太長,花費了昂貴的代價,給繼任者留下一個亂攤子,特別是中東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美國又不能一走了之,進退兩難。
  奧巴馬的戰略思想
  客觀來說,任何一屆繼任政府在這種形勢下都面臨收縮戰線的任務。只是途徑和重點可能有不同的選擇。奧巴馬上台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設法結束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從中東撤退,但是舉步維艱。對於美國一貫的“干涉主義”——即美國有“保護的責任”,任何地方發生反人類的屠殺事件,美國都不能袖手旁觀,當一國屠殺其本國人民時,美國進行干涉不必考慮侵犯主權的問題——奧巴馬有極大保留,他認為除非美國的安全受到威脅,總統不應該讓自己的子弟去為製止別國的人道主義災難而犧牲生命。這一點剛好符合老布什的觀點。所以奧巴馬上台之前就毫不掩飾他對老布什和他的國家安全助手斯考克拉夫特的欽仰。認同他們超越意識形態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
2017-04-19 23:09:00
圖博館
在敘利亞問題上,奧巴馬的思路表現得最充分。2011年敘利亞開始出現反叛時,華盛頓的主流思想庫和外交謀士們都主張美國應該支持叛軍推翻阿薩德政權。他們認為這是一場底層百姓反對暴君的革命。奧巴馬則不以為然,他說一邊是裝備齊全的職業軍隊,受到伊朗和俄羅斯兩大國的支持,這兩國在那裡利益攸關;另一邊是一些分散、無組織的農民、小生產者的抗議群眾,無意中捲入了一場內戰,美國想要不投入大規模的軍事力量而改變這一力量對比是不現實的。如今前兩場戰爭還未結束,美國不能再找一個對像開戰,他決不願重複小布什的錯誤,繼阿富汗、伊拉克之後再度為敘利亞陷入泥沼。他的名言是“不干蠢事”。他的這種觀點並不為大多數幕僚所認同。第一任國務卿希拉里就認為美國如果不幫助最初的抗議者組織起一支強有力的反阿薩德部隊,就會留下巨大的真空,讓“聖戰者”去填補。她還說大國需要有有組織的原則,消極的“不干蠢事”不能算有組織的原則。
  奧巴馬堅決不以武力直接支持反對派推翻阿薩德,但是於2012年宣布了一條紅線,即化學武器——一旦阿薩德政府使用化學武器,則美國將視之為對美國的安全的威脅,不能坐視。許多人都認為他這一宣布太魯莽,因為一言既出,必須兌現。沒有想到,2013年,阿薩德果真對庫爾德地區使用了化學武器。這就把奧巴馬推到了刀刃上。從副總統、白宮幕僚到國務卿、國防部長,都敦促他必須出擊,否則將失信於天下,堂堂美國不能說話不算數。而且原先在此情況下的各種可供選擇的打擊目標都已有預案。英國首相卡梅隆、法國總理奧朗德、沙特政府都慫恿美國動手,並表示願意相助。但是奧巴馬越來越猶豫,感到動武的後果莫測。此時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如果美國對敘利亞動武,德國不參加。英國議會否決了卡梅倫支持美國動武的提議。這倒使奧巴馬鬆了一口氣,決心寧可食言也不動手。一時間,他的辦公室踏破了門檻,說客如雲,都是敦促他必須有所動作,以維護美國的信譽。而他下定決心力排眾議,不動用武力,宣布再有人提敘利亞就免開尊口。
  從技術的角度,奧巴馬的理由是投鼠忌器;當時那裡還有聯合國的視察人員,美國不能冒誤傷這些人的危險;如果美國直接打擊化學武器設施,則可能造成毒氣洩漏,引起災難性後果;如果打擊其他目標,阿薩德可能以平民為“人肉盾牌”;如果設立禁飛區,那麼如何對待在那裡出現的俄羅斯飛機?
2017-04-19 23:10:11
圖博館
再者,美國出擊可能削弱阿薩德政權,但不能完全推翻它,那麼適足以助長他的氣焰,譴責美國沒有聯合國授權而動武是非法的;即使消除了阿薩德政府控制化武的軍事單位,如果化武落到極端分子或其他恐怖組織手中豈不是更危險?
  奧巴馬還認為,總統雖然有權做決定,但是權力不是無限的,一旦走出這一步,猶如滑坡,不可能就此停止,後續的措施不可能由總統單獨承擔。所以他決心把這個問題提交國會,事實證明,國會態度曖昧,並不支持對敘利亞開戰。
  剛好,一星期後,在聖彼得堡舉行G20首腦會議,奧巴馬把普京拉到一邊,責成他利用與敘利亞的關係,迫使阿薩德拆除化學武器設施,以免美國動武。隨後,美國國務卿與俄羅斯外長共同商定具體措施,果然使敘利亞拆除了絕大部分化武設施。
  整個過程在美國國內及國際上一直存在爭議。奧巴馬自己以及支持者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拆除化學武器設施的目的達到了,是一大勝利。反對者認為美國總統先劃定紅線而後食言,無論如何是對美國信譽的嚴重損害,而且要普京說服阿薩德發起化武,等於是承認和加強俄羅斯在這個地區的勢力。所有這些批評,奧巴馬不為所動,堅決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從深層次來講,他有深思熟慮的戰略思想,就是退出中東,重點轉移到東亞地區,亦即他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他總的看法是,阿拉伯地區的亂局的根源在於伊斯蘭內部。雖然極端原教旨主義只是少數,但是目前起主導作用,伊斯蘭其他派別似乎都莫之奈何。目前中東地區的國家沒有為本國人民提供繁榮、安定的生活,只有極端的意識形態、派性衝突。由失敗的國家的絕望的民眾組成的各個小派別,他們之間的衝突是“部落主義”,美國在這種部落鬥爭中選邊站,是浪費資源,只能越陷越深,不會有結果。總的說來,奧巴馬認為伊斯蘭在經過一場類似基督教當年的宗教革新之前,這種“部落主義”衝突不會結束,恐怖主義也難以消滅。而這一革新應該是他們自己的事,美國是無能為力的。
2017-04-19 23:11:27
圖博館
這一思路的形成有一個過程。轉折點在利比亞。在利比亞發生抗議運動,卡扎菲揚言要“像殺耗子一樣殺光他們(班加西人)”時,奧巴馬也認為美國義不容辭,必須進行干涉,打擊卡扎菲,拯救班加西人民,否則就會重複克林頓政府對盧旺達的大屠殺無所作為的錯誤。此役得到了聯合國的合法授權,花費了十億美元,成功推翻了卡扎菲政府,並處決了卡扎菲本人之後,利比亞亂局卻變本加厲,局勢仍然“一團糟”。由此,促使奧巴馬對整個伊斯蘭世界有一個重新認識,並對美國的干涉政策進行反思。與華盛頓的外交主流認為美國退出中東是美國勢力的衰退相反,他認為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美國想要改變那裡的狀況,只有導向戰爭,從而浪費巨大物力、犧牲美國的士兵,最終美國的實力和威望都遭到損害。美國直接干涉敘利亞要付出的代價將遠超過美國無所作為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不應該驅使美國士兵為與美國安全並無直接關係的理由做無謂的犧牲。這是奧巴馬根據從尼克鬆開始的幾屆總統對外干涉的經驗教訓深思熟慮得出的結論,所以任憑國內外輿論洶洶,他堅決不出兵敘利亞。對於說他把陣地讓給俄羅斯的批評,他的回答是,俄羅斯自己要陷進去,我們何必去救他?
  當然,反對伊斯蘭國這樣的恐怖主義的鬥爭,美國還是責無旁貸,但同時應該是整個國際社會的責任,不能由美國單獨承擔。他對於盟國的“搭便車”——遇事總是在一旁吶喊,敦促美國干涉,而自己卻吝於出力——深有感觸,說美國不能總是沖在第一線,做出頭鳥。但是他認為恐怖主義的危險從長遠看並沒有那麼可怕,恐怖主義是當前的威脅,而從長遠看對全人類最嚴重的威脅是氣候問題。所以他的長远战略是關注氣候、能源、環境問題。
  從力排眾議,堅持不對敘利亞動武開始,奧巴馬感到自己得到解放,擺脫了華盛頓那些建制派(包括思想庫)的外交傳統思想的束縛,完全遵循自己的獨立理念行事。
  奧巴馬還認為,深陷中東地區妨礙美國應付其他地區的挑戰,利用其他的機會,主要是指東亞地區。與一個教派林立,充斥部落主義、原教旨主義和軍事暴力的中東地區成鮮明對比的是東亞。那裡有朝氣蓬勃的青年企業家,有為改善自己生活而努力工作的人民,他們已經躍進互聯網和手機時代,更重要是崛起的中國何去何從,與美國利益攸關。
2017-04-19 23:12:09
圖博館
中東地區的人除了派別鬥爭之外,心裡想的是多殺美國人,而亞州,甚至非洲、拉美的年輕人嚮往的是更好的教育機會,更富裕的生活。這些地區儘管有許多嚴重的問題,但是是在前進,充滿活力,美國的未來應該在那個地區。所以奧巴馬一個大的戰略思想就是撤出中東這個爛攤子,轉向亞洲和西太平洋。
  亞太地區的重中之重當然是與中國的關係。他的說法是:如果弄得好,中國持續和平崛起,美國處理得當,就有一個能力日益增長的伙伴共同擔負維持國際秩序的責任。如果中國國內治理失敗,不能滿足人民的要求,從而訴諸民族主義,以之加強凝聚力,或者陷於內部問題而無力承擔一個這樣的大國應該負起的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如果它只能以地區勢力範圍的角度來看待世界,那麼不但美國可能與中國發生衝突,而且也會增加美國應付未來的挑戰的困難。他一再強調,一個弱化的、缺乏自信、感到威脅的中國比一個成功上升的中國更可怕。
  (以上主要根據2016年11月,美國《大西洋月刊》記者長期多次追踪採訪奧巴馬的長篇文章。還有一些他周圍的人的記錄和表述。由於不是作為宣傳的官方講話,奧巴馬在即將卸任時比較坦誠地吐露心聲,而且希望人們全面了解他的思路,所以比較可信。內容涉及面比較廣,這裡只談部分有關的問題)。
  有“特朗普主義”嗎?
  中東的亂局的確是美國一塊燙手的山芋。奧巴馬一心想脫身而未果,罪之者可以說他優柔寡斷,支持者可以認同他的深思熟慮,不論何者,他的思路是清楚的,是邏輯自洽的。特朗普在上台前後,從公開表達的言論來看,強調美國不能包打天下,“美國優先”,要盟國多擔起責任,反對全球化,等等,似乎在收縮戰線上,與奧巴馬的大方向一致,而且有過之無不及,以致有人懷疑他要重返孤立主義。但是他前後不一致,先說北約已過時,又說北約沒有過時。對中東忽然強勢突襲敘利亞,既未通過聯合國安理會,也未事先會知國會,也未經過美國負責中東問題的專家論證,就在小圈子內討論決定。此舉顯然與奧巴馬決心退出中東的戰略思想背道而馳,也違反特朗普本人一再強調的減少國際負擔的口號。
2017-04-19 23:13:33
圖博館
令舉世震驚,俄羅斯反應強烈,一夜之間,美俄交惡。這一打擊是以阿薩德使用化武為理由,而在俄羅斯、阿薩德矢口否認面前,至今沒有拿出證據來。鑑於美國有虛構伊拉克核武器的前科,人們有理由期待美國拿出阿薩德使用化學武器的確鑿證據。再者,既然過去普京已經說服阿薩德拆除化武裝置,並得到美國認可,如今的化學武器是哪裡來的?這些都有待權威機構的進一步調查。俄羅斯、敘利亞、美國,誰在說謊?該相信誰?
  更主要的問題是,這是特朗普政府“新戰略”的開始,還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下一步有沒有預案?準備如何應付這一舉動引起的後果,例如由此引起的大批敘利亞難民是否仍然一概拒之門外?這是他中東政策的一部分,還是如有些人猜測是殺雞儆猴,為的恐嚇朝鮮?那麼下一步他對朝鮮將如何動作?
  或許他主要是炫耀美國的超強武器——59枚戰斧巡航導彈精準命中率如此高,確實給人以深刻印象。緊接著又對伊斯蘭國基地首次動用號稱殺傷力僅次於核武器的“一切炸彈之母”的頂級炸彈,這又正好與奧巴馬的瞻前顧後成鮮明對比。如前所述,奧巴馬對美國總統動用武力的權力,特別強調需要克制,慎重對待戰爭的行動。
  美國擁有遙遙領先於世界任何國家的武器庫,這沒有任何人懷疑過。如果武力能解決恐怖主義,同時嚇倒其他可能的對手,那世界就簡單多了。問題在於,現在的特朗普政府是否有一個全面的戰略考慮?正如有論者提出,發射導彈是政策的一部分,還是發過導彈以後才考慮政策?早在特朗普剛就職的2月間,布熱津斯基與他的研究助手曾聯合發表文章,提出美國需要“特朗普主義”。文章說(大意),我們原來不支持特朗普,但是他現在已經是美國總統,就希望他帶領美國走向成功。美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需要給全世界一個清晰的、可信的思想導向。“美國第一”、“讓美國再偉大”,可以是競選口號,但不能算外交政策。現在急需美國領導人明白表示對世界局勢的看法,並且提出長遠的政策思想,首先是如何處理好與另外兩個軍事大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共同維持世界的穩定。美國決策集團不時發出一些不負責任、自相矛盾、而且表現無知的話語,讓世人去猜想、詮釋,這種情況不能繼續下去了。文章呼籲政府及時發表一項經過考慮的完整的政策聲明,提出“特朗普主義”來。不論對敵、對友,有一個讓人摸得著的政策思想,總比沒有好。
2017-04-19 23:14:08
圖博館
但是兩個月過去了,特朗普還是“推特治國”,隨時發出零碎的意見和決定,讓人猜測,尚未見完整的政策聲明,卻已經有了令人震驚的軍事行動。對中俄的態度與上台伊始時的表現,似乎對調了一下,是即興還是有長遠考慮?又費人猜測。政治人物說話有自己的風格,不打官腔,固然容易受百姓歡迎,果斷出擊,秀秀肌肉也許博得一些喝彩。特朗普是生意人,生意人常說“商場如戰場”,然而戰場還真不同於商場,是人命關天的,一個超級大國的領導,手握超級軍火庫的按鈕,一言、一行關乎世界安危,所以布熱津斯基企盼好歹有個“特朗普主義”是有道理的。
  有一種說法,特朗普對北約、對中東、對俄羅斯的“急轉彎”,包括對班農的處理,都是屈服於共和黨主流的壓力,向華盛頓建制派靠攏,也就是說,他的特立獨行的作風正在被華盛頓的主流政治所馴服。是耶?非耶?弔詭的是,原來循規蹈矩的奧巴馬卻以堅決拒絕打擊敘利亞,不與俄羅斯爭奪中東為標誌,擺脫了華盛頓外交建制派的束縛,堅持了自己獨立的戰略路線。從老布什到小布什,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的外交似乎走了之字形。作為觀察者,感到頗具戲劇性。但是設身處地想,長年處於戰火中的中東百姓,特別是化學武器的受害者,是什麼感受呢?
  遠在天邊的中東地區我們可以不理會,而長年安放在自家門口的定時炸彈,現在正在接近爆炸的臨界點,如何拆彈,可能比對付敘利亞的化學武器更危險、更複雜,更令人進退兩難。我輩匹夫對此無權無責又無能為力,只能企盼有關諸國肉食者能有遠謀,庶幾無辜的中國黎民百姓免於又被捲入一場無妄之災。(作者署名:資中筠)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8/doc-ifyeimqy2461128.shtml
2017-04-19 23:14:47
阿楨
誰來都沒用 NBA在陸活動頻喊卡 2019/10/10 中國時報

美國NBA火箭隊總經理莫雷推特「挺香港」事件,一發不可收拾,NBA總裁肖華(Adam Silver)連夜趕赴上海救火,原定9日在上海舉辦的多場活動臨時取消,當日下午原本要舉行的記者會,在開始前10分鐘也宣布延期。上海市體育總會發出的取消活動通知更表明,是鑒於莫雷與肖華的「不當言論」和「不當表態」。
  相關新聞
陸曾3度政治性停播NBA 這次結局會有不同?首次起因是北約美軍在1999-5-8炸中共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第2次是2001-4-1中美軍機在南海上空發生撞機事件。
NBA火箭隊總管挺港 總裁支持言論自由 陸央視祭停播令
NBA快艇教頭:言論自由要付出代價的
  回應
代價?在歐洲拿卍旗子看看.
去美國宣揚讚賞蓋達組織的暴力行為是言論自由時,再來打屁~美式言論自由吧!
2019-10-11 09:57:55
阿楨
美海軍報告:陸艦艇大幅超越 威脅西太平洋美軍 2019/12/25 中時

《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網站刊發的美國國會報告指出,近年來共軍在遙遠的海域開展越來越多的軍事行動,包括西太平洋、印度洋和歐洲海域,它被視為美國海軍維持西太平洋海域控制權所面臨最重大的挑戰,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美海軍首次面臨這種狀況。
此一對美軍重大挑戰來自於中共多項新式武器投入,這些軍事現代化成果包括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潛艇、水面艦艇、飛機、無人機平臺等。其中最重要的並應高度關注的是反艦彈道導彈,包括東風-21D和東風-26。此外,高超音速滑翔器,如果整合到反艦彈道導彈中,將更難攔截。
預計2020年中共將擁有65艘到70艘各類潛艇,包括最先進的元級常規潛艇、商級攻擊核潛艇與晉級戰略核潛艇。其中晉級戰略核潛艇可攜帶12枚巨浪-2潛射導彈,更先進的巨浪-3導彈也在研製中。
除了2012年服役的首艘航母遼寧艦與今年12月17日入列的國產航母山東艦外,第3艘航母正在建造中,第4艘亦將於2021年開建。目前它們都屬常規動力,但未來很可能發展核動力航母。此外如055大型驅逐艦、新型護衛艦和兩棲攻擊艦也都在快速發展。
中共海軍艦艇總數超過300艘。到2019年,共軍擁有4艘戰略核潛艇、6艘攻擊核潛艇、50艘常規潛艇、1艘航母(未列入剛服役的山東艦)、33艘驅逐艦、54艘護衛艦、42艘巡邏艦、86艘近岸導彈艇、59艘兩棲艦艇,總數達335艘。這還不算軍輔船、保障艦艇以及隸屬海警的248艘艦艇。
相較之下,2019年美國海軍擁有286艘各類艦艇,其中包括支援保障艦船,但沒有統計巡邏艇,這個數字比中共海軍少了49艘。而在2005年,美國海軍艦艇總數比中共多出75艘。
對於讓五角大樓頭疼的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美國海軍將開發新的作戰概念,在未來幾年轉向更分散的艦隊架構,也就是大型艦艇數量減少,小型艦艇增多,並且充分使用更多的無人駕駛平臺加以應對。儘管美國海軍高層宣稱中共反艦彈道導彈可能並非「遊戲規則改變者」,但普遍承認它是美國海軍面臨的極大挑戰。
2019-12-26 08:45:02
阿楨
美國多處撤軍,恐愈撤愈窘 2019/12/25 文大教授 陳一新

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考慮大幅削減駐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美軍規模,目前駐西非的美軍可能全數撤離,以專心對付中、俄兩國。
美國目前在非洲仍有7000名部隊,從削減駐西非美軍開始,美國可能放棄一個最近才花費1.1億美元建成的尼日無人機基地。防務真空與反恐任務,將由法國主導的歐洲特種部隊接手。
其次,艾把駐伊拉克美軍人數從5000人裁減為2500人,並將駐阿富汗近1萬3000名美軍縮編為4000人。
美國大幅削減駐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美軍,主要是基於以下三大考量。
首先,在美國進入大選年之前,川普覺得再不履行他的撤軍競選承諾,他的撤軍支票將會跳票。
其次,美國的反恐戰爭已經結束,應將任務調整為對付中、俄兩大「戰略競爭對手」。
第三,川普認為反恐任務,該是歐洲的盟國接手的時候了。
不過,儘管軍事專家基本上同意川普在非洲、中東和拉美的撤軍計畫,但他們也擔心此一撤軍計畫可能難以持久。因為,一旦大部分美軍撤離中東,留下的權力真空可能讓俄羅斯、伊朗與敘利亞等國搶進。且一旦大多數美軍撤離非洲,則伊斯蘭國、蓋達與「博科聖地」等恐怖組織可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半數美軍撤離阿富汗,塔里班政權可能趁機坐大,與其他恐怖組織進行串連。
美國的戰略構想是從其他地區抽出兵力,專心對付中、俄兩國,但是中、俄兩國勢力龐大,非短期內所能奏功,然而半數以上美軍撤離非洲、中東和拉美,卻可能帶來烽火四處,讓美軍到處救火都來不及。
2019-12-26 08:45:34
春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08:21:37
阿楨
伊拉克反美武裝為何能屢次偷襲美軍基地 靠這款武器 2020-03-19 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美國好不容易和阿富汗塔利班簽訂了和平協議,兩天又打起來了。加之美國疫情愈發嚴重,3月13日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應對疫情。14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北27公里處美軍駐紮的塔季軍事基地連續遭到兩次火箭襲擊。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仿製的107mm火箭彈fadjr-1發射陣地是由七座八聯裝發射巢組成的,隱蔽在一個工地的工棚裡。
  火箭發射巢隱蔽的相當巧妙,全都事先訂好了射擊諸元,然後用一個金屬框架埋到地裡,火箭炮是可以折疊的,直接可以藏在底下,上面還有蓋子,蓋子頂部還是凹下去的,可以蓋上土,藏在滿是黃土的工棚下面根本看不出來。
  從伊拉克安全部隊在現場繳獲的電池和導線來看,火箭炮發射用的是遙控電打火,人員只負責升起火箭巢並狀態,發射的時候陣地上沒人,保證了人員的安全,不過擊發成功率並不高,,7座8聯裝發射巢,總共應該是56枚火箭彈,但是3月11日的襲擊中,只有33發火箭彈覆蓋了塔吉基地,命中基地主要營房區的則有8到15枚。事後有23枚未發彈和7枚備用彈被趕來的伊軍繳獲,啞火率高達42%。若56枚全都打出去,塔吉基地的損失將會更大。
…..
  筆者不由得佩服民兵組織的創造力,可能也是類似的火箭炮設計和伊朗的107mm火箭彈,讓美國人認定是伊朗系什葉派民兵所為。作為報復,2020年3月12日夜,美軍在伊拉克卡爾巴拉省發動了一輪空襲,旨在報復3月11日美在伊拉克的塔吉營遭到18枚火箭彈襲擊一事。
…….
  近年來,伊拉克與美國的關係日趨不和,尤其是在美國在伊拉克暗殺了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後,伊拉克議會甚至通過決議,要求美國主導的多國駐軍撤出伊拉克,這些舉動顯然讓美國感到了不快。外界認為,未來美國與伊拉克的關係將可能更加惡化。
  看來中東還會繼續牽制美國的精力,想拔出腳來恐怕沒那麼容易。
  相關新聞
美伊關係緊張,親伊朗民兵崛起,美軍加速撤離伊拉克/阿富汗
全球最受歡迎的游擊戰三大神器:蘇俄AK-47突擊步槍RPG-7火箭筒以及中國107毫米火箭炮。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19/doc-iimxxsth0181938.shtml
2020-03-20 08:05:30
阿楨
特朗普被提名後,《大西洋月刊》刊文呼籲終止諾貝爾和平獎

2020-09-11,美國《大西洋月刊》就以“終止諾貝爾和平獎”為題發文稱,特朗普“德不配位”,而接受特朗普提名的諾貝爾和平獎“主觀”且“荒謬”。
9月9日,挪威議員傑德向諾貝爾委員會提名特朗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此次和平獎共有318名候選人,獲獎者將于10月9日公佈。傑德來自右翼民粹党挪威進步黨。他告訴伍德,他提名特朗普的原因在於:特朗普參與斡旋阿聯酋和以色列關係實現正常化;以及在中東地區“廢除和減少美國常備軍”。特朗普轉推:這一提名,特朗普當之無愧。但伍德回應是“極度荒謬”:
文章指出,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的成就參差不齊、獲獎理由五花八門,相較諾貝爾獎其他類別獎項(包括文學獎楨:?),和平獎一直以來“都很主觀”。

美國打擊恐佈主義5900萬人流離失所

美國布朗大學2020-09-09發布「製造難民」 指出自911事件以來,亞非和中東八個國家的3750到5900萬的人捲入美軍的戰火,比任何其他戰爭或災難導至流離失所的人數都多,當然包括第二世界大戰。

美國打擊恐佈主義死亡3百萬人,耗費6.4萬億!

美國布朗大學2019-11-13研究稱從2001年2019年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敘利亞、葉門以及其他國家的反恐戰爭,已經直接造成80萬人死亡,耗費軍費6.4萬億美元。
2020-09-13 09:25:41
阿楨
美軍抽腿 阿富汗恐重蹈南越覆轍 2021/04/16 中國時報

阿富汗戰爭歷時近20年,使美國繼越戰後再次長期深陷戰爭泥淖,直至今日,阿富汗的政治和安全問題仍未真正解決,但美軍卻想一走了之。美國情報報門的評估以至眾多專家均質疑,阿富汗政府一旦失去西方支援,將難以應付塔里班叛軍的攻勢。有美國官員甚至形容,這等同1970年代中美軍自南越匆忙撤走,導致西貢閃電「淪陷」般。
  這場戰爭始於2001年美國911恐攻事件發生後,當時阿富汗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塔里班」政權被指庇護製造恐攻的「基地」組織,美國時任總統小布希因此下令出兵阿富汗。迄今,包括2400多名美軍在內,共有16萬多名阿富汗平民喪生,美國投入了2兆美元。戰爭初期塔里班倒台,2011年基地首腦賓拉登也被擊斃。但美國支持建立的阿富汗政府不斷暴露出弱點,塔里班利用脆弱的民主和經濟再次蠶食了阿富汗。
  從小布希到歐巴馬、川普,都為了從阿富汗戰爭中脫身而裁減美軍,但20年來未能實現徹底撤軍。川普政府去年與塔里班達成協議,但並未讓對方放下武器,現時阿富汗政府軍占據一半國土,其餘地區由塔里班和土豪勢力控制,襲擊無日無之。有人擔心,美軍撤離後阿富汗很可能再陷內戰,讓阿富汗回到原點。
  除了國內動盪,專家亦擔心地區其他勢力會乘虛而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科恩(Eliot Cohen)說:「大家可以預期,巴基斯坦、俄羅斯、中國、中亞國家和伊朗,都會繼續滲入當地。這不是阿富汗戰爭結束,這只是美國階段阿富汗戰爭的終結。」
2021-04-16 09:31:38
阿楨
美中合作?「帝國墳墓」棘手 北京兩難 2021-04-15 聯合報記者郭崇倫

拜登十四日宣布,把目前剩餘的二千五百名美軍撤離阿富汗,從五月一日開始,並於九月十一日,九一一恐攻事件的廿周年之際完成。根據川普政府與神學士二○二○年二月所簽的多哈協議,美軍須在今年五月一日前撤出阿富汗。
  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墓,大英帝國在一八四二年撤出,蘇聯紅軍一九八九年離開,現在則是美國,北京戒慎恐懼,知道這擔子挑不起,可是基於國家安全,尤其防止疆獨恐怖主義,又須介入。
在阿拉斯加會談中,阿富汗是少數美國認為可與中國合作的戰略議題,但是中國的條件是:如果美國撤軍,真的要中國配合,美國就必須承諾不會介入中國內部事務,尤其是維吾爾人問題。
  中國對美國在中亞一直有戰略懷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三月廿六日指責,所謂新疆維吾爾族問題,只不過是美國企圖從內部搞亂中國、遏制中國的戰略陰謀,還在記者會上公開播放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的幕僚長威爾克森二○一八年在Ron Paul研究所的演講影片。
  他談了三點美軍在阿富汗的原因:其一是美國在阿富汗駐軍,目的在防堵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中亞的影響;二是為了必要時可以控制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其三就是,中情局可以阿富汗為基地,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動攻擊。
  拜登政府現在宣布要在九一一前美軍全部撤走,引發中方的憂慮,這是典型的兩難,既擔心美軍走,阿富汗會亂,但又擔心美軍不走,會趁此支援維吾爾人,顛覆新疆,只要雙方缺乏互信,無論是美國派兵到阿富汗或是自阿富汗撤軍,中國大陸都只會用有色濾鏡在打量,很難真正的合作。
  回應
作者不懂阿富汗的各方勢力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純屬枉自評論。北京與阿富汗現政權關係不錯,但不要忘了現政權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阿斗」。
神學士的唯一好友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號稱「巴鐵」——中國的鐵哥們。假如最終神學士奪得政權,北京也沒什麼可擔憂的。
神學士也是人,他也要有錢才能過日子啊,正好中國可以幫他們。老美打了20年仗也解決不了的事,或許老共能游刃有餘。
2021-04-16 09:39:45
阿楨
國產防雷車在非洲表現出彩 叛軍不戰而降 軍迷圈

  2022年1月6日,一張被炸的防雷車圖片開始在網上流傳,引發了眾多關注。該車屬在尼日利亞博爾諾州邁杜古里市執行作戰任務時被恐怖分子埋設的10-15千克路邊炸彈襲擊,前輪胎、橋包、管路被炸受損,車內包括駕駛員在內7人全部安然無恙,車體、發動機艙及底盤其他部分完好無損,其實這只是CS/VP3防雷車“挨炸”生涯的實戰成功案例之一。
  CS/VP3型4×4防地雷反伏擊車有“南非casspir血統”, casspir被認為是所有防地雷反伏擊車的鼻祖,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武裝分子大規模使用簡易爆炸裝置攻擊各類軍用車輛,引起全世界軍工業對作戰模式的重新思考,並帶動防地雷反伏擊車的研發和採購熱潮。2010年初,南非陸地移動系統公司向長安工業公司提供了3輛600萬美元,包括轉讓技術和生產許可證,從而自主生產出了CS/VP3,目前已經出口非洲多國。
  CS/VP3車長約6.83米,寬2.54米,高2.75米,可對向乘坐12名乘員,車重15噸,安裝有2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速度110千米/時,最大行程超過800千米,越野性能很強。安裝了大量的防彈鋼板和複合裝甲,採用V型防地雷設計和抗衝擊防雷座椅,可以在地雷爆炸的同時向兩側泄壓。防護能力達到北約STANAG 4569標準3b級防護,可在30米範圍內防7.62毫米普通彈攻擊,還可外掛附加裝甲提升防護性能,輪下防雷能力超過STANAG 4569最高標準4a級要求,車輛底部可防8千克TNT當量反坦克地雷爆炸,輪下可防16千克TNT當量反坦克地雷爆炸。CS/VP3裝有大視野防彈觀察窗,全向都有射擊孔,車頂還設置有2個頂置機槍塔,可安裝各種機槍、榴彈發射裝置,還安裝有車載式干擾設備,可以干擾爆炸物遙控信號,使其失效。該車還可選裝防暴發射器、超短波跳頻電臺、GPS、倒車後視系統、零壓續行輪胎,全看客戶需求。CS/VP3具有價格便宜、可靠性高、售後保障完善、機動性高、環境適應能力強、維修保養方便、變形能力強的優點。目前已出口尼日利亞、肯雅、尚比亞、塞拉里昂、烏干達等國,銷售數量也應該在300輛左右。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2-01-14/doc-ikyamrmz5209012.shtml
2022-01-17 08:41:02
阿楨
中東六國外長接接連訪中 陸媒稱:中國外交罕見一幕
2022-01-12 聯合報

面對美國頻打新疆人權問題,中國大陸正積極拉攏中東國家,近日就有六個中東國家外長接連訪問大陸,包括: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巴林外長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秘書長本月10日至14日相繼訪問大陸,土耳其與伊朗外長也預計在2日、14日到訪。
具有官方媒體背景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形容,「這是中國外交相當罕見的一幕」。文章稱,之所以說「罕見」原因有三:
一、又不是開峰會,這樣的密集度,中國外交史上少有,外交無小事,這樣安排肯定也不是無心;
二、來的還都是中東國家,大家知道,有些國家之間,關係還很敵對,但都欣然訪問中國;
三、更重要的,還有很多的第一次: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是中國今年接待的第一位外國外長,這也是中國第一次這麼大規模邀請中東國家外長。
針對中東六國外長近日接連到訪,牛彈琴稱,「現在,西方步步緊逼,但朋友紛至沓來,世界都看在眼裡,這就是中國外交突圍」。
文章指出,新疆問題是西方抹黑中國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很有意思的是,最應該有態度的中東國家,看法就和西方很不一樣」。
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就當著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面說,沙烏地阿拉伯堅定支持中國在涉疆、人權等問題上的正當立場。
牛彈琴還表示,中東國家近期接連到訪,應該是北京冬奧前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接待外長。「這個世界,總有人會搗蛋,但很多國家更期待,北京冬奧會很精彩」。
根據大陸外交部網站消息,王毅11日在江蘇無錫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秘書長舉行會談,雙方並發表聯合聲明。聲明當中提到,雙方一致同意盡快完成中海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建立中海自由貿易區、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統籌推進雙方經貿利益。
大陸外交部稱,在此次會晤前後,王毅還接待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科威特、阿曼等國外交大臣來訪,並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通電話,就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地區安全、加強互利合作深入交換意見,開展協調溝通。
2022-01-17 08:54:36
阿楨
2022哈薩克動亂相關新聞資料
哈薩克油氣價格上漲2022-01-05遭遇"顏色革命"“中亞之春” 。哈動亂01-10平息164死、近6000人被捕,400多輛汽車被毀,100多家大型商場和銀行被搶,損失約2億美元。哈舉行全國哀悼:在緬懷中走向復原。
哈總統:抗議團夥在國外受訓,襲擊為外部侵略,調查定性:未遂政變。背後涉及內部權力鬥爭,解除國家安全委員會兩名副主席職務。哈前總理涉嫌叛國罪被捕,大批外國人被抓。
哈總統請求集安組織(CSTO)派維和部隊應對“恐怖主義威脅” 。
俄率集安組織5國聯軍出兵維和,特種兵突襲,奪回首都政府大樓/機場,叛軍措手不及,扭轉局勢。哈總統解除緊急狀態01-13集安組織維和部隊開始撤離。
哈50輛軍車包圍200抗議者 現場傳出槍響。哈警方:數十名暴徒企圖襲擊警局被擊斃。
哈總統:批准無警告開火,不投降將被消滅。哈記者:西媒CNN“標題誤導”帶節奏“哈領導人下令毫無預警地殺人,街頭躺滿屍體” 。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向哈派兵維和 否則像烏克蘭一樣送美大禮。
哈官員稱暴徒行動專業:用特殊通訊方式,專人做狙擊手。
哈第一大城前首都阿拉木圖市長險遭刺殺司機身亡。查獲非法運送武器和人員車輛。
哈總統:恐怖分子約兩萬,繳獲暴徒裝備:汽油桶醒目,還有各式槍支。
哈暴徒自述:收錢上街,每人分一瓶"飲料"喝完就失控。
哈搗毀伊斯蘭極端組織窩點,負責人為外國公民,暴徒曾接受外國訓練。哈總統:有阿富汗等國民兵參與了此次未遂政變。
上合組織:對哈騷亂表示關切 願向哈提供必要協助。
習近平向哈總統表示,反對外部勢力在哈策動顏色革命,反對任何破壞中哈合作的企圖。
哈暴亂有明顯外力介入:烏邊境重兵集結,美俄即將談判,哈薩克突發暴亂!(回應:美歐圍魏救趙,豈料普金老謀深算、棋高一著!)
俄主導維和部隊進駐哈,影響中國一帶一路發展 -- 三立 (回應:中國也表態,哈顏色革命不可能成功!)
哈動亂恐延燒新疆,美國讓中國剉咧等--關鍵時刻(回應:這節目常不經查證,當脫口秀看。)
哈暴動! 中:提供必要支援--全球大視野(回應:哈動亂實則是美給中俄送大禮!)
哈騷亂背後:美國控制的NGO組織煽動哈暴動,哈天然氣75%為美資,但國內供氣不足,2019年哈油氣補貼130億美元,由於人為壓低價格,導致供應短缺和品質下降。但補貼已成騎虎難下,有阿拉伯之春在前,任何去補貼和漲價都會成不穩。
2022-01-18 09:16:02
阿楨
沖著中國的恐怖組織ISKP,什麼來頭? 2022-12-19 觀察者網

2022年12月13日下午2時30分,平靜許久的喀布爾再次被滾滾濃煙和槍炮聲所攪動。3名恐怖分子對一家作為中國商賈聚集地的酒店——“桂園”商務酒店發動了襲擊,之後被趕來的塔利班臨時政府軍士兵擊斃。儘管沒有死亡,的損失也有限,但卻成功地讓“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P,亦作ISIS-K,IS-K)再次登上了國內外媒體的版面。2021年8月26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如今,ISKP再次選擇站在聚光燈下揮舞屠刀。
在美軍佔領初期,一度默許和支持阿富汗人自己組建政治派別和政府,消滅塔利班殘存支持者、並對阿富汗人實施分化瓦解的手段,他們正是後來ISKP的前身。ISKP一方面組織鄉勇積極與塔利班遊擊隊作戰,以此博得美軍和阿富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另一方面,也通過洗白的身份作為誘餌,吸收包括塔利班和“東突”在內的其他勢力的戰鬥人員。不僅獲得了西方與阿富汗政府援助的資金,甚至還利用職務便利,貪腐、挪用與侵佔資金。ISKP將美國人趕走,隨後建立一個和古代呼羅珊一樣巨大的瓦哈比派政治實體,並與“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東西對進,完成對整個中亞和伊斯蘭世界的威懾與統治。
  回應
ISIS是昂撒匪幫扶持,希望中國的西部邊界亂。美國支持過塔利班,這次用上了ISKP。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和美國無關的恐怖組織。
2022-12-21 09:27: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