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08 06:59:25| 人氣2,169| 回應26 | 上一篇 | 下一篇

《超限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何在《孫子三論》之後評喬良、王湘穗合著的《超限戰》?

當然是如本臺前評<伊戰越戰化>所言:

美軍不讀或讀不通現代《孫子兵法》──中國《超限戰》嘛!不然就不會重蹈越戰、陷於伊拉克。
如果越戰失敗的教訓、是促使美軍新軍事改革的成功之母,並打勝了廿世紀末波灣戰爭,那此一成功的改革和勝戰、便成了廿一世紀初入侵伊拉克的失敗之父。
美軍不知「遊擊戰」在任何地方都能打,越南叢林行、中東沙漠當然也行。

<越戰症候群:陷於谷底的伊拉克美軍>中國時報 2007.06.26郭崇倫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751850/20070701065543

《失敗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3763069/20070826064617

超限戰

超限戰一詞指利用非常規手段突破傳統戰爭的局限,對敵人造成嚴重打擊的一種准戰爭行爲,一般是由在軍事上較弱或處于劣勢的一方對比較強大的一方發動。“超限戰”可能的手段包括恐怖主義活動、對計算機網絡實施破壞等行爲,因此可以稱為國家恐怖主義。該詞最早出自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名空軍大校喬良、王湘穗合著的著作《超限戰》。
1999年《超限戰》出版後,隨即引起專家的關注並引發了不少討論,《超限戰》的英譯本在1999年當年就已出現,美國海軍學院還曾給作者來函,希望將之作爲該院正式教材。但由于該書是一本專業的軍事論著,因此當時並沒有引起公衆的廣泛注意。但是在出版兩年後就發生了911事件,應驗了作者對未來戰爭形態的預言,才使得中國公衆與媒體對該書産生了興趣,在國際軍事學術界也引發了更廣泛討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6%85%E9%99%90%E6%88%98

關于《超限戰》及其作者:

  海灣戰爭之後美國人的戰爭方式和軍事理論幾乎成了各國軍隊競相仿效的對象,而本書作者則用他們潛心多年的研究成果,對此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質疑。
  這是所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理論,在前蘇聯解體後遇到的首次強力挑戰。提出這一挑戰的是兩位中國空軍的大校軍官。不過,這兩位軍官並不滿足于對別國的軍事理論說長道短,而是始終將自己的准星瞄在日益臨近的全球化時代及其戰爭這一更高目標上。作者以充滿靈感的語言、精深獨到的見解、邏輯縝密的思考,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即將伴隨新世紀出現的廣義戰爭的圖景,其結論和言判令人警醒。
  在此前提下,作者提出了因應新型戰爭的對策——超限戰。這一嶄新的概念涵括了戰爭與戰法兩個方面。作者認爲,這是一種可以超越實力局限和制約的戰爭方式,因此,它對處于強勢和弱勢的國家都具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如此自信在當今世界各國的軍事理論界並不多見。所以不管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都值得每個關本書注戰爭和全球化問題的人一讀。  
  喬良,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縣一個軍人家庭,祖籍河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大校,一級作家。主要作品有《末日之門》、《靈旗》、《大冰河》等。多次獲全國、全軍大獎。除文學創作外,長期潛心于軍事理論研究,與人合著、合編有《軍官素質論》、《世界軍事列強博覽》、《全球軍力排行榜》等。  
  王湘穗,1954年生于廣州一個軍人家庭。1970年底參軍。先後擔任過指導員、大隊政委、副處長、團政委、師副政委等職。現在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工作,空軍大校。曾與人合著、合編有《軍官素質論》、 《世界軍事列強博覽》、《世界曆次大戰錄》等。
 
 《超限戰》文摘:論新戰爭

三百年來,人們早已習慣于在技術領域裏盲目的喜新厭舊,對新技術的無盡追求成了解決一切生存難題的靈丹妙藥。人們沈迷其中而漸入歧途。就像爲掩飾一個錯誤通常會再犯十個錯誤一樣,爲解決一個難題人們也常常不惜爲自己帶來十個難題。如爲更便捷的代步人們發明了汽車,但緊跟在汽車屁股後面的一長串問題——采礦冶煉、機械加工、石油開采、橡膠提煉、道路修築等等,又需要同樣一長串的技術手段去解決,直到最終導致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擠占耕地、交通事故等更多更棘手的問題出現。到頭來,以車代步的原始目的與這些派生的問題相比,倒似乎顯得無足輕重了。技術的無理性膨脹,就是這樣讓人類不斷地把一個個初始目標遺失在枝杈橫生的技術之樹上而迷途忘返。我們不妨把這種現象稱作“枝杈效應”。

所幸的是,在這個時候,現代信息技術出現了。這肯定是技術史上最重要的一場革命。其革命性意義不僅僅在于它本身是一項全新的技術,更在于它是一種能輕松穿透技術間的重重壁壘,把看似毫不相關的各種技術聯結在一起的黏合劑。通過它的黏合,不但可能派生出許多非驢非馬又亦此亦彼的新技術,而且還給人類與技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人類只能站在人類的角度,才能認清技術的工具性實質,才不至于在解決自身面臨的生存難題中,成爲技術——工具的奴隸。人類完全可以充分展開自己的想像力,在使用每一項技術時窮盡其潛能,而不必像熊瞎子掰苞米那樣,只會不斷地用新技術去淘汰舊技術。在今天,單項技術的獨立使用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想象。信息技術的出現,爲各種新舊技術以及高新技術間的匹配使用,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無數事實證明,技術的綜合運用甚至比技術的發明更能推動社會的前進。

技術綜合-全球化時代的戰爭,取消了武器對戰爭的冠名權,在新的基點上重新排列了武器與戰爭的關系,新概念武器特別是武器新概念的出場,使戰爭的面孔日漸變得模糊。一次“黑客”侵襲,算不算敵對行動?利用金融工具去摧毀一國經濟, 能否視爲一場戰爭?CNN對美軍士兵曝屍摩加迪沙街頭的報道,是不是動搖了美國人充當世界憲兵的決心,從而改變了世界戰略的格局?以及對戰爭行爲的判斷是看手段還是看效果?顯然,從傳統的戰爭定義出發,已經無法對以上問題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當我們突然意識到所有這些非戰爭行動都可能就是未來戰爭的新的構成因素時,我們不得不對這種戰爭新模式進行一次新的命名:

    超越一切界線和限度的戰爭,簡言之:超限戰。

    如果這一命名能夠成立的話,那麽,這種戰爭意味著手段無所不備,信息無所不至,戰場無所不在;意味著一切武器和技術都可以任意疊加;意味著橫亙在戰爭與非戰爭、軍事與非軍事兩個世界間的全部界限統統都要被打破;還意味著已有的許多作戰原則將會被修改,甚至連戰爭法也需要重新修訂。

《超限戰》第八章  必要的原則

戰爭史上最早用原則去固定作戰方式的人,當推孫子。他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避實而擊虛”等等原則,至今仍是當代兵家行動的信條。
………………
無限手段——趨向無限制運用手段,但以滿足有限目標爲限

    無限手段是針對有限目標而言。無限是一種不斷擴大手段選擇範圍和使用方式的趨向,而不是無節制的使用手段,更不是絕對化的使用手段或使用絕對手段。
    手段不能脫離目標。手段的無限是指爲實現某個特定的目標,可以打破限制地選擇各種手段,並不是說手段可以擺脫目標的限制而爲所欲爲。作爲可以毀滅人類的原子武器,曾被視爲絕對手段,正是因爲它違背了手段必須服務于目標的原則,而終于被人束之高閣。無限手段的運用只能像孔子所說,“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這個“矩”就是目標。超限思想“隨心所欲”地擴大了手段的選擇範圍和運用方式,但並不意味著“隨心所‘欲”地擴大目標,而只是以超限制、超界限的運用手段去實現有限目標。反過來說,聰明的統帥也不會因爲目標有限而使其手段變得有限,因爲這極有可能在關鍵時刻導致功敗垂成。 這就是說, 必須通過“無限”去追求“有限”。
http://www.shuku.net/novels/wars/cxzh/cxzh.html

新版《超限戰》介紹>林煒舒

       1999年1月17日,由中共解放軍兩位大校喬良與王湘穗執筆,解放軍出版了《超限戰》一書,經過將近七載的時光,中國社會出版社於2005年9月出版了全新的超限戰,新書是作者對全世界這數年時光中對超限戰看法與評價的變動,並收錄了數篇答辯的文章。作者認為:「但對於正文,我們決定不做任何一字的改動。一是我們只能尊重歷史;二是現在看來,我們當初所寫的東西,六年後仍沒有什麼需要改動之處:它的脈息還在與歷史同步。」
        從1999年迄今為止,全球發生了很多影響深遠的政、經、軍的大事,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911事件與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都是這數載之中,對軍事科學領域影響極其深遠的頭等大事。就研究戰略理論、軍事思想者而言,這是精采的七年;對於人類歷史上軍事革命的轉變進程而言,建構數位時代新戰爭論的思想革命正在逐步的產生,作者想要「為未來戰爭千變萬化的棋局,找到一種以一應萬的新著法」。
        我們所看到的未來新戰爭型態,正漸漸浮顯,《超限戰》的出現無疑地是扮演相當重要的先行者的角色;誠如新版扉頁上所題寫的:「一本繼《孫子兵法》之後在全世界影響最大,美國西點軍校學員課外必讀的中國兵書。」因此,想要瞭解未來戰爭型態者,必讀此書;想要瞭解解放軍指導未來戰爭新理論者,必讀此書;更重要的是,想要瞭解美國未來數位化新作戰概念者,也必定要讀此書。
        須知「軍事革命的最高體現和最終完成只能歸結於軍事思想的革命」,超限戰理論提出之後,確然引起相當多的負面評論。2002年中共國防大學所發行的教科書《戰略理論學習指南》認為:「『超限戰』的主張者們不是去思考怎樣加速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軍隊在軍事技術領域裡的差距,......而是乞靈於所謂的『超常規的鬥爭方式』,企圖以此作為贏得高技術戰爭的『法寶』,出其制勝。可見,『超限戰』的作者們恰恰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高技術戰爭仍是政治的繼續,......一些『超常規的鬥爭方式』,......但這些行動在政治上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將會遠遠大於軍事上的所得。」可見得在解放軍軍內正統的教育體系裡,也無法認同超限戰的理論。
        作者列舉蘭德公司(RAND Corp.)的毛文杰(James Mulvenon)與中國作家劉洪波等這些不曾讀過原著就貿然提出負面評價者的例子;但毛文杰在讀過原著之後,也改變原來負面的看法。
        美國國防部的英譯本將書名譯成「Unrestricted Warfare」(無限的戰爭),作者認為並不準確,應該譯成「Going Beyond Limits Warfare」較為確切;不過作者所提出的這個英譯名稱太過於直接,我們建議可以再找個較簡潔有力的譯名,對超限戰理論的傳播會更為有利,在英文之中是可以找到這樣的辭彙。
        超限戰理論的論點,許多部分並不是新的觀念,如「在戰爭之外的戰爭中打贏戰爭;在戰場之外的戰場上奪取勝利。」這個部分的理論,在富勒的《戰爭指導》中,就已經有過相當多的發揚。有趣的是,富勒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論觀點,其實是來自於克勞塞維茨,只是富勒加以延伸運用而已。      
 就「戰爭可以是軍事性的,也可以是準軍事或非軍事性的;可以使用暴力,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可以是職業軍人之間的對抗,也可以是平民或專家為主體的新生戰力的對抗。超限戰的這些特徵,既是它與傳統戰爭的分水嶺,也是它為新型戰爭劃定的起跑線。」就這個觀點而言,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之中,可以找到相關的論點。克勞塞維茨為抽象的戰爭(abstract of war)下了一個定義「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這就是「純概念的戰爭」(pure conception of war)。
        吳瓊在《〈戰爭論〉詮釋》一書中曾說過:「如果問毛澤東的戰爭論是近乎孫子還是近乎克勞塞維茨?那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是近乎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整個解放軍的軍事理論可以說是奠基在克勞塞維茨的思想沃壤上的,因此,超限戰理論自然也脫離不了這個框架,對於此一理論的正反面評價,如能立基於此來觀察,或許能夠比較豁達。
        就在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的「和平」論調高唱入雲之際,杭廷頓(Samuel P. Hum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clash of civilizations)與「超限戰」理論,讓我們看到未來戰爭可能會出現的樣式;或許我們必認知到,戰爭在人類歷史上,就像漫步在我們身側的幽靈般,始終以某種形式存在。試想,1997~1998年的國際金融風暴,不就是一場超限戰!
        庫普乾(Charles A. Kupchan)的名著《美國時代的終結》(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認為,人類的歷史發展已經經過四個時代-游牧時代、早期農業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現在正在進入第五個時代-數位時代(digital era)。然而純就技術進步的觀點來看,在人類軍事科學歷史上發生完全的、革命性的改變的事件,大概只有三次:第一次是農業技術的革命,代表性的理論大作是《孫子兵法》;第二次是工業技術的革命,代表性論著是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第三次是數位技術的革命,而數位時代戰爭正在萌發之中,在機械化時代與數位化時代交替之際,所有「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一切都存在於不確實性之中,「超限戰」理論能否成為代表性論著,其實也是不確實的。
        且讓我們再來重讀這一段:「無論是黑客的入侵,世貿中心大爆炸,還是賓拉登的炸彈襲擊,都大大超出了美軍理解的頻帶寬度。如何對付這樣的敵人,美軍顯然在心理上和手段上,特別是在軍事思想以及由此派生的戰法上準備不足。」誠如扉頁上所列的:「一本精準預言911事件爆發的新戰爭論。」此書出的七年時光裡,就能由負面的評價轉為正面,相較於二次大戰之前的先知者,富勒將軍被勒令退伍,圖哈契夫斯基元帥被殺,喬良、王湘穗是相當幸運的。
        在此我們想送作者一句話:「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作為新世紀戰爭理論的先知者,對這些正反面的評價,我們認為還是瞭然於胸會比較好吧!
http://www.diic.com.tw/mag/mag256/256-6-2.htm

龍延:美軍難懂「超限戰」

【大紀元033月29日訊】美軍攻打伊拉克幾天後﹐“驚訝地”發現了伊拉克軍隊的抵抗比預先的要強得多﹐而且伊拉克軍隊使用的許多戰術都超出了美軍的預測﹐弄得美軍措手不及﹐被迫修改作戰方案﹐增加兵力。
從軍事上講﹐美軍決策者犯了兵家大忌﹐沒有能做到“知此知彼”﹐給己方造成損失。很明顯的一點是美軍對伊拉克獨裁政府的殘暴性認識不足。實際上﹐薩達姆曾經用化學武器屠殺自己國家的民眾﹐美國也是知道的﹐只是事到臨頭還是掉以輕心。
美軍採用各種精確武器﹐想盡辦法來減少伊拉克平民傷亡。可是對於薩達姆這樣一個獨裁暴君﹐他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政權﹐他發現美軍避免平民傷亡的心態可以成為美軍的一個致命弱點﹐可以反過來利用美軍這一心態來打擊美軍。伊拉克軍隊把伊拉克婦女和兒童放在自己面前﹐形成肉牆﹐弄得美軍無法輕易開火。伊軍又強佔民房﹐還把軍隊﹑武器等放在學校和醫院裡。還有許多伊拉克軍人換上民裝﹐混在平民百姓之中。
薩達姆用的這些所謂的戰略戰術﹐都是來源于“超限戰”中的指導思想。“超限戰”是講在一方弱﹐一方強大的情況下﹐弱小的一方不擇手段地用各種方式打擊強方﹐可以攻擊包括敵方非軍事目標在內的一切目標。
伊拉克抓住了美方不願隨意殺害伊拉克平民百姓的“弱點”﹐反而用自己的非軍事人員和設施作為擋箭牌和肉盾﹐乘機反扑﹐給美軍以致命的殺傷。美軍和伊軍玩的是完全不同的戰爭游戲﹐美軍還是比較傳統的戰爭方式﹐而伊軍用的已經是現代派的“超限戰”了。
“超限戰”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沒有戰爭規則。例如﹐美軍遵守“繳槍不殺”的戰爭游戲﹐但是伊拉克軍隊可不管這些﹕用少數人在前面先舉手假裝來投降﹐而後面的人拿出槍出其不意向美軍射殺。美軍由於伊軍“詐降”受到了很大損失﹐顯然對伊軍的“詭計”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超限戰”的一個重要要素就是無視敵方和己方的平民百姓以及其它的非軍事設施﹐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可以把這些平民百姓作為打擊的對象或者是武器。因此只有不顧人民死活和視民為糞土的獨裁政府和流氓國家才熱衷與“超限戰”﹐屠殺無辜平民百姓﹐而任何一個尊重民(人)權的國家和政府都不會輕易使用“超限戰”的。
大家知道﹐“超限戰”起源于中共軍方﹐中共自然也是當之無愧的“超限戰”的高手。中共軍隊研究“超限戰”的假想敵人也是美國﹐目的是在自己弱和美國強大的情況下如何打敗美國。中美之間現在還沒有軍事衝突﹐在軍事上的“超限戰”現在被中東恐怖分子和伊拉克運用的得心應手﹐“911”事件當然是恐怖分子“超限戰”的“傑作”。
如果大家留意可以不難發現﹐其實在國內外許多方面﹐中共也一直都在運用“超限戰”。在國內﹐中共不擇手段﹐採用包括非法和恐怖在內的一切手段打擊﹑鎮壓和迫害異己。在中美外交之戰中﹐中共也把“超限戰”玩的爐火純青﹐最傑出的例子就是“人質外交”﹕中共把中國公民和外國公民都可以綁架來作為人質﹐作為和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楨:典型的曲解《超限戰》,如同以詭詐曲解《孫子》)
美軍在伊拉克戰場上已經吃了薩達姆“超限戰”的大虧。看來美國需要小心了﹐何況後面還有那麼多“超限戰”的高手在看着呢。
http://news.epochtimes.com/b5/3/3/29/n293054.htm

 喬良少將:美發動戰爭最終目的是維護美元霸權 2011-02-25 中國青年報

  《超限戰》之後,喬良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金融領域,這看似“不務正業”,實則與他的主攻方向戰略研究領域並行不悖且密不可分。學術研究常常是聰明人下笨工夫,曆經數年探究,他仍自謙爲“外行”,但他說,我一直從軍事和戰略的角度觀察經濟及金融問題,並且得出了自己的觀察結果。本文由他將幾篇演講錄音稿改寫而成。
  美國並不酷愛戰爭,但美國需要戰爭。過去20年裏,美國是世界上唯一連打過四場對外戰爭的國家。爲什麽要如此頻繁地發動戰爭?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國人民也不懂,因爲這四場戰爭,發生在三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開戰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誰會把它們與一張輕飄飄的綠紙聯系在一起?
  爲美元而戰,這就是美式戰爭的全部秘密。
  從1971年8月15日到今天,整整40年,美國在全世界推廣了一場堪稱“完美風暴”的運動——全球化,在紙幣美元基礎上建起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金融帝國。這一帝國的觸須伸向地球各個角落,在每個地方都機械般上演同一個來複式動作:美元流向世界,財富流向美國。
  爲了使這種綠紙換財富的遊戲,看上去更像是一波接一波的經濟自由化浪潮的結果,而不是少數美國人精心構織的深刻影響20世紀後半葉人類發展進程的金融大戰略的産物,這些美國人從未在他們公開的國家戰略中談論過這個話題。據說,上一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就職當天,就曾告誡他的同僚:在這裏(美聯儲)你們可以談論一切,就是不許談論美元。這是禁忌,美國人對這一關乎美國國家生存的話題諱莫如深。
  了解美國的國家戰略,必須先了解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
  所以,要了解美國的國家戰略,最好不要聽美國人說什麽。美國人會告訴你許許多多它的國家戰略構想,而所有這些戰略構想的背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維護美國在這個世界上的霸權地位。那麽,美國人極力要維護它的霸權又是爲了什麽?答案只有一個:爲了延續美國作爲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國家生存方式。因此,了解美國國家戰略的最好辦法,不是聽美國人自己說什麽,而是要了解美國的生存方式。
  美國人在過去40年裏,找到了一種在他們看來是最好的,也最便捷的國家生存方式,那就是用金融手段從全球向美國轉移財富。美國人發現自己可以不用生産其他的産品,只生産一樣東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過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這個方式就是印刷美元。美國人可以用生産美元來過好日子,就此意義上說,美國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金融生存。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懂得,爲什麽在過去的40年裏,美國把它所謂的垃圾産業、夕陽産業紛紛轉移到其他國家,轉移到新興國家包括中國,而讓它70%的就業人口從事金融和金融服務業。
  過去半個多世紀裏,美國完成了一個制造業大國向金融業大國的轉型,它已經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存及生活方式。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了解美國的國家戰略。因爲任何一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你的戰略一定是圍繞你的生存方式展開。按西方的說法,中國目前的生存方式就是世界加工廠。要做世界加工廠你就需要獲得資源,獲得能源,然後生産出産品。你的國家戰略也要圍繞這一切展開。而美國人不是這樣,美國人只要開動印鈔機就可以生存,美國在過去40年裏逐漸完善了自己的一套體系,這個體系我們不妨把它叫做金融殖民體系。
  美國的這種獨一無二的國家戰略和戰略金融體系是什麽時候形成的?讓我們先回頭翻翻世界近現代史,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完成了人類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帝國崛起,這也是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個完全新型的帝國。人類自有帝國曆史以來,從羅馬帝國到大英帝國,基本上都是以一種相似的方式完成帝國積累財富、消耗財富的過程。這種方式是什麽呢?就是占領別國的領土,掠奪別國的資源,奴役別國的人民。這就是經典的殖民帝國模式。但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使美國意識到,必須避免重蹈古典帝國模式的覆轍。因爲一次大戰德國向老牌殖民帝國挑戰,想要獲取自己的生存空間,結果失敗了。20多年後德國再度崛起,再次向老牌殖民帝國發起挑戰,又再度失敗了。美國毫無疑問記取了這個曆史教訓:如果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定要從老牌殖民帝國那裏虎口奪食的話,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戰爭,而其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最後徒使他人得利。美國就是兩次大戰最大的獲利者。在這樣一種曆史的判斷下,美國人希望設計出一種新型的帝國模式,這種帝國一定不同于傳統意義的帝國,而又能盡享帝國之利。于是,如何巧妙地設計並建立一個全新的獨一無二的帝國,就成了美國一代代政治家、戰略家們的重大曆史課題。

  逐漸“完美”的金融殖民帝國的藍圖

  美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突破美國憲法限制,連續幹過四屆美國總統的羅斯福,應該說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政治家。他的重要之處在于他的影響超出了20世紀,甚至到21世紀美國和世界也還生活在他的影響中。比如說聯合國,再比如說關貿總協定(即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就是在他的主導下創立的。
  更重要的還有“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一個叫做布雷頓森林的小鎮上,盟國的財政部長、央行行長和少量經濟學家雲集在一起,經過幾番激烈爭吵,討價還價,商量出了一個世界貨幣體系,這個貨幣體系被稱爲“布雷頓森林體系”。它的實質用一句話就可以講清楚:全世界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美國政府向全世界承諾,每35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那個時候的美國可以說是志得意滿,因爲這個時候的美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儲備,世界上80%的黃金都捏在美國人手裏,與此同時,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生産能力和軍事機器。
  通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人一舉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這個地位一直延續到1971年8月15日,在此之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穩定的、經濟發展勢頭最好的國家,自然,美元信譽也是最好的。
  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美國人的好日子也有到頭的那天。在朝鮮戰場上鎩羽而歸的美國人,並沒有接受那場戰爭的教訓。
  1959年,美國人又遠涉重洋,卷入了越南戰爭。在越南打了將近17年的仗,到1975年結束倉皇撤離西貢時,美國人一共被擊落上萬架飛機,丟掉了49000名官兵的生命,最後卻一無所獲!這場戰爭打掉美國8000億美元,相當于現在3萬億美元。相應的,美國的黃金儲備也日漸減少, 到1971年這場戰爭還沒有結束,美國已經是捉襟見肘,錢不夠花了。而那時的美國人卻不能像今天應對金融危機這樣,實行“適度貨幣寬松政策”,打開印鈔機狂印美元。因爲,有“布雷頓森林體系”橫在那裏,讓美國人不能隨心所欲,沒有足夠多的黃金你就不能印足夠多的美元!因爲你對全世界有承諾,你是全世界的基准貨幣,你必須保持美元的穩定。這使美國陷入了空前的窘境。
  戰爭還在繼續進行,黃金儲備日漸減少,多印美元沒有可能,美國人思來想去,沒別的辦法,只能失信于世人了。
  1971年8月15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黃金脫鈎。這一失信之舉意味著美國可以不受黃金的羈絆,隨意加印美元了。過去每印35美元都要准備一盎司黃金,現在起碼從理論上說,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但是美國人並非傻瓜,還不至于傻到以爲光印鈔票就能解決問題。美國人當然懂得,超量印鈔就是自掘墳墓。當你自己把自己的錢貶得一文不值時,你的這個國家就跟著完蛋。于是美國政府就出錢讓人去做一個研究報告,看看美元跟黃金脫鈎後,究竟對美國有什麽影響?對世界經濟又會有什麽影響?半年後,研究報告《黃金非貨幣化的影響》出爐。研究者的名字叫邁克爾?赫德森,這是一位有良知的年輕經濟學家,他在報告中提醒美國政府,美元跟黃金脫鈎,在短時間內對美國有好處,因爲美國可以在全世界還沒回過神來時多印鈔票,用沒有黃金背書的紙幣去占全世界的便宜。但長期看,這對美國和全世界都決不是什麽好事,尤其對美國,無疑是飲鴆止渴。美國政府拿到這個報告後,欣喜若狂,如獲至寶。儼然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他們根本不理會邁克爾?赫德森的警告,對邁氏的報告反其意而用之。在這些美國經濟政策的制定者看來,既然這麽幹短期對美國有好處,幹嗎不把它變成一個長期的好處,讓美國人永久享用呢?當然,這首先需要與黃金脫鈎後完全變成一張綠紙的美元,在全世界面前,仍然保持它的信用。這就意味著美元必須保持它的霸權地位。怎樣才能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呢?美國政府認爲最重要的是兩根支柱,一根是美國強大的科技創新力。另一根是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有了這兩根支柱,就能確保美元的信用,美元就可以作爲硬通貨在全世界暢通無阻。美國人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更加隨心所欲地玩紙幣轉移實物財富的魔術。
  但美國人也擔心,僅僅靠美國自身的實力,別人不買你的賬怎麽辦?那麽,與黃金脫鈎後的美元,最好與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挂鈎,才能確保美元的地位穩如磐石。機會很快就來了。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一開始,埃及人和敘利亞人兩線出擊,打了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但不久後戰況逆轉,以色列反占上風。
  一場旗開得勝的戰爭最終以被迫停戰告終,這讓阿拉伯世界非常郁悶。坐擁石油的阿拉伯人決定,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就從其他地方去獲得。于是,歐佩克——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用石油做武器,擡高油價打擊西方。這個辦法果然比戰爭來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這時,美國當時的財政部長西蒙秘密地飛到了沙特,去見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歐佩克秘書長,告訴他:你們想把油價打多高我們不管, 但是要想不讓美國人與你們爲敵,你們必須接受一個條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與整個世界一樣,對美國人這一招棋的深遠機心並不了然,于是就一口答應了美國人的要求,從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挂鈎,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後40年裏,牢牢地與全球的能源需求挂上了鈎。
  走到這一步,美國人設計出的這個新型帝國漸漸開始顯現出輪廓,這就是人類帝國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金融殖民帝國。美國人發現,比起當年德國人虎口奪食去爭取一個國家的生存空間這種愚蠢做法來,更高明的辦法,應該是通過讓世人幾乎覺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讓他們把手中財富交出來,而又不制造仇恨。要達此目的,沒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辦法了,這辦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納入美國的金融體系中,然後,像擰開自來水水龍頭一樣讓財富滾滾流入美國人的口袋。

  “全球化”不是曆史必然,而是美國人的精心設計

  爲了實現這個大戰略目標,美國需要推進全球經濟的變化,以適應美國的胃口。首先要完成是全球産業大分工,即所謂的全球化。爲了造勢,更爲了讓美國式的全球化得到地球人的普遍認同,必須有一種理論爲其搖旗呐喊,爲此,美國人擯棄了凱恩斯,選擇了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把它作爲一種先導性理論,爲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開道。
  要使全球産業大分工看上去合情合理,完全合乎經濟規律,美國人用比較優勢理論把全世界分成了兩塊,一塊是美國,美國人認爲它的優勢就在于生産美元;另一塊是全世界。全世界的優勢在哪兒呢?比如,中國人,你的比較優勢就在于你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你的發展就只能借助這一優勢。這理由簡直讓你心服口服,通過比較優勢理論,美國就永遠處在了全球經濟生物鏈的高端,而像中國這樣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國家,就別無選擇地只能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産業,不可改變地永遠居于整個經濟生物鏈的低端,其他國家以此類推,全球産業大分工就這樣完成了。
  由美國人作爲一方,全世界作爲另一方,由美國人負責生産美元,而全世界負責生産用美元交換的産品,這就是美國人主導的全球産業大分工的本質,從此,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當這樣一種對應關系形成之後,在美國和全世界之間,會出現什麽情況呢?
  美國用自己的金融體系,把全世界與美國緊緊捆綁在一起,這種由美國向世界輸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國提供産品的交易模式,其結果就是全球財富快速向美國集中,這也就是美國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裏,GDP最高時才不過達到7萬億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裏,GDP居然翻了一番,達到14萬億的根本原因。當然,美國人比全世界都清楚,用這種方式聚斂的財富,僅僅靠全球産業大分工是不夠的,甚至再加上石油與美元挂鈎也還不夠,還需要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手段,如果沒有這個手段,美國不足以從世人手中掠走那麽多的財富,而這個手段就是天下第一的軍事實力。

20年間連打四場戰爭,美國人爲什麽而戰?

  美國人爲什麽要打伊拉克戰爭?答曰:爲了石油。那麽,接下來的問題是:爲什麽美國占領伊拉克後,卻不從伊拉克免費拉走一桶石油?美國普通百姓爲什麽也要和世人一道忍受高油價的煎熬?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但是答案在本文的前面已經給出,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挂鈎。
  當美國打下伊拉克時,首先出現的是什麽情況?全球油價飆升。油價飆升,交易又以美元結算,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油價的飆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說,美國人通過戰爭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後接近150美元,等于一場戰爭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當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購買石油時,最高興的當然除了産油國,就是美國政府了。因爲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能以給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名義,開動印鈔機,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國政府不是慈善家,不會白白把美元給你,你必須拿你的産品去換,從而再一次加入實物換綠紙的遊戲。此時美國政府的印鈔行爲可以說名正言順,而用不著像金融危機的今天,明目張膽也失信于人地在全世界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增發美元。
  如此這般,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國家的手裏,流到了産油國的手裏,也流到了需要購買石油的國家手裏。這麽多美元攥在這些國家手裏能幹什麽呢?除了作爲財富的符號讓人開心外,就是變爲廢紙的前景讓人擔心,因爲美元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貶值,天天在貶值,天天都在變成廢紙,這個時候你唯一的選擇,就是美國人早就爲你准備好的選擇:購買美國的國債。
  購買美國國債使巨量的美元回流美國,也使美國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債務國。那麽,美國爲什麽需要讓流向全世界的美元,再以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回流美國呢?因爲不擔心經常項目長期處于逆差狀態的美國,卻十分擔心短期的資本項目出現逆差,換句話說,一個幾乎沒有儲蓄率的美國,必須始終保持資本項目的順差,而這個順差的額度在2001年前後的時候,大約是每年700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需要每天淨流入美國20億美元。因此,美國需要大量的世界資本回流美國,才能保持其正常經濟生活的流動性,否則,大部分美國人刷卡透支的好日子就難以爲繼,因此,美國不怕經常項目逆差,惟恐資本項目逆差。爲了保持資本項下的順差,美國會不惜動用戰爭手段,去打壞別國、別的地區的投資環境,像驅趕羊群一樣,把美元驅趕回美國。所以說,表面上看,兩次伊拉克戰爭都和石油有關,但實際上主要是和美元有關。因爲只要在産油區打仗,油價就會上升,美元的需求也就會隨之上升。如此一來,美國人就可以開動印鈔機,印更多的美元,從全球換回更多的實物財富,道理就這麽簡單。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科索沃戰爭劍指歐元

  有人會問,既然如此,科索沃地區並不産石油,美國人爲什麽還要打科索沃戰爭?打科索沃戰爭和美元是什麽關系?在打響科索沃戰爭之前,很多人都相信了西方宣傳機器的一面之詞,認爲美國人打南聯盟,是爲了進行人道主義幹預。因爲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西方媒體聯手撒了一個彌天大謊:說米洛舍維奇的南聯盟政權在科索沃屠殺了9萬阿族人。事後證明這完全是一個謠言,但是當謠言澄清之後,美國早已打敗了南聯盟。
  那麽,美國打科索沃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麽?要看清楚這一點我們需要把日曆前翻。這場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999年3月,但耐人尋味的是,1999年1月1日,發生了另一個重大事件:歐元正式啓動。當時歐元和美元的彙率是1∶1.07,歐元作爲一種全新的國際結算貨幣,一上來就對美元霸權地位構成了挑戰和威脅。僅僅兩個月後,科索沃戰爭打響。戰爭還沒結束,世人便發現,深受戰爭創傷的,不光是南聯盟,還有歐元。有歐盟各國空軍做幫手的72天的狂轟濫炸,其最重要的結果,不光是米洛舍維奇政權的垮臺,還有歐元與美元彙率的倒挂,由1歐元兌換1.07美元,變爲0.82美元兌換1歐元,歐元跌幅達30%。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人打科索沃戰爭是“項莊舞劍,意在‘歐元’”。西方人喜歡標榜民主國家之間不打仗,但美國人在歐洲的腹心地帶打的一仗,首先打壞的是歐洲的投資環境,從而使歐元剛剛誕生就立刻面臨夭折的危險,因爲美國絕不能容忍還有其他什麽貨幣與美元平起平坐,即使是歐洲兄弟的歐元也不行。
  理解美國人的這種心思並不難,在歐元出現之前,美元是世界上唯一的儲備貨幣、基准貨幣,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貿易結算幾乎都是用美元。這意味著美國擁有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向全世界征收隱形鑄幣稅的權力。突然間出現了歐元,一個龐大的歐元經濟體從此後不再由美國人收鑄幣稅,這對美國來講,其打擊不僅僅是鑄幣稅的損失,而且是美元霸權根基的動搖。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美國人即使不是意欲除之而後快,也必定會果斷出手,對這個挑戰者實施毫不手軟的打擊,就此角度看,科索沃戰爭的爆發不可避免。
  此外,科索沃戰爭向我們展示的美式戰爭與貨幣資本及美國金融大戰略的關系,還不僅僅體現在美元與歐元的貨幣霸權之爭上,其他的現象同樣耐人尋味。科索沃戰爭爆發之前,有關資料數據顯示,大約有7000多億熱錢在歐洲遊蕩,晃來晃去,找不到投資的去向,因爲此時歐洲上空已戰雲密布,一旦戰爭打響,投資環境便會迅速惡化,你的投資就可能面臨顆粒無收血本無歸。追求利潤最大化是所有投資者的信條,但同時既要獲利,還要安全的獲利,如果不安全,寧可不投資,這也是投資者的信條。
  結果,戰爭一打響,7000多億熱錢中有4000多億立刻從歐洲抽逃,其中2000多億去了美國,直接支持了美國已經連續90多個月的經濟繁榮。美國曆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如此漫長的經濟增長期。
  另外的2000多億則去了香港,香港怎麽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化這麽多錢?顯然是那些投資人或投機家,看好中國內地市場,想拿香港做跳板,進入中國內地。讓人備感蹊蹺的是,恰在這個時候不早不晚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情,美國人用5枚精確制導炸彈,“誤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接下來,美國人慣用的通過軍事手段改變別人的投資環境,用炸彈像驅趕羊群一樣驅趕資本的情況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了,一個星期之後,滯留香港的2000多億熱錢從香港抽逃,最後去了哪兒呢?又去了美國,4000多億熱錢全部流到了美國,去支持美國已經連續90多個月的經濟繁榮,一直到小布什上臺,這個經濟繁榮期才告結束。
  打阿富汗不是爲了反恐,而是要打回全球資本對美國投資環境的信心
  從以上例證,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發動的戰爭和其他國家間發生的戰爭,從目標到方式再到結果都很不相同。美國人的戰爭除了改變別人的投資環境之外,還驅趕資本流入美國。因爲儲蓄率只有百分之二點幾(現在也不過剛達到6.9%)的美國,需要大量的美元回流,以支撐這個國家的流動性。這是美國在過去20年裏,連續在伊拉克和科索沃打仗的原因,同時也是其以反恐爲名,倉促打響阿富汗戰爭的原因。
  爲什麽說阿富汗戰爭美國是倉促打響?因爲“9?11”發生之後兩個月不到,美國就打響了這場戰爭,這完全不符合美國打一場局部戰爭的戰爭准備規律。1980年之後,美國人連打了四場戰爭,除阿富汗戰爭之外另外的三場戰爭,美國人的戰爭准備時間都在半年左右,這意味著美國打一場局部戰爭需要半年的准備,但是阿富汗戰爭卻是個例外,不到兩個月就倉促打響。倉促到什麽程度呢?倉促到美國人打仗打到一半的時候,居然就把巡航導彈打光了,這個時候還在繼續打,怎麽辦呢?五角大樓只好下命令打開核武器庫,拆下核彈頭,換上常規彈頭,又打了近千枚,才把阿富汗打下來。
  既然明知道打一場局部戰爭需要准備半年時間,那美國人幹嗎不准備充分一點再打這場戰爭呢?不行,因爲時間不允許,美國的經濟形勢不允許。因爲這個時候正是“9?11”發生之後不久,大量的資金開始撤離美國。因爲全球的投資人突然對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資環境——美國産生了疑慮。美國是全球的金融中心,紐約是美國的金融中心,而華爾街是紐約的中心,世貿大廈則是中心的中心。現在,這個中心的中心居然讓恐怖分子給撞毀了,誰還敢對你的投資環境保持信心呢?于是,從這時起,據說有三四千億美元撤離了美國,前面提到美國每年需要吸納大約7000多億美元的淨流入,這個時候有三四千億美元撤離美國,而這一年還有幾個月的日子要過,沒有錢怎麽行?所以美國迫切需要一場戰爭,需要用一場戰爭,打回全世界投資人對美國的信心。
  果然如此,當阿富汗戰爭打響之後,巡航導彈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瓊斯指數就在短期下探後很快回升,華爾街一片叫好,隨著戰況進展順利,大量撤離的資金又陸續回到了美國,這場戰爭重新打回了全世界對美國投資環境的信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向全世界展示的現代戰爭理念是,如果我的投資環境不好而短期內又無法改變的話,那我就用戰爭把其他地方打得更壞,反襯出美國相對的好。你不是認爲我的投資環境不安全嗎?那我就打一場戰爭給你看,美國仍然是最強大的,美國人想打誰就打誰,你要覺得美國的投資環境不安全,還有別的地方比我更不安全,那個地方還在發生戰爭。這就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如何爲它的金融大戰略服務。

  建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用快變量控制全球資本流

  過去,美國人喜歡說,當世界上什麽地方出現麻煩,美國總統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的航空母艦在哪裏?現在這種說法正在逐漸成爲過去時。當互聯網把全球連成一個整體,網上交易、網上支付已成家常便飯,隨便敲幾下鍵盤,成百億、上千億甚至數萬億的美元,就可以在瞬間完成轉移或者是抽逃時,這種幾乎以光速運行的資本流動,是每小時以三四十節的速度航行的航空母艦無法跟上的。即便是以超音速飛行的艦載機,也同樣跟不上。因爲無論航母還是艦載機,都是物流經濟時代的産物。是爲爭奪海上霸權,控制海上物流而設計的海面武器平臺。在資本流已成爲全球經濟生活主流的時代,美國人顯然已經意識到需要一種能與資本的流速相匹配的快變量手段,才可能控制或改變全球資本的流速和流向。
  爲此,五角大樓對其軍事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盡快建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這一系統要求美軍的軍事打擊能力,能比航母爲代表的傳統軍事手段更快捷地打擊地球上任何目標,打擊時限也一再縮短,從號稱一小時打遍全球,縮短到28分鍾打遍全球。這個速度有什麽意義呢?其意義就在于,它基本上可以跟上資本流動的速度了。當大氣層返回式彈道導彈或五六倍于音速的巡航導彈落在地球的某一點上時,這一地區的投資環境就會迅速改變,驚慌的投資者們會迅速把資金撤離這個地區,那麽,撤離後這些資本會去哪裏?總不能懸在半空中,總要有個去處。這個去處還必須是安全的。哪個地方最安全呢?當然是誰的拳頭大,誰那裏就最安全。美國急于發展“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的目的,無非就是要用軍事手段這個快變量,像當年航母控制海上物流一樣,控制全世界的資本流。
  今天,已經持續了近三年之久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的整體實力,即便是看上去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小的美國國力的支柱和象征——軍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奧巴馬總統上臺後,宣布一系列壓縮軍費計劃——原定采購381架F-22戰機,現在減爲187架;原定建造33艘新型驅逐艦,現在變成3艘;原准備用140億美元部署TMD、NMD導彈攔截系統的攔截導彈,現在計劃取消;原准備生産140架C-17“環球霸王”這種飛遍全球不加油的運輸機,現在不生産了。最後,連耗資130億美元的總統直升機項目也下馬了——這一切都傳遞出了美國軍力捉襟見肘的信息。
  但是,我們都不能據此就得出美國會從戰略上整體收縮,甚至可能拱手交出霸權的結論。因爲在做出上述一系列壓縮之舉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五角大樓的另一些耐人尋味的舉措:比如說建立空天司令部,比如說建立全球第一支網軍,又比如說全球第一架空天飛機的試飛,再比如說正在研發的5倍于音速的巡航導彈……所有這些,又都在向我們傳遞與前述信息相反的信息,那就是五角大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注重美軍的速度——從部署的速度到打擊的速度,而這一切,都與資本的流速和流向有關,因爲美國人心裏最清楚,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建立在紙幣上的帝國。要讓這個帝國不垮塌,就必須保持美元的霸權,現在,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軍事手段,美國人手上似乎已沒有其他什麽管用的家夥了。 (作者爲空軍指揮學院教授、少將)(另參本館:《超限戰》國際金融新體制)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2-25/1357634679.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2,169) | 回應(2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中西方戰術比較研究》
此分類上一篇:《孫子三論》

阿楨
陳炳德驚︰中國海軍落後美20年2011-5-20 自由時報 (楨:不懂欺敵/伐謀!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中國軍力 《孫子三論》《超限戰》 )

中國總參謀長陳炳德今天表示,參觀美國成熟的軍事建設後讓他很吃驚,中國的海軍軍事能力至少比美國落後二十年,中國沒有能力挑戰美國,事實上,美國在中國經濟專屬領域的偵察行為讓中國感到很震懾。
陳炳德今天中午在美國國防大學演說,下午與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在國防部舉行聯合記者會,並發表六項共識。陳炳德此行邀請穆倫夫婦近期訪問中國,穆倫已表示接受。美中在六項共識中同意,要在亞丁灣進行打擊海盜的聯合演習,雙方預定明年舉行人道救援和救災的聯合演習,美中兩軍的參謀總部會利用美中國防熱線電話進行溝通。
陳炳德數度提及,要打擊亞丁灣的海盜不僅要從海上著手,也要打到陸地上去,因為在海上執行任務的是低層人員,真正的指揮系統在陸地。中國如果不建造新船艦,積極發展海軍,別說打擊亞丁灣的海盜,連長期維護中國海權都困難,但若繼續擴張中國海軍,不但擠壓國家資源,也會加深中國威脅論。
陳炳德批評,美國許多人誇大了中國威脅論,希望美國客觀看待中國軍事發展,相信中國是一個可以打交道的夥伴,美中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他並承認,解放軍的信息化還在初始階段,中國的網絡很脆弱,前一陣子的茉莉花革命,使中國的網路安全受到很大壓力。
陳炳德曾向美方提出三項要求:停止對台軍售、停止在其經濟專屬領域的偵察行為、廢止對中國的高科技輸出管制。但從六項共識中,可以看到美方完全未回應。
穆倫表示,雙方在沒有期待問題會一夜之間解決的情況下,也討論了如何推展關係,不過美中還是有正面、互利的地方可以合作。
2011-05-20 08:16:21
版主回應
中共軍方:台海只駐防部署 沒導彈部署【聯合報2011.05.20(另參本館:呆子凱子軍購 臺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馬英九總統表明兩岸洽談和平協議前,大陸應先撤飛彈,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十八日卻在記者會宣稱,有些人要求大陸撤除對台作戰及導彈部署,他要很負責任地告訴記者,「我們在台灣附近沿海地區,只有駐防部署,沒有作戰部署,更沒有導彈部署」。
他表示,中國軍力發展主要是做好因應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等人想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軍事準備工作,「我們在軍事上是有準備的」;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同胞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要用和平方式及手段來解決台灣問題,統一祖國」。
美國國防部指中國對台灣部署上千枚飛彈,陳炳德「沒有導彈部署」的說法,讓人難以理解。
中國近年大幅擴展軍力引發美方高度關切,陳炳德刻意放低姿態,強調這次訪問,看到美國軍事建設讓他甚為吃驚,「我們沒有能力挑戰美國」。
陳炳德說,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超級大國,中國挑戰它談何容易,中國沒有這個文化,也沒有這個能力;中國經濟雖有成長,國民平均所得仍在全球百名之外,美國生活水平高出中國十二倍,「不會拿這個錢去買武器裝備去挑戰美國」。
陳炳德批評美國部分媒體誇大中國對美國的軍事威脅。對於美國媒體質疑中國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中期間試飛「殲廿」,他反問,美國已有那麼多新型武器,又是針對誰?「為什麼只允許你們幹,不允許中國幹?」
陳炳德在美國國防大學演說時表示,中國軍力與美國仍有大差距,中國從沒挑戰美國的意思,中國歡迎美國對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
相 關 新 聞
‧國安局:共軍飛彈部署 衛星會說話
‧台灣關係法「干涉內政太霸氣」
‧大陸對美軟硬兼施 台灣還沉溺在軍購迷思
‧外交部:大陸難撼動台灣關係法
‧國防部:美對台軍售政策不變
‧無導彈部署說 藍委指文字遊戲

導彈機動 駐防作戰部署不同【中央社 2011.05.19

全球防衛雜誌主編施孝瑋今天說,導彈機動發射,駐防、作戰意義不同。「駐防部署」指部隊駐地;「作戰部署」指把導彈機動到作戰位置發射;大陸對「沿海地區」定義可能不同。
大陸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18日與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舉行聯合記者會表示,他可以負責任地說,台灣附近的大陸沿海地區,大陸軍方只有「駐防部署」,沒有「作戰部署」,更沒有「導彈部署」。
施孝瑋指出,所謂「駐防部署」是指部隊的駐地,通常是固定的,例如江西駐有幾個導彈旅。但一旦要作戰,不可能在駐地發射導彈,而會把導彈機動到作戰位置進行發射,這就是「作戰部署」。
至於「沿海地區」,施孝瑋說,一般的標準是距海岸線500公里。不過,大陸與其他國家所採取的標準可能不同。如果是這樣,江西有可能不在陳炳德所說的「沿海地區」範圍內。
針對陳炳德的說法,國家安全局長蔡得勝今天表示,大陸在沿海部署飛彈,目前不論在數量或單位上,仍不斷增加中。
國防部長高華柱也表示,大陸軍方在沿海是沒有部署導彈,只有部署防空飛彈,但這要看「沿海地區」怎麼定義。
蔡得勝指出,陳炳德相關說法是「睜眼說瞎話」,是狡猾的講法,只要飛彈部署打得到台灣,就足以威脅台灣,不一定要部署在沿海。

中共很大聲 美國陪小心【聯合報 2011.05.20

記者會上,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暢所欲言,痛批美國干涉中國內政,更警告美國別再對台軍售,否則中美軍事關係必受影響。這個看似熟悉的場景,地點不在北京國防部,而是美國五角大廈。
站在一旁的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發言謹慎,深怕破壞好不容易恢復的美中軍事交流。他強調雙方努力聽取並理解對方觀點,還順著中方思維,脫口說出支持台海兩岸和平統一。
兩人不同的態度,某種程度反映了這場美中軍事對話的「不對等」,也凸顯台灣的可能隱憂。中國積極擴展軍力,美國非常希望了解中方的軍事發展及意圖,避免雙方誤判引發衝突;中方雖不排斥美中軍事交流,但態度並不積極。面對中方威脅中斷交流,美國極力避免在台灣問題上刺激北京。
歐巴馬政府致力維持美中全面關係及軍事交流,決定對台軍售時間及項目時,絕對會考量北京反應。在中方表明售台F-16 C/D型戰機是紅線的情況,美方會不會去捅這個馬蜂窩?就是個很大問號。
儘管訊息指美方已原則同意F-16 A/B型戰機升級案,但華府學者私下透露,由於美中兩國副元首將互訪,加上美國今年主辦亞太經合會,為維持美中良好氣氛,本案至少要拖到明年初。
儘管美中缺乏戰略互信,但發展全面關係互動日益緊密,讓美方處理台灣問題多了顧忌,也讓中方有更多機會為美方官員「洗腦」。馬總統專注兩岸關係並以此自豪的同時,也應正視美中台三邊失衡的現實,拿出具體行動加強台美戰略關係,不能一味期待別人的善意。
2011-05-20 08:24:54
阿楨
金融時報:911終結美國霸權2011-09-12 旺報

 美國911恐怖攻擊將滿10周年,英國《金融時報》,以「美國霸權終結」專文指出,911恐怖攻擊後引發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使得美國失去道德高地,變成一個流氓國家。
 伊拉克戰爭未能得到加拿大、法國和德國等傳統盟友支持,也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北約影響力相對減弱。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軍費開支近2兆美元,但民主改革的種子能否在伊拉克生根發芽,是更值得討論的問題。
 911事件也未能促成解決以巴衝突,也沒能解決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雖然重點在打擊恐怖主義,但美國對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趨勢也保持警惕。最重要突破是美印簽署民用核合作的《123協議》,一方面制衡中國崛起,也制衡擁有核武的巴基斯坦。
 相較之下,美中關係只能算是不舒服的互相容忍,北京頂多把華盛頓看成「非敵非友」,美國則大夢初醒意識到,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對美的主宰地位構成挑戰。過去10年地緣政治最重要的進展是在金融體系中,美國金融風暴爆發後,使得美國經濟走下坡,歐洲喪失比賽資格,亞洲暫持在上升狀態。
 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國務卿萊斯認為,多極化競爭是必然的災禍,從經濟角度看,多極化是一種新秩序,在這種秩序中,相互依存成為基本原則,美國儘管仍有壓倒性優勢,卻不再享有霸權。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傑拉德.萊昂斯說,過去10年最重要的辭彙不是反恐戰爭,而是中國製造,未來10年將變成中國所有。

另參本館:G2 《華氏911》
2011-09-14 10:39:26
版主回應
「911」事件與超限戰 2011/09/12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今年是「911」事件的十周年,際此一刻,美國是哀傷多過紀念,是防範勝於聲討。從「911」開始,美國開始反恐戰爭,阿富汗的神學士倒下來了,其首領賓拉丹被槍殺了,伊拉克的海珊,亦被活殺了,但賓拉丹後繼有人,伊拉克仍有動亂,美國與阿富汗,以至伊拉克的戰爭,本來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戰爭可以很快結束,但為何美國竟然有「911」的慘劇,慘劇又繼續蔓延,如是有倫敦的地鐵爆炸,峇里島的近乎屠殺?

原因是短暫的反恐戰爭以後,不對等的恐怖分子,把對抗的面,策略性轉為鬥爭的點,美國要應付的,反而是另一次長期性、兼持續性的反恐鬥爭,反恐鬥爭又是蔓延性、全球性的,不然不會有疆獨的恐怖活動擴散、升級。

原因又是,「911」以後,美國要應付的,已不再是常規戰,美國有強大的國力,龐大的軍隊,再加上先進的科技,對著環境惡劣的阿富汗,仍可憑先進武器與夜視裝備,在星光之夜,突襲坎達哈的神學士首領的住宅,搜獲重要文件與線索,行動是零傷亡,神學士卻傷亡慘重;換轉過來,阿富汗對著美國,存在著大小、多寡、強弱的不對等,加上地理的距離,絕不可能攻打美國。

但在「911」事件,卻證明不可能可以變成可能,所憑的是甚麼?是「911」以後,才被人注意的「超限戰」,證明小、寡、弱的一方,依樣可跨超國力、軍力、科技,甚至時空的局限,以非國家組織的非職業戰士,用戰術性的方式,達成戰略級的效果,美國同樣傷亡慘重,損失嚴重,這類超限戰,並無對等之分,前線與後方之別,放棄全面性的一面,只從隱約性的一點出發,可以發揮到普遍性的多面,甚至震撼性的多面。這類的非常規行為,肯定會帶來超常態的效應。

這種效應亦源自非常態的意識形態,包括教條的感應,宗教的狂熱,與種族的仇恨。在文革時期,教條促使紅衛兵互相廝殺,十字軍東征在相當程度是宗教的仇殺,希特勒肯定猶太人非我族類,於是進行種族清洗。今日的凱達組織,三者俱備,教義就是教條,教規激化仇外。因此要應付超限戰,須偏重種族融合、文化交流、思想溝通等軟件,今天的美國,完全做得到嗎?

至於非常規的行為,包括戰爭的模式,在50年代的韓戰,60年代的越戰,已完全出現。在前者,美國的強大軍力,被人海戰術所消融,到後者,美國先進的武器,又被人流戰略所消耗。這次的超限戰,再被人盾的奉獻,帶來消滅的災害,美國雖然自越南撤走,卻在韓國企穩,只是這次須面對的並非反恐戰爭,因為一切戰爭的硬件已具備,反而是反恐的鬥爭,而這種鬥爭,竟然是無影、無跡、無蹤的,無從去打,亦無法去趕,完全變成被動。

同樣被動的是中國,同樣處於近乎超限戰的困惑。對著東亞,是美、日、韓的結盟,最近又加上澳洲,變成東亞版的北約,形成不對陣的對立;對著疆獨、藏獨,是不對稱的對抗,最近連內蒙古亦出現動亂;對著台灣,雖然是不對等的對峙。相對而言,台灣是小、寡、弱的一方,若用超限戰的理論,未來的台灣,未必不會影響他日的中國大陸。(楨:肖想!另參本館:精神勝利法 共軍能阻美救臺 賣臺軍事家)
2011-09-14 10:39:54
阿楨
美稱中國不想與美對等較量 欲利用美軍缺點2014-2-3 環球網   

彭博新聞社網站1月30日報導,美國軍事情報官員的話稱,隨著中國海軍擴大遠端能力,其空軍新的精確制導巡航導彈、遠端轟炸機和無人機將入列服役。
  報導稱,中國正提升其空軍和海軍實力,以弱化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實力,向更加遠離中國海岸的地方投放力量。
  美國海軍部情報局資深中國情報官傑西 卡羅特金在向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提交的新報告中寫道,鑒於中國海軍現代化的“步伐”,“大陸與臺灣的軍力差距將繼續向著有利於大陸的方向擴大”。
  此外,美國海軍部情報局在報告中指出:“其中很多能力專門用來遏制和阻止美國對該地區進行軍事干預。”
  報導指出,這份長達12頁的海軍情報評估報告說,在新潛艇和水面艦船上配備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可提升中國打擊美國在該地區重要基地——包括關島——的能力”。
  菲爾在其報告中說,中國在擴充其裝備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庫方面“穩步前進”,以擴大“對遠離中國海岸的第一島鏈上的陸地目標和海上艦艇(包括航母)進行精確打擊”的範圍。
  卡羅特金寫道,中國製造的射程超過100海裡的反艦巡航導彈迅速、廣泛地投入使用,是一支海軍從沿海海上力量向一支“有能力執行多種任務”的海上力量轉變的典型特徵。
  美國空軍情報中心負責軍隊現代化和部署的技術主管菲爾說,中國升級的目標是“提高進攻和防禦行動能力,比如打擊、空防和導彈防禦、力量投放以及預警和偵察等等”。
  他說:“我們認為,中國不是試圖與美國進行系統對系統的較量,而是採用超系統方針,利用他們所謂敵人的缺點或可利用的薄弱環節。”
  美國海軍部情報局的評估報告稱,中國軍隊升級表現為,其62艘潛艇有一半裝備了遠程反艦巡航導彈,在擁有5萬枚水雷的基礎上研製更多水雷,海軍對廣大地區進行衛星偵察的能力“顯著提高”。
  該報告說,不斷擴大的武庫也將增強中國威脅潛在對手的能力,而且將“使其反干預能力顯著深入到菲律賓海和南中國海”。
  報導認為,在與其鄰邦——包括日本、韓國、越南、汶萊與菲律賓——的領土爭端中,中國越來越“武斷自信”。不過,菲爾說,南中國海爆發衝突將給中國空軍“持續投放空中力量”的能力造成壓力,部分原因是其“空中加油的能力有限”。
  報導稱,到2020年,中國將跨過重要的一關,預計屆時它的新航母遼寧艦將能夠起降飛機,以“支持艦隊發揮有限的防空作用”。
2014-02-04 09:20:25
版主回應
美媒稱中國8月7日在酒泉第二次試射新型WU14導彈 2014.8.20環球網

  【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網站8月19日報導,中國最近進行了第二次新型高超音速導彈試驗飛行。據分析人士稱,這種高超音速導彈是中國能夠攜帶核彈頭打擊美國的全球打擊武器系統的一部分。美國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理查-費舍爾認為,中國有可能會在近期為戰區導彈部署機動高超音速彈頭,之後為洲際導彈部署這種彈頭,而且他還認為,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的加速,可能使中國得以發展機動性更強、更難以攔截的第二代反艦導彈、可擊潰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
  報導指出,中國最近一次Wu-14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試射試驗的披露,正值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發表聲明呼籲強化對華合作之時。受中國強勢聲索有爭議的海上領土主權影響,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8月13日克裡在夏威夷的一次演講中指出,“我們將致力於避免陷入戰略競爭的陷阱,以擴大我們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建設性地管理我們的差異和分歧為目的加強地區合作。”
  中國軍事分析人士指出,在首次Wu-14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試射試驗不久後進行的第二次試射試驗,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威脅,標誌著中國把這種新型武器專案列為高優先順序專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高超音速發展專家羅拉?薩爾曼指出,“在首次試驗後僅幾個月時間就進行第二次試驗的決定,說明中國致力於快速推動該項目發展。“與2007年、2010年、2013年和2014年的以年為時間間隔的反衛星和彈道導彈防禦試驗相比,WU-14試驗說明中國武器項目發展時間表呈指數式增快。”很明顯是中國為反制美國“快速全球打擊系統”所做的努力之一。
  “快速全球打擊系統”是美國的一個軍事專案,旨在開發可在30分鐘內用常規彈頭打擊全球任何目標的武器系統(主要指導彈)。中國擔心美國會在衝突初期階段利用這種武器系統打擊其陸基核武器。美國“快速全球打擊”能力設計用於打擊被情報機構識別的恐怖分子或核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打擊過程必須在目標潛逃或轉移前迅速完成。薩爾曼稱,Wu-14代表著中國全球打擊能力的潛在巨大飛躍——如果被加裝在洲際彈道導彈上,有可能會構成“中國快速全球常規或核打擊能力”。
  中國把Wu-14稱之為與導彈防禦系統配合使用的打擊武器,前者為“劍”,後者為“盾”。她指出,在2014年1月進行的第一次試射試驗標誌著中國朝發展射程更遠、報復性能力更強且可能具備先發制人能力的武器系統發展。薩爾曼還補充稱,這種能力有可能會推動中國從歷史上較被動的姿態向更積極的姿態轉移。
  據斯托克稱,中國許多導彈工程研發測試與實彈測試都是在甘肅省酒泉進行的,這些從“雙城子”(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導彈被標記為“SC”,而在山西省五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試驗的導彈則均標記為“Wu”。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與了2010年1月的反導測試,當時一枚CSS-X-11中程彈道導成為SC-19導彈的攔截目標。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情報機構認為Wu-14與中國戰略核武器系統有關。美國空軍國家空天情報中心技術情報專家Lee Fuell早前曾告知國會,中國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基本上就是一種由彈道導彈發射的系統,並能以Ma10以上的速度向目標滑翔和機動”。他還於2014年1月30日告訴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稱,Wu-14“與其核威懾力量有關。
  五角大樓本身也正在研發多種高超音速武器平臺,其中包括X-37B空天飛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HTV-2型高超音速飛行器,以及美國空軍的“基於美國本土使用和投射兵力”項目。美國波音公司也在打造試驗型X-51“馭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然而,受奧巴馬政府削減五角大樓預算影響,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的資金受到了限制。
  除美國之外,俄羅斯軍方也把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列為優先事項。不過,據信在能力方面,莫斯科落後於美中兩國。(知遠/北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8-20/1510796681.html
2014-08-21 09:39:43
阿楨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美軍能靠3件武器打遍全球?
有了衛星和全球鷹偵察機,還需要SR-72?
有了捕食者和X-47彌補次音速巡航導彈之不足,還需要X-51A?
太空梭都已退出,還需要尺寸才太空梭1/4的X-37?
下面以夾批方式來評論!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104689
2014-03-08 12:12:28
版主回應
美媒稱中國8月7日在酒泉第二次試射新型WU14導彈 2014.8.20環球網

  【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網站8月19日報導,中國最近進行了第二次新型高超音速導彈試驗飛行。據分析人士稱,這種高超音速導彈是中國能夠攜帶核彈頭打擊美國的全球打擊武器系統的一部分。美國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理查-費舍爾認為,中國有可能會在近期為戰區導彈部署機動高超音速彈頭,之後為洲際導彈部署這種彈頭,而且他還認為,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的加速,可能使中國得以發展機動性更強、更難以攔截的第二代反艦導彈、可擊潰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
  報導指出,中國最近一次Wu-14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試射試驗的披露,正值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發表聲明呼籲強化對華合作之時。受中國強勢聲索有爭議的海上領土主權影響,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8月13日克裡在夏威夷的一次演講中指出,“我們將致力於避免陷入戰略競爭的陷阱,以擴大我們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建設性地管理我們的差異和分歧為目的加強地區合作。”
  中國軍事分析人士指出,在首次Wu-14高超音速滑翔式導彈試射試驗不久後進行的第二次試射試驗,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威脅,標誌著中國把這種新型武器專案列為高優先順序專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高超音速發展專家羅拉?薩爾曼指出,“在首次試驗後僅幾個月時間就進行第二次試驗的決定,說明中國致力於快速推動該項目發展。“與2007年、2010年、2013年和2014年的以年為時間間隔的反衛星和彈道導彈防禦試驗相比,WU-14試驗說明中國武器項目發展時間表呈指數式增快。”很明顯是中國為反制美國“快速全球打擊系統”所做的努力之一。
  “快速全球打擊系統”是美國的一個軍事專案,旨在開發可在30分鐘內用常規彈頭打擊全球任何目標的武器系統(主要指導彈)。中國擔心美國會在衝突初期階段利用這種武器系統打擊其陸基核武器。美國“快速全球打擊”能力設計用於打擊被情報機構識別的恐怖分子或核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打擊過程必須在目標潛逃或轉移前迅速完成。薩爾曼稱,Wu-14代表著中國全球打擊能力的潛在巨大飛躍——如果被加裝在洲際彈道導彈上,有可能會構成“中國快速全球常規或核打擊能力”。
  中國把Wu-14稱之為與導彈防禦系統配合使用的打擊武器,前者為“劍”,後者為“盾”。她指出,在2014年1月進行的第一次試射試驗標誌著中國朝發展射程更遠、報復性能力更強且可能具備先發制人能力的武器系統發展。薩爾曼還補充稱,這種能力有可能會推動中國從歷史上較被動的姿態向更積極的姿態轉移。
  據斯托克稱,中國許多導彈工程研發測試與實彈測試都是在甘肅省酒泉進行的,這些從“雙城子”(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導彈被標記為“SC”,而在山西省五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試驗的導彈則均標記為“Wu”。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與了2010年1月的反導測試,當時一枚CSS-X-11中程彈道導成為SC-19導彈的攔截目標。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情報機構認為Wu-14與中國戰略核武器系統有關。美國空軍國家空天情報中心技術情報專家Lee Fuell早前曾告知國會,中國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基本上就是一種由彈道導彈發射的系統,並能以Ma10以上的速度向目標滑翔和機動”。他還於2014年1月30日告訴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稱,Wu-14“與其核威懾力量有關。
  五角大樓本身也正在研發多種高超音速武器平臺,其中包括X-37B空天飛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HTV-2型高超音速飛行器,以及美國空軍的“基於美國本土使用和投射兵力”項目。美國波音公司也在打造試驗型X-51“馭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然而,受奧巴馬政府削減五角大樓預算影響,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的資金受到了限制。
  除美國之外,俄羅斯軍方也把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列為優先事項。不過,據信在能力方面,莫斯科落後於美中兩國。(知遠/北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8-20/1510796681.html
2014-08-21 09:40:25
圖博館
戰爭:從類人猿到機器人,文明的沖突和演變
作者:(美)伊恩·莫里斯 2015 中信出版社

內容簡介

幾萬年來,戰爭一直被視作人類最大的夢魘,但在這本罕見地融合了客觀的學術研究和驚人的智慧的書中,《西方將主宰多久》的作者伊恩?莫里斯進行了顛覆性的思考,他向我們展示了令人不快但又無法否認的事實:從長期來看,盡管戰爭帶來了殺戮和血腥,卻使人類更安全、更富庶。

這本書涵蓋了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地理學、進化生物學,以及科技和軍事知識,講述了令人毛骨悚然卻又引人入勝的戰爭故事,歷數從類人猿到機器人的15 000年的爭斗和暴力,從原始社會到古代文明,再到「美利堅帝國」。莫里斯犀利地指出在石器時代,人們生活在爭斗不休的小社會中,有1/10甚至1/5的可能會死於暴力。與之相反,在20世紀,盡管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等大小戰亂,每100個人卻只有不到1個人死於暴力。這都是因為戰爭,也只有戰爭打造出的利維坦式的大型中央集權國家,才能夠確保穩定,從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富庶。

這本書對15 000年人類戰爭史的研究更表明,接下來的半個世紀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期。如果我們可以度過這一階段,那麼自古以來一直存在的終結戰爭的夢想或許就可以實現。但莫里斯認為,要想知道戰爭接下來會把我們帶向何方,必須先明了戰爭究竟意味着什麼。

這本書無疑將永遠改變我們看待戰爭的方式,並改變我們在未來應對沖突的選擇。對於那些認為戰爭是普世災難的人來說,這本書將改變他們看待歷史的角度;而對於每一個參與戰爭與和平的事業,或是在任何一方面會影響人類命運走向的人,都應當讀讀這本書。
2015-09-04 10:24:08
圖博館
超限戰與反超限戰:中國人提出的新戰爭觀美國人如何應對
作者: 喬良等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內容簡介
《超限戰》是前沿軍事理論家、著名軍事評論家喬良少將和王湘穗合着的力作,該書由於准確預測了「9•11」事件,在美國及西方引起轟動,已出版日、意、法、英、繁體中文等8個版本,暢銷百萬。
被美國西點軍校和美國海軍學院分別列為學員必讀書目和正式教材,更被意大利陸軍總監米尼上將稱為當代軍事名著。近年該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已被美軍寫入最新作戰條令。
此次全新修訂版《超限戰——中國人提出的新戰爭觀美國人如何應對》在保留原版超限戰的內容的基礎上,首次集結了美國軍方、政府、學術界和工商界應對超限戰的具體措施,全面展現中國的新戰爭觀超限戰與美國的反超限戰戰略,預見未來橫跨軍事、經濟、金融、網絡、資源、反恐等各領域的多方面戰爭圖景。
此次全新修訂版采取全新的裝幀設計,正反兩個封面,正面封面突出「超限戰」,翻開為「超限戰」的經典內容;反面封面突出「反超限戰」,翻開為「反超限戰」的內容。
  喬良,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將。我國前沿軍事理論家、著名軍旅作家,空軍專家委員會委員,火箭軍軍事理論咨詢專家組成員,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1999年,他與王湘穗合着的軍事理論著作《超限戰》出版,該書由於准確預言了「9•11」事件的發生,在美國及西方引起震動。被美國西點軍校和美國海軍學院分別列為學員必讀書目和正式教材,更被意大利陸軍總監米尼上將稱為當代軍事名著。近年該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已被美軍寫入*新作戰條令。
  王湘穗,退役空軍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航空科學與技術實驗室航空發展戰略首席科學家。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航空學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理事。
  目錄
超限戰部分
中文再版自序
中文三版自序
《超限戰》的誕生源於中國現實/法文版序言/法國陸軍中將米歇爾•簡
中情局誤譯誤讀別有用心/作者為《超限戰》法文版所撰寫的序言
超限戰:第四「福音書」/意文版序言/意大利陸軍上將米尼
「9•11」的悲劇不可避免/日文版序言
序論 海灣戰爭改變世界
上卷 論新戰爭
第一章 總是先行到來的武器革命
第二章 戰神的面孔模糊了
第三章 背離經典的經典
第四章 美國人在大象身上摸到了什麼
2017-04-06 11:47:20
圖博館
下卷 論新戰法
第五章 戰爭博弈的新着法
第六章 尋找勝律:劍走偏鋒
第七章 萬法歸一:超限組合
第八章 必要的原則
結語 全球化時代的超限戰
本書自創詞表
附錄一 超限戰與現代戰爭
附錄二 從「妖魔化」到學理化——對《超限戰》評介的流變
附錄三 超限戰:尋求均衡者——《簡氏防務周刊》對《超限戰》的評價
附錄四 國家與新恐怖主義之間的角逐——超越軍事界限的戰爭
附錄五 「9•11」周年祭——21 世紀真正開端
附錄六 《超限戰》的歷史傳承及對霸權主義的警示
附錄七 自「超限戰」中和平崛起:針對中國特點的大戰略
中文初版后記
中文再版后記
中文三版后記
  反超限戰部分
序 超限戰沖擊了美國精神,應對超限戰亟須多維合作
后「9•11」時期的美國國家安全改革
塑造國家彈性,應對超限戰爭
跨部門合作應依靠但不依賴分析支持
跨部門合作的情報支持
網絡:攻擊關鍵基礎設施的脆弱入口
網絡戰:美國面臨的嚴峻威脅
應對網絡戰的戰略和戰術
構築網絡彈性,確保網絡安全
資源供求與資源戰爭
爭奪資源:沖突和競爭的邊界已然模糊
應對資源戰:保衛關鍵基礎設施
應對《超限戰》中的經濟戰和金融戰
附錄:問答實錄
2017-04-06 11:49:29
圖博館
《帝國之弧》——對美國未來最科學(?)的預測2016-07-06

國防大學少將喬良的新書《帝國之弧——拋物線兩端的美國與中國》作了一個大膽但並不駭人的預測:美國將繼續沿著拋物線的弧度逐漸衰落,而中國,目前正站在拋物線的另一端。
  一直以來,預測美國將要衰落的文章也成千上萬,比中國崩潰論也少不了多少,所以美國將衰落的預測實在不算駭人。但是哲學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前進都是有曲折反复的,僅僅憑著某國幾年或十幾年的發展數據來判斷,沒有基於科學的分析來預測某國的衰落、崩潰,都是譁眾取寵。
  整本書正文分為七個部分,另外附錄一篇對話和兩篇訪談。正文條理清晰、目錄明確,以至於根本不用做思維導圖。附錄是在正文之上結合國際國內熱點所做的引申、外延和解讀。在此簡要敘述一下正文內容,或者說思維路線。
  第一部分,從資本的角度看老歐洲的沒落和美國的崛起。兩次世界大戰,從資產和融資能力來看,戰爭一開始就已經預示出勝負結局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從18世紀90年代初經濟總量就已經超越英國了,但經過半個多世紀,還有兩次世界大戰的推動,到二戰結束美國才總體超越英國成為世界老大。由此來看,中國需要走的路還遠得很。
  第二部分,敘說美元的歷史邏輯和規律。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是需要信用的,一開始美元和黃金掛鉤,但隨著美元使用量增大外流等因素美國黃金難以為繼,於是美國通過軍事霸權支撐改為美元和石油掛鉤。由此,美國可以無限制的通過綠紙來換取世界財富。為確保美國在全球食物鏈頂端位置,美國推行經濟全球化,擴大世界對美元需求。
  第三部分,揭示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即“過山車”和“剪羊”毛原理。美國先是向世界特別是某些地區注入美元,推動經濟如登上“過山車”一樣快速繁榮。然後美國縮緊美元流動,通過金融手段吸引美元回流進入金融市場支撐美國經濟繁榮。而某些地區則因資金斷流陷入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停滯下滑。最後美國拿通過金融市場賺的錢再到某些地區購買已經跌到地板價的優質資產,名曰“剪羊毛”。最典型的就是20世紀70年代末的拉美金融危機和90年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現在美國正想方設法促使美元回流支撐美國繁榮,以伺機“剪羊毛”。無奈2008年金融海嘯和中國對資本的吸引力的因素,美國難以完成這次“剪羊毛”的美夢。
2017-04-10 12:29:31
圖博館
第四部分,美國用軍事霸權支撐美元霸權。1、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惡化產油區環境,推高石油價格,從而擴大全球的美元需求。同時打掉宣布用歐元結算石油的薩達姆政府,以確保美元霸權。2、發動科索沃戰爭是惡化歐洲投資環境,把資本趕往美國,把新產生的歐元打成弱勢貨幣。當時約有2000多億美元熱錢去了美國,另外2000億熱錢去了香港,估計應該想藉香港進入中國內地。此時“恰巧”出現了美國“誤炸”中國大使館事件,香港熱錢一窩蜂到了美國。3、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是為了打回全球資本對美國的信心。911後大量資本出走美國,美國急需發動戰爭顯示美國強大能力,增強世界對美國的信心。美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是為了用戰爭快變量控制資本流向。
  第五部分,金融戰和陰謀論。這兩個名詞不是專業術語,很多專家不承認,但相信多數讀者是承認的,因為這是事實存在。首先華爾街用美元綁架了美國和美國政府,美國又用美元綁架了全世界。什麼叫綁架?你不能、無法看到他衰落、崩潰,因為你和他拴在一條繩子上。比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美國政府被迫救市充冤大頭讓華爾街勒索。美國通過美元綁架全球,用軍事霸權支撐美元霸權,再用美元霸權對全球進行金融殖民,通過金融戰來“剪羊毛”,通過金融戰來擊潰對手,這裡面有一系列的手段。比如現在降低石油價格就是為了打擊俄羅斯經濟。這個秘密多年來在美國無人敢提、諱莫如深。這就是金融陰謀,但被某些勢力把陰謀論污名化,所以說陰謀論本身就是陰謀。中國絕不能成為金融殖民下的犧牲品,要築牢防備美國金融戰手段的籬笆,要防備被漢奸和庸吏誤國,不能讓美國剪了中國的“羊毛”。
  第六部分,美國寄希望亞太再平衡戰略能避免頹勢。美國搞亞太再平衡戰略,主要目的是繼續佔據亞太地區龍頭老大位置,遏制中國發展。主要策略是“製造麻煩,控制危機”,希望中國屈服。手段是政治(搞亂半島、中日、中國東盟之間關係等)、經濟(TPP等)、軍事(空海一體戰等)一起上。美國搞亞太再平衡從而遏制中國的最終目的,依然是為了美元霸權。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對亞太地區經濟的持續帶動作用,中國在逐漸整合亞太經濟,也許,“亞元”將很快出世,這是美國絕不能允許的。
2017-04-10 12:34:40
圖博館
展望未來,美國衰落是必然的,因為美國採用的輸出美元從全球獲利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不解決根本問題,靠亞太再平衡戰略調整隻能是用腳廯藥水治療心髒病,無濟於事。何時衰落?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信號,是一個分水嶺,美國目前已經越過拋物線的頂端。
  第七部分,當美國自己擊倒自己時,中國該怎麼做?美國為什麼會自己擊倒自己?首先美國過度依賴美元從全球獲利的方式,推動資本主義走向最高級——金融資本主義,並且已經漸漸把能量耗幹,紅利吃盡。這裡具體的意思可以這樣理解:美國通過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已經抵達新社會形態演化的臨界點。金融創新使它主動放棄實物生產,用高槓桿的虛擬資本主義牟利,這種虛擬方式耗盡了資本主義的氣血。科技創新使它發明了互聯網,互聯網目前已經在全球普及,它的本質是“去中心化”、“多中心化”,這將催生世界各國多極化趨勢,從而消解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面。互聯網和物聯網將使帝國霸權消失,誰能順應趨勢塑造新文明社會形態,誰將最後勝出!中國需要在新的生產方式的驅動下,形成新的交易模式,確立自己的價值觀,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被世人認同的信用關係和信用體系,創立代表新文明社會形態的元理論、元價值。
  第七部分是整本書的結論,在自序中喬良將軍也做了闡述:美國將衰落,由於互聯網、物聯網的特性,帝國將成為過時的話題,美國衰落之後再無帝國。這一切的原因或規律是技術的進步,技術創造歷史,技術改變歷史,技術重塑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海天君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判斷,認為是一個真理。我作為一個學歷、知識都不高的普通人來說,海天君還有一個想法,喬良將軍的判斷使我想起政治經濟學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概念。技術,就是生產力的主要內容。鄧公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馬克思也曾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關於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和新文明社會形態,我認為包含在生產關係的概念中。以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生產力發展到現在,已經顯現出要促進生產方式改變的趨勢了,包含新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和新文明社會形態的新的生產關係將逐步產生。
2017-04-10 12:36:33
圖博館
這種生產關係具體叫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或資本主義都不重要,那隻是一個名稱,重要的是這種生產關係必將逐步產生。自從蘇聯解體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社會主義的名詞、概念、知識、論斷等等彷彿都過時了,沒人相信了,成為假話甚至笑話了。這其實是沒有真正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海天君在前面說過:“哲學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前進都是有曲折反复的”,誰能證明蘇聯的實踐就一定是正確的方向呢?當生產力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強加的生產關係一定會被生產力選擇、打擊、淘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海天君認為就是一個不斷根據中國社會實踐調整的生產關係的具體體現。它不斷根據國情民意和生產力發展程度調整自身結構,以適應、促進生產力。這是中國共產黨最巧妙之處,最偉大之處。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已經僵化得基本不具有調整、改進的功能了,被淘汰是歷史必然,只是時間的事兒了。喬良將軍自然也想到這些,也許他採用“技術”等新鮮點兒名詞是因為更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直接談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恐怕很多人就看不進去這本書了。
  書後附錄的一篇對話、兩篇訪談佔整本書三分之一的篇幅,內容尤為精彩,這裡不再一一贅述。整本書文字流暢、通俗易懂,印刷精美、排版整潔、字體大氣,非常超值。特別是整本書讀下來海天君只發現一個錯字和一個漏字,這在現在的書裡極為少見,真是良心書啊。
  我從瑪雅的高端訪談裡看了喬良將軍的觀點後,甚為折服,以後不斷追文。當《帝國之弧》出版後,我立即網購了一本簽名書。捧書在手,一口氣讀完。看完第二遍後,略有所感,提筆簡單整理書中觀點,附帶抒發自己一點感想,遂成此文,希望能對讀者朋友們略有幫助。
  喬良簡介: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將。我國前沿軍事理論家、著名軍旅作家,空軍專家委員會委員,火箭軍軍事理論諮詢專家組成員,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1999年,他與王湘穗合著的軍事理論著作《超限戰》出版,該書由於準確預言了“9•11”事件的發生,在美國及西方引起震動。被美國西點軍校和美國海軍學院分別列為學員必讀書目和正式教材,更被意大利陸軍總監米尼上將稱為當代軍事名著。近年該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已被美軍寫入最新作戰條令。
2017-04-10 12:37:02
圖博館
高思在雲:中國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
作者: 朱雲漢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內容簡介
  本書將中國的發展經驗及其影響放置在最寬廣的歷史坐標與理論視野中作者在梳理過去三百年世界史的演進脈絡,深入觀察西方國家政治經濟體制的構成與運作機制,批判性透視全球政治經濟舊秩序的真實本質與宰制機制的基礎上,深入淺出地探討了中國興起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意涵這個大問題。
  作者提出,與中國崛起相關聯,當前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數百年難遇的「巨變時代」,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四重歷史趨勢的反轉,即以美國為核心的單極體系式微;「第三波民主」的退潮;資本主義全球化陷入困境;西方中心世界的末落和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
  者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鮮活的事實探析了中國道路、中國體制的特色和優越性,比如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共存的所有制結構,中共的自我修正與回應社會需求的能力,中共獨特的人才選拔、競爭、淘汰機制,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等。
  朱雲漢,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的政治學者之一。於2012年7月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系1949年以來政治學門的第二位院士,另一位是胡佛院士。197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1979年獲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系、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其研究成果具有廣泛影響。2015年6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目前還擔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咨詢委員,新加坡教育部社會科學審議委員,台灣教育主管部門學術審議委員會政治學門召集人。
  目錄
第一篇 序曲:四重歷史趨勢的反轉
第二篇 反思市場與民主
新千禧年的迷惘
美國民主退化的始作俑者:新保守主義革命
資本集中加速貧富差距擴大
美國富豪政治的真相
利益集團與游說者占據民主殿堂
難以跨越的社會階級鴻溝
民主體制失靈的后果
被「反恐」綁架的「民主」
劣質民主散播全球
金融全球化給世界帶來災難
全球民主化退潮
菲律賓的民主就像一場戲
國家建設比民主建設*關鍵
合法性基礎天生脆弱
民主成為空殼
西方代議民主成為反思對象
資本主義對人類的威脅
為何自由民主理想很難落實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大詰問
被遺忘的歷史教訓
2017-04-10 12:39:21
圖博館
第三篇 美國霸權的衰落
美國單極體系的式微
美元霸權地位搖搖欲墜
軟實力大幅消退
帝國過度擴張
為何普京敢放手一搏
美國對伊拉克始亂終棄
無止盡的戰爭錢坑
奧巴馬與林肯:重振美國領導威信
中國拒絕美國推銷「兩國集團」
美國的沉痾:醫療體系改革
改革契機曇花一現
美國政治的四月寒流
「大到不能倒」的后果
美國政治的永遠贏家
多邊貿易談判已成雞肋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熔接
做好「腳踏兩條船」的准備
  第四篇 中國發展模式石破天驚
中國興起的歷史意涵
描繪中國未來的世界角色
全球性都市雲集中國
如何理解中國的興起
三個特殊優勢條件
上海與孟買的對照
充分發揮大的優勢
全球化時代后來居上
二十一世紀工業大國
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體制
黃奇帆與重慶經驗
善用內陸優勢,打造全球計算機重鎮
世界上*復雜的人力資源管理
探索中共執政基礎
與西方代議民主維持健康競爭關系
解讀中國要有大歷史觀
三百年未有之變局
中印撐起半邊天
非洲出現翻天覆地變化
拉丁美洲重新認識中國
絲路經濟帶蓄勢待發
台港要腦袋急轉彎
大國崛起翻天覆地
新常態下的中國全球經濟戰略
習近平的甲午驚奇
亞投行撼動美國金融霸權
中國模式撼動西方的話語權
  第五篇 中國帶動二十一世紀全球秩序重組
「世界的中國」與「中國的世界」
沒有西方的世界?
金磚五國打破壟斷局勢
「德里宣言」撼動現存世界秩序
非西方國家面臨的抉擇
透視西方世界秩序
回溯現存秩序的思想源頭
王道思想可濟西方之窮
深化「南南」合作的巨大歷史機遇
改造全球化游戲規則
分享經濟轉化資本主義
多元現代性框架的確立
把握改造全球秩序的契機
  第六篇 重溫歷史、鑒往知來
世博會見證中國百年滄桑
民國締造與亞洲再興
解放殖民地,否決帝國主義
辛亥革命的政治奇跡
回首一戰百年滄桑
被遺忘的末世預言家
悼念一位二十世紀偉大的歷史學家
重新點亮一盞明燈
2017-04-10 12:40:30
圖博館

  我在一九九0年的十一月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我的祖籍在浙江,成長在台灣,大陸對我而言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當年我正好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擔任客座副教授,所以我和內人是從紐約出發,在東京轉機,經過十八個小時的空中旅途,才抵達北京首都機場。來接場接我們的北京朋友剛從部隊退伍,臨時借來一部軍用吉普作為代步工具。
  我勉強壓抑着激昂情緒,懷着充滿着好奇的心情,在舉目蕭瑟草木、行人車輛稀落、斜陽灑落大地的濃濃秋意烘托下,沿着像是一條鄉間小路的「老機場路」顛頗進城,撲面而來的只有馬路旁兩排筆直的白楊木。
  當年這一幕,雖然已相隔四分之一個世紀,如今仍歷歷在目。
這次破冰之旅,在我腦海中留下的烙印永難磨滅,也對我日后的學術研究方向產生了根本性影響。
  這二十五年來,神州大地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是一場千年未有之大變,帶給世界的是歷史坐標開始翻轉。中國的發展經驗打破了所有人類社會的歷史紀錄,顛覆了西方主流社會科學的各種解釋模式與理論預期。

《高思在云:中國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 2015-11-12壹讀
  本書觀點
1. 當前是一個「巨變的時代」,過去大家所熟知、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已一去不返;而中國大陸的興起以及中國發展模式的出現,對於世界而言,是一場石破天驚的歷史巨變。
2. 中國發展模式得力於三個特殊條件:第一是特殊的政治體制,第二是充分發揮「大」的優勢,第三是在全球化時代發揮了「後發優勢」。
3. 中國的興起帶動全球秩序重組,中國帶領發展中國家選擇性接受西方的遊戲規則,也帶動非西方國家的崛起,特別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啟動「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戰略後,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
4. 中國長期維持一黨執政體制,不可能沒有它的文化背景。這個體制實質上建立在滿足「民享」,而不是「民治」。它的政權基礎是很抽象的,可以意會卻難以言傳,叫「民心」,而不是選票。
5. 東亞社會精英的思維必須趕緊調整,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國與西歐,不能只有「海洋視野」而沒有「大陸視野」。
2017-04-10 12:41:08
圖博館
6. 「習李」團隊開始啟動新的全球經濟大戰略,其經濟戰略有四個主軸。
7. 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會與西方推行的普世價值分庭抗禮。
8. 中國的王道思想可以為二十一世紀全球秩序的重組提供一套新的指導思維,因為王道思想正好可濟西方核心理念之窮。
9. 可以預見二十一世紀最激烈的社會衝突,就是少數阻擋「協力共有」模式的人與眾多迎立新典範的人之間的鬥爭。
10. 如果中國政治體制可以持續在維護國家機構的相對獨立性與公共利益導向、引導社會追求更符合集體長期利益的公共政策選擇、調節社會群體與世代利益衝突、保障弱勢群體基本經濟社會權利以及社會流動的開放性等等這些核心領域展現其突出的績效,絕對有資格與西方代議民主體制在全球意識形態領域一爭高下。
  各方推薦
在細讀了朱院士的大著之後,我豈止是感動而已。他的若干突破流俗之見的膽識,直逼問題核心的洞見,通達貫穿的剖解,以及從中所流露出的人文關懷與正義情操,更使我不能不在心頭感到震撼!我的震撼,使我進一步察覺到朱院士的整體構思,在空間上,既著重「致廣大」,也求取「盡精微」。在時間上,則能放眼三百年來的中西歷史,縱觀所激盪的波濤及發展的方向。「致廣大」是一種「宏觀」,而「盡精微」是所謂的「微觀」,朱院士先將兩者聚集在社會及價值體系的結構中,再巧妙地融入三百年來的歷史波瀾,從而得在歷史的高處,巨細靡遺地觀察政治、經濟、社會及思想等各種因素在互動間對人類發展所形成的動力。我在細讀的過程中,時而滿眼湧現不盡歷史浪潮的湍急,也時而充耳聽到兩岸啼不住的猿聲,但也有一種柳暗花明,輕舟已過,而前村在望的驚喜與感喟。——胡佛(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
  這本近年難得一見的精采大作,從大歷史的高度,對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制高點進行了反思。在我看來,朱雲漢用深刻的觀察、千鈞的批判、開闊的思維,不僅為全球的格局做出了大膽的預言,更為台灣的未來提出了殷殷的告誡。——張亞中(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17-04-10 12:42:11
圖博館
現代性精神錯亂2016-05-02

讀政論時評書籍常常會充滿矛盾感,對本書亦復如是。從著書水平而言,本書算不上特別上乘之作;但在今天外部學者泛自由派的觀點中卻也稱的上旗幟鮮明的反其道而行之,簡直可以直接進入黨校參考書籍。
  有時會感覺,TG太厲害,找了個台灣大學者來洗地,而且還洗的有理有據有節,朱先生是被蒙蔽了還是收買了,還是他也是一枚隱藏海外的地下黨員?
  有時又會覺得,書中的論述雖然有不少例證上的selection bias,但不少地方也算講的客觀而有見地,莫非是我們這些刁民平日里患了迫害妄想症才逼逼叨叨,而朱先生才是和偉大領袖們站在一起高屋建瓴的那個?
  這種矛盾不僅體現在周遭不同政治立場朋友的激烈爭論中,甚至我自己閱讀時也經常有左手打右臉的精神錯亂:
  當覺得書中關於中國再崛起的論述確實有理時,看看周遭,卻也有相當多的同胞真實的處在修羅場中;當覺得書中所述無非是“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的美好妄想時,掩捲而思,大國之路卻又並非完全是虛妄的狂歡。
  愚以為其中缺失的環節,可能是國內知識分子溫和派和漸進派的聲音無法被聽見,導致整個社會處於二元論的激烈觀點對抗中不能自拔,全社會充滿戾氣。
  或者,是顯性制度不健全加上隱性倫理的缺位不能很好的調節社會心理,導致了我們對於自身與國家關係認知的失調。左非真左,右非實右。
  更或者,國家從來也不等於全體民眾的總和,朱先生從各個角度論述大國崛起之宏觀邏輯時,卻也迴避了從微觀角度對個體的觀照。而這是我們普通人和政治家、政客、政治學者的不同:我們微不足道到無法真正的看到大局,但我們能感受到發生在如你我平凡人身上的切膚之痛。這興許是一種現代性的認知失調。
  還好,朱先生書中描述的未來最遲在2060年就都能看到,究竟歷史如何分曉,我們這一代人還有足夠長的壽命去見證。
2017-04-10 12:42:45
圖博館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
作者: 竇國慶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有關國際關系學的學術著作。全書緊密結合歷史與現實,以宏觀的視角,探討了當今國際秩序的由來、發展及走向。作者在書中對全球秩序演變的歷史進行了深度的剖析與梳理,指出了霸權、均勢和地區秩序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為讀者了解全球秩序「如何而來,又如何而去」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竇國慶,男,1975年出生,博士,現任職於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戰略規划局。2005年1月至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學會(學會主席: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泌生)會員,研究新版《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工作綱要》、新版《聯合作戰綱要》、新版《聯合戰役指揮綱要》。2010年5月至201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咨詢小組成員(組長:劉亞洲),對周邊戰略、國家安全、新軍事戰略方針、軍隊新型戰略領導改革四個問題進行研究。2011年1月至7月,參加國防大學中外軍官戰略理論交流班,與北約、上海合作經組織等有關國家的高級軍官進行戰略理論交流。出版著作:《大國突圍》、《大國轉型》等圖書。
  目錄
霸權的興起、均勢的幻滅和地區秩序的終結 7
前言一:世界秩序的邏輯----爭奪霸權與追求均勢 7
前言二:戰略智慧的焦點----時代變革與大國變革 8
  第一章:海上霸權的興起對歐洲秩序的沖擊 10
第一節:英國的海上霸權與歐洲大陸由大一統向均勢的演變 10
一、霸權初創:埋下均勢的隱患 11
抑強助弱與終結兩強爭霸 12
路易十四的過度野心與英國的機遇 13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勝利后的隱患 13
二、七年戰爭:勝利中的失敗 15
培養了更加強大的潛在敵人---普魯士 15
維護均勢難度增大 17
霸權體系中被掩蓋的脆弱 18
三、霸權的頂峰----拿破侖戰爭 19
均勢之上的海上霸權 20
戰勝拿破侖和「幫助」拿破侖----民族主義的雙刃劍 21
歐洲大陸世仇的激化與更加復雜的秩序 21
四、歐洲協調 22
不可逆轉的英法新型關系 23
神聖同盟導致的尷尬 24
霸權困境的出現 24
第二節:美國霸權的崛起對歐洲地區秩序的影響 27
一、孤立和中立 27
孤立主義的外衣---門羅主義 28
隱形的影響 29
中立地位的「滑落」 30
中立終結 31
二、構建新世界的初步受挫 31
遠見卓識的悲涼 32
回歸孤立主義后的是與非 33
意識形態狹窄造成幼稚的地緣政治思維 34
三、進入歐洲 35
歐洲第一 35
美英特殊關系 37
超越歷史與延續歷史的綜合體----北約 38
2017-04-10 12:44:24
圖博館
第三節:歷史上首次全球霸權的爭奪對歐洲的沖擊 39
一、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地緣政治斗爭的遺產 40
雅爾塔體系與全球秩序的基礎 40
馬歇爾計划與西歐一體化 42
德國分裂與歐洲的分裂 43
二、誤解反而消融了敵意----遏制戰略成與敗 45
意識形態對立形成的誤解 46
互相拆台的意外收獲 47
緩和后的崛起 48
三、超越歷史的偉大代價和歐洲的巨變 48
結局之前的僵局 49
偉人的消失 50
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的磨合 51
人權外交 51
  第二章:西方霸權對亞太秩序的沖擊 53
第一節:封貢體系的崩塌 53
一、中國的衰落 53
市場的開放和利益的一體 54
海防還是塞防 55
海權的沒落 56
二、日本的崛起 57
甲午戰爭 58
英日同盟 58
日俄戰爭的勝敗之變 61
稱霸遠東時的的騎虎難下 61
三、門戶開放 63
初期失利 63
金元外交 64
最終成功 65
第二節:秩序重塑的混亂 66
一、海權:由混亂走向統一 67
美日相爭 67
美國主導 68
二、陸權:結局未定的爭奪 70
蘇聯和日本 70
新中國的出現 71
中蘇分裂 73
三、意識形態的曇花一現 74
朝鮮戰爭:意識形態斗爭的高潮 74
越南戰爭:地緣政治斗爭的序幕 76
中美蘇大三角----回歸現實主義 77
四、新型海權與陸權的歷史延續 79
2017-04-10 12:44:52
圖博館
第三章:全球霸權興起對歐亞大陸秩序的塑造 82
第一節:腹地巨變后的霸權東進 83
一、北約東擴 83
二、大中亞 86
三、中東 89
第二節:構築亞太的霸權基石 91
一、美國的貢獻與兩難 92
二、脆弱的基礎 94
三、熱點爭端的結局接近明朗 97
四、危機中的機遇 98
  第四章:霸權爭奪與超越的歷史及其啟示 102
第一節:鯊魚與猛虎----英德爭霸 102
一、英國的遲鈍 102
二、德國盲動的必然 103
三、脆弱的均勢根基 104
四、英德同盟的失敗 105
五、海軍競賽 105
六、為什麼英德走向對抗? 106
均勢體系天然的脆弱性 106
處理國際戰略格局與自身利益之間的差異 107
盲動的民族主義和守舊的霸權思想 108
第二節:智慧與忍耐的完美結合----英美權力轉移 108
一、從提出門戶開放至終結英日同盟 109
二、從巴黎和會到道威斯計划 110
三、從經濟危機的爆發至主導西歐 111
四、為什麼英美權力能夠和平轉移? 111
五、美國對英國全球霸權的超越 115
霸權的通用原則 116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超越了單純的現實主義 118
在離岸制衡與選擇性干預之間的平衡 119
維護國際體系就是維護霸權地位 120
霸權地位上的重塑軍隊 121
第三節:霸權的成敗和均勢的是非 123
  第五章:中國的當代啟示 129
第一節:中國未來如何運用地緣政治原理 129
一、地理對國家戰略(命運)影響 130
二、全球化的地緣政治形勢仍然取決於未來的歐亞大陸 130
俄羅斯仍然舉足輕重 131
海陸一體趨勢明顯的東歐 132
假象叢生的中東 133
三、影響全球地緣政治的新因素: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地緣文化 133
第二節:中國必須重新審視海權與陸權的關系 135
一、透過海權戰勝陸權的表象 135
二、海權道德感背后的膽怯 136
三、瀕海大國的困境 137
第三節:中國在歐亞秩序的角色定位 138
一、歐亞秩序的現狀 138
二、中國的利益在於准確地進行角色定位 140
三、抓住未來的地緣政治敏感點 141
全球地緣政治的新制高點:北極 141
日益重要的戰略支點:中東 142
易被忽視的隱患:朝鮮 143
外部安全的根基:中亞 146
2017-04-10 12:46:12
圖博館
《超越戰爭論——戰爭與和平的數學原理》
作者:汪濤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內容簡介:
從《孫子兵法》到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以往的戰爭理論很大程度上是作為藝術、技術和哲學來研究。
西方在戰爭理論的科學化過程中的重要飛躍是蘭切斯特定律,這是在一戰中由空戰總結出來的經驗型定律。但在應用上,存在諸多困難。
本書通過全新的科學工具,將影響戰爭看似紛繁複雜的因素濃縮成最精簡的“擊毀效率”和“戰鬥單位數量”,將戰爭過程以時間序列展開,獲得了準確描述戰爭過程的真實因果規律,從數學上證明了蘭切斯特定律,將籠罩在戰爭問題上的迷霧徹底吹散,將一切戰爭的謎底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通過建立
“戰爭循環因果序列”
“戰策循環因果序列”
“戰爭成本收益分析”
  三大數學模型,重新分析、計算和解釋了歷史上的大量實際戰例。尤其是看似違反三大模型的戰例,通過分析計算,消除了所有反例,從而使本書的結論達到了物理學的科學化程度。
  本書另一重大理論創新是將經濟學原則全面引入戰爭領域的研究。戰爭不是最終的目的,而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本書建立了戰爭與和平的相對條件與絕對條件,從而為和平找到最現實可行的出路。
  本書對毛澤東軍事思想進行了數學化和公理化的總結,證明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如何在各個方面都充分地體現出投入產出比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原則,從而在各個方面都實現了最優的軍事戰略策略。這一最優策略絕非僅僅適用於陸戰,而是可以普遍適用於一切戰爭類型和戰爭過程。因此本書可以認為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系統數學化和公理化。
  戰爭規律的重要應用是在營銷領域,本書的推導出來的三大定律,不僅是戰爭的規律,也是營銷的規律!
  本書雖不能讓你一定成為戰神,卻可以讓擁有戰神的頭腦!
2017-04-12 10:45:09
圖博館
《超越戰爭論》發布:數學原理解讀戰爭理論2016-08-07 長江網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東方出版社特推出《超越戰爭論——戰爭與和平的數學原理》一書。該書通過全新的科學工具,將戰爭謎底展現在世人面前。通過建立「戰爭循環因果序列」「戰策循環因果序列」和「戰爭成本收益分析」三大數學模型,重新分析、計算和解釋了歷史上的大量實際戰例,並建立起戰爭與和平的絕對條件和相對條件,從而為和平找到了最現實可行的途徑。
  該書作者汪濤在公開課「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數學原理」上談到,「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今天該如何繼承和發揚光大呢?事實證明,只有科學的數學化工具,才可能長久地將人類思想成果精確地傳承下去,並且不斷得到改進和提升。中國2000多年前就有兵家聖典《孫子兵法》,但因其出現的年代早在近代科學出現之前,不是採用科學的數學理論體系呈現,這樣的兵家聖典並沒有保證中國在近代有效抗擊外來入侵者。」
  毛澤東軍事思想最突出的優點是什麼?在過去認識是比較含糊的。例如,普遍認為毛澤東軍事思想最大價值是建立了系統的游擊戰戰術。這一看法是有很大偏差的,因為毛澤東指揮的軍隊所進行的不僅僅是游擊戰,而且也有大量的陣地戰以及百萬人規模的大兵團進攻作戰。通過對其數學化的精確分析,得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至少三個真正最傑出的優點:一是以最大的投入產出比和最大的利潤總額去贏得戰爭。至於採用什麼具體的戰略戰術並不是其關鍵;二是和平主義。不是為戰爭而進行戰爭,而是為和平而進行戰爭。作為一個舉世公認的偉大軍事家,這一點尤其難得。三是有節,不去追求戰爭表面的勝利榮耀。不僅避免戰敗,而且避免越過勝利的頂點,使戰爭停止於投入產出比最大化和利潤總額最大化的點上。
2017-04-12 10:47:11
圖博館
蔡翼》中印之戰 高科技決勝負2017/8/5

中印邊界對峙已近2個月,面對印軍遲遲不願退出中印邊界,解放軍西部戰區已經成立了前線指揮部,中印邊境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二線預備部隊也已集結完畢。大陸媒體指出,中印一旦開打,解放軍完全有能力全殲邊界地區的所有印度軍隊。
  印度近年投入重金發展了對華山地作戰的山地軍,專門組建了10個山地師,人數就已達15萬人。2014年印度軍方又組建一支新的山地打擊軍,增強印軍在中印邊界與中國對抗的能力。印度也在中印邊境部署其最先進的Su-30MKI戰機,對中國形成局部的空中優勢。為適應山地作戰而擴充其直升機部隊,陸軍配備了3個武裝直升機中隊,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山地師的後勤作業多由這些直升機負責。同時在中印邊境部署4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團,以加強遠程打擊的軍事威懾能力,實力不可小覷。
  中國大陸近年來一直強調打贏一場「高科技局部戰爭」。現代戰爭首要癱瘓敵方指管通情、網路及制電磁權。駐守在喜瑪拉雅山南麓群山峻嶺的印度軍隊,有其先天性的弱點,雷達不容易發揮作用,通訊和偵測也很容易被遮蔽截斷。
  根據最新公布的衛星圖像,中國大陸已透過空天衛星偵察,詳盡完整的標定印軍在中印邊境的軍事部署。解放軍駐紮在青康藏高原的火箭軍部隊也已經進入戰略打擊位置,中國將充分利用其高科技現代化武器的優勢,進行一場「空天制陸」的破襲戰。火箭軍的東風導彈、巡航導彈以及陸軍遠程火箭炮兵的精確打擊,可以摧毀部署在中印邊境600公里範圍內關鍵的主戰軍事裝備,包括支援前線作戰的空軍戰機、機場後勤保障設施、油庫及彈藥庫、擔任火力支援及運補的直升機群、炮兵及裝甲集群。對印軍大型作戰裝備進行殲滅戰,並摧毀支援高寒山地作戰鐵公路交通運輸,截斷印軍的交通線。
  同時解放軍可以火箭炮和重炮群對前線印軍人員進行火力覆蓋式打擊,輔以「察打一體」無人機對前線印軍高強度的襲擾打擊。解放軍已放話,完全有能力全殲邊界地區所有的印度軍隊,要讓中印邊境成為屠宰場。
  主戰的軍事裝備與後勤的保障設施一旦被摧毀,後勤補給將會導致印軍山地打擊部隊的軍事活動完全被癱瘓,印軍將被困在即將來臨寒冷的高山上挨餓受凍。
  中印邊界的衝突考驗著中國軍隊打贏一場「現代化高科技局部戰爭」的實力與決心。中國現在擺出不惜一戰的態勢,相信印度當局必然有所顧忌,可能會知難而退。(作者為東亞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
2017-08-06 10:29:20
圖博館
《孫子三論》

一般認為鈕先鍾的《孫子三論:從古兵法到新戰略》(麥田,2007)是歷來中、外眾多論述中之翹楚。
鈕雖是中西方戰略思想史之權威(且也未必),但對歷史和哲學可就未必了,不然他就不會說:
「孫子雖重視戰爭與經濟的關係,而且也深知經濟為國力的基礎。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又和其他先秦諸子不一樣,在其書中並無「富國強兵」之論。這一點的確令人很難理解。」
其實只要稍知史實,便了秦國法家正是有「遠交近功」等大戰略才得以一統中國;孫武更有政經等戰略才得以替吳王敗楚,但鈕卻硬要以司馬遷治《史記》不嚴謹為由(鈕也根本不了司馬遷的史學),來割裂《孫子》與史籍上所載孫武,而只從《孫子》論孫子(p16)。
或許是鈕反同行對《孫子》的浮誇研究(比如批魏汝霖比附火攻與核戰p11,39),反過頭了吧!以致於連一般結合《孫子》與史籍上所載孫武來論孫子(比如批魏汝霖《中國軍事思想史》、王建東《孫子兵法思想體系精解》),都反。但鈕的《西方戰略思想史》卻多結合思想家的著作與生平,真不知鈕為何獨薄孫子?
......

《孫子兵法》文摘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以治待亂,以靜待嘩,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
2017-08-22 08:50:51
jsoujsou
周德宇:在美國大學學習安全戰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匹茲堡大學政治學系在讀博士 2018-06-27觀察者網

這學期上了一門名為“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Study”的安全戰略入門課程,主要是公共政策學院的碩士們在上,但我們國關的博士生也可以算學分,於是我就想去看看美國未來的政策制定者或者執行者們都在學些啥。…
  當西方軍神遇上東方兵聖
我們的老師就很有意思,他似乎對中國軍事,特別是國共內戰有些研究,在講到非常規戰爭如何得民心的時候,討論了毛澤東的遊擊戰,還給學生們講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及“上門板捆鋪草”的歷史背景。除了毛澤東之外,老師講得最多的是孫子兵法。他以西方“軍神”克勞塞維茨和孫子為例,認為東西方在戰爭的認識上有幾個不同之處:
  一是在武力的使用上,克勞塞維茨認為武力是戰爭的基本要素,但對孫子來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如果你真的跟人打起來了,一定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
  二是在軍隊的指揮上,克勞塞維茨認為軍隊一定要時刻受到官僚節制,而孫子則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將領在緊急時刻不應當為了君主命令貽誤戰機;
  三是在情報的作用上,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就是迷霧,情報要麼是虛假的要麼是不準確的,沒有辦法利用情報,而孫子則認為戰爭就是情報戰,將領不光能夠利用情報知己知彼,還能借此使用計謀來誤導和欺騙敵人。
  比較有趣的是,老師認為孫子和克勞塞維茨對戰爭認識的差異來自於個人經歷的不同:如果細看克勞塞維茨的人生,會發現他基本是個loser,走哪兒輸哪兒,所以認為戰爭是一團漿糊;而孫子這樣的人生贏家就不一樣了,他身為身經百戰的名將,自然相信戰爭的勝負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才會認為情報是重要的,將領的自主權是必要的。
  於是我就問老師,東西方戰略思維是不是真的存在差異。他回答說,他認為東西方的思維過程是一樣的,關鍵只是在其中加入哪些變數。對於西方戰略家來說,他們更喜歡加入那些有形的可以量化的變數,比如人數啊武器啊,但是對於東方戰略家來說,他們更看重無形的變數,比如計謀啊士氣啊。
2018-06-28 09:12:09
jsoujsou
他舉例說,現在美國人對於俄國有一種非理性的焦慮,覺得到處都是俄國威脅,就是因為他們不擅長思考這些無形的變數,於是看到美國大選被干預,看到俄國人擁有網路戰資訊戰這些難以捉摸的力量,就會不知所措。
  另一個例子則是,他認為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就欠缺孫子所說的“知己知彼”的精神,而是純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對手,把敵人想成脫離了背景的一般個體,而完全忽略了當地文化和傳統這些無形的因素,自然就陷入了困局。
  “川普在替中國辦事”
老師對東西方戰略差異的另一個看法是,他認為東方更擅于長時段的戰略思考,而西方,特別是現在的川普,過於只看眼前不看長遠了。比如此前對敘利亞的空襲,就被他吐槽了半天。…
  總之,老師對川普上任以來的評價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川普這樣反復無常翻臉比翻書快的機會主義行徑,完全透支了美國的信譽,大家都把川普說的話當成段子而不是嚴肅的美國決策。更糟的是,不光是世界各國不能信任現在的美國,即便是川普下臺了,未來的各國也會擔心美國將來會再選上一個川普推翻他們之前的談判和協定。另一方面,是川普現在不停地攻擊既有的世界秩序。而且諷刺的是,既有秩序是美國在中國還很弱小時建立的,本來應該是中國對國際制度不滿意,應該是中國試圖修正現有體系,結果川普就這樣替中國把事情辦了。
  “傻X的軍備競賽”

http://www.guancha.cn/ZhouDeYu/2018_06_27_461561.shtml
2018-06-28 09:12:37
阿楨
國防部「109年中共軍力報告書」:共軍通資電戰 已具癱瘓我作戰體系能力

報告指出,共軍通資電作戰能力,除可運用各主戰飛機攜掛精確導引武器對台灣突擊,也能輔以無人載具配合各型電戰機進行電子戰軟、硬殺,以提高中國東南沿海的實戰能力,現階段已初步具備癱瘓台灣防空、制海及反製作戰體系,並有效奪取並保持戰場控制權、阻斷台海通道,對台灣威脅巨大。中國持續部署具有影像偵照與電子偵蒐能力的衛星,並透過台灣周邊的作戰艦、科研船、無人機、偵察機、情報船等陸海空手段擴大情蒐,完整掌握台灣軍事動態及完備戰場情報整備與經營。
報告指出,中共新一代主力戰、轟機已逾1000架,戰時搭配輔戰機種協同作戰,可獲取周邊空優,並支援地面及海上作戰,其中殲20機已列裝東部戰區,以強化應對東、黃海空中戰力。轟6作戰半徑3000公里,搭配鷹擊100射程1500公里,打擊範圍已突穿第二島鏈,可有效突擊美軍關島基地及支援打擊美航母戰鬥群,以達區域拒止、抗擊外軍之目的。
  回應
所以加3000億軍購冤大頭,加購資通電相關產品1000億?
瘦肉精和瘋牛病換美國軍火商武器傾銷。
國防部替馬英九的「首戰即終戰」背書?
  相關新聞
綠砲轟馬英九的「首戰即終戰」

陸防空系統 千公里找到美F-22/F-35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20-08-27報導,隨著中國防空飛彈系統不斷升級更新,很快就會讓美國F-22和F-35等隱形戰機變得毫無用處。

為了軍售,美國連“盟友”都坑,不買就制裁……2020-08-31 央視軍事

日美合造F-2戰機:美不僅沒對日公開技術機密,還汲取日本的獨家技術。
以色列迫接收品質缺陷的KC-46加油機。
韓國斥鉅資買來雷達常報錯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烏克蘭買到二手劣質的“悍馬”裝甲車/過期的“標槍”反坦克導彈。
美要求土耳其棄購俄S-400防空導彈,否則踢出F-35項目/進行經濟制裁.
2020-09-01 07:35: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