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者名嘴怎會叫瘦?名利雙收、肥地很哩!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485071/20080107061455
是嗎?那可比寫者教授更好賺也更無恥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8349102/2007111006471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133942/20070414065816
豈只!也比<學官兩棲><能者多導>更厲害的叫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2699421/2008013007461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540976/20070420071736
東吳:希望名嘴教授適可而止>中時08.05.01林志成
東吳大學幾位「名嘴教授」常上電視政論節目發表激烈言論,校方表示,此舉嚇走不少企業及民眾,不願捐款給東吳。東吳擬限制「專任教師每月上電視不得超過四次」,但校務會議昨討論時,爭議過大,暫時擱置。校方坦承不是想限制名嘴教授言論,只是希望他們自律,上電視適可而止。
專任者上電視不得月逾四次
東吳校務會議決定,將「專任教師每月上電視不得超過四次」議案提交本學期末校教評會討論,結論再送到十二月校務會議討論一次,屆時才會有具體答案。昨天校務會議由校長、準閣揆劉兆玄主持,但會後劉兆玄不願發表任何評論。
董事會要求、非劉兆玄主張
東吳大學主任祕書李貴英強調,該校研擬限制「名嘴教授上電視節目一個月不超過四次」,並非劉兆玄的想法,是董事會的決議,如果是劉校長主張,「不會笨到在這時候提出」;完全是因董事會要求處理名嘴教授,所以人事室提出因應對策。
人事室主任林政鴻則說,如教授在電視台或廣播電台發表專業、學術性言論,可提升學校形象,值得鼓勵。他舉例,音樂系主任彭廣林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的古典音樂節目很優質,學校不禁止,還相當支持。
談政治讓學校頻接抗議電話
東吳有多少「名嘴教授」?以參加電視政論節目的出席率來算,還真不少。包括政治立場親綠的羅致政、徐永明、林建隆;至於親藍的盛治仁借調到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前,也是電視政論節目的常客。只要他們在電視上發表激烈政治言論,學校就有接不完的抗議電話,甚至不少企業及民眾因此不願捐款給東吳。
但是,同樣經常上電視的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及音樂系教授彭廣林,校方認為他們在廣播電視上的發言相當專業,學校支持。
近半年有人上節目一○三天
根據校方統計,政治系主任羅致政、助理教授徐永明及英文系教授林建隆等人上電視的頻率,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四月廿九日共一四四天。某位教授上政論節目一○三天,高居第一名;另外兩人分別上了四十天、十五天。
校方表示,董事會去年六月卅日就做成決議,「少數教授超過學術範圍之言論,可能損害校譽,對同學產生不良影響,宜予節制」。
校方透過相關學院院長及系主任跟這些教授溝通,但有人置之不理。人事室主任林政鴻因此在校務會議提案,建議比照專任教師校外兼課最多四小時的方式處理(楨:與本行研究相關的兼課都有時限了,何況多為不相關的政論脫口秀)。包括:一、專任教師經常性參加電視或廣播電台節目,以與其教學或研究專長領域相關為主,並應事先以書面申請學校核准。二、所稱之「經常性」係指每周均參加或一個月累計參加四次(含)以上。
徐永明反彈:實在很荒唐>中時08.05.01林志成、
東吳大學提出限制專任教師上電視條款,政治系助理教授徐永明反彈激烈,他表示,這個案子一旦通過,「將是台灣學術自由最黑暗一天」。政治系主任羅致政則呼籲校方,處理限制言論的案子要非常慎重,否則後遺症大。
羅致政指出,他因為時間規畫考量,上周已停掉主持的民視政論節目,這是在校方提出限制上電視條款之前。他不認為這個條款是針對他,「不覺得被打壓」。
但徐永明則反彈激烈,他說,學校要管的是老師是否正常上課、授課內容和學生評價。如果連上電視節目都要管,是否連老師吃什麼、做什麼都要管?「即使學校通過限制教師上電視條款,我也不會因為這樣就不講話。」徐永明諷刺說,東吳專任教師每個月只有四小時言論自由,實在很荒唐。
徐永明表示,如果他上電視節目講一些話讓學校不滿意,他就喪失工作權,學校可能違憲,他一定會在憲法層次上,爭取保障自己言論自由和工作權。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江岷欽、副教授侯漢君也屬電視政論節目名嘴。對於東吳提出的限制,侯漢君說,「太誇張了!是不是連投稿也要限制?」但江岷欽不表示意見。
至於八月一日即將回東吳授課的新聞局長謝志偉認為,教授下班後寫文章、上節目屬於個人言論自由,校方可以檢視的是,教授對外發言內容是否超越法律尺寸,必須自負刑、民事責任。
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承認,名嘴教授的言論常讓外界罵學校,但上電視評論也是「學術自由」的一環,學校「完全尊重」。
政大校長吳思華和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認為,每個老師都會「自律」,不需再設限。
林建隆靜坐1小時 記者散他也閃【聯合報╱記者林嘉琪08.05.03
東吳大學「名嘴限制條款」爭議仍未平息。政論節目上曝光率排名東吳大學第三名的「流氓教授」林建隆,昨天身著黑衣到東吳校門靜坐抗議一個多小時。他說,東吳風氣自由開放,向來體現「校園民主、教授治校」精神,現在擬把受監控教授移送校教評會,是把人推入刑場行刑。
準行政院長、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前天指出,東吳討論教授上節目時限,並非言論自由的問題;東吳少排教授的課,是希望把時間留給教學和學術研究。
被側錄上政論節目一百零三次的東吳助理教授徐永明反擊說,校務會議當天,校方指出是由董事會決議討論「名嘴限制條款」,但是劉兆玄接受專訪卻直接表態為此政策背書。徐永明說,學校限制教授言論自由和劉兆玄的冷水坑事件,難道就不會影響東吳形象和捐款嗎?學校不應拿側錄影帶以檢視教師教學品質,應該針對教學評鑑和研究表現才夠客觀。
林建隆昨天拿著上聯「只准冷水坑論政」、下聯「不准上電視政論」,橫批為「搞什麼教育」的抗議海報到校靜坐,他表示,他穿黑衣是因為剛過世的母親今天出殯,自己正在服喪;另一方面要弔唁校園民主的死亡。記者問他要靜坐多久,他回說「到媒體離開為止」。林建隆在一九九二年回母校東吳任教,他說自己對東吳很有感情,卻從未見歷任哪位校長動用行政資源側錄教授發言次數,現在居然計畫要變成條款。
東吳大學表示,這三位教師的教學評鑑表現,都到達三點五級到六級的標準值以上,並無評鑑不良,學校只是希望教授自律,並非針對個人,也不會以「名嘴限制條款」解聘教師。
要自由 也要能自律>中時08.05.01林志成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教授當然也有。但當這樣的自由,幾乎逾越學者教學及研究的本業,甚至造成負面影響時,就應自我節制。台大、台北大學、陽明、淡江、東吳及文化等大學長期有一共同困擾,只要一個「名嘴教授」在政論節目發言惹惱民眾,學校就可能被罵不完。
學者當然有言論自由,下班後也可自己安排活動,大學即使再不認同其言論內容,都不應做出限制。但是,在大學,即使是助理教授,每周上課時數也不超過十小時,如果不繼續鑽研學問,就有很多時間向外發展。一些名嘴教授每月薪水六、七萬元,但上電視增加的收入超過十萬元,學校「道德勸說」他們少上電視,成效必然不彰。
事實上,一些名嘴教授確實曾為了上電視,沒法準時上課或老是請其他人代課,影響學生受教權。
要教授自律不成,東吳大學於是改變方式,提出「限制」上節目的提案。但此舉「警告」意味較大;校方刻意點出此一事實,好讓社會公評。
試想,一位該在大學教書、研究者,一四四天內,竟有一○三天都在上電視節目,或者,忙著主持節目,不太過分了嗎?有哪位學術成就或教學風評極佳的學者,是這樣趕場曝光的?學生真沒有損失嗎?
東吳校方開了第一槍,雖有爭議,但如果教授願意自制,最後也可以不訂限制教師言論條款。關鍵在於,名嘴教授應多想想自己的本業是什麼,該不該自律。
愛惜羽毛 美學者鮮少電視談話頭>中時08.05.01林博文
去年二月底以八十九歲高齡辭世的美國史學大師西瑟.施勒辛格,是個典型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是激進的自由派,但保守派的《華爾街日報》請他撰寫十餘年政治評論;他也為電影雜誌寫影評,同時偶爾上電視發表時評。然而,他在晚年後悔花太多時間「不務正業」,而一直沒有完成羅斯福全傳和回憶錄第二卷。
有些美國人教授和智庫學者,「行有餘力」之外,也會像施勒辛格一樣,為報紙和雜誌撰寫評論與專欄,或在電視台擔任客座評論員。如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曼,每周為《紐約時報》寫兩篇專欄,民主黨初選以來,這位自由派學者很明顯地偏向希拉蕊而常修理歐巴馬。
但一般而言,為文字媒體寫政論文案的學者、教授,遠多於上電視發表時評的學者、教授。美國大選初選以來,絕少看到學者、教授在電視上分析選情,這些工作幾乎全由專業媒體人士所包辦。
最明顯的例子是,CNN和MSNBC這兩家電視台新聞上競爭極為激烈,但他們在螢光幕上發表分析和評論的,清一色是專業評論家或是兩黨策士。為什麼在美國電視上罕見學者、教授的身影?首先是,美國政界和新聞界擁有許多一流的時評家,而學者、教授的看法和觀點不會強過他們,更重要的是,美國並沒有把上電視主持政論節目或發表時評當作second job的教授。
學者、教授如能把他們的學術涵養和卓見通過文字或電視表達出來,以發揮一介公共知識分子的責任,對社會大眾具有正面作用,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能夠達到公共知識分子的境界與功能,而不致淪於披著學術外表,進行黨派傾軋的談話頭(talking heads),就不是每個學者、教授都能做到。
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傳播學兼政治學教授卡莎琳.霍爾賈邁遜(Kathleen Hall Jamieson)是少數例外。她除了教學著書之計,亦常接受公視(PBS)訪問,剖析美國內政治與媒體生態,而其評論以客觀、深入著稱。
一般而論,美國大學教授和智庫學者都很尊重本身的專業,亦很愛惜羽毛,他們不會為名利、黨派和政治而在傳媒工具上玷汙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