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2 07:50:54| 人氣4,024| 回應9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反衛星大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中國資源1號

中國太空力量與反衛星武器戰略>菲力普‧桑德斯/著 季 明/編譯

  中國發展外空技術完全是為了和平利用外空,中國一向主張太空的非武器化,認為防止在太空進行軍備競賽符合世界各國利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供參考。  
  近年來,美國的一些政客和分析家們聲稱,根據外界關於中國努力發展反衛星武器的報導,中國已經擺出了與美國爭奪太空優勢和太空資源的架勢。如果中國真的製造出反衛星武器並付諸使用,那麼對美國的軍事優勢將構成潛在威脅。不過,有必要對中國發展反衛星武器的情況做進一步調查和分析,之後,中國對美國的所謂“太空威脅”才能令人信服。
  中國對反衛星武器有濃厚的興趣。中國的媒體和軍事評論家們一直在強調未來戰爭中奪取太空優勢的重要性,並將矛頭直指美國。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以及阿富汗戰爭中,美國的作戰行動越來越依賴天基武器系統。中國目前尚不可能在尖端技術領域與美國直接抗衡,但他們可以與美國進行非對稱作戰,例如使用反衛星武器破壞美國的太空優勢。
  正因為中國意識到反衛星武器的重要性,它的科學家也致力於反衛星武器相關領域的研究,不止是軍方,就連民間也具備一定的研發反衛星武器基礎知識和技能。但是目前所能獲得的資訊表明,中國似乎還無法將研製和部署反衛星武器的計畫付諸實踐。中國的太空科技能力有限,在國際上對外太空武器競賽又一貫持反對立場,因此,我們還無法對北京是否發展反衛星武器的態度做出準確判斷。

  不對稱戰爭和反衛星武器

  中國的軍事家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要想贏得現代戰爭,制太空權至關重要。海灣戰爭的爆發,讓中國軍方高層認識到高科技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開始高度關注軍隊的指揮、控制、情報系統以及三軍聯合指揮系統的建設。北約在科索沃的戰爭行動使中國更清楚地看到,衛星在精確制導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佔有重要地位。
  未來臺海衝突幾乎不可避免,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也已進入實質性部署階段,因此,中國不得不高度關注制太空權的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意識到,未來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對抗難以避免。2001年,美國航太司令部曾進行了一場演習,演習背景是某大國對其鄰島進行武力威脅,這實際上就是以中國與臺灣發生衝突為假想,而此次演習的重點就在雙方天基武器系統的對抗上。
  隨著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部署,中國對美國有限的軍事威懾能力也遭到極大削弱,而更讓中國擔心的則是,橫亙在中美之間的臺灣問題更加難以解決。人們認為,不論是削弱中國的核威懾能力,還是確立美國在國際上的霸主地位,導彈防禦系統都起著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導彈防禦系統極大地依賴于衛星支援其導航定位,因此反衛星武器就成為了削弱其導彈防禦能力,破壞其軍事行動的有效手段。
  中國的軍事戰略家們深知,近期內想在技術上趕超美國簡直是“癡人說夢”。但中國可以將非對稱作戰作為撒手鐧,美國高技術武器的薄弱之處就是它打擊的重點。既然美國的軍事行動高度依賴太空衛星及其他天基系統的支援,那麼幹擾、甚至摧毀這些天基武器,就能起到“打蛇七寸”的效果。中國有篇軍事文章寫到:“任何國家想要挫敗美國,用坦克與飛機是沒有用的,攻擊美國的天基系統或許會有些許勝算。”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專家撰寫的文章裏也頻頻出現“非對稱作戰”和“天基武器”等字眼。這些文章中論及各式各樣的反衛星武器,包括動能武器、陸基鐳射武器和衛星幹擾器等。但這些公開發表的文章通常僅限於反衛星武器在技術上實現的可能性或是發展反衛星武器的必要性,很少涉及其相關技術細節。2001年1月,香港報紙上曾經刊登兩篇關於中國研發和試驗反衛星武器的報導,但是在中國的所有科技期刊上卻找不到任何相關的技術資料。
  包括美國國防部和情報部門在內的一部分分析人士都認為,中國在航空航太領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都不清楚中國發展和部署天戰武器(如反衛星武器)的能力。而且,中國一貫反對在外太空進行軍備競賽,因此,要預測中國是否真有能力制造反衛星武器,有必要先分析一下中國現有的航空航太技術。

  中國的航空航太技術:反衛星武器的基石

  中國現有的一系列軍事、民事太空開發專案,給中國反衛星武器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如在軌衛星機動、在軌衛星控制、高能雷射技術,衛星小型化技術等。其中衛星小型化技術既降低了發射費用,同時又可提高衛星在空中機動的靈活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可滿足“按需發射”的要求。
  198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太空技術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深化全面推動了中國的各項空間計畫地出爐,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部分軍用專案。在與世界各國民用太空專案的合作中,技術上的交流使中國收益頗豐,甚至有報導說,俄羅斯向中國提供了雷射技術和導彈攔截技術,這些都有助於中國發展反衛星武器。
  目前,中國的3個衛星發射基地都是軍民兩用的,平均每2個月就發射1顆衛星。它對衛星的跟蹤、測距和控制由設在本土的8個定位站和2個海外跟蹤站(一個設在吉裏巴斯,另一個在納米比亞)完成,此外,還有4艘“遠望”級定位船也擔負同樣任務。有效的跟蹤測距和控制系統對於跟蹤、定位、辨認太空目標十分有效,S-波段定位技術和地球同步衛星的定位技術就是中國在這方面的最新成果。
  中國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空間專案莫過於“神舟”計畫,其最終目標是載人飛船的成功升空。雖然“神舟”計畫耗費了中國在太空專案中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甚至影響到某些軍事專案的進度,但如果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於2005年升空,這將對中國太空跟蹤和控制能力構成極大的促進作用。分析人士認為,大力推動載人飛船計畫已成為中國現代軍事戰略的一部分,如“按需發射”技術、反衛星武器技術,地基鐳射武器等都是中國發展的重點。不過也有人認為,“神舟”計畫的主要目的無非是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實用效能如何還不好說。
  衛星小型化是另一項“軍民兩用”技術,也有助於發展反衛星武器,中國的科技期刊上曾發表過很多關於衛星小型化問題的科技論文。衛星小型化可降低發射費用、提高在軌機動能力和“按需發射”能力。這對發射氣象、通信衛星大有好處。目前,中國與許多國外民間機構(如英國薩裏郡大學)一起合作開發體積小、重量輕的衛星。同時,小型衛星也有利於反衛星武器的發展,尤其是動能反衛星武器。最近幾年,中國在研製小型機動發射器上下了不少功夫,隨著中國在這些技術領域的進展,有朝一日,中國終將可以靈活機動、隨心所欲地發射衛星。
  中國在高能鐳射領域的地位也不可小視。有跡象表明,中國在高能地基雷射技術領域成果顯著。負責中國太空專案的有關官員認為,地基鐳射武器比起天基武器來,費用低,控制簡單,更適合中國發展。但是,地基鐳射武器也有弱點,它需要大型能量源,極易暴露目標而遭到攻擊。

  反衛星武器的相關研究

  中國反衛星武器技術的研究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其重點主要放在反衛星武器的可用技術上,包括動能殺傷器、高能鐳射、衛星幹擾技術、衛星回收和跟蹤技術、衛星小型化技術、衛星的地面控制、衛星保護技術、衛星通信、定向飛行、精確高度控制等。
  民用專案和軍用專案在中國的界限模糊,很難界定,反衛星武器相關技術的研究一般都由多個機構共同開發管理,其中既有民事機構也有軍事機構。通常,有著特殊軍事意義的機構總是會與商業機構攜手開發專案,並在很大程度上共用各項資源,包括人事資源。例如,解放軍前裝備部長曹剛川,既是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成員,也是載人航天器專案的主要負責人。
  許多從事反衛星武器相關技術研究的組織和機構,都是在“中國航空航太技術公司”的招牌下開展工作的。實際上,1999年“中國航空航太公司”關門大吉後,就一直以“中國航空航太技術公司”的掩護身份繼續開展工作,其進行相關領域研究的下屬單位包括中國發射器技術研究院、上海太空飛行技術研究院及中國航太技術研究院等。這些機構已開發了多項軍民兩用技術,在諸如衛星幹擾、動能殺傷器和高能雷射器等專門的反衛星技術領域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掣肘之處

  儘管中國雄心勃勃地開發反衛星武器,而且在過去的20年裏,在航空航太技術領域也確實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想要真正拿出一個實用的反衛星武器,中國尚有許多力不從心之處。
  1、較弱的跟蹤能力。在太空跟蹤技術領域,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別國支援,而戰時是不可能得到這些支持的。除了國內的定位站,2個國外的跟蹤站和4個跟蹤船,中國的跟蹤系統尚不具備全球跟蹤定位能力。
  2、有限的發射能力。雖然中國的發射能力一直在穩步提高,但離“按需發射”的要求還很遠。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打贏未來的天戰和使用反衛星武器。
  3、脆弱的發射基地。中國的發射、跟蹤、定位設備都不是機動的,包括可能的地基鐳射武器發射站,這使得它們極易遭到攻擊。

  不足為懼

  中國的戰略家們已經意識到反衛星武器在非對稱作戰中的重要作用,科學家們也一直在此領域中不斷探索,不管是軍用、民用空間項目都為反衛星武器的研開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設備和技術。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確實有意研製開發反衛星武器,但從現有跡象可以看出,中國還沒有啟動實際意義上的研製和部署反衛星武器的計畫。
  只要關注一下中國研究反衛星武器的公開資訊,可以發現,有關中國反衛星武器專案的直接資訊非常少,可信度也不高。因此,沒有足夠資訊證實中國確實在開發反衛星武器。如果中國確實有此行動,更多的報導和消息會從不同途徑洩露出來。
  而且,中國當前的航空航太能力非常有限,在國際上反對外太空軍事競賽的立場也非常堅定,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目前研製和開發反衛星武器的專案尚未成型。(作者系東亞不擴散項目主任)摘自:世界安全
http://bwl.top81.cn/military/sf/506.htm
 
中國目光瞄準太空戰場

  編者按:拉裏‧沃特澤爾(LarryM.Wortzel)哲學博士,美國華盛頓智囊《傳統基金會》外交政策與防務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後兩任駐中國軍事武官。本文最早出現在英國倫敦三軍學院防務與安全研究中心2004年4月12日出版的《中國最新軍事動態》雜誌上。本刊編譯此文,並非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材料,僅供讀者參考。
  中國發展反衛星系統和太空作戰的努力
  本文作者認為,對於中國來講太空將是最新的一個戰場。從防衛的角度來講,中國正在尋求阻止美國發展反衛星武器和天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北京和莫斯科,通過外交管道,已經在聯合國框架下達成了一項草案,該草案的主要內容就是限制太空的常規和核武器化。期間,從進攻的角度來講,中國軍方也正在考慮使用“寄生衛星”和“微型衛星”作為一種動能武器,以擊毀敵方的衛星或太空飛船,或者作為一個幹擾敵方太空通信的平臺。
  中國的安全機構對於美國在未來如何利用太空有充分的認識。在中國科學和防務機構的眼中,美國很有可能將手頭上的軍事通信無線技術用於未來的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天基鐳射攔截武器,另外還將借此發展新一代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美國國內公眾對於太空的非武器化、發展國際聯盟限制對太空的軍事使用,以及中國發展自己的武器系統和戰術用於擊毀美國的衛星和天基武器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論。

  防禦戰略:牽制美國的太空計畫

  2002年6月27日,中國,另外還有俄羅斯、越南、印尼、辛巴威、敘利亞在聯合國總部通過了一份草案協定,該協定將禁止在外太空部署武器。草案通過前,中國和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還就美國彈道導彈防禦計畫更為廣泛的議題進行了討論。北京和莫斯科的目的是阻止美國任何企圖對老雷根政府時期就堅持下來的戰略防衛主導思想進行修改。
  許多美國專家相信,空基偵察跟蹤感測器系統與地基感測器、空基攔截器(SBI)的結合將會對敵方彈道導彈系統的防禦產生完美的效果。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一份報告,一套包括1000枚動能攔截器的空基系統能夠對付中國同時發射的20枚CSS-2導彈,如果再部署12套空基雷射器,那麼它能夠攔截中國同時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將是15至25枚。
  在布希政府退出1972年美蘇兩國《反彈道導彈條約》之前,北京與莫斯科實際上已經一起反對部署這種可能是最有效的彈道導彈防禦手段了。如果部署的話,這種防禦系統對於俄羅斯的影響不是很大,它仍然可能保留一支相當可靠的核威懾力量,但是將極大地限制中國本來規模就不是很大的核力量。而且,部署天基攔截器還削弱中國大陸新增加的準備用於攻擊遠東目標的中近程戰區彈道導彈力量。

  中國攻擊性反衛星計畫

  本文作者認為,中國領導人可能將反衛星系統和天基導彈防禦視作必然。根據美國國防部對中國軍事力量的最新評估,這份報告相信中國能夠在未來2至6年內部署反衛星系統。另外,從中國科學和軍事刊物得到的充分證據說明中國正在發展機動性更強的微型衛星,這種衛星可以縛在敵方衛星上擊毀阻塞對方,或者實施自殺性攻擊。
  這類計畫的證據只是推斷性的,以中國刊物上的文章為基礎,美國國防部並不能夠指出任何中國進行衛星武器試驗的證據。然而無論怎麼講,很明顯北京對於微型衛星和軍方所稱的“寄生衛星”情有獨鐘,它將繼續大力發展部署這種武器。
  中國的空間技術研究所一直在發展先進的反衛星武器,這就是“寄生衛星”。該系統通過像寄生蟲那樣附著對方系統之上然後幹擾或破壞,達到攻擊敵方空間站、空間雷射器或衛星之目的。在中國國內的《導彈與航太技術》雜誌上,研究學者探討了如何使用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確定低軌道運行的微型衛星的高度。這份雜誌,在過去三年期間,詳細刊登了許多文章都是研究如何運用衛星攻擊空間衛星的內容,一些文章很明顯針對的是美國的空間計畫。
  中國軍方認為破壞敵方的空間系統對於在作戰中取得優勢地位至關重要。因此,中國軍方正在努力尋求攻擊敵方防禦中最薄弱的環節――對於空間通信、偵察和監視系統的依賴。今天,美國在指揮、控制、通信、電腦、情況、監視與偵察(C4ISR)諸多領域佔據壓倒性優勢。通過對美軍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的充分研究,中國軍事計畫者確信美國的強處同時也是阿基裏斯(希臘神話人物,全身刀槍不入,唯有腳後跟是個致命弱點)的腳後跟,是它的軟穴。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家相信壓制或破壞美國的空間資源將極大地限制美軍擁有的優勢,他們將更容易受到中國相對落後的軍事力量的攻擊。
  根據香港《文匯報》2003年4月12日的報導,中國國內的航空航天部門曾經組織了一場“衛星及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應用”研討會。中國的結論是“遠端傳感衛星在軍事偵察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這次研討會中得出的結論是中國需要發展自己的空間專案,如果中國人民解放軍想要打贏未來戰爭的話。北京對於日本發展遠端傳感衛星也比較關注,害怕在未來它們將轉為軍事用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結論是中國必須在一些新的領域,比如情報、對付美軍“數位化部隊”方面進行“切實有效的準備”。
  本文作者認為,在人民解放軍防務專家的眼中,“誰控制了太空,誰就有能力助長或阻礙和影響地面機動性和空中、海上以及空間作戰”。人民解放軍“響應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的號召走科技強軍的道路”。中國科技刊物上絕大多數的專業文章,不可否認,只是在理論層面上探討了如何在太空作戰以及分析美國的強處和弱點。但是在如何應對美國對於太空的壟斷和對於太空的依賴這一挑戰時,這些文章還是大致勾勒出了中國軍事項目的輪廓。
  目前來講,中國是否在微型衛星技術上取得了成功還值得懷疑。但是微型衛星的確是一種先進的反衛星系統。中國的一顆微型衛星可運行在一顆美國衛星附近,它就像顆遙控炸彈,一旦在關鍵時刻需要,它就可以攻擊或幹擾美國的目標。而且,這種攻擊不需要微型衛星攜帶武器或者炸藥,中國地面控制人員只需輕點滑鼠,調整軌道參數就可與美國系統“意外”相撞,然後它們就會說這只是“偶然事件”。隨著禁止太空武器化條約的簽署,這種方法肯定將是最好的手段,它將給予中國一種似是而非的否決能力。

  結語

  本文作者認為,中國的軍事思想家可能是對的――太空武器化是不可避免的。軌道上的通信和偵察衛星實際上有軍事用途的空間。可能部署的全球最有效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將依賴天基攔截器和雷射器。北京方面推動禁止部署空間武器和攻擊空間目標為內容的草案條約,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只是想以此作為限制美國彈道導彈防禦計畫效力的一個遲滯行動。在理論和實踐上,中國正在積極研究發展自己的攻擊性反衛星系統,包括幹擾和撞擊敵方衛星的手段。
http://bwl.top81.cn/military/sf/609.htm
解放軍反衛星能力已超越俄羅斯(組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軍事文摘
    
  以一枚載有“攔截器”的中程彈道導彈摧毀了距地球表面537英裏的報廢衛星,中國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衛星殺手”的國家。
  美國要控制、主宰太空的政策表明其稱霸太空的野心,中國十分明白美國的意圖。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日前訪問中國,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與中國軍方領導商談了建立美中軍事熱線一事。佩斯指出兩軍建立軍事熱線是“希望通過軍事熱線,增加雙方溝通的機會,減少誤判,消除誤解。”
  佩斯訪華期間會見了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美國高官率軍事代表團訪華已不是第一次,但佩斯是 2005年就任美軍參聯會主席以來首次訪華。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拉姆斯菲爾德率團訪華時,拉氏就提出了美中建立軍事熱線的要求,當時中方以時機尚未成熟作為回應,建立熱線一事拖了下來。如今佩斯再提 此事,顯見美軍對此重視非同一般。中國國力增長迅速,軍力的增強也非昔日可比,中美關係隨著經濟的緊密合作而逐漸升溫,然而橫在中美之間的仍然是中美關係 的核心問題——臺灣問題。中國的軍事準備是圍繞這一焦點展開,而集中在近期的中國導彈擊落廢舊衛星一事,使中國突然變成有能力開展太空戰的全球第三個國家。這也難怪佩斯說:“我以反衛星測試為例,中國這樣做不僅出人意外,也讓人弄不清楚他們的意圖是什麼。”

  中國反衛星能力超俄

  當中國的一枚載有“攔截器”的中程彈道導彈摧毀了距地球表面537英裏的一枚自己的廢舊衛星時,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衛星殺手”的國家。
  美國傳媒很快作出反應稱,中國首次成功以中程導彈摧毀一枚舊氣象衛星,事件令華盛頓異常震驚。有分析指出,中國此次試射行動是針對被稱為“新星球大戰” 的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該系統嚴重依賴軍事及間諜衛星,中國要向世界顯示已有能力向美國發動“點穴戰”,透過攻擊美國的軍事和間渫衛星系統,癱瘓其 “新星戰”設施。報導說,由於日本和臺灣已被納入“新星戰系統”的保護傘內,一旦臺海發生衝突美國將插手其中,這是最有可能觸發中國發動“點穴戰”的原 因。據不同管道的資料顯示,解放軍近年投放大量資源開發“反衛星”武器,其能力已超越俄羅斯,甚至可能已跟美國平起平坐。
  美國的“新星球大戰計畫”就是“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這是雷根總統提出的“星球計畫”的升級版,該計畫最初由克林頓提出,主要由天基探測系統、 陸基探測系統和攔截導彈系統組成。2001年布希上任後正式展開“新星戰計畫”,估計需要10年左右時間,每年需付出約100億美元。由於該計畫覆蓋了太 平洋區的日本及臺灣,直接威脅到了中國。
  為了破解“新星戰系統”,中國加緊提升反制措施。據美國權威軍事雜誌《國防新聞》報導,中國在過去幾年內曾多次使用高性能鐳射武器,在美國衛星飛越中國上空時,從地面進行攻擊性幹擾,試圖擾亂衛星正常運作,報導指美國國防部已證實確有此項消息。
  去年中國以長征四號火箭發射了兩顆“實驗”衛星,隨後甘肅地區發現不明物體從天而降,美國情報透露兩顆衛星中只有一顆留在太空軌道,另一顆失蹤,但歐盟航太中心其後指出,失蹤的衛星是被酒泉航太基地用高能鐳射射下來的。
  美媒體稱,根據無法證實的資料顯示,“神舟五號”升空時,美國探測到它在外太空釋放了一顆運用納米技術製造的軍事衛星,美國分析人員猜測這是一 顆“反衛星”衛星,但一直無法證實。分析人員說,如果中國真的已經擁有這些“反衛星”武器,意味著中國可從多種途徑摧毀敵方衛星,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點 穴戰”,而解放軍制訂此種策略,主要是回應美國的“新星戰計畫”。

  中國向美國施壓?

  美國媒體報導指出,美國防部偵測到中國摧毀衛星,消息震動華盛頓。中國政府在沈默了一周之後才出來證實,這顯示中國對此早有準備。因為此事的背景是,中俄兩國曾於2001年要求美國參與反對太空戰談判,但遭到美國拒絕,直接引發大國間的太空軍備競賽。
  中國測試反衛星武器的消息,令觀察家紛紛揣測,中國的做法算是終於對布希政府於2006年10月初公佈的最新“國家太空政策”做出了回應。這份 美國10年來首次更新的太空政策報告雖未以新聞發佈會的方式公諸於世,但其中高唱美國太空軍事力量對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重要性,更明言美國將拒絕簽署任 何限制美太空發展的國際協議,強調拒絕任何對美國利益可能造成傷害的敵國在太空發展的權利,被部分美國人士和國際社會解讀為美國政府的太空政策轉趨強硬。
  美國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學會威廉姆森教授指出,美國測試太空武器一般也不會馬上對外承認。我傾向於相信,中國此時測試。反衛星武器的目的在於, 以此來迫使美國簽署禁止發展太空武器的國際協約。他說,“如果我是中國政府高層決策者,我或許就會說,布希的新國家太空政策很明顯地表示,華盛頓決心拒絕 其他國家在太空發展的權利。中國現在測試反衛星武器,等於是在向美國表明:我們也有反衛星的能力。”
  美國智庫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國部的哈戈特說,中國在推動太空武器和太空武器測試上的努力已經超過10年以上了,這個努力在近年達到高峰,但卻沒有 取得任何成功。美國政府拒絕考慮簽署任何國際公約,聲稱太空中沒有武器,何來軍備競賽,更不需要國際公約了。實際上,美國是不希望自己在決定測試和部署太 空武器時簽署任何條約,以免自我限制。中國測試反衛星武器雖然沒有違反任何國際法,但或許也徹底消除了締結任何國際協約的可能性。
  他認為,中國反衛星測試不是直接對布希的國家太空政策而來,而是中國長期以來對美國太空政策感到沮喪的最終結果。自布希政府上任以來,白宮有兩 份政策、美國空軍有三份報告出臺,都是要控制太空,甚至主宰太空。美國的太空政策雖然沒有表明其稱霸太空的野心,“但中國收到的信號是,美國的意圖就算沒 有完全坦白,也很接近了。”
  美國防務資訊研究中心主任、太空安全專家赫金斯指出,“你很難不聯想到中國的做法不是針對美國的太空政策而來。”聯合國旗下的國際組織和平利用 外層太空委員會2006年開會,會員國正準備在限制太空碎片的草案上達成共識,其中的內容包括不刻意製造太空碎片。中國的與會代表也贊同這項提案。很可能 中國是想在簽署協議前,先對其太空武器進行測試。畢竟,此協議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卻能給政府增添政治上的困難度。
  令人困惑的是,中國以往在國際間推動禁止發展反衛星武器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反而是現任的布希政府一貫堅持美國發展太空武器的權力,對國際規範總是嗤之以鼻。中國如今為何一反常態,測試衛星殺手,這讓許多分析家難以理解。
  據美國媒體的評論指出,這次測試顯示中國還是將國家利益置於國際利益之上的。中國或許覺得美國正十分接近取得衛星武器的全面控制力,這讓中國感 到不安;同時,中國也快要成為一個主要的行走於太空的大國,這也包括軍事上。囚此,中國要向美國傳達一個訊息:美國在使用太空權利時,不論是軍用還是民 用,如果是將中國和其他國家排除在外,那麼他們不會接受。他們對太空有同樣的濃厚興趣,也會行使他們在太空應享的權利。
會否引發新競賽
  當中國導彈擊落自己的老化衛星時,大部分西方媒體都大篇幅刊文報導或評論此事,美國和它的盟國都對中國進行了措辭類似的譴責,稱中國此舉引發了新一輪的太空軍備競賽。
  美國軍事的通訊、偵察、導航,目標鎖定和其他功能都嚴重依賴於太空技術,如果美國的衛星受到外來軍事力量的襲擊,美國軍事優勢將蕩然無存。但是 美國的軍事部署也有足夠的能力,去摧毀敵人類似的偵察衛星。根據美國國防資訊中心的估計,美國國防部今年將要求撥款10億來進行太空武器計畫部署。
  海外媒體報導說,由於一直以來都被美國視為潛在敵人,中國對美國在太空上的霸權耿耿於懷。海灣戰爭讓中國看明白了美國高科技武器在打擊敵人方面 的有效性,中國軍方開始花費巨大人力、財力研究美國對太空的軍事利用,以及自己如何利用好太空,並在此時開始了反衛星武器計畫。很顯然,中國的反衛星能 力,完全是為了在對美出現常規戰或核戰中,搶佔先機而精心準備的。為了趕上美國,中國開始大規模擴展自己的太空計畫,並在這期間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持。中國 近年來已經將三個宇航員成功送上太空,它也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二三個完成這一壯舉的國家。
  有專家分析指出,無論北京在心裏是怎麼想的,中國的這次實驗可能將加速軍備競賽,這一競賽不僅僅包括美周,還包括其他國家。亞洲的日本,在中國 完成此次試驗之後表示要求中國對此進行“全面解釋”,而日本自己也不忘迅速發展自己的太空計畫。2003年,日本發射了大量偵察衛星,這些衛星都有軍事用 途,如今它們已經成為美國反彈道導彈計畫的一部分。

  美國不認為是威脅

  美國國防部導彈防衛局的一位空軍少將表示,中國最近的反衛星導彈測試,是中國軍方多年來秘密進行的太空計畫的一部分,此舉確令全世界震驚,但目前對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並未構成威脅。
  這位擔任局長的空軍少將明確表示,中國目前的太空武器對美國防禦朝鮮及伊朗的導彈系統並不構成威脅,但他不排除將來可能是一個威脅。他透露,美國導彈防衛局已有一套可以對抗中國反衛星導彈的系統,但目前未有部署此系統的計畫。
  據媒體報導說,美國空軍參謀長莫斯利被記者問到有關中國太空武器的問題時表示,美國不會視中國為新的敵人,但會準備迎接中國未來的挑戰。他說, “我不會尋找壞人,我會尋找成為夥伴的途徑,我會尋找把不確定性和錯誤計算最小化的途徑,同時反對那種只去找潛在競爭者的做法。”他也承認,雖然美國空軍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反恐,但也被要求密切監視中國,因為中國國可能會成為一個威脅。
  美國空軍在國防部對付中國的新戰略中扮演主要角色,美國國防部有一個名為“對沖”的新戰略計畫,要求美軍將來可能與中國發生衝突時,具有快速打擊中國的能力。為配合此戰略計畫,美國空軍正研發一種新的遠端轟炸機,甚至可能研發以太空為基地能快速攻擊中國的導彈系統。
  對於中國試驗“衛星殺手”並在太空進行了自己的佈局,韓國媒體《朝鮮時報》評論指出,中國利用長征二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四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送入太空,從而對實際上一直壟斷衛星導航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的美同發起挑戰。
評論稱,經常讓人想到的GPS,實際上是指美國從1994年開始運用的衛星導航系統。但是,如果突然限制使用GPS,國家主要功能可能會立即陷 入癱瘓狀態。北京航空大學專家說:“美國可以選擇性地在特定地區的衛星信號中使用擾頻器(對信號內容進行加密,使其無法接收),這一事實已經在伊拉克戰爭 中得到確認。”
  美國正在開發的導彈防禦系統必須基於GPS。中國的“北鬥計畫”不斷令西方世界感到緊張的原因也是用於軍事方面的可能性。特別是,中國成功完成反衛星武器試驗後,北鬥計畫便因和中國的反衛星試驗相吻合而再次受到關注。
  中同根據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計畫”,從2000年到現在共發射了4顆衛星,其目標是在2008年之前構建能夠在整個亞洲範圍內使用的系統,並最終向太空發射35顆衛星,覆蓋全世界。
  歐盟主導的伽利略系統的目標是,耗資30億歐元,共發射30顆衛星。包括韓國在內,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也在參與該計畫。當初的完成目標是2008年,但由於技術等問題而延至2011年。中國也向伽利略計畫投資了296萬美元。
  美國國防部在制訂的中國軍事力量分析報告中指出:“北鬥系統最適合部隊、船舶和緩慢移動的運輸方式,能使領導層安全地收發命令。”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更加精確的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軍隊非常重要的資產。戰爭爆發時,敵人很難擾亂北鬥系統。”

  中美太空合作將受挫

  美國的太空專家們對於中國測試反衛星武器的後果,不約而同地認為,美中民用太空合作項目將難免受挫,成了中國測試衛星殺手的主要受害者。
  美國媒體指出,美中的民用太空合作專案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影響。美中之間最近有不少關於建立太空互信機制,或是太空行為守則的討論。如今,中 國測試反衛星武器只會更加強化華盛頓軍事圈中“鷹”派一直在宣揚的論調:中國早就有意發展太空武器,我們更應該積極行動,不能讓中國趕上。加上美國國會中 有許多議員,一開始就反對美國宇航局局長格裏芬的訪華計畫。因此美國軍方和國會中這些反對美中太空合作的聲音,使中國的反衛星試驗更加傷害了美中太空合作 項目。
  美國世界安全研究所的哈戈特說,中國測試反衛星武器無疑將對美中的民用合作帶來衝擊。雖然雙方一開始合作的專案並不太多,美國尤其害怕類似中國 在這次測試中所展示的技術和知識,會通過民用合作項日進入中國。這次試驗無疑將扭轉雙方在這個合作領域的任何進展。他說,從技術上講,中國擁有反衛星的技 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美中的民用太空項目合作會幫助中國太空軍事能力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是美中之間的合作還是會出於政治閃素而被喊停,沒有人願意被視為 與一個有能力威脅美國所有低軌道衛星的國家合作。
  然而,也有美學者指出,美國政府中有很多人會質疑:當中國正積極進行太空軍事化發展時。我們為何要同中國在民用太空項目上試圖合作?但是他認 為,美國對中國的質疑也有其虛偽之處。他說,畢竟美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甚至20世紀70年代就在測試反衛星武器,現在卻要說中國不能這麼做,是有些 過分了。
  這位學者表示,美國和其他太空大國,尤其是印度,也將會在發展太空武器上加快腳步。印度很快就成立了自己的太空指揮部。而美國國防部現在有很大 的行動在支持建立天基導彈防禦系統。這套太空武器系統一旦成真,將對中國的核威懾帶來很大的考驗。他說,目前要美國達成禁止發展太空武器的國際共識,在布 什這屆政府中是不可能辦到的。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7-03/0727452491.html

美國媒體:中國在研制核潛艇發射型反衛星導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環球網

  宣稱了解五角大樓內幕的《華盛頓時報》18日再次把目光對准中國,稱“中國正在發展從戰略核潛艇上發射反衛星導彈”。“美國之音”采訪的專家稱,如果屬實,“對美國戰略衛星的威脅非常大”。美國過去一年來“警惕”、“擔憂”中國反衛星試驗的聲音不絕于耳,戰略武器專家甚至繪聲繪色地想象出了“中美太空戰”。中國專家對此表示,美國對中國的防範是必然的,美中雙方要做的是避免碰撞,所幸這是當前兩國的共識。

  消息來自保守媒體

  《華盛頓時報》開篇就稱,“五角大樓官員的擔憂日益增加,中國正發展從戰略核潛艇上發射反衛星武器的秘密項目”。該報道沒有列出准確的消息來源,只是說,新的信息顯示,“這個秘密的反衛星項目,包括爲新的巨浪2型潛射導彈提供具有太空能力的反衛星彈頭,新的導彈正准備用于中國新的名叫094晉級潛艇的彈道導彈潛艇,這種反衛星武器潛艇能提供最好的隱形武器裝置,並能嚴重摧毀美國的衛星”。
  《華盛頓時報》還爲“新的信息”尋找證據,稱去年曾有中國問題專家向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遞交報告,其中提到,中國大連海事學院一位學者在2004年談論過通過潛艇發射反衛星武器。報道稱,中國學者說,“核潛艇不僅隱蔽性強,還能航行很長一段時間,在海洋中部署少量反衛星武器核潛艇,就可以嚴重威脅敵人的整個軍事太空體系”。《華盛頓時報》稱,“新的信息支持了中國軍官的理論文章”。
  《華盛頓時報》是保守派媒體,在美國新聞界名聲並不好。該報首席軍事記者比爾•格茨更是熱衷披露“中國武器研制進展”、“中國間諜”、“中國黑客攻擊”等消息。
  對《華盛頓時報》的報道,“美國之音”引用專家的分析稱,“如果證實中國的確正在發展、或者擁有潛射反衛星導彈的平臺,對美國戰略衛星的威脅非常大”;“去年1月中國試射的反衛星導彈是東風3型,而東風3型跟巨浪2型性能相近”;“晉級核潛艇可能跑到關島附近,因爲越靠近赤道可以打得越高,有可能載著巨浪2型導彈從全球赤道任何一個地方,打到軌道中的衛星,但不知道短期內中國是否有這個能力。”
美國認真研究中國反衛星
  在過去一年中,美國對反衛星試驗的各種“擔憂”一直沒有停歇。2008年剛過去20天,《華盛頓時報》對中國反衛星的報道至少已出現5次。
  在美國關注中國反衛星能力的絕非只有《華盛頓時報》。過去一年中,美國官員在多種場合表示對中國反衛星試驗的擔心,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說,中國在高端技術上進行大量投資,“戰略意圖引人關注”。去年11月,美國國會爲五角大樓撥專款用于研制小型衛星發射器。這種發射裝置可以把受到攻擊的衛星重新送上太空,還可以迅速接替受攻擊的間諜衛星。國會的報告稱,在中國展示其反衛星武器之後,增強美軍的這些能力至關重要。
  美國的智庫、專家也紛紛談論中國的反衛星能力。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阿什利認爲,中國最終尋求建立一個“在亞洲甚至可能在全球以中國爲中心的秩序”,美國“除了進行進攻—防禦的太空競賽並勝出之外別無選擇”。
  各種研究之中,不乏極端觀點。美國軍事新聞戰略網站將中國進行反衛星試驗稱爲“中國的污染戰略”,美國戰略武器分析家福登甚至作出“中美開戰”的極端預測,並以“中國攻擊美國衛星”拉開戰爭的序幕。

  爲什麽美國如此擔心

  美國戰略武器分析員福登多次斷定,中國反衛星武器的威脅沒那麽大,“中國只有4個火箭發射臺,中國最多能發射16枚反衛星導彈,每枚假設能摧毀一顆深空衛星。但美國的衛星比這多得多”。
  有美國專家表示,美國對中國反衛星武器擔心的背後是中國整體的迅猛發展,加大這種擔心的是中國13億人口的規模、年均10%的經濟增長。美國有人去年提出了與中國分享領導權,但領域十分有限,其實是有些世界事務如今美國獨自解決不了,需要中國幫忙,如朝鮮核問題。但軍事領域不同,而太空目前又是幾乎與核武器同等敏感的領域。美國必然在這個問題上十分敏感,對中國持防範態度。專家說,美國曾將2015年前的這段時期認爲是戰略間歇期,其間不會有任何國家威脅到美國的領導權,同時美國也在緊鑼密鼓爲以後部署。這段時期對中國同樣十分重要,其間,中美要做的是在具體事務上避免碰撞,所幸這也是目前中美的共識。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21/1043482103.html
 
美承認2006年曾有間諜衛星被中國高能鐳射致盲
http://www.sina.com.cn 07年06月21日中國國防科技資訊中心

  美國《防務新聞》2007年6月11日報導 中國1月份進行的反衛星試驗觸動了美國國會的神經,美國國會正在猛增國防部空間專案的開支。
  眾院決定將國防部2008財年作戰回應空間項目(ORSP)的經費增加1/3,即在申請的8700萬美元的基礎上增加3000萬美元。該項目意 在研發可迅速發射、低成本的替換衛星,增強美國空間軍事作戰能力。參院武裝部隊委員會(SASC)將國防部空間態勢感知項目的經費增加了一倍多,即在國防 部申請的2.15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了3億美元(眾院認為該專案增加的經費應控制在1.3億美元,兩院的差異將在夏季晚些時候進行協調)。此外,眾院和參 院打算增加1000萬美元,為一些不為人知的項目(如“空間柵欄”和“空間態勢自我感知”)提供經費。
  儘管經費的增長幅度很大,但實際上數額並不多。Teal顧問公司的空間分析家馬可•凱撒認為,考慮到一顆衛星的綜合成本在3億美元左右,參、眾 兩院增加的經費其實並不多。這也反映了國會關注對美國衛星威脅的同時,對過去的許多空間表現還是有所保留。凱撒說,“幾乎所有國防部衛星項目都超支並落後 於進度。”
  眾院5月通過的《2008年國防授權法案》稱,中國在1月進行的反衛星試驗突顯了美國空間資產存在的缺陷。數年來,有些議員一直在關注重要軍事 衛星可能遇到的威脅。這些衛星可能會被無線電波阻塞、被鐳射致盲、被欺騙等。2006年秋天,國家偵察辦公室就承認,美國的一顆間諜衛星所裝備的相機被中 國高能鐳射致盲,但引起國會注意的還是中國從地面摧毀其氣象衛星的試驗。
  共和黨議員Terry Everett說,中國的此次試驗“明確地提醒我們,不能想當然地看待我們的空間資產”。在2008年國防授權法中,他和其他武裝部隊軍事戰略部隊小組委 員會的成員們更強調衛星保護。參議員尼爾森擔心,在2010年前,中國就會有足夠多的反衛星導彈“完全可以擊落美國的低軌道衛星”。參院議員說,增加開支 的目的是“表明對中國動能反衛試驗關注的上升”。在空軍和戰略司令部的推動下,參、眾兩院的議員們都增加了2008年“空間態勢感知”項目的開支。
  眾院增加的款項有:①高精度網路決策系統,增加1000萬美元。用於增強態勢感知,減少空間碰撞。對於此項,國防部事先沒有申請撥款。②空間態 勢感知自我感知專案(Self-Aware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增加2500萬美元。自我感知衛星擁有感測器,可監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外在威脅。對於此項,國防部事先沒有申請撥款。③“空間柵欄”,在410萬美元申請的基礎上,增加到980萬美元。該柵欄由從加利福尼亞州到佐治亞州的一連串雷達組成,可跟蹤發射、衛星戰術機動以及空間物體的分解等情況。④空軍的秘密空間態勢感知項目,增加9500萬美元。
  參院出臺的法案內容還沒有公佈。①據武裝部隊委員會披露,參院為空基偵察系統增加了3500萬美元,該系統主要包括一顆偵察和跟蹤其他衛星或空 間碎片的衛星。②參院還為空間態勢感知專案增加1680萬美元,以配合眾院的“空間柵欄”專案,同時還為快速攻擊識別、偵察和報告系統(RAIDRS)提 供了1300萬美元。③參院也為空間控制技術劃撥5000萬美元,用於提高空間保護和感知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21/0906450687.html

美軍為防止戰時對手擊落衛星出臺百星計畫(圖)
http://www.sina.com.cn 07年06月23日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防止對手擊落衛星  建立太空快反部隊

  美軍提出“百星計畫”,以利用盟國的衛星,打造出一張可在戰時監控全球的衛星網,並可以防備對手的衛星戰。
  美國《防務新聞》近日披露,美軍正計畫聯合其北約盟國,共同出資在地球低軌道發射部署約一百顆小型衛星,組成一個立體的對地衛星偵察體系,這個計畫被稱作“百星計畫”。

  悄悄推進“百星計畫”

  “百星計畫”又被稱作“太空快速反應聯盟”計畫。根據這項計畫,美國將聯合其25個北約成員國,以每個國家各“承包”5枚左右衛星的方式,向太空中部署100枚左右的小型衛星。
  有了這些小衛星,美軍及其盟友的戰場指揮官,在作戰時將可以非常靈活地調動這些衛星對相關地區進行偵察,獲取他們所需要的情報。不僅如此,北約的指揮官們,還可以根據戰局發展的需要,迅速實施衛星的緊急發射,以彌補可能被敵方擊落的衛星。
  據報導,今年5月,美國國防部已在科特蘭空軍基地,正式組建了衛星快速反應部隊。據美國空軍副部長羅奈爾得?塞加透露,美軍組建衛星快速反應部隊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在未來戰爭中,美國的大型軍事衛星遭受敵方攻擊後,迅速反應,以快速的小衛星部署,填補衛星空白。
  在美軍組建衛星快速反應部隊後不久,法國宣佈在太空軌道上發現了20到30顆美國秘密衛星。法國國防部發言人布賴恩上校說:“利用(雷達)現有 能力,我們準確掌握了美國人沒有透露的這些衛星的軌道、重量、機載發射機頻率、軌道方位。”軍事分析家猜測,這些秘密衛星很可能是美軍“百星計畫”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美國雷聲公司為了迎合美國軍方的小衛星項目,最近推出了一種價廉、性能好、發射成本低的ARTEMIS小型衛星。這種成像偵察衛星的成本只相當於現役軍用偵察衛星的1/10,發射成本更是只相當於現役軍用衛星的1/30,而性能卻與現有軍用衛星不相上下。

  “百星計畫”有兩大特點

  從軍事戰術角度來看,“百星計畫”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小”,另一個就是“快”。首先,“百星計畫”均採用小型衛星。衛星作為一種高技術裝備,其造價也高得驚人。一枚可以在太空軌道上運行10年的美國軍用通訊衛星,價格高達8億美元。
  隨著反衛星武器的出現,衛星現在也成了可能遭到攻擊的目標。在未來戰爭中,高價值的衛星已經淪為和步槍、手雷一樣的“消耗品”。即便是美國這樣財大氣粗的國家,也承受不了一場大規模的“太空戰”。軍事衛星的小型化和批量化生產,勢在必行。
  美軍此番提出的“百星計畫”,其實就是一個將軍事衛星採取多國合作批量生產的計畫。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的報導,“百星計畫”中的小型軍事衛星,每一枚的報價為3000萬美元,價格比一架F-16C/D型戰鬥機還便宜。 
  另一方面,小型衛星具有“快”的特點,更適合作戰使用。軍事衛星屬於高技術的裝備,都是單件生產的,遠不是像坦克和步槍那樣可以批量生產。一枚軍事衛星的製造從計畫到開工再到經過各項試驗,直到發射上天,平均需要兩年時間。
  大型軍事衛星一旦被擊落,將很難及時補充。而小型軍事衛星則可以在數周內做好發射準備,利用低成本的運載火箭迅速發射到太空中。美國雷聲公司行政總裁布萊恩?阿諾德說:“小衛星雖不能完全取代大型軍用衛星,但作‘臨時替身’毫無問題。”
  “百星計畫”經費不足

  雖然小型衛星的單枚報價僅相當於一架噴氣式戰鬥機,但是如果大量部署起來,也需要一筆不菲的開支。
  根據美國空軍今年2月提出的6年預算案,能撥給衛星快速反應部隊的只有區區4.09億美元,而6年之後每年的預算大約5000萬美元,這些錢對於打造一支合格的衛星快速反應部隊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美國空軍副部長塞加感慨地說:“我們現在真是兜裏沒錢呀,我們所能想到的就是節約開支,希望五角大樓能多給我們錢,這樣的話才能真正完成衛星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
  眾所周知,在美國提出“百星計畫”之前不久,美國還提出了一個“千艦計畫”,要把各國的海上力量聯合起來,共同打擊“恐怖主義”,這一計畫最大的難題就是經費不足,並因此暫告擱淺。
  雖然“百星計畫”在規模上要比“千艦計畫”小很多,但所面臨的問題卻一樣。美軍大部分撥款都花在了戰場上,“百星計畫”命運如何,實在不樂觀。

  新聞延伸:拉攏盟國降低成本

  每當美國希望為某項軍事裝備研發計畫降低成本的時候,它總是會首先想起自己的盟國。
  以美國正在研製的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為例,為了降低研製成本和採購成本,美軍提出了“聯合研製”的口號,並拉攏了澳大利亞、加拿大、丹 麥、義大利、荷蘭、挪威、土耳其和英國等8個國家作為“研製夥伴國”。這些國家不僅要出錢參與飛機的研製,而且在飛機投產後還要負責“消化”掉近1000 架該型飛機,占到飛機計畫生產數量的三分之一。
  美國提出的“百星計畫”可以看作是“聯合攻擊戰鬥機”研製計畫的太空翻版。而這一次,美國希望北約的所有成員國都要出資建造“太空快速反應”衛 星,而且每個國家要一次性地購買五顆衛星。美國對它的盟國開出的“誘人”條件是,“各國可以提升自身的太空技術開發能力,以及共用相關的情報資訊,提升聯 合作戰能力”。
  不過,這一次美國的盟國似乎不那麼容易上當。尤其是那些經歷過“聯合攻擊戰鬥機”研製的盟國更是如此。在合作開發F-35戰鬥機的過程中,由於美國對一些高技術的把持過嚴,導致它的鐵杆盟友英國曾一度威脅退出合作。
  在這次“百星計畫”提出後不久,許多北約國家首先表示出了擔心:美國對尖端科技的輸出管制之嚴格,是出了名的。如果到時候大家投了鉅資卻被告知不能獲得技術轉讓,豈不是把錢往水裏扔?因此英國、德國和法國都保持沈默,看美國到底會拿出什麼籌碼。
  來源: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23/0911451063.html
 
解放軍及外軍嚴防穀歌地球衛星監測(組圖)
http://www.sina.com.cn 07年06月23日 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解析度達到軍用級別 總統府窗戶清晰可見

  駐伊拉克巴士拉英軍營地,每天都會遭到炮擊,且命中率越來越高,因為武裝分子可以在Google Earth裏,輕易找到英軍營地宿舍區和輕型裝甲車停放地。
  日前,《解放軍報》一則報導說,解放軍已注意到Google Earth(穀歌地球)提供的高清晰衛星圖片帶來的洩密隱患。濟南軍區某紅軍團在前不久的一次戰備拉練中,把演練重點放在防偵察監視上,在空中無人機的配 合下,有效地避開了Google Earth的監測。
  國際觀察家指出,隨著Google Earth搜索功能日益強大,各國軍隊都已採取行動,迎戰可能由此帶來的洩密問題。

  關鍵地區要求隱去 美軍買斷商業衛星

  Google Earth是Google公司開發的一種衛星圖片流覽軟體,其資料覆蓋全球,可迅速在衛星照片上確定主要位址的位置,並可對照片進行放大。這種軟體免費版的信息量已相當龐大,加油站、景點、社區都能找到。如果付費,還可得到解析度達0.6至1米的衛星照片,幾乎超過10年前軍用偵察衛星的水準。
  然而,Google Earth在提供高品質衛星圖片服務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洩密問題。因為無論是高度機密的核設施,還是常人難以涉足的軍事基地,都被它盡收眼底。對此,美軍是最早建立防護網的。
  首先,美國制定有嚴格的軍事資訊管理制度,Google Earth所公佈的美國圖片必須經過篩選、處理,甚至更改,敏感地區一律模糊化,連15米解析度都不讓看。用戶根本無法查到重要的美軍基地,且基地的關鍵地方都被隱去。
  為證實此說法,《世界新聞報》記者進入Google Earth,試圖搜尋太平洋上兩個廣為人知的美軍基地:關島和沖繩,照片上固然能找到相應的島嶼,但照片解析度極低,模糊一片,難尋軍事基地的蹤影。即便 你搜到了一些基地,比如加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佛羅裏達州的甘迺迪航太中心等,也都被圖上了灰色“馬賽克”。另外,據稱連副總統切尼的豪華官邸、白宮屋 頂圖像,也都經過了特殊處理。
  其次,美軍反間諜機構和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等組織,會即時監控Google Earth任何公開發佈的軍事資訊,一旦發現問題,立刻予以糾正。去年,白宮就以“防範恐怖分子利用衛星地圖襲擊”為由,命令Google抹去紐約、洛杉磯、華盛頓等大城市的衛星圖。
  此外,Google Earth圖片絕大多數來源於商業衛星,這些圖片的軍事價值不可低估。2001年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為加強軍事資訊控制,曾買斷所有有關阿富汗地區的衛星圖片,影響了人道救援工作,招致很多批評。
  後來,美國出臺法規政策,規定Google發佈的商業衛星照片,必須是3年前拍攝的。日前,美國政府和軍方又考慮,出臺更加嚴格的法規,要求商業公司將出售的圖片精度降低至0.5米。

  印度總統親自過問 要求細節無法辨認

  相對於美軍來說,印度軍隊和法國軍隊也深受Google Earth洩密威脅,但他們對此卻沒有更多的管控手段。不過,印軍、法軍的反洩密工作,都得到了總統的大力支持。同時他們還不約而同地開發反制技術,與Google Earth“對著幹”。
  早在2004年,印度國防部一名工作人員無意間發現,通過Google Earth軟體,可以輕易看見總統府和國會大廈的窗戶和陽臺;在孟買的海軍港口中,停泊與在建的航母都一覽無餘;就連空軍在昌迪加爾、阿姆拉巴、阿姆利則 和列城的基地,也被Google Earth清晰地“記錄在案”。
  尤其讓印軍憤怒的是,Google Earth也公佈了巴基斯坦的一些空軍基地照片,但這些照片的清晰度要遠低於印度空軍基地的照片,人們很難分辨照片上的輪廓。印度總統當即表示, Google此資訊服務系統“已對印度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並要求軍方研究應對措施。如今,與以前網上留下的Google Earth清晰圖像相比,現在印度班加羅爾等地的軍事基地解析度已經明顯降低,無法辨認任何細節。
  法國推出反製圖庫 搶走大批流覽用戶
  與印度相似,法國對Google Earth也反應強烈,同時也致力於開發反制技術。不同的是,印度是“防”,法國是“疏”。2006年6月,在時任總統希拉克的大力支持下,法國正式推出 法國版的Google Earth。據稱,這種名為Geoportail的地圖搜索網站,使用了40萬幅太空圖片和3700幅地圖圖片,每5年更新一次。人們可以通過這個網站瀏 覽法國的衛星圖片,圖片細節甚至超過了Google Earth。據稱,Geoportail推出當天,就有500萬用戶訪問,占到了法國總人數的1/5。與Google Earth不同的是,Geoportail對於少數敏感、涉及軍事領域的照片,做了模糊技術處理,不會構成洩密威脅。

  韓國要求刪除照片 英國偽裝軍事設施

  就目前而言,韓國軍隊和英國軍隊受Google Earth洩密打擊最為嚴重。據悉,在Google Earth提供的衛星照片中,發現了韓國首爾及其周邊地區針對朝鮮的防空陣地照片。通過該照片,不僅能夠確認韓國防空部隊的準確位置,而且可以分析出該基 地地對空導彈的數量和導彈的佈置情況。據稱,在韓國,這些情報屬於2級以上的軍事機密。
  Google Earth照片對英軍的影響更直接。今年初,駐伊拉克巴士拉英軍突襲當地武裝分子的住所,繳獲了一些檔,其中包括列印出來的Google Earth衛星地圖。這些圖片詳細標明瞭巴士拉英軍駐地裏的建築物和易受攻擊的區域,比如帳篷宿舍區、衛生間區和輕型裝甲車停放的地點等。英軍據此強烈質 疑,Google Earth成了恐怖分子的幫兇。因為巴士拉英軍營地每天都會遭到迫擊炮彈和火箭彈的襲擊,而且命中率越來越高。
  儘管“損失”慘重,但無論是韓軍還是英軍,都還拿不出更好的應對辦法。韓國軍方坦承,對於類似事件,“我們和其他國家一樣,基本上束手無策。” 目前,韓國一方面向美國求助,希望美國發揮影響力,促使Google Earth“改正錯誤”。另一方面也已向Google公司提出交涉,要求其立即刪除這些照片。有報導說,韓國軍方正著手把相關軍事設施偽裝起來,盡可能減 少“曝光面”。
  英軍則進行強勢回擊,要求Google公司將他們駐巴士拉圖片進行模糊化處理,否則就“法庭上見”。經過談判,Google公司相信這些圖片有 助于恐怖分子發動襲擊,同意對其進行模糊化處理。但這一行動已來得太晚了,一名英軍士兵說:“已經遲了,因為武裝分子已經獲得了圖片,知道我們在哪兒吃 飯、睡覺、上衛生間了。”
  不過,英軍目前已著手加強偽裝工作,不僅要偽裝駐伊拉克基地,國內其他可以偽裝的軍事設施,也都將面臨一次技術含量更好的偽裝。

  新聞分析:敏感圖片唾手可得

  各國軍隊都懼怕Google Earth,那麼,這種軟體洩密危害有多大呢?目前,各種說法不一。有觀點認為,對於發達國家來說,他們本身就有比較好的衛星偵察能力,根本不需要利用 Google Earth;而對於沒有衛星偵察能力的國家,Google Earth則提供了一條新的情報途徑,讓其更容易瞭解別國的軍事設施。
  也有觀點認為,Google Earth上的照片,座標位置有一定誤差,照片也都是幾個月甚至幾年前的,不能用到軍事行動中。但對於一些固定設施,比如基地、港口等,有一定情報價值。還有觀點認為,衛星照片情報需要專業判讀,對於一般人來說,意義不大。
  軍事專家指出,無論危害是大是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Google Earth確實讓一些敏感圖片唾手可得。而圖片對於戰爭,事關重大。1942年8月,美軍進攻瓜達爾卡納爾島時,為缺乏該島的地形資料發愁,後來記者拍攝的幾張該島風景照幫了大忙。
  無獨有偶,1983年10月,原定開往地中海的美國第六艦隊,突然獲命轉向格林伍德執行登陸作戰任務,由於艦隊缺乏格林伍德地圖,無法使艦炮判定目標方位。情急之下,艦隊測勤官便從曾到過格林伍德旅遊的官兵手中收羅了導遊圖,重制後下發部隊,解了燃眉之急。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23/0827451050.html

國際瞭望:太空武力競賽的凶兆>中國時報 2008.02.15 

     俄中兩國在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上提出禁止部署太空武器條約草案,美國在第一時間便立刻拒絕,這是意料中事,因為美國目前已在進行各種太空武器的製造,怎能中途而廢?何況這也有違美國終結戰略。俄中兩國明知美國必反對而仍提出,不外是在「道義」立場上站住腳,然後以不得不的姿態也發展太空武器,甚至兩國有合作的可能。
     美國目前在設計中的太空武器之一名為「上帝權杖」,從太空發射攻擊地面,不但可以摧毀地面大片建築群,而且可以深達數百公尺的地下掩體,其精確度較巡弋飛彈更為出色,威力則遠過之,可比一枚小型原子彈。另外一種名為「天基魔鏡」,由太空基地發射激光,這種雷射可以遍照全球,地球每個層面都可以被它掃光。而「太空母艦」是太空中的移動基地,上面可以部署各種攻擊武器,包括可以獵殺地面的彈道飛彈,屆時目前的反彈道系統就沒有必要了。
     以上這些東西都已在設計研畫之中,布希政府本年度就撥了60億美元的研發費。
     當中國發射一枚飛彈擊落報廢的人造衛星後,美國媒體紛紛指責,卻不提早在1989年代,美國就嘗試用飛機攜載飛彈擊落衛星,而且獲得成功,美國大肆宣揚,不是在誇中國的飛彈進步,而是以此作為增加經費加快太空武力建設的藉口。
     俄羅斯與中國早已就太空發展訂了合作協議,只不過不是太空武器發展,但要轉化是很容易的,以中方資金及俄方技術,一旦啟動,就是新一場太空武力競賽。

衛星將墜落 美將發射飛彈摧毀【聯合報╱國際中心08.02.16
 
美國總統布希已經下令擊毀一枚即將墜落的故障間諜衛星,把衛星上有毒燃料外洩的危害減至最低,美國軍方將於近日內行動,從一艘神盾驅逐艦上發射標準三型戰術飛彈,在衛星重新進入大氣層前予以摧毀。
中共去年曾自行擊落一枚老舊衛星,當時引起美方高度關注與批評。如今輪到美國自己動手,這將是美國首次用飛彈摧毀故障的衛星。
若失敗 衛星將進大氣層
最理想的情況是,飛彈在衛星正要重返大氣前直接命中,把它擊成小碎片,墜向大氣,而不要使其成為太空中的垃圾。如果第一擊未中,可能需要再射一次。假如失敗,這枚衛星預計將於3月6日進入地球大氣層。
65國組成的聯合國裁軍會議正在日內瓦召開,美國代表羅卡15日告訴各國代表美國的決定。太空武器的使用是裁軍會議上的敏感議題。中、俄兩國稍早曾呼籲裁軍會議決議禁止各國使用太空武器,即是衝著美國將在太空建立核武防禦系統而來。
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卡特萊特將軍在簡報中透露,為此任務而改裝的海軍標準三型(SM-3)飛彈將自海軍艦艇發射。擊落衛星的「機會之窗」將自今後三、四天開啟,持續約七、八天。他未透露五角大廈是否已決定發射飛彈日期。
故障衛星 小大如廂型車
故障的衛星重2270公斤,大小如同一輛小型廂型車。它於2006年從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是屬於國家偵察處(National Reconnaissance)的機密衛星。媒體曾懷疑,擊落衛星究竟是為了維護人類安全、還是為了防止衛星上的機密外洩。
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傑佛瑞強調:「這一切都是為了減少人類可能遭到的危險這枚衛星落向地球表面時,可能釋出多達一千餘磅的聯胺(hydrazine)燃料,這是一種有毒氣體。」他暗示,如果讓衛星重返大氣,可能造成人命損失。
毒氣危害 希望降到最低
傑佛瑞在簡報時表示,衛星不會掉到人口稠密區,而且有毒氣體造成的危害將十分有限。但是,他強調:「危險程度大到足以讓總統相當關心人命。」
 
美“導彈打衛星”被質疑趁機實戰測試反導系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6日電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一枚失效間諜衛星即將墜落地球,美軍將首次試用導彈將之摧毀。但外界質疑,美軍其實是找機會來測試自己的反衛星武器。
  不過美國防部解釋,總統布什下令摧毀衛星,是要避免劇毒燃料造成危害,並非要防止衛星的敏感數據外泄,亦並非要展示美國擁有反導彈的軍事力量。
  美國科學家學會戰略安全計劃副署長厄爾裏克說,其他類似的人造物件重返大氣層時,全都會碎裂解體,“所以,有人質疑這是否只是測試反衛星武器的借口,這是情有可原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2-16/1030485626.html

美國邏輯:中國太空試驗有罪美軍擊落衛星有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五角大樓官員透露,美軍將用特制的艦對空導彈擊落一顆預計在今年3月上旬墜落地面的失控間諜衛星。屆時,一枚美國海軍巡洋艦發射的對空導彈將在地球大氣層外摧毀這顆間諜衛星。據悉,上述計劃得到白宮批准。
  美國北方司令部司令利內特將軍上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由于這顆代號爲“美國193”的失控間諜衛星體形較大,因此即便在它穿越大氣層後,還會有不少沒有完全燒毀的的大塊殘骸墜落到地球表面,從而對人類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據介紹,這顆失控衛星于2006年12月發射升空後,就與地面控制人員失去了聯系,最終成爲一顆無法正常工作的“太空流浪漢”。由于衛星上的電腦系統在升空後不久便“永久死機”,結果讓星上裝備的高精度圖像傳感器成爲了一堆廢物。
  此前有消息說,這顆衛星上安裝的設備過于敏感,因此一旦墜落到美國“競爭對手”的領土上,可能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但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賴特上將對于這種說法表示否認:“這不是導彈擊毀衛星的理由。”他認爲衛星殘骸在重返大氣層時將被徹底燒毀,任何可利用的技術都不會留下。
  美國宇航局局長米歇爾格裏芬稱,被擊毀的衛星碎片對國際空間站和航天飛機的威脅微乎其微。
  這將是美國首次使用面對空導彈擊落一枚航天器,卡特賴特說。
  去年,中國在865公裏的高度上也擊落了一枚報廢的氣象衛星,但卻遭到了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的敵視和批評,中國的太空試驗還被西方國家渲染爲刺激太空武器化的行爲。
  卡特賴特對美國的行爲辯解稱,美國這次軍事行動與中國此前的太空試驗不同,因爲美國攻擊衛星前事先知會了相關國家和國際社會,他還稱美國的導彈攻擊計劃反而會降低這些衛星殘骸留在太空軌道中的潛在危險。
  《軍事世界畫刊》執行主編劉振峰接受環球網采訪時表示,中國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早就表態要實現太空非武器化,並與俄羅斯一起向聯合國提交了太空非武器化的草案,對此美國的態度一直是不加考慮的拒絕,這次導彈擊落衛星事件上美國難以自圓其說的表態再次暴露了其一貫奉行的雙重標准,美國冠冕堂皇批評別人時挂在嘴邊的“國際責任”,一旦與美國利益有沖突毫無例外的都會靠邊站。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16/0934485609.html

美國射飛彈 摧毀失控衛星【聯合報╱國際中心08.02.22

美國國防部表示,海軍神盾驅逐艦「伊利湖號」已在美東時間廿日晚間十點廿六分,於北太平洋海域發射一枚攔截飛彈,在距海平面兩百四十七公里的空中成功摧毀故障間諜衛星。
美國國防部發表聲明指出,「軍方由陸上、海上、空中及太空的監測網路證實,已成功攔截這枚隸屬國家偵察處的衛星」。這枚經過特別改良的「標準三型」攔截飛彈,由國防部長蓋茲親自授權發射。飛彈發射後先經由地面導引,直至本身紅外線感應器能追蹤到衛星後,再自行導引擊中目標。
這次任務不僅在擊中轎車大小的衛星,更重要的是徹底清除衛星上裝載的四百五十三公斤有毒聯氨燃料。國防部在廿一日舉行記者會說明發射飛彈經過,任務副指揮官卡特萊特將軍表示,燃料槽遭撞擊碎裂機率達八成至九成,而且「幾乎所有碎片會在廿四至四十八小時內進入大氣層後燒毀,燃燒後的殘骸將在未來四十天內再次進入大氣層」。
卡特萊特肯定指出,被擊碎的殘骸體積不會超過一個美式足球大,軍方將密切追蹤這些殘骸掉落處。太平洋上的作業漁船也接獲通知,留意可能由天而降的殘骸。
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廿日安全降落後,軍方立即部署位於夏威夷西方海域的軍艦,執行這次擊毀故障衛星作業,擔任主任務艦的「伊利湖號」配備兩枚攔截飛彈,另一艘預備艦「迪凱特號」則配備第三枚飛彈。
海軍廿日晚間在海上完成準備後即等待最佳發射時機,使飛彈以最精確及高速的撞擊命中衛星,考量包括發射飛彈任務艦四周的海象狀況、衛星通過北極軌道的最佳位置,以及太空中和地面上用來協助導引飛彈及追蹤目標的各種偵搜裝備的待命情形。廿日晚間起展開作業後,發射任務一度因海象不佳延後。
軍方表示,雖然神盾艦以往也曾以此種方式進行攔截彈道飛彈的測試,但由於衛星溫度較低,且穿越太空的速度較快,摧毀衛星比攔截彈道飛彈更困難。
代號「燃燒冰霜」(Burnt Frost)的行動先前已引發中、俄關切,但美國堅稱,如果不去處理,這枚衛星會在三月的第一個星期擊中地球。這次任務費用約為四千至六千萬美元(約台幣十二億六千萬至十九億元)。

摧毀衛星》證明美有反衛星作戰能力 【聯合報╱林寶慶、編譯莊蕙嘉

美國海軍神盾驅逐艦廿日於北太平洋海域發射一枚攔截飛彈,成功擊毀故障衛星。綜觀此任務,美方始終堅稱基於安全理由,必須發射飛彈摧毀衛星,但成功攔截並摧毀衛星也顯示,美國已有執行反衛星作戰能力,其他國家開始憂心,軍備競賽未來可能提升到太空戰的層次。
發射飛彈前,五角大廈及美國國務院十九日皆再三強調,此舉並非反衛星試射。不過,一般認為這次行動相當於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測試,更是向其他國家展現美國的軍事實力。華盛頓郵報指出,負責發射飛彈的神盾艦艦上雷達系統已從反飛彈調整為追蹤衛星,顯示美國彈防系統可以迅速轉變為反衛星系統。不管美國擊落衛星動機為何,這項舉動顯然有軍事價值。裝載在飛彈上的紅外線感應器成功追蹤到衛星,被認為在這次任務中最具指標性意義。
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Sean McCormack)指出,中國去年的反衛星試射,高度約在地球上空八百公里處,使得在該軌道的物體面臨威脅。美國這次控制在低軌道約地球上空兩百五十公里處,垃圾雲的損害小許多。

摧毀衛星》中共:所有數據請坦白【聯合報╱特派記者汪莉絹、編譯莊蕙嘉

美國海軍廿日於北太平洋上空發射飛彈,成功摧毀故障間諜衛星,引起國際關切。大陸方面要求美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及時提供擊落衛星的進度和數據。俄羅斯政府則認為,美方根本是假維護人類安全之名,行反衛星系統測試之實。美方則辯稱衛星摧毀為單一事件,過程公開透明。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十九日表示,當局正密切追蹤美方此舉可能對太空安全及其他國家所造成的損害。劉建超說,大陸要求美方切實履行國際義務,及時迅速地向國際社會提供必要的情況和相關數據,以便世界有關國家採取防範措施。
俄國國防部則指出,過去全球不乏失去控制或老舊衛星墜落地球的例子,大部分衛星都裝載對人類有害的燃料,但從未有國家以此為由,用這種「特殊方式」處理衛星,俄方指美國以此掩護「將軍備競賽無限上綱至太空層次的企圖」。
太平洋美軍司令基亭上將承認,美方此次擊落衛星和大陸一年前的行動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美方自任務開始即告知國際社會。基亭說:「他們(中共)只是發射飛彈、擊落衛星,沒有告訴任何人,連大陸官方也不見得全部知道這事。」
 
「彈打衛星」項莊舞劍 展示星戰能力>中時08.02.22

 美軍在太平洋海域發射導彈,擊毀失控的間諜衛星。一切似乎都按美國政府的計畫上演了,美方高調公布了相關的各項訊息:目標、時間、地點、彈型……儘管如此,美方「彈打衛星」仍招致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
 美國政府和軍方聲稱,之所以要擊落這枚衛星,唯一目的是保護地面民眾安全,因為衛星上的燃料箱攜載了多達四百五十三公斤的有毒燃料「聯氨」,如果不加干預,衛星萬一墜落在人口密集區,有毒聯氨及衛星碎片可能導致傷亡。
 然而這種說辭並不能令人信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詹姆斯.傑弗里就曾說:「衛星落入有人居住區域的幾率很小,有毒聯氨在大氣層中存留的時間和範圍也很有限。」
 美國媒體公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過去五十年來,共有一萬七千個人造飛行物體重返地球大氣層,其中有的重達數十噸。這些人造飛行物體在與地球稠密大氣劇烈摩擦而猛烈燃燒後,其主要部件灰飛煙滅,落到地球的少量殘餘物對人類幾乎未造成什麼損害。
 另據美聯社報導,美國「軌道和返回碎片研究中心」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詹森太空中心」的相關專家都曾被政府要求,由於事涉軍事機密不得發表「專家看法」。
 而對於政府以「公眾健康受到威脅」為由擊毀衛星,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則更是直言說:「我根據本能反應,這完全是假的。」
 美國不惜動用導彈,耗資至少三千萬美元來摧毀衛星,其背後意圖不免引揣測。
 現為美國「防衛信息中心」高級顧問的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科伊爾曾表示,美國情報機構不希望這枚衛星的某些部件落入他人之手,導致機密和尖端技術洩漏,只不過不便明說。但是這些部件進入大氣層時,必將焚毀殆盡,即使沒有燒光,也不堪辨認。
 如果再把目光從衛星移到導彈身上,可以發現,美軍此次攔截衛星所使用的是改進過的標準三型攔截飛彈。自二○○二年以來,美軍已多次用這種導彈成功攔截過短程和中程彈道飛彈,而此次所攔截的衛星距地面約二百四十七公里,這是這種導彈經改良後首次執行遠程攔截任務。
 《紐約時報》曾刊文指出,儘管五角大廈一再聲稱此舉並非意在測試其新式武器,也不是向任何對手傳達某種訊息,但是這次行動將會是美國對其反彈道飛彈系統和反衛星能力的一次「現實版測試」。
 儘管美國竭力為「彈打衛星」作辯解,但真正意圖是測試並維持美國在軍事科技上的超前地位,向全世界展示美國完全具有打一場「星際大戰」的能力。

測試新武器?中俄:將激起太空競賽>中時08.02.22王銘義

 在美國軍方宣稱其海軍已成功發射導彈擊中一顆失控間諜衛星三個小時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昨天隨即在例行記者會表示,中方要求美方應切實履行國際義務,向國際社會提供導彈擊中衛星的必要情況和相關數據。
 劉建超說,中方正在繼續密切跟蹤美方此舉可能對外太空安全和其他國家所造成的損害。
 《新華社》報導,擊落衛星的做法是美國對其反彈道導彈系統和反衛星能力的測試。大陸軍事專家、《世界軍事》雜誌執行總編輯陳虎認為,儘管美方聲稱此舉並非測試其新式武器,也不是向任何對手傳達訊息,但美國宣布這項計畫的時機值得關注,因三天前美方斷然拒絕中俄關於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提案。
 陳虎並認為,真正反衛星試驗,是打擊在軌衛星,擊落失控衛星,從技術看更像反彈道導彈試驗。由於失控衛星紅外線特徵比導彈低,墜落速度和運行軌道異於飛行中的導彈,可實施打擊的時間更長,具備反衛星試驗的特點。
 由於去年初中國曾以導彈擊落氣象衛星,引發美日高度關切與施壓,大陸網路媒體昨天即湧現反擊評論。有評論指稱,中國就要跟老美學,「說一套,做一套」,我們自己偷偷打衛星就是不承認,你公開了就得提供資料!
 在去年一月,中國進行一項反衛星的武器測試時,美國曾大力加以批評。美國的說法是,這是一項刻意的軍事行動,而且是在暗中進行的。
 現在,美軍動用一套被視為飛彈防禦計畫的武器系統,射下失效的NROL─21間諜衛星,其理由是基於安全。但是包括俄羅斯、中國在內的國家,都不相信,他們表示,美國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很可能激起太空武器競賽。
 俄國軍方的說法是美國事實上是在測試反衛星武器,俄羅斯「伊塔─塔斯」新聞社引述俄國國防部發表的聲明說,「有關這枚衛星的危險等諸多揣測,事實上只是在為美國試射一種反衛星武器作掩護。」聲明說:「這次試射行動實際上是代表一種新型的戰略武器之誕生。」

軍艦發射技高一籌 美向中嗆聲>中時08.02.22林克倫

 美國昨日成功發射標準三型飛彈摧毀報廢衛星,與去年一月中共解放軍發射反衛星導彈摧毀風雲氣象衛星,二者共同點在於精準性,差別是美國採軍艦發射難度高、技高一籌,等於是回敬中共一記回馬槍。
 中共去年一月,試射一枚反衛星導彈,精準摧毀「風雲IC」氣象衛星,對於中共反衛星導彈的型號看法有二。英國軍事專家最先研判認為,獵殺衛星導彈應屬「開拓者二號」小型固態運載火箭,但有軍事專家事後稱,應是東風廿一型導彈。
 「開拓者」導彈的特色是採固態燃料火箭,備戰時間短且具成本低、研製周期短、可靠性佳等特性,若戰時酒泉、太原與西昌發射中心遭攻擊,「開拓者」可採車載或機載方式,取代固定陣地成為獵殺敵方衛星的機動載具。
 倘若試射反衛星導彈屬「開拓者」系列,此意味中共的車載或機載型反衛星導彈,除機動性外還具備獵殺衛星的「高精準性」,這對美軍確實是項威脅,畢竟,美軍的間諜衛星乃至聯合即時作戰的資訊傳輸衛星,多位於低軌道高度,「開拓者」將變成點穴高手。
 美國在卅年前即具備反衛星導彈技術與能力,也曾發展出AF—15機載反衛星能力,此次動用「伊利湖」神盾級導彈驅逐艦打衛星,除驗證海基型戰區導彈防禦能力與標準三型飛彈可靠度外,對中國的軍事意涵應該是「嗆聲」。
 中共試射反衛星導彈成功,代表精準性取得大幅進展,美國則早具備反衛星精準性,唯一差別是美國採軍艦發射,難度較陸地高,無怪乎大陸軍網裡「識貨」的網友會稱:「這是美軍給中國的一記回馬槍!」

美軍暗示將發展戰鬥衛星防範中國反衛星武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空軍正在要求國會撥出巨款,加強對美國軍事衛星的防護力度,防止遭到敵國攻擊;美國空軍還提到,此舉有助于美軍將來發射“反衛星衛星”,即截擊衛星!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2月1日的文章評論說,空軍此舉主要針對中國上次的打衛星試驗。
  空軍希望國會撥出更多款項,用于增加各種地基和空基傳感器,如雷達、望遠鏡及電子檢測器,以追蹤空中任何可能的飛行物體。
  文章說,未來,這些傳感器還可以幫助美軍發射“反衛星衛星”,即截擊衛星。
  另外,美國空軍還希望進一步研發抗幹擾技術,以防範敵方幹擾美軍地面站與衛星之間的信號傳輸。
  不僅如此,美國空軍還希望擴大小型“替補”衛星(當己方衛星被攻擊後,一種可以快速發射並替代損毀衛星的小型衛星),文章說,這種小型衛星可以由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至太空,這當然包括美國海軍核潛艇上搭載的洲際彈道導彈。
  美國空軍尚未提出用于防範衛星被襲的具體資金數額,這主要是他們的上述幾項要求將花費上千億美元。但空軍已經做好與國會展開激烈辯論的准備,當然,辯論的主題就是保持戰時美軍衛星通信的暢通,保障美軍衛星的安全。(環球網編輯 張加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03/0903484213.html

美軍方正在考慮進攻性措施對抗中國反衛星威脅
http://www.sina.com.cn07年08月23日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澳大利亞《空間戰》網站2007年8月14日報道 針對中國在2007年1月11日進行的反衛試驗,美軍方于8月14日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舉行了一次高端會議,旨在確保美國的“空間優勢”。
  會議上,美陸軍空間與導彈防禦司令部司令凱文?坎貝爾中將稱,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擁有了幹擾衛星通信的能力,其中中國最令人擔憂。中國在1月份進行的反衛試驗清楚地表明,它已經具備摧毀軌道衛星的能力。不難想象,中國將在今後3年內擁有在地區沖突中破壞美軍事衛星的能力,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摧毀美軍一大部分通信能力,這將給美軍帶來極大挑戰。同時,中國正在發展多維能力,包括衛星幹擾能力、計算機網絡攻擊技術等,能夠攻擊各種在軌系統,目標就是在兩國的沖突中全面防止美國利用空間資源。
  普遍認爲,臺灣是中美最有可能發生沖突的導火線,某些分析家堅信,中國研發反衛能力是爲了在臺海沖突的初期“致盲”美軍部隊。而對于美軍的作戰來講,衛星是至關重要的,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以衛星爲基礎、以通信/影像及導航數據傳輸爲形式的高技術精度戰爭即成爲美軍的標簽。但是,美國對民用和軍事衛星的依賴同時也是一個弱點,在中國進行反衛試驗之前,美國並沒有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
  坎貝爾中將稱,中國的反衛試驗已經刺激美軍開始考慮如何應對這種威脅,包括跟蹤並監視一些空間目標的方法,以便獲悉它們的目的。現在,美陸軍空間與導彈防禦司令部已經出臺了一種“空間警報”系統方案,該系統仿照“空中警報”系統,將指示對衛星所受威脅做出軍事響應。坎貝爾表示,軍方也在考慮進攻性的對抗措施。
  美軍方領導暗示,無論願意與否,他們都已經被拖入了一場攫取空間優勢的鬥爭,而中美軍事競爭將引爆空間軍備競賽。美空軍空間司令部司令邁克爾?海默中將稱:“一旦中國超越美國,在空間獲取了非對稱優勢,將把美軍從信息時代戰爭機器以下打回成工業時代戰爭機器……我們明白,平衡一旦打破,優勢就將盡歸敵手。”海默認爲,中國的反衛試驗將把美國拉回到與美蘇競賽類似的空間競賽。他稱,應建立“在所有未來沖突中及和平時期占據空間優勢”的觀念,並貫穿于美軍所做的的一切工作當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8-23/0831461022.html

美媒稱中國巨資發展太空武器技術遠落後于美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環球網

  美國和中國都已宣布有意將人送上月球。兩國業已處于新一輪太空競賽的早期階段。其熱度和詭詐頗有幾分像冷戰時期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的太空競賽,當時太空成爲爭奪地緣政治優勢的代理戰場。
  中國視太空探索爲確認其超級大國地位的一種途徑,因而它的載人航天計劃可以說是攸關民族自豪感的大事。美國海軍分析研究中心亞洲問題專家迪安?成表示,中國向空間研究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中國太空計劃一年的預算多達20億美元左右,與日本大抵相當。今年晚些時候,中國計劃進行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這是可能的2024年登月的前奏。隨著布什總統誓言到2020年將美國宇航員重新送上月球,兩國間的競爭或許不可避免。
  當然,中國的太空計劃仍遠遠落後于美國。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研究部主任瓊?約翰遜?弗裏茲說:“他們基本上是在重複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行動。這是一場龜兔賽跑。他們樂于緩慢前進,造成這種太空競賽的印象。”
  但其中可能也包括民族榮耀之外的東西。部分分析人士說,中國試圖獲得美國太空技術,但這種企圖與推進其太空計劃沒多大關系,而是爲了提升軍事力量。中國已經把太空作爲一個潛在戰場加以重點關注。不久前五角大樓對中國軍力的評估認爲,中國正投入巨資研發反衛星武器。
  毫無疑問,中國認識到了這種能力的重要性。2005年,一名中國軍官著書稱,對衛星實施“震懾性攻擊”,“將動搖敵方作戰系統結構,並對其決策者造成巨大心理威懾”。從理論上說,這樣的攻擊可以使中國抗衡技術高于己方的美軍,後者嚴重依賴衛星獲取戰場數據。中國距離在太空挑戰美國尚有數十年之遙。但美國官員擔心中國可能獲取機密信息從而拉近與美國的差距。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2-16/0954485623.html

本台另有<反衛星武器的演變及其現狀兼談中國反衛星武器>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979119/20070426095921

防範別國反衛星武器 美新衛星打造"分身術" 2007-10-10 新華社
 
美國“阿薩特”ASM-135反衛星導彈
 
外層空間定向能反衛星武器系統效果圖
 
美國的太空反衛星武器示意圖
 
    爲了防範反衛星武器,美軍正研發具備“分身術”的新衛星,這種未來的繞地“虛擬衛星”將會把敵方軍隊窺探無余,而一旦某顆衛星被敵方擊落,新衛星將很快更換上去,而這種“更換”很可能只是更換某個零件。
 
    分身有法,部件可單獨運行
 
    據美國最新一期《國防》雜志報道,這種名爲“F6計劃”的衛星系統具備迅速快捷、機動性強和便于更換等優點,它將讓美國軍方十分輕松地將過期或損壞的衛星零部件更換掉。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透露,與傳統的動輒重達數噸的衛星不同,這種新型衛星系統采用了模塊化和組合的概念,傳統間諜衛星上的重要部件,如間諜相機、各種高技術傳感器等將形成一個個單獨的小衛星,運行在主衛星附近。這些飛得很近的小衛星共同組成一個星群,之間用無線網絡互聯,就像動畫片《變形金剛》的組合機器人。該項目總經理布朗一再強調,這一計劃的關鍵詞就是五個字――機動靈活性。
 
  傳統衛星,整體式弊端多多
 
    當今軍用航天器普遍體形巨大、功能複雜,一顆軍用衛星從研制到發射,周期長達5-10年,這就産生一個明顯弊端:由于技術在飛速進步,當間諜衛星從設計到制造完成再到發射升空後,一些零部件往往漸趨過時陳舊,爲了防止運行時因部件老化而發生故障,衛星上必須配備很多備用部件,這樣一來,整個系統難免變得臃腫複雜,而成本也直線飆升。
    該項目負責人布朗說,目前的大型衛星都存在著致命弱點,一旦發射失敗,後果不堪設想,一個小小的軟件編程紕漏或者某個部件功能失效,就可導致整個計劃前功盡棄,幾十億美元打個水漂,十幾年心血付之東流。他補充道:“那樣的衛星簡直就是‘用今天的技術解決明天的問題’”。而組合式的新型衛星系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新式衛星,可更換式優點不少
 
    與以往相比,如今的F6計劃優點可謂不少。在航天器的設計使用壽命期間,計劃管理者可以隨時更換其軟硬件,這只需發送一個小小的、更加便宜的小衛星補充進衛星群,衛星系統就可以提升性能或者解決故障。新型衛星系統還有一個獨門本領,可以通過發射不同的組件衛星,方便的轉換衛星系統的用途。比如,通過調整衛星群的組成,美軍可以方便的把一顆間諜衛星就可轉變成一顆軍用通信衛星,F6系統概念是振興虛擬太空辦公室的衆多計劃之一。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技術研討會上,布朗說:“高機動性和高技術含量,將使它成爲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最新太空計劃的基石”。
 
    彌補缺漏,腳後跟也可刀槍不入
 
    可被襲擊或癱瘓掉的美軍衛星被稱爲“阿基裏斯的腳後跟”(希臘神話中,阿基裏斯除腳後跟外,全身刀槍不入)。
    2001年,美國國家太空安全管理組織提交報告指出,美國太空設施存在很大的脆弱性,極易遭受攻擊!在此之後,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集中力量視圖解決這一問題。隨著俄羅斯和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美國人認爲必須加快發展“機動”太空系統。不難想象,對美國來說,他國一旦擁有在地區沖突中破壞美軍事衛星的能力,這意味著可以摧毀美軍大部分通信能力,這將給美軍帶來極大挑戰。
 
    即插即用,新衛星本領高超
 
    據了解,該虛擬太空計劃共分爲五個部分。美國戰略司令部的目標是,幾天或幾周內制造並發射一顆衛星,而不是幾個月或幾年,並且這樣的衛星可以實現“即插即用”,也就是說,一旦某顆通信衛星被擊落了,很短的時間內,技術人員就會組裝出一顆替代衛星。這種衛星不僅發射周期大大縮短,其造價也更加便宜,性能更加可靠。
    “如今,那種碩大而昂貴的衛星將過時了,小型機動衛星即將登堂入室,”布朗說。
 
    衛星僅重4.5公斤,戰機即可發射
 
    空軍上校弗理得?肯尼蒂在F6計劃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小型獨立匹配太空器(TICS)計劃”。令人叫絕的是,這一計劃中的衛星重量只有4.5公斤,它可以裝載在小型導彈彈頭上,由普通戰鬥機發射升空,一旦美軍衛星受到敵對國家的威脅,美軍戰機將緊急起飛,並隨即發射這種“小型獨立匹配太空器”。
    美軍方人士稱,由于新型衛星系統裝載和發射是如此簡便,目標又如此之小,敵方幾乎不可能偵測到,更不要攻擊了。他還預測,隨著微電子技術革命的快速發展,這種衛星最早將在5年後發射升空。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10/10/content_977148.htm
 
美研制出10厘米見方微型衛星2009-05-04 解放軍報第8版 
    
    日前,美國佛羅裏達大學在國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研制出10厘米見方微型衛星,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發射,總體成本大約爲10萬美元。相比之下,制造和發射正常體積的衛星可能花費數億美元。
    由于體積小,微型衛星的動力系統存在一定局限。這意味著微型衛星的飛行高度必須保持在較低水平,大約離地400英裏,這樣才能與地面保持通信聯系。
    盡管只有10厘米見方,衛星上還是有足夠的空間安裝高質量的攝像機、紅外傳感器、雷達等。與此同時,小型電池和微型太陽能電池也能提供最低限度的電力需求。美國空軍對此非常感興趣。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9-05/04/content_1749789.htm
 
美研制"靈活衛星"系統 間諜衛星用途可變2007-09-26 新華社  
    
     新華網消息:據美國《國防》月刊10月號報道,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預計,未來在太空環繞地球、監視敵軍動向的可能是“虛擬衛星”。
    與價格昂貴的航天器不同,這種間諜攝像機將獨自懸浮于太空中,不與其他設備組合。而處理器和通信終端將在附近的軌道中運行,該系統的這三個組件將進行無線連接。 
    這個F6系統是未來的航天器,速度快、靈活、飛行自由,而且各部件分離,通過信息交流形成一個整體。該項目將令空軍或國家偵察局可輕松更換過時或損壞的部件。
    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項目經理歐文?布朗在技術會議上說:“靈活性以及相關技術是我們進行新型衛星構想時的基礎。”
    該機構成立于50年前,是如今美國軍事衛星設計的主力部門。現在,該機構希望抛棄傳統構架,爲太空系統開創一種新的範例。
 
    項目經理強調說,關鍵詞是“靈活性”。
 
    先進的龐大的太空衛星要花費5到10年才能完成整個開發周期。但就在生産的同時,技術也在進步,有些部件在衛星剛一進入太空軌道時就已經過時了。爲了避免在軌道上運行過程中的災難性故障,必須留出備用設備,這增加了系統的重量、大小和成本。
    布朗說,這些所謂的整體衛星對發射失敗、軟件故障或部件失靈的抵禦能力很差,可能令數十億美元或數年的開發心血付之東流。
    他說,這種衛星是用“昨天的技術解決明天的問題”。
    布朗稱,F6項目的優勢很多。項目經理可在衛星使用周期的任何時間更換軟件或硬件,代之以體積更小、成本更低的升級産品。只需增加一個新終端,間諜衛星就可搖身一變成爲通信衛星。
    F6項目很好地符合了一個更宏大的、名爲操作反應空間項目的要求。美國戰略司令部的這個項目的目標之一是研發可在數周或數天內建造和發射的衛星,而無須等待數月或數年。因爲如果由于遭襲、天氣原因或故障而失去主要衛星的協助,美國軍隊將不堪一擊。
    空軍設想發射一種“即插即用”型衛星,直接取來部件即可輕松組裝好。例如,如果一枚通信衛星墜毀,技術人員可以迅速組裝另一枚衛星代替它。
    布朗說,目前龐大而昂貴的衛星不會徹底消失,但這種理念會讓小型衛星項目“從小衆成爲主流”。
    無論是對F6還是對即插即用衛星來說,發射仍然是最主要的障礙。除了在美國的太空發射場找發射臺比較複雜之外,單位重量的發射費用仍然很高。比如在F6項目中,如果只發射一枚小型衛星或一個終端,單位重量的費用會急劇增加。
    空軍中校弗雷德?肯尼迪說,微型獨立協調衛星(TICS)項目不失爲一種解決辦法。
    僅重10磅的衛星可以通過戰術導彈發射,例如AGM-88高速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由噴氣式戰鬥機發射。
    如果一枚美國軍事衛星在太空中受到敵方衛星的威脅,美軍可以命令一架噴氣式飛機起飛,發射近地TICS衛星。
    這種衛星的運載和發射都很方便,而且與受到密切監視的大型發射臺不同,這些活動幾乎不可能被敵方發現。
    肯尼迪預測說,TICS未來5年內研制成功的可能性爲50%。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09/26/content_964904.htm

 
全球天軍建設掃瞄(組圖)

 外層空間已成爲繼陸海空之後的第四作戰空間,又是大國爭奪的制高點,對于正在崛起的航天國家來說,外太空是國家安全利益的新領域,與國家的安全息息相關。近十多年的幾場局部戰爭再次表明,陸海空更加依靠衛星系統,也彰顯出制天權的重要,因此,建設一支“天軍”已成爲大勢所趨。本期“外太空:殺機四伏”一文,從戰略思想、政策、武器裝備、人才、技術等多個層面,折射出世界主要航天國家加快“天軍”建設的腳步。  
  2006年5月中旬,美國航空航天局披露了一項秘密調查報告:去年4月5日,該局的一艘名爲DART的太空船本來應靠近另一顆衛星並進行機動,以驗證“逼進操作”技術;不料想由于導航系統出現問題,撞向了一顆已經失效的美國軍用通信衛星,導致這顆衛星偏離了原來的運行軌道。由此我們看到:盡管沒有爆炸,只有一聲撞擊,卻驗證了未來太空戰爭中基礎而重要的撞擊敵方衛星並使其進入無用軌道的戰術的成功。這一幕無疑是在告訴人們:美國正加緊太空戰爭的准備。
  2006年2月,美國戰略司令部太空處主任安東尼-魯索上校宣稱,在部署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基礎上,布什政府將對10年來的美國太空政策進行首次全面修訂;屆時,美軍在保護衛星、航天器等目標免遭襲擊方面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加強。這位美國“太空力量”的關鍵官員還說,新的政策草案將在幾個月內公布,而且不排除部署太空武器的可能。安東尼上校的一席話,使得美軍一直處于幕後的稱霸太空的野心終于扯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其進軍太空的良苦用心也昭然于天下。布什政府的新太空戰略將會又一次攪動世界的神經,軍事專家估計,新一輪的太空爭霸戰將再次打響,外太空從此將不再太平。

  控制太空就等于控制了地球

  愛因斯坦做夢也沒想到,他的一個“相對論”理論,徹底改變了後人的生活。永不滿足的地球人,從那時起就再也不願意將進軍太空的雄心仍然停留在夢想之中,膚色不同的現代“嫦娥”們正懷揣著不同的目的飛向外太空。
  1957年,蘇聯率先發射第1顆人造衛星,標志著人類進軍太空的雄心正式走上實戰階段。隨後的幾十年中,航天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技術不斷走向成熟。然而,就在人類的足迹正在一步步接近外太空的邊緣之時,一群好戰的地球人卻從太空中看到了控制地球的最佳方法,太空技術也因之多數被運用到了軍事方面。西方一大國前總統曾經很形象地描述過太空的巨大作用,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誰能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事實上,太空提供給戰爭狂人的巨大戰機的確豐厚:浩瀚的太空戰場無邊無際,太空作戰力量在太空戰場中可不受領土、領海、領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條件、氣象條件的制約,在軌道機動能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真正“全天候、全方位”的機動作戰。控制了太空,就可以進一步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並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戰爭的染指使廣袤浩瀚的太空頓時硝煙彌漫,戰雲密布,應對太空作戰的“天軍”也因之誕生。當前,一些軍事大國爲了謀求軍事主導權,正在悄無聲息地發展並壯大著自己的“天軍”力量。

  美國先行一步

  “星球大戰”出師未捷 美國在軍事建設上向來領先世界一步,在籌建“天軍”方面也不例外。爲了對付華約陣營的蘇聯,美國總統裏根于1983年3月23日提出了《戰略防禦倡議計劃》,這就是讓世界爲之震驚的“星球大戰 (SDI)”計劃,美國的意圖很明顯,即利用其強大的軍事技術率先奪取太空軍事優勢,將美國全境置于嚴密的空間防護之中,以獲得對蘇的絕對安全防衛勝勢。爲了這個“棋高一著”的計劃,美國政府先後投資了幾百億美元進行研究和試驗,但在技術上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許多設想均以失敗告終。而此時的美國又遇到了多年未遇的經濟大蕭條,高額的軍事開支逐漸成爲國家的負擔,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發生巨變,前蘇聯解體,幾十年的“冷戰”局面也土崩瓦解。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因失去了戰略敵手以及難以承受的巨大耗資,終于于1993年5月走完了它的最後路途。
  力保霸權,風雲再起 美軍曾在其未來戰略走向選擇中強調,天空和海洋是20世紀的戰場,而太空將成爲21世紀的戰場。因此,在“星球大戰”計劃主要因爲經濟原因下馬以後,美軍並不甘心。克林頓入主白宮後,爲確保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更好地實現其謀求“全球存在”的戰略企圖。在經濟取得複蘇之後,就一直醞釀著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設想,NMD主要由天基探測系統、陸基探測系統和攔截器系統組成,但也只是處于初步階段。繼克林頓政府之後的布什政府將前任的計劃前進了一大步。2001年5月1日,上任才百余天的小布什在華盛頓美國國防大學發表講話,宣布美國將突破1972年美蘇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正式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並進一步建立全球性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這一反導計劃被美國的一些鷹派人物稱爲新“星球大戰”計劃。據軍事專家估計,要真正完成新“星球大戰”計劃這個系統,美國每年最少要花80億到100億美元,時間至少需要10年。其實,所謂的新“星球大戰”計劃並不是什麽新鮮東西,只是它比20世紀80年代的計劃更爲龐大、豐滿一點而已,可以看作是裏根時代“星球大戰”計劃的升級版,或者說是NMD和TMD的延伸。美國空軍部長詹姆斯?羅奇在談及這項新的“星球大戰”計劃時說,任何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國在內),都對美國這項軍事占領太空的計劃不具有“否決權”。而且,任何國家或組織在沒有獲得美國認可的前提下,都不可以將太空資源用于發展軍事情報或其他軍事目的。按照美國軍方的說法,一旦新“星球大戰”計劃付諸實施,美國將成爲太空中惟一一個具備軍事控制能力的國家。
  小計劃大目標 在新的“星球大戰”戰略的指引下,美國空軍開始著手制定太空作戰計劃,並于今年初正式公布《美國空軍轉變性飛行計劃》。在這項軍種計劃中,美國空軍公布了一份規劃中的太空武器名單,其中既包括反衛星武器,又包括對陸攻擊武器,這在近代史上尚屬首次。其中主要包括:空基發射的反衛星導彈,而小的空基發射的導彈能攔截低地球軌道的衛星;反衛星通信系統,計劃中提出到2010年,通過這種系統可以殺傷敵方的天基通信和早期預警衛星;反偵察和反觀測系統,目前主要是建立地方空基偵察和觀測系統;地基激光,即指從地面打擊低地球軌道衛星,形成具有防禦性和攻擊性的太空控制能力;超高速動力棒,計劃中要求美國空軍要具備能在幾分鍾內部署、加強、保持和重新部署天基力量,具有從太空打擊地面任何目標的能力。爲了滿足這些要求,計劃中強調未來美國空軍需要整合各種發射和操作系統,包括空軍發射系統、天氣因素和待命(48小時內)系統,能使負載迅速進入各類軌道。
  秘密儲備太空戰人才 據美《空軍雜志》等媒體不久前披露,爲確保“有效占據未來太空戰優勢”,美軍正在秘密實施一項太空戰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根據計劃將在幾年內培養出一大批“太空軍官”。事實上,根據可靠資料,早在2001年初,美空軍便開始秘密培訓“太空軍官”。“9?11”事件後,美軍更加快了太空戰專業人才培養步伐,培養工作進入快車道,2003年的 伊拉克戰爭又進一步推動了培養計劃的進行。爲了盡快培養出優秀的“太空軍官”,美空軍太空司令部和教育訓練司令部聯合制定了三類培訓課程:通過“太空100”課程,給太空戰指揮員系統講授有關太空知識;通過“太空200”課程,講授如何對不同層次的作戰進行支援;通過“太空300”課程,主要目的是對“太空頂級骨幹”進行職業生涯後半段培訓,由于目前這項頂級太空課程前瞻性太強,還處于開發階段。不僅培訓計劃嚴密細致,美軍太空人才的培訓費用也是相當可觀,僅2004年的培養經費就達1000萬美元,計劃到2009年再增至2200萬美元。據軍事專家評估,美國大規模培養太空戰人才是全球首舉,美軍一旦擁有一大批熟練駕馭太空戰的專業人才,加之裝備有處于領先地位的太空戰武器,就將完全具備發動一場太空大戰的能力。到那時,“星球大戰”將就不會僅僅是“紙上談兵”的事了。

俄羅斯不甘未弱

  美國下定決心進軍太空,作爲冷戰時期前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當然不會坐視這種被動局面存在。一方面,雖然實力下降,已經失去昔日超級大國的光環,但是前蘇聯雄厚的軍工科研體系基本上得以完整保留,這給俄羅斯發展“天軍”提供了平臺;另一方面,曾經作爲世界一超的國民,俄羅斯人極爲強烈地想要恢複當年的輝煌,而搶占太空制高點是實現俄羅斯強國地位的最佳途徑。諸多原因使得經濟實力仍然不夠強的俄羅斯,再次與美國走上競技場。
  針鋒相對不退讓 如同當年裏根出臺“ 星球大戰”計劃時前蘇聯的政策一樣,對于美國大張旗鼓的新版太空戰略,俄羅斯當即也表示出了較爲強烈的反對,並在百般反對的同時,暗自制定了自己的“天軍”建設之路以作應對。早在1993年,俄羅斯就著手籌建太空作戰、預警和偵察系統,並于1997年完成了 火箭部隊、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防禦部隊的合並工作,2001年正式成立天軍——航天部隊。2004年,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明確指出,俄武裝力量在綜合發展的同時,要集中力量發展太空兵,並將其作爲建立現代化軍隊的基礎。目前,俄羅斯正在利用前蘇聯給它留下的雄厚軍工科研實力,在反衛星武器研究方面大力開拓。據有關報道,在反衛星技術方面,現在的俄羅斯軍隊已經達到實戰水平。而此前不久,針對美國全面修訂太空政策的行動,俄聯邦航天局也公布了《2006~2015年俄羅斯太空發展計劃》。在該計劃中,特別強調今後俄羅斯將全力發展航天兵作爲國家軍事建設的最優先方向之一,並在對“天軍”的經費投入已經達到軍費總額的20%的基礎上,要求在2006年再增加30%的太空領域預算撥款,據有關專家估計,俄羅斯用于“天軍”建設的實際撥款將可能從185億盧布增加到240億盧布。
  尋求重點找突破 目前,俄在軌國産衛星約有百顆,其中60顆系軍事用途。在保持和發展軍事航天活動戰略中,俄優先考慮的是加速研制偵察、通信、導航等綜合系統。其中,“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軌道集群部署將于2008年前結束。屆時,現有的11顆全球導航衛星將增至最少18顆,以保障穩定接收信號的需要,衛星的平均壽命也將從3年左右提高爲10~12年。“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同美國GPS以及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類似。該系統首顆衛星于1984年發射,蘇聯解體後曾一度處于停頓狀態。直至1998年,俄再度開始對“格洛納斯”進行更新升級。據俄媒體報道,“格洛納斯”系統除了民用之外,還可用來探測空中、海上、地面以及太空中的軍事目標,定位精度最高將可以達到1米,能讓現役武器在不用花大價錢的情況下把威力提高一個等級。比如,俄軍“物美廉價”的LGB-1500精確制導炸彈就是在普通炸彈上安裝了“格洛納斯”信號接收器,其命中精度並不亞于美國用GPS制導的同類型炸彈。 最讓美方擔心的是,“格洛納斯”能提高戰略導彈的打擊精度。在導彈飛行過程中,“格洛納斯”系統可不間斷地進行路線精確測算和數據修正,將導彈的命中誤差大大縮小。俄羅斯軍事專家亞曆山大?戈爾茨因此把“格洛納斯”系統稱爲“除核武器之外,前蘇聯留給俄羅斯最珍貴的遺産”。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重點發展對美國最爲有效的戰略威懾武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楊-M”型戰略導彈。該型導彈具有機動能力強、彈道低、速度快、隱身性能高等技術特點,被俄羅斯視爲21世紀最主要的核打擊力量,是俄羅斯抗衡美國反導彈系統的一張“王牌”。“白楊-M”型導彈使用了高能量密度的新型燃料,並采用了速燃助推器技術,火箭的點火時間總計不到一分鍾,對于使用紅外技術探測和跟蹤洲際導彈的預警航天器,理論上是無法發現和跟蹤的。預計該型導彈從2010年起將成爲俄軍最主要的戰略導彈,到2015年,將有超過10個師、300枚“白楊-M”導彈進入現役。

歐洲躍躍欲試

  歐盟作爲一個新興的聯合體,抱有“想要施加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的意圖在所難免,而通過軍事謀取優勢是其展示影響力的最好途徑。因此,在當前太空舞臺的爭奪戰正趨白熱化之時,歐洲各國是不會安靜的充當觀衆的。2005年初,歐盟提出了歐洲太空政策,把開發空間技術作爲歐盟主要發展戰略之一,強調新的太空政策應該充分考慮更加有效地利用航天資源,讓航天技術在環境保護、衛星定位、天氣預報和災難預防方面得到更好的發揮和運用。而這些領域都將涉及到軍事偵察、軍用通信以及導航、遙感等許多領域。
  發展“伽利略”勾通大歐洲 爲了打破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壟斷局面,歐洲以商業目的爲名,重點發展了“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于GPS系統主要用于軍用,美國對于歐洲的“伽利略”計劃很是惱火,並以頻率相近可能影響GPS定位系統爲由百般阻撓,甚至揚言發動太空戰擊毀“伽利略”。這讓歐洲人相當不滿和不安,更加堅定了他們發展“伽利略”的決心。2005年12月,名爲“GIOVE-A”的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志著“伽利略”計劃正式啓動,同時也意味著歐洲正式走上空間獨立的道路。歐洲航天局的官員表示,到2010年“伽利略”計劃基本完成時,30顆衛星將均勻地分布在高度約爲2.3萬千米的3個軌道平面上,有4億人可以使用這套系統,基本覆蓋整個歐洲並可爲亞洲等國家使用。屆時,“伽利略”的用戶將再也不會受到美GPS的威脅,實現自己的互聯互通,其軍事意義更爲深遠。
  研發偵察衛星監控全球 幾年前,與美國的偵察衛星相比,歐洲的太空偵察能力處于劣勢,歐洲人決心改變這種局面。軍事偵察衛星包括法國的“太陽神”光電成像偵察衛星、“霍魯斯”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櫻桃”與“澤農”等電子偵察衛星和導彈預警衛星。其中,被譽爲歐洲新太空偵察兵的“太陽神”偵察衛星是作爲歐洲情報獲取的重要工具而開發的。2001年12月,法國、西班牙和比利時簽署了一項關于“太陽神-2”衛星項目進行合作的諒解備忘錄,3國開始合資(共耗資20億歐元)研制第二代“太陽神”偵察衛星。同時, 意大利和德國正在發展的合成孔徑雷達項目與“太陽神-2”的基本構造是兼容的。按照一項分享協議的規定,德國和意大利政府可以獲取“太陽神-2”衛星拍攝的圖像。目前,歐盟在天上飛行的衛星多達70多顆,還有許多具有偵測監控功能的衛星正在陸續研發中。不久的將來,歐盟在太空中的衛星數量將會加速增長。

日本蠢蠢欲動

  二戰的失敗並沒有從日本的骨子裏剔除軍國主義這塊腐肉,軍國主義的幽靈一直在試圖尋找重建日本軍隊之路。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其經濟實力的日漸增強,日本在軍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盡管世界反對浪潮日益高漲,日本還是不斷使出“新招”,推進其自衛隊改組軍隊的計劃,目前日本的陸、海、航空自衛隊的實力已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仍不滿足于現狀,在美俄爭霸太空之際,也在蠢蠢欲動。
  2003年,爲了配合籌建“天軍”計劃的早日實現,日本政府將幾十年前就成立的三大太空開發機構(成立于1955年的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成立于1969年的宇宙開發事業團、成立于1964年的宇宙科學研究所)合並成新的“航空航天研究局”。進行人造衛星、 火箭等開發試驗以及空間觀測、收集各類航天發射數據是該局的重要任務。據《科學周刊》資料顯示,日本國會議員們目前正在起草一項法案來積極籌備未來可能發生的星球大戰。該法案將允許日本將太空用于軍事目的,從日本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法案有望在今年8月份被批准。
  日本政府認爲,太空事業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具有特有影響力”,是國家實力的象征,因此將其視爲大國戰略的一塊基石。同時,太空技術帶來的遠程打擊、空間偵察監視、精確定位等能力,無疑將助長日本“海外幹預”能力,增強其地區威懾力。而近年來,國內民衆要求政府徹底檢討其太空戰略的呼聲也在增高,這反映出民間輿論在重新考慮日本如何發展太空力量方面的要求日漸強烈。在朝野力量的推動下,日本對于航天方面的關注程度不斷升級,用于航天開發方面的經費也高得驚人。據日本《每日新聞》消息,日本用于航天研究開發計劃的預算將達到6萬億日元(約合570億美元)。在高額的經費支撐下,日本的航天技術進展神速。今年初以來,日本航空航天局已經成功進行了三次航天器的發射,它們分別是多功能衛星MTSAT-2、地球遠程監測衛星ALOS和紅外線軌道觀測臺ASTRO-F。可以預知,在進軍太空的戰略思維影響下,日本的“天軍”離“出生”之日已經不會遙遠了。但是,對于日本太空技術的日漸成熟,各國軍事專家都十分憂慮,一旦外太空中出現好戰的日本軍事力量,太空將會更加陰雲密布。

  印度雄心勃勃

  一心想躋身于世界大國之列的印度對于新一輪的太空爭奪戰,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印度1999年就有了建立太空作戰司令部的設想,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空間武器和衛星情報對美軍取得軍事行動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更堅定了印度的決心。2000年,印度空軍即著手研究建立太空司令部的可行性。根據可靠資料,目前印度已經建立了完備的航天組織機構。
  籌建天基力量 據俄媒體4月中旬報道,印度正在建設可用于軍事目的的衛星情報網。該網可能在2007年建成。專家表示,該網絡能監視到周邊地區的所有爆炸地點、導彈發射井以及軍事沖突。與此同時,印度已宣布將在5年內擁有用于太空作戰的激光武器。當前印度還在加緊開發反衛星技術,包括粒子束武器、軌道攔截器以及信號幹擾器。印度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名爲“卡利-5000”的強大電子加速器也處于後期安裝之中,完成後可當作反衛星武器使用。
  秘研航天飛機技術 早在2001年7月,在美國鹽湖城“全球動力推進大會”上,印度就公布了其航天飛機模型圖。印航天飛機設計前衛,完全打破了美國航天飛機的框架,整個造型圓潤流暢,機頭尖尖,機身寬大,雙翼短小。該機被命名爲“艾瓦塔”。其主要特點是起飛時不帶液氧,飛行需要的21噸液氧將在飛船起飛後在大氣層巡航的一小時中制造出來。據稱,單級“艾瓦塔”就能進入100千米高的軌道,能發射重達1000千克的衛星。一架“艾瓦塔”將能完成100次軌道飛行。由于“艾瓦塔”的軍事潛在應用性,研制工作一直是在嚴格保密情況下進行的。
  努力開發載人航天技術 印度軍事專家認爲,人類進入太空是獲取太空軍事主導權最主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動作。因此,印度一直在努力開發載人航天技術。目前登月飛船設計工作已經完畢,樣機正處于試驗中,計劃于2007年開始正式探月。此外,印度還期望能前往火星,渴望加入全球勘測火星的熱潮中,並正在努力准備著。
  大力培養太空軟件人才 近幾年,隨著印度國力的不斷上升,印度國內建立太空作戰司令部的呼聲開始不絕于耳,“天軍”籌建工作已呈“劍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爲了配合籌建“天軍”工作,作爲軟件大國,印度政府正在衆多軟件人才中,挑選和培養太空人才,以備“天軍”之用。
  積極尋求大國協作 雖然印度政府的太空戰略較爲明確,但苦于國內技術、經濟實力欠缺,在天軍籌建的道路上,行動較緩。基于現狀,印度政府積極參加國際空間合作,以尋求國際重要力量的支持,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今年的“美印合作月球探測計劃”的簽定。在美國和印度3月達成在核能領域的合作協議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和美國航空航天局于5月9日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簽署諒解備忘錄。根據雙方協談,美印將合作進行月球探測。印度正在開發的無人駕駛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將搭載兩臺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儀器設備。據悉,“月船1號”最早將于2007年升空。
  不可否認,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正在引領著戰爭形態朝著質變的方向發展,天軍作爲一個新軍種已經誕生,空間成爲奪取勝利的決定性戰場和戰略制高點。俗話說,有矛必有盾,然而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太空的攻與防,總體上還是“矛勝于盾”的狀態,即進攻之矛要比防禦之盾更鋒利。
  人類中有這樣一些人,其貪欲是無止盡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和約束,勢必將會因無休止的膨脹而給人類自身帶來殺身之禍。因此,在世界裁軍大會上,中方大使胡小笛代表著愛好和平的全體中國人向世界發出警告:“外太空武器的研究和發展正在加速進行,外太空戰爭的相關理論也正在構思之中,外太空武器化的威脅正在增長。因此,對有關外太空及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的國際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問題進行關注,就顯得非常必要和緊迫。”胡大使的話警醒著世人,對于少數戰爭狂人欲置地球于死地的做法,必須要加以制止。 責任編輯:兆 然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1-17/0859427056.html
 
駁中國北鬥系統被美國破解之說
 
最近網上盛傳“中國北鬥系統被美國破解,破解者爲清華大學一女留學生”的消息。某人不才,做一下小小的評論,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大大斧正。
世界上現有的衛星導航系統有:美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GLONASS)”、中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系統”(嚴格說,北鬥系統還不能稱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只能稱衛星定位系統)、歐洲的,                                                                                                                                                抛去其他幾種我們不說,現在只是我們自己的“北鬥系統”! 
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該系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鬥定位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爲主的地面部份、北鬥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鬥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url=/view/187741.htm]納秒[/url](ns)的同步精度,北鬥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其他的半宅就不囉嗦了,網上都可以查到。
對于網上盛傳的“中國北鬥系統被美國破解,破解者爲清華大學一女留學生”的消息我想說幾點。
1.她破解的都是民用信號的編碼,這個跟軍用信號系統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破解軍用衛星信號的編碼難度肯定更大。當然,也不排除她有能力破解或已經破解了某些衛星的軍用編碼規則。
2.她能夠做到,並不是說明她是唯一能做到的人,或總是第一個能做到這一點的。我相信,美國軍方有關部門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不會比她差。她沒有獲得或者掌握任何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或者任何中國專有的技術,也就是說她能破解,別人也可能破解。而且,她是公開破解,及時通過學術渠道通知了中國方面,實際上是在幫助北鬥系統的改進。
3.中國自己也有這方面非常厲害的人物,所以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大家可以去查一查山東大學的女教授王小雲,她破解了世界上最頂級的幾種加密算法。她的成就,比這個破解衛星編碼的女生要高不知多少倍。也就是說,我們也有頂尖的人才。
4.民用系統信號的破解沒什麽大驚小怪的,衛星信號編碼應該會定期更換的,要不然美國GPS早就被破解了。所以大家不要亂了陣腳。
5.大家一定要鎮定,不要亂。鎮定!!!既然美國敢于公布,就說明,她所破解的信號都是無關緊要的,否則,老美早樂死了,在家裏竊取我們的軍用信息了。老美不會笨到公布于衆。
6.加密與解密永遠是不可分離的兩面,對密碼體系的公開破解只是學術領域的事情,而對敵方密碼體系的隱蔽破解才是情報工作的範疇。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4587-1-1.html
 
不堪同性戀罪名數學家服毒自殺英相道歉還杜林清白09-09-14 中時 陳文和
 
     一九五四年六月七日晚間,英國數學家杜林(Alan Turing)咬下一顆沾有劇毒氰化物的蘋果,結束四十二年生命,彷彿童話白雪公主現實版,然而卻是沒有白馬王子的悲劇結尾。
     半個多世紀之後,英國首相布朗十日在《每日電訊報》撰文,正式向杜林公開道歉,因為英國政府當年以同性戀相關罪名起訴杜林並定罪,導致他自殺身亡。
     杜林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破解德國的「謎團密碼」(Enigma codes),也是最早提出「人工智慧」概念者,被尊奉為「電腦科學之父」。據歷史學者評斷,杜林成功破解德軍的密碼,讓歐洲地區的戰爭得以提前兩年終結。
     布朗在專文中表示,一群電腦科學家、歷史學家與LGBT(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及跨性別者)活躍人士聯手為杜林爭取平反,給予英國一個契機,以彌補對這位功不可沒的戰爭英雄的深重虧欠。
     布朗表示,如果沒有杜林獨一無二的卓著貢獻,協助盟國扭轉戰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結局恐將改寫。他並直指英國當年對待杜林的方式完全不公平、不人道,且代表英國政府及所有拜杜林之賜得以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們,向杜林表達深切歉意。
     電腦科學家約翰.葛拉漢康明(John Graham-Cumming)在英國首相府網站,發起為杜林平反的連署請願活動,迄今已有至少三萬一千四百七十人共襄盛舉,包括著有《自私的基因》的英國知名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及以《阿姆斯特丹》和《贖罪》先後榮獲英國「布克獎」及美國「國家書評人獎」的傑出作家麥克尤恩(Ian McEwan)。
     除了要求英國政府道歉,葛拉漢康明也曾函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追贈杜林爵位。杜林的紀念雕像預訂二○一一年與世人見面,矗立在曼徹斯特市的沙克維爾花園。
 
電腦科學之父 慘遭去勢2009-09-14 中國時報 陳文和
 
     杜林生於一九一二年六月,從小就嶄露數學與科學天分,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之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進入著名的布雷奇利園(Bletchley Park)工作,為破解德軍通訊密碼立下奇功。
     杜林堪稱電腦科學的先驅,一九三六年,他提出通稱「杜林機」(Turin Machine)的抽象計算模型,用機器模擬人類以紙筆進行數學運算的過程,迄今仍是電腦理論核心研究議題。
     杜林隨後又在一九五○年發表論文《運算機與智慧》(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被譽為人工智慧研究的濫觴,其中著名的「杜林測試」(Turing Test),是用以判斷機器是否具有智慧之最廣為人知的方法。
     一九九九年,美國《時代》雜誌將杜林列為廿世紀百大風雲人物之一。美國計算機協會(ACM)為紀念他特設「杜林獎」(Turing Award),至今仍是電腦科學界公認最高榮譽。
     儘管對國家、對學術都有巨大貢獻,杜林卻因同性戀而背上原罪。一九五二年,英國政府將他以「嚴重猥褻」(gross indecency)罪名起訴定罪,他被迫接受實驗性治療,注射女性賀爾蒙「化學去勢」。受此重大羞辱,加上無法繼續留在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工作,抑鬱難伸的杜林終於在兩年後自盡。
 
 
航天專家稱神舟飛船從神八開始進入批量生産
 
资料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示意图。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示意圖。
  新華網甘肅酒泉2011年9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准基于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爲我國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爲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曆史上的航天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事先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周建平說:“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全力以赴保證設計正確,保證地面試驗驗證真實、充分,保證産品生産質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想到及沒想到的各種意外,做足應急預案。”
  針對風險,科技人員采取了諸多手段提高系統可靠性。“首先,在設計上采取備份手段,東方不亮西方亮;采取余裕度設計手段,有個比較大的包容量,能夠包住可能出現的偏差。”“其次,我們反複研究飛行程序和策略,一旦出現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有手段來應對,繼續執行後續飛行任務,或進入安全模式和保護狀態。”“第三,充分發揮工程全系統的能力,例如當發生火箭入軌偏差較大的問題時,用天宮一號的動力來彌補;當一個系統遇到突發情況,用其他系統的能力來幫忙。”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制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由于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爲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准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說,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于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說,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制失重對抗設備。他說,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說,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制。”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天宮一號油箱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 屬國內首創2011-10-01揚子晚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曆經十年,爲“天宮一號”設計研制出特殊的“油箱”。這個長得像手風琴風箱的“油箱”,叫做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據記者了解,大型液體燃料貯存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其中的膜盒是該貯存箱的核心部件,屬于國內首創。
  “這個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是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我們的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該公司研發中心的施雲鵬高級工程師是參與設計研發該膜盒的人員之一,貯箱膜盒是用特殊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
  在地面上給汽車加油時,由于汽油本身有重力,一般是用泵把汽油灌到汽車的油箱裏。但在太空中推進劑是失重的,而且必須以液態的形式輸送。而“天宮一號” 的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所以要做成手風琴風箱的形狀。運用空氣的壓力,擠壓膜盒,將膜盒內的燃料“擠”到“天宮”發動機裏。燃料裝在膜盒裏,膜盒要具備伸縮功能才能滿足要求。“所以手風琴風箱的結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施雲鵬說。“這次‘天宮一號’的飛行時間是兩年,我們膜盒內的燃料已經一次性充滿了,可以維持兩年不要再加油。”
  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也都有燃料貯存箱,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這次“天宮一號”的油箱卻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成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天宮一號安裝26個發動機 24個負責姿態調整 2011-10-01華商報
 
  昨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2次變軌,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在未來大約兩年時間內,天宮一號還將完成多次變軌、與神舟飛船對接、轉體、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天宮一號是怎麽實現這些的呢?靠的是安裝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與神舟飛船發動機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
 
天宮一號廣泛使用碳纖維 儀器玻璃可耐千度高溫 2011-09-30 中國新聞網
  
  天宮一號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也是它要面臨的最大的技術考驗。對接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其姿態控制系統,而姿控系統必須使用關鍵的光學材料,既能夠濾紫外線,又耐宇宙線輻射、耐近千度的高溫,還要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據介紹,國內目前唯一能滿足此類要求的,只有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的耐輻照石英玻璃。
  普通玻璃乃至普通石英玻璃在高強度的宇宙射線輻照下都會變黑不透光,從而造成姿控定位的失誤。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1987年,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真安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反複試驗,解決了在高純石英玻璃內部進行摻雜的技術問題,攻克了高溫熔融不均體、耐宇宙射線輻照等多個技術難關。1995年,“耐輻照石英玻璃”首次應用于衛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資源艙推進分系統先進複合材料承力錐臺是天宮一號的重要結構件。中國建材集團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臺結構方案,創造性地用蜂窩夾層結構與複合材料十字梁組合結構作爲主承力結構件。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天宮一號上的使用幾乎隨處可見。爲滿足空間光學結構的應用,作爲重要承力結構件的相機支架,設計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線膨脹系數要求高;結構彈性模量要求高,變形要微米數量級;産品基頻高,達100Hz以上;重量指標要求高,研制的技術難度較大。
 
天宮一號家具齊全 可騎單車 2011-10-01 旺報
 
 天宮一號將在太空待上兩年,迎接太空人入住。這個家「家具」眾多、功能齊全,太空人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它為太空人提供了不少工作生活設施。
 一奇:騎車練身體
 太空人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駐留的時間比以往的神舟任務明顯延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所以太空人需要通過太空鍛鍊進行健康維護。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鍊器材,例如特殊自行車,用於鍛鍊下肢肌肉;拉力器,用於鍛鍊肩部和背部肌肉;下體負壓筒,對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也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鍊器材。此外,太空人的筆記本電腦裏事先存儲好他們感興趣的影音節目,甚至還可以從太空中往地球上發送電子郵件。
 二奇:祥雲睡袋更輕
 天宮一號為太空人準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繡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其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太空人準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是長期無人低壓運行,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合格。
 三奇:滅火手套抓火苗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都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狀的滅火濕巾,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這是因為太空中的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太空人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就會把著火點與四周的氧氣隔離。由於滅火劑有毒性,一旦使用了滅火器,密閉艙裡的空氣就受到了汙染,太空人不再適宜待在艙裏,要嘛更換艙內的空氣,要嘛返回地球。
 四奇:品質測量儀稱重
 為了探索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品質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品質,反映太空人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太空人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對艙內氣體採樣分析等。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專案大大增加,太空人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五奇:淨化 除有害氣體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一號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空氣進行高效過濾淨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太空人健康不利。有害氣體淨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太空人進入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太空人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六奇:心電裝置隨身帶
 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採集太空人生理資料,為太空人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太空人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資料,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七奇:回收 變尿為水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太空人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設備。電解制氧裝置是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太空人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八奇:蔬菜水果僅觀賞
 部分航太食品將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複水湯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太食品要等太空人隨飛船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太空人口味。實驗用的航太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太空長期運行後會發生哪些變化。據航太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太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天宮一號攜帶了高光譜相機,在軌期間將展開多項空間科學研究,包括探測大陸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農藥殘留和病蟲害。
 九奇:實驗細胞帶上天
 此外,太空人將來駕乘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產品上天,有的要轉運到天宮一號中。一方面是因為航天器載荷有限,無法一次帶完所有產品,另一方面是出於產品壽命的考慮,比如做實驗用的細胞,在長期無人條件下難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帶上天。
 微重力下 光子晶體試驗
 此外,科學家還將利用天宮一號提供的微重力環境進行光子晶體試驗。光子晶體是可能替代半導體器件並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種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響下,光子晶體很難進行大尺度的試驗。
 
離職教授詛咒天宮 北航憤慨 2011-10-02 旺報
 
 「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大陸各地一片歡騰慶祝,可是新浪微博用戶王福重竟然修改個人認證簽名為「祈禱發射失敗」。王福重在微博表示,中國大陸在國強軍盛的形勢發展下,應該更加重視人民民生議題。他已將認證簽名改為「哀民生之多艱」。
 不過王福重的異常論點,已引起眾怒。經過人肉搜索發現(另參本館:人肉搜索),王員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對此,北航30日晚間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其已經於2010年1月離職,對有關針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不良言論,表示極大憤慨!北航同時要求有關網站、論壇、微博,應立刻停止傳播失實資訊,消除不良影響。
 
天宮1號國慶獻禮 近7成訪衆民族自豪感增強 2011-10-01 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網的一項在線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網友表示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增強了其民族自豪感。不過,對于外界由“天宮一號”而發出的各種誇贊中國的言辭,很多中國民衆也做到了冷靜看待。環球網另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超七成的受訪民衆認爲,“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不過並不能因此就稱它是中國變成世界強國的一個標志。
評論稱中國載人航天效費比高不算“奢侈品” 2011-10-02 新華網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振奮人心。不過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觀點:美國航天飛機已經退役,歐美各國都不斷縮減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現在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投入是不是有些過于奢侈?
  由于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問題,造成了美國大幅度削減航天領域的投入。航天是一個高投入的産業,美國的航天飛機使用費用極爲高昂,但並不能說航天拖垮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是由于金融等虛擬經濟過度畸形發展所導致。即使對于蘇聯來說,它在軍事和航天與美國的競賽,也並不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因爲經濟體制的僵化。
  因此,航天領域確實投入高,但它不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效應。相反,航天産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等大型航天工程,就刺激了材料、電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對美國新興産業革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美國經濟的問題,非但和航天沒什麽關系,反而和制造業逐漸萎縮,特別是航天這種高技術制造業止步不前有一定的聯系。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出于自身“一超”領先地位,就已經開始縮減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美國航天飛機的使用費用高昂,除了本身技術複雜的原因之外,發射次數的降低也是一個因素。次數越低,造成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而外界批評美國航天飛機設計過于複雜,美國國家航天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則就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航天發展的計劃和費效比的問題了。
  一個國家航天産業能否健康發展,能否對社會經濟産生促進而非“過度投入”的阻礙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制定一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航天發展計劃。而中國航天的發展,恰恰就遵循了這樣一條道路。這裏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借鑒他國經驗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研制火箭衛星就成爲國家重點發展的目標。但中國發展航天等高技術,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不與別國爭霸、“量入爲出”的方針。因此中國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一整套航天研制、發射、測控體系。而且,美國、蘇聯等領先國家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航天提供了諸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例如航天飛機的優勢和劣勢,空間站的發展模式等等。
中國航天的發展上“彎路”就相對的少的多,而且更多表現爲“少花錢、多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例如這次天宮一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介紹說,美國和俄羅斯當年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只解決一個問題,而我們這次飛行試驗除主要任務交會對接外,還可達到3個目標。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其實合理、高效地發展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還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奢侈品”,完全可以承受。老是琢磨吃飯穿衣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忽視了長遠未來的發展。
 
「天宮一號」壽命僅2年 追美須努力【聯合報2011.09.30
 
不過,中共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站,仍與美國或西方太空站相距甚遠。一九七三年美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重達八十五噸,「天宮一號」僅八噸多;一般國外太空站壽命可達五至十年,「天宮一號」設計僅兩年;國外太空站至少有兩個對接面,能同時對接載人、貨物的太空船和專用實驗艙,但「天宮一號」僅有一個對接面。
其次,「天宮一號」明年與「神十」對接後,太空人預計停留時間較短,國外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停留時間可達數十天到上百天。最後在能源補給、設備運載及設備維修方面,「天宮一號」也都明顯不足。(楨:小而美!一號是測試用的2年後將返回地面,二、三號才是真正太空實驗室)

九年後美退出 陸獨霸太空? 2011-09-30 中國時報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將於二○二○年退役,這年正是大陸將正式建成完善的太空站,屆時可能「獨霸太空」,歐美的太空研究項目,也只能借助中國的太空站。
 諷刺的是,大陸獨立研製太空站,源於美國堅拒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所致。(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但西方專家評估,大陸的太空技術,仍與美、俄有距離。天宮一號與美國太空總署1960年代的「雙子星」飛船試驗計畫相似,中方的神舟火箭計畫及對接技術,大抵只是源自前蘇聯的「聯合號」太空船。中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算不上是太空站,只是簡易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2015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楨:北斗導航亦然)。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官方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空間站的規劃:由核心艙、實驗1艙、實驗2艙組成,每個艙約20噸,總重60-65噸,可對接1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
美國航天局首次公布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照片
登月航太工程 三步走 2011-09-30 中國時報
 儘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發言人武平表示,登月一事尚未列入計畫,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但天宮一號屆時在外太空與神八成功交會對接,代表大陸將掌握未來載人航太、組裝大型太空站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
 在最2010的航空航天工程討論會上,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表示,嫦娥探月項目(中國朝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有望繞月球轉動、登陸並于2020年返回地球。葉培建建議中國要在2025年進行首次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中央社2011.10.01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另有網友寫道: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 !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美稱天宮一號給NASA敲警鍾:美國面臨中國競爭
 
據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瑞士“國際關系與安全網絡”網站9月27日文章說,在美國不斷縮減自己太空活動的同時,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多年前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麽?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鍾?”
 
外媒:天宮一號 中國崛起重要標誌 2011-10-01 旺報
 
 美國彭博社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畫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畫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
 
歐洲航天局 欲與陸合作 2011-09-30 旺報
 
 大陸昨天完成天宮一號發射,大陸將在2020年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由於中美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歐洲對於和中國合作航太發展表達相當高興趣。
  
中國天宮一號升空背後深藏軍事意圖 2011-09-30 (楨:美俄亦然!)

西方披露:有秘密迹象顯示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由軍事目標驅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員都已經心知肚明,這是用于發展太空軍事計劃最好的方法。”明智和理想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知道,天宮一號已經撅動了歐美俄把持的大國太空俱樂部,而且中國讓正在後來居上,令人不安的事中國對此很低調,西方無法知道中國的全盤計劃。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從後太空梭時代看各國的太空夢 [2011-07-09]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畫面
正由太空梭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
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失事
资料图:苏联时期制造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蘇聯時期制造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這卅年來,有些美國輿論對太空梭的整體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太空梭研發預算暴增一倍;太空梭「了無新意」的重複在地球軌道打轉;只發射升空一百三十五次,僅達原先承諾數字的九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太空梭失事兩次,十四位精英在天際中壯烈殉職,令美國太空總署飽受質疑,計劃被迫逐年萎縮,最後在二○一一年陸續被送到博物館,成為最昂貴的「鎮館之寶」。
美國人失去對太空的熱情除了缺乏新的願景,另一方面經費不夠也是現實主因,當國家赤字連連,民眾連年飽受失業率痛苦時,美國只能選擇在太空競賽中暫時缺席。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將太空衛星科技算入「總帳」,則美國的太空事業表現又不是太差,美國間諜衛星無所不在,可以精確定位地表目標,制敵機先掌握地面戰爭的優勢,再度印證了太空計劃的多方成果。因此當星際戰爭的預算轉移到美國國防部,太空總署功能萎縮後,也注定了沒落的命運。
有分析家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太空總署的成敗,他們認為任何機構不管夢想有多美或是貢獻有多大,當這個機構失去功能就應該考慮「退場」。許多專家質疑的是,太空總署現在的使命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是在二○三○年登陸火星或是小行星。但部分民眾仍持觀望心態。
在官方被譏成效不彰後,有些企業家嗅出太空商業氣息,比方美國兩家民營公司推銷太空遨遊之旅,每人花廿萬美元可以上太空;更長遠的旅途是移民火星,截至目前為止有四百位民眾已繳費參加這項太空旅遊,也許可以透露出太空商機及轉機。
面對美國太空梭載人飛行的暫時偃旗息鼓,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方興未艾,繼起的中國、俄羅斯、印度都透過國際合作,跟美國共構太空環境,可以說人類的太空夢沒有打烊,只是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07-09/editorial1310203610d3293747.html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2011-07-22 中國時報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美發射X-37B空天飛機 將進行多項秘密試驗
2007年,X-37B轨道试验载具在前往范登堡空军基地途中
2007年,X-37B軌道試驗載具在前往範登堡空軍基地途中
中新網20104月23日電據外電報道,外形酷似小型穿梭機的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于北京時間4月23日7點52分(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19點52分)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美空軍稱發生成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
在能以自動駕駛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長能在軌道停留270天,它將在太空中進行多項保密試驗。
報道稱,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太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太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
(楨:X-37尺寸似1/4的太空梭,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2004年底退出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
 
試飛極音速戰機 美國又受挫【中央社2011.08.12
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表示,軍方科學家今天將1架超高音速實驗飛機發射進行第2次試飛,這架飛機原應以20倍音速下降,但很快就與地面管制中心失去聯絡。
 
太空站3太空人平安返地面 2011-09-16
 
莫斯科時間2011-16日8時,載有3名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俄「聯合」太空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的指定區域。
今年8月,俄羅斯用一枚「聯合」運載火箭為國際太空站發射「進步」貨運太空船時,由於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堵塞,導致發射失敗,太空船在俄境內墜毀。
由於俄向國際太空站發射載人太空船也需使用「聯合」運載火箭,而且美國穿梭機退役後,只有俄羅斯負責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往返運送,因此相關國家對國際太空站能否正常運行感到憂慮,美國太空總署甚至開始擬訂國際太空站人員撤離計劃。
然而俄羅斯航天部門一直表示,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生活。
本月13日,俄航天署宣布,8月份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並已作出整改,下一艘「進步」貨運太空船將於10月30日飛向國際太空站。
此外,俄將在今年11月12日和12月20日發射兩艘載人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送去「換崗」的太空人。
目前,俄美兩國航天部門正就國際太空站的運行事項進行磋商。
 
美稱航天飛機退役後可能搭載中國飛船赴空間站 2010-07-03青年參考
 
  6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政策,一改前任布什的“軍事對抗”論調,祭起“合作”大旗,尋求加強國際太空合作。但也有人指出,美國謀求太空軍事化以及稱霸太空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只是在策略上更富于技巧性。
 
美新火箭 登火星不是夢【聯合報2011.09.16
 
美國太空總署(NASA)14日公布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計,新火箭為歷來威力最強大的發射器,預定2017年首度試射,未來載送太空人漫步火星或更遠的星體,將不再是夢。
進軍太空掀起中國熱 美像孤軍2010-12-18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的太空科技飛躍進步,唯獨美國,既不敢與中國合作,又爭取不到其他國家訂單,愈來愈孤單。
 
俄稱已輸掉與美太空競賽 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二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2011年 4月13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波米諾夫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坦誠,俄羅斯已經輸掉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並且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二名的位置。俄媒稱,波米諾夫一直被輿論要求下臺,但他在講話中將目前的情況歸結于“政府投資不足”上。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另參本館: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中國北斗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美早知中反衛星  巨浪1與東風21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雷射與電磁砲   林宗達《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台長: 阿楨
人氣(4,024) | 回應(9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導彈防禦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衛星

顯示全部93則回應

圖博館
中國軍用發射進步大
  實際上,儘管存在軍民兩用衛星之說,但是戰爭期間,所有衛星發射中心,都是軍用性質的,當然是被摧毀的主要目標,尤其是五寨、酒泉的衛星發射中心。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戰爭中,快速機動的,能夠躲開敵人精確打擊,在專用發射場被摧毀的情況下不依賴地形,隨時可以發射各種軍用衛星,就成為研製下一代軍用衛星發射平台的重中之重。從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的運載火箭研製中,可以看出這些發展趨勢。這些運載火箭,全部是機動發射方式、軍民兩用技術結合,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結合。
  首先看液體燃料推進的長征六號,其最大的特點是實現了自行式發射,準備時間縮短到7天。首先,7天的發射準備時間已經大大縮小,因此長征六號的主要用途應該是在戰前順應快速發射衛星的需要,此外針對台灣、日本這些沒有衛星和縱深攻擊能力的國家和地區,戰爭中也可以在7日內隨時發射、補充衛星。畢竟7日之內,戰爭並未結束,遠遠比數星期的準備時間更為機動。畢竟長征六號比固體火箭長征十一號的載重量略大。
  主要值得觀察的是長征六號的運載車,這是自行式的。漢和認為:這種運載火箭的誕生,與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有很多聯繫。長征六號的載運車,與東風-41比較,車頭明顯是一樣的,一個型號,只是負重數量、大小不同。
  長征六號首先會在其他隱蔽地區,甚至可以利用地下洞庫實施全部吊裝、檢測、灌注燃料,換句話說,7天的時間可以在洞庫內完成。而使用發射筒發射的長征十一號就完全不同了。後者可以實現無依託的陣地發射,它甚至可以從東風-31、東風-41的陣地上直接發射。
  真正在開戰之後,能夠實現快速發射的運載火箭是長征十一號,有很多分析認為它來源於東風-31,如採用筒式發射器(不需要發射塔、豎起設備),為固體火箭等。
  長征六號和長征十一號的出現,使軍用運載火箭的技術更加多樣化,這有助於中國強化“星球大戰”計劃,這是為何俄羅斯、美國都不樂意看到RD-180火箭發動機出售給中國的原因。運載火箭實際上不分軍用、民用,發射軍用衛星的任何火箭,就是軍用。
  回應
不要一天到晚喊和美國打仗,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中國在軍事上只是一個二流國家。
你來漢和棒殺平可夫,狗糧美分還能領到嗎,哎臭大街的雜誌臭大街的平禿子。
又登漢和的文章,小編你是智障嗎?
平可夫這個江湖騙子,還在繼續辦雜誌?
2016-08-02 08:56:49
圖博館
洛韋羅:面對太空戰爭,防禦是最好的威懾2016-11-04

近日,美國防部頂層航天官員稱,美國需要依賴防禦而非進攻,來威懾太空戰爭。道格拉斯•洛韋羅說,確保太空系統即使受到攻擊也能維持運行狀態,這要比直接使用武力攻擊更能阻止對手的行動。洛韋羅是國防部分管太空政策的副助理部長。
  為使衛星面對攻擊時更富有彈性,洛韋羅概括了6個軍事需要投資的主要領域,他稱之為“D4P2”:
♦任務分離——將目的不同的任務分離。比如,避免單顆衛星同時攜帶常規系統和核系統,或同時攜帶監視系統和通信系統。
♦多樣化——使用多種系統達成同一目的。比如,使美國設備可以同時使用GPS和歐洲的“伽利略”導航系統,這樣即使對手干擾GPS系統,美軍還可以使用同盟的外空資產。
♦分散化——將能力分散部署到多顆衛星上,避免單顆衛星成為系統工作的基礎。比如,GPS系統的很多衛星都能在被摧毀後繼續運行。
♦欺騙性——避免讓對手知道哪些衛星攜帶了什麼樣的系統,或用其他方式誤導對手。
♦防護性——增強衛星防禦威脅的能力,或使它們可以躲避威脅。
♦擴散化——部署多顆衛星行使同一任務。這與“分散化”的微妙區別在於,此方法是讓單顆衛星可以滿足全部的能力需求,但如果這顆衛星受損,其他衛星可以提供冗餘備份和支持。

中國也要研究回收火箭?可重複使用發動機亮相2016.11.02

在2016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展台中展示了中國新型可回收液氧甲烷發動機,或將用於可以重複使用的回收型火箭,類似不久前熱度很高的SpaceX。

英國維珍銀河公司取消“太空船二號”滑翔飛行試驗

[據美國拋物線網站2016.11.1報導]英國維珍銀河公司取消了原定於11月1日進行的第二艘“太空船二號”(SpaceShipTwo)的首次滑翔飛行試驗,具體飛行試驗日期尚未宣布。
2016-11-06 09:35:12
圖博館
中國055艦將裝備世界最大垂發導彈已由試驗艦發射2016.11.06 新浪軍事

  以美國目前的MK41導彈垂發系統為例,最大安裝深度為7.62米,發射單元的截面積為635x635毫米;而在10月27日的央視《軍事報導》裡,055垂發系統單位的截面積達到850x850毫米,最大安裝深度為9米。
  出現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設計年代不同。美國MK41研發於上世紀6、70年代,主要目的是配合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宙斯盾系統,搞出一套能連續向整個360度方向內來襲的空中目標連續、快速射擊的防空導彈發射系統,以應對飽和式攻擊戰術。
  因此在當時,MK41雖然也很注重兼容對於其它彈種、特別是對地對海攻擊導彈的能力,但主要的考慮還是滿足驅逐艦的區域防空要求,沒有進一步採用更大的發射空間設計。這主要是考慮到導彈垂發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控制要求,要照顧到一些噸位不那麼大的驅逐艦和護衛艦設計。
  實際上即使是MK41,體積和重量對於輕型軍艦也非常夠嗆了。因此美國後來又推出了縮水型的MK48,它只能發射一些長度短得多的導彈——比如戰斧導彈就不行了,但能夠安裝在輕型軍艦上,並廣泛出口給美國的盟友國家。
  美國海軍的導彈性能發展上,後來遭遇到了來自MK41比較嚴重的限制。比如從長度上說,標準2-Block4增程型就出現了因為超出MK41容納極限,不得不被迫放棄的情況。而在發射單元的直徑上也有類似情況,後來MK41為了提升導彈發射數量,在一個發射單元中裝填4發ESSM近程防空導彈;但是由於總的直徑有限,ESSM不得不採用細長的彈體設計,由於發動機直徑不足,其加速性能和攔截能力受到很大拖累。
  而中國是在2000年以後啟動的,對於MK41等成熟的垂發系統優缺點都看的比較清楚。中國新垂發系統擁有3.3米、7米、9米三個安裝深度的規格,每個發射單元也根據導彈大小,選擇1-4發的發射能力。這樣就可以根據艦艇的作戰任務定位和噸位,結合發射單元數量,靈活的選擇最為合適的發射系統設計。(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要是真把21D裝上去了,是不是就可以追著航母跑了!
 想法很好!但055裝不了多少枚東風,這樣會擠占其他導彈空間。
 東風21裝6-12枚就足夠了!
 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ty7463387.shtml
2016-11-07 12:04:27
圖博館
美稱中國正秘密研製空間武器威力相當於隕石撞地球2017.1.5環球網

  近日,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圓滿完成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8次發射任務,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驚艷全世界。與此同時,有美國媒體憑空臆斷,稱中國正在秘密研製一種未來空間對地作戰的新型威懾性武器,產生的能量相當於大型隕石撞擊地球。
  其實,最早提出並著手研製此種武器的國家恰恰是美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為了爭奪太空霸權,美國先後提出了“上帝之杖”“智能卵石”和“天基動能武器”計劃等。
  環境武器殺傷力大
  巨大的隕石能以許多方式導致環境改變進而引發災難。巨大的隕石落入海洋,會引發海嘯,潮汐海浪高達100米。巨大的隕石可以造出40千米深的隕石坑,足以穿透海洋或大陸的地殼層,導致大量的火山噴發。隕石的高溫會引發火災,1871.10.8芝加哥全城大火、1889年非洲薩凡納大火均由隕石造成。
  把巨大隕石通過對環境的改變而造成的傷害運用到軍事行動中,則可稱之為環境武器。將巨型人造隕石送入太空或俘獲太空中隕石,在戰時通過安裝在人造隕石或太空隕石上的小型火箭助推改變其運行軌跡,並利用天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使其向預定目標下落,形成巨大的衝擊及高溫等,則可人工製造地震、海嘯,或者改變某個地區溫度,形成山崩、雪崩、山洪等災害,從而破壞敵方人員生活環境,有效殺傷敵人。
  天基動能武器能量驚人
  隕石撞擊地球所蘊含的能量威力無比。1908年6月,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因隕石造成的通古斯大爆炸,導致8000多萬棵樹木被焚毀,引發5級地震,爆炸能量相當於1000萬噸至1500萬噸TNT炸藥,是美軍在廣島投放原子彈能量的1000倍。
  目前,人類對撞向地球的天體仍缺乏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案,跟踪攔截隕石極其困難。美、俄等軍事強國已具備攔截遠程導彈和打擊衛星的能力,但都不具備對撞向地球的隕石進行預警和攔截能力。因此,研製天基動能武器,如人造隕石雨,利用其高速下落的巨大衝擊能量,對航母等重點目標進行飽和攻擊,足以有效毀滅目標。可藉鑑美國“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研發的思路,依托太空平台,搭載由鎢、鈦或鈾製成,重量達到一定程度的裝備,在衛星制導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體運動產生的巨大動能,對地球上的戰略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2017-01-06 10:10:31
圖博館
天基反衛星武器效能看好
  人造衛星是環繞地球在特定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廣泛應用於社會各方面,尤其在軍事領域極為重要。美軍絕大部分現代信息化武器裝備均要依賴軍事衛星才能發揮最大效能。人造衛星在運行中易與微型隕石發生碰撞造成損壞。據專家推測,2013年5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的地球靜止環境業務衛星-13(GOES-13或GOES-N)的在軌故障原因,極有可能是與微型隕石發生碰撞。
  利用人造衛星與微型隕石碰撞損毀現象,可以開發天基反衛星武器。天基反衛星武器可利用人造衛星運行必須符合天體力學定律的規律,預先判斷敵方軍事衛星運行軌道,在特定時間或地點發射人造天體(如人造隕石或人造衛星),並通過安裝在人造天體上的製導系統和火箭推進器識別追踪敵方軍事衛星,利用自身動能或爆炸產生的大量金屬碎片、氣溶膠系干擾物,將敵方軍事衛星破壞或擊毀。其對抗的主要手段是依靠電子乾擾設備干擾衛星的通信鏈路,利用無源干擾劑干擾衛星的光電傳感器,從而毀傷目標,使衛星暫時失效、工作性能降低或徹底癱瘓,還可通過攻擊性武器直接撞擊摧毀衛星。
  我國隕石儲量豐富。2016.10.13,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專家通報,通過礦物岩石學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分析,我國新疆境內曾發生一場規模巨大的隕石雨,其隕落帶長達425公里,遠超此前世界公認的最大隕石雨。目前,國際隕石學會已正式將其命名為阿勒泰隕石雨。因此,我國應當加強隕石軍事研究工作,建立隕石及天體化學或隕石及行星科學研究中心或開放實驗室,進一步提高我國、我軍隕石軍事科研水平。在研究方向上,除了注重隕石本身價值的開發利用與類隕石新概念武器研發外,還應加強隕石及類隕石武器的監測預警與防護。此外,我國還應與世界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建立全球隕星監測系統,預防“天外殺手”損壞地球生態環境。(作者單位:陸軍航空兵學院)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5/doc-ifxzizus3745113.shtml
2017-01-06 10:11:15
圖博館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2017-04-12 07:08:22
圖博館
中國衛星抓捕技術已解決7大難題對美形成技術優勢2017.6.14新浪軍事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官方網站在綜合新聞一欄報導稱,針對空間失效衛星的捕獲難題,該校首次提出並發展了一種帶繫繩、可遠距離抓捕空間非合作目標的空間繩繫機器人系統,解決了非合作目標遠距離識別、跟踪、逼近、抓捕、輔助穩定、拖曳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
  (圖)西北工業大學官網報導截圖
  在這則信息曝光前,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在軌抓捕技術主要是採取機械臂抓捕的模式。2016年6月25日發射的長征七號火箭上,攜帶了“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官方媒體曾披露稱,“遨龍一號”裝載了一台機械臂,將模擬在太空抓取廢棄衛星和其他大塊碎片,並將它們帶到大氣層進行燒毀。
 (圖)“遨龍一號”太空機械臂
  (圖)國產太空機械臂
  目前,西方大國均開始加強對太空領域的探索,盡最大努力佔領太空重要的軍事、科技戰略地位,這些國家均在積極研製用於在軌衛星抓捕的無人航天器。國外衛星抓捕技術研究中典型的非合作方案包括美國FREND三機械臂+可更換執行器方案、德國DEOS的單機械臂+伸縮桿方案以及歐洲CX-OLEV, SMART-OLEV伸縮桿+插鎖機構和歐空局ROGER飛網方案等。
 (圖)在軌衛星抓捕技術
  中國針對非合作目標的在軌衛星抓捕技術進行研發,既能夠帶動地面機械系統設計等相關技術的巨大進步,還能為中國空間在軌服務提供一種技術支撐,為減少中國對太空探索的資源投入、空間軌道的清潔、保證中國空間安全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手段。同時,在戰時中國還可以基於非合作目標衛星抓捕技術,實現對非合作衛星的抓捕,繼而將敵方衛星損壞。(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4/doc-ifyfzfyz4050187.shtml
2017-06-15 10:43:28
圖博館
莫斯科遇最冷夏天俄專家說都怪中國量子衛星試驗

  “莫斯科2017年的夏天異常天氣是由於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導致的?”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17.6.19報導,一些匿名俄氣象專家宣稱,今夏莫斯科發生異常天氣的主要原因竟是“墨子”號衛星試驗所致。
  報導稱,這些俄氣象學家宣稱,“莫斯科天氣最惡劣的那幾天,正是中國借助這顆衛星試驗量子通信期間”。按照他們的說法,中國衛星被發射到4000-6000米的高度,在試驗過程中釋放出“負離子”,造成該區域“負離子”濃度上升,導致地球大氣層成分發生改變,從而引起氣候變化,誘發降溫、颶風和暴雨。這些專家還信誓旦旦地說,不久後大氣層中的“負離子”就會恢復正常狀態,溫暖的夏季也會到來。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近日它首次實現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為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可靠基礎。據專家介紹,所謂“俄羅斯匿名專家”的說法錯誤很多,衛星根本就不可能在4000-6000米高度運行,這個高度比客機巡航飛行時還低得多。衛星運行軌道至少在距離地面100公里以上的太空,根本不可能干擾到地球大氣層。俄羅斯人民新聞網20日稱,俄羅斯“火衛一”氣象中心首席專家葉甫格尼·季什科維茨稱,今年異常寒冷的夏天並非是中國衛星所為,衛星影響天氣的理論沒有說服力。他稱:“這純粹是胡扯。我從事的就是該專業的研究,我可以告訴你們,沒有任何衛星能影響全球氣候進程。衛星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能力,非常可笑的一點是,為什麼該衛星只對莫斯科天氣造成影響,而對世界其他地區卻沒有影響?”
  不過莫斯科天氣今夏的確十分異常。6月15日莫斯科遇上138年以來最冷的夏天,白天氣溫甚至沒有超過10度,6月2日莫斯科竟然還下了雪。俄科學院專家卡爾納烏霍夫稱,應繼續對今夏氣溫保持關注。
  回應
我曹中國還發明了太空環境武器?
有這本事早就稱霸全球了,敢不聽話?分分鐘讓你全年過冬
美國你小心點,以後別來惹我們,要不然 把你們那變成零下100度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1/doc-ifyhfnqa4520408.shtml
2017-06-22 09:24:57
圖博館
美稱中國正打造4款太空戰武器系統能摧毀500顆衛星

  《亞洲時報》網站2017.9.13美國專欄專家比爾·格茨的文章,稱中國正在建設包括反衛星導彈、激光武器、GPS干擾機和殺手衛星在內的高科技太空戰武器體系,這將使中國在未來軍事衝突中擁有優勢。
  格茨稱,美國智庫國家公共政策研究所剛提交了一份名為《外國太空戰能力》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有能力攻擊、摧毀或乾擾1900公里至3.5萬公太空軌道上的500枚美國衛星。報告還顯示,中國軍方已研究提出在外太空引爆核武器製造強電磁脈衝攻擊在軌衛星的作戰計劃,以此來打擊敵軍的天基精確制導和通信能力。五角大樓導彈防禦局前太空戰專家史蒂夫·蘭帕基斯在報告中強調,中國正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下研發多維一體的反衛星作戰能力,最近進行的反衛星武器試驗側重於動能武器實戰化,美國所有在軌衛星越來越處於中國太空戰能力威脅下。
  文章稱,報告專門提到了中國核電磁脈衝攻擊衛星的計劃,稱中國反衛星導彈僅使用單彈頭就可以癱瘓近地軌道衛星。文章稱,一名中國官員曾公開威脅,將在台海衝突中發起核電磁脈衝攻擊,在台灣以東1100公里上空的外太空引爆核彈,以阻止美軍援助台灣。報告強調,憑藉日益增強的反衛星戰力,中國或將擁有精確毀傷近地軌道偵察衛星、中軌道GPS導航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導彈預警衛星的能力。這將有利於中國軍隊攻擊美方衛星、地面設施和網絡,摧毀破壞美軍指揮控制體系,拒止美軍進入太平洋、印度洋。
  格茨稱,目前中國正在部署2個陸基機動反衛星導彈攔截系統,還將以四級航天火箭或“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為基礎,發展兩款更大、更先進的反衛星武器系統。中國還在發展可機動變軌衛星,目前已確認有3顆天基反衛星攔截器在軌運行。下一步,中國可能還將發展變軌電子乾擾器、太空捕手小型衛星、激光武器和自殺式爆炸攻擊衛星等反衛星武器系統。
  一位中國專家指出,美國在發展外太空軍事化方面一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不僅在太空中衛星最多,遍布高中低軌道,各式軍用衛星琳瑯滿目,不久前還再次發射神秘的X-37B。格茨和美國智庫報告對此避而不談,反而無端渲染中國和平利用太空是所謂軍事威脅,實在毫無道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9-14/doc-ifykusez0617022.shtml
2017-09-15 09:18:27
圖博館
中國東風ZF八次試驗成功一小時打遍全球可稱霸世界

  據《法蘭克福郵報》2017.9.10報導,高超聲速飛行器具有傳統飛機和導彈無可比擬的優勢,至少可擔負兩類作戰任務:一是戰區直至全球範圍的遠程快速精確打擊以及戰略戰術偵察與投送。二是空間優勢作戰,包括快速往返空間、駐留空間、控制空間等。所以,以高超聲速飛行器為核心的空天突襲武器,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紛紛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武器。
  也正是對於未來戰爭勝利的渴望,所以美中俄近年相繼研發高超音速武器,包括各類軌道飛機和導彈。美國雖然是高超音速武器的首倡,但相比於進展神速的中俄,美國在這個領域的研發卻陷入停滯。比如美國空軍的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因技術難度高,飛行測試兩次後,至今未有新測試時間表,而陸軍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試射亦以失敗告終,而X-51A於2013年進行歷來最長高超音速飛行後就完成歷史任務,不久前遨遊兩年回歸地球的X-37B算是美軍現時最主要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此外,洛·馬公司計劃研發的SR-72飛行器,打算2023年試飛,2030年服役,也算是美國的又一高超音速武器項目。但即便如此,美軍一個專家委員會在分析美國與別國的高超音速武器發展後發表報告,警告美國在這一領域的軍事競賽上已有落後之勢,並批評國防部在研發應對防衛方案上欠缺領導。
  那麼,中美俄都在傾力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到底誰能首先取得成功呢?從技術上來看,目前高超聲速系統的設計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採用超燃沖壓發動機,另一種是助推-滑翔。儘管三國都在試驗這些技術,而且“一小時全球打擊”的構想也十分誘人,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還必須攻克不少難題。而目前的試驗成果是,中國東風-ZF先後試驗了8次,均取得了成功;俄近期也取得了一次YU-74的試驗成功;但美國除了X-37B之外,近年沒有進行有關的試驗。
  分析認為,無論中美俄,要研發出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難關不少,包括要找尋應付高速飛行極端高溫的物料,以及在以約5馬赫飛行時出現的無線電信號中斷導致導航困難等問題。但這些技術有些已經解決,有些有望很快解決,所以這似乎阻擋不住中美俄分頭髮展的勢頭。據美空軍研究實驗室認為,高超聲速武器可在20年代初運行。具體就是,到20年代前將實現空射型中程高超聲速導彈的裝備,在30年代實現偵打一體高超聲速飛機,在40年代實現持久可重複使用的偵打一體高超聲速飛機。(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4/doc-ifykusez0590868.shtml
2017-09-15 09:22:12
圖博館
中國航天搶先掌握這款世界項級衛星美國才剛剛著手2017.9.26新浪軍事

  2016.11.20,中國成功發射了世界首枚X射線導航試驗衛星,代號:XPNAV-1,又稱:脈衝導航衛星。
  1967年時,天文學家發現一種可以穩定發射X射的脈衝星,利用X射線導航成為可能。
  與我們所了解的北斗系統不同,脈衝導航衛星的服務對象為:航天器,包括:載人登月飛行和火星著陸器等。目前的航天器定位系統依賴於大量的地面設備,相當複雜與麻煩,適用於地球衛星,可是在進行探空探測存在明顯的不足,從地球向遙遠宇宙中的航天器進行定位難度大。如果使用脈衝導航衛星,那麼不僅成本下降許多,定位導彈也變得簡單,還有高精確和高可靠的優點,也不必依賴於地面系統。
  這次中國搶先掌握這項世界項級產品:脈衝導航衛星,其它國家尚處於探索,僅美國有一個在國際空間站安裝“空間站X射線授時與導航技術探索”儀器的計劃,才剛剛著手研發工作,俄方只能向中國求助了。
  XPNAV-1將主要驗證該技術的可靠性,首要是對建立來自26顆脈衝星的X射線數據庫,將檢測是否能不依賴其他導航幫助來預測衛星的位置,驗證可用性。
  同時,對宇宙中的脈衝星進行測定,它們相當於未來宇宙間航行的“燈標”,由於天氣層的阻隔,X射線信號被消弱太多,從太空間進行觀測更為精準。(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26/doc-ifymfcih5491687.shtml

美國防情報局成立新機構專門尋找中國太空戰弱點

2017.9.7,美國防情報局副局長梅麗莎·德里斯科在華盛頓出席情報與國家安全峰會時表示,國防情報局已成立太空與太空對抗辦公室。
  太空與太空對抗辦公室主要職能包括:蒐集和分析中俄兩國太空應用和太空對抗兩方面情報,發現、分析中俄兩國太空能力和弱點,並且通過對中俄兩國太空戰略、理論和發展意圖的專業分析,為政策制定者、作戰人員和裝備採辦決策者提供情報信息。
  回應
美國弱點更明顯,再來一次星球大戰計劃,用拖垮蘇聯的方式拖垮USA.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用東風41做載具 反衛星武器能攻擊1900-35000公里太空上的500枚美國衛星。
詹氏:大陸將試驗巨浪3飛彈採用東風41技術
東風41鐵路機動發射打破美軍偵測極限
東風-41瞄準美 黑龍江部署3個旅
2017-09-27 07:51:21
圖博館
中國反衛星武器讓美軍忌憚美媒怒指不按規則出牌2018.1.1新浪軍事

  在12月初,美國媒體在熱炒中國研製反衛星武器,中國的先進武器可以直接摧毀美軍的衛星,這是新型超級武器。美國媒體曾憤怒的指責中國將太空武器化,違反了國際規則,這是不按規則出牌。
  在2017年末,美國發表了《2017年度報告》中再度提到中國的空間對抗武器技術,也就是反衛星技術。報告聲稱,中國的空間對抗武器對美國的衛星造成致命威脅。
  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沒有將太空武器化,就是數年前發射到太空中擁有機械手臂的衛星是為了清理太空碎片,不是為了抓捕美軍衛星,美國人想多了。
  美軍關注的焦點是2013年8月中國發射的帶有機械手臂的外形的“邀龍一號”,這是一台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分析稱,在和平時期,“邀龍一號”可以有效的防止失效外形碎片撞擊紐約、華盛頓或是其他城市。但是戰時,它會搖身一變成為太空武器,直接摧毀或是捕獲在軌的軍事衛星。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十年內進行了多次反衛星導彈試驗和中段反導試驗,其中一次實驗利用導彈摧毀了一顆失效的衛星。
  美軍在近30年來戰無不勝的法寶就是信息化,分析認為,在信息化高科技戰爭中,衛星是美軍的軟肋。
  其實,美國人在指責中國的時候,自己也在積極研究激光武器干擾或擊毀他國衛星的技術。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也在尋找應對方法,比如說​​,使用3D打印技術打印廉價的衛星可以大量發射,他們只需要圍繞地球飛行幾圈,完成既定的偵察或是通信任務,然後自毀。這會讓攻擊方疲於應付,一是這種廉價衛星可以大量發射;二是只執行幾天的認為就自毀,讓對方難以察覺;三是要擊毀這樣的衛星成本和產出不成比例。(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1/doc-ifyqcwaq6601855.shtml

美稱中國反衛星武器領先40年是何居心真相讓人恥笑

  美國指責中俄研製反衛星武器,其實這早已不是新聞,中美俄一直在積極研究反衛星武器,美軍方渲染中俄“威脅”只是為了要錢。據俄羅斯《論據與事實》週報2017.12.6報導,近日,一條聳人聽聞的消息傳遍了全世界:據說,中俄正在研製能直接在軌道上摧毀美國衛星的超級武器。這位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四星上將約翰·海滕抱怨道:“中俄一直在製造和測試能在地球控制太空的武器,它們甚至對此不加掩飾。中俄製造這些武器“是在挑戰美國及其盟友並改變世界力量平衡。”
2018-01-02 08:10:58
圖博館
眾所周知,美國一直是太空戰的先行者,至今還不肯響應中俄號召,拒絕加入太空非軍事化的“外空條約”倡議。除了研發大量的高超音速武器之外,美國最公開的全球領先的太空武器就是X-37B航天飛機,今年夏天,X-37B完成了第五次太空飛行。這種長8.9米、翼展4.5米的飛行器正是用於搜索和摧毀敵方軌道目標。此外,已經列裝的“宙斯盾”海基反導也有巨大的反衛星潛力,“標準-3”就曾進行過多次成功的反衛星攔截打靶試驗。
  可以說,美國是擁有世界最成熟的反衛星武器的國家,但該國卻很不地道,肆意指責中俄研究反衛星武器,這很有些“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味道。緊跟美國之後的反衛星大國俄,如今也在加緊試驗各類反衛星平台,包括Nudol反衛星導彈、“宇宙2499”自殺攻擊衛星和米格-31BM截擊機。目前,Nudol已進行過至少5次試驗,已具備具備作戰能力;“宇宙2499”曾接近過美國衛星,但和平時期不可能發起攻擊;而米格-31BM正在裝備具有動能碰撞彈頭的反衛星導彈。
  中國雖是反衛星作戰的後來者,但是已取得重大進步,包括“神龍”空天飛機、動能-1/2/3/反衛星導彈、自殺式和寄生式衛星、地基強激光反衛星系統和核電磁脈衝攻擊衛星系統等,憑藉日益增強的反衛星戰力,中國或將擁有精確毀傷500枚近地軌道偵察衛星、中軌道GPS導航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導彈預警衛星的能力。這將有利於中國攻擊美方衛星、地面設施和網絡,摧毀破壞美軍C4ISR系統,拒止美軍進入太平洋、印度洋。
  分析認為,中國堅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則,反對太空軍事化,並積極謀求促使各國簽署“外空條約”,但遭到了美國的拒絕。從美國試驗日趨加緊可以看出,美國正在加緊打造強大的反衛星能力,這均促使中俄兩國不得不積極應對,否則未來太空的霸權只能是美國人的。而在中俄兩國奮起直追時,美國人又感到自己的資金不足了,於是又開始炒作“中國反衛星戰力領先美國40年”,這種罔顧事實的言論當然不值一駁。但由此不得不看到,美軍正在申請大額開支,目的就是繼續保持對中俄的巨大優勢。(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30/doc-ifyqcwaq6017173.shtml
2018-01-02 08:12:53
jsoujsou
美媒稱中國已研發4類反衛星武器 對準美軍弱點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8-8-17發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安東尼•科德斯曼的文章《中國打算如何利用太空在太平洋進行反介入/區域拒止》稱,對許多亞太地區觀察人士而言,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是美國在該地區打造軍力時面臨的最嚴峻挑戰。A2/AD是中國的一項戰略,它以限制敵人進入特定的戰略要地為基礎,同時對臺灣等領土資產或有爭議的海上領土主張實施強有力的控制。該戰略旨在“阻止、勸阻或挫敗”協力廠商在此類問題上捲入一場對抗或衝突,並且針對的是美國或任何可能進行干預的美國太平洋盟友。
  不過,A2/AD的實施非常複雜。中國和美國都需要謹慎評估中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以及它在雙方的競爭和衝突風險方面會產生何種戰略影響。
  文章認為,A2/AD需要先進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能力,以及先進的瞄準、通信、海空導彈防禦和網路能力。中國花費了“一代人”的時間試圖研發必要的技術能力,而這些技術能否實施A2/AD尚存爭議。如果中國成功發展A2/AD能力,這要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快速推進的太空能力和衛星基礎設施。
  文章稱,中國不僅計畫在A2/AD的作戰場景中利用自己的太空能力,而且還計畫削弱對手的能力,其目標是獲得“資訊優勢”。由於美國高度依賴其太空能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家認為這是一個可利用的弱點。
  文章認為,為此,中國研製了一系列反衛星武器,其中包括直接上升式、共軌式、定向能和網路式反衛星武器。這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太空威懾現在缺乏核威懾那樣的“戰略穩定性”。
  外界普遍擔心,在太空中成功實施先發制人打擊可能會格外有利於較弱的一方。此外,第一次打擊可能嚴重限制受攻擊一方應對任何形式的非對稱、常規或核攻擊的能力。應對襲擊的能力是威懾的關鍵所在,但現在這種能力存在不確定性。這有助於解釋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何要研發和測試反衛星武器,並讓其可能會設想發動先發制人的反衛星武器攻擊情景。這可能會使解放軍在A2/AD形勢下發揮主導作用並確立資訊優勢。
2018-08-21 09:48:12
jsoujsou
文章稱,然而,隨著中國憑藉自身實力成為一個太空強國,其反衛星能力和姿態可能會越來越適得其反。雖然首先發動太空打擊具有非對稱的價值,但中國不太可能(楨:?)對美國的太空能力發動全面摧毀性打擊。隨後的太空戰和破壞行動不會給中國帶來任何優勢。此外,正如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滕將軍在談到摧毀太空能力時指出的,“你會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你會回到工業時代的戰爭”。
  文章認為,即便如此,中國的A2/AD能力和太空擴張顯然對美國具有重要影響意義,因為它挑戰了美國打造其軍力結構和戰略的傳統軍事理念。在軍力結構方面,美國可能會被迫重新評估幾十年來對航母的過度依賴程度。今後,對於美國而言,選擇隱形和更廉價的武器或許是明智的,因為它們不那麼容易受到中國遠端精確打擊能力的影響。此外,美國應該(楨:?)考慮採購更多遠端轟炸機——而不是像F-35那樣的短程戰機——來執行遠端任務,以攻擊對A2/AD戰略至關重要的中國導彈陣地、情報中心和地面雷達中心。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8-20/doc-ihhxaafz2057116.shtml
2018-08-21 09:49:20
阿楨
中國反衛星導彈打擊範圍已拓展到距地球3.6萬公里外 2019-05-06 新浪軍事

  美俄兩國近年來加快了其在反衛星武器領域的進程,進行了一系列反衛星武器試驗。印度也不甘落後,于近日成功試射了反衛星導彈,躋身太空強國。
  中國首次反衛星武器試驗是在2005年“SC-19”火箭試驗,但並沒有獲得證實。2006年,第二次失敗。2007年1月11日,在西昌發射一枚SC-19,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擊毀了軌道高度約865公里、重750千克的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引起了各國的廣泛關注。
  SC-19亦稱DN-1是基於KT-1(開拓-1)四級固體燃料推進的太空運載火箭研發的,KT-1可發射100千克以下的各種近地軌道小衛星及微小衛星,最快可在12小時內將小衛星送上天空。DN-1可有效摧毀中低軌道上的衛星,採用的是近距離爆炸的攻擊方式,將目標衛星摧毀。
  2010年1月,又試驗了DN-2,除了攔截範圍更大、機動性更靈活、速度更快、反應時間更短外,而是動能撞擊攻擊方式,要求更精準確定目標衛星的位置,同時進行更為精巧的制導,不會產生太多的太空碎片。
  2015年,DN-3的試驗,也是中國第八次試驗反衛星武器,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在飛行速度更快,射程很大的提升,將對人造衛星的打擊範圍拓展到了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反衛星衛星試驗
  反衛星衛星,是指利用衛星對敵方衛星進行攔截的一種方式,2012年中國發射的實踐12號衛星,經過一系列機動變軌,成功將一顆實驗6號衛星撞出軌道。2013年7月,中國發射實驗七號,創新三號和實踐十五號,其中實驗七號配備了機械手臂,在接近目標實踐15號3公里處突然機動變軌,靠近目標並用機械臂將其捕捉住。這是一種新型反衛星技術,亦稱衛星捕獲技術。
  在衛星捕獲技術方面,美國佔據著領先地位,其曾先後進行過數次衛星捕獲技術試驗,並取得了成功。相比于其他技術,衛星捕獲技術難度更大,門檻更高,是資訊化、智慧化在反衛星武器方面的運用。但相應的,其也有使用方便、不會產生太空碎片、智慧化程度高、可重複使用等一系列優點,是未來反衛星武器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06/doc-ihvhiqax6911333.shtml
2019-05-07 09:48:50
阿楨
美軍或受中國霹靂15刺激 將秘密研發AIM-260遠端空對空導彈 2019-06-22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航空航太週刊》網站首次確認射程260公里的新一代遠端空對空導彈AIM-260,已在2年前由洛馬研製,預計2022年服役。
  美軍眼中的霹靂-15,其實不是殲-20內置彈艙中攜帶的中距,而是殲-16曾攜帶的霹靂-21遠端/超遠端空對空導彈,霹靂-15和AIM-120D相當。
  霹靂-21彈長度5米射程400公里,可由殲-16和殲-20外置掛載,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主動雷達和紅外成像雙模制導,利用雙向資料鏈修正彈道,對美軍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的巨大威脅。
  AIM-120D雖比AIM-120C射程擴大了50%,達到了160公里左右,還採用了最新的雙向資料鏈技術,但在射程方面和新型遠端空對空導彈的差距十分明顯,因此,美國海空軍據此罕見推出了“快速採購計畫”,而且瞞天過海到現在。
  AIM-260也叫JATM導彈,前身也叫“遠端交戰武器”(LREW)專案。
  其外形迄今仍是高度保密的,此前公佈的概念圖顯示是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並沒有採用歐洲“流星”導彈的衝壓發動機,其彈體長度和AIM-120一致(楨:?),完全可以放進F-22和F-35的內部彈艙中。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22/doc-ihytcerk8577828.shtml

055大驅有112垂發單元 但還有三款急需導彈尚未露面 2019-06-22 新浪軍事

  參考052D可確定055型會裝載紅旗-9B防空導彈和鷹擊-18反艦導彈,而另外3款新型導彈卻遲遲沒有曝光。
  類似美國ESSM超級海麻雀的“雙5”中程防空導彈。“雙5”的意思就是射程為50公里,速度5馬赫,可以實現一坑四彈的裝填。
  類似於標準-3的海基反導攔截彈。
  鷹擊-18陸攻巡航導彈最大射程將超1500公里。
  回應
都沒說道點子上。大垂發當然是打擊助推段戰略導彈和基反衛星。
2019-06-23 08:08:20
阿楨
成功測試(楨:?) 俄S-500可能提前交付部隊 2019/06/26 中時

俄羅斯副防長波瑞索夫(Yuri Borisov)2019/06/25說,他們最先進的S-500長程防空系統經過成功的測試後,可能提前交付部隊。原本防長說S-500可望從2020年起交付。
而先前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便表示,會考慮未來採購S-500,甚至向俄總統普丁提議,兩國共同生產這套防空系統。
S-500是針對未來25年的軍事需求,測試時能夾遠達481.2公里的目標,而這比目前任何防空系統的射程還多了80公里。S-500能同時偵測,並攻擊10枚秒速超過4英里(約6公里)的彈道飛彈彈頭。此外,它還有好幾個獨特的雷達系統,以對付不同的目標。例如,它會有不同的雷達來偵測戰機、直升機,無人機與飛彈。而部份五角大廈官員擔心,這新系統功能強大,可能威脅美軍的F-22,F-35與B-2等隱形戰機。
目前已知S-500會用能發現,並追蹤全域空中目標,同時可以提供敵友辨識及判別優先目標的相位陣列天線雷達。S-500會用由96L6-TsP高空鎖定雷達改良的91N6A(M) 戰鬥管理雷達,以及新型76T6多目標辨識雷達與77T6 ABM交戰雷達。
2019-06-27 08:55:49
阿楨
發射1個月:SpaceX首批Starlink衛星中有3顆失聯 2019-06-29 新浪科技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最初,SpaceX計畫能夠在發射後與所有60個航天器進行通信,然而最終失去了與三顆異常衛星的通信,最終將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
  這60顆是SpaceX計畫投入地球軌道的近12000顆衛星中的第一批。該公司獲得了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的批准,將率先發射4409顆,之後再發射7518顆。該航天器的目的是在地球上空相對較低的軌道上飛行,並為全球所有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其目的是為農村或偏遠地區提供覆蓋,並為客戶提供另一種互聯網服務選擇。
  該公司將很快開始使用其剛剛起步的Starlink星座來播放視頻和播放高頻寬視頻遊戲,以便瞭解服務中的滯後時間。但該公司表示,它還將在此次發射的基礎上實施對未來航天器的改變。“儘管我們對衛星的性能表示滿意,但SpaceX將繼續推動衛星的運行能力,為未來的反覆運算提供資訊,”SpaceX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一些專家已經擔心Starlink星座將如何導致太空碎片問題。根據歐洲航天局的最新資料,目前在地球軌道上有2000顆運行衛星,完成的Starlink星座將大大增加這個數字。這種提升可能會增加太空中衛星碰撞的風險,從而產生更多可能進一步威脅其他航天器的碎片。美國宇航局進行的一項研究認為,這些巨大星座中99%的衛星必須在五年內脫離軌道,以避免太空碰撞的風險。如果該公司無法與衛星通信,則無法控制衛星並將其帶出軌道。
2019-06-30 12:39:08
阿楨
無偵8最大飛行速度或達八馬赫 可配合DF17搞戰損評估 2020-02-01 新浪軍事

  雖然現在衛星的偵察能力已有極大提高,但生存能力和靈活性較差,仍無法替代偵察機。當今世界能同無偵8相比較的,以下將試著從氣動佈局、發動機、材料以及速度和高度,這四個方面來逐一解析。
  第一,從氣動佈局上看,無偵-8造型是尖銳三角翼的飛翼佈局,兩台發動機完美的融入機身,兩個垂直尾翼位於主翼兩側,為高速飛行提供了充分的航向穩定性。很明顯,這是一種高速飛行的隱身無人機。
  黑鳥只是後機身採用了三角翼,機翼還突兀的塞進了兩台巨大的J58變迴圈發動機。
  黑鳥飛行高度和速度都超出了人體可承受的範圍,兩名成員必須穿著全密封的飛行服,跟宇航員類似。而且龐大的座艙還要降溫,營造適合的駕駛環境,圍繞著飛行員增加的重量非常可觀。
  這一切導致黑鳥體積重量太大,最大起飛重量78噸,最大爬升率卻只有僅60 m/s,翼載達460公斤/平方米,使得黑鳥的航程僅4800公里,尚不及轟6。
  而無偵8不受有關飛行員的一切限制。飛翼佈局又帶來了較大的升力和載荷,最終以遠小於黑鳥的體量達到遠遠超過黑鳥的速度及航程。
  第二是發動機。黑鳥用的是龐大複雜的渦噴衝壓變迴圈發動機,但是因衝壓發動機沒有壓氣機,不能在靜止的條件下起動,必須與渦噴發動機配合使用,成為組合式動力裝置。但費這麼大勁弄出來的發動機推力卻不怎麼樣,衝壓速度為3倍音速時,在地面產生的靜推力也只有200千牛。這使得黑鳥推重比不高,加速性欠佳。衝壓發動機的優勢在於能持續提供比渦噴發動機開加力還要大的推力,維持長時間高速飛行。
  無偵8的發動機是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沒有進氣道及其調節裝置,省掉了黑鳥巨大的進氣調節錐,但要攜帶氧化劑,氧化劑和燃燒劑必須儲存在不同的儲箱中。
  衝壓發動機進氣速度為3倍音速時,理論上僅可使空氣壓力提高37倍,液體火箭發動機則完全沒有這個限制。因此,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可達3000~4000℃,而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僅2000多度。因此液體火箭發動機在推力上有很大優勢。
  吸氣式發動機的爬升性、加速性無法與火箭發動機相比。不適合戰損評估之類對時間敏感的任務。
  且無偵8採用的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能反復起動、控制推力大小、工作時間更長,火箭助推到臨近空間後可再通過滑翔來增加航程和滯空時間。
2020-02-03 08:11:54
阿楨
新型火箭發動機使導彈與飛機的界線變得模糊,無偵8可以是一架高速飛機,也可以是航程加倍後的一枚導彈。
  再就是材料,黑鳥機體材料的93%為鈦合金, 非常昂貴,造價20億美元,注意!這可是60年代的20億美元,因此它僅僅生產了32架。無偵8則採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性能遠非當年黑鳥不成熟的鈦合金可比。
  最後是速度和高度。進行偵察時必須深入敵方控制區,因此就必然會面對敵方的各種防空系統,所以無偵-8的速度和高度必須能夠保證它在對手密密麻麻的防禦網中遊刃有餘,全身而退才行。
  超音速與高超音速的分界點5馬赫其實是對衝壓發動機而言的,是亞燃與超燃理論上的分界線,火箭發動機則完全沒有這個限制。
  因此,無偵-8的飛行速度不僅應該超過5馬赫,還很有可能達到七八個馬赫,人類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有人駕駛飛機,並不是3馬赫的“黑鳥”,而是美國的X-15火箭動力試驗機,速度可達6馬赫以上,這還是在上世紀60年代的水準,而不需要考慮載人的“無偵-8”速度達到7-8馬赫,是很有可能的。
  再就是高度, 一些新銳的防空反導武器,比如薩德S-300/400等,其最大攔截高度都超過30千米,以色列箭2攔截高度也有八九十公里,標準3更是超過了100公里。
  但目前世界範圍內的防空/反導武器都不能有效應對臨近空間武器裝備,無偵-8如果能在臨近空間進行高超音速滑翔,則機動範圍更寬廣,飛行軌跡飄忽不定,目前的各種攔截彈拿它沒有辦法。
  1998年黑鳥戰略偵察機已全部退役,繼任者就是傳說中的曙光女神,但近年來的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的超燃衝壓發動機研發似乎遭遇了瓶頸,一直處在試驗狀態,在龍捲風中點燃一根火柴何其困難,這其實也在意料之中。我國的無偵8另闢蹊徑,在高超音速飛行器領域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無偵8主要的使命是快速戰略偵察,在敵重要目標上空獲得至關重要的圖像、雷達情報,還可以緊密跟蹤敵水面艦艇的動向,為新一代高超音速導彈指示目標,而軌跡呆板的衛星戰時極有可能遭到標準3先發制人的打擊。
  除了快速偵察,無偵-8還必須能配合DF-17/21/26等中程彈道導彈進行戰損評估,由此我們可以判斷無偵-8的航程應該是大於5000千米的。
  既能在大氣層又能在臨近空間活動的無偵8已經有了空天飛機的特徵,可以看作是我國對空天飛行的初步探索。(作者署名:飛帥)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1/doc-iimxxste8018768.shtml
2020-02-03 08:16:24
阿楨
中美俄反衛星武器誰更強 外媒:三國側重點並不相同 2020-04-01 環球時報

  據c4isrnet網站報導,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發佈的《年度全球空間對抗能力》報告,認為,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都在努力研究反衛星技術,其中包括鐳射、核武器和反衛星衛星。
  2019年最突出的空間對抗案例來自於印度。這年3月,印度發射了自己的反衛星導彈,擊毀了一顆襲擊的衛星,造成了大量空間碎片。
  報告說,中國更關注于陸基反衛星武器,13年前,中國擊毀了一顆自己的退役衛星。中國可能投資研製了1~3種動能反衛星武器,包括專用空間對抗系統,中段反導系統也能用於空間對抗。
  俄羅斯研製了一種努道爾陸基彈道導彈,可以摧毀低軌道上的目標。俄羅斯還研製了一種用伊爾76運載的鐳射武器,可以迷盲或者摧毀衛星。還有一種核動力的“火海”軌道無線電干擾機。
  美國較為重視空間態勢感知和防禦性空間對抗能力,這是因為美國對空間系統的依賴是三個大國中最嚴重的,“美國必須在未來與中俄的衝突中保護自己的能力,以此來取得勝利”。美國的空間態勢感知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美國還在使用X-37B空天飛機,可以在空間長期飛行。不但可以用來釋放衛星、執行情報偵察任務,也能用來試驗進攻性的空間對抗技術。
  回應
美國在賊喊捉賊,有色雙標眼鏡,美國的導彈打衛星就是防禦,而中國導彈打衛星是對抗。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4-01/doc-iimxxsth3059368.shtml
2020-04-02 08:01:11
阿楨
美媒:中國建成五個雷射器基地 對美衛星威脅極大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2020-07-10,指出美國衛星越來越容易受到中國地面雷射器的攻擊。
  美國員已確定了五個中國雷射器基地。其中在新疆的一個基地有四棟主樓,一棟被認為是用於跟蹤衛星,而其他三座則可以使衛星感測器受到干擾或者失效。除這些基地外,中國還運營著數個衛星鐳射測距站。它們已經被用於確定衛星和空間碎片的軌道,但也可被用於損壞美國和盟友的衛星感測器。
  在全球50個衛星鐳射測距站中,有5個固定站位於上海,長春,北京,武漢和昆明。還有兩個中國衛星鐳射測距站是可以移動的。
  上海站的測距系統使用的鐳射平均功率較低,僅為2.8瓦。其他網站的功率很可能相同或更低。上海站的另一台60瓦雷射器通常被用來測量空間碎片。計算表明,一瓦的雷射器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對衛星感測器造成永久性損壞,而40瓦的雷射器則有兩倍的機會。
  美國估算對這些受鐳射保護的目標拍攝照片的風險和成本(即,美國衛星感測器損壞的可能性以及它們的維修或更換成本)和獲得這些照片的收益。這種分析可能會建議美國及其盟國:
  在和平時期盡可能拍攝照片,因為在危機中衛星感測器被損壞的可能性會更高。
  減少重複拍攝照片,因為更少的拍攝行程意味著更小的被擊中的機會。
  盡可能使用低解析度的圖像,因為與專用的軍事照相衛星相比,低解析度感測器及其衛星價格便宜且數量眾多.
  美國應該保證在和平時期,危機和戰爭時期以任何方式使用商業和專用軍事系統來獲取所有需要的照片,包括10釐米或更高的解析度。一旦擁有多元化的衛星照片來源,對美國的一些衛星感測器使用鐳射破壞將變得不那麼有價值,從而導致中國不會首先發起這種攻擊。
  最後,文章老調重彈地聲稱,美國應延長將於2021年2月到期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以繼續正式禁止干擾本國的技術驗證手段(包括攜帶感測器的衛星)。在一定程度上,華盛頓可以將中國帶入與俄羅斯進行的軍備談判,美國應該集中精力讓北京正式同意這一禁令。
  編者按:本文完全從維護美國的霸權出發,妄想維持美國對中國領土隨意拍攝高解析度衛星照片,而又不允許中國反制的特權,這樣的強盜邏輯顯而易見是站不住腳的,衛星因為偷窺而被打瞎也是自取其辱怪不得中國。
2020-07-14 07:27:33
阿楨
外媒:中國研天基動能武器 比導彈快3倍堪比百枚核彈 2020-07-16 新浪軍事

  據外媒報導,中國正在研發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新型戰略威懾武器,以對抗美軍“薩德”反導系統。
  實際“上帝之杖”並非全新的概念, 2003年,美國提出了“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的概念方案。由位於低軌道的兩顆衛星平臺組成,一顆負責通訊和鎖定目標,另一顆則搭載有大量被稱為“上帝之杖”的金屬長杆形動能“導彈”。這些“導彈”實際上就是直徑0.3米、長6.1米、重量達100千克的鎢、鈦或鈾金屬棒,發射後不依靠彈藥,完全靠動能撞擊產生破壞力。可在幾分鐘之內利用小推力液體火箭助推和自由落體產生的巨大動能,鑽地深度可達數百米,千克級品質的“上帝之杖”與噸級TNT當量的核武器產生的破壞能量基本相當。每個“上帝之杖”系統可發射100枚“導彈”。
  平時,“上帝之杖”系統部署在距離地面1000千米的軌道上,不易受到一般飛機和導彈的攻擊。戰時,“上帝之杖”在進入大氣層內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從離軌到對地面實施打擊僅需幾分鐘。在相同射程的情況下,打擊時間不及洲際彈道導彈的三分之一,能以11千米/秒的初始速度進入大氣層,即使在大氣下層飛行時速度會有所下降,但仍能達到約3千米/秒的攻擊速度。
  從目前來看,“上帝之杖”主要定位於打擊固定目標,但未來其發生方向將逐漸過渡到打擊移動目標,譬如打擊航母,其作戰效能和效費比將會遠超“東風”-21D!
  “上帝之杖”可用於在來襲彈道導彈的主動段/上升段實施攔截,它可與地基上升段動能反導系統一起構成對來襲彈道導彈的第一層防禦。“上帝之杖”等天基反導系統將成為空間戰略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上帝之杖”可利用動能殺傷機制攻擊敵方衛星,具備強大的反衛星能力。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16/doc-iivhuipn3317121.shtml
2020-07-18 08:16:26
阿楨
央視官宣:055大驅具備反衛星能力 反衛星導彈已日趨成熟 2020-10-14 兵工科技

  近日,央視首次正式承認055大驅裝備的雙波段雷達,具備對低軌道衛星的探測能力。
  055的紅旗-9B,雖然最大攔截距離超過400千米,但最大射高只有30千米,理論上也可攔截末端彈道導彈(但末端反導的攔截難度大),所以大多數人認為,現階段紅旗-9B還不具備擊毀大氣層外的衛星,或是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的能力。
  低軌道衛星普遍在120千米以上運行,美國薩德的THAAD ER防空彈(180千米)標準3(250千米)、俄羅斯S400的40N6(185千米)S500的77N6-N1(200千米)都能反衛星及中程反導。
  而此次官方宣佈055具備反衛星的能力,則表明,中國海軍很可能還擁有一型類似於標準-3的紅旗-9B升級版反導導彈。
  2007-01-11,中國發射SC-19反衛星導彈,擊毀了高度865公里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2010年1月,又試驗了第二代DN-2,除了攔截範圍更大、機動性更靈活、速度更快、反應時間更短外,DN-2不再是第一代的近距離爆炸攻擊,而是動能撞擊攻擊。2015年,第三代DN-3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速度更快,射程拓展到了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4/doc-iiznctkc5428311.shtml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高分衛星持續追蹤拍攝到正在飛行的F22 2020-10-14 參考消息
陸5年內提高衛星解析度 可看清航母 2016/02/23 中時
2020-10-15 08:31:15
阿楨
一顆5年前發射的中國衛星在太空機動 美國人為何擔憂 2021-01-28 環球時報

  美國航太圖像分析企業AGI曾於2019年8月26日在官網,講中國在2016年發射的實踐17號衛星進入地球靜止軌道之後,繞著一顆退役的通信衛星中星5A,作出了許多高難度的動作,“展示了非常精細的軌道控制能力”。
  早在2016年11月4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就在官網公佈實踐17號所有使命,其中有: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空間飛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碎片已有上千個,且還在日益增加,這對太空環境極為不利。
  實踐17號的技術,在美國人看來是有軍用潛力的。美軍很早就開始研發 “空間態勢感知”技術,就是用自己的衛星來接近其他國家的衛星,近距離觀察外觀、判斷用途、設計破壞方案。2014年,美國發射了第一批“地球同步軌道太空態勢感知計畫”衛星,2016年發射了第二批。2017年9月,美軍公開宣佈第二批衛星已經形成初始運行能力。這種衛星曾經多次接近中國和俄羅斯的靜止軌道衛星進行窺探。
  實踐17號的飛行表明,美軍在“空間態勢感知”不但沒有拉開什麼代差,連“時差”也不過拉開了兩年而已,優勢蕩然無存了。
  美軍還在靜止軌道上部署了大量秘密情報衛星,包括導彈預警衛星、大天線電子偵察衛星、核戰指揮衛星……
  俄羅斯也掌握了類似的技術,曾經發射探測器接近美國衛星加以觀察。那麼,兩個美國陣營之外的國家竟然掌握了這樣的技術,帶來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
2021-01-29 08:55:51
阿楨
外媒:美衛星超中國4倍 但中國反衛星武器威脅致命 2021-01-28

  印媒《經濟時報》報導,中國對反衛星武器的研發始於15年前,現在其可以威脅到使美國軍方擁有技術優勢的在軌衛星。中國可以發射先進的導彈摧毀衛星,也可以發射雷射光束使衛星上的精密感測器失明。
  中國從2005年開始進行反衛星試驗,在兩年內接連發射了兩枚導彈。在2007年,中國導彈摧毀了一顆廢棄的氣象衛星。2008年,美國也發射了一枚尖端導彈,擊落了自己的一顆衛星,這是一次旨在向中國展示武力的行動。
  中國共進行了十幾次反衛星試驗,包括打擊更高軌道的衛星試驗。一枚導彈可能需要飛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達衛星軌道,這有可能使美軍有時間採取規避或報復行動。此外,攻擊衛星所產生的碎片可能會危及自己的航天器。因此,中國開始向衛星發射雷射光束,並研究其他定向能武器反衛星的方法。
  後來中國又有了新的方法。美國太空力量都是由強大的電腦在地面控制的。如果這些電腦被攻破,美國太空資產的大腦可能會退化或摧毀。
  奧巴馬的“抵消戰略”,利用美國的技術優勢應對中國和其他威脅。正如美國首先發展了龐大的核武庫,其次發展了智慧型武器一樣,這種所謂的第三次“抵消戰略”將通過研發機器人技術、高速武器等來獲得優勢。
  2018年,特朗普公佈了太空部隊。2020年3月,美太空部隊表示,他們已經擁有了第一件進攻性武器,。
  目前美國共有衛星1425顆,中國382顆,俄羅斯172顆。但中國正在大力推動航太領域的發展。中國連續三年太空發射任務居全球第一。中國現在是一股主導力量。這股熱潮不僅包括反衛星武器,還包括許多其他軍事和科學項目。
2021-01-29 09:02:44
阿楨
美媒評中國進行中段反導試驗:與反衛星武器差別不大

  中國國防部2021-02-04宣佈反導測試實現了所有目標,這解釋了為什美軍RC-135偵察機會出現在黃海附近,收集導彈和火箭發射的參數情報。
  五角大樓在去年9月報告指出,中國正在研發動能殺傷攔截器技術,部署中段反導武器,美國陸基中段反導(GMD)就是動能攔截器。
  其實攔截器本身只是反導系統眾多中的一個,它需要一個強大的、多層次的感測器網路,除了部署在地球上的相關設備,還包括部署在太空中的設備。
  中國的中段反導攔截彈是在反衛星武器上的延伸。這些反衛星武器本身使用的是彈道導彈的助推器,如東風-11。中國HQ-19也具有大氣層外攔截能力,DN-2及另SC-19也能打擊大氣層外的目標。
  中國的確面臨著來自印度彈道導彈的潛在威脅,以及韓國和日本潛在的新型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當然,還有來自美國的威脅,美國正在對其戰略彈道導彈進行現代化升級。在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軍方目前也在考慮裝備新型中程彈道導彈,並著眼於在中國的家門口部署這些導彈。
  回應
初段速度低但在敵方領空內且發現反應時間太短攔截有困難,中段飛行平穩最適合攔截,末段加速度太快攔不住,要爭取早日實現末端攔截。
  相關新聞
威懾美印 共軍秀陸基中段反導 2021/02/06 旺報
這是大陸軍方第五次對外公開宣布中國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此前四次分別發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以及2018年2月6日。
2021-02-06 09:23:25
阿楨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尺寸足以容納整艘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該網站認為,這座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這座機庫位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斯騰湖以南約5英里(約8.05公里)處,與中國無人載具秘密測試場馬蘭基地隔湖相望。該機庫長1150英尺(約350.52公尺)、寬450英尺(約137.16公尺),高度也「非常高」,足以容納長332.8公尺、寬76.8公尺的美軍尼米鶿級航艦。
機庫前方跑道則出現了巨大的長方形托架,可能被用於在地面移動超大型飛艇;而機庫西北方的高塔,則有可能是飛艇起飛後的系泊設備。
中國首艘平流層飛艇「圓夢號」2015年已於內蒙古試飛。由於這類航空器能在氣象條件相對平穩的平流層高空長時間作業,其很可能被用於彈道飛彈防禦或共軍本身的飛彈測試,無視地形提供持續性的雷達探測;另外,在高空部署雷射武器能減輕大氣折射的影響,降低系統的電力需求;其他實體攔截系統也可降低射程需求。而這些武器只要稍做改動,同樣也能適用於反衛星任務。
2021-07-17 08:10:40
阿楨
兩強較勁 中美鬥上外太空 美國衛星2度接近中國太空站 威脅太空人安全 2021/12/29 中國

中美兩強競爭的場域,不再侷限於地球上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隨著中國太空科技高速進步,現在兩強已鬥到外太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8日證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今年發射的衛星先後2次接近中國太空站,已威脅到中國太空站裡的太空人生命安全。中國一狀告上聯合國,希望美國收斂行為。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官網近日發布消息稱,12月3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向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出普通照會,通報美國SpaceX公司發射的星鏈(Starlink)衛星今年先後2次接近中國太空站,對中國太空站上的太空人生命健康,構成威脅。
中國的投訴被公佈後,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星鏈計畫在大陸社交平臺微博上,遭到猛烈批評,有網民稱,「馬斯克是美國政府和軍方製造的一枚新『武器』。」
星鏈計畫是馬斯克於2014年提出,目的在建立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首批60顆衛星在2019年送入太空,迄今為止SpaceX已經發射了近1900顆衛星。
7月1日,該衛星與中國太空站間出現近距離接近事件。出於安全考慮,中國太空站於7月1日晚主動採取緊急避碰,規避兩目標碰撞風險。
2021年10月21日,「美國星鏈─2305衛星」與中國太空站又發生近距離接近事件。該照會指出,星鏈的衛星處於連續軌道機動狀態,機動策略未知且無法評估軌道誤差,存在與太空站碰撞風險。為確保太空人安全,中國太空站於當日再次實施緊急避碰,規避兩目標碰撞風險。
  相關新聞
美國X-59A靜音超音速驗證機下線 計畫2022年首飛
  回應
星鏈計畫是不是還有類似與太空地雷陣的功能?頂層設計中是不是和美國國防部合作考慮了它未來可能的軍事化潛力?
2021-12-29 08:12:20
阿楨
美媒:中國衛星變"拖船" 將失效衛星拖離地球同步軌道

  據美國“突發防務”網站2022年01月26日報導,根據商業空間監測公司ExoAnalytic Solutions分析,中國的SJ-21 衛星“似乎正在發揮太空拖船的作用”,它將一顆失效的北斗導航衛星從擁擠的地球同步軌道(GEO)上拖離,送入“墓地軌道”。
  報導稱,該公司空間態勢感知(SSA)首席架構師布賴恩•弗萊厄林26日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辦的網路研討會上報告了這一觀察結果。
  根據弗萊厄林的介紹,在1月22日,中國SJ-21衛星圍繞並接近一顆失效的北斗二號導航衛星(CompassG2)執行“近距離操作”後,從其軌道位置上“失蹤”了幾個小時。隨後發現SJ-21進行“大機動”將失效衛星拖離地球同步軌道。
  弗萊厄林26日又補充表示,最新跟蹤資料顯示,SJ-21已經和失效的北斗衛星分離,回到近地軌道。它將後者留在“超級墓地漂移軌道”中。
  所謂“墓地軌道”,通常定義為在高度大約為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軌道上方300千米處的空間。
  報導介紹,這顆中國衛星的舉動,和具備進行在軌服務、組裝和製造(OSAM)所需的能力是一致的——美國和歐洲也在追求這種能力。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11月發起一項美國國家OSAM計畫,此後美國國防部一直在推進多項技術開發項目。
  相關新聞
美國SpaceX星鏈衛星2度接近中國太空站 威脅太空人安全 2021/12/29
2022-01-28 07:20:05
阿楨
俄媒:SpaceX一枚火箭殘骸將撞上月球預計在今年3月發生

  俄羅斯衛星網2022-01-26稱,根據線上太空垃圾追蹤軟體的資料,美國SpaceX一枚重達4噸的火箭殘骸的太空運動軌跡顯示,它即將與月球相撞。“這很可能是第一起太空垃圾撞擊月球的意外案例”。這枚失控火箭殘骸屬於SpaceX公司2015年2月發射的“獵鷹9”火箭。當時它負責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深空氣候觀測衛星送到距離地球超過100萬公里的地方。此後它一直在軌道上混亂地漂浮。近年來SpaceX公司發射的衛星和火箭殘骸多次對其他國家航天器構成威脅,外界擔憂該公司在航太領域的野蠻行為可能導致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數量猛增。

美惡炒中國衛星變身“太空拖船”專家:賊喊捉賊

  美國“突發防務”網站2022-01-26稱,一顆中國衛星正在發揮“太空拖船”的作用,將另一顆失效的中國衛星送入“墓地軌道”,美媒炒作“中國衛星擁有軍事用途”。
  1月22日中國SJ-21衛星圍繞並接近一顆失效的北斗二號導航衛星執行“近距離操作”後,將失效衛星拖離地球同步軌道,SJ-21已經和失效的北斗衛星分離,回到近地軌道。後者被留在“超級墓地漂移軌道”中,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以上約300公里的太空,可以為後續新發射的衛星騰出空間。
  中國軍事專家表示,如何處理太空垃圾和報廢衛星,應該是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但美國媒體卻把這個話題向太空軍事化的方向炒作。美媒鼓吹各國在地球同步軌道上要“增加透明度”、降低太空意外的風險,然而種種事實證明,在太空大搞異常接近他國衛星的正是美國,甚至還大玩“賊喊捉賊”的把戲。
  “突發防務”網站在去年11月的報導裡提到,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一顆美國衛星曾試圖接近中國當時最先進的“實踐20號”衛星,但中國衛星卻及時發現並快速擺脫。
  顯然,美國在乎的不是太空危險,而是企圖通過監視他國衛星,確保美國在太空的絕對優勢。
  相關新聞
國家航天局:近五年共發射207次,長征火箭發射成功率96.7%
未來五年,將建成中國空間站、實施探月四期等新的重大工程
2022-01-29 08:36:03
阿楨
因太陽風引起的地磁暴 SpaceX的40顆最新美國衛星報廢 2022-02-10 環球時報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官網8日發佈消息稱,由於太陽風引起的地磁暴影響, 3日剛發射升空的約40顆“星鏈”衛星已經或即將偏離近地軌道,掉入大氣層焚毀。
  隨著“星鏈”衛星的批量化生產,相關衛星製造成本不斷降低,因此該事故從金額來說不算過於損失慘重,但對SpaceX公司的互聯網星座雄心而言,恐怕打擊就大了。
  根據SpaceX公司此前發佈資訊,2月3日下午,“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太中心將49顆“星鏈”衛星送入近地軌道。
  有好事者“事後諸葛亮”地發現,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當天曾發出地磁暴提醒,稱2月4日可能會發生“太陽風暴”。所謂“太陽風暴”,是指太陽活動導致的太陽上層大氣射出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它抵達地球附近後,可能引起地球磁場全球性的劇烈擾動,也就是所謂的地磁暴。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獵鷹9”號火箭仍按時發射,將這批“星鏈”衛星送到21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按照預定計劃,這些衛星需要啟動自帶的霍爾推進器將軌道抬升至540公里高的工作軌道。
  單顆“星鏈”衛星的製造成本低於50萬美元,至2021年底,共有1798顆“星鏈”衛星在軌運行,僅2021年就發射了989顆“星鏈”衛星。
  然而密佈在近地軌道上的“星鏈”衛星,正引起外界對可能的太空碰撞事故的擔憂。去年中國曾披露,“星鏈”曾兩次危險靠近中國空間站。還有多顆國外衛星也為了躲避“星鏈”而主動避讓。
  此外,天文學家批評,大批“星鏈”衛星穿過夜空的軌跡,會破壞那些需要長時間曝光的天文觀測。
  相關新聞
馬斯克笑不出來!太陽磁暴毀40顆衛星 SpaceX恐噴掉近5000萬美元
  回應
製造那麼多太空垃圾 竟然沒人敢罰他
別的低軌衛星都沒事,這再次證明——馬斯克的“星鏈”都是廉價的垃圾,是用來“跑馬圈地”,搶佔近地軌道空間資源。
2022-02-11 08:05:24
阿楨
馬斯克曝星鏈2.0引中國擔憂 解放軍學者籲:必須摧毀他們! 2022.06.03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 Space X,其衛星服務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對烏克蘭至關重要,當地每天約有 15 萬活躍用戶在使用該服務。對此,中國方面擔心危及到國家安全,中國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北京跟蹤與通信研究所」學者指出,若星鏈威脅到國家安全,必須摧毀處理。還有中國國防工業專家主張,共軍應發展「反衛星技術」,持續監控星鏈衛星。
新一代星鏈衛星,重量增加4到5倍,長度7米,重量約1,250公斤, SpaceX 已發射約2,400顆Starlink 衛星,目標是在低軌部署4.2萬顆。

陸政協委員建議儘早布局中國版Starlink 搶佔有限低軌衛星空間 2022-03-10


張濤認為,「星鏈」低軌衛星組網相對傳統高軌通信衛星有著成本低、時延短、損耗小的優勢,而其覆蓋範圍和建設效率遠遠大於地面5G通信基站,「星鏈網路服務目前試用速度已突破200Mbps,在搶佔衛星互聯網(網路)市場的競爭中佔得先機。」
英國衛星通信公司OneWeb計劃發射648顆近地軌道衛星,目前已有428衛星在軌運行;波音衛星網路項目擬發射147顆衛星,亞馬遜則計劃發射3236顆近地軌道衛星。
大陸已成功發射銀河航天02批6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單星設計通信容量超40Gbps。這6顆衛星將在軌與銀河航天首發星共同組成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並構建星地融合5G試驗網路「小蜘蛛網」,具備單次30分鐘左右的不間斷、低時延寬帶通信服務能力,用於低軌衛星網路、天地一體網路技術驗證。
張濤指出,「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投入和外企星鏈項目相比,在規模和模式上明顯滯後,建議儘早儘快佈局中國版星鏈衛星互聯網,在這場空間資源競爭和6G時代競賽中佔據主動。」
2022-07-15 08:18:42
阿楨
陸火箭技術突破 組戰時區域衛星網僅需5小時 2023/01/17 旺報

中國航太科技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於2022年12月9日在黃海海域發射,成功將14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完成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熱發射。「捷龍三號」採用四級固體發動機串聯佈局,總長約31公尺,箭體最大直徑2.65公尺,最小直徑2公尺,總質量約140噸。捷龍三號火箭在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1.5噸,具有滿足中國主流中小衛星組網發射的運載能力。
中國此次火箭技術突破具有重大軍事意義,「長征11號」在戰時只需5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就能依次發射28至56顆衛星上太空快速組成區域衛星網路。而美歐等其他國家的快速響應火箭,則至少需要1周的發射準備,才能做到。
快速響應火箭的準備發射時間在戰時具有重大意義。在戰前用衛星對一個海區或陸地目標進行跟蹤偵察監視,由於平常部署的衛星從第一次飛越目標上空到下一次飛越目標上空偵照的時間,往往需要一個小時至數小時的時間。做不到在幾分鐘內就報出其偵察的軍事移動目標位置。
因此大國在戰時會針對發生衝突的地區進行衛星補網發射,以在數分鐘內發現敵方軍事移動目標的新位置,也能反制對手發射飛彈破壞己方原有的衛星。補網的衛星數量將視需要會從幾十顆到幾百顆不等,因此「一箭多星」的火箭快速響應發射能力在戰時對情報的作用就變得至關重要。
「捷龍三號」的發射任務是中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熱發射」。熱發射即是在平臺上直接點火發射,不像冷發射是彈射後再點火,以避免破壞發射平臺。因此熱發射速度的效率遠較冷發射為高。這也意味「長征11號」具備同樣能在海上、陸地機動發射的能力,在進行大面積地區的衛星補網快速響應能力上,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水準。
2023-01-17 09:42:14
阿楨
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2023-02-03

該飛艇,屬民用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遺憾。
  回應
布林肯自導自演訪華,最後還找借口落台。
美國不是經常自由航行中國領空嗎
  相關新聞
 華府斥侵犯主權(中:不接受毫無根據的指控),布林肯推遲訪華(中:沒宣佈過什麼訪問,美發佈是美自己的事),眾院議長麥卡錫改口:目前沒訪台計畫,美考量地面安全未擊落。
 按2002年開放天空條約美也用氣球偵搜 (2002-2016年美196次氣球到俄,俄則對美71次),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 打中國氣球不可行。(回應:一個流浪氣球米國霸權都嚇成這樣,美最好打,以後中方比照!) 美國1999-05-07誤炸(?)中國駐南聯大使館。
 拜登讚美軍5日在大西洋領海上空擊落中國飛艇(中:強烈不滿,將進一步反應。美反應過度,違反國際法慣例。) 國際法規定領海12海里,領空高度沒規定,實際用飛機最高高度,約13700米,並不涵蓋飛艇衛星高度。(回應:美既開先例,以後就可比照。 五六十年代,美蔣用U2偵察,被我擊落多架,就不敢來了。七十年代,美就利用西風帶,從新疆入境,到日本回收,被我擊落。) 美:中國偵察氣球遍佈五大洲。德媒:中國能隨時闖入美國領空。(回應:美霸也是侵犯世界各國領空,為什麼不靠腰,幹! 只有美人可以,阿共仔不行!) 郭正亮批拜登無能;遭民粹綁架,啟動冷戰危機。 因小失大 紐時:氣球事件凸顯中美關係的脆弱。 華郵專欄作家:美過度反應「危險且不合理」。德媒:美靠氣球炒作中國威脅,是藉題發揮、小題大作。美F-22疑在阿拉斯加擊落美自己NWS的氣象氣球,40萬美元飛彈恐打下NIBBB氣球迷12美元的氣球。中擊落山東海域不明飛行物! 外交部:美高空氣球2022年10多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3萬米高空偵察南海。美為什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州的毒蘑菇雲?美國兩周至少4起列裝危險品火車脫軌事故 (回應:建設如此殘舊,當然會出軌意外!) 中國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新疆驚現特大號飛艇機庫足以容納核航艦 2021-07-15 中時
 美專家:未來10年中國飛艇將世界一流,打造飛艇情報網 2010-05-31 防務新聞
 美國Politico雜誌2022年報導美國防部高空氣球跟蹤高超音速武器。
 全球大視野:美歐皆欲掌握平流層飛艇全球僅陸造出,衛星清晰實拍美國本土基地,北斗在165國反超美GPS。
2023-02-23 07:25:20
阿楨
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通過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

全球近年面臨中美關係緊張、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等地緣政治危機,中國外交部2023-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表示習近平為解決全球安全難題提供了更系統的思路、更可行的舉措。
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18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會中他提及中國國家習近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和平與發展兩大難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預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且稱有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在內多個國際組織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全文提及「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六個堅持」、「二十大合作方向」、「四大合作機制」等。
「六個堅持」,包括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倡議文件中強調,「戰爭和制裁不是解決爭端的根本之道,對話協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徑」,並稱一國安全不應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任何國家的正當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不應被長期忽視和系統性侵犯;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困難和複雜因素。
對於合作方向,文件內提出包含堅決維護「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共識、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等。
  回應
中國的倡議若是成功,美國拜登的臉擱哪裡?美國軍火存銷哪?
自稱是民主的國家一天到晚在挑臖互鬥,共產國家提倡和平
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美國為了維護霸權 收割全球財富, 專門在別的國家挑起戰爭 好坐收漁翁之利...
梅克爾為什麼要烏保持中立國不要進北約,因為美國主要是削弱俄國的實力。
2023-02-23 08:00:07
阿楨
陸《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指責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2023/02/20 中時

大陸官方今天(20日)發布《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指責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霸權地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
報告指責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美國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擴張,美國軍事霸權釀成人道慘劇,美國經濟金融霸權淪為地緣政治武器,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
報告斥責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大搞集團政治,挑動對立對抗。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強推單邊制裁。美國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則廢,打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旗號,謀著維護自身「家法幫規」的私利。
報告指出,美國利用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上的弱勢地位和在相關領域制度上的空缺實施壟斷,攫取高額壟斷利潤。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逼迫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半導體企業幾乎完全退出全球競爭,市占率由50%跌至10%。同時,在美國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國半導體企業趁機搶占市場。
報告還指出,美國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中國華為公司。美國還炮製各種藉口,圍追打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
報告稱,美國還對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強化出口管制,嚴格投資審查,打壓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APP,遊說荷蘭和日本限制對中國晶片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出口。
報告指責美國,對中國科技人才政策採取雙重標準。2018年6月以來,針對部分高科技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縮短了簽證有效期限,對在美華人學者開展大規模調查,排擠、打壓華人科研群體。
報告說,美國打造「晶片聯盟」、「清潔網路」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籤,將技術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為對他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藉口。同時,美國濫用科技霸權大搞網絡攻擊和監聽竊密。從競爭對手到盟友,均在監聽範圍之內。
《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全文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20004005-260409
2023-02-23 08:10:35
阿楨
超強微波武器來了 陸可從卡車發射壓制無人機軍機 2024/02/10 中時

中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由4具小型史特林發動機(Stirling Engine)驅動的高功率微波(HPM)武器。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這些發動機能將熱能有效轉化為機械能,發揮如反向熱泵般的功能,以助超導線圈產生強度高達4特斯拉(tesla)的磁場。接著利用它來驅動高頻電磁波,而這些電磁波的強度足以壓制無人機、軍機,甚至衛星。
這是世上第一個公開報導,以史特林發動機技術研製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它的連續穩態磁場強度達地球磁場的6.8萬倍,接近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所產生的磁場強度的一半。而在這武器系統中,史特林發動機能像冰箱般,發揮迅速降溫的關鍵作用。這種武器系統能輕鬆裝上卡車,而與現有技術相比,產生強大磁場的能量消耗顯著降低。
這款微波武器是由西安西北核技術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發。而領導專案研究的電子工程科學家徐策在《强激光與粒子束》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目前由強大磁場驅動的高功率微波武器有能耗大、體積大的缺點。根據專案團隊的初步測試,但新型微波武器所消耗的能量僅為現有方法所需的1/5,並能連續運作4小時而不會衰減。此外,就算卡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馳,作業也不受劇烈振動影響,使敵人定位更難得多。
2024-02-11 02:49:10
阿楨
航天測量船改造反導預警艦首曝光 陸瞭望1號力壓美導彈觀測艦 2024/08/06 中時

據《騰訊網》報導,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是以原來的航天測量船改造,原稱「火箭衛星跟蹤監測船」,其主要功能是追蹤監測國內外火箭衛星發射。
瞭望1號長255米,寬27.2米,滿載排水量3萬噸。美軍同類船艦霍華德• 洛倫岑號滿載排水量約9500噸,搭載的CJR雷達系統主要有2部大型S、X波段相控陣雷達,具有5000公里的X波段偵測距離,一向被視為雷達探測能力最強的艦艇。
報導說,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裝備數位化有源相控陣雷達、X波雷達、S波雷達等,其雷達的數量和功率都超越815A型電子偵察艦,能夠執行廣域的偵察任務,包括對地面、海面和空中目標的探測與跟蹤。艦上搭載的電子設備幾乎覆蓋所有頻段的無線電頻譜,能以高速計算機系統過濾加密信息並迅速破譯,並將探測到的電磁頻譜信息儲存在數據庫。
中國先前已裝備陸基遠程預警雷達、天基衛星組網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一旦海基流動的火箭(導彈)衛星觀測艦部署到位,在探測和鎖定數千公里外中遠程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發射,並及時發出預警的能力,能讓共防空反導作戰單位有相對充裕的攔截準備時間,提高防空反導的攔截概率。
  相關新聞
美頂尖專家:中俄高超音速武器聯手可擊穿美防禦體系

中國空天飛機在軌部署6具神秘物體 已開始傳輸訊號
美太空公司:中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具衛星殺手能力

陸新式遠程預警雷達曝光 可探測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與太空衛星2022/04/19 中時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媒《防務新聞》報導,由商業衛星圖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發佈在谷歌地球上的圖像顯示,大陸山東省的一座山上已建成一座新的大型相控陣雷達(LPAR),可給解放軍提供北韓、韓國、日本大部分地區甚至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發射彈道導彈的預警。
中國也在浙江省和黑龍江省建造了數個大型預警雷達,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日本、朝鮮半島和臺灣地區進行遠程預警。此外,中國還在新疆庫爾勒建設另一個雷達基地,提供針對印度的早期預警。
這種雷達除了對彈道導彈發射提供警告外,還可以用於衛星跟蹤和一般空中監視。
美軍的鋪路爪雷達能夠探測3000海里(約5600公里)範圍內雷達截面積為10平方米的目標。
2024-08-07 08:30: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