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06 06:47:29| 人氣93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去遠方朝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對於前評《天真的人類學家》的戲謔式田野調查,郭淨的《去遠方朝聖》(大地地理,2001)就有點在販賣田野調查和旅遊,不然書的封底怎會宣傳如下: 

揮別慣常的生活空間,朝聖者彷佛進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磨難和奇遇的「神聖空間」。誠如巴西作家Paul Coelhe在<朝聖日記>一書中所說的:「當你旅行的時候,會以一種實在的方式體驗到再生的過程。你遇到的是全新的環境,時間似乎過得更加緩慢,而且多數情況中,你甚至不懂當地的語言。因此,在旅行中,你就像一個剛剛離開子宮的孩子。」
本書以「朝聖」為主旨,但朝聖的目的並非出於宗教信仰,而是緣於對遠方懷抱夢想的心靈之旅。書中描述西南地區各個少數民族中一些為了生活遠赴異鄉,或者畢生生活在故鄉的平凡人物故事,有人受到理想鼓動,毅然放棄故土和熟悉的一切;也有人縱使肉體沒有離開故土,心靈卻一直嚮往著更廣闊的山野生活。
本書作者多年來致力於田野調查研究,足跡遍及西南地區,透過實地走訪與平實雋永的報導式筆調,引領讀者進入書中人物潛藏內心深處的桃花源地。藉由他們的故事,作者傳達了一個觀念: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上班下班之外,加入一點想像的色彩,生活本身其實也可以轉變為一種朝聖的歷程。

那你得了解郭淨在末章和後記對其郭家的一部中國漂泊零落之近代史的追憶。可惜郭淨的文筆遠不如前評《探密哀牢山間》作者王清華動人,且各章內容也欠聯結,所以郭淨《去遠方-一個人類學者的朝聖之旅》(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的以下文宣應也是名過於實:

內容提要:旅行成爲當今的時尚,催生出了有關人文地理的寫作。這種寫作以遠方爲對象,在漂泊的狀態中揭示旅人的心境。本書作者是一個人類學者、記錄片拍攝者,也是一個在荒漠裏尋找秘境的朝聖者。多年來,他一直在雲南、西藏、四川以及內地旅行,探索鄉土文化的精神。爲此,他曾在電子空間裏建立了以旅行爲主題的網頁《去遠方》,作爲自己的“天空之城”,本書便是這個天空之城投在人間的影子。全書分爲三個部分:雙腳的行走,是作者旅行故事的彙集;思想的行走,是民間文化考察的彙集;詩歌的行走,是漂泊中靈感的彙集。其中100多幅圖片,則濃縮了旅途中山川和人的美麗。

作者簡介:郭淨,漢族,雲南省博物館研究員,博士。筆名azara,爲藏語“遊方僧”之意。研究領域爲中國西南山地的儀式、神山信仰和文化多樣性保護,並拍攝記錄片和撰寫人文地理文章。代表著作:《中國面具文化》、《心靈的面具:藏密儀式表演的實地考察》、《西藏山南紮囊縣桑耶寺多德大典》、《幻面》、《去遠方朝聖》等。

編輯推薦: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回答出“田野”的含義,但學術界所常用的“田野研究”卻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田地、荒野”研究,而更充滿著獨特的文化意蘊,正如臺灣著名人類學家李亦園先生所指出的:“廣義而言,所有的實地研究工作都可稱爲‘田野研究’,包括社會調查訪問、各種問卷測驗的施行、考古學實地發掘、民族學調查考察等都屬之。”因此,所謂的“文化田野”,主要指的是人類生産、生活的環境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中生産、生活的過程和結果。文化乃人類之所以成爲人類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世界雖然成爲一個“地球村”,但文化上的隔膜卻依然存在。因此,文化的多樣性和各民族文化之間所存在的碰撞和整合,使得對于文化特別是底層文化的關注。跨文化生存和跨文化思考成爲當代社會最爲重要的主題。不少學人多年來一直堅持進行以文化爲主題的田野考察研究,並希望能有機會把自己在田野考察研究過程中的文化思考和生命感悟表達出來,恰好廣西人民出版社亦有同樣的出版意向,于是,經過交流和討論,一套《文化田野圖文系列叢書》就得以問世了。《文化田野圖文系列叢書》采用隨筆的寫法,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傳達來自田野的文化信息。在注重細節真實和情節生動的同時講求文字簡潔流暢;對圖片的處理,力求用有形的設計來表現無形的語言,使圖片和文字有機地結合,相得益彰,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統一。本叢書講述的是在田野考察中發生的故事與感受,記錄的是在田野考察中采訪的人和事。其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讓田野中的人與物活起來,讓田野中的景和情動起來,讀者聽到的不僅是調查者個人的獨白,還能聽到來自訪談對象的聲音;讀者了解到的不僅是調查者考察的結果,而且能看到調查者與被調查者在考察中的互動與交流,並帶給讀者許許多多來自田野的文化信息以及強烈的心靈共鳴,從而使讀者能夠跟隨作者一起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鑒于內容的豐富多彩,根據叢書的具體情況,我們把其分爲國內及海外兩大部分,其中,國內部分又分爲“東部”和“西部”,這樣,就形成了相互呼應的《文化田野圖文系列叢書‧西部田野書系》、《文化田野圖文系列叢書‧東部田野書系》和《文化田野圖文系列叢書‧海外鏡像書系》。用我的腳你的眼,用你的心我的心,走進田野,感觸文化。

台長: 阿楨
人氣(93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心靈的面具》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古代服飾史》

圖博館
社會學冏很大:看大師韋伯如何誤導人類思維
作者: 謝宏仁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5/06/25
內容簡介
  數十年來,學術界在西方建構的知識體系底下看似健康地成長茁壯,社會(科)學也不例外。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身為古典社會學三大家,且至今仍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學者韋伯(Max Weber)對於東方社會的描繪,與經驗事實並不相符,存在著巨大落差。更讓人不解的則是,東方(尤其是中國)知識份子奉韋伯之說法為圭臬,當他們面向西方時,讚嘆著歐洲經濟、科技,與社會思潮的進步,幾乎完全地失去了批判能力;面向東方時,反而極具信心地全盤否定其傳統,並視之為進步的阻礙。
  本書完整地將韋伯重要之著作、概念工具、歷史比較方法,以及對東方(特別是中國)的「理解」逐一詳實論證,期待讀者能從此書中得到些許啟發,進而修正過去被誤導的歷史觀與世界觀。
作者簡介 謝宏仁(Vincent H. Shie)
  看似一位業餘的研究者,目前除了輔仁大學的同仁之外,在全球社會學界幾乎無人知曉,在學術主流中像是卡在河岸邊小小的枯枝殘葉。論其專長,對撰寫本書是否產生助益而言,則不一定很重要。
目錄
導 論 大師韋伯在社會學界開了個大玩笑
第一章 儒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第二章 還原真相:西方知識體系建構下曲解的中國傳統法律
第三章 發展型國家「理論」或「理念型?
第四章 「歷史比較研究」的終結?
第五章 廿一世紀初韋伯繼續誤導人類思維
2017-06-05 11:22: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