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1 05:33:06| 人氣718|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九八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歐威爾的《一九八四》(桂冠,1974)的磪發揮了前評《瞧這些英國佬》的英式諷刺風格,將他的英國前輩哈林頓《大洋國》給它「反烏托邦」成:

世界只剩下三個集權國家: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主人翁溫斯頓身處大洋國,並在真理部工作。大洋國的領袖叫做老大哥(Big Brother),他出現在整個國家的每一處角落。透過雙向傳輸電視,每個國民的一舉一動都被監視,有任何逾矩老大哥即會從螢幕中喝令阻止。此外,整個國家的用語充滿邏輯上的矛盾,友愛部負責對思想犯罪者施以酷刑後處決;和平部負責處理和東亞國或歐亞國從無休止過的戰爭;富裕部負責不停產生新的統計數字來粉飾日漸下滑的經濟實力;著墨最多的真理部負責根據政府需要,竄改過去所有的相關報章雜誌資訊和統計數字。

那你得了解西方反/烏托邦史的不同背景:工業革命「前」是響往烏托邦的《烏托邦》《太陽城》《基督城》《大洋國》(已評),工業革命「中」是空想社會主義的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後評),工業革命「後」是反烏托邦的《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動物農莊》(正評)。時空環境不同,當然會有不同的呈現。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創作的一部政治諷刺小說,初版於1949年,與1932年英國赫胥黎著作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反烏托邦(Dystopias)的三部代表作,在這部作品中,奧威爾深刻分析了極權主義社會,並且刻劃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的假想的未來社會,通過對這個社會中一個普通人生活的細緻刻畫,投射出了現實生活中極權主義的本質。

《一九八四》已經被翻譯成至少62種語言,而它對英語本身亦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書中的術語和小說作者已經成為討論隱私和國家安全問題時的常用語。例如,「奧威爾式的」形容一個令人想到小說中的極權主義社會的行為或組織,而「老大哥在看著你」(小說中不時見到的標語)則意指任何被認為是侵犯隱私的監視行為。《一九八四》曾在某些時期內被視為危險和具有煽動性的並因此被許多國家(不單是有時被視為採取「極權主義」的國家)列為禁書。本書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語小說之一,此外還在1984年改編成電影上映。

《一九八四》於1949年6月8日由「Secker and Warburg」公司出版。奧威爾熟悉俄國作家扎米亞京1921年的小說《我們》,他曾閱讀此書的法文譯本並在1946年寫過評論。有報導指出奧威爾曾說他用此書作為他下一部小說的模型。批評家大多同意《我們》對《一九八四》產生過具有重要意義的影響。奧威爾亦為Katharine Burdekin 1937年的《反烏托邦》和《Swastika Night》著迷,並從中借用了描寫未來世界的極權主義(請勿與法西斯主義混淆)國家的主題,在這樣的國家中在禁書中零散的碎片以外所有「真實的」歷史都已經被抹去。

最初奧威爾將小說命名為歐洲的最後一個人,但是他的出版商,Frederic Warburg出於營銷需求建議他換一個書名。奧威爾沒有反對這個建議,但他選擇1984這個特別的年份的原因並不為人所知。也許他將他寫作這本書的那一 年(1948年)的後兩位數顛倒過來,成為了可以預見的未來的1984年。他也可能藉此暗指費賓協會(一本社會黨組織,創立於1884年)建立一百周年。 此外,他亦可能暗指傑克倫敦的小說《鐵蹄》(其中一個政治勢力於1984年登上權力舞臺)、G. K. Chesterton的《the Napoleon of Notting Hill 》(亦設定在1984年)或者他的妻子(Eileen O’Shaughnessy)的一首詩,詩名為「本世紀的終點,1984」。關於書名的最後一個猜測是奧威爾原本準備的書名是1980,但是由於疾病,小說的完成變得遙遙無期,因此他感到有必要將故事推入更遠的未來。

1984年的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斷,國家內部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均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如「新語」-Newspeak)、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鉗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維持社會的運轉。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國家大洋國只有一個政黨—英格蘭社會主義,按照新語,簡稱英社。社會也根據與黨的關係被分為核心黨員、外圍黨員和無產者三個階層。政府機構分為四個部門:和平部負責戰爭,友愛部負責維護秩序,真理部負責文化和教育,富裕部負責經濟,按照新語,分別簡稱為和部,愛部,真部,富部。

生活在大洋國社會中層(外圍黨員)的真部紀錄司職員溫斯頓對所處的社會和領袖「老大哥」(Big Brother)產生懷疑,並與另一位外圍黨員裘利亞產生感情,因而成為思想犯,在經歷了專門負責內部清洗的「友愛部」的思想改造之後成為「思想純潔者」,自願被處死。

《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寓言,但在此書出版之後的五十年歷史中,書中描繪的恐怖社會(如下名言)仍不斷以各種形式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老大哥在看著你!」「所謂自由就是可以說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在遮陰的栗樹下,你出賣了我,我出賣了你」
(維基百科)

最後貼段小說頭尾的文字藝術來欣賞欣賞:

溫斯頓的住所在七層樓上,他三十九歲.右腳脖子上患靜脈曲張,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幾次。每上一層樓,正對著電梯門的墻上就有那幅畫著很大臉龐的招貼畫凝視著。這是屬於這樣的一類畫,你不論走到哪,畫中的眼光總是跟著你。下面的文字說明是:老大哥在看著你。
在他住所裏面,有個圓潤的嗓子在念一系列與生鐵產量有關的數字。聲音來自一塊像毛玻璃一樣的橢圓形金屬板,這構成右邊墻壁的一部分墻面。…這個裝置(叫做電幕)可以放低聲音,可是沒有辦法完全關上。…那張留著黑鬍子的臉從每一個關鍵地方向下凝視。在對面那所房子的正面就有一幅,文字說明是:老大哥在看著你。那雙黑色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溫斯頓的眼睛。在下面街上有另外一張招貼畫,一角給撕破了,在風中不時地吹拍著,一會兒蓋上, 一會兒又露出唯一的一個詞兒“英社”。在遠處,一架直升機在屋頂上面掠過,像一隻綠頭蒼蠅似的徘徊了一會兒,又繞個彎兒飛走。這是警察巡邏隊,在伺察人們的窗戶。不過巡邏隊並不可怕,只有思想警察才可怕。
在溫斯頓的身後,電幕上的聲音仍在喋喋不休地報告生鐵產量和第九個三年計劃的超額完成情況。電幕能夠同時接收和放送。溫斯頓發出的任何聲音,只要比極低聲的細語大一點,它就可以接收到;此外,只要他留在那塊金屬板的視野之內,除了能聽到他的聲音之外,也能看到他 的行動。當然,沒有辦法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時間裏,你的一言一行是否都有人在監視著。思想警察究竟多麼經常,或者根據什麼安排在接收某個人的線路,那你就只能猜測了。甚至可以想像,他們對每個人都是從頭到尾一直在監視著的。…  溫斯頓繼續背對著電幕。這樣比較安全些;不過他也很明白,甚至背部有時也能暴露問題的。一公里以外,他工作的單位真理部高聳在陰沉的市景之上,樓房高大,一片白色。這,他帶著有些模糊的厭惡情緒想——這就是倫敦,一號空降場的主要城市,一號空降場是大洋國人口位居第三的省份。…
真理部同視野裏的任何其他東西都有令人吃驚的不同。這是一個龐大的金字塔式的建築,白色的水泥晶晶發亮,一層接著一層上升,一直升到高空三百米。從溫斯頓站著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黨的三句口號,這是用很漂亮的字體寫在白色的墻面上的: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據說,真理部在地面上有三千間屋子,和地面下的結構相等。在倫敦別的地方,還有三所其他的建築,外表和大小與 此相同。它們使周圍的建築仿佛小巫見了大巫,因此你從勝利大廈的屋頂上可以同時看到這四所建築。它們是整個政府機構四部的所在地:真理部負責新聞、娛樂、 教育、藝術;和平部負責戰爭;友愛部維持法律和秩序;富裕部負責經濟事務。用新話來說,它們分別稱為真部、和部、愛部、富部。真正教人害怕的部是友愛部……
(小說結尾)溫斯頓在桌子底下的兩只腳拼命亂蹬.他仍坐在那裏沒有動,但是在他的腦海裏,他在跑,在飛快地跑著,同外面的群衆一起,大聲呼叫,欣喜若狂。他又擡頭看一眼老大哥。 哦,這個雄踞全世界的巨人!這個使亞洲的烏合之衆碰得頭破血流的巨石!他想起在十分鐘之前——是的,不過十分鐘——他在思量前線的消息、究竟是勝是負時,他心中還有疑惑。可是現在,覆亡的不僅僅是一支歐亞國軍隊而已。自從他進了友愛部那天以來,他已經有了不少變化,但是到現在才發生了最後的、不可缺少的、脫胎換骨的變化。電幕上的聲音仍在沒完沒了地報告俘虜、戰利品、殺戮的故事,但是外面的歡呼聲已經減退了一些。服務員們又回去工作了。溫斯頓飄飄然坐在那裏,也沒有注意到酒杯裏又斟滿了酒。他現在不在跑,也不在叫了。他又回到了友愛部,一切都已原諒,他的靈魂潔白如雪。他站在被告席上,什麽都招認,什麽人都咬。他走在白色瓷磚的走廊裏,覺得象走在陽光中一樣,後面跟著一個武裝的警衛。等待已久的子彈穿進了他的腦袋。他擡頭看著那張龐大的臉。他花了四十年的功夫才知道那黑色的大胡子後面的笑容是什麽樣的笑容。哦,殘酷的、沒有必要的誤會!哦,背離慈愛胸懷的頑固不化的流亡者!他鼻梁兩側流下了帶著酒氣的淚。但是沒有事,一切都很好,鬥爭已經結束了。他戰勝了自己。他熱愛老大哥。
喬治·歐威爾 维基百科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英國左翼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
   《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為歐威爾的傳世作品。當中,歐威爾以銳目觀察,批判以史達林時代的蘇聯為首、掩蓋在社會主義名義下的極權主義;以辛辣的筆觸諷刺泯滅人性的極權主義社會和追逐權力者;而小說中對極權主義政權的預言在之後的五十年中也不斷地為歷史印證,所以兩部作品堪稱世界文壇政治諷喻小說的經典之作,其影響絕不僅僅局限於文學界。他在小說中創造的「老大哥」、「新話」、「雙重思想」等詞彙,皆已收入英語詞典;而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歐威爾主義」、「歐威爾式的」等新詞,甚至成為日常通用語匯,可見歐威爾和其作品在英語國家的巨大影響。
   由於歷史上東西方的對峙,喬治·歐威爾的作品經常被視為反蘇和反共的代名詞,因而在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遭到封殺。《一九八四》直到1985年才有簡體中文版刊行,且出版初期被列為「內部讀物」,只允許特定人群購買閱讀。
   生平
1903年喬治·歐威爾生於英屬印度彭加爾省(孟加拉邦)摩坦赫利(莫蒂哈里)一個政府下級官員的家庭,父親供職於印度總督府鴉片局,家境並不寬裕,歐威爾自稱家庭屬於「上層中產階級偏下,即沒有錢的中產家庭」。
   1905年除了父親仍任職於印度總督府的鴉片局外,全家返回英國牛津的亨利。由於無力就讀貴族學校,1911年,歐威爾只能進入一個二流的私立寄宿學校聖·塞浦里安預備學校,寄宿學校帶有許多極權主義社會的特點,鞭子教育、等級制、恃強凌弱、規範化、反智等等。1917年,歐威爾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獎學金,進入英國最著名的中學——伊頓公學,但他窮學生的背景使他備受歧視。早年的經歷對他同情社會底層,呼喚平等和人性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對極權主義的認識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1914年,11歲的歐威爾首次在地方報紙上發表一篇詩作《醒來吧,英國的小夥子們》。
   1921年,從伊頓公學畢業後,沒有申請牛津或劍橋獎學金,家庭經濟狀況無力供他升學,只得投考公務員,加入了英國在緬甸的殖民警察,服役五年。做為英籍警官,他享有很多特權,能夠近距離觀察審判、笞刑、監禁和絞死囚犯,這一階段的經歷讓他細緻地觀察到了人性中殘暴的一面;對西方地殖民主義政策產生了反思;更進一步地認識了極權主義。在緬甸的經歷讓他認識到了殖民主義罪惡的一面,並因此離開了殖民警察部隊。
   1927年,離開公職的歐威爾回到英國,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流浪生活,在這四年里他輾轉英國本島和歐洲大陸,深入社會底層,先後做過酒店洗碗工、教師、書店店員和碼頭工人,但他的上層社會身份和在伊頓公學形成的貴族口音使他很難被底層社會真正接納。不過這一段時期的經歷仍然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社會整體對於個人的壓力和普遍的社會不公並且最終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歐威爾自己曾經提到「貧困的生活和失敗的感覺增強了我天生對權威的憎恨,使我第一次意識到工人階級的存在」。
   1928年至1929年間,歐威爾住在法國巴黎,寫了一些無人願意出版的小說。[1]
1929年,退休金遭竊,在俄國飯館做事,並請倫敦朋友找尋工作。
1930年,回到倫敦。在坎特郡作採摘忽布(一種香料)的工作、家庭教師、或書店店員,不斷轉職。
1933年,以喬治·歐威爾的筆名發表處女作《巴黎倫敦落魄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1934年,以緬甸經驗為題材的小說,《緬甸歲月》在紐約出版,在英國由高蘭茲出版社出版。
1935年,小說《牧師的女兒》(A Clergyman's Daughter),由高蘭茲出版社出版。
  1936年,小說《讓葉蘭飄揚》(Keep the Aspidistra Flying)出版。受到當時評論家康普騰·馬肯吉注目。為雅德爾菲等雜誌撰稿。
受比克托爾·高蘭茲之託,在一月去北部的雪非爾德、曼徹斯特、里斯、威根,等煤礦工業都市,觀察不景氣下的工人生活、失業情況。
六月,與艾琳·奧肖內西結婚,離開倫敦,移居哈佛郡,寫作兼營雜貨店。
十二月,在塞克出版社支援下,赴巴賽隆納,報導西班牙內戰。後加入統一工黨市民軍。
  在經歷了社會底層的生活之後,歐威爾成為幾千名國際志願者中的一員參加了由西班牙共產黨領導的共和軍,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內戰。他在阿拉貢前線待了近6個月,直到在韋斯卡被敵方狙擊手打穿喉嚨而不得不回國休養。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他看到了由共產國際領導的國際縱隊內部的權力鬥爭和清洗。接納了歐威爾的巴塞隆納馬克思主義統一工人黨被共產國際認定為托派組織,史達林下令消滅馬統工黨,把政治警察特務、搜捕異端及清洗專家和軍事指導員一起派至西班牙,在共和軍中建立恐怖統治。歐威爾夫婦被視為「狂熱的托派分子」,當然受到嚴密的監控。他的妻子愛琳的房間受到西班牙共產黨的搜查,他保存的一批資料也被抄走。更為可怕的是,在共和軍內部,受傷的馬統工黨黨員仍然遭到逮捕,甚至連孩子和被截肢的人也不放過,包括歐威爾本人也在撤退到巴塞隆納之後還遭受到共和軍的追殺。權力與支配無所不在,不容存在任何個人意志的史達林式極權主義反而使歐威爾更加堅定了對社會主義,或者確切的講社會民主主義的信念。歐威爾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西班牙內戰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間發生的事件改變了態勢,此後我就知道我的立場如何。一九三六年以來,我所寫的每一行嚴肅作品都是直接或間接反對極權主義,支持我所理解的社會民主主義。」後來,奧維爾將他在西班牙的經歷寫成《向加泰羅尼亞致敬》,揭露了共產國際一些關於西班牙內戰的謊言,這也是奧維爾的成名作之一。
   1937年,反映下層工人生活實況的報告文學《通往威根碼頭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發表。
1938年,描寫西班牙內戰的《向加泰羅尼亞致敬》發表。因舊病複發,冬天到摩洛哥療養。
1939年,冬季後搬回英國。小說《上來透口氣》(Coming Up for Air)發表。
 
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旋赴倫敦,積極投身從事各類備戰支前工作。
1940年,評論集《鯨內》(Inside the Whale)發表。
1941年,歐威爾受雇於BBC從事有關戰爭的報導。評論集《獅子與獨角獸》(The Lion and the Unicorn)發表。
1943年,辭職BBC的工作,任《論壇報》(Tribune)編輯。
  《動物農莊》
1944年,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和反法西斯戰爭的歐威爾寫成了《動物農莊》一書,這本書成為歐威爾個人寫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誌著他的文字從單純地關注底層社會的生活,轉向了捍衛真正的社會民主主義,在1947年他為《動物農莊》烏克蘭語版的緒言中寫道:「在過去十年中,我一直確信,如果我們想使社會主義運動恢復生機,就必須得摧毀俄國神話。」此書早在1944年即寫成,但遭到四家出版社拒絕,直到冷戰來臨。
1945年,辭去《論壇報》編輯的職務,任職隨軍記者,赴歐洲大陸,直到納粹德國潰敗。奧肖內西死於英國。
八月,《動物農莊》出版,頓時好評如潮。
1946年-1948年,舊病複發並惡化,輾轉蘇格蘭數處療養,並寫作《一九八四》。
  1948年,歐威爾寫成了他的傳世名著《一九八四》。在這部作品中,歐威爾描繪了一個極權主義達到頂峰的可怕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思想自由是一種死罪,獨立自主的個人被消滅乾淨,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受到嚴密的控制,掌握權力的人們以追逐權力為終極目標並對權力頂禮膜拜。《一九八四》出版之後歐威爾在給朋友的信中曾經提到過他撰寫這本書的初衷:「我並不相信我在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必定會到來,但是,我相信某些與其相似的事情可能會發生。還相信,極權主義思想已經在每一個地方的知識分子心中紮下了根,我試圖從這些極權主義思想出發,通過邏輯推理,引出其發展下去的必然結果。」
《一九八四》耗盡了歐威爾的全部精力,在1949年該書出版後不久,1950年一月,歐威爾因肺結核(肺內一條血管破裂而大出血)去世於倫敦大學醫院。
  去世後
1968年歐威爾的遺孀索妮亞·歐威爾與伊安·安格斯共同編輯出版了四卷本《隨筆、新聞文章及書信集》書中收錄了歐威爾的大量作品。
1998年彼得·戴維森編輯的《歐威爾全集》(十九卷本)出版。
根據2007年9月4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資料,因被懷疑是共產主義者的關係,歐威爾被軍情五處和倫敦警察廳特別科自1929年起一直嚴密監視至1950年逝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6%AC%E6%B2%BB%C2%B7%E6%AD%90%E5%A8%81%E7%88%BE

台長: 阿楨
人氣(718) | 回應(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塵俠
~...思想警察究竟多麼經常,或者根據什麼安排在接收某個人的線路,那你就只能猜測了...~

原來如此~~
就像真正高明的謊言
是暗藏在嚴謹論述的事實以及平鋪直敘的口語之中的
-----------------------------------------------------

~自由即奴役~
這讓我想到日前台灣的某些達官貴人 政要名流
所發表的類似的辯說---

說他們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又說因為怕言行閃失而釀成社會負面印象
行動處處被限制
所以只能逛逛少人去的精品名店
或是在家裡招待朋友 做做股票...
還有的說自己的特殊身分是一種原罪
逼得社會緊迫釘人 處處以放大鏡檢視自己...

標準&quot以哀兵姿態搏取同情 好掩飾謊言罪行&quot的典型
2007-10-22 11:18:32
版主回應
謝杜=瀉肚
之辯說
2007-10-23 07:04:44
V怪客
以暴制暴?《V怪客》作者:薛西

V怪客「以暴制暴」的非常手段,顯然是需要受到批判的,原本以為結局如《極光追殺令》、《重裝任務》一般,我們在最後一個鏡頭見到的將是下一位獨裁者的可能面貌,引人怵目…
《V怪客》 改編自1981年的英國同名漫畫,以80年代柴契爾夫人的保守派政府為根據,創造出故事裡的法西斯極權,時間則設定在不久的未來。
裡 面每逢11月5日紀念的「火藥陰謀叛變日」,實指1605年天主教極端份子蓋福克斯(Guy Fawkes)與其同伴企劃炸掉英國國會大廈並暗殺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未果的反動計畫。 V怪客的出現,有其自身經歷造就的因素,亦為承繼蓋福克斯的反動命脈。他使用左右短刃、行跡與背景隱秘、理念堅定,並從而影響目睹政治異議份子的父母如何 慘死於極權政府之手的艾薇。
V怪客「以暴制暴」的非常手段,顯然是需要受到批判的,原本以為結局如《極光追殺令》、《重裝任務》 一般,我們在最後一個鏡頭見到的將是下一位獨裁者的可能面貌,引人怵目。不過這時卻有一重要的轉折:V怪客親手解決總統蘇特勒(明喻納粹德國的希特勒)與 最大幫兇科迪,自己同時受了重傷,不治而死。然後,艾薇將V怪客放上載滿炸藥的地下列車,啟動;地面上,民眾們戴上V面具,集體向層層軍隊防禦的國會大 廈,他們終於無所懼地穿越軍隊(反潰極權的象徵場景),天空爆炸,既是毀壞也是煙火燦爛。
這時我們才了解,一如切格瓦拉和卡斯楚的重大差異:前者並不擁抱權力。因此V怪客「以暴制暴」的非道德手段我們不見得全然允許,但至少願意為其之死亡誠心 悼念。 可是,問題也就在於,當我們支持某一人或政黨的同時,總是有被欺瞞的可能,獨裁者多半是天生的煽動人心的演說家。可是,我們也當記得,人民才是國家的基 礎,人民,就是「我們」。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060&eid=10600009

金玉其外的華卓斯基兄弟>作者:firewalker

華卓斯基兄弟的名字突然爆紅,就是因為《駭客任務》系列電影的崛起,融合了禪學與電腦知識,句句藏玄機,處處是天機。看不出所以然也跟著叫好,看得出所以然就會有如同破解聖經密碼般爽快的自high現象。
華卓斯基兄弟涉獵的知識很廣,又喜歡賣弄學問,難免會有人覺得他們過度浮誇矯飾,不過,這就是他們的特色。
《駭客任務》不僅賣座,還為電影界定義了新名詞「子彈時間(Bullet Time)」,可見華卓斯基電影的影響力有多深入大眾。僅管動作與特效這麼炫,但其實華卓斯基兄弟更能發揮的地方,在劇本。
華卓斯基兄弟的傑作不光是《駭客任務》,他們雖然沒有導,也幫其他電影寫了不少一字千金的劇本(註1),《V怪客》就是一個例子,革命的故事雖然沒有《駭客任務》那樣複雜,對白卻華麗無比,光是V出場的一段自我介紹,就用上了四十九個V開頭的英文字(註2),舞文弄墨的意味比馬丁史考西斯的眉毛還濃。《V怪客》中的每一句對白,都值得細細品味。
成 名之後他們早期的劇本《Carnivore》才被注意到,雖然沒有被拍成電影,卻被選為「Twelve Greatest Un-produced Scripts in Hollywood」。後來傳出喬治羅米洛可能會執導,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音訊,這本劇本是否有榮登大螢幕的機會?以華卓斯基的知名度,應該是遲早的事, 目前兩兄弟要先忙日本動畫《馬赫GO GO GO》的改編電影籌備工作,只等華納點頭通過。
撇開電影不談,華卓斯基兄弟的兄,賴瑞華卓斯基有個很熱門的話題可以談論–變性。當賴瑞穿著很女性的打扮出席首映會時,猜測「是不是該叫華卓斯基姐弟」就和倒扁一樣變成一種全民運動,還有新聞的標題寫出了「T for transsexual」(註3)。愛穿女裝是一回事,變性又是更進階的課程了,看過《窈窕老爸》就會心有悽悽焉。
說華卓斯基兄弟的電影是過度包裝也沒錯(賴瑞本人也愛包裝自己),但看到包裝精美的東西你不會心動嗎?只要不敗絮其中,金玉其外又何妨?華卓斯基兄弟說, 大部份的電影都有可預測性,實在太無聊,他們,就是要突破觀眾的期望。相較於柯恩兄弟或是羅索兄弟,華卓斯基兄弟雖然愛咬文嚼字饒舌調脣,但他們的電影就 是能興雲作雨興風作浪造成影迷的瘋狂,耍酷的同時,仍保有深度,不是「栩栩如生地刻劃小人物的心路歷程」的深,而是「片中帶涵意、語中帶玄機、票房會破 億」的深,深得影迷的青睞,深得影迷的信任,也深得影迷的心。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080&eid=10800002

寫實的警世預言《人類之子》作者:若夏

即使時間設定在2027年,絕大多數時候這彷彿就是一覺醒來後的隔天。這裡的 夢魘是真正存在、真正感覺得到的,不是遙遠或架空的世界,而就在你我周遭。Cuaron的電影一向有卓越的製作,在這裡他把這份眼光用在創造恐懼上,結果 便是一個逐漸凋零陷入瘋狂的世界,以及裡頭怎樣也掩蓋不住的絕望。
你可能早已看過、聽過甚至接觸過這類題材或電影:人類命運出於某種原因-可以是疾病、核戰、噴火龍或任何千奇百怪的理由-陷入絕境,倖存的國家實施起極權制度,用盡各種方法逼迫人民以維持安定,人民則絕望的生活,同時希望找回生命的希望-不管是來 自反抗或其他種種。在現代社會,這樣的描繪早已不是新聞,而每年總會有數不盡的電影詮釋這個題材,前幾年的重裝任務或去年的V怪客便是好例子。Alfonso Cuaron的《人類之子》也是屬於上述同樣內容,但別於上映後便被人遺忘,成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令人怵目驚心的類型電影之一。
嚴格來說,《人類之子》並不特別具有創意。整個所謂人類突然無法生育是個有趣的點子,但在解釋與配合方面,電影裡卻沒有多少真正發揮。而其他的處理上,也大致走類型電影的既定路線。不,比起劇本,整部電影最傑出的地方是在於執行。比起《V怪客》 這些類似內容作品,《人類之子》創造了一個真正可能的未來。即使時間設定在2027年,絕大多數時候這彷彿就是一覺醒來後的隔天。這裡的夢魘是真正存在、 真正感覺得到的,不是遙遠或架空的世界,而就在你我周遭。Cuaron的電影一向有卓越的製作,在這裡他把這份眼光用在創造恐懼上,結果便是一個逐漸凋零 陷入瘋狂的世界,以及裡頭怎樣也掩蓋不住的絕望。有些時候這些絕望稍微過了頭以致於顯得有些荒唐(如裡頭的自殺藥),但多數時候,從充滿屍臭的原野、廢棄 的學校與在紀錄片裡便可輕易見到的難民營,即使導演並未刻意宣染,那份恐懼早已悄悄瀰漫在膠捲裡,陷入觀眾的腦海中。
另外,Cuaron也把電影的氣氛拿捏得恰到好處。絕大多數時候這部電影的基調即使嚴肅,從來不會陷入說教似的愁雲慘霧中,而是靜 靜 的,帶著一種藝術家的美感去輕筆勾勒末日的情景。但同時,他也在電影間穿插了許多相對比較正面的段落,而雖然我通常不喜歡這種電影調性的轉換,他讓這些與 整部電影結合得巧奪天工,也讓全片始終不至於陷入情緒泥沼,總是帶有一絲反思與希望。整部電影的製作團隊表現也與Cuaron不相上下,那份真實感從每個 最小的細節都可清晰得見,特別是幾段一鏡到底的動作場面,更是調度與拍攝的極致,手提攝影機也增加了電影本身的真實性。唯一比較擾人的大概是音樂,同樣的 女聲吟唱聽久了實在有些不耐。
同樣表現優異的,是全片的演員陣容。Clive Owen一直有著多元的表現,但這裡的角色感覺特別適合他:對人性失去信心,擁有技巧與經驗但已經情感麻木的英雄(不過我實在會希望他不要喝酒,這些英雄 總是嗜酒如命是怎麼回事)。從頭到尾不開任何一槍也讓他不只是一個拿著小手槍打遍天下的走私犯,而是一個真正不情願被捲入一切但仍希望靠過去經驗擺脫的平 凡人。Claire-Hope Ashitey的Kee我本身不喜歡,但不可否認她有帶出角色那份不知所措與無助-雖然在Owen旁邊她還是感覺生色不少。Julianne Moore在這裡雖然感覺有些怪異(她跟電影的基調實在不搭),但她與Owen之間的戲份有著不少火花,也為電影帶來少許的溫暖。Michael Caine的戲份雖少,但他大概是全片唯一真正讓人感到舒適的角色,讓他的段落雖然偏弱,卻是全片的情感高潮之一。
《人類之子》真正出問題是在最後30分鐘左右。這邊有著嚴格來說貫穿全片卻更加明顯的現象:太過煽情。這個狀況其實片中不時會出現,但這些段落多半很少且轉眼即過,因此只是稍微刺激一下,沒有多大影響。真正開始轉為明顯是在Theo等人進入難民營以後, 這 邊劇情開始顯得停滯,而情緒指數卻直線上升。角色相較前半段反應較不真實,處境較令人不可置信,劇情安排也出現漏洞(最好是那麼大聲其他地方都聽不見)。 這個現象在最後10分鐘達到高潮,一段大樓的攻擊戰與電影最後的收尾雖然情緒更加強烈,卻違背了電影前半段的真實感,顯得過度狗血(當然,也可以說我實在 太過灰暗)而削弱原先的張力,這我想是編劇當初始料未及的。
但扣除這最後半小時,《人類之子》是一部真正寫實的警世預言。那個逼真的世界不僅熟悉,且按照現在的世界走勢只是迫在眼前。我會希望未來不要如此,但這裡頭的未來實在如此寫實。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11&eid=1111013
2007-10-24 07:35:13
阿楨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衛城出版 2012)

  內容簡介
  半世紀的軍事統治,讓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也成為一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造成14萬人死亡。2010年底,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另參本館:袈裟革命? 救災政經學)
  名列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小說家的歐威爾,年輕時曾在緬甸駐紮五年,擔任帝國警察,然而甚少有人提及這段經驗對他小說創作的影響。他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宛如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先知」。
  本書作者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
  作者簡介
  艾瑪.拉金(Emma Larkin)是一位美國記者的化名。她在亞洲出生、成長,在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學習緬甸語文。以曼谷為基地,廣泛地以亞洲為採訪報導的對象。從一九九○年代至今至緬甸多次進行私下採訪。除了本書,亦有《萬事皆壞:緬甸的災變故事》。
  序言
  「喬治.歐威爾,」我緩慢地說:「喬─治─歐─威─爾。」但眼前這名緬甸老人還是不斷搖頭。
  這是下緬甸(Lower Burma)一處令人昏昏欲睡的港口城鎮,我們來到老人家中,坐在宛如烤箱的客廳裡。屋內空氣悶熱難耐。我聽到蚊子圍繞著我的腦袋,焦躁地發出嗡嗡的聲音,而我的耐性似乎也即將用盡。老人是緬甸的知名學者,我知道他很熟悉歐威爾。但他已經上了年紀;白內障使他的眼睛泛著牡蠣藍的光澤。當他重新穿好身上的紗籠(sarong)#時,兩隻手還不斷顫抖著。我懷疑他是否已經失憶,而在失敗好幾次之後,我決定做最後一次嘗試。
  「喬治.歐威爾,」我又重複一次,「《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的作者。」老人突然眼睛一亮。他看著我,一副意會過來的神情,然後開心地拍著自己的額頭說:「原來妳說的是先知啊!」
2012-05-13 12:44:23
版主回應
  歐威爾於一九五○年去世,就在前一年,他的打字機遭到沒收。歐威爾住在科茨沃德斯(Cotswolds)的小木屋裡,這裡充滿綠意且舒適宜人。在養病期間,歐威爾經常整個人窩進電毯,但最後還是不敵肺結核的侵襲而離開人世。他的病床旁堆滿了各種書籍,其中有許多是討論史達林以及德國在二次大戰期間殘暴罪行的作品,有一本十九世紀英國勞工研究,幾本湯瑪斯.哈代(Thomas Hardy)的小說,伊夫林.沃(Evelyn Waugh)早期的一些作品。床底下還藏了一瓶蘭姆酒。
  在療養院負責治療歐威爾的醫師們囑咐他最好不要再繼續寫作。他們說,不管是哪一種寫作,都會把他累垮。他需要專心靜養。歐威爾的兩個肺因疾病而阻塞,而且開始咳血。他的病情已到了關鍵時期,醫師對於病人是否能夠痊癒不表樂觀。即使他能痊癒,大概也無法繼續寫作,或者至少不能像過去那樣沒命地投入。然而歐威爾還是繼續搖起筆桿。他潦草地書寫信件、撰寫隨筆、評論書籍,同時還改正即將出版的小說《一九八四》的校樣。他熱切的心靈甚至正醞釀著下一部作品:中篇小說〈一則吸菸室的故事〉(‘A Smoking Room Story’),這本書打算重新造訪緬甸,這個歐威爾年輕時離開就未再回去的地方。
  一九二○年代,歐威爾在緬甸擔任帝國警察。五年執勤期間,他總是穿著卡其馬褲與閃亮的黑色馬靴。帝國警察配備槍枝,是道德優越的象徵。他們巡行鄉里,即使位於大英帝國偏遠的一隅,他們也力求秩序井然。然而,有一天歐威爾突然無預警地返回英格蘭遞交辭呈。同樣突然的是,他開始了寫作生涯。歐威爾署名時不用自己的本名「艾瑞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而另取了筆名「喬治.歐威爾」。他換上流浪漢的破爛衣裳,在潮濕的倫敦深夜遊蕩街頭,收集貧苦大眾的故事。歐威爾第一部小說《緬甸歲月》(Burmese Days)是根據他在遠東的經驗寫下的,但他真正成為二十世紀最受尊敬與最具洞察力的作家則是因為《動物農莊》(Animal Farm)與《一九八四》這兩部作品。
  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命運安排,這三部小說居然體現了緬甸晚近的歷史。第一個連結是《緬甸歲月》,它記錄了緬甸在英國殖民時期的故事。一九四八年,緬甸從英國獨立,不久軍事獨裁者就阻絕國家與外界的連繫,發起所謂「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且讓緬甸淪為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相同的故事出現在歐威爾的《動物農莊》裡,一群豬推翻了人類農民,自行經營農場,最後卻招致毀滅,這則寓言暗喻社會主義革命的失敗。最後,在《一九八四》中,歐威爾描述的可怕而無靈魂的反烏托邦(dystopia),宛如一幅精確得令人心寒的今日緬甸圖像,一個被世界最殘忍與最頑強的獨裁者統治的國家。
  緬甸有則笑話,說歐威爾不只為緬甸寫了一部小說,而是三部:這三部曲就是《緬甸歲月》、《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
  一九九五年,我首次造訪緬甸,當我走在曼德勒(Mandalay)的繁忙街頭時,一名緬甸男子一邊快速旋轉他的黑色雨傘,一邊看似有所意圖地大步朝我走來。他露出開朗的笑容說道:「告訴外面的世界,我們需要民主,人民已經受夠了。」然後隨即轉身踏著輕快的步伐離開。就是這個:這稀罕而短暫的一瞥,已足以使我瞭然於心,緬甸並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我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在宛如明信片般完美的景致裡四處遊歷,無論是人聲鼎沸的市場、閃閃發亮的佛塔還是風華褪盡的英式山間車站,這一切都讓我無法相信自己旅行於一個世界人權紀錄最糟糕的國家。我認為,這是緬甸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全國約五千萬人口遭受的各種壓迫,居然可以完全隱藏起來不被外人發現。無孔不入的軍事諜報人員與密告網絡,確保沒有人能從事或洩露任何可能威脅政權的事。緬甸媒體──書籍、雜誌、電影與音樂──受到嚴格的檢查控制,政府的政令宣導不僅透過報紙與電視,也經由學校與大學傳布到全國各個角落。這些掌控現實的方法,背後由一股不可見卻又無所不在的力量牢牢支撐著,使全國人民無時無刻籠罩在拷問與監禁的威脅之中。
  像我這樣的局外人,不可能看穿軍政府粉飾的太平景象,也無力想像在這種國家生活的恐懼與朝不保夕。而就在我努力瞭解緬甸生活面向的同時,我也逐漸感受到歐威爾作品的魅力。他所有的小說都在探索一個觀念,就是個人深受環境的箝制與束縛,不僅受到家庭的控制,也受到周遭社會乃至於權力無所不在的政府的宰制。在《一九八四》中,歐威爾構思出最終極的壓迫形式,甚至創造出能描述這種壓迫的語言:「老大哥」、「一○一號房」、「新語」。
……………
  內容連載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6662
2012-05-13 12:46:22
阿楨
虛偽的美國「普世價值」 2013-06-12 中時 李宗隆/嘉義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

美國以「反恐」為由,透過九大跨國網路服務公司「合法」地祕密偵監全球網路、竊取他國機密。美總統歐巴馬認為美國這種行為是為了保護其智慧財產與國家安全,有別於他國駭客利用網路竊取美國國家機密。這種強詞奪理的「合法性」只顯露出美國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的虛偽!
  相關新聞
美國深喉嚨史諾登在港神隱 網友籌官司費 俄:考慮提供庇護
美情報監控揭秘者選擇繼續留在香港
美國會要求檢討 《衛報》:還會爆更多
史諾登是英雄或叛徒 亞桑傑:史諾登是英雄
若為反恐故 美民眾隱私也可拋
美間諜監控計畫 歐盟與德國質疑
德要美解釋竊聽是否涉其公民
美欠全球線民解釋
美刮中鬍子 自己卻沒刮乾淨
美抓深喉嚨 中如何接招
美秘密機構被曝網路攻擊中國15年
中美互駭 不能說的祕密

中美開展柔戰時代 2013-06-12 旺報 (李英明/中華科大副校長)

習近平主政以來,打具有特色風格的夫人牌,代表著大陸對公眾外交重視的程度,已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之外,而近幾年來,大陸在世界各地廣設孔子學院,也顯示大陸對於柔實力及爭取話語權的重視。
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所建立的是剛中帶柔,柔中帶剛的剛柔相伴相生的新型關係。這種關係不只會存在於中美之間,其實也會很明顯地體現在國際政治的舞台,這種剛柔相伴,叫做柔戰的國際政治,可以稱後冷戰時代為柔戰的時代。

蜜雪兒適時的缺席 2013-06-12 旺報 喬新生

不參與國內的政治紛爭,不干涉美國總統的此次政治活動,不僅可以充分顯示出第一夫人的政治智慧,同時也可以塑造出一個恪守本分的家庭婦女形象,從而贏得世界各國婦女的好感。可以說,美國總統第一夫人作為一個法學博士,其政治洞察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某些國家領導人的夫人。
  回應
這文章太幼稚了,美國第一夫人參與他丈夫的政治活動還少嗎?作為一個法學博士應知進退有道.外賓夫人訪問美國,而美國縂統夫人竟不接見打個招呼是何等的無知無禮.有朝一日當她訪問中國時,而習夫人因事忙而不接見她時,我擔保她一定認為種族偏見了.
2013-06-14 12:17:28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另參本館:中共十七大 第一夫人 中國的國際責任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PLA最急需的武器 中國宣言 中國大戰略 中國崛起(二) G2 《中國模式》 《亞半球大國崛起》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中國式媒體監督 網軍與美人計 電腦病毒成人 《信息戰爭》 《碼書》

習近平出訪行程 展現大國自信 2013-06-05 中央社

由千里達到墨西哥市,習近平展現出,大陸是開發中國家的重要夥伴,也是市場與資金來源。他此行對外提供了近40億美元貸款,也承諾擴大進口。
美聯社將國際貨幣基金的進出口數據加以統計發現,截至2012年,大陸對128個國家而言,是較美國更大的貿易夥伴;而美國僅與72個國家的貿易關係領先。這一反6年前的情況,當時美國與127國的貿易關係領先,大陸僅與70國的關係領先。
大陸憑藉著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案的力道而迅速擺脫了2008年的危機,這有助於使大陸領導人相信自家體制的力量。
英國諾丁罕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所長曾銳生說:「大陸制度是否運作良好,實在令人質疑。但金融危機以及至少到目前為止大陸有能力比較妥善因應的感覺,向大陸領導班子顯示,他們的制度行得通。」
大陸這種自信心的顯露跡象之一在習近平此次出訪的行程,即他直到訪問過千里達、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之後,才將在7日和8日會見歐巴馬,且地點在加州,而非如大陸以往領導人一般,力求安排充滿儀式的白宮會談。
曾銳生說,這顯示,大陸當局已感到,不再須要美國協助打磨其形象,而希望專注在實際問題上。

經濟爭霸戰 美已輸中 2013-06-06 旺報

美國經濟學者、知名專欄作家法雷爾日前撰文指出,大陸是「新的經濟超級大國」,美國正輸掉和大陸間的全球經濟爭霸戰,大陸經濟總量將在2年後超越美國,2040年大陸將占全球GDP的4成,影響力更勝當今之美國。
 兩者消長主因,法雷爾把矛頭指向美國國內安於現狀的國會和執迷於財政緊縮的政客,棄衰敗的基礎建設和教育系統不顧,眼睜睜看著就業和利潤流向國外。
 他甚至嚴詞批判美國對外政策的無知,稱耗資3兆美元的伊拉克戰爭及每年5000億美元的軍費,一再把美國財政拖進泥淖。
 反觀大陸,法雷爾認為其最成功之處,在於「偷師資本主義最好的方面,使之和政府規畫混合」,促使大陸快速奪取頭號大國的聖杯。

站上巨人肩膀 共享成長果實 2013-06-06 旺報 【高行】

 大陸經濟實力迅速壯大,國際間「中國威脅」論調亦趨高張,近來美國、歐盟相繼對大陸貿易和投資築起高牆,可說是明顯例證。抱持該觀點的人們有一共同特色,他們刻意忽略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正面作用,反向放大遭大陸剝奪的恐懼,害怕公司被陸資吃掉、害怕被搶走飯碗……,簡而言之,就是害怕競爭。
 不過,這種直觀的恐懼並不能阻止大陸發展的腳步。身為最大競爭對手的美國,現階段官方和民間智庫愈來愈清楚認知,即全球經濟重心向大陸傾斜已成不可撼動的必然;更需關切的重點則是,如何面對和因應此一快速的板塊移動,才是現今最實際、也最迫切的態度。
 美國經濟學者法雷爾點出美國面對「中國崛起」的最大矛盾,「大陸在很多方面仍是封閉社會,卻有開放心態;美國是開放社會,卻有著封閉心態」。
 事實上不僅美國,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經濟體,或多或少有著類似的矛盾情結,限制對大陸資金的開放,也影響自身對大陸市場的參與。
 化解該項困境,法雷爾提出一有力的選項,就是從「背對中國」轉變為「擁抱中國」;一旦大陸順利轉型成為世界市場,擁抱中國,就等於擁抱13億人的購買力,站上巨人的肩膀。

大陸80後 對國家前途最樂觀 2013-06-06 旺報

 1項針對全球「80後」(1980年後出生)世代的調查顯示,全球「80後」對自己國家未來持樂觀態度比率為67%,在中國該比率高達93%,居全球之冠。
 該調查由西班牙最大電信公司Telephonica和英國《金融時報》針對全球27國共同製作。結果顯示,1000多名中國受訪者中,高達93%對國家前途樂觀,高居各國榜首。
 同為「金磚」國家的印度樂觀比率為81%;韓國77%;日本人對國家前途最悲觀,悲觀者比率高達81%。北美地區只有47%的人認為國家前途光明;歐洲只有41%。
 另外,在回答「你認為未來10年哪個國家是全球經濟驅動力」問題時,58%選擇中國,31%認為是美國,日本和印度均以22%居3、4名。
 雖然中國「80後」對國家前景充滿信心,但也有66%受訪者認為當前貧富差距正在擴大,且有67%表示解決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是「當務之急」。
2013-06-14 12:17:51
圖博館
李世默--兩種制度的傳說(A tale of two political systems)

  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時的上海。外婆後來告訴我,她當時抱著繈褓之中啼哭不止的我,心驚膽戰地聽著「武鬥」的槍聲。
  在我少年時,我被灌輸了一個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大故事,這個「元敘事」是這樣說的:
  所有的人類社會都遵循一個線性的目標明確的發展規律,即從原始社會開始,經由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過渡到(猜猜這個終點?)共產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政治、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所有的人類社會,不管民族、文化、語言有何異同,或早或晚都將演進到這一階段。人類社會自此大同,彼此相親相愛,永遠過著幸福的生活------人間天堂。但在實現這樣目標之前,我們必須投身於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即正義的社會主義與邪惡的資本主義之間的鬥爭,正義終將勝利!
  這個「元敘事」不僅征服了中國,也影響了全世界。世界上曾經有整整三分之一人在它籠罩之下。然而,忽然一夜之間,蘇聯崩潰,世界滄桑巨變。
  我赴美留學,改宗成為伯克利的嬉皮士,哈哈!
就這樣,開啟了我另一段成年經歷,我又被灌輸了一個全新的宏大敘事,仿佛我這輩子只經歷那一個還不夠似的。這個宏大敘事的完美程度與早前的那一個不分伯仲。它同樣宣稱,人類社會遵循著一個線性的發展規律,指向一個終極目標。敘事故事是這樣展開的:
  所有的人類社會,不論其文化有何異同,其民眾是基督徒、穆斯林還是儒家信徒,都將從傳統社會過渡到現代社會。在傳統社會中,最基本的社會單位是家庭、氏族、部落等群體;而在現代社會中,最基本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社會單位是原子化的個人。所有的個人都被認定為是理性的,都有同一個訴求:選舉權!
  因為每一個個人都是理性的,一旦有了權選舉,必然會選出好政府,隨後就可以在好政府的領導下,過上幸福的生活,相當於實現大同社會------又是一個人間天堂。選舉民主制將成為所有國家和民族唯一的政治制度,再加上一個自由放任的市場讓他們發財。當然,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我們必須投身於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即正義的民主與邪惡的不民主之間的鬥爭。前者肩負著在全世界推動民主的使命,必要時甚至可以動用武力,來打擊那些不投票不選舉的邪惡勢力。
2015-06-02 21:25:08
圖博館
上述宏大敘事同樣傳播甚廣。根據「自由之家」的統計,全世界採用選舉民主制的國家,從1970年的45個已增至2010年的115個。……
  但這一次,中國敬謝不敏。
歷史是最好的裁判。僅僅30多年間,中國就從世界上最貧困的農業國,一躍而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6.5億人脫貧。實際上,這期間全世界80%的減貧任務是由中國完成的。而取得這些成績的中國,沒有實行他們所謂的選舉,也沒有實行多黨制。
  面對這一切,我開始做我唯一可以做的事,即思考它!
  中國的確是個一黨制的國家,由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不實行西方意義上的選舉。按照當代主流的政治理論,人們據此可以生成三個判斷,即這個體制一定是僵化的、封閉的、不具合法性的。
  但這些論斷被證明是完全錯誤的。事實恰恰相反,中國的一黨制具有與時俱進的能力、選賢任能的體制、深植於民心的政權合法性,這些是確保其成功的核心要素。……
  相比之下,全世界大部分選舉民主制國家都處於慘澹經營的境況。……這樣下去,失去合法性的恐怕不是中國的一黨制,而是選舉民主制。
  當然,我不想造成一種誤會,認為中國成為超級大國已經指日可待了。中國當前面臨重大挑戰,巨大變遷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數不勝數,譬如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人口問題。在政治領域,最大的挑戰是腐敗。
  目前,腐敗猖獗,危及中國的政治制度及其道德合法性。但是,很多分析人士誤判了腐敗的原因,他們聲稱腐敗是一黨制導致的,只有終結一黨制才能根絕腐敗。更嚴謹一點兒的分析將證明這種觀點毫無根據。
  據透明國際發佈的全球清廉指數排名,中國近年來的排名在第70到80名之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選舉民主制國家,排名第95位,且逐年下滑;希臘排名第80位;印尼與阿根廷排名並列第100位;菲律賓排名第129位。排名在中國後的約100個國家中,超過一半是選舉民主制國家。如果選舉是根治腐敗的萬靈藥,為何在這麼多國家不靈呢? ……
  「元敘事」就像癌症一樣,正在從內部吞噬民主。我想澄清一下,我並不是要譴責民主。相反,我認為民主政治對西方的崛起和現代世界的誕生居功至偉。然而,很多西方精英把某一種民主形式模式化、普世化,這是西方當前各種病症的病灶所在。
2015-06-02 21:27:53
圖博館
中國的政治模式不可能取代選舉民主,因為中國從不將自己的政治制度包裝成普世通用的模式,也不熱衷於對外輸出。進一步說,中國模式的重要意義,不在於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可以替代選舉民主的新模式,而在於從實踐上證明了良政的模式不是單一而是多元的,各國都有可能找到適合本國的政治制度。
  回應
  你若只是轉貼,就請註明"轉貼",這篇文章主要是讚揚集權的優點,民主的缺點。
  我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腦袋清楚點,不要把西式選舉制度的兩黨專制當成萬靈丹、普世價值。不管是一黨專政還是兩黨專制或是以前的封建年代的帝制,都各有其優缺點,兩黨專制的西式選舉制度不見得適用於全世界,張開你的眼睛看看其他國家以及台灣採用西式選舉制度的下場如何?西方國家說選舉制度是普世價值,及如同他們說耶穌基督是唯一的神,難道你也要非基督徒的人全都改是基督教?
  那麼喜歡共產,你就過去吧,放面國旗,作幌子, 你這樣會害死國民黨,會害愛這面國旗的人。缺德甚於共產黨。你還要繼續丟人嗎?
  喜歡共產?請問,對岸現在還是共產制嗎?你還活在20世紀冷戰年代?你連李世默演講裡「兩種制度」指的是什麼都搞不清,就只會用意識型態,有色眼光看問題,搞民粹。
  請問: 我們若是退回30年前一黨專制,是否你就滿意了?
  我哪句話,說要台灣採用「一黨專政」?如果你腦袋夠清楚,不帶有色眼睛看李世默的演講內容,就會知道李世默並未完全否定西式選舉制度,他要表達的是,西式選舉制度並非普世價值,適用任何國家與民族,你愛採用西式選舉制度,那是你的自由,但不能強迫所有國家都要跟你一樣採用西式選舉制度,這樣也不行嗎?
http://blog.udn.com/tsaixiaolang/14353398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模式》民粹亡台《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蘇俄與中共 美善的《帝國》 《第一個新興國家》 《美國的民主》 民主的烏坎之路 民主形式萬歲 假民主自由之名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伊斯蘭革命 極權主義:邏輯邪36/66 價值觀:邏輯邪12/66
2015-06-02 21:29:14
圖博館
《紐約時報》:特朗普和“另一種事實”讓《1984》銷量暴漲9500%

據《紐約時報》2017.1.25報導,本月,喬治•奧威爾的經典反烏托邦著作《1984》銷量驟升,甚至在上週五銷量增長了9500%,躍至美國亞馬遜(Amazon)暢銷書榜首,該書的出版公司因此加印了數万本。
  《1984》位居亞馬遜圖書暢銷榜首位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根據現場照片來看,參與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的人數遠遠少於8年前奧巴馬上任時,但對於這一不爭事實,白宮新聞秘書斯派塞在1月21日上任後的第一場記者會上就對媒體開砲,指控他們少報觀看總統就職禮的人數。
  斯派塞宣稱在場觀禮和電視觀眾的人數盛況空前,並指攝影記者故意呈現觀禮群眾稀疏的畫面。“這類試圖淡化(民眾對)就職典禮的熱情的行為是可恥和錯誤的。”
  斯派塞拒絕回答記者的提問,也沒有說明白宮到底認為當天有多少人出席了就職禮。他只說國會山莊前國家廣場的三大區域(每個區域可容納至少20萬人)“在總統宣誓時擠滿了人”。
  特朗普當天早些時候訪問中央情報局總部時也說,他從宣誓台望出去,看到現場包括國家廣場和華盛頓紀念碑都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看起來有100萬、150萬人。但他們展示的畫面卻是一個幾乎沒有人的草地,然後說特朗普沒有吸引力。”
  隨後,在特朗普的顧問凱莉安•康維接受NBC《會見媒體》節目採訪時仍維護了特朗普和斯派塞的說法,還說她說,斯派塞“給出了另一種事實”(alternative facts)。
  對此,社交媒體平台上的人們將康維的話與《1984》中的“新語”(newspeak)“雙重思想”(Doublethink)等經典詞彙聯繫起來,並進行了廣泛討論,認為特朗普政府試圖給民眾灌輸與人們所聽所見不同的“另一種事實”,而這背後是《1984》的深厚影子。
點擊查看大圖
  亞馬遜圖書如此評價《1984》:
《1984》是奧威爾的傳世之作,堪稱世界文壇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反極權的政治諷喻小說。
他在小說中創造的“老大哥”、“雙重思想”、“新話”等詞彙都已收入權威的英語詞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奧威爾式”(Orwellian)、“奧威爾主義”(Orwellism)這樣的通用詞彙,不斷出現在報導國際新聞的記者筆下,足見其作品在英語國家影響之深遠。
2017-01-28 13:00:00
圖博館
小說創作於1948年,作者將48倒置過來為84作為書名。
本書講述一個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箝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與監聽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來維持社會運轉假想的社會,通過對這個社會中一個普通人溫斯頓•史密斯的生活,投射出了現實生活中極權主義的本質。每個經歷或熟知這類歷史事件的人,在看過《1984》後都會產生某種觸目驚心的契合感。它猶如如一個鮮明的標籤,它警醒著世人,莫讓這種預言中的黑暗成為現實。
  “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評論家如是說。
以下為《紐約時報》發表的題為《喬治•奧威爾的1984突然成了最佳暢銷書》一文全文翻譯(翻譯來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
  回應
 西方人終於知道了資本主義國家同樣會有專制,《1984》並不是針對的蘇聯,而是針對一切專制。
 這本來不是用來諷刺我們的嗎,你也有今天,哈哈
 奧威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還真不是針對誰。只是反極權而已
 奧威爾的思想變化還是在西班牙內戰的時候變化的,蘇聯插手國際共運表現出了其國家利益高於意識形態。再者,共產主義≠蘇聯,奧威爾對共產主義的前途表示失望和擔憂。《1984》表達了對借共產主義之皮行極權主義之實的諷刺,實際上確實有相當一批國家這樣實行的。蘇聯在那個年代反而是最開放和文明的。那些蘇聯的某些學生才是《1984》滑稽社會的電影。比如金家王朝。
 奧威爾不過英國自五罷了,反共先於主義。
呵呵,協助軍情五處反共大業,四處窺測並列出共產主義者清單,你想說這很托派?我覺得就連托派都不好意思要這貨吧。當然可悲的是,即使這廝表現的如此自五,也難逃同樣被監視的下場。
 然而奧維爾是托派共黨
 新自由主義的謊言罷了。
有美國人經歷過他自己定義的所謂專制社會嗎?對自己並不怎麼了解的事情卻總覺得自己是權威,吧吧的。這些美國人總顯得那麼矯情。
 其實《1984》本來指的是BBC,後來被有意識地指向了蘇聯。
 其實作為共產黨員的奧威爾早就看到資本主義壟斷喉舌的可怕之處,早就有人指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可能是BBC。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7_01_27_391585.shtml
2017-01-28 13:01: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