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評《文字的產生和發展》,義裔美籍白馬禮的《語言的故事》(商務,1989)可讀多了。
一本厚達六六五頁、內容又雜七雜八的著作也算「世界名著」(譯者再版序)?
別那麼挑剔,沙堆裡總能挑出些金屑:
<非語言的溝通>:「含意可用各項不同的方式去傳達(姿態的、圖畫的、特別是符號的、甚至藝術),不一定要用口語或文字。」(p.3)
<語系的關係>:「某些學家長久以來夢想去追溯所有的普通來源,但迄今無結果。」(p.22)
<方言>:「消滅方言和統一語言的主因是教育、軍訓、貿易、宗教、政治、和優良的交通系統,但往往反效果,離心分裂成方言(p.54,台灣可為例)……不列顛的方言比美國的更為複雜與分歧(不是「英語帝國」?)。蘇格蘭和愛爾蘭各有六種方言,英國本土(即英格蘭)與威爾斯多至三十種。」(p.59)
<文字的歷史>:「所有現存語音的字母中,以羅馬字母流傳最廣也最好,它提供了最大的簡易單純的可能性。(p.127)」(作者果然是義裔)
<學習語言的問題>:「沒有『容易的』或『困難的』語言,每一種語言,不管它對外國人是如何難,對講它的本國人就是容易的,因為它經由童年的自然過程學習。(p.571)」(白氏仍未識前評《語言本能》人的天生普遍語法)
「學習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出生開始,或盡可能地愈接近出生愈好。(p.603)」(依《語言本能》的腦神經演化論,人的語言神經在經兒童期後就自我關閉了,因為腦神經耗費人的血氧資源高達20%,沒必要在學會母語後還再浪費寶貴的資源。)
<語言的帝國主義>:「當英語被建議作為一種國際語時便遭聯合國各國代表反對,甚至有人批它是一種族與經濟帝國主義的侵略工具(p.654)……但英語已是全球最廣泛使用和學習的語言(p.41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