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23 06:41:26| 人氣2,019| 回應3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同文說同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哇噻!台灣總統比秦始皇還中央集權獨裁,秦始皇只是「書同文」,台獨杜教長還要「說同音」。

會嗎?李遠哲當年的教改,首要之務不是要解放教育的中央集權嘛!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2007.05.18台北報導】

閩南語不只是說的語言,也可行諸文字,甚至見諸公文。教育部本月底將公布「閩南語漢字三百字詞」,昨天先公布數則範例,未來即使是公文書的寫作,可以用「後日」代表後天;用「家己」替代自己。

「閩南語漢字三百字詞」是閩南語邁向文字化很重要的一步,參與編訂工作的師大台語文所教授李勤岸表示,繼三百字之後,還將繼續編寫一千五百常用字詞,並編輯約收錄兩、三萬字的閩南語漢字辭典,「一般人只要學三千字,簡單說、寫就夠用了。」

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表示,過去雖也有很多鄉土文學作家用漢字書寫閩南語,但多半各自猜想考證,並未標準化、統一化,以媒體為例,也是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即以「我喜歡你」為例,很多人寫「我甲意你」,但也有學者考據後認為應寫作「我佮意你」。

但在教育部公布標準用字後,陳雪玉表示,代表大家對某一字詞該怎麼寫都有共識,不會誤用、錯用,不只可用在文學創作、鄉土教學,甚至寫在公文書上都沒有問題。

(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七日電)教育部去年宣布閩南語教材採「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簡稱台羅拼音)後,今天進一步宣布,台羅拼音方案手冊已製作完成,並放上網路供各界下載參考。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說,台羅拼音方案手冊對台羅拼音方案有詳細說明及規範,包括音節結構、聲母、韻母、聲調標示使用方法等,都有詳細介紹。

陳雪玉表示,台羅拼音手冊已在網路公布,歡迎各界下載參考,尤其是閩南語教師、大專校院台灣文學系所教師及學生,以及出版業者,都可依照這套拼音方案教學、寫作或編纂教材內容

台長: 阿楨
人氣(2,019) | 回應(3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時評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假獨與假統
此分類上一篇:去中國與俄國化

悠悠
他xx
前年暑假才花了好幾個禮拜(總計36小時)去師院學TLPA台語拼音
現在又變了
2007-05-23 19:40:58
版主回應
能寫台語小說了
最好用自己發明的

跟楨某的<南來北往>嗎
還是東一句「腳倉」西一句「杜卵」
2007-05-24 07:37:17
懶人咪
台灣 很早以前 就有 白話字了
還有白話字聖經 都是拼音一個國字也沒有
2007-05-23 22:24:21
版主回應
聖經版的拼音嗎
耶教在全球傳教的利器
2007-05-24 07:40:38
懶人咪
我想說的是 白話字早就有拼音了 
雖說 白話字是廈門方言 跟台語不是100% 一樣 (ㄟ 這樣是不是也要去中國化)而第一本白話字新約聖經在1933年就有了
2007-05-25 20:12:33
版主回應
那可要從清末民初的白話文運動談起了

韓日的拼音漢字更早
2007-05-26 07:23:52
余伯泉:國際尊重台灣地名用台灣拼音07.11.12中央社

針對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台北市將堅持採漢語拼音一事,台灣語言文化社社長余伯泉表示,地名與人名的國際慣例是名從主人,國際尊重台灣地名用台灣拼音。台灣華語拼音聯盟執行長張淑芬也呼籲,市府不要意識型態化。
台灣華語拼音聯盟執行長張淑芬晚上表示,根據2006年4月14日 1469期時報周刊的一項調查,北市街道地名採中國漢語拼音,被市民評比為台北市二十大不良施政之一,北市府宜面對市民的質疑,莫意識型態化。
余伯泉表示,地名與人名的國際慣例是名從主人,國際尊重台灣地名用台灣拼音。如果北市無法排除意識型態因素,堅持採中國漢語拼音,另一個折衷作法是比照國際知名媒體「國家地理雜誌」的「TAIWAN」一書,以台灣拼音為主,但並列中國拼音與台灣拼音不同處。
2007-11-12 10:04:02
傻傻分不清
簡體?繁體? 老美分不清【聯合報07.11.16張錦弘

中文本來就不好學,又有簡體、繁體字之別,更讓老外傷腦筋,昨天來訪的美國教育局官員說,目前美國政府並未規定教何種中文字體,端看是台灣或大陸老師教,美國人其實不太關心字體,聽、說流利較重要。
美國中學已全面推動華語教學,但因師資、地區不同,簡體、繁體字並行,中國大陸老師授課,就教簡體字及漢語拼音;台灣來的老師,就教繁體字與注音。
不過,由於中國政府大量輸出華語教師到美國,簡體字的勢力愈來愈大,但因中文報紙大多用繁體字,且老一輩的華人也都用繁體字,為了遷就現況,並打開知名度,已在紐約設立考點的中國國家「漢語水準考試」(俗稱「漢語托福」),還是增加繁體字考卷。
來台訪問的美國華盛頓州長青學區教育局副局長恩菲爾德說,她以前任職的波特蘭學區,由中國人教中文,所以用簡體字,但長春學區由台灣人教,就用繁體字。其實對美國學生而言,學會聽、說,比會寫中文重要,他們實在搞不清繁體、簡體字有何差別。
曾久居美國的金車基金會執行長孫慶國說,別說簡體、繁體字有何差別,美國人連中國人、台灣人都搞不清楚,簡體、繁體之爭,他們置身事外,教什麼,就學什麼。
2007-11-16 07:57:12
客語文字化
專家:客語文字化多元界定 少誤會>中央社08-03-30翁翠萍

客語文字化挽救客語流失政策推動系列三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文字化」政策,主要採行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五種腔調,但專家說,客家話其實至少兩、三百種腔調,建議要多元界定,比較不易產生誤會!客家話腔調數百種,如果要加以文字化,專家認為,有必要從客家人的源起瞭解客家話的變遷以追根探源,客委會委員陳運棟告訴中央社記者,什麼是客家人?這個議題一直困擾著客家學界,客家人口最多的中國相關研究目前承認「北源說」與「南源說」,兩說各有道理。
陳運棟指出,「北源說」發展較久,也是全世界客家人承認的五次或六次或九次南遷說;主要是受五胡亂華、黃巢之亂、北宋滅亡南宋興起等天災兵燹人禍等歷史大事件因素南遷的漢人,逐漸形成客家族群。
1980年代以後,中國客家研究的年輕學者指北源說不夠科學,他們從人類學角度來看,北方南遷的漢人與少數民族融合,成為客家族群,由於漢人的文化較高,因此形成以漢文化為主的客家文化,再從基因研究發現,透過通婚混血,客家族群的南方族源比較多。
另外,「北源說」現在也出現另一種截然不同、有待學界進一步研究考證的嶄新說法,即客家話只是一種「中國化」的語言而非漢語的一支。即學者江運貴主張客家人發源自黃河以北的古代胡人聚集地,客家話可能與阿爾泰民族已經消失的通古斯語有關,也可能是華北最古老語言之一,也是目前客家話與北京普通話有無法溝通的差異的原因,甚至客家話與韓語有部分相似,但因選擇漢字而未像韓文進一步發展出嶄新的語言。
不過,陳運棟個人看法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客家研究學者羅杰瑞(Norman)博士相近,這個說法指漢語有北邊與南邊的漢語,北方漢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南方漢語指從長江以南經華南到越南的百越族,包含苗猺畬閩等少數民族使用比較接近漢人的話,這兩種漢語分別從北往南與由南向北發展,客家話就是夾在中間的漢語。
陳運棟指一般人界定客家人為漢族中一個離散的族群,講客家源流是探究客家人從那裡來?人類學界近來則看客家人到了那裡?顯然最離散的族群到了全世界。
他說,三百年來陸續到台灣的客家人以四縣腔最多,來自廣東梅縣對應的古代嘉應州所屬興寧、五華、平遠、蕉嶺四縣,最先到高雄屏東的六堆客庄,後來也北遷苗桃;其次是海陸腔,來自惠州海豐陸豐兩縣,分佈新竹桃園花蓮;來自潮州饒平縣的饒平腔則散居各地。
學者專家認為,四縣腔較純正標準,混有福佬與土著音後,漸漸轉變為海陸腔,饒平腔因地理因素兼具四縣腔、海陸腔與福佬話特色,散居各地,另有詔安腔,源自福建省詔安縣永定,為李登輝、吳伯雄的祖籍,分佈雲林崙背,大埔腔在台中東勢。
陳運棟說,永定客家話就有六十個腔調,四縣腔北部與南部也很不一樣,許多差異留待客語能力高級認證基本詞彙整理時再討論,期待能多元界定,較不易產生誤會。

客語文字化有需要 依附漢字有合理正當性>中央社08-03-30

客語文字化挽救客語流失政策推動系列二客語文字化有需要性嗎?多位學者說,任何族群文化的傳承需要靠語言文字,尤其語言需要靠文字流傳,有了文字,語言文化即可穩定的流傳下去,而從客家話最早源起於中國唐朝末年到宋朝初年的發展歷程來看,漢字古早就是客家話的書寫系統,只是一直沒用,現在重新拿回來建置使用。
苗栗籍的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員陳運棟表示,有史以來不曾有客語寫成文書流傳下來,原因是看的人口相對顯少,如果從這一層面考量,客語書面化似沒有需要,但如今台灣的客家話面臨快要消失的危機,做為客家族群的一份子,一定要想辦法讓客家話回復發聲,客語文字化也就成為客家文化復甦運動的一環。
客委會推動客語文字化政策是依附在現成的漢字,以羅馬拚音之一的通用拚音系統為客家話標音,再尋找對應的漢字,理由在那裡呢?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言研究所所長羅肇錦告訴中央社記者,漢語是漢字影響的語言,但漢語至少有七、八種,包括吳(上海話蘇州話)、閩(閩南語或河洛語或福佬話)、粵(廣東話)、客、贛(江西話)、湘(湖南話)、北京話等語言,因此,漢字不專屬於北京話或某一種語言,所有漢語都可使用漢字做為書寫系統。
羅肇錦指出,很多人一直以為客家話與閩南語沒有文字,其實是有的,它們都是使用漢字上千年的漢語支系,尤其閩南語的年代較客家話更久遠,只是和客家話一樣一直沒有使用漢字書寫。
他認為,如果沒有漢字,客家話、閩南語只靠流傳的拚音是沒有辦法溝通的,如果有接觸相關語言史料的人,可以發現使用漢字,竟然可以對照認出客家話與閩南語的七、八成。
主要原因,就是客家話保留中古唐宋時代許多漢語語音,也含有許多古代雅言的成分,例如,稱「吃」為「食」,太陽稱「日頭」,鍋子稱「鑊頭」,稱我為「吾」,稱他為「其」,早上是「朝晨」,正午稱「當晝」,晚上稱「暗夜」,學校稱「學玩」,打瞌睡稱「督目睡」,年輕人稱「後生人」,流星稱「星兒瀉屎」,公公婆婆稱「家官家娘」,節儉稱「做家」,妻子稱「輔娘」,媳婦稱「辛臼」,可說比現在國語還要文雅。
中央大學客家語言研究所助理教授陳秀琪表示,客家話的書寫系統本來就是屬於漢字,但一直未用,書寫系統與講的系統未同步進行,造成大家一直認為客家話沒有文字,久未使用書寫系統後,那一音該對那一字也就不清楚了,因此,客語文字化對客家文化傳承是好事,否則,客家話繼續不斷流失,終將使客家文化消失。
語言會隨時代變遷一直變化,就像羅肇錦所言,如果不傳文字,即使相隔僅僅一百年後,回頭再看同一種語言,也會變化到令後人無法懂,客家話也不例外,因此,客語文字化確實有需要,依附現成的漢字做為書寫系統,也有其合理性與正當性。
2008-03-31 08:51:09
正名大戰
小一學台羅拼音 小三會寫email【聯合晚報08/04/01王彩鸝

「蝦米呀?小學生要學會用台灣閩南語上即時通!」這將會很炫?還是強人所難?
教育部今天下午召開第三次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審議委員會,共討論台灣閩南語、客家語、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生活領域等課綱研修草案,其中「台灣閩南語」課綱研修草案,排在最後的「壓軸」議案。
據了解,課綱委員會在2月下旬開會時,已討論過閩南語研修草案,那一次研修小組所提草案,明訂小一開始就要學台灣閩南語羅馬拼音(台羅拼音),有課綱委員認為不妥,因為小一要寫ㄅㄆㄇ,又要學台羅拼音,會造成學習上的混淆,要求研修小組重新擬訂再送審。
閩南語課綱研修小組送交今天召開的課綱委員會討論的草案內容,將部分能力指標改為「進階能力」,讓教師可依城鄉差距,視實際需要調整教學,例如小一、小二「能運用羅馬拼音拼寫簡單的請假單或便條」這項能力指標,不再硬性規定一定要教,老師可視需要才教。
今天送審的草案內容,涵蓋全面加強閩南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寫作能力指標增加項目最多,還要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的十大基本能力。
例如,九年一貫的十大基本能力之一「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能力,小學高年級的小朋友要學會用台灣閩南語分析寫出本土傳統行業的興衰,及描述「對本土有顯著貢獻的人物事蹟」。
依據草案規畫,台灣閩南語也要融入資訊教育,「電腦講台語麻也通」,小三學生要能運用羅馬拼音寫email、小五能用台灣閩南語上msn或即時通、國中生更要會用台灣閩南語寫部落格。
在「規畫、組織與實踐」的基本能力方面,則要能運用台灣閩南語書寫備忘錄、通知單、做活動報導、擬訂各種活動計畫等。
針對教學評量,草案也有著墨。小學低年級評量重點以聽說能力為主,兼及羅馬拼音與簡單漢字的運用;中年級評量包括正確分辨語音、語義及短文書寫;高年級的評量側重在寫作基本能力;國中階段則要求聽說讀寫的整體運用能力。
然而,目前各學校的鄉土語言教學,國小每周只有一節課,是必修課程;國中則是採選修,據了解,國中因為升學壓力,極少學校有開設鄉土語言課。

拜託!「難道台語也要補」【聯合晚報/記者姜穎

「拜託,不是都要下台了,怎麼還不死心」!教育部政策再度震驚家長。許多小學生家長聞言大表反對,認為是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有民眾表示「難道連台語拼音都要補習嗎?」有人則擔心,「華語和英語,是世界語文學習主流,台灣怎麼背道而馳」。更有民眾希望「520之前,政策可以凍結」。但也有部分家長力挺,認為孩子本來就該學習書寫自己的母語。
「喔!拜託,又來了」,這是台北秦小姐初聞閩南語新教育部政策的第一反應。她認為這項政策若通過,將加重小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她表示,家中尚未念小學的孩子都已經在補習英文,預備上小學,現在又來一個「台羅拼音」是要去哪裡補?
她認為,台語應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孩子和長輩用台語聊天,阿嬤用台語唸歌,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硬學台羅拼音實在不妥。她希望教育部意識形態辦教育的「臨別秋波」在520之前能暫緩。
民眾林小姐則表示,目前華語和英語是世界主流的語言,她不明白台灣為何背道而馳,加重小學生課業負擔。台語是生活化的語言,重點是活用,強迫用拼音學習書寫,她大表反對。
民眾羅先生則強調「本土意識」不能因政黨輪替而抹滅,閩南語是孩子的母語,本來就應該學習標音書寫。羅先生的孩子已經小學二年級,他表示,若有需要,他會買書回來自己教孩子。

不妥!「會干擾語言學習」【聯合晚報/記者姜穎

教育部課綱委員會下午將修訂閩南語課綱,準備讓小學生從一年級就學習「台羅拼音」,讓高年級小學生能用拼音打台語MSN,國中生能用拼音寫台語部落格。對此,有國小校長直言不妥,認為將干擾語言學習;且也尚未有完整的師資準備。
針對小學生可能從一年級就要以「台羅拼音」學閩南語,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96學年度鄉土語言主任輔導員,同時是百齡國小校長的紀清珍認為十分不妥。紀清珍表示,低年級的鄉土語言教學首重簡單易懂、生活化,培養孩子對鄉土語言的興趣。硬要低年級的小學生學習拼音,可能會對同時要學習注音符號、英文的孩子,造成學習上的干擾。
紀清珍也指出,多數成年人對於英文拼音有基本認識,轉換上較為容易。他也表示,參與課綱修訂的委員,可能都是大學教授,把鄉土語言當成一門「學問」看待。忽略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閩南語能聽、能說、生活化才是學習的重點。
紀清珍強調,對於沒有閩南語生活環境的人而言,學習標音對閩南語自學的確有幫助,據瞭解,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也是用拼音學習閩南語和客語。但小學一年級就學拼音,實在沒有必要。甚至許多老師都不瞭解「台羅拼音」,教學上也會產生困難。

國中生 要會用閩南語寫部落格【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

雖然政府已進入看守期,但教育部下午仍將推出新政策,除「閩南語」將正名為「台灣閩南語」,也將在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閩南語課綱研修草案中,統一閩南語教學拼音法,獨尊「台羅拼音法」。
九年一貫課程閩南語課綱研修草案中,將大幅提升中小學生的閩南語寫作能力,甚至融入資訊教學,小三學生能運用羅馬拼音寫email、小五能用台灣閩南語上msn或即時通、國中生更要會用台灣閩南語寫部落格。
教育部從去年開始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微調」工程,今天下午召開最後一梯次的課綱研訂草案的審查。依據草案內容,小學生要學會以台灣閩南語寫日記、短文、請假單等寫作能力,國中生也要學會用台灣閩南語擬活動計畫、撰寫對台灣與世界相關議題的意見等。
由於新增課綱項目,將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全國家長聯盟堅決表示反對,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質疑,「台語課一周才上一堂,哪學得了那麼多?」但據課綱委員轉述,研修小組召集人、台灣師大台語文研究所所李勤岸很堅持,從小一開始學台羅拼音,對閩南語教學很有幫助。
課綱委員會一旦通過草案內容,將由教育部長公告後實施,教科書出版商要根據課綱內容編寫教科書,最快於民國100 年採用,將形成民進黨政府的教育改革,由國民黨政府來埋單的局面。

閩南語正名大戰開打【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

台灣閩南語 正名
教育部推動的閩南語課綱研修草案,閩南語改為「台灣閩南語」;課綱審議委員之一、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覺得這樣改「怪怪的」,因為不同國家上英語課,也不要去強調是「法國英語」、「德國英語」或「西班牙英語」。
據研修小組的意見,閩南語改稱為「台灣閩南語」,是因為台灣人說的閩南語,和中國福建的閩南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說的閩南語不盡相同。
事實上,在教育部網站的電子報,閩南語早已正名為「台灣閩南語」,每期電子報開闢「台灣閩南語我嘛會」專欄,以台灣閩南語漢字及台羅拼音教學。閩南語有專用的漢字,例如「遮爾」(意:這麼)、「食薰」(抽香菸)、「來轉」(回家)等。
反對小學生學台羅拼音的課綱委員、新竹師範大學校長曾憲政表示,教育部規定小三才開始學英語,而且小學生學英語只注重聽與說的能力,不教音標,他不贊成小學階段就學台羅拼音,不然會造成學習負擔,而且會抹煞學習的樂趣。

金門閩南語 抗議【聯合晚報記者李木隆/金門報導】

真是受夠了,教育部又來了!民進黨執政下台前推出「台灣閩南語」正名運動,讓金門地方人士很感冒。
金門縣議員李沃士表示,台灣說的閩南語是「台灣閩南語」,那就是說金門人講的閩南語,也就是「金門閩南語」,閩南語就是閩南語,哪有這樣分的?他認為方言是自然形成的「母語」,應鼓勵大家學習,鼓勵大家講母語,但不能用政治力量,窄化方言,成為操作族群分裂的工具。

【小辭典】台灣閩南語 系出漳、泉

閩南語顧名思義,就是流通在福建(簡稱「閩」)南部地區的方言,根據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閩台方言的源流與嬗變」一書,指閩南語分布在福建晉江流域和九龍江流域,包括廈、漳、泉地區23縣市,在福建計約1500萬人使用,而台灣講的閩南語是由福建漳、泉移民帶去台灣的。

冷眼集:看守部長 最後演出【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

距離520政權轉換只剩一個多月,看守內閣中的教育部仍「勇於任事」,積極推動改革工程,包括台灣民主紀念館蔣公銅像大廳的布置,以及九年一貫課綱的調整,在在讓外界質疑,教育部的專業在「政治」而非「教育」。
「民主開門,自由風吹」特展將一展再展,讓蔣中正銅像置身於花花綠綠的「自由」氛圍之中,留下「權威vs.民主」的對比與反諷,這是杜正勝下台前,要留給社會大眾憑弔的「代表作」之一。
既然新總統馬英九都已經公開宣稱,中正紀念堂是否恢復原狀,將以民調及召開公聽會尋求共識,依民主及法定程序處理,但不是最優先的施政。那麼,教育部趕在這幾天,不管放什麼東西在蔣中正銅像前面,大可放心不會被新政府優先處理掉。
九年一貫課綱「微調」工程,也將成為杜正勝下台一鞠躬前最後的代表作。課綱委員會已審議通過的國語文領域,把「中文」改為「漢字」,「國語」改稱「華語」;今天下午討論的閩南語課綱研修草案內容,則讓台灣閩南語儼然具備「國家語言」的位階,讓下一代要學會台灣閩南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但完全不管授課時數夠不夠、老師的教學能力準備好了嗎?
台灣閩南語是否要成為國家語言,是可以討論的問題,需要「國家語言法」來定位,也需要時間形成社會共識。一個任期只剩一個月的看守內閣,不宜在此爭議話題上展現太大的使命感,應交給新政府去思考。
政黨可以輪替,但教育政策可不能變來變去,更別讓意識形態之爭,苦了無辜的孩子。
2008-04-02 07:55:08
漢語拼音
中文譯音採漢語 不補助通用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08.09.17

行政院跨部會會議昨天通過教育部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中央對於地方政府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

政務委員曾志朗昨天主持「行政院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第一次會議,教育部在會中提案,主張基於與國際接軌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等角度,提議將中文譯音改採漢語拼音。

教育部在會中指出,中文譯音政策採用通用拼音,執行六年來,紊亂不一,中央單位及縣市政府採用通用拼音的占百分之六十八,不少單位認為推動通用拼音有困難。教育部認為,現今聯合國及全世界圖書館均採漢語拼音,改採漢語拼音,可與國際接軌,有利我國走入國際舞台,營造優質國際生活環境。

不過,教育部擔心,中文譯音採通用拼音政策實施六年,已投入大量資源,一旦改採漢言拼音,龐大的社會變動成本將成反對主因,造成外界質疑,而模糊拼音國際化的良善立意。因此,教育部希望尋求部會及縣市長支持,研擬降低更改拼音成本的配套措施,並向外界說明改用漢言拼音的效益和好處。

會中相關部會都支持採用漢語拼音,曾志朗裁示通過提案,並要求教育部儘速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由通用拼音改回使用漢語拼音,並速報行政院核簽。

由於採用漢語拼音的政策已正式通過,今後所有官方網站若涉及中文譯音的部分都將開始改用漢語拼音,而中央對地方的補助,若有涉及中文譯音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才予補助。

為減少採改漢語拼音的阻力,教育部建議過渡時期採汰舊換新、僅修改部分譯音或大宗採購等方式,避免嚴重耗損國家經費。而且為尋求地方及部會的支持,改採漢語拼音專案所需的經費由中央統籌調度。

教育部強調,為避免採用漢語拼音被操作成「台灣主體性與國際性」或「統獨政策」的意識形態爭論,政府應加強宣導無關意識形態,採用漢語拼音不應與統獨或認同對岸劃上等號。
2008-09-17 08:17:57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 將三階段推動【聯合報記者薛荷玉08.10.08

中文譯音由「通用拼音」改為「漢語拼音」將分三階段推動。教育部昨邀集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討論決定,第一階段將先更改護照譯名等相關資訊軟體;第二階段更改古蹟、風景區等觀光遊憩地的標示、簡介;至於地名、街名等路標則因耗資頗鉅,且社會觀感不佳,將暫不更動,配合使用年限到期再更換。

南部七縣市本來反對教育部推動漢語拼音時程,但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表示,除了雲林縣未派代表出席,其他縣市都無異議。

綠營立委、台灣華語拼音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國制憲協會等團體,昨天也到教育部前抗議實施「漢語拼音」。

昨天會中決定,街道名、地名、交通場站、交通資訊、電信郵政、鐵公路、航空、主要橋梁等交通運輸類的標示、印刷品說明,都列為「第三階段」的暫不更換,等到汰舊換新的時限到了再逐步汰換。
2008-10-08 07:44:22
漢語vs通用
漢語拼音上路 綠縣市不甩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8.12.24

行政院長劉兆玄已核定「中文譯音使用原則」,自明年起三年內逐步採「漢語拼音」為準,替代通用拼音。第一階段經費為五百四十五萬元,第二階段再依年度編列預算推動。

【地方新聞中心記者/連線報導】「高雄縣仍採通用拼音,不會改為漢語拼音。」行政院決定,中文譯音三年內逐步以漢語拼音替代通用拼音;高雄縣長楊秋興和台南縣長蘇煥智都說,民進黨執政時採通用拼音,台北市執意用漢語拼音也相安無事,「國民黨怎可一上來(執政),就如此霸道?」

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大都認為,馬政府急著推漢語拼音「有意識形態考量」。屏東縣長曹啟鴻重申十月初南方七縣市長的聯合聲明:「中文譯音使用應以簡易、一致及易於了解為原則,實不應為政治所用,賦予任何政治意涵,而輕率更迭。」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未來綠營執政縣市會採取一致做法。

「如果不是透過立法,怎麼說都沒用!」台南市長許添財說,他不主張台灣做什麼事都「去中國化」,但也不必什麼事都跟著中國走,「勞民傷財」。

國民黨多位地方首長都認為,拼音不是給國人自己看的,應以外國人方便為考量,未來會參照中央的標準執行。
2008-12-24 08:24:41
阿楨
李遠哲的諾貝爾詭異邏輯【聯合報╱黑白集2011.04.25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說,國光石化不該蓋在台灣,也不該移到國外去;不砍自己的森林,也不該去砍別人的森林。
說得真對!真正的環保,應該從地球村出發,不能有雙重標準,不要以鄰為壑。問題是,李遠哲的書桌是不是木頭做的?如果是,那是從台灣的森林,還是其他國家的森林砍下來的樹做的?
李遠哲還說,中研院的人員最好住在研究院附近,可以走路上下班,省下行車可能排放的廢氣。
但李遠哲家住大直豪宅,出入有轎車接送,自己享受高規格生活,對別人卻暢談返璞歸真哲學,聽起來直如「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
如果石化廠蓋在哪裡都不對,那麼石油是否也應停止開採,才足以表達對地球的大愛?
李遠哲的說法,刺穿了馬總統的決策取巧,戳破了蔡英文「到中東設廠」的雙重標準;與此同時,也暴露了他自己眼高手低的虛矯,更反映了絕對主義式的環保論調之困窘。
文明之進展,在解決迎面而來的問題,而不是躲回石洞裡。根據他的邏輯,若社會發展弄到最後什麼都不能做,豈非教下一代回到農業社會?
以他的位置,李遠哲該做的,是鼓勵科學家投入更多降低汙染的研究,這遠比叫他們走路上班重要;他可以針對決策提出客觀建議,那也比他一味幫某個政黨背書有用。
李遠哲曾主張多建平價住宅,但日前奢侈稅通過後不久,他卻跑去幫一位財團好友在內湖推出的豪宅建案站台;面對質疑,還說他不清楚奢侈稅的內容。
自己享受,卻拚命叫別人犧牲,諾貝爾有這種邏輯嗎?

另參本館:環保與經濟 《教改錯在哪裡?》選擇性失聲 學者老矣 政見不必兌現? 耶穌也不敵神棍 書同文說同音 《搶救大學》 教改與體罰
2011-05-14 09:57:44
版主回應
彭淮南與李遠哲2011.05.14 聯合報黑白集(另參本館:小龍女神話

今天的彭淮南,令人想到二○○○年的李遠哲。當年,陳水扁一大早即放話要找李為副手,甚至可以「李正扁副」。這般抬舉,自使李感動萬分;雖未允任副手,但成為「國政顧問團」之首席。對陳水扁而言,只要放話而李遠哲有了回應,即已達到其政治目的;有了李遠哲這位「清流」背書,「向上提升,不要向下沉淪」即成了大選的憧憬及號召。
李扁當初的結合,雙方必有浪漫的想像,恐怕皆未料到今日這般狼狽的下場。扁身敗名裂、身繫囹圄;李遠哲則也被標籤化,迄今仍不能自拔。
蔡英文把念頭動到彭淮南身上,其實猶如陳水扁相中了李遠哲;皆是看上了對方是「清流」,何況彭又是舉國同欽的七A總裁。蔡只要讓人知道她找了彭,即對她的行情加分,何況又傳出彭淮南夜訪。
然而,彭淮南今日處境,其實較李遠哲二○○○年複雜得多。當年,陳水扁備好《台灣前途決議文》,又宣示「新中間路線」;更將民進黨及獨派一干牛鬼蛇神全趕到幕後藏起來;但如今蔡英文無法從「九二共識」的「蔡英文框架」脫困,且「扁李謝辜獨」等公媽全都抱住她的大腿,難道彭淮南也要加入這個「國政顧問團」?
無論彭淮南回答蔡英文是或否,皆希望他勿成為下一個李遠哲!

央行澄清有蔡彭會 但無蔡彭配【聯合晚報2011.05.13

媒體報導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晚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長談近一小時,引發了總統大選「蔡彭配」的聯想。不過,中央銀行上午發布新聞稿澄清強調,昨晚彭淮南夫婦應蔡主席之邀會晤,但僅閒話家常、交換國內外經濟情勢,因為舊識、又是昔日長官,為人之常情,盼外界勿作過多聯想。
央行總裁彭淮南再次重申今 (100)年3月10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覆委員質詢時之回答「央行總裁係個人最後一項公職」。
相關新聞
夜會蔡英文 彭淮南已向馬報告
吳揆:應有的禮貌
蔡找企業大老搭檔?綠:風險高
蔡彭配「別硬湊對」 蔡蘇會「近期可談」
蔡英文:造成彭總裁困擾 很抱歉(楨:女吃男豆干!)
這一會 看到民進黨的財經焦慮
台灣民意學會民調 馬英九44%贏蔡英文38%

藍高層:誰在保護彭 誰在消費彭【聯合報2011.05.14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央行總裁彭淮南會面,引起各界討論「蔡彭配」搭檔參選的可能性。藍營黨務高層不願評論,只說「現在誰在保護彭淮南、誰又在消費彭淮南,外界應該看得很清楚」。
對於馬英九二○一二拚連任的副手搭檔,黨政高層曾經表示「人選公布不是這麼戲劇化,至少六月才會明朗」。據透露,黨部認為現在當務之急,仍在區域立委初選提名作業,「相較立委,副手反而單純」。

台媒:不夠犀利的蔡英文 難找速配的副手

  人民網2011年3月10日電 據台灣《聯合晚報》特稿指出,盡管民進黨“總統”初選,未舉行黨員投票,但為爭取民調支持度,參選者言辭攻勢將會一波波接踵而至,交互攻訐,將造成彼此心結,選后是否能真的弭平,還是表面風平浪靜,將是一項變數。
  蔡英文學者出身,在政治色彩經營上,走淡綠路線,蔡英文若是選擇淡綠的人做副手,恐怕不太容易拓展票源,若是找一位淺藍的人士,對方又可能不願意跳火坑。

蔡英文副手 傳「三條件」說2011-05-09

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蔡英文的2012年選舉搭檔,近日傳出她有意向黨外覓才,希望人選符合「外省籍、企業界人士、年紀大於她」
等三條件。不過,民進黨內人士普遍看好民進黨秘書長蘇嘉全,認為蘇各方面條件都與蔡英文互補。

夜會7A總裁 小英一舉數得 2011-05-14 中國時報 朱真楷

 彭淮南夫婦夜訪蔡英文引發關注,但這場「蔡彭會」的重點不在「蔡彭配」,而是在「7A總裁」加持下,讓蔡英文更加凸顯專業形象,證明她能與馬政府倚重的政務官密切互動,更證明自己擁有突破傳統民進黨缺乏財經人脈的能耐,也藉此製造藍軍內部信任矛盾,堪稱一舉數得。
 民進黨執政時期,最為人詬病的兩大問題就是兩岸與財經政策。眼前蔡英文主動邀請彭淮南夫婦到住處「閒話家常」,即便雙方真未談及副手問題,但光是這個動作,已傳遞出兩個關鍵意義。
 民進黨初選後,外界開始列出長串點將錄,從蘇貞昌、葉菊蘭、彭淮南、嚴長壽到張忠謀,對蔡英文而言,選擇一位具有互補性的副手有其必要性,但何時決定,卻沒有急迫性。
 反之透過一次次「請益」,讓選擇搭檔像是選秀節目的「超級星光大道」,藉由媒體大篇幅報導,累積藍綠通吃形象,展現海納百川格局,是蔡陣營在選戰真正開打前的較佳戰術。
留言
好多人都說彭夫婦去訪問蔡英文是民進黨刻意放的新聞,讀過這篇報導 就更加令人相信了,民進黨搞文宣的都把選民當傻瓜?
2011-05-14 10:46:40
阿楨
別對「說文解字」斷章取義【聯合報╱戴定國 2011.05.25

本土社團組成的「反對閩南語歧視稱呼」正名聯盟,抗議教育部將九年一貫課程「台語課程」改為「閩南語課程」,並要求為使用閩南語這一「歧視稱呼」公開道歉。
本土社團認為,根據「說文解字」一書,「閩」字原是「蛇」的意思,具有對中國閩南地區先住民及其後代歧視的意味。其實,福建自古多蛇,人們敬畏蛇,把牠當作部落的象徵,就如排灣族以百步蛇為圖騰,並無歧視之意。
………
多數台灣人的祖先來自閩南,而本土社團竟說,稱台灣人為「閩南人」是欺負人。這是昧於歷史、族群事實的詭辯,是對地名起源的不瞭解,更是以政治偏見去解讀說文解字,斷章取義。
提遠古往事,自謂祖先是蛇種、野蠻民族,罵到的是自己。東南亞的華人也自稱閩南人、廣東人等等,為何不覺被欺負?今天的福建依舊簡稱「閩」,為何無人要求改名?

台語就是閩南話?【聯合報╱鍾貴任/大學生(高雄市) 2011.05.25

近日有些閩南語社團要求教育部應將「閩南語」一詞,改回「台語」。不免讓人聯想到去中國化的味道。
筆者出生高雄美濃,是客家人。從小講客家話,閩南話只聽得懂幾分,因此常被笑「台灣人不會講台灣話」。………這種作法造成非閩南語系族群的憤怒。他們要救援母語,卻不斷凌辱其他種族。
台語,不應該是選閩南話、客家話或原住民語言等其中某一種,稱作台語。在這島上,我們大家所說的,都是台灣的語言。它是一個概括的意思,代表著族群的融合,和共同甘苦的記憶。大家都有資格說他是台灣人,他講的母語就是台語。

另參本館:書同文說同音 字同義 臺羅拼音 客語文字化 《瀕危語言研究》
2011-05-25 10:20:24
阿楨
「台語」 讓人不安的稱呼 2011-05-26 中國時報 【羅肇錦】

 這幾天報紙上又開始炒「台語」,這個讓人不安的稱呼,標題上說「台語改稱閩南話是去台灣化」(自由時報五月二十四日),我直覺的感觸是「閩南話改稱台語是去客家化」。
 在學術界,「台語」(Tai language)本來是指今天的「傣語」,而民間所流行的ho/lo hue學術界都稱閩南方言或閩南話,譯成英文時則用Minan dialect。
 後來在台灣的大眾傳播,把「台灣的語言」簡稱為「台語」,而台語之中又以閩南語最流行,說這種話的人也最多,於是大家都不顧事實,把台語等同於閩南語,譯成Taiwan language,更有人就從Chinese對譯出Taiwanese。
 以「台語」或「台灣話」來代表閩南話,犯了以偏概全、以大吃小的謬誤。這個稱呼有兩個盲點:第一,內涵上並不符合台灣所有的語言,容易引起原住民、客語等族群的不滿;第二,對廣大的閩南話不利。因為使用台灣話來代表閩南話,就自外於其他地方的閩南話,如海外的閩南話,如福建各地的閩南話,他們不可能稱他們的閩南話為「台灣話」的。因此以台灣話代表閩南話,是自我減弱語族勢力,自我縮小語言疆域的矮化做法,殊不足取。
 放眼世界各地語言,向來稱呼從根據地搬移到別處的自己的語言時,都不另外取一個新的名稱的。如阿根廷、智利或墨西哥他們在當地說西班牙語的人數,遠超過西班牙本國,但一律稱他們說的話為西班牙語(Spanish),不另稱做阿根廷話或墨西哥話。又如在巴西說葡萄牙語的人口,有一億多,比起葡萄牙本國的一千多萬,簡直不成比例,但在巴西沒有人把巴西的葡萄牙語(Portuguese)改稱為「巴西話」。
 比較不同的是美國和台灣,美國因為國勢超強影響力大,所以把「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簡稱「美語」,讓國內各不同民族都認同這個自主稱呼。然而在台灣,只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閩南人,卻硬要把自己的「閩南話」改稱為「台語」,不但會引起其他族群的人不滿(客家人和原住民第一個反對),也因此削弱了「閩南話」的勢力,的確是非常不智的做法。
 非閩南語族群,看到「台語」兩字,很自然的認為是指在台灣所有常使用的語言都是台語,包括原住民語、北京語、閩南語、客語。這與中國話包括中國境內的漢語、阿爾泰語…,不能以漢語等同於中國話,也與國語不能只以北京話來替代一樣。
2011-05-26 14:09:28
版主回應
 但是目前有一種令人最難以接受的狀況是,很多人不能接受國語就是北京話,卻一再強調「台語」就是閩南話,這是很矛盾的認知。我們認為既然北京話不能等同於國語,那麼閩南話也不能等同於台語,免得被冠上「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的難堪。
 至於長遠以來福建簡稱「閩」,福建一帶的語言泛稱閩語。而閩南一帶的人所說的話就叫做「閩南話」。很清楚的,閩南話的名稱是純以所居住的地域來命名的,漢方言的名稱,基本上都是從居住的地方得名的,如:「吳語」在長江口,古吳國所在地。「粵語」在兩廣一帶,古為百越之地,後改稱「粵」。「贛語」在江西一帶,向來以贛江流域為代表,所以稱「贛」。
 唯獨「客語」不以居住地域來稱呼,原因是客語住地廣闊分散,無法以一個定點命名,只好以住地都是山區所以稱為「山客」(或稱山哈),「客」的原意是「山」,專指住在山上的人。因此,住在閩粵贛山區的人所說語言稱「客語」,地處閩之南的人所說的語言簡稱為「閩南語」,一點也不奇怪。
 「閩」「客」的稱呼由來已久,以本人涉獵所及,「客」的本義是彝緬語「哈」(音ha)的同音字,意指「山坡陀」,「閩」的本義是侗傣語「阪」的同音字(音ba:n),意指「村子」。如果這個說法研究底定,是以當地特色產生的稱呼,無關統獨無關褒貶,那麼沿用歷史及地域的稱呼,稱為「客語」「閩語」理所當然,何必危言聳聽惹出那麼多不安? (作者為台灣客家語文學會理事長、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所長)

留言:
又在咬文嚼字了,到民間找人問一問,有幾個人是稱閩南語,大家都嘛稱台語,就只會意識型態看事
在這邊詭辯台語是什麼鬼的根本是吃飽太閑,政府把台語改成閩南語更是他媽的浪費國家資源
給那些叫閩南語是「台語」的朋友 -當你走在廈門街上,滿街的廈門人都在講「台語」?你很奇怪他們怎麼會講「台語」?他們會認為你是肖ㄟ!台灣人有很大一部份的祖先是從閩南移居台灣的,他們把自己講的閩南語帶來台灣。同樣的語言,沒有在福建叫閩南語,在台灣卻叫「台語」這種事!英語就是英語,在英國叫英語,在澳大利亞也叫英語,在美國還是叫英語。我認為台灣人必須尊重閩南語的來源,不能擅自把閩南語改成「台語」。再舉個例子。香港人講的話還是叫廣東話,他們沒有把廣東話改成「香港話」或「香港語」。所以,我認為不宜把閩南語改成「台語」。
客家話稱閩南人為河洛人, 外省人為唐山人. 客家話裡沒有所謂的台灣人, 或台灣話. 只有河洛人, 河洛話. 客家人是從族群的平等為出發點, 但那些福佬沙文主義者總想霸佔台灣的一切. 方言文學之所以無法久傳或廣傳就是因為它的侷限性. 福佬沙文主義想自創文字推行福佬話, 就儘管做, 但根本出不了自己的小圈圈. 推行所謂的台語根本就是民進黨的政治意識
台灣自己各地的閩南語腔調都不同,哪一種算是台語?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華人也大都講閩南語, 他們沒來過台灣, 你們民進黨徒也要說台們是在講「台語」嗎?民進黨徒真的夜郎自大到了非常荒唐的地步! 什麼時代了蔡雜種和扁雜種以及牠的濫信徒還在玩正名真是一群狗雜種
國語,改成狗語如何?
那國語,國文是不是應改為北京語,北京文,才能表示對其他族群的尊重,真腦殘!寫文章須慎思
國語什麼時候成了北京話?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北京有北京的方言,國語是滿清入關後創造出來的語言,本來就不屬任何一地的方言,一堆呆頑豬 DiewanYes 喝多了,全成了重度腦殘,專門鬼扯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52600403.html
2011-05-26 14:14:41
阿楨
蔣為文嗆可恥 黃春明激動想打人【聯合報2011.05.26(另參本館:福佬沙文主義 莎喲娜啦‧再見

作家黃春明前天在台南演講時,遭台下成大副教授蔣為文高舉大字報,罵他不用台語文寫作「可恥」;黃情緒激動兩度衝下台要打蔣,口出五字經、比中指,被工作人員拉開。
七十六歲的黃春明昨天受訪時情緒還無法平靜,指蔣為文「太不尊重人」、「如果不是被拉住,我真的會打他」。成大台灣文學系副教授蔣為文表示,並沒有去鬧場,只是台語文推動不易,聽演講實在「聽不下去」,忍不住才會站起來抗議。
由文建會、趨勢文教基金會、文訊雜誌及聯經出版社等單位舉辦的「百年小說研討會」,前天邀請黃春明演講「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包括凌煙、陳若曦、愛亞、楊照及李喬等多名作家參加,現場兩百多個座位擠得滿滿。
黃春明表示,語文的發展有背景因素,台灣過去使用漢文,日本占領後實施皇民化,有人改念日文,國民政府來了後又全面改國語,解嚴後台獨意識抬頭,台語文又跑出來,但他認為台語文在書寫與教育上有商榷之處,目前並沒有統一的版本,老師教得勉強、學生也學得痛苦。
他講到一半,蔣為文突然舉起事先準備好的大字報,上面寫著「台灣作家不用台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在現場引起騷動。
黃春明勸蔣「你等我說完,可以表達意見」,蔣仍高舉大字報,黃火大摔麥克風衝下台要與蔣理論,被工作人員拉開。
黃春明轉回台上,脫下上衣僅著白色內衣繼續演講,話題一轉,以「百年孤寂」一書作者馬奎斯也是用殖民者的語文西班牙文寫書,說明台灣人用中文寫作並不可恥。
「美國人獨立後仍使用英文,他們可恥嗎?」黃春明反駁蔣為文,認為語文本來就是「混種的」,台灣目前使用的國語與北京話已很不一樣,像是「凸槌」、「喬不攏」、「凍抹條」等,都已與台語混合。
蔣為文再次舉起海報,批黃春明不是台語文的專家,憑什麼否定台語文。黃春明衝下台,一邊飆五字經,一邊對蔣比出中指,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後來有人在現場鼓譟,「我們是來聽黃春明演講的,請你離開」,蔣才離開現場,演講也草草結束。
相 關 新 聞
台語文遭嗆 黃:成大怎有這種教授?
蔣為文:黃一再批評台語文 我才忍不住
陳芳明批:蔣為文窄化台灣文化
蔣為文學機械出身 嗆聲紀錄多
台文唯我獨尊 難道不算文化霸凌
台語文學創作 分三種(純漢字/純羅馬字/漢羅並用)
2011-05-26 14:21:44
版主回應
小巨蛋,台語就叫小巨蛋【聯合報╱洪長源/文史工作者(彰縣二林) 2011.07.28

台北捷運小巨蛋站,大家傷腦筋捷運廣播「小巨蛋」台語如何唸?本人以為何需傷腦筋,「小巨蛋」的台語,還是「小巨蛋」。
語言在演進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變化,尤其像台灣地區長期以來就是國台語混用,因此必然會有一些重疊,重疊的部分及一些專有名詞,就是國台語同音,國語怎麼唸,台語就怎麼唸。不然難道美國總統柯林頓、布希、歐巴馬,也要翻成台語嗎?
國語與台語有重疊,國語與英語也是如此,像E-mail難道也要翻成國語嗎?
有人把「小巨蛋」說成「小粒卵」,根本是不倫不類,如此說法,「小巨蛋」的「巨」哪裡去了?
別傷腦筋了,「小巨蛋」就叫「小巨蛋」。

王道還:「母語」的演化【聯合報╱王道還2013.01.05

母語是個政治概念,與「國族」(或者「民族—國家」)一樣,都是歐洲現代史的產物。廿世紀以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是「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所謂風俗,包括語言。而大部分人類社會是父系社會,嫁、娶主要發生在村落之間。剛進門的新娘子除了洗手作羹湯,還必須學習夫家的語言,自不待言。好在過去流行早婚,加上娘家與婆家的空間距離不至於太大,新娘子不難克服語言適應的問題。
簡言之,傳統世界裡無所謂母語。一開始婆婆與媳婦言語不通,是常態。子女從小浸潤在父親、祖父的語言世界裡。這種父系社會有自然史根源:與人來自同一共祖的兩種非洲黑猩猩,雄性一生不離開出生的社群;雌性成年後必須出走、加入其他社群。換言之,黑猩猩社群中的成年雌性,彼此不是從小玩大的伴侶;她們必須結盟,才能抵抗雄性父子檔、兄弟檔的欺凌。
國族以民族概念為基礎。民族的要素雖然有三(血緣、文化、語言),卻以語言最顯著;何況語言又是文化的載體。
不過,這個國族概念在現實世界中,根本禁不起考驗。首先,血緣難以稽考;而且人往往會以人事彌縫遺傳,如收養。其次,人有學習語言的天賦,出生在任何一個語言社群,都能學會當地的語言。再者,歷史、地理或共同利益可以創造超越民族定義的政治實體,如傳統邦國。此外,有些人文建制有強大的包容力,可將不同的語言社群結合在一起,如宗教。
無論如何,歐洲以國族為號召建立的國家,仍然依據民族定義創造了「國語」。對國境內大部分的村落,國語是與鄉音極不相同的語言。有趣的是,在國語的宣傳品中,往往把國語說成母語,也就是把母語當隱喻,重點不在「媽媽說的話」,而是血緣關係。國語政策貫徹實行之後,母語名符其實了,這個詞也就沒用了—直到新的政治動機為它找到新的政治意義。或者非政治意義。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議:公元兩千年起,每年二月廿一日都是國際母語日,提醒世人各國境內少數族群的權益,以促進人文多樣性、文化平等、共存共榮為理想。不過二月廿一日這個日子,仍然是政治選擇。原來是為了紀念一九五二年在孟加拉犧牲的幾位「語言烈士」。當時孟加拉還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那一天,達卡大學的學生示威抗議,要求將孟加拉地區的主要語言(與文字)列為官方語言。結果警察擊斃了幾名大學生。十九年後,孟加拉獨立。
倒是聯合晚報去年耶誕節刊出的一則國內新聞,令人有峰迴路轉的驚豔:「母語」不再是政治工具,成為表裡一致的人文概念。母語就是媽媽講的話,不多也不少。這是因為近廿年國人娶回來的外籍新娘不斷增加,她們的子女在小學學童中已超過百分之十。這些新娘在國內舉目無親、語言不通,無論自身的生活品質,甚至可能連累子女的受教品質。
新北市針對新住民設計的火炬計畫,由內政部推廣到全國,其中一個項目是母語學習營:讓子女學習母語,好與外籍母親談心。於是母語的內涵變得更豐富了:不專指母親對於子女的教育責任,而是子女為了親近母親而做的貼心努力。
源自生活的創意,才有動人的力量。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2013-01-05 10:28:32
阿楨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兩岸文教界最近多在搞啥呀!彼岸在搞文教改革、此岸在搞文教革命,不信看下聞摘:

中國社科院 蟬聯亞洲第一智庫
中國將誕生一所巨無霸大學
英向中國學習 60上海教師赴英教數學
英國人數學差 經濟年損200億英鎊
虎媽新作再掀爭議 民族優越論

師生對槓 成大新廣場「不命名」了
高中歷史新課綱 教部:呈現事實 「去日本化」
課綱微調 全國教育會議吵一團
教長蔣偉寧定調:課綱微調 合憲、合法、合程序
綠6縣市抵制 續用舊課綱 教部:違法
高中歷史教科書 蔣偉寧嗆綠委:洗腦的是妳
統獨的內爭錯位的歷史
民進黨從「本土化」躍向「擁殖民」?
高中新課綱之爭 民進黨當年修改幅度更大
學者:看不出新課綱「去台灣化」
高中生組同盟 支持去日本化
歷史意識形態之爭 亞洲皆然
南韓教科書 也「去日本化」
本土、新住民語 擬列國中必修
校長:國中列必修課 將是災難
家長:別為意識型態 強迫學習
台南國父銅像遭拉倒 藍綠再碰頭爆發衝突
坐視國父銅像被拉倒 台南警官遭控瀆職
拉扯銅像 可以抹滅歷史嗎
孫中山:南京能容 台南不容
原民代表2014.2.28燒狼煙 要求拆鄭成功銅像
沒有論述 只有選舉 (回應:沒辦法,台灣連沒思考能力的智障都有投票權.,垃圾政客當然會好好利用了...民進黨的立場論點本來就是前後矛盾,搖搖擺擺,顛三倒四,那根本不足為奇.)

瘋補作文、私中爆滿…12年國教怪現象
新北營養午餐弊案 32校長有罪
7成校長支持能力分組
繁星可議 創造新的不公平
學生數早掛零 私校仍打死不退
明星私中校長:賣地賺不多 誰要退?
科大可改專科 私立高中職恐先熄燈
私校退場 變培訓技術人力 淪商品招標

旣然要搞文革,就革地徹底些、革掉教育部文化部的命吧!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840578
2014-05-19 09:21:24
圖博館
墨磊寧:說漢語落後,某些西方人的認識還停留在200年前
斯坦福大學中國歷史學副教授 2016-06-05

  即便在這個中國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人們對於中文的偏見始終存在。一般人會誤以為到了2016年,20世紀對於種族歧視、殖民主義和社會進化論的普遍批判聲會敲響19世紀以高傲的殖民者的角度貶低中國文化的喪鐘。或者我們會希望,即使對中國的各種不同看法仍在,那些有著陳腐觀念的人至少會被視為古板的西方中心主義者,如同機場書店的廉價平裝書,不值認真一讀。
  可惜事實並非如此!西方大眾對於中國的認知還停留在19世紀,歷經社會進化論和種族科學的沒落,這種認知在新世紀裡依然十分普遍,而其原因應主要歸咎於某些人“中國不適合現代科技與媒體”的言論。
  我們姑且稱其為東方主義2.0。
在最近的一篇《紐約客》文章裡,屢獲殊榮的科幻作家姜峰楠假想在另一個世界里中國使用一套字母或音節書寫系統,如同現今大多數其他民族使用的表音文字。他認為現今中文字母和其假設的鍵盤不適用,而這將構成廣泛的識字障礙,並形成“套在中國文化脖子上的沉重負擔”。這是一個十分詭趣的說法,尤其當全中國的識字率高於95%,而中國也早已採用和增強能夠快速有效在電腦上輸入中文的QWERTY鍵盤。
  姜峰楠並不是唯一一個用中國資訊科技來批評中文漢字的人;最近一台在牛津科學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中國打字機淺藏涵義地取名為:“古怪:意外之物與非常行為”。網路上網友們在討論後確信只要用戶嚴格按照“600個步驟”去做,那中文電腦運算只是“小菜一碟”。
  我們沒有理由去懷疑這些評論背後的動機。但憑良心說,這些迎合中文“低效率”說法的評論其實既非中立也非出自善意。實際上是東方主義2.0東山再起,甚至超越了老派的東方主義。這些對於中文文字的批評不帶任何髒字,絕口不提有關西方文化優勢還是社會進化論等帶有歧視色彩的字眼。其結果是消毒後只提科技適用性的東方主義1.0更加具有說服力。在文化意義上,中文可能跟其他語言是“平等”的,但在技術層面,它依然是“落後”的。
  要了解東方主義2.0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必須重視東方主義1.0的崛起和所謂的沒落。
2016-06-05 12:02:54
圖博館
19世紀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裡提到中文“從一開始就是科學發展的障礙”。他認為某些概念無法以中文來表達、形容、甚至想像,就連對那些說中文、懂中文的人也是如此。黑格爾斷言人類被語言掌握,而中國人很不幸的是被一個與現代思想不協調的語言掌握。
黑格爾的觀點不出意料地跟當時被社會達爾文主義所壟斷的知識界一致。就像人類種族有等級制度一樣,歐洲人也把語言等級制度化了。印歐語系至上,其餘的尤其是那些不用字母系統又無語尾變化、無詞形變化的都是對人類發展有礙的文字。以一個語言學家、傳教士和漢學者的角度,塞繆爾‧威爾斯‧威廉(衛三畏)認為:“中文、馬雅文跟埃及文都如同象形文字,都是表意的”。在這些語言中,“馬雅文”被西方入侵者活活消滅了,而埃及文最終也被拼音化了。但中國還是固執的抓著它那垂死的書寫系統,“在其文學的支持下,孤立處境的強化下,人民和鄰國的尊崇下”,結果導致的是“語言構成的精神孤立”。其語言使得中國人“依附在他們的文學上,成就了他們的自大,給予了他們自足能力,促使了對他人的鄙視,阻礙了他們的發展”。
  除了 ​​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漢字還是一種藝術、一種文明傳承的載體
中文一直是語言進化論的批評對象。一篇1912年的短文中寫道:“任何一個腦子清楚的人想到學中文都會頭疼。中文必須要被遺棄”。W‧A‧梅森也在他1920年短文《書寫法歷史》裡表示:“像中文用這種語音字,早在它初期發展階段就被扼壓了”。另一篇1932年的報告說得更直接:“中文書寫,簡單來說實在是太糟了”。
  就在東方主義1.0的鼎盛時期時,東方主義2.0誕生了,並且開始成為主流。一開始,東方主義2.0跟東方主義1.0一樣,或多或少都參雜著歧視色彩,但其重點卻不同。東方主義2.0對於中文的批評著重於其科技的不實用性和中文文字的缺點。1900年1月一篇出現在舊金山考官版面的漫畫插圖充分錶現了中文文字和打字機以及和其他現代資訊科技是如何“互相抵觸”的。這台長12呎、擁有5000個鍵盤、純屬虛構的中文打字機據說佔據了杜邦街報社的整個房間。“兩個房間並在一起才容得下這台偉大的發明”,作者解釋說。作者另外形容打字員就如同一位統帥,在廣大平原上指揮著部隊。另一幅插圖則畫著滑稽的發明家高坐在凳子上,口裡“透過​​錫製傳聲筒向四個肌肉發達的助手”用半粵語胡言亂語地喊著。
2016-06-05 12:03:46
圖博館
到了1903年,這台不明機器的虛構發明家終於有了名字。攝影師兼專欄作家路易‧約翰‧史達曼給它取名為(“Tap-Key”)“踢躂鍵”,一個結合了偽粵語和擬聲詞的雙關名字。“我從其中一份報紙上得知一個中國人發明了這台天文打字機”,史達曼寫道,旁邊外加了一幅插圖,圖中畫著一台更是巨大到可笑的機器。畫中至少有五個中國人同時嗒嗒嗒地在一個龐大鍵盤上打著,另外五個人在一旁大量補紙。(很顯然的,操縱一台中文打字機的人力已比三年前這打字機初亮相時多了一倍。)
  進化論學者們對於中文的批評在20世紀漸漸進入模糊地帶。1936年,美國漢學家顧立雅發表一篇文章《中文文字的由來》,文章批評當時廣為大眾接受的理論——中文是作為語言起源的象形文字和其假定最終目標表音文字的混種。顧立雅的靈感來自對於比較文明學與種族科學的評論。他直攻那些認為字母語言至上的作家們,也對號稱中文文法難以形容某些想法的說詞開砲,尤其是指對現代觀重要的想法。
  此種評論已廣泛大幅勝出。語言學家傑夫‧參普森也在他1985年的作品《書寫系統》中駁斥那些覺得中文不足的說法。1987年人類學家傑克‧辜迪也開始撤回他之前對於中文的批評。他說:“我們都有這個缺點,都太偏好西方獨特的交流方式”。
  雖然進化論學者的中文論已被邊緣化,但準科技理論依舊存在,提供足夠空間給予那些中文次等論的老掉牙比喻做文章。在這些人眼裡,即便已是21世紀,中文還是那1900年時被創造出的不實怪物。就連《辛普森一家》電視劇也在2001年加入對中文的吐槽。在故事裡主角荷馬‧辛普森在一家幸運簽餅公司幫忙寫餅乾裡的箴言。螢幕上荷馬即興說了一串名言短語,而他的女兒莉莎則是負責用中文打字機把她父親的名言一一打出。荷馬講到一個段落時停下來確認莉莎是否有跟上:“你都打下來了嗎,莉莎?”,但莉莎面對著那荒唐又復雜的機器,小心翼翼地打著鍵盤,猶豫著說:“我不知道耶”。
2016-06-05 12:05:54
圖博館
這種透過荒誕漫畫或是中文“低效率”論來批評中國的新方法如同打過預防針,搖身一變包裝在消毒過、只提科技適用性的中立說法之下。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或許中國人在認知上都能像西方人一樣完全表達自己,因此黑格爾的中文認知“阻礙”科學一說不成立。但在技術層面上,麻煩的中文字顯然阻礙了使用者使用電報、打字、電腦等現代資訊科技。因此結論是——黑格爾還是對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文不僅在21世紀走強,也是在這個數字時代裡最快、最普遍、最成功的語言之一。中國不僅號稱是第一個大量引用“聯想輸入法”的國家,同時也是個科技龍頭。很顯然,漢字並未阻擋社交媒體的熱潮。其智能手機行業也在蓬勃發展,並且已經銷售到世界各地。甚至還有社交媒體兼電影院,觀眾可將觀看心得透過手機短信投射在電影上。不論是好是壞,結果證實這些都不需要通過中國文字全面拼音化來完成。
  不管證據如何顯示,昔日東方主義仍在抬頭。也許與其將這些過時理論重新包裝,不如好好認真花點時間來學習中文打字機、電報、電腦,還有特別重要的:漢字。
  本文原載於《外交政策》。墨磊寧(Thomas S.Mullaney)是斯坦福大學中國歷史學副教授。其著作包括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Nation:Ethnic Classification in Modern China (《立國之道:現代中國的民族識別》與The Chinese Typewriter:A Global History of Information 。
2016-06-05 12:06:20
圖博館
美媒:漢字輸入效率遠超西方文字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2016.11.1報導,斯坦福大學歷史學者馬拉尼認為,計算機的發明可以將中國龐大的漢字目錄轉化為一項優勢。然而,這一優勢來之不易。自近代以來,中國的積貧積弱曾使有志改革者發出“廢除漢字”的呼聲,上世紀60年代後期,計算機處理文字成為可能,但漢字使西方計算機專家感到棘手,一時間,漢字將“死於計算機時代”的論調頗為流行。
  在一個明媚的秋日上午,在斯坦福大學,湯姆•馬拉尼正在講QWERTY標準鍵盤存在的問題。馬拉尼不是一個技術專家,也不是德沃夏克鍵盤的狂熱愛好者。他是一位研究現代中國的歷史學家。他正舉辦中文打字機和鍵盤展覽。這個展覽令馬拉尼得出結論說,中國正在打字技術方面大踏步前進,而西方遠遠的落在後面,仍然緊抱著QWERTY鍵盤不放。
  現在,這仍然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觀點,中國——因為擁有75000個獨立的漢字,而不是一份數目有限的字母表——歷來就被認為是一種與現代技術不相容的語言。如何使用所有的漢字發一份電報或是使用打字機把所有的漢字都打出來?甚至是如何與現代世界溝通?如果你是一個在劍橋接受教育、迷戀希臘文的古典派學者,你或許會得出結論說,漢字“過時了”。字母表萬歲!
  但是,馬拉尼認為,計算機的發明可以將中國龐大的漢字目錄轉化為一項優勢。
  報導稱,馬拉尼是兩本即將出版的關於中文打字機和計算機的著作的作者,我們討論了他在研究這一課題時了解到的東西。他的論點解讀起來非常有趣。因為,就其核心而言,這不僅關乎中國。這關乎我們與計算機的關係,不僅是將其視為一個物體,而且是一個無形的軟件的載體。他說,在QWERTY電腦鍵盤上打英文,“是使用鍵盤的最基本方式”。在鍵盤上按下“a”鍵,“a”就會出現在屏幕上。“這不需要使用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和內存。”另一方面,在連接到一台中文電腦的QWERTY鍵盤上鍵入“a”,計算機將會“推測”你可能會打出的漢字。用中文輸入,需要用戶從軟件層面來考慮問題。
  換句話說,鍵入一個漢字,本質上是鍵入一組指令——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是一個代碼——來檢索一個特定的漢字。
  馬拉尼說,用中文打字的人都有“代碼意識”。現在有十幾種中文輸入方式,但是西方世界仍然大多堅持在電腦鍵盤上逐字鍵入,而沒有充分利用電腦軟件帶來的捷徑。他說,困難在於,“你怎麼說服一個半世紀以來一直被告知他們的字母表是自切片麵包之後最偉大的事物的人們呢?”。
2016-11-21 08:14:44
圖博館
馬拉尼認為,正是中國在電報和打字機領域曾經遭遇的尷尬歷史促使講中文的人在軟件出現之後對其進行了充分的利用——以至於現在用中文輸入比用英語要快得多。
  當電報在1871年進入中國時,中國人起初不得不令他們的語言向西方技術“屈服”。由一位荷蘭天文學家和一位法國海關官員設計的解決方案,是為每一個漢字分配一個四位數的代碼,然後將其翻譯成莫爾斯電碼的圓點和虛線。這種方式奏效了,但是也令中文處於劣勢。莫爾斯電碼中的數字包含五個點(•)或劃(—),而字母只包括一至三個,這使得中文電報更昂貴而且效率更低。
報導稱,中文打字機也是一個麻煩的東西。其有一個包含2000多個常用漢字的托盤。打字員通過在托盤頂部操作來選擇漢字,推動一個控制桿將選定的漢字“敲”到紙面上。如果你想鍵入一個不常用的漢字,就必須在另一個托盤上成千上萬的漢字中尋找它。
  與此同時,數十位發明家嘗試找到更好的發電報和製造打字機的方法。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必須找到新的索引漢字的方法,即把它們分成一個個的子單元。例如,使用“四角法”。不用中文書寫的人對此可能沒有深刻的感覺。但事實上,這是一種對於漢字的重新思考。
  如今,聯繫式輸入法使漢字輸入效率大為提高
馬拉尼說,所以,當電腦出現之後,中文輸入法的數量在70、80年呈“井噴”之勢。不同的輸入法需要不同的漢字思考方式。你可以基於四角或三角或部首(漢字的基本單位)或筆劃順序。還有人嘗試使用基於拼音的輸入法,利用軟件將字母轉化成漢字。而且,在經歷了一項真正意義上的突破之後,這些輸入法現在都具有預測性。例如,可以通過僅僅鍵入與每一個漢字相對應的第一個字母來輸入一組漢字。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智慧”文本。
  馬拉尼說,(通過軟件平台實現的)中文輸入方式將會勝出。其實,它已經贏了。我們的手機現在有“智慧”本文和自動完成模式。以手機打字速度緩慢為代價才讓西方人認識到其現有的、逐字母輸入的鍵盤的局限性。然而,即便如此,美國人也只能認識到這種程度了。
2016-11-21 08:15:45
圖博館
海拔原點解讀:
是啊,那時候老毛不同意用斯拉夫字母,拼音委員會也不沿用老蔣的注音,按老毛指示,重新制定現在的拼音方案。後來被國際標準組織的鷹醬極其強烈反對,理由是美國圖書館檔案館有關中國的書籍文件,重新編錄需要花很多很多錢。然而大手一揮,愛玩玩,不玩滾。老一輩的蒙蔭,現在兔崽子們舒服了,電腦手機鍵盤不用改,直接用。反觀灣灣腳盆棒子的鍵盤,花里胡哨的加上自己的注音,別提多彆扭
(翻頁繼續閱讀漢字差點“死於計算機時代”)
………
  回應
 五四運動的負面影響——嚴重貶低中國傳統文化。清除這一遺毒,非我輩莫屬。
 所以說當年要那些大師跟現在那群喊著全盤西化的公知精英在認識上沒啥區別.
 每次回顧那段歷史都很慶幸,我們的文化沒有被當時那些公知精英徹底廢掉。一想到每天端著咖啡看著蝌蚪文就敢到一陣惡寒,萬幸,萬幸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11_20_381178.shtml
2016-11-21 08:16:33
圖博館
蔡英文賀歲春聯被指錯字台灣作家:爸媽沒教你識字嗎?

據中國台灣網2016.12.31報導,為迎接雞年到來,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依慣例,印製了賀歲春聯及紅包袋。蔡英文辦公室30日公佈春聯和紅包樣式,春聯印有“自自冉冉、歡喜新春”賀詞。蔡辦發言人黃重諺美滋滋宣稱,春聯的靈感是來自於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於1915年所創作的漢詩《乙卯元旦書懷》。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印製的春聯文字取自台灣文學。但誰料蔡辦的春聯和紅包袋一經公佈,竟立刻招來台當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附屬機關——台灣文學館館長的狠狠打臉。台灣作家張大春更是直言:爸媽沒教你識字嗎?
  黃重諺昨日介紹蔡英文上台後,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發布的首款賀歲春聯及紅包袋時說,“冉冉”代表“冉冉上升”,相信不管哪方面,台灣和每個人會慢慢的有所提升,通過漸進改革和穩健轉型印象,表達每個人都有不同成長的意涵。
  台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在Facebook發文,質疑該“春聯”有3大問題:
一、“自自冉冉、歡喜新春”這八個字,上下兩句並不相對稱,不是“春聯”,只能稱為新年的兩句吉祥話。對聯的上下句必須“兩兩對仗,平仄相反”。
二、賴和原詩的這兩句:“自自冉冉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原文可能是“自自由由”誤寫成“自自冉冉”,因為“自自冉冉”是前所未見且語意不通的詞。
三、至於“冉冉”的意思,有以下幾種常見解釋,1、柔弱下垂的樣子。2、行進的樣子。3、歲月流逝的樣子。4、逐漸緩慢的樣子,如“國旗冉冉上升”。黃重諺引用的是最後一個常見的用法,但“冉冉”本身並不能解釋成“上升”。
  “總統府”辯稱無誤:我們有出處
“總統府”公佈的賴和基金會出品的版本。
學者再批:錯、錯、錯,連三錯
東華大學教授、作家須文蔚在臉書貼文指出,“總統府”原本說依據手稿,後來拿出的是賴和基金會出版品的印刷文字,多方比對就知道,該事件乃是“錯、錯、錯,連三錯。”
成大台文所林肇豊博士貼出的賴和手稿複印件,裡面是“自自由由”,但“由”字跟“冉”字很像。所以,須文蔚說,應該是“總統府”引用的書籍出版時打錯字了。
2017-01-01 10:50:55
圖博館
須文蔚指出,根據成大台文所林肇豊博士貼出的賴和手稿複印件,此事第一錯是:書籍出版時打錯字;第二錯是“總統府”編選今年春聯時,沒查證,書法家寫了,還印出。第三錯是,經台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提醒,“總統府”發言人與幕僚沒找台灣文學專家查證,又辯稱無誤,直接發言。
  須文蔚表示,總統府製作春聯看來是小事,但這是彰顯領導人新年祝福的心意,絕非小事,凸顯了古典文學知識的匱乏已成為“常識”。他指出,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這不是賴和手書漢詩時,一定會有的質感?
  須文蔚指出,“存疑”與“求真”是這個時代必要的功課,在研究賴和此詩時,後世學者深知相對於“日本人”而言,“台灣人”是受到“鞭策牛馬身”,因此,賴和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享有一個“自自由由幸福身”,成為“自在無憂幸福身,端居樂業太平民”。(可參《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學論文集》東海大學中文系,文津出版社, 2003 年- 571 頁。)
  台灣作家張大春:爸媽沒教你識字嗎?
對此,台灣著名作家張大春大筆一揮,寫了一首詩嘲笑:“昔年笑看音容苑,今歲驚羞自冉身。'總統府'中唯白目,為誰歡喜為誰春? ”
張大春下午在臉書上以“爸媽沒教你識字嗎”為話題,並表示:“人家自自由由,你自自冉冉,還發明了個荒腔走板的說頭,'總統府'你也真是太自由了。”
他也提到上次惹議的“桃園機場賦”,“那樣不倫不類的東西、到今天還掛在'國門'之上,就是由於當政者一向不識字,不解意,不通文,不學事,沒有教養——也就是四不一沒有。”
張大春受訪時表示,自己的看法都已表示在臉書上,“這爛笑話真不值得我多說什麼啦!”
  回應
不但英文菜,中文也不好
人家是日本人啊,正常,有這水平不錯了。
這不想當中國人了,自然連中國字也用不好了
這臉打腫了吧,不過就那德行也是死鴨子嘴硬到底的
自冉的燈塔!自燃的燈塔……
民王自冉方歲!
不愧是中華傳統在台灣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6_12_31_387127.shtml
2017-01-01 10:52:51
圖博館
為什麼台灣人把法國讀成 fà 國2017-06-29

因為這麼念是對的,「法」字的正確讀音就應該是四聲的fà。
  今天作為通用語的「國語」,所依據的標準讀音是傳統北京音。而在傳統北京音中,「法國」本就該讀作「fà 國」。
  讀作fà 的還不僅限於「法國」的「法」。1915年出生於北京的相聲大師劉寶瑞先生,在他錄製的單口相聲《鬥法》中,將所有出現的「法」字,包括「鬥法」這個題目以及諸如「法術」「法官」(指作法的法師)「法台」(施展法術的高台)等詞彙中的「法」字都一律讀作fà。
  為什麼老北京會選擇這麼讀?
要解釋這一點,就要提到一個漢語特有的語言現象:文白異讀。
  所謂「文白異讀」,指的是在漢語特別是漢語各方言中存在的同一個漢字的發音有著完全不同的「文讀音」和「白讀音」兩套語音體系的情況。
  其中,「文讀音」也叫做「讀書音」,是在朗讀書籍、官方文書、正式文件和「文言」詞彙時使用的「正音」,由歷代官方加以推廣並在官方學校與民間私塾中加以普及。
  宋代官修韻書《廣韻》的內頁,歷朝歷代官方出版了各種“韻書”來確立一套標準的漢字讀音系統
  與此同時,古老而分佈廣泛的漢語有著眾多「方言」。這些方言語音系統的形成有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很多方言中還吸收了不少源於少數民族的詞彙或讀音。
  基於上述原因,這些方言中漢字的發音與不斷發展的官方讀音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更多地保留了更古老、更本地化的讀音,也就是「白讀音」。
  隨著方言語音和官方標準語音差異的加大,漢語各方言中的「文白異讀」體係也就逐漸形成。
  如在吳語的上海話中,「大」這個字的文讀音讀作dah 而白讀則讀作duh,在那句音似「港督」的上海罵人話中,使用的就是「大」字的白讀音。
  其實,fà 就是「法」字在北京音中的文讀音,而今天普通話中的讀音fǎ,則是這個字的白讀。
  自清代以來一直作為官方標準語讀音基礎的北京音,之所以也像其他方言一樣出現了文白異讀現象,其原因在於漢語中的另外一個語音現象:「入聲」。
  所謂漢語的「四聲」,其最初含義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普通話中的「一二三四」四個聲調並不相同。在古代漢語中,「四聲」指的是「平、上、去、入」四個聲調。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日本京都大慈寺藏明隆慶六年刻本《新編篇韻貫珠集》中所描述的中古漢語四聲的大概聽感。
2017-07-09 11:16:55
圖博館
古代漢語中的「入聲字」,指的是發音以-p, -t, -k三種輔音結尾的字。如「十」「八」「六」這三個數字在古漢語中的讀音分別是/d͡ʑiɪp̚/, /pˠɛt̚/和/lɨuk̚/。
  在大部分現代漢語方言中,「入聲」依舊得以或多或少的保留。只是在有的方言如粵語、閩南話、客家話中,-p, -t, -k三種輔音結尾被完整或接近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在諸如吳語、晉語、江淮官話和湘語中,入聲的三種輔音結尾統一變成了一個短促停頓的緊喉塞音甚至單獨的聲調。
  中國漢語言分佈圖
北京話屬於漢語中使用人數最多、分佈範圍最廣的「官話方言」。「官話方言」中的入聲從宋代就開始出現退化,歷經元明兩朝,入聲逐漸變得微弱。
  到今天,除了上面提到的江淮官話以及西南官話中的一小部分以外,所有「官話」方言中的入聲都已經消失。
  但是,在從明代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官方標準語都是有著入聲字的、與中古漢語有一定傳承關係的、屬於江淮官話的南京話。
  南京話與北京話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入聲字,這些入聲字在北京話中就產生出了「文白異讀」現象。
  而由於北京話中沒有入聲,南京話和古漢語中讀作入聲的字,其文讀也會變成其他音調,其聲母和韻母也會產生一定的變化。
  一般而言,大多數在古漢語讀音中以p, t, k, s等清輔音開頭的入聲字,往往會變成普通話中的四聲。同時,在北京話文讀讀書音中,也有將入聲字統一讀作的短促四聲(去聲)的做法,以求在聽感上更接近入聲的發音。
  比如「色」字,在古漢語中讀作/ʃɨk̚/,在今天的南京話中讀作/səʔ⁵/,在北京話中,則分別產生了文讀發音sè 與白讀發音shǎi。
  又如「黑」字,古漢語中讀作/hək/,今天的南京話中讀作/xəʔ⁵/,北京話中的文讀和白讀則分別是hè 和hēi。
   「法」字在古漢語中的讀音為/pɨɐp̚/,現代南京話中的讀音為/fɑʔ⁵/。遵照上面的規律,可以看出,對於以在古漢語和南京話中清輔音p 或f 開頭“法”字而言,四聲的fà 才應該是它的文讀「正音」。
  而無論中國大陸普通話中的標準讀音fǎ 還是北京話中的fá(如「想個法fá 子」)或fā(如「沒法fā兒看了」)都是“法”字的民間白讀音。
  因此,台灣人把法國讀成「fà 國」其實並沒有讀錯,反倒讀出了「法」字的正確讀音。
2017-07-09 11:17:47
圖博館
美媒:普通話在港日益流行 反映了一個事實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19-02-14報導,自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由於與內地的聯繫日益加強,普通話在這個特別行政區的重要性大大提高。鑒於內地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巨大的人口數量,會說普通話已經成為金融、貿易和旅遊業就業的必要條件。
  1996年香港有6.6萬名居民把普通話作為第一語言;20年後,2016年這個數字已升至13萬人,增加了99.4%。這已給香港教育部門造成了很多難題,父母們爭論不休:究竟該把孩子送到普通話學校還是粵語學校。
  目前,大約70%的香港小學使用普通話教學。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在香港普通話已逐漸被某些人視為比粵語更有用。
  今天,普通話是中國人最常用的書面和口語語言。1909年清朝政府將官話——北京人說的方言——作為中國第一國語。新中國成立後繼續使用這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
  可是,在這段時期,香港尚未回歸祖國,廣東方言——粵語在英國人治理下的香港使用更為廣泛。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由於香港武打片和李小龍與成龍這樣的文化偶像的關係,香港輸出了語言和文化,粵語知名度激增,但是如今已是時過境遷。此後,中國內地經濟騰飛,普通話在香港愈發重要。現在,中文即意味著普通話,它已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不過,粵語在香港也絕無消失的危險。自1996年以來,使用粵語的人口比例略有增長:從88.7%增至88.9%,香港使用粵語作為母語的實際人數也從519萬人增至626萬人。
  報導稱,今天,普通話在香港比過去更受歡迎,而且還會更加流行。這反映了一個事實:隨著時間推移,香港與中國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隨著二者經濟繼續融合,普通話在香港的應用會更加廣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粵語會消亡,相反它將繼續與普通話一樣為人們所用。
  回應
中國有無數的方言,但是因為有普通話才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印度也有無數的方言,因為沒有普通印度語,成為發展的大障礙。歐洲也有各種語言,可以看成是方言,要想出現一個強大的歐洲就缺乏一個統一的語言。因此,統一的語言和文字是一個國家能夠強大起來的必要條件,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保持一同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文化的大一統!
2019-02-19 10:20:48
阿楨
平心靜氣看繁簡之爭 2019/12/14 清大博士生林士清

不久前在北大、清華校園掀起一波簡體字與繁體字的較量,主因乃因敢言而知名青年律師陳秋實,在公開的網路場合發表:我不是文盲,所以我學正體字。
是以,筆者花了一點時間來比較繁體字和簡體字的來龍去脈,回頭想想馬英九所謂「識正書簡」當時引發衛道文化界的強烈批判,但在實用性上,筆者認為馬英九的說法固然也有些許道理,起碼筆者在北京讀博這段時間,識正書簡的閱讀及撰寫的習慣逐漸養成。
  簡體字非共黨創造
華夏歷史長河下:繁體字與簡體字向來並存。
  繁簡之爭起源政治
此種文化驕傲卻引來一種偏見:台灣人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屢屢見到以「正體字」稱呼繁體中文,甚至以帶著貶意的「殘體字」來稱呼簡體中文,此種霸權式的驕傲作祟,添加了使用者對於語言的特定觀感,也就是語言學中所謂的語言態度。
首先,漢字一共有九萬多個,而被簡化的漢字只有2235個。其次,並不是先有繁體字才有簡體字,在文字演變中,繁體簡體一直同時存在,大部分的簡體字都有上千年的歷史,甚至許多簡體字比繁體字的歷史更長。第三,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筆畫最簡單;金文,延伸出更多的漢字;篆書,再次增加文字量;隸書,比今天的簡體字簡化更徹底;最後,使漢字穩定下來者,楷書可謂居功厥偉,楷書的撰寫方式是奠下繁體中文的基礎。
  近代簡體字運動的鼻祖──太平天國,總共使用一百多個簡體字,大部分被現代使用,目的也是為了提升識字率。
  至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至1934年中華民國時期,先後有數百名學者提出漢字簡化,後遭到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強烈反對而中止。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的《簡體字表》第一表,已收錄1700個簡體漢字,但是抗日戰爭爆發,此工作被迫停止。
  1949年兩岸分治後,台灣蔣介石提倡漢字簡化,後因大陸率先推廣簡化漢字,使這一問題政治化,蔣介石不再倡言漢字簡化,知識界人士誰再談論這個問題,就很可能會被扣上溝通匪幫或隔海唱和的「紅帽子」。
2019-12-15 07:39:34
阿楨
簡體字挽救了漢字
當筆者前往北京負笈念書後,由於大陸地區琳瑯滿目的簡體字,基於課業的需要也得正確認知簡體字,發現下列心得:首先,簡體字並不是憑空捏造,它的創造、改進和使用,都是來自於由下而上的普通民眾,重點得讓一般老百姓能識字溝通;其次,繁體字雖說書寫美感,始終不如簡體字易於學習的方便,簡體字的推行掃清數億文盲;第三,容易推廣至國際化,外國人遠渡重洋來華人圈學習中文,簡易的簡體字較受到外國人士的青睞;第四,簡體字的成功推廣,徹底挽救了中國文字。清朝和民國以來,知識分子一度認為中國文字過於迂腐,廢除中國文字,才是唯一出路,而這個時候推廣簡體字,無疑挽救了漢字。
  珍惜漢字在儒家圈的無遠弗界。
每當聽聞有人辯論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優劣評比,筆者認為繁體字並不能單純地被認為是中國文字的正統,要論正統,應該結合繁體和簡體,以及每個時代使用的文字,並深入到每個文字的本身,結合歷史發展的進程。再者,從近代漢字來說,沒有簡體字,就沒有漢字,簡體字代表了一種時代的精神與創新,它掃清了文盲,挽救了漢字,也使漢字越來越全球化。
  繁體字的文化象徵
簡體字擁護者最受不了說繁體字代表中華精神,認為繁體字不過就是一些遲早被淘汰「老字」。漢字簡化自始就有一個誤解,即是將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歸罪於傳統漢字「難認、難讀、難寫」,但事實上影響識字率的更多是社會經濟以及教育因素,而非字體難易程度。
除了繁體字與簡體字之爭外,漢字文化圈中尚有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有類似正體字的傳統漢字,我們應該要有更包容的心態來看待文字留給後世的文化遺產。
2019-12-15 07:40:13
阿楨
“東南方言古漢語論”者那麼理直氣壯了麼? 2021-12-04

【本文來自《可以用粵語的發音念“下車”,為何非要用“落車”?》】
先秦兩漢語料裡面符合“上車”含義的詞有多種,如“登車”、“升車”、“上車”皆可。如: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登,上車也。”
《莊子》:“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
《論語》:“升車,必正立執綏。”
《莊子》:“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
然而先秦兩漢語料中符合“下車”含義的詞只有一種,即“下車”。如:
《莊子》:“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
《韓非子》:“造父方耨,得有子父乘車過者,馬驚而不行,其子下車牽馬。”
顯然,“落車”從來都是俗語,“正確”的用詞一直都是“下車”。
  回應
古時候也是各地有各地的方言的,古時候關中和中原地區和嶺南地區方言也不一樣。閩粵客地區動不動喜歡拿移民來說事,但是重點是移民語言對當地土著語言的影響大還是土著語言對移民語言的影響大,至少也是會相互影響的。
本人是福建人,從來沒有聽說文中所說東南方言是正統的話語。
我是一個福建人,在北方上的大學,大一的時候經常被人叫南蠻子,到了大二我就學會了他們的發言,這才沒人當我的面叫我南蠻子。
我在福建呆了8年,聽到這邊差不多40多50多歲的人很喜歡說閩南語是最接近古中國語的方言,喜歡拿閩南語與東南亞地區語音,日語來自閩南語,試圖證明他們的語言是起源于閩南語。福建人說閩南語最接近古中國語,我去廣東,廣東人又說粵語是最接近古中國語,兩者說話的發音天差地別(客家地區還沒去過),能不能先鬥出個一二三,咱們再討論方言和普通話。
2021-12-23 07:26: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