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2 10:31:48| 人氣4,504| 回應66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只咱「反環保聯盟」認為「乾淨能源」不乾淨,也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曼谷會議的「共識」(?「歧見」吧!),不信?看下面報導: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2007.05.05綜合報導】

<乾淨能源 不見得全好>

氣候變遷主要是因全球暖化造成,暖化則肇因溫室效應氣體。如何解決廢氣排放問題拯救地球,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曼谷會議的重點。不要排放廢氣,就得使用乾淨能源,問題是乾淨能源也利弊互見。

核能 三利三弊

核能:曼谷會議吵得很厲害的一點是,核能可用,但可用到什麼程度?大略而言,核能發電有三利三弊。三利是成本低、燃料體積小運送容易、排放的廢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少。三弊是熱汙染高、輻射廢料難處理、核能災變嚇人。

風力 妨礙鳥類飛行

風力發電:十分乾淨,但興建機組的土地需要量很大,而且可能離用電最大的城市地區較遠,輸電成本高。此外,破壞景觀,以及噪音、妨礙鳥類飛行,甚至使鳥類撞死等生態問題也要考慮。(太陽能類似)

水力 築壩衝擊生態

水力發電:和風力一樣乾淨,是取之不盡的用生能源,技術成熟,能提供較低廉的電力,有助防洪灌溉,但大壩造成水流侵蝕與河川變化加劇,有生態衝擊。築壩、移民遷村,基礎成本大。

生質 得用化石燃料

生質燃料:當今環保寵兒,但生質燃料還是要添加化石燃料,而且還是會產生二氧化碳,不是絕對省能又乾淨。此外生質燃料用意良善,但要慎防適得其反。
印尼、馬來西亞為了增產棕櫚油供應歐洲,大量濫伐森林;巴西為了增產黃豆,大砍亞馬遜雨林,造成的生態災難不容忽視。(還有墨西哥等地中下人民的主食玉米價格爆漲)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504) | 回應(66)|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發環保財
此分類上一篇:地下錢莊

顯示全部66則回應

人道罪惡
IMF:生質燃料 是人道罪惡【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08.04.14

生質燃料的使用日益增加,已引起出席世銀春季年會的各國部長高度關切,擔憂替代能源崛起可能威脅世界糧食的供給,並使開發中國家的動盪加劇。
很多出席世銀年會的國家,都把當前的糧食危機歸咎生質燃料的日益普及,因為很多替代能源都從玉米、甘蔗等作物提煉而成,需求的激增也促成糧價激揚。
美國、歐洲與其他地區近年來都提高生質燃料的生產,一方面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另方面也可減少促成全球暖化的廢氣排放。
印度財政部長齊丹巴蘭呼籲工業國家切斷對所有生質燃料的生產補貼,他說:「在饑餓與貧窮的世界裡,挪用糧食作物來生產生質燃料,是站不住腳的,對窮人或環境都不是好政策。」
IMF主席史特勞斯-卡恩承認,生質燃料的影響對很多開發中國家是一大憂慮,他說,使用糧食來生產燃料的作法,已被許多國家部長貼上「人道罪惡」的標籤。世界銀行估計,糧食危機已讓33個國家面臨社會動盪的威脅。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說,生質燃料的爭議是工業國家必須回應糧食援助,並且降低貧窮國家農業產品關稅的另一理由。許多工業國家也承認這種顧慮確實存在,但在13日的會議中並沒有加強援助的明確承諾。
英國財政大臣達林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表示此次會議的主要精神在於如何「緩和商品價格高漲對貧窮國家的負面衝擊」。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則警告,價格管制與消費補貼可能扭曲經濟,並不是協助弱勢團體的有效方法。
2008-04-15 08:55:03
良方變禍首
環保?風力發電的迷思>【聯合報/田思怡譯08/04/18

在一艘檢查船上,亞恩.佛洛德魯斯在隨波起伏的前甲板上站穩腳步,浪花打在他臉上,他宣布這一天是他的近海風力發電廠的好日子。
時速50公里的風,轉動著他頭頂上方115公尺高、手指般的風車葉片。
他四周是以水上芭蕾的整齊動作旋轉的風車場,與電力網格接通時,產生的電力足以供應附近6萬戶用電。
佛洛德魯斯說:「我們已創造新的里程碑。」他是這座耗資2.8億美元建造的風力發電廠的專案經理,這座電廠由瑞典瀑布能源電力公司建造,是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廠之一。
這座電廠位於瑞典和丹麥之間一個淺峽灣,見證風力能源的崛起。風力能源不再只是丹麥和德國環保人士偏愛的奇怪替代能源,而是26國的主流電力資源。
但馬爾摩附近閃閃發亮的瑞典風力電廠,是在風力能源受到更嚴格檢驗之際開始供電服務,這些檢驗不僅來自有敵意的鄰居,他們抱怨這些高大的風車破壞景觀,能源專家也質疑把風力當能源的可靠性。
首先,不是一年到頭都有風。有風的時候,又未必是在電力需求高峰期。而且,為了利用最適於發電的微風,風力發電廠往往建在遠離電力需求最高的地方,生產的電力必須用高壓電線遠距輸送。
在歐洲率先使用風力能源的丹麥,近年來風力發電廠的興建已經停滯。
丹麥人把大部分風力電力輸出到挪威和瑞典,因為不可預測的陣陣強風經常供過於求。
風力能源發展已成熟為一種產業,它的形象也改變了,從一種取代石化燃料的乾淨甚至優雅的替代能源,變成和其他替代能源一樣,是一種有優點也有缺點的再生能源。
倫敦獨立市場研究公司ABS能源研究公司研究主任尤恩.布勞維爾特說:「風力發電的環保效益,不如鼓吹者宣稱的那麼大。你還是得有備用電源,例如燃煤的火力發電廠。」
布勞維爾特在他所發表的風力能源年度報告中,討論風力發電的缺點。
他說,風力發電界人士會指責他在傳播迷思。現在,有關的批評已緩和下來。
布勞維爾特說:「風力發電的一大問題是大家對這種能源太興奮,非常情緒化。現在與過去的差別,在有關的爭論已愈來愈理性。」
布勞維爾特估計,這個產業的產能過去五年以平均每年26.3%的速度擴增,比水力發電初期成長速度還快。
美國在2006年擴增的發電量,打破任何一年的紀錄。美國風力發電量1157.5萬瓩,是全球第三大風力發電國,僅次於德國和西班牙,並以比任何國家都快的速度擴充。新加入風力發電的國家中,發電量相當大的有英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和荷蘭。
布魯塞爾的歐洲風力能源協會執行長克利斯欽.柯亞爾說:「我們看到第二波跟進的國家,他們開始大舉投資。」
他說,風力能源將受惠於兩種平行發展的趨勢:高漲的石油價格,及全球推動對排放二氧化碳課稅。柯亞爾說:「對劇烈波動的油價和可能會波動的碳成本,風力發電是極佳的避險方法。」
德國有兩萬個風車,生產全國5%電力,倡議者說,要達成政府所定2020年以前達到以再生方法生產至少20%電力的目標,風力發電極為關鍵。但這個產業的成長已因種種因素減緩。
由於地點和風車高度受限,德國已找不到設置風車的地方。原料價格上漲也使建造風力電廠的成本更高。
德國風力能源協會主席赫曼.亞伯斯說:「在現有條件下,德國達不到氣候保護目標。」
瑞典雖然堅定支持風力能源,但也像其他地方的人民,容易受地方反對的影響。多年來,居民反對在馬爾摩附近建風力電廠。 (取材紐時週報)

生質能源,從良方變禍首

‧徐麗玲 2008/04/18 生質能源曾被各方視為對抗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利器,而今國際油價的漲勢未歇,氣候變遷依然受到舉世關注,但是全球糧食短缺演變為迫在眉睫的危機,生質能源的光環頓時退色,成為眾矢之的。
生質能源曾被各方視為對抗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利器,而今國際油價的漲勢未歇,氣候變遷依然受到舉世關注,但是全球糧食短缺演變為迫在眉睫的危機,生質能源的光環頓時退色,成為眾矢之的。
早在歐美等國有意推展生質能源之初,許多經濟學家即提出警告,指各國政府冀望藉生質能源來維繫能源供應的安全性,並遏阻氣候變遷惡化,將會嚴重擾亂全球糧食作物的生產,並造成劇烈的價格波動。只是經濟學家們也沒料到,這些警語在極短時間內就成為事實,全球各地都嚐到苦果,貧窮國家的處境尤其艱困,亞洲、非洲、歐洲及拉丁美洲各地相繼出現動亂。
世界銀行警告,糧食和能源價格高漲,可能在全球33個國家引起社會動亂。世銀報告並且預測,至2015年大部分的穀物價格都將居高不下,並遠高於2004年的價位。原本大力鼓吹生質能源的聯合國,現在也立場丕變。聯合國食物權特別報告員齊格勒譴責,生質能源是「違反人道的罪行」。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負責人帕喬里日前也指出,生質能源政策對於糧食穀物生產有重大影響,可能衝擊糧食供應的安全性。
著名經濟學家庫克曼直言,推展乙醇等生質燃料是嚴重的錯誤。環保專家更紛紛指責,生質能源其實是製造環保問題,而非解決問題。據科學雜誌的分析報導,原本寄望開發生質能源一方面可以減輕對原油的依賴,另一方面是藉由作物的光合作用,能自然調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暖化現象持續惡化。但是現在部分國家政府及農民為了商業利益,大量砍伐林木以改種生質能源作物,如巴西政府有意燒燬大片熱帶雨林,這對於減少碳含量不僅無助,反而是危害更甚於石油。
時代雜誌最近也以封面專題,大篇幅批判生質能源政策的不當。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之下,全球各地都掀起發展生質能源的熱潮,造成環境生態的浩劫。據時代雜誌的報導,全球對生質能源的投資在1995年時僅50億美元,至2005年已增為380億美元,預期在2010年即將突破千億美元。
當前全世界最熱衷於發展生質能源的地區是北美與歐洲,美國的生質能源產量已是10年前的五倍,而美國政府計畫10年後的產量將是目前的五倍。2006年,美國的玉米作物有14%是用於製造乙醇,預料至2010年這項比例將增加為30%。加拿大聯邦政府不久前也宣佈,將在未來9年間投資15億加元來發展生質能源。
歐洲亦是以補貼措施鼓勵種植生質能源作物,預料至2020年將有15%的農地轉移從事生質能源的生產。義大利計畫在明年興建8座生質能源廠,俄羅斯則宣佈將建造30座生質能源廠。歐盟已經決定,2010年時的運輸燃料油中必須含有5.75%的生質能源,至2020年再提高為10%。英國則已於4月15日開始實施新的燃料措施,加油站所出售的汽油和柴油必須混入2.5%的生質能源。
不只是工業國家積極投入,在強大商業利益的吸引之下,就連人民已因米價飆漲而爆發抗議浪潮的菲律賓,最近政府也通過了發展生質能源的法案,將對生質能源作物的生產提供補貼。甚至在饑荒頻傳的非洲,肯亞和奈及利亞也計畫用甘蔗和樹薯來提煉乙醇,無視於樹薯是非洲人民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儘管糧食危機迫在眉睫,呼籲檢討生質能源政策的聲音湧現,並在最近舉行的全球財金首長會議中成為焦點,但是主要工業國家並無具體回應。由於農民種植生質能源作物可以領取政府補貼,衍生的商業利益又非常龐大,政治人物大多不敢公開反對。美國總統大選的主要三位參選人,在政見中都強調將加強推動生質能源;來自農業州的美國國會議員,更對生質能源導致糧食危機的說法嗤之以鼻。歐盟執委會則強調,無法接受齊格勒的說法,也絕不會考慮更改既定的生質能源政策。
生質能源對糧價的影響有多大,各個研究報告的結論不一。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認為,近來全球商品價格大漲,生質能源佔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責任。而聯合國的食品暨農業組織則估計,生質能源促使糧價漲升10%至15%。
然而,不論生質能源在全球糧食危機中應扛負多少責任,這卻是人類唯一可以掌控的因素。氣候乾旱、人口增長、新興國家中產階級興起等等,雖然都導致糧食供不應求,人類卻無法扭轉這些趨勢。如今要調整生質能源政策,固然仍是緩不濟急,但是至少有助於改善未來的糧食供應。只是各國政府需要極大勇氣去面對國內既得利益團體的反彈,而全球所付出的代價將是非常驚人。
2008-04-19 09:27:34
紅翻黑
搶糧罪過! 生質燃料紅翻黑【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08.04.23
 
在全球糧食一片漲聲中,生質燃料從對抗全球暖化的法寶,在短短數月間,被貶為搶走窮人口中食物的「人道罪惡」。歐盟原本規定2020年車輛燃料必須使用10%生質燃料,如今可能延後、甚至放棄這個目標;亞洲開發銀行也呼籲已開發國家取消對生質燃料作物的補貼。
亞洲開發銀行總經理納格指出,全球政府應該重新考量生質能源政策,因為生質能源的環保效益越來越令人質疑。為了提煉生質能源所需作物,造成森林濫砍、主要糧食耕作面積減少,這些都促使糧價越來越貴。納格並未點名實施補貼政策的國家,不過這些國家中包括全球乙醇燃料最大生產國美國。
全球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以玉米、甘蔗和穀類為基礎的乙醇和生質柴油,以減少對地球暖化禍首化石燃料的依賴。
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去年底曾預測,為了製造生質燃料,將付出糧價上漲10%到15%的代價。但現在看來代價恐怕遠不止於此,世界銀行資料顯示,由2005年2月到2008年2月的三年間,全球食物價格上漲達83%。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中心認為,近期全球糧價上漲有1/4到1/3 是提煉生質燃料造成的。世銀報告指出,2004至07年全球增加的玉米產全數投入了美國的生質燃料生產。而這段時間正是穀物價格開始大漲的時期。
彭博資訊社分析指出,全球人口和收入不斷增加,食物產量必須跟著增加才能要維持食物需求,但從2004年以來,供應個人消費者的玉米產量卻紋風不動。玉米短缺,連帶拉高所有作物的價格。農民搶種玉米的結果,犧牲了其他作物,其中以黃豆最明顯,黃豆價漲則讓全球食用油供應吃緊。
彭博報導指出,1943年孟加拉飢荒造成500萬人死亡,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塞恩研究顯示,糧食價格上漲是300萬人喪生的主要原因。在1942年2月至1943年3月,米價上漲達61%。現在社會情況和救援工作的進步,也許食物漲價不會造成孟加拉饑荒重演,但海地等國已出現糧食暴動。

生質能源政策轉彎 將輔導農民轉作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08.04.23 04:02 am

 
推展生質能源是農委會主委蘇嘉全的七大施政方針之一,現在似乎是一敗塗地。農委會承認「實驗不太成功」,種大豆成本太高、種油菜有病蟲害,葉子全被吃光光、種向日葵無法提升產量,獎助下種植面積也無法提高,面臨「沒人契作、沒人收購」的窘境,政策只得悄悄踩煞車。
農委會農糧署長黃有才也表示,若新任主委提出與現行政策不同意見,未來也將輔導農民轉作如植林,轉作農民應該也不會有損失。
開拓休耕地,以及因應油價上漲、溫室氣體減量等國際趨勢,95年起農委會積極開發各種能源作物,不過如今看來,卻可說是成效不彰。以向日葵而言,原本是溫帶植物,不是台灣原生品種,不僅很難種的活,而且產量也無法跟溫帶國家相提並論,加上殘渣不比大豆渣可以當肥料,沒有利用價值,因而停止種植。
而後來提出的甘藷雖然適合台灣氣候,從南到北都能種,但是沒有後端的生質酒精廠支援,生產了一公頃三、四十噸的甘藷,生質能源品種又無法供人食用,全是白費工夫,因此甘藷也叫停。另外油菜則遭受嚴重的病蟲害,葉子剛長三片就全被吃光光,第一期種了100公頃毫無收穫。因此現在只剩下大豆,不過成本居高不下,也無價格上的競爭力。
雖然農委會提出不少獎勵補助,農民也不捧場。以大豆為例,過去政府提供農民每公頃種植面積4萬5000元補助,再加上大豆收成後,政府再發給每公斤10元的資材補助等,一公頃大豆田的總收入約7萬8000元。
陳武雄則認為,現今全球面臨糧食危機,因此農地應該以種植糧食作物為優先,陳武雄也說,生質能源雖是國際間的環保潮流,不過台灣並無發展條件及經濟規模,發展沒有實質意義。

巴西蔗糖酒精業否認生質燃料導致糧食漲價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4-23 沈子涵/整理

 中央社聖保羅22日專電,巴西媒體綜合報導指出,針對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的指控,將原本栽種糧食的農地用來栽種提煉生質燃料的玉米或甘蔗等作物,是導致全球糧食價格暴漲的主因,巴西蔗糖酒精工業極力否認,指稱巴西的情況不一樣。
 巴西蔗糖工業聯盟(Unica )指稱,國際間抨擊生質燃料的聲浪是否一致,還不能確定,但已知全世界對巴西使用甘蔗提煉酒精的興趣高昂,所以到目前為止,已有來自四十餘國的新聞媒體記者採訪有關巴西的生質燃料製造模式。
 「聖保羅頁報」報導指出,巴西蔗糖工業聯盟認同國際組織的部分說詞,指稱美國的確使用愈來愈多的玉米提煉酒精,導致糧食短缺,但巴西的酒精乃採用甘蔗進行提煉,不會和糧食競爭。更何況,不能將生質燃料視為令糧食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頭號敵人,只能說是其中的一項因素。
 巴西農業部長史迪凡尼斯也認為聯合國所指的情況不適用於巴西。史迪凡尼斯告訴「聖保羅州報」,因為美國和歐洲予以農民津貼製造乾淨能源,卻沒有適當的原料提煉酒精,所以將用來栽種人類糧食的農地替代生產燃料。
 近幾年來,巴西無論是生質燃料還是糧食的產量都有所提高,而甘蔗僅佔巴西農作物的一小部分。雖然國際貨幣基金將最近三年全球糧食通貨膨脹高達百分之八十三的現象歸咎於生質燃料,指稱非洲貧窮國家受到的衝擊將最大,但也承認巴西的農地面積廣大,不會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當然,並非農地面積廣大就不會產生影響。英國「衛報」就指出,中國雖然有廣大的農地,卻因不事生產和環境污染的緣故,致使土壤日漸貧瘠,降低收成,但人口與經濟持續成長的結果,就發生糧食供不應求與價格飆漲的情形。
 為向國際提供有關使用甘蔗提煉酒精的正確訊息,巴西蔗糖工業聯盟將考慮繼華盛頓與布魯塞爾後,在亞洲設立第三處國外辦事處,但地點尚未確定。
 此外,巴西蔗糖酒精業也將繼續向其他國家推介生質燃料。上星期,挪威財政部即應邀率團參觀一家巴西蔗糖酒精提煉廠。據了解,挪威政府也有意強制規定在該國銷售的汽油中摻入酒精。
2008-04-23 13:12:25
造林減碳?
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造林不是減碳萬靈丹 >中時08-07-10關秉宗

     最近數則新聞報導部分企業欲以造林做為擴大其產能之交換條件,近期國內許多企業亦大力推廣「造林減碳」的活動。一時之間,造林似乎已成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萬靈丹。但此種期待與事實之間卻有相當的差距。
     首先,除非造林木能成為主要之替代能源,否則人造林在二氧化碳排放議題上所能發揮的最大功能不在於減量,而是在減緩其排放進入大氣之速率。因如同其他生物,林木之壽命有限,一旦死亡後便會分解。是以林木所吸存的二氧化碳遲早會釋放進入大氣。
     其次,目前許多宣稱每株林木每年能吸存數公噸,或每年每公頃森林可吸存超過上百公噸二氧化碳的數據,均高估森林淨吸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若林木能有該等吸存能力,則無須「十年」便可「樹木」。高估的原因可能在於僅考慮到林木淨光合作用的能力,而未考慮到林木會因呼吸作用所需,消耗大部分光合產物,排放二氧化碳。
     由台灣大學實驗林多項長期生長量試驗資料看來,未曾經過撫育經營的人造林每公頃每年平均最多淨吸存十五至二十公噸二氧化碳。農委會林務局近年委託進行的人造林二氧化碳吸存能力研究亦得到類似結論。是以森林淨吸存二氧化碳能力實屬有限。
     然而上述論點並不代表造林無用。畢竟,新植造林是京都議定書中認定目前唯一能有效且長期地減緩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圈的方法。重點在於如何增加單位面積人造林淨吸存能力與延長二氧化碳儲存於林木的時間。前者需積極地經營管理人造林,使其儘可能保持在高淨吸存能力的狀態,而後者則需合理與有效地利用人造林。此可能與一般大眾的直覺相左。關鍵在於若不利用人造林,則林木會逐漸衰老,逐漸喪失淨吸存能力,而死亡後更會釋放二氧化碳。
     若能利用造林木製成家俱或其他產品,並延長其使用年限,便可延緩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亦可因此降低對水泥與鋼鐵等耗能物料之需求。人造林利用後所釋放的空間,可再循環地用於建造新森林。是以合理地經營與利用人造林是非常先進環保的作法,京都議定書中特別強調需有效與永續經營森林的原因亦在此。
     此外,許多國家近年來積極地研發與推動以造林木為基質的生質能源。就如同其他生質能源,木質能源具有不會增加二氧化碳淨排放量之優點,亦可避免利用糧食作物做為生質能源之缺點。其實在使用石化燃料前,林木便是人類最主要的能源。目前研發的重點在於如何增加木質能源之種類與提升效率。新一代木質能源開發雖然尚處於初期階段,但其潛力值得重視。
     總之,僅依賴造林絕對無法達到減碳的目標;就算全台灣所有閒置土地拿來造林,可能亦無法抵銷一座火力發電機組或鋼廠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達到真正減碳必須要從節能著手。在國內可用於造林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欲使人造林能發揮減緩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功能,需有整體長遠的經營與利用規畫。(作者為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2008-07-10 08:46:37
阿楨
環團抨擊生質燃料不環保【聯合報2010.11.09

包括綠色和平組織在內的9個環保團體8日聯名公布一項報告指出,生質燃料比石化燃料更不環保,歐盟提倡生化燃料的政策必然促使農民將6萬9000平方公里的荒野闢為農場,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將導致窮人無糧可食,同時加速氣候變遷。
這些環保團體分析歐盟所訂至2020年為止,10%運輸燃料來自再生來源的目標數據後,得出這項結論。報告指出,如依這種規畫,歐洲未來10年消耗的額外生質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將比石化燃料高出81%到167%。
今年陸續公布的最新科學證據與歐盟規畫的上述目標牴觸,歐盟官員則辯稱,其中約僅三分之二透過生質燃料達成,其餘由使用再生電力的車輛補足。然而報告指出,根據歐盟27個會員國中的23國已經公布的個別再生能源戰略,2020年為止,生質燃料將占運輸燃料的9.5%,其中90%來自糧食作物。歐盟執委會正在考慮修法,以納入最新科學證據。
如果將穀物轉為生質燃料,熱帶地區可能必須負責補足穀物的缺額。一旦農民為了開墾農地而焚燒森林,可能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抵銷生質燃料帶來的好處。
報告表示,歐盟生質燃料戰略的間接後果之一是,每年額外產生2700萬噸到5600萬噸的溫室氣體。在最惡劣的情況下,相當於歐洲的公路增加2600萬輛汽車。英國因為採用生質燃料而排放的溫室氣體將是歐洲各國之最,其次依序是西班牙、德國、義大利、法國。

另參本館:環保與經濟 停烤肉拚減碳? 綠能產業 核能 《氣候經濟學》 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政治科學人 假科考之名
2010-11-09 09:26:33
版主回應
生質燃料>維基百科

生態燃料又稱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固體、液體或氣體。所謂的生物質係指有機活體或者有機活體新陳代謝的產物,例如牛糞。不同於石油、煤炭、核能等傳統燃料,這新興的燃料是可再生燃料。
生質燃料其中一種定義是「至少80%的體積,由十年內生產的有機活體物質所提煉出的燃料。」
如同煤炭與石油,生質燃料也是儲存太陽能的燃料。太陽的能量經過植物光合作用的轉化,以化學能的形式存於植物中。生質燃料其中一個優於大部分燃料的好處便是它可被生物分解,倘若不小心潑灑到自然環境,相較於其他燃料也較不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目前生質燃料最重要的意義是期望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過近來有些研究指出:使用(製造)生質燃料無益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加劇溫室效應[1]。
來源
專門培植為生質燃料原料的作物,有主要在美國出產的玉米和黃豆;主要在歐洲的亞麻籽和油菜籽;巴西的甘蔗;東南亞的椰子油。工業、農業、林業、一般家庭製造出可生物分解的產物都可以作為原料,例如:稻草、麥梗、稻糠、木材、糞便、廢水和廚餘……等。這些原料經由無氧消化轉換為生化氣體。製成燃料的生物質,其原料常常是一些未被充分使用的廢棄物,像稻秣與動物廢棄物。至於木材與草的品質並不直接影響能量產生的多寡。
現在有許多科學家開始研究使用藻類或藍菌做為另一種生質燃料的原料,應用的層面包括生質柴油、甲醇、乙醇、甲烷,甚至氫燃料。以大麻做為原料的研究也在增加,但大麻的研究還得面對法律方面的問題。
在一些工業化的國家,例如德國,因為一般燃料的課稅比食物的高,所以由每單位食物產生能量的價錢較用一般燃料便宜。
演進
早在發現火以來,人類就開始將生質燃料作取暖和煮飯用。當電被發現後,生質燃料原本將被大量用能源生産。然而石化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被大量發現與其應用技術的發展,使得生質燃料在能源、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功能被世人所忽略。
液態生質燃料的應用始于早期的汽車工業。內燃機的發明者,德國的尼古拉斯?奧古斯特?奧圖,計畫用乙醇做爲這項發明的燃料。柴油引擎的發明者,德國的魯道夫?迪塞爾,打算拿花生油做爲它的燃料。由亨利?福特發明的T型福特,完全使用乙醇爲燃料。但在賓州與德州的油田被發現後,石油變的很便宜也極易取得,于是汽車便開始改用石油或柴油。
難題
生產生質燃料的作物被生物質分解或者燒荒種地,導致需要數十年甚至數個世紀的生物燃料才能補償所排放的碳[1]。為了生產生質燃料,許多土地被改為農地,尤其是開發新的農地會破壞生態。生質燃料的大量使用也造成糧食價格上漲,並威脅貧窮人口的生存。
為了製造及運輸生質燃料會產生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及使用水資源、化肥。在地生產使用生質燃料可以減少這些問題,但是就算在地生產,生質燃料在環保上可能還是不值得,甚至有些研究顯示、一些已經量產的生質酒精在經濟上都是不值得──例如製造玉米酒精所需要的能量會超過玉米酒精能提供的能量。
用痲瘋樹(又名桐油樹)可用於生產生質燃料,這些作物可生長在不適於糧食作物生長的荒地、幾乎不需施肥,其種子亦不可食用,對糧食生產影響更小。但有些人認為還是要避免以下狀況:有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可能會為了賺錢,而把原本用來生產糧食作物的土地,拿來種植能源作物;就算能源作物本身不可食、也可以在不食之地種植,但是還是有減少糧食生產的危險性。
採用廢棄食用油來生產生質柴油不會佔用食物來源,被認為是目前真正值得推廣的生質燃料,但是廢油中含有許多無用物質,會增加生產問題。
纖維素乙醇是採用人體無法消化的部位,因此比較不會降低糧食生產,也可以減少新農地的需求,但是由於植物的細胞壁(纖維素主要存在的位置)構造相當複雜,且含有許多不同物質,因此以現在的技術來說,生產成本較高;此外,農業廢棄物同時也是一種良好而且重要的有機肥料,因此纖維素乙醇的大量使用也是有環保上的疑慮。
未來發展
未來可能利用藻類(例如海藻) 來生產生質柴油,以增加生質能源效率,和減輕生質能源可能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 不過,技術上還需一些突破,而且於生產的藻類很可能是基因改造品種,因此預防這些藻類混入生態系統也是個課題。
http://zh.wikipedia.org/zh/%E7%94%9F%E8%B3%AA%E7%87%83%E6%96%99
2010-11-09 09:33:51
阿楨
提煉生質柴油夢碎 「痲瘋樹」長不出錢來【經濟日報 2011.02.22

痲瘋樹因可提煉出生質柴油曾被譽為奇蹟之樹,但近來環保人士和企業主們卻表示,種植痲瘋樹既不能賺到錢也不是一項永續的投資。
英國環保團體綠色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在1月份發表的一篇題目為「痲瘋樹:樹上長不出錢來」的報告,不僅環保人士贊成其看法,一些生質能業者也同意這份報告中的許多評論。
曾被廣為宣傳為奇蹟之樹的痲瘋樹,可種植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不適合耕作的地方,無需佔用當地人民糧食來源的農業用地,還能夠提煉出生質柴油以及提供這些貧窮國家工作機會。
根據荷蘭痲瘋樹投資基金但有些生質能業者發現,這種植物並沒有最初所預期的那樣堅韌。在莫三比克和坦尚尼亞種植痲瘋樹的Sun Biofuels公司的業務發展經理史托頓(Harry Stourton)說:「所謂痲瘋樹可以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是一種混淆視聽的說法。如果你把它種植在貧瘠的土地上,收穫一樣會很貧瘠。」
綠色之友的報告質疑這種作物能減少碳排放的說法 。報導說,在農牧土地種植痲瘋樹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會比以生質燃料取代化石燃料所減少的二氧化碳多出17至420倍。
這份報告的作者波爾(Christine Pohl)說:「能讓這些開發者同意痲瘋樹並不是奇蹟之樹是好事,但這表示他們將會去使用那些肥沃的土地。我們認為肥沃的土地應用來生產糧食,特別是考慮到人口持續成長和全球食物短缺的問題。」

中油花36億印尼種痲瘋樹 穩定生質油料源2009年9月2日中央社

台灣中油公司今天與印尼農漁業合作社簽署備忘錄,將投入新台幣36億元取得45%股份,在印尼種植10萬公頃痲瘋樹,預計 5年後每年可產35萬公噸痲瘋樹油,取得穩定生質燃料來源。

商業周刊:毒樹煉油,綠金趨勢【麻瘋樹提煉生質燃油一桶成本為43美元】

人畜爭食加上提煉生質燃油大行其道,導致糧食不敷所需。二○○七年七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就聲稱,人類不斷用穀物、糖、各種作物種子及蔬菜油來提煉生質燃料,使糧食價格不斷上漲,未來十年美國會需要大量玉米;歐盟則需要小麥及油菜籽;巴西需要甘蔗,由於這些糧食作物都用來提煉乙醇或生質柴油,窮國未來可能出現糧食荒。
提煉生質燃油卻使窮人無糧食可食,令有心人開始構思替代方案,也就是從不可
2011-02-23 09:26:38
版主回應
食用的植物上提煉生質燃油,目前最熱門的就是麻瘋樹(Jatropha)。
麻瘋樹果實及葉子均有毒性,因此不可食用,但科學家卻發現這種植物亦可提煉生質燃油。今年 九月十七日 《財星》(Fortune)報導,今年六月英國石油(BP)和一家英國生質柴油公司D1 Oils,簽署了一張一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二億元)的合約,雙方合作成立一家新公司,預計在二○一一年前,成為全球最大的提煉麻瘋樹油的廠商。
這家新公司預計在四年內開墾 三百萬英畝 的土地,每年將生產兩百萬噸的生質燃料,這大約是歐洲生質燃油需求的一八%。

不可食特性,不致推高糧價

如今種植麻瘋樹主要是在非洲,這種植物可種植在乾旱的土壤、沙漠甚至垃圾場,而且不可食用,所以用此植物來提煉生質柴油,既不會推高糧價,也不會占用可耕作地。非洲之所以被認適合種此種植物,乃是它最適合非洲地理:麻瘋樹最適合種植的地帶,是在赤道南、北二十五緯度間,而非洲有大部分領土位於此區域內。
另外,麻瘋樹栽種後三年內即可商業生產生質燃油,反觀如棕櫚油等卻得等上七年,加上麻瘋樹還有實際用途:數百年來非洲當地居民種植麻瘋樹當天然籬笆,既可阻擋風沙,又可防止家畜逃跑,此外其壽命又長,可活五十年,更重要的是其經濟效益:經適當施肥或澆水,它的種子提煉出的生質燃油可達重量的四○%,反觀如大豆等只能提煉出一八%。
麻瘋樹汁長久以來都被拉丁美洲人用來做抗菌劑,在非洲,麻瘋樹種子也被用來施肥,因其種子內部含有天然養分;此外法國人還把麻瘋樹種子油用來做肥皂。不過要從麻瘋樹種子煉出生質燃油,目前還處於剛起步階段,如今用該種子煉出的生質柴油占全球不到一%。
不過這個替代方案仍不失可行之道,《華爾街日報》今年 八月二十四日 報導<Jatropha Plant Gains Steam In Global Race for Biofuels>,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將麻瘋樹列為「未來提煉生質燃油最佳候選人之一」,依高盛的數據:從纖維素提煉出一桶生質燃油成本為三百零五美元,小麥要一百二十五美元,大豆一百二十二美元,玉米八十三美元,而麻瘋樹卻只要四十三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元)。
二○○七年六月《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有篇<灌木叢中的綠金>(Green Gold in a Shrub),就提到各國種植麻瘋樹的熱潮,「現在沒有煉出多少麻瘋樹油,因為每個人都把麻瘋樹種子拿來種了。」此外專家已經開始鑑定各種麻瘋樹品種,如巴西的麻瘋樹種子含油量四○%,大約和油麻菜籽相當,而印尼則有一種較矮的麻瘋樹,非常適合採收。這些麻瘋樹若能成功煉出生質燃油,對窮國將是一大福音。
http://tw.myblog.yahoo.com/eg168.tw/article?mid=334&prev=-1&next=320

麻瘋樹(Jatropha curcas L.)又名小桐子、芙蓉樹、膏桐、亮桐、臭油桐,為大戟科(Euphorbiaceae)小喬木。它喜光為陽性植物,根系粗壯發達,具有較強的耐乾旱瘠薄的能力,人工造林容易,天然更新能力快,還耐火燒,可以在乾旱、貧瘠、退化的土壤上生長。適宜在熱帶、亞熱帶以及雨量稀少、條件惡劣的幹熱河谷地區種植。是保水固土、防沙化、改良土壤的主要選擇樹種。麻瘋樹種子含油30%以上,一棵成熟的麻瘋樹一年可結種三次,每次產生5到15公斤種子,一公頃年產油可1590kg, 是大豆產油率的五倍左右,而成本遠低於大豆,重要的是麻瘋樹可以不佔用農地。純麻瘋樹油可以用於烹調、照明或者發電。
麻瘋樹重要價值還不止如此,在廣大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它是一種非常重要藥用植物。麻瘋樹的藥用部分有葉、樹皮、種子及根。根可散淤消腫,止血,殺蟲止癢;治跌打骨折,疥癬,頑瘡。委內瑞拉地區用根熬出的汁治痢疾。種子油可作為催瀉的瀉藥和治療許多疾病,但使用過量會導致腹瀉和胃、腸炎。樹枝的傷口處分泌的白色乳液,似肥皂水,吹之生泡,經太陽乾燥則變為赤褐色乾脆固體,可供藥用。在麻瘋樹的產地,喀麥隆人經常將麻瘋樹葉煮出的汁用於風濕病的治療,哥倫比亞人用葉汁治療性病,巴哈馬人則用來治心絞痛,或用來外敷治療丹毒,古巴人用來治牙痛,巴貝多人用葉汁來治蘚。在中美州一些國家將這種乳液用於治療牙齦炎、創傷、痔瘡和疣等。
麻瘋樹對昆蟲有毒,多數昆蟲啃食樹葉後腸胃不適,因此在一些國家被栽植為防蟲隔離帶,對發展有機農業有極大助益。麻瘋樹的驅蚊效果亦很明顯。台南市試驗表明,在陽臺或庭院中種植2株麻瘋樹,蚊子數量劇減或很少發現,麻瘋樹可能是生物防治登革熱的有效途徑,正在進入尋常小巷、庭院之中。
http://www.lijunoilacnepimple.com/lijun01/jatropha.htm
2011-02-23 09:28:17
阿楨
離島造林 官商勾結 10年A10餘億 林務局四官收押2011-03-11 中時

 農委會辦理金門、澎湖和琉球離島造林計畫驚傳官商勾結重大弊案,初估集體貪汙金額高達十餘億元!檢調前天動員百人兵分廿三路大搜索,昨將涉嫌收取回扣的農委會技正董章治等四名官員及涉嫌擔任「白手套」的林昆木、林春雄等七名造林業者收押,另有兩名廠商交保,案情不排除向上發展。
 檢調表示,本案的操作模式從八十一年農委會推動離島造林工作後,幾乎是「行之有年」,涉貪官員與「白手套」上下其手,在他們的一手安排下,業者幾乎都會有二至三成的利潤「回饋」到官員身上;業者間還設立所謂「公積金」,用這些錢來招待官員飲宴、支付來往離島的機票、住宿費用,甚至上酒店、性招待等。
 金門地檢署檢察長張金塗表示,這是歷年來金門最大、最嚴重的集體貪瀆案,檢調傾全力偵辦,整整兩天都沒有休息,後續將依已掌握的證據,擴大追查其他涉案官商。
 據指出,林務局推動離島造林業務已經十多年,每年發包的標案有卅多案,但業者與林務局官員勾結,將標案利用所謂選擇性招標,設定規格標,將不屬於圍標集團的廠商排除,最後全省一千多家造林業者,只有三、四十家業者符合所謂規格標的投標資格,可以參與離島造林案的投標。
 檢調懷疑,這些大小標案,幾乎都在承辦的林務局技正董章治及他手下的技士主導下,與廠商所公認的林業大老「白手套」林昆木、林春雄配合,喬定接近或完全相同的規格標價格,從規格標設定、招開標過程、至施工、驗收,都會有相關官員配合業者的施作,讓業者輕鬆過關。
 檢調還懷疑,業者可能還利用「小三通」,招待官員到大陸觀光、旅遊,甚至將飲宴招待的「回饋」,搬到對岸去,但這一部分尚待查證。
 金門地檢署前日指揮福建省調查處、調查局北機站、南機站及澎湖縣調查站上百名調查官,搜索農委會林務局、屏東林管處、澎湖造林工作隊和造林廠商等十九處所,同步拘提十三名官商嫌犯到案,在屏東的林姓林業大老家中查獲一千一百卅萬元的疑似賄款及行賄公務員的相關帳冊,並查扣茶葉、金門高粱酒等禮物。
 檢調發現近二、三年來的每一個標案,得標廠商涉嫌給官員相當於發包金額三成的回扣,估算每年不法回扣高達八千萬元至一億元。
 由於涉案官商相互遮掩,儘管業界曾有傳聞,但非核心人士根本無法得知黑箱作業的內幕,推估這十餘年的不法所得應有十幾億元之多。
2011-03-11 10:31:28
版主回應
環保救不了地球 越失控越能得到解答

《革命將至》從近年來法國和歐洲的社會抗爭聲浪中醞釀而出,由匿名的「隱形委員會」寫成,承襲居伊.德波(Guy Debord)優雅文字風格,提出「資本主義文化即將崩潰」的論點,是非常具有煽動力的革命小書。這本書被法國政府指稱為恐怖主義手冊,並且以此為由,強行逮捕可能的嫌犯作者群。
環保不只是總體經濟的運作邏輯,也是資本主義的新道德觀。體制內部的危急狀況越是緊張、篩選過程越是嚴苛得令人難以忍受,我們就越渴望新的標準出現,讓淘汰機制照舊運行。從古至今,美德都是敗德發明的概念。如果沒有環保的概念,我們就難以解釋為什麼如今會有這兩種飲食習慣存在:一種是「健康有機」的吃法,屬於有錢人和他們的小孩;另一種簡直像毒癮般的吃法,屬於賤民和他們胖死活該的後代。反正,最值得效法的就是全球超級資產階級的生活風格,他們連賣弄風騷都能小心避免「對環境造成傷害」。沒有任何東西比環保擁有更大的權力,讓控制的範圍迅速擴張,教所有反對聲音全部閉嘴。
貨品來源追蹤、資訊透明、資格認證、環境稅、環境優先權、國家水資源警察,這一切預言了環保在今天的特殊地位。環保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因為賦予它權力的是自然、健康和公共福利。
「當新的經濟和新的態度成為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一部分,自然而然,所有強制措施便再也不需要強制執行了,」某位電視上的名嘴說。只有像他那麼勇於胡說八道的人,才能理直氣壯地說出那麼麻木不仁的話:一方面呼籲我們要起身行動,全然地表達「對地球的歉意」;一方面又要我們全然地麻痺自己,保持文明和理性的態度面對問題。控制好你自己,這就是新的環保禁慾主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參加這場苦行,才有資格在解救地球的行動當中和體制談判。我們必須忍受飢餓,從前是以經濟之名,現在則是以環保之名。所有馬路都有可能被改建成自行車道,甚至有一天,我們的收入也很可能得到合理的保障,因為健康的環境和生活都有利於工作,促進經濟成長。有人說,人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不用去管環保是否變成了獨裁,這種人在說謊: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環保獨裁互為因果,我們則是陷入了因果循環。

在人和環境之間,永遠有警察存在。

環保論述裡的一切都必須被重新推翻。譬如說,環保人士口中的「災難」是指現行體制在人事物方面的管理疏失,然而在我們看來,正是因為這個體制運作得完美無缺,才會導致災難來臨。歷史上最大的一波發生在亞熱帶地區的饑荒是在一八七六到一八七九年間,這段時間剛好碰上了全球性的乾旱,然而,這段時間同時也是殖民擴張的全盛時期。當農民生活的世界和農耕技術一起被消滅,人類因應糧食短缺的辦法便跟著消失了。絕不只是缺水,就能讓亞熱帶的大地上布滿幾百萬具乾巴巴的屍體,真正的原因是殖民經濟的快速擴張。地球上所有看似生態浩劫的災難,其實都在向我們證明,我們和世界之間形成了一種毀滅性的關係。
這個世界正常規律地運作,讓我們忘記日常生活的剝削本身就是一種災難狀態。環保人士所說的「災難」,只不過是暫時把我們的注意力從這種狀態中移開,讓我們在所剩不多的快樂時光裡為自己還活著感到慶幸。其實,我們大可以快一點用光石油存量,斷絕國際之間的資本流通,打亂大都會的節奏,為社會全面失控而熱烈歡呼!「民眾回到野蠻狀態」又怎樣?「地球遭受威脅」又怎樣?「人類文明結束」又怎樣?任何失去控制的場面,都比裝模作樣地危機管理更有意義。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去詢問永續發展的專家,期待從他們那裡得到什麼良心的建議。只有當社會運轉失靈,系統發生短路,所有問題最合理的解決方式才會一一浮現。想想看,簽署京都議定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幫地球降溫,還是讓烏克蘭和羅馬尼亞這些國家,可以靠著出售溫室氣體排放配額振興經濟?想想看,如果不是因為冷戰結束、蘇聯垮台,逼得卡斯楚必須經濟獨立,古巴怎麼會從一九八九年搖身一變,成為今天「有機農業」的世界大國?反過來說,為什麼偏偏是在窮困的非洲,而不是在其他工業發達的國家,汽車修理的技術可以普遍到成為一種全民藝術?想想看。
危機的迷人之處,在於危機一旦發生,環境就不再只是環境了。危機迫使我們和現況重新取得聯繫—即便取得的是危險關係也好,它讓我們重新感受現實的脈動。它使環繞在我們四周的不再是風景、一覽無遺的展示圖、虛構的劇場,而是我們賴以生存、創造、學習的一切。我們不會再被那些三句不離「災難」的人唬住,他們自己就是災難製造者。管理階層的人整天只會空想,彼此討論著如何對體制發出有力的一擊,又能「造成最小的傷害」;剛好相反,我們認為最實際的反抗策略,就是要「造成最大的傷害」,最好大到把整個體制搞垮,證明我們有多強悍。

另參本館:《綠色資本主義》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2011-08-12 09:53:15
阿楨
抬高糧價?十大國際機構:放棄生質燃料【聯合晚報 2011.06.11

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 (WTO)等十大國際機構提出報告,呼籲各國政府捨棄支持生質燃料的政策,以免生質燃料抬高全球糧食價格。
報告指出:「如果油價走高,致使作物在能源市場的價值超越在糧食市場的價值,作物會轉而生產生質燃料,因此提高糧食價格。」而且石油價格變動大,也會造成食糧價格的波動。
歐洲、加拿大、印度和美國等國家實施生質燃料補貼政策,但近來反對者日增,歐洲已在檢討2020年達到10%生質燃料的目標,這份報告預料將助長反對聲浪。
生質燃料報告是為20國集團 (G20)準備,參與撰寫報告的還包括世界糧食計畫、國際貨幣基金、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專家。
G20農業部長6月22、23日將在巴黎集會,討論抑制全球糧食和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的對策,G20輪值主席法國把追蹤糧食價格變動做為今年的重點,各國部長將討論如何增加市場透明度、限制商品市場的炒作。
法國並未把矛頭指向生質燃料,但專家在報告中呼籲各國重新思考生質燃料政策。報告說:「補貼第一代生質燃料,壓低了生產成本,使得作物價格更加依賴石油價格。補貼政策必須改變,G20政府必須取消補貼生質燃料生產和消費的政策。」
自2007至08年間,許多開發中國家因為食物價格暴漲而發生動亂,引發「食物與燃料」之爭,有些地區為生產生質燃料作物而破壞林地,「碳足跡」比化石燃料更嚴重。報告指出,生質燃料在2007至09年耗用20%的甘蔗、9%的油菜籽和粗穀物、4%的甜菜。
美國乙醇業組織「成長能源」則辯稱,生質燃料抬高糧價的說法言過其實,生質燃料其實只占影響糧食因素的一小部分,真正影響糧食價格的是氣候、政治動亂、能源成本和商品市場的炒作行為。
2011-06-12 10:10:26
版主回應
蔗渣成黃金 巴西生質燃料看好 2011/06/08中央社

巴西甘蔗製糖和提煉酒精過程中的副產品蔗渣,及甘蔗園剩下來的甘蔗葉桿,去年產生了足夠供應2000萬人使用的電力。
巴西礦能部指出,透過燃燒甘蔗渣和甘蔗葉桿產生的生質電力,目前佔全國耗電量的2%,至2020年的比重可提高到14%。
礦能部能源發展處長溫杜拉(Altino Ventura)指出,蔗渣的產電潛力相當於3座類似美山水力發電廠(Belo Monte)的規模,不浪費且可避免排放二氧化碳。
專家也強調,生質燃料與水力發電間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生質電力是在甘蔗產量收成期間產生,剛好是旱季水力發電廠產電量低的時期。
以去年為例,甘蔗生質燃料產生的電力就避免旱季期間,東南部和中西部水庫4%的用水。
CPFL更新能源公司總裁薩德(Miguel Saad)指出,儘管生質電力具明顯優勢,眼前仍有許多挑戰,如傳輸電力給能源公司的基礎設施不足,連接成本高,蔗糖酒精廠須投資提高甘蔗產量等。
薩德指出,甘蔗產量限於每年的收成期,且受自然氣候因素影響,必須有全盤計畫才能擴大發展。

陸新能源規畫 微藻成新黑馬2011-05-28 旺報

 大陸近年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卻導致風電設備和太陽能產能過剩嚴重,部份產業陷入紅海市場。針對此一困境,大陸也已開始注意新燃料能源的開發。其中,「微藻」可能成為未來新能源領域中,異軍突起的「新燃料」黑馬。
 為因應綠色環保,大陸承諾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將占電力結構16%。在今年啟動的「十二五規畫」資源環境發展指標中,官方也制定非石化能源的比重必須由2010年的8.3%快速提升至2015年的11.4%。
 但當官方大力推展新能源時,卻面臨產能過剩,或遭遇旱災、稻穀糧食價格不穩的問題,讓大陸的再生能源發展,走得搖搖擺擺。
 在大陸鑽研新能源發展的太平洋波蒂科公司總顧問羅維指出,「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多是生質燃料的原料,主要為汽柴油替代品。但最後卻造成雨林破壞、深受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瓶頸。
 為此,開發「微藻」成為柴油燃料的新替代品,成為目前大陸官方和民間正積極研究的新方向。
 作為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成果之一,去年在「中美可再生能源論壇和生物燃料論壇」上,美國波音公司就和大陸研發單位共同合作,準備把微藻開發成航空燃料的替代品。
 羅維表示,目前大陸就微藻的技術開發還在萌芽階段,台灣目前有相關的純熟技術和外商準備合作共同搶進中國市場。
 他指出,在特定的培養條件下,某些微藻會大量積累油脂,使其含油量可高達70%。其產油率仍可比其他能源作物,分別高出數十倍以上
 他也預估,一旦量產,透過微藻製造出的柴油燃料,將比傳統的柴油成本減少十幾個百分點。
2011-06-12 10:14:13
阿楨
青海祁連山 發現「可燃冰」【聯合報2011.08.27

面對石化能源逐漸枯竭,各國均在積極尋找新的替代能源。青海祁連山盆地近年發現一種新型乾淨能源「可燃冰」,初估蘊藏量至少有三百五十億噸油當量。大陸今年將投入人民幣六千萬元(新台幣二點七億元)研究經費,預計十年後可開始生產。
據專家預計,大約在二○二○至二○二五年大陸能源資源需求將達到最高,因此必須尋找新替代能源;科學家估算,世界上可燃冰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煤、石油和天然氣的二倍。
長期倚賴能源進口的台灣在高雄與恆春外海也發現可燃冰蘊藏量,也陸續進行長期的研究工作。
新華社報導稱,二○○八年大陸地質工作者在祁連山凍土區發現可燃冰。科學家粗略估算,大陸可燃冰蘊藏量至少有三百五十億噸油當量。
為挖掘祁連山可燃冰資源,大陸擬訂為期十一年的計畫,擬分三個階段實施:從二○一○年起三年內,開展挖掘區域研究、施工鑽探試驗井,藉此可發現產地處;並同時展開勘查技術研發工作。
二○一三年起三年內,展開資源勘查工作,同時進行生產試驗先期研究;二○一六年起,用五年時間繼續進行資源勘查,同時展開生產試驗研究。
報導稱,為挖掘可燃冰資源,青海省政府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去年六月簽署資源合作戰略框架協議。由青海省發改委主導,中國海洋石油公司、青海省發展投資公司、青海西部礦業集團、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青海煤炭地質局四家單位聯合成立可燃冰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決定今年下半年進行高精度三D地震勘探,了解區內裂隙情況以及可燃冰的成礦原理。接著試著開挖試驗井,探索可燃冰的綜合勘查技術。
一些大陸的大型煤炭企業也對可燃冰的研發表示出極大的興趣,神華集團已與有關方面密切協商,如協議達成,將參與到可燃冰的勘查與研發之中。
2011-08-27 10:11:40
阿楨
波蘭以鄰為壑 德國反核破功【聯合報2011.10.08(楨:德也向法國買核電!)

受日本福島核災影響,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宣布要讓德國在2022年成為非核家園,這個計畫7日受到不小的打擊,因為鄰國波蘭有意在兩國邊界興建一座核電廠。
波蘭前總統卡欽斯基本周聲稱,梅克爾能夠掌權,是因得力於秘密警察的協助,兩國關係因而緊張,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核電弔詭:德國不要法國要,都是民意決定!【聯合報社論2011.06.07(楨:故廢核民意是民粹/偽廢核!)

日本福島核災強烈搖撼核電形象,各國紛紛重行檢視核電政策,德國更率先宣布二○二二年廢核;法國態度則與德國完全相反,政府宣布繼續發展核電,缺電可以向法國買核電)。
法國石油、煤、水力、天然氣的能源蘊藏匱乏「都是零」,近四十年來法國能源當局沒有鬆懈過溝通,國營電力公司持續每年邀請十萬民眾參觀各地核電廠;網路資訊透明,隨時可以查到鄰近核電廠運轉資料,讓核電廠不再神祕。三月日本福島核災震驚世界,但法國的民意支持核電的比率沒有絲毫減少(楨:?)。

法國能源部長:核電廠安全水平很高(楨:?) 2011-09-15 鉅亨網

綜合媒體9月15日報導,法國能源部長Eric Besson 15日表示,該國核電廠安全水平很高。然而,法國核安全機構與當地部門9月12日表示,法國南部的Marcoule核電廠12日發生爆炸。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上午11點45分(格林威治時間09:45,美國東部時間上午5:45),負責處理核廢料的該工廠由法國國家電力提供商EDF的一家子公司運營。法國監管部門表示,此次核電廠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而緊急服務機構就核泄漏危險發出警告。

另參本館:
核能與核武 居安思危 福島事件 《車諾比事件》 環保與經濟 綠能產業(二) 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2011-10-08 10:29:29
版主回應
更加安全、便宜 中國加緊研究以釷核能替代鈾原料發電2011/3/22世界日報

  日本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危機,民眾對核電安全性的信心動搖。其實,以釷(thorium)取代鈾進行核能發電更安全、危險廢料更少、成本更便宜,中國已展開研究,只是注意到的人不多。
  美國科學家早在1940年代就研究以釷當燃料發電。以釷發電的分裂效率、燃料持續時間優于鈾,也不用分離同位素。不過,以釷發電無法像以鈾發電產生可制造核子武器的鈽(plutonium) ,所以美國放棄研究釷發電。
  中國能源報報導,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啟動「未來先進核裂變能—釷基熔鹽堆(反應爐)核能系統」專案,目標是在20年左右之內,研發出新一代核能系統。
  據報導,中國科學院「未來先進核裂變能—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專案負責人、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洪杰表示,熔鹽使用熔融狀態、含核燃料的氟化鹽在反應爐中燃燒,爐內溫度超過預定值時,設在底部的冷凍塞會自動熔化,熔鹽全部流入緊急儲存器,核反應立刻終止,而氟化鹽冷卻後變成固態鹽,使得核燃料既不容易泄露,也不會與地下水發生作用而危害生態。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統計,全球目前有442個核電反應爐,發電量總計為372GIGAWATTS,佔全球14%。中國、印度經濟快速成長之際,光是應付這兩個人口大國的電力需求,核電發電量就可能必須加倍。
  如果各國基于安全顧慮而取消或減少核電,以石油、燃煤火力發電的壓力更大,但化石燃料總有耗盡的一天,太陽能等干淨能源也無法完全彌補核能缺口,有必要研究新的安全核能發電方式。
  英國電訊報專欄報導,哈德斯菲爾德(Huddersfield)大學教授賽文斯基表示,釷必須用中子「轟炸」才能啟動分裂過程,如果切斷中子束,釷就停止分裂,沒有連鎖反應。

英著手研究"釷能源" 比核能更安全強大(圖)2011-06-13中國新聞網

工程師在“艾瑪”電子加速器內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種可以取代放射性鈾的物質就是:釷。而英國的科學家們已經在曼徹斯特南部的柴郡平原,建起了一個用于研究釷能源的機器,並為其起名為“艾瑪”。
  據報道,一頓釷可以提供相當于200頓鈾,或者350萬頓煤所提供的能源,而世界上已知的釷元素儲量可以至少為世界提供1萬年的能源支持。釷元素的好處還不止這些:相比鈾而言,它易于進行濃縮與提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這意味著它是一種清潔能源,更重要的是:用釷元素建造而成的發電站不用擔心堆芯熔毀,它在發電過程中也只會產生相當于核電站百分之0.6的輻射物質。
 據了解,“艾瑪”由英國基本技術方案研究理事會出資建造,它是一臺電子加速器,可以將釷元素所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子束。來自劍橋大學的納托爾博士說:“釷元素有著許多明顯的優勢,人們可能會問:那我們為什麼一開始要使用鈾元素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鈾元素可以用來制造核武器,而軍用科技與民用科技之間的聯係又是如此緊密,因此人們一開始不會想到去研究一種不能用作武器的物質。”
  盡管目前試驗還處在初級階段,人類真正用上“釷能發電站”所產生的電力還需要等上一段時間,但參與研究的英國哈斯菲爾德大學教授賽溫斯基表示:“如果我們能得到足夠的資源支持,我們就會成功。”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1-06/13/c_121528553_2.htm

美 國 超 過 30 年 來 首 次 通 過 興 建 新 核 反 應 堆 2012-02-10

美 國 核 子 管 理 委 員 會 接 納 在 佐 治 亞 洲 一 間 核 電 廠 , 加 建 兩 個 核 反 應 堆 。
委 員 會 以 4:1 通 過 有 關 計 劃 , 反 對 的 是 委 員 會 主 席 姚 茨 科 。 他 表 示 , 是 考 慮 到 日 本 福 島 核 事 故 。
加 建 的 兩 個 反 應 堆 , 耗 資 140 億 美 元 , 奧 巴 馬 政 府 向 有 關 公 司 提 供 83 億 美 元 貸 款 , 預 料 反 應 堆 將 在 2016 及 17 年 投 產 。
美 國 在 1979 年 發 生 三 里 島 核 電 故 後 , 核 電 廠 和 反 應 堆 的 興 建 費 用 急 升 , 30 多 年 來 再 無 新 核 電 廠 或 反 應 堆 落 成 。
2012-02-10 09:48:53
阿楨
節能家電反致能源消耗增加?‧天下雜誌 2011/11/22

「節能減碳」,人人都會說,但其中卻充斥許多迷思。日本能源經濟權威松井賢一點破:節能家電反而導致能源消耗增加,而且補貼只是在圖利有錢人。 【文/陶允芳 圖片/劉國泰】
說到節能家電,可能沒有人會說不好。但是國際首屈一指的能源經濟專家松井賢一卻指出,節能家電更刺激能源需求,而且圖利有錢人。
松井長期擔任亞太經合會議(APEC)能源組主席,也是日本能源經濟研究院(IEEJ)重要學者。去年他還獲頒國際能源經濟學會年度貢獻大獎。
松井賢一分析,日本的Eco Point節能家電獎勵積點制度,產生立即的效果,就是刺激更多能源需求。
因為人們丟掉舊家電,去買新的節能家電,舊家電回收處理耗時耗能。
而價格昂貴的節能家電,只有高收入者才買得起,他們把省下來的電費,再用來添購更多電器,結果導致更多能源消耗。
但多數收入不高的人,卻不會因為若干補貼,就新購節能家電。因此政府補貼購買節能家電,享受到補貼利益的,是有錢人。
「說穿了,節能家電只是一場政治秀,」松井指出,「只是讓廠商有機會出售更多商品。」

你以為省電燈泡最省電嗎?‧康健雜誌 2012/03/29

你以為省電燈泡最省電嗎? 其實省電燈泡反而是常用的螢光燈裡最耗電的! 正確認識不同的燈,才能挑到一顆最適合你家的好燈。【文/曾沛瑜 攝影/陳德信】
  每次到賣場看著各種光燦奪目的燈,總是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徘徊了老半天試圖比較出一個所以然,卻還是一頭霧水。
  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嗎?究竟該如何在茫茫燈海裡挑到一顆最適合我家的省電燈?
  市面上較適合居家照明使用的燈主要是白熾燈、螢光燈、LED燈這三大類,想評估哪一種燈最適合自己,重要的是認識每一種燈的類型與優缺點。
  白熾燈─色彩真實 白熾燈包括鎢絲燈泡及鹵素燈。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蕭弘清指出,鎢絲燈是透過通電將鎢絲加熱至白熾而發光,所以溫度愈高,發出的光愈多。
2012-04-04 13:11:14
版主回應
  鹵素燈則是鎢絲燈的進化型,為了讓鎢絲燈縮小,它外圍用的是更耐熱的石英玻璃,並灌進能帶走高溫的鹵素氣體以保持穩定,故名鹵素燈。
  白熾燈的好處是價格便宜、演色性(色彩真實性)高,但缺點是耗能。在節能潮流的影響下,全世界正逐步淘汰白熾燈,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台灣從2013年起,除了25瓦以下的白熾燈,其餘皆須符合規定的發光效率才能生產、販賣。
  螢光燈─經濟實惠 螢光燈是一般家庭最常見的光源,它包括省電燈泡、PL燈、T5、T8、T9螢光燈管(日光燈)、冷陰極管等。蕭弘清表示,螢光燈是透過電子撞擊水銀發出紫外光,再經螢光粉產生可見光,因此只要讓電子更直接有效的擊中水銀,螢光燈的發光效率就會愈高。
  所以,如果你不確定究竟哪種螢光燈比較省電,林憲德建議只要記得以下口訣:「長的比短的好、細的比粗的好、直的比彎的好、裸露的比有罩的好。」長度是為了讓電子有足夠的加速空間,使光效更高;愈細愈直的燈是為了讓電子更有效擊中水銀;而多了一層罩子的燈則會被掩蓋10%的亮度。
  螢光燈的優點是便宜、節能、壽命長,但缺點是含汞、點亮速度慢、演色性稍差、會閃爍。蕭弘清指出,閃爍會造成視覺上的疲勞,引起頭暈、嘔吐,但目前幾乎所有的螢光燈都已改裝高頻電子安定器解決這個的問題,所以如果你家還在用傳統安定器的話,建議立即更換。
  LED燈─一點即亮 LED燈藉由半導體材料發光,林憲德戲稱它是「照亮自己而非照亮別人」的燈,這是由於LED的發光面積小,輸出能量較低,所以它較適合做為顯示,例如,號誌燈、長明燈,而非長距離的投射照明。
  LED要做為大面積的照明必須有足夠的數量,蕭弘清解釋,過去LED不適合做為照明用途,因為要達到同樣的照度,日光燈的效果比較好,但現在LED技術逐漸成熟,大面積照明的效率已高過螢光燈。
  LED的優點是沒有電熱燈絲,也不必透過氣體放電,一點就亮,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光源,但缺點是售價貴、演色性不如白熾燈且穩定性仍不夠高,此外,光源體積愈小,輝度越高,所以LED燈的眩光也比較強。
  第一次買燈就上手
  如果不想再迷失在大賣場的燈海裡,蕭弘清建議可以透過以下步驟,找出一顆最適合你家的燈。
  1.決定光源種類
  不同的空間會有不同的使用習慣,家裡究竟該選什麼燈,其實應該先衡量不同的空間會如何使用電燈。例如,需要大面積、長時間照明的環境,如客廳、房間適合用螢光燈;經常開關燈的樓梯間、廁所,就適合能夠快速點滅的LED燈;冬天的床頭、浴室如果使用會發熱的白熾燈,不僅能照明還兼具保暖。
  2.演色性至少80
  演色性是物體在光源下呈現的色彩真實性,它的數值從0~100,愈高代表顏色愈自然,空間相對也會變得比較舒適、和諧,因此蕭弘清建議,居家照明至少要選擇演色性80以上的燈,否則顏色太詭異看起來臉色很糟,反而讓人覺得不舒服。
  所有燈裡面白熾燈最接近太陽發出的自然光,演色性最高,Ra值訂為100,目前最好的螢光燈可以做到90以上的演色性,LED燈的演色性也可以達到80以上。
  3.選顏色
  燈的顏色稱為色溫,數值愈低,光的顏色愈黃。燈泡色偏黃光,色溫約3000K左右;晝光色偏白光,色溫約5000K(中午室外的陽光)~7000K。
  燈色的選擇會影響家中的氛圍,冬天適合用燈泡色營造溫暖的感覺;夏天則建議換成晝光色創造涼爽感。蕭弘清表示,他曾經做過實驗,在同樣的溫度下,小朋友在黃光的環境裡會流汗,但在白光下就不會,所以色彩的確會影響生理的感受,因此他建議,家裡的燈應該要有換季的概念。
  4.評估亮度需求
  既然大方向已經確定,再來就是要評估你家究竟需要多少光能(稱為光通量,單位是流明,Lm)的燈,數值愈大愈亮。
  蕭弘清指出,一般居家照明大概需要150~300Lux左右的照度(Lux),照度是每平方公尺有幾流明的光能(Lux=Lm/m2),所以只要知道空間是幾平方公尺就會知道總共需要多少流明的燈。
  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閱讀的時候需要高達500Lux的照度,所以看書時一定要使用檯燈補足光源。
  5.挑瓦數
  瓦數是燈消耗的功率,所以當你確定家裡需要幾流明的光能後,再挑出瓦數最小的燈,就是最省電的選擇。
  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包裝上沒有標示流明數,可以看發光效率(Lm/W),只要將發光效率乘上瓦數就是流明數了。
  懶人選購法:參考「節能標章」 如果你真的沒空花心思去評估、計算,其實也可以透過「節能標章」簡單辨識何者為高效率的產品。擁有節能標章的燈至少有80以上的演色性,以及良好的發光效率。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75435
2012-04-04 13:12:27
阿楨
風力發電機 日產一千公升飲用水 2012-07-09 中國時報

 高高聳立的渦輪式風力發電機,長久以來被用來製造再生能源,現在一家法國機電工程公司發揮創意,予以改良,讓風力發電機還能利用空氣中的溼氣,生產出飲用水,條件合宜時一具發電機一天可以造水一千公升,未來這種科技更符合經濟成本時,可望造福許多乾旱缺水地區。
 法國Eole Water公司將傳統風力發電機改良研製的「WMS 1000」型風力發電機,利用自行發電的電力供應整個造水系統使用。空氣透過稱為「空氣風箱」(air blower)的裝置,吸進發電機的「鼻部」,吸入的空氣接下來流經安置在渦輪葉片後的電冷壓縮機,空氣中的水氣便凝結並被收集起來。
 水滴收集後,經由一系列特製的不銹鋼管導引流下,集中到發電機基座的儲水槽,接下來在儲水槽裡過濾、淨化,就能供人類飲用。
 Eole Water的行銷負責人冉寧指出,該公司的新科技能讓鄉村地區的飲用水自給自足。依溫度、風速及溼度而定,每具WMS 1000一天最高可產出一千公升的潔淨水,一座風力發電場生產的水足以供應二千到三千人村鎮飲用。
 WMS 1000預定今年年中上市,視安裝地點及周遭條件,每部要價五十萬到六十萬歐元之間;雖然目前價格偏高,但大規模量產後,價錢可望降低。
2012-07-09 13:01:07
版主回應
計劃性汰舊 燈泡的世紀陰謀 2013-01-04 中央社

電燈泡的壽命其實隱藏著一個世紀大陰謀,藉由「計劃性汰舊」的複雜運作體制,達到控制銷售額持續成長的目標。
公視「主題之夜」今晚10時將播出「電燈泡之預知死亡紀事」,揭開關於電燈泡的世紀大陰謀,深入了解消費行為背後所隱藏的複雜運作體制「計劃性汰舊」。
愛迪生(Thomas Edison)1881年研製成功的首個商用燈泡,能連續使用1500小時,到了1924年的時候,工程師已經能夠製造出壽命長達2500小時的燈泡,但隨著科技進步,現代電燈泡的壽命反而只有1000小時,其中有個天大的秘密。
1924年的耶誕節,幾名世界主要燈泡製造商在瑞士日內瓦一間密室集會,討論名為「太陽神」的秘密計畫,這項計畫將技術性的使燈泡壽命限制在1000小時以內,消費者才會不斷購買新的燈泡,藉著「計劃性汰舊」來控制消費者。
1925年幾個燈泡製造商更聯合成立「1000小時壽命委員會」(1000 hour life committee),進一步禁止任何廠商製造壽命較長的燈泡。
藉由「電燈泡之預知死亡紀事」,觀眾將對資本主義商業運作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回應
那已經是過往的歷史。以前全世界就只有那麼幾間公司在做電燈泡,現在根本不可能。為了對抗這種聯合壟斷,各國都有相關的法律。友達的高階幹部,不過與其他廠商開過幾次會,現在就被美國抓起來關。

PTT八卦| [新聞]計劃性汰舊 燈泡的世紀陰謀

電子產品大概都活不過2年的壽命 自動葛屁
你當為什麼現在手機這麼容易壞?
大同電鍋就是太耐用 最後害到自己
http://www.8z1.net/a1357291998.html

換燈愛地球 經濟部能源局持續推動白熾燈汰換計畫2011-04-01

根據能源局統計,國內白熾燈每年銷售量約為2218萬顆,年用電量約10.8億度,白熾燈平均使用壽命(約500至1000小時)約只有省電燈泡的 3分之1至6分之1,同樣照度的白熾燈比省電燈泡耗電 5倍以上;加上白熾燈表面溫度高,會使室內溫度升高,增加冷氣耗用量。
為持續推動全面照明革命,能源局已針對生產面於2009年3月將照明能源效率納入管理並公告白熾燈能源效率標準,並將於2012年正式施行,屆時不符標準規定之白熾燈將無法再進口或製造銷售。
能源局表示,2006-2008年度政府機關及學校白熾燈汰換汰換率為99.5%,年節約用電為1856萬度電,公有零售市場不使用白熾燈的比例更高達九成以上。
根據能源局統計,2007年國內白熾燈的市場規模約為2,218萬顆,至2010年全國白熾燈已銳減為1,531萬顆,減少量為687萬顆,減少幅度達30.97%,整體效益約可省下約2.49億度電,減少近15.2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顯示在政府、產業及民眾的攜手努力下,白熾燈汰換計畫已獲推廣成效。

全球暖化_汰換鎢絲燈泡 省電又環保!2007-6-5

六月五號是聯合國「世界環境日」;而台灣將有9個縣市在六月廿二號舉辦「夏至關燈」活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呼籲:熄燈之外,更要換燈!因為如果每戶汰換5顆60W傳統鎢絲燈泡,一年總共可以節省29億度的用電,相當於74億台幣的電費。不但可以減少4座火力發電機組,還可以讓二氣化碳減量195萬公噸。基金會希望政府制定落日條款,並由帶頭做,限期政府機構要在一、兩年全面汰換鎢絲燈泡。更重要的是,每年每戶可少排放三百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多種了廿五顆大樹,對地球來說是功德一件。
  相關新聞
澳洲和加拿大政府分別宣布2010和2012年之前逐步汰換
歐盟領袖則呼籲2009年之前就要禁止使用鎢絲燈泡。
巴西用津貼補助省電燈泡
菲律賓則有6成4家用照明已經換用。
英國最大電器連鎖店Currys已經宣布不再販賣鎢絲燈泡
2013-01-04 11:07:42
阿楨
環保袋氾濫成災 最大諷刺 2013-01-14 中時 陳文卿(服務業)

 彰化縣長卓伯源的親弟弟涉嫌收賄被收押,大家十分關注弊案是否會延燒到卓縣長。筆者則注意到媒體所披露的兩件採購弊案分別是採購七百萬個環保袋,以及印製一百多萬份的台灣燈會月曆。前者隨後雖因得標廠商未喬好,最後「僅」做了一百七十萬個,花了將近七千萬元,而後者則花了五千多萬元。
 我們很難相信,全縣總人口一百三十萬人,戶數不到四十萬戶的彰化縣,居然需要買這麼多環保袋、印這麼多月曆。如此龐大的數量,彰化縣民一人一個還有剩。彰化縣財源並不特別寬裕,但花錢竟毫不手軟,將一億多元用在這種無關重要的地方,根本就是浪費公帑,而且有幫縣長做個人公關之嫌。
 郝龍斌擔任環保署長時推動限用塑膠袋政策,因此鼓勵大家購物自備環保袋,立意甚佳。於是各縣市、各機關,猛做環保袋,辦各種活動時,也是人手一個環保袋。
 幾年過去了,塑膠袋之使用死灰復燃,而家家戶戶的環保袋卻已氾濫成災,真是環保的最大諷刺。
 不久曾前立委大力抨擊公家機關浪費大筆公帑印月曆、印賀年卡。日前台北市議員也爆料,台北市政府近五年來花了三億多元,印了將近八百件的出版品,可堆成六百多棟的一○一大樓,而「販售類出版品」累計銷售率只有三點多趴。也就是說,這些政府出版品大多是堆在倉庫裡成了一堆廢紙。
 不只彰化縣和台北市,大家可發現,很多機關推動節能減碳,其實多是喊假的。
2013-01-14 10:06:06
版主回應
風車沒說的故事【聯合報╱陳瑄喻2013.03.23

最近有一群苗栗縣苑裡鎮的居民,跑到經濟部能源局前示威,並夜宿抗議。他們抗議的主題是:「失眠的海岸線,拒絕風車進駐苑裡。」不少年逾半百的老人家在現場下跪、流淚,就是希望風力發電不要蓋在自己家附近。很多人不解,發展綠能正當時髦,這群居民為何要阻擋?
這幾年,苗栗縣的海線城鎮,從竹南、後龍、通宵鎮,一路豎立著一支支的大型風車。遊客只要坐火車,就能看見,都倍覺新鮮;但殊不知,在遊客與外地人看來美麗的風車,當地居民卻視為噩夢。
一家德商公司要在苑裡建造大型風車,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型風車造成的噪音是低頻的,風車設立後,不少當地居民出現了所謂的「風車症」;晚上無法安睡,白天精神衰弱,抵抗力差,生病次數也增加。很多人光是聽到車陣往來的聲音就睡不好,更別說全天候運轉的大型機具。
在反核聲浪中,發展綠能產業是正確的方向,也是政府應大力推動的政策。但在德國,規定大型風車設置地點應距離居民居住地直線距離一千五百公尺以上;在台灣,這個大型風車卻緊鄰住家二百五十公尺。
  回應
  本來嘛﹗台灣才這麼丁點大﹐到處與民爭地﹐到處惹民怨﹐反核聲浪中最得利者不就綠能產業﹐但台灣綠能產業有競爭力嗎﹖要補助、要優惠價﹐吃國家啃全民﹐靠全民支撐﹖說清楚講明白﹐讓民眾知道跟流行的綠能產業還是民眾在養的﹖
  風車發電機也好,太陽能發電廠也好,都只適合蓋在地廣人稀的地方,並不適合台灣。
  反核人士不敢告訴你的真相:他們所吹噓的比利時長3.3公里的太陽能高鐵隧道。一年總發電量僅能提供比利時所有火車站一日用電量,或者九百五十個家庭平均一年用電量;即使大家願意忍受承擔高成本不穩定的太陽能,但也很難找到設置地點。高樹鄉民怒吼:太陽能電廠別來;台灣已很難再找到水力發電廠了。18社團抗議 促撤美濃水庫。西寶.萬里水力發電計畫 環團抗議反核人士不敢告訴你的真相:即使大家願意忍受承擔高成本不穩定的風力發電,但也很難找到設置地點。反風力發電 三芝人抗議;替代能源 也有問題 風力發電太吵 居民:離遠點。英華威進場施工 居民再抗爭阻擋。協調會破局 苑裡反風車續抗爭。
通霄2里拒風力機組 工程暫緩。
  有一種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技術其實已經研發出來了, 整個發電過程達到0排碳、0排硫、0排塵和低噪音的環保狀態, 佔地空間少、抗天災能力強、成本低和易維護的優勢。
  噴口水發電喔?!
  說它是綠能,它就真的符合環保的要求嗎,仔細比較評估一下吧,說不定最後核能是綠能呢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乾淨能源這回事!

(詳參【圖博館】:環保與經濟 福島事件 馬能源政策 內閣改組! 公投誰不會玩 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
2013-03-23 12:39:11
阿楨
核二跳機+核一歲修 北台缺電百萬瓩【聯合報2013.06.23

核二廠一號機前天發生今年首起核電廠跳機事件,加上鄰近的核一廠一號機也歲修停機,這是北台灣近十二年來首度有兩座核能機組同時停機,供電缺口擴大至一百餘萬瓩,逼近南電北送的最大負荷量。若明天上班日核二廠一號機不能啟動,北部供電將吃緊。
前天中午核二廠一號機跳機後,台電緊急要求基隆協和電廠啟動發電,沒想到協和一、二號機組也跳機,備轉容量率低到只剩百分之六,只要再有大型發電機組或輸電線路出問題,北台灣馬上缺電。
所幸協和電廠發電量順利提升,加上周末國內用電量降低,暫時解了供電之急,但明天恢復上班,加上高溫炎熱,上周國內用電量已創今年新高,若核二廠一號機不能及時恢復運轉,北台灣供電穩定將面臨嚴厲考驗。
北台灣是用電量最大,卻也是供電最吃緊的區域,目前供電餘裕量僅五十七萬瓩,遠低於中部的三百五十四萬瓩與南部的二百七十七萬瓩。
當北部電廠出現問題時,就得仰賴南電北送,但這也考驗輸電線路的穩定度,像是一九九九年發生的七二九大停電,就是因為南部電塔損壞,造成北台灣大範圍停電。
  回應
  哈 民進黨立委被巴了一掌,真的電源不穩,只是大家沒覺察到
  天氣太熱啦_那些反核四的都在家吹冷氣_不願出來遊行抗爭曬太陽_上次出來也只有小貓二三隻_有氣無力的_真的是惡人無膽_

核二1號機 估傍晚恢復供電【聯合晚報2013.06.23

核二廠1號機前天發生跳機事件,原能會今日凌晨1時41分同意重新啟動,預計今日傍晚恢復發電。台電核能發言人蔡富豐表示,跳機原因為一風門葉片鬆脫造成接地現象,發電機與反應爐啟動自動保護,「反應爐一切正常,未造成任何輻射現象。」對於外界質疑是為了加強核四續建正當性的「技術性跳電」,蔡富豐強調,這次純粹是風門脫落造成影響,「和蓋不蓋核四沒有關係。」
蔡富豐強調,跳電是快速保護安全停機,反應爐正常,值班人員也很機警立即進行必要處置。他說,這次葉片掉落位置隱密,過去維護方式不易發現,將檢討改善。
  回應
  既然要廢核,那就應該先適應核電廠停駛運作時的後果,在廢核前,應該多幾此次類似的情形發生,那樣廢核了以後大家就可以習慣沒核電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發電了
  何必修呢?台北住了一群好野人不要核電, 那台灣其他地方的電力也不必進天龍國去讓他們糟蹋吧!
2013-06-29 09:09:32
版主回應
台電擬分割 啟動民營化 2013-06-28 工商時報

 經濟部啟動台電民營化作業!初步規劃將發電業與輸配電切割為兩家公有民營企業,並鬆綁工業與大型商業電價,交由市場機制決定。未來,經部將成立電能基金,以負擔電力政策任務。
 經濟部高層表示,去年國營事業核發100年度年終獎金,卻遭到立法院刪減,加上社會對國營事業有強烈改革期待,讓油電員工思考國營事業的負擔與轉型,因此油電要民營化,不只是愈來愈有機會,更有其急迫性。

碳封存 沒那麼可怕 2013-06-29中時 魏國彥(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

 《蘋果日報》日昨大幅報導,謂台電、中油在台灣西部搞黑箱作業,在「民眾腳下」封碳,雲彰地區民眾反彈,並以西非喀麥隆的「世界聞名殺人湖」尼歐斯湖(Lake Nyos)(見圖,美聯社)為例,因該湖在一九八六年突然噴發湖底原有的二氧化碳、造成方圓廿五公里內逾一千七百人及三千五百頭牲口窒息死亡,佐證封存二氧化碳的危險性。
 《蘋果日報》日昨大幅報導,謂台電、中油在台灣西部搞黑箱作業,在「民眾腳下」封碳,雲彰地區民眾反彈,並以西非喀麥隆的「世界聞名殺人湖」尼歐斯湖(Lake Nyos)(見圖,美聯社)為例,因該湖在一九八六年突然噴發湖底原有的二氧化碳、造成方圓廿五公里內逾一千七百人及三千五百頭牲口窒息死亡,佐證封存二氧化碳的危險性。
 其實,二氧化碳封存並非新鮮事,不少石油公司為了增加地下壓力,將躲在地層孔隙中的石油擠迫出來,稱為「二氧化碳驅油」(CO2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技術,一方面增加老年化油田的石油產量,另方面將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封入地層,可謂一石二鳥的好事!
 目前中油公司計畫在苗栗以停產的儲氣(天然氣)構造中灌注二氧化碳,等於是把廢氣放回原來的儲氣構造中,該地層構造本來有很好的蓋層,要不然就不可能儲氣了;現在把二氧化碳灌進去,就像你把保險箱裡的鈔票拿出來,又放了一些股票或舊報紙進去,沒什麼好擔心的。
 至於台電公司準備進行二氧化碳封存的目標是地下深處二到三千公尺的地下鹽水層。目前打的是鑽探井,要詳探地下岩層的情況,未來將化身為監測井。此地的地層序列由上到下有阻滯層、封閉層、儲存層,等二氧化碳以超臨界狀態打入地下兩三千公尺的鹽水層中,會和地下岩滷水產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形成礦化,就不再以「氣體」的方式行為,因此稱做地質封存(geological sequestration),而非單純的「儲存」。該封存目標的地層並非水平,而是向東方下斜,向西揚升,因此,打入地下的氣體如有移棲現象,將向西方、上方移動,如果外洩,將滲入岸外的台灣海峽海底。
 至於一九八六年西非喀麥隆的尼歐斯湖二氧化碳外洩事件,完全是另外一個機制。該湖是一個很大的火山口湖,水深兩百公尺,因為湖水深,換氣率差,湖底缺氧,纍聚了大量二氧化碳,而湖下方的火山又緩緩釋放熱量,將湖底湖水加熱,熱到一個程度,湖底的熱水上湧,湖面的冷水下沉,整個湖水上下對調,湖底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因此外洩;而該湖為一盆地,四面環山,二氧化碳重量較重,遂沿地面向湖的四周散佈,導致睡夢中的居民與牛羊窒息而死。
 台灣西南部的地底其實本身就含有甲烷氣和二氧化碳,關仔嶺著名的「水火同源」就是一例,許多這樣的泥火山經常在放氣,放甲烷氣的一點火會燃燒,允為奇觀,放二氧化碳的也有,就不為人注意了,尚未聽說發生過任何災情。
 當然,二氧化碳的封存仍須政府的管制與監督,不可任由工業機構任意而為,目前美國、加拿大已在北美地區組成七個地區性的產官學「碳封存」聯盟;英國、歐盟與澳洲也成立了專責機構。這些先進國家無非是要將地球大氣中越積越多的二氧化碳捕捉下來,送回地層之中,以減緩地球暖化。
 由目前揭露的台電與中油的碳封存計畫來看,這是我國能源工業展現企業倫理、勇於負責的積極作為,也彰顯我國石油工業及地質調查能力,我們應給予鼓勵,而非責難;而環保署等單位亦應就碳封存的地理空間各環節?碳捕捉、碳運輸、碳封存?加強立法與監管,並同時對碳封存工業的生命全週期?規劃、建造、營運、除役?各階段建立完整的法令制度,明確政府與事業單位的法律責任與碳權會計制度,建置碳封存商業化的基礎與相關的技術規範,不只台灣可用,也可輸出,形成新的能源工業,若能聯手國際(含中國大陸,正為燃煤造成霧霾與二氧化碳排放而頭疼),蔚為風潮,或可延緩或避免地球暖化的危機。  
  回應
  理性分析的好文章遇上的卻是是那種一高二低,頭殼趴袋趴袋的昆蟲。別想了!指的就是個閣下這類的啦。
  干翠牠馬的逼炭封存到螞笱傢去
2013-06-29 09:12:28
阿楨
風力發電變老鷹殺手 賠錢了事【聯合報2013.11.24

一隻金鷹飛越杜克能源公司設在懷俄明州康佛斯郡的風力發電設施。(美聯社)
美國政府廿二日首次針對風力發電設施落實保護鳥禽的環境法律。本案被告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 Corp.)承認,設在懷俄明州的兩處風力發電場必須為十四隻老鷹與一百四十九隻其他候鳥死亡負責,並同意以一百萬美元(約台幣二千九百六十萬元)與美國政府和解。
歐巴馬政府支持無汙染的風力發電,並以相同的法律對付被指必須為部分鳥禽淹死及被電死負責的石油公司與其他電力公司。控告杜克能源及其子公司杜克再生能源是美國政府首次援引「候鳥條約法」(Migratory Bird Treaty Act)控告風力能源業者。杜克的股價市值約五百億美元(一點四八兆台幣)。美國司法部指出:「杜克再生能源公司承認,它在建造這些設施前即已知道,有可能導致鳥禽死亡。」
美聯社今年五月調查後發現,數十隻老鷹因為誤觸風力能源設施而死亡,其中包括杜克能源設在懷州卡斯伯郊區的「世界之頂」風力發電場,共造成十五隻老鷹死亡。另外一處涉案的風力發電場設在附近的坎貝爾山。
聯邦政府生物學家九月調查發現,二○○八年至今,風力渦輪至少已經造成六十七隻禿鷹與金鷹死亡。
2013-11-24 10:16:31
阿楨
比亞迪與股神

  股神巴菲特怎麼了,傳出巴菲特投資的能源期貨控股公司近期可能破產,莫非神話也破滅了?
  股神也人,其實:「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巴菲特戰績已不若之前數十年輝煌。巴郡資凈值自2000年起年均增長僅6%,遠遜以往年均二成以上的回報,過去五年巴郡資凈值上升步伐也落後於標普500 指數。」
  巴菲特的股利與比亞迪的電動車一樣,看下相關新聞、便知起起伏伏。
  這是所有綠能產業的危險與機會,不只新能源車也包括太陽能/風電。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883922
2014-05-23 09:58:47
阿楨
炒作美國頁岩氣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相關新聞
開發頁岩油 引來地震 : 美國中西部的奧克拉荷馬州近年地震頻發,次數多於全美其它各州,甚至超過地震易發地加州。2009年以前,俄克拉荷馬州每年僅有兩次芮氏3.0或更高規模的地震。然而今年至今為止,地震次數已激增至200餘次。科學家研究,這是為了開採頁岩油和頁岩氣而挖掘的地下井與地震次數的激增有關。
頁岩氣開採 德擬喊卡
陸首座四川涪陵頁岩氣田 儲量超千億噸:預計2017年建成大陸首個百億萬頁岩氣田,挑戰美國的龍頭地位。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359561
2014-08-11 09:17:54
圖博館
自由之聲:繼續發展核能

[據《守衛領袖報》網站2016.7.6報導]最近,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的領導人簽署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針對氣候變化的聯合協議,承諾到2025年清潔能源達到總能源結構的50%。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並且減排甲烷40%,需要發展可再生能源,採用先進的具有碳捕獲的化石燃料技術、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核電等。 考慮到降低碳排放這一目標,採用天然氣發電取代煤炭發電是可行的,但是取代核電得不償失。在美國,核能提供了約60%的無碳發電量,但是自從2012年電力公司關閉或者宣布計劃關閉13組反應堆,而且其它20組反應堆也面臨著停運的風險。 我們需要重視核電的缺失,因為核電站是唯一能全天候生產大規模無碳電力的發電廠,但是令人驚奇的是環保局製定的清潔能源計劃完全沒有意識到核電對碳減排的重要性。 如果想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我們必須將現有核電站的價值最大化或者建設新的核電站,此外,政府還可以考慮降低核電的稅率。

可再生能源:過度宣傳?

[據《國際核工程》網站2016.7.5報導]可再生能源正在世界範圍內快速發展,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可再生能源正在被過度宣傳,而這並不利於我們對可再生能源的認知。 去年有10座新核反應堆併入電網,總共提供了9.4 GW的發電容量,這接近2014年新增發電容量的2倍,是1990年以來的最高值。同去年新增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容量(分別為64 GW和59 GW)相比,新增的核能發電容量簡直不值一提,因此可再生能源的擁護者極力宣傳這一點,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注與投資。 然而,無論是容量還是使用壽命,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站與核電站不可同日而語。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發電板的發電量分別只能達到一直滿功率運行時的25%和15%,而反應堆可以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滿功率運行,最終在實際發電量方面產生差異。 以去年新增核能容量與風能、太陽能容量作為對比,通過計算可以得到:新增的年均發電量,核能為71 TWh,風能為140 TWh,太陽能為78 TWh;在使用壽命內核能(60年使用壽命)和風能(30年使用壽命)總發電量均約為4200 TWh,太陽能(使用壽命為40年)為3200 TWh。所以在發電量方面,可再生能源並沒有優勢,在成本以及運行管理方面同樣如此。 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看待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根據實際需要和合理的能源結構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之間做出選擇,或者共同發展。
2016-07-08 08:12:36
圖博館
彭博新能源財經:風能與太陽能將成為舉世最便宜能源 2015 .6 . 27

過去許多人抱持著可再生能源「貴」的觀點,不過世界變化快速,可能會讓他們大吃一驚。
  彭博新能源財經認為,到 2040 年,風力發電計畫開發成本將會比現在再下跌 32%,太陽能電池發電計畫開發成本則將下跌 48%,由於目前風能價格已經相當有競爭力,10 年之內,風能將會成為最便宜的能源,且幾乎在全球不同風能條件的每個國家皆是如此,但是到了 2030 年,太陽能將取而代之,成為最便宜能源。
  過去政策補貼影響風能與太陽能的發展相當巨大,但未來推動兩者發展的,將是純粹的經濟力量本身,政策補貼與否已經無關緊要,這樣的說法與美國第一太陽能執行長吉姆‧休斯的看法相呼應,美國太陽能投資稅負抵減(ITC)即將到期的問題根本「無關緊要」。
  已開發國家 2040 年用電量將少於 2014 年
2016 年美國 ITC 將由 30% 降至 10%,2017 年之後完全取消,太陽能產業視為一大挑戰,但休斯表示,以第一太陽能降低成本的速度,只需要 18 個月,就能抵銷 ITC 由 30% 降至 10% 的影響,休斯指出,第一太陽能在 2017 年位於美西具備定日裝置太陽能電池發電計畫,將可望達到成本每瓦 1 美元以下,更舉出第一太陽能在中東杜拜的案例,第一期裝置因為不確定最終實際營運成本多少,報價較高,第二期有經驗之後,報價降至每度電 5 美分左右,合約 1.55 元新台幣,客戶的反應是立即加倍下單。
  休斯直言,現在太陽能的發展已經與關心全球氣候變遷無關,而是純然的經濟考量,不論是資料中心或其他高耗能產業,都希望能透過建立自有太陽能發電資源,鎖定能源支出,而非仰賴無法預期價格會如何變動的電網電力,這股需求在全球驅動大量採購動力。
  彭博新能源財經一樣看好太陽能的爆發力,認為到 2020 年,太陽能將成為新增發電容量的主力,在未來 20 年內,太陽能投資將高達 3.7 兆美元,相當於 114.5 兆元新台幣,而雖然其中主要仍是大型集中式太陽能發電計畫,不過分散式太陽能也將逐漸發展,至 2040 年時,全球太陽能電池發電容量終將有 13% 來自小規模的屋頂太陽能發電。
2016-07-08 08:14:14
圖博館
在風能與太陽能帶動下,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期至 2040 年所有可再生能源,含風能、太陽能、生質能、水力、地熱,將佔全球總發電容量的 46%,其中風能與太陽能共佔 30%,而節能科技也將大有進展,使得已開發國家在 2040 年用電量可望少於 2014 年。不過,即使如此,2040 年時化石燃料仍將佔全球發電容量的 44%,這使得全球電力方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至 2040 年會再增加 13%。

努力擺脫燃煤發電,中國 2015 年太陽能及風能成長數字驚人2016 .3 .2

在 2015 年底的巴黎氣候高峰會上,中國信誓旦旦表示,要在 2020 年前,使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自 2005 年減少 40% 至 45%。正是因為如此,為了要達到減碳排目標,中國正快速減少對燃煤發電的依賴,並大幅增加太陽能與風能等再生能源的發電容量。2015 年中國的太陽能與風能發電容量分別較 2014 年成長 74% 及 34%,於此同時,燃煤發電則是下降 3.7%,燃煤進口量大幅減少 30 %。
2015 年中國風力發電安裝量創下全球史上單年的最高紀錄、32.5 GW,且中國本身始終是這項紀錄的保持人,在前一年、2014 年的風力發電安裝量也達到了 20.7 GW。
此外,2015 年中國包括水力發電、風力、太陽能、核能與天然氣等潔淨能源的發電容量, 約佔所有能源發電容量的 18%,較 2011 年成長了 13 %。而在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增加的同時,中國也正努力擺脫燃煤發電,2015 年其燃煤消耗量下降了 3.4%,但目前仍然佔了中國能源消耗量的 3 分之 2。
  相關新聞
台灣競選語言當聖旨,產業政策當兒戲!
風機設滿2國道才能取代核3
綠能豐富,林全:打造澎湖成國際低碳島
綠地方諸侯搶完空運搶綠能
2016-07-08 08:15:18
圖博館
吃素救地球?研究:非最佳選擇 2016-08-10 世界日報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絕對素食主義對人類和地球可能並非最好的選擇。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畜養牲畜會占用許多土地,但在這些動物消失後,並不會讓農民自動生產更多的食物。
  原因在於大部分用於畜養牲畜,以及種植飼料的土地,並不適合種植農作物。其結果造成若人人都吃素,則有許多原本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都將被迫荒廢。
  波士頓塔虎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專家克莉絲汀‧比德斯(Christian Peters),是由計算需要多少農地才可滿足10種不同飲食方式的需求,來展開這項研究。 
  在10種的不同飲食中,一種是肉類和糖類分量多、類似一般美國人的飲食;其次是比此種稍為健康的飲食。另五有種均含有肉類,但分量相當少。最後三種則由兩個不同素食方式組成,一個是不准有肉,但可吃雞蛋或乳酪製品;另一個素食的飲食是沒有任何的動物製品。
  當今典型異飲食,被視為最土地密集的飲食方法,比吃素的飲食需要的土地超出八倍。
  然而,如果想利用土地盡可能生產更多的食物,則絕對素食主義者的飲食方式僅排名第五。
  儘管素食主義者的飲食可最有效利用土地,但有兩種含有肉類選擇的飲食,預估比絕對素食主義餵養更多人。
  比德斯表示:「飲食的選擇可大幅影響農業因應人類食物需要的能力,而飲食的改變將可提高餵養全球數百萬人的能力。」
  比德斯並指出:「為因應2050年全球食物需求,此潛能影響巨大。含有少量至適量肉類的飲食,勝過吃素的飲食;而含有乳酪製品的素食,則是最佳的選擇。」
2016-08-11 09:39:50
圖博館
上網也耗水? 2016/10/04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倫敦帝國學院去年曾有研究指出,每下載1GB資料(網路實測320P流暢畫質約可看6集「瑯琊榜」)就可能用掉多達200公升的水,這是個相當驚人的統計數據。另外,根據愛立信的一份報告,光是去年西歐地區智慧手機用戶每人每月就用掉1.9GB的網路流量,美國地區每月更是達到3.7GB,而這些數字背後則意味著水資源的大量耗費。
當我們上社群媒體、寄送電郵或使用影音串流服務時,都必須與位在全球各地的資料中心進行數據交換才能進行,而資料中心就是座伺服器農場,內部充滿會產生熱且耗電的電腦。
這些事情跟水又有什麼關係呢?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說:
資料中心的電腦必須冷卻否則會當機,冷卻過程會耗用大量水,維持資料中心運作必須使用大量電力,發電過程也需要水。
研究人員李斯提奇強調,這些資料中心確切的耗水量很難估計,最低也許每傳輸1GB資料只用掉1公升的水,這項研究的重點在凸顯資料中心的水足跡研究嚴重不足。
帝國學院環境政策中心的馬達尼表示,自研究進行後,情況已有所改善,「臉書、蘋果、微軟以及谷歌,均已對他們的水足跡做出了顯著的改善。」
然而,隨著對資料中心的需求持續成長,環境議題也是一樣。
馬達尼說:「增加的服務導致額外的能耗和熱能。額外的能耗和熱能意味著更多環境衝擊、碳足跡及耗水。這個部分相當需要技術上的改進。」
而現在許多全球主要科技公司也認真看待此事,綠色資料中心因此應運而生。
微軟今年2月完成了首個水下資料中心原型的測試工作,臉書2013年也在瑞典北部極圈附近開設了一個數據中心,並已開始在愛爾蘭的克洛尼(Clonee)興建占地5.7萬平方公尺的全新資料中心,完全利用風能供電。
蘋果也愈來愈朝綠色電力邁進,自稱旗下所有資料中心現在完全利用再生能源供電。谷歌本月宣布,旗下6座資料中心現在不會產生任何需要掩埋的垃圾。
對於這些科技巨擘所採取的行動,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分析師庫克予以肯定,他表示「這顯示我們在再生能源方面可以有很大的作為」。
2016-10-05 11:31:16
圖博館
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化項目在陝西投產 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

  據《經濟日報》2017.3.27報導,陝西延長石油集團10萬噸/年合成氣製乙醇工業示範項目,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延長石油集團共同研發,於今年1月11日打通全流程,生產出合格的無水乙醇,裝置已平穩運行了兩個多月。
  乙醇俗稱酒精,煤基乙醇就是以煤為原料製備無水酒精,這個化“煤”為“酒”的奇蹟如何釀成?又具有哪些重大意義呢?請看《經濟日報》記者采寫回來的報導。
  讓乙醇和糧食脫鉤
“全世界66%的乙醇都被用作燃料乙醇,燃料乙醇可以兌入汽油做乙醇汽油。與其他汽油添加劑相比,乙醇是世界公認的綠色環保的優良汽油添加劑,可以將車輛污染物綜合排放量降低三分之一以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院士介紹說,從原理上講,汽油分子中不含氧,而乙醇含35%的氧,在汽油中添入乙醇,有助於充分燃燒,減少污染物排放。
  汽車尾氣排放是霧霾天氣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推廣乙醇汽油顯然也有利於減輕霧霾,緩解大氣污染。
  此外,乙醇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汽油作發動機燃料,減少原油消耗,從而減輕對石油的依賴,有利於國家能源安全。中國自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之後,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從1995年7.6%上升到2015年65.4%,對外依存度已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50%),這嚴重影響到國家的能源安全。2016年,中國汽油表觀消費量11983萬噸,按國內E10乙醇汽油標準(用90%的普通汽油與10%的燃料乙醇調和而成),需燃料乙醇1198萬噸。燃料乙醇對國家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影響。
  那要怎麼製備乙醇呢?乙醇俗稱酒精,而酒一般用糧食釀造。
美國和巴西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燃料乙醇,為其國家能源獨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了解決陳化糧問題,我國也探索發展了燃料乙醇及乙醇汽油。
  鑑於我國以全球7%的耕地養活全球20%的人口,以糧食為原料製備燃料乙醇並不適合在我國大範圍推廣。為避免出現“與人爭糧”的局面,進而威脅糧食安全,2006年國家收回糧食製備燃料乙醇項目審批權。目前,我國燃料乙醇缺口巨大,“十二五”期間,我國燃料乙醇目標為500萬噸/年;至2020年,目標為1000萬噸/年,而2015年國內燃料乙醇產量僅為250萬噸。經過多年試點後,目前只有部分省份(11個)推廣使用乙醇汽油。
2017-03-28 11:42:28
圖博館
工業化解世界難題
長期以來,利用化石資源生產乙醇一直是全世界努力的目標。但煤經合成氣直接製乙醇是一項世界性的挑戰,它需要貴金屬催化劑,效率較低,還會造成設備腐蝕,過去一直停留在研究開發階段。“傳統製備路線中,催化劑要用到貴金屬銠,它比白金還貴幾倍,不利於推廣,無法實現工業化。”劉中民說。
  大連化物所提出以煤基合成氣為原料,經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氫合成乙醇的工藝路線。該路線採用非貴金屬催化劑,可以直接生產無水乙醇,是一條獨特的環境友好型新技術路線。
  但這條技術路線並不好走。
  從2007年至2011年,該催化劑壽命一直停留在100小時,這樣短的壽命完全無法實現工業化應用。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2011年該催化劑壽命達到300小時,2012年達到1150小時,2013年達到6400小時……具有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分子篩羰基化催化劑終於被研製出來,為實現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了工業化應用前景的技術,轉化並不是難題。因為早在2010年,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就與延長石油集團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的重點就是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
  2012年,開展“合成氣製乙醇整套工藝技術”項目研發工作, 2015年9月,國家能源局委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對該項目中試成果進行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認為:技術指標先進、應用性強,與國際同類技術相比,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4年啟動了“10萬噸/年合成氣製乙醇工業示範”項目,2016年10月裝置建成,2016年12月開始裝置聯動試車,2017年1月11日產出合格無水乙醇產品,純度達到99.71%,主要指標均達到或優於設計值。
  10萬噸工業示範裝置的投產和穩定運行證明了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以此為基礎,可以建設百萬噸級大型工業化乙醇裝置。目前,延長石油已經完成了50萬噸工業化裝置的可行性研究,並啟動了工藝包的設計開發工作。
  回應
 以後咱們喝的就是煤酒了?
 這是工業用酒精!
 講的太詳細了,突破的技術要注意保護,特別是對西方那些封鎖我們的國家
 其實理論上並不復雜,但工藝流程就複雜講究得多了,洩不了密的。即使上論文和申請了專利,侵害知識產權不是個小事情。再一個,這項技術只對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才有用,美俄加煤炭資源也很豐富,但是他們有大把油田啊,石油開採總比費時費力煤化油煤化醇便宜多了。咱們中國多煤少油,煤化油就是咱們能源生命的底氣。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2017_03_27_400732.shtml
2017-03-28 11:46:18
圖博館
中國又有黑科技獲突破二氧化碳加氫能直接產出汽油

  中科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學低碳能源聯合實驗室在二氧化碳利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創造性地採用氧化銦/分子篩(In2O3/HZSM-5)雙功能催化劑,實現了二氧化碳加氫一步轉化,得到清潔汽油的選擇性高達近80%,是目前國際上這一領域最高的。2017.6.12,相關研究在線發表於《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
  該成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著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Olah提出的“人工碳循環”——借助替代能源將CO2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可使得整個碳循環更加有效。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全球各大經濟體共同正面臨嚴峻的減排壓力,中國也不例外。同時,二氧化碳也是一種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碳源”化合物,若能藉助科技手段“化廢為寶”,不僅能緩解碳排放帶來的環境問題,還將成為非常理想的能源補充形式。
  目前國際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甲烷和一氧化碳等簡單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中科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團隊卻不滿足於此,“將二氧化碳直接合成高碳烴類化合物的研究較少,卻更有價值。”該實驗室副主任鍾良樞說。
  同時,研發團隊完成了催化劑製備放大並得到高機械強度的工業尺寸顆粒催化劑,在工業條件下該催化劑體系具備了示範應用的條件。該工作得到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二氧化碳轉化領域的一大突破,為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品及燃料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14/doc-ifyfzhac2176420.shtml
2017-06-15 12:07:45
圖博館
英媒:中國計劃推廣乙醇汽油改善空氣污染有望?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7.9.14報導,繼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稱已開始研究淘汰以電油柴油驅動的汽車後,中國官方又發布計劃在2020年前在全國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中國計劃推廣的車用乙醇汽油又稱為E10,在普通的汽油加添10%的乙醇,而乙醇則從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發酵而成。中國官方發出的文件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可以改善國內的能源結構,並減少汽車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
  北京發出的文件透露,政府早在2001年為處理一些開始變質的糧食,便開始試驗生產生物燃料乙醇試點。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容家富認為,這種方式其實可行。
  根據路透社的數字,中國現有約2億噸玉米庫存,每年生產足夠的乙醇汽油需要消耗約4500萬噸玉米。
  容家富指出,除了用農產品可吃的部分,廢棄的部分也可以用來製作車用乙醇,稱為纖維素乙醇,這種方式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駐北京的綠色和平能源分析員羅拉承認,纖維素乙醇的製造成本比較高,但目前國內普遍把這些廢棄的部分燒掉,產生空氣污染。他認為把這些部分轉化成燃料是一個“有用的投資”。
  他向BBC強調,推廣車用乙醇這個計劃能否真正改善中國的污染問題,關鍵在於選用什麼原材料。
  有研究顯示,大部分近年出產的汽車都無需改裝就能使用混合10%乙醇的汽油。
  容家富認為,中國距離全面淘汰傳統動力汽車尚有一段時間,而在這段期間汽車仍要需要使用汽油,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確能減少碳排放。
  中國官方新華社也引述業內人士指出,完全不用汽油和柴油驅動的新能源汽車早晚會成為趨勢,但轉換過程有多快仍然取決於技術和配套設施等發展。
  回應
 無論化石燃料還原生物燃料,都是燃燒有機物,生物燃料只是改變了原料來源,與改善空氣質量關係不大。
 中國人得有自信心,生物燃料絕不會與我們搶奪糧食資源的。中國18億畝耕地底線永遠不變。現在城市化越來越大,老百姓出行交通工具必須是清潔能源。現在我們達不到全清潔能源,但是生物燃料是首選。
 對不起,我們沒用過
 你一直在用的汽油就是已經是乙醇汽油了。此前已有多地試點推廣乙醇汽油。截至目前,我國生物燃料乙醇年消費量近260萬噸,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三位。全國已有11個省區試點推廣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消費量已占同期全國汽油消費總量的1/5。
2017-09-21 08:12:17
圖博館
紙袋較環保? 環署:沒比塑膠袋好2018-01-08 聯合報

擴大限塑政策實施後,相關被納管業者不得再提供免費塑膠袋,不少店家改給免費紙袋。但紙袋比塑膠袋環保嗎?環團提醒,紙袋雖可分解,但製紙的環境負荷不比塑膠袋低;環保署也說,只要是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都不環保,都是長期要減量的目標。

北京空氣質量持續好轉往年熱銷的淨化器賣不動了

伴隨著京城空氣質量的持續好轉,往年冬季的熱銷商品空氣淨化器被打入“冷宮”,儘管市民偶爾還會用它淨化家裡的空氣,但使用頻次開始明顯下降。據北京晨報2018.1.8報導,記者從家電賣場了解到,今冬以來各品牌空氣淨化器銷量同比明顯下降,往年樣機都能被搶斷貨,而今一個月卻賣不出幾台。
  回應
然而我們這的電熱水器和電磁爐賣的還不錯
那付出的代價可大了,就為了你們的空氣,大家都付出了能源漲價的代價
要是天天霧霾你是不是就是另外一種噴法了?
這空氣也不是你一家的,污染大了你只要在中國境內遲早會受到影響的,長痛不如短痛
2018-01-08 10:49:36
圖博館
再生能源不穩 德頻傳「負電價」2018-01-08聯合報

過去廿年,德國投資兩千億美元(約台幣六兆元)鼓勵潔淨能源產業。這筆投資如今有了具體成果,德國在今年元旦達成完全由再生能源供電目標。不過,由於燃媒、核能電廠無法及時降載,多餘的電力必須透過電網賣到國外,形成負電價情況,這凸顯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問題。
  事實上,今年元旦並非德國首度發生負電價,紐約時報報導,去年耶誕節德國就曾發生同樣狀況,原因包括許多工廠因假期停工使得用電量下降、當時氣溫偏高降低了取暖用電、風力比平常強讓風力發電量大增等等。報導中說,政府以綠能優先,其他燃煤等傳統基載電力都必須配合綠能調整發電量,但這些發電方式很難迅速的降載,因此光是去年,德國就發生超過一百次「負電價」情況。
  以歐洲電網運作而言,德國只要發電量超過需求量,就會在國內產生負電價,因此這種情況很常見。不過,和傳統發電方式相比,再生能源發電情況很難預料,因此德國大量仰賴綠能後,負電價情況會比過去更常發生。
  德國非常仰賴風力發電,二○一五年其風力發電量就是歐盟第一。但風力發電是一種靠天吃飯的方式,發電量多寡和氣候型態息息相關,較難掌控。在一般情況下,風力發電占德國總發電量百分之十二,但在風大的日子,風力發電量可能增加數倍。
  風力發電大增時,燃煤和核電等傳統基載發電廠無法立即降載,就會發生發太多電、負電價狀況。除德國,比利時、英國、法國、荷蘭和瑞士等歐洲國家都曾經歷負電價狀況,只是德國發生頻率最高,時間也最長。去年十月,德國一度負電價達卅一小時。
  風力和太陽能都無法隨心所欲調控,在需要電力的時候加強發電。目前的蓄電技術也不夠先進,無法將多餘發電妥善儲存,而且部分老舊燃油電廠提高和降低發電量時不夠迅速。德國柏林Energy Brainpool能源諮詢公司總經理柯斯說:「我們現在的技術無法視需求量發電,只能看天氣發電。」這也是轉向再生能源的主要挑戰之一。
2018-01-09 09:16:06
jsoujsou
花蓮震災善款濫用與楊冪詐捐

(館長:看到以下兩岸兩則慈善公益新聞,深感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公知噴子鄉民之「仇富/官/名」和「粉絲/政黨惡鬥」,不只藝人/政客/紅十字會/連宗教聖人證嚴慈濟也逃不了,後二者詳細資料網上易搜或參考【圖博館:證嚴告誡魏應充?】。)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15323

震災善款遭指濫用 傅崐萁:刻意誤導 民進黨政府放狗咬人2018-03-23聯合報

  花蓮縣長傅崑萁昨到立院說明花蓮善款使用標準和台南高雄相同,並砲打民進黨政府放小犬咬人。
  花蓮大地震部分善款將用來補貼觀光、石材業,引發質疑聲浪,甚至造成一波退款潮。花蓮縣長傅崐萁3月23日召開記者會喊冤,表示花蓮大地震的善款,都是秉持行政院決議以及台南地震、高雄氣爆的善款使用作為標準賑災。如同台南地震當時,賴清德市長經過市政會議通過,動支16億元建設學校,之後賴市長再向中央爭取由教育部補助18億興建校舍,傅崐萁也呼籲當年的賴市長、現在的賴院長要將心比心。
高雄氣爆的律師費用是由政府支出,包括太陽能板、裝置藝術等。
  為什麼一個國家兩套標準?他說,民進黨現在已經是執政黨,請民進黨以同理心幫助花蓮重新站起來,不要在傷口上撒鹽。
  回應
請傅縣長不要侮辱狗,台獨皇民可是比狗還不如!
2018-03-27 21:10:41
jsoujsou
深澳電廠乾淨的媒

(館長:實在不了,賴功德是政客說啥「深澳電廠乾淨的媒」就算了,為何連環保社運鬥士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和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也公然前後不一地說謊?
如此的社運鬥士,館長忘了自己在《實然觀》所言了:「從人的實然占有欲、可看穿台灣(全球民主地區皆然)打著弱勢/居住/土地/環境等應然正義者,實則是反對黨(台以民進黨為主)與其同路人(各式社運團體)共犯結構下、為達到奪權之政治目的之不擇手段地為反對而反對,等它一上台、又背叛其同路人、亂拆濫建、只有政權沒了正義,但這些同路人因國族意識形態(如台獨)、「被叛千遍也不厭倦」地、以「從群眾→社會→新社會→民間→市民→公民→到新公民等運動之名」一再自欺欺人、為主子的劣政合理化,政黨惡鬥的結果當然是土地住宅/城鄉建設之敗壞了,連預防地震之城市都更也寸步難行。」)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18076

深澳電廠案爭議 徐世榮點出詹順貴的難處2018-03-23 聯合報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因深澳電廠案投下關鍵票成焦點。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點出詹順貴的難處,他說,現行制度中,「環差」與「環評」是不同的,很多人對於詹順貴投下那一票很不能諒解,尤其是許多環保界人士,這是否是現行制度綑綁的結果?詹順貴在那個位置,當環評法還未修法之前,是否必須向現行制度妥協?而這是否就是你我身處民間社會(環保界)與詹順貴身處政治體系(環保署)的不同之處?
2018-03-27 21:14:44
jsoujsou
回應
 徐教授你錯了,詹順貴應該在環評修正案通過後,重新對深澳做「環評」,而不是「故意做環差」讓它通過,先後次序顛倒,根本是取巧,有意讓深澳環差過關!
 世榮兄,你還是適合帶蛙蛙兵上街頭,一開口就破功了。
 無恥之極的詹順貴和徐世榮!必須向現行制度妥協?大埔案是抗爭什麼?
 核二重啟,深澳建廠,電價大漲,三箭齊發,超越安倍,
趕上美國,天下無敵 .那是一匹馬。民眾再說是鹿,主子就要生氣了! 主子明明穿了新衣,民眾怎可說沒穿衣服?再說,主子就要生氣了!告訴你煤是乾淨的就是乾淨的,再說,主子就要生氣了。小心主子生氣,就不再把自己關在拒馬鐵絲網內,要改關民眾在拒馬和鐵絲網內了!

乾淨的煤到底是啥?賴清德教學:clean coal 2018-03-23 聯合報

深澳燃煤電廠案通過之後爭議不斷,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強調此電廠將使用「乾淨的媒」至今爭議未歇,在野黨窮追猛打。國民黨立委林德福今天在立法院總質詢再度質疑「乾淨的媒」一詞,對此賴清德解釋,他所謂「乾淨的媒」,是英語「clean coal」。
  賴清德也解釋,他的意思是選用高效能、低硫、低汞、低氮的媒,再用超超臨界設備及最新除汙設備,讓排放空汙水準接近天然氣;超超臨界設備不是直接燒煤,而是將煤氣化後,燒氫與一氧化碳。
  不過林德福質疑,賴清德的說法與民眾認知有落差,不要再以「乾淨的煤」誤導民眾;他也說,深澳電廠空汙將影響北台灣、全國四成以上人口,也包含賴清德老家。
  回應
 愚弄!偏偏台灣有梗多良知得知識分子...
 騙習慣以後就只剩下一張嘴。苦勸賴功德,想當總統不能只靠這招,您以為全台灣民眾都像中南部鄉親那麽憨直嗎?
 從頭到尾就只會瞎掰...民進黨就是民進黨
 抬出英文就可以唬弄台灣人?
 "相關做法在美國沒有成功,但台灣...."但台灣有嘴炮,一定成功。
 只有綠7才會相信吧!
2018-03-27 21:15:22
jsoujsou
太陽能、風力發電 是生態殺手?2018-06-18聯合晚報

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不是比傳統能源更能保護自然環境嗎?為何愈來愈多研究指出,這些替代能源發電廠反而會破壞環境?
德國地球之友組織指出,德國海岸新設的渦輪式風力發動機,「會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包括稀有、聰明和瀕臨絕種的鼠海豚(harbor porpoise)。
科學家說,如果北美地區的風力發電廠繼續擴張 ,一些具遷徙習性的蝙蝠,包括灰毛尾蝠(hoary bat),可能會絕種。
美國加州單單一家太陽能電廠──Ivanpah電廠──就殺死數以百計加州瀕臨絕種的阿氏沙龜(desert tortoises),這家太陽能廠的強光每年燒死6000隻鳥。
美國奧杜邦學會說,加州阿爾塔蒙特山口(Altamont Pass)的渦輪式風力發動機每年約殺死4700隻鳥,包括金鵰(Golden Eagles)。「有些鳥的翅膀被斬斷,有些鳥被斬首,有些被砍成兩半。」
有人會說,比起美國家貓每年殺死10到40億隻鳥,南加州太陽能廠每年殺死1萬6200到5萬9400隻鳥,美國風力發電渦輪每年殺死14萬到32萬8000隻鳥,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不過,家貓殺死的鳥,大多是常見的小型鳥,像是鴿子、麻雀和知更鳥。太陽能廠和風力發電渦輪卻殺死大型、稀有和瀕臨絕種的鳥,像是金鵰、紅尾鵟(Red-Tailed Hawk)和美國隼(American Kestrel)。
而且,鳥類專家說,大型鳥繁殖較慢,有生育能力的成鳥死亡,對該種鳥類數量的衝擊,遠比小型鳥來得大。
2018-06-19 10:40:20
阿楨
韓國大學成大陸「博士學歷工廠」?12天可讀完一學期課程 2019-05-21 香港01

韓國媒體《東亞日報》20日(週一)報道,近幾年赴韓以短期研修形式讀博士學位的中國人激增。其社評指出,「韓國大學為了爭奪生源,確保財政收入,不惜淪為中國人的學歷工廠」。
報道更指,部分韓國大學為遷就中國留學生的水準,還會開設用中文授課的課程,或起用有中文溝通能力的教授,更有「12天讀完一個學期課程」的現象。
韓國教育部19日(周日)公佈的資料顯示,去年赴韓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共計3636人,相比2013年的1906人幾乎翻了一倍,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是擁有碩士文憑的中國大學教師。分析稱,中國政府目前正推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國很多大學都致力於提高教師的學歷水準,而這種需求正好讓一些苦於找不到生源、收入捉襟見肘的韓國大學看到希望,雙方「一拍即合」,便出現了眾多中國大學教師赴韓留學攻讀博士的現象。
內媒《環球時報》訪門一名目前正在韓國延世大學攻讀博士的中國留學生,她指「速成拿學位」現象主要出現於地方大學,在韓國首都圈內的大學較少出現,但即使以此方式拿到博士學位元,回中國國內辦理博士認證也很難通過。
去年9月,韓國多家媒體相繼報道稱,以全州大學為代表的韓國地方大學積極招收中國大學教師來韓攻讀博士課程。與全州大學同屬全羅北道地區的圓光大學也是「中國博士留學生大戶」。截至2018年10月,共有150多名中國大學教師在該校攻讀博士課程。據悉,該校校長曾多次前往中國各高校做宣傳,並成功拿到「大單」。
  回應
韓國人真卑鄙,偷學我們的新南向,還搞到博士班;厲害的是,韓國政府不需花半毛錢補助,大學只負責開開心心收錢,兩國政府的能力高下立判;不過韓國人基本上應該比較笨,因為韓國總統只會自殺,台灣總統過得爽的咧。
龜笑鱉無尾,台灣有多少大學為政治人物或公營事業主管人員提供免試易讀的碩士學程。
美國也有很多野雞大學只要寒暑假上個幾次也不用PAPER發表就拿到博士學位了! 可是畢業時連英文也不會說! 就回台灣升副教授了!
2019-05-23 09:43:43
阿楨
顛覆認知!“可降解塑膠”可能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好 2019-05-20 技術型吃貨

有很多人可能對“可降解塑膠”有一些誤解,以為只要把它埋在土裡,或者丟到任意的地方,它就會很快自動降解成對環境沒有危害的小分子物質。
這其實是科學家的夢想,但截至目前,仍然是夢想。
比如說,光降解塑膠的降解嚴重依賴光源的參與。當埋在土壤裡面,沒有光的時候,就幾乎不會發生降解。
很多生物降解塑膠(比如PLA)要依靠工業化堆肥設施,必須長時間保持50攝氏度以上的條件才能在6個月之內完成降解。而如果只是放在自然環境下,降解的速度還會慢很多。
正因如此,可降解塑膠的回收是需要專門途徑的,跟其他塑膠的回收得分開。這給垃圾分揀造成了不小的難度——我們必須要明確區分出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塑膠。萬一可降解塑膠進入了其他的塑膠回收系統,甚至會對其他系統的塑膠造成污染。
除了這個,還有更令人憂慮的事實:一些“熱氧降解塑膠”可以快速在環境中解體並轉化成極小的塑膠微粒,目前,塑膠微粒已經遍佈全球,就連我們喝的瓶裝水中都避免不了出現這種東西。正因為如此,目前一些國家已經禁止了熱氧降解塑膠的使用。
…..
  回應
bio-PET根本配不上生物質塑膠的名號,也不環保。PET合成中占重68%的P來自石油材料PX,其餘部分來自乙二醇。PX不可能生物製造,乙二醇來源也是石油,很少用生物質製造,因為耗費燃料太多,強行生物製造是另一種不環保。就算成事了,也只能30%來自生物,根本配不上生物質塑膠的名號
搜了搜,傳統方法生產PHA塑膠的成本是石油塑膠的10倍以上;清華大學用鹽鹼湖裡的細菌發酵生產PHA,因為省去了複雜的滅除雜菌的成本,可以降低總成本50%,那也是普通石油塑膠的5倍以上……所以沒有國家補貼還是很難普及的。
糯米紙,乾淨,環保,可食用,比塑膠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2019-05-23 09:44:28
阿楨
習近平對垃圾分類重要指示:推進垃圾分類 推動綠色發展 2019-06-04 新華網

  這是一件人人身邊的小事,也是一件關係社會文明水準的大事,還是一件影響中國綠色發輾轉型的實事。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
  總書記號召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場化垃圾分類為全民行動,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正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
  回應
很棒
從每家每戶開始就要培養垃圾分類的意識,養成這個習慣。

紙容器3利刃 狠斬回收路 2019-06-05 聯合報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執行委員楊淑慧認為紙容器是可再利用的資源,但因餐盒常混雜廚餘,飲料紙杯含有吸管等雜質,造成回收業者分類困擾,也提高人力成本;加上早期紙容器回收價格低,政府宣導也不足,久而久之就形成難回收的惡性循環。
紙容器走向不歸路,另一關鍵在小盤回收商。北中部的小盤商都抱怨,紙容器因沾染廚餘、油漬等,堆放容易臭味四溢,屢遭檢舉受罰,囤放場地有限,都會區回收商不想賺這辛苦錢,非都會區回收商嫌麻煩也能免則免,省下大老遠送到苗栗紙容器處理廠的載運成本,成了循環經濟的大漏洞。
2019-06-05 09:37:25
阿楨
暗能量探測相機拍下SpaceX“衛星火車”,天文學家們怒了 2019-11-20 觀察者網

“將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不代表你就是天文學家。”一位天文學家在推特上喊話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著名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這位億萬富翁試圖通過其“星鏈計畫”(Starlink),為全世界提供太空互聯網服務。這項計畫涉及到向太空軌道發射12000個設備,形成一個“衛星群”。
不過,雄心勃勃的計畫背後,是天文學家們的怒火。因為已經有證據證明,這些衛星的光亮會使天文望遠鏡“失明”, 天文學家不得不等“衛星火車”通過,才能繼續探測。同時,因為資料即時在檢測,這還增加了科研人員的資料處理工作量。
  回應
這個計畫其實就是用大量垃圾佔領寶貴的軌道資源
說的太好了,馬斯克就是一個嘩眾取寵的人物
一邊賣“環保”車,一邊把垃圾扔上天……這很發符合發達國家的做派嘛……
一邊在海灘上撿塑膠袋拍照發推特,一邊把成千上萬噸的有害垃圾扔給不發達國家。
2019-11-21 08:25:45
阿楨
全球排碳創新高 學者:天然氣過度使用 2019/12/04 中時電子報

研究人員周三表示,儘管全球煤炭消費量下降,並且許多國家宣佈關心氣候問題,但是2019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創下歷史新高,這與天然氣使用量猛增有關。專家提醒各國的決策者,天然氣只是碳排較煤碳為低,但是並非低碳能源。
物理學網(phys.org)報導,學者正在對全球化石燃料消耗趨勢進行年度分析,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去年增長0.6%,雖然增長幅度比往年來的低,但是這與原先期望的降低碳排的目標相去甚遠。同行評審的研究發現,今年美國和歐洲的煤炭使用大幅下降 ,但是相對的,天然氣和石油的消耗量都「強勁增長」。
2019年全球碳排報告的聯名作者-東英格蘭大學的科琳•勒奎爾(Corrine Le Quere)說:「我們清楚地看到全球煤炭使用的波動,大多數國家的煤炭使用量都在下降,但是相比之下,天然氣的使用卻沒有減少。天然氣現在成為碳排放量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勒奎爾說,近十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率呈指數增長,預計今年平均將達到410ppm(百萬分之410),這是至少80萬年來的最高水準。
這項報告應該會使聚集在馬德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上的各國代表們感到不舒服,意思是大家交出的成績單不及格。聯合國上週表示,到現在起到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量每年必須每年下降7.6%,才能將升溫限制在1.5度C。
作者指出,各國確實有做了一些改善,儘管風能和太陽能等低碳技術的快速增長,燃煤發電廠也逐步在停用,美國和歐洲的碳排放預計將下降1.7%,但是不少國家是以天然氣來取代燃煤,這只能減緩二氧化碳的增加速度。
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研究主任葛倫•彼得斯( Glen Peters)說:「與煤炭相比,天然氣確實是一種較清潔的化石燃料,但現在的情況已不是減緩排碳就足夠,還必須降低排碳,各國應該使用不排碳的清潔能源,才是對環境友善。」
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氣溫升高了1度C,後果就是極端氣候,比如2019年,全球出現了一系列致命的超級風暴、乾旱、野火和洪水。聯合國星期三說,2010年代,幾乎可以肯定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今年極端天氣可能造成多達2200萬人流離失所。
2019-12-05 07:46:41
阿楨
台塑「陽光計畫」遭環保人士痛批「把美國視為殖民地」 2019-12-13 經濟日報

彭博商業週刊報導,台塑集團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94億美元石化園區「陽光計畫」,預計可創造1,200個永久就業機會,平均薪資達8萬4,500美元,以及多達8,000個與興建作業相關的工作機會。
然而,環保人士表示,台塑的石化園區每年可能排放1,350萬噸溫室氣體,相當於2018年全美年增排放量的10%。台塑則表示,石化園區的排放量不會那麼高。
石化產業原本以亞洲為主,因為當地政府尋求經濟成長,願意容忍汙染、然而,石化產業目前正開始轉向美國,原因是原料較便宜,且有許多親商政治人物。在美國生產乙烯的成本為每噸300美元,大約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此外,美國的官員比較容易說服,「只要符合環保法規的要求,政府鼓勵投資」;「台灣政府把石化投資視為高汙染產業,我們背負惡名」。
  回應
呵呵川普自己退出氣候協議,台塑抓住蓋廠的好時機

俄中8000公里天然氣管道2019-12-02開通

週一(12月2日),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藏量占全球25%)和世界最大的燃料消費國加強能源合作,通往中國北方的俄羅斯的西伯利亞3000公里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
俄同西方關係惡化後,開始加強同亞洲經濟發展迅速的亞洲國家積極發展關係。中國的天然氣需求近年來迅猛增長,因為用天然氣取代煤炭以減少空氣污染。2018年中國天然氣進口佔天然氣供應的43%,其中2/5通過中亞和緬甸的輸氣管道,其餘來自液化天然氣進口。
2014年,俄中在上海簽署了價值4千億美元的合同,俄在30年間每年向中輸送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是俄天然氣工業公司有史以來簽訂的最大合同,也是蘇聯解體後最重要的能源工程項目。
  相關新聞
6.9萬噸「包鋼製造」助力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
中國首個海上大型1500米級深水自營氣田南海陵水17-2開鑽 2019-12-13
南海東部油田累計生產油氣3億噸油當量助力供能大灣區
2019-12-14 09:36:25
阿楨
德陽「東方風電」 入榜全球最佳風機 2020-01-13 聯合報

全球風電行業專業雜誌Windpower Monthly日前公布一年一度最佳風電機組評選結果。根據單機功率和應用,評選出2019年度最佳大功率陸上風電機組、最佳海上風電機組等六個獎項。總部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的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風電」)多個機組登榜。
榜單顯示,東方風電D4200-155型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獲「最佳大功率陸上風電機組(3.5MW以上)銅獎」;D10000-185永磁直驅抗颱風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獲「最佳海上風電機組銅獎」。東方風電10MW永磁直驅傳動系統、D10000-185型風電機組配套的碳纖(碳玻)混合90米長葉片(B900A型),分別榮獲最佳傳動系統第三名、最佳葉片第四名。
Windpower Monthly總部位於英國倫敦,是全球風電行業權威雜誌,其一年一度的全球最佳風機評選,在風電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東方風電首次以四個獎項的優異成績位列其中,是全球風電行業對於東方風電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生產製造、運行維護綜合實力的肯定,也是東方風電大力實施兩海戰略,提升全球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成果。
2020-01-13 06:49:37
阿楨
董一凡:認清西方“綠色殖民主義”實質 2023-08-18 環球時報

一些美國學者不久前撰文批評歐洲國家正在實行某種新的“綠色殖民主義”,論據包括歐洲國家一方面將高污染行業轉向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又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密集型產品徵稅,使發展中國家企業遭遇污染和關稅壁壘的雙重盤剝。事實上,這種“綠色殖民主義”不只出現在歐洲,整個西方經濟集團都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問題,暴露了發達國家正將“綠色理念”“綠色產業”轉化為新的剪刀差工具。
首先,西方以“綠色壁壘”構建全球南北方的不公平分工模式。在“中心—週邊體系論”中,發達國家佔據產業體系中研發、創新、品牌、設計、智慧財產權、市場、關鍵核心技術等高端環節,而發展中國家只能在外包中承接高污染、粗加工、資源勞動環境密集型的“髒活累活”。
其次,以“綠色”旗號攫取貿易規則優勢。隨著全球化數十年來東西方經濟實力對比此消彼長,西方仍希望以新的話術和框架重構貿易規則,從而獲取優勢傾斜已達到“再平衡”的目的。於是,不僅歐盟以所謂“碳洩漏”等由頭發起“碳邊界調節機制”,美國國會部分民主黨人也在規劃美國版的碳關稅規則。另外,近年來發達國家在自貿協定談判中經常提及的“環境標準”,即是通過產品標準圍堵對發展中國家的部分商品設卡制限,例如多年來歐盟與南共市的自貿協定談判遲遲不能得到批准,很大程度上就是歐盟提出的環境條款對拉美國家的諸多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出口形成極為不利的苛刻條件。
再者,西方以“供應鏈韌性”合作框定發展中國家產業鏈地位。隨著清潔能源、數位技術等行業的興起,以及對關鍵原材料和礦產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希望繼續主導上述高端產業的西方國家對於原材料供應穩定產生巨大焦慮,紛紛提出所謂“供應鏈韌性”合作,並將目光投向戰略金屬資源富集的發展中國家。然而,在冠冕堂皇的所謂的“合作”和“夥伴關係”背後,西方實際的盤算卻是通過其強大的跨國公司獲得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的開採權,並將精加工及生產高端產品的產業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2023-08-19 09:18: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