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27 07:06:55| 人氣3,974|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溥儀──非常公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瞧瞧湖南“電廣傳媒”30集電視連續劇《溥儀──非常公民》是如何宣傳的:

「本劇敍述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和五個女人之間恩恩怨怨的故事,展現了 溥儀在變幻無常的背景下坎坷無奈的感情命運。相對于以前一些反映末代皇帝的影片,該劇以全新的視角,描述了溥儀獨特的情感生活,特別引人關注的是其中的很多事件都是國內首次披露(有些可能取材自舊版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被删的十六萬字),具有極強的可看性。」

果然是「首次披露」,文繡婚前有情人,劇中還入宮當電工,片尾又與溥儀相遇於文繡墓前,還依老教訓了非常公民溥儀一番。

這也沒啥!「觀眾始終是電視劇的上帝,為了讓觀眾喜歡,電視編劇們無所不為。偏偏現在的電視觀眾對“感情”問題又特別鍾情,於是乎,不論真實與否,先給同志們招呼一堆“艷遇”再說,只要觀眾看著過癮,專家們再反對也只不過是變相炒作而已,何樂不為?」

比起電視劇《末代皇妃》的以下劇情,《非常公民》不算啥:「電視劇《末代皇妃》給文繡“安排”了五段刻骨銘心的感情,除了自己的原配老公溥儀之外,淑妃文繡還在出宮之後先後愛上了幫她脫離苦海的律師黎天民、從法蘭西留學回來的畫家麥克‧金、美國領事司徒爾登教授和少帥張學良麾下的騎兵連長張鐵。」

不!「《末代皇妃》的編劇張永琛堅定地告訴記者,他筆下的文繡是“真實”的,因為他“考證”了很多不為人知、沒被公開的史實,只是這種表白同樣無法考證。」

少八卦了!即使「聽說文繡最後礙於生計還真就嫁給了一個舊時軍官張鐵,但是,在電視劇中,文繡的感情付出根本不是出於無奈的,相反,她完全臣服於張鐵的勇敢和粗獷。」

不過《非常公民》「首次披露」了當李淑賢獲知溥儀靠沒膏不會生、靠打針卻壯不起陽時,夫妻的關係就此冷淡,而不是如宣傳所言「溥儀和李淑賢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5年」。

但更多的是合理化溥儀為何對女人沒性趣(從小被宮女性侵,這也是「首次披露」)?為何投靠日本(因國民政府的壓迫)?又如何與日本人爭滿州國權!還安排了傳說是格格出身的川島芳子當日本女間諜,以及其它……

還是貝托路奇導演,陳沖、尊龍主演,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等九項大獎的《末代皇帝》比較有看頭,它的灯光用色、演技(尤其是陳沖演「死」了婉容抽鴉片和發瘋的情節)、服飾等至今仍很經典,尤其它的敘事方式:
 
片頭「1950年冬﹐溥儀從蘇聯被押回中國,在車上﹐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在獄中﹐他遇見了胞弟溥傑﹐回憶起40年前的往事。」

片尾「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溥儀在騎自行車回家的途中﹐遇見了被作為皇帝的走狗押著遊街的戰犯管理所所長。他獨自登上了太和殿﹐告訴在那裡守衛皇帝座位的兒童紅衛兵說“我是中國的皇帝”。他從寶座墊下掐出了50年前放在那裡的蟈蟈籠子﹐在紅紅的夕照下﹐一隻蟈蟈從籠子裡爬了出來。」 
 
1984年《末代皇帝》電視劇

1984年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出品的電視連續劇《末代皇帝》,在當時轟動一時。陳道明憑此劇榮獲第一屆大衆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九屆全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這是一部符合大多數觀衆心理期待和曆史常識的曆史傳記劇,是對曆史的極大尊重,是一個最接近生活原型的溥儀。 
 
2001年《非常公民》電視劇

導演:成浩
主演:黃子華(飾溥儀) 蔣雯麗(飾婉容)
  秦海璐(飾文繡) 陳 瑾(飾李淑賢)
  李 玲(飾譚玉玲) 菱 姝(飾李玉琴)
  攝制發行: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節目分公司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名存實亡的末代皇帝溥儀在遺老們的操縱下挑選王妃。在溥儀的輕視和太妃們的明爭暗鬥的中,溥儀迎娶了皇後婉容和妃子文繡。文繡是落泊的旗人後代,溫柔老實;婉容接受的是洋式教育,生性愛玩。
  新派的婉容向往洋式生活,與陳舊的宮廷生活格格不入,但卻得到受洋式教育影響的溥儀的喜歡;傳統的文繡雖然一心想做好皇妃,卻倍受皇上冷淡。
  1924年,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逼宮,要挾溥儀退位,派軍隊將溥儀等人趕出紫禁城。溥儀只好帶著一後一妃移居攝政王府。在這裏,婉容的小姐脾氣乖扈無常,文繡卻很能吃苦,並體諒溥儀,溥儀對她們的態度有了一些變化。由于軍事政變,溥儀只得向日本人尋求保護,一行人躲進了天津日租界。一心妄圖複辟的溥儀與日本人開始秘密來往。此時的文繡不堪繼續忍受冷落,在妹妹文珊的策劃下,決定與溥儀離婚。剛剛建立的法院受理了皇上的離婚案件,溥儀不甘受法庭審判,可又不得不接受判決。判決後,他又以皇帝的身份下旨廢除了文繡的皇妃稱號。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人加緊了對溥儀的拉攏和控制。溥儀受日本人的欺騙,逃到長春,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婉容千辛萬苦來到滿洲後,發現自己的皇室夢想破滅,與溥儀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越深。她在最寂寞無助的時候與侍衛李忠發生關系,溥儀發現後氣急敗壞,將婉容打入冷宮,並使出各種手段虐待婉容,婉容最終瘋了……
  趁此機會,日本人欲建立有日氏血統的傀儡政權,強迫溥儀迎娶日本籍人爲妻,溥儀極力反對,迎娶旗人譚玉齡爲妃。善良的譚玉齡細心呵護溥儀,逐漸深得溥儀的喜愛。然而,他們越來越發現自己不過是日本人的傀儡,准備發展護軍,培養親信。但日本人的防範卻很森嚴,在誤以爲譚玉齡懷孕後,使出手段,害死了譚玉齡,溥儀面對無奈的現實悲痛萬分。日本人很快又爲溥儀挑選了一個從小接受日式教育的李玉琴來填補空缺,溥儀被迫接受。李玉琴與宮裏生活格格不入,溥儀也只是視她爲擺設。即使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很快結束。日本兵敗投降,溥儀在倉惶出逃中扔下婉容和李玉琴,獨自到了蘇聯。在艱苦的輾轉中,婉容死在李玉琴的懷裏,李玉琴也成爲了一個流亡的“皇後”。溥儀在蘇聯的收容所裏戰戰兢兢地過了一段日子,最終被遣送回國,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在經曆過錯綜複雜的人生變化後,溥儀終于得到特赦回到北京。他在政協同事和上級領導的關心下,娶醫生李淑賢爲妻。成爲了普通人的溥儀與李淑賢,共渡了十年作爲一個普通公民的日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9022.html?tp=0_11 
 
2003年30集電視劇《末代皇妃》
導演:滕文驥
演員:
  蔣勤勤飾文 繡
  李亞鵬飾溥 儀
  黃 奕飾婉 容
  王亞楠飾黎天民
  劉 濤飾齊如玉
  趙 亮飾郝 貴
  孫逸飛飾草 娥
  方子哥飾六佛爺
  雷恪生飾小羅王
  李 鈺飾川島芳子
  向 能飾麥克金
  曹 操飾司徒爾登
  侯 永飾張 鐵
  王勁松飾苗 林
  王 琳飾夜來香
  馮遠征飾鄭孝胥
  劇情梗概
  遜帝溥儀倉倉惶惶帶著一後一妃逃往了天津,躲進了靜園。溥儀自然不甘心就這麽著丟了大清的江山,日夜謀劃著匡扶大清。那日子是越來越不太平了。國是不國了,家也難保——一後一妃,矛盾重重,因爲當年溥儀圈點後妃時,本是先點了文繡爲後婉容爲妃的,但在隆裕太後的幹預下,溥儀重新劃圈,將兩個女人調換了過來。正是這一調換,導致了一場“破天荒的妃子革命”——淑妃文繡不滿皇後婉容的刁蠻欺淩,也不滿遜帝溥儀九年未蒙一幸的冷落,在表妹齊如玉和大律師黎天民的支持下,毅然逃出靜園,奔上民國的法庭,要討個自由,執意同溥儀打起了離婚官司。同皇上打離婚,這從古至今還不曾有過!柔弱的文繡,就做了這千古的第一人,十分了得!
  那一紙官司,攪動得天驚顫、地驚悸,人間更是一派哆哆嗦嗦。當時的天津衛,租界林立,魚龍混雜。下野總統,失意政客,流亡軍閥,前清王朝的遺老遺少、王公貴族,乃至于混迹于街頭鬧市的丐幫等等等等,有的聲援文繡,有的則圍攻辱罵。也該文繡命中犯煞,其時,十四格格川島芳子正在謀劃將溥儀帶到滿洲,去當日本人的傀儡。川島芳子被文繡差點攪了局,自然怨恨有加,她與皇後婉容串通,不惜動用武力,要除掉文繡。文繡命大,被她隨身的太監郝貴給救了。狡黠的郝貴,變著法兒將實情告知了溥儀。溥儀龍顔大怒,將川島芳子和婉容一通斥責。溥儀雖然對文繡也是個怨,但畢竟,這女人曾是他的妃子啊!
  文繡終于離了!可離婚條款中,卻附上了一條咒符——永遠不得再嫁人!她滿心以爲離婚了就能自由了就能甩掉小妃子,可她錯了,這輩子,她都未能走出小妃子的陰影!命運對她太不公正了!真乃一出悲劇,令人心碎!
  文繡離開溥儀後,在黎天民和齊如玉的幫助下,隱名埋姓進了禦寒小學當了國文老師。文繡是個才女,棋琴書畫,無所不能,這在當年的紫禁城裏,就是一道風景。才女文繡結識了從法蘭西留學回來的畫家麥克?金。麥克?金以文繡爲模特畫了一幅《東方仕女》,送到巴黎參加畫展,將法蘭西著實震了幾波。麥克?金瘋狂地愛上了“東方仕女”,文繡就猶如他的生命!本來這倆人挺投緣,可不怕賊偷就怕賊想,正當文繡和麥克?金難舍難分之時,天津衛的“土皇上”老太監小羅王卻將他們倆給拆了,不僅給拆散了,還把麥克?金逼迫得家破人亡,懷抱著那幅“東方仕女”圖,投進了海河自盡。文繡欲哭無淚。如不是丐幫幫主六佛爺的搭救,連文繡也都難逃小羅王的蹂躪!
  溥儀要在滿洲登基,當康德陛下。登基大典前,川島芳子欲誘騙文繡到滿洲,作一份禮物獻給康德陛下。文繡自然不去。川島芳子也自然不肯罷休,就要綁架了!黎天民和齊如玉找到美國領事司徒爾登教授。司徒爾登教授一向將文繡當安琪兒——小天使看待。司徒爾登教授將文繡從川島芳子手裏救出,就要帶到美國去結婚。司徒爾登教授與文繡之間的情意,已超越了單純的男女情愛。川島芳子怕了,害怕文繡跟司徒爾登教授到了西方,會對滿洲國不利,遂冒天下之大不韙,刺殺了司徒爾登教授。文繡再次墜入了痛苦的深淵。
  鬼子殺進了天津衛。那川島芳子搖身一變,成爲了安國軍的總司令,在華北一帶爲所欲爲。鬼子逼迫黎天民出任僞職,但黎天民至死不從。黎天民遭到了暗算。齊如玉忍著悲傷和恥辱,與鬼子的翻譯官周旋,就是想救自己丈夫一命。可最終,仍未救了黎天民,還將自己搭了進去。可齊如玉不後悔。齊如玉這一生,就是爲愛黎天民而來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作爲黎天民的太太,她感到自豪和幸福!對于一個好女人而言,這就夠了!
  川島芳子爲了報複文繡,不僅霸占了文繡的住所紫園,還要將文繡和一直追隨她的宮女草娥,送到南洋去“慰勞”皇軍。文繡和草娥都被押上船去了,正要離港,又是那太監郝貴,使了心計,將文繡和草娥救出,帶到了山清水秀的陶王村。文繡正是在這裏,遇到了令他醉心的男人張鐵。張鐵原是少帥張學良麾下的騎兵連長,現正在陶王村操練著一彪人馬,要跟鬼子拼個你死我活。文繡被這個粗獷的男人,徹底征服了。就在陶王村那潺潺的溪流間,文繡將自己顛沛流離多年卻仍是處女之身,交給了張鐵,也交給了他一生的期待。張鐵答應她,等趕走了日本鬼子,他就回來與她結婚,廝守終生!
  可鬼子來了!鬼子在川島芳子的帶領下,來進剿了!張鐵上馬,發一聲怒吼,率隊奔向了戰場。戰場就在古長城。文繡相送。文繡遙望著張鐵和古長城,滿眼都是輝煌。張鐵這一策馬馳騁而去,天知道他還能否回來不?
  看來文繡注定是要等候下去了——等候她的歸宿,等候她的愛,也等候命運還給她一個女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http://baike.baidu.com/view/246582.html?tp=0_11
 
《末代皇帝》詳參【圖博館】:貝托魯奇:名導演22 )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編劇:
  馬克?派普羅 Mark Peploe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主演:
  尊龍 John Lone ....Pu Yi (Adult)
  陳沖 Joan Chen ....Wan Jung
  彼德?奧圖 Peter O'Toole ....Reginald Johnston (R.J.)
獲獎情況:
  該片獲第60屆(198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九項大獎
  幕後   
  這是曆史上第一部獲准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以溥儀的家庭教師莊士敦所寫的《紫禁城的黃昏》爲原始架構,參考了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關著作,創造出一部偏西方視角、但制作認真的傳記電影。由意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聯合攝制。中國背景、中國故事、中國人物,混雜了西方人的觀念與技法。影片以一個特殊人物一生的傳奇經曆,反映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影片的攝影和服裝等尤爲氣派,溥儀的人物塑造回避了臉譜化的窠臼。
  《末代皇帝》所詮釋的溥儀,不單純是一個皇帝的曆史,而是一個作爲皇帝的人的故事。對于曆史問題的認識,向來嚴肅謹慎的中國人認爲“講故事和曆史完全是兩回事,細節的處理應當尊重曆史的真實。”貝托魯奇版《末代皇帝》可能和“史實”和“傳說”都無關,他眼中的溥儀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無法擺脫被囚禁命運的生命個體,成份複雜、面目模糊的一個可以和觀衆進行心靈溝通的人。
  本片的編導從人性角度出發,表現了溥儀如何從一個普通入變爲“神”,又從“神”變爲人的故事。一系列中國曆史上的大事件作爲溥儀的生活環境得到表現。影片的藝術技巧嫻熟,人物的內心的矛盾和孤獨、對人情的渴求、對外部世界的向往以及接受改造時的痛苦思想鬥爭,都得到深入的展示。本片寫出了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結構上,影片采用的是現實與回憶交叉的手法,保持了扣人心弦的戲劇懸念。與人物心理相合的色調和布景,優美的畫面構圖給人以審美的享受。影片的成功,是各國創作人員密切合作的結果。本片獲得1987年第60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工獎。   
  導演   
  當意大利人貝托魯奇以純粹的西方人的眼光關注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故事,他會有什麽不同的發現呢? 貝托魯奇在接受法國《首映》雜志記者采訪時曾說:“要是我對溥儀沒有同情,我就不會拍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歡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愛攝影機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們是惡劣的,我也設法使他們具有某種悲劇性,從而産生一點高貴感。……這些人物雖是可憎的,但他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並不諒解他,可他們也是命運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過是曆史的犧牲品。”
  1972年當貝托魯奇籌拍他那部驚世駭俗之作《巴黎最後的探戈》時,他的同胞也是師輩的安東尼奧尼正在處于“文革”時期的中國拍攝紀錄片《中國》,自稱是“一個帶著攝影機的旅行者”的安東尼奧尼遭遇了中國境內聲勢浩大的批判。當時貝托魯奇聲援安東尼奧尼,認爲“這部描繪中國城鄉詩篇的記錄片《中國》是真正關于中國人的電影。”那場風波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文化的碰撞,而是當時極左思潮和西方現代思想之間發生的沖突。十多年後,當貝托魯奇帶著150名中國人,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國人的攝制組來到真實的中國,他在“曆史”與“故事”之間,首先選擇了“故事”。   
  演員   
  溥儀——尊龍
  尊龍10歲進入香港京劇名伶粉菊花的春秋戲劇學院(著名的香港影星蕭芳芳和陳寶珠就是師出粉菊花),1969年到美國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涉足美國舞臺劇之後,出演電影《龍年》讓尊龍建立了國際影響度。據尊龍的助理說,當年貝托魯奇在面試男主角時,尊龍是第一個,而且貝氏也的確是一眼就相中了氣質獨特的他,但是貝氏不相信這個男一號會來得這麽容易,所以又在美國以及亞洲地區尋找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他還是回到了尊龍身上。
  婉蓉——陳沖
  陳沖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以《小花》迷倒無數觀衆,初出茅廬的她輕而易舉地捧走了新時期中國電影的第一尊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在《小花》之後,陳沖又相繼主演了凡響平平的《海外赤子》和頗有爭議的《蘇醒》,此後便留學美國尋找她的藝術夢。比起後來居上的鄔君梅,陳沖初到美國時發展並不順利,1987年出演《末代皇帝》是一個翻身的機會。
  文繡——鄔君梅
  這部影片對于飾演王妃文繡的鄔君梅來說是個通向美國的機遇。1984年上影廠拍攝由黃蜀芹執導的影片《青春萬歲》,還在上中學的鄔君梅首次參演,那一年她16歲。在《末代皇帝》中演技還顯青澀的她當時片酬只有600元人民幣。但是拍攝此片後就赴美留學,後來星途坦蕩,曾在華裔女導演王穎、英國導演格林納威的影片中擔任女主角。
  花絮
  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于中國的西方電影。第一部在獲准在紫禁城內拍攝的西方電影是Lucy Jarvis1973年爲NBC公司拍攝的紀錄片《紫禁城》。
  溥儀的長兄溥傑和幫助溥儀完成自傳的李文達都被聘爲本片顧問。
  劇組還采訪了一些跟溥儀有關的人,包括他的妻子、監獄長、男仆都給與了本片一些意見。
  影片一共使用了1萬9千名臨時演員。
  片中出現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劇組特地爲他們聘請了男性服裝助理來協助他們穿衣。
  爲了制作朝廷上人們的假發,發型師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頭發。爲了登基那場戲,他的工作人員花了10天培訓了50名中國員工,使他們能在兩小時之內搞定2000名臨時演員的假發和辮子。
  劇組聘請了一名意大利廚師爲攝制組的外國成員做飯。他一共帶來了2萬2千瓶意大利礦泉水,450磅意大利咖啡,250加侖橄欖油和4500磅面粉。
  片場的管理非常嚴格,飾演溥儀的英國老師莊士敦(Reginald Johnston)的彼得?奧圖(Peter O'Toole)有一次因爲忘帶通行證而被劇組拒之門外。
  爲了飾演旗人,2000名士兵剃了光頭。長官勸說他們這顯示了與意大利和英國間的國際友誼,並給每名士兵發放了3.5美元的獎金。
  影片使用了1100名學生來飾演文革期間的紅衛兵。導演貝托魯奇花了很多長時間來給他們灌輸憤怒的情緒,因爲這些孩子們都體會不到文革中的那種情感。
  貝托魯奇當時向中國政府提交了兩個拍攝計劃,另一個是安德烈?馬爾羅(Andr Malraux)的小說《人的命運》(La Condition Humaine)。中國政府同意了本片的拍攝,並對內容沒有作任何限制。
  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爲本片提供了他們的攝影棚和大量的臨時演員,作爲回報他們得到了本片的國內發行權。
  ?建于15世紀的面積廣闊的紫禁城有著高而厚重城牆,爲影片的拍攝提供了絕佳的隔音效果,盡管當時中國的攝制組成員還不太習慣同期錄音。
  由于不允許機動車輛進入,連彼得?奧圖都只能用自行車作爲工具出入片場。
  這是第一部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評爲PG-13級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制片人傑瑞米?托馬斯(Jeremy Thomas)單槍匹馬地爲影片籌得了2500萬美元資金。
  片拍攝期間恰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但是攝制組得到了政府的優先權,使得女王無法參觀紫禁城。
  影片中扮演長官的英若誠當時是中國文化部副部長。
穿幫鏡頭
  當莊士敦跟溥儀互道再見後,莊士敦身後跟隨著樂師,這時能夠看見投射在玻璃上的影子。
  莊士敦1931年乘船離開中國時,售票點的窗子上能看到用簡體中文寫的工作時間。而那個年代用的應該是繁體字。
  當王妃生産時,你能聽到嬰兒的哭聲,但出現在鏡頭裏的嬰兒卻是安靜的表情。
相關影評
  第六十屆(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由意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聯合攝制,片長218分鍾。該片用閃回的手法來表現溥儀的一生,在3小時38分鍾內講述60年的事情。該片在西方上映後。立即掀起了“中國熱”。1988年,第60屆奧斯卡獎頒獎揭曉,《末代皇帝》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最佳作曲、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美工9項獎。
  意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爲什麽要拍攝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1987年,法國《首映》雜志記者在采訪貝爾托魯齊時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他作了肯定的回答,“這是一段令人著迷的故事”,“......溥儀已成爲曆史,他象征著一種觀念,即通過教育,-個人能得到徹底改變。”貝爾托魯齊在同一天采訪的談話中還直言不諱地談到“要是我對溥儀沒有這種同情,我就不會拍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歡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愛攝影機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們是惡劣的,我也設法使他們具有某種悲劇性,從而産生一點高貴感。……這些人物雖是可憎的,但他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並不諒解他,可他們也是命運之神的玩物,他們所體現的是一種人類共通的好鬥性。所以,任何人都不過是曆史的犧牲品。”
  貝爾托魯齊身爲一個藝術家,憑藉自己的良心和真誠說出的這番話,雖不能完全有助于我們去深刻理解溥儀這個在中國顯赫一時的政治人物,但至少給予了我們某種啓迪,溥儀的一生無疑是悲劇性的。貝爾托魯齊從藝術的角度窺見的那個溥儀與現實中真實的溥儀雖然有一定的距離,但溥儀的一生卻是同中國動亂的命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溥儀從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後,親眼目睹過去那些改造他的人如今被視爲“牛鬼蛇神”從人的地位上驅趕下來,這是曆史對人的命運的一次嘲弄。
  《末代皇帝》的背景材料主要來源于溥儀生前所著的《我的前半生》和紫禁城清宮檔案史料。整個攝制組是一個共同創作的集體:150名中國人,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國人,另外還有30名翻譯人員。  
  劇情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爲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裏火車站後,溥儀認爲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 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監獄裏遇見了他的胞弟溥傑,于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養心殿院中,溥儀和溥傑玩得正起勁。他已長到6歲,但還在吃乳母的奶。他已經懂得手上握有無上的權力,並開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監們。這時傳來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儀被廢黜,他只是“紫禁城內的皇上”了。
  1919年,英國教師莊士敦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莊士敦任教的4年裏,溥儀不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發生改變:學會了騎自行車,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辮子,穿上了西服,學會了跳舞、打網球,並且朦朧地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盡管他在1922年仍按舊制娶了婉容爲“皇後”,文繡爲“皇妃”,他的心已飛向英國、飛向牛津大學。
  鏡頭又閃回監獄。溥儀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曆史:
  1924年夏天,一隊馮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圍了故宮,迫令溥儀遷出紫禁城。溥儀在莊士敦陪同下,帶著婉蓉和文繡第一次進入了宮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護下,溥儀到了天津。不久後,文繡恥于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緊了對溥儀的控制,女特務川島芳子被派駐在婉容身邊,莊士敦也不得不于1931年離開了溥儀。1934年,日本侵吞了東北三省後,便要求溥儀出任所謂“滿洲國”的皇帝。一心想複辟的溥儀不顧婉容,陳寶琛等人的勸戒,以“中國背棄了我”爲理由自願去長春登上了“滿洲國皇帝”的寶座。婉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越來越遠,當她和司機的奸情敗露,私生的孩子被燒死後,她精神失常,被日本人送走了。溥儀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岡的監護下,嘗夠了當兒皇帝的屈辱滋味。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滿洲國”解體,溥儀出逃未遂,在長春機場上被蘇軍俘獲,才結束了他的醜惡的“前半生”。
  在溥儀交代他的罪惡曆史時,鏡頭不時回到監獄的牢房。在整整10年的關押期間,溥儀已從一個連衣服都不會穿的“皇上”鍛煉成一個能自理生活並從事一些輕微勞動的平民。1959年,溥儀被特赦了。
  溥儀獲釋後在北京植物園任職。8年後的某一天,“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生活中的一切秩序,甚至連紅綠燈的含義也都被顛倒了過來,溥儀在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忽然遇到了一隊被紅衛兵押著遊街的“牛鬼蛇神”。溥儀無比驚訝地發現,在那頭戴高帽、脖上挂著名牌的一群人中,居然有當年戰犯管理所的所長。溥儀急忙上前告訴紅衛兵說,“同志,你們一定弄錯了,我認識這個人,他是好人。”紅衛兵回答說:“帝國主義者!反革命分子!叛國者!”被攪糊塗了的溥儀獨行來到故宮博物院。這裏已沒有遊人。他獨自登上太和殿,告訴在那的故宮門衛的兒子說,“我是中國的皇帝”。爲了證明這一點,他從寶座的座墊下掏出了50年前從陳寶琛那裏取來的蟈蟈籠子。在紅紅的夕照下,一只蟈蟈從籠子裏爬了出來。
  今天,每天都有無數的人來參觀這個過去皇帝的宮殿,在雄偉的太和殿前幾乎每個導遊都會向他們的遊客介紹:“這是太和殿,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3歲的時候在這裏登基,1967年,他在北京逝世……”

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介紹
 
Bernardo Bertolucci.jpg

 1941-3-16出生于意大利的帕爾馬。早在24歲時,他便導演了轟動一時的影片《革命前夕》(《Before the Revolution》1964),並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業基礎。
  導演作品
  戲夢巴黎 The Dreamers (2003) (這片子在《看電影》裏被譯作"夢想家")
  十分大師-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圍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謬人的悲劇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後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福音書 Amore e rabbia (1969)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
  編劇作品
  十分大師-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圍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謬人的悲劇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後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狂沙十萬裏 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
http://baike.baidu.com/view/26812.html?tp=0_11 

愛新覺羅溥儀 著《我的前半生》(群衆出版社,2003)

 
  內容簡介
  溥儀三歲當皇帝,是中國近代特定曆史環境的結果,他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其改造過程則折射出國家進步的曙光。溥儀晚年的願望,是想寫一部《我的後半生》,可惜因過早去世而未成。假設他能活到改革開放後,再下筆寫下新感受,我想這本《我的前半生》更有教育意義。
  依照封建傳位規則,當初本不該由溥儀當皇帝。1908年秋,光緒帝病危,慈禧太後便急著過繼子嗣。按理應選“溥”字輩最年長的侄兒溥偉,此人的祖父是鹹豐帝的六弟奕欣。奕欣當初曾協助發動過北京政變並造成“垂簾聽政”。可“老佛爺”卻偏偏挑中光緒帝的弟弟載灃的長子溥儀,其原因有人猜測是慈禧自認爲身體還好,找個小皇帝便于她擺布。另外,溥儀的祖母是慈禧的親妹妹,母親又是慈禧頭號親信榮祿之女。當時,溥偉守在宮外,滿以爲肯定輪到自己,一見溥儀被抱進去,竟氣得大罵了半晌。對此“咆哮宮門”的不赦大罪,慈禧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才隱忍不問。11月中旬,光緒、慈禧奇怪地在兩天間雙雙死去,只好由新太後、光緒的妻子隆裕和自己的小叔子載灃一同扶持溥儀登基。
  溥儀作爲清朝第十二代皇帝,三歲時首次當皇帝時國運已氣數將盡。他登基時由任攝政王的父親抱上殿,鼓樂轟鳴、百官跪拜時,他被嚇得大哭。其父怎樣哄也不靈,只好拿來玩具說:“快了!快了!快要完了!”不少大臣私下說這話不吉利。果然,不出三年,1912年初,清廷面對辛亥革命的風暴,溥儀名義上的母親(其實是他伯母)隆裕太後抱著小皇帝宣布退位了。
  退位後的溥儀慢慢懂了事,在周圍清朝遺老包圍下被灌輸了滿腦子複辟意識。1917年7月,封建軍閥張勳率兵入京,擁立溥儀複辟,這位11歲的少年第一次嘗到了當皇帝的興奮,卻在11天後被趕下臺。此後,溥儀把複辟的希望寄托于外國,先是受英國公使館派來的師傅莊士敦鼓動准備到西洋尋找支持,因英美政府的對華政策是維持民國而未成行。後來,他與制造“滿蒙獨立”以分裂中國的日本侵略者聯手,在“九?一八事變”後去了東北,先當“執政”,1934年,第三次登基。日本人卻未兌現幫助其恢複“大清”的許諾,只讓他當“滿洲國”的“康德”皇帝,對外言論全要由關東軍擬稿,連走出宮的自由都沒有。
  在僞滿深宮中呆了十幾年的溥儀,對日本人由感謝變爲不滿,後來又發展爲恐懼,不過,這與抗日鬥爭根本不能相提並論。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被蘇軍逮捕,于1950年移交中國,以叛國和協助侵略者發動戰爭罪在戰犯管理所關押了近十年,完全是罪有應得。
  由帝王變爲公民,晚年曾想寫《我的後半生》可惜未成。
  在戰犯管理所裏,溥儀有生以來首次學會系鞋帶、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識,在頭腦中也掃蕩了帝王意識而樹立了公民觀念。1959年秋,溥儀獲得特赦回到北京。有些老人見面後還行跪拜大禮,馬上被他批評爲思想落後。獲得一張選民證後,溥儀稱這是一生最珍貴的東西。他開始在植物園勞動。蒙哥馬利來訪時詢問他感受如何,他回答說“比起皇帝來我更願當園丁”。這位英國元帥驚訝之極,回國後把這當成奇聞宣傳。有的外國進步人士來訪後,報道說:“看到溥儀,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麽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
  到了八十年代,溥儀又成爲影視作品中的要角。國內創作的片子客觀地描述了他由幼稚少年受封建思想毒化,後來又在帝國主義分子莊士敦和土肥原之流誘惑下走上叛國之路,解放後又如何改造成一個對人民有益的公民。西方人主創和拍攝的片子,卻宣揚溥儀一向善良,人性不可改變,而“洋師傅”莊士敦則被描繪成傳播了西方文明和鼓勵個性發展的天使般人物。至于溥儀投靠日本充當僞滿傀儡皇帝,片中推諉爲環境使然,他本人只是受害者。抛開不同國度的價值觀不談,僅從客觀曆史而論這也有悖于真實。
  目錄
  序
  《我的前半生》是怎樣問世的(代序)
  第一章 我的家世
  一 醇賢親王的一生
  二 外祖父榮祿
  三 慈禧太後的決定
  四 攝政王監國
  五 親王之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
  一 登極與退位
  二 帝王生活
  三 母子之間
  四 毓慶宮讀書
  五 太監
  六 我的乳母
  第三章 紫禁城內外
  一 袁世凱時代
  二 丁已複辟
  三 北洋元老
  四 不絕的希望
  五 莊士敦
  六 結婚
  七 內部沖突
  八 遣散太監
  九 整頓內務府
  十 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 在北府裏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擇
  十三 由“使館區”到“租界”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動
  一 羅振玉的努力
  二 我和奉系將領之間
  三 謝米諾夫和“小諸葛”
  四 東陵事件
  五 領事館、司令部、黑龍會
  六 鄭孝胥的理想
  七 “行在”生活
  第五章 潛往東北
  一 不靜的“靜園”
  二 日本人意見分歧
  三 夜見土肥原
  四 白河偷渡
  五 在封鎖中
  六 所見與所思
  七 會見板垣
  第六章 僞滿十四年
  第七章 在蘇聯
  第八章 由疑懼到認罪
  第九章 接受改造
  新的一章
  補充注釋
  人物索引
書摘
  光緒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O六年的舊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清朝的醇親王府。我的祖父奕寰,是道光皇帝文寧的第七子,清朝的第一代醇親王,死後諡法“賢”,所以,後來稱做醇賢親王。我的父親載灃,是祖父的第五子。因爲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殤,第二子載活被姨母慈禧太後接進宮裏,當了皇帝(年號光緒)。所以,祖父死後,由父親襲了王爵,他是第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親王。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長子,三歲那年的舊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病篤,慈禧突然決定立我爲嗣皇帝,承繼光緒,兼祧同治(載淳,是慈禧親生子,載活的姨兄弟)。我入宮後的兩天內,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極爲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號宣統。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我退了位。
  我的記憶是從退位時才開始的。但是,敘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從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說起,事情就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據過三處地方。鹹豐十年,十九歲的醇郡王奕寰奉旨與懿貴妃葉赫那拉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宮,他受賜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門內的太平湖東岸,即現在中央音樂學院所在的地方。這是第一座醇王府。後來,載活做了皇帝,根據雍正朝的成例,“皇帝發祥地”又稱爲“潛龍邸”的地方須升爲宮殿,或者空閑起來,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改爲雍和宮的辦法,改成廟宇,供養菩薩。爲了騰出這座“潛龍邸”,慈禧太後把什刹後海的一座貝子府賞給了醇王,撥出了十六萬兩銀子重加修繕。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螳人慣稱爲“北府”的那個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後,我父親做了監國攝政王,這比以前更加了一層搬家的理由。由此,隆裕太後(光緒的皇後,慈禧太後和我祖母的侄女)決定給我父親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這第三座府邸地址選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靈囿紫光閣一帶。正在大興土木之際,武昌起義引起了風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兩度“潛龍”、一朝攝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曆史一起告終。
  在清朝最後的最黑暗的年代裏,慈禧太後給醇王府造成了榮華富貴,醇王一家給慈禧太後做了半世紀的忠仆。我的祖父更爲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的親生母是道光皇帝的莊順皇貴妃烏雅氏,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緒十六年。翻開皇室家譜“玉牒”來看,醇賢親王奕寰在他哥哥鹹豐帝在位的十一年間,除了他十歲時鹹豐登極被封爲醇郡王之外,就沒有得到什麽可說的“恩典”,可是在鹹豐帝死後那半年間,也就是慈禧太後的尊號剛出現的那幾個月問,他忽然接二連三地得到了這一大堆頭銜:正黃旗漢軍都統、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禦前大臣、後扈大臣、管理善撲事務、署理奉宸苑事務、管理正黃旗新舊營房事務、管理火槍營事務、管理神機營事務……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歲。一個二十一歲的青年,能出這樣大的風頭,當然,這是由于攤上了一個好親戚,妻子的姐姐當上了皇太後。但是事情也並不如此簡單。我從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王府裏演戲,演到“鍘美案”最後一場,陳士美被包龍圖的鍘刀壓得鮮血淋漓的時候,年幼的六叔載洵嚇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聲色俱厲地當衆喝道:“太不像話!想我21歲時就親手拿過肅順,像你這樣,將來還能擔當得起國家大事嗎?”原來,拿肅順這件事才是他的事業的真正起點。
  事情發生在距今整一百年前。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屈辱的議和告以結束之後,逃到熱河的鹹豐皇帝已經臥病不起,臨終之前,召集了隨他逃亡的三名禦前大臣和五個軍機大臣,立了六歲的兒子載淳爲皇太子,並且任命這八位大臣爲贊襄政務大臣。第二天,鹹豐帝“駕崩”,八位顧命王大臣按照遺命,扶載淳就位,定年號爲祺祥,同時也就把朝政抓在手裏,發號施令起來。
  這八位顧命王大臣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和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個軍機大臣。掌握了實權的是兩位親王和一位協辦大學士,而肅順更是其中的主宰和靈魂。肅順在鹹豐朝中很受器重,據說他很善于擢用“人才”,後來替清朝出力鎮壓了太平天國的漢族大地主曾國藩、左宗棠之流,原就是由他推薦提拔的。因爲他重用了漢人,受他排擠的貴族們對他極其嫉恨。有人說他在太平軍聲勢最盛的時期,連納賄勒索也僅以旗人爲對象。又說他爲人凶狠殘暴,專權跋扈,對待異己手腕狠毒,以致結怨內外,種下禍根。其實,肅順遭到殺身之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他是取得朝廷實權的這個集團的主宰,而這個集團正對當時新形成的一個勢力采取排斥的態度,換句話說,他們沒有認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打交道的恭親王這時已經有了什麽力量。恭親于奕新,在鹹豐朝本來不是個很得意的人物。鹹豐把奕新丟在北京去辦議和這件苦差事,卻給奕新造成了機遇。奕新代表朝廷和英法聯軍辦了議和,接受了空前辱國喪權的《北京條約》,頗受到洋人的信任。這位得到洋人支持的“皇叔”,豈肯甘居在肅順這班人之下。再加上素來忌恨肅順的王公大臣的慫恿,恭親王于是躍躍欲試了。正在這時,忽然有人秘密地從熱河離宮帶來了兩位太後的懿旨。
  這兩位太後一位是鹹豐的皇後鈕祜祿氏,後來尊號叫慈安,又稱東太後,另一位就是慈禧,當時又稱西太後。西太後原是一個宮女,由于給鹹豐生了兒子,後來提升爲貴妃,兒子載淳是鹹豐的獨子,當了皇帝,母以子貴,她立時又成了太後。不知是怎麽安排的,她剛當上太後,便有一個禦史出面奏請兩太後垂簾聽政,但是遭到肅順等人的狠狠駁斥,說是本朝根本無此前例。這件事對沒有什麽野心的慈安太後來說,倒無所謂,但在慈禧心裏卻結下了深仇。就像她當妃子時要取寵鹹豐一樣,既有了欲望,不達目的是誓不甘休的。她首先讓慈安太後相信了那些顧命大臣心懷叵測、圖謀不軌,然後又讓慈安同意,秘密傳信給恭親王,召他來離宮商議對策。當時肅順等人爲了鞏固既得勢力,曾多方設法來防範北京的恭親王和離宮裏的太後。關于太後們如何避過肅順等人的耳目和恭親王取得了聯系,有種種不同的傳說。有人說太後的懿旨是由一個廚役秘密帶到北京的,又有人說是慈禧先把心腹太監安德海公開責打一頓,然後下令送他到北京內廷處理,太後們的懿旨就這樣叫安德海帶到了北京。總之,懿旨是到了恭親王手裏。恭親王得信後,立即送來奏折,請求覲見皇帝。肅順等人用“留守責任重大”的“上諭”沒堵住他,他已跑到熱河來了,肅順忙用叔嫂不通問的禮法阻他和太後們會見,但是在慈禧的第二步安排下,這次阻攔又告失敗。這又有幾種傳說。一種說法是恭親王化裝成“薩滿”(經常進宮祭神的滿族巫婆)進去的。一種說法是恭親王直接將了肅順一軍,說既然叔嫂見面不妥,就請你在場守著好了,肅順一時臉上下不來,只好不再阻攔。還有一個說法是恭親王祭拜鹹豐靈位時,慈禧太後讓安德海送一碗面賞給恭親王吃,碗底下卻藏著一張紙條,這就是慈禧給奕新的陰謀計策。總之,什麽奇怪的傳說都有,但是人們卻都沒注意一個很重要的情況,便是我的祖父祖母當時也在熱河,慈禧做了太後,和自己妹妹見面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這個通訊員比什麽太監、飯碗等等自然更加靠得住。不管哪個傳說可靠,反正恭親王和太後們把一切都商議好了。這個商議的內幕雖然無案可查,但是從後來的事件發展上看,一切也就很明白:太後們回到北京,封奕新爲議政王,八個“顧命王大臣”全部逮捕。兩個親王賜自盡,肅順砍了頭,其余的充軍的充軍,監禁的監禁。同時,載淳的年號改爲“同治”,意思兩太後一同治政,從此開始了同光兩代四十七年垂簾聽政的曆史(也開始有了“洋槍隊”去打太平軍,有了洋務派,有了“寧贈友邦不與家奴”的一套政策)。我的祖父在這場政變中,爲慈禧建立的功勳是捉拿了肅順——那時他奉命護送“梓宮”(鹹豐的棺材)正走到半壁店。“半壁店拿肅順”這出戲,給我祖父帶來了前面所說的那一串頭銜。
http://baike.baidu.com/view/477441.html?tp=0_11 
 
李淑賢口述《我的前半生》(京華出版社,2007)
 
內容提要
  該書由著名浦儀研究專家王慶祥先生撰寫。
  作者有幸與溥儀的幾任妻子李玉琴、李淑賢等長期合作,聽她們親口述說溥儀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作者有幸接觸溥儀先生的二弟溥傑、二妹韞和、三妹韞穎、四妹韞嫻、五妹韞馨、四弟溥任、七妹韞歡、族侄毓嵣、族倒毓喦等族親人士及其家屬,並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從不同角度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作者有幸訪問了原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原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少將總務處長沈醉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們,作爲溥儀先生的同事,他們講述了許多有關溥儀先生的親曆見聞;
  作者有幸訪問了僞滿國民勤勞部“大臣”于靜濤、總理“大臣”張景惠的秘書官高丕琨等,他們也提供了大量重要的口述資料;
  作者遍查了北京、南京以及東北各地與溥儀相關的文獻資料和媒體報道……
  這一切是寫作本書的重要依據。書中配以近100幅珍貴照片,形象地展開了溥儀後半生工作、生活的情節和鮮活場面。
  目錄
  前言
  一、選擇愛人的新標准
  二、從友誼到愛情
  三、建立了幸福家庭
  四、毛主席和周總理都關心我們
  五、夫妻之間
  六、在公民選舉的日子裏
  七、美好的生活
  八、從頭學起
  九、會見國際友人
  十、北京覽勝
  十一、漫遊祖國
  十二、交往之間
  十三、當李宗仁先生萬裏來歸的時候
  十四、在浩劫中相依爲命
  十五、從生病到去世
  嫁給皇帝以後
  ——溥儀夫人李淑賢遺稿
  阿姨遠行何匆匆
  ——後記
 
莊士敦著《紫禁城的黃昏》
 

File:TaitaiWanRongJohnston.jpg
莊士敦(左)、婉容(中)、以及婉容的家庭教師伊莎貝(右)三人攝於紫禁城
書籍簡介
  莊士敦是“辛亥革命”之後,惟一進入小朝廷的帝後生活之中,並在紫禁城中生活過的外國人,也是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曆史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十幾年後,他以這段經曆爲主要內容,寫下了《紫禁城的黃昏》。本書記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黃昏時期1912年至1924年從中華民國成立到溥儀出宮期間的曆史,以帝制向共和的轉變爲曆史背景,以擔任帝師,與末代皇帝溥儀共處的經曆爲內容,對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曆的大小事件做了獨特的記述,通過對事件的記述表達了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複辟主張與文化上的保守主義。
  本書是一部個人的、懷舊的故事集,描述了從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歲月裏,莊士敦在其人生頂峰時期與中國結下的不解之緣。其時,中國媒體針對莊士敦本人和溥儀有諸多的責難,而莊士敦所關心的,顯然只是他對那些年裏所發生事件的記述,可以對那些責難作出一勞永逸的反駁。爲了回應對他和皇上的批評,莊士敦描繪了在紫禁城那個奇異、封閉的世界裏獨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圖景。莊士敦諳熟中國曆史與文化,于是,那個幾近爲人遺忘時代的豐富的曆史細節,雪泥鴻爪般躍然于莊氏之筆端。加之,他與溥儀的密切關系,以及與那個時代許多大人物私人關系之熟稔,使得莊士敦得以對他們盡情褒貶點評。
  本書的敘述略帶憂傷,寄哀于現代世界中中國不斷沈淪的命運。然而,盡管作者意識到中國文明的輝煌已成過去,但本書並非滿篇哀鳴與幻滅之詞。相反,莊士敦在書中表達了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誠摯情感。對于他所深深尊崇並得以親曆其中的中國文化與政治世界,莊士敦也聊表謝忱,著書如是。
  目錄
  譯者前言
  宣統皇帝禦序
  自序
  1898:“百日維新”
  任人宰割的大清王朝
  康有爲與光緒
  太後壓倒了皇帝
  比太後更可怕的保守派
  再次垂簾與義和團運動
  光緒皇帝被囚禁
  八國聯軍攻人北京
  光緒皇帝的最後歲月
  “老佛爺”感到很委屈
  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
  3歲溥儀成爲大清皇帝
  慈禧皇太後
  迫不得已的“改革”
  “活菩薩”想吃光緒的大腿肉
  辛亥革命
  無能的攝政王
  竊國大盜袁世凱
  清帝退位
  清室“優待條件”
  《清帝退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優待條件”的幕後是袁世凱
  大清皇帝與洪憲皇帝
  總統與皇帝相安無事
  貪心不足的袁世凱
  張勳擁袁有交換條件
  八十三天皇帝夢
  1917年的張勳複辟
  “辮帥”、“辮軍”進北京
  段祺瑞與轟炸機
  心懷鬼胎的民國政府
  誓死保“辮”的逸事
  1919-1924年的紫禁城
  民國總統不忘故君
  我成了皇帝的英文老師
  與世隔絕的紫禁城
  皇帝的幾位老師
  洋人教師引起非議
  梁鼎芬師傅是文學家
  我和陳寶琛關系最好
  朱益藩既是帝師也是禦醫
  伊克坦專授滿文
  黃昏中的滿清宮廷
  一牆之隔的兩個世界
  皇帝怎樣過生日
  特准觀禮的外國人
  大清王朝的毒瘤“內務府”
  內務府是皇室的總賬房
  死要面子與硬裝糊塗
  腐敗無能的吸血鬼
  世續、紹英和另外幾位內務府大臣
  滿族人不許做太監
  羽翼未豐的“龍”
  洋鬼子授課有人監視
  “鄧炯麟”竟然是大清皇帝
  皇上授權我隨便殺人
  俄國沙皇邀請宣統帝加入聯盟
  改革紫禁城的夢想
  帝制派的希望與夢想
  五四運動與反日狂潮
  死灰複燃的複辟傳聞
  躁動不安的天子
  皇帝和雞蛋的笑話
  第一次坐汽車,第一次走出紫禁城
  電話、眼鏡與辮子
  胡適覲見成了大新聞
  真龍振翅
  四處尋求保護的小朝廷
  皇帝成了受人豢養的哈巴狗
  連婚姻都是陰謀
  皇上想逃往英國公使館
  紫禁城裏的無價之寶
  珍寶成堆的監獄
  皇上曾偷運寶物出宮
  龍鳳之喜
  大婚的三個重要儀式
  北京市民爭看奇景
  皇上的驚人之舉
  “跪進”與賞賜
  逃出紫禁城
  內務府擡來一座金塔陷害我
  一次失敗的逃亡
  誰是逃亡行動的幕後黑手
  離奇而令人痛心的火災
  皇上宣布解散所有太監
  禦花園裏的日子
  鄭孝胥進入內務府
  辜鴻銘和泰戈爾
  皇上捐古玩字畫給日本
  兩朝末路王孫的會面
  頤和園風波
  內務府反對遷居頤和園
  大清皇帝竟然也可以劃船
  殺手“已經准備就緒”
  胡適博士替我抱不平
  王國維自沈昆明湖
  頤和園是用海軍經費建造起來的
  令人窒息的兩堵牆
  紫禁城的黃昏
  北京兵變
  馮玉祥逼宮
  “皇帝”變爲“溥儀先生”
  修正後的清室“優待條件”
  最後一次經過神武門
  籠中天子
  危機四伏的北京城
  攝政內閣極不正規
  我和顧維鈞成爲衆矢之的
  兩位老太妃揮淚出宮
  張作霖和段祺瑞很生氣
  溥儀的逃亡
  溥儀送鑽戒給張大帥
  從醇親王府到東交民巷
  日本最樂意接納溥儀
  溥儀出逃的連鎖反應
  尾聲:龍歸故裏
  溥儀與日本人
  “中國最大的陰謀家”
  我並沒有幫助溥儀複辟
  皇陵被盜讓溥儀傷心至極
  張學良替顧維鈞說情
  大難不死龍歸故裏
  附錄
  莊士敦的身世及履曆
  義和團
  溥儀的生母
  清帝大婚的煩瑣與無奈
  溥儀及其後妃的詩文
  建福宮大火燒掉了多少珍寶
  溥佳關于遣散太監的記述
  溥儀出宮的詳細情形
  寶熙與孫中山就“優待條件”的爭論
  溥儀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
書籍相關
  《紫禁城的黃昏》(TwilightintheForbiddenCity)是一本奇特的書。記述了晚清、民國之際的中國,大者如戊戌變法、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張勳複辟、馮玉祥逼宮、溥儀逃亡日本領事館等等,小者如溥儀配眼鏡、裝電話、剪辮子、辜鴻銘哭主、民國總統送禮等等,讀來如在眼前。書中人物衆多,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康有爲、溥儀、袁世凱、張作霖、段祺瑞、王國維、胡適等等,均生動鮮活。
  該書初版于1934年的倫敦。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其扉頁題字:“謹以此書獻給溥儀皇帝陛下。”落款:“他的忠誠與依戀的臣仆及教師莊士敦。”書前有《宣統皇帝禦序》:“……倉皇顛沛之際,唯莊士敦知之最詳。今乃能秉筆記其所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多他人所不及知者”,道出了這本書的史料價值。溥儀被質押蘇聯期間,蘇聯人就是以這本書爲線索對他進行問訊的。20世紀60年代初,溥儀編撰《我的前半生》一書,絕大部分史料亦參照莊士敦這本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如內務府同莊士敦鬥法,把一人高的金塔擡到莊府讓他賣錢一事,就基本上按莊士敦的回憶重敘了一遍;有關建福宮大火的損失清單,字畫古玩焚毀的數字,《我的前半生》也是照抄《紫禁城的黃昏》;1924年11月29日,莊士敦陪同溥儀逃出醇王府去德國醫院再赴日本兵營尋求庇護,《我的前半生》也基本上以莊士敦的回憶爲藍本……凡此,均可見該書的史料價值。
  《紫禁城的黃昏》行文老辣,頗有文采。該書也是毛澤東喜歡的書籍之一,據毛澤東的英文教師章含之回憶,當年他們練習英文文法時,所列的參考書中即有莊士敦這本書。
  作者介紹
  莊士敦(ReginaldFlemjngJohnston),英國人,先後畢業于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他在中國生活三十多年,走遍中國二十多個省。是近代來華的外國人中最富于傳奇色彩的,而其傳奇經曆中最神秘的部分,莫過于擔任溥儀英文教師的那5年。他的學生、溥儀的“伴讀”溥佳在1964年的文章裏這樣回憶莊士敦:“他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專門研究東方古典文學和曆史……到中國以後又讀了不少佛家釋典,感到東方的佛教理論要比基督教的聖經不知高深多少倍,從此對基督教非常鄙視,也不到教堂做禮拜了。他寫過一本書,名爲《大地衆生成佛》;還和英國一個神甫經常通信,用佛教理論來駁斥聖經……莊士敦對中國封建官僚的派頭極爲欣賞。他在家裏或是拜訪王公舊臣時,總願意人家稱他‘莊大人’。他的名片上用中文印著‘莊士敦’,下面還印上‘志道’。這是他的別號,非常喜歡人家稱他‘志道先生’。他每次和陳寶琛、朱益藩以及王公舊臣見面,也總愛學中國官場的樣子,拱手爲禮。”莊士敦努力向溥儀傳授西方先進思想,甚至把《新青年》這樣的激進刊物帶到宮裏給溥儀開闊眼界。這使溥儀越來越不滿于祖上的陳規陋習,並在紫禁城裏面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很多年後,溥儀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裏承認,莊士敦已經成爲他靈魂中的重要部分。
  莊士敦努力傳播西方文化,而他自己卻被中國文化同化了。他穿著長袍馬褂,頭上是二品花翎頂戴,像前清遺老一樣邁方步。見人時拱手作揖。他還參與了溥儀複辟帝制的活動,並與當時中國的革命派針鋒相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他與辜鴻銘頗爲相似,兩人都受過西方文化的洗禮,也都過猶不及地袒護中國的傳統,比如帝制。
  1931年,莊士敦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英國,在倫敦大學任中文教授,兼任倫敦東方語言學校遠東語言文化部主任。錢鍾書先生留學英國時,就曾受過他的指導。
  莊士敦忘不了自己在中國的三十多年。他以中國人的名義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一個中國人對于在華教會人士的意見》,得罪了英美教士,很不爲當時輿論所容。憂傷的莊士敦更感孤獨,就用《紫禁城的黃昏》所得的稿費買了一個小島,在島上挂起了僞滿洲國的國旗,懷念他的“皇上”。每逢年節。他就穿起清朝的服裝,邀請親友到島上相聚。如此數年,從未放棄。1938年去世,終身未娶。
  《紫禁城的黃昏》這本書,是莊士敦心血的結晶。作爲晚清和民國的親曆者,他的敘述真實、生動、鮮活;作爲帝制的擁護者、英國政府的官員,他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有失偏頗。有時候甚至無視中國人民的利益和感情。比如說。他對“滿蒙帝國”的推崇、對于日本人的偏袒、對于馮玉祥的敵視、對于僞滿洲國的認同,都體現了他的狹隘之處。
  同名書籍
  1911年裕德齡(署名德齡公主)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兩年》的中文譯名也曾爲《紫禁城的黃昏》(又譯《清宮二年記》)。
http://baike.baidu.com/view/925873.html?tp=4_11 
 
陳沖>百度百科

  陳沖1961年出生于上海,旅美華裔著名電影演員,從小生長在一個醫務工作者家庭,受父母影響,養成愛讀書的習慣。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本科畢業後赴美國求學,先後就讀于紐約州大學新帕西分校學習醫學,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學習電影制作。
  1976年因在《青春》(1977年)一片中嶄露頭角,開始涉足電影。
  1979年參加了《小花》的拍攝獲1980年三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同年在南斯拉夫電影節上獲最佳女演員獎。
  以後又在影片《蘇醒》、《海外赤子》中扮演重要角色。
  1981年赴美留學,開始了她艱辛的異國之旅。陳沖在赴美期間,繼續從事電影方面的學習,且只身勇闖好萊塢,先是華裔影人推薦參與出演話劇《紙飛機》,然後參與電視劇《雙峰鎮》,電影《大班》,並成爲第一位被美國電影學會接納爲“會員”的華裔演員。後來在《末代皇帝》一片中大獲成功,並與好萊塢如湯姆李瓊斯,史泰龍,馬特狄龍,奧利夫斯通等多位著名影星及導演聯合主演了許多影片。
  1994年因主演《紅玫瑰與白玫瑰》(Red Rose White Rose) 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她還參加過王穎導演的影片《點心》、澳大利亞影片《未來啓示錄》、美國影片《天經地易》的演出。
  1997年,導演處女作《天浴》榮獲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
  2000年導演5000萬美圓投資《紐約的秋天》爲電影公司賺了一億美圓。
  近幾年來陳沖不斷在內地導演的影片中亮相,所扮演的角色形象也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向日葵》、《茉莉花開》以及姜文新作《太陽照常升起》,李安《色戒》,澳洲影片《家鄉的故事》,《十七》等。
  陳沖已在好萊塢闖蕩26年。從《大班》到《末代皇帝》到《天與地》,《家鄉的故事》,她一步一步地奠定了自己在好萊塢的地位。和國內的情況一樣,她走上演而優則導的道路,從《天浴》到《紐約的秋天》,一位演員出身的中國女導演能獨立指導當紅明星拍片,這在好萊塢是絕無僅有的。然而極富盛名下的陳沖,生活裏,扮演著母親、女兒、妻子三位一體的角色。
  2007年--《十七》 由80後新銳導演--姬誠獨立執導。金馬獎影後陳沖攜手青年演員鄒爽,全民偶像魏晨,著名演員姚謙安,徐子松等聯袂演繹。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爲大家講述一對母子發生在美麗山村的感人故事。
  陳沖以《意》奪得第四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再次封後。
  2008年,陳沖憑《太陽照常升起》獲第二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
  制片經曆:
  1995年《狂野邊緣》(Wild Side)
  (associate producer)
  1998年《天浴》(Xiu Xiu: The Sent-Down Girl)
  (executive producer)
  編劇經曆:
  《天浴》(與嚴歌苓合作)
  《戰地遺孤》(與嚴歌苓合作)
  《扶桑》(與嚴歌苓合作)
  池莉中篇小說《驚世之作》的電影改編權等等。
  導演經曆:
  《天浴》(1997年)
  《紐約的秋天》(2000年)
演員作品
  最後的舞者 (2010)
  沈卡的旅程 (2008)
  誓約 (2008)
  二十四城記 (2008) 合作演員:趙濤 呂麗萍
  十七 (2007)
  好萊塢華人 (2007)
  太陽照常升起 (2007)
  意 (2007)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2007)
  午夜 (2007)
  美國華人 (2006)
  向日葵 (2005)
  茉莉花開 (2004) 合作演員:章子怡
  愛?面子 (2004)
  異次元戰神 (2004)
  "Independent View" (2002)
  What's Cooking? (2000)
  紫雨風暴 (1999)
  特警判官 (1995)
  緊急獵殺令 (1995)
  狂野邊緣 (1995)
  Golden Gate (1994)
  紅玫瑰白玫瑰 (1994) 合作演員:趙文暄
  極地雄風 (1994)
  天與地 (1993)
  誘僧 (1993)
  雙峰:與火同行 (1992)
  驚爆轟天雷 (1991)
  雙峰 (1990)
  壯士血 (1989)
  末代皇帝 (1987) 合作演員:尊龍 英若誠
  大班 (1986)
  惡男 (1986)
  點心 (1985)
  蘇醒 (1981)
  海外赤子 (1979)
  小花 (1979)
  青春 (1977)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534.html?tp=0_11
 
溥儀>百度百科
 




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1967年),清朝皇帝,清宣統(末)皇帝,通稱宣統皇帝,或末皇帝,也被尊爲清遜帝(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之意。英文名henry,滿族。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鹹豐帝之弟淳賢親王)之孫、載灃(醇親王)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榮祿之女)。光緒(伯父)死後繼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爲新公民,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火葬後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時任總理周恩來指示移放于正室,後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園。
  年輕的溥儀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胞弟載灃的長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于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爲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爲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爲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爲宣統,就這樣溥儀初次登上了清朝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即位時僅3歲。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但保留非統治皇帝的名義,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朝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1917年,溥儀來到天津。6月,張勳帶領辮子軍入京,和康有爲等保皇黨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儀複辟。12日,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複辟期間曾有一架共和飛機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彈而導致輕度損壞。這被認爲是東亞第一次空襲轟炸。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曆史上稱這爲“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溥儀被逼宮後,日本各大報章都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爲以後建立僞滿洲國造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八國聯軍的時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
  滿洲國政權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爲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執政,溥儀自1932年3月9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滿洲國執政,建年號爲“大同”。1934年改國號爲“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爲“康德”,3月1日登基,是康熙和德宗光緒的縮稱,意在紀念,並寄托了續承清朝基業之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二戰後,溥儀被定性爲戰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受到了約十年的“革命教育”與“思想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始終未能留下後代。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
  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衆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曆,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曾榮獲1988年奧斯卡金像獎等衆多獎項。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自打電話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後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候。後因醫治無效,于1967年10月17日淩晨2時30分逝世。
  也有說法,溥儀因癌症逝世,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火化,而不是他的祖先的遺體所采取的的土葬。火化後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去世13年後,我國政府爲溥儀舉行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遺孀獲准將他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位于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200米,華龍陵園是一個由個人經營的商業性的公墓。
  溥儀生前就有入土爲安的願望,清西陵也是溥儀生前就確定了的葬身之所。溥儀葬入此陵園,是他的第五個妻子李淑賢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賢親自主持辦理的。
  溥儀墓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女士去世。
  關于溥儀的廟號和諡號: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爲他沒有廟號和諡號,畢竟清朝被制取了,繼承它的中華民國及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給他上廟號和諡號。
  但溥儀畢竟是末代皇帝,貨真價實地做過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後裔在臺灣的後人在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宣國公(此人身份有待進一步核實)”的建議下,于2004(一說是2002年)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諡號,廟號曰:清恭宗;諡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爲“獻陵”, 尊婉容爲“孝恪湣皇後”,譚玉齡爲“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爲“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爲"孝睿湣皇後".
  按諡法,行善可記曰憲 ,在約純思曰憲 ,聖能法天曰憲, 聖善周達曰憲 ,創制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 ,文武可法曰憲 ,聰明法天曰憲, 表正萬邦曰憲 ,懿行可紀曰憲,儀範永昭曰憲, 表正萬邦曰憲,博聞多能曰憲 ,賞善罰惡曰憲;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勞曰襄 ,因事有功曰襄 ,執心克剛曰襄 ,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知過能改曰恭,遜順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傷曰湣 ,在國連憂曰湣,佐國逢難曰湣, 危身奉上曰湣,在國遭憂曰湣, 在國逢艱曰湣 ,禍亂方作曰湣 ,使民悲傷曰湣。從諡法解釋來看,後一個廟號和諡號還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溥儀的一生。
  溥儀的五位妻子
  1994年,原籍山東泰安的海外華人張世義在易縣西陵境內投資修建陵園,命名爲華龍皇家陵園。並與溥儀的第五位妻子李淑賢聯系,商議將溥儀骨灰遷葬于陵園內,李淑賢女士爲了完成溥儀的遺願表示同意。兩廂情願並簽署協議書。李淑賢返京後即到八寶山辦理遷葬溥儀骨灰的手續,並確定在1995年1月26日將溥儀安葬清西陵。
  溥儀選妃時,一共看了四個人的照片,他覺得“每位都有個像紙糊的筒子似的身段……實在也分不出俊醜來”。婉容成爲皇後,把文繡擠成妃子,是皇太妃鬥爭的結果。婉容猜嫉、排擠、詛咒文繡,雖然得逞,卻使溥儀心生反感。其後婉容與下人李體育、祁繼忠私通並生下一女,此令溥儀大爲惱怒,讓人將新生兒填進鍋爐燒化。後來,婉容由于吸毒導致病弱不堪,于日本投降的第二年病死在長春。
  文繡不到十四歲就來到溥儀身邊當“宮妃”,後來文繡沖破禁錮,曆經艱難,與溥儀實現離婚。這種“休夫”的膽氣和行爲,在中國封建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例子。《我的前半生(全本)》中首次披露“文繡離婚與清室立約”的圖片。
  溥儀爲了懲罰婉容,把新貴人譚玉齡“像一只鳥似的養在宮裏”。後譚玉齡因其天真直率的性格,贏得溥儀好感。譚玉齡的突然病死,到底是得傷寒而死,還是爲關東軍所害,至今還是個謎。《我的前半生(全本)》中披露了溥儀在譚玉齡照片背後的題字“我的最親愛的玉齡”。
  福貴人李玉琴,是溥儀堅決不要日本血統妻子的産物。李玉琴曾經在關東軍大崩潰時,與溥儀一起共同逃亡。後來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期間,李玉琴曾多次探望溥儀,通了許多信件。最後,李玉琴還是向溥儀提出了離婚。
  婉容、文繡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後、皇妃,且同時入宮,生活內容交叉。譚玉玲和李玉琴是溥儀在僞滿當“康德皇帝”時期冊封的僞貴人,我們雖然不能承認她倆在僞宮中的名份,卻不能不把這兩位女士看作是溥儀的妻子。還有溥儀特赦後戀愛結婚的妻子李淑賢。這幾位女士,卻共同經曆了溥儀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曆史巨變。
  作爲清朝的皇後和皇妃,作爲按清朝禮儀制度冊立的僞貴人,她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現清朝的遺風,不能不留有愛新覺羅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繡和譚玉齡都出身名門望族,在清朝是被認爲具有“高貴血族”的女性;李玉琴雖然生在平民之家,卻曾長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裏,她們是在中國興旺了將近三百年而終于走向衰亡的愛新覺羅皇族的最後一批代表人物,我們研究皇族的敗落,她們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證。
  作爲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們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爲了幫助丈夫實現清朝帝國的中興而做了種種努力,同時也在實踐中逐步認清了日本軍閥的嘴臉。婉容在鬼域中掙紮過,文繡因政治裂痕而跟溥儀分手,譚玉齡在枕邊給丈夫講述日寇的殘暴,李玉琴在溥儀受日本窩囊氣的時候給他唱歌、講故事……她們生活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在她們的生命的日曆上寫下了日本導演僞滿的事實。
  作爲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後、皇妃、“貴人”和妻子,她們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儀人生途程的最本質、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從她們的經曆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實、最可靠、與普通人一樣食人間煙火的溥儀,而且能找到擅于在複雜形勢中變幻臉譜的溥儀的真正政治面妃。因此,研究溥儀的生平也離不開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
  作爲具有某方面典型意義的婦女界名人,她們的喜悅和哀怨,她們的理想和結局,無不可以歸放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産當中,婉容、文繡和譚玉齡都是從血淚中走過來的,一個瘋了,一個跑了,一個死了。她們的悲劇既是由封建社會道德觀念釀成,也是外來侵略勢力刺激、催化的結果,因此不能說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個人悲劇而是民族曆史上一幕軟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劇。李玉琴因與溥儀保持婚姻關系的十二年橫跨兩個時代,她才在經曆痛苦與坎坷之後被新中國改變了命運;李淑賢則是作爲公民的妻子而給溥儀送終的,他們夫婦間溫馨的感情構成一幕永恒的喜劇,被這喜劇折射著的,當然是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社會和全新的觀念溥儀被特赦之後,作爲普通公民的溥儀與普通公民李淑賢結婚。這是溥儀最後一位夫人,這段婚姻一直延續到了溥儀去世。
  清朝皇帝近親結婚惹下絕後之禍
  光緒帝前朝皇帝載淳,二十歲死去,身後沒有留下一男半女。認爲皇帝死時皇後阿魯特氏已懷有龍種的,只是野史之說,正史未見確鑿材料。滿州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結婚前已有性生活,娶嫡福晉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舉行大婚典禮,因得性病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單從大婚之日算起,他與衆多的後妃宮女生活了兩年零三個月時間,居然沒有留下一點骨血,已屬不可思議。
  光緒帝本人三十八歲死去,身後竟然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這太不正常了!
  光緒帝娶有一位皇後,有名分的妃子兩名,身邊還有成群的妙齡宮女。他于光緒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囚禁瀛臺,近十年時間,雖然政治上難以伸展手腳,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但性生活還是有較大自由度的,尤其與他寵愛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稱甜美。
  光緒帝被幽禁在瀛臺期間,皇後葉赫那拉氏還是伴著他。光緒帝住涵元殿,皇後住在對面的扆香殿。葉赫那拉氏入主後宮幾十年,光緒帝對她幾乎沒有興趣,但也絕不是沒有碰過半個指頭,史家說“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緒帝與皇後的性生活記錄,“很少”不等于沒有,盡管極有可能這是皇帝受“親爸爸”所懾的逢場作戲。不幸的是,皇後也未能爲皇帝生下一男半女,雖然她爲此想得心酸,想得發狂。
  光緒帝,他的後妃們,慈禧太後,都渴望得到龍子,或者得個鳳女也好,然而心都盼酸了,希望終于變成絕望。
  愛新覺羅氏皇族悲哀連連。據史料記載,光緒帝繼位人宣統帝溥儀,活了六十二歲,也是絕後。
  接連三朝皇帝都沒有留下一男半女!是不是忘了記載?相信史學家們不至于疏忽到這等地步。“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已被儒家文化浸透了的愛新覺羅氏皇族,必以皇帝有生育能力爲榮。如果沒有長大成人的皇子,即使曾經有過夭折的兒子,哪怕有過夭折的女兒,史學家們都會不吝筆墨給予鄭重記檔的。皇帝有生育能力,這是至尊皇帝全部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史官膽敢將其疏忽,他有幾個腦袋?
  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三朝皇帝個個絕後。人們不禁要問:愛新覺羅氏皇族到底怎麽啦?清朝到底怎麽啦?
  對此,廣泛涉獵有關史書、傳記,未見研究結果。探討這三位皇帝爲什麽沒有生育能力,雖然對研究清史,尤其對研究清朝皇權統治具有重要價值,但難度顯然很大。主要是皇帝本身早就過世,那個時代的禦醫不敢探究此事,沒有留下直接的醫學資料,研究很難下手。于是,爲何連續三位清帝都未生育,成爲一團疑雲,浮懸于史海上空。
  從現代醫學角度對其透視分析,能依稀看到相當重要的緣由。
  可以說,清代三朝皇帝都絕種,與滿洲皇族的婚姻習俗有關。
  按照滿洲皇族的婚配傳統,丈夫死後,允許妻子轉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轉嫁兒子或侄輩。這種原始的婚俗,把女人當做一種財富和交配工具。怒爾哈赤死前曾囑咐:俟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福晉是指努爾哈赤的嫡妻,大阿哥是指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有人認爲,努爾哈赤所說的“收養”,是指自己死後將嫡妻歸兒子代善所有。皇太極時代,莽古爾泰貝勒死後,他的衆多妻子分別分給侄子豪格和嶽托;努爾哈赤第十子德格類貝勒死後,其衆多妻子中的一個被第十二子阿濟格納爲妻。肅親王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極的親弟弟,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親叔叔。但豪格娶的嫡妻博爾濟錦氏,是叔叔多爾袞其中一個妻子(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死後,其嫡妻博爾濟錦氏在叔叔多爾袞逼迫之下,被多爾袞納爲妻子。
  皇太極及其兒子順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建州女真的領頭人努爾哈赤,爲統一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爲側妃,開與蒙古部落聯姻之先河。後來,他的四個兒子都娶蒙古女子爲妻。尤其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極,爲了對付強大的明朝,積極推進滿蒙聯姻。皇太極改國號爲“清”後,冊封的五宮後妃都來自蒙古博爾濟錦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後妃論輩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爾濟錦氏于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嫁給時爲貝勒的皇太極,後尊稱爲孝端文皇後,生了三個女兒;接著,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僅十三歲的侄女又嫁給當時仍爲貝勒的皇太極,後被封爲永福宮莊妃,生了順治帝福臨,還生了三個女兒,後被尊爲孝莊文皇後;之後,天聰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也就是莊妃的親姐姐,也嫁給了繼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極,被封爲宸妃,生過一個兩歲即夭的兒子。有人統計,皇太極在位期間,滿洲貴族僅與蒙古科爾沁部聯姻就達十八次之多。皇太極之子順治帝與其父親一樣,也是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孝莊文皇後的兩個侄女,都嫁給了順治帝,一個封爲皇後(即孝惠皇後,後被廢降爲靜妃),另一個封爲淑惠妃,順治帝娶的這兩個妻子,是他同一個親舅舅的兩個女兒,都是他的表妹;後來,孝莊文皇後的一個侄孫女,又嫁給順治帝爲妻,後被封爲孝惠章皇後。這就是說,順治帝不僅娶了兩個表妹,還娶了表侄女爲妻。而從蒙古科爾沁部首領莽古思的角度來講血緣倫理,他將女兒(孝端文皇後)嫁給了皇太極,又將兩個孫女(孝莊文皇後、宸妃)嫁給了皇太極,後又將兩個孫女(靜妃、淑惠妃)、一個曾孫女(孝惠章皇後)嫁給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帝福臨。順治帝福臨又搶了自己親弟弟的老婆,爲此還逼死了親弟弟。
http://baike.baidu.com/view/20788.html?tp=3_11
 
 揭秘:克格勃絕密檔案中記載的溥儀 2012-05-06 新民晚報
 
避居日使館的溥儀
溥儀在戰犯管理機關中寫悔罪書
  “我在蘇聯的五年間,除了口頭以外,共三次上書給蘇聯當局,申請準許我永遠留居蘇聯。三次上書,一次是在赤塔,兩次是在兩個月以後遷到離中國不遠的伯力。”這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疑懼和幻想”一節中的一段話。這位宣統皇帝雖然在自傳中簡要回憶了他“在蘇聯”的情況,但其詳細內幕一直鮮為人知。莫斯科克格勃檔案館裏至今保存著整整四卷溥儀卷宗。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這些絕密檔案曝光,使愛新覺羅‧溥儀被蘇聯軍隊捕獲經過和在蘇聯國土的生活大白于天下……
  逃亡中的末代皇帝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境內向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10日,最末一任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的參謀長秦彥三郎告知溥儀日軍要退守南滿,偽滿的“國都”要遷往通化,必須當天動身。溥儀表示一定要走,但得準備一下,爭取兩天後離開這裏。經再三要求,日本人給了三天寬限。
  溥儀僅挑選了幾部個人的新聞紀錄片、衣服、藥材、兩箱珠寶,準備動身。8月10日夜,溥儀帶著婉容、李玉琴和侍從等一行慌慌張張地離開了皇宮,離宮後不多久,日本人就將“同德門”院內的建國神廟燒了。次日,溥儀和隨身官員及家屬乘火車南逃。為了躲避空襲,繞道吉林梅河口線路,走了兩天兩夜,到達吉林通化縣大栗子溝,投宿在栗子溝煤礦原日本礦長的住宅。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天,溥儀在偽滿大臣、參議面前宣讀了“退位詔書”,歷時十三年零五個月的偽滿洲國覆滅了。據溥儀之弟溥傑回憶:從新京捧來的清皇朝歷代祖先的牌位,也在這裏燒毀掉了。
  隨後,關東軍與偽滿朝廷的聯絡員吉岡安直通知溥儀即刻動身去沈陽,再從沈陽轉機飛赴日本,只許帶幾名隨行人員。溥儀懼怕日本人會殺他滅口,裝出高興樣子,挑選了弟弟溥傑、兩個妹夫潤麒、萬嘉熙,三個侄子毓嶦、毓嵒、毓嵣,醫生王子正和隨侍李國雄隨行。臨行時溥儀對皇後婉容和福貴人李玉琴安撫說,我等著你們到日本來。
  8月16日,三架小型機起航了,原定飛到沈陽後,再換大型飛機飛往日本。當飛機到了沈陽軍用機場時,下面沒有發出降落的信號,周圍卻忽然有兩架飛機跟蹤盤旋。大約10分鐘後,三架小型機在軍用機場降落,溥儀等13人被機場的工作人員引到小樓的客廳裏。
  等候了不久,忽然響起了一片震耳的飛機馬達聲。那兩架飛機降落了,一隊隊手持衝鋒槍的蘇軍士兵,奔下飛機後立即將守衛機場的日本軍隊繳了械。不多一會時間,機場上到處是蘇聯持槍軍人。
  蘇聯軍人對溥儀等人經過簡短的審問後,將他們一並帶走。
  溥儀在自傳裏對被俘經過也有所記載:吉岡在沈陽機場曾請求蘇軍網開一面,允許溥儀赴日逃命,遭到蘇方拒絕。
  對于主子的被俘,溥儀的隨侍李國雄曾頗存猜疑,在他口述的《伴駕生涯》一書中稱溥儀被俘是個謎,懷疑這是日蘇之間的秘密交易:“溥儀在沈陽機場被俘,難道是偶然間遭遇了蘇聯傘兵嗎?我親身經歷了這次被俘過程的一切細節,我認為溥儀是作為日本獻給蘇聯的投降禮物而去沈陽的,不過這是上層之間的事,吉岡和橋本當了陪送品而不自知。”
  蘇聯政府隨後向世界宣布:蘇軍已捕獲日本操縱下的中國傀儡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及其侍從人員。
  克格勃特別監獄的囚犯
  溥儀將被蘇聯軍隊秘密載往俄羅斯國土的赤塔,蘇軍前線指揮馬林科夫元帥8月20日乘飛機抵達通遼,專門前來監督指揮此次轉運溥儀的行動。押送隊長是費拉托夫大尉,他掌握了溥儀的一些基本情況,並負責一路“關照”這位“皇帝”的安全。
  在被押往赤塔以前,溥儀在通遼度過了讓他驚慌疑慮的兩天,數十名蘇聯荷槍實彈的士兵始終警衛左右。蘇軍政治部第七分隊的中尉科斯特留柯夫被派來給溥儀當翻譯。汽車載著溥儀、溥傑和溥儀的兩個妹夫、三個侄子、一個醫生和一個傭人到了機場,由一架雙引擎“杜格拉斯”將他們載到距赤塔20公裏以外的莫洛可夫卡。到達當天,吃過晚飯,溥儀一行乘坐蘇軍預備好的小汽車離開機場,被送到了蘇聯國家安全總部所屬的特別監獄,後來溥儀才知曉這是克格勃的一所秘密監牢,他是這裏的特別囚犯。
  1945年11月初,在蘇聯十月革命節紀念日前夕,溥儀被轉到哈巴羅夫斯克(中國人習稱伯力)。這次緊急轉移的原因,溥儀後來才明白:他要到東京舉行的國際公審會上,擔任重要證人。
  溥儀被關押到離哈市不遠的克格勃第四十五號特別監獄,直到1946年春。在這段時間裏,蘇聯外交部和國家安全總部,積極為溥儀的東京出庭作各種準備。
  溥儀在蘇聯拘留期間,一直享受優待,一日三餐有豐盛的俄餐,有面包、果品、奶油之類的午茶供應。配有醫生、護士為他檢查身體、治療疾病。他從不參加勞動,生活起居一應都由三個侄兒和原隨侍伺候。溥儀也從未在侍候他的人面前放下“皇上”架子,天天接受他們的請安。
  皇室財寶失蹤之謎
  溥儀一行在離開沈陽時,他的隨從人員除帶其他物品外,還帶了兩只大皮箱。被俘虜後,當時押送溥儀的蘇軍官員認為,箱子內可能裝著皇帝的“龍衣龍袍”,但當他們第一次檢查這些行李時,看見裏面價值連城的珠寶後,所有在場的人都目瞪口呆。去赤塔的途中,溥儀把其中的一些珠寶作為禮品送給押送他的官兵,其中有手表、煙壺、領帶夾及其他首飾之類的物件。
  到達哈巴羅夫斯克後,兩箱珠寶被沒收。1946年4月2日,當地珠寶收買局的代表發那耶爾斯基當著內務局財政司一處處長庫茲涅佐夫上尉和出納員戈拉西緬諾克的面,對這些財物作出評估,檔案記載:
  111種珠寶被估價為473975盧布。一只18K金嵌一顆1.7克拉的珍珠戒指,定價為400盧布,一對嵌有四塊3.3克拉瑪瑙的23K金耳墜,估價600盧布。
  在這批明顯被低估的珠寶中,確有稀世珍品:重量分別為213.3和596克拉的兩只純金金盤,用一塊鑽石和兩塊紅寶石(總重量34.8克拉)裝飾的23K金蟲形表,鑲嵌有小石榴石裝飾的金首飾盒;罕見的中式純金戒指;形同蜘蛛,上嵌珍珠的純金發針(蜘蛛的頭部是絹瑪瑙所做,雙翅為瑪瑙,眼睛是珍珠,頸部用九顆高純度珍珠裝飾)。
  蘇聯國家安全總部官員認為,不經法院審理和正式調查就沒收這批珠寶是“不合法的”,故而決定“以智取寶”。
  1945年5月10日,四十五號特別監獄長克格勃官員德尼索夫少校,從哈巴羅夫集中營將溥儀接到位于郊區的內務局。于是就有了以下對話:
  古得利亞夫佐夫上校:你好溥儀先生。我們請你來,不是審訊,而是隨便談談。溥儀先生,您打算怎樣處置您的珠寶呢?我們蘇聯現正為恢復國民經濟發行公債,假如您同意把自己的財寶獻給蘇聯政府,那是再好不過了。
  溥儀:我自己一直沒有機會提出這個問題,既然你們開口了,我很願意把自己的全部珍寶捐獻給蘇聯政府。
  說罷,有人已擺上了紙筆,讓溥儀留下筆墨。溥儀當時這樣寫道:
  我懇求蘇聯政府接受我的珠寶以利戰後發展國民經濟。
  蘇方簽字的人員是克格勃官員古得利亞夫佐夫上校。
  從此,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攜帶的這些中國珠寶歸屬蘇聯,被運到莫斯科轉交國家保管局。
  東京出庭前後的緊鑼密鼓
  1946年6月的一天,克格勃官員古得利亞夫佐夫上校親自通知溥儀說,下周將要找他談談關于到東京軍事法庭作證的問題。談話的前一天,上校收到了蘇聯內務部長克魯格洛夫上將發來的緊急電報。部長指示要立即開始對溥儀進行審訊,審訊內容要按規定格式記錄,並派可靠的緊急信使送往東京的前方原告謝爾蓋‧戈魯諾夫斯基。部長擬定了六個莫斯科最感興趣的問題,克格勃解密檔案中有如下記載:
  一、確定溥儀作為“滿洲國”統治者的法定身份和實際地位,並確認他確未控制滿洲裏,而只是扮演執政者的角色。
  二、證明滿洲裏的經濟和政治是控制在日本人的手中的,溥儀必須無條件地執行他們的任何要求,舉例說明。
  三、由此確定滿洲裏實際上是日本的一個省。
  四、日本在滿洲裏實施了哪些欲將該地變為日本進攻蘇聯的軍事基地的行動……
  五、搞清溥儀就日本的遠東政策和對華政策與被告二十八人中的哪些人或者其他日本人進行過談判。
  六、確認溥儀是否了解以下情況:假如長春政府投降日本,日本政府打算對中國採取什麼行動。
  對溥儀的審訊,從6月12日起持續到6月15日止,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4點30分。溥儀供出了無數偽滿洲國的機密,從如何在關東軍內部署政治力量到在滿洲裏生產鴉片。那些天裏,每天都會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有些頗難回答,譬如:日本怎樣利用偽滿洲國進行各種反蘇軍事準備?日本對偽滿洲國實施了哪些壓力?總之,審訊的重點在于蘇聯力圖證明日本給偽滿洲國政府施加壓力。
  克格勃官員多次命令溥儀等人寫《日本統治滿洲國》的材料,這些手稿後來成為溥儀在東京出庭作證時的發言內容。
  1946年7月31日,溥儀啟程赴東京做證。蘇方前一天為他特制了新西服、禮帽、襯衣、襪子和吊褲帶。
  “我對日本人是怨恨的。蘇聯向我調查日寇在東北的罪行時,我以很大的積極性提供了材料。後來我被召到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去作證,我痛快淋漓地控訴了日本戰犯。……我到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去作證,是在1946年的8月間。我共計出庭了八天。那些天的法庭新聞,成了世界各地某些以獵奇為能事的報紙上的頭等消息。”
  這是愛新覺羅‧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的一段話,反映了溥儀當時的內心活動。
  克格勃解密檔案中曾大致記載此次審判的行程:
  1946年8月9日18點30分,行動小組隨溥儀到達距東京五十公裏的厚木機場。美國諜報機關的代表,分別為他們拍了照……
  8月12日,美方主要原告基耐恩單獨詢問了溥儀關于他是如何獲悉日本人在滿洲裏的罪行,他的證詞是否屬實還是屈于某種壓力。溥儀答復說,有關日本人的罪行是由他的親信報告的。證詞屬實無誤,並表示他本人願意到法庭作證。
  8月16日上午9點,溥儀在行動小組的陪同下到達法庭證人等候室,11時30分出庭作證。
  8月20日至21日,被告坂垣的辯護人美軍少校博來克涅本‧布魯克聲稱:“假如我們證明溥儀的證詞是出于壓力而做出的,那麼他的全部證詞將無效。”他開始追問溥儀到蘇聯的經過,甚至提出這樣的問題:“您沒想到過某個民族會把您當作戰犯嗎?”“您的證詞是不是威脅或許諾的結果?”
  證人回答說:“我只講我了解的實情,沒有人給我許諾,也沒有人對我訴諸威脅。”
  行動小組于9月6日12時30分與溥儀一同起飛,17點30分到達BBCMOF機場,9月7日從這裏起飛,9月8日抵達哈巴羅夫斯克。
  被押解回蘇聯時,溥儀一路沉默不語,他時刻在揣測著自己的命運,直到他看見機場穿蘇軍制服的軍人,臉上才露出了點笑容。當溥儀走出機艙踏上蘇聯的土地時,他情不自禁地跪下來親吻地上的幹草。
  留蘇“申請書”和葛羅米柯的“秘密報告”
  在接下去的日子裏,被關押在蘇聯監獄裏的溥儀感到前途未卜,日日夜夜在“疑懼和幻想”中生活。
  對于如何處置溥儀,蘇聯方面有自己的打算。克格勃檔案館中保存著一份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葛羅米柯給當時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莫洛托夫的“秘密報告”,內容如下:
  鑒于溥儀在東京國際法庭作了不錯的證詞,為防止他被美國人和中國人利用來進行反蘇挑釁,決定將溥儀歸還中國的日期推遲至東京國際公審結束以後。我們于1946年8月6日和11月18日以備忘錄形式通知中國政府暫緩交溥儀,因東京國際法庭還有可能需要溥儀作補充證詞。
  而溥儀自己除了多次向蘇方提出口頭申請以外,還三次上書蘇聯當局,申請準許他永遠留在蘇聯。1947年12月9日,溥儀在伯力監獄寫了一封給“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的“請願書”。但等了許久,未獲回音。1949年7月29日,溥儀直接向斯大林寫出“申請書”,其中說:
  承蒙貴國政府寬大為懷,拯救了我的生命,使我在蘇聯得以安全度日,為此謹向您表示誠摯的感謝。
  ……
  我在滿洲名為皇帝,而其實是日本關東軍的俘虜。當我回憶到1945年蘇聯邦為拯救全世界人類開始向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的第一天,日本軍閥即強迫我往通化。彼時我雖不知蘇聯為何種國家,但是我的心中想雖然是所謂的“我的帝國”即因此而崩壞,亦是我願意的事情。因為誰能驅逐了日本的關東軍,誰就是人民和我的朋友。日本軍閥更強迫我赴日本,不意在奉天為蘇軍所解救。先至赤塔後移往伯力,備受蘇軍當局內務局長及所長以下全員種種厚待,一切皆甚安適。彼時我方開始讀蘇聯各種書報。在我四十年第一次讀您的著作列寧主義問題和共產黨歷史等書,我方認識蘇聯邦真是全世界上最民主最進步的國家,而且是各勞動人民和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救星和柱石。
  ……
  恕我多求:懇求貴國政府允許我在蘇聯長期居留,我將全心致力于對蘇聯社會主義及其它科學的研究……
  當時,溥儀相信斯大林會允許他留在蘇聯,這樣他就可以逃避中國政府對他的審判。
  1946年11月6日,1947年9月8日,1948年3月8日,中國國民政府向蘇聯三次照會,堅持要求蘇方交還溥儀,並指出一旦再需要溥儀出庭作證,將由中國國民政府護送他前往東京。11月23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的照會再次重申這一主張。但蘇聯方面顯然有他們的想法,葛羅米柯為交還溥儀一事,再次向最高當局遞交報告,還附上莫洛托夫的意見,其中有如下字句:
  鑒于目前滿洲裏部分權力還操縱在中國國民黨手中,我認為不應將溥儀及其他官員轉交給蔣介石。對中國外交部1948年11月23日的照會最好不予理睬。
  第二天報告被交到斯大林和全體政治局委員手中,最後,他們決定推遲將溥儀交還中國的日期。
  直到1950年上半年,新中國政府經與蘇聯政府多次談判之後,蘇聯才決定將“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移交給中方……
  摘自《檔案春秋》2012年第4期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xhfk/2012-05/06/c_123083244.htm
 

台長: 阿楨
人氣(3,974)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影視媒體 |
此分類下一篇:《我這一輩子》
此分類上一篇:《乾隆王朝》

溥儀自傳 變無主財產
大陸/溥儀自傳 變無主財產
http://www.cdnews.com.tw07-10-11 陳恆光/整理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生前寫了一本自傳《我的前半生》,死後著作權歸其妻李淑賢所有,當李淑賢過世後,因無子女,亦無遺囑,上月底經北京西城法院公告,自九月廿五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該書將收歸國有,收益歸公。
 北京《京華時報》10日指出,上世紀六十年代,北京群眾出版社根據國家有關部門指示,出版發行溥儀所著的《我的前半生》,引起社會反響和好評。 一九六七年溥儀去世,書的著作權由其夫人李淑賢女士繼承。一九九七年李淑賢去世,膝下無兒無女,沒有其他繼承人,去世時她亦未立遺囑。群眾出版社遂請求法 院,認定《我的前半生》為無主財產。
 報導指出,認定財產無主案件是特別程序案件。按《民事訴訟法》規定,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死亡、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等案件需適用特別程序。
 北京西城法院知識產權庭受理該案後,對群眾出版社的申請內容進行審查、核實。據法官介紹,從目前瞭解到的情況看,李淑賢女士確實沒有繼承人和遺囑,符合申請條件。
 西城法院九月廿五日,在《人民法院報》對《我的前半生》一書,發出認領公告,稱自公告之日起一年內,如無人認領,法院將作出判決。判決將認定該書歸國家所有,由相關部門對該書進行管理。此後該書的一切收益將歸國家所有。
2007-10-14 08:29:59
版主回應
末代皇帝和他的政治敵友 (風雲時代 2009)

  內容簡介
  「末代皇帝」這個獨一無二的特殊身分,在帝制長達兩千餘年的中國社會,絕不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象徵性符號。尤其是在帝制結束、民國初肇的特殊歷史時期,在立憲派,共和黨人,舊式軍閥,不新不舊、不中不西的文人學子,成分極為複雜的遺老遺少,以及在帝制下生活的芸芸眾生的眼?,「末代皇帝」更是代表了一股勢力、一種文化傳統。因此,溥儀的一生注定了他的社交圈子極廣。勾勒、還原這些交往的原貌,可以使讀者更深切地感受晚清民初直至一九五○年代前後中國上流社會各界人士的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的嬗變過程及其產生的社會影響。
  作者簡介
  王慶祥 一九四三年生於瀋陽,現任長春市政協常委兼文史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在內地出版過多本探討末代皇帝溥儀一生的著作,如:《毛澤東、周恩來與溥儀》、《愛新覺羅?溥儀畫傳》、《愛心覺羅?溥儀日記》等,是研究溥儀的專家,也是知名的皇帝作家。更參與多項與溥儀有關之電影及電視製作,及舉辦相關展覽,獲獎多項。儼然已成一家之言。

末代皇帝和他的五個女人 (王慶祥 風雲時代 2009)

  內容簡介
  與溥儀結過婚的這五個女人,婉容由得寵到失寵、被打入冷宮、染上鴉片煙癮、精神失常、淒涼死於新舊政權交疊之際......文繡爭自由、平等而鬧妃革命、離婚後頑強過著自立的平民生活......譚玉齡紅顏薄命、其死因一直是個謎......李玉琴偽滿後期入宮、與溥儀有過短暫的偽宮生活、離婚後成為長春市圖書館工作人員、另又改嫁......李淑賢陪伴成為平民後的溥儀走完了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與我 (文經閣出版社 2009)

  內容簡介
  本書為愛新覺羅.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女士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回憶錄 李淑賢/口述,王慶祥/整理
  末代皇帝溥儀與我》由著名浦儀研究專家王慶祥先生撰寫。
  作者有幸與溥儀的幾任妻子李玉琴、李淑賢等長期合作,聽她們親口述說溥儀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作者有幸接觸溥儀先生的二弟溥傑、二妹韞和、三妹韞穎、四妹韞嫻、五妹韞馨、四弟溥任、七妹韞歡、族侄毓嵣、族倒毓喦等族親人士及其家屬,並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從不同角度提供了可靠的資料;作者有幸訪問了原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原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少將總務處長沈醉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們,作為溥儀先生的同事,他們講述了許多有關溥儀先生的親歷見聞;作者有幸訪問了偽滿國民勤勞部「大臣」于靜濤、總理「大臣」張景惠的秘書官高丕琨等,他們也提供了大量重要的口述資料;作者遍查了北京、南京以及東北各地與溥儀相關的文獻資料和媒體報導……
  這一切是寫作《末代皇帝溥儀與我》的重要依據。書中配以近100幅珍貴照片,形象地展開了溥儀後半生工作、生活的情節和鮮活場面。
2012-05-26 13:59:32
光緒死於砒霜
科學驗證 光緒死於砒霜中毒>中時08-01-03亓樂義

 經科學驗證,命運坎坷的清光緒皇帝突然駕崩,係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而亡。凶手則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光緒死因」長久來眾說紛紜。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負責人說,光緒的墳墓(西陵崇陵)曾被打開,清理封閉之後,留下若干頭髮、遺骨和衣物,均由該處保存。

 為解開「光緒死因」的歷史謎案,二○○三年起,該處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組成「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並列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的《國家清史篡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

 《中新社》昨稱,專家從光緒的髮砷入手,以「中子活化」、「X射線螢光分析」「原子螢光光度」等科學方法,透過對比和模擬實驗,並對光緒的頭髮、遺骨、衣服和崇陵內外環境樣品,進行反覆檢測,證實光緒的頭髮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據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教授等十三位專家聯合撰寫的《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指出,一般人口服砒霜六十至二百毫克就會中毒身亡,光緒屍體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總量則高達二百零一毫克,說明光緒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

 除此,專家發現光緒胃腹部衣物上的砷,係其含毒屍體腐敗後直接侵蝕遺留所致,而其衣領部位及頭髮上的大量砷,則由其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專家王珂表示,此次光緒死因的確證,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偵察思維,解決歷史懸案的成功嘗試,研究結果將對中國史學界產生重大影響。今年十一月十四日,是光緒去世一百周年,如今雖然解開了他的死因之謎,但毒死他的凶手是誰?尚待進一步研究論證。
2008-11-03 07:56:16
凍蒜阿晃世界賭王
光緒皇帝的王位是錯誤的~廉主席說了其實應該浦倫
世道光皇帝的長孫,浦倫沒有想到他落空了,殺光緒的壞人就是慈禧因為他說過 如果光緒活過來她就完蛋了最後乾脆騙別人說病死了~也有人說是李蓮英殺的
大清朝很有名的案子是雍正也是懸案
光緒皇朝有拍過電視劇和電影
台視叫做:日落紫金城
滿清十三王朝:同光宣之危城爭霸
電影:光緒與珍妃
2015-09-04 19:57:14
撲克
好險!副團長的哥們沒有讀化工科<全家反對>,
他最後使出報復手段就是讀士商夜間部還被老師
恥笑,溥儀這部戲台灣電影沒有上映主角都是
陳道明 他一共演了四部系列的戲
康熙帝國電視劇
康熙王朝電影版
咸豐王朝之尚方寶劍
同治王朝之亂世妖后台灣版兩宮皇太后
溥儀是末代皇帝稱清廢帝或清末帝
他的宗室在台灣 金小刀 上次有白癡想利用他
鼓吹大清朝~
2015-09-05 19:54: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