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三千年,冥冥三生緣。觀時移世易,惟真情不渝。
三千年前,秦始皇的郎中令蒙天放與求藥童女科兒相愛。後私情洩露,冬兒被血祭俑窯,蒙天放被泥封為俑像,深埋地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口含仙丹的秦俑蒙天放復蘇,巧遇酷似科兒的女演員朱莉莉。二人在與盜墓賊的搏鬥中生死患難,再續前緣……
八十年代,當了考古工人的蒙天放,在俑坑邊,又見酷似冬兒,來華觀光的日本女孩靖子,仿佛冥冥中冬兒魂歸故里……
上段由張藝謀
(詳參【圖博館】:張藝謀:名導演50)導演和鞏俐主演的電影《秦俑》文宣,很有下段李碧華原著小說《秦俑》的文味:
始皇帝一點頭:
“好!蒙天放受封為郎中令。另有重賞。隨朕回首!
“臣領命!”
始皇帝信手把自己的創一扔,空中翻騰,蒙天放靈巧地接過。是一把青銅寶劍,柱脊,鋒刃,長而沉。見是恩賜,蒙天放心中忐忑喜悅,仍耿直下跪謝思:
“謝始皇帝陛下賜劍。”
他愛才,但不形於聲色,只回身上馬,飛馳回宮去。
蒙天放緊握著青銅劍,將士對他都有欽敬之情。而他自己,卻不知如何,對始皇帝有一種複雜而矛盾的感覺。
李碧華在香港本來就從事編劇工作,她的多部原著小說比如《胭脂扣》《青蛇》《誘僧》之文字就很有電影感。
不過張藝謀這部早期商業電影當時並不賣座,尤其對比於成龍主演的《神話》(2006年票房破億人民幣),雖然二者都有「時空輪廻和始皇陵盜寶」的賣點。
可能是成龍的打鬥功夫和電影特技比較炫,更可能的原因是大陸電影市場近幾年已「中國好萊塢」化了:
【神話】許多場景更是創下華語電影史上最磅礡場面,如一場在蘭州黃河石林的外景,就從北京空運了上百批匹駿馬到達拍攝場地、動用超過10萬人次在場上廝殺;利用多重角度拍攝得來的鏡頭加上逼真的電腦後製,重現秦朝千軍萬馬雙方軍隊對峙的陣仗,並讓一些高難度武打動作如兩馬互踢、衝向人群及與士兵對峙等,均能於同一時段及同一空間發生,成功營造出成龍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而片中的關鍵場景如懸浮於半空之中的靈棺、科學家們的研究室等場景,都是電腦特效小組運用精細的空間及光線、重力運算,演員在綠幕前演出之後,再經由電腦結合背景,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視覺效果。」
古今大戰秦俑情(1989)
《古今大戰秦俑情》是1989年公映的中國電影,根據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小說《秦俑》改編,鞏俐和張藝謀主演。電影主題曲《焚心以火》由黃霑、顧嘉輝作曲,黃霑填詞,葉蒨文演唱。
情節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生死輪回的愛情故事。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一統天下,但他焚書坑儒,暴虐無道,爲了長生不死,他廣招天下方士爲自己煉取仙藥。方士徐福知道自己如果沒法及時煉出不死仙藥就難逃被殺的命運,他于是自稱能去東海蓬萊取得仙藥,欲借此機會溜之大吉。信以爲真的秦始皇下令爲此而建造船隊,並征召五百童男童女與徐福同行。
郎中令蒙天放是一名對秦始皇忠心耿耿的軍人,他因救駕有功而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並被封官賜劍。出于偶然,蒙天放與始皇帝征來的童女冬兒一見鍾情,二人偷嘗禁果,犯下死罪。其時,徐福的仙藥竟然煉成。蒙天放和冬兒被秦始皇以欺君之罪賜死。冬兒在與蒙天放最後一吻時將不死仙丹吐入他的口中,冬兒隨即縱身跳入火海,蒙天放則被做成兵馬俑埋于地下千秋萬世守護秦陵......
鬥轉星移,光陰流逝,強大的秦國灰飛煙滅,秦始皇的陵墓也早已被人遺忘,兩千年後,已是民國。
漂亮而輕浮的女演員朱莉莉一心想做女主角,卻被人利用陷害,墜機誤撞入秦始皇陵,撞活了已經在地下守衛秦陵兩千多年的蒙天放。和冬兒長得一模一樣的莉莉與天放在此生重續前緣......
影片結尾處,時間已經流轉到了1990年代,一輛滿載日本遊客的旅遊車停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前,一群興奮的日本遊客從車中走下,其中有一位著和服的美麗女子。此時,在空蕩蕩的博物館中,另有一個不起眼的人身穿藍灰色的中山服,正在掩埋秦俑的坑道中默默地埋頭工作,他偶然擡起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4%BB%8A%E5%A4%A7%E6%88%98%E7%A7%A6%E4%BF%91%E6%83%85
神話The Myth(2005)
導演:【雷霆戰警】唐季禮
演員:【新警察故事】成龍、金喜善、【三更2】梁家輝、瑪莉卡
劇情簡介
蒙毅為保護玉漱公主,二人緊握著手隨戰車墮入萬丈瀑布…
…同一個夢境,已纏繞考古學家Jack(成龍飾)多年,夢中的白衣女子──玉漱公主(金喜善飾),更使他神魂顛倒,令他對秦朝古物著迷。Jack的好友,熱心鑽研超自然能量的科學家William(梁家輝飾)邀請Jack一同前往印度參與研究神秘漂浮力量。
在帝沙的聖殿中,信眾膜拜懸於半空的靈棺,二人看得目定口呆,William斗膽摘下祭壇上的寶石,靈棺立即失去浮力墮地粉碎。Jack與William被守墓侍衛與信眾窮追,二人分頭逃命, Jack遇印度少女Samantha (Mallika Sherawat飾)帶他到高僧師父處暫避,高僧感應到Jack被一段前世緣分困擾。Jack急於解開夢境之謎,到前秦帝都西安。
Jack在西安秦俑博物館重遇William,他興奮地向Jack透露,發現靈棺寶石可抵禦地心引力,遂將浮力寶石據為己有,William更投向假借學術盜墓走私的古先生(孫周飾),依附對方的財力,繼續進行研究,Jack痛斥William自私的行徑;一對曾出身入死的好友因信念迴異決裂。
Jack乘直昇機到酈山上空,冒險跳入峽谷中的瀑布,情景一如夢境!夢寐以求的玉漱公主,活生生的出現在Jack眼前!守候了數千年的玉漱,終於等到了,信守承諾的蒙毅將軍(成龍分飾)回來找她…
生死一線間,各懷鬼胎的野心家能否回頭是岸?Jack與玉漱又會否逃出生天,延續三千年的神話呢?
■特色
為配合【神話】橫亙秦朝至現代的冒險主題,導演唐季禮跟監製成龍決定運用全新電腦數位後製效果,並結合傳統武術創造出華語武俠類型片裡從未見過的武打場面;如成龍在戰爭場面裡的「人馬合一」戰鬥術:以往的馬匹只是人的坐騎,但這次在【神話】裡,讓馬匹也成為跟著成龍攻打敵人的搭檔之一,馬匹會隨著成龍的指令以後腿連續踢人,此舉從來沒有在任一部電影出現過。且導演這次還遠從紐西蘭請來【魔戒】裏的馴馬師全程跟著劇組的馬隊,特別是訓練成龍那匹馬,教牠怎起蹄、怎跳。雖然成龍之前在好萊塢曾受過一段時間的騎術訓練,但在【神話】拍攝期間時成龍還是因為求好心切而不慎落馬,幸好沒有大礙。在意外發生之後成龍仍然堅持全部動作親自上陣不用替身,以期讓觀眾看得大呼過癮。
【神話】許多場景更是創下華語電影史上最磅礡場面,如一場在蘭州黃河石林的外景,就從北京空運了上百批匹駿馬到達拍攝場地、動用超過10萬人次在場上廝殺;事後幕後特效小組利用武術小組討論過後,利用多重角度拍攝得來的鏡頭加上逼真的電腦後製,重現秦朝千軍萬馬雙方軍隊對峙的陣仗,並讓一些高難度武打動作如兩馬互踢、衝向人群及與士兵對峙等,均能於同一時段及同一空間發生,成功營造出成龍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大大地拓展了【神話】的格局。
而片中的關鍵場景如懸浮於半空之中的靈棺、科學家們的研究室等場景,都是電腦特效小組運用精細的空間及光線、重力運算,演員在綠幕前演出之後,再經由電腦結合背景,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視覺效果。影片最高潮莫過於成龍與梁家輝闖入酈山上空後,梁家輝起了貪念誤把機關上的寶石翹開,天宮因而失去懸浮的能力,成千上萬的兵馬俑從天而降,秦始皇當年所放置的水銀盡洩千里,場面逼真浩大,保證前所未見。
■拍攝場地
【神話】為找尋最符合故事背景的拍攝場地,遊遍中國名山大川,從北京、甘肅、上海及雲南各省,到印度的帝沙聖山、帝沙神殿和聖沙帝古墓等常人平常難以窺見之壯闊場面,均一一入鏡。為配合劇情成龍號令萬軍的決戰場面,攝製隊遠赴甘肅省黃河石林及北京京西草原取景,並用超過10萬名的真人演員組成的秦軍,重現古代沙場情景。另外,製作小組亦在上海影廠搭景,加上電腦特效,成為天宮的拍攝場地。西安秦俑博物館、雲南九鄉的溶岩洞穴、酈山的懸崖瀑布,則成為了成龍所飾演的考古學家歷險之旅的場景。
http://tw.movie.yahoo.com/mstory.html?t=movie&id=1357
01
蟻,是萬物中最微末的生命。
這只蟻,不知如何,開始懵懂地、在土隙中一直往前走。它緩緩地走著。
如果蟻有籍貫,它便會知道此處是陝西省臨握縣一座山的底下。如果它有眼睛呢,得見面前景物,一定震驚得顫抖。
四周還是很幽黯。
只能借著不明來曆的光華擴散。先見到炯炯的眼睛,然後是鼻子,然後是一張威武的臉。浮在黑色上,凝靜如死。他直立著。
蟻在赭黑色的靴邊走過。隔不多遠,又是另一對靴……
這個軍陣是由四個小陣勾連而成的。第一個是由三百三十四個弩兵組成的方陣。第二個是由六十四乘戰車組成的車陣。第三個是由將軍、步兵、騎兵混合編組的長方形軍陣。第四個,戰車六乘,騎兵一百零八,排成十一列。
每一個戰士,都沈雄、剛毅,嘴唇抿得緊緊。他們束發盤髻,或輕裝、或甲衣,或挾弓弩、或佩長劍,或立、或跪,都有一股懾人氣勢。馬,眼眶隆起,睛如銅鈴,耳朵高堅,奮鬃揚尾,引頸嘶鳴。
軍陣蓄銳待發。
蟻又走了好一段日子,它漸漸地老了。這裏的戰士,仍是一動不動的。
——因爲他們都不是人,是陶土造的湧。
這是一個陵墓。
陵墓的頂部是天,有二十八星宿。底部是地,有水銀爲四瀆百川江河大海。松柏玉石雕成,鳧鶴金銀鑲造。通壁奇珍異寶。
一片死寂中,忽然,
籲——
有一下輕微得幾乎聽不見的歎息。
是誰?是誰?
這歎息來自幽宮,詭異莫名。浩瀚的俑海中,聲音回旋,不忍遁去。
人魚膏燃點的燭火,頑強地殘照著。
但這只蟻,已走完它的一生了。
終于它棲止于一個微末的點上,成爲屍體。
它當然不知道,窮它整整的一生,方才走至這陵墓外緣一個小小兵馬桶陣中央。像這樣的軍陣,有無數個,星羅棋布在四圍。如果有緣一直深人,才可見到城牆、城門、陪葬坑、地宮、陵寢……天下最偉大的陵墓,由最偉大的皇帝,自公元前二四六年他即位開始,花用了一生的時間和精神,直至公元前二一零年冬人葬,曆時三十七年,動用了七十二萬人力,還沒徹底完成。
這是一個深沈的、沒有晨暮的世界。在一座城內。
每一個埋葬在此的生命都不甘心。
驀然回首——
呀,流光如電,一直往回走,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穿越數不盡的、挺拔威嚴的俑像,穿越看不清的、雄偉複雜的建築,只見閃動而瑰麗的燈火,樂聲、鍾聲、鼓聲混雜,雄渾的聲音,下著君令:
“古有三皇五帝,及至于朕,命爲制,令爲詔。三公九卿,集權中央。車同軌,書同文,度量衡頒制,百姓皆明一之。六國廢,天下一統。自今以後,廢溢法,以朕爲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以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願陛下萬壽無疆!”
你聽見麽?
回首再望,也無窮無盡。前後都是渺不可測的深淵,千秋萬世,地久天長。永遠的秘密。
像曇花一現,他走了。曆史一去不返,但曆史鑄刻在無形的記憶中。是聖?是魔?未可輕議。但天崩地塌過,掀翻了一個世界,遺落一座謎宮。
秦始皇嬴政,曾經叮囑:
“驪山封土,遍植柏樹爲志!
七十二萬的民夫,從鹹陽原上,把林立和柏樹苗肩擔背挑運送而來,一路的擾攘,百裏之內,一群一群、一蓬一蓬的蟻,驚惶四散逃竄……秦代
嬴政在十三歲那年即位。
即位的第二年,根據古禮法,已經開始物色一個好地方來建造陵墓了。
他身畔的謀臣,爲他選了驪山。驪山,層巒疊峰,景色秀麗,且南麓的藍田,自古至今都以盛産美玉而著名,正是陽氣之精粹,可護龍體于不敗,所以,他也開始愛上這個長眠之地。
很多年過去了,嬴政也由一個少年,到如今四十一歲,陵墓尚未竣工。天天地挖,天天地修,人山人海在苦役中,下錮三泉,別有洞天。
這些年來,仲父呂不韋已于畏懼、絕望中飲鴆自盡了。假父謬毒兵敗,被夷三族,所有叛將一齊梟首,並車裂屍體示衆。母親與他私生的兩個弟弟,全囊撲而死。他初露鋒芒,即鏟除異己,鞏固了內政,統一了六國,中間不是沒有性命之虞,幾乎便被荊軻所剩了……
經曆了連番凶險,大局始定。
卻是一壁堅決求生,一壁築陵就死。
天下的子民,都爲他的生死效命。巨大的墓石在遷運中,又壓死了五人。傷了十多人。
午後,火傘熾烈,大太陽向地面張開了血盆大口。
遠望細山附近一丘,地氣蒸騰。無風,無聲,寂靜得奇怪。
山丘的另一面,正麾集了千軍萬馬。胄甲和銅盾刁鬥,在烈日下反射出炫人的光芒,但人叢屏息靜氣,不發一聲。他們不是蓄銳作戰,而是凝神貫注。
一人一馬,自遠而近,沙塵飛揚蔽日。
背著光影,看不真切。只見那匹黑馬,桀驁性烈,昂首擡足,耳朵高豎,尖嘶狂動,三番四次,企圖把背上的人給抛擲下地來。
一身黑色戎裝,頭戴白玉十二冕旒冠的,正是他們的始皇帝。
他跟它展開惡鬥。
一下失手,他被摔下,尚未著地,馬上翻上馬背。衆不敢發言,連驚呼也是隱忍。
人與馬皆不服氣。他又陡然縱身,牽扯著鬃毛,力挾馬肚。黑馬摔跳踢踏,一時間難以取勝。
它發足狂奔。
漫山遍野地走。
他終于沒再被摔下了,膘悍不羈的獸,無法可施,惟有馴服了。
四野盡是喝彩,旗幟被高高舉起。
人馬豪氣幹雲地傲立著。
一聲長嘯。他策騎東馳,向陵墓的工地奔去。四名高手,貼身侍衛著。
遠離了群衆,見一頭小鹿驚逃。始皇帝心念一動,逐鹿而去。
就在此時,他身後兩名侍衛,相視一下,突然發難,聯手向他突襲。劍拔弩張,一支冷箭,直插他背心。其他兩名同僚,還未來得及應變,已經血濺當場。
這是一個孤立無援的境地——
驪山頂,有飛騎直沖而至。
隨著一聲呐喊,一個勇士竭盡全力排衆而出,用他的劍,把叛將刺殺。
叛將的鮮血飛濺。
只見他,身子更快,在血點未濺臨始皇帝衣袍上時,已騰空,旋身轉體,恰恰以背相擋,血點剛好濺上了他的胄甲,緩緩垂滴。
始皇帝因他護駕,連衣袍也不曾玷污"。
其他軍隊此時方洶湧前來,事情已生變化,惶恐下跪。始皇帝忘記了他背上還插著一支冷箭,盛怒之下,拔劍把未及護駕的侍衛,砍殺泄憤,理所當然。
一輪急攻,他轉向眼前此人。目露精光,問道:
“護駕者何人?
“臣蒙天放。願陛下萬壽無疆!
“擔任何職?
“臣自幼父母雙亡,自十三歲起,投蒙括將軍麾下,現監管建陵工程。
十三歲那年?
始皇帝一點頭:
“好!蒙天放受封爲郎中令。另有重賞。隨朕回首!
“臣領命!”
始皇帝信手把自己的創一扔,空中翻騰,蒙天放靈巧地接過。是一把青銅寶劍,柱脊,鋒刃,長而沈。見是恩賜,蒙天放心中忐忑喜悅,仍耿直下跪謝思:
“謝始皇帝陛下賜劍。”
他愛才,但不形于聲色,只回身上馬,飛馳回宮去。
蒙天放緊握著青銅劍,將士對他都有欽敬之情。而他自己,卻不知如何,對始皇帝有一種複雜而矛盾的感覺。
因爲烈日漸西沈,漫天霞彩中,遠遠傳來稚嫩的童謠,連小孩子也都這樣唱著:
山山水水無窮盡,
生生死死是輪回,
天天地地風風雨雨亡始皇,
亡始皇……
今天幹活時被巨石壓斷了手足或胸骨的民夫,目睹同甘共苦的死者—一被搬走了。陋居中,呻吟處處,夾雜著淒厲的哭聲和詛咒:
“這暴君!一定死無葬身之地!”
“只有他的是人命?我們全不是人命?”
紛壇的人聲突地止住,大家都愕然。因爲新封的郎中令來訪。民夫不明白他的來意,只是惶惶地退後,像面對鷹犬。
蒙天放道:
“各位,辛苦了!傷的怎麽樣?
大家受不起這問候,全無感動,一步一步地退後,囁嚅地:
“郎中令請回,我們沒事!”
“我們下回一定小心,不會耽誤工程!”
蒙天放與他們面面相覰,只覺是一番誤會,有點無趣。記起那首童謠:
天天地地風風雨雨亡始皇……
外面忽聞人聲鼎沸,原來是收書的官兵展開行動了。
始皇帝爲了一統思想,下令焚書。
這場烈火,到處點燃。
愛書的人,抱著奔逃。有兩個黑影,往林中跑去。官兵只窮追不舍。
林中,老人慌亂中只急急用手挖泥,企圖把竹簡埋下。一個清秀女孩,衣葛履麻,一臉汗污,一邊挖泥,把刻上文字的書冊:春秋、諸子、語錄……一一埋下,一邊回頭望道:
“爹,他們來了,還是逃吧!
他堅定地、不肯走:
“不!書冊是無價之寶,沒書,也就沒文化了——”
還沒說完,身後中了一劍,死于非命。
女孩抱著一冊,藏身在草叢,屏息。一回首,只見波黑如墨的夜色裏,有雙炯炯的眼睛,她如被針刺,全身皮膚都收緊了,心頭突突亂跳。生平第一遭,面對死亡。額上開始冒出冷汗,她自己快將成爲枯瘦的死人了……
蒙天放只是以身掩護這個弱小的黑影,放她一條生路。
收書的官兵,搜查沒有結果,呼嘯而退。
冬兒自草與草之間的縫隙外望,這是一個英武的背影。隱隱約約,看不分明。不過他給予她無限的安全。她也曾全盤地信托過他。
她記著他的臉。
在靈魂深處,一直期待他轉過臉來,看她一眼。但他沒有,只待官兵遠去,便耿直地走了。萍水相逢的人是救命恩人,晚風又把他吹走了。
冬兒只蹲在那兒不敢稍動。直到人聲漸杳,孑然一身地、緩緩而起,前路茫茫。
兩批兵馬,一批收天下兵器,聚送鹹陽,預備銷鑄爲十二金人之用。計劃中,這些金人長五丈,足履六尺,其重如山。
另一批,則把所征所收之書冊,—一運送至此。巨大的窯爐,有十多個,噴焰冒煙,熊熊火光夾雜著藍彩,燒紅了半個天空。
主窯旁,正矗立上千個陶泥塑成的武士源和馬湘,執戈待發。
遠處傳來長吆:“始皇帝陛下駕到——”
他騎著黑馬,來到窯前,冷眼看著被扔進爐中的燃料。
丞相李斯俯前下跪:“陛下,連月來,臣等已遵旨將史官及黔首所藏之冊籍,包括詩書及諸子百家語錄,—一焚毀。三代之事,不足爲法。有膽敢評議者,亦處死暴屍滅族。
他滿意了:
“晤,統一大業,乃大勢所趨。
一衆目睹焚書烈焰把千古文化吞噬,灰飛煙滅,只默默低頭工作。
司爐的老人,頭垂得更低,無限惋惜。他只能把俑像一排排地推進窯內,鼓風加炭。
扔書的人更落力了。
始皇帝問道:
“朕聞得陶俑燒制,未符理想,不知原因何在?
“敬稟陛下,”老人恭順地答道:“吾等當悉力以赴,以求陵寢大軍燒制完美。此支征戰殺代之兵馬,必雄立守陵,‘事死如事生’,請陛下稍——”
始皇帝一聽“死”字,臉色陡然一變。
死?
即使威武驕橫、雄霸天下的君主,也會老,也會死。無限恐懼襲上心頭。年事漸高,心事重重,一聽此言,他勃然大怒,臉上的肌肉微顫,不容分說:“住口!推出去‘坑’了!”
司爐老人在驚愕中,已被逮走。
“從今以後,不准在朕跟前,提一‘死’字!否則嫋首腰斬活埋,夷其三族!”
無辜的窯工,顫抖伏倒領命。
始皇帝大喝一聲,下令:
“出窯!”
窯工以銅錘、銅稈開窯。窯門乍開,爐膛發出轟然巨響,俑像全被炸碎。
火光及碎片四下進濺。
迷信的始皇帝,只覺不祥,一怒而去,頭也不回。
萬籟寂然。
鹹陽宮內,蒙天放侍衛著,禦醫正爲始皇帝檢視背心上的箭傷,那個傷口,是個模糊的血窟窿。在敷藥的時候,他感到一陣劇烈的急病,他眉也不皺,只大口地喝酒。他心裏明白,如今,一切的傷痛,他還可以從容地熬住,但以後,當他老了、衰弱了,他就不堪一擊。
跪在庭前的方土三人,還告訴他巨窯的秘密:“敬稟陛下,巨窯須以女子血祭。血祭者須泰然無懼,視死如歸,含笑投身烈焰,熔成一體,如此方可感動神魂,各方精氣彙聚,助陛下以竟全功。“血祭者如何得之?“可遇不可求。
始皇帝有點欷噓:“天下男兒盡皆貪生怕死,豈有視死如歸之女?”
半晌,轉向衆方士追問:
“你等呈獻之數十顆丹藥,不知藥效如何?有否一試?
方士都答:“此乃精煉十年方成之丹藥,只供陛下享用,臣等豈敢輕試?
其中一位,猶侃侃陳述:“丹藥乃以硫磺、白石英、紫石英、石鍾乳。赤石脂、水銀、火硝、朱砂、雄黃、食鹽、皂礬、砒霜等煉制。服後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遊乎四海,長生不老!
始皇帝色喜:“長生不老?長生不老!
正欲張口吞服,又遲疑不決。他陰沈地掃視三人。
“若月中有毒,豈非一命嗚呼?
在他沈吟之際,目光與蒙天放接觸,望定他:“天放,你意下如何?
蒙天放三思之後,晉言:“長生與鬼神之說,虛無縹緲,臣只覺——”“直說無妨。”“——只覺有點荒唐。”他稍頓,不知應否繼續。
始皇帝一聽,斥責:“天放,你膽敢在朕跟前放此厥詞?
蒙天放知批其逆鱗,忙下跪請罪:“請恕臣無禮,臣乃一片忠心。”
他感他曾舍命護駕,又愛其身手,但沒稍露心意,只佯怒:“你叫朕如何相信?
蒙天放一念,便請纓:“臣願爲陛下試藥。
這郎中令手下的將士一聽,都望向他。若丹中有毒,豈非……
始皇帝行近一衆之前,巡視挑選,信手一指二十人。被點中者,毫無異議,只站前下跪。蒙天放見二十人中,自己未曾入選,愕然擡頭。
始皇帝道:“天放且留于朕左右,不必試藥。”
他以自己肯盡忠報主,竟不蒙恩賜,有點失望。
二十人各吞服丹藥一顆,人口苦辣熾熱,骨碌而下。方士們緊張莫名。始皇帝精目如灼,觀其藥效反應。
良久,生死未蔔。
忽聞其中一聲慘叫。
未見,二三人捧腹,輾轉、發冷、發熱,汗流浹背,痛苦萬狀,—一相繼昏倒。
禦醫上前探其鼻息,發覺全皆閉氣。
始皇帝驚怖之余,龍顔大怒,只下令:
“將一衆將士以泥封爲俑像,立于陵前,生世守護。”
方士們面無人色。只見始皇帝忽視,如虎狼之回顧。
蒸氣氛憊的煉丹房中,丹爐火盛,外封鹽泥的丹罐在火中不動聲色,聚合于此的七名方士,有的正凝神將鍋置于丹爐上進行結胎,有的將砒霜和硝在乳白上細研。不管在做什麽,都心神不屬。
才一陣,後宮人聲鼎沸,夾雜三位方士哀哭: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卓生嚇得被火所灼,連忙縮手:
“他們三人因丹藥失靈,難逃一死!”
大家開始擔憂了,竊竊私語:
“丹藥一日未曾煉成,一日不必面臨大限!”
“此暴君若長生不老,定是天下黎民之禍。”
“誰是丹藥遲遲未成,亦只能苟活一時半價…”
姜生過來向一個老者焦灼問計:
“徐生,你看該如何是好?”
白發、白須的徐福,原來正專注地盯著他眼前的熊熊爐火和上面的鼎,他把手中研成細米的金粉傾入,藥起了點變化,轉爲氣態飛升。
兩旁白色的眉毛,如人字輕垂在他眼角。他一皺眉,那白色便抖一抖。
金丹接近完成了。雖是各司各法,但,丹藥還是自己的好。他耳畔盡是各人的憂慮,不是不明白身陷困境,進退兩難。他若有所思,如一座石碑。
“徐福——”
徐福只隨手把袖子一揚,示意他們不要打擾。然後繼續沈思。
方士們一見這下動作,竟然趕忙把自家精心煉制的丹藥,爭相傾倒,隨下水道,流去無蹤。毀屍滅迹,不留痕迹,以圖苟活一陣。
徐福回過頭來,問:
“你們幹什麽?
“我們都‘悟’了!”方士恭敬地答道。只不過是陰差陽錯的一念吧。
徐福心中另有盤算,也就不理,繼續沈思去。
由煉丹房隨下水道而出的各式丹藥,姹紫嫣紅亮黑,悉數溶于水中,彙流一處。
水往外流,往東流。
終于天亮了。
徐福盼得一線曙光。
------------------
09
說朱莉莉坐在馬背上,毋寧說是癱瘓在他懷中。心哈哈亂跳,擂鼓一樣。連眼皮也在哆咳,整個人不穩不定。
騎著無鞍的馬?嚇死她。身邊都是排山倒海的呼嘯聲。
只得依靠他保護著。
他咬著牙,表情凶狠,好似雄壯的野獸。汗滴在臉上閃閃生光。大氣呼在她身上,共度生死患難。
朱莉莉但覺自己一無是處。偷偷地望著他,目光也柔和起來。
蒙天放很奇怪,這一刹,她真的是心底的冬兒了。但願不是幻覺。
他開始認路。
——是處是榆林。
他記得,有一回,護駕東巡長城邊防,始皇帝立足于天下至高之處,極目江山。
長城之下,有條秘道,循之往西南走,可通陵墓。
只是長途跋涉,馬終于也疲累了。
蒙天放愛馬,在一個關卡停下來。
人和馬飲水、休息。風塵仆仆之中,片刻寧靜,于此辰光,蒙天放陷入沈思。
因爲重大的變故和矛盾,人更沈默了。耳畔似有大小六十四個編鍾亂敲亂響。戰場上風雲歲月的帷幕拉開了,他感到一陣莫名的震撼。
——人特別的孤單。
他如何保證她往後的生命?他怎能勉強她路上茫茫前路?
前面是重重危難。
蒙天放三思之後:
“我倆——各奔前程吧。你不必跟隨我。此去生死未蔔,不想耽誤你。”
朱莉莉在馬背上,不動。
蒙光放只用力拍馬,放它走。
馬一直前行,她一直回頭。
馬把他熟悉但又陌生的女子帶走了。——如同祭禮,但他親手放她走。
長城。
依舊雄偉無涯的長城。他目前愛人遠去,只子然一身,在這傲岸的邊防止,人,有如一個小黑點。
太陽下山了。
層層疊疊的峰巒,變作一抹紫紅,像已枯的血。殘陽似血。又似一只挂在天邊的大手,發出號召的力量,令他回家去——這是他惟一的信仰。
蒙天放位劍直往上沖。
一直地狂奔,青銅劍依!日鋒利、冷酷,用力左撩右臂,城牆都震裂,山石臉無人色。
他沖呀沖地、把一身的力氣都耗盡。
直沖到至高之處。
遠景一片蒼涼,紫紅都變成黑白了。
他也曾是個英雄呀,只是,英雄也有這般難過的一刻,英雄氣短。
忽而,他聽到一陣刺耳的巨響,擡頭一看,是一輛鐵鑄的怪物,同樣的怪物,曾經闖進地底的幽宮,把他解放出來。
是的,這是飛機。
社會已經這樣的進步了!人都可以在空中激遊了,炮彈火藥,也可自空中往下投擲。兩三千年前,厚厚的城牆,抵擋過一切鎳骼的利器,防禦重大而突然的襲擊。
——只是,如今它的作用等于零。
看真一點,起落有致的城牆,受不了曆史的重壓而微微佝僂著,無數的裂縫,叢生著雜草,雄偉只是軀殼,它荒蕪已久,一身炮彈的殘迹。任何敵人都可一攻而下。
也許敵人不只在北方,也在東方、南方、西方,或者只是內哄,自相殘殺,就已經令人人疲于奔命,無所適從。
飛機呼嘯而去。
這是來自何方的敵人呢?
四周沈寂下來。
蒙天放按捺不住絕望的傷感。他陡地下跪,在暴烈的紅色光團中,痛哭失聲。
他痛哭著,一如嬰兒。
——這就是當初他們致力的“萬世基業”麽?
遠處,也有一個無助的小黑點。
長城下,馬停了,人站定了。
朱莉莉遙望長城高處哭倒的男人。她決定回頭,不走了。
因爲,天下之大,二人都覺得自己無處容身!
她也一直地狂奔……
飛撲至他懷中。
什麽也不管,豁出去:
“我無家可歸,金子對我也沒意思,我也不要當什麽女主角了。”
一邊說,一邊把金子拿出來,用力往長城關外扔掉,好像扔到大腳底去。
泣不成聲。
“你知道我要什麽?”她像對自己說,又像對所有的人說:“我並不貪心,只要一個真真正正對我好的人。我要的,本來就很古老,不知爲什麽,總是得不到。’
蒙天放緊緊地擁著她,輕撫她的頭,就像當年,他懷中冬兒的淚滴在重甲。
她送給他的鞋,原來仍在。
朱莉莉此時方才真正拎在手上,反複細看:
“這真是我‘當年’的鞋嗎?”
她便試著,把腳伸進去,踏足其上,有怪異的吻首。——那殘破的絲履分明是自己的。
很自然地,她伸手便把帶子給綁起來了,不知如何,手勢也熟練,就像已穿過幾十遍……
蒙天放很感動。
滾圓的落日在荒涼中起了一陣動蕩。無地只剩下兩個再續前線的愛人n
芳菲的藥香。
衣角著了火。
拆散了望仙三餐害。
錦被上。
妖嬈的驚弓小鳥。
深沈歎息。這是冬兒抑或朱莉莉?
黑發交纏。
無言冉退。
沒有衣服,就沒有年代,沒有過去。原始的。煉丹房中的幽會又重現一次了。
才是昨夜發生的事。
他的身心沸騰、鼓動,好像明知是最後一次,墜入難以控制的驚懼中,真的馬上要失去了,用力地抓牢她。像把匈奴首級一劈而下的甜蜜,像報仇。
她的臉很紅。剛才逃亡的馳騁的馬亂碰亂撞。她想不到會是他的!脫胎換骨,他走過她的身體裏,她走進他的曆史中。
如果沒飛到西安這地方來,如果沒勾搭白雲飛,如果沒坐上那小型飛機。
忽而靈光一閃。
一個遠古的老人說過一句話:
“一字記之日‘飛’,真相白矣!”
是誰?是誰?
她迷糊地呻吟著,眼前一黑。
天漸黑了。
但陵墓的人口光同白晝。
射燈燦然亮著,“轟’懶巨響,接二連三,爆炸了。這個埋藏了三千年、曆代無數盜墓者心中最大的秘密,九個以假亂真的始皇陵被識穿之後,終于真相大白。
秦始皇是一生多疑。雖然他有建萬世基業之野心,不過也慎防後人挖掘他的墳。
當然他預料不到王朝如此短命,像曇花一現,只傳二世,僅十五年。他卻預料到這價值難以估計的陵墓,始終爲一切有貪欲的人所垂涎。每一個朝代,原來都有人以爲他們曾經“得到”。
項羽掘過。牧羊者失火燒過。關東盜賊銷銅取停破壞過。石季龍盜過。黃巢亂過。…千言至今。已有九宗,原來都不過是“假”的,是掩眼法。
陵墓修建之牢固與神秘,刻意找不到。是因爲一點機緣,從來沒有人真正踏入一步的地宮,終被揭露了。
白雲飛如癡如醉地狂笑著。
雙目發出光芒,一揚手,歇斯底裏地向他的手下道:
“大夥小心!這裏只一個頭,都可以進入世界大國的博物館!哈哈哈!”
他懂!
他跟所有人不同,因爲他懂得國寶的價值,曆代的盜墓者,一點也不愛惜文物——它們都是未經歪曲的、最可靠又最珍貴的“地書”,因爲永遠都無法再行生産了。壞一個少一個。他們坐塌陶像,踢碎瓶瓶罐罐,只專門搜尋金飾銀錠,熔掉好換錢。
他白雲飛,周詳的計劃,填密的布局,令他一手擁有始皇陵,一手擁有活生生的秦俑,他將是天下首富!即使是虛幻的電影,也捏造不出這樣的美夢。
風沙中,蒙天放與朱莉莉二人一騎,接近陵墓,接近危機。
她閉上眼睛,眼角滴下淚珠,她懇求:
“可以不死,我們也不要死!”
“你怕嗎?”
“我怕死,何必騙你?”
現代人的意志左右著她。
現代人的科技助長了白雲飛的氣焰。什麽水銀毒氣?他們都有備而戰,一衆配了氧氣筒,由鐵索往地底吊送。
大量寶物,—一又被運出來。一輛輛的吉普車在等著。
一匹憤怒的馬,筋肉與血管的網脈都因夜奔而隆起,眼睛閃耀突出,血紅的鼻孔賁張,鬃毛在風沙中撩撥,沖進被毀的家園。
蒙天放策馬在人群中踐踏過。煙霧中,揮創亂斬:“你們住手!”
人群展開混戰,子彈橫飛。四壁的機關,竟因這無目的的子彈觸動,不知從何而來的毒箭四射。巨石淩空而降。
手電筒的光雜遝繚亂。
古代機關,殺了侵略者一個措手不及。手下死傷甚衆。
白雲飛瞄准,開槍殺馬。
馬中彈,仰天起碗,一陣抽搐,蒙天放和朱莉莉墜下,壓在一塊石板上,石板略爲下陷,流沙往低處一竄,白雲飛立足不穩,撲向二人身畔。三人同滾進一個洞穴中。
身體急速下瀉,石柱移動,合並成巨閘。三個人,一起被困在內,這是一條狹窄的走廊通道。手下全在外面,隔絕往來。
人口被堵塞,出口又不過是牆壁。這重門深鎖的,是什麽地方?
黝暗的環境中,三人的視線漸漸適應了。只見壁上有油燈,一盞一盞地燃著,映照得人人如同星夜下的幽靈。
四周都是石頭。世上有什麽比石頭更緊字呢?是一個淒冷的、現成的墓穴。朱莉莉握著蒙天放的手,馬上僵了。
燈,竟漸漸地暗了。
有限的空氣!白雲飛配著氧氣罩,所以呼吸自如,但對峙良久,見那油燈,一盞枯了,另一盞也枯了,他心底明白,空氣中的氧,終于也會耗盡的。
汗滴下來。
空氣太壞了。
白雲飛追問蒙天放:
“這是什麽地方?”
蒙天放沒有回答。他安詳地坐在地上,白雲飛臉色一變。
白雲飛心焦了,把氧氣罩送與他.示黃伯陽一口,蒙天放接過,先給朱莉莉。
她深深吸了一口,抖擻一下。蒙天放也學她,深深吸了一口。不知是什麽,但他不需要,反正三千年不曾缺氧致命,如今也不怕。
白雲飛把氧氣罩奪回自用。恨他鎮定。又追問:-
“蒙天放!你一定知道逃生之路的,你說出來吧!”“我真的不知道。我的責任只是千秋萬世,爲陛下護陵。”
他再也不能鎮定了:
“長因在此,我們會死的!”
蒙天放毅然道:
“我可以死。”
“不!”朱莉莉聞言,反應激烈,自白雲飛手中搶過氧氣罩,狂吸一下:“只要有一線生機,都要出去!天放,我們活著不是很好嗎?”
她有點瘋狂地亂按四壁,企圖像上日,因亂闖亂推,金人腳下有個活門一樣。這邊沒有?那邊呢?她不住地拍牆。開始虛弱了。白雲飛見狀,生死攸關,什麽也不管,學她那樣,幼稚地尋找出路。
他失去一切風度,不再冷靜,驚恐中,只軟弱地自語:
“我不要死!我不要死!”
朱莉莉的動作粗野了,把壁上的油燈都砸在地上,用力地頓足。她的鞋跟,因力度過猛,嵌在縫中,也因此——
機關竟被觸動了。
走廊通道盡頭,石壁緩緩開啓,另有洞天。
不過,看真切點。那並非任何出路,只是一個墓室。
墓室四壁蕭條,在中央,孤零零地,有個盒型的東西。前面燃了一盞長明燈。
“呀!”蒙天放失聲道:“此乃陛下靈柩所在!”
白雲飛半信半疑:
“秦始皇的棺材?”
“這東西?”朱莉莉也道:“多不起眼呀。”
蒙天放道:
“你們看,驪山南麓的藍田,盛産美玉,這是一整塊的蛇紋黃玉,出自天然。是稀世奇珍。傳聞中,它能對屍體起神秘的作用……”
“真的嗎?一整塊的玉?”她問。
白雲飛興奮起來,仰天長嘯:
“我找到了,我親眼見到秦始皇的棺材!我的名字將會在曆史上出現!”
蒙天放苦笑一下。朱莉莉絕望地投至他懷中。見到棺材,大去之期不遠。死在一塊,大概是無意。望著這控制不住自己的白雲飛。
“命都沒了,要這些有什麽用?你也不過是個盜墓賊!”——她一度愛過他呢。
白雲飛神經質地、在這墓室中繞著圈子,走了一圈又一圈。他快要死在這兒了,只把最後能見到的。摸到的,都盡量吸收。他自嘲地笑著,比哭還難聽:
“我不是賊。你看,多寶貴的東西,永遠長埋地下?不,八國聯軍打來了,日本人攻進了,這些文物,不讓冒險家給放進外國的博物館好好保存,到頭來,也會被自己人毀滅的!我不過做買賣!”
蒙天放啞然。
人之將死,也難分敵我。好不容易,來到最重要的地方,陵墓的心髒,那又如何?白雲飛用力撕扯著頭發。
蒙天放近乎低吟:
“萬世基業,也不過是過眼雲煙吧。”
白雲飛賈其余勇,爬到靈拒之前,仔細地看。念到是最後一刻,多不值!爲了這樣的一個陵墓,他開始敲打這堅牢的蛇紋黃玉,一整塊的美玉呢!隨便敲下一角,已足夠一生吃喝不盡,但如今…??他獸性大發似地踢它、打它,拿起長明燈便砸下去——
地動山搖。巨變發生了。
缺氧垂死的人,面面相覰。劇動間,東歪西倒,爲什麽?爲什麽?連隔絕在外的盜墓賊都倉皇失措。
像足月的嬰兒在子宮中劇動,他要誕生了。用自己的力氣擠出來、擠出來。
誰也想不到,這整個的陵墓,因靈柩受了驚擾,突然發生這樣的巨變。
四壁巨大厚重的石頭陡地分成方塊,重新組合,嵌成一道古城牆。
南北各出現了兩個城門。
這是一個“內城”。
整個內城,在火速的運作中成形了。
——它不是沈下去,它向上升!
慢慢地升動。一直向上。
最先,是金人的巨頭,然後是身軀,巍峨地、矗立在地面。當十二金人站定,傲然俯臨大地時,煙霧彌漫,風塵滾滾。渺小的數十人,只張目結舌,被釘牢在原地,任隨身畔一切景物變化,無能爲力。
內城升到一定的位置,要然而止。
蒙天放曾經參與早期的建陵工程,他明白了。陵園的布局,是秦都鹹陽城市局的再現。
靈柩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小小的中心點。始皇帝的龍體被安放于此,實在是寄望有長生不老再現人世的一天,只要他沒死,靈槍一動,他就連同他的“世界”,重回地面,他如猛虎出押,建立王國,傳二世、三世,以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他一定預計有這麽的一天!
而這般宏偉壯麗、一望無際的內城,不過是一重一重的外城所包圍保護的中心點。往外推算,究竟有多少個坑室?多少座建築物?多少道城牆?占地有多廣?人地有多深?
也許就在整座驪山之下。也許在整個鹹陽之下,也許……沒有人估計得到。
驚魂未定,他們又看見原來周遭是一個龐大的兵馬俑陣。似乎在組成一個整裝待發的守護團。城門東邊有三列橫排,每列七十個的武士俑,手執寶劍、吳鈎、矛、弓督、箭鍵、銅失爲兵器。西邊除了俑陣,還有戰車六輛。這些俑像一個個器宇軒昂,精忠護主……
塵埃落定,環視四周,赫然發覺,原來此處便是——
啊,一架架的飛機在靜靜的黑夜中稍息。西安機場!對了。朱莉莉認得了,她第一步踏足之處!
秦始皇千謀萬算,也無法預計,王國卷土重來,東山再起,經了歲月,已經蛻變成一個文明的機場!
內城一切,都開始接觸到空氣了。
排列整齊的軍陣中,俑像又經風化,泥塵層層剝落。有的癱成碎片,有的還余半身,有的,咦?他們的肉身顯露出來,一個個,都緩緩地籲了一口氣……大約有五十人。
他們都活著?——對了,爲陛下點中試服長生不老藥的;在一個初夏的清晨,驚怖無策的方士各把姹紫嫣紅亮黑的丹藥傾倒,自煉丹房,隨下水道,彙流至馬廄外,剛巧有郎中令的部屬,無意于洗漱時喝過一兩口的……
這些丹藥都是“真”的,只有多疑善妒寡恩、虎狼心肝的始皇帝,不相信。結果,“試”的人都活著,那最想活的人,卻死掉!
他們乍醒,只曉得完成未盡的口號:
“願陛下萬壽無疆!”
現代人等,白雲飛和朱莉莉如人鬼域,駭然失色。
蒙天放一看,就認得同袍:
“這是我的人!”
白雲飛不再軟弱了,他又獲得大量的氧氣和勇氣,堅強地,故態複萌了。他也振臂一呼:‘“我的人過來!”
他的手下都歸隊,敵我又再壁壘分明了。白雲飛興奮得眼睛紅了。不止蒙天放一個呢,這裏有五十多個,全都是活著的武士俑!
“這將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你們知道嗎?先攻下來再說!”
馬上,雙方對峙。
四下戰鼓敲起,蒙天放下令:
“別讓敵人擊倒!小心!”
戰車被策動,在地面擊起火花,手中都是精工制作的青銅兵器,雖經二三千年地底埋藏,不蝕不鏽,鋒利依然,他們都是一片忠心的精銳部隊,可惜——
時移世易,武器進步得太利害了,血肉之軀,又怎敵得過槍炮?蒙天放見他們一排排地沖鋒陷陣,卻又一個個地倒下來,心也疼了。但如何解釋他們無法理解的變遷?他們的基本反應是卻敵,以身相殉。
機場的夜燈照耀著,慘白的強光,如同水銀燈下的戰爭場地,碧血黃沙中,呐喊格鬥,原始的武器,只伐木劈石地廝殺,雙方如潮地一時湧至此,一時湧至彼,死傷不少,血的腥味在空氣溢泄。
白雲飛攀上一架飛機,蒙天放怎肯計和人僅手?二人在機上糾纏。飛機一時之間未能起飛,失去控制,在地面亂轉。螺旋槳把四下的人頭整個切下來……
白雲飛終于開動了飛機,蒙天放從沒沙種峰驗立足不穩,又見人漸升空,怔住的一刹.白雲飛明小手快,拔出槍來,正待開槍,青銅劍已出,右臂吃了一招,手一麻,槍往地面墮下,他奮力一推、一踢,蒙天放也握不住劍,應聲飛墮。翻身著地時,大地悶哼微露。蒙天放攫他不住,也立不起來。
白雲飛奪得青銅劍,在低飛的機上,朝蒙天放力揮,劍風所至,眼看便死在自己的利器下了,忽而有人撲身在上,爲他擋了這一到,受了重創。這是貪生怕死的朱莉莉!
蒙天放憤怒得全身發抖,臉孔扭曲,他要把他撕成碎片。如同受傷的猛獸,發出吼聲,漫天漫地只有淮一的意念,便是報仇!
不過敵人轉瞬飛遠,他心焦如焚,地面有剛才墮下的手槍。他擡起,槍嘴指向自己。白雲飛冷笑。浴血的朱莉莉,大口地喘著氣,發不出聲音:“別——”
他拎著這現代的武器,根本不知如何使用。突然,他記得了,在陵墓,朱莉莉曾如此地傷過他,他記得了:那管狀物指向對方,桶上有個機關,他瞄准,一按,槍聲一響,對了!就是這樣——
飛機上輕敵的白雲飛中槍了。
連人帶機重重地撞向地面那孤零零的始皇帝靈柩。在那遙遠的地方,轟然巨響,大火撕破了夜空,沖出重圍,直躥九天。大股的黑煙蟒柱,盤旋上升,在人見不著的高處,書寫了一段興亡史。
爆炸發生了。
以靈槍爲中心點,地面開始下陷,山崩地裂。人、飛機的殘骸、火海,都遭活埋,死傷之衆不能幸免。
蒙天放抱著米莉莉覓地逃生,迄通在地,像用根粗糙的毛筆寫著血書。他狂喚:
“冬兒!你不要死!”
在他的懷中,塌倒的金人巨像庇前下,有片小小方寸之地,她什麽也記不起了,呀,只有三句臺詞,于此關頭,不知如何便彈跳出來,她背誦著。是靈魂的回憶。抖擻余勇,喘息著:
“今天我明白——了,只有——”時日無多,她越念越快,急急忙忙地:
“勇敢地在愛情面前低頭的女性才是最摩登的女性!”
她仍然是朱莉莉。在最後一刻,她畢竟回到現代了,不過,她到底也愛上他。他一點也聽不清楚,因爲,她被沙石扯進斷層下,無底深潭——
他只拼命地狂奔,一直往前,身畔有她的余音:
“你不要死!我會再來的,等我!”
她會再來?
這信念支撐著他,活下去,等。
過了很久很久,地面恢複平靜了,整個內城消失了,這秘密再也沒人知道,又複長理。蒙天放頹然坐倒,不知過了多久。
“唉!”
——他聽到一下令人毛骨悚然的歎息。
激戰過後,這西安機場已經回複平靜,只是地面一切現代化設備,飛機和人,都與最古老的文物一起埋葬,是誰爲誰陪葬呢?一時間也弄不清楚,地面空余一道淺淺的界限。
什麽也沒發生過似的。包括他那不死的愛情。
只是,他分明聽到一下歎息。
蒙天放警覺地四下張望。
他見到一個身影。這是個意態闌珊的遲暮英雄,五十多歲了。他詫異于此竟有個幸免于難的局外人?
他問:
“這位老先生——”
太陽尚沒升起呢,空氣中蕩漾著破曉前的寒氣。天際有顆巨大的晨星,如同舉世孤寂的、眯設的獨眼。薄明中,蒼茫間,他緩緩地、緩緩地回過身來。
他,就是秦始皇帝嬴政!
衣履仍是一等,已經不起歲月。目光依然單鋒,不忽而威,不過鬢發殘亂——整個人有點過氣。他仰天一站。
蒙天放大吃一驚,倒退一步:
“陛下”
始皇帝望定他當年的臣子,仿如隔世。他深沈地道:
“徐福一去不返,朕坑四百六十余名儒生于鹹陽城外,惟未息心,及至五次巡行,病重沙丘,遂孤注一擲,吞下一顆殘留之長生不老藥。”
“陛下終于也吞下丹藥了?”
他點頭:
“朕假死之時,渾身發出奇臭,趙高與五六宦官,把聯放置于可調節溫度之輥轎車中,隨車以一石鮑魚辟臭,自九原直道抵達鹹陽,葬于驪山陵。”
“陛下叱吒風雲,可惜,世道已變。”
始皇帝自嘲地一笑:
“朕只贏得‘暴君’惡名,生生不息。”
“不,”蒙天放耿直地道:“‘是聖、是魔,千秋功過,未可輕議。”
“無故,”他面對這同一時代的、同一命運的英雄人物,有點款效:“朕與你,千秋不死,似亦難容于世。”
“陛下將何去何從?”
他靜默一下,苦思:
“朕也不知,朕連立錐之地,亦付厥如。”
回首自己一手興建的、輝煌而又宏偉的地宮,以爲可以萬世長居,雄霸天下。它花上了三十七年、七十二萬人力、舉國的財富…咖今亦歸于塵土,再無覓處。是的,他連一個棲身之所也沒有,舉頭不見片瓦。
始皇帝自懷中取出那枚保存到今時今日的“半兩錢”,他一生喜歡賭博。只把錢幣往高空一擲,它機靈打轉。他道:
“好,見‘半兩’二字,朕即往北行吸面,便朝南走。”
錢幣終落在地上了,他見到這兩個字,他一生的心血。他開始仰天狂笑,雙目也發出懾人的精光。他人不死,心也不死:
“哈哈哈!想朕曾一手統領,天下之大,一望無涯,朕不相信找不到容身之所,朕要重振雄風!哈哈——”
他在狂笑聲中,孤傲地往北去了。
笑聲回蕩著,蒙天放緩緩地、緩緩地下跪目送這個才華蓋世、但又備受唾罵的霸王。
黑夜與白日曾爭執不下。終于,東方燃起一點紅光,像剛吹旺的火炭,正蓄銳發出輕微的、劈啪的聲音。
日子又過去了。
這是一個月夜。
連月亮也十分紅。
月光照射進一個坑裏。
坑中有很多遺體,七歪八倒,手足折斷,半崩塌的頭,攔腰一截的身,胡亂地躺于泥塵中,目空一切。
看真點,不是什麽遺體,而是一個個尚未複原的俑像。
有個專心致志的黑影,動也不動地坐著,憑吊他往昔的同抱。
真想不到,這亙古的秘密,因爲天意,終于露了端倪。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新聞播音員以一貫激昂而前進的腔調,向廣大的勞動人民宣布轟動的事件:
“解放後,我國出土了不少文物。在黨的英明領導下,一九七四年三月,臨握縣晏寨公社西楊村的社員在農田建基挖井時,發現了秦兵馬俑坑。秉承‘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精神,百折不撓,終于,三個俑坑經過重修複原,如實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雕塑藝術的高水平。
“究竟整個陵墓有多大?估計探測到的,只是原面積的十分之一,而已經開掘的,又只是探測到的十分之一。未知部分,複雜到深不可測。可見封建帝王的剝削。
“國家對這批文物十分重視,設立了‘秦始皇兵馬湘博物館’。並在一號坑原址,建築了一座大型展廳,于一九七九年建國三十周年時正式開館。被譽爲‘世界人大奇景’之一。……”
蒙天放在這個地方已呆上了五十多年。與他生命中息息相關,最密切的男人和女人作別後,原來又到了一九八九年,如今已是建國四十周年的日子。
這二萬多天過去了,真是一段難熬的辰光。
不斷地有戰爭,內憂外患;不斷地有運動,波橘雲詭。
他在蟄伏中。
他情願是個平淡而安靜的老百姓,國不是他的國,君不是他的君,人海茫茫,他蒙天放,不過是個淪落的英雄。冷眼旁觀興衰起跌,人間正道是滄桑。
歲月悠悠,長生不老又爲了什麽呢?
——他變得深藏不露,沈默寡言。
爲了一個縹渺的盟誓?
微雨天。
一輛輛日産旅遊車,把遊客送到兵馬桶博物館參觀去。
湧坑中,蒙天放已是個熟練的工人。穿一件長袖白恤衫,卷起了袖管,架了眼鏡,剪了個平頭,拿著小小的掃子,把崩塌俑像上的塵土掃開。長久地蹲著,堅毅的嘴唇一直緊抿。
對面是個年歲較大的同志,拿著小掃、小挫,幹著同樣的工作。他是個考古學家、大學教授,國家分配他來,便義無反顧地來了。
老鄭道:
“順導很贊賞你,說一經小蒙修補過的頭,就神了、活了。以後接頭術都交給你了!”
蒙天放一笑,無言。老鄭又欣歐:
“咦,你也修了十多年吧?我就顯老了,眼睛快不行了。”
不遠處有個女同志一看手表:
“小蒙、老鄭,吃飯了!吃好了再修吧,又跑不掉的!”
——沒有人明白他對同袍的感情。
這時,一隊日本的旅行團來參觀了。隊伍中有幾個女孩,皮膚絆紅,嬌小玲球,都是學生模樣。正收了雨傘,在館外拍照,嘰嘰叭叭的日語:
“嘩!真偉大!”
“你看,原來是這樣的,快來!”
說畢,又不大好意思地掩著小嘴嬌笑。
“靖子!靖子!快來啊!”
她來了。
專心地欣賞著,若有所思,又不知是什麽因由。發自內心的欣悅,戀戀不舍。她輕歎:
“真說不出來,我很喜歡呀!”
就在這個時候,蒙天放剛拎著他的搪瓷盛皿和一雙筷子,到食堂領飯去。這個工人,隔了高牆鐵欄,一行行的甬道,一個個的俑像,那麽遠,但又那麽近,咫尺天涯,馬上在人叢中,把她認出來!
他如著雷便。她說她會再來,真的被什麽牽扯來了。冬兒。她來了、她來了、她來了……
誕生在異國,成了一個日本女孩,但冥冥中,還是魂歸故裏。
女孩瞥到他,自是認不出來。只羞澀、單純地一笑。似曾相識。他很越趄——不想她爲他再死一次;但,又忍不住……
雄偉壯觀、遼闊廣大的俑館內,古今交融的世界,人都很渺小,只是,世上還有些東西,是永恒不變的!
他很越趄——不想她爲他再死一次;但,又忍不住——
(完)
兵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百度百科
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豔和諧的彩繪。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豔的顔色,出土後由于空氣幹燥,顔色就慢慢地脫落了。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迹。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馬高1.5米左右,身長2米左右,戰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人、馬車和軍陣是通過寫實手法的藝術再現。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鏽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彩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胖瘦、表情和年齡有差異。統一六國之後實行全國征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藝術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躍躍欲試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絕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滿了個性特征,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俑坑發現種類齊全,數量空前的青銅兵器極大地豐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領域,其中長鈹,金鈎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兵器鑄造的標准化工藝、兵器表面防腐處理技術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設計者爲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于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余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右側爲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爲一個大型疏陣,左後方則是指揮部。那數千名手執兵器的武士,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有的頭挽發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爲沖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發,身穿戰袍,外披鎧甲,手持弓弩,背負銅鏃,似爲機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頭戴軟帽,穿袍著甲,足登方口淺履,手持長鈹,似爲短兵相接的甲士。還有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足登短靴,一手牽馬一手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禦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無鈎的下級指揮官;有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這栩栩如生的千百個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態、個性的刻畫方面,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如將軍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著雙重短褐,外披彩色魚鱗甲,頭帶雙卷尾長冠,昂首挺胸,巍然佇立,有非凡的神態和威嚴的魅力。一般戰士的神態: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內心似聚結著怒氣;有的立眉圓眼,眉間的肌肉擰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濃眉大眼,闊口厚唇,性格憨厚純樸;有的舒眉秀眼,頭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側目凝神,機警敏銳;有的昂首靜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兩者雖然得刻畫一個“思”字,由于表現手法不同,前者給人的印象是氣宇軒昂略帶傲氣,後者沈靜文雅。秦俑表現的是古代軍事題材,它既沒有選擇兩方交戰、將士廝殺的戰爭場面,也沒有選擇將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場面。而是捕捉了將士披甲,直兵列陣地,嚴陣以待的臨陣場面。盡管我在這個井然有序的靜態軍陣營,藝術家們在單個陶俑的雕塑上,還是力求“偶動與靜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銳的武士俑昂眉張目,肅然佇立,神態堅定而勇敢,他們好似整裝待發,又好似處于臨戰狀態,還有那一件件駕車的禦手俑,雙臂前伸,緊握髻繩,目視前方,待命而發;那一匹匹曳車的陶馬,兩耳豎立,雙目圓睜,張鼻嘶鳴,躍躍欲試;那一件件騎士俑,右手牽馬,左手提弓,機警的立于馬前,一旦令下,就將馳騁疆場。正是由這千百個充滿生氣、神態各異的陶俑構成整體靜態的軍陣地,達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靜極則生動,愈靜則愈動”。惟有這種靜態的軍陣才能使人們感到軍陣巨大威懾力的深淺莫測。這樣恢宏的陣列,宏偉的構圖,空前絕後,無與倫比。
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爲84米,總面積約爲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爲複雜,兵種更爲齊全,是3個坑中最爲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爲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布局分爲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于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采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于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迹)。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爲禦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于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于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繮,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于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爲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而俑坑內的108件騎兵俑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數量衆多的古代騎兵的形象資料。在服飾裝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嚴格模擬古代騎兵的戰時形象。與步兵、車兵俑顯然不同。它頭戴圓形小帽,帽子兩側帶扣系在頜下,身著緊袖、交領右衽雙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緊口連襠長褲,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鎧甲,肩上無披膊,手上無護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輕巧的特色,鎧甲顯得簡單而靈活。騎兵俑特殊的裝束也與騎兵的戰術特點密切相關。
而銅車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爲之一新。其工藝之複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歎。秦陵二銅車是一種帶有篷蓋的豪華車,車輿接近正方形,它寬78厘米,進深88厘米,其寬度僅比一號車長4厘米,可進深較之一號車長40厘米。二號車輿上罩著一塊類似于龜蓋狀的篷蓋。大篷蓋不僅將車輿全部罩了起來,甚至連車輿前邊的“駕駛室”也遮蓋起來,形成封閉式的車輿。以便車主與“駕駛員”傳遞命令。二號銅車屬于小轎車類型。車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臥息。如果躺在這樣寬敞、舒適、豪華的車輿內,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種“軟臥車”的舒服感。既使遠行千裏也可以消除長途顛簸的疲勞。二號車車內設備更富有特色。車輿內曝有彩繪精美的軟墊。考古專家曾在車輿底部發現一塊方形大銅板,其大小幾乎與輿論輿論底尺寸相當,銅板表面彩繪著各種鮮豔的幾何形圖案花紋,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個3厘米高的銅支釘支撐。這塊彩繪大銅板無疑就是古車上的“文茵”,類似于一種軟墊制品。如果車中鋪設雙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穩而舒適,其功能無異于現代的“軟臥車”。可以說二號車屬于我國最早的“軟臥車”模型。考古專家經過仔細清理發現二號銅車馬總共由3462個鑄件組成,其中銅鑄件1742件,金鑄件737件,銀鑄件983件。總重量達1241公斤,其中金鑄件3公斤多,銀鑄件,4公斤多。一號銅車馬鑄件的數量也不會相差太遠。兩乘車加起來不少于5000多個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絕的是這裏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鑄造成型。而這5000多個零部件無論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蓋、傘蓋及車輿、銅馬、銅俑等,還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鑄造成型。就拿篷蓋與傘蓋的鑄造來說,它不僅面積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爲0.4厘米,薄的地方僅有0.1厘米,再加上篷蓋、傘蓋,都有一定的弧度,這樣難度大的篷蓋、傘蓋能一次性澆鑄成功,不要說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達、設備齊全的今天也並非易事。銅馬和銅俑的鑄造也令我們當代的工程師望塵莫及。我們發現8匹銅馬、兩個禦官俑的鑄造都達到了維妙維肖的程度,無論是整體造型,還是神態、性格、氣質的刻劃都可以與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將軍俑相媲美。銅馬、銅俑鑄造如此准,形神兼備實爲罕見。比如銅馬的籠頭,它是由82節小金管和78節小銀管連接起來,每節扁狀金銀管長僅0.8厘米,一節金管與一節銀管以子母卯形式相連接,其精細和靈活程度較之現代的表鏈毫不遜色。經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那馬脖子下懸挂的纓絡,這些纓絡全是采用一根根細如發絲的銅絲制作的。專家們用放大鏡反複觀察,驚奇地發現銅絲表面無鍛打痕迹,粗細均勻,表明很可能是用拔絲法制成。尤其是以銅絲組成的鏈環,是由銅絲兩端對接焊成,對接面合縫嚴密。如此纖細的銅絲(0.5毫米)到底是用什麽方法制作?采取什麽樣的工藝焊接?目前還是一個謎團。總之,銅車馬的鑄造工藝堪稱古代青銅冶鑄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試想當時沒有車床,更沒有現代化的冶鑄設備,鑄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銀、銅大小規格不同的車馬部件實在是一項偉大的創舉。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的總之,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爲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方面有著極爲重要的意義。
秦始皇三號俑坑位于一號兵馬俑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兵馬俑坑東西相對,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積約爲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爲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三號俑坑號的陶俑大部分沒有頭,陶馬馬頭也同樣殘缺不全,甚至有的殘破陶片坑內也不見蹤影。由此不難看出,三號俑坑曾遭受過嚴重的人爲破壞。三號俑坑對于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春秋戰國之前的戰爭,指揮將領往往要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所以他們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增大,作戰方式的變化,指揮者的位置開始移至中軍。秦代戰爭將指揮部從中軍中獨立出來,這是軍事戰術發展的一大進步。指揮部獨立出來研究制訂嚴密的作戰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揮將領的人身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證。這是古代軍事戰術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建築結構,陶俑排列,兵器配備,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揮部形制、蔔占及出戰儀式,命將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飾、裝備等問題的珍貴資料。
大凡參觀過兵馬俑的人們,對于少數陶俑臉部殘留的彩繪或許還記憶猶新。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豔和諧的彩繪。陶俑的戰袍上繪有朱紅、桔紅、白、粉綠、綠、紫等色。褲子繪有藍、紫、粉紫、粉綠、朱紅等色。甲片多爲黑褐色,甲組和連甲帶多爲朱紅。同時也有一部分甲組、連甲帶繪成紫色。陶俑的顔面及手、腳面顔色均爲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爲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陶俑的發髻、胡須和眉毛均爲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從個體看,有的上著綠色長襦,下穿綠色短褲。再從整體來看,如探方20戰車後的一排陶俑,第一個身著紅袍第二個身著綠袍,第三個身著紫袍,第四個身著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陶馬也同樣有鮮豔而和諧的彩繪。如探方20出土的一組陶馬,其局部仍然保留著鮮豔的色彩。四匹馬似爲白蹄棗紅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顯的區別。如馬軀體部分爲棗紅色,前體腔及肚皮部位分綠色,生殖器則繪爲黑色。馬腿表面也是棗紅色,內面異爲粉綠色,蹄爲白色。馬前腿內側的兩個小夜眼(俗稱)也繪爲白色。馬頭部的顔色更是精心彩繪,兩腮及眼睛以下部位爲白色,鼻梁棗紅色,鼻孔爲粉紅色,嘴唇下部亦爲棗紅色,舌胎則爲粉紅色,牙齒又繪爲白色,馬鬃、馬尾均爲黑色。總之,陶馬的色彩既逼真又豔麗,使之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爲生動,更具有藝術魅力。秦俑彩繪主要有紅、綠、藍、黃、紫、褐、白、黑八種顔色。如果再加上深淺濃淡不同的顔色,如朱紅、粉紅、棗紅色、中黃、粉紫、粉綠等,其顔色就不下十幾種了。化驗表明這些顔色均爲礦物質。紅色由辰砂、鉛丹、赭石制成。綠色爲孔雀石,藍色蔚藍銅礦,紫色爲鉛丹與藍銅礦合成,褐色爲褐鐵礦,白色爲鉛白和高嶺土,黑色爲無定形炭。這些礦物質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顔料。秦俑運用了如此豐富的礦物顔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已能大量生産和廣泛使用這些顔料。這不僅在彩繪藝術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著重要意義。秦俑彩繪技術也有許多獨到之處。一般在彩繪之前對陶俑表面先進行處理。由于陶俑是沒有釉的素陶,具有較多的毛細孔,表面不能滑潤。而彩繪則要求毛細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澀。爲了達到這一要求,陶俑在燒造之前表面似用極細的泥均勻塗抹,並加以壓光,減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潔度,同時在陶俑燒造之後,似進行了化學物理處理。從陶俑陶片斷面觀察,也證明了陶俑燒造之前表面曾用細泥塗抹,有的部位不只塗抹一次,陶俑表面還塗有一層薄薄的類似以膠質的物質,表面塗膠減少了陶俑兩者緊密地粘接起來,使之彩繪不易脫落。彩繪技法則是根據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顔面、手、腳面部分先用一層赭石打底,再繪一層白色,再繪一層粉紅色,盡量使色調與人體膚色接近。而袍、短褲、鞋等處的彩繪則是采取平塗一種顔色,只是在衣袖與袖口、甲片與連甲帶之間運用不同的色調作對比,更顯示出甲衣的質感。有些胡須、眼眉的處理,則是用黑色繪成一道道細細的毛發。總之,彩繪工序複雜,手法多樣,著色講究,充分顯示了彩繪的層次和質感,使雕塑與彩繪達到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其中有些彩繪技法爲漢代所繼承。陶俑、陶馬彩繪嚴格模擬實物,但在色調的掌握上以暖色爲主,很少使用冷色。紅、藍、綠等色調的使用,巧妙地表現出秦軍威武。
秦始皇陵簡介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臨潼區城東約5公裏,距西安市城區約37公裏,南倚驪山,北臨渭水。爲什麽選位在這裏呢?有人認爲,這與古人迷信風水寶地是分不開的。近年來,地質學家根據衛星拍照的圖片看:從驕山到華山工好像一條龍,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龍頭眼睛的位置。衆所周知,自古就有“畫龍點睛”之說,到底是古人有“高瞻遠矚”的本領,還是今人附會之風過重,一時間還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余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桶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裏。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裏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桶、陶馬1300余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桶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爲“青銅之冠”。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秦始皇陵規模之大可見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沒有設計藍圖呢?
據史書所說“使水相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來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絕非任意,必定是按設計圖有計劃地營造,縱觀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難想象其中的關聯之處。具體設計藍圖如何,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是誰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據推測,少府是主管建築的,國家陵墓當由其管理。當然最高的管理上級還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萬機,由少府具體操作辦理而已。不過,這裏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統一後命名的,在統一之前有無這一官職無從考證,但無論有無,肯定有一種機構專管宮廷的土木建築工程。至于這一機構名稱如何,尚待進一步考證。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其“穿三泉”。《漢舊書》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人”之語。有人認爲,秦陵地宮不淺也不深,書中提到的“三泉”無外乎人們經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類。據《呂氏春秋》記載:“淺則狐狸揚之,深則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于受技術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實爲不易,並且如果地宮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長期滲透,定會使地宮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設計者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當然這些都不過是推測,具體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爲秦皇陵建築的核心。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曆來衆說紛紜。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于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裏,驪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裏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鬧。據悉,考古學家根據這個傳說曾作過很多考察,但卻一直找不到這個傳說中的地下通道。
“我們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別進行了探測,其實地宮就在封土堆下。”段清波介紹,規模宏大的地宮位于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于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于一個標准足球場。
中煤航測遙感局遙感應用研究院環境所工程師周小虎給記者講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今年元月初,秦始皇陵區氣溫降至零下12攝氏度,封土堆上的石榴樹正常開花結果,而在封土堆南牆外的石榴樹卻凍害嚴重,不能正常開花結果,差別特別明顯。“牆外的土壤未經擾動,而封土堆土壤的結構和含水量則已發生改變,又因爲牆內地下存有地宮,才使得土壤相對溫度較高,從而造成植物長勢的差異。”周小虎解釋說。
在這次勘探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在修建宮牆的施工中,爲了檢測用泥土夯實的宮牆是否堅硬,施工人員會站在遠處用弓箭射牆,若箭能插進牆體,修好的宮牆必須推倒重建。”段清波說,宮牆都是用多層細土夯實而成,每層大約有5-6厘米厚,相當精致和堅固。“超出我們預想的是,宮牆頂面甚至高出了當時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現封土下33米,整個牆的高度約30米,非常壯觀!”在土牆內側,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段清波說,根據探測,發現墓室內沒有進水,而且整個墓室也沒有坍塌。“關中地區曆史上曾遭受過8級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卻完好無損,這與宮牆的堅固程度密切相關!”
“這種宮牆是前所未有的發現!這種嶄新的墓葬形式可以稱爲‘秦陵式’。秦陵式宮牆對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能起多大的推動作用,現在還無法預知。”段清波說。
除了宮牆,研究人員發現在秦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
段清波說,長約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象。“阻排水渠設計相當巧妙。秦始皇陵園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落差達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段清波說,《史記》中記載的“穿三泉”中,“三”其實是個概數,其實應該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才修建了阻排水渠。段清波風趣地說:“秦人太聰明了,正在修建的北京國家大劇院,也不過是按照這套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秦始皇陵位于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裏的臨潼區境內,秦始皇陵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營建的,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據史載,秦始皇爲造此陵征集了70萬個工匠,建造時間長達38年。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裏。主要賠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曆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曆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爲“青銅之冠”。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裏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號坑爲“右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 二號坑爲“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 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 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爲秦代軍事編制、作戰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的寫實手法作爲中國雕塑史上的承前啓後藝術爲世界矚目。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對外開放。
[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排列方法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6000余陶人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武士俑,手執弓弩類遠射兵器,似爲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手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在11個過洞裏排列成38路縱隊。南北兩翼的後衛部隊。 在一號坑中已發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戰車6乘,駕車馬24匹,還有青銅劍、吳鈎、矛、箭、弩機、銅戟等實戰用的青銅兵器和鐵器。俑坑東端有210個與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態、服式、發型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排成三列橫隊,每列70人,其中除3個領隊身著銷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紮裹腿,線履系帶,免盔束發,挽弓挎箭,手執弩機,似待命出發的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個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個個手執3米左右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間隔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裏,排成38路縱隊。南北兩側和兩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爲衛隊,以防側尾受襲。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號坑位于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呈曲尺形方陣,東西長96米,南北寬爲84米,總面積約爲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爲複雜,兵種更爲齊全,是3個坑中最爲壯觀的軍陣。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秦兵馬俑博物館官長袁仲一解釋說:“一來,爲的是更好地保護文物,二來,因爲把整個軍陣全部清出地面,起碼需要5~7年的功夫。這樣做的好處是遊客既可以參觀到二號坑局部的風采,有可以親眼看到二號坑的挖掘工作。” 二號兵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大致可分爲弩兵俑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騎兵俑混合長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共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車80多輛,並有大量金屬兵器。
據初步推算,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爲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布局分爲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于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采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于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迹)。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爲禦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于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于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繮,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于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爲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
三號兵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似爲統師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 馬1 車。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面積約爲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爲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
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從2個坑的布局和陣法看,二號坑陣式複雜,兵種齊全,是對陣的中堅力量。這種編組方法在兵書上叫作“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偶落鈎連,折曲相對。”《孫臏兵法》說:“在騎與戰者,分爲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反則廣其弩”,三者有機結合,才能百戰不殆。二號坑是這位古代軍事家的理論圖解。
從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記年號看,兵馬俑從葬坑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修建的。秦始皇憑借他“揮劍決浮雲”、“大略駕群才”的能力,滅六國,統天下。兵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強馬壯、叱吒風雲的氣勢。秦始皇死後,兵器的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爲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在這種形式下,三號坑中途終斷,四號坑未及放兵馬俑,就匆匆填死了。發掘中發現有火焚痕迹,可兵器的關火燒阿房宮有關系。
[編輯本段]◎出土過程
秦始皇陵兵馬俑最初是被陝西潼縣系楊村村民發現的。原先,這裏祖輩就有地底深處有“瓦王爺”的傳說。1974年,村民們爲了抗旱,在村南柿樹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 ,真的發現了“瓦王爺”—— 一個陶制的人頭雕塑像。恰好一位幹部來檢查打井進度,他急忙把這消息報告給縣文化館。經過文物部門幾年的勘查和發現,氣勢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終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秦始皇陵曆史
秦始皇自13歲即位就開始爲他在驪山修建陵墓,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征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直到他50歲死去,共修了37年。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後用銅汁澆鑄加固。墓宮中修建了宮殿樓閣和百官相見的位次,放滿了奇珍異寶。爲了防範盜竊,墓室內設有一觸即發的暗箭。墓室彎頂上飾有寶石明珠,象征著天體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嶽和九州的地理形勢,用機械灌輸了水銀,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著金制的野雞;墓室內點燃著用鯨油制成的"長明燈"。陵墓周圍布置了巨型兵馬俑陣。陵墓的設計,處處體現了這位始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于沙丘平臺(今河北平鄉)。死後2個月,屍體運回鹹陽,舉行喪葬儀式。人葬時,秦二世胡亥下令,將秦始皇的宮女一律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一律殉葬墓中。
秦始皇陵以其規模宏偉、空前的厚葬而聞名。每位關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對它是否被盜十分關心。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看,每個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亂的時期,群雄爭霸,盜匪橫行,整個社會處于無政府的狀態。而此時正是盜墓者掘墳挖墓的大好時機,曆代王朝的陵墓幾乎都是在這個時候被盜的。 項羽對秦始皇陵的破壞
據《漢書》和《水經注》記載,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項羽鑿毀。北魏酈道元在其《水經注》中說,項羽人鹹陽之後,以30萬人運了30天還沒有把東西運完。以後,關東盜賊又將銅棺竊去。 後又有牧羊人因尋找遺失的羊,持火把迸人墓穴,不慎失火,將陵墓徹底燒毀, 說大火延續燒了90天都沒滅。據說,方圓數十裏的陵區地面,也隨著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幾米。這樣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蕩然無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記載都被當今考古發現所佐證。秦始皇陵發現的陪葬坑、陪葬墓幾乎都遇到過被盜和火焚的破壞。
經過四年楚漢戰爭,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爲了籠絡人心,公元前195年,劉邦下令對秦始皇陵妥爲保護,安排20戶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爲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對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護。宋太祖開寶三年(公元970年),曾令臨潼縣保護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陝西巡撫畢沅,還曾爲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豐富,必然會引起各種人物的覬覦。據記載,東漢末年赤眉起義軍、魏晉後趙時期統治者石勒和石季龍、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等都盜掘過始皇陵墓地下宮殿可能沒有被盜已出土的兩乘銅車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宮西墓道的耳室裏。有史料記載秦始皇陵地宮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這樣,那墓道旁的隨葬品應該首先遭到破壞。
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宮四周均有4米厚的宮牆,宮牆還用磚包砌起來,並且找到了若幹個通往地宮的甬道,發現甬道中的五花土並沒有人爲擾動破壞的迹象。只發現兩個直徑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盜洞,但這兩個盜洞均遠離地宮,尚未進入秦始皇陵地宮之內。此外,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的事實,更是其未遭到盜掘的有力證據。因爲地宮一旦被盜,水銀就會順盜洞揮發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斷,秦始皇陵地宮可能沒有被盜。隨著最新科技手段的運用,地宮是否被盜掘和焚毀的真相將會大白于天下。
但也有人認爲司馬遷寫《史記》,距秦始皇人葬僅百余年。司馬遷《史記》中有專門篇章論述秦始皇,但對陵墓被毀一事,卻只字未提,而六百年後的哪道元卻做了詳細記述。這不能不令人生疑。
1974年3月,陝西臨潼縣宴寨鄉西揚村的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裏處打井時,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碎陶人,後經考古工作者探測,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秦代兵馬俑坑。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探察,考古工作者在地宮周圍打了兩百多個探洞,只發現了2個盜洞,一個在陵東北,一個在陵西側,盜洞直徑約 90厘米,深達9米,但離陵中心還差250米,都沒進入地宮。現在,這兩個盜洞部己被探埋地層之中,表面完全看不出來了。至于封土層,除當年國民黨軍隊留下的幾個戰壕外基本完整。考古工作者還用先進的儀器探測到地下確有大量的水銀和金屬存在。
根據封土層未被掘動、地宮宮牆無破壞痕迹以及地宮中水銀有規律分布等情況,可以得出地宮基本完好、末遭嚴重破壞和盜掘的結論。班固、酈道元所說的項羽掘墓、地宮失火之說是不可靠的。據估計,當年項羽盜毀的可能是陵園的附屬建築。如確實如此,始皇陵又將是一座舉世無雙的地下宮殿,對秦始皇屍體能起防腐作用,所以,發掘之時人們很可能還能一睹顯赫一世皇帝的真面目呢!
龐大的秦陵工程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這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大詩人李白筆下,它謳歌了秦始皇的輝煌業績,描述了營造驪山墓工程的浩大氣勢。的確,陵園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國王寶座時,陵園營建工程也就隨之開始了。前後費時近40年,至秦亡時陵園尚未完全竣工。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爲燭,度不滅者久之。”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爲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爲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工程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曆時9年當爲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經過數10萬人9年來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的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曆時3年多是爲工程的最後階段。皇陵使用的大量石材是從百余裏之外的渭北諸山運來的,尤其陵園使用的數十萬立方米木材都系從千裏迢迢的湖北、四川等地靠人工砍伐又憑人力運往驪山腳下的。加之陵園陪葬的8000兵馬俑和銅車銅馬等一大批做工精細的陪葬品。這樣巨大的工程量在中外陵寢建造史都是極其罕見的。就以陵園工程初期階段來說,當時正值秦國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之際,相當一部分人被招募充軍作戰,再抽調更多的人力從事陵園工程的修建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陵園工程初期階段究竟投入了多少人力,雖然史書缺載,無從考證,但數量是不會很大的。而陵園工程第二階段正是秦始皇完成統一全國的曆史大業之際,從秦始皇本人來說他完全有可能把注意力由戰爭轉移到陵園工程修建方面。從國家的實情來說只有這時才有可能從全國各地抽調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事陵園工程的修建。從全國各地征發了72萬人修建秦陵,擴大規模,像這樣龐大的修陵群體,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72萬修陵大軍分工不同,一部分在四川砍伐運輸木材,一部分在渭水北岸斬鑿石材。但絕大部分勞役還是集中在秦始皇陵內外。要在短短八個月的時間裏,完成從安葬秦始皇到覆土結束,就必須集中力量突擊才能完成。秦始皇三十五年,又將修陵人的一半即36萬人抽走,去修阿房宮。據初步推算,僅地宮和封土的杭築就需修陵人18,734,625個。如果要計算封土的運輸,其數字就更爲驚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世元年“四月,驪山事大畢,複作阿房宮。”此時修陵者大致爲30萬左右的人。209年初,陵墓的主體才算基本完成。只剩下少量的掃尾工程。210年,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繼續擴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爲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華裏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鹹陽之勢,二世這位未經風雨鍛煉的新皇帝驚慌失措,向群臣發出“爲之奈何”的哀求。這時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衆疆,今發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當即迎合,並讓章邯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的起義軍。陵園最後被迫中止,施工前後將近40年,在我國陵寢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時間比埃及胡夫金字塔還要長8年。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爲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員繪制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裏,相當于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並被譽爲“世界八大奇迹”
秦陵幾大迷底
1、地宮在不在驪山?
民間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專家用遙感和物探方法進行探測,確認地宮就在秦陵園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深。
2、墓室完好與否?
探測發現,墓室周圍有一圈極厚的宮牆,墓室完好無損與此密切相關。這種新發現的墓葬形式被稱爲“秦陵式”。
3、地宮有無水銀?
探測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水銀,且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史記》中“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證明。
4、墓道有幾條?
探測結果表明,只有東、西各一條墓道。而從商周到漢代,帝王墓道通常爲東南西北4條。這一新發現引起專家極大關注。
5、陵墓爲何選在驪山之阿?
戰國時期一些國君陵園的營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設計圖。秦始皇陵園的營建按理也應該有平面規劃圖,而制圖之前先要選擇墓地。我們知道秦始皇執政于都城鹹陽,爲什麽陵園卻要選在遠離鹹陽的驪山之阿?查閱有關典籍,最早解釋這個問題的是北魏時期《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他說:“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塚壙于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經?渭水注》)。此說在學界延襲千余年,並且被認爲是最早的、最權威性的觀點而深信莫疑。《水經注》的解釋單從表面上看似乎不無道理,然而仔細回味起來秦始皇當年作爲一個13歲的孩童能否知道藍田的美金與美玉還是個問題。即使知道,當年選擇陵墓位置恐怕也不會按照一個徒具空名的國王個人意志來決定。所以這個問題似乎應該從當時的禮制及陵墓的設計意圖方面尋找答案。
首先,陵墓位置的確立與秦國前幾代國君墓的位置不無關系。秦始皇先祖及太後的陵園葬在臨漳縣以西的芷陽一帶,秦始皇陵園選在芷陽以東的驪山之阿是當時的禮制所決定的,因爲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時的尊卑、上下排列。《禮記》、《爾雅》等書記載。“南向、北向、西方爲上”。“西南隅謂這奧,尊長之處也”。東漢《論衡》一書記載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長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東……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飲食;宅,人所居處,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陽的宣太後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與兒子之間,即“西望吾夫,東望吾子”,似乎亦是按長者在西、晚輩居東的原則。秦始皇先祖已確知葬在芷陽的有昭襄王、莊襄王和宣太後。既然先祖墓均葬在臨漳縣以西,而作爲晚輩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陽以東了。作壁上觀若將陵墓定在芷陽以西,顯然有悖于傳統禮制。可見秦始皇陵園選在驪山腳下完全符合晚輩居東的禮制。其次,陵墓位置的選擇也與當時“依山造陵”的觀念相關。大約自春秋時代開始,各諸侯國國君相繼興起了“依山造陵”的風氣。許多國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對視野開闊的平原,甚至有的國君墓幹脆建在山顛之上,以顯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權的威嚴。春秋時期的秦公墓也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有的“葬西山”,有的葬在陵山附近。戰國時期的秦公墓依然承襲了“依山造陵”的典範,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驪山之阿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傳統觀念。它背靠驪山、面向渭水,而且這一帶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整個驪山唯有臨潼縣東至馬額這一段山脈海拔較高,山勢起伏,層巒疊幛。從渭河北岸遠遠眺去,這段山脈左右對稱,似一巨大的屏風立于始皇陵後,站在陵頂南望,這段山脈又呈弧形,陵位于驪山峰巒環抱之中,與整個驪山渾然一體。
6、陵墓內果真有飛雁嗎?
秦地宮內有哪些珍貴的隨葬品?千百年來由此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地宮飛雁就是一個十分迷人的傳說。《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一只金雁從墓中飛出,這只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鬥轉星移過了幾百年,到三國時期,(寶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張善,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只金雁,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這個神奇的傳說有沒有曆史依據?近年來有的學者著文指出:“這雖然是個傳說故事,但說明秦陵內的文物曾經流失于外,並且遠達雲南以南。至于說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爲在春秋時期,著名工匠魯班已經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飛翔,直飛到宋國的城上。幾百年後,秦國的工匠能制造出會飛的金雁,這是可信的。”(武伯綸、張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麽,這個傳說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在中國這個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國度內,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會飛的金雁,這在中國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個罕見的奇迹。然而,金屬飛雁的可信程度確實令國人捏把汗。假若仔細推敲,立即就會看出這個傳說的破綻之處。試想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並不象放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後者由于質量輕,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風力就可以在空中飛翔,然而對于一個金屬物體來說,它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的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這個基本的難題也無法解決。2200年前的中國何以能解決金屬物體的飛行動力問題呢?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制作會飛的金雁,那麽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當項羽打開地宮的墓道時,這個自動飛翔的金雁又沿著地宮的墓道順利地飛出地面,然後又越過秦陵南側數千米高的山峰飛往遙遠的南方。如果這個奇聞不是閑聊文人編造出來的說,那麽,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所以,我們可以肯定說秦陵金屬飛雁的傳說沒有絲毫的可能性,具有現代科技意識的中國人切勿輕信這個傳說了。
金雁傳說的辨誤問題到此應該結束了。然而進一步來說古代文人編造的這個傳說故事在曆史文獻上有沒有一點蛛絲馬迹呢?漢代有關的文獻記載,在司馬遷和班固的記述中有“黃金爲鳧雁”的文字,顯然兩位史學大師記載的是墓內有用黃金制作的“鳧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義和“創作”了飛雁傳說的故事。
最佳旅遊季節及景區天氣
秦始皇兵馬俑最佳旅遊季節爲4月-6月,9月-10月。
該地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雨量適中,四季分明。無霜期平均爲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1.3℃;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4℃―26.9℃;年平均氣溫13.3℃。年降水量平均爲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濕度爲69.6%。年平均降雪日爲13.8天。
交通線路
公交車:在火車站東廣場乘坐306,307蘆席安至兵馬俑的專線車兵馬俑博物館下;306路,票價5.5元(走高速);307路,票價5元;發車時間:7:00-18:00,間隔10分鍾。
自駕車:自駕車時可沿西潼高速公路前行,行程24公裏(路橋費10元),到達臨潼區,前行三公裏,即爲秦始皇陵,繼續前行四公裏,即到秦兵馬俑博物館;可駕車沿西臨公路行駛,其道路狀況良好,在非交通高峰時期,車輛較少,車速可達60公裏/小時,只需30分鍾即可到達臨潼。館前有停車場,停車費一般爲6元/車次。行程:42公裏,需時90分鍾。
http://baike.baidu.com/view/445906.html?tp=0_1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