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6 06:37:35| 人氣5,975| 回應28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國》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重看五片裝DVD《三國演義》,驚嘆科技的進步,八十四集的電視劇很快就可容於一片DVD,只怕現代人沒時間消化那麼多佳作。

還不是用錢拍出來的,依其封底文宣:「全劇耗費百億,動員五萬人馬,歷時五年拍攝而成。」又說:「三國鼎立,唯有善於使用計謀,便能治亂世,窮變富,賤成貴。」

撰稿者大概想將《三國》商戰化,所以眼中只有「錢與謀」,其實《三國》《水滸傳》一樣每集只花八十五萬人民幣,雖然已是當時一般行情的四五倍。而且《三國》的重心果真在「計謀」,那不用看八十四集的原劇,去看司馬中原主講的《三國謀略──36計》好了。

台灣的盜版真有創作,八十四集可剪成三十六集,乾脆再剪成《曹操》《諸葛亮》《劉備》《關公》……算了。

我還看過有人將原劇消音,然後配以台語講古,當作民間宗教弘法,在無線電視播出。

《三國》的文化產業實在無限,從古早的說書、戲劇、工藝,到現代的電影、電視、旅遊、動漫、電玩……

可惜不論日本的動漫或台灣的電玩,多強調《三國》的廝殺埸面和動作,甚至還有色情版。「然而,智術、武勇終究只是構成英雄的一個前提條件,從中國人的英雄觀看來,是不是英雄,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其倫理道德的价值觀念(p.6)
…與西方騎士不同,中國的武士卻幾乎是排斥個人性愛的(p.11)」(傅隆基著《解讀三國演義》,雲龍,1999)。

那又怎樣?還不是中國人的集體幻想,不論依《三國誌》正史或當時的典籍,均可看出當時的社政經政軍尤其文化的中心都在北方的曹魏而非孫吳更非劉蜀。

歷史随人解釋啦!我就在《歷史月刊》讀過翻案文章,說孫吳的君臣在三國之最有勇有謀;還有阿斗也非扶不起而是在其父壞了聯吳抗曹、和諸葛虛耗無功的北伐政策下,不能有所作為。

那小說也随人解釋,有悲劇感者便能洞見《三國》的死亡氣息,洪順隆在其《文學與鑑賞》(志文,1979)說:「讀者只要注意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人物,就曉得這是描寫那些寶貴人物都要赴死的一部小說…要言之,《三國演義》的世界是點鬼簿(p.293)」。

老美浦安廸也說:「《三國演義》寫關羽頗費心機和筆墨…乍一看來似乎都是肯定的描寫,但仔細分析,幾乎每一事迹中都能找到反諷的情調,或者模棱兩可的暗示(p.151)…之寫張飛,猶如《水滸傳》之寫李逵,重點不在於正面刻劃他們的英雄氣概,而在於探討他們的局限性和最後的敗亡(p.154)」(参見浦安廸《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1995)。

三國演義(1994)

新三國演義(2010)

《三國演義》衍生作品>維基百科

自《三國演義》傳了出國外後,日本人非常喜歡這類題材,改編成漫畫或動畫不下數十次,如橫山光輝的作品「橫山光輝三國志」,然而傳入日本後《三國演義》普遍被稱為《三國志演義》,只是有為數不少日本人習慣略稱其為《三國志》,也由於《三國志》(其實是《三國演義》)題材於日本地區頗受歡迎,加上此略稱廣為流傳,也導致有一部分人仍舊以為日本地區所稱的《三國志》為正史。而臺灣也曾推出以三國改編的(火鳳燎原),香港作者李志清也曾到日本推出(三國志)漫畫,另(龍狼傳)等改編的漫畫也很受歡迎
市面上以三國作背景的電腦遊戲和電玩遊戲亦多不勝數:
比較著名的有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由90年代至2008年,共出了11集的(三國志)遊戲)、真?三國無雙(共出了5集,另外,三國志4至6代及無雙3至5代更出了加強版,另於2007年分別於PlayStation3出第6集三國無雙,及網上(真。三國無雙online)等遊戲,另也曾經推出以故事模式的(三國志英傑傳),(孔明傳)及(曹操傳)等電腦遊戲。
而早年除(橫山光輝三國志)曾推出相近三國志系列戰略遊戲外,也有(吞食天地)故事式遊戲分別於任天堂遊戲機及電腦遊戲出現,其中(吞食天地)後來更被臺灣買下以中文藍本推出電腦遊戲。
而臺灣智冠公司也推出臺灣版本的(三國演義)1至3代戰略遊戲,可惜到第3集,因日本當年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遊戲無論畫面及遊戲性遠先進於臺灣版本,至使第三集三國演義不太受歡迎! 但玩開三國遊戲之玩家,都無不深受(三國演義)2 的影響,主要原因是具有古代色彩,全中文繁體為語言界面及可初嘗當君主,招募部下等,有別於當年任天堂遊戲和光榮出品的三國遊戲只有日文和英文版本界面。據說因臺灣此遊戲的成功,才引至光榮公司重新將三國志第1至3 集電腦遊戲翻譯成中文版本電腦遊戲,也從此令電腦界無人不識(三國志)這部遊戲,更引起香港和臺灣粉絲觀看(三國演義)書本的熱潮!
三國題材遊戲還有戀姬無雙系列等。近年中國大陸開始發行《傲世三國》等遊戲、而臺灣也買下日本《幻想三國志》的版權推出中文版,另臺灣也曾推出(三國志趙雲傳)、《軒轅劍外傳-漢之雲》、《三國戰紀》等,至於以三國為題的網上遊戲,更是多不勝數。另外,由日本萬代改編自本作的模型系列「BB戰士三國傳」,在中港臺地區更大受歡迎。
影視方面,中國大陸曾在1991年拍攝過84集的《三國演義》電視劇。該劇的制作規模與演員陣容都非常龐大,在當時可謂第一。相關電影作品也時有上映,如2008年的《三國之見龍卸甲》及《赤壁》。
 
【影視三國】百度百科
 
片名:三國演義
拍攝年份:1990年~1994年
總投資:1.7億人民幣
動用群衆演員:40萬人次
建成影視基地兩座
拍攝地:河北、內蒙古、四川、寧夏、甘肅、青海、西藏、江蘇、湖北、雲南等
  
劇組資料
 
  總監制:王楓
  監制:戴臨風 楊偉光 張天民 于廣華
  總策劃:王楓
  策劃:于廣華 王扶林 方慶浩 阮若琳 賈文增
  總制片:任大惠
  制片人:周明 劉瑾如
  制片主任:郝恒民 尤世軍 單雨生 張光前 張紀中 王小穎
  劇務主任:袁乃旗 汪瑞 闕新
  編劇:杜家福 朱曉平 劉樹生 葉式生 周鍇 李一波
  總導演:王扶林
  導演:蔡曉晴 張紹林 孫光明 張中一 沈好放
  總攝像/照片攝影:李耀宗
   攝像:陳軍 王殿臣 劉書亮 畢福劍 張紹林 趙新昌 顧其銘
  總美術:何寶通
  美術設計:高國良 勞保良
  主題曲作詞:王健
  主題曲作曲:谷建芬
  音樂:李一丁 王憲
  主題曲演唱:楊洪基 
  片尾曲演唱:毛阿敏 
  插曲演唱:劉歡 呂繼宏 萬山紅 毛阿敏 戴建明 崔金浩 楊洪基
  服裝設計: 趙慶霞
  總剪輯:傅正義
   剪輯:洪梅等
  演員導演:李法曾 王貴娥 顧鳳莉 周麗華
  
演員表
 
   東漢部分

  袁志光飾張角 馬精武飾張寶 尤世軍飾張梁 呂中飾董太後
  鄭天煒飾何太後 張福元飾何進 朱峰飾漢少帝 尹申飾少年漢獻帝(劉協)
  蘇可飾青年漢獻帝 鮑大志飾中年漢獻帝 謝志堅飾張讓 魏英明飾段珪
  蘇建宇飾蹇碩 龐大新飾潘隱 楊兆權飾盧植 韓新民飾鄭泰
  劉龍飾董承 施長金飾王子服 秦昭飾蔡邕 譚宗堯飾王允
  丁志誠飾吉平 劉建爲飾伍孚 芮麗容飾丁原 裏坡飾董卓
  畢彥君飾李儒 嚴燕生飾李肅 張光北飾呂布 劉岩飾呂布之女
  陳紅飾貂蟬 高寶寶飾嚴氏 李建義飾青年陳宮 修宗迪飾中年陳宮
  陳友旺飾袁術(討董) 王福生飾袁術(壽春) 洪宇宙飾袁紹(討伐董卓) 李慶祥飾袁紹(官渡)
  鄧曉光飾袁譚 韓善續飾張繡 于偉傑飾胡車兒 魏慧麗飾張繡嫂鄒氏
  王顯飾審配 姜彤飾審榮 王志強飾沮授 張連仲飾田豐
  郭壽陽飾郭圖 謝加起飾顔良 蘇德斯琴飾韓猛 周萬紅飾淳于瓊
  黃文俊飾馬騰 王奕飾韓遂 張達飾劉表 劉曉媚飾蔡夫人
  梁遲飾劉琮 張瞳飾陶謙 鄭榕飾孔融 馬玉良飾張魯 王忠信飾伏完
  陳之輝飾鮑信 劉紹春飾鮑忠 周中和飾張任 劉宗仁飾劉璝
  王志剛飾泠苞 蘇民飾司馬徽 趙小川飾崔州平 馬書良飾石廣元
  嚴鳳歧飾孟公威 王忠信飾華佗 狄鳳程飾督郵 黃小立飾韓玄
  薛文成飾鮑隆 劉樺飾潘鳳 佟小虎飾秦慶童 孫傑飾許貢
  曹世驤飾呂伯奢 袁志光飾祖弼 王寶奇飾華雄 吳剛、王剛、劉樺飾許貢三門客

  曹魏部分

  鮑國安飾曹操 李鳳英飾卞氏 楊俊勇飾曹丕 沈龍飾曹彰
  王良波飾曹植 王光輝飾曹睿 安志懿飾曹芳 姬晨牧飾曹髦
  汪涵飾曹奐 鄭強飾曹真 康銘飾曹爽 孫振才飾曹訓
  遲重根飾曹羲 邰祖輝飾曹仁 巴拉珠爾飾曹洪 巴拉珠爾飾夏侯惇(官渡)
  魯建國飾夏侯惇(赤壁) 錢玉林飾夏侯淵 焦玉成飾夏侯尚 石天生飾夏侯霸(在魏)
  沈雙存飾夏侯霸(歸蜀) 王基明飾夏侯懋 楊立新飾夏侯傑 徐少華飾張遼(官渡)
  張亞坤飾張遼(赤壁)王衛國飾張遼(合肥/逍遙津) 田野飾張虎
  霍爾查飾徐晃(官渡)劉洪林飾徐晃(赤壁)尼格木圖飾徐晃(戰馬超) 謝東飾徐晃(戰關羽) 李冬果飾徐晃(戰孟達)
  王建國飾許褚(官渡)盧映飾許褚(赤壁) 陳之輝飾許褚(戰馬超) 韓東飾許褚(洛陽) 王化南飾張郃(定軍山)
  邢國洲飾張郃(祁山)芒萊飾高覽 張甲田飾典韋 畢力格飾文聘 斯琴畢力格飾于禁(宛城)
  齊克健飾于禁(樊城) 張英武飾李典(官渡) 桑寶飾李典(赤壁) 沈龍飾樂進
  張元鵬飾龐德 楊子斌飾韓浩 霍爾查飾劉岱 芒萊飾王忠
  蔣愷飾郭嘉 澹臺仁惠飾徐庶母 翟萬臣飾徐庶 戴敬國飾程昱(官渡)
  于連増飾程昱(赤壁)徐永亮飾賈詡(洛陽) 李緒良飾賈詡(宛城) 顧嵐飾荀彧
  于家乃飾荀攸 杜振西飾賈逵 張國臣飾李伏 田裕民飾許芝
  馬玉森飾劉曄 魏憲飾劉曄 周惠林飾毛玠 馬興躍飾辛毗 鈕荼亮飾陳珪
  王長立飾陳登 馬吉春飾蒯越 劉義飾蔣濟 常玉平飾郭淮(南征北戰)
  孫啓成飾郭淮(三分歸一) 劉庚飾鍾繇 管越飾鍾會 劉毓濱飾黨均
  王洪光飾鄧艾 吳文慶飾鄧忠 張世軍飾陳群 石小滿飾許攸
  畢彥君飾楊修 王濤飾陳琳 宋戈飾華歆 周舟飾蔣幹
  董驥飾王朗 尹華生飾張緝 郝躍國飾夏侯玄 張洪英飾王經
  李松橋飾崔諒 高小寶飾楊陵 秦寶林飾馬遵 李世才飾郝昭
  齊文強飾費耀 么嶽飾蔡瑁 李小舟飾蔡中 李化飾蔡和 朱德倉飾張當
  楊軍飾孫禮 楊艾夫飾李勝 文毫飾桓範 許鴻達飾蘇越
  張平飾成濟 蘇德斯琴飾孟坦 莫歧飾王植 劉立偉飾秦琪
  張旭廷飾羌王迷當 段煉飾俄何燒戈 姬崇恭飾師勖 汪瑞飾胡遵
  陳長龍飾秦良 洪宗義飾吳押獄 劉力飾吳妻 張福元飾王垕
  周萬紅飾司番 張元昌飾廷尉 郝躍國飾桓嘉 金才飾徐質

  蜀漢部分

  孫彥軍飾劉備 許娣飾糜夫人(走單騎) 王璐瑤飾糜夫人(赤壁) 伊淑芳飾甘夫人(官渡)
  郭淑萍飾甘夫人(赤壁) 趙越飾孫夫人(孫尚香) 陳婧飾童年劉禪 李華彤飾青年劉禪
  李鐵飾中年劉禪 魯繼先飾老年劉禪 陳旭飾劉諶 壯麗飾崔夫人
  尹力飾劉琦 梁振亞飾劉璋 趙振平飾劉封 唐國強飾諸葛亮
  包海龍飾諸葛瞻 石霓飾諸葛均 王洪武飾黃承彥 祝士彬飾龐統(赤壁)
  金書貴飾龐統(耒陽/川中) 時來群飾法正(成都) 張民甫飾法正(定軍山) 陸樹銘飾關羽
  陳兵飾關平 李威飾青年關興 顧建榮飾中年關興 李靖飛飾張飛
  遲國棟飾張苞 張山飾青年趙雲 楊凡飾青年及中年趙雲 侯永生飾老年趙雲
  王洪濤飾黃忠 葉鈞飾黃忠(入川) 喬琛飾黃妻 安亞平飾馬超
  陳關欣飾青年馬岱 李建平飾中年馬岱 李保安飾呂凱 張天舒飾青年姜維
  樊志起飾中年和老年姜維 張登橋飾姜維母 王文有飾嚴顔(巴郡) 林中畢飾嚴顔(天蕩山)
  劉威飾魏延(襄陽/長沙及江陵) 王曉穎飾魏延(入川) 王紹文飾魏延(川中) 王心海飾魏延(南征北戰)
  崔岱飾王平 芒萊飾廖化(走單騎) 陳之輝飾廖化(水淹七軍/三分歸一) 杜文祿飾廖化(南征北戰)
  張治中飾馬謖 劉潤成飾周倉 遲重根飾周倉(臥牛山) 李弘飾費禕 姬崇恭飾鄧芝(使吳)
  李志毅飾鄧芝(北伐) 洪希邁飾郗正 魏德山飾杜瓊 郭家慶飾孫乾(官渡)
  夏均寅飾孫乾(赤壁) 劉龍濱飾伊籍(赤壁) 王輝飾伊籍(荊州/成都) 朱秉謙飾糜竺(徐州)
  任東升飾糜竺(荊州) 楊乃煌飾糜竺(荊州) 安基飾簡雍 劉宏坤飾蔣琬
  張勤飾許靖 王志強飾李恢 王忠信飾秦宓 張于樞飾黃權
  隗和國飾糜芳 王幼童飾董允 張楠飾孟達 張炬飾張松
  劉傑飾譙周(南征北戰) 王鳳文飾譙周(三分歸一) 王顯和飾馬良(荊州) 萬海豐飾馬良(荊州/成都)
  莫?道爾基飾張嶷 張浩飾馬忠 齊文強飾張翼 李世才飾吳班
  孟憲禮飾楊儀 袁利堅飾高翔 張世軍飾陳式 曾革飾黃皓
  李保安飾李福 遲重根飾王甫 韓新民飾趙累 司耕田飾楊鋒
  胡戰利飾孟獲 李冬果飾孟優 李延魁飾孟節 李雲娟飾祝融夫人
  劉赫飾朵思大王 秦寶林飾董荼那 葉金森飾胡班 魏德山飾範疆
  李寶華飾趙範 蓋克飾趙範嫂樊氏 白利衛飾裴緒 薛勇飾裴元紹
  郭家慶飾普淨

  東吳部分

  吳曉東飾孫堅 陳秀英飾吳太夫人 俞若娟飾吳國太 林默予飾吳國太(晚年)
  濮存昕飾孫策 龔麗君飾大喬 惲漿錚飾幼年孫權 吳曉東飾孫權
  左冰飾孫亮 潘粵明飾孫休 何金龍飾孫峻 劉大剛飾孫綝
  許家瑞飾孫據 周繼偉飾張昭 孫傑飾張布 洪宇宙飾周瑜
  何晴飾小喬 江金飾喬國老 曹力飾魯肅(赤壁) 馬玉良飾魯肅(柴桑)
  宋邦桂飾魯肅(荊州) 郭沫浪飾呂蒙(赤壁) 張京海飾呂蒙(荊州) 初國良飾呂蒙(白衣渡江)
  高飛飾陸遜 李洪濤飾太史慈 吳桂苓飾黃蓋(壽春) 許福印飾黃蓋(赤壁)
  閆懷禮飾程普(壽春) 陳惠良飾程普(赤壁) 韓東飾甘寧(赤壁) 張玉海飾甘寧(百騎劫營)
  任萌飾程咨 劉紹春飾丁奉(赤壁) 王奕飾丁奉(三氣周瑜及雪中奮短兵) 楊寶河 飾丁奉(虓亭)
  尹偉飾周泰(曲阿) 張瑩飾周泰(虓亭) 朱軍飾韓當 楊勝雁飾蔣欽
  王剛飾淩統(赤壁) 韓增祥飾淩統(合肥) 孫啓成飾潘璋(赤壁) 黑水寬飾潘璋(虓亭)
  種玉傑飾諸葛瑾(赤壁) 汪兆桂飾諸葛瑾 何冰飾諸葛恪 張喜前飾闞澤
  啜二勇飾呂範 楚建富飾步騭 王鷹飾薛綜 趙丕玉飾陸績
  李譚飾嚴畯 王勉之飾張溫 董九如飾程秉 李燕平飾顧雍
  楊友飾魏邈 劉雲明飾施朔 張洪順飾周善
  晉國部分
  呂鎖森飾司馬望 唐振環飾司馬懿(青年) 魏宗萬飾司馬懿 李赤尤飾司馬昭(少年)
  高蘭村飾司馬昭 潘引來飾司馬師(少年) 雷鐵流飾司馬師 韓青飾司馬炎
  韓新民飾賈充 王鷹飾邵悌 劉英魯飾陳泰 趙丕玉飾丘健 蔣崇俠飾胡烈
  齊健波飾胡淵 鄭緒飾師纂 鄭大鵬飾王韜
http://baike.baidu.com/view/2372.html?tp=0_11
 
三國之見龍卸甲 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 (2008)
 
導演:李仁港
演員:劉德華/吳建豪/洪金寶/狄龍
 
劇情簡介
 
年過古稀的趙雲為了幫劉備踏平魏吳再度出山,面對往日勁敵孫女與十萬精兵,一場腥風血雲即將展開,回首往事,趙雲該何去何從...
東漢末年,魏軍強勢壓境,初任工兵的趙雲與同鄉兄長羅平安,一見如故,互訴對亂世的一片憧憬。在蜀國軍師諸葛亮以攻為守的策略下,主動請纓劫寨扰敵立下大功。長板坡一役,為免羅平安遺失劉備妻兒的死罪,趙雲單槍匹馬殺入曹營救回幼主,從而一戰成名。
單騎救出有功的趙雲,被委以重任與蜀國上將黃忠老將軍一起出征定軍山,收取漢中奠下蜀國基業。不料黃忠在羅平安鼓動下,提早出兵而反中了曹操的奸計傷亡慘重,危難時刻趙雲及時趕到義救黃忠和羅平安,並在諸葛亮的妙計下燒掉曹軍糧草再立大功榮升為五虎大將。 時間如梭,五虎大將的關、張、馬、黃都先後辭世,兩鬢斑白的諸葛亮再一次策動殲滅曹魏大計,面對十萬精兵與往日勁敵孫女曹嬰,趙子龍愛恨交織的羅平安,卻在最後一刻做出後悔莫及的決定....
被大兵包圍的趙雲要如何殺出重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又將利用趙雲誘敵,使出什麼樣的妙計,他是否能暗渡陳倉,用全軍在三個時辰里攻下魏之主城六郡?....趙子龍面對戰友的背叛與諸葛亮的誘敵利用,他該何去何從?
由李仁港執導,洪金寶監製,喊出二千萬美元的超高製作預算。故事改編自三國時期趙雲的英勇故事,片中將有多場戰術運用與浩大的古代戰爭場面。集結中港台劉德華、吳建豪、洪金寶、岳華、劉松仁與狄龍等巨星演出。影片耗資2750萬美元於釜山電影節正式亮相,場面壯闊,一度動用了四萬名演員拍攝戰爭場面。
故事內容來自是中國古代第一篇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以三國時代第一武將趙子龍為中心,從趙子龍的角度看三國,影片在六十多年的時空穿梭,透過趙子龍的回憶,向觀眾展現赤壁大戰、長?坡之戰等三國時期著名戰役。
趙子龍擇主的標準是『從仁政所在』,因此他投效愛民的劉備,有名的事蹟『長板坡救主』,可是他從不居功,也不爭名奪利,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讓劉備與諸葛亮都十分器重他,《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常說:「非子龍不可。」說明了他在諸葛亮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影片短評
 
華仔實在太帥了拉~
幾位主角選的不好,配角選的很好!劇情獨樹一格耳目一新!推薦一下!因為大哥永遠是對的!
對歷史不懂!但覺得還好
把史實架空的話,確實是部不錯的片,戰場其實只是為了襯托亂世中追求自己夢想的慨嘆與辛酸,「為何而戰?」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thk60882978&channelid=CH22
 
主題:其實本片不算太難看,別被一堆差評嚇到了.
 
其實本片不算太難看,之所以混出現兩極化的現象,大概是因為三國大家太熟悉了,所以早成很多人不能接受改編.其實類似的三國題材很多.本片雖然小缺點很多.整部片改編後無法為三國增色,沒有辦法像陳某的火鳳燎原那樣讓人有種全新的感受.但是不錯看.
首先就劇情來說,太過簡略,只有提到趙雲成名之役,之後口白跳過,就直接到最後趙雲北伐後被困鳳鳴山.但是戰爭場面還算浩大,不會無聊.其中很多細節部分,像韓德四子因曹嬰之策死於跟趙子龍的單挑,可是之後曹嬰拜韓德為義父安撫韓德並收攏軍心,隨後歸還蜀軍將士遺體打擊蜀軍士氣,趙雲將曹操配劍還給曹嬰還以顏色.覺得都安排的不錯.最後曹嬰以韓德和魏軍作餌將蜀軍一鍋燴那段盡顯她的狠辣.
動作方面,兩軍交戰雖然有場稍微誇張點的鄧芝越馬跳過撞車的場面,可是就單挑也好,兩軍鑿兵也好,都處理的不錯.也沒有投名狀那弓兵邊跑邊射箭,然後雙方交戰像在演國劇一樣好笑的場面出現.幾場單挑,趙雲單騎救主闖陣看的還算精采.
好的說完說缺點.
單騎救主.就趙雲部分來說,是不是安排趙雲無意碰上救了下來比較好.因為羅平安回來以後說少主不見了,趙雲先和關張打了一場才說他願為羅平安贖罪去找阿斗,感覺上有點刻意營造的感覺.因為他又不知道阿斗在哪裡,外面又滿滿的魏軍,這樣說去找會不會讓人覺得是他想自己跑路.
三國,怎麼還會有戰車出現,不是早在戰國時期就逐漸被淘汰了嗎?另外個人一點淺見,趙雲奪了曹操配劍,跳到另外山頭,阿斗哭了那幕.如果先讓趙雲從拼殺後滿臉猙獰,聽到阿斗哭,就變成慈父角色先哄哄他的滿臉柔情,在到聽到曹操放話後的大笑,給人的衝擊會不會比較強烈一點.
北伐,趙雲退守鳳鳴山.感覺很疑問的是鳳鳴山到底在哪裡阿.從地圖上看來鳳鳴山應該在長板附近,還比長板靠近江東(印象中),就算不是,劉備是逃往江東,才經過鳳鳴山,所以哪地方應該比較靠近江東,趙雲去北伐,怎麼退也退不到那阿.
劇情很多讓人詬病的缺點,趙雲和韓得四子單挑,我原本以為他們會全軍詐敗引蜀軍入伏,結果後來聽曹嬰說那部份就是為了讓他們有機會拿弓箭暗算趙雲而已.這部分跟後來曹嬰跟趙雲對話後單挑部分都是不合理的.哪有這種主帥自己跑去跟人家單挑的道理,萬一敗死就是全軍潰敗.如果趙雲只是先鋒那還比較沒關係,問題是他是主帥,曹嬰也是.那個時候趙雲一槍下去曹軍就算沒兵敗如山倒也該退兵了.
趙雲中伏退守鳳鳴那幕,古代全軍行進有分五軍,前後左右中,互相策應.可是我們沒看到,而且那段怎麼跑出各諸葛戰車,不是諸葛連弩嗎?這可以不計較,只是那幕雙方互射感覺上蜀軍也不佔下風.何必退阿.而且諸葛亮一生惟謹,這種險策不是他會用的,結果是分兵偷六郡的全軍盡沒,連帶賠上趙雲.而且那種計策也很鳥,分兵偷六郡,然後要趙雲守六個時辰,想一想,六個城要6個時辰,12小時拿下,光行軍就不止那點時間了吧.
最後蜀軍全軍出戰那段,那個時候哪有那種火藥,火藥直到宋朝才被應用到戰場上,而且還要用火箭射在馬鞍上的圓珠上才會引爆,有沒有那麼準阿.而且有必要搞到連自己人一起炸了嗎?魏軍佔優勢何必這樣搞,那只會寒了軍心.蜀軍也很奇怪,全軍出戰死光光,為什麼不突圍呢?然後趙雲反正是死,怎麼不跟全軍一起拼,最後才在搞那種壯烈的單騎衝陣,感覺上趙雲腦子浸水了.
本片雖然缺點多多,但是不算太難看,連那個Maggic Q都不算太差,至少我看是如此啦.本來還想說會不會演的太彆扭.結果是還好.所以推薦大家去看看.
最後補充一點,羅貫中真的害死曹操,他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負是擔負的意思,意思就是說寧可他來單負天下人的責任,也莫叫天下人來單負他的責任,結果羅貫中把曹操那句話放在他因誤會殺了人家一家人之後說,就完全變了個味.
 
回應

不難看啦,短短100分鐘,只能著重在1小部分,不然就變成連續劇了

只有在趙雲要救幼主時,忘了誰說了句詞,害我差點噴飯--那就是:救那個沒用的劉阿斗,哇靠,才這麼小的嬰幼兒,你就知他日後必成智障阿斗,還真神吶,編劇徹底以今論古,其恨不得自己下去演的精神,還真是少見,我輸了
 
我看這部電影之前並沒看過影評~看完之後只覺的,這啥爛片呀 = =
 
三國之見龍卸甲 輸 投名狀
投名狀 輸 赤壁
赤壁 輸 海角七號
自從魔戒後 這種大規模的戰爭要有點特色,否則看多了 就只有麻痺了
 
傳記不像傳記, 歷史不像歷史, 小說不像小說,服裝:魏軍像日本軍隊?爛
 
這些東西,一年前都有人說過了啊!那時候就一堆人建議不要去看的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46227
 
主題:見人見智吧
 
孔明再怎神,也不過是凡人(以吃飯開頭已說明了),
「…活在以前的回憶…」了解三國的人應該知道:孔明六出祁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以空間換取時間」緩慢蜀的滅亡;抑或真的只是突顯「老兵不死,只是…不想凋零」的活在過去以往。
例:「火鳳燎原」所講述的另一世界,又何嘗不是新的注解,何必拘泥於史書字裡行間的記著;三國的世界本又該如何…笑問一聲:你見到了嗎?你是當時的英雄豪傑嗎?
實不必以正史三國來嚴肅看待一部上乘的電影作品…內涵意義與娛樂效果是影片的重點吧…
個人蠻喜歡在這部影片所隱隱傳達的:繞了一大圈,堅持自我理想;雖敗猶榮!汲汲營營…不過一世臭名。倒覺得趙子龍和他大哥是個極端的反比顯現。個人小小心得…絕無筆戰= =a
在怎麼改編都可以,但活人不能變死人,死人不能變活人,否則就失去引用這段歷史的意義,那叫原創,不然....赤壁也能被改成曹操打贏...但因漢帝求情突然退兵,或蜀漢統一三國..但被司馬懿篡位...這樣的改編會失去意義,加個羅平安或曹嬰是可以的,但...說趙雲死在鳳鳴山...(電影沒明說...但旁白暗示強烈)這....不像話,而七進七出...好像只有一進一出,而且這一出還是皇叔躍溪的橋段,看不出子龍入魏軍如入無人之境,完全沒有子龍一身是膽的渲染效果,那為何這部電影必須要作出這效果,因為如果做不出這效果,劇情上就很難讓觀眾融入,為何魏軍要積極催毀這座蜀國無敵的精神堡壘,改編不是不好...但重點要把握...合情合理,自圓其說
4/7看完了此片,說真的....劇情真的不是很好。實不知著重的點在那....劇情真的很散亂。說到智勇雙全的常山趙子龍,並未感覺出任何文武雙全的感覺。
改編是可以的,因為是電影,勢必會有改編,但是改編的好與壞,就真的是看功力了。看來此片的改編,並非優秀。
但是華仔在片中的演出真是令人激賞呀。真是可惜了許多好演員.........
這還滿是一部演員撐起來的片子啊~~
軍人英雄的氣勢真的折服我了,華仔好帥 看完這部片之後 在我心中我覺得劉德華已經比金城武帥了
當我看了戀姬三國後,我想我略懂適應新三國的方法了。= =反正就是用來打發時間的娛樂品,想那麼多幹嘛?真的不像原三國,那就別當三國看了啊,還是一樣可以很歡樂。= =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43380
 
《三國之見龍卸甲》: 義薄〝雲〞天為哪樁?文:Charming Marco
 
4月1日星期二,愚人節的下班時分,我抱著雀躍的心情、踏著輕盈的腳步朝向隱身在西門町繁雜巷弄內的樂聲戲院而去,不是高興著今天唬弄了誰、或誰唬爛了我,即使暮色淹沒在惱人的綿綿春雨中,心,卻在真實而沒有謊言的美妙裡蜿蜒著,只因即將參加《三國之見龍卸甲》的首映會,電影散場後,原本快快樂樂出門的心情,轉眼之間卻是哭哭啼啼回家作收,觀影前後判若兩人是自我情緒的寫照,泣不成人形是自己外表的模樣。
我不愛唸書,卻關心歷史;我不愛看正史,卻熱愛稗官野史。求學時代的歷史課本,往往被框限於「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句話,而只著重於「主子」的動向,卻忽略了許多把主子拱起來的大將,他們的視死如歸被正史漠視、他們的慷慨就義被正史藐視,導因於正史皆由朝廷所任命的文官執筆,把主子隱惡揚善是保命之道,少數由民間傳談蒐羅成的野史變成唯一可以見證這些真英雄的途徑。也許有人會懷疑野史的虛實,但我始終以正視的態度來看待,不可否認,某些人物的描述或豐功偉業可能有誇大的成分,可是我相信沒有空穴來風這種事,那些野史的作者也沒必要歌功頌德與自身毫無干係的亡者們,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便是其一(雖美其名是小說,我寧願視為野史)。
《三國之見龍卸甲》把三國時代蜀國劉備旗下的五虎大將之一的趙雲(劉德華飾),從關羽(狄龍飾)、張飛這幾個赫赫有名的名將身影中勾勒出來,我不會說是為趙雲翻案,因他原就功在蜀國,該是說這部電影藉由劉德華(好巧不巧,永遠的偶像華仔正是無線五虎將出身)出飾主人翁讓更多人認識到這名被歷史忽略的英雄,趙雲雖因生不逢時無緣參與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傳奇事蹟,事實上,他的功績卻是血一般的鐵證。
我欣賞趙雲就如同我崇拜楚漢相爭時的項羽,他們都講義講信,卻也皆被「義」「信」兩字所滅,差別只在於,趙雲的身分是下屬,只管聽令於上,有功是錦上添花地記上一筆,無功也無害;項羽則是發號施令的上位者,更是處於兩強爭霸的一方,卻輸在自己過於信任的劉邦之手,因為慘敗,烏江自刎,一代英雄頓時被貶為梟雄,反觀劉邦,儘管心計多端叵測,卻因為勝利,一介草莽變開國高祖,這就是我詬病正史偏頗之處。
本片香港編導李仁港的作品並不多,可這次能著眼於三國時代的無名英雄(回去翻翻歷史課本,就知道趙雲的篇幅是幾行草草帶過,記得的人能有幾多?)著實讓我大為振奮,想見李仁港也是個細膩之人,從電影中故事人物的鋪排可看出,例如虛構出趙雲的義兄羅平安(洪金寶飾)這角色,以及Maggie Q飾演把趙雲困於鳳鳴山的曹操(劉松仁飾)孫女曹嬰(此非史實,與趙雲對峙的另有其人)。題外話,馬可我若沒看這部片的話,就真的孤陋寡聞了,話說當電影開場秀出演員名單時,「李美琪」三個大字足足讓我剎那間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誰會知道又誰會相信「李美琪」=「Maggie Q」?!本片的中國出資片商也過分中國化了吧?!這不可思議的譯名讓我的笑意直到電影進行將近十分鐘仍不可抑。
趙雲,字子龍(馬可古文觀止時間:古人幼時先有名,20歲後便有字,若成名後再有號,故電影裡稱趙雲為趙子龍,可別搞混囉),常山人。電影大約從趙子龍深入曹營拯救劉備的妻子甘夫人、糜夫人與襁褓中的阿斗(此為小名,本名劉禪)進入主題。沒錯,若說到阿斗這號人物,想必大家一定有就算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的觀感,當初若沒趙子龍奮不顧身以單騎救這小主,今天我們也沒機會聽到「扶不起的阿斗」這句損人的老生常談,更不知道阿斗究竟有多傻、多天真了呢!
提到阿斗,由於電影略過細節,因此馬可我再離題一下,阿斗長大後之所以〝康安〞在歷史上有以下兩個傳言:
1. 當趙子龍救回阿斗送到劉備面前時,劉備因不忍愛將為了幼子置自身危險於不顧,而在抱起阿斗的當下往地上重重一摔以洩心頭之恨,導致阿斗日後腦袋摔成〝鏗鏘〞。
2. 另一傳言則駁斥以上所言,事實上根本沒這回事,而是阿斗長大後為求在亂世中力保王位而故意〝裝傻〞,若果真如此,那阿斗不但不傻,甚至可說是〝智慧過人〞啊!
以上兩點是我長久以來對阿斗的認知,但自從看完本片後,卻讓我有了第三個想法。電影中刻意神話了趙子龍單騎救小主力搏曹軍這部份,於是我們看到被趙子龍揹在背後的阿斗不斷隨著趙子龍〝打摔〞,上馬時摔、下馬時也摔、與敵軍近身肉搏時摔得更是慘不忍睹,如此壯烈的慘樣,實在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阿斗何以會傻成那副德性了!
雖然本片號稱耗資二千萬美金的拍片預算,但看得出來事實不然,尤其和剛下片不久、真正充斥千軍萬馬的《投名狀》相比,就明白本片不僅唯有劉德華是真正賣埠明星,就連揮灑兩軍交戰時的場面也相對〝迷你〞了許多,而片長不到100分鐘也過於簡短,導致故事不斷用〝過場〞手法來推進,因此,趙子龍與妻子從初相識到結連理的部分,簡略到從皮影戲到閨房裡就要讓觀眾〝放聰明〞點來對待;而趙子龍從童顏瞬間鶴髮便要交代他已征戰沙場多年,戰無不勝而得「常勝將軍」的美名,草率到連一場如何奪勝的戰事都吝於給觀眾。嚴格說來,劇本分明地薄弱,幸好編導賦予趙子龍的人性刻畫雖有狗血,但還不到淋頭的病態樣,這種描述重兄弟情義卻反吃兄弟虧的角色正好是劉德華近年最拿手的戲路,也是影迷更疼惜華仔銀幕形象的良帖。
電影從趙子龍與羅平安結拜於鳳鳴山開始,也在受困於鳳鳴山結束,這是很令人玩味而諷刺的橋段,因為外在因素是「戰事開始的成功與結束的失敗」,深入點的內在因素卻也是「結義的開始與背叛的結束」。這是會讓觀影者跟著角色個性突然扭曲而頓感坐立難安的悲情關鍵點,也是讓無力的劇本有迴光返照的機會,此時,銀幕下涕淚縱橫的觀眾們早忘記了故事的模糊粗糙感,腦海中再次重新撿拾趙子龍一路走來的英雄血淚足跡,即使是浮光掠影皆彌足珍貴。
老臣相諸葛亮對趙子龍勸說著:「我們都老了,戰場上過去的光榮回憶就留待紀念吧。」
趙子龍回說:「我所失去的戰場回憶,要再次從戰場上找回來。」
人的確在戰場上再戰最後一回,卻萬萬沒想到,敗戰的原因不是輸給敵人,而是輸給視為親兄弟的親信。《投名狀》裡的趙二虎被大哥賣了,《三國之見龍卸甲》裡的趙子龍落得同樣下場,他們都遭遇背叛,他們也都力求死而無憾。
趙子龍在最後關頭對著羅平安感嘆著:「我們從鳳鳴山開始,你說只要打完一圈,蜀國就可以一統天下,如今我們已走完一圈,那天下太平了嗎?」
實情是局勢更混亂、人心更不古;我坦蕩用兵,你機心耍詐。
趙子龍在戰時即便身受重傷也堅不卸甲,卸甲,等同向敵人卸下防備不戰而退,這是穩定軍心的骨氣;奈何坦誠不諱的豪氣終敵不過一個易碎的圈套,卸甲,卸下的是莫衷一是的心碎,卸不下的仍舊是那一身是膽。
從草民到虎將,千金也難買寸光陰,何況這流逝的歲月是由情義所交織而成,友誼不因歷久而更濃醇,它發酵、過期而走味。
趙雲,義薄〝雲〞天的真英雄,可悲的是,英雄所為何來?英雄所為而去?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64&eid=v164110
 
《三國之見龍卸甲》的向上提升  文:小智
 
全片最聰明的「觀點」,是不以「王」敘事,而降低階級讓「將」與「兵」敘事。
透過老「兵」羅平安(洪金寶Samo Hung飾演)的回憶,講述蜀國名「將」趙子龍(劉德華Andy Lau飾演)的英勇事蹟;更透過趙子龍的經歷,對觀者展現魏蜀兩國的著名戰役。以其大卡司、大製作的規格,既不流於張藝謀式的華而不實,更也不會像《江山.美人》(An Empress And The Warriors)那般不倫不類。即使全片成果略遜《投名狀》(The Warlords)一籌,但卻還是叫人又驚又喜,再度感受到華語古裝片的向上提升。
故事將背景設定在三國時期,身為東方人的我們,當然具備比西方人更多的觀影優勢。不過影片的篇幅有限,總是難以道盡龐大的三國背景。如果各位真想要「完全」看懂本片,建議還是要「複習」一下三國歷史才行。因為本片並不會再多加筆墨,「詳細」告訴各位三國是個怎麼樣的時代?抑或劉備曹操孫權他們是誰?又或是阿斗他何以是位扶不起的昏君?於是,想要讀懂片中的種種一切,還是得要靠觀者自身所累積的歷史知識而定。
不過,熟悉三國歷史的觀眾,或許又會對本片的「歷史考據」不以為然。但本片畢竟只是「改編」,編劇勢必得為了電影的「戲劇性」而自行竄改史實,加入新的劇情催化元素,而讓本片在部份段落「不那樣地」合乎史實。
通篇觀賞下來,劇情真是有血有肉,一點都不流於浮泛表面,不僅再度讓觀者見證到戰爭的詭詐以及殘酷,更還挖掘出人性於名利企盼之下的灰暗層面。影片節奏張弛有度,張的地方扣人心弦,弛的部份更也叫人動容,尤其是全片後半的幾個段落,以其煽情力道,還真是讓人不禁淚眼婆娑。當然,劉德華與洪金寶的精彩演技,也幫本片增加不少分數。
當然本片絕非一面倒的稱讚,接下來還是有些缺點想說。導演李仁港(Daniel Lee)繼《少年阿虎》(Star Runner)之後,除了再展「動作」風貌之外,更還胃口大開,將觸角延伸至「古裝」及「戰爭」議題,並且動用大量人力,試圖營造出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只不過就「戰爭場面」而論,本片還是存在部分「凌亂」缺陷,且「動作設計」也並不出色。看來,導演對於大場面的掌控及執行力還得要多加把勁。除此之外,本片確實值得一看。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63&eid=v163109
 
《三國之見龍卸甲》:黯淡說書人  文:藍祖蔚
 
悲劇好演,喜劇難演,悲劇英雄的傳奇交給喜丑來詮釋,難免就輕重失衡了。
故事說的好,觀眾就會全神貫注,全心入戲,因此,說故事的人就格外重要,找對了說書人,精彩故事就如虎添翼,「三國演義」的羅貫中,「西遊記」的吳承恩都是深諳說書人三味的高手。
《投名狀》的說書人是金城武飾演的姜午陽,平心而論,金城武並不擅長運用自己的聲音來說故事,還好,《投名狀》的故事曲折,有大時代,還有小兒女,金城武的話白魅力雖然稍遜,但因故事精彩,所以即使他的話白說得有氣無力,依然瑕不掩瑜。
李仁港執導的《三國之見龍卸甲》雖然懂得跳開三國電影的傳統焦點,改以趙子龍做主角,得以全新觀點說三國,卻因為找錯了說書人,加上完全沒有深入挖出說書人的觀點與心情,使得話白毫無生氣,觀點不見喜怒愛恨,導致全片力道盡失。
《三國之見龍卸甲》的說書人是洪金寶飾演的常州漢子羅平安,他是招募趙子龍入義軍的小兵頭,卻在長?坡之役兵敗,幸得有趙子龍挺身相救,殺得曹兵個個逃,才能奪回幼主阿斗,從此只能遠遠看著趙子龍飛黃騰達成為蜀漢五虎將,他們有生死交情,曾經共患難,由他來當說書人,追憶趙子龍的風雲一生,本是理想角色,問題在於洪金寶是喜丑,也有一身好功夫(他還兼任全片的武術指導),卻不是懂得用聲音來說故事的演員,不但國語說得生硬,而且沒有抑揚頓挫,話鋒全無感情,加上觀點模糊,前半段用的是英雄禮讚體,卻少了功名擦肩過的懊惱扼腕;後半段明明是賣友求榮的罪人,卻不見悔罪心情,反而用了世事萬般空的哲學家口吻來總結三國歷史。旁白不合適他的身份,語氣不表露他的立場,根本就是沒有觀點的觀點混亂,以致於最後的大逆轉,失去了感人的力道。
關鍵在於編劇錯失了羅平安角色的深度,他的戲份可以類似《贖罪》裡故意誤導悲劇的小妹妹,也可以像是《阿瑪迪斯》中那位嫉妒莫札特的宮廷樂師 Antonio Salieri,可是編劇全無伏筆,明明趙子龍是他的救命恩人,最後卻寧願出賣趙子龍,以為如此就可以勝過始終壓過他的趙子龍,可以受封大將軍,可以衣錦還鄉,如果他真是十惡不赦的反派也就罷了,偏偏最後卻又回到他怯懦本性,眼見兄弟屍橫遍野,終於悲慟哀跌,吐露真言,他的改變完全沒有說服力,也欠轉折,尤其最後見龍卸甲,依舊有萬千豪情龍戰於野,他的懊悔只能靠擊鼓相送,卻也沒有任何特寫,一切就像他的話白表現,沒有平仄,不見起伏,沒有一絲懺悔,沒有一點抱歉,更沒有參與感,自然就不會惹人憐憫,失去了感人的悲劇高潮。
更慘的是,洪金寶的表演方式傾向喜丑,而非悲劇梟雄,一開始他有慨然澄清天下之志,說得出地圖在我心中的豪語,一旦長?坡落敗,頓時就氣消志散,成了只能在邊邊角角接腔的龍套。後來,他請命再上戰場,更是小心眼小動作歷歷如現,趙子龍正在豪情殺敵,他不是畏縮躲藏,就是心懷不軌地眼睛轉個不停,講得更白一點就是他根本就淪落成為個「不忠不奸」的小癟三,既少了悲壯情懷(即使只是嫉妒失意),也完全沒有逗笑能耐,不悲不喜,不上不下,再加上頭頂著毫無陽剛力氣的烏龜殼盔帽,從型到戲全都一敗塗地,他說的故事,也就更沒有人想聽了。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63&eid=v163106
 
《三國之見龍卸甲》:悲傷諸葛亮  文:藍祖蔚
 
歷史電影與真實歷史之間可以有多少出入?考驗著每一位歷史電影的創作者。
真有其人的歷史電影難拍,因為電影是戲劇創作,絕非忠實的歷史重現,剪裁或改編都是求戲劇高潮,卻難免有人拿著歷史來對照查考,吹毛求疵。
一旦歷史名人還成了神,那就格外麻煩,因為動輒得咎,信徒非信徒都會有意見。耶?的傳奇事蹟每回搬上銀幕時,都有爭議,「神化」有人會噓;「寫實」有人會舉牌抗爭;「凡人化」更是污名褻瀆的代名詞,還會有人擋在戲院門前,勸你別買票,不要接受魔鬼誘惑。
李仁港執導的《三國之見龍卸甲》其實也有類似煩惱,關鍵之一在於狄龍飾演的關羽早已成為武聖恩主公,很難另作文章,同樣地,由濮存晰飾演的諸葛亮,也同樣 被後人神格化,選擇從趙子龍下手來新說三國,當然是既明智又取巧的行為,但是趙子龍為西蜀五虎將,不能不提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也不能不拍長?坡單槍匹馬救阿斗的傳奇,一旦扯到了諸葛亮和關羽時,電影就變得舉步維艱,渾身不自在。
狄龍在《三國之見龍卸甲》中其實只有三場主戲,首先是曹軍追擊,洪金寶飾演的羅平安未能護救幼主,劉德華飾演的趙子龍,被迫擋下了張飛刺向羅平安的丈八蛇矛,本想做和事佬的狄龍也加入二打一;其次則是關羽舞著青龍偃月刀,護送趙子龍殺進曹軍找少主阿斗;最後則是劉備在成都稱帝,分封五虎將,關羽奉命駐死荊州。
每一回出場,狄龍的造型就像是神明蠟像館翻脫出身的英雄,儀態威武,鳳眼圓睜,真的有武聖英姿,卻也因為肩負神明十字架,他的喜怒哀樂都已非凡人,少了可親可近的戲劇骨肉,就像是神明蠟像,全無戲味可言了。
濮存晰飾演的諸葛亮,運氣好一點,戲份多一點。先是以神秘客身份在鳳鳴山前亮相,以上知天文的神算軍師角色,指點趙子龍打贏了第一仗,李仁港安排他亮相的第一場戲是在軍士前扒飯吃的閒客模樣,乍看有些怪異,卻還有「談笑殺敵」的從容悠閒,符合傳統的諸葛孔明氣味。而且在天雷動,豪雨下,青龍白虎已破曹軍的時刻,他又急著上路去的行色匆匆,還真有點「臥龍」先生憂國憂民的神采。
只可惜,只靠一場好戲,救不了諸葛亮,也救不了《三國之見龍卸甲》,後來的諸葛亮就只成為蜀國司儀了。分封五虎將靠他,誓師北伐唸「出師表」的也是他,官拜丞相還要當司儀,當然是戲劇設計,但是軍師誓師,阿斗卻在身後搞笑,逗樂宮女,諸葛亮也只能裝做沒看見,對照出師表中「宮中府中」的政治權鬥對話,反而是極其辛辣的「權力使人腐化」的現世報。這位原本躬耕於南陽,口口聲聲「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布衣先生曾幾何時成了政治傀儡戲的操偶師了呢?
至於最後高潮戲,趙子龍兵困鳳鳴山,其實是諸葛亮求勝的欺敵誘餌,此舉固然映顯了趙子龍任人操控的悲劇情懷,卻也具現了諸葛亮政治權謀下,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機關算盡,他對趙子龍的噓寒問暖,也只是他行巧布局的一著棋而已。只可惜,李仁港凡事點到為止,只有皮相,沒有骨肉,沒有更深層的挖探,一切就像皮影一般,人物只是單薄的一張紙,扁平單薄不見縱深,更不見立體陰陽。所有角色,所有人物全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就成為《三國之見龍卸甲》最後,也最佳的註解了。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63&eid=v163105
 
《三國之見龍缷甲》:琵琶別抱情 文:藍祖蔚
 
別傻了,戰場上彈琵琶,裝模作樣多過實質震撼。
大將軍大英雄帶樂器上戰場,通常是武俠小說上愛玩的噱頭把式,姿態勝過實效,看起來唬人,卻未必有說服力。
關之琳在《新仙鶴神針》中飾演神秘俠女藍小蝶,玉琵琶弦動就是她制伏敵人的利器,彈一闕《迷真離魂曲》就足以讓男主角梁朝偉飾演的馬君武嚴重內傷,算是早期「魔音穿腦」的實踐版本,只可惜音樂本身並無特別魔力,也無音樂傳世。
《笑傲江湖》的古琴是午馬飾演的劉正風金盤洗手前,與魔教長老曲洋(林正英飾演)合奏「笑傲江湖曲」時的關鍵道具,才華過人的作曲家黃霑大筆一揮,有曲有歌,頓成經典;至於許冠傑拿著二胡以即興小調方式彈唱「滄海一聲笑」,也能具現浪子風情。
不過,這些電影中,樂器就是樂器,雖有劇情功能,畫面上卻別無玄機,一直要到周星馳的《功夫》才懂得運用魔音傳腦的武俠魔法,結合動畫特效,琴弦撥動,就有千軍萬馬及各式兵器直撲而去,有聲有色,煞是好看。
最近的港片《三國之見龍卸甲》則是再度出現了琵琶樂器。飾演虛擬人物曹嬰的女主角Maggie Q沒事就帶著琵琶上戰場,上萬雄師俱是男兒身,何以心甘情願聽她號令?除了因為她是曹操的孫女,在先人餘蔭下享受威權之外,容貌過人,又有一身好功夫的她,也是靠真本事服眾,只是先以黃金車輦創造神秘,繼而再有琵琶扶襯,花樣越多,神話傳奇就更多嗎?
關鍵在於這把琵琶到底有什麼用?如果有魔音能殺敵,很好;如果能激勵士氣,也很好。問題是這個琵琶只能供曹嬰作秀,兩軍對陣殺伐時,琵琶聲響早被兵馬嘶吼聲給壓了下去,因為導演並沒有請作曲家發展出獨特的琵琶魔音,也沒有拍出蜀魏士兵聽到琵琶樂聲之後的身心反應,換句話說就是空有姿態,並無內容。
這正好就點出了《三國之見龍卸甲》憑空創造出曹嬰這個角色時的創意盲點。
曹嬰第一次亮相時是曹操率兵在鳳鳴山前擊潰蜀軍,眼看即將生擒趙子龍與阿斗,不料,趙子龍竟能騎馬跳越山頭,直襲曹操,搞得曹營帥帳雞飛狗跳,甚至奪了曹操的佩劍,曹操只能恨得牙癢癢地說:「總有一天我會捉到你的。」這句話,也就成了花容失色的曹嬰最刻骨銘心的復仇誓言。長大成年後,她才會千方百計要在鳳鳴山設局生擒趙子龍,兩國相爭,只是想了卻昔日心頭之恨,傾一國之力只求遂一己之私,這個仇,看似既深且痛,也有代祖雪恥的宏願,卻也突顯了曹嬰的小器,雄才偉略的曹操徜若還在世,未必會同意她這般以公報私。
而且,曹嬰是曹操的忠實信徒,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成為她矢志信守的理念,於是于榮光為她的計謀犧牲了三名兒子,她也能立刻下跪,改以義父相稱,顯示她有能屈能伸的梟雄血脈。但是,明明趙子龍已兵敗,明明曹軍已大勝,蜀軍只能坐以待斃了,她還是不惜在汗血寶馬身上綁上火藥,逼使 于榮光騎馬攻蜀營,然後親自射火箭引爆汗血寶馬身上的火藥,然後再喃喃自語地加上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戲劇故事處理得太白太直接,往往容易自暴其短,也禁不起檢驗。預設功能太鮮明,就使得曹嬰的存在與戲份,全都是為了服膺戲劇效果,卻少了內在邏輯,一切就像是她身上的琶琶,裝飾成份多過戲劇骨肉。 《三國之見龍卸甲》的音樂構想基本上還是沒有超越模彷《神鬼戰士》的格局,音樂下得極多極重,卻沒有足夠記憶與感動的音樂元素產生,一直要到最後,趙子龍已成了悲劇英雄,於是風吹笛子,英雄策馬入曹營,悲涼笛聲襯托英雄末路,另有一番悲壯情懷,算是全片峰迴路轉之後一個美麗的驚歎號。
當然,《三國之見龍卸甲》最後的工作人員字幕上打出飾演曹嬰的演員名單寫著:李美琪,我才明白原來Maggie Q的本名叫做李美琪,這也是看電影的另一個收獲了。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64&eid=v164107

  「三國之見龍卸甲」改編的是趙雲的故事,有別於其他改編電影或電視劇,總是拿劉備、關羽和張飛這三兄弟來做體裁,這帥氣又智勇雙全的趙家小伙子時常是被排除在外的,我想編劇和導演應該是為了替他申冤吧!這樣優質的當代人物,豈能被排擠在這視覺多元化的時代裡,這未免也太可惜了。廢話不多說,開始來談談這部電影。
常山趙子龍(劉德華 飾)出身於戰亂不斷的時代裡,投身於劉備也是因緣際會下展開的,同鄉的羅平安(洪金寶 飾)是他在軍隊裡所結識的第一個朋友,一句大哥的稱呼開啟了兩人最初的情誼,關於趙雲在蜀營從軍的一切,也是透過羅平安的旁白一一細訴,從最初的相知相惜到最後的背叛,羅平安對趙雲的愛恨情仇,娓娓道來…。
    趙子龍是個人才,雖然是從小兵開始做起,但是不僅智勇雙全,更有過人的膽識,被註定了「飛龍在天」的命運,而「單槍匹馬七進七出」的忠心救阿斗,是他把握機會朝向成功的墊腳石,同時也讓他初嘗揚名當代的滋味,不僅讓曹操刮目相看,回到故鄉常山亦宛如巨星一般地受歡迎,甚至還改編成皮影戲大肆播放,亦發展了一段關於愛情的小插曲…,而這成功的一切,卻讓羅平安妒嫉不已,他想要的一切,這個後起之秀全數獲取,而他只是個躲在小角落看著趙雲每次獲取任務時的威風身影,當趙子雲每次獲得新任務時,那聲有力的答應「常山趙子龍領命」,羅平安總會小聲地答著:「常山羅平安領命」,帶有著小人物的悲傷,從軍愈久,距離成功也愈來愈遠,未能在關鍵時刻功成名就,也就這樣地被時代給淘汰了,在此,我亦是心有戚戚焉!
    當然,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桃園三兄弟走得太早,被趙雲所救出的劉禪又是個低能兒,而英雄會老,縱然有滿腹的抱負,卻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的考驗,當白髮蒼蒼的趙子雲流灠著供奉除了自己以外的將軍廟時,內心的衝擊想必是百味雜陳的,戰無不勝的將軍是否也要走到這一步了。
    要求諸葛亮讓他出這最後一役的他,是否就打算戰死沙場了呢?在我心中打了個問號,羅平安在此時忽然走了進來,開口要求自己希望能夠與他在此戰役有所發揮,趙雲看著和他一樣離鄉多年的異姓大哥,不禁也心軟應允,此時的他,根本不知道他已經被諸葛亮和羅平安給雙重出賣了,這蜀漢的最後英雄竟是落得這款下場,令人不勝欷歔。
曹嬰(Maggie Q 飾)是曹操最寵愛的小孫女,為了替爺爺圓一場生擒趙雲的最後遺命,更是履出奇招,這樣的年輕洋溢的女性,和垂老的趙雲無疑是明顯的對比,面對著十萬大軍的強敵壓境,趙子龍是否能殺出一條血路?也僅留給後人無限想像了,羅平安為他擊完最後一次戰鼓之後,也再也沒有見過他了,這戰無不勝的將軍,最後也就這樣地消失了…。
華仔扮演趙雲是很具說服力的,雖然年紀已不輕,但看起來依舊帥氣英挺,表現的亦是可圈可點,不過與在「投名狀」裡的趙二虎相較,這次的演出反而沒有讓我有被感動到的感覺,但亦有一定的水準;洪金寶自然就不用說了,很少看到他演壞人,但卻讓我無法討厭他,可見他還是不夠壞,最後的坦承一切,反而讓人激賞,小人也是無心的,可見妒嫉是很可怕的;Maggie Q讓我感覺比較像花瓶的角色,雖然武打的精采,但沒什麼表情的她,和太過於貌美的臉蛋,很難突顯她的演技,是否是為了平衡男女畫面,而安排了這個角色呢?這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而我個人對於飾演鄧芝的安志杰反倒印象深刻,對他的認識也是從這部戲開始,俐落的身手和搶眼的表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尤其是那酷似黑人辮子的髮型,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本片不愧是洪金寶所執導,武打場面精彩不斷,動作亦是充滿力與美,當關羽、張飛和趙雲三人在打鬥時,每一步招式都算的精準,打得恰到好處;戰爭場面亦是不用說的氣勢磅礡,這年頭,拍這類型的電影,沒有來個幾千幾萬人的大場面,馬上就遜到被丟垃圾桶去了。
整體來說,這是部精彩的電影,無論是戰爭或是打鬥場面,皆有脫俗的表現,但因為要表現的劇情太多,顯得有許多部分都被濃縮了,讓人覺得好像有很多東西還沒有解釋到,就已經謝幕了,是意猶未盡嗎?或許吧!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25503/3773021
 
赤壁 Red Cliff (2008)
 
導演:吳宇森
·主演:梁朝偉飾周  瑜   金城武飾諸葛亮
        胡  軍飾趙子龍   林志玲飾小  喬
        張豐毅飾曹  操   趙  薇飾孫尚香
        張  震飾孫  權   尤  勇飾劉  備
        佟大為飾孫書財   小宋佳飾驪  姬
        侯  勇飾魯  肅   臧金生飾張  飛
吳宇森:“赤壁之戰”備戰一年 全球票房收7億 2008-12-31 騰訊娛樂 
中影集團已經公布了《赤壁》(下)的上映檔期是1月7日,導演吳宇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已經沒有之前的那種緊張,因爲《赤壁》上集在世界範圍內收回了7億人民幣的票房,而他和張家振也不必再擔心投資方收不回成本。不過吳宇森也表示,對于即將上映的下部他還是感到非常興奮,因爲真正的赤壁大戰揭幕在即,他深信東西方的觀衆都會認同這部亞洲版的《特洛伊》。
  對于觀衆最期待的下集中的赤壁之戰,吳宇森說:“單爲拍攝這一場戲,我們足足准備了一年多。赤壁之戰的陸戰部分是下部的最高潮。兩軍首領周瑜與曹操隔著火海終于見面了,這是《三國演義》中沒有的部分,相信觀衆會很喜歡。”除此之外,吳宇森還透露,《赤壁》(下)“還會以感情線爲主,孫尚香和孫叔財的感情戲,曹操和小喬的感情戲,這些都給火燒赤壁做了很深的鋪墊。”
http://x.rzwww.net/viewnews-7064.html

高希希炮轟吳宇森《赤壁》誤導青少年2009-03-13 國際線上
 
  內地最高身價電視劇導演高希希昨天來杭宣傳新劇《紙醉金迷》,由於是開車從橫店《三國》劇組一路飛奔而來,又加上最近拍古裝戰爭戲非常勞心勞力,高導嗓子沙啞,但精神狀態很棒。
  《幸福像花兒一樣》《新上海灘》等一系列口碑收視皆好的國產劇,為高希希奠定了內地最貴電視劇導演的地位。之前他一直是很高產的導演,直到拍攝《三國》,高希希說,橫店的戲5月結束,而全劇7月殺青,12月會製作完成,“(《三國》)應該是2010年的開年大戲。”
  《三國》是入行以來拍得最苦的戲
  翻拍經典名著,高希希的壓力和動力一樣大,因為這是他的一個夢想。如今劇中最重要的三大戰役只差“火燒赤壁”沒拍,他很有成就感地說:“三大戰役還有近100場戲。它是我一輩子拍得最累的戲,各類打鬥打得我都暈了。”
  每天不僅要指揮五六百人同時作業,還要擔心時刻有可能發生的危機,“開拍以來劇組都已經傷了十幾個人。”高希希說,經常親眼看到工作人員在他面前“掉胳膊斷腿”的,“馬都犧牲了兩匹,全是從紐西蘭進口的馬。現在,馬兒一聽到我喊‘預備’就開始掉頭跑,因為戲裏武行經常要拉一根鋼絲勒住馬腿,拍把戰馬和人一起摔倒的戲。”
  開拍之初,高希希就說要拍一部連女人都喜歡看的《三國》,拍到現在,他說仍在為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著,“戲裏有很好的愛情,比如說貂蟬對呂布的忠貞;更有各種好男兒,這些男人都魅力非凡,有勇有謀有情有義,是先人傳下來的。”
  《赤壁》裏的曹操色過頭了
  電影《赤壁》褒貶不一,高希希卻直接表達對它的不待見,“《赤壁》拍的是吳宇森心目中的三國,和傳統意義上的不同,我個人不太認同。歷史上曹操是挺色的,但他不會為了一杯茶而開戰,如果這樣他早就讓部下殺了,更不配做相父。”他覺得電影《赤壁》最大的不好是容易誤導青少年。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64/2009/03/13/108s2456599.htm
 
吳宇森:《三國演義》原著不如電影《赤壁》2009-3-4  重慶時報 
 
重慶時報3月4日報道 日前,《赤壁》導演吳宇森在談到《赤壁》的原版小說《三國演義》時,居然用了一個“蠢”字。
吳宇森說:“這部小說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很蠢。曹操居然為假信就把愛將殺了,還相信黃蓋的苦肉計。”一番貶低後,吳宇森開始大贊《赤壁》:“所以說《赤壁》做的改動都很合理,我們保留了忠義精神,也讓人物更實在。從某種意義上講,《赤壁》更合理、更精彩。”
對吳宇森的言論,重慶電影家協會主席余紀非常憤怒:“胡說八道,不曉得天高地厚。吳宇森是拿自己的老臉來博收視率啊。《赤壁》才蠢,我看了上集,就不願意看下集。”
http://gtob.sdnews.com.cn/ent.sdnews.com.cn/2009/3/4/730425.html
 
吳宇森的電影─評《赤壁》
 
《赤壁》是吳宇森的作品,同時也「只能」是吳宇森的作品。即使這是個英雄爭勝的年代、即使演員的卡司一字排開,不少都是華人演藝圈有來頭的角色,但是吳宇森獨特的美學品味卻搶走了絕大多數的丰采。從對白、故事結構、運鏡到特有的電影語言,無一不在叨叨絮絮的提醒著觀眾:你必須意識到在攝影機的背後,那一雙看不見、卻輕易操弄著這群絕代英雄的手。於是,《赤壁》龐大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因素,都只能站在一旁瞠目結舌,看著觀者與導演兩種美學觀點的相互碰撞與挫折。
對大多數的華人觀眾而言,《赤壁》對《三國演義》的歷史想像發出挑戰這件事,無疑的會成為第一個眾所矚目的焦點;然而,莫說電影、小說等作品擁有藝術創作的自由,就算是正史,三國歷史也絕非僅有陳壽《三國志》一家的詮釋觀點可以為準據。若以《赤壁》的自由發揮做為批判的準據,實在有失公允。然而,即便如此,由三國歷史衍生出來的種種經典文本,仍然難免影響了觀賞時的角度。
我必須承認的是,即使有足夠的胸襟承認任何程度的人物形象改編與加油添醋,《赤壁》的口感對於華人世界可能還是難以下嚥。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吳宇森大量而強烈的鏡頭語言,導致觀眾原本已經了然於胸的人物心理轉折,被幾近白話的方式赤裸裸、不加修飾的表現出來,一旦暗喻的氣氛不再,整部電影也就跟著失去了讓觀眾想像的空間,變成導演一人喋喋不休的塗鴉本。
電影的第一場戲──曹操挾持漢獻帝,準備揮軍南征的片段,就已經把前段所述的現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曹操與漢天子之間緊張的關係,在華語文化圈是幾乎人人都所熟知的歷史背景;然而吳宇森卻精心的先找了隻鳥來埋伏筆,就算不是吳導最鍾愛的鴿子,這隻掌心鳥還是有不少片段的鏡頭,夾在皇帝與曹操之間,代替獻帝把一些胸中的喜怒哀樂全給表現了出來;而有一段重覆來回切換視角,並且高速 zoom in 的鏡頭, 更是大喇喇地明示兩人之間的劍拔弩張。這些鏡頭營造的意圖,相信就連鮮少看電影的人也能夠充分地理解,然而也就是這麼淺白的鏡頭設計,讓曹操與獻帝之間那處處是弦外之音的堂皇詞令全都失了味兒。更不用說已經到解曹操與漢室間關係的觀眾,會感受到這樣的運鏡、剪接與橋段設計會有多少刻意、造作的痕跡。
這時候不得不談起「鴿子」來了。吳宇森拍鴿子拍到快成了他的註冊商標,鴿子也從開始的深刻隱喻變成後來的陳腔濫調,而在《赤壁》當中更令人懷疑,這已經變成吳宇森自嘲、惡搞的工具了。不但在不相干的鏡頭裡可以成群結隊的佔據畫面,還有一段飛越長江的長鏡頭。搶盡了風頭之餘,還無時無刻的在提醒你這是吳宇森的作品,連曹、孫、劉等一干英雄豪傑,在搶眼的程度上都略遜一籌,更枉費了瑜亮關係的新鮮詮釋。
其實撇開那些矯揉的鏡頭不提,《赤壁》中塑造的周瑜、諸葛亮二角,倒也有幾分可愛之處。不同於演義中孔明老謀深算、周瑜善妒的形象,電影當中的諸葛亮逗趣幽默,周瑜則穩重內斂。這樣的性格改變可能叫許多演義迷跳腳,然而比起《三國演義》中兩人的對立,《赤壁》裡的瑜亮情節顯然在競爭之外,還多了幾分相互仰慕的味道。兩人在赤壁校場的初遇時的有意試探、接生小馬後的交心,瑜亮二人擺脫了羅貫中筆下王不見王,老擺弄老實的魯肅從中傳話的相處模式,直接面對面的相處,更添了幾分炫爛火花。唯獨周家撫琴的一段,側面橫移的鏡頭像極了一般電影刻劃閨中女性時常見的手法,加上梁朝偉與金城武兩人眼角不時流露的秋波,讓兩人的情感更趨曖昧,也讓一旁正經賞樂的小喬林志玲看起來格外尷尬。
瑜亮是吳宇森在說《赤壁》故事時的核心,相對之下,沙場征戰的武將就少了許多與角色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不多的情況之下,為了刻劃每個人的性格與特色,多少讓故事變得些許冗長。我們可以曹軍和孫劉聯軍第一場的遭遇戰──烏龜大陣為例,關羽、張飛、趙雲、甘興(脫胎自甘寧的虛構角色)在這場戰鬥中各自都有出場表現的機會,關羽以一擋百的步戰武藝、張飛無人可擋的一身蠻力、趙雲精湛的馬上功夫、甘興全面性的戰技,的確可以當做不錯的動作片以觀之。然而冗長的廝殺也讓這場戰鬥不斷失焦,看不出孫劉聯軍在戰術上的磨合成績,也容易在殺人如麻的鏡頭裡忘了兩大軍師陣法的精妙之處。四將在各自出場衝殺後,若能特別刻劃會合後併肩作戰的鏡頭,就能夠讓這張大戲變得更加有味。可惜的是,最後這個表演的機會,吳宇森卻做給了周瑜。挺身擋箭後又馬上能奮勇殺敵、奪旗,周瑜文武全才的形象固然表現了出來,卻也讓兩軍將領間薄弱的關係喪失了最好的交會時機。於是,周瑜訪劉營時雙方的衝突結怨,也就少了對比、少了力道。
而回過頭來說,女角孫尚香、小喬的性格刻劃,幾乎都是透過與其他人的互動完成,我也認為此二人是除了瑜亮之外,《赤壁》之中最有血有肉的角色。無論是林志玲的嬌柔婉約、還是趙薇的嗆辣俏麗,這兩個角色天南地北的性格中,卻都添入了十足的現代感。小喬通曉事理、孫尚香不讓鬚眉,在陽剛氣息泛濫的戰爭片裡,這樣的女性形象既調和又抗衡,份量其實不輸給幾員猛將。尤其小喬的出場的時間不多,卻成為照見周瑜內心世界的一面明鏡,林志玲未以花瓶心態面對這樣的角色,螢幕上的演出也就更顯現曖曖內含光的獨特氣質。
整體說來,也許因為《赤壁》只演到大戰前夕的寧靜為止,加上吳宇森有意向非華人的世界介紹這場著名戰事,所以敘事顯得龐雜無章,而鏡頭語言更嫌淺白無味,時時將觀眾拉回現實,無法融入這場著名戰事之中。但不可諱言的是,《赤壁》挾其龐大資金建構出的場面、別出心裁的人物設定,仍然讓本片保存了幾分觀看時的趣味。我個人以為,吳宇森的「下回分解」是比起本片更加可以期待的,畢竟冗長的鋪陳都已經在本集中做足,人物之間能否在後續的劇情中真正迸出火花,應該是可以樂觀以待的事吧!
 
意見:
 
「赤壁」是少見的爛片.
幾場戰爭場面一點力道也無,拍得像是市井流氓打架一般.吳宇森沒見過「魔戒」裡那幾場大戰嗎?建議吳跪著看一遍.
戲裡的曹操像個呆子.曹去戰地醫院探病出來,病人及戰士以戟擊地,口中輕聲細喊「勝利」,這已經夠沒力了,此時曹操不發表一番激勵士氣的言論,卻上馬溜他娘了,這算啥?
從火燒戰船開始,一直到劇終,曹下過一道命令嗎?沒有.每次出現都是一臉茫然.曹統帥三軍,身經百戰,怎會如此?
戲末,曹在帷幕裡半隱半現,這是幹啥?八十三萬大軍給人打得大敗,有多少事要處理?你卻在此「猶拉帷幕半遮面」.看到此,真想開三字經.
最後挾持小喬那幕,更是兒戲.大敗之餘,還不趕緊逃命去也,挾持一個女子有何用?
建議吳以後別再拍戰爭片,以免丟人現眼.
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13.html
 
 
三國演義>百度百科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譯爲:三個國度的傳奇故事),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爲《四大名著》(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之一,是曆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說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爲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爲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裏面的人物衆多,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爲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這種源出衆手的小說,後來還有浪漫小說《紅樓夢》和另一講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啓導作用。
  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爲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臺,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曆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曆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爲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複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爲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爲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
  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活潑。
  《三國演義》帶來我國曆史小說創作的熱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國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約1400)
  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羅貫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爲與“倡優”、“妓藝”爲伍的戲曲平話作家,當時被視爲勾欄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爲他寫經作傳。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無名氏編著的一本小冊子《錄鬼簿續編》,上寫:“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爲清新。與余爲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複會,別來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終。”
  羅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中,體現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他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實踐,執著的追求,何以能成爲這般全才?他主張國家統一,熱愛中華民族,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痛恨奸詐邪惡。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我們看到了羅貫中依戀故土、緬懷英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他動情地寫道:
  兩岸西風起白楊,沁州存孝實堪傷。
  晉中花草埋幽徑,唐國山河繞夕陽。
  鴉谷滅巢皆寂寞,並州塵路總荒涼。
  詩成不盡傷情處,一度行吟一斷腸。
  他根據自己看法,將曆史藝術化,寫成了《三國演義》。
【故事梗概】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魏、蜀、吳三國相繼倔起,成鼎足之勢,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曆史長劇。本書就是以此爲曆史背景演繹出的一部曆史小說。
  漢末爆發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爲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辨繼位,外戚何進當權,宦官殺死何進。袁紹起兵誅殺宦官,又被董卓打敗,董卓廢劉辨而立獻帝劉協。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以貂蟬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然後聯合各路豪強,殺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所殺。隨後,袁紹軍與另外17鎮諸侯割據混戰,最後,形成了三股強大的勢力: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殲滅袁紹、袁術等勢力,統一了黃河流域,占據了中原地帶;劉備最初轉徙不定,直至他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出山輔佐,才制定了正確有效的戰略方針,即以“帝室之胄”、 “光複漢室”爲旗號,以“聯吳抗曹”爲基本方針。最後,經過“赤壁之戰”,迫使曹操北還,得以占據益州與荊州部分。逐步發展壯大;江東孫氏自孫堅開始,就以江東六郡81縣爲根據地站穩了腳跟,直至孫權,實力日益增強。
  此後,三國爭戰層層展開。先是孫權乘關羽和曹兵交戰之際,派兵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死于孫權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廢漢自立,定國號“魏”。劉備亦繼漢統,建立蜀漢。爲報關羽被害之仇,劉備親征江東,結果孤軍深入,爲陸遜所敗,劉備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諸葛亮。其後,孫權建立吳國。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少主劉禪,獨撐危局。其間,諸葛亮堅持聯吳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獲之後,穩定了後方。又先後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敗告終,諸葛亮也積勞成疾,病死軍中。他死後,姜維繼其職,先後九伐中原,同樣無功而返。後主劉禪昏職聵,朝政腐敗,蜀漢國力日漸衰弱。
高祖提劍入鹹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鹹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計誅逆黨,李□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貌貅鎮中土。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只手將天補;何期曆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受禪臺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藝術成就】

  三國演義圖片《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曆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曆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采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于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衆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彜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爲戰爭的前奏、余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力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准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阪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三國演義》雖以曆史爲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爲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衆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個方面,加以誇張,並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條基本原則。小說中運用這一原則的最好說明,就是向來人們所謂的“三絕”,即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關羽的“義絕”——“義重如山”;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鬥爭中,放在尖銳複雜的矛盾沖突中來塑造。對于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複雜的性格。2.它長于描述戰爭。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彜陵之戰最爲出色。對于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作者總是著力描寫,並以人物爲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對比、地位轉化等等,寫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淒慘,一般具有昂揚的格調,有的還表現得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3.它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實,又要注意藝術情節的連貫。因此,在結構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難的。可是作者卻能寫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各回能獨立成篇,全書又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這主要得力于作者構思的宏偉而嚴密。他以蜀漢爲中心,以三國的矛盾鬥爭爲主線,來組織全書的故事情節,既寫得曲折多變,而又前後連貫;既有主有從,而又主從密切配合。4.語言精練暢達,明白如話。今天看來,這種語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當時它卻近于白話;用這種語言來寫長篇小說,是一種創舉,和過去某些小說粗糙蕪雜的語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三國演義》在藝術上的最大缺點,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發展變化。這可能是受了民間傳說人物定型化的影響和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誇張有時不合情理。魯迅先生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僞,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批評是很中肯的。
  《三國演義》是古代曆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深影響。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與《三國志》中的人物真實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現舉幾個人物說明。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爲後世各種傑出的曆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曆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衆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曆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曆史人物,而是曆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爲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僞”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曆史上的關羽爲“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爲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爲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爲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爲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顔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爲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禦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爲了擡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麽,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曆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曆史上,魯肅實爲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爲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鬥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全書目錄】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凶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藹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凶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裏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衆議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幹中計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臥龍吊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五十九回 許褚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顔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後爲國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蔔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
  第七十一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衆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擡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裏 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八十九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
  第一百一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 第一百二回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第一百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第一百六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第一百九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第一百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
  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壽春于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鬥陣破鄧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避禍 第一百十六回 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第一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範應用文】

  小說情節雖多爲虛構,但全書故事的基本輪廓,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大體上仍是曆史事實。所以小說在描寫魏、蜀、吳三國政治集團間是如何運用內政、外交、軍事等手段,來達到消滅敵對勢力,以發展自己的複雜而激烈的爭鬥過程時,引用了大量當時的文獻,其中尤以應用文爲最多,全書多達百余篇,不僅大大增強了小說的曆史感和真實性,也給廣大讀者提供了學習應用文的範例。
  半個多世紀前,陳獨秀爲汪原放標點《三國演義》做序時,就曾指出,《三國演義》使幾百年來市民階層中的廣大失學者、青年學徒和店員們,從中學會了書寫應用文的能力。這無疑是對《三國演義》作爲市民階層通俗生動的曆史和語文教科書的作用給予了恰當評價。
  《三國演義》中的應用文,不僅有古代官府常用的詔、策、表、檄、疏、榜等公文,也有應用于人際關系、日常事務及公務的祭文、盟誓詞,祝拜詞以及大量的各種用途的書信等日常應用文。
  在同一類文種中,常常有多種多樣的用法。如古代帝王發布命令、文告的詔書、就有79回獻帝所降的禪國之詔;99回後主所降複孔明丞相之職的任命詔;有20回董國舅在內閣受天子手書的血字密詔;有帝王駕崩後的遺詔,如85回劉備駕崩後,太子劉禪出城迎接靈柩,舉哀行禮畢,誦讀的先主遺詔。還有假傳主子命令的矯詔,如第5回曹操發矯詔馳報各道,招集義兵,以及天子親筆所書手詔,如第102回魏主曹叡以手詔賜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僅詔書的用法就多達六、七種。
  至于用于個人或團體之間有所告述的常用文體——書信,那用途就更其廣泛了。小說中的書信體計有家書、遺書、諫書、密書、訪友不遇的留書,敵對雙方用以宣戰的戰書,以及詐降書等,各顯其能,舉不勝舉,這些書信的寫作方法,足以供當時的社會青年作爲學習的參考。(節選自《應用寫作》學術月刊1992年第6期《<三國演義>中的應用文》)
【歇後語錄】
  
  1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2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3 孔明給周瑜看病----對症下藥
  4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5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6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7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8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9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10 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
  11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12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13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14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15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16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飛)
  17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18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19 關帝廟裏挂觀音像----名不符實
  20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21 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22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23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24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25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26 關羽戰李逵----大刀闊斧
  27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28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29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30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31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2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33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34 蔣幹盜書----上了大當
  35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36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三國名句】

  1 懊悔無及
  出處:《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虛營,只著數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無及。”
  2 傲慢少禮
  出處:《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自襄陽趕劉玄德不著,來投韓玄;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
  3 傲睨得志
  出處:《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原來曹自破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議。”
  4 傲睨自若
  出處:《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簡雍在城下喚門。(劉)璋令開門接入。雍坐在車中,傲睨自若。”
  5 安身之地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爲安身之地。”
  6 不成體統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7 寶刀不老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黃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8 倍道而進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
  9 不置褒貶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嘗造花園一所;造成,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一‘活’字而去。”
  10 龍肝鳳髓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11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12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13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14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15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6 初出茅廬
  出處:《三國演義》,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17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18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19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20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21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2 赤膊上陣
  出處:《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23 大仁大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至于劉琮降(曹),豫州(劉備)實不知;且又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
  24 抵足而眠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與子翼(將*)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
  25 詭計多端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七回:“緒曰:‘維詭計多端,詐取雍州。’”
  26 鼓角齊鳴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
  27 緩兵之計
  出處:《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
  28 孔孟之道
  出處:《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松聞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專務強霸而
  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誨,以開發明公耶?”
  29 寬以待人
  出處:《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
  30 老弱殘兵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並婦人出降;彼必不爲備,我既
  以兵繼百姓之後出攻之。”
  31 悶悶不樂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八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
  32 萬死不辭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33 笑容可掬
  出處:《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琴。”
  34 心術不正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宮日:‘汝心術不正,我故棄汝!’”
  35 忍辱偷生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辱偷生。”
  36 身在曹營心在漢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五回
  37 怒目而視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回:“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38 能征慣戰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一二千人。”
  39 賠了夫人又折兵
  出處:《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40 威風凜凜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41 休聲美譽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回:“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爲萬世統。”
  42 削鐵如泥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
  43 招兵買馬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軍往汝南駐紮,招兵買馬,徐圖征進。”
  44 天愁地慘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孔明奄然歸天。”
  45 推誠相見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臣與蜀主,推誠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殺臣之家小也。”
  46 土雞瓦犬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曹*指山下顔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乃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
  47 隱介藏形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48 無名小卒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只見城內一將飛馬引軍而出,大喝:‘魏延無名小卒,安敢造亂!’”
  49 物傷其類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50 引虎自衛
  出處:《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嚴顔在巴郡,聞劉璋法正請玄德入川,拊心而歎曰:‘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
  51 有機可乘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等何時?”
【三國成語】

  三顧茅廬
  鞠躬盡瘁
  吳下阿蒙
  如魚得水
  望梅止渴
  樂不思蜀
  路人皆知
  才高八鬥
  單騎千裏
  抗琴退敵
  士別三日
  舌戰群儒
  過關斬將
  封金挂印
  草船借箭
  火燒連營
  嫉賢妒能
【主要缺陷】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比較有影響的瑰寶,以及列入了中國古代文學四大名著,但是它的缺點也不少。
  首先是曆史的宿命循環論,如開頭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毛本中得到強化,還有作者極端蔑視黃巾軍起義,稱之爲“流寇”“反賊”,突出了作者的封建思想局限性,還有各種封建迷信在其間如“孫策殺于吉”“關羽玉泉山顯聖”“左慈擲杯戲曹操”等,這都是在閱讀時應該剔除的封建糟粕,除了在原著中保留,其它改寫本基本刪除了這些東西。以及描寫方法的一些失敗“劉備長厚而似僞,諸葛多智近似妖”(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人物統計】

  在《三國演義》的教學和研究中,有一個習慣性的錯誤:說《演義》“總共寫了四百多個人物”。建國以來出版的幾種比較權威的文學史、小說史,大多如此敘述;直到最近出版的一些文學史、小說史、辭典,仍然沿襲此說。以訛傳訛,實不可不辨。
  所謂“《三國演義》寫了四百多個人物”的說法,其實源于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卷首那份《三國志宗僚》。但這裏卻包含一連串的錯誤:
  第一,《三國志宗僚》共列508人,以往的學者們並未仔細點數,只是約莫估計一下,便提出“四百多個人物”之說,即使是對《三國志宗僚》而言,也是不准確的。
  第二,更爲重要的是,《三國志宗僚》大致抄錄自陳壽《三國志》目錄(包括紀、傳和附傳),其中一些人物,如蜀漢方面的楊戲、諸葛喬、陳祗、衛繼、常播,曹魏方面的袁渙、張範、涼茂、國淵、徐奕、何夔、邢顒、鮑勳、司馬芝、溫恢、鄭渾、倉慈、閻溫,東吳方面的孫慮、孫霸、孫奮、士燮、賀齊、鍾離牧、是儀、胡綜等等,根本就沒有在《三國演義》中出現;
  第三,同樣重要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許多人物,也根本沒有列入《三國志宗僚》,如蜀漢方面的陳式、鄧良、樊建、費觀、高翔、胡濟,曹魏方面的陳騫、陳泰、鄧敦、丁斐、董尋、郝昭、桓嘉、蔣幹,東吳方面的喬國老、大喬、小喬、丁封、全端、全懌、沈瑩、張布、張悌、趙咨,其它政治集團的何進、皇甫嵩、韓馥、張濟、樊稠、韓暹、楊奉等等,都是如此;至于《三國演義》虛構的許多人物,當然更不可能列入《三國志宗僚》。
  由此可見,所謂“《三國演義》寫了四百多個人物”之說乃是粗枝大葉的産物,完全是錯誤的。
  那麽,《三國演義》究竟寫了多少人物呢?我在《三國演義辭典》(巴蜀書社出版)的《人物》部分總共列出1258個辭條;除去28個互見條目(如“阿鬥”、“後主”、“先主”等), 實際介紹《演義》寫到的人物總共1230個。這些人物,絕大多數都是有姓有名,總計大約1000人;極少數沒有姓名者,也與其它人物有明確的親屬關系(如“司馬昭妻”、“董卓之母”、“徐庶之母”等)。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某些沒有姓名的過場人物,如那位因敲詐勒索而被張飛鞭打的督郵、水鏡莊上那位一見劉備便叫出其姓名的牧童、臥龍岡上那位不耐煩記一長串頭銜的清雅小童等等;至于一般的“使者”、“差役”、“軍士”、“侍女”之類,更不計算在內。
  因此,正確的說法是:《三國演義》一共寫了1200多個人物,其中有姓有名的大約1000人,確實是古代小說中寫人物最多的巨著。
【人物典故】

  桃園三結義(劉備 關羽 張飛)
  怒鞭督郵(張飛 督郵)
  溫酒斬華雄(關羽 華雄)
  三英戰呂布(劉備 關羽 張飛 呂布)
  連環計(王允 貂蟬 董卓 呂布)
  三讓徐州(陶謙 劉備)
  淯水之戰(曹操 典韋 張繡 胡車兒 曹安民 曹昂)
  轅門射戟(呂布 劉備 紀靈)
  煮酒論英雄(曹操 劉備)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 孔秀 韓福 孟坦 卞喜 王植 秦琪)
  千裏走單騎(關羽 曹操)
  古城相會(劉備 關羽 張飛 趙雲)
  官渡之戰(曹操 袁紹)
  三顧茅廬(諸葛亮 劉備)
  大戰長阪坡(趙雲 張飛)
  舌戰群儒(諸葛亮 張昭 虞翻 步騭 薛綜 陸績 程秉 嚴畯)
  群英會(蔣幹 周瑜 曹操)
  草船借箭(諸葛亮 魯肅 曹操)
  火燒赤壁(周瑜 曹操 諸葛亮)
  三氣周瑜(諸葛亮 周瑜)
  割須棄袍(曹操 馬超)
  截江奪阿鬥(趙雲 張飛 孫尚香 周善)
  定軍山之戰(黃忠 夏侯淵 張郃)
  敗走麥城(關羽 關平 潘璋 馬忠 孫權)
  白衣渡江(呂蒙)
  火燒連營七百裏(陸遜 劉備)
  白帝城托孤(諸葛亮 劉備)
  七擒孟獲(諸葛亮 孟獲)
  失街亭(馬謖 王平 司馬懿 張郃)
  空城計(諸葛亮 司馬懿)
  楊修之死(曹操 楊修)
  
【大事年表】
 
  184年2月 黃巾起義 10月 張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東郡太守
  189年9月 董卓廢少帝劉辯爲弘農王,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爲帝,是爲獻帝 12月 曹操號召各鎮諸侯共起討伐董卓
  190年1月 各路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弘農王(少帝)卒年15歲 2月 董卓焚洛陽,遷都長安,洛陽古都殘破,公孫度自立爲遼東侯
  191年 孫堅破董卓,斬華雄,袁紹奪州牧韓馥的冀州,自領州牧
  192年4月 王允設連環計,呂布殺死董卓 6月 李傕、郭汜圍長安,殺王允,敗呂布,曹操擊敗青州黃巾軍,收編爲“青州兵”,實力得以壯大,孫堅攻擊劉表,戰死
  193年 曹操東征徐州,大敗陶謙
  194年 呂布攻擊曹操,陶謙病亡,劉備領徐州牧
  195年10月 曹操領兗州牧,孫策攻打江東大敗劉繇,李傕、郭汜爭奪獻帝
  196年7月 獻帝在楊奉等人護送下,回長安。,呂布占徐州,劉備投曹操,曹操始興屯田,將獻帝劫持到許
  197年 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討伐張繡,失敗,袁紹占領冀、幽、青、並四州
  198年9月 呂布攻打劉備,破小沛 12月 曹操擒殺呂布,周瑜同小喬成親
  199年11月 張繡投降曹操,董承與王子服等密謀除曹操,孫策襲取廬江,敗劉勳,劉備討伐袁術,袁術病死
  200年 曹操誅殺董承一夥,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陳琳撰寫討曹檄文,官渡之戰開始 10月 曹操偷襲烏巢
  201年 曹操敗袁紹于倉亭,劉備投奔劉表
  202年5月 袁紹病死
  203年 孫權討伐黃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遼東公孫度死,子公孫康繼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並州
  207年8月 曹操大破烏桓,消滅袁氏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曹操從南匈奴贖回蔡文姬
  208年6月 曹操封爲漢丞相 7月 曹操南征劉表 8月 劉表病死。曹操殺孔融 9月 劉琮投降曹操 11月 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打敗
  209年10月 劉備與孫權之妹成親
  210年 曹操建成銅雀臺,周瑜亡
  220年曹丕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
  221年劉備稱帝
  222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
  263年蜀漢滅亡
  265年西晉代魏
  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時期
http://baike.baidu.com/view/2372.html?tp=0_11
 
羅貫中>維基百科

羅貫中(1330年?-1400年?),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太原)[1] ,一說是東原(今山東東平)[2][3], 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4] ,不可確考。但是,近年來由于在山西省祁縣河灣村發現了羅貫中之家譜,以及個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確定其籍貫爲太原府祁縣。
一般認爲,《水滸傳》也是由他幫助整理修改的。另外一種說法是,《水滸傳》後三十回是他寫的[5]。
關于羅貫中的生平,主要見于明朝賈仲明的《錄鬼簿續編》,其他史書不見記載。有關他的許多事迹多爲民間傳說,因而一直以來衆說紛紜[5]。

生平

羅貫中出生于元仁宗年間的山西祁縣。父親是絲綢商人。7歲開始,他在私塾學習。14歲時母親病故,于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生意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
至正十六年(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到農民起義軍張士誠處作幕客。第二年在羅貫中的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同年,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降元後,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元朝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采納。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離開了他,准備返回老家太原。
路上他遇到同鄉賈仲明,得知父親已經逝世,繼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在河陽山他遇到了正在撰寫《水滸傳》的施耐庵。羅貫中非常贊同他寫書勸世的主張,于是拜施耐庵爲師。此後,羅貫中一直陪伴在施耐庵旁邊,幫助抄寫書稿。隨後自己也開始撰寫《三國演義》,並得到了施耐庵的許多指點。
另說:羅貫中也在張士誠處任職,士誠敗歿,奉朱元璋令,遂專心著作出三國演義,喻教於樂,感化風俗人心。
至正二十六年春,羅貫中的老師趙寶豐去世。羅貫中趕往慈溪祭奠。幾個月後,施耐庵爲躲避兵亂全家遷往了興化。羅貫中找不到施耐庵,就在河陽山繼續寫《三國演義》。
當羅貫中打聽到施耐庵下落,准備投奔過去時,正巧趕上施耐庵因《水滸傳》而被朱元璋抓起來。于是羅貫中趕往金陵,找到了施耐庵的好友劉伯溫幫忙營救。經過一年多後,施耐庵終于出獄。羅貫中雇船送他回興化。但是由于施耐庵途中染病,羅貫中陪伴他在淮安養病。不久施耐庵去世,羅貫中幫忙料理了後事,然後帶著《水滸傳》書稿去福建建陽找人刻印。
但是在建陽無人敢承印《水滸傳》。他沒有辦法,只好到杭州暫時住下。在這裏他整理修改了《水滸傳》,也有人說《水滸傳》後三十回就是這時完成的。同時他還改定了自己的《三國演義》,又寫了《三遂平妖傳》二十回,就病逝在杭州。

著作

《三國志通俗演義》。
《水滸傳》, 有異議[5]。
《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據《錄鬼簿續編》。
《隋唐兩朝志傳》[6][7]
《三遂平妖傳》, 有異議[8][7]。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有異議[9][7]。
《小秦王詞話》, 有異議
《說唐傳》, 有異議
《粉妝樓》, 有異議

參考文獻

維基文庫中該作者的作品:羅貫中
http://zh.wikisource.org/wiki/
^ 賈仲名:《錄鬼簿續編》
^ 明刻版“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序
^ 杜貴晨, 羅貫中籍貫“東原說”辨論,《齊魯學刊》1995年第5期
^ 田汝成(明)《西湖遊覽志余》卷二十五
^ 5.0 5.1 5.2 曹晉傑,朱步樓,施耐庵新證,學林出版社,1987年4月
^ 歐陽健. 統一王朝的全史演義--論《隋唐兩朝志傳》成書及文體創新.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62-69
^ 7.0 7.1 7.2 歐陽健. 羅貫中研究三題.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3, (05) . 104-111
^ 段春旭. 《平妖傳》散論. 明清小說研究 , 1999, (02) 161-174
^ 歐陽健.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新說.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 2002, (04) 1-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8%B4%AF%E4%B8%AD
 
 
 
 

台長: 阿楨
人氣(5,975) | 回應(28)|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影視媒體 |
此分類下一篇:《包公》
此分類上一篇:《水滸傳》

阿楨
挖出「魏武王」碑 學者:證實曹操墓【聯合報2010.06.13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時代的曹操,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大陸官方昨天開挖位於河南安陽縣的「曹操高陵」,發掘近三百件器物,其中刻有「魏武王」字樣的石牌,更讓考古專家大為振奮,認定這就是曹操的埋骨所在。
曹操高陵是二○○五年被當地一名農民發現,○八年初步挖掘,去年年底,大陸官方宣布,確認此地就是曹操陵墓。昨天正式開挖,為了因應蜂湧而至的民眾造成對文物的危害,當地政府出動武警維持文物安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維安強度不下高官、政要出訪視察。
大陸中央電視台昨天進行現場實況轉播,為了確保轉播效果,鄉政府甚至要求農民改在夜間收割麥子,婚禮、喪禮也被協調改期進行。
曹操高陵包括了一號墓和二號墓,二號墓為曹操墓,一號墓墓主不明。曹操墓為磚石結構,墓頂有兩個盜洞,墓室內有多處被盜痕跡。儘管已遭嚴重盜挖,考古人員還是發掘出近三百件器物。
墓室中有不少顆粒狀的玉珠散落在地上,他們大小相仿,中間有穿孔,考古人員推測,可能是曹操生前冠上戴的飾物。其中最讓考古人員興奮的,還是從泥土層中發掘出的翡翠珠,這顆珠子呈橢圓形,直徑約兩公分,無色透明,摸過的人形容,觸手光滑無比。
考古學者指出,這顆珠子應是曹操下葬時含在嘴裡,由於被泥土包裹,才躲過歷代數不清的盜墓者,完好保留至今。專家估計,這顆翡翠珠是曹操墓開挖以來,迄今所出土最昂貴的文物,價值達到千萬元人民幣。
此外,曹操墓中也出土了石畫像、石牌等文物。石畫像上畫有馬匹、車輛等。更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從曹操墓中挖出一塊寫著「常所用長犀盾」字樣的銘牌,這塊銘牌上半段已經斷裂,但它和初步開挖時,幾塊寫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字樣的石牌非常相似,考古人員推測它的上半截也是「魏武王」,這也成為考古學家認定這座墓就是曹操墓的又一條重要證據。
2010-06-16 10:24:21
版主回應
學者質疑:曹操墓頭骨 是盜墓賊?【世界日報2010.06.15

隨著「曹操墓」發掘的進展,一邊是確認的聲音,一邊卻是質疑的聲音。著名學者倪方六認為將安陽西高穴墓認定為曹操墓的漏洞更大了,比如半塊石牌「常所用長犀盾」、陶井、陶廁、陶豬圈等隨葬明器,便成了不利於曹操墓認定的出土文物。他說:「曹操這個級別的人物,怎麼會隨葬大眾化的東西?隨葬『陶豬圈』這類農家東西,有可能麼?隨葬品明器一般是墓主逝前生活、工作場景的對等反映,身居高堂的貴族曹操家會有豬圈?天天為戰爭而費腦汁的曹操生前也在餵豬?或是,曹操的妻妾生前要餵豬?」
如果墓主不是曹操,那個60歲男骨又會是誰?報導指出,研究盜墓史的倪方六認為,這個男骨很可能是盜墓賊的屍骨,而不是曹操的。他說,曹魏時代的墓葬中出現盜墓賊屍骨疑雲,在考古界也有發現。比如,在山東東阿縣發現的、曹操兒子曹植墓,裡面出土的男骨(現已迷失),有專家便認為是盜墓賊的。
在最近召開的「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上,組委會評委、考古專家徐蘋芳也再次對河南曹操墓提出了質疑。

曹操一號墓無新發現 專家:文物部早知,直播只是做樣子2010/06/14

徐蘋芳表示,考古挖掘必須在排除了盜墓發生的干擾情況下,才能得到真正實在的東西,「還有,很多東西是從盜墓賊手中繳獲的,他騙你怎麼辦?」她認為,這個墓被列入2009年度十大考古,實在太奇怪。
二號墓之前曾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並被認為是鐵證。徐蘋芳說,「常所用」包括東西和衣服,是最高統治者送給大臣或親屬作為紀念用的,在東漢時期非常常見,《後漢書》裡就有一些記載,因此石牌解釋應該是,墓主人得到魏武王饋贈後,覺得非常珍貴才一直帶在身邊。
陶豬圈不大可能出現在曹操墓,或者說「越是帝王陵的墓葬,越不可能有這種東西」。
還有先前挖掘「常所用長犀盾」石牌,在一些研究者看來也成為這個墓並非曹操墓的反證之一,因為曹操身為魏國最高統帥,不可能需要盾牌防身。另外,一顆號稱價值人民幣千萬元的翡翠珠,也不符曹操薄葬要求。
http://www.nownews.com/2010/06/14/91-2614952.htm

漢魏石刻專家黃震雲:曹操墓認定非常搞笑

  中評社北京2009-12月29日電/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英民在發布會上宣,經權威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結合史料和現場考古發現,認定這座東漢大墓,確為文獻記載中的曹操高陵。但研究漢魏石刻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黃震雲則指出,考古界造假也不是第一次了,這次曹操墓公布消息實在草率。
  始終不因功高蓋主而篡權的曹操,生前被漢獻帝先後封為魏公和魏王,但從不稱魏武公或魏武王。這情況到曹操死時都沒變過。那是因為,“武”是後來曹操之子曹丕篡奪漢家天下,登位做了魏文帝後,將其父也追封為帝時的追謚。後人這才稱曹操為魏武帝,或簡稱魏武。因而曹操下葬時如有陪葬物,是不可能銘刻題記為魏武王的。這一點,石牌首先就有矛盾。
黃震雲說自己在山東嘉祥武梁祠見過幾乎相同的畫像石,但比這幅要精美得多,他判斷這個畫像石等級並不高。“應該不是這個墓室所有,說不定是從外邊搬進來的。
  另外可疑的還有,曹丕已經篡漢,怎麼會把歌頌漢代功績的內容刻到畫像石上?
  歷史學者陶短房:證據鏈支離破碎  
  首先,沒有文字紀錄,比如墓志銘。
  其次,僅僅憑3件有銘文的普通器具,下一個諸侯王陵墓的判斷,是很可笑的。如果這樣也能成立,在楚墓中曾經出土吳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踐劍,難道那就是夫差和勾踐的墓?難道是他們的合葬墓?周亞夫就是因為收集了一些武器準備陪葬用,被處死的。那麼,如果我非要說這是許褚的墓地,他拿什麼反駁?甚至於,曹操的衛隊虎衛營,一個普通軍官也可能得到一把這樣的兵器,他也可能拿這把兵器陪葬,這是符合漢代葬儀的。
  而且如果疑冢說成立,這個就可能是疑冢。如果不成立,堂堂魏王,不葬洛陽不葬譙郡卻葬安陽,於理不合。漢代山陵是應該在都城附近的,和隋唐以後的制度不同。
  “當年考馬王堆漢墓主人,證據很多,也花了幾年才明確公布結果,而臨沂銀雀山的墓地至今都沒有確認墓主。”“而如今居然在這麼短時間內,證據鏈支離破碎的情況下,就發布這樣的定論,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而且很可能涉及商業利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8/3/1/101183132_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183132&mdate=1230171414

另參本館:《中國考古大發現》
2010-06-16 11:33:17
阿楨
越拍越離譜 四大名著禁翻拍2011-04-03 中時(楨:港日始作!)

 《西遊記》的唐僧被改編翻拍成「女兒身」、《紅樓夢》的林黛玉死後情節被改編成香艷養眼的「裸死」、《水滸傳》、《三國演義》的題材也出現各種粗製濫造的新版劇情,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近年遭到大陸影視界胡編亂拍的悲慘遭遇,終於讓大陸廣電總局祭出禁拍令!
 大陸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長李京盛一日在「電視導演委員會年會」對影視創作的亂象提出反思。李京盛說,「我明確告訴大家,短期內『四大名著』不能再拍了!」近期內不會再批准四大名著的翻拍題材立項。
 《北京日報》報導說,一九八七年版紅樓夢曾被視為「不可逾越的經典」,隨後的廿三年就未曾出現翻拍作品。但去年李少紅執導的新版紅樓夢播出後毀譽參半,而由這部片拍攝牽扯出的紅樓選秀活動,部分演員另立山頭拍攝的黛玉傳,變成追風翻拍的新版「紅樓戲」。
 大陸影視界近年翻拍成風,部分編導缺乏創新,卻熱中「炒冷飯」,但因水平有限,翻拍無法超越舊版,為吸引觀眾,就對名著肆意篡改,如翻拍《西遊記》,竟將唐僧說成「女兒身」,或安排悟空愛上唐僧,面對荒誕荒唐的篡改,有導演竟稱「尊重原著」,令人驚愕。
 同時,有人在翻拍《紅樓夢》名著時,為增加劇情看點,竟將林黛玉臨終場景改編為「裸死」,企圖「以色取勝」,某導演曲解名著,執意脫光黛玉的衣服,羞辱了黛玉,糟蹋了原著,也侮辱了觀眾。有大陸網友戲稱,翻拍的《紅樓夢》應更名為《青樓夢》。
 大陸廣電總局祭出禁拍令,遏阻大陸影視界粗製濫造的名著翻拍歪風,引起大陸網民普遍迴響。有評論指稱,翻拍四大名著,不但浪費投資者的錢財,也浪費觀眾的時間,影響觀眾的心情,廣電總局早就該站出來叫停了!
2011-04-06 11:17:12
版主回應
禁拍四大名著 別逗啦!2011-04-05 中時 張景為(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新紅樓夢》拍成了「青樓夢」?《新西遊記》拍成「嘻遊記」,唐三藏還變成了女兒身?連《新水滸傳》、《新三國》也遭到網友嚴厲的批判…日前,大陸廣電總局公開宣示,為了遏止這股「胡編亂拍」的歪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翻拍將不再批准。
 儘管近年來中國大幅開放、民間百花齊放,但大陸畢竟還是個高度管制的社會,此令一出,不禁讓人聯想起多年前台灣戒嚴時代,嚴格管控電視節目的光景。但問題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兩岸開放交流以後,大陸電視劇開始以公開或私下的方式進入台灣,其中尤以歷史劇、古裝劇的大場面、大製作,大開台灣人的眼界。除了舊版的《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之外,後來的《雍正王朝》、《康熙帝國》、《漢武大帝》、《江山風雨情》等劇,更是以其精妙的編導、深入的考據、傳神的演技,巧妙穿梭於正野史之間,將港台製作的帝王下江南泡妞、遊覽之類的戲說傳奇,完全比了下去。
 但當時這些底蘊厚實的電視劇,行家看了固然讚嘆叫絕,一般觀眾難免會覺得太過正經,甚至稍嫌沈悶。近些年來,大陸劇開始大量引進商業元素與手法,往正面看,是劇情更緊、節奏更快、武打更炫;往另一頭看,自然也有人會認為是逐漸媚俗,甚至因為加入港式趣味,搞笑荒謬,不知所云。而隨著從中央到地方影視開拍的普遍與競爭,不免就會有粗製濫造、嘩眾取寵之作。
 再回到這次被鎖定的四大名著。其中《紅》、《西》二者,原本就是虛構的小說,《水》則是根據宋朝話本與民間傳說綜合而成,只有《三》是比較接近於真正歷史的改編小說。以我看過的《三國》為例,舊版雖然忠於羅貫中的原著,但卻法相莊嚴、演繹平板,反而新版不僅戲味更足,而且更有人味,更合邏輯。
 在《新三》中,曹操集文韜武略、霸氣豪邁、險詐機巧於一身,無疑是最活靈活現的傑出一哥,甚至是貫穿全劇真正的主角;這對看慣以劉關張諸葛之蜀漢為正統的敘事傳統,當然形成了顛覆情感的打擊,但撇開小說數百年來傳布的忠義精神,這難道不是比較回復到歷史的真相?劇中對周瑜的塑造雖仍是器量狹窄的英豪,未能還以「雅量高致」的真貌,但卻重建了魯肅的穩健睿智,凸顯諸葛亮殫精竭智的苦惱,而關羽仍是義薄雲天,但也強化了他剛愎自用的描寫。此外,包括增加了孫權的少年不凡、曹操諸子的爭嫡心機、劉備入蜀稱帝後與諸葛亮的關係變化、司馬懿隱伏待機的深沉等戲份,均屬巧妙的安排。
 全劇最後終結於司馬懿之死,省略了此後卅年英雄不再、一統於晉的歷史,反過來說,也更強化了三國真正令人熱血沸騰、讚嘆反思的時代壯曲。
 放眼當今,三國、水滸、西遊裡的種種,雖已傳遍華人世界,但在年輕一代流行的電玩、動漫裡,竟常被當成是日本的人物與故事,這又當如何管控?但對於無歷史感的新一代,又何嘗不是另類的魅力?過去的小說原著,曾經代代相傳,但當今的影視、網路與各種新的創作形式,也是現代人觀點的創新與智慧的累積;戲劇終究不是歷史,卻常能刺激導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反思歷史。若用「忠於原著」來包裝骨子裡的政治正確、定於一尊,恰恰才是對原著延續生命力的扼殺,是適得其反的藝術墮落!
留言
重點是"禁止亂拍吧"! 把三國西遊拍成A片我看你會大呼過癮感恩涕泣也說不定! 心中仍有病的人看到禁字就抓狂....
2011-04-06 11:18:19
阿楨
關雲長:只有動作,沒有電影

究竟這些年來麥兆輝及莊文強在幹甚麼?究竟《關雲長》在幹甚麼?它可以說是麥莊二人近年最大的災難。其災難所在非在技術層面,而是它整個格局都是小裡小氣,不得大刀闊斧,極不痛快。也許麥莊只是在展示著港人在三國的面前根本不可能有甚麼歷史觀。他們也似乎沒企圖去對關曹的歷史建立一個觀點。港人導演該有的顛覆和靈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關雲長》既要去幫曹操說項,又要說關羽是個英雄,劉備終究是關羽選擇的正義之師。此正是《關》片小裡小氣的地方,既不顛覆,也不傳統。
 它要「雷人」的渲染曹操對關羽的「疑似」愛慕之情,又不深入寫下去,又怕癮又怕痛。若果《關雲長》以基情解釋關曹之遇,雖然會被人痛罵一輩但也畢竟是勇氣之舉。但我們看見的小小顛覆只是有關方面用以引人注目的狗血,但骨子裡還是不敢混搞亂做。走的是安全路線,於是就沒有強大的戲劇效果。那麼,究竟《關雲長》剩下甚麼呢?
 動作。甄子丹設計的動作場面誠然是十分可觀,而鏡頭也多有細心調度之處,但劇本實在太過蒼白。你既不站在傳統那邊去讚揚英雄(蜀方),也不反英雄,去站在曹操那邊。在那些亮麗的動作之下,你根本無法說服觀眾它是意義的。蜀軍要打下去是正義還是不義,亦是略一提及而無法深化。若是要表現關羽的迷失,信念的破滅,那也是個好的角度,但這一切都要讓路於動作。關羽最後對漢獻帝那句「昏君﹗」是價值的粉碎,但還是一樣,水過鴨背,沒有時間說下去。
 但是去要求合拍古裝片有甚麼真正出色的地方,實在太不識趣。自《葉問》起,它就將動作電影帶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只有動作,沒有電影。不需要有故事,不需要有人物的個性和感情,一切只為配合那些動作場口。反正拍了出來總會有以億計的票房,又有甚麼所謂。《葉問》也拿最佳電影囉﹗在這個LADY GAGA當道的時代,你就不要要求品味和質素了。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1/05/the-lost-blademan/
2012-02-01 08:51:30
版主回應
[電影]關雲長The Lost Bladesman

老實說,我並不覺得這部電影的劇本或劇情真的有很爛到哪裡去(google一下影評普遍偏差),最多就是太時髦、太港氏風味、太顛覆(關公形象)而已,其他方面,不論是對白、運鏡、場景、服裝造型、武打場面或選角等,其實都算有一定水平。
不過無論是從史實或從虛構的三國演義或從現實面來看,甄子丹在身高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問題上,真的很有問題。
因為關公有217公分,佔身高之便,就算沒有配上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正史中,關羽沒有專用的刀,更沒有專用的名駒),關公依舊高大威武。
甄子丹儘管身手了得,還拿了改良式(刀柄比較輕、薄,刀身也短很多,真正的青龍偃月刀刀長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鑲有蟠龍吞月的圖案←圖案在戲裡完全省略掉了)的青龍偃月刀,但演起來就是少了那股威武磅礡的氣勢,而且過於感性到優柔寡斷了,我都記不清到底連問了幾次:「難道關羽該殺嗎?」(會下意識的想回答:「你再繼續問下去,我一定親手殺了你....如果殺你一次不死,一定會再殺你第二次,以防你繼續問下去...」)
至於過五關斬六將裡的武打場面及動作,我個人覺得雖然還是好看(因為我愛看武打片嘛),但實則偏弱而且了無新意(無論是巷戰、閣樓戰?或大街單挑,這些已經是香港武打片中老梗中的老梗),尤其是在過汜水關斬卞喜時整個是關門放狗、自由想像,實在是太精簡成本了,而且把過五關斬六將整個大情大義的過程變調成專程上門展開大屠殺,這安排實為一大敗筆,完全曲解過五關斬六將的原意。
姜文版的曹操則是整部電影中最亮眼、最有靈魂的一個角色,無疑的,姜文把曹操演回更接近於史實中的曹操(之前張豐毅版本的曹操實在是把曹操演笨了←吳宇森的「三國」),既是真君子,也是真小人,尤其是他拍著關羽的胸膛說:「英雄,你來(當)」,隨後又拍著自己的胸脯說:「小人,我來(當)」時,套一句周星馳電影的老對白-這實在太點題了。
當然這部電影裡對曹操的描寫也符合中國版歷史對曹操的正面評價,對台灣版的歷史來說,則會認為是幫曹操整個大平反,如果誤以為整部電影是史實的話,那曹操也瞬間從梟雄變英雄了。
孫儷演的綺蘭姑娘這個角色則完全是虛構的,所以孫儷的演出純粹是戲劇效果(花瓶),一部電影沒有美女美色,清一票都男性的話,票房可是很讓人堪慮的(就像「讓子彈飛」一樣)。
當然,關公是由人轉神,所以人性的一面,關羽還是愛美色的,這也無可厚非,正史中也有記載。
在《三國志》的《蜀書》和《魏書》中都記載了這樣一個史實:曹操與劉備帶領大軍在下邳圍攻呂布,呂布派出秦宜祿出城向河內太守張楊求救。關羽聽說秦宜祿長相非常出眾的妻子杜氏還留在下邳城內,便多次請求曹操:“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 ”誰料曹孟德亦是好色之徒,他見關羽迫不及待的樣子,懷疑杜氏異常美貌,等到城池攻陷之後,曹操親自召見了杜氏,果然是國色天香,“乃自納之”。關羽為此事深恨曹操,欲趁某次劉備與曹操一起打獵之機殺掉曹操,後被劉備制止。
另外一個電影裡沒有明說的隱藏版暗示是說類似「破四舊」之類的觀念,暗喻關羽忠於披著羊皮的狼(指劉備)是一件很迂腐守舊的事情,應該「破四舊」「立四新」,但正如關羽回答,如果他不是這樣(忠肝義膽)的人,曹操還會那麼看得起關羽嗎?
最後要好像很有學問的用孟子的話做ending:「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這句話用在現代企業管理學或是人際關係上也是同理可證的。
http://mustardsumeru.blogspot.com/2011/05/lost-bladesman.html
2012-02-01 08:51:48
阿楨
DNA揭身世 曹操非曹參後人【聯合報2013.11.12

史書記載曹操出生官宦世家,為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然而,上海復旦大學進行曹操家族DNA研究發現,曹操是曹參後人的說法有誤,曹操之父來自家族內部過繼,該家族並非曹參本族;同時,對於民間傳說曹操是夏侯氏抱養或改姓,該研究也否定。
新華社報導,上海復旦大學昨天召開曹操家族基因研究成果記者會,宣布完全確定曹操家族DNA。三年來,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輝經過詳細研究,透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檢測雙重驗證,確定了曹操家族的DNA,也獲得國際認可。
這項研究揭開了曹操家族的歷史謎團。韓昇指出,歷史上可信度很高的記載是說曹操是夏侯氏後人,透過對夏侯氏基因的研究,排除這種可能。曹操家族是怎麼混入到曹參家族裡面?而且讓歷史學家都認為是真的,這就牽涉到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古代偽造族譜。
最初,上海復旦大學課題組先對取自「元寶坑一號墓」曹操叔祖曹鼎的古牙齒進行古DNA測試,經過六次反覆測試,又根據現代基因和古DNA的雙重驗證,課題組確定了曹操家族DNA。
在確認曹操後代的DNA之後,他們還用同樣方法驗證漢相曹參的家族基因,發現與曹操家族基因沒有關係,曹操之父來自家族內部過繼,該家族並非曹參本族,從而驗證曹操是曹參後人說法有誤。
此外,對於民間傳說曹操後代避禍改姓操,另一說是,曹操是夏侯氏抱養而來的,研究發現,曹操家族與操姓和夏侯氏的基因沒有遺傳關係,家族基因不一致,因此這兩種說法也不準確。
2013-11-12 11:33:12
圖博館
中國電視劇走紅柬埔寨 老百姓飯後談94版《三國演義》 2016-02-26

  據統計,當年首播時,全國收視率高達46.7%。這意味著有近5億觀眾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這部薈萃民族文化精華的電視劇。
  如今,《三國演義》的成功跨越了國界,火到了東南亞,成為柬埔寨人民茶餘飯後的談資。不少當地民眾能夠說出曹操、孔明等三國人物的名字,甚至熟絡地聊起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故事。每天晚上一起收看電視劇成為了不少柬埔寨家庭的晚間娛樂活動。
  去年5月,由廣西人民廣播電台譯製的柬語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在柬埔寨國家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每天晚上和次日上午,該台會播放一集《三國演義》,並同時在屏幕上留下有獎互動問題,參照國內電視台傳統方式,用故事情節設計問題進行提問。
  中國電視劇能有多麼火?
在金邊打工多年的宋提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他說:“中國演員演得太好了,故事情節十分生動,讓人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他還打電話給遠在家鄉的家人,推薦他們收看。阿興是金邊市中心的烏亞喜西市場賣家用電器的商販,非常喜歡看中國的影視片。自打看了《三國演義》之後,便在家裡供奉起了關公像。柬埔寨國家電視台台長坎·坤那瓦說:“《三國演義》講述的故事,與柬埔寨的歷史文化相似,很容易被人們接受,特別受到中老年觀眾的喜愛。”
  最近三五年,不僅是《三國演義》受到追捧,柬埔寨的各大電視台大量播放中國的電視劇,無論古裝劇、現代劇還是動畫片,只要打開電視,幾乎都能搜索到。
  國家電視台華語片佔比過半
這些有的是經過翻譯了的,還有不少正在中國熱播的電視劇,幾乎同步在柬埔寨上映,還沒來得及配音,只有字幕,但人們看得還是津津有味。
柬埔寨國家電視台播放的影視節目中,華語片佔60%,柬產片和西片各佔20%,早在14年就推出了《中國劇場》欄目。
  本地團隊翻拍中國經典劇目
提起包公、韋小寶等人物,很多柬埔寨人都不陌生。
2005年柬埔寨新年期間,一家電視台播出了一部柬埔寨版的包公戲。包公拍著驚堂木,口中喊著“展招”,雖然是柬語,但是人名還是聽得清清楚楚的。
2016-02-27 09:22:29
圖博館
不僅柬埔寨,東南亞地區對中國古裝劇似乎都情有獨鍾。《還珠格格》在越南播出時,萬人空巷,引發收視狂潮,所以他們原樣拍了一版。畫風讓國內網友直呼“毀童年!”
越南版還珠格格大熱
越南版令狐衝VS中國版令狐衝
越南版西遊記VS中國版西遊記
  小吃店用中國電視劇招徠生意
金邊商業性的飲食場所幾乎都裝有電視機,即使是最簡陋的棚戶式的路邊攤,也少不了有一台放在櫃頂或者牆上。要是在這裡坐一會,經常就能看到電視裡播出的中國電視劇,用來招徠生意。
  柬埔寨暹粒省市場人聲鼎沸
甚至於去年2月份開拍的中國電視連續劇《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在金邊舉行開機儀式時,柬埔寨副首相、中國駐柬埔寨大使、柬埔寨旅遊大臣都悉數到場,足以展現對電視劇產業的重視。
  中國電視劇何以這樣火?
  柬埔寨影視產業的空缺
柬埔寨現有正式開業的電視台共9家,它們中除了一家是國家電視台外,其餘都是私人或者合資合作辦的。柬埔寨多數的電視台每天播出的時間大約18個小時,其中除了播放新聞和一些專題外,還有大量的時間需要影視劇去填充。柬埔寨影視劇自身產業鏈的不成熟及製作水平的有限,為中國的影視劇的深入創造了條件。
  文化理解上的相近性
文化的相近性。由於柬中兩國人民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和風俗等比較相似,所以中國影視片受到柬埔寨觀眾的喜愛。比如中國的《西遊記》,柬埔寨人很容易把孫悟空與本國傳說中那個法力廣大的神猴對上號。
  以非洲為例,令業內吃驚的是,華人電視劇在非洲市場“大到超出想像”,中國都市情感劇格外受寵。像《媳婦的美好時代》這類劇特別受歡迎,坦桑尼亞的觀眾說,完全沒有理解障礙,中國家庭的婆媳關係與非洲家庭故事有相似之處。
  華人經濟和社會地位的提升
柬埔寨華人經濟體量的提升,直接導致柬埔寨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近年來帶到柬投資的華資,占到柬投資總額的六成以上,在華資企業就業的人員有10餘萬,間接受惠的人口四五十萬,隨著華人文化的回歸與蔓延,中國電視劇為他們開啟了一扇瞭解中國的窗戶。
2016-02-27 09:23:11
圖博館
中國電視劇輸出的瓶頸?

一是翻譯問題。中國影視劇要想在國外斬獲成就,最迫切的是要解決翻譯問題。無論是片名還是台詞都需要用心翻譯。
二是相劇集質量仍待提高。相對於美劇一周一集的“龜速”,還要苦等“冬休”,中國電視劇一股腦全部出完,一次性發糖,讓觀眾過足癮,博得了不少海外粉絲的好感。但國產製作呈現不夠精細、畫面不夠精彩、故事理解障礙等,現象級“神作“”仍較為稀少。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中國電視節目內容和形態不斷豐富,為他國民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口,是我們邁出去的第一步。
  回應
 94版三國,良心作,不比現在,經費上去了,畫面上去了,道具逼真了,但是怎麼都拍不出當初那種感覺...
 態度決定高度,做事一回事,用心做事是另一回事,現在人心浮躁,自然難出佳作。
 現在有不少所謂的“鉅作”,其實是洗錢項目
 你(公知大V噴子)錯了,94版的三國投入是非常的大的,簡單來說,現在所謂的商業大製作在面前都是小兒科。光演員陣容,調動軍隊,上下地方政府配合,現在的商業電影能玩的起?看一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在看看它拍攝的成本。就能明白,有些時候,想出精品,不僅要錢還要靠制度。
 94版三國的製作費用換算成現在的幣值的話得,幾十億啊光,那幫群眾演員,吧還有專門建的三國城
 網上說:“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1995年製作的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單集製作成本高達150萬。記住是1995年的1.5億人民幣。換算現在多少,大家可以算算,乘以10倍至少要的吧?另外當時還有30萬的PLA蜀黍傾情加盟!真正意義上的大製作、大投入!還有當時的許多優秀演員參與,他們​​的素顏、演技,對藝術態度,製作方的嚴格認真程度!造就了一部經典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國》 中國式媒體監督 《恐怖偶像劇》 來去都快的韓流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當代好萊塢》 去中國與俄國化 雙面君王與朝貢體系 《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 禁親中言論 中國與非洲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
2016-02-27 09:24:01
圖博館
扶不起的阿斗?我們來看看劉禪的智慧吧 2017-05-23 文史擷英

有一個成語叫 “扶不起的阿斗”,用來形容一些始終無法扶持成才的人。阿斗,三國時期人物,原名劉禪(207~271年),劉備的兒子。傻傻的阿斗不思進取,只會吃喝玩樂,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於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落下了“樂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這樣的千古笑柄。其實,這是歷史對劉禪的曲解,是《三國演義》塑造高大全智慧人物(諸葛亮)反襯了他的庸常,醜化了他形象,之後的民間戲曲文藝就以訛傳訛了。下面擷取幾個片段,看看劉禪的智慧:
扶不起的阿斗? 我們來看看劉禪的智慧吧
  一、扶不起的阿斗?劉備怎麼會傳位給他呢
劉備有三個兒子加上認的一個乾兒子共有 4個兒子,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與劉理。劉禪是劉備的長子,按照慣例,這個皇位必然是由他接班,但是三國時期風雲動盪,再加上蜀漢新建,根基尚未穩定,魏、吳兩國又虎視眈眈,所以劉備在考慮接班人時一定是慎之又慎,在此之前也有過立賢不立長的例子,所以劉禪如果真的是個昏庸無能之人,劉備是肯定斷然不會讓劉禪接班的。
劉備在給劉禪的遺詔中寫道: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過於所望,甚大增修,審能如此,吾復何憂?-----”。這句話大意就是:丞相諸葛亮夸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甚至超過了人們的期望,我聽了覺得很高興,我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雖然不能全信,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知子莫過父,劉備對於兒子劉禪還是十分認可的。
  二、樂不思蜀?不是韜晦之計嗎
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被俘虜到洛陽。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蜀漢大臣看了這些歌舞,勾起亡國之痛,傷心流眼。而劉禪看得喜笑顏開,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裡一樣喝起了花酒。
2017-05-24 11:45:25
圖博館
過了幾天,司馬昭問劉禪說: “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一直陪伴劉禪的大臣郃正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回到府裡郃正說:“以後如果晉王再問起您,您應該流著眼淚說: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裡很難過,沒有一天不想那邊。這樣說,也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去。”劉禪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我記住就是了。”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起劉禪,說:“我們這兒待您不錯,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就把郃正教他的話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裝出悲傷的樣子,但是擠不出眼淚,只好閉上眼睛。司馬昭看了他這個模樣,心裡早明白了一大半,笑著說:“這話好像是郃正說的啊!”劉禪吃驚地睜開眼睛,傻裡傻氣地望著司馬昭說:“對,對,正是郃正教我的。”司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從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就是所謂的 “樂不思蜀”,被後世所詬病,譏笑。我們為何不認為他是行“韜晦之計”?不裝傻能活命?
 三、治國理政有一套
   劉禪從公元 223後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稱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能行嗎?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後劉禪還做了 29年的皇帝,他在治國理政上也是有一套的。
1、在北伐的問題上,劉禪的頭腦也非常清楚,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候,他規勸說: “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儘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勸與不顧,但北伐決議一旦形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劉禪唯恐蔣琬犯諸葛亮老毛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2017-05-24 11:46:29
圖博館
2、魏延造反,卻誣奏楊儀造反。劉禪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 “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魏延被殺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3、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問題,劉禪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官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死後,劉禪 “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咸決於丞相”的政局。
4、劉琰的妻子胡氏入賀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劉琰的猜疑,導致了惡性事件。劉禪接受教訓,馬上廢除了大臣妻子母親宮廷朝賀的禮節(《三國志 ·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5、夏侯霸因司馬氏篡位怕受曹爽牽連逃於蜀漢,其父夏侯淵乃被黃忠斬於定軍山。劉禪在接見夏侯霸之時說: “卿父自遇害於行間,非我先人手刃也。”輕描淡寫,寥寥數語,消釋前嫌。又指著自己的兩個兒子說:“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淵之堂妹乃張飛之妻,張飛之女乃劉禪之妻,故有此說。然後又對夏侯霸厚加賞賜,封官爵。一套懷柔拉攏的手段使的十分嫻熟。
劉禪雖然不算雄才大略特別有作為的君主,但絕對不是一個完全懦弱無能的人,他起碼擁有中等以上的智慧,那一頂 “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帽子,其實早該給他摘掉。
  回應
嗯,比較贊同這個觀點。劉禪若不在司馬昭面前裝瘋賣傻,就難逃刀下之鬼之厄運。當然個人覺得劉禪在蜀國後期對黃皓寵幸有加還是為世人所詬病的。
2017-05-24 11:47:48
圖博館
安焱:從地理上看蜀漢北伐僵化的隆中對最終成了雞肋
2017-06-06

此前在觀察者網的《從諸葛亮到姜維,蜀漢北伐為何都勞而無功?》一文中,蕭武老師認為,蜀漢北伐勞而無功的原因是因為關羽敗亡喪失了荊襄這個進攻基地。對於這一觀點,本人不敢苟同,蜀漢北伐勞而無功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克復中原恢復漢室”的意識形態綁架,黃祖敗亡後,尤其是赤壁之戰後,隆中對兩路出擊已成廢案,劉備鞏固了對整個四川盆地的控制後,荊州已是雞肋而已,軍事上已沒有任何保留的價值。
  點擊查看大圖
淺藍色為荊州地區的平原地區,斷口處為荊州地區平原五個主要出口,紫色為劉表進駐襄陽後對西北張魯方向和東南孫權方向的支援路線。綠色箭頭和綠線​​代表黃祖敗亡前后孫權勢力在荊州擴張的過程。淺藍色區域內幾乎無險可守,因此對進攻方極為有利。劉表進駐襄陽,主力借助漢水可快速東西支援,不失為明智之舉。而孫權勢力一旦深入荊州平原地區,就幾乎始終保持攻勢,奪取荊州東部重鎮江夏之後,孫權對荊州腹地的進攻更顯優勢,關羽的三萬荊州軍最後事實上成了捏在孫權手裡的軟肋。
  首先我想帶大家釐清兩個題外概念。第一,中國古代割據政權的地理割據形式。總體而言,如果想要長久的割據,所佔據的地區應當以重要山脈為邊界,割據地域內應有大片平原或盆地,因為沒有山脈為界就無法對抗強大外敵,內部沒有大片平原或盆地就沒有支撐割據的經濟條件。而南方的平原,無論是江漢平原、四川盆地、江淮-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錢塘江三角洲還是福建沿海平原,都是被山脈或者丘陵幾乎或近似整體包圍的,這給了中國古代政權割據最有利的條件。
  第二,長江沿線的重要軍事關隘。南方各平原雖然有山脈阻隔,但在長江沿線,這些平原猶如超大型的河流谷地,被長江所連接,因此在長江上沿線,把守兩平原連接處的城市就尤為重要。之所以用軍事關隘而非軍事重鎮,是為了區別類似重慶、武漢、南京、無錫這些平原內水路要衝。長江沿線的重要軍事關隘有:奉節-宜昌(三峽)、岳陽、九江湖口、安慶。請注意,沒有荊州。
2017-06-07 16:34:53
圖博館
隆中對中需要的是怎樣的荊州?
東漢末年荊州全境其實非常廣大,不僅包括湖南湖北全境,還包括桂林北部以及河南的南陽和信陽部分地區,直接威脅曹操的大本營洛陽-許都一線。因此曹操在呂布都沒拿下前就開始連年征討劉表部屬張繡駐守的南陽(即漢代五都之一的宛,音yuān,央視版《三國演義》中《隆中對》正讀,而《宛城之戰》誤讀為wǎn)。199年張繡最終降曹,曹操南方屏障建立起來,從此放手征伐北方。而劉表則喪失了直搗許都的進攻基地,對進取中原幾乎喪失了信心。
  隆中對期間,諸葛亮建議劉備以荊州益州為基地,圖謀天下,事實上,這是建立在當時的劉表控制範圍基礎上的。當時劉表的控制地區雖然出現嚴重的外患,“南越不時來寇,張魯、孫權皆足為慮。”但劉表恃險而守,遠不到崩潰的地步:在南以南嶺據守遏制南越,在西北以神農架一帶的險峻地形遏制張魯,東方雖未奪得江漢平原東方要塞湖口(柴桑),但黃祖重兵集團屯於武漢一帶,隨時威脅之,北方曹操雖然突破伏牛山進入荊州西北平原,但自有劉備屯兵新野拒之。劉表親赴襄陽鎮守,西可援助神農架守軍,北可支援劉備,東可順漢水直下救援黃祖,此外,就算西、北兩防線失守,襄陽-樊城也可作為二道防線阻礙西、北方向部隊進入江漢平原腹地。事實上,襄陽已經取代荊州本城,成為荊州全域的控制點,從這個方面來說,劉表確非弱雞,劉備在煮酒論英雄中提到他也不算高看。
  點擊查看大圖
諸葛亮隆中對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關羽219年據守的荊州,除了西通巴蜀,其餘三面以門戶洞開,而且並非劉備軍重兵所在。在湘水之盟前,關羽對孫權荊北進軍無力反擊,對孫權荊南進軍則根本只能令荊南各自為戰。而在白衣渡江中,關羽再次出現這一問題,可見關羽無法勝任荊州之主這一高難度工作。
如果劉備繼承的是這樣的荊州,就算戰略中心轉移到了益州,荊州軍團在當時的體量也不下於孫吳全境。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是綽綽有餘的。可惜黃祖敗亡劉琮投降後,江漢平原東、北兩個方向門戶洞開,荊州一切都變了。
2017-06-07 16:35:45
圖博館
啞鈴式控制地域的尷尬
說起啞鈴式控制地域的尷尬,事實上大家都懂,兩頭大中間小,從對手的角度來說,中間一旦截斷,兩頭無法互相幫助;而從啞鈴式控制地域的割據者來講,中間狹窄的連接通道,彷彿一條粥樣硬化的血管,兩頭無論是兵員支援還是糧草支援,都足夠困難。因此,啞鈴式控制地域的統治者,都會為此大傷腦筋。戰國初期的魏國之所以反复主導三晉換地,並常常和號稱“三晉一體”的盟友韓趙大翻臉,重要原因也在於自身控制區如同啞鈴式,東西難顧,生怕韓趙主動翻臉斷了魏國中間連接的生命線。
  而在三國期間的蜀漢,從劉備入川開始,就不斷受到啞鈴式控制區問題的詛咒。不過造成蜀漢啞鈴式控制區問題的,不是其他軍事勢力,而是自然地理環境。因此,蜀漢倒沒有中間生命線被斷的擔憂,只是這些中間生命線的“粥樣硬化”程度,遠超中國古代任何政權。
蜀漢集團在219年達到鼎盛,而當時的蜀漢集團,事實上是由兩條重度粥樣硬化的血管連接的三大坨:漢中-上庸地區以大巴山幾條狹窄山口和四川盆地連接,四川盆地和關羽控制的南郡、零陵、武陵只能以三峽為連接線。這兩條連接線的“粥樣硬化”程度有多嚴重呢?從諸葛亮北伐屯兵漢中而不是蜀中出兵以及關羽大意失荊州時和成都聯繫的遲緩可見,這兩條連接通道的險峻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點擊查看大圖
漢中之戰結束後三方在荊州益州態勢,紅圈和紅線為劉備軍團控制地域和連接通道,橘色粗油筆線為劉備軍當時需要布兵防禦的國門防線。劉備軍雖然貌似佔據廣大,但實際上益州主力僅靠大巴山和三峽小道聯通漢中-上庸集團和荊州集團(且不說上庸軍團東進不便,這倆前出集團還被駐紮襄陽的曹仁軍團隔斷,而曹仁軍團後方還有南陽徐晃軍團和許都-洛陽的中央軍隨時快速支援),而相比有秦嶺天險防備,荊州集團的前線無險可守,而且三萬大軍在荊州西部還是南北向的一字長蛇陣,蜂腰處正是巴丘的吳軍前鋒。
2017-06-07 16:37:03
圖博館
首尾不能相顧:劉備集團的死結
  隆中對所說,荊州益州兩路北伐,是建立在獲取荊州益州全土的基礎上,如果劉備獲得荊州益州全土,就獲得了今天重慶、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全部,甘肅、陝西南部,四川中東部,廣西西部和北部,還有河南的部分地區。如果真拿下來這些地區,不僅荊州軍團可以游刃有餘,劉備的荊州軍團和益州方面軍也可以在巫山以北、上庸一帶協調行動,北伐成功率就變得極高。
  但是在赤壁之戰尤其是孫劉荊州對峙之後,荊州事實上已經被三分,成了“小三國”。而且荊州的江漢、洞庭湖平原大部,也就是荊州的經濟重心基本控制在孫權手裡,而荊州的製高點、也就是軍事核心襄陽則在曹操的控制中。相比有秦嶺護衛,可以豪言“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的漢中魏延軍團,這時候的荊州關羽軍團,東線是平坦的江漢平原,無險可守,北線是上坡襄陽。也幾乎無險可守。南方的武陵、零陵雖然理論上是南郡的後援。但在武陵山脈的阻隔下,兩郡形同飛地。這樣的情況下,以關羽軍團的僅有三萬軍隊的實力駐守荊州可憐的剩餘地區,無異於徐晃過漢水紮營的愚蠢。
  有人問,劉備若想把損失降到最低,是否只能拋棄荊州。理論上,如果劉備想保住當時在荊州如同拔了毛的雞一樣的殘存屬地,也是可行的。要點在於在孫吳不動的情況下奪取襄陽樊城,打通自漢中-上庸到荊州的外圍聯繫,使荊州和漢中-上庸可以互為倚援,才能保障荊州軍團的安全,劉備奪取漢中時在川中西北門戶陰平-武都發展的同時迫切向陝西東南的上庸發展,可能也顯示劉備有這方面的打算。
2017-06-07 16:37:56
圖博館
但是事實上,這種理想狀態很難做到。其一是因為這樣的行動要建立在孫權在荊州毫無動作的情況下,而寄希望於在荊州對峙後已經關係惡化的孫權,不靠譜的概率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因為這條外圍防線的重要連接點襄樊的缺失。而曹操對於襄樊一帶,不僅佈置有曹仁的大軍駐守,南陽一線還有徐晃的戰術預備隊支持,甚至直接從許都調動規模龐大的中央軍總預備隊都較為便利,而反觀劉備軍,在漢中之戰後,能對襄陽樊城發動進攻的只有後方不穩的荊州軍團和上庸偏師,益州的主力尚待修整且已退回蜀中,前線那點軍隊糧草難支戰鬥力存疑不說,就算逆天打敗曹仁徐晃的軍隊,又如何對付曹操數十萬中央軍的反撲?
  由此可以看出,劉備集團在維護荊州、益州並存狀態的最大敵人甚至不是曹操和孫權,而是巫山-大巴山。由於這條山脈的阻隔,無論是西北前線漢中和東部前線荊州,還是後方成都和前方襄樊,都顯得首尾不能兩顧。甚至到現代化的21世紀,連接襄陽和重慶(三國時的巴郡)的襄渝鐵路,也得老老實實地繞開這條山脈,經由陝西安康(三國時的上庸-西城一帶)穿行。在這種情況下,不顧巫山-大巴山天險難越而執意兩頭兼顧,成本高到簡直愚蠢。而蜀漢由盛轉衰,也正是因為在荊州問題上的固執,經由敗走麥城和夷陵之戰,蜀漢百來萬人口的政權,損失了最精銳的十萬大軍,流乾了自己的血。
  點擊查看大圖
今日的襄渝鐵路,仍然繞過了難走的大巴山-巫山,而且沒有走當年的上庸郡而是北上走今日的十堰到達安康(三國時西城郡),然後在大巴山稍緩處穿越。今日的寶成鐵路、襄渝鐵路已經穿越大巴山,而三峽仍然沒有鐵路穿行,可見當年劉備益州主力和關羽荊州軍團聯繫的困難。
  蜀漢還有希望嗎?有,只要別被意識形態綁架
有人說,既然荊州不可守,那麼蜀漢只有像諸葛亮一樣反复翻越秦嶺北伐嗎?從戰術上來看,確實只有這一條路。但是我也可以提供一種思路,純屬紙上談兵,僅供參考。
2017-06-07 16:38:42
圖博館
首先說防禦鞏固方面。蜀漢雖然總是勵精圖治要北伐恢復漢室,但事實上這個政權的軍事鞏固卻直到陳式出兵攻取武都、陰平二郡才算完成。諸葛亮死後29年益州一片安定祥和反映出一個問題:比起劉備時代需要建立的陰平-武都-漢中-上庸-襄樊-荊州-武陵-零陵這麼漫長的、東半部還只能靠城牆死守的防線,只需守住陰平山口、漢中秦嶺山谷和三峽白帝城就能保益州無事的蜀漢後期防線成本低到簡直輕鬆愉快。且不說王平用不到三萬人在興勢之戰讓魏軍拖死了二十万精壯,就說司馬家族那麼牛逼的人物在正始之變控制魏國軍政後長達十四年中也沒敢發動滅蜀漢戰爭,直到蜀中有變(姜維屯田避禍)才發動侵攻,還是在走了大把狗屎運(姜維紙上談兵斂兵聚谷、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大批蜀將不戰而降、諸葛瞻不聽張遵黃崇建議亂來、劉禪拒絕南方邊兵勤王、劉禪主動投降)的情況下才消滅蜀漢,可見蜀漢後期防禦中地理上依然佔據絕對優勢。
  點擊查看大圖
陳式奪取陰平武都二郡後的荊州益州形勢,深紅色粗油筆線為蜀漢軍當時需要布兵防禦的國門防線。可以看到,雖然益州主力仍然只能通過幾條大巴山小道和前線漢中-武都陰平軍團聯繫,但是聯繫比起219年三峽小道通暢得多。而且相比219年劉備軍的國門防線,蜀漢後期的國門防線短得簡直令人愉悅,而且東部防線只要幾千兵守住三峽就行。反觀佔據荊州的東吳,由於不得不直接面對曹魏襄陽軍團,多次傾半國之力,甚至孫權御駕親征奪取襄陽的努力分分鐘被司馬懿教做人,而關羽當年僅用兩萬多軍隊打的曹仁軍團生活不能自理。
重點說說進攻方面。蜀漢雖然在漢中之戰後在實力上暴增,但是如上所述,事實上蜀漢控制區的地理環境嚴重抵消了蜀漢增長的實力。劉備主力之所以在漢中之戰後沒有一鼓作氣北出關中而是退回蜀中,一方面是確實需要休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劉備認知到荊州軍團孤懸益州之外危險的可能,從這個角度講,我並不認為劉備東征伐吳是因為希望收復荊州,可能還是對背叛者和盟弟被殺情緒的宣洩(劉皇叔這方面有前科,參見劉備殺張裕事件)。
2017-06-07 16:39:30
圖博館
從三國大勢發展來看,事實上劉備集團受復興漢室的意識形態綁架,其行動靈活性幾乎是最為僵硬的。
  在我看來,就算劉備拿下了漢中-上庸,其弱勢地位也和赤壁之戰剛結束時沒有本質區別。孫權曹操可以同時以主力在江淮間進行蕩氣迴腸的大會戰,劉備主力只能在秦嶺山溝里和曹操中央軍互相瞪眼(如果劉備主力開到襄陽前線,估計會累垮在半道上)。隆中對雖然表示需要荊州益州兩軍同時出擊,但我以為重點不在此,而在於“待天下有變”。如果漢中之戰後劉備以比較好的價錢出讓荊州西部(譬如可以保留三峽全段、換取交州西部等),以退為進,放棄“無一日不思討伐曹賊”這種道德綁架,扮演“人畜無害小白兔”的形象,反而促進孫權權勢的膨脹(孫權奪取荊州後一定會力爭北進推進到淮河一線),從而推動孫曹相攻,坐觀成敗,同時加強國力,繁衍人口鞏固漢中一線,“待天下有變,”則可發兵奪取關中及雍涼二州,事實上,這也是當年漢太祖劉邦趁項羽伐齊偷渡陳倉的做法。而現實中,蜀漢正是被“討賊興漢”的意識形態死死綁架,超越自身能力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荊州益州一同出兵就可討伐曹賊復興漢室,事實上把能力尚不足的自己置於了焦點位置,也因此錯失了韜光養晦壯大自己的時機,最終使軍事進攻的北伐淪為軍事冒險,使“天下有變”的期望變成了“蜀中有變”的現實。
  回應
 三峽的宜萬、渝利鐵路已經通車,穿越巫山的鄭萬也正在修築了。
 按作者所說,不搞意識形態綁架,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去搞什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直接給美國當小弟,給發達國家當血汗工廠吧,反正也能苟且偷生。
 如果沒有“克復中原”、“討賊興漢”這樣的意識形態存在,蜀漢政權就沒有存在的合法性。
 有政治的地方必然要以意識形態來組合,但一個政治家為了政治目標而做事,而不是被政治目標綁架而做事。越王勾踐不願意復仇嗎?願意。他天天進攻吳國了嗎?沒有。那為什麼劉備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得到那麼多人讚同呢?這就是混淆了政治目標和政治綁架的區別。
http://www.guancha.cn/anyan/2017_06_06_411778.shtml
2017-06-07 16:43:23
jsoujsou
三國的世界 (2018) 導演: 段錦川
  《三國的世界》以嚴謹的歷史態度、新鮮的觀察視角,通過講述“三國”和其中人物的命運故事,傳遞他們所承載的傳續千年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蘊,並探尋那段歷史中最有價值的精神本源以及它對後世的深刻影響。
  《三國的世界》共分為六集,每集50分鐘,分別為《良史演義共三國》《星落秋風五丈原》《橫槊悲歌觀滄海》《義薄雲天垂九州》《一江南北真豪傑》《大江東去意未銷》。第一集的主要人物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及為《三國志》作注的作者裴松之;第二集的主要人物是蜀相諸葛亮;第三集的主要人物是魏武帝曹操;第四集的主要人物是漢壽亭侯關羽;第五集是群像,以東吳的孫權、周瑜和魯肅為主要人物;第六集聚焦三國文化的影響力為何如此普遍、持久。
  豆瓣短評
 旁白大叔的聲音真的太有磁性了,非常動聽!攝影挺美,正史+演義+傳說混著說。三集講關羽和孔明,兩集分別講曹操和孫權+周瑜+魯肅,很契合三國演義"尊劉貶曹抑吳"的政治主張。看完以後才恍然大悟:一本書造了4個神-孔明關公呂布趙雲!三國演義其實是羅貫中的封神榜!陳壽鬱鬱而終,含恨身亡,一生都活在亡國的陰影中,而羅貫中籍籍無名,遊走江湖,不知所終。
 三國的世界既有歷史的三國也有文學的三國,不贊同說到三國就一定要《三國志》、易中天,用一種偏娛樂的方式來講述也沒什麼不好的。
 央視紀錄片,部部都是精品,看著歷史的講述。
 嚴謹的歷史態度、新鮮的觀察視角?某些所謂的“專家”讓人笑掉大牙,央視紀錄片掉鏈子之作。
 給觀眾道明瞭三國演義裡嚴重歪曲的歷史,還是不錯的
 歷史的事情,本來也是無對錯,無善惡,無真假的。可憐兩丞相,後世評價如此不同。
 尊劉貶曹符合儒家的道德標準,所以才受到歷代的追捧,反觀當代,網路上的一股不客觀的吹曹貶劉風氣,還有jslm這種洗白之作,又代表了什麼呢?叛逆?反傳統?
2018-08-27 09:17:32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11:06:24
阿楨
聊聊諸葛亮 2021-05-16

其實諸葛亮成為千古名相,很多是文人溢美之言,特別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超級讚美。
諸葛亮隆中之策,無非是劉邦奪江山套路的複製而已,先得蜀,後贏天下。沒有什麼顛覆性原始創新之計?
三國中,蜀國最弱,卻不休養生息,加速發展經濟。而打著匡複漢室的旗號,連年北伐,耗空蜀國國力,加速了蜀國亡國進程。
在前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後主交待之細之全,全把後主當成小孩。諸葛亮自認自己聰明無與倫比,謹慎過餘,事無巨細,什麼都管,不放權給下屬,剝奪下屬的獨立思考權、決策權和行動權,所以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就是諸葛亮用人的後果。後來蜀國優秀人才缺乏、人才斷層,不亡國怎麼能說得過去?
諸葛亮僅僅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丞相,沒有大智慧、沒有大戰略、沒有超常行動的丞相。用不得過多歌頌和讚美他。
  相關新聞資料
如果蜀漢不伐魏國,而是全力開發西南與越南、老撾,可否得天下?
  回應
諸葛亮窮兵黷武,以攻為守的方略只是禍害百姓,對大局毫無影響。如果專心發展,保境安民,蜀漢或許能多存在些時間。
魏國人口近千萬,蜀國一百多萬,打消耗戰打的過嗎?力量說話,成敗說話。魏國滅了蜀國。

諸葛亮和司馬懿相比,為什麼千古流芳的是諸葛亮?

總之,比起司馬氏的顯耀,諸葛亮及其子孫真是太衰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都是最後的贏家。
  回應
除了諸葛亮,還有關公岳飛,中國民族比較崇拜失敗人物。
2021-05-21 07:18:44
阿楨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2017) 豆瓣
  回應
很多人指出这部剧不尊重历史,可是前人可以编出一本三国演义来,现代人为什么就不能编出另一种三国故事呢?

为什么同样是演义,无脑吹诸葛亮的《三国演义》被人接受,而无脑吹司马懿的《军师联盟》却不被人喜欢呢? - 知乎
  回應
军事联盟里司马懿颠覆了传统形象,曹操没有。
2021-05-21 09:36:24
阿楨
「三國」早已不是中國的形狀:不懂日本,怎能拍好「無雙」?

《真・三國無雙》改編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尊重「遊戲原作」。「三國無雙」本來是所謂「割草遊戲」,該遊戲本就「極度」偏離於史實或演義,每個三國武將都是顏值破表的俊男美女,輕巧衝入千軍萬馬,放出華麗絕招,把敵方武將士兵轟上青天。儘管該遊戲說不上有什麼深度,但非常非常舒壓。再加上多情宛轉的日語聲優配音,玩起來的感受就是「萌」、「中二」再加上無比歡樂。
可是電影《真・三國無雙》卻完全偏離遊戲美學。導演努力把這部改編電影「還原」為羅貫中《三國演義》:舉凡劉備怒鞭督郵、曹操行刺董卓、曹操誤殺呂伯奢、劉曹煮酒論英雄等等,這些從來沒有在遊戲裡出現的「演義」情節,卻成了電影描寫重點。還有一些人頭落地、刀刃穿身的血腥鏡頭——剛剛說過,遊戲原作賞心悅目、無腦輕鬆,基本上「沒有」暴力跟政治元素。
  回應
舔日我見過
但從未見過這麼無恥的
日本改編潦倒中國文人的章回小說就是完美典範、完美顛覆、完美詮釋、注入日本美學新生命
中國電影改編日本經典遊戲就是不尊重原著、畫虎不成、東施效顰、殘忍破壞遊戲的舒暢體驗
改編的不好、觀影體驗不佳、令玩家失望
都不是什麼嚴重的事
但這種鳥事卻被版主上升到了
大陸沒資格改編任何有關三國的題材
這種說法從井蛙的口中噴出
我也是飽又醉了
2021-07-18 08:24:41
阿楨
易中天中華史--維基百科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編寫的二十四卷關於中華歷史,從史前時代一直講述到鴉片戰爭前,分析每個中國朝代的歷史因素與政治體制問題,此外還講述了部分中亞歐洲歷史。

如何評價易中天和《品三國》?一些歷史學家為何對他評價那麼差?

當年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一經播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一股三國熱潮,而在易之後,才有了于丹、王立群、閻崇年、鮑鵬山等等這些學者因為《百家講壇》被大眾所熟知。《品三國》在播出之後,社會上的反響普遍是很好的,但不少線民、專家、學者拍案而起,爭相指摘《品三國》中的一些錯誤瑕疵,比如復旦的周振鶴教授認為歷史上沒有空城計。

易中天品三國:史識謬誤誤導大眾,業餘玩票的人外行評價內行 2021-03-22

易中天在國內歷史學術界風評不太好。首先,易是廈大中文系教授,歷史和中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研究領域。易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沒有史學研究的專業培訓和相關的研究成果。其次,易指出,蜀漢有三個派系,劉備的核心班底荊州派。收降的劉璋舊部東州派。以及益州本土勢力。東吳也有三個派系,即跟隨孫策渡江創業的舊部,從北方南渡的北方士人以及江左本土勢力。這個觀點並非易天原創,而是來自北大歷史系教授田餘慶先生(2014年已逝)。但,無論是在品三國播出時還是整理成文字出書時,都沒有明確的指明其觀點來自學術前輩的研究。第三,易雖然引用了學界前輩的觀點,但卻加入了大量私貨,從學術看,極其不嚴謹。
2021-11-30 09:05:18
阿楨
“史料受統治者影響太大”觀點的論據 2022-11-28

【本文來自《夏朝真的存在嗎?》評論區】
信史料當然不是100%全信,而想否定史料的話要有依據,我只說我對史料的信心來自何處。
第一,史記對於商代世系的記述和甲骨文基本一致。
第二,就是上面我說的二裡頭和王城崗遺址的發現,這都是按照史料去尋找夏都,結果找到了。
第三,歷史質疑太狠的人,大都是搞文學的比如胡適之,這些質疑都被考古發現掃進了塵埃。
下面是我“史料受統治者影響太大”觀點的論據:
第一,同一歷史事件,不同的出發點會形成截然不同的歷史觀,如《三國志》由晉人陳壽撰寫,陳壽雖為蜀人,亦為良史,但晉受魏禪讓,魏受漢禪讓,陳壽只能奉曹魏為正碩。劉備是竊據蜀地搞分裂還是大漢復興正統?
第二,史料可分兩種,一種是實錄,皇帝是可以直接修改實錄的。另一是的對前朝的官修史書,大量史料被刪除了,導致太史公寫始皇本紀時已看不到原初的記錄材料了。
第三,史料的不斷修訂演變,我們現在所讀的《史記•秦始皇本紀》,是東漢明帝以後的版本,經過東漢的儒生和正統史家們的添加和篡改,已經不是司馬遷當年寫的樣子。如今讀到的《史記•孝武本紀》,並非真正的《漢武帝本紀》,而是在原本“丟失”以後,從《史記•封禪書》中截取的一部分,冒名為《孝武本紀》。
我們兩最大的分歧在於,有根據質疑我們就質疑它,沒有根據的話,為什麼要質疑?天天質疑,沒有意義。
  回應
《漢書》《史記》不是嚴格意義的史料,而是史書,就是經過增刪編選的系統性(主觀)編篡著作。
2022-11-30 04:56:04
阿楨
評價諸葛亮

諸葛亮受到了官方和民間的一致讚譽。尤其是三國演義成書且被改變為評書和戲劇之後,對漢家的忠誠和料事如神。但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諸葛亮:“諸葛亮之為相國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是,佔據荊州和蜀地,經營數年後,從兩地同時“待天下有變”出兵北伐,一戰而定中原,從而恢復漢家天下。丟了荊州之後,單憑西川一川之地,妄想北伐成功無異於癡人說夢。他這樣的惡果也造成蜀地本土人氏的離心離德。鄧艾超小道僅憑幾千人到達成都城下之後,蜀地大臣和百姓就直接投降了,此時的姜維在漢中還有幾十萬大軍。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七次伐魏皆遭敗績,而魏國僅僅發動兩次攻蜀的戰爭,魏國的統帥和蜀國的統帥誰更高明,不言自喻。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昏庸無能嗎?

劉禪在位41年,是三國在位最長的皇帝,諸葛亮元234年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他曾經說過有謀略的三句話,第一句是他對諸葛亮說的;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復興漢室,依然執著要北伐,儘管當時朝中反對聲浪很大,諸葛亮依舊故我,誰勸說都沒用;這時候,劉禪就寫了一封信給他,信上面只有一句話:「丞相要自立否?」諸葛亮看後大驚,頓時明白了這位新主的意思;劉禪這句話是要點明諸葛亮,他太過強勢,在旁人看來就有弄權之嫌,也順便告訴諸葛亮,誰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2023-08-24 07:59:30
阿楨
第二句話是用在姜維身上,諸葛亮死後,姜維主持大局;不過,當時劉禪很信賴身邊的黃皓,此人就是一個小人,姜維就上書給劉禪勸他不要在寵信小人,劉禪看後只回了一句話:「黃皓乃小人也,不用太在意。」姜維看後馬上明白劉禪並非愚笨之人,他心理有譜,只是懶得理會,也想到,其實劉禪想重用這些人來達到一種制衡。
第三句話是大家最熟悉的,蜀漢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唯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句話就是有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很多人都以這句話來證明劉禪就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但仔細想一想,當時蜀漢已亡,他這樣說,不僅消除了他人的忌憚,也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有人說樂不思蜀是表現出了劉禪最聰明的一個地方,劉禪在司馬氏的眼皮底下做了八年的安樂公,最後壽終正寢,若不是智慧過人,恐怕早就命喪九泉了!
2023-08-24 07:59:57
阿楨
老子《道德經》主要有三種版本:通行本(曹魏王弼)帛書本(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竹簡本(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戰國楚墓出土)。前二本內容相似, 竹簡本則有以下大異。一般歸咎於抄寫過程的誤讀、錯錄和刻意更改,導致與《老子》原本的差異越大。其實《老子》和諸子一樣, 都是不同時代門人的合輯, 自然出現如前述孔門的變化。故見拙著《緣現論》〈中國哲學.老子〉所言有人批評老子反智、耍權謀。
通行本: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竹簡本: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將反問句變成肯定句,意思反了。)
通行本: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竹簡本:我恒有三保: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事長。
  (將積極進取的人生,變為消極的不敢為天下先。)
通行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竹簡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將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變為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2024-08-08 15:24:45
阿楨
通行本: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竹簡本: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
  (是指萬物同時生於有與無,不是指萬物先生於有再生於無。)
南禪初祖慧能《示法詩》的唐代《六祖壇經》版與北禪神秀《示法詩》原本沒多大差別,都是印順三系說所批判的如來藏系的心性本淨(南禪十六字真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宋代版顯然是後人為爭禪宗正統而改編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神秀示法詩)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慧能唐代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慧能唐代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宋代版)
  有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後出師表〉也非出自諸葛亮之手。陳壽修《三國志》時未將〈後出師表〉收錄在《諸葛氏集》。南朝裴松之為《三國志》注釋時,註明是引自東晉習鑿齒的《漢晉春秋》,而《漢晉春秋》中的〈後出師表〉又是出於三國的《默記》。
  名詞〈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則是明人假借岳飛之名而作。
2024-08-08 15:25: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