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麼了,連本過時的暢銷書也不放過嗎?
不是這樣的,以前就想評它了,在評過《達文西秘碼》後,突然覺得這類暢銷書之所以能暢銷有其共通點,那就是訴諸人的好奇心,再以偵探小說方式,賣弄主流的价值觀,在《蘇菲的世界》(智庫,1995)就是思無邪的少女「蘇菲」雙關語,隱射性別正確──不惜扭曲古代耶教和猶太教性別觀,說啥:「(他們)相信上帝不只個男人而已。祂也有女性化的一面……在希臘文中被稱為蘇菲,就是智慧的意思。」(p.252)
如此一來,作者就將「哲學」(Philo-Sophia,愛好-智慧)做了「好奇心與女性」的結合。但哲學史上的哲學旣非滿足人的好奇心更幾乎沒女人。
這麼說來《蘇菲的世界》根本達不到作序者沈清松所說的:「用小說形式來寫哲學史,則使讀者透過事件與情節有趣的發展,達到事上見理的效果。」不會比沈氏所批評的漫畫哲學「容易僵化於圖像,而造成概念陷落,思想硬化之危機。」來得不糟。
《蘇菲的世界》其實是本「掛懸疑小說頭,賣哲學史皮」的媚俗作品,不但哲學的理性反思的骨頭不見了,連小說感性的血肉也感受不到。
誰管你媚不媚俗,暢銷就好了,你有反世俗的精英癖。
我也不管雅俗,批下去就是,下篇我就要評英國的「通俗文化論」。
在此先析判作者精英的哲學觀,首先批判他的:「哲學家追尋真理的過程很像一部偵探小說。」(p.27)「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好奇心。」(p.30)
這種哲學家只會成為哲學史的奴隸,要解放,只有反思並析判、哲學史所給和自己所找到的、答案及真理,而不是好奇地去找答案找真理。
你不信?篇幅所限,我就舉書中幾例來析判之。作者認為蘇格拉底和耶穌都相信自己是神的代言人,被判刑時又覺得不成仁取義就無法完成他們的使命(p.96)。旣然如此怎又會如主流所宣伝,蘇氏和詭辯派「智者」最大的差別是,如蘇氏所自認的「神諭我是雅典最聰明的人」「智者上課不但收費還自以為無所不知,我是哲學家上課不但不收費還自以為一無所知。」
少來了,蘇氏根本就在假仙講反話,蘇氏是雅典帝国的共犯,當然不必收費謀生也不可能去質疑帝国的价值觀,智者則相反。同理,耶穌怎會如自他宣伝的無條件的愛/寬恕別人(p.215)?翻翻<四福音書>吧!早期福音書的耶穌可凶殘的很,後期的才愛啊寬恕的。《耶穌基督最後的誘惑》便從此處切入,認為真正的叛徒不是猶大而是耶穌自己本人。
另外作者謬分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以「永恆不變的理型及變動不居的感官」(p.147),豈不知作者所批評的亞氏女人(還有奴隸)觀(p.160),就立論於亞氏對人「是理性的動物」的界說,而亞氏理性追求的「第一不動的原動者」之「目的因」又與柏拉圖的理型有何本質之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