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6 09:08:26| 人氣2,9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國小孩 vs 台灣小孩 獻給台灣的家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小孩 vs 台灣小孩        獻給台灣的家長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 "我有錢,你沒有。"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台灣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 "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所以,台灣富人小孩,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所以,古語雲:富不過三代。

下面看一個故事,就可以更好瞭解中西方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台灣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因為在台北的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聽明白了。”
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台北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台灣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不是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人。寵愛,不是真愛!
希望年輕的台灣父母,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而不是再像過去父母那樣,只為孩子活著。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再過幾年,台灣的寶寶只配給美國的寶寶打工,你信不?

台灣教育沉思:
美國女孩跟我說:“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謝謝您!”這個孩子這麼會讚美別人,我第一次被驚到了。給我孩子做了十幾年的飯菜,也沒聽到啥讚譽的話。被讚美的感覺的確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不少。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番茄炒雞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湯,我們邊吃邊聊,非常開心。吃完飯,兩個孩子依舊在聊天,我開始收拾碗筷,美國女孩連忙站起來對我說:“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一驚,看著這個孩子真誠的樣子,我連忙說:“不用了,你聊。”我的孩子看著我忙碌了十幾年都習慣了,基本是熟視無睹。而美國女孩能為對方著想,瞬間做出本能的反應,看來是習慣使然。

第二天以後,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問啥就問了。我看到美國女孩子的護照已經很破舊了,就很好奇地問:“你走過了哪些國家?”美國女孩的回答讓我第三次被驚到了:“這是我的第三本護照,大概走過了30多個國家。”看著我驚詫的表情,她解釋說:“一般假期,我們學校都組織同學出去遊學。這次是第一次到台灣,主要去台北、台南、高雄和花蓮。”這四個城市是家長和老師們精心挑選出去的,基本代表了台灣的過去和現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時不由得發問:“你們這樣周遊世界,學習怎麼辦?”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寒暑假幾乎都奔波在各培訓點啊。美國女孩看著我孩子一臉的羡慕說:“我們平時的學習任務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業量是5小時。”就這個“5小時”把我丫頭給震住了。

在聊到業餘生活時,我瞭解到美國女孩家庭的基本情況:爸爸在自己的企業工作;媽媽基本是家庭主婦,不上班,但是美國女孩強調她的媽媽很辛苦,要負責家裡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機的日常養護;哥哥負責洗碗和協助媽媽搞衛生;她則是負責家裡兩條狗和三隻貓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負其責,井井有條。

    我們家是爸爸、媽媽要上班,媽媽還要負責全家的生活,孩子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管學習。在對家庭義務和責任方面明顯的我們差距很大。

    我第四次被驚到的是聽倆孩子聊天,我孩子問美國女孩子遇到最恐懼的事情是啥?美國女孩子說是有一年的暑假,幾個家庭的父母把幾個10多歲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裡,沒給帶水和食物,沒有床和帳篷,跟孩子們相約一周後來接。那一周是這個孩子最恐懼的,也是最刺激的。她告訴我孩子為了不挨餓,他們生吃過抓來的老鼠。這樣的活動家長們的出發點是鍛煉孩子們的生存能力。

第五次被驚到的是最後一頓晚飯。快要離開台北了,為了盡地主之誼,給美國女孩嘗嘗最美味的中國菜,我們帶她到了台北最繁華的地段,點了獲國家金獎的“雞煲翅”,當美國女孩明白是魚翅做的,她非常堅決地拒絕了這道菜:“這道菜我無法接受,動物需要保護。”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顏之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飯後,幾個孩子相約到附近的電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國女孩外,我們還邀請了女兒的兩個好朋友。整個玩的過程我是聽孩子跟我複述的:“媽媽,太可怕了,美國人太厲害了!一進電玩城,我的兩個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麼好玩玩什麼。看得出平時繁重的學習壓力在這一刻被化解了。而美國女孩子則拉著我邊走邊觀察什麼遊戲盈利最大,轉了一圈才鎖定目標,美國女孩子贏了很多遊戲幣,分給我們3個,再去找自己感興趣的遊戲玩。”我這一次不僅僅是驚了,簡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紀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處處深思熟慮,確實是太可怕了。

~我孩子說了一句讓我思考至今的話:“媽媽,我們這樣下去,以後真的只能是給他們打工的啊……”
短暫的一周時間,給了我六個大大的驚詫。
我們的孩子未來將要面對的是這樣的對手!

而我們是在培養怎樣的孩子?過分的溺愛、頻繁的干預、過度的保護,導致了我們的孩子無情和無能。目前的影印機式的教育消耗著孩子們的精力,限制了孩子們的追求。

眾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殺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殺成長的活力和動力,如此的教育能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嗎?
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們則是在為人家輸送打工仔,再優秀充其量也就是個高級打工仔!
~~為了孩子,為了民族,為了國家,請......

溺愛適足以害之
今天的社會病了,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出在一般社會大眾,沒有接受過倫理道德教育,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這個不得了!
在現代社會裡面,一般家庭忽略了倫理的關係——不知道父子的關係,不知道夫婦的關係,不知道兄弟的關係,倫常道德沒有了,古人所講的「父不父,子不子」,到這種地步,天下焉能不亂?
現在許多做父母的溺愛子女,一味隨順子女,把子女養嬌了,變成父母、家裡一家人要看小孩的臉色過日子,這成什麼話?給諸位說,溺愛子女,不是愛他,這是害他。

父母愛護子女,要好好地教導他,不可以溺愛,要教他明理、教他懂事。我們看看現代這個社會,幾個做父母的,能好好地、如理如法地教導他的兒女?這個問題嚴重!

請家長們將病根從自己的心裡徹底拔除,不溺愛、不縱容惡習就是對孩子真正的慈悲。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 “溺”,詞典上解釋為“淹沒”的意思。 人被水淹沒了叫“溺斃”,如果父母的愛流橫溢氾濫起來,那也會“淹沒”孩子的,這就是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二、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 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 家里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 “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三、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四、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 吃飯,白天遊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五、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六、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 “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七、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 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呢?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 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八、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 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九、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 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十、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 “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種溺愛中會佔有幾種,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要以慈悲與智慧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美國小孩 vs 台灣小孩 獻給台灣的家長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 "我有錢,你沒有。"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台灣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 "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
。"所以,台灣富人小孩,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所以,古語雲:富不過三代。

下面看一個故事,就可以更好瞭解中西方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台灣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因為在台北的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聽明白了。”
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台北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台灣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不是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人。寵愛,不是真愛!
希望年輕的台灣父母,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而不是再像過去父母那樣,只為孩子活著。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再過幾年,台灣的寶寶只配給美國的寶寶打工,你信不?

台灣教育沉思:
美國女孩跟我說:“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謝謝您!”這個孩子這麼會讚美別人,我第一次被驚到了。給我孩子做了十幾年的飯菜,也沒聽到啥讚譽的話。被讚美的感覺的確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不少。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番茄炒雞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湯,我們邊吃邊聊,非常開心。吃完飯,兩個孩子依舊在聊天,我開始收拾碗筷,美國女孩連忙站起來對我說:“Can I help you?”我第二次一驚,看著這個孩子真誠的樣子,我連忙說:“不用了,你聊。”我的孩子看著我忙碌了十幾年都習慣了,基本是熟視無睹。而美國女孩能為對方著想,瞬間做出本能的反應,看來是習慣使然。

第二天以後,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問啥就問了。我看到美國女孩子的護照已經很破舊了,就很好奇地問:“你走過了哪些國家?”美國女孩的回答讓我第三次被驚到了:“這是我的第三本護照,大概走過了30多個國家。”看著我驚詫的表情,她解釋說:“一般假期,我們學校都組織同學出去遊學。這次是第一次到台灣,主要去台北、台南、高雄和花蓮。”這四個城市是家長和老師們精心挑選出去的,基本代表了台灣的過去和現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時不由得發問:“你們這樣周遊世界,學習怎麼辦?”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寒暑假幾乎都奔波在各培訓點啊。美國女孩看著我孩子一臉的羡慕說:“我們平時的學習任務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業量是5小時。”就這個“5小時”把我丫頭給震住了。

在聊到業餘生活時,我瞭解到美國女孩家庭的基本情況:爸爸在自己的企業工作;媽媽基本是家庭主婦,不上班,但是美國女孩強調她的媽媽很辛苦,要負責家裡的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機的日常養護;哥哥負責洗碗和協助媽媽搞衛生;她則是負責家裡兩條狗和三隻貓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負其責,井井有條。

我們家是爸爸、媽媽要上班,媽媽還要負責全家的生活,孩子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管學習。在對家庭義務和責任方面明顯的我們差距很大

我第四次被驚到的是聽倆孩子聊天,我孩子問美國女孩子遇到最恐懼的事情是啥?美國女孩子說是有一年的暑假,幾個家庭的父母把幾個10多歲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裡,沒給帶水和食物,沒有床和帳篷,跟孩子們相約一周後來接。那一周是這個孩子最恐懼的,也是最刺激的。她告訴我孩子為了不挨餓,他們生吃過抓來的老鼠。這樣的活動家長們的出發點是鍛煉孩子們的生存能力。

第五次被驚到的是最後一頓晚飯。快要離開台北了,為了盡地主之誼,給美國女孩嘗嘗最美味的中國菜,我們帶她到了台北最繁華的地段,點了獲國家金獎的“雞煲翅”,當美國女孩明白是魚翅做的,她非常堅決地拒絕了這道菜:“這道菜我無法接受,動物需要保護。”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顏之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飯後,幾個孩子相約到附近的電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國女孩外,我們還邀請了女兒的兩個好朋友。整個玩的過程我是聽孩子跟我複述的:“媽媽,太可怕了,美國人太厲害了!一進電玩城,我的兩個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麼好玩玩什麼。看得出平時繁重的學習壓力在這一刻被化解了。而美國女孩子則拉著我邊走邊觀察什麼遊戲盈利最大,轉了一圈才鎖定目標,美國女孩子贏了很多遊戲幣,分給我們3個,再去找自己感興趣的遊戲玩。”我這一次不僅僅是驚了,簡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紀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處處深思熟慮,確實是太可怕了。

~我孩子說了一句讓我思考至今的話:“媽媽,我們這樣下去,以後真的只能是給他們打工的啊……”
短暫的一周時間,給了我六個大大的驚詫。
我們的孩子未來將要面對的是這樣的對手!

而我們是在培養怎樣的孩子?過分的溺愛、頻繁的干預、過度的保護,導致了我們的孩子無情和無能。目前的影印機式的教育消耗著孩子們的精力,限制了孩子們的追求。

眾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殺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殺成長的活力和動力,如此的教育能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嗎
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們則是在為人家輸送打工仔,再優秀充其量也就是個高級打工仔!
~~為了孩子,為了民族,為了國家,請......

溺愛適足以害之
今天的社會病了,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出在一般社會大眾,沒有接受過倫理道德教育,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這個不得了!
在現代社會裡面,一般家庭忽略了倫理的關係——不知道父子的關係,不知道夫婦的關係,不知道兄弟的關係,倫常道德沒有了,古人所講的「父不父,子不子」,到這種地步,天下焉能不亂?
現在許多做父母的溺愛子女,一味隨順子女,把子女養嬌了,變成父母、家裡一家人要看小孩的臉色過日子,這成什麼話?給諸位說,溺愛子女,不是愛他,這是害他。

父母愛護子女,要好好地教導他,不可以溺愛,要教他明理、教他懂事。我們看看現代這個社會,幾個做父母的,能好好地、如理如法地教導他的兒女?這個問題嚴重!

請家長們將病根從自己的心裡徹底拔除,不溺愛、不縱容惡習就是對孩子真正的慈悲。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 “溺”,詞典上解釋為“淹沒”的意思。 人被水淹沒了叫“溺斃”,如果父母的愛流橫溢氾濫起來,那也會“淹沒”孩子的,這就是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二、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 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 家里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 “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三、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四、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 吃飯,白天遊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五、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六、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 “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七、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 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呢?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 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八、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 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九、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 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十、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 “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種溺愛中會佔有幾種,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要以慈悲與智慧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台長: 康泰胡
人氣(2,9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