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14 11:46:33| 人氣10,1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德國著名的電影學院﹞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德國電影始於馬克思
·斯柯拉達諾夫斯基,並影響德國表現主義的羅伯·特威恩、弗裏德里希·威爾海姆·穆瑙等人,導演弗裏茨·朗所執導的電影大都會(1927年)被認為是第一部科幻電影;奧裔美籍導演約瑟夫··斯坦伯格於1930年拍攝的藍色天使為第一部德語有聲電影。

 

19701980年代,沃克·施隆多夫、韋納·荷索、溫·韋德斯、甯那·華納·法斯賓德等德國新浪潮導演提高了西德電影於國際的地位。歐洲電影獎每隔一年於歐洲電影學院所在地柏林舉行;始於1951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為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

 

2000年以後的電影如再見列寧(2003年)、勇往直前(2004年)、帝國的毀滅(2004年)、巴德爾和邁因霍夫集團(2008年)也在國際上獲得成功,德國電影錫鼓(1979年)、何處是我家(2002年)、竊聽風暴(2007年)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德國著名的電影學院

 

(1)柏林德國電影電視學院Deutsche Film- und Fernsehakademie Berlin (DFFB)

德國電影電視學院坐落在柏林市中心,就位於波茨坦廣場上的索尼中心。成立於1966年的電影電視學院是著名的培養創作電影天才的熔爐,畢業生中不乏像沃爾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這樣的知名導演。德國電影電視學院共有100多名未來的電影人在學習,該校每年招收12名導演科系專業的學生、6名攝影科系的學生以及6名製片科系的學生。每個專業的學習時間都為四年。

 

“貧窮但性感!”柏林市長克勞斯·沃維雷特是這樣形容柏林的。沒錯,柏林市政府的債務的確是堆積如山。不過,如沃維雷特所說,這個城市也有性感的一面。因為柏林是一個充滿創意的城市,尤其在電影業方面。

 

雖然如今柏林在電影世界的領先地位不如20年代,但是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位於柏林西南部郊區的巴伯爾斯貝格(Babelsberg)再次歸屬于柏林市,而這裏出產了不少在德國甚至全世界產生影響的電影,並不比好萊塢遜色。

 

湯姆·提克威爾(Tom Tykwer) 在1998年製作的《羅拉快跑》為柏林在電影業發展上打響了頭炮。在該片中,由弗蘭卡·普滕特(Franka Potente)飾演的羅拉為了拯救她的男朋友,在城市裏穿梭奔跑。 提克威爾在80年代初從伍珀塔爾移居到柏林。就在這裏,他在德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院Moviemento中以電影放映員的身份開始了他的事業。"我搬來這裏主要是為了柏林的電影院。這個城市除了很快地給我濃厚的歸屬感之外,這裏的電影之豐富更令我歎為觀止。這裏擁用可以展示德國電影文化的獨特電影院。"

 

柏林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電影城不僅只有影院(柏林共有超過100間各類影院),世界知名的電影之家(Filmhaus)也坐落於市中心的波茨坦廣場。在Filmhaus的七層大樓裏分佈了許多與電影業有關的機構,其中"電影電視博物館"每年入場人次超過10萬。 還有傳奇的“兵工廠”電影院 (Arsenal Kino),它自1970年來致力於展現國際影壇的非主流作品。擁有約250個學生的德國電影及電視學院也在那裏。

 

2010年開放的"星光大道"就在Filmhaus的前方。就如好萊塢的星光大道,這裏用一顆顆星星來代表德國電影界的名人,以表示對他們的崇敬。第一批獲此殊榮的共有40名藝人,其中包括著名女演員羅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安格利卡·多姆勒澤(Angelica Domröse), 導演萊內爾·韋爾納·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作曲家克勞斯·多爾丁格(Klaus Doldinger), 以及電影先鋒馬克斯·斯柯拉達諾夫斯基(Max Skladanowsky)。但是,這裏目前還尚未成為柏林的一個著名景點。

 

"柏林製造"的電影一直都是搶手貨。早期出名的電影有《柏林:大城市的交響曲》,《123》或《夜總會》;較近期的有《再見,列寧!》,《太陽大道》, 《雷曼先生》以及《竊聽風暴》。 近年來有多項國際電影製作在巴伯爾斯貝格的電影攝製基地和柏林進行,如羅曼·波蘭斯基製作的《戰地琴人》及《影子滅殺令》,斯蒂芬·大衛·達爾德里的《讀朗者》以及昆頓·塔倫蒂諾的《無恥混蛋》。

 

去年《後天》的製片人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 在巴伯爾斯貝格拍攝關於莎士比亞作品的戲劇《匿名人》,而西班牙導演佐米·希爾拉(Jaume Collet-Serra)拍攝了由連恩·尼遜(Liam Neeson)、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以及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領導主演的《身份不明》。這部電影是關於一個來到柏林的男人,在一個意外中喪失了他的身份。《身份不明》將會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中舉行首映禮。現在巴伯爾斯貝格電影製作室正處於繁盛時期,而在90年代時,很多人都認為這裏肯定將衰敗下去。

 

巴伯爾斯貝格攝製基地提供高科技及無窮無盡的題材:勃蘭登堡州有許多風景怡人的小城市;加上柏林的新舊建築、後花園和小橋流水,還有大氣的選帝侯大街和禦林廣場。除此之外,旅遊局提供可以遊覽著名電影拍攝地點的觀光團。在遊覽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到著名電影的拍攝場地,像馬特·戴蒙跳橋的地方,湯姆·克魯斯在哪里謀策刺殺行動,還有成龍上氫氣球的地方。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每年在這裏舉行和嘎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樣盛大的柏林國際電影節。另外,每年60個小型的電影節也在柏林舉行,包括致力推廣亞洲、阿拉伯、及南美電影的電影節,還有以環境、幻想和色情為主題的電影節。

 

同時,波茨坦廣場還是德國電影學院的所在地。每年這裏會頒發相當於德國奧斯卡的"德國電影大獎"。再者,這個首都也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結合電影製作和教育的城市。柏林電影學院人才輩出,許多電影製作人像克利斯蒂安·佩措爾德(Christian Petzold),安哥拉·沙捏萊茨(Angela Schanelec)和克裏斯多夫·霍豪斯勒(Christoph Hochhäusler)都是出自這個學院。後者是這樣形容柏林的:"所有人都來到柏林。柏林是一個充滿新柏林人的城市,這些新柏林人對周邊環境所至甚少,而時間很多。柏林既窮又醜,且尚未定型。而這就是一個偉大的開始"

 

(2)慕尼克電視電影學院Hochschule für Fernsehen und Film München
像卡洛琳·林克(Caroline Link)和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克(Florian Henkel von Donnersmarck)這樣的奧斯卡獎得主以及羅蘭
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這樣的好萊塢大腕都是從這裡畢業的

 

1966年成立的慕尼克電視電影學院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是一所培養200名左右學生的教育機構,開設的科系從電影電視劇、紀錄片、電視傳播學、攝影、劇本、製片、媒體經濟和技術到傳播學和媒體科學。慕尼克影視學院是德國的一所屬於拜仁州的中等規模的國立大學。

 

慕尼克影視學院成立於1996年。慕尼克影視學院開設有5個碩士專業,畢業後授予DIPLOM文憑,如電影院與電視播放電影、攝像專業、劇本專業、紀錄片與電視新聞專業、製片與傳媒經濟學等。慕尼克影視學院還開設有教師專業,如通訊經濟學和技術學等。此外還開設有兩個培訓專業,如劇院、電影與電視評論和電影與電視製作等。

 

在德國焦點雜誌的200622期的影視高校排名中,慕尼克影視學院處於中等水準。慕尼克影視學院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如卡嘉馮卡尼爾在1994年獲得了奧斯卡學生獎,佛羅瑞?加侖伯格在2000年獲得了奧斯卡學生獎獎,在2001年獲得了奧斯卡短片獎,在2007215國家大劇院的弗洛裏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克執導的竊聽風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3)波茨坦電影電視學院Hochschule für Film und Fernsehen Potsdam

德國最古老、最大的電影學院位於波茨坦,就在舉世聞名的巴貝爾斯貝格電影廠區域內。1954年創建的康拉德沃爾夫電影電視學院為500多名學生開設11個專業,包括導演、攝影、編劇、電影科學、製片、表演以及動畫和電影音樂。該學院在國際上也擁有廣泛的網路,已經和分佈在全球的10家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從北京的中國傳媒大學、莫斯科的俄羅斯國立電影攝影學研究所到布宜諾賽勒斯的電影大學。

 

德國波茨坦電影電視學院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一所培養電影人才的學校。現在,該學院將升級為德國第一所電影大學。校長施圖莫爾(Susanne Stürmer)希望新的大學名稱能夠進一步推動國際交流。

 

在波茨坦電影電視學院慶祝建校60周年之際,學院正式改名為巴伯斯貝格電影大學。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共有5000多人從該校的導演或者表演,編劇或者電影和電視製作專業畢業,其中包括德國知名導演德雷森(Andreas Dresen)和電影編劇布魯瑟希(Thomas Brussig)。德國之聲近日採訪了校長施圖莫爾。

 

德國之聲:電影電視學院迄今一直走的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道路。校名改為電影大學之後,會有什麼變化嗎?

 

施圖莫爾:其實 德國3種形式的高等院校的定義並不是非常明確,這3種院校分為大學、技術學院和藝術學院。但是大學有其一定的特性。大學的特點是涉題廣泛,跨學科和參與科研。作為最古老的德國電影學院,60年來我們在最廣泛的層面進行電影教學。我們提供11個碩士和學士學位,傳媒學專業也設立了二十多年。這些都可以證明我們已經具備了成為綜合性大學的因素。

 

作為德國的第一所電影大學,今後貴校將如何進行電影和電視方面的研究? 

隨著數位化的發展,我們將可以開發許多新的研究領域。例如現在我們正在適應全新的技術變化,例如不同媒體平臺的互動性或跨媒體的敍事等問題。除此之外,還有藝術研究領域,其目標旨在爭取將藝術與傳統的科學領域如自然科學進行更密切的聯繫。但這也涉及到對藝術創作的反思:例如,電影電視學院設有蒙太奇電影的博士研究課題。我們的博士生可以分析研究各種不同的蒙太奇手法對電影中男女演員的表演所產生的作用。

 

作為高等院校你們也非常的國際化。貴校如今成為一所大學,會給與國外大學的夥伴關係帶來怎樣的變化?

 

我認為,大學的名稱為我們的國際交流創造了更好的前提條件。因為德國的這種大學分類國際上並沒有。大學"University"是從外國引進的概念,其次,我們現在有了設置更廣泛的學科和獲得更多科研經費、並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的潛力。我相信,我們在國際上的活動範疇將更寬闊。我們現在就已經同許多 重要的夥伴大學,如以色列、伊朗和美國等國家的學校建立了聯繫。

 

貴校約10%的學生來自國外。您預計是否還將會更多? 

 

我們的接收能力總的來說很有限。這是藝術院校的特點,即便是改為大學,這種狀況也不會有任何變化。我們的師生比例很小,學校的教學相對來說也需要精良昂貴的技術設備。我們目前有550名學生,每個學生的培養費用大約2萬歐元。因此,擴大招生的可能性有限。但是作為德國的第一所電影電視大學,我們肯定會獲得更高的國際知名度,因此,我估計今後將會有更多的入學申請者。

 

貴校改為電影大學,這對德國其他的 電影學院意味著什麼?其他的院校現在是否也面臨著迎頭趕上的壓力? 

 

我認為根本不會。對我來說,這不是競爭的領域,但重要的是,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強項。例如,我們轉換成德國唯一的一所既培養學士也培養碩士的綜合性大學,這一體制的轉換為我們招收外國學生和建立國際夥伴關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漢堡媒體學院Hamburg Media School (HMS)
1991
年成立的漢堡媒體學院在漢堡這座媒體城市培養學制為兩年的編劇、製片人、導演和攝影師。它總共有四個科系,每個科系每年招收6名學生。和其他電影學院一樣,這裡的理論學習都通過實習和電影製作而得到補充。在漢堡媒體學院授課的教員中有知名的德國導演海因裡希·佈雷羅爾(Heinrich Breloer)、宋克·沃特曼(S
önke Wortmann)、演員阿爾敏·米勒-施塔爾(Armin Müller-Stahl)等人,還有攝影師邁克爾·巴爾豪斯(Michael Ballhaus)。

 

(5)科隆媒體藝術學院Kunsthochschule für Medien Köln (KHM)
科隆媒體藝術學院在四年制 “視聽媒體” 碩士專業教學範圍內設立“電影/電視”重點,為大約200名學生傳授關於故事片、劇本和紀錄片的專門知識。

 

科隆媒體藝術學院(Kunsthochschule für Medien Köln)是德國的一所著名的公立藝術大學。科隆媒體藝術學院成立於1990年。科隆媒體藝術學院設有影視與電視系、藝術與媒體學系、傳媒造型系和媒體藝術系。科隆媒體藝術學院開設有視聽媒體碩士專業,這個專業分為三種教學模式:8個學期的基礎碩士教學模式、4個學期的進修碩士教學模式和4個學期的培訓碩士教學模式。

 

學生在參加4個學期的培訓碩士教學模式的學習時,也可以獲得資格證書。科隆媒體藝術學院還開設有藝術管理碩士專業,此專業分為4個專業方向:藝術與文化學,團體、技術與管理,經濟與金融和法律等方向。此外,科隆媒體藝術學院還具有授予博士學位的權利,開設的博士專業有設計學、專家資訊學、影視學、通信學、藝術學和傳媒學。在2006年《焦點》雜誌開展的大學創新型專業排名中,科隆媒體藝術學院排在第2位。

 

(6)巴登-符騰堡邦電影學院Filmakademie Baden-Württemberg

電影學院附屬于巴登-符騰堡州,位於路德維希堡市。該校涵蓋了德國電影專業教育的全部內容,具體專業有:編導(劇情片、紀錄片、廣告片、科教片)、畫面設計/攝影、蒙太奇/剪輯、動畫、互動媒體、系列片格式、製片、電影音樂、情景畫面以及技術總監等。此外,電影學院還開設所謂的巴黎/路德維希堡大師班,提供為期一年的以製片、銷售和電影市場行銷等為內容的深造課程,面向來自整個歐洲的橫向入門者。

 

在這所高校是允許做夢的,同時也鼓勵杜撰故事。如果一切如願,兩者都將實現,至少在電影院的螢幕上是如此。郵遞區號為71638 的路德維希堡,這座城市名字聽起來並不讓人覺得好萊塢就在大街的拐角處,但事實卻是如此:2007年,最近一屆大學生奧斯卡獎頒給了路德維希堡一位年輕的電影製作人。這樣的獎勵是一種鼓勵,它對馬丁-布斯克爾(Martin Busker)來說也是如此。

 

11歲就擁有了第一部攝像機,暑假拍攝短片,接受音像媒體設計師培訓,擔任德國知名導演羅薩·馮·柏漢(Rosa von Praunheim)的助手,現在是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學生,即將碩士畢業。“我從未相信過自己能做導演,只是想著我頂多隻會做個通曉攝影和剪輯的技師。”可是,他憑藉自己的短片《心仍在跳》和《地獄之行》證明瞭實際情況正好相反,這兩部電影2009年都將在德國電視中播放。《地獄之行》甚至將在2月份的柏林電影節上放映,那是大型的明星級影院,紅地毯在翹首以待。

 

到那時候,這位28歲的大學生已經面臨下一個挑戰了:馬丁∙布斯克爾與兩位同學-- 他們一個是編劇,一個是製片人 -- 共同完成他的首部90分鐘電影。布斯克爾不無敬畏地說到,這麼長、這麼耗時、成本這麼高昂的電影他還從未拍過。但是,他覺得自己通過專業學習已有了充分的準備,畢竟在路德維希堡不僅只是學習做夢,也學到了競爭激烈的電影業中紮實的知識和技能。

 

“我在路德維希堡讀電影專業”,如果電影學院的首屆25名學生在1991年時這麼說的話,他們也許會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在那個時候,只有柏林或慕尼克這樣的大電影學院才是學習電影專業的地方,而不是在斯圖加特附近這個安靜的施瓦本地區,一個許多人得在地圖上尋找的地方。18年之後,該電影學院幾乎已成熟,成為德國電影教育界炙手可熱的地方,在國際上聲譽鵲起。它培養出的電影界後起之秀定期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在洛杉磯工作室研討會上認識好萊塢夢工廠的人。電影界的偏遠省份路德維希堡,已經是昨天的事了。

 

如今,在一座舊日軍營的紅棕色磚房裡,大約450名未來的專業電影人士學習著14個專業中的某一個,學習內容涵蓋電影世界的一切,從導演和編劇、製作和攝影到電影音樂和動畫。校園提供了製作電影需要的所有東西:工作室,佈景工廠,選秀辦公室,技術倉庫,甚至還有自己的電影院。大學生咖啡屋的名字叫“藍天使”,正與瑪琳∙黛德麗的經典德國電影同名。在學校大樓裡,人們經過無數個學生自己製作的電影看板,遇見手拿攝像機的學生,碰到在工作室為下部影片佈景的小組。校園的庭院經常會轉變成一組小型電影場景,學生們則在吊車上扛著攝像機行走其間。

 

“我們的教學注重實踐,我們與300多位電影業及媒體業教師合作,每年製作大約200部電影,這個數字超過其他高校”,院長湯瑪斯∙沙特(Thomas Schadt)說。電影學院的教學理念廣受歡迎,每年可收到800900份入學申請,從中挑選出100名左右學生。沙特:“拍電影需要具備許多品質,貫徹力、想像力、耐心和團隊合作肯定不可或缺,還有表現主觀態度的勇氣與意志,以及個性特長的展示。”

 

僅有天分也是不行的。30歲的丹尼艾拉∙D科尼希(Daniela D. König)可以講述扣人心弦、人物個性分明的故事,她對於劇本創作深感樂趣。這位在電影家庭中長大的編劇專業學生早在入學考試中就充分展示了她的才華。“我寫的劇本草稿是一個怪誕而神秘的故事。我想,電影學院一定認為我瘋了。”但是她的想像力得到了褒獎,她獲得了入學許可。在基礎學習階段的頭兩年裡,丹尼艾拉∙科尼希和所有其他人一樣,完成了跨學科研討班的學習計畫:她學習關於電影史和電影法的講座課程,完成導演工作,學習操作攝像機,拍攝視訊短片。目前,她正在精雕細琢自己的實踐性畢業論文,這是一部電視系列片的構思和劇本。這回不是神秘故事,而是一部喜劇。

 

動畫英雄蝙蝠俠成為橡皮玩偶,科幻惡魔黑武士成為紙板夥伴:歡迎來到動畫電影和特技效果世界,即動畫、視覺效果和數位後期製作研究所。該研究所已經憑藉其知識技能為大導演羅蘭∙艾默里奇一炮而紅的《獨立日》提供了支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這裡的學生熱愛高效能電腦,製作精良的動畫軟體,當然還有電影,例如24歲的彼得∙哈克(Peter Hacker)。“動畫專業最棒的一點是,允許你玩得天昏地暗”,這個《星球大戰》和《印第安那鐘斯》迷說。“我喜歡電影,給人深刻視覺印象的電影,令人興奮得拍手的電影,還有很酷的、能得獎的。”

 

如果談到下個高要求的電影專案,電影專業學生馬丁∙布斯克爾想到的不是電影得獎,而是在共用的大學生活動室與編劇進行討論的漫長夜晚。在2010年春季開拍以前,必須編排好準確的劇情,保證資金來源,落實包括演員和拍攝地在內的劇組事務。對於布斯克爾而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這位新生代導演堅信不移,他拍攝首部故事片的夢想該成為現實了,而且是在盡可能大的電影院螢幕上。

 

除了六大電影學院以外,還有30多所大學、藝術學院以及應用科學大學為電影科學、媒體、造型、視覺傳媒和表演等專業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

 

台長: somergg
人氣(10,126)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