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8 23:52:00| 人氣4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Friedrich·List 國民經濟學體系理論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有理論不足

很久以來即有許多人對經濟事務提出其觀點,但首先提出全球貿易觀點,跳出國家範疇的,是法國學者奎奈的「重農主義」。該書採取世界經濟觀點,著重探討如何使全人類經濟獲得繁榮------這種觀點與在當前世界現實下尋求一國繁榮之道的政治經濟頗有不同。
亞當斯密也是世界經濟的觀點,因此也犯了奎奈的錯誤。其「國富」之國乃複數、指全世界;其論點是以持續性的和平狀態作為假設前提。其後的學者亦多為能區分世界經濟與以國家福利為目標的政治經濟兩者。
其他一些學說也頗荒謬。例如馬爾薩斯的學說不僅完全忽略科技進步帶來著成就,且甚至是對絕對自私自利者的激勵。
按照流行經濟學的觀點,政府干預愈少愈好;那麼最野蠻的國家應該是最富裕的國家,因為其政府權力作用最小。但事實上,經濟愈發展,國家干預必然愈多。
政治家不能按照流行經濟學的世界大同而行為,並非政治家的錯誤,相反的,經濟學家應該對此有所反省。
李斯特高度讚賞世界和平的觀念,且指出隨著技術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也會更密切。他也指出當時歐洲各國已有聯合議會之胚胎,且倡導以條約解決分歧。生產力也必然由文明先進國家的國家擴散至低度開發國家。
不過,歷史上政治聯合之後必有商業聯合,但反之則否。因此世界貿易絕不等同於世界共和國的產生,相反的,有可能使後進國家淪為附庸。得先使各國的政治經濟水準一樣進步,才能促進世界的公正聯合;而國民經濟乃促使落後者跟上先進者的學說。

勞心者與制度的重要性

農業社會相對於工業社會,較無理性、較多奴役、迷信、腐敗。農民由於其生產方式,養成知足、忍耐、退讓、漫不經心、精神懈怠等習性;這些習性都是工業生產者所無,因為如此習性必將導致其失敗。
工廠與製造業是孕育都市自由、智識、藝術、科學、商業、貿易、交通等文明的基礎;而工業之發展也將使農業大大獲利。工業之不斷發展,使發明創新具有價值,而這亦是農業所缺乏的。因此工業國家給天才之報酬極高,有技藝者亦有較高之報酬,僅賴體力者則僅能獲得較少報酬。工業國家並會以專利法獎勵發明家。
一個國家要使生產力增長,主要在於勞動者所身處的社會制度、法律、科學、藝術等是否有利,並發展農業、工業、貿易,以使財富一代勝過一代。亞當斯密忽略勞心者的作用,因此陷入物質主義。這種錯誤也是當時流行學說的普遍錯誤。
勞心者相對於勞力者,是一種更高的生產力,因為其:1.使後代之國民成為生產者,2.促進國民的道德,3.提高精神力量,4.保全生病者的生產力,5.保障人權和正義,6.保障公共安全,7.以藝術音樂使人產生愉悅,因而產生交換價值。短時間來看,勞心者未能創造物質,但這是累積生產力所必須。
國家若對各種消費加以現制,工商業者由於努力所獲得財產不能被享用,使之不能參與國家之行政、立法與司法事務,使其職業不為公眾所敬重,則這個國刺激消費與生產力的動力必要缺乏。法令規章對消費、生產以及生產力,可以發揮加強的力量,亦可以減弱之。

生產力與工業的重要性

如果能保有生產力,就算失去大量財富,仍能很快臻於富裕。亞當斯密的分工學說使其獲得極大名譽,但其對生產力理論則較為忽略。
經濟學若只強調貿易分工,不考察工業生產如何興起,如何為國家帶來財富?此外,分工本身不是目的,分工是為了結合。分工愈是細緻,其結合愈需要被保障,例如交通通暢、不因戰爭中斷。因此在世界並非大同的情況下,在本國發展工業乃為必要。
國家之間的工業與農業固可分工,但其結果總是工業國家擁有的實力較大。由於機械力、製造力在工業上的作用,同樣人口的農業國家的物質財富,常僅有工業國家的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一個工廠工人生產的物質財富,可能是田地兩手勞作的工人的三十倍、乃至百倍。工業的發展還將帶動交通、農業的發展,農業與工業產品的交換會使財富進一步累積。在工業帶動下,道路會被修築,靠近城市的農民也可以獲得比偏僻地方農民高的收入,水利可被開發,礦藏可被利用,分工可以進行。只有靠工業,才能讓天然力量轉變為物質資本,這就是工業優於農業之處。同時,工業也會促進遠洋貿易,打造海軍之基礎,從而擴大殖民地。
工業繁盛,土地價值將水漲船高,因此土地的漲跌也能反映該國的繁榮與否。倘若不是因為工業發展、而是由於農業一時的外需增加而暴漲,則終難免於暴跌,此時由於國內奢糜風氣之養成,將衍生為國家經濟破產。
法國巴黎之所以特別昌盛,乃由於專制集權,使所有公共權力、政治勢力都集中於此,各地地主也都被此奢靡繁華所吸引;在此趨勢下,中央地方差距拉大,地方菁英愈是希望離開地方,由此也使各地農業都難以發展,工業亦無動力。英國地主則常居於其田莊、改良其農業,在當地消費工業製品,使其各地皆能有發展。甚至有無麵粉廠,都可能影響地價之高低。

關於保護政策

國家經濟與私人經濟不同,國家得對私人事業有所限制,例如禁奴,製造業之規範以保障勞工之安全、避免勞工被貪婪的雇主犧牲,市場監管以防制假冒偽劣。另一方面,有時政府為了國家利益得禁止貿易、採取保護關稅;但此種行為並非直接指示個人如何使用其生產力與資本、限制其自由------反而是為了使國內資本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此種政府干預是由於他國皆有干預,而本國若不干預,將使外人得以任意干預。
放任外國工業品奪取本國市場,對本國帶來的傷害,比戰爭還要嚴重。拿破崙給法國工業帶來好處,美國獨立戰爭也為美國工業帶來好處;反之,一些國家雖在和平狀態,但由於放任外國物品進口,產業凋蔽、破產,以致於民不聊生。
工業的發展乃立足於勞工,而勞工的給養來自農村;若本國為農村、給養外國之勞工,則無異於使外國得享有數十倍於本國之生產力;同時,先得有工業、都市人口,其後農業才更能發展;而且農業對都市人口供給從來未曾缺乏,意味農業國家之輸出取決於工業國家者多,取決於本國者少。
保護政策的對象不是農業。由於各地氣候差異,農業的分工不可避免,但工業與此截然不同。保護措施不是為了使國內形成某人對某工業生產的獨佔,而是使本國免於外國之獨佔;在保護措施下,本國眾多廠商將形成競爭,使產品價格降回外國產品的輸入水準,甚至更低;同時本國產業發展還將帶動更多成長。
倘若一國工業無基礎、農業亦不發達,則以自由貿易方式,輸出農產品、輸入外國工業製品,有利於擴大農業生產、而有利於該國的經濟。保護政策僅對於已有條件發展工業、僅因外國競爭而不能發展的國家有用。不過,如果保護政策將所有外國競爭一概排除,反將損害國家利益。保護關稅需就本國之狀況具體分析,過渡保護反而會傷害發展的努力。
如果一國剛要開始發展工業、實施保護政策,則首先要保護、並應發展的工業,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因其產量大、總生產價值亦遠高於奢侈品工業。由此工業之發展,可以動員大量生產潛力,訓練大量勞工,累積資本。一般消費品且不易走私、難以少報關稅,實施保護亦較為簡易。一般消費品若因戰爭而中斷輸入,對於民生影響亦大,故其發展的必要性亦較高。
保護政策還與金融安全息息關關。倘若本國僅生產農業、而進口工業製品,就很難維持長期的收支穩定,即容易由於出口市場波動造成本國收支逆差,而金本位下終得以貴金屬償還,而此將造成國內通貨緊縮、產業凋敝。要維持收支穩定,亦需要保護政策。
保護政策也是為了保護已經存在的工業的安全。工業生產要形成群聚,是長期努力的結果,倘若由於外國不當競爭而告衰頹,將很難復起。不過工業是逐漸進步而來,因此保護政策亦不可驟然採行,使原有貿易聯繫中斷。
保護到何種程度,可以逐漸緩和之,並非一個理論問題,而應就本國與他國之發展狀況做通盤考慮。例如若本國沒有能力生產複雜的機械,則應給予其極低之稅率,因為此時若限制生產用的機械的輸入,無異於限制本國的生產。另方面,由於機械工業之重要性,必要時本國政府甚至應該直接支持其發展。
亞當斯密亦曾提出三種實施保護政策的條件:一、外國對本國物品輸入加以限制時,二、為建立國防而必須生產之工業製品本國不能生產時,三、外國產品稅負低於本國時。另有學者提出受保護之工業需為不遠將來即可自立、免於保護者。就第一點而言,亞當斯密之報復原則,乃將保護與否取決於他國之政策,將使本國限於不利;而保護政策乃是為了協助本國工業自立;至於第三點若成立,則可見有利於本國之保護政策其實都可以被證明為必要。
英國若拋棄虛偽的自由貿易學說,以國民經濟之說替代,則將發現其由於自身利益仍將採行自由貿易,拋棄其保護政策,同時理解他國保護政策之立場,與他國一同努力擴大生產,則此過程亦將有利於英國工業產品之外銷,並推動世界之發展。
總之,政府之良窳與生產力能否發展息息相關,而且政府也有義務扶持生產力。當甲國賤價將工業產品輸入乙國,乙國切不可以為得利,因為乙國之工業將受到打擊,生產力將受到損失;短時間雖獲得交換價值上的利益,卻使長期利益受損;因此外國之餽贈實如同特洛伊木馬,必須小心對待。

對英法美等國家的期許

由於英國工業生產較強,其所消費的殖民地產品數量,乃有法國人的2~3倍、德國人的3~4倍,波蘭人的5~10倍之多。但此時殖民地被利用來進行商業農作的,還不到適宜土地的五十分之一,因此可以想見隨著溫帶各國工業的發展,此後百年的世界貿易還大可擴張。而此種擴張,將以溫帶工業品交換熱帶殖民地農產品為其動力。
溫帶國家適於生產,且氣候又能鍛鍊身心,冬季使人們培養勤儉、儲蓄、紀律、遠見之美德,因此易於產生分工,由此溫帶國家將得到發展,使熱帶地區與文明落後國家成為附庸。
一個國家在正常情況下,應有通用的語言,共有的文物,領土廣大、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人口眾多。而法律、制度需能保障國民幸福,軍隊使人民有安全感。國家若小,保護政策容易成為對特定私人利益的保護,形成獨佔。小國得與他國聯合,才能維持獨立。國家若無海岸,貿易就得依附於他國;國家若無天然屏障,則易遭到攻擊。領土不足的國家,可以藉由兼併、購買、征服、自由聯合等方式擴大領土。德國應併入同為日耳曼民族之荷蘭、丹麥,比利時將與大國(法國)聯合,美國與加拿大會形成聯盟。澳大利亞則會基於自身工業之發展而獨立。

台長: 沙包
人氣(4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