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06 16:47:00| 人氣2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繼續與 Theda 對話 (200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8/3/17

繼續與 Theda 對話

 

以下是Theda <美學焦慮> 一篇的回應::

 

西打

2008/3/4 下午 06:08

台灣這個社會從早期的日本殖民開始一直到近代的哈韓風潮、我認為已經被傳染到一種日本人心態病毒,就像時下的日本社會、人手一個 LV包、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的回答竟是:因為別人有、自己沒有、會被看不起。

日本人是群體意識很重的民族、大家守法、只要有一人破壞秩序、便會被唾棄、這是好處;但同樣也有壞處、就是自己一定要跟別人相同的心態。

台灣人沒有學到日本人合群守法的精神、反倒把壞處通通接受下來了、唾棄本國文化、哈日韓媚外、這真的很要不得。

 

你問我什麼是台灣設計?我告訴你、有!而且很多、但是台灣有沒有支持這些設計者、讓他們生存下去的空間?設計師也要生活、當創意無法溫飽時、只得放棄自身創意、隨波逐流。台灣的傳統戲曲、布袋戲、檳榔西施...是不是台灣文化特色?是!你一定會這樣回答我、但是當歐洲人自豪他們是歌劇發源地、俄羅斯人將芭蕾發陽光大時、有多少台灣人可以很自豪說出:我們是歌仔戲跟檳榔西施的發源地?在台灣人自我意識中不斷貶低的這些文化、其實是台灣這塊土地孕育出來最有特色的創意;連自我價值都無法肯定的台灣人、又要如何去欣賞其他同胞的創意?在西們門町或淡水老街閒逛時、不妨多留意周圍的攤販、很多年輕人擺著一個小皮箱、在路邊販賣起自己的創意、這些人都是未來設計大師的種子、只要有人願意給他們肯定。

拿著LV包包出門也許很炫、但拿著網路拍賣的手工皮雕包包一樣可以抬頭挺胸、只要有人認同、也許某天、你手中的手工商品將會成為未來名牌的代表!------------

 

-----------以上是我的看法、其實台灣意識已經在起頭了、台客文化應該是最具體的代表吧!不過說真的、就像你曾經跟我說過的【英文名字】事件一樣、外國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不用自己本身的名字、而要特別去取一個英文式名字我想、要改變台灣人的價值觀、就先從認同自己的名字做起吧。

 

v                                             v                                             v

以下摘錄自 許舜英的新書<我不是一本型錄 I’m not a catalogue> (P. 99—P.109)

(許舜英與包益民的對話)

醜已經成為台灣的一種當然現象我就覺得在台灣每天與醜共存, 而大家也似乎已經麻痺, 生活在醜陋裡而不自知.

 

 (中間省略)

 

這應該和我們國家的自信心有關, 我們並沒有那麼渴望想要告訴別人我們有多棒, 我們從沒有那麼自負的向外國人宣揚我們的優點.

 

(中間省略)

 

有時候看到台灣一些還不錯的小東西, 我就會想要好好保護他們. 我們還有少數一些在世界上被尊重的東西, 像是一兩個表演團體,  一兩個可以被認同的導演和電影, 我們除了需要製造新的東西, 對於現有的東西, 必須更有策略的去發揮它們的力量, 讓別人認知到我們的存在.

 

(中間省略)

 

不知到為什麼, 突然間台北變成一個全世界最悶的地方, 每個人都苦於一些奇怪的沮喪.

每個地方都應該有一種精神, 給你有一種感染力, 現在台北都沒有這種東西了.  是不是因為好的東西越來越少, 所以會有一些完全不對的東西, 可是卻被吹捧得很有名

 

(中間省略)

 

我們或許可以列一個LIST, 列出我們認為10個台灣應該有而沒有的東西. 首先, 我們沒有一個像樣的購物空間

 

我們沒有一個像樣的現代美術館. 我們沒有國際機場.

 

我們沒有一個晚上可以去的地方

 

我們沒有一個真正一流的餐廳.

 

你覺得我們有一條很棒的街道嗎? 我覺得沒有.

 

我們沒有能夠走路的地方, 台北太擠, 太多摩托車, 所以在台北幾乎不能走路, 空氣污染就更不用講.

 

我們沒有一條可以走路的人行道

 

我們沒有讓每一個人可以崇拜的地標.  大家會說我們有101, 但是那不會讓其他人對我們崇拜.  我們缺少一個艾菲爾鐵塔. 不過有一個我要說的, 是台北有, 而且很棒的, 就是我們的計程車最便宜…  ...  ...

 

v                                             v                                             v

WOW………

 

好多感觸

 

Theda 提到英文名字的事我想是很好的註解.  如果不能認同自己的名, 又如何將之包裝 / 行銷 / 宣揚??

 

為什麼我們不愛自己的文化呢??

 

Discovery 頻道做過台灣檳榔西施專輯, 可見外國人看待檳榔西施的眼光和我們不一樣.

 

是因為藏拙的文化嗎”?? –台灣式教育並不教我們擁抱自己的缺點

 

是因為 謙遜的文化嗎”?? –與其當光芒顯露的金子”, 不如當曖曖內含光的 樸玉

 

還是我們根本不相信自己有優點?? 一切都得向外國取經??  只要是舶來品就是好東西??

 

此外, 還有更多說不清楚的  東西?? —例如, 什麼是台客文化”?? 到現在還沒有任何 確切定義不是嗎??

說也說不清的東西,  如何有明理的脈絡去顯現它的價值與精神進而傳承呢??  

 

 ****************************

然後, Theda 寫來一篇說明:

 

「台客」是一個發源於台灣的名詞,原是取笑國語不標準(台灣國語口音)、服裝儀容和行為舉止「失當」、「粗俗」的人,例如穿著拖鞋和花襯衫出入正式場合、嚼檳榔、將汽車或機車消音器拆除、大聲播放音樂等。亦即指稱某些言行舉止粗俗不當、審美品味低落的人,簡單講就是閩南語中「很聳」(很沒有品味)的意思。-------------引用自維基百科

 

可能的起源---眷村
來自民國40年代開始的部分台灣「眷村」居民口中流行的「台客」、「土台客」等詞。

本意

1950年代到1990年代,台客是指本省人很粗俗,1990年代末期開始轉變為臺灣人之中沒有水準者。

族群歧視說---這種說法認為台客是一個歧視性次文化名詞,帶有明顯貶義。

在台灣,「台客」一詞,原先為部分的外省人統稱國語不標準的本省人,並根據其主觀美學泛指服裝儀容相當「俗氣」,行為舉止在公共場合「失當」的人。例如穿拖鞋和花襯衫出入正式場合,將汽車或機車改裝,拆掉消音器等,播放電子音樂,將音量開至最大等。一些外省人將此類其不喜之行為舉止,以歧視性用詞「台」概括稱之,並將該部分本省人稱為「台客」,此種歧視性用詞引起相當多本省人的反感。

 

我希望大家不要以本省外省觀點來批判上面的文字、不管在哪個時代、一定會出現離經叛道的人、這些人不遵守既定的規則生活、但是卻創造出留名後世的文化。例如西洋繪畫史中的【野獸派】、美國70年代的【龐克文化】......等、我認為台客文化是台灣壓抑的生活方式與省籍文化衝突下的產物。這群台客、即使身穿花襯衫、腳踏拖鞋、一口台灣國語加上閃到眼睛不償命的金項鍊、但他們傳達出一種訊息:【我就是我、不管外人怎樣嘲笑、這就是我的style】、這種以自我為中心意識、抓住了時下的年輕族群、於是所謂的台客文化。

 

台長: Constance M.Y.
人氣(2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有點囈語 |
此分類下一篇:今天, 90˚F (2010)
此分類上一篇:美學焦慮 (200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