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馬奎斯 《愛在瘟疫蔓延時》
花朵會乾枯,鹽巴會腐蝕。
愛情會讓人忘了蒼老,會讓時間變得具體而微,
他已經等她等了五十一年九個月又四天……。
這是馬奎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第一部作品,又名《霍亂時期的愛情》, 1986年出版。馬奎斯在這部小說創作手法不同於《百年孤寂》魔幻風格,改採傳統寫實方式描述通俗的愛情主題。一對戀人歷經青澀少年、成熟中年、耆耉老年,從相戀、分開,最終又結合的故事,時間恆流跨越近六十年,其中有許多細膩的描述及鋪陳值得細細品味。
故事發生在哥倫比亞1870-1930,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千日戰爭」(1899-1902)前後三十年,當時不僅政治動盪(自由黨和保守黨持續不斷內戰),還爆發霍亂大流行。在霍亂肆虐下,空氣中瀰漫恐懼氛圍,隨處可見病死的發臭屍骨曝露河面、路邊,環境髒亂惡劣,是個人命如螻蟻的年代。
男主角阿里薩出身寒微,身材瘦弱散發陰鬱氣質,對美麗、家境富裕的費爾米娜一見鍾情,兩人秘密通信兩年。未經世事的費爾米娜以為幾封書信往來就是愛情,當阿里薩以情書求婚,她答應了。
這段地下戀情因階級懸殊遭到反對,費爾米娜的父親寄望苦心栽培的女兒能攀門好親事,極力阻撓兩人交往,不惜帶著費爾米娜離開,企圖以長途旅行讓女兒清醒。
隨著時間流逝,費爾米娜越發成熟美麗,她被父親授與接管整個家庭的經濟大權,且培養了自我意識,已非未見過世面的籠中鳥。闊別三年,在一次市集購物行程,阿里薩莽撞無禮的行為,費爾米娜如夢初醒,驚覺這是一段只有白紙黑字、不切實際的感情,毅然與阿里薩分手。
霍亂疫情爆發,費爾米娜疑似染病,請來烏爾比諾醫生到家裡看診,親密接觸令醫生對費爾米娜念念不忘,展開熱烈追求,加上父親積極撮合,女主角最後嫁給知識淵博、才華出眾、英俊富有的醫生,如父親所願經由婚姻進入上流社會。
阿里薩傷心之餘,決定提升自己身價,這樣才配得上心愛的費爾米娜,並祈禱自己健康長命,計畫在費爾米娜丈夫過世回到她身邊。在往後的半個世紀努力工作,接手叔叔的河運公司,坐上董事長高位。阿里薩宣誓要為費爾米娜守貞,終身未娶,即便與數百名女性有過霧水情緣,仍無法忘記費爾米娜,一心等待初戀情人恢復自由之身。(謎:處處留情叫守貞?)
婚後的費爾米娜與婆婆、小姑相處不睦,身心壓抑,彷彿家庭囚徒。烏爾比諾醫生是個完美丈夫(其實是大男人): 從不撿拾地上的東西、不關燈、關門,要求妻子料理三餐,對費爾米娜而言就像無期徒刑,不但要準時開桌,還得依照他喜歡的菜色,又不能提問,要是問了,他只會回答:隨便!然後在妻子將菜餚端上桌,才開始嫌東嫌西:這食物有窗戶的味道(匪夷所思啊!)。只要感覺不對就推開餐桌上的盤子,十足是個難伺候的老爺。
有一天,費爾米娜對丈夫抱怨:你没發現我一點也不快樂嗎?烏爾比諾醫生淡淡回答:「你要永遠記住,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做為一個天主教徒,給予妻子世俗的好處:保障、和諧、幸福。這些東西加起來或許很像愛情,幾乎就是愛情,但其實並不是,費爾米娜也不認為愛情是她生活最需要的東西。
82歲的烏爾比諾為了抓住調皮的鸚鵡爬上芒果樹,不慎從高處墜落,以滑稽方式告別人世。費爾米娜在守寡的寂寞日子裡體會到這句話的真諦,裡頭隱藏了兩人長年相處的吉光片羽,宛如一顆不耀眼卻蘊涵內在光芒的璀燦寶石。
醫生過世,垂垂老矣的76歲阿里薩與72歲費爾米娜,歷經五十多年等待終於相聚,在阿里薩安排下,踏上彼此相伴的散心之旅。當這段旅程到了尾聲,兩人意識到越靠近河岸,他們就越接近死亡,某種愛情意義上的死亡。現實的庸俗、世人的眼光,在在顯示這段感情的脆弱,因為兩人如此老邁,愛情在這個年紀的符咒是淫穢。
他們選擇讓貨物和其他旅客先行下船,船上只載阿里薩和費爾米娜、船長與船長的老情人,命令船長掛上代表霍亂的旗幟,以船上發生瘟疫為由,假裝疫情隔離無法靠岸。這對暮年戀人為守住苦盡甘來的愛情,寧願滯留船上,在內河航道來來回回,一直走一直走,永遠不回頭。
精彩摘要
🍀他總在聞到苦杏仁的氣味時,憶起被阻礙的愛情宿命。
🍀心靈的愛情在腰部以上,肉體的愛情在腰部以下。
🍀一個寡婦說:我感到很幸福,因為只有現在,我才能確定他不在家的時候,是在什麼地方。
🍀社會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反感。
🍀你還年輕,還不懂得內心的記憶會把不好的東西抹掉,而把美好的東西更加美化。正是因為這樣功能,我們才對過去記憶猶新。
🍀有些瘟疫受到控制,有些益發肆虐,有些不知從何而起,有些明明知道。瘟疫就是傷害不懂也不能保護自己的人,但,我們不懂也不能害怕,因為害怕也是一種瘟疫。
🍀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他們痛苦地證實了,在這麼多年的夫妻爭鬥中,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培養了仇恨……儘管現在他們老了,已經心平氣和,但還是注意不去提他,因為那剛剛癒合的傷口將會再次流血,彷如就發生在昨日。
🍀一個世紀前,人們毀了我跟這個可憐男人的人生,因為我們太過年輕。現在,同樣的事再次上演,因為我們太老了。
🍀阿里薩大吃一驚地發現,那些縱橫交錯的參天大樹已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燒焦的平地、被輪船鍋爐耗盡的整片樹林的殘骸,以及被上帝遺棄的村莊的瓦礫……雖然戰爭已經結束,瘟疫也不再流行,但一具具腫脹的屍體還是源源不絕地飄過……而此時,只剩下荒蕪的大地上無邊的寂靜。
🍀他們像被生活傷害了的一對老年夫妻那樣,不聲不響地超脫了激情的陷阱,超脫了幻想和醒悟的魯的嘲弄,到達了愛情的彼岸。因為長期共同的經歷使他們明白,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愛情就是愛情。
書名誤導想像,原以為小說是描述某個地方突發可怕瘟疫,一對情侶因疫情擴散歷經堅貞愛情的悲歡離合。實際上,小說對瘟疫本身並無過多著墨,而是以「瘟疫蔓延」做為愛情的隱喻,藉由阿里蕯一見鍾情引發的種種「症頭」,將愛情做疾病化描寫:初次見面電光石火,隨即以不可抗拒的相思病毒遍佈全身,終生難以解脫。愛上費爾米娜卻不能相見的阿里薩,犯相思病時,症狀與霍亂如出一轍:肚瀉、吐黃膽水、暈厥,這些病徵上的混淆,證明霍亂與愛情本質上相似。
然而阿里薩式的痴情令我不解,沒有真正相處,經過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柴米油鹽,只因為一見鍾情與幾封書信就認定是真愛,花費五十多年時間去成就執念,既荒謬又可笑,不禁質疑,他到底了解費爾米娜什麼、愛她什麼?
反觀費爾米娜和烏爾比諾這對老夫妻,雖為了日常瑣事(一塊肥皂)鬥氣,當對方不在身邊又牽腸掛肚,輾轉難眠。他們了解彼此,不需要語言,僅僅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相知相守五十年,點點滴滴所累積的感情,平淡踏實。
小說另隱含國族寓意,是允晨版導讀中,文學評論家詹明信所提出的見解。雖然允晨版的翻譯不忍卒睹,但透過這篇評論及日後為閱讀《迷宮中的將軍》,查詢拉丁美洲歷史發展與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相關文章,加上最近借閱翻譯較為通順的皇冠版,幾本著作連貫起來,對哥倫比亞這頭大象的輪廓才有了初步理解。
馬奎斯以女主角的兩段愛情,呈現哥倫比亞國家民族特殊歷史背景:烏爾比諾醫生在小說中代表高貴進步的歐洲,阿里薩象徵經濟劣勢的拉丁美洲,費爾米娜則是人民的隱射,映襯拉丁美洲對歐洲的依賴與崇拜。直到五十年後醫生過世,阿里薩終於以拉丁美洲堅忍靱性,盼到新生活。
現實生活中,起點隱晦不明、終點茫然未知的「武漢肺炎」,幾個月前在中國萌生、爆炸,繼而蔓延全球。持續新增病例不僅造成社會運作遲緩,諸多活動相繼取消,即使在醫療科技發達的現代,疫情仍使得人人自危,身心飽受折磨,在人際交往時悄悄地畫出隱形分隔線,擔憂感染的可能。
面對這場疫情暴風,我們不僅有愛也有恨,有恐慌更有忿懟,如果疾病隱喻災難,愛就是一劑給人勇氣抵抗大環境動盪不安的解藥。疫情告訴我們,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如此渺小,而所謂的文明,是以破壞環境生態來換取科技進步。我們得記取教訓深刻反省,從今以後好好愛護僅有的地球,同理包容,樂觀謙卑,冷靜以對。誠如馬奎斯所言:就算走到絕境,失去耐心,也要保持幽默,熱愛生活,這是人類最大的財富。
防疫時期閱讀經典,同馬奎斯搭乘阿里薩的新忠誠號,徜徉在歷史涓涓細流,沉浸於美麗動人情節,為心靈帶來平靜。
祈求各國安然度過浩劫,疫情早日趨緩,生活恢復常軌。暴雨過後,終有放晴的一天。
我優秀學生的版面轉來的,她閱讀快,打字更快。
https://www.facebook.com/accsnow?comment_id=Y29tbWVudDoyODMwMzE2NjI3MDYyNzY5XzI4MzE5OTI2ODY4OTUxNj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