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2-06 05:25:14| 人氣3,185|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原文】 
余問番人硫土所產,指茅盧後山麓間。明日,拉顧君偕往,坐莽葛中,命二番兒操楫緣溪入,溪盡為內北社。呼社人為導,轉東行半里,入茆棘中。勁茆高丈餘,兩手排之,側體而入。炎日薄茆上,暑氣蒸鬱,覺悶甚。草下一逕,逶沲僅容蛇伏。顧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約行二三里,渡雨小溪,皆履而涉。復入深林中,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纏結其上,若虯龍環繞。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又有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如孽,已大十圍,導人謂栴也。栴之始生,己具全體,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笋同理,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目不得睹其狀,涼風襲肌,幾忘炎暑。復越峻坂五六,值大溪,溪廣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導人謂此水源出硫穴,下是沸泉也。余以一指試之,猶熱甚,扶杖躡巉石渡,更進二三里,林木忽斷,始見前山。又陟一小山顛,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導人指曰:「是硫穴也。」風至,硫氣甚惡。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磺氣所觸,剝蝕如粉。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余攬衣即穴旁視之,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地復岌岌欲動,令人心悸。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耳。右旁巨石間,一穴獨大,思巨石無陷理,乃即石上俯瞰之。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急退百步乃止。左旁一溪,聲如倒峽,即沸泉所出源也。還就深林小憩,循舊路返,衣染硫氣,累日不散,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中沸聲也。 

【翻譯】 
我問住在這裡的平埔族人硫黃土的產地,他們告訴我在房子後的山裡面。隔天我拉顧君(顧敷公)一起前往,我們坐在獨木舟中,命令兩個平埔族人替我們划船。沿著溪流進入,溪的盡頭是內北社,我們請部落裡的人替我們導引方向。 

後記:



  往東走半公里路,進入茅草叢中,堅韌的茅草高達幾丈,我們用雙手將草撥開,側身進入,烈陽像是迫近茅草似的,處在這裡只覺暑氣潮濕,悶熱異常。茅草下面的一條狹小道路,彎延如伏地之蛇。顧君有登涉的能力,和嚮導走在一起,不久便遙遙超前;我與跟隨的人等走在後頭,明明只在五步之內的距離,卻因高大的茅草遮蔽已各不相見,考慮或許會互相失聯,我們呼喚對方以確認彼此的距離。 

  大約走了二三里路,渡過兩條小溪,都是穿著鞋子直接涉水。接著再走入深林,林中樹木茂盛,大大小小的竟分辨不出名稱;樹木上纏滿了藤蔓,就像小龍彎取盤捲其上;一陣風吹過樹上的葉子掉了下來,其中也有手掌般大的。又有巨大的樹木裂土而出,兩片葉子才剛發了芽,枝幹就粗到須要十人合抱,嚮導跟我們說那叫作楠木。楠木一開始成長,就已具備整體,時間越久就越堅實,一直不會再變大,大概和竹筍的生長是同一道理。樹上鳥叫聲千變萬化,都是第一次接觸到的聲音,但我卻無法找到牠們的蹤跡。涼風迎面吹來,我幾乎忘了酷暑。 

  再越過五六個險峻的坂坡,遇到了一條大溪,溪的寬度約四五丈,水流在高大的石頭間潺潺流動,和石頭一起呈現出深藍的色澤,嚮導說這裡的水源出於硫穴下,也就是溫泉;我用一隻手指試試看,果然非常溫熱,我們手扶木杖腳踩著較高的石頭渡河。 

  再前進兩三公里,林木忽然不見蹤跡,我們開始能看到前方的山。又登上一小山頂,感覺到鞋底下逐漸變熱,眼前所見的草皆枯槁無生氣;往半山腰看去,白色的煙氣縷縷飛升,就像山中的雲氣剛噴吐出來一般。白煙在青色的山間搖曳,嚮導指著那告訴我們:「那就是硫穴了。」風一吹來,硫磺的惡臭撲鼻。 

  再前進半公里,連草木都無法生長,地熱得像被火燒烤;兩邊的山大多布滿巨石,一觸及硫氣就剝落腐蝕如粉狀。白煙五十多道都從地底下猛衝而出,滾熱的水四處噴濺,冒出地面一公尺多。我拉起衣角靠近硫穴邊看看,聽到如雷般的轟隆聲震蕩地底,彷彿洶湧的波濤和燃燒一鍋沸水般更迭著;地表又危險的像要搖動起來,令人心生不安。大概周圍百畝之廣,其實就是整個沸煮的大鍋,我的身體就走在鍋蓋上,之所以憑藉不陷落的原因,是由於熱起上衝將地表鼓起。右手邊的巨十間,有一洞穴特別的大,想想這麼大的石頭還能存在這裡就沒有陷落的道理,於是靠在石頭上俯視硫穴,穴中臭氣的火燄撲人,什麼東西都看不到,碰觸到腦袋好像要裂開一般,我於是慌忙的退了好幾百步才停下來。左手邊有一條溪,流水如急衝入峽谷般發出響聲,那就是沸泉的源頭。 

  回來深林的休息一下,便沿著來時路走回。衣服燻染一身硫氣,好幾天都無法散去。我才了解之前如衝入峽谷崩毀山崖轟隆不絕耳的聲音,就是硫穴的滾沸聲啊!

本文描寫郁永河探訪硫穴的經過,現今泡湯流行, 溫泉區往往遊客如織,人聲鼎沸,同一地點,在當時郁永河看到的卻是林木蓊鬱, 聽到的是禽聲萬泰,文章選自裨海記游, 為台灣寫下歷史, 他冒險犯難的勇氣與毅力, 也將自己寫入台灣歷史。

作者
郁永河
字號
字滄浪。
籍貫
清浙江省仁和縣(今杭州市)人。
生卒
生卒年不詳。
生平

郁永河曾考取秀才,性喜遊歷,是一位極富冒險精神的旅行家。康熙三十年(西元一六九一年)到福建擔任幕僚工作,足跡遍及閩中山水。康熙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九六年),福州府火藥庫遭回祿之災,為了補足被燒毀的硫磺,郁永河受命渡海來臺;康熙三十六年(西元一六九七年)四月,從臺南登陸北上到淡水採硫,期間遭遇許多困難,終於在十月完成任務,返閩復命。

學術

在臺灣採硫期間,他將所見所聞以日記體記錄下來,寫成了裨海紀遊,又名採硫日記,忠實記錄了三百多年前臺灣的面貌,是了解臺灣歷史的重要書籍。

評論
因為郁永河對硫土產地充滿好奇心,於是深入產硫溪谷源頭,將一探究竟的歷險過程及初見溫泉硫磺的驚奇感受,用精確的文字記錄下來,因此留下了臺灣文學史上描寫「硫穴」的重要文獻。透過這篇文章,不僅可以認識郁永河寫實生動的文字風格,也可以感受作者冒險犯難的精神。
著作

裨海紀遊、海上紀略、番境補遺。

台長: 荷塘詩韻 二
人氣(3,185) | 回應(3)| 推薦 (14)|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閱讀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一枝一葉總關情 作者: 川雪 ( 轉)
此分類上一篇:《現此時先生》 作者:黃春明

(悄悄話)
2018-12-06 05:58:16
旅人
謝謝分享

週五愉快
2018-12-07 23:52:58
版主回應
感恩 感恩。

周末安好。
2018-12-08 09:12:48
(悄悄話)
2018-12-08 02:27:55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