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跟巴黎聖母院超像的胡志明紅教堂,有著越南特多的摩托車街景)
青說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1000年直到清朝,之後就換法國人來亂(亂這個詞用來頗有意思就像五胡亂華那種說法)。19世紀中期傳教士來越南受害,法國就已經藉口要搜括土地。直到1885年法國與中國簽訂「天津條約」,越南就被納入法國的統治。那麼法國殖民越南這100年,可留下了什麼影響?太深的文化與史觀我說不起,就簡單講我看到與經歷到的。
頭一個當然是來這裡的白種人,高比例是法國人或通曉法語,所以做生意的、觀光點的越南人很自然也會用幾句法文招呼。法國人不會講英文或不屑、不爽講英語的情形是世界有名的,看來越南這裡應該是他們最能感到自在的東方遊地首選,所以來這裡的中老年人很多是法國人。
法國在東亞,殖民過寮國、柬埔寨與越南,因此越南也成了講法語的人來亞洲還可大落落使用法文的地方。而對於沒來過亞洲的白種人來說,來過越南大概就可誇說看過亞洲了,因為此地豐富的亞洲風混血縮影確實能讓人對於何為亞洲有個基礎的拼盤概念。
於是對越南人而言,第一外語不只是英文,能夠快速跟世界接軌的語言是法文。比如我去北越訪視的河內某國小,最後的兩個學年即四年級開始就學英文,另外他們除了英文實驗班以外也有法文實驗班,所以當志工來此服務不只能教英文還能教法文時,學校就高興得要命。來此服務的歐洲志工也因為多語言的背景,三不五時當地的越南年輕志工也就有更多機會跟他們練法文,比如我就在VPV總部看到越南青年蘭很開心地跟德國替代役志工在聊天。哇勒兩人都在講第二或第三外語喔,恐怖,這大概是我對法國還在越南糾葛纏烈的最深印象。看來東方臉孔的人法語講得好且比例最高的當屬越南人了。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enayant/1/124680866161)
然而就跟每一個被殖民地對留下來的殖民國文化再跟本地文化交融衍伸成自己一部分文化那樣,越南當然不會照單全收保留純粹的法國文化。咖啡與法國麵包在此地的雙手聯彈變奏曲,相信一定讓法國人大開眼界。
越南人喝咖啡的習慣是受法國影響,他們這裡的傳統喝法是用滴滴壺,青說這是值得等待七分鐘的好滋味。為什麼需要七分鐘呢?因為他們使用一種可以拆解的特製咖啡壺,壺底鑽很多小洞,只要咖啡粉倒進去、加個內蓋讓咖啡粉別浮上來,熱水倒進去,等就對了。(OS:看一下青的精采沖泡敘述
http://tw.myblog.yahoo.com/vie-912/article?mid=1160&prev=1204&next=1024&l=f&fid=7)
滴滴壺在我這環保人士眼光看來真是了不起的設計,不用電力、不用濾紙,有夠環保;最上層的杯盤蓋除了可以當蓋子防熱氣擴散,也可以在滴完以後反過來當底盤承接滴滴壺,全身上下無一處多餘設計,讓人愛不釋手,真的是強烈建議台灣的登山界要進口啊就能在玉山頂上享受這美妙的現煮咖啡滋味(OS:另外一種讓我覺得了不起的設計就是印度女性的莎麗與繫腰褲,完全不需拉鍊鈕扣等任何非布料製品就能讓人從小穿到老、肥瘦都可穿不用分M、L、XL等過多浪費的生產)。
於是在胡志明市的第二天早上,我就點了Traditional Vietnam Coffee配著巧克力醬草莓可麗餅吃,來迎接我的滴滴壺初體驗。一開始我只覺得怎麼拿~~麼苦啊,沒想太多還是喝完。結果等到我要去越南航空買去河內的機票時,哇ㄌㄟ我在他們辦公室洗手間ㄘㄨㄚˋ到不行。青說婚姻需要很多賽事來迂迴轉折才能體驗幸福,那我說旅行碰到賽事也是另一種讓你終身難忘體驗何謂平安健康就是福的幸福。
青看我那整個下午昏頭轉向魂不守舍,說我大概是喝了比較劣質的咖啡吧。儘管我去的店還是Sketch雜誌在地圖上有標明出來的店面呢,於是我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店家看我是外國旅客所以很阿莎力給我double份量的咖啡粉~~~看來我不是喝了滴滴壺咖啡而是拉拉壺咖啡。
話說越南等級最高的咖啡就是貂咖啡Legendee Weasel Coffee,青還送我一包。貂喜歡吃成熟美味的咖啡豆,偏偏牠又沒辦法消化這豆子,就只能分泌特殊消化素排出來。然後咖啡工人就會從牠的便便裡頭找出完整的咖啡豆洗好曬乾再用奶油烘培(當然這個年代不用去找貂大便喝啦而是用特殊配方去模擬出來)。喝完滴滴壺咖啡的隔天早上,我終於知道咖啡豆吃太多的貂,拉出來會是什麼味道。也在那一刻,我忽然非常同情以往的咖啡工人身處在怎樣的工作環境。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enayant/1/124680866185)
於是此行我除了味道比較溫和的Highland咖啡會在走路很酸的時候繞去店裡歇息一下,還有在青家喝到越南第一品牌Trung Nguyen的即溶咖啡以外,對一般咖啡就有點這個那個的敬謝不敏了。
幸好~~回台灣前一天青家帶我去Bingque(唸成炳奎)一個類似度假村的地方用餐,喝到了好、~~好喝的白咖啡,而且我還意猶未盡決定再點一杯,我跟青說即使賭上再拉一次我都甘願,幸好白咖啡非常爭氣的要讓我對他留下好印象,那個下午我沒暈也沒拉。但是青說那是馬來西亞的咖啡哇ㄌㄟ,看來我只能等到回辦公室再品嘗越南好咖啡是什麼滋味了(OS:結論是我第一次喝照拉,第二次喝就免疫了而且真的香到好喝)。
(OS:請看青的越南咖啡雙原(高原+中原)敘述,跟你介紹越南最好喝的咖啡品牌唷~~
http://tw.myblog.yahoo.com/vie-912/article?mid=1204&prev=1546&next=1160&l=f&fid=7)
如果說咖啡是法國留下來的飲料,那麼~~法國麵包就是法國留下來的食物了。這裡的法國麵包內餡鬆軟外皮香脆,咬起來也不會硬,對喜歡吃軟麵包的台灣人來說很對味。越南人對待法國麵包也有自己的招數,就像台灣賣香腸的路邊攤或是7-11大亨堡那樣普通平凡地對待他,他們把麵包放在玻璃櫃,裡面就隨性夾些餡料。流動攤販的生意人則是把麵包放在扁擔上,而我在河內老街則是看到一ㄊㄨㄛˊ ㄊㄨㄛˊ法國麵包塞在保力龍箱跟竹簍子上,一點也沒有所謂法式=浪漫=高級的聯想。
那這些餡料有什麼?在我喝完拉拉壺意識不清的那天下午,青帶著我到一家她很喜歡很有型的咖啡店La Fenêtre Soleil(你看就連店名也法文,意思是:窗邊的陽光),看著菜單的照片跟日文介紹我就點了一道越式法國麵包,看來長得像美式潛艇堡,裡頭夾著紅白蘿蔔酸甜泡菜,內容感覺還蠻台式的。這有點像台灣麵包界的肉鬆麵包那樣,是一場完美混血(OS:關於肉鬆與麵包的雙重奏,曾經德國來台交青Jana以此種混血反過來征服我,她說她最喜歡在抹著厚厚草莓果醬的土司夾上肉鬆吃…………好恐怖)。不過這道輕食加上檸檬汁還是差點打敗仍在昏頭的我,因為餡料的味精味實在、太、重、了,相不相信?就連檸檬汁都有味精的濃重鹹甜味!青嚐了以後也作如是懷疑。
於是那個下午我們就賴在這家店的躺床上,過得活像鴉片吸食不足的清朝墮落貴婦,癱懶不起無力移動,翻起他們這裡人家寄放的DM。話說這家店有點類似人文咖啡會放一些美術藝文或流行界資訊,我們就帶回一份以法文編印的活動資訊。
這活動資訊的文宣設計也很法國風的歐式格調,就像蒙德里安的方塊變臉風格。如果不是內中越南女性頭像的時尚設計,還會以為就是法國本地的資訊呢。
對於越南某些設計很有法國風味的感覺,青跟我都有一樣沒有證實的疑問。例如越南有些即使是現代建築在裝飾藝術Art Deco的風格也非常強烈,青說主因之一是受共產主義的時代影響所以多走花草紋等自然植物設計,因為他們的現代藝術在發展上如果不是這種沒有爭議的意像,例如象徵主義或是較為批判會讓人在解釋上加扣各種想像與帽子的就容易死得很慘。而我們都在想會不會是法國殖民那時候正好是Art Deco流行的年代,所以碰巧這個風格就順勢結合在這裡更加茁壯(OS:青,趕快,你的功課請附在留言並且寫一篇文章。我目前有查到沒錯啊就是在這段期間)。
關於越南與法國之間交融無比的關係,我最喜歡的還是青的註解。她說:「越南的羅馬字系統是法國傳教士創的,加了很多法文的標音。你看路上的招牌,如果這一路上不是亞洲的建築特色與橫衝直撞的交通環境,你會覺得好像人在法國。」我試著用她的眼睛去看車窗外的街景,果真有這種奇異的感覺。
於是我開始想念起住在河內老街旅館的那兩頓早餐:咖啡配法國麵包與煎蛋,有著法越混血的簡單平易與近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