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6 12:59:41| 人氣2,05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無名碑》 ──那個水深火熱年代

 
適逢近來閱讀內地熱賣,當年明月先生的《明朝那些事兒》,看到朱元璋起義討元,動不動二三十萬人對砍,再回想戲中清末那些所謂革命,連小戰役也算不上。楊衢雲及孫文領僅幾十人,干着些芝麻小事,演員七情上臉,眾志成城卻只為炸毀區區廣州衙門,以為就此可推翻滿清,戲中竟敢說「成事後楊兄就是大總統」,還要幾十人毫無計劃的只帶幾根手鎗上陣,飾楊衢雲的周家輝更苦着臉說︰「其餘兄弟唯有拿刀去。」如此兒戲,確實還頗能表現出當時烈士的丹心及天真。演後談中嘉賓慨嘆像楊衢雲這樣重要的人物竟輕易被刺殺,正點出當時的革命的草率。問題是最終滿清果真因為小小的辛亥革命而結束,楊孫二人在香港、廣州的星星之火,卻真的牽動了全國甚至海外的中國人。導演在這樣既矛盾又滑稽的劇情舖排中,似乎抓住了重點,他特意加插劇本沒有的楊氏女兒秀霞出場,甫出場便和母親五娘一同向父親/丈夫及觀眾叩問︰「什麼是革命?」

 

什麼是革命

誠然,歷史裡興中會並不窩囊,雖然不過是個黑社會組織,但卻得到不少財團、軍閥及日本幫會協助(或利用),勢力龐大。當時計劃在粵、港革命,其實包含很多戰略上考慮,然而由於劇本僅以楊衢雲個人出發,未能盡見全面局勢,又交代的只是革命前期興中會羽翼未豐的歷史,而且劇情未見激昂,多靠對白述史,欠缺壯烈,以致戲中革命部分看似兒戲,各人似僅以熱情就義。

 

不過僅一句「什麼是革命?」,令本來平板而帶點惹笑的劇情,變得深刻,觀眾不再只追看楊衢雲的愛情及革命故事、楊孫爭位、楊氏忽然去非洲及楊氏之死,讓觀賞角度也轉變,由人物傳記延伸至精神意義,以致升華了看似輕率的烈士行為,觀眾不必單純針對劇情的可行性,而思索楊衢雲等人何以要拚死堅持。戲中楊衢雲義薄雲天,謝纘泰忠肝義膽,孫文角色亦見一份俠氣,以托出他們的革命不同於前朝起義,志不在於奪權,本質上也非「推翻滿清」,並不牽涉種族藩籬,而是透過宣傳、引發事件,小石投湖,激起國民心中革命的漣漪。辛亥革命亦是如此,光復武昌之後,興中會/民國政府並非攻打全國,而是其他地區自動投誠,這可是楊孫當日埋下種子,得以開花之果。「什麼是革命?」的答案,既非個人私欲,又超越民族甚至國家意義,而在於喚醒國民鬥志,以回應輔仁文社的綱領︰「革新社會,開通民智」。

 

哪來水深火熱

當中我很在意戲中起義戲裡像家常話一句,楊衢雲對兄弟說︰「國家及人民正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或因為故事發生在香港,聽來感受很深,然而哪來「水深火熱」?1900年前既無天災,也無大敗之仗,國家未見嚴重問題(至少當時人民不可能知道),這班中上產之士吃飽穿暖,既無人威迫,還身處無風無浪的香港、海外,他們豈只上街遊行,諷刺亂,或在議會大叫,而是激昂地革命,他們何以捨命救國?如果百年後的辛亥革命事件值得傳揚,我認為楊氏等人的這份對民族的熱情,對社會民生的關愛,更值得傳承。這套戲的出現,正表現「致群」亦懷有一份熱情,在講票房看綽頭賣包裝的消費時代,仍然堅持。

 

最後一場,尼姑秀霞一一介紹各歷史人物出場,各人又自報生平,長篇大論,讓坐在我前排的青年男女焦躁不安。百年後,因為有這個戲,大家認識了楊衢雲,但當中壯志,又何以承繼?百年後,我們同樣衣食無憂,至少孤島平靜,無戰無禍。不必偉大疾呼「平反六四」,回看十年內地各式假貨,四川豆腐渣,綠壩橫行,疆藏內亂,究竟要有怎樣的國情,我們才稱一個時代是「水深火熱」?《無名碑》結構上有待改善,確實它難以展現當年《討海號》的豪情壯志,也無《陽光站長》的細膩動人,但至少小石仍可翻出漣漪。

文章已刊於IATC網頁︰http://www.iatc.com.hk/onlinearticle/articled557.html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2,05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悄悄話)
2010-01-27 08:52:0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