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26 16:55:22| 人氣1,29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紐倫堡大審判 - 沉重的氣概

要演如此沉重的法庭審訊題材的劇目,難度也太高。如導演謙辭之言,自己的作用不大,重要的是演員自行發揮,我想也不無道理。在這樣嚴肅而沒多變化的場景內,在只有依次序講對白的結構之下,讓演員與對白裸露於觀眾面前,以致說對白時一點的不自然或遲疑,也被放大得很突兀。然而,各演員確實做得很出色。這是很少見到情況,沒必要刻意稱許那一位演員,因為全體的水平也很高,先不必說馮祿德、葉進或林立三等的厲害,即使是站在台下那四位不動不言的憲兵,那份肅然的情態,已值得佩服。

演出不斷論及公義與責任的問題。二戰後國際軍事法庭審理納粹戰犯,先是戈林為首的核心戰犯,其後是演出所及的那些主要司法要員。控方力指他們這些決策者一定有罪;辯方卻說他們不過是為國效力,只在努力守護所愛的國家。縱然導演在場刊說那一邊較合理並不重要,但演出明顯已為此事作了判斷:在面對近六百多萬猶太人被屠的事上,那些鼓吹者無論如何也沒有借口或需要原諒。正如最後,前德國法官因寧(林立三)對希活法官(馮祿德)說自已根本不知道最終會演變成屠殺時,希活說:「由你第一次判一個無罪的人死刑時,你便知道會如此」,這是對身為法官的最大指控,也是對作為守護公義的最有力說話。

很欣賞希活判各人有罪後,艾孚士法官(葉進)突然在庭上說自己反對這個結果。觀眾大笑,也許那個時刻太突兀,也可能觀眾以為艾孚士只求自保。然而,這個劇的精髓正是所謂公義,其實各有說法。艾孚士正正道出,沒有所謂正確判斷,而是只有在當時當刻作出最合理的選擇,一切也待歷史見證。

整個演出,很在意開幕時的一段,一位今天的步兵一邊翻閱希活法官的筆記,訴說1998年前美總統克林頓在《羅馬條約》簽了字,承認國際刑事法院的權限,卻會讓美國出兵干涉他國時有所限制。我記得當時這事件釀成很大的政治風波,克林頓不但得不到議會的支持,甚至被同黨派人士杯葛,當然也包括布殊的大力反對,讓這位快要下台,有史以來民望最高的總統突然眾叛親離。同樣地,在演出尾聲,希活法官判處各人有罪,也得不到任何一方的支持,包括德國人、同盟軍、他的好友貝浩夫人,甚至同事的艾孚士法官。這讓我將之聯想及劇場空間的立場及姿態,繼《十二怒漢》後,它又選了個沉重的改篇法案題目,還要作為「十周年鉅獻」主打。在這個娛樂至尚(至少傳媒是如此教育我們)的世代,張可堅在演後言明:「有時沉重一下也不錯」。為了守護自己的立場及信念,逆流堅執而行,我想克林頓、希活,乃至張可堅也有此的氣概。不過劇場空間也不至「眾叛親離」,至少大會堂全院滿座,掌聲不絕。至於在眾人謝幕時,見導演及某些演員紅了眼睛,是為了遇上知音而喜?無論如何,這些紅眼睛確令氣氛更沉重,讓觀眾更為此審判肅穆。

文章刊於《城市文藝》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1,293)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Angeline.
頭痛,數學題,沉重的電影。
看來angeline真是個膚淺的女生
2008-10-25 23:53:49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