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0 00:34:41| 人氣1,3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耶穌十三門徒》﹣不再含蓄的宗教劇場

談到許樹寧,除了想及他那具電影感的表現方式,就是想及他與宗教的密不可分(雖然他的演出不是每次也具宗教意味),然而過去的宗教味是如此含蓄而溫婉,即使如《亞伯拉罕的眼涙》這種訴說聖經故事的演出,也似是把焦點放在父與子的關係,或信仰、信念上。今次卻不同,在描寫門徒的反叛與拒絕之間,強烈地透現一種回應聖經,敬畏神投靠神的基督教味道。今次確實少了一份從前那份借人物及事件,與觀眾「傾談」宗教,討論信仰的溫柔,而是露骨地如同傳道人站在講台上,不少台詞簡直就像在朗讀聖經經文,以「指示」甚至「指令」的方式,向觀眾宣佈基督的愛,擺出強硬堅貞的宗教姿態,再也不是點到即止,很有趣。

說實這樣的演繹對非基督徒的觀眾確實是一種考驗,如果不好如此佈道式表現的觀眾,聽着兩個小時大量赤裸裸的愛與罪話語,更可能會混身不自在。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演繹也很有特色,雖不是他獨有,但能以此玩出詩意,配合不同媒體意象,道出韻味,卻不是人人也做得到。

雖說劇名是「十三門徙」,但其實故事只集中在某幾個門徒身上,透過他們從前的軟弱與反叛,對比出日後心靈的堅定,及神的愛:猶大,一個著名的出賣者,他是何等軟弱及無力,而選擇了背叛的道路,然而他卻承受不了這份背叛,更甚是耶穌原諒那早料到的背叛,脆弱的心卻承受不了強大的自責,最終選擇自殺而死。然而,既然早已得到寬恕,為何還需自殺?猶大在劇中悔疚地提問;掃羅,為了守護律法而不認同耶穌,最後卻發現心中的信仰才是律法的真正基礎,而成為保羅;最後彼得,一個自稱最愛耶穌的人,卻三次不認耶穌,當在劇場上彼得的背叛與耶穌的寬恕並置時,彼得的心就像要為這份預先被原諒的背離而裂開,然而路依然要走。不論猶大、保羅還是彼得也曾因人性的軟弱而背叛過,那份背叛,就我看來,是平等而同樣嚴重,然而保羅及彼得卻不因害怕而選擇自殺,他倆沒有逃避自身的軟弱或罪疚,而選擇承受從前背叛的肉身,繼續他們的路。

縱然演出不時描述聖經故事,然而我發現,編導所看的並不是故事本身,甚至故事反映的內涵或教育甚至宗教意義,而是當中的一份人性,一份掙扎與堅持。這是個有關成長的故事,正好對照另一個彼得只因不想留在家中而離家出走,最後在山上苦惱,究竟自己在做什麼。故事似乎沒有答案,然而當他越過這座高山之後,當他能勇於面對從前背叛父親的自己時,也許他也可以如保羅及彼得一樣,散發光芒。

廖啟智的功力確實無可致疑,初看《亞伯拉罕的眼涙》時,已驚見這個在電視箱內打滾多年的老戲骨的壓台氣勢,既不造作,感情是如斯自然。今次他的演出有種更上一層樓的感覺,也許因為《亞》的基本演員只有兩個,今次卻有七個之多,讓他有機會發揮那帶領其他演員,感染整個空間的魅力。一場在同一空間,穿插着不同時空:父與子的生活、說書人的介紹、其他門徒的形體演繹,不同的人同時各不相干的擠在同一個舞台,卻因為廖啟智(彼得的父親)無意的輕拍另一個演員的身體,一個輕描淡寫的道謝眼神,透視了不同時空,讓一切也連繫上,其他演員也因此而活起來。比較他身為「掃羅」時的聲嘶力竭,或是「耶穌」的溫柔,我更好他這份帶動整體氣氛的細膩演繹。

另一個值得讚賞的演員是陳美詩Macy, 動作很乾淨,形象也見鮮明,更重要是戒去了在「女生宿舍」時或在三色台公式電視劇中的矯揉,擺脫單一化的美少女形象,感覺清新。 不過事實她的舞台經驗尚淺,未見有演員的壓場功力,聲線也欠感染力,還需廖啟智、胡志健等經驗十足的人帶動,始終她未能獨撐大場,但努力可嘉就是。

總體而言,我對此劇滿是欣賞,只是對導演總是玩着從前的把戲,我不喜歡。也可能只因我看過太多他之前的演出,而習慣了某些處理手法,那些用大布蓋過演員讓其消失,或最初疑似電影字幕一樣介紹出場演員的效果,我確實看膩了。在沒有太多的改動或創新下,這些玩意對看慣「樹寧」的我而言着實少了一份新鮮感。不過作為新觀眾的話,我想還是有其震撼力的。

最後,我對之前在宣傳上那句「不設劃位,場內會有特別座位安排,建議穿著輕便服裝出席」滿心期待,還以為又是如《亞伯拉罕的眼涙》一樣,觀眾可隨劇情而流動。然而最後不知為何又是安坐看戲,失望而歸。

文章刊登於IATC網頁。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1,3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