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8 16:35:40| 人氣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果「管理」是一種本能……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管理」是一種本能…… - 2001/11/4
作者:洪明洲/台大工商管理系教授

 傳統的組織理論常忽略「管理」可能是人類的本能之一,以致想利用「分權」來協
助人類有效管理,殊不知這樣反而限制人類管理本能的發展.....

 如果人類具有共同完成任務的群聚本能,管理與其說是一種技巧,不如說是一種本
能;很多人天生就具有管理的本能,能夠將事務理得很有條理,且能善解人意,不必
他人的指令,就能將任務完成。

 讓我們將焦點拉到戰爭--以越戰為例,誰說美國人的管理不夠水準,以致被北越
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若非美國的管理水準不夠,那美國式的管理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

 多年來我認為現代組織有過度「分權化」的現象,許多管理制度或方法也都建立在
這分工分責的基礎上。組織的工作本身是否過度「分工化」?--分工到必須有一組
人的管理工作是在制定組織目標,然後交給另一組人來執行,最後還要交給另一組人
來檢討改進這些執行者的工作績效。

 如果組織同仁能夠本能地感受工作目標,主動完成,且從工作過程立即獲得回饋,
很多管理制度就不需要如同管理教科書所提到的那樣複雜。美國人打輸越戰是否表示
美軍敗在它的打戰軍隊過於分化?

 我們並不懷疑美國的管理絕對是夠水準的,但管理如果精銳到為了要將人統合起
來,而機械性地把人類官能的作用一再分割,分割到極少人懂得他究竟在完成什麼的
程度,管理的功能已不是統合,而是分裂。

 相反的,北越軍隊可能不懂如何將軍隊作戰機能作精密分割,他們只懂得一定要贏
取戰爭,否則國破家亡;必須要協力合作,否則慘死不歸。他們的戰鬥方式幾乎「退
化」到人類數十萬代以前的情景:狩獵隊伍在追獵野獸時,沒有人因他只被任命潛伏
斥候而不願協力將擒捕到的野獸抬回去,也沒有人去偷捉他足夠吃的食物,就躲起來
不去狩獵。戰爭中戰壕形成的團結,是一種真實而原始的求生團結,每個人都會為集
體的生死而日夜合作,所以管理者如果能夠重振人類原始為群體目標而赴湯蹈火的本
能,他的管理才真正卓越,而其成效必然無堅不摧,無敵不克。

 既然人類有如此純真而巨大的情感力量,那麼,在現代社會的大機構裡,又存在於
那裡呢?如何讓組織全體上下──也許兩人,也許十人、百人、千人、萬人……都能
彼此交融,極端信賴、完全信任呢?

 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具相當人數的組織能夠有這種「眾志成城」的力量;組織
成員愈多,猜忌、傾軋、扯爛污、扯後腿的情形也愈多,多至甚至會把這個組織搞
垮。

 如此,不是和我們所說的「人具有群性,且願意為群體目標抛頭顱、灑熱
血」的本能矛盾嗎?經驗告訴我們:群體愈大,人際間交融、信賴愈少,猜忌,忿恨
與糾紛也愈多。其原因必須再回到狩獵隊中去尋求。

 原因是人類的狩獵隊顯然不是一個人或千軍萬馬,它經常維持在一定人數間(也許
數十人),而這數十人間互相交流(interaction)所培養的默契與知覺,是人們彼
此願為群體奉獻犧牲的最大極限,而這極限已經深植於本性的內涵,團隊的成員數目
逾越此一極限將出現人群合作的「盲點」──也就是說人際間合作的默契已混淆不
彰。

 管理學者帕金森發現,團隊中數如果超過廿人,整個團隊將發生「有機性或化學變
化」,他稱廿的人數為無效率點,亦即一個決策團體人數如果超過廿人,便將喪失實
權、開會出席人數歸納出這個結論,至於真實的原因他本人也說不出所以然,但如果
了解狩獵理論後,當不難知悉帕金森定律確有其意義。

台長: marco
人氣(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