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01 01:19:54| 人氣1,12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食影人快談──默看《連鎖信Pulse》〉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Wes Craven編寫的劇本。在《Scream》一連三集大熱賣又讓驚悚片風行起來(但這三部片有著相當指標性:Wes整理了該類型的公式又予以突破的機制),這個老恐導最近動作不少。拍完《Red Eye》後,除了舊創意的被沿用與改拍外,他也將念頭轉到人目前科技產品的依賴性上。
編導頗有向亞洲恐怖片(尤其是日本)取經的意味──本片似乎跟黑澤清的《回路》有關(很遺憾,默未曾看過日版。只讀過新雨發行的小說譯本,夠冷夠迷離)──鏡頭的調撥、陰綠的色澤、角度的詭異多變,都在在顯示著日系恐怖的獨特幽暗。可惜的是氣氛的堆砌仍舊欠缺那種老神在在地說一個讓人寒入心底的鬼故事的悠緩語調。
也不知道怎麼的,好萊塢搞出來的靈異氛圍,除了印度裔M. Night Shyamalan外,都脫離不了某種意圖銜接的感覺。彷彿緊張刺激慣了,一下子無法從雲霄飛車的速度踩回腳踏車或徒步的節奏。就像走路的調性,有些人就是快馬加鞭、勇往直前;有些人則悠悠哉哉,不疾不徐。光是鏡頭移動的速度就明擺著這其間差異。
於是最後指向科技末日寓言的段落就顯得突兀而無力。
──捉不到如何深入隱微的恐懼地帶的拍子。
試圖運用情節填充並製造恐怖感的法子並不成功。
有點遺憾,難得燈光、攝影表現如此淒豔。
但科技與靈異的結合,指向滅亡式開放結局的架構,是不壞的。畢竟要讓基本面就是對立的兩大類型合流,原來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嘗試(近來《X-Men》、《Superman Returns》導演Bryan Singer參與編製的六小時影集《The Triangle》──台灣譯為《LOST檔案 神秘百慕達》──卻融會得很成功,令默再三回味、趣味無窮)。
此外,對科技高速發展與運用的疑慮、依賴和不安都盡顯在:
「我們想活下去。」
「他們想活回來。」
這兩句,是有趣至極的強力象徵。

台長: 九十九我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