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是我二十九歲生日,因為明年就要變三十了,所以現在趕快寫下一些話,準備揮揮手向二開頭的自己說拜拜啊。
為了慶祝我的生日,他老爸老媽與我們兩人四個人在元旦晚上,也就是我生日前一天吃中國菜慶祝;檸檬雞柳,蒙古牛肉,豉汁蝦球,素菜什錦,一大盤炒飯,還有為我點的一小碗白飯。洋味甚濃的中國餐廳裡,給茶給水,但我仍然不免點了一杯雪碧,只為了要沖淡這邊餐廳飽足後的油膩感。
會後,他老爸突然說,二十九歲,真是年輕啊。年紀大年紀小,在出國之後我就已經失去了對歲月的準頭;走在陌生的國外街頭,或是與學校同學認識彼此,畢業之後工作與家長談話,羞赧的樣子很多人以為近三十歲我還是大學生(或是他們的同學),但我仍然感覺的到年紀增加之後生理的變化;半年前我找到了兩根在後腦勺長長的白頭髮,以前對記憶力很有自信的我,只要看過某個演員,不管戲份多還是少,我都能記得他/她之前出現在哪部電影/電視上;但是現在答案出現遲緩,如果沒有立刻去找維基,大概要過三天答案才會突然砰地出現。雖說這是一項沒什麼用的特技,但當有一天不看電視的他居然能比我先說出「啊,這個女的演過急診室的春天!」,當下自己就會產生小小的憂鬱。
其實也不會太不開心,因為其他方面相對地也成長許多,像是心情的體會,看見事物的角度變廣;工作來說,雖然說拿到新譜子的時候心情比以前更沮喪,但其實是因為認知比以前多,所以預想的恐懼增加。以前是初生之犢,不懂得害怕,錯了都不知道,現在比以前有更多武器可以對付(笑)。中學時期常常在書店流口水,為了十塊錢二十塊錢煩惱,現在卻輕易一下子買兩三本書;其他煩惱比以前增加,付汽車保險,健康保險,房租,汽油開銷,買菜看有機無機,錢存的夠不夠。
當MSN壞掉的時候,本來也沒什麼感覺,後來才發現我與台灣的生活圈變成大脫節;新的帳號裡面只有不到十個人,上線次數變的越來越少終於變成沒有,一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一天聊個兩三句的行為長期下來對生活是有多大的不一樣。丟出一個水球,跟大家說我還活著,誰結婚了,誰要生小孩了,誰的優推伯多好笑,像蜘蛛絲般細的人際網路就存在這些訊息當中;後來也發現,撥出撥進的手機只變成與家長溝通的工具,忘了住在五分鐘車程遠的朋友也是個活人,也可以約出來吃飯。
有時候覺得自己不懂得羨慕別人,又覺得自己把眼光放在自己搆不到的地方;突然又覺得結婚時選的餐具圖案實在是太無聊,非黑即白的眼光讓我自己都覺得我的生活環境冷冰冰,後來還是覺得,還是順著水流漂下去,我要做一個YES MAN,而不是處處都追求簡單容易。不要怕空白不要怕無聊,不怕與人談話當中的靜默,訂了計畫結果沒辦法實現也不沮喪(立志要在這個寒假看100部電影但其實只看了十部),還是要說,讀著你們,聽著你們,還有在這邊冷冽空氣的生活,
我要擁抱。
註:哪十部電影
特務行不行(我喜歡男主角,笑點沒有預想中多,不過有幾個)
魔鬼剋星(好老的片,緊張鏡頭跟現在比實在是令人打呵欠)
愛是你愛是我(每年必看的耶誕片)
伊麗莎白小鎮(天哪,故事線亂七八糟,好難看)
沖氣娃娃之戀(讚片)
黑暗騎士(太讚了)
老爸行不行(喜歡男主角,沒想到有法國人在裡面,好看的片)
航站情緣(讚片,第二次看了,湯姆與史匹柏,好個機場童話,我愛你們)
天方夜談(兒童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