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周六,天氣陰,在山上整理盆栽時,被這大傢伙嚇一跳~
哇~我真是失禮了>"<
當牠們跳到盆栽台面下,我還繼續拍~XD
正面的樣子~(還好,沒有對我生氣)
我懂了~是台灣特有的蟾蜍,不是黑眶蟾蜍啦!
之前不是很清楚,
終於看清楚這種~癩蛤蟆,哈哈哈~^^~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B%A4%E5%8F%A4%E8%9F%BE%E8%9C%8D
盤古蟾蜍(學名:Bufo bankorensis),俗稱台灣蟾蜍、癩蝦蟆,生長在台灣山區與靠近山區的丘陵地,是台灣體型最大的無尾目動物。
體型屬大型,身長在5到20公分之間,大多數約6到11公分 ,體色多樣,有紅褐色型、黃褐色型、暗褐色型、橘紅色型與灰黑色型等,有些甚至有背中線、花紋或斑塊,耳後腺大而突出,全身佈滿大小不一的纍粒。
根據紀錄,盤古蟾蜍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且適應力強,在平地,常出現於較開闊的地方,如闊葉林、草地、開墾地或住家附近;在山區,分布山區的海拔高度可達3000公尺。以蟲類為食,有時也會吃蚯蚓,常常可見到在步道、空地或路燈底下比較亮、蟲類較多的地方覓食,覓食時總是坐在地上,等待食物進入攻擊範圍之內,有別於黑眶蟾蜍,除了用舌頭外,盤古蟾蜍也會直接用嘴巴叼起食物,而黑眶蟾蜍只會用舌頭將食物黏回嘴裡,所以能吃的食物大小有限。由於本身有毒,因此除了大冠鷲及少數的蛇類外,天敵其實不多,當盤古蟾蜍遇到攻擊時,會做出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如果無效,則會做出很像花狹口蛙的鼓氣姿勢,甚至裝死,最後才會從耳後腺噴射毒液。
更多的資料:楊懿如的青蛙學堂連結: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bufo_bankorensis.html
影音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RAA-ew0H4 馬友友演奏 "天鵝"
(雖然~覺得表情很豐富,看個人喜愛,而音樂好聽,台灣之光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