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追劇。鬼怪,來自星星的你都是最近快轉看完的。
但我喜歡回答1988 by 李祐汀 、My Dear Friends by 盧熙京
這兩天再看花樣爺爺,覺得有點感動。
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旅行感動。
我國小時因為看到課本寫鹿港,就跟著同學搭客運去鹿港。
可能那時候,就很喜歡走走看看。
去旅行,我是真的跟當地的環境,建築對話,不太跟同行者說話。
去感受,去看,去聆聽一個空間,都已經很忙了。
除非有甚麼一定要當場分享,否則都會在休息時打開話夾子。
我很喜歡看老人家的訪談,聽他們的感悟,關於人生。
在七八十歲,人生將走完的路途,如何過每一天也讓我很好奇。
人活著,都是在學習過好自己的人生。
其實,我沒有很喜歡韓國人,對日本人不熟。但偶爾會看韓日節目,還被感動,對日本節目更早期,"長假"那個階段。在國外讀書,有韓國好友和日本好友,都是謙虛有禮,有教養的女子。但她們都說她們也不喜歡自己國家的人。韓國人比較粗暴,無論男女說話都很大聲,愛喝酒,男性不尊重女性。日本人看似很悶,高雅乾淨,客氣,但小心思和私生活很精彩,因為經常談論他人生活,我就沒有太相處,畢竟沒有興趣。也不乏認識不錯的韓日男同學,但因為語言差異,他們說話會在英文中夾雜自己的母語,這是很詭異的,怎麼會企圖覺得別人會理解呢? 感覺本位主義很重。剛開始,對同學也很有興趣會想去了解,積極參加potluck,久了,就變成小團體熟人的小聚會。我的朋友都很恬靜,平常很安靜,但一發表自己想法時,言之有物,有想法有大腦。也都很獨立,可以一個人行動完成任務。
我很慶幸認識這些人,讓我不孤單。以前,在台灣,我總覺得自己怪,出國後,我才知道,是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不一樣。
在國外結交的好朋友,都是很簡單的人,愛走路,擅長獨處,很獨立,愛看書,愛乾淨,認真生活,都很會做菜,會把課業和生活打理的很好的人。我們台韓日三位女生,經常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本科系都是語言學。後來那位日本女生交了韓國男友,我和韓國同學才分享更多,介紹那一條樹林路徑比較美,邀我一起去她宿舍看夜景吃飯。其實是日本同學比較拘謹,我們都保持著一段禮貌的距離。她不在之後,我和韓國同學比較談的開。那時她就坦承: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我那時以為我們的友誼會長存,但終究她是對的。我現在偶爾在社群上看到國外同學的消息,但都只是靜靜看著,微笑,不打擾。
我知道有些人,一定要黏著才能過日子,感情都沒有間歇,也有騎驢找馬的。大多人就是需要伴,需要依靠,所以建立家庭,生小孩。很多是因為原生家庭沒有溫暖,有些是順應傳統或生理需求,就過上家庭生活。但,很多家庭是大家一起空虛寂寞,聚在一起想取暖但卻沒有溫暖,各自期望,各去所需,互相虛應。
生活大小事,真的需要共同合作與付出,不容易。讓步與妥協且尊重,成就彼此,同步一起成長很重要,性情的暖度也要相當。
多數人不清楚自己要甚麼,只要溫飽,不辛苦就好了,等待他人付出...
做了一輩子的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