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臺北,跟幾個自己組設計公司的朋友見面敍舊,聊到本業,每個人給我的感覺竟然如此相似,唉天呼地的感嘆大環境的萎靡與不安,遠比我離開臺北之前的狀況更爲慘烈,面對這樣的環境條件,設計師能做些什麽?
對於過去而言,設計被視爲是非民生必需的,你的所得越高,你買到的設計就越有價值,然而現在,你的身份地位,你的價值,都能透過設計讓你提升到另一個境界,無論你的腦袋,你的生活經驗,你的美學素養是否在那個地方。
它被需要的程度有如信用卡一樣,我持有的信用卡從普卡升到白金卡,足足花了六年(也有可能是我入錯行),現在,白金卡已經是信用卡的入門卡(儘管只有相當於普卡的資產),鑽石卡也相當普及,過去,光是有金卡就已經是何等的尊榮,現在……….,呸!什麽玩意兒!普卡?呸呸呸!
設計絕對是民生必需的!它的本質始終不會變,儘管我們常用許多夢幻的形容詞去包裝它,或是企圖以其他莫名的方式去強化,反而干擾、弱化了它的本質。
涉略室内設計多年,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資訊異常的發達,政治與經濟環境裹足不前,相對罹患苦悶壓抑的也等比例瘋狂增加,人們不管在移動的過程,或是一個點的停留,舒緩苦悶壓抑的需要已經極爲普遍,他們需要更柔軟的、更愉悅的、更直接的在眼耳口鼻舌的安慰,因此,室内設計的責任範圍往往被放得很大,有時候,甚至大於設計本身的重要性。
設計師爲了爭取微薄的生存空間,也不得不在除了設計以外的其他方面下點功夫,有些人選擇陪酒賣笑、裝裝可愛、撒撒嬌,有些人選擇裝酷、擺架子,也有些人不務正業,或許説是爲了正業犧牲,幫忙帶小孩、幫忙溜狗、幫忙澆花、幫忙按摩、幫客戶看風水、幫客戶………………,不全然為了交心,但是為了設計費或是工程費是相當肯定的,還有些人愛演萬能的協調者,不分領域不論立場的盲目分擔業主本身應該投注心力的工作,東忙西忙,但由於不在其位反而把事情搞得複雜。
這樣的日子久了,原來專注在設計領域裏,重視使用者、功能、空間與環境的互動的優秀設計師,如果沒跟著做點表面功夫,仿佛跟大環境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旁務太多,很難有好的作品,設計本身其實已經相當的繁瑣複雜,因此它更需要專注的回歸到原點去思考,一直到現在,我自己最滿意的設計,竟然是我剛入行第三年,頭一次自己設計的案子,因爲那個時候我還沒有身兼旁務的資格,我只需要專心的把設計做好,我能夠真的專注的去解決設計師應該解決的問題。
我認識一些專注於設計領域的設計同好,他們讓業主很清楚合作的流程,讓業主清楚自己的工作及本分是什麽,需要業主協調參與的是什麽,很理性科學的將非設計師能力權責範圍的部分告知業主,設計師在設計的原點上盡本分,與業主共同創造互動的真正價值,令人興奮的是,多數的業主都能認同這樣的觀念,所以這種價值的創造,其實程度上取決於流程初始時設計師本身的態度,怎麽去引導一個健康專業的互動過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