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朋友想寫而沒寫的題目來寫,反正我很久以前就想寫寫這個。
迷思阿,怎麼說起呢…..
迷思應該是有關於某些不能用邏輯判斷的事情吧,像是我在看數字的時候,會去想到那些數字所呈現的,和我有可能沒看到的地方,要不要相信數字本身就是個迷思。然後流行也是種迷思。反流行也是。
迷思到底怎麼定義。對我而言很多東西難以用常理解釋,或是大眾性的集體價值混亂,我都會說那是迷思。但其實,迷思就是糊里糊塗地追隨自己不了解的事物。
就好比,大家討厭微軟,然後就會因為討厭微軟去喜歡蘋果,然後你就會看到滿街都是IPOD跟蘋果電腦。老實講,我對兩家電腦公司的評價是一樣的,問題只是哪部電腦比較適合我用,我不會去虎爛說蘋果電腦有多好多實用,因為如果你根本沒有要做影像及某些設計創作外,蘋果電腦到底哪裡比較好用,而且還比較貴。Also, ipod又哪裡好用?聲音及影像檔案格式有很多限制,你也沒辦法將Ipod裡的音樂複製出來,雖然因為Ipod是made in Taiwan,所以我還蠻鼓勵大家買的,但我個人是絕對不會用。
反抗大城市的迷思。我一直都是反大城市的人,不知道怎麼搞的,我只要看到所有的人猛往台北塞,我就覺得很反感。如果你從事的工作只有台北有,或是你的家就是在台北,那我實在沒有甚麼意見,可是如果你是個嫌薪水少,生活過不下去的年輕人,做得不是台北才有的工作,那你為甚麼要待在台北?台灣其實也沒有大到要去台北必須經過千辛萬苦才能去一趟,也許所有的資訊也真的是台北比較快,但台灣這麼小,科技也發達成這樣,你說資訊的傳遞到底會慢多少?那到底硬要住在台北過著沒辦法存錢的生活是為了甚麼?
台灣也有好玩的迷思。例如,台灣的群聚迷思是最神奇的,常常可以看到某些新開的店門前有人龍在排隊,多數去排隊的人其實根本不知道到底店家在賣甚麼,可是就是去湊熱鬧,然後邊排隊邊問隔壁的『阿你知道J喜咧掰蝦毀?』 所以台灣歷史上已經創造了許多類似葡式蛋塔型的仙女棒產業,這不是壞事,反而是台灣的一種特色。
上面說了些台灣社會的某些小迷思,其實那都是些無傷大雅的趣味議題。現在來聊些個人價值觀的迷思吧。
我自認我是個非常順遂幸福的人,住在雲林鄉下,家裡做的是在地不光鮮亮麗的傳統產業,父母是傳統吃苦耐勞奮鬥的台灣阿爸阿母。生長的西螺鎮讓我看到社會底層的農村社會,但又因為西螺也是當初民運思想很盛行的地方,甚至出了一個有名的同鄉-鬧革命的台灣民主國總統廖文毅,所以我潛意識裡就是有些叛逆與順從保守的矛盾。而我,我是個普通的鄉下小孩,不頂聰明,從小沒上過才藝班,也沒看過電影,甚至也沒聽過甚麼外國歌,第一次看好萊塢大螢幕電影是上了高中後再學校大禮堂播的英雄本色(摩爾吉勃遜演的)。然後大學考不好,所以去念了農業經濟系,成績不怎樣,但是後來運氣不錯又申請到波士頓大學的經濟碩士,托福剛剛好就考550。
我就是很順,順到我的死黨都覺得我是個不知人間疾苦的人,更覺得我是個要做甚麼就可以做甚麼的人。可是我深信這其實只是一念之間的差別,因為我一直只要求自己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我很早就體認到自己不是天才,不是個特別有意思的人,所以我不應該要求自己一定要上一中,一定要上台大,一定要念哈佛。我考幾分,我就去念我可以念的學校,我一直相信自己只要做了該做的事,其他的媽祖都會處理(”媽祖會處理”是最近才正名成我的座右銘),她會幫你橋到你可以立足的位置。
人定勝天也是個迷思,因為每個人頭頂上的那片天不見得都一樣。我還是老話一句,做你可以做的事,趁你還可以做的時候。
照片說明:電影"超速先生"的劇照,裡面的紐西蘭超速老小子,有種平凡中的不凡,他跳脫了很多價值觀的迷思,很酷的故事,不過電影算還可以而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