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30 03:59:02| 人氣2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看〈南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昨天)是很歷史的一天,早上跑去參加國史館的檔案與史料研討會,晚上看了〈被遺忘的一九三七〉 。

我想就直接說我對這部紀錄片的看法吧,或者是說,想回應映後座談的談話。

導演的觀點很清楚,這部電影是要宣傳反戰,而非有意挑起仇日情緒。

在座談中有人說:這部電影對台灣的政治氛圍中,是部政治不正確的片。如同這部片的中文譯名:被遺忘的一九三七一樣,我們早已不去談論一九三七的這場屠殺了,我們只在意十年後發生在台灣的「事件」。

對此一說法,我相當不以為然。我的想法是:我們是因為政治氛圍而改談十年後的另一場「屠殺」嗎?如果這樣,我們不就重蹈歷史陷阱,是以國族作為思想的基點,而不是以「人」為考量基礎。同時,我們稱發生在南京的歷史為「屠殺」,卻稱呼228為事件,早已決定了我們看待兩件史事的份量差異。

當然,我看這部紀錄片時,也一直想起日治時代的台灣。一九三七,那時勢必有許多關於「皇軍」戰勝的捷報,但是,身份尷尬的台灣人,真的同樣歡欣鼓舞嗎?請不要忽略了台灣人在戰爭期中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座談上的發言者或主持人都以身為「中國人」、「中華民族」的立場,表示應該來看這部電影或對導演表示感謝,那麼,如果是一個經歷日治時代的人,或是擁有過接受這段歷史記憶的人,該抱持怎樣的態度呢?那種內外都不是的心理磨難,為什麼要被一再消遣或是忽略呢?

我覺得如果以為是因為發生在「南京」或「台北」所以需要被記憶或不被記憶,都是受到「地域」的限制,自我區分了記憶的內容,而非單純受到政治當局影響。或者是:如此狹隘的國族觀念,正是政治現實所害,也不是政治正不正確的問題。

如果把握「反戰」的前提,那麼將會體認到我們必須重新回到創傷的現場,一次次檢視,注意歷史怪獸的腳步聲。戰爭帶來的不只是受害者的傷痛,還有加害者藏於內心深處(不)自覺的恐懼,以及後世人類永遠的追問:為什麼在那一個時間點,我們對人作出了這樣的事。因此,一九三七不能忘記,一九四七也不能忘記,奧茲維辛也不能忘記,曾有過戰爭與不義之地都不應該被忘記。

今天下午聽了一位報告人講述五○年代白色恐怖的調查,讓我們知道有很多人是冤判假判錯判。那些加害者的行徑是不公不義的,而這些受害者背後同樣有許多苦難故事。我很排斥比可憐的敘事,好像死一個人與死八百萬個人之間,其(被害人及其家屬)所受的苦痛是有所差別的。我之所以提這份調查是要說:我們要反對的是霸權與獨裁,那些特務以及士兵皆是為其所支配與操縱。而這些不該受到欺凌的人們與其家庭,都是人類歷史上最不能被輕易遺忘的。

台長: Akun
人氣(2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阿志,你都看到了 |
此分類下一篇:我看《陰道獨白》
此分類上一篇:人也不是我殺的─我看《吶喊竇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