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年輕從國立理工系畢業的兄弟一起在廣達電腦上班,每天上班時間常常超過十二小時,弟弟還曾因過度勞累在工作時暈倒,說起待遇,一位月薪三萬多,一位四萬多,看似比平均大學畢業生起薪還高,但是如果考慮工作時數、工作壓力,以及對身體造成的負擔,就不是一份令人稱羨的科技新貴的工作。
「讀國立大學,進入上市績優電子公司,但不論在生活品質或薪資報酬,還比不上擁有一技之長的人。」友人感嘆道。
一時之間,我不知如何回應這種說法。
提起廣達,最先想起廣達副董梁次震和貴婦百貨BELLAVITA。梁次震的女兒想開咖啡廳,為一圓女兒的夢想,他投資近百億設立百貨公司,三姊妹都沒上過班,第一份工作就是當上BELLAVITA的董事,這何止是要五毛給一塊,簡直像天方夜譚了。搜尋網路,在非凡媒體網找到2011年7月關於梁次震的一些報導,標題如下<梁次震大手筆,再砸13.8億買二戶豪宅>、<梁次震夫妻名下擁八戶豪宅>、<一次下手都買兩戶、梁次震豪宅投資學>、<梁次震貴婦百貨地價市值六年增二點五倍>,可以想見他的錢實在太多太多了,而且還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累積擴張。
提起廣達,還會想起花鉅資買張大千畫毫不手軟的林百里。林百里小時候曾住在香港豪華飯店旁的簡陋小屋,他看著飯店櫥窗裡展示著價值不菲的名牌服飾與珠寶,立下志願將來要有能力買下任何想要的東西,如今,他成功了,2011年5月蘇富比拍賣公司在香港拍賣張大千名畫「嘉耦圖」,成交價高達七億台幣,刷新張大千作品拍賣價的世界排名紀錄,據了解,買家正是張大千作品頭號藏家,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
我的合理猜測,廣達的盈餘分配,極少數的高層(創辦人擁有最多股份)分配到鉅額數目,大多數不怕被挖角的基層員工分配到零頭。這種分配的比例和原則,當然是公平正義的分配,因為憑藉少數高層創辦人優異的天賦、勤勞努力認真打拚數十年,才得以成就這家公司的規模、競爭力、獲利能力,他們貢獻最大當然應該分配最多。
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提到一個政治哲學上的假設,稱之為「無知之幕」(我比較喜歡翻譯為未知之幕,因為無知帶有貶意,而未知較為貼切)。無知之幕就是指在初始狀態(在政治社會制度還沒規範如何運作,一切都還沒開始,一切都還是零的狀況)時,所有的人一起討論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要如何運作,等到結論產生時,將幕拉起,每個人才知道自己擔任的角色,並按照之前討論的制度來運作。
以廣達為例子說明。廣達所有員工在初始狀態時,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已在幕拉起時要扮演的角色,有可能是董事長(機率很低),有可能是基層員工(機率較高),有可能是天賦異秉的天才負責創立公司,有可能是資質優異者負責研發與創新,有可能是資質平凡者當生產線作業員,也有可能因工作而受傷者。所有人在初始狀態共同討論公司運作機制,以及盈餘分配辦法,最後將無知之幕拉起,才知道自己的角色,每個人按規則扮演自己的角色。在無知之幕前,人們會制定和現行制度相似的規則嗎?亦即大多數資源由少數人分享,小部分資源由大多數人共享。羅爾斯認為人們不會如此賭性堅強,而會制定出較為均富的資源分配辦法。
以整體國家為例,我不認為人們在無知之幕之前,會制定出類似現今的制度,一個贏者全拿,輸者是自己努力不夠的制度。我們會考慮到如果無知之幕拉起時,自已是弱勢者、社會邊緣者,甚至身心障礙者,那自己還是必須要有人的尊嚴、活著的尊嚴,因此制度上一定要有社會福利;我們也會考慮到極少數幸運位於金字塔頂端的人,是否也該承擔較重的社會責任。
最近英國城市的暴亂,導火線是黑人被警察開槍擊斃,但真正的原因是階級貧富懸殊的社會矛盾,當國家經濟尚可,許多社會矛盾就被掩蓋住,一旦經濟發生問題(金融海嘯、高失業率、政府赤字、財政緊縮),其他各種問題便合併發生,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社會公平」。
以整體國家而言,我想在無知之幕前的人們,將制定出偏向社會主義的制度;如果沒有無知之幕的機制,那麼這個社會是由有錢有勢的人發聲,聰明勤奮努力不懈的金字塔頂端的人,理所當然理直氣壯該得到應有的報酬,那結果一定是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的資本主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