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3 16:39:50| 人氣1,772|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荊棘之路上的孤鴻---燦爛千陽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摘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2419)
        這是一場沉重而深刻的生命之旅。
        在讀《追風箏的孩子》時,就被作者簡潔及富含許多省思的筆觸所吸引,他用淡淡並且盡可能客觀的角度去書寫阿富汗人民在政權更迭之中所歷經的苦難;他成功的用文字來吸引人們對阿富汗的關注。也更叫人期待他的下本一書裡的阿富汗將會以何種面貌呈現。
沒有想到《燦爛千陽》故事內容會比《追風箏的孩子》更引人入勝,更叫人動容。《追風箏的孩子》是描述「阿米爾」和「哈山」兩個情同手足男孩子的成長歷程,他們的友情從密不可分到後來因誤會而各自邁向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們感情正濃時恰好在蘇聯統治下過著尚稱順心的日子,卻不幸發生哈山被惡少欺凌的意外,阿米爾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無力救哈山的罪惡感,用惡劣的手法逼走哈山,此時塔利班政權趕走蘇聯,阿米爾與其父倉皇逃至美國,從此與哈山永別。
       《燦爛千陽》橫跨的時代大致與《追風箏的孩子》相仿,也同樣有描述友情的橋段;不過主角換成兩個不同年齡跟生分背景的女子,而主角之一的「瑪黎安」與「哈山」一樣都是私生子,因這樣的出身,他們從小就過得比別人坎坷,雖說他們的生父都盡力去保護自己的孩子,前者的父親給他一個虛幻的世界;後者將孩子托養在傭人名下,讓哈山能抬頭挺胸的過日子,這樣的安排卻也招來天人永隔的悲劇。可見「私生子」的問題在保守的阿富汗應該非常嚴重。
        記得《追風箏的孩子》電影播放預告中,看到作者感性的說,在電影中男主角從美國回到阿富汗故居前,彷彿從男主角的雙眼中看到自己初見舊居衰敗時那種震撼與心驚。卻讓我不停想著從《燦爛千陽》兩位女主角的悲慘遭遇中,所看到不只是心疼與心痛,還有人性的光輝。
        在《追風箏的孩子》中作者用意識流寫法將自己化身為書中主角阿米爾;在《燦爛千陽》中他則用兩位女主角瑪黎安與萊拉的觀點來述說相同或不同的事物,角色心裡的描寫較前者更為深刻有層次,思想較為保守的瑪黎安與受新式教育的萊拉,對相同的事物各有自己的解讀方式,這讓我們看到阿富汗新舊兩世代的婦女對自身命運觀的不同處理方式,這與《追風箏的孩子》自傳體的書寫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燦爛千陽》是以瑪黎安悽苦而短暫的一生為主軸這與《追風箏的孩子》阿米爾的敘事觀點為全書梗概略同。其中有許多精彩的女性心理刻劃,其細膩程度讓人難以相信這是出自於男性手筆。在瑪黎安失去母親的庇護,被迫嫁給大她二十幾歲的「拉席德」,同時她也對生父的崇拜徹底幻滅,她堅決的與其訣別,雖是短短的幾行字,催淚程度卻很驚人,令人久久難忘。
        曾看過Discovery介紹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婦女的遭遇,印象中最可怕的是婦女不能有受教育的權利,如果被抓到很可能被判死刑或淪為軍妓;卻沒想到還有更可怕的地方,在塔利班的高壓愚政之下女醫生不得執業,那有病痛的女病患只能自求多福,或者去密訪肯冒著生命危險診治的女醫生。
        然而在醫療物資極端缺乏之下,人民將如何自救?
        書中有段極為精湛的描述──當萊拉難產時,得知自己得在沒有麻醉劑的幫助下施行剖腹生產,為了孩子她毅然決然地同意。除了可看到母愛的光輝,也讓我們思索到美國的經濟制裁究竟成效多大?從早期的兩伊、索馬利亞、賴比瑞亞都看不到制裁的成果,吊詭地反而壯大其獨裁政權,似乎受害的都是無辜可憐的人民。
        與《追風箏的孩子》一樣作者對於友情的也有頗多著墨,原本瑪黎安很厭惡跟她分享老公的萊拉,並且處處予以刁難,有次在拉席德藉故修理瑪黎安時,萊拉挺身而出不只免了瑪黎安的皮肉之苦也兩人從而建立起革命情感。對瑪黎安而言這是她猶如荒漠般的生命有了轉機,頭一次有人肯替她出頭;而她的生命也因萊拉和孩子們的加入而豐富了起來。
另一個極具張力的橋段則是拉席德探知萊拉與舊情人重逢後,憤怒的他幾乎掐死萊拉,在危急之際瑪黎安傷了拉席德,她思及讓拉席德活下來自己和萊拉將面對極悲慘的命運,於是她重下殺手,也結束了她和萊拉的苦難。她一肩扛起所有的罪名,僅管她很想跟萊拉及孩子們一起生活,然而為了使他們不必跟她一起亡命天涯,她選擇接受命運對她最不公平的安排,我們只能慶幸背負殺夫之罪的她免受石刑的殘忍折磨。
        綜觀瑪黎安的一生仿若獨行於荊棘之路的孤鴻,她只能獨力去面對這對她不公不義的世間,在萊拉出現之前,她生命最美好的一段也是她常想回去卻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為了走進父親謊言中的世界她付出極慘重的代價;而萊拉與舊情人終能成眷屬,是作者給讀者另一種心理補償。
        其實在看過這麼深沉而有厚度的故事,的確需要好一點的結局,讓我們喘一口氣。
作者的筆觸雖淡然,但其中隱含餘韻卻令人深深難忘,更叫人想早點看到他的第三本著作,而其中將會有何種樣耐人尋味的故事等著我們去發掘?


台長: rene
人氣(1,772)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河對岸的窗》──自我與真愛的角力和掙扎

Garfield
你的心得是我看過關於"燦爛千陽"多篇心得後,覺得寫得很棒!
你有把作者想表達的東西都寫出來,值得推薦!
2008-11-01 12:03:29
rene
Garfield:
謝謝你的留言, 也謝謝你的贊美、
我很欣賞作者用淡然的筆觸,卻寫出令人心零震盪的動人故事。
而你的留言對我則是一大鼓勵!^^
2008-11-14 13:24:28
Garfield
這本書有一個感性的地方:
當萊拉拜訪昔日瑪黎安的舊居時,看到那殘敗且空間狹窄的屋內時,她彷彿看到年幼的瑪黎安正微笑的回望她。
或許,這部分也是作者在整個故事鋪陳後,想給讀者留下一個在經過這麼坎坷的路之後的一點感性吧。
2008-11-15 00:10:26
rene
Garfield:
經你一提醒,又再重看那一頁,真如你所說的,再看一次更覺感動。
你看得很仔細,我之前都沒注意到作者的這份巧思。
特別是書裡寫著年幼的小女孩,”放下娃娃,微微一笑”。而小女孩似乎喊了聲”萊拉優”,驚醒了閉目冥想的萊拉。
不知作者是否想暗示這是萊拉的想像;或是瑪黎安用另一種方式現身,想告訴萊拉她已回到她的居所,所以不必再為她難過了。
和你討論本書是一個很棒的經驗,也難怪這本書一出書之後,一直廣受我們文批老師的推薦。
2008-11-16 21:21: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