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suke Katayama
曾經介紹過幾個日本朋友,提及過他們是交換生,兩個學期後就會完成在奧克蘭大學的學習,回去日本。時間過得很快,到了今天,他們已全部離開了這個城市。在這兩個學期的學習,第一個學期他們先讀語言,第二個學期在奧克蘭大學的商學院讀商科。
Keisuke在早稻田大學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iberal Studies學習。據他們說,這個是沒有固定專業的,他們什麼科目都要學習一點,學習語言是英語。而且他們一定要去外國交流一年,要不然不可以畢業。他的英語絕對是沒有問題的,至少在口語這方面。他爸爸的工作性質是需要被派駐外國的,所以他三歲至七歲是在羅馬利亞生活,七至十一歲就住在美國紐約,之後才回到日本生活和學習。
Keisuke在6月26日走了。他們最後一科考試是在6月21日,他一直計劃著考完試的當天或第二天便要離開,所以約了我們6月5號一起吃晚餐,趁大家都還不是很忙時告別一下。當天我們去了一家日本餐廳Narita,離我住的地方很近很近,價格合理,食物質素還可以,但不覺得很驚喜。
吃完飯後,因為第二天是Queen’s Birthday,放假一天,所以他們提議去唱karaoke。我也去了,在奧克蘭的第一次karaoke,但我一如既往的只是聽,沒有唱。聽他們唱日文歌、韓文歌、當然還有英文歌,和Kyle的中文歌。
因為現在奧克蘭飛日本東京的航班不是每天都有,所以Keisuke最快只能坐6月26號的班機,於是,在他離開之前,24號晚我們又聚會了一次,一起去吃自助火鍋。他的這張照片就是那時候拍的。吃完火鍋後我還去了他住的apartment參觀,除了從窗外經過,我從來沒有看過他房間的模樣,當時簡直是一團糟,他離開前收拾行李和執拾房間一定花了不少功夫。
Keisuke和Kyle好像挺投緣,不單止聊天聊得很開心,有時候還玩得很親密。他會和Kyle說:Don’t fall in love with me, I’m not gay, man!吃完火鍋後Kyle先離開,因為只有他還未完成所有考試,要去複習。他們互相告別後,總覺得Keisuke一副不捨的樣子。
Yuka和我說,Keisuke是一個很不小心,很粗心的人,即使他只是在街上走路,也可能會有危險……我覺得很好笑,但以我和他偶爾的相處中,還看不出他這麼粗心的一面。他曾經說過他在Waseda沒有好好用功,有可能不可以順利畢業。希望他回去後,能用功一點,加上幸運一點,最後順利和大家一起踏出校園。
他離開前,我送了一瓶蜂蜜給他做離別禮物。
↑Jun Aso
第二個離開的人是Jun,他是7月1日回日本的。和Keisuke一樣,在Waseda SILS學習。Jun不是很熱衷於聚會和活動,凡是有這些他都不會參與,甚至以往ELA的畢業禮,他都回家去沒有參加。不過值得讚揚的是,他從來都不會缺課,即使覺得ELA的學習無聊,也很少缺席。
不用上學而圖書館又有開的日子,Jun一定會泡在圖書館上網或看書,直到圖書館快要關門才回家,簡直可以說是每天早出晚歸。在ELA學習時曾經和他同坐,他雖然不出席活動和聚會,但絕不是一個冷酷的人,他也挺健談,經常笑,還教過我幾個日文單詞。
除了在ELA有接觸外,我能記得的就是在他和Takeru住處一起做餃子和大阪燒那兩次,他晚上十點圖書館關門後回來了,便加入了我們。考完試後他去了墨爾本幾天,探望他的中學同學。回來後臨走前一天,Yuka、Fan、Kyle和我便在他和Takeru的住處為他舉行farewell party,其實只是各人準備一點食物,聚在一起,一起吃東西和聊天。
我給他的禮物是照片中他拿著的木製書籤,印有New Zealand的字樣和地圖。這份禮物是去年聖誕節期間買的,當時和Yuka在一間禮品店逛著時,她告訴我Jun有點家事,已回了日本,並且很有可能不會再回來,說她送了一塊香皂給他做手信。我當時見到那張書籤,想到Jun經常看書,覺得很適合他,便買了下來打算叫Yuka他們將來回日本再交給他。亦為他不再回來完成交換計劃感到可惜。不過當天晚一點,就聽到Keisuke說Jun的媽媽堅持要他回來完成學業。
關於這份禮物有一個小插曲。那天聽到他又會再回來後,我們都釋然了。然後我把書籤交給了Takeru,因為他和Jun住在一起,聖誕後他回來便可以交給他。之後日子一天天過去,我放心地以為Jun已收到書籤,而因為我們很少接觸,所以他沒有向我道謝,我也沒有詢問他有關書籤的事。直到farewell party完結時,我們要離開了,我和他說我沒有準備禮物給他,因為想著之前已經給了。我第一次問起他喜歡那個書籤不?他說:I don’t know……然後我問他有沒有收到一張書籤,我叫Takeru給他的,他說:I forgot……他一臉茫然的樣子,我們才發現原來他還未收到。當時Takeru並不在場,他去了澳洲的柏斯旅行,要不然會見到我們笑死的樣子。於是Yuka打開Takeru一個抽屜,很快就找到那份禮物,接著,多謝Takeru的善忘,我在最適合的時機把禮物送了給Jun。
↑Takeru Makiuchi
Takeru是7月11日回日本的。三個男生中,我和Takeru最熟。很多時的聚會或出遊,都是他邀請我的。他和Keisuke,Jun是同學院的同學,不過在日本時,他只認識Jun。Takeru常常提供他和Jun的住處作為開party的地點。現在他們離開了,以後我們要聚會,就要另覓地方了。
Yuka常常說,覺得Takeru的樣子不像日本人,連Takeru本人也這樣認為。而聽Takeru說,他覺得Yuka似中國人。他們在去年來奧克蘭的飛機上坐得很近對方,由於當時不認識對方,心裡只能猜測對方是不是一起去交流的同學,和認為對方不是日本人。
Takeru可以是一個很幽默詼諧的人,但大部分時間他是比較沉靜的。他很喜歡喝酒,說是受他媽媽的影響,因他媽媽也愛酒精,常常鼓勵他喝,也鼓勵他多出去和朋友玩樂。他說他有一次喝醉了酒,狂追著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見他這樣很害怕,便一直逃跑,他就一直追,最後撞傷了自己……每當他聽到alcohol這樣的字眼,眼睛都很雪亮。
他們四個當中,只有Takeru沒有女朋友,其餘的都有男或女朋友。他們常常取笑他中學時讀了男校,所以認識不到女孩子。而事實Takeru的性格也很獨立,經常一個人去旅行:去年聖誕假期去了南島找他爸爸的朋友的姐妹的丈夫的叔叔,然後跟他們一起去Queenstown度假和參觀他們的工廠;今年二月份去了Christchurch找他的好朋友,同樣是從Waseda去了坎特伯雷大學交流的同學,然後一個人去了附近的地方遊覽;上個月飛了12個小時去澳洲的柏斯;今個月頭又去了奧克蘭以南,幾個小時車程的某個雪山滑雪。除了隻身旅行外,也有好幾次和人結伴同行,現在想起來,希望他這差不多一年來,盡興的飽覽了異國的風光。
在ELA學習時,Module 3是跟他們同班,升到Module 4便分到不同的班。分班後剛開始的數天,我好像都沒有見過Takeru,然後有天去洗手間時在走廊碰到他,他跟我說:I miss you.真是很窩心!
去年他有送我生日禮物,今年去Christchurch後亦有送我手信,我一直都想著一定要送一份比較有份量和有意義的禮物回敬他。照片中他拿著的是一本相冊,我在網上團購購買的,價錢是本身價格的三分一。整本相冊都需要我自己設計和排版,底色、封面和封底也是自己選擇和設計。內裡收錄了他在奧克蘭的一些經歷和回憶,但只是我也有份參與有拍照的那些,還有一些ELA和大學裡建築物的留影。封面是大學裡有點像行政樓的建築物,名叫Clock Tower,我把那張照片轉成素描畫,再加顏色繽紛一點的相簿標題。他果然很喜歡這份禮物,說會終生保存它。
↑Yuka Koike
Yuka是昨天離開的,7月17日。Yuka是交流生當中唯一一個女孩,我和她自是最相熟。在Waseda,她是在文學院學歷史的,我最近才知道得詳細一點,她是主修法國歷史的。
雖然Yuka是一個文靜的女孩,但她一點都不『宅』,喜歡出外見識和認識新朋友。雖然不及Takeru多,但她也去了很多地方旅行。她亦說過很想去澳門,所以希望將來能有機會與她一起遊覽澳門,並一盡地主之誼。
由於Yuka喜愛甜品,我手癢想試做甜品,所以考完試後舉行的party我都弄了甜品,她吃得很高興,剩下的還打包回家。幾個月前我第一次嘗試做了奶黃餡,我請她吃了,然後她一直念念不忘,總是掛在嘴邊。
他們回去後可以享受兩個多月的暑假,然後下學期開課,他們是大學三年級學生。這個時候他們可以找公司實習,Yuka說她申請了機場的某個職位,但成數不高。無論如何,這個不行的話再申請其他,希望她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實習工作。
Takeru和她都說希望我去東京遊玩,還說我可以住在他們的家,省下住宿費。嗯,我是不會客氣的,也希望可以盡快再和他們見面,看一看他們在家鄉的生活是如何的。
13號晚Louis、Chloe、Fan、Kyle和我去了Yuka的住處聚會,我特意為她做了麻團(一般廣東話好像叫煎堆),她說她很喜歡吃這種甜品,這是在日本最受歡迎的中國甜品。但在我們的認知中,也許會將這歸為小吃而很少會說它是甜品。15號中午我們一起去吃韓國燒烤,是Yuka和我們的告別餐。吃完燒烤後我和她回到她的住處拿一些餐盒和她消耗不完的乾糧,我離開時她送我到樓下,我和她說了幾句話道別,發現她眼睛紅紅的……
我送給她的禮物是一個唐老鴨水晶球,她說她最喜歡唐老鴨。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和她一起遊覽澳門和去日本探望她。
日子過得很快,認識相聚又告別了,今天已經是第二個學期的第一天,希望這個學期也快點完結。
對於他們四個,很感激他們留給我的美好回憶。雖然現在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學習和生活,但友誼還是持續著的,並不會因為分開而突然終止。
Nice meeting you guys! Must see you again & Wish you all the best!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