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25 23:41:53| 人氣4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陽明的「誠愛惻坦之心」與 Carl Rogers 的真誠、同理、接納 (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誠愛惻怛處,便是仁,無誠愛惻怛之心,亦無良知可致矣。」

《王陽明全集續編一寄正憲男手墨二卷》


Carl Rogers 發現,心理治療的關鍵要素,不在於技術的使用,而在於關係的品質,可以達到真誠一致、無條件的關懷和接納,正確的同理和了解,當這幾個要素發生之後,個案感覺的溫暖、接納,一種關係的滋養,於是乎,改變就發生了。

對照陽明學的誠愛惻坦之心,可以發現「誠」,就是「真誠一致」,「愛」就是「無條件的關懷和接納」,「惻坦」就是「同理」,二者有相當的契合性。

 記得有本書,在一開篇的時候,把Carl Rogers比喻為與孔孟、禪學類似的內涵和境界,當時看了,相當認同,因為同時也在接觸理學、心學,覺得這裡面有很值得開創的路子。

 Carl Rogers表示治療時自己會呈現一種「透明性」,當時我一看到這句,就立刻聯想到朱夫子說的「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的話,也想起周濂溪先生的「誠無為,幾善惡」,都是一種放空自己,讓道理自然浮現的意蘊,很類似。

 Carl Rogers也表示我們不用告訴個案該怎麼做,只要我們達到治療的關鍵要素(上述),個案就會自己明白、體會到想要如何做,於是他就往著他的內心(理學家稱為本心本性)想要活出的生活,去發展,於是他就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不過這裡有個點需要被細緻的討論,到底「活出自己/自我」跟理學家的「成聖成賢」是名詞上的差異,內涵上的類同,還是有其文化背景、現代性意義的差異呢?這一點是我目前還沒能解答的,但我感覺,「成為自己」並不是如字面上的好像很自私的完成自己的某種慾望,而是更多的合乎本心本性的覺察,而活出本心性想要的樣子,裡頭有更多的是對於真心的感應,並不只是單純的「自私自利」而已。

如果現代心理治療說的「活出自己/自我」,是一種自私自利的導向,引領人們走向擴張自我的欲望,為了追求自我欲望的滿足而努力活著,那樣的人生必然是辛苦的,人心必然的不安的,會有種張力和緊張性,讓人們不再安於現狀,而追求一個心中所企求的東西,而得與不得,更是讓人難以掌握的狀態,於是治療、療癒的效用,便無法在一個人充滿著不安恐懼害怕的狀態下發生,所以現代心理治療說的「活出自己/自我」,我覺得是會跟「自私」的內涵有所區別的。

人的存在,同時有幾種狀態並存著,其一是關係,其一是自己,傳統文化重視「倫理關係」,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強調仁愛恩義,有一份感情,也有一份責任,那是人活著所賦有的天理,也是我們的良心,我們的本心本性,我們的內心,無不希望跟爸媽、兄弟姊妹、老公老婆、老闆員工、朋友...有好的連結,我們的幸福,很多是由生活中與這些人的感情醞釀出來的。

至於「自己」,這是中國人少談的,甚至是不希望的,因為一談到自己,就會有「自私」的議題,「無私」才是中華文化所追求的,因為無私,可以照顧幫助他人、可以化育萬物,太多的自己、太重的自己,是沒有辦法在古代社會特別是領導階級的聖賢君子中,受到認可的,因為,心中沒有自己,才能容納萬物,與萬物為一體,如此的境界,是古人所追求的。

而問題來了,現代社會,畢竟是中國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他所形塑出來的社會,與古代社會大大不同,不再是家族式的網絡存在,更多的是個人化的存在(雖然還是有家庭甚至家族的影響),在家庭功能日益不彰,個人的經濟、社會、文化面相越來越自由化、多元化的現代,人的個體性越來越顯現,表現在現代人生活在各式各樣的3C產品中,一個個都成為了低頭族,透過虛擬世界在建構屬於自己的風格,而在真實生活中,人際互動逐漸被取代,所以會有在網路上很熱鬧可是回到真實生活很空虛的感受。

我們的社會在改變,「自己」是越來越被現代人所經驗到,而「面對自己」對於中國人來說,從來是與他人分不開的,甚至對於領導階層來說,是與天下分不開的,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關係到整個世道人心,所以不可不謹慎,所以「修身」的意義,就是在這種與眾人一體的感受下產生的,這有一種「以身作則」,作為大眾榜樣和示範意義的意涵在。

然而,現代人,或是說作為生活在現代的大多數人們,經驗到的卻不是這種與眾人一體,要作為大眾榜樣和模範的感受,更多的是孤獨、疏離、壓抑,首先是家庭經驗中的疏離,再來是社會生活的疏離,最後是國家認同的疏離。

這裡所謂的現代人,或許可以更精確的說現代生活在台灣的人們,畢竟現代的意義太過廣泛,難以普及於一切人類,就以同樣生活在台灣的現代人來說吧。

(待續)

 

台長: 張馨
人氣(4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