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18 03:30:00| 人氣1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八閩歸人(余光中,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八閩歸人(之二)






  家:一座古樸的村莊,錯落的人家紅牆灰瓦,寧靜地匍匐在穀底。

  “下面就是你家了!”前座的泉州市文聯主席陳日升回過頭對我說。
  斜落的坡道下,一座古樸的村莊,錯落的人家紅牆灰瓦,寧靜地匍匐在谷低。“下面就是你家了!”一句話令我全身震顫,心頭一緊。“下面果真是我的家嗎?”淚水忽然盈目,忽然,我感到這一帶隱隱青山、累累果林,都為我顧盼所擁有,相信我只要發一聲喊,十裏內,枝頭所有的蘆柑都會回應。驟來的富足感一掃經年的鄉愁。村人全都擁到戶外,或沿路歡迎,或倚樓張望,或緊隨在身後,熱鬧有如過節。除了學童夾道揮旗,更有樂隊呼應著舞獅,最後是一陣鞭炮聲淹沒了萬籟。
  幾個近親後輩簇擁著我們來到了祠堂,上百人跳欄似地跨過清朝的高門檻。奇跡一般,我終於站在祭祖的主位,浪子回頭,面對列祖列宗的一排排牌位,鄉情怯怯,孺念耿耿,朗讀起祭文來。堂上階下,片刻間總算是肅穆無聲了。香燭冉冉,供案上擺著祭肴,兩側赫然是淨了毛的全羊全豬,背上貼著紅紙,頭上還翹著雙角與肥耳。

  鄉情:族親並蒂的一雙蘆柑放到我手裏。有什麼比這對孿生的綠孩子更能夠吮吸故鄉的乳汁與地氣呢?綠柑盈握,有誰能比我更富足呢?

  祭畢,人聲恢復喧鬧。餘淵川和振生、漢生、群生三侄告訴我,下一步要去“萬杉鄭”古厝了。我轉身對記者群大聲說:“現在我要去老屋看一下,請大家不要跟了,讓我和祖先靜靜在一起20分鐘!”。
  醬紅的磚牆上覆蓋著鱗鱗的灰瓦,脊坡緩緩,脊角的燕尾斜斜,屋前的曬穀場長約30公尺,屋後有古樹嘉蔭的庇佑:萬杉鄭與典型的四合院閩南舊厝並無差別。但是有一點截然不同,親人告訴我,此屋坐南朝北。順著他的指點遠眺,就發現為什麼了。兩裏路外,背負著北天一碧,連綿不斷的山勢,峰巒起伏,卻有崢嶸的三頂拔萃,啊,撥翠而出。左邊一峰名叫石齒,中峰名稱玳瑁,固靠左右峰則為鐵甲。吾叔余承堯腕底的永春山色,多半在此。難怪先人之廬要朝夕相對,而不願轉過頭去,達摩面壁一般為侷對近山了。
  正眺望間,族人引一老叟來見,雲是我兒時遊伴,名余江海,大我3歲。我和這小伴又是老友熱烈擁抱。他有點怕生,只顧傻笑,但不久就挽著我指點故居。他帶我到後院一座小石磨前,說從前兩人就推著磨玩,說我常愛坐在磨上。這時照相機竟相閃動,原來記者們早就潛入了。後院有土石砌成的平臺,高出地面五尺,上有一排五株荔枝樹,撥地蔽天,身材高過三樓,枝葉繁茂,華蓋的綠蔭清涼,可庇佑樹下人溽暑無汗。此刻那綠蔭深密,正庇著江海和我。他告訴外地的眾多來賓,當年就和我一同爬樹,到高處去找鳥蛋。記者不免問我有什麼感想,我拍拍江海的瘦肩說:“要不要比賽再爬樹呀?”引得大家一笑。
  越過灰瓦層迭的屋頂,透過荔枝交接的翠葉,玳瑁與鐵甲的雙峰迢迢可見。這一切山形與樹色、灰瓦與赤壁,冥冥之中,必定如地下水一般滲入了我童稚的記憶之中,比四川村野的印象更近底層。否則日後我怎會這般忘情於山水,與造化如有夙緣,與一切宏美的壯觀一見如故?族親似乎暗通吾意,把並蒂的一雙蘆柑,那麼綠油油富於生機,放到我手裏,說:“把永春的特產水果帶兩隻回去吧。”有什麼比這對孿生的綠孩子更能夠吮吸故鄉的乳汁與地氣呢?綠柑盈握,有誰能比我更富足呢? (原載《泉州晚報.海外版》2003.12.16)
  


  

台長: 一片汪洋
人氣(1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