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的開始,老師帶著孩子來到數學的領域,
對於數學,相信不少人都帶著恐懼,
為什麼會怕?是因為曾經受過傷害所以害怕?
還是因為不懂所以恐懼?
不懂是否因為受過傷害所以不敢求懂?
孩子們對於數學是什麼看法?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
數學對孩子來說,究竟是什麼?
弘:「數學就是九九乘法,我知道2×5就是2加5次。」
弘是資優生,時時刻刻都想向小二的哥哥挑戰,
哥哥背九九乘法,他也偷偷在練習,希望有一天比哥哥厲害。
彰:「電話。」
逸:「鍵盤。」
淳:「麻將。」(這個…是數學嗎?是吧?國粹呢!)
弘:「發票。對獎」(沒錯沒錯!)
如:「樂透。」(哈!哈!哈!哈!這下子所有賭博行為都出現啦!!)
如:「剪刀石頭布也是數學。」(不會吧?!這是機率耶!孩子懂嗎?)
昱:「因為剪刀是2,石頭是0,布是5。」挖勒~~這也行?
孩子在表達數學就是數字,努力思索著哪裡有數字?
其實也沒錯,數學,不就是數字的科學嗎?
任何和數字有關的,都是數學的一部份吧?
如果這麼說來,數學存在生活當中相當的普遍,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著數學,
我們不會害怕對發票,不擔心買樂透,打麻將時歡天喜地,
那為什麼一上數學課就開始愁雲慘霧?
因為無趣啊!不好玩嘛!
如果像孩子一樣,把數學看成遊戲,那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情!
孩子很早就開始探索數字學了,試想孩子唱過的兒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
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
螃蟹一啊爪八個,兩頭尖尖那麼大一個…
「這是數字,不是數學。」
成人們不屑的說。
數字和數學,沒有相關嗎?
艱澀的微積分、三角函數,有沒有數字?
數學,由數字構成,這點,不能否認吧?
孩子開心的唱著歌謠,有規律的從1數到100,
笑容滿面的和數字接觸,我可沒看見哪一個孩子害怕到渾身發抖!
「要怎麼知道老師有多高?」
孩子拿來棉線,用線幫每一個人測量高度,
比較線的長短就可以知道誰高誰矮?
這是不是在探索數學?是吧!!
有人帶了捲尺來,孩子對這個可以自動收起來的尺好奇極了,
於是這幾天孩子們熱中於測量,
拿著捲尺到處量高度,門啊!溜滑梯、椅子、櫃子、鞦韆…,
到處都看到孩子拿著捲尺在測量,
但是孩子就是孩子,還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例如:平來告訴老師鞦韆有60公分。
老師心想:「怎麼可能?太矮了吧?」
原來他量的地方是屁股坐的地方的寬度,不是高度!
孩子搞不清楚長寬高,弘問我:
「老師,我要量櫃子,要量哪一邊?」
我:「你的意思是?」
弘:「我要量直的還是橫的?」
我:「那要看你要量高度還是長度啊!」
弘:「我要量”短度”。」
哇!哈哈哈哈!短度?孩子的邏輯真是太可愛了啦!
有長度當然有短度,只是我們稱它為”寬度”罷了!
就像孩子說:「老師是170”身高”。」
孩子不懂”公分”,但是他知道170是指老師的身高,
所以單位詞就用身高,多麼直接又清楚的表達!
但是老師還是示範了正確的說法:170公分,
畢竟,這才是孩子將來要使用一輩子的詞彙。
孩子在測量時需要用到許多能力,
第一個需要基準點在哪裡,不然量同一把椅子卻有十公分的落差。
再者,手眼必須協調,雙手固定捲尺,眼睛要看刻度,手一鬆,刻度就不對了!
還有,對數字的基本概念,孩子要知道100之後是101,
捲尺上的刻度是100,1、2、3…9,110,整數用紅字標示,其餘的用黑字。
一開始孩子會看最後的數字是多少,完全不理會紅色的數字,
所以會出現桌子5公分,椅子8公分的數據,
老師提示孩子,必須要看最後一個紅字,然後接著數,
漸漸的,孩子瞭解了,測量才開始準確!
甚至孩子知道測量長度要測量直線,
彎曲的線段要拉直、圓形時鐘要量最長的直線(直徑)、
人要抬頭挺胸不可以駝背、
S形溜滑梯要將捲尺從最高處垂降到地面,而不是沿著滑梯繞成S形。
這些概念,如果透過老師直接教導,多麼無趣啊!
但是孩子在遊戲中學會了這些概念,他會怕數學嗎?
會覺得數學很難嗎?一點也不會!!
孩子持續在測量中,或許孩子不會背誦九九乘法,不知道20-7等於多少,
但是孩子喜愛數學,願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解答,
孩子積極探究的熱忱,對將來的學習是最佳的利器,
已經在學習路上受過太多傷害的成人們,還要讓孩子變成自己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