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7期
撰文:單之薔
5月。當雄草原。草綠了。牛點點。念青唐古拉山幾個7000多米的雪峰在遠處閃耀。青藏鐵路在試車。公路上,幾個身著絳紅色長衣的喇嘛,停住了腳步,向著火車張望。這是我在青藏線上見到的一個意味深長的畫面。望著兩條閃亮的鋼軌向著拉薩方向伸去,我總覺得這其中蘊含著超過表面的意義。
火車開進西藏。意義是甚麼?有人說,改善了西藏的交通狀況,尤其是川藏和青藏公路運輸艱難的狀態將改變。促進西藏的經濟發展,維護祖國的統一,增強國防力量。
這些說法都沒錯,但這些使命其實通過別的手段也可實現。比如改善交通。如果把用在青藏鐵路上的幾百億的投資和今後維護的費用,用在改善現有的低等級的青藏公路上,可把青藏公路改造成4~6車道的高速公路。如果你走過青藏公路,你就會知道這意味著甚麼,現在的青藏公路到處是凍土凍融變化造成的坑坑窪窪,因為它沒有采用青藏鐵路採用的那些高成本的防止凍土融化的技術。其實只要給青藏公路比鐵路少得多的錢,把它改造成一條高速大道,就可以十幾倍地提高它的通過能力。
目前在世界交通界,高速公路大行其道,而鐵路卻日漸式微。像美國等一些國家是在拆鐵路,因為鐵路最大的缺點是有計劃的運行,是不自由的。還有就是鐵路不能實現門到門的運輸,而是需集散、中轉等,因此人們喜歡汽車和公路。為甚麼在高速公路的時代,我們要修鐵路呢?至於增強國防力量,應對戰爭,其實也不是鐵路的強項,在現代戰爭中,航空和機場也許比鐵路更重要。那麼青藏鐵路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我們為甚麼選擇了修鐵路,而不是改造青藏公路,也沒有選擇修更多的機場。
鐵路與公路、航空相比,火車與汽車、飛機相比有甚麼獨特之處嗎?
讓我們先來想想火車的形象。
大多數人都有在原野上看到火車的經驗。那是一條鋼鐵的巨龍在奔馳,它似乎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永不疲倦地拉著一節節車廂在奔跑。它是大地上體積最大、長度最長、裝載量最多的運輸工具。
火車這個龐然大物,除了它的實際功能外,還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就像火與水一樣,都被人類賦予了一些它本身功能以外的一些意義。代表它自身以外的東西,這就是象徵。那麼火車象徵甚麼呢?
火車無疑給人以強大、有力的感覺,火車象徵著力量。
美國NBA有一支球隊叫底特律活塞隊,每當聽到這個名字,我就想起蒸汽火車曲軸的運動,想起高溫的蒸汽在“嗤……嗤……”地噴出,火車在鏗鏘有力的鋼鐵的撞擊聲中,緩慢地起步,然后節奏逐漸加快,漸漸遠去……我記得過去我國全國總工會有一支籃球隊叫火車頭隊。人們之所以給球隊起名叫火車頭,看中的是火車的象徵意義。火車象征著力量,而汽車和飛機都不能充當力量的象征。
火車還可以象徵意志,火車不會在奔向既定目標時,中途停下來,它風雨無阻,准時守信、一諾千金。在它奔向目標時,一切都要給它讓路。在十字路口,你看到的永遠是人們、汽車等給火車讓路,等著火車通過,而不是相反,火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因此火車象征著鋼鐵一樣的意志,這是汽車和飛機所做不到的。
火車又是按照嚴格的計划和列車時刻表運行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看列車時刻表、訂票買票的經歷。也有看著表,焦急地奔向火車站的經歷,我們都知道火車是不等人的。據說手表剛發明時,並不流行,是隨著鐵路的普及,手表才流行起來,因為列車要求人們準時。從這個意義上說,火車是時間的化身,是時間的執法者,火車象徵時間。而時間在現代社會具有更深的意義,有人說,工業革命發明的最關鍵的機器,不是蒸汽機,而是鐘表。因為鐘表的出現,使人們擺脫了太陽起落、四季更替的時間觀,把全球統一在一天24小時之下,這是交流、貿易、全球化的最基本前提。因此鐘表帶來的時間觀,是現代化的前提。火車把時間的觀念推向每一處通火車的地方,實際接受火車帶來的時間觀,是進入現代社會的通行証。由此可以引申出這樣的象徵意義:火車所到之處,即被編入了現代社會的網絡之中,亦即被現代社會收編了,不通火車的地方往往是偏僻落后的象征。火車通了意味著從偏遠、邊緣,進入了與中心相連的網絡之中。
火車是按計划運行的,火車的運行有一個調度和指揮中心,因此火車意味著聯系,就像風箏,無論飛得多高,都意味著有一根線在後面。
鐵路和公路給人的感覺有甚麼不同嗎?鐵路給人以穩定、牢固、正式、統一的感覺,公路則千差萬別,很難成為象徵。
火車和鐵路有種種象徵意義,所以它除了能像汽車和飛機一樣運輸外,還能傳達某種精神,某種意志,某種觀念,能代表另外的東西。
我覺得青藏鐵路的修建,看中的是它的象征意義,盡管人們說的是它的其他意義,它的實用功能。但是它的象徵意義,在人們的心里,在意識深處。因此修建青藏鐵路雖然有那麼多並不經濟的理由,但是反對的聲音很小,與三峽大壩等形成鮮明的對比。其實中國人知道,青藏鐵路投資巨大,運營以后,很難賺錢,維護成本高,財政補貼大,但是這些都是在國力能夠支撐的范圍內。中國到了可以干一件象征意義大于實際功用但投資巨大的某一項工程的時候了。
如果說火車和鐵路象徵著力量、意志、時間等,全世界人都理解的話,那麼火車和鐵路象徵著統一,象徵著聯系等就是中國人最能理解的了。理解的原因是因為有這樣的背景:有人想把西藏分裂出去,1962年中印之間的那場戰爭,麥克馬洪線……想到這些,中國人就知道中國需要甚麼了。我們不僅僅需要一條交通線,我們不僅僅需要運東西,我們也不能像商人一樣的算成本,算利潤,我們需要除實力以外的象征物,需要向世界暗喻我們的力量和意志,宣示我國疆界之範圍,宣示我們捍衛祖國統一的意志。
還有比青藏鐵路更好的象徵了麼?兩條閃亮的鋼軌從北京,不,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向著青藏高原的拉薩伸展,在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人體的極限”的高原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祁連山翻越了、柴達木荒漠跨過了、昆侖擋不住、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過去了。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的哪個工程能與青藏鐵路的艱難性相比?還有甚麼象徵物能像青藏鐵路一樣展示中華民族鋼鐵般的意志、無堅不摧的力量?
象徵性的事物有幾種。有的沒有實際功用,只是為了它的象徵意義。如: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美國的自由女神。這種象征不是最好的,因為它們把自己的意圖太直白地表露出來,像口號,不像詩。最好的象徵是在有所揭示的同時有所隱蔽,正是通過沉默和言說的合力,產生了雙重意義。青藏鐵路就是這樣的例子。它有實際功用,但象徵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還有最好的例子是中國的長城。每當我看到北京懷柔的箭扣長城、司馬台長城,看到長城在峭壁上挺立的雄姿,我都有所感動,這樣的長城是為了防范游牧民族入侵這樣的實用目的嗎?游牧民族擅長的是騎馬而不是攀岩啊?為甚麼要在百丈懸崖上修建長城呢?顯然我們的祖先早已領略了象徵的意義,領會了“不戰自威”──威懾的魅力,他們把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放置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展示。我甚至覺得萬里長城的萬里長,那種線形的而不是點狀的展開,那種隨山起舞、蛇行龍游的姿態,並不是完全為了防守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種綿延萬里的形態和其中的象徵性和美感吸引了我們的祖先。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說青藏鐵路是又一條長城誕生了。
文章定位: